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双碳”区域制造业绿色创新驱动发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为制造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和实体经济发展,本文从创新能力、绿色竞争力和发展效果构建了“双碳”目标下区域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了基于相容性和漂移度的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双碳”目标下我国区域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各地区相差较大;制造业发展在创新能力、绿色竞争力、发展效果等方面协调度较差。
关键词:碳中和;碳达峰;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创新驱动发展
一、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双碳”目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中国制造2025”拉动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制造业既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支撑,也是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然而,此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制造业出现了“大而不强”的局面,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1]。制造业企业的绿色发展已经达成共识,也是其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当前,对制造业企业而言,探索未来的绿色创新发展之路,实现绿色发展与效率增长成为重要的关注点[2]。因此,研究“双碳”目标下区域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寻找促进和制约我国“双碳”目标下区域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而强化区域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积极因素和破解发展的瓶颈制约,对顺利实现“双碳”目标,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双碳”目标下区域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分为创新指标、绿色指标和发展指标,运用漂移度组合评价法研究“双碳”目标下区域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二、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
(一)评价体系
1.创新指标。创新指标包括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制造业创新研发投入是其通过自身研发或者购买外部技术等方式改进技术的能力,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因此,众多学者将区域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的研发投入分为人力和财力两类。同时为综合评价区域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研发投入,引入制造业新产品开发相关指标。在区域制造业绿色创新的发展系统中,专利能够反映地区的制造业创新产出的最核心和最直接的部分,代表区域科技创新成果。新产品销售是区域创新产出的重要成果。因此,从制造业人力、财力、新产品开发方面选取制造业R&D经费支出等5个制造业创新投入指标;从专利成果、新产品销售方面选取制造业有效发明专利数等4个制造业创新产出指标[3]。
2.绿色指标。绿色指标包括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能源节约是在运用创新成果生产过程中,制造业要减少能源损失和浪费,充分有效、合理利用能源;环境保护是在运用创新成果生产过程中,制造业必须解决现实存在或潜在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协调制造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选取制造业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费总量、制造业单位产值电力消耗量等4个制造业能源节约指标;从废水、废气、废物及污染治理方面选取制造业废水排放总量、制造业废气排放总量、制造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制造业污染治理投资额等5个制造业环境保护指标。
3.发展指标。发展指标包括经济创造和社会进步。制造业进行绿色创新,其理想的效果是除了产生能源环境效益以外,最直接的是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创造是制造业通过运用先进的科技创新成果产生的直接效益;社会进步是反映制造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因此从产值、利润、效率和市场等4个方面选取制造业总产值、制造业企业利润总额、制造业新产品销售率、制造业就业人员劳动生产率等5个制造业经济创造指标;从就业、税收、投资回报方面选取制造业总资产贡献率、制造业就业人员人数占比、制造业就业人员人均利税等4个制造业创新产出指标。
(二)评价模型
在评价方法上,本文中运用4种单一评价方法对“双碳”目标下区域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评价的结果存在差异,无法辨别哪一种评价方法更合适或者合适程度最高,若仅选用一种评价方法必然会出现一定的片面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分析各种单一评价方法之间存在相容性和漂移性基础上,选择了基于漂移度模型的组合评价方法,相容性是图1中4种单一评价方法相容。若单一评价方法对本研究是适用的,则构成这单一评价方法集[4],因此需要对上述4种方法进行相容性检验。具体步骤如下:一是构建评价方法集M0,运用各单一评价方法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二是确定相容评价方法集M1。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对单一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相容性检验,剔除无显著相关性的方法,保留具有明显相关性的方法构成单一评价相容方法集。
三、实证分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以及各省份的统计年鉴,对2019年30个省份的“双碳”目标下区域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运用熵权法、TOPSIS法、离差最大化法、灰色关联度法等4种单一评价方法求取的2019年“双碳”目标下区域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评价结果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均大于0.9。在给定阈值0.9条件下,4种单一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正相关系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符合组合评价的要求。在一致性检验的基础上,运用漂移度组合评价法进行组合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运用SPSS20.0,选取基于漂移度组合评价法的组合评价结果进行Ward聚类,大致可分成四类,结果如图2所示。第一类为较好型,包括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天津。特点是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居于前列,其评价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制造业创新可持续发展较好。第二类为良好型,包括北京、安徽、福建、河南、湖北。特点是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情况良好,且其综合评价得分的数值相对介于0.3—0.4之间,在制造业创新能力和绿色竞争力方面需做些调整。第三类为一般型,包括湖南、重庆、辽宁、河北、江西、四川、吉林、陕西。特点是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情况一般,大部分介于0.2—0.3之间,各方面需要做进一步调整。其他11个地区是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较差,各方面亟须改善。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我国区域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各地区相差较大。第一类的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区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评价平均得分仅为0.5797,第二类组合评价得分的数值相对集中于0.35左右,在第三类中,除了湖南以外,组合评价得分均低于0.3,排名前19个地区的综合评价得分也只有0.3910,甚至30个地区的组合评价得分仅仅为0.3016,这表明我国区域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广东、江苏、浙江地区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状况较好,创新能力、绿色竞争力、发展效果得分均较高。而同在第一类的上海、天津地区的得分处于0.45左右,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相对较弱;与第二类的评价得分相比,相差均高于0.2个水平,与第四类中评价得分最低的青海相比,得分相差高达0.7135,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相差很大,各地区需要进一步提高。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双碳”目标下区域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研究对象,将制造业创新能力、绿色竞争力、发展效果等相结合,从区域制造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能源节约、环境保护、经济创造、社会服务等8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了一套合理、实用的“双碳”目标下区域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运用熵权法、TOPSIS法、离差最大化法、灰色关联度法对区域制造业绿色创新能力评价基础上,基于漂移度模型对4种单一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进行组合评价,并运用Ward聚类法对组合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双碳”目标下我国区域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各地区相差较大,制造业发展在创新投入、创新产出、能源节约、环境保护、经济创造、社会服务等方面协调度较差,需在创新能力、绿色竞争力、发展效果等方面做进一步提升。“双碳”目标下区域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把产业作为发展的根基,在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深入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服务业企业等倍增计划,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优势产业做优做强,促进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空间集约、环境友好、互动融合、高效高端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制造业绿色体系发展工作,探索加快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政策措施,分行业、分领域打造一批领军制造业,促进多主体合作绿色体系发展。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具有多主体合作绿色体系的制造业。
作者:尹士 王曼曼 许俊锋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郑州轻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