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范文1

【关键词】进阶式 铁路通信工 培训 体系 构建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67-02

近年来,我国铁路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铁路专用通信技术也随之进入全面更新的时代。面对铁路的跨越式发展,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是铁路通信部门当务之急的任务。各大铁路局加大了铁路职工综合素质的培训力度。而其对职工的培训大多采取外送高校或送厂家培训的方式,偏重理论的宣贯而忽视实作技能的培训。职工文化程度不同,接受理论知识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而在现场作业中往往要求基层职工会干、能干,除对理论知识的要求外,更多的是要求其能解决铁路专用通信设备维护中的实际问题,对职工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此,本文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进阶式”铁路通信工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一、校企合作,构建“进阶式”4级培训体系

(一)开展校企合作,构建“进阶式”4级培训体系的必要性。第一,铁道部对于新职工的入职前上岗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岗位资格性培训、岗位适应性培训等均有文件要求,但只是原则性的指导意见,缺乏具体培训方案和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指导,且不成体系。第二,各铁路局职教部门根据铁道部的文件要求也开展了一些培训,但由于受师资、实训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未能形成针对铁路新形势下的铁路通信职工的分阶段、有计划、成体系的系统培训方案。第三,国内办有铁路通信专业的相关高职院校脱离铁路系统后,也未能对铁路通信职工的培训进行深入研究,没有形成完善的培训机制,特别是在校企合作进行铁路通信工培训上成效不是很明显。因此,有必要开展校企合作,构建“进阶式”4级培训体系。

(二)校企合作,具体构建“进阶式”4级培训体系。为提高铁路通信基层职工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相关岗位的上岗要求,由学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同构建“进阶式”培训体系。按4个阶段进行“进阶式”培训方案设计,精心选择培训内容,采取合适的培训方式,科学地进行质量考核验收,分别达到不同的就职岗位要求,以满足铁路通信部门基层设备维护与管理的用人需要。

1.入职培训。新入职人员包括新职、转岗、晋升人员,对新入职人员必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并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这就是新入职人员的入职培训。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南宁铁路局通信段采取订单式培养方式,在校学生和南宁铁路局签订合同后,在第六学期按照铁路局新入职人员培训的要求,由企业指派兼职教师来校进行授课,并进行考核,合格者方能被铁路局录用。

2.岗位资格性培训。岗位资格性培训是指按照岗位规范要求取得上岗资格、转岗资格、晋升资格的培训,包括新职人员培训、转岗人员培训、晋升人员培训、返岗人员培训、调入人员培训和特种设备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培训等。如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南宁铁路局举办的高铁通信人员培训班,便属于岗位资格性培训。

3.岗位适应性培训。岗位适应性培训是指对在职人员适应本岗位生产要求和安全生产需要而进行的各种培训,包括安全知识培训、基本功演练、标准化作业培训、季节性培训,以及新技术、新设备、新规章、新工艺和非正常情况下应急处理能力培训等。

4.技能鉴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对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职业技能鉴定是员工岗位成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员工专业技能的重要载体。铁路职业技能鉴定等级一般根据不同工种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5个级别。

二、制订“进阶式”4级培训方案

一是根据入职培训、岗位资格性培训、岗位适应性培训、技能鉴定培训的不同培训要求,精心设计培训方案,包括每级培训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考核方式、设备条件、师资条件等。二是选择培训内容,确定培训方式。根据铁道部和各铁路局对各种培训的指导原则和具体要求,结合铁路通信现场岗位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内容,并由铁路局电务处与职业院校协商、调研,研究确定不同培训阶段和不同培训对象的培训内容,进而确定培训方式。三是建设培训资源包。以学校教师为主,与铁路通信段协同开发培训资源包。资源包包括培训大纲、教案、课件、实训指导书、题库、兼职教师资源库等。“进阶式”4级培训方案详见表1。

表1 “进阶式”4级培训方案表

序号 培训阶段 培训内容 培训对象 培训方式 考核方式 师资配置

1 入职培训 铁道通信专业知识、铁路规章制度、安全教育 与南宁铁路局签约应届毕业生 订单培养 理论考试、实做考核 高校教师、企业讲师

2 岗位资格性培训 企业管理、人际沟通、常用通信设备操作维护 预备工班长 脱产,理论授课兼实做 实做考核 高校教师、企业讲师

高铁通信知识、常用通信设备操作维护 转高铁岗位员工 脱产,理论授课兼实做 理论考试、实做考核 高校教师、企业讲师

3 岗位适应性培训 企业管理、人际沟通、常用通信设备操作维护 工班长 脱产,理论授课兼实做 实做考核 高校教师、企业讲师

4 技能鉴定培训 铁路通信工职业技能鉴定内容 在职员工 针对技能鉴定标准脱产 技能鉴定考试 高校教师、企业讲师

三、创新“进阶式”校企合作培训机制,搭建“互聘互兼共享型”资源平台

组建专兼结合的培训教师团队,校企共同完善培训装备。新职工入职前的岗前培训、上岗后的技能培训与鉴定、工班长任职前的资格培训和工班长的适应性培训等方面的基层职工的培训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南宁铁路局电务处和通信段合作,利用学院铁道通信专业40多年的办学历史积淀和专业教学经验,共同研究“进阶式”校企合作培训机制。

(一)创新“进阶式”校企合作培训机制。在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平台基础上,按照铁道部铁道通信信号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建立“职工培训、多方评价、反馈完善”机制,建设兼职教师资源库,实训校企设备、技术共享,文化互补,管理互通,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铁路通信业务骨干和学院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培训团队。资源是高职院校自然环境的核心,重点包括课程、师资、实践教学基地等。由于高等职业院校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整体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存在一定的滞后,同时单一的投入无法支撑学校高速发展,需要进一步共享资源、凝聚资源、整合资源。校企之间通过合作、共建等多种形式,实现“双师型”教师、校内外实训基地、课程开发、教学设备等资源的整合,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及社会的良性互动。

(二)搭建“互聘互兼共享型”资源平台。学校与企业合作探索建设互聘互兼的教师资源库,整合校企双方设备资源,建设共享型实训基地,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师资和设备资源整合,搭建“互聘互兼共享型”资源平台,深化校企合作。与铁路电务部门合作共同探索设计培训方案和建设培训基地,按照互利互惠的原则,创建与现场环境一致的培训环境。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示范性实训基地,有较完善的通信设备,但由于通信技术的日益更新,学院的实训设备无法和现场设备完全同步。对此,可借助铁路通信的更换设备或备用设备,与学院实训室资源整合,形成利于教学、和现场设备同步的实训环境。

(三)改革质量验收考核方式。目前的考核方式大多数还是笔试,由教师出题,学员进行纸质试卷答题。这种方式工作量较大,而且效率不高。对此,可与电务处、通信段合作探讨开发题库,采用机试这一考核方式,利用电脑随机抽取试题,这样,每个学员的考题不同,而且通过电脑评分,能大大提高评卷的准确率,降低教师的工作量,排除人为干扰考核结果的可能。

四、扎实推进“进阶式”4级培训体系

为铁路通信部门培训基层职工,通过对刚入职员工的上岗培训、在职职工的岗位技能培训与鉴定以及工班长上岗前的资格性培训和上岗后的适应性培训,提高铁路通信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实作技能和管理能力,为铁路通信的高效通畅提供技术人才支持。2012~2013年培训统计信息详见表2。

表2 2012~2013年培训统计表

序号 培训内容 培训人数 通过率

1 新入职员工 148 98%

2 高铁培训班(资格性) 36 100%

3 铁路通信工(高级工)技能鉴定培训 102 71.5%

4 工班长培训班(资格性) 30 100%

5 工班长培训班(适应性) 28 100%

从表2可看出,经过培训,无论是工作能力还是技术水平均有较大提高,有较高的通过率。学员回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后,业务技术水平有明显提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较大提升。按照“进阶式”4级培训体系开展培训,能够为南宁铁路局通信专业员工培养提供有效的支持。

总之,可通过校企合作开展铁路通信工培训,完善实训基地的装备,锻炼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提升学院通信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同时,还可引导本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将培训体系引入全日制高职专业教学计划,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武汉铁路局武汉通信段.铁路通信工应知应会[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2]铁道部.高速铁路通信综合维修岗位(高速铁路岗位培训规范)[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A404)

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范文2

(一)抓好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凡是新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的公务员一律要在试用期内参加以提高适应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初任培训,公共基础理论课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5天;专业课培训时间不得少于5天。通过培训,培养新录用公务员的良好职业道德,树立敬业、奉献精神,尽快转换角色,适应机关工作要求。在培训中继续推行新录用公务员宣誓仪式,增强新录用公务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市直拟于3月(公安新警)、10月各举办一至两期,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申请在当地办班。

(二)做好科级干部任职培训。实施公务员制度和参照、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单位中已晋升科级职务(含非领导职务)的人员,应从任职之日起一年内参加任职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0天。凡晋升科级职务尚未参加任职培训的人员,今年分两期,组织到市行政学院参加培训,时间为5月、9月各举办一期。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申请在当地办班。

(三)大力开展更新知识培训。探索公务员全员公共必修课培训与专业课培训项目相结合的运作机制,20*年按省的要求,着重抓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全员培训,通过培训,树立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掌握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的基本常识、原则和方法;有效捕捉带倾向性、潜在性的问题,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保持头脑清醒、处置得当,尽可能减少损失和危害。各级政府人事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公务员全员培训的牵头和协调工作,公共必修课由省人事厅统一部署,专业课由省直各主管部门负责,培训时间每人不得少于5天,培训结束要进行考核和考试。其中,公共必修课全省统一考试。

(四)举办优秀公务员培训班。选调科级以下职务并在20*年度考核获优秀档次的公务员,组织到北京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进行以提高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五)开展公务员计算机能力培训和考核工作。根据肇府办*号文规定的要求,凡需参加计算机能力培训的公务员(含近年过渡为公务员、新录用的公务员),而尚未参加培训的,必须在今年内参训完毕。对虽未参加培训,但已具备掌握一定计算机知识的公务员,可选择参加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通过3个模块考试的,可视为完成计算机培训考核任务。

(六)协调政府相关工作部门开展公务员专门业务培训。各部门应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本部门业务发展的需要,制定各时期的专门业务培训计划,选定1-2门专业课,进行强化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原则上以部门为单位,分级组织实施。在开展培训前应以书面形式向同级政府人事部门申报,并在培训结束后将培训名册及成绩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备案,否则,培训成绩将不得登记在《公务员培训证书》内,人事部门不予确认。

二、围绕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继续教育

(一)认真贯彻人事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实施方案》,有计划地开设高新技术研修班。

(二)积极组织继续教育公共必修课培训。根据人事部和省人事厅的文件规定,专业技术人员在每一个周期内必须完成两门公修课的学习,并从20*年起,每年应当分别选修公共必修科目和专业必修科目各1门。为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公修课的培训任务,我局委托*市干部学校举办公共必修课培训班。主要开设《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教程》、《专业技术人员科技论文写作教程》、《专业技术人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教程》、《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护教程》、《教师礼仪》、《交往艺术与沟通技巧》等课程。每年还将提供部分专业必修科目自选课程菜单供专业技术人员选择学习。今年的公共必修课培训将在提交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前完成。各县(市、区)可提出申请在当地举办公修课培训班,以方便专业技术人员就地参加培训。

(三)开展各类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考前辅导培训。

1、举办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前辅导班。专业技术人员可根据个人实际,自行选择参加考前培训或直接参加考试。从20*年起,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范围增至20个模块。为提高我市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过率,培训班将严格按“考前指导大纲”进行辅导;通过直观教学、重点辅导、题型讲解、上机实习、模拟考试等形式,帮助考生提高计算机能力及应试技巧。凡参加三个模块以上(含三个模块)培训的,可视为完成一门公共必修课的学习。

2、根据我市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实际情况,为帮助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应考能力,特开设职称外语、经济专业等考前辅导培训班,以整理复习知识点为抓手,侧重讲解重点难点,传授复习方法和应试技巧,帮助考生在短时间内提高应试能力。凡参加同一专业两天以上(含两天)培训的,可视为完成一门公修课的学习。

(四)组织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项培训工作。依据省人事厅、省公安厅的通知精神,组建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互联网服务单位以及其他信息网络服务或使用单位信息网络管理组织的负责人、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增强信息网络服务及安全保护能力。

(五)启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考前辅导网上报名系统,并逐步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档案库,做好继续教育证书的登记和管理工作。

(六)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的验证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常规验证和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的验证工作,固定安排在每年的5月-8月,并加强对完成专业课学习情况的验证。

三、探讨新的培训方式,抓好各类培训工作

(一)办好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卫星远程培训学院广东*分院,推动网络远程培训教育的发展。全年直播600课时公共管理课程、600课时企业管理课程、1000课时录播(重播)课程,每月一次政府高官、知名企业家、著名专家学者高层管理论坛。分院重点抓好培训内容系列化、模块化设置,提供优质精选、具有实操性的课程,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卫星传输技术的专业优势,为我市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者提供最权威、最有效的培训课程。帮助他们分析及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举办市直事业(企业)单位新招聘人员(包括办理人事新招聘人员)上岗前培训班,使新录用人员尽快转换角色,适应单位工作的要求。根据广东省人事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国家公务员初任培训试行办法》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的通知》的要求,此项培训作为我市人事培训教育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每年分批完成。

(三)为提高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岗位专项能力,以适应岗位工作需求,我局今年启动专项能力培训项目。

1、举办办公室岗位专项能力培训班。为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培训班将重点讲授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工作中的协调艺术以及行为规范、文秘管理、信息工作、会务等业务,使其进一步做好“三服务”工作。

2、举办公文处理及应用文书写作培训班。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承担着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决议,请求和答复问题、布置任务、指导工作、调查研究、总结报告等任务,需具备良好的公文写作能力,培训班将重点讲授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工作总结撰写、调研报告的撰写技巧、领导讲话稿的撰写技巧等内容,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写作水平。

3、举办培训管理者培训班。组织县(市、区)人事局、市直机关负责培训工作的管理者,到有关高校进行以现代培训理论、培训新方法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以不断提高其组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严格执行省建立的培训教育调训纪律

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范文3

关键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一体化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0-0064-04

一、引言

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先后开展计算机培训、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新课程培训、Intel未来教育培训和省培国培。培训的有效性问题越来越凸显:面对一般都有繁重工作任务的教师,培训者面临重重困难和种种挑战!一方面,广大教师对培训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希望培训方实行按需施教,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希望培训内容前沿和与时俱进,避免与其之前参加过的培训内容重复。另一方面,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和投入度却在下降。“身在曹营心在汉”和中途放弃培训的学员比例逐年增加。面对大量的培训机会和唾手可得的网络学习资源,广大教师不再视培训为“稀缺资源”和“福利”,有效性和培训机构的品牌、声誉和口碑成为教师是否参训的主要考量点。

那么,如何提升培训的有效性?基于多年的教师培训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一体化改革才是有效培训之出路。培训者必须加强培训项目的顶层设计,进行包括培训理念(指导思想)、模式(方式)、内容、方法(手段)、课程资源和教学评价在内的一体化改革,方可达到优化组合培训系统各要素、各子系统,实现系统整体优化,从而大幅度提升培训有效性的效果。总体策略是,视培训为项目研究,做到培训设计系统化(一体化)、培训研究常态化(课题化)、培训工作项目化(项目管理)、培训流程规范化(标准化)、培训方法多样化、培训人员团队化、培训师资专业化、培训内容模块化、培训教学个性化、培训资源微课化、培训成果可视化(数字化)、评价方式多元化。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一体化改革策略

1.培训理念改革

培训理念在整个培训项目中处于最上位,是培训项目顶层设计的核心,决定着培训项目是否既立意高远(顶天)又贴近一线教师(立地)。

(1)一体化改革理念

培训是个大系统,人员构成方面包括培训决策者、培训者、受训教师等。其中,培训者又包括项目负责人、学科首席专家、主讲教师、助教(辅导教师)、班主任和其他支持人员。要素构成方面包括培训的需求、目标、理念(指导思想)、模式(方式)、内容、方法手段、课程资源和评价方式等。因此,培训项目必须以系统论和系统方法为指导,进行一体化改革,实现以上人员和要素的优化组合,提升培训的有效性。

(2)教师专业发展理念

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根本目的不是教师学习信息技术,而是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进而提升自身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为此,必须确立“技术培训、教育理论指导和专业发展引领并举”[1]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信息化教研教改、网络化学习、个人知识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一盘棋思想[2],走出“理论、技术、实践、教师专业发展”油水分离的困境[1]。

(3)“学思行省”与“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理念

“学思行省”是“学习-思考-行动-内省”的缩写。波斯纳提出了著名的教师专业发展成长公式“经验+反思=专业发展”,可见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学思行省”理念应贯穿于培训全过程,包括课程模块设置、课程资源开发、课程专题教学、技能操作、作业任务设计、教与学活动设计、教学管理与评价等环节。“学思行省”与“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理念一脉相承。

(4)“导-训-研-赛”一体化理念

“导-训-研-赛”一体化是指“引导(理念、理论知识、方法策略层面)-实训(技能、实操、工具层面)-研究(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革)-竞赛(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课件、微课等)”一体化,与“学思行省”一脉相承,贯穿于培训全过程。

2.培训模式、方式、方法和手段改革

(1)针对集中培训的弊端,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学习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

(2)探索以微课、慕课为主要载体的“导-训-研-赛”一体化培训模式

开发系列培训微课程、慕课,方便教师利用日益普及的智能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指导学员开展基于微课的说课、上课、评课、分享和交流,提升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革能力。

(3)综合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创建网络研修社区

发挥教师博客(博客群)、QQ(QQ群)、微信(微信群、微信公共平台)、K12教育网络空间、网易云课堂、慕课平台、教师工作坊的各自优势,创建适合不同类型学员需要的网络研修社区,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

(4)组建复合型培训团队,探索教研式培训新模式

例如,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块的教学中,组建包括教育技术专家、信息化教学专家、教研员、名师(学科教学专家)、一线优秀教师、行业企业职教专家在内的复合型研训团队,开展现场教学诊断和观课磨课,提升学习实效性。

(5)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开展专题学习

对于理论专题的学习,主要采取专家讲座、问题研讨、课后反思与课题拓展等培训方式,充分发挥专家讲座高端前沿、专业引领、信息量大、引发学员深度思考的优势,配以问题研讨、课后反思和课题拓展,引发学员观念转变和行动跟进。对于设计、开发和技术应用专题的学习,主要采取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实地考察、项目学习等培训方式,采用“范例演示赏析评价基本技能训练模仿借鉴改造改良创新”的教学模式[1]。

(6)开放机房,加强实操实训

中午和晚上开放机房给学员上机操作,多安排上机辅导教师,兼顾两端。根据学员学科专业背景的差异,主讲教师为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学员提供多样化的案例素材,更贴近学员的学科专业。集中培训学员人数较多,可采取理论课大班制,技能课分班制,充分发挥优秀学员对其他学员的带动作用,使学员获得比较充分的技能指导和训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地点受限和学员基础差异大、教学进度难统一等问题。

3.培训内容改革

依据现代教育技术最新发展、相关培训标准、学员基础和需求,确立以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开发、应用为核心内容模块,以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为主要目标的培训方案,设置理论提升、信息化教学设计、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革四大课程模块,并且保持滚动式迭代更新。其中,理论提升模块包括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新角色、信息化教学现状与趋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路径等专题。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块包括什么是信息化教学设计、什么是说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常见误区、说课常见误区、全国获奖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赏析、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及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模块包括网络搜索与下载、动态与可视化PPT制作、国内外优秀微课赏析、微课设计与创作、慕课开发、Flas技法、课件艺术性与美工、数字校园资源建设等专题。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革模块包括信息化教研教改项目的选题、申报、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验收、论文写作、教学成果培育,翻转课堂课例研讨,数字校园教学应用,教育新媒体新技术等专题。依据学科最新发展态势,每年新增2-3个前沿性专题,依据学员培训效果反馈删减2-3个旧专题,保留的所有专题保持20%以上的内容更新。

4.培训课程资源改革

由于培训对象大多数为各学科专业一线教师,部分为教学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其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迥异,必须开发支持学员自主选学的多样化、多层次课程模块:①除公共必修课程模块以外,面向不同对象开发针对性的选学课程模块。②面向不同学习基础的教师开发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梯度、递进式课程资源(案例)。③开发培训管理平台,实现学员基础评测分级、分级呈现课程模块,在完成相应必修课程模块后,可自主选学扩展课程模块。培训管理平台具有注册、选课、在线学习、在线作业、在线测验、反馈诊断、在线互动、学分管理等功能。④培训课程微课化。开发培训课程系列微课,形成短小精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微课程,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个性化学习方式。⑤创建以微课程资源为基础的系列培训MOOC,支持大规模学员在线自主学习。⑥与参训教师和参赛教师合作,将培训班课程资源和信息化教学大赛参赛作品纳入中职信息化教学资源库,重点建设各学科专业优秀微课资源。⑦根据时展、技术更新和教师实际需要,开发前沿新课程模块,更新原有课程模块。

5.培训评价方式改革

针对学习内容设计性、开发性、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主要采用电子作品集评价为主的考核方式。培训过程中各技术学习专题教师适时组织课堂学习竞赛,评选技术学习优胜奖进行教学激励,最后培训团队根据学员出勤、纪律、提问、回答问题、专题优胜奖、电子作品集汇报和评价结果评选优秀学员,实现培训成果可视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鼓励、推荐和指导优秀学员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说课大赛和课件大赛,充分体现“导-训-研-赛”一体化的培训理念。

6.培训研究常态化、课题化

围绕培训有效性的提升,将培训涉及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培训理念的创新、培训模式的建构、培训理论的整合应用、培训内容的更新、培训方法的优化、培训流程的标准化,以及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网络化学习能力、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和专业化发展能力的提升策略等,作为常态化的课题研究内容。近年来,笔者先后主持了“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高师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中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理论整合研究”、“面向教教育的示范性精品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中职教师品牌培训项目设计开发与实施研究”等8个自治区级教研教改项目,尝试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培训中,提升了培训的有效性。

7.培训团队专业化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依托专业化培训团队。例如,笔者连续十年主持广西中小学和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相关培训项目,均依托自治区级教师教育学科(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团队,该团队以信息化教育研究、信息化教学人才培养和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为己任,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教师培训于一体。团队成员长期从事中小学和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各有专长,配合默契,已打造成为颇具实力的专业化培训团队。

8.培训标准化

培训者必须总结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标准化培训流程:

每次正式培训前,首先要进行相关课题研究,集中解决以往培训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培训的有效性问题。

其次,进行培训调研,分析参训中职教师的真实需求。

第三,组建培训项目团队,研制培训方案,参加培训项目竞标。

第四,竞标成功获得培训项目后,第一时间根据学员需求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发展,开发培训新课程(专题)资源包,更新原有课程模块资源包。

第五,成立培训班筹备小组和备课小组,召开筹备会和集体备课会,总结以往培训的经验教训,对历届培训班学员的学习基础与学习需求调研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初步掌握我区中职教师的学习基础与学习需求,明晰培训的总目标、总要求、基本理念、基本模式和专题目标。

第六,多渠道培训通知和培训信息。除了邮寄纸质版通知,还利用博客、QQ群、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微信等多种现代化通信方式,确保参训教师及时获得培训通知和后续培训信息(例如住宿订房、路线图、训前学习准备等),同时解答学员的一些问题,使学员提前做好学习准备。

第七,提前做好训前准备工作。代学员联系就近宾馆,订购桶装水,安排学校食堂就餐,确定教室和机房,打印课表,购置资料袋;放置欢迎牌,打印并粘贴前往报到教室的路标;安排接待人员轮流接待学员;在网络教室的每台机子上安装培训要用的软件;检查设备,布置会场,确保开班典礼和培训的顺利开展;制作和安放学员学习证,提高学员的学习角色意识。

第八,学员报到前或报到当天,安排学员填写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信息技术基础、学习需求、教研教改和专业发展现状的网络问卷,第一时间将统计分析结果发给各专题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以提高培训教学的针对性。

第九,加强教学监控和反馈。通过课后面谈、QQ群 、短信、微信、电话和邮件等方式加强学员与主讲教师、班主任、辅导老师之间的沟通和反馈,及时获取教学改进意见和建议,使各专题协调、有序地进行。

第十,加强班级管理和人文关怀,为学员创造最佳学习环境[3]。主要做法包括:佩戴学员证,严格考勤;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加强作业管理;安排最好的机房;中午和晚上开放机房,辅导教师重点指导基础差的学员,多听取学员意见。

第十一,将往期培训资源和本期培训新生成的优质资源汇总刻录成光盘发给W员,以支持学员的后续网络自学、校本研修和可持续专业发展。

三、培训一体化改革成效

培训一体化改革实施以来,笔者所主持的培训项目均获得满意效果,满意度均在95%以上。学员在问卷调查、座谈会、QQ群留言和培训日记中纷纷表示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意识与态度、理论与实践等多个层面均有较大提升。以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为例,300多位参训教师参加2009年全国中职优秀多媒体课件评选活动、2010年-2012年全国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和2013-2016年“创新杯”全国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说课大赛,共获得全国一等奖46个、二等奖110个、三等奖120个、组织奖16个、最佳单项奖2个、大赛闭幕式最佳展示3个的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郑小军,杨满福等.基于Web2.0的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整合培训模式创新实践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2):73-76.

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范文4

一、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经各地级市教育局以及区直中职校推荐的广西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

二、培训目标

(一)通过培训学习,学员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般方法与过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与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方法,增强学员专业发展的意识。

(二)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课件开发、说课、评课及相应教育技术应用实践,学员能够熟练地从事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能够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与开发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且能够对其他老师起指导和示范作用。

(三)学员了解国内外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动向和新成果,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规范、方法、技巧,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基础。

(四)学员学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网络化学习与个人知识管理能力,进而促进自身的教师专业发展,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信心和能力。

同时,本期培训班将形成以下培训成果(全体学员均要完成的“五个一”作品):

1.一节45分钟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2.一节45分钟课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或专题网站。

3.利用教学设计、课件或专题网站进行一次模拟教学(说课)或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信息化专业发展规划。

4.建立一个教学博客。

5.在博客上发表一系列培训日记(周记)、学习心得、技术总结、说课反思、教学叙事等。

三、培训内容

(一)理论模块

1.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般方法与过程;

3.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与技术;

4.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5.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6.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的规范与方法。

(二)实践模块

1.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

2.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或专题网站设计与开发实践;

3.信息化教学实践(模拟课堂教学:微格教学、说课);

4.教学博客开发与博客圈管理实践;

5.教研与论文写作实践;

6.网络化学习能力与个人知识管理实践。

四、培训方式

(一)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注重实用性、实效性的特点,拟采取“以受训学员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个性化、网络化、高效率、灵活机动”的培训策略。坚持学用结合、学研结合,采取“理论教学+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开发实践+技术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

(二)加强分层次、订单式、专题性教学,使学员各取所需,做到因材施教。加强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基础的学员,恰当地把握培训的深度和广度。

(三)技术培训、教育理论指导和专业发展引领并举。

(四)创新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理论教学采取以讲授法为主、案例分析与互动对话为辅的教学策略,力争在短时间内拓宽学员在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面和视野,同时结合活生生的案例,加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技术培训主要采取“双主”教学模式和包括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在内的多样化的培训手段,主要以任务驱动与案例教学为主,即“范例演示赏析与评价学习借鉴基本技能训练、模仿技术研究改造、改良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理念于活生生的案例、课例、课件范例和制作实例。精心挑选教学案例,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如网络课程),针对不同基础、不同学科背景的各类学员,设计不同的学习界面供选用。教学评价以电子作品集为主导,师-生和生-生共同反思,学员自评、教师点评和学员互评相结合,建立基于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

(五)以人为本、加强班级管理和人文关怀,协调好学员、主讲教师、辅导教师、班主任等各方面的关系,使之形成合力。

(六)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加强指导。建立培训公共邮箱、qq群、博客圈,通过网络互动形成学习共同体。

五、培训时间与地点

我院定于2011年7月14日到7月27日共13天进行集中培训学习,7月14日学员报到;集中培训的地点设在广西师范学院长??G?

六、培训经费

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2011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自治区级培训工作的通知》(桂教师培〔2011〕41号)的要求,集中培训期间学员的食宿费、差旅费、培训教材和资料等费用由学员所在单位负责。为了便于管理,学员的住宿原则上由我院负责联系。

七、培训组织与管理

为了确保培训质量,实行项目管理、分层管理、协同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一)培训单位组织考核。学员参加集中培训后的学习成效,由培训单位组织理论知识测试与实践考核予以评估。

(二)送培学校建立成长档案。学员所在学校对本校学员的工作采取“成长档案”管理方式,促进学员在岗进行网络学习和开展校本实践研修,实现自主发展。

(三)结合学员集中培训、在岗实践研修和终期总结的全面考核,成绩合格者再颁发《2011年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自治区级培训结业证书》和继续教育学分证书。 (1) 小编推荐与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计划】 关联的文章:

                

【返回 栏目列表】

八、注意事项

(一)学员报到时须交的材料。1.学员须将加盖单位公章的《2011年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自治区级培训人员推荐表》和《2011年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自治区级培训汇总表》的纸质材料一式2份交到报到处;2.为了在培训研讨中丰富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请各位学员在报到时上交自己3年来的代表作品(教案、课件、录像课、网站、博客、论文、课题研究报告等)刻录成光盘或拷贝在u盘),以供培训研讨用。

(二) 培训班负责人要做好培训终期总结和验收工作。在培训结束后的20天内,要分类整理和物化培训成果,撰写培训工作总结,并将培训的有关文件、培训方案、培训通知、课程表、学员培训签到表、培训工作总结、培训活动图片、录像、学员上交 “五个一”的学习成果材料(打印稿及电子版各一式一份)和培训报账的原始材料(票据、表格等)及其复印件(所交的书面材料均加盖单位公章)交继续教育学院培训部验收,并按照培训项目的经费预算和财务管理的规定、培训项目档案管理的要求做好培训项目的报账工作和培训档案材料的归档。

(2) 小编推荐与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计划】 关联的文章:

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范文5

【关键词】铁路通信发展;培训的紧迫性;培训的途径

随着铁路快速发展,当前已进入了高铁时代,铁路通信技术和通信设备有了飞速发展,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综合化方向融合。随着济南铁路局管内既有线路电气化改造和京沪高铁的完成及新线建设的全面展开,通信的设备类型、维护要求和作业环境均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铁路传统通信技术升级,既有数字调度通信系统改造已基本完成;二是高速重载安全保障系统,机车综合信息系统加快建设;三是铁路综合信息化系统,MIS网络服务平台升级改造完成;四是GSM-R新技术全面应用于高铁,铁路通信从单一的语音联络直接参与列车控制。这些新设备、新技术、新业务的广泛应用,构成了现代铁路信息化系统,标志着铁路通信快速步入信息化高铁时代。信息通信网络是高铁的神经系统,是高速铁路、智能列车的重大关键和支撑技术。这对铁路职工尤其是肩负铁路信息化重任的通信职工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加强通信职工培训,提高通信职工素质,以适应高铁发展需要,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1 铁路高速发展,加速通信人才培养势在必行

我们现有的铁路通信队伍是于2010年由当时的铁通公司专网整体划回铁路管理的,原来的公司化以经济效益为前提的运营模式与现在铁路专业化保障存在较大差距。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与现在的高安全、高标准、严要求、严管理的理念和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存在明显不适应,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课题,主要表现在:

1.1 人力资源储备不足,供求矛盾大。随着管内电气化的陆续开通,通信新设备的大量增加,需要配足配齐素质过硬的管理维护队伍,而原铁通专网老职工多,年龄偏高,35岁以上的职工占67%,平均年龄39岁,既有的业务知识都已老化,新职工又缺乏工作经验,相对缺员,人力资源的供求矛盾比较突出。

1.2 新科技与新知识的含量不断加大,知识的半衰期迅速缩短,知识的老化过程加快,职工素质与岗位不适应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出。在铁路现代化程度持续提高的情况下,技术设备、生产环境不断变化,电气化通信设备的维护和电气化作业防护成为了的主要生产方式,很多职工对新技术条件下的设备维护和作业防护比较生疏,没有维护和防护经验。对于GSM-R、CIR、高速信息网、数字调度等新技术,现场维护人员的业务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职工技术素质的提高远远滞后于新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技术设备巨大变化的高要求与维护和防护经验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1.3 对铁路通信专业化教育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对“培训”仍然是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的“软任务”,培训少,质量低。一是培训经费不到位,培训设施不配套,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制度不落实;二是培训师资队伍不完备,教材内容不新颖,尤其是缺乏铁路专用通信培训教材,这与培养新型实用人才要求差距较大。信息化高铁,提出了维护质量“零缺陷”的高标准、严要求,需要具有一支高速度、高效率、既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又有过硬的岗位技能的通信人才队伍,才能适应铁路信息化服务的需求。而重视教育、强化职工素质,则是缓解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对通信段而言,下大力气搞好通信人才的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加快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适应新技术、新业务的职工队伍势在必行。

2 适应高铁发展的需要,加快通信人才培养的途径

为适应高铁通信发展的需要,应在现有的职工队伍基础上加快培养一批具备一定理论知识、掌握先进技术、适应岗位作业要求的高质量通信人才。如何才能建设这样一支业务过硬、技术精湛,为高铁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通信人才队伍?笔者以为应切实加强培训工作,努力抓好以下措施。

2.1 建立健全培训保障体系。要发挥培训作用,全面构建培训管理体系。培训管理体系应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形式、培训教材、培训师资、培训基地、培训效果的跟踪和管理。一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教育培训队伍,对专兼职教师实行资格认定,要把科技拔尖人才和技术业务能手聘为兼职教师,在对外考察、工作考核、待遇分配等方面给以适当倾斜,让这支队伍置身于铁路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得到充分锻炼。二要坚持“统筹规划、系统优化、注重功能、适度超前”原则,建立通信系统培训基地,及时更新模拟演练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和仿真硬软件设备,满足通信人才的技能培训需求。三要提高教材质量。高质量的教材是确保培训质量的关键,要在广泛调查,突出岗位需要的基础上,针对实际,运用院校和厂家专家的专业理论,选拔具有实际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专兼职教师、技师共同参与编撰和制作铁路专用通信教材,使培训教材既突出通信岗位的基本业务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可以根据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实现培训教材的动态升级与完善,以全面提高通信人才素质的需要。

2.2 注重厂家培训、聘请专家授课,实现培训形式多样化。可以采用“请进来、送出去”、讲师培训、网络视频培训和远程教育等形势。也可以采取路外委培、与高校合作共建技能培训基地和实习基地,做到优势互补和共享资源。

为全面提高职工的实作技能和对新技术、新业务的适应能力,2010年以来,济南通信段组织了19期通信骨干到设备制造厂家进行现场培训,共224人次,熟悉了新技术装备制造工艺和装配流程、使用方法和维修技术;聘请专家授课17次,培训人员905人次,有效提升了职工岗位适应能力。

2.3 注重通信人才的培训内容。培训必须具有针对性,培训前应做好培训需求的调研,讨论或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培训内容应具有实际操作性、可利用性,能强化职工岗位锻炼以提高工作技能和工作能力。2010年,根据管内京沪高铁开通前的实际需要,济南通信段先后选拔63人前往武广高铁武汉通信段进行现场培训,跟班作业,熟悉高铁运行模式和维护要求,提前介入高铁的通信运维管理体系和现场管理经验,提高了职工高铁通信维护的实践能力。顺利开通、接管了京沪高铁的通信设备。

2.4 重视通信人才学历教育。学历教育以其基础性、长效性、超前性和储备性的特点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必要的充电与储能作用。对于在职职工来说,加强后续教育是学习知识,提高素质的主要途径,通过学历教育,去学习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多方面综合素质,适应新的环境,实现更高的目标。35岁以下的职工是企业远期发展的动力资源,强化这部分人的岗位学历标准是学历教育的重点,也是企业从根本上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举措,强力推进至关重要。

济南通信段将职工专业学历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单位职工教育整体工作,对职工队伍整体学历和重点岗位专业学历现状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梳理,制订了职工学历教育和重点岗位专业学历达标实施方案和送培计划,2010年鼓励并组织114名职工参加函授和网络教育报名考试,97名职工进入了高等院校得到了函授和网络教育。2011年又向高等院校函授和网络教育部门输送了67名职工,进行学历教育,这将不断改善和提高全段职工队伍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

2.5 加大通信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的推行力度。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契机,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培训,促进职工岗位技能达标,同时鼓励职工积极参加高一级的职业资格鉴定。

2.6 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促进职工学技术、比业务的积极性,掀起学技术、练业务、强本领的热潮,以比学赶帮超的积极氛围促进职工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强化业务能力。济南通信段高度重视职工的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工作,先后两次分阶段有步骤实施。首先是全员岗位练兵阶段,把练兵比武活动融入到正常的生产活动中,充分发挥段三级教育网络的作用,加强日常岗位理论和实做培训,调动广大职工参与岗位练兵的积极性,职工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二是技术比武阶段,广泛开展全员技术比武活动,本着“全员参与、层层选拔、全面提高”的宗旨,分七个专业十五个项目,2010年有186名、2011年有221名职工参加了段技术比武。比武结束后,按项目将参赛人员召集在一起,请出题人就正确答案与参赛人员进行解析互动,使活动收到了实在的效果;三是总结表彰阶段,为调动全体职工参加比赛的积极性,根据技术比武的结果,对十五个比赛项目分别取得1-3名的优秀选手给予数额不等的表彰奖励、对平常练兵比武高度重视、组织有力的集体也予以表彰奖励。通过职工技能竞赛,一批通信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今年,济南通信段选拔了6名优秀选手参加了全国铁路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分别取得了(第2、5、7、9、10、13名)好成绩,其中一名选手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5名选手被授予了全路技术能手。

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范文6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培养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为核心,以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为重点,加大继续教育力度,努力增强服务业专业技术人员“充电工程”的实效性和创造性,提高现代服务业专技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推进我市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完成服务业新一轮“振兴计划”的各项任务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2、主要目标

从**年下半年至2010年,通过3年多时间,对全市现代服务业领域中的现代商贸、旅游会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专业市场、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专项继续教育活动,重点培训100名掌握现代服务业前沿理念和先进管理方法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力争通过培训,使全市各镇(区)、各行业从事现代服务业的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得到更新,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实施原则

改革创新,提高能力。按照《**市专业技术人员“充电工程”实施办法》的总体要求,加快服务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步伐,不断探索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和管理方式,着力提高服务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

突出重点,带动整体。以现代商贸、旅游会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专业市场、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培训为重点,优先培训急需紧缺服务行业和专业的业务技术骨干,开展优秀人才强化培训、紧缺人才优先培训、骨干人才重点培训、后备人才超前培训,以此来推进全市服务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结合实际,按需施教。围绕《**市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年—2020年),结合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及专业管理岗位的实际需求,重点突出新理论、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的业务培训,以培补缺,以训促学,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培养人才的实效性。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按照全市培训计划,落实好**市现代服务业专业技术人员“充电工程”实施方案,由市发改委牵头,会同市人事部门、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协调推进分行业和有关专业的业务培训,确保完成全市服务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目标任务。

三、培训方式

1、举办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研修班。市发改委牵头,分别会同市人事局、经贸委、旅游局、人民银行、信息办等业务主管部门,结合现代商贸、旅游会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专业市场、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培训任务,组织各镇(区)和市有关部门服务业管理人员,每两年举办1期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研修班。

2、举办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讲座。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讲座是一种时间短、参与广、见效快的继续教育方式。以“四新”讲座为载体,围绕当年的重点领域每年举办1期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公共知识更新专题讲座。

3、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除举办中高级研修班和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系列讲座外,积极探索符合现代服务业专业技术人员特点、简便有效的多种培训方式。

集中培训。围绕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的需求,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相对集中的业务培训。对重要和特殊岗位上的服务业专业技术人员,采取业务进修、专项培养、学术交流考察等多种形式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结合工作实践培训。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服务业重要和特殊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员,采取业务进修、专项培养、学术交流、实践锻炼、技术考察等多种形式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自学。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不同需要,采取个人自学、专家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个性化的继续教育。

在线培训和远程教育。充分利用网络通讯、卫星传输、广播电视等快捷高效的现代化远程教育手段,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四、实施步骤

本实施方案采取总体策划、分步推进的形式,逐年分课题开展培训教育。具体培训计划安排如下:

1、宾服餐饮中层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年8月)

市发改委会同人事局、旅游局举办全市宾服餐饮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与管理、投诉处理技巧、部门间沟通与协调和中层管理人员执行力的提高等。培训对象由市旅游局落实。

2、现代商贸和物流领域业务培训(2008年)

市发改委会同人事局、经贸委举办培训班。重点对从事现代商贸和现代物流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3、金融保险、专业市场领域业务培训(2009年)

市发改委会同人事局、人民银行、经贸委举办培训班。重点对从事金融保险领域和专业市场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4、信息服务、电子政务领域业务培训(2010年上半年)

市发改委会同人事局、信息办举办培训班。重点对从事信息服务和电子政务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五、具体要求

1、要强化政府行为。“充电工程”管理法制化是继续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政府必须遵循法制原则,对继续教育实施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管理。就我市服务业继续教育的现状来看,对继续教育要强化政府行为。首先,要重视舆论导向。对继续教育的舆论宣传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推动力量,要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对继续教育的渊源、意义、作用、继续教育搞得好的单位、企业及其好的作法等等予以大力宣传,促进继续教育由被动应付向主动提高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其次,通过一定的政策倾斜和适当的利益调整,如在评选各级各类高层专家和科技进步奖、突出贡献奖等各种奖励以及申请国务院、省、市政府津贴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向奋战在服务业第一线的科技人员倾斜;运用行政管理和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人才和科技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着力提高科技人员的收入,加大中高层次和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努力实现科技人员在服务业领域的合理分布。再次,政府部门要舍得花本钱、下大力气,增加继续教育的投入,通过地方(部门、单位)出一点、社会筹一点、一定职级专技人员捐一点等各种途径筹集继续教育资金,着重在内容形式、组织管理上提高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