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

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范文1

关键词:公路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功能分析;技术方案;智能分析

中图分类号:TN948.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伴随着公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怎样才能加大公路交通信信息化管理力度,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减小统计工作人员的充分工作量,而又能使业务部门能够准确、及时的向上级领导提供所需要的数据、报表和分析结果、建立完备的数据管理体系、提供多种数据流转和格式转换功能、真正的实现数据共享,使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最准确、最及时的资料和数据,这就是公路交通信息管理系统要解决的问题。

2.系统功能分析

开发公路交通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应包括以下功能:

1).公路路面情况变化管理

在制定流程的时候,规范信息采集的模式,对在某段时间内的道理情况进行数据采集、整理、智能分析;这些数据可以随时为上级领导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另外,通过智能分析后的数据可以直接导出到软件统计中,做到一次采集的数据能多次利用,可以提高统计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度。

2).实现交通基础业务统计的管理

交通统计管理可以实现交通基础业务数据的入库、审核、汇总、生成报表等功能,在设计时要注意预留数据接口以及其他相关系统的数据导入问题。例如:某高速路段通过了工程验收,其相关的指标变化要能够通过接口的数据传递,直观的反映在统计数据中,不需要再次进行数据录入。另外高层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系统直接的查看。

3).公路交通运输调查系统

运输量是交通行业的统计核心指标,能够定量的体现运输生产的成果,集中体现公路交通运输服务的水平。为了保证指标统计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需要对公路交通运输量开展专项调查。开发本系统的目的是要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提高统计的实时性和真实性。

4).指标报表的管理

用户可以根据业务管理的需求,编写统一的表格规范,下发到其他基层部门进行数据输入,可以批量导入和导出数据。

5).数据查询功能

随意分析查询提供了查看数据的灵活方式,可使用任意选定的方式分析数据。分析者可指定要研究的时间模式和变量,以及要对详细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的层次。数据查询包括交通流信息、气象信息、交通事故登陆与处理信息、隧道控制信息、设备管理信息等等。

6) .分析建模功能

利用公路、计划、项目与空间信息进行多类型、多维度的分析研究。例如:某段高速公路技术状况与区域各种资源的分析,某区域的交通情况和人口状况的分析,区域公路车流量的分析等,通过基础数据建立固定的分析模型。

7).为上级提供决策支持功能

系统必须具有为省交通厅、公路局以及相关业务部门的领导提供决策支持功能,主要是动态的专题分析,与公路、项目、计划与空间信息相关的分析,能够提供全省公路建设管理及评估的支持功能,建立动态的分析模型。

8).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建立通用的全省交通地理信息系统,领导及业务人员可以通过地图直观地查看到相关业务指标和分布。充分发挥电子地图的优势,将各类数据从图形上分层、分颜色显示,为领导决策服务。以卫星定位电子地图为依据,从计划对接工作到各季度计划完成情况实时监控,最终利用GPS技术完成逐条计划项目的审核工作,维护计划工作的严肃性。

3.信息管理系统概要设计

本系统总体设计分为三大部分:公路交通信息统计模块、固定资产统计模块、地理信息统计模块。

1)、公路统计模块:统计区域内所有公路及公路附属设施的基本情况。系统将实现公路按年度汇总、按路线等级汇总、按路面等级汇总等功能。

2)、固定资产统计模块:统计区域内公路建设的计划完成情况。系统将实现计划建设项目的每月资金完成情况、资金到位情况、工程进度情况。系统可按统计年度、统计月份、计划类别、填报单位、投资部门等指标项进行数据分析。

3)、GIS信息模块:系统将区域内公路的路线与卫星航拍图片结合为一张包含地形地貌的数字地图,使管理界面更直观更立体。地理信息系统将与公路统计系统、固定资产统计系统挂接,实现图、库合一的动态管理系统。

3.1 不动资产模块概要设计

不动资产系统由总局发放项目任务(公路项目、运输项目、桥梁项目) ,上报数据类型分为工程图形上报、工程进度上报、工程总投资上报,。

系统维护主要模块分为:填表、保存及修改、错误数据删除、上报、数据汇总、图形分析、数据导出等功能。

局部的子管理模块是主管理模块的基础上增加了审核功能,可以录入的数据进行监控和记录,同时改模块的所有数据进行分类汇总、智能分析、数据导出等。

3.2 GIS模块概要设计

1)、交通信息管理GIS子模块

在规划、勘测设计、管理等交通领域中的, GIS应用十分广泛。它是将先地表信息按其特性进行分类再进行分析和分层管理。GIS实质上是一种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它除了具有还可进行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一般数据库系统的功能之外,还有就是数据输入、显示、查询和存储等。

2)、信息模块

利用信息模块可以实现多类型GIS信息的数据,这个模块拟将通过友好的图形界面进行人机交互,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需求操作系统,获得想要的数据,或许筛选数据生成报表。

4数据库设计

4.1可扩展的数据管理模式

系统采用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管理相结合的数据管理模式。针对空间数据、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进行分别建立数据库,由各个类别的数据库通过隶属关系组建成一个全局的数据仓库。通过可视界面的人机交互,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提取、归纳等操作,为系统深层次应用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4.2应用体系设计

系统是基于基础业务服务开发的平台,结合统计报表、统计分析、统计汇总以及与其相关的数据仓库的概念,扩展了传统信息系统的功能体系的局限,也了传统统计软件不直观的不足;另外,系统为了提高安全,通过采取加密、用户权限管理等安全技术,建立灵活的体系,满足各级公路交通管理部门的不同层次的应用需求。

4.3开放式数据接口

统计部门要制作各种类型的报表,使用的报表软件通常都是Excel、Access等格式的表格,本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专业的图标制作模块,也可以通过数据接口直接导入Access等多种格式类型的数据表格,实现数据的连接。另外通过数据模型的建立可以把数据用图形的方式直观形象的表达出来,达到可视化,实现图化功能。

5.结束语

建立公路交通管理信息化要逐步实现交通信息在交通管理部门内部机构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并扩展到与交通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 高速公路交通数据分析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只有通过上述方式将多重数据综合进行分析,才能得出所需要的结论,为高速公路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正确的分析依据。这套系统从交通信息化管理的角度出发,用集中的数据库将数据统一管理起来,形成集成的信息源。友好的用户界面,强有力的报表生成工具、分析工具和信息共享使得信息化管理人员摆脱繁重的日常工作,轻松的对交通信息化工作进行管理具有普遍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美]美国运输部联邦公路管理局,潘文敏等译,高速公路管理,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年。

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范文2

关键词 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实现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0-0186-01

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标志着管理机制的信息化,对于优化企业各个部门关系,规范各种业务流程,起到了重要作用,也能够使企业实现对重点业务更好地掌控管理,提高办公效率。对电力通讯的相关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效率更好的设计,可以确保电力通讯行业实现与时俱进,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1 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意义和组成

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是对电力通讯网络中的各个子系统、子网络,以及各种设备的运行进行检测和控制的管理应用软件系统。企业采用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让企业比较准确的对通讯网络的相关运行状况做好记录和分析工作,并对已经经过分析和处理的各种信息进行传输。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为各种电力通讯组织的计划开展提供支持。在相关的电力通讯组织运行之前,需要对各项技术进行整合,使各项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一般来说,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全面性整体性,从系统监控到运行管理,再到通信网络设备和信息资源,再到系统的维护等等各个方面,都要统筹兼顾进行周密细致的考虑。而且对于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要具有兼容性,对象化数据库必须是具有高水平质量的,系统需要具有强大的协议处理能力,以及比较丰富的协议转换积累。与一般的系统相比,实际容纳的能力较强。由于系统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因此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要有实用性,具有长久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对于电力通讯管理,这个工作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包含了很多子系统,才能使各项能实现正常发挥。对于管理信息系统来说,要将图档管理这一子系统建立起来,并确保其有效性,从而对电力通讯中的各种业务和设备实现管理,集中优化管理图层的建立。在通讯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种类繁多的设备,要建立管理系统统一指挥下的子系统。由于电力行业的客户比较多,设计客户信息比较多,必须要在母系统的基础上将客户档案这一子系统设立好,这样就能将以前对客户档案进行人工管理的模式转变成为电子化和集成化的管理模式,使客户信息录入以及信息查询等工作更加方便[1]。在设计中,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架构以及组织状况,结合部门的功能以及分类,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将不同的业务子系统构建起来,这样能够便于对所有业务和各项内部工作实行规范化的管理,及时有效地获取各种业务信息。另外,还要设计子系统来辅助企业决策。当前,光缆网络快速发展,要根据实际的布设情况进行分析,对于光缆网络的布置是否合理、网络的容错能力是否足够、系统的需求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帮助改进和优化系统。针对目前信息安全的漏洞以及网络黑客的侵入,有必要建立起安全性和稳定性较高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监控系统的安全性,有效解决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解决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

2 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是按照不同的地理信息通过计算机实现对涉及的通讯进行管理,是一种具有综合性的大型软件,所以,在对系统进行规划时,其传输载体就是计算机网络,其采用的技术是地理信息及其可视技术,对资源以及资产实现有效管理。在对系统进行设计的初期阶段,一定要对企业自身状况以及客户需求进行重视,将系统稳定性以及可扩展性等方面的权限以及标准要求都设定好。一般来说,在开发中要将ArcGIS利用起来作为平台来进行开发,对于系统中的文字、图像等内容,运用数据处理功能较强的Orade软件。利用空间数据库对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在统一平台上将不同数据依据权限相应的级别呈现出来,对使用者的不同身份进行权限设定。

在运用管理信息系统之前,要建立其科学、完善、合理、有效的数据建模,进而构建好空间数据库,这样才能够把繁多的数据装进数据库之中,实现对于数据的属性和内容的统一管理。空间数据库采用的是开放式结构,统一将空间矢量、三维地形和影像列置在管理系统中。对象类的空间要素组成了空间数据的模型,记录着与电力通讯有关的某种行为。空间类的要素主要任务是记录电路的走势[2]。整个管理信息系统对通讯系统的所有设备进行管理和监控,把这些设备当作电力通讯的管理对象。要对必要性的通讯数据进行及时的添加,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数据库的完整和管理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转。将关于实体的模拟图像建立起来,并充分利用Visio这一平台设计将UML建模图层建立起来,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系统不同层级之间要有较为密切的关联,这样才能更好地把UML图层转入数据之中,同时利用CASE等工具生成数据库的框架。

在把空间数据库构建起来以后,首先要把相关的各种通信信息都传送至其中,之后利用有效管理手段确保信息系统运行的高效性。一般情况下,要对ArcSDE这一软件平台加以利用,把数据库之中的各种相关资料传送到内部关系型的相关数据库之中,对软件的管理功能进行利用。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要把具有相同属性的数据放在同一个层级和级别中,将每一个数据库所记录的数据与实际的要素一一对应,这样更能方便以层管理的方式运行数据库[3]。系统会为每个数据库都建立相对应的目录索引系统,把依据逻辑划分的每个层级分成大小不一的数据块,图层要素负责描述每个数据块,描述的结果将被保存和记录到索引列表中,这样使用者在对数据进行访问的时候就会比较方便,对相关管理部门而言,利用AreSDE可以对数据库之中的数据进行维护,并及时对其进行更新,实现更高效的合理的管理。对于整个管理系统来说,其数据库是无法将全部空间数据都包含在内的,只能够将那些可以反映出数据变化的相关数据包含在内,因此对于系统的设计来说,不需要对其加以锁定,要将一定权限给予用户,这样不同用户就能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和喜好进行个性化设定。这一功能的实现对于由多部门负责完成的工作具有很明显的管理优势。

3 结束语

目前人们对电力通讯需求正在不断增加,对于电力通讯行业来说,这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构建科学的管理信息系统,是组建现代化、信息化企业管理体制的基础,能解决企业面临的管理难题,保证电力通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天莉.探讨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华民居,2012(12):249-250.

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范文3

关键词:新建 井下 通风管理 信息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D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031-01

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是新建矿井中通风管理的重要内容。矿井的经济效益、生产效率和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都是又通风状况而直接影响的。因此,从矿井系统安全的角度来出发,根据现场实际的情况,解决相关矿井内通风技术的难题,从而提高通风管理的整体水平。

1 通风安全管理

1.1 组织、规划管理

在新建煤矿的预先计划管理工作中通风安全管理处于首要的管理位置。其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通风系统:主要根据国家矿井生产发展计划、安全生产方针和施工项目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来进行煤矿编制通风的计划,而通风系统设计合理是防止瓦斯事故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与采掘工程同时设计,超前施工,同时使用。

(2)跟踪落实:根据计划要求,煤矿施工单位应建立通风管理机构,合理分配资金、人力、物力,通风管理机构由施工单位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直接领导,并接受建设煤矿通风科的检查指导。

(3)检查、总结和分析:新建矿井的上级管理部门、煤矿通风科要按照计划要求,认真对每期计划进行总结分析和检查,同时对事故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下期事故计划做全面的安排和提出完成计划的措施。

1.2 技术管理

(1)矿井建设单位(通风科)的技术管理:新建矿井在二、三期工程应有通风系统图、通风网络图;除了日常的管理措施外,还应针对地质构造的不同情况,完善矿井的通风系统,减少矿井外部漏风,提高矿井有效风量;对于施工项目部的临时监测、监控系统,煤矿要有监测系统图。

(2)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项目部必须设立通风瓦斯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直接领导。建立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并要求施工技术图纸要齐全,能够反映实际情况。同时,针对通风机的性能参数、性能曲线和局部机的型号建立完善以报表形式存档的技术档案,且各种检查记录和台账应健全。

1.3 通风系统管理

(1)制度管理:新建矿井必须建立测风制度,对掘进工作面和其他用风点,应根据实际随时测风;同时应根据井下有害气体的变化、施工实际、测风结果采取措施,及时进行风量调整。

新建矿井二、三期工程必须建立可靠的通风系统,改变全矿井通风系统时,必须编制通风设计和安全措施;两个以上施工单位共用一个通风系统时,应由建设单位统一管理通风。

(2)日常管理:施工单位项目部应对矿井内部的风桥、风窗、风门以及密闭墙等通风设施设立专门维修管理的人员,并使其保持完好状态。在矿井工作时要适当的调节通风系统和风量。而转变通风系统是应先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和计划,并严格执行审批的手续。

2 通风安全的计算机管理

随着计算机在煤矿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新建矿井的计算机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2.1 建立通风安全信息系统

建立和使用好通风安全信息系统是现代煤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子系统划分的一般原则,综合考虑通风和安全的两大指标,确定MVS·MIS系统目标。

(1)数据库、图库、模型库是利用计算机定期进行通风系统模拟和分析及进行现代化管理的依据。(2)采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实现信息反馈。(3)定期准确地掌握矿井各区段的阻力分布,以便实现经济合理地通风。(4)利用计算机模糊综合评判法,定期分析通风网络工作状况,确保通风安全、经济、合理。(5)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煤矿井下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的信息,随时掌握环境参数单位变化和规律。通风安全数据库主要有通风系统、通风报表、防火和防尘、煤矿的瓦斯管理等。

2.2 通风安全计算机系统结构

(1)通风系统的日常管理。(2)通风网络系统分析。(3)通风安全状况评价。(4)“三违”人员动态分析处理。(5)安全监测、监控联动。(6)系统维护。

2.3 计算机软件系统特点

(1)界面友好直观,操作方便,在充分利用Windows环境下的视窗界面,采用下拉菜单、按钮菜单、列表框、非模式对话框等技术,管理人员只要利用鼠标、触屏点击即可完成相应的操作。

(2)数据录入方便,输出结果多样化:数据采用电子表格文件导入和屏幕菜单路人两种方式,从而使数据录入工作简单快捷;打印报表、卡片时,系统能够自动提供用户选择参数进行页面设计,打印出满意的报表,还可以根据统计资料打印出各种统计图形。

(3)共享性强:系统中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各个业务部门,使各部门都能及时、准确、全面获得相应的通风安全信息,完成相应的操作,满足各部门的需要。

(4)安全性可靠:用户进入系统必须进行用户登录,准确输入相应级别的登录密码,就可以进行相应的读写、修改、浏览和使用信息。

3 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应用

煤矿建设进入二期工程后必须安装矿井通风安全监控系统,必须装备甲烷风电闭锁装置,必须24小时连续运转;目前的通风日常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将矿井通风所有信息存储或适时矿井通风情况表示在系统中,且带有系统分析功能,有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计算机通风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

(1)计算机图形显示。包括矿井通风系统图、通风系统示意图、通风网络图、避灾路线图。在图上标明用风地点、风量分配、风流方向、通风设施位置等,主要图件根据矿井最新情况加以刷新。

(2)利用计算机建立通风设施管理数据库。包括矿井局部通风机运行情况,如风量、风压、风筒漏风、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各类通风设施,如风桥、风门、密闭的构筑位置及损坏程度;通风测量仪表的库存数量、使用、检测检修情况等;主要通风机的运转情况,包括工作风压、风量、耗电量、电机功率、效率等。

(3)提供各类统计分析报告。包括通风风量测定及全矿风量综合分析、通风阻力测定及阻力分布情况分析、主要通风机性能检测鉴定报告及性能评估分析、反风演习报告、煤矿瓦斯鉴定和分析、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和矿井火区分布定位以及各参数测定时间和数据分析等。

(4)计算机通风信息日常管理系统。将全矿井与通风相关的基本情况通过计算机数据库统一管理,然后通过网络使其在全矿或更大范围内资源共享,决策人员可根据需要随时查询各种记录和状况,运用该系统能协助决策人员准确分析和科学决策。

参考文献

[1] 徐瑞龙.通风网络理论[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3,6.

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范文4

【关键词】智慧交通 GIS数据站点 CPM法

1 引言

上海“智慧交通”是上海市“智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而上海公交基础信息管理与服务应用系统是智慧交通最重要的基础应用系统之一,本系统实现上海公交基础设施信息管理,根据公交行业相关需求,设计公交线网场站数据库模型,形成统一编码和规则,建立公交基础设施数据库,存储公交线路、站点、停车场、保养场、枢纽站等基础设施的行业管理属性和空间属性,开发公交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公交线网、站点和枢纽等设施管理功能,重点实现线网规划分析功能,根据信息资源目录服务规范,为行业管理、企业运营调度和出行信息服务提供信息共享和服务。

2 系统体系架构

2.1 系统基本框架

上海市公共交通基础信息管理与服务应用系统的设计,遵循国家标准《GB/T 18578-2008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根据《上海市公交线路站点统一编码标准》,设计公交基础设施数据库,实现公交线路站点维护系统,公交线网规划分析系统,公交基础数据共享服务三个方面内容。系统基本框架如图1。

系统采用了Java、GIS、WebService、VC等技术。应用Java技术实现公交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系统服务器软件的开发;通过GIS技术,实现地图放大、缩小、移动等功能;利用局里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将公交基础设施资源注册到目录服务器上,提供全量下载、增量下载和变动即通知WEB服务方式,实现全市公交线网共享,有利于线路站点编码统一,避免线路站点重复测绘;利用数据库技术存储公交线路、走向、站点、图片等属性数据。通过VC技术开发公交线路站点维护系统,通过该工具可以实现所有公交线路站点导入和录入;线网规划分析系统内置各种分析算法,实现线网优化分析功能。

2.2 数据共享框架

本系统从运管处行政审批系统《上海市城市交通综合运输业务管理系统》获取公交线路站点的基础信息,采用统一编码标准对基础信息统一编码,同时通过线路站点维护系统获取线路站点的GIS数据,共同存储于公交基础设施数据库。公交基础设施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供公交线网规划分析系统做线网规划分析,同时通过公交行业资源目录共享服务对行业外共享数据,通过公交行业公共数据共享平台对行业内共享数据。供行业内外各系统同步公交基础数据。数据共享平台架构设计如图2。

数据接入和数据转发都由独立的线程完成,通过多线程技术提高系统对于并发数据的处理能力,数据共享子系统主要包括网络监测、数据接收、数据转发、规则引擎四部分组成。

3 项目管理

3.1 进度管理

3.1.1 进度计划制定

这个项目从2011年9月签订合同开始,项目一期预计2013年6月验收,整个工期将近两年。进度计划是进度控制的基础。计划指出了项目组织未来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是经过仔细分析后综合成的对未来的构思,又是当前行动的准则。一个完善的计划可以使失败的概率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保证在预期的期限内取得预期的效果。

由于项目工期长,人员比较紧张,项目计划的制定的时候采取倒排的原则,确定了验收时间后,再从后往前排各个里程碑的时间表,最后制定进度计划后再进行评审。任务的分配采用功能点估计法,它是在需求分析阶段基于系统功能的一种规模估计方法。我们在项目工作量及技术难度的估算上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同传统技术相结合的原则。本系统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等一系列面向对象技术,在本系统工作量的估算上根据功能点进行估算。将每个功能模块逐步分解,直至基本模块为止。

3.1.2 关键路径

关键路线法(Critical Path Method, C PM )是借助网络图和各活动所需时间(估计值),计算每一活动的最早或最迟开始和结束时间。CPM法的关键是计算总时差,这样可决定哪一活动有最小时间弹性。CPM算法也在其他类型的数学分析中得到应用。

CPM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工作分解结构(WBS)分解的活动按逻辑关系加以整合,统筹计算出整个项目的王期和关键路径。

本项目从需求分析开始,关键路径是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页面设计系统开发系统测试用户验收,这是具体的里程碑,中间的活动计划比较复杂,这里就不再赘述。通过识别关键路径上的活动,找到项目工期的瓶颈,然后对该路径的某个或者某几个节点进行改造,从而达到纠正进度或者加快进度的目的。

3.1.3 动态监控

进度的控制离不开动态监控,在项目中,我对项目的动态监控有三个手段:一、制定项目计划并分解到工作包后,用MS project制作了项目整体计划的文件,上传到SVN上,并通告所有项目小组成员必须每天填写自己每天任务的进度情况。完成情况必须到具体百分比;二、每周一上午定时汇报上周工作情况和本周工作计划,方便项目管理组进行计划调整并能时刻把握项目的进度,且有利于向领导层和项目干系人汇报;三、制作进度线,时刻紧盯进度落后的活动,有利于及时调整。动态监控是整个项目进度控制非常重要的一环,项目最终的成功上线正是因为进度监控的及时到位,避免了一些活动延迟对项目带来的影响,有利项目进度的实时查看。

3.1.4 遇到问题

因为系统在中间遇到了需求变更,所以进度有所调整,增加了不少工作量,直接影响了项目关键路径上的活动,影响项目整体进度,在识别到进度问题后,我们紧急组织项目小组讨论,通过压缩关键路径上其他活动的时间,抽调非关键路径上的活动的人员加入和适当增加加班完美解决了进度问题,虽然增加了一些项目成本,但都在可控范围内,也没有造成项目组内的不满情绪,且加大了客户对项目组的好感度,受到了公司管理层的表彰。

3.2 风险管理

3.2.1 重要意义

风险管理能力是项目经理重要的技能之一。项目计划和跟踪的能力是一个合格的项目经理必须掌握的技能,而强有力的风险管理则是优秀项目经理必备的能力。即使项目经过了详细周密的计划并进行跟踪,但如果没有控制好项目中的风险,项目仍然会超出成本和进度的预计。尤其对于软件项目而言,项目中的不确定因素比比皆是,风险管理的难度超出了其他行业,这也是大多数软件项目不能按计划完成的重要原因。

3.2.2 识别风险

对于该项目而言,最大的风险主要有:沟通风险、范围蔓延风险、进度风险、人员流失风险。

首先是沟通风险,众所周知,作为项目经理,与客户保持紧密又良好的沟通是决定项目成败的重要因素,如果缺乏良好的沟通客户既无法准确地获得项目目前的进度情况,也无法向领导汇报,最终可能导致客户不满。然后是范围蔓延和进度控制,一个项目计划制定之后,免不了因为前期某些需求不定或者领导的某些主观意愿需要修改或者增加某些功能,导致范围变更,从而需要在已有计划中插入或者修改部分活动的进度,导致进度滞后,影响关键路径上的进度,造成整体工期延后。由于项目工期的较长,就会有人员心理疲惫的风险,导致人员流动性增强,再加上如果没有合理的鼓励机制,就有可能造成项目成员尤其是核心成员的流失,对项目风险极大。

3.2.3 应对措施

对于沟通风险,我们在项目之初就识别出了所有项目干系人,所谓项目干系人就是直接或者间接对项目造成影响的人,对于项目干系人,我们整理了他们的联系方式,并制定了定期汇报机制,让他们时刻能知道项目的进展、所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关绩效信息。

对于项目范围蔓延风险从而导致的进度风险,我们也是采取的是集中处理需求变更,所有需求变更,都需要提出人有相应的需求变更单并详细描述,由项目的需求变更委员会进行评估,对于合理的需求,进行工期和影响评估,给出几种方案供用户选择,对于不合理的需求,告知用户,或者给予用户可以替代的方案。对于不得不做又影响进度且不紧急的任务,可以说服客户放到二期需求里去做。

对于其他进度风险,可以提前判断识别,通过每日监控发现并及早处理,或加班或调动资源。

人员流动是每个公司都会有的事情,但是如何最好的控制人员流动,留住核心开发人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为了给大家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我会每月组织一次活动,大概两周会组织一次聚餐,大家平常在工作中除认真讨论工作时,其他时候都非常轻松的交谈,项目组气氛非常融洽。除了平常工作气氛,我也通过和领导沟通,得到领导承诺后,告知项目组成员,凡是项目组成员,年终考评都提高一级,加薪都多加5%,让员工都为项目心甘情愿付出,因为他们的付出是有所得的。为了解决他们的加班的后顾之忧,平常的晚饭和周末的午饭晚饭都由员工点餐项目组统一订餐,晚上加班超过9点,公司统一报销打车回家费用,第二天早上可以晚一些到公司。

3.2.4 控制结果

通过良好的项目沟通,所有项目人都能通过不同的方式得到项目的近况,客户随时都能得到项目进展,对我们的沟通方式非常满意,也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认可,获得了很好的口碑。范围和进度控制方面,两个比较大又不得不做的需求放入了项目二期,其他需求有些见缝插针加入了非关键路径,有些通过别的方式进行拒绝,剩下的通过加班完成,并没有拖延进度,且由于有需求变更单,能很方便的整理归档,且为公司向客户多争取了一些费用,客户看到我们加班加点,也乐于支付。项目完成时,核心开发人员除了一位因为自身发展离职外,其他开发人员全员保留,为公司其他项目组树立了榜样。离职的人员因为之前采取的互相备份原则,并没有花费大量时间交接,节约了时间且没造成进度滞后。

4 项目总结

项目最后在2013年6月通过验收,并于2013年9月上线,在项目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公司质量保证人员没有严谨的质量计划导致项目的质量一度出现危机。另外就是客户的需求变更单还是稍多,前期需求调研还需要加强。项目自上线后受到了客户和领导的一致好评,正是由于严谨却又灵活的项目管理,项目获得了成功。

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范文5

关键词:煤矿 一通三防 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b)-0246-01

1 “一通三防”的概念

“一通三防”主要包括矿井内部的通风、防瓦斯、防粉尘以及防火。首先是矿井内部的通风,主要应用两台分别用于供奉以及备用的切换机器,采取局扇压入的方法,进行内部通风,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将局扇等装置放置于巷道之中,注意其位置,保证其回风以及吸入风量符合相关规定。其次是防瓦斯,很多时候,矿井内部的安全事故主要是由瓦斯爆炸导致的,因此在矿井中,必须保证防止好甲烷传感器,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合理的瓦斯浓度,做到保证井下瓦斯浓度适宜,防止浓度过大,遇到反应瓦斯浓度过大的情况,要合理调整,必要的时候不惜一切代价停止工作,使得人员疏散,保证安全。再者是防粉尘。由于井下工作,有时候很难避免内部有很多颗粒、粉尘,这些粉尘会影响视线,不仅影响了井下空气质量,威胁工人健康,有时候甚至会导致井下工作失误,妨碍工作安全顺利的进行,因此要做好井下防尘工作。最后是防火。在施工的现场,发生火灾的话,火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发生火灾的原因很多,包括漏电、材料放置不当、温度过高、措施不当等,因此要做好防火措施,在现场要准备好防火用具,做好防火线路计划,如果发生火灾,要能成功的做到成功的人群疏散,保证人员安全。

2 通风放粉尘防火防瓦斯的评价要点

2.1 “一通三防”管理体系的建立意义

“一通三防”管理体系的建立是我国煤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保障我国煤矿产业从业人员人身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有利于改善我国现今煤矿产业生产安全保障不足等现象:近几年来,我国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频发使得我国的煤矿产业的从业安全性屡屡受到社会的关注,甚至部分的大型事故直接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化建设工作,这就从根本上滞碍了我国煤矿产业的发展了。建立完善的“一通三防”管理体系,则可以通过格式限制性的措施有效地起到提高煤矿产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并能够有效抑制整个煤矿产业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漏洞,充分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任何的企业的生产效益要想得到足够的保证,首要工作就是让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只有在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得到足够保障的前提下,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生产效益才可以有一个充分的提高。

2.2 “一通三防”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

“一通三防”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是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系统化建设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基础点,其建设工作是极具系统性的。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选择管理模式及制定相关管理要求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全局性的掌握能力,能够对煤矿产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要点进行严格、细致地把握。同时,在执行该体系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严格控制其管理要点,以适用的管理方法及模式充分融入到管理体系当中去,并严格依照管理人员所指定的管理要求层层到位,从根本上实现对煤矿生产的全过程控制,最大限度地避免管理矛盾的发生。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管理人员如实施分层管理,则应明确各层段负责人的管理权限及管理范围,并在管理的过程中应实施考勤制,必要时还应遣派专人或亲自到达管理现场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及管理工作成效进行考核,以制约的方式让管理人员的管理质量得到保障。

3 基本内容

3.1 一通三防相关工作

(1)完善岗位责任制。

关于矿长、副矿长、总工程师以及其他的煤矿高层管理人员等的专业岗位以及各个工种之间的岗位责任,在一通三防管理体系中,都有详细、明确的规定,从整个煤矿管理层出发,一定要将安全责任落实到煤矿工作中的每个工作人员的身上,使每位工作人员都能够明确自己的岗位责任制。

(2)完善工作程序。

一通三防程序的建立,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确立的:第一,这个程序能够明确该工作的进度安排,对于一通三防安工作中的各种程序,例如:煤矿的通风设施,需要进行维修或者调度的,将一通三防工作的相关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分析,还有关于安装以及使用防尘系统的相关规定,另外,对于瓦斯超限以及通风系统的使用以及调整的相关规定,这个程序也有明确规定。第二,在该程序中,对于通风工区的周例会以及日碰头会、分析通防工作技术的会议等,也针对煤矿实际情况作出相对应的规定。第三,其他的相关工作程序,例如:煤矿工作中每位工作人员的操作程序以及工作安排等,该程序也给出了相对应的规定。

(3)安全管理规定。

一通三防不但对煤矿工作中的相关工作,例如:贯通施工巷道、管理盲巷和瓦斯、工作人员的轮班规定以及安全检测施工环境等各项工作,都做出针对性的规定,还赋予瓦斯检查员相应的责任与权力,在施工现场,一定要跟着检查员的指示走,强化现场施工管理以及安全管理。

3.2 安全工作的控制

一通三防体系对于现场中的各项管理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不但规定矿井通风、防火灭火、瓦斯防治等相关的管理工作,该体系还包括对煤矿现场、各种情况的控制流程以及对自身考核方面的控制程序,以上都是一通三防管理体系的内容。

3.3 培训以及审核制度

安全管理对一通三防管理体系的职责、控制要点、范围以及审核的目的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且还要求每年要对内部进行至少的审核。对于培训的职责、控制要点、范围以及目的也做出相对应的规定。管理体系中,对所有进行一通三防工作的人员,一定要按照岗位要求进行针对性培训,对于特殊岗位人员以及特殊工种进行严密的培训,保证上岗人员的素质,同时,还要对这些上岗人员进行资格考核,严厉打击无证上岗人员,必须保证每个上岗人员都是持证上岗。

3.4 预防与纠正措施

一通三防管理体系中对于预防与纠正措施中的具体措施、目的、范围与职责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以及消除潜在或者实际的隐患,从根本上预防发生一通三防灾害,保证煤矿安全。

参考资料

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范文6

关键词:数据库;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高效管理

近年来,信息化的发展日新月异,并与传统行业实现了深度融合,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生活以及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为了进一步提高网络通信的信息保障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健康、持续的网络信息服务,就需要针对通信信息管理进行全面系统管理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设施设备、线路管理以及信息维护,从而促使相关数据的总量进一步增加,而且这些数据基本上与对应区域的空间位置具有紧密相关性。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手段,是难以满足新时期新环境下的通信管理需求的,尤其是当前的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很强的空间属性。基于此,有必要在传统管理系统中引入具有良好设备管理功能和效果能够针对空间属性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准确分析的实践技术,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需要研发能够实现准确、具体直观立体表现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通信信息管理需要,才能真正提高通信管理业务的整体运行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良好的通信管理效果以及实现对传输网络的有效保护。在这个过程中,通信信息网络是通信信息管理系统中最基础的网络技术,需要得到高度关注。通信信息管理系统主要依赖传统运行网络如以太网、局域网等作为其运行基础,并能够实现有效的综合通信信息处理。需要注意的是,现有的通信信息管理系统上的资源信息相对分散,而且在匹配过程中其标准相对较低,因此难以实现有效的检索效果,因而无法满足新形势下通信信息之间的有效联系;而且整个系统的信息管理更新速度很慢,难以达到实践使用标准和效果。为了积极还是通信信息系统整体管理效果,有必要利用先进技术如通信资源管理、通信信息标准化管理、通信信息业务管理、系统信息管理标准、资源匹配智能管理等对其进行优化,从而实现资源传输的标准化、准确化和科学性,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必要支持,为达到更好的实践管理效果打下基础,从而真正发挥通信资源的积极作用和实践效果。

1基于数据库的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的硬件组成

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要能够适用于通信管理局域网以及相应地区的本地网,要求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联网使用。这有助于实现区域内信息的即时有效传输,还可以根据需要完成信息资源的合理分配,有助于有效转换信息资源,还可以为有效管理通信资源实现信息链路通信管理打下基础。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为资源的自动调配和选择提供支持,能实现自动选取通信路由等功能,从而实现对局域网的同步管控,还可以针对相关设备及其资源实现优化管理,最终实现数字交叉资源的链接和管理,实现对通信号码的准确全面管理,以及对通信度的无纸化管理,能达到节约资源、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的良好效果,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及其应用。

1.1外部接口设计

数据库下的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需要与其他系统保持紧密联系,为了达到良好连接效果,就需要设计相关的外部接口;这种接口的作用在于为数据库环境下的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提供与上层网管有关的接口以及与下层网管有关的接口,还可以为系统运行提供必要的光缆监察模块接口具体的统计分析接口以及必要的办公文件接口等。为了确保数据库下的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能够达到良好的实践连接效果,需要确保这些接口能够支持WebService、TCP、Correct和实时共享数据等方式。

1.2服务层

数据库下的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的服务层主要包括一系列的应用服务器,这些服务器负责管理通信系统具体单元模块的信息内容处理以及相关的逻辑分析内容。服务层在运行过程中,要能够将表层的通信需求迅速转化为数据库信息服务的内部要求,还需要将其反馈结果进行上传,达到具体的表现层,这个过程能够促使针对信息管理的过程变得透明和公开,因此有助于实现通信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人性化,具有良好的实践应用效果。

2基于数据库的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

2.1接入层点接入

接入层的信息传输方案在设计过程中,要保持与主通信层的信息传输技术方案一致。在实践过程中,这是连接路由器与通信交换机的基础要求;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般需要使用三台交换器,因此具体单元的功能就是在对应局域网的交换器上实现信息的安置和传输。为了确保达到良好使用效果,针对接入层点的设计需要根据系统实际情况进行,基于路由器与通信交换器的连接要求,此外还需要使用三台交换器,需要设置相应的系统和设备,为实现对应单元局域网内部信息的安全传输打下基础,为实现最佳的信息传输通过支持。

2.2数据开采软件

数据开采在实践环节,往往可以分为多个阶段,如数据准备阶段、数据开采阶段以及数据叙述阶段等。在实践应用过程中,针对具体的通信问题,往往需要同时运用多种手段,针对数据的开采或者查询,往往会出现多种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方式都能用于通信管理系统,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科学选择。在这个过程中,一般选择兴趣度作为具体衡量标准,其中具体标准还可以细分,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创新性、实用性和简洁性等。在实践过程中,针对数据的开采要结合信息通信需要和实践环境进行设计,并根据数据开采需要采用对应开采方式,尤其是需要确保开发方式与通信管理系统的运行能够有效融合,并根据实践需要对相关标准进行选择,尤其是要掌握数据的各种精确性、实用性,为实现有效的数据开采打下基础。

3实验与效果分析

3.1实验准备

为保证实验的精确性,将两种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置于相同试验环境下。在这种环境下分别对两种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效果进行检验,从而准确分析两种系统的实践管理效果及其效率。这个过程中,通过对实验环境的控制,能够确保两种系统在相同环境下进行相关的信息管理和分析,从而避免相关因素对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干扰,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具体实验过程中,要结合实验环境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为实验的顺利开展创造一个稳定的实验环境,尤其是需要将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降到最低,从而实现整体实验的顺利实现,并有效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2实验结果分析

在数据库环境下的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现比传统管理系统更加优质高效的实践管理效果。而且在实验的各个阶段,数据库环境下的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其管理效率始终高于传统系统,在最初阶段,数据库环境下的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管理效率就达到了90%,而同时期的传统管理系统其管理效率仅仅为70%。此后,数据库环境下的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效率得到上升,在样本达到350个的时候达到最高点,为98%,此后虽然其管理效率逐渐下降,但是依然保持在90%以上,当样本数量达到800个,其管理效率维持在90%左右;反观传统管理系统,虽然管理效率具有较高稳定性,但是始终维持在70%左右,未能根据实际需要实现管理效率的提高。以上分析结果说明,数据库环境下的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从整体上达到较高水平的管理效率,而且当样本数量达到350个的时候,其管理效率也达到最高,为98%,同时期的传统管理系统其管理效率仅为70%。这一结果说明,数据库环境下的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其整体管理效率明显优于传统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