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究

生物工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究

摘要:食品加工工艺学课程为桂林理工大学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主要选修课之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该文对食品加工工艺学教学改革进行探索,提出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坚持以赛促教理念,以期为相关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工程;食品加工工艺学;创新创业;科技竞赛

21世纪是生命科学快速发展的时代,生物技术人才竞争已经成为国际人才竞争的重点之一。《国家中长期生物技术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指出,大力推进生物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意义。生物工程是生物学、化学工程和能源学等各学科的结合,因此,生物工程人才作为生物技术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逐步实现由生物技术大国向生物技术强国的转变中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生物工程可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农林、化工、冶金、环保等方面,因此,生物工程人才将在我国多个行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重要的生力军作用[1]。食品加工工艺学是桂林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主要选修课之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运用先进的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和食品加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学生进行培训,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从事生物工程相关行业的工作与科研奠定基础[2-3]。随着我国生物产业的不断发展,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大。食品加工工艺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课程组立足生物工程专业,基于生物产业的发展趋势,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坚持以赛促教理念,课堂讲授与专题讨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创新创业意识,以期为生物工程专业的食品加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为创新创业奠定理论基石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5G、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加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融合,融合了生产、销售、餐饮的食品新业态正在蓬勃发展,这对从事食品工程技术人才的从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针对生物工程专业学生所具备的食品专业知识较薄弱的特点,课程组立足于学科发展的要求和学生考研就业的需求,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系列规划教材《食品工艺学》(朱蓓薇、张敏主编)作为主要教材,依据工程教育认证的毕业要求,对课程内容做了优化调整(见表1)。优化后的课程主要讲授食品加工保藏的共性原理,加强理论知识传授和前沿技术的讨论,力争在有限的学时内将更多更新的内容介绍给学生[4]。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食品生产、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与服务等工作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食品工程人才,支撑和引领生物食品产业的发展。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讲授和课堂互动为主,同时结合多媒体和案例教学法,教师能够全面、系统地解释知识,但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对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改进教学方法:(1)采用雨课堂、慕课堂等现代教学软件,课前预习,课内随即与所讲内容相关的测验、问题等,课后复习等,定期阶段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2)丰富新课导入方式。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视频以及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实物等,采用提问的方式导入新的课程,使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学习新的课程,主动思考和解决自己迷惑或者不理解的部分。(3)建立食品新产品开发商业案例库,运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现代社会发展迅速,走进超市,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食品,比如果汁,除了传统的少数几种果汁产品,还有多种多样的新概念、新包装的果汁类产品,不禁会问自己,这些新形式的产品是怎么开发的,自己是否能根据所学知识开发新产品呢?通过食品新产品开发商业案例增强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4)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在学完食品加工保藏的共性原理之后,开始典型食品工艺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不同类别的食品加工工艺,要求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所选类别食品或新产品的加工工艺,并制作成PPT,在课堂中展示各组的项目成果,并通过教师点评和小组互评的方式进行考核。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分析与解决问题、表达和展示自我的综合能力。(5)融入思政元素,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素养。食品加工过程涉及不同工艺、设备对环境的影响,产品开发过程的安全控制和风险评估等内容,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要求该行业的从业者要有诚信、敬业和法律观念等,要对食品安全存在敬畏感。食品安全无小事,一定要把好关。

3突出食品加工工艺学课程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和科技竞赛的支持辅导作用,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各类科技竞赛作为第二课堂,可以很好地补充和拓展第一课堂的教学主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5-6]。以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和科技竞赛活动带动学生对食品加工工艺学课程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加深其对食品工艺技术的理解。近年来,在学校及国家政策支持下,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各类生物/食品学科竞赛等,如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广西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竞赛等。这些科技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研发,必须拓展学生创新思路。因此,食品加工工艺学课程通过丰富前沿工艺技术介绍、海外新食品发展趋势、工艺难点分析等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采性和共享性。在讲到“环境导向原则”时,教导学生应该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城市休闲游憩产业实现低碳化、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跳出教材,将学科最前沿、社会正能量内容引入课堂,指导学生运用环城游憩带理论进行城市游憩空间布局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城市休闲游憩产业、关心城市休闲游憩服务质量、关爱城市休闲游憩生态环境,鼓励学生选择理论有意义、实践有价值、自己有兴趣的主题开展研究,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行业自信心。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精心设计,将全域旅游、文旅融合、非遗文化、城市更新、智慧景区、夜间经济等热词纳入讨论题目中,引导学生运用课程知识点思考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问题和挑战,让学生对“十四五”时期城市游憩资源开发、游憩产品策划、游憩消费行为、游憩服务质量、市场宣传营销、文创商品研发等领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课后作业环节,针对“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立足新发展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宣讲和解读《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分析和思考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科技引领、数据支撑、业态创新、跨界融合如何赋能城市游憩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课程考核环节,将课程思政模块纳入课程考核方案,制定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除考核必要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课外实践表现、日常生活表现等进行更为全面的道德考量[6]。从人文通识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等方面考虑,结合旅游行业发展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社会责任的要求,着重考核学生在掌握城市休闲游憩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否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道德观、价值观。

4结语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建立教师能力提升机制、优质资源共享机制、评价反馈激励机制、组织支撑保障机制等一系列政策和制度。课程思政建设任重而道远,每位教师都要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深入研究课程思政建设的技术与艺术,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强文化自信、坚守社会责任、坚实综合素养,让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光辉、精神光彩、智慧光芒引领学生茁壮成长,使学生成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优秀践行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者:李静 董新红 李南 关媛 黄道坤 李霞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