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碳审计探究

双碳”背景下碳审计探究

一、引言

随着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全球气候不断变暖,愈来愈深影响人们的生活,各国已开始重视“双碳”,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推动节能减排,严格控制关于碳排放的增长,政府亦督促本土相关企业尽快实现碳披露水平透明化并希望企业能自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主席在全球气候领袖峰会上庄严地保证,中国将在二零三零年达到碳达峰,到二零六零年达到碳中和,实现“双碳”的目标。与此同时,我们国家积极出台有关政策和指导性意见使环境得到保护,希望能实现碳中和这项远景目标。建议不同领域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减少碳排放,履行企业应有的责任与义务,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示范带头作用。由于我国历史的原因,一直对碳审计方面没有进行深度研究与探索,导致我国对于碳审计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因此,我国现急需建立一套规范的碳审计评价标准,在以政府审计为主导、社会审计辅助、内部审计作补充的共同作用下,才更好地使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实现低碳化发展,有利于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双碳”背景碳审计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关于碳排放审计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以政府为主体,而在社会和企业内部审计方面我国碳审计成效不够突出、长效机制还不够健全,审计内容尚未覆盖到碳审计工作的主要方面,碳审计工作尚未触及到关键环节,当前审计工作还不适应中长期低碳发展的需要,造成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有一定的艰巨性。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社会审计在碳审计中的作用”。

1.审计程序较不健全。碳审核流程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汇报阶段,而实施阶段是最为关键的阶段,因此,如何正确使用审计程序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在开始正式审计工作之前,审核团队不仅要做好详细的规划,还要保证项目的可操作性。尽管我们按照审计的要求,对碳审计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但目前的碳审计方法还是倾向于传统的、单一的,这就导致了碳审计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在实施碳审计时,要充分、适当地收集审计证据,同时针对碳审计的多学科特点,采用具有特殊性和创造性的专业程序和方法,以防止审计程序单一、审计质量低下等弊端。

2.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不完善。与传统的审计方式相比,对碳元素审计的复杂性更大,因为它具有独特的审计性质。传统的审计方法可以依赖于一般的审计准则,但是碳审计并非如此,对碳元素进行审计不仅需要审计专业的知识还需要环境生态等方面的知识,传统审计的标准已无法满足对于碳审计的需求。即使有个别企业已经能先行一步,为碳审计工作实施过程制定了一些制度,为我国开展的碳审核工作的节能减排效果评价工作提供指导。但是,在实践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因为一些考核指标的定义具有宏观性,缺乏定量评估指标,且实际操作的标准不完整、不统一,使得企业的碳审计实施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碳审计复杂的要求。对排放污染物的公司而言,其污染物排放量的评价标准并不健全,致使其内部员工无法指导其减排标准,被审计单位对审计进度的配合度不及时,使得我国的碳审计难以进行,也成为制约我国碳审计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

3.信息披露不充分。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中国出现披露混乱、不具有可比性等问题是由于碳信息披露体系还不完善,标准不统一。查阅了我国上市公司的披露年报,发现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有“文字表述过多、数据少”的毛病,为投资者提供全面、直观的信息是困难的。产生信息披露不全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由于与环境利益有关的信息披露不能很快带来效益,因此,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管理者对其披露的关注程度大为下降,从而妨碍了对碳审计的充分披露。其次,我国现行的碳审计信息披露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由于缺乏明确的披露,所以,在披露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形式不规范、披露力度不够等问题。最后,信息披露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其所掌握的资料,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这些信息,就会导致信息的不完全性。

4.整改力度不强劲。在审计实际工作中,不仅要重视过程,而且要在完成审计后,对被审计单位的碳排放情况进行监督,以提高其绩效。在我国的碳审计中,我们发现,由于我国的审计团队过于注重项目的规划、方案设计、方案执行等方面的问题,而忽视了碳审计的后续监管。调查结果显示,公司不对其进行整改,将会面临同样的情况,造成了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和改善。

三、“双碳”背景下碳审计问题

1.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企业在开展碳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缺少统一的法律、法规,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规范和方法。这种不规范、不明确的审计标准导致了审计师对审计工作的看法不一、评价方法各异、各有侧重,只能进行小范围的探索,导致审计效果不佳,导致审计结果的可信度较低。例如,审计人员要建立一个对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估的清晰规章。但是,在我国实施碳审计的实际操作下,审计人员的决策常常是以自身的经验为依据,缺乏科学性的指导。另外,我国碳排放审计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致使我国的企业对其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够清晰明了。因此,被审计单位在接受审计调查时,缺少与审计师合作,很难搜集到足够的证据,影响到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审计任务的完成。

2.会计记录不完整。如果被审计单位的碳排放数据的数目不完全,则可能造成其在碳审计中的基础数据出现错误。碳排放的会计信息是审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要想得到碳排放审计的结论,就必须要做到精确、全面。数据信息是影响审计结果准确度的重要因素。碳审计有别于传统的会计核算,这就需要对会计信息进行更加细致和精确的划分。在审计的内容方面,不仅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资金状况进行审查,还要对非财务性的政策、技术以及其他非财务性的数据进行审核。就对碳排放量而言,由于数据分类不清楚、计算不正确、或者缺乏对碳排放量的会计记录等因素,使得初期的碳审核工作很难开展,影响了审核的准确性。

3.信息披露不全面。随着各国政府日益注重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公司必须对自己的碳排放承担责任,但这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公司的信息公开。而以信息披露为基础的碳素审计在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很大的困境,即信息披露不充分、审计基础薄弱、审计结论缺乏指导意义。目前国内尚未对碳排放审计信息的披露作统一规范。因此,在信息披露上,公司的信息披露工作缺少参照,缺少专业的指引,这就造成了信息披露的不健全。此外,由于信息披露是自愿性的,公司有选择地披露也会导致不完整的信息,以免导致不必要的亏损。

4.后续监督不及时。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时,不但要对其所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行审计,而且要在完成之后对其进行追踪和监督。但是,现实中却没有很好地跟踪企业的审计成果,在碳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和纠正。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公司中的部分项目组,对其认识不够、态度不够严肃,并没有深刻地意识到整改工作的重要性。其工作重心仍集中于前期资料的整理和服务的提供,后续改善工作已达不到预期,这样的问题反复出现。同时,公众和公民对碳审计的了解并不充分,无法充分理解其总体重要性,也无法将其与实际利益相协调,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对其进行监管的时候,缺少主观性和引导性,造成外部监管不力,审计结果不够完善。

四、双碳背景下碳审计发展路径

1.健全碳审计的实施方案。(1)实行调查研究。与传统的审计相比,碳审计具有较大的复杂性,要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与传统的审计相似,在进行审计前,必须对被审计对象和所处的环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然而,碳审计的初始审核要求更加全面,不仅要搜集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会计政策的选用等,还要了解相关的数据、程序等;不仅要有定型的信息,还要有定量的信息,要有内部的审计信息,还要有外部的评估信息,要确保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对碳审计的后续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为碳审计的后续工作提供了指导,并对其进行了重点分析及总结。(2)寻求多方支持。碳审计包括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等多种审计组织的协作。从专业要求上,一个优秀的碳审计人员既要有必要的财会及审计专业知识,又要有懂得生态环境、经济学等方面知识的支撑,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自身的知识储备。要实现碳审计的目的,必须坚持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的协调,确保政府审计在审计中发挥主导作用。就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它拥有雄厚的审计人员和实践经验,但在环境方面的知识储备却很少。因此,应加强与环境学者、经济学家等多个领域的研究人员的合作,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碳审计评估指标体系,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推动企业的碳减排工作。

2.落实碳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构建一套规范、统一的碳审计评估制度,是推进碳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所以,要想使企业的碳审计更加完善,就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评估机制。(1)评价体系构建主体。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在不断的优化和调整,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的需求,必须通过先进的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将被审计企业的碳排放数据与审计机构共享,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碳排放数据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从而充分将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运用到碳审计评价体系构建中。区块链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它充分发挥了其在审计中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碳排放的准确追踪。同时,通过对各个行业的分析,可以为不同的行业提供一个统一的碳审计评估系统。也可以比较和分析同行业的发展趋势,从而对未来的碳排放进行预测。在严格遵循国家规定的前提下,通过收集合理的数据,对企业的碳排放进行有效的分析,以完善我国的碳审计和评价制度,使其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公司的碳排放水平。(2)评价体系构建目标。在双碳的背景下,碳审计与传统的审计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必须建立一套专业的评价体系,以指导实践。在此基础上,可以借鉴国外的碳审计理念,并结合中国国情,针对碳审计的特点,明确碳审计的重点领域,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碳审计评价制度,其构建目标应该是:强化对碳审核的指导,全面、客观地评价和评价公司的低碳行为,加速企业的节能改造,推动企业的清洁能源生产,引导企业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补充和完善现有的碳审计法律制度,弥补低碳政策短缺的区域,并制定相应的法规;在政策目标的指引下,根据发展需要和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确保有效地开展碳审计。同时,要加强全民低碳环保意识,从企业到个体,从个体做起,以达到碳中和,推动社会经济的绿色发展。

3.完善碳审计的信息披露。(1)实行数据共享。通过对碳排放相关产业的整合,加强各部门之间数据信息交换,建立碳审核网络,提高数据的可信度和完整性,收集并整理好碳审计数据,以减少在碳审计过程中产生的风险。(2)执行质量控制。应尽早建立碳审核的质量监测体系,对其执行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标准化管理。为了保证监管的有效执行,必须加强企业、政府、公众的交流,使各个部门的信息相互融合,以达到对审计工作的客观评估。审计信息化能够实现对审计工作的全面覆盖,从而使信息用户能够收集、查询信息,并对审计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为此,必须尽快建立碳审计质量监控系统,提高其碳审计的实施质量。

4.确保碳审计的跟踪监督。(1)全程跟踪监督。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的碳排放审计应重点关注碳排放管理,尤其是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审核。传统的审计多以事后审计为手段,对已经出现的财务问题进行评估,但常常无法阻止不良事件的发生,而且事后纠正的效果也不理想。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对碳审计的基本流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事前审计。审计机构在开展审计工作之前,往往要对其进行全面地了解。在进行审计之前,必须对其产业层次进行全面的认识,例如能源技术、污染排放等,以确定被审计对象的主要审计领域,并制订相应的审计方案和审计方法。第二,事中审计。它的重点是追踪、收集有关的资料,包括碳排放量、能源消耗、基金收支、碳数据资料的准确性,以及使用评价指标模型来进行分析。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给被稽查单位和有关部门,要求被稽查单位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善。第三,事后审计。审计结果通常是以审计报告的形式出现,需要对审计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全面的整理和分析,并在完成审计后选择一个节点进行补充。通过对企业的事后补充审计,可以有效地评估企业的碳排放效益,并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长远的影响,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提供依据。(2)鼓励公众监督。低碳环境从我开始,从微不足道的事情开始。低碳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全民行动,而要实现低碳经济的成功,必须建立起低碳环保的观念。要鼓励各大公司主动培养低碳意识,把低碳理念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首先,应加强对低碳环境的宣传教育,使之制度化,并将其融入到环境工作中,定期对各地的宣传和教育进行监督和评价。其次,要在各个社区中建立一个低碳的生活环境,通过举办低碳体验活动来增强人们的低碳意识,并促进人们积极地参与到这个社会生活中来。加强认识关于温室气体的排放,利用短视频、宣传海报等媒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把低碳的生活观念渗透到每一个阶层,共同推动节能减排。

五、结论与展望

碳审计不仅促进了企业的低碳管理,也激励了企业积极致力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积极意义。然而,碳审计过程繁琐,要求有专门的知识,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涉及各种各样的行业。要想真正有效地监管和引导企业做好碳排放管理工作,就必须在专业人才匮乏的情况下,主动寻求社会各界专家的协助,进行足够的案例研究证明碳审计数据标准的可行性,因此制定一套完整、规范的碳审计评估体系。国家应从制度和法律两个层次上加强碳审计,规范会计信息公开,对碳审计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大力促进我国碳审计的发展。同时,希望社会各界提高对碳审计的关注,积极参加碳审计,支持碳审计,为发展碳审计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使社会公众和企业的低碳意识增强,促进双碳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何丽梅.碳审计研究综述[J].会计之友,2017(06):107-110.

[2]何慧.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推进我国碳审计发展的路径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04):52-55.[3]向倩.我国碳审计的现状与思考[J].财务与金融,2019,(05):37-39.

[4]庄尚文,蒋屠鉴,王丽.新时代推进碳审计全覆盖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月刊,2020(17):86-91.

作者:佟彬 单位: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