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和通信工程学位建设和研究生培养

电子和通信工程学位建设和研究生培养

摘要:研究生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培养适应信息时代需求并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电子信息人才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科应承担的责任。学位点是研究生培养的基础,学位点建设的水平决定着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加强学位点建设,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是电子技术、信息与通信相结合的工程领域,该文探讨了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点建设,旨在培养创新型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学位点建设;培养质量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之一,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的需求不断增加,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人才成为当务之急。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学位点建设水平密切相关,各高校要加强学科建设,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完善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努力提升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1研究的现状与背景

西安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2010年获得了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开始招生,目前已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300多名,就业率达100%,毕业的研究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在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依托在兵器测试、远程监测、网络化测控等领域的优势,根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以部级“电工电子示范中心”、部级“新型网络与检测控制工程实验室”为学科基地,以科工局、中科院、铁道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产业化项目等高水平项目为支撑,在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及融合应用领域形成通信与电子系统设计、远程测控技术、嵌入式系统与SOPC、无线通信与网络技术等稳定方向,充分利用技术配套的全线研究梯队,形成以现代信息技术综合应用为特色,服务地方、服务国防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并将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中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作为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目标。为适应人才培养和技术发展的需求,根据自评专家的建议,学位点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1]: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强化特色;理顺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加强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建设校内外联合实践基地;加强校外导师队伍建设,提升校内青年导师工程实践能力;等等。电子与通信工程学科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所涵盖的专业领域广泛,在我校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也一直处于学校的前列,加强学位点建设能培养专业基础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电子与通信工程学科专业技术人才。

2学位点建设的目标及内容

立足陕西,服务地方经济和国防工业,适应电子与信息产业发展和“数字中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入开展通信与电子系统设计、远程测控技术、嵌入式系统与SOPC、无线通信与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方向的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不断凝练学科方向、完善学科体系,突出特色,形成优势,做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防工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我校的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建设在行业和领域内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力,进入陕西省“一流学科”建设行列。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受社会欢迎的研究生,学位点必须具备一定的培养条件和制度来保障人才的培养质量;根据学科发展和自身的优势合理定位,确定学科的研究方向及特色;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课程;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并持续改进。

3学位点建设与研究生培养措施

在学科体系与研究方向、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学术队伍、学科平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建设[2],具体措施如下:

3.1学科体系与研究方向

坚持“创新发展、重点突破”的建设原则,根据学科现有体系和发展基础以及未来电子与通信产业发展趋势,以应用研究为引领,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学科研究方向的进一步凝练[3],并向本学科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国内外发展趋势靠拢。结合学科发展及学位点评估整改意见,对现有的通信与电子系统设计、远程测控技术、嵌入式系统与SOPC、无线通信与网络技术四个研究方向进行适当调整和收缩,将通信与电子系统设计和远程测控技术作为重点学科研究方向进行建设,并向人工智能领域发展,与国际前沿与最新发展趋势接轨。坚持学科交叉融合,将本学科与学院的其他相关学科[4],尤其是国防特色学科相结合,完善学科体系,突出国防特色,争取将远程测控技术方向发展成为本学科中体现国防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

3.2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

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任务,扎实推进教育教学的各方面工作[4]。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研究方向和学科发展,修订并完善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全方位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严格执行研究生导师遴选与管理制度,提高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聘任一批工程实践经验丰富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企业导师,完善并严格执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双导师制。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和分流淘汰,强化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研究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科研活动及参与高水平学科竞赛,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管理及学位论文的评阅,提高优秀论文比例,积极参与省级优秀硕士研究生论文的评选。面向市场及社会需求,强化人才培养的内涵建设,创新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需求并与国际接轨;依托工程实训中心或校内外的实习基地,加强工程意识与工程应用能力教育;积极与境外高校进行合作,争取在国际合作办学方面有所突破,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认可度;加强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工程建设,整合并优化教学资源;进行先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围绕MOOCs、微课、视频课程及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形成一批现代化的教学资源;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校企合作、校所合作、国际合作”的多元分层协同育人培养模式,从师资团队、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综合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

3.3学术队伍建设

加强研究方向的团队建设,优化学术队伍的年龄、学历、知识和学缘结构,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结构合理、国际化程度高、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水平学术队伍[5]。培养或引进在省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在国内也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领军人物,指导并引领学科的发展,为学科建设进行顶层规划;培养或引进高水平学术带头人作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骨干,带领各研究方向的建设发展;多举措积极引进高学历专任教师,重点引进本学科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适当引进相关或交叉学科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完善师资队伍的专业结构;鼓励教师积极晋升职称,完善学科队伍的职称结构;聘任研究所或科研实力较强的企事业单位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企业导师,形成较为稳定的企业导师队伍,在工程实践和工程应用方面对专任教师队伍形成补充;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内外知名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和开展合作项目研究,开阔学术视野,提高学术队伍的国际化水平;按照“人人进学科、人人有学科归属、人人有研究方向”的思路进行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

3.4科学研究

坚持以科学研究支撑学科发展,以学科发展带动科学研究,将提高科学研究的层次与水平作为重点,努力争取更多高水平科研项目,做好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结题,促进科学研究水平的全面提高。动员青年骨干教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鼓励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导教师积极参与部级、省部级项目的申请,提高项目申报的质量,进而提高项目申请的命中率。鼓励本学科教师作为参与者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标志性的部级重大重点项目;积极创造条件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作用,争取相关领域的部级研究计划。鼓励本学科教师在通信与信息处理、信号与信息处理领域的国内重要期刊或国外SCI期刊等发表学术研究论文,全面提高本学科科研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积极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以及专利和各级科学技术奖励的申请。

3.5学科平台建设

加大学科平台建设与完善的力度,为学科发展提供平台支撑。做好学科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力争将现有的“电子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成为能够支撑本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学科实验室,新增及升级改造一批急需的学科实验设备,整合现有资源并成立在本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研究特色和较充足科研项目的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同时争取成为省级学科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积极主动寻求对外合作,与科研机构或具有较强技术实力的企事业单位进行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协作,共建产学研平台和校企联合培养基地。

3.6学术交流

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鼓励学术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活动;加强与知名大学、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及企业的联系,借助外部资源,促进科研工作及学科发展;鼓励本学科骨干教师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定期举办学术报告,支持教师及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学术会议,选派优秀研究生赴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所或研究团队进行学习、交流及高水平项目的合作研究。

4结语

研究生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位点建设的水平决定着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电子与通信工程学位点建设要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只有这样,培养的研究生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学位点建设涉及诸多方面,是一个需要常抓不懈、不断积累的过程。学位点建设对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及研究生的培养而言意义重大。

作者:任安虎 张海宁 陈红 单位:西安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