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浅议

质量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浅议

摘要:全过程质量管理和造价控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谐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都需要经历投资决策、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各个阶段。投资方功能需求是决定造价水平的根本源头;设计文件需兼顾工程品质和工程造价;工程造价确定应以确保各阶段任务实施质量为前提。遵循市场规律,择优选定高素质施工单位,合理界定风险范围,规范签订合同。施工阶段充分发挥监理、第三方检测部门作用,严控变更增量费用;合同双方诚信履约,做到工程质量与造价控制全面统一。

关键词:设计质量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合同履约障碍

1引言

2011年至2020年,我国建筑业实现连续增长,“十三五”期间,建筑业增加值增长了41.74%1。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实现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全新挑战。特别是由于市场充分竞争性和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不高,导致建筑业的经济效益、利润率持续降低。因此,工程造价控制受到业内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建筑工程实践中,造价控制涉及到工程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1],各阶段行为质量直接关系工程造价结论优劣。从特定意义上来说,造价控制就是各个阶段行为质量的控制。本文针对不同层面的建设行为质量管理与造价控制进行分析探讨,以期找到优化工程造价管理的具体方法。

2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工程设计,是基于投资方对建设产品功能意愿,经过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配合等四个阶段[2],将需求由设想转变为施工依据的具象化过程。设计阶段是链接技术与经济的重要节点,建设单位以施工图设计为基础,通过招标、合同签订等环节确定工程造价。建筑设计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高达70%以上[3]。当项目投资决策确定以后,设计就成了工程建设和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

2.1通过投资限额设计进行造价控制

限额设计是按照投资估算及设计任务书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4]。采用限额设计可以对项目支出进行有效控制。这需要设计单位具备充足的设计经验,进行深入的需求分析并充分细化图纸内容。同时,在设计实施过程中,要避免设计与造价控制“两张皮”,设计人员与造价人员无配合、无沟通的情况。如西部地区某航站楼项目,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合同约定限额设计8000万元,但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单位没有对施工单位进行设计管理,项目实际造价达1.2亿元,最终失去了限额设计对工程造价控制的目的。

2.2以投资方功能需求作为设计质量管理和造价控制的平衡点

在开始设计前,设计者需要对业主进行功能需求的调研,明确项目建设目标和使用功能要求,运用价值工程方法2筛选比对,舍弃冗余功能,强化必要功能。同时在各阶段设计中遵循“四节一环保”的绿色建筑理念[5-6],统筹规划,注重节约型设计,满足造价控制需求。另一方面,施工图设计应具备一定深度,满足设计规范标准;减少设计错误和变更修改,提升设计质量。

2.3提高设计精度,减少变更带来的造价增高

设计精度不足的工程,通常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地质勘察信息不全面,地勘结论不准确;二是平面图内容遗漏与标识不清;三是施工图设计说明较为笼统;四是多专业之间协调不充分[7]。施工图设计精度不足导致无法高质高效施工,间接产生大量变更拆改或重复工作,使得工程造价增加。经过对大量案例的收集比对,笔者认为:提升施工图设计精度,一是提高设计人员的经济意识,在考虑功能、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同时,兼顾经济性;二是各专业设计充分配合,避免各专业图纸冲突;三是按规范流程完成图纸标注,减少各类信息和内容遗漏;四是重视图纸设计说明的编制,说明内容也是某些必要信息的载体,并且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更加清晰直观的信息。例如室内装饰做法、防水做法在平立剖面图无法显示时,可采用文字方式说明。

2.4BIM软件提升施工图设计审查质量

借助BIM软件辅助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逐渐成为当前施工图设计的主流。BIM软件在施工图设计的各专业碰撞检查应用可以迅速提升施工图审查效率,及时发现潜在缺陷,减少和消灭施工过程中的图纸精度不足问题;BIM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施工图优化与深化,提高施工方案的管理与落实水平[8],间接达到造价控制目的。

3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施工阶段是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投入最大的阶段,也是造价控制的重要环节,造价控制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3.1注重施工质量

质量合格是一项工程最基本的要求,质量管理也直接影响着施工进度和造价管理效果。如施工质量一次性达标,就可以避免或减少返工次数、工期延误以及各项实体开支。

3.2严控材料质量

工程材料成本占工程总成本的60%~70%[9]。工程材料的质量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工程造价水平。材料质量的前端控制方面,尽可能在施工组织设计时就确定材料的档次、规格,不随意更改。在采购大宗材料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做好材料选型和采购意向确立。坚持执行招标制度,有效引入竞争机制,对材料厂家的供货能力、资金实力、材料价格和品质进行充分比选,最终确定满足工程设计需求同时又兼具“性价比”的产品。从材料进场和使用角度,一是计划优先,做好材料数量计划控制,在满足合理施工损耗的前提下避免超量采购;二是做好进场材料复试、检验环节管理,避免采购不合格产品;三是施工环节的材料损耗控制,减少浪费。以上三个步骤从量控角度降低成本,进一步控制工程造价。

3.3优选劳务分包资源

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是施工生产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2019年农民工监测报告指出,我国有5437.4万农民工参与建筑行业[10]。一支技术水平突出、工种配合密切娴熟、管理有序的劳动力队伍,可以在施工各环节良好衔接,有效组织施工流水,自觉进行质量控制。其内生动力不仅能够确保工程质量,还能节约工期、减少材料浪费。反之,管理松散、技术能力薄弱的劳务资源,完工工程不仅存在质量隐患,在工程交付后还可能涉及返修、业主索赔等可能性,不利于工程成本控制。

3.4提升变更控制管理水平

工程变更包括设计变更、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新增变更等类别。由于建筑工程产品的建造周期较长,受到各类内外部因素影响,工程变更不可避免。一旦出现工程变更,即有极大可能出现工程造价增加。变更控制一方面在设计阶段通过加强设计图纸管理减少疏漏;另一方面通过在承包合同中明确界定风险范围、变更流程、变更时限等内容进行程序控制。另外,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减少因主观错误导致的无效后果,避免增加额外成本;对于不可预见的客观影响事件,做好应急预案,减少突发状况造成的损失。

3.5关注进度管理

施工阶段的进度管理,是一个集资源投入、工序衔接、工作量分解等多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性管控指标。工程造价控制中,与时间有关的成本都属于进度组织优化的对象,如人员薪酬、工人工效、租赁物资设备成本等。进度优化通过进度计划的编制、落实、纠偏、验证等环节得以实现。在出现进度偏差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工人数量、增加机械台班投入、增加资金支付等手段进行进度调整。同时,这些资源的投入也对工程成本产生不利影响。以合同工期为前提,深入分析资源投入与进度的关系,科学排布,实施进度检查和调整,不断寻求施工组织与成本控制的平衡统一,才能有效控制造价。

3.6强化第三方监管机制,减少质量问题引起的造价增加

监理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属于工程咨询服务单位,对工程质量起监管作用。尤其是第三方检测机构,作为独立检测方,不直接参与工程质量管理,仅提供检测数据,相对来讲结论更加客观公正。充分发挥现场监理人员、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作用,从材料进场、隐蔽验收、分部分项验收各个环节加强管控,能够有效减少出现各类质量问题,从而降低施工阶段和工程交付后的返修几率,减少因工程本体质量问题导致的成本增加。

4减少履约障碍,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合同履约过程中,承包人的主要义务是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质量标准完成其承包的建设工程任务[11]。建设单位的主要义务是及时对施工单位所完成工程进行结算和支付。合同双方的各类履约障碍将导致工程造价增加。

4.1发包阶段合同主体地位不对等导致的履约障碍

合同主体地位导致的履约障碍主要由建设单位的优势地位决定。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和招投标制度的特点导致工程项目的发包是一对多的形式[12]。同时,建设单位的发包主动权和某些工程最低价中标模式的约束,导致招投标阶段的不良竞争。施工单位采用“不平衡报价”“低价中标、高价索赔”等方式获得工程的承包资格。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工程造价的严重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总承包合同风险包干范围与合同单价的不对等、工程款支付条件与实际支付情况不符、竣工结算无限拖期等。例如:某工程分段开发,施工期间人工、材料、机械设备价格不予调整,但工程实际开发由两年拉长至6~7年,人材机价格不断上涨,施工单位产生巨额管理费用和垫资利息,最终导致巨额亏损和工程烂尾,工程造价大幅增加,合同双方蒙受巨大损失。

4.2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善导致履约质量不高

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困难重重,除了总承包合同双方主体地位不同导致的履约纠纷,还反映了产业主管部门对于承发包双方的违约行为没有行之有效的制约和监管。这种现象是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善、对建设单位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的。从部门立法角度来看,建筑行业有诸多法律条例方面的约束;同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出台了关于诚信体系建设的相关文件。从应用角度看,法律条例对于履约监管的涉及较少且相对比较分散,诚信体系建设方面的相关文件应用范围仅限于建筑行业,且无法上升为法律层面的监管手段。在房地产开发市场,立法层面仅包括《民法典》的民事行为和合同相关条文限制;从诚信体系建设方面,没有相关的指导意见对其诚信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例如:国家统计部门历年均有质量、安全事故的国家公报,发生诚信违规行为的施工企业,可被列为区域市场黑名单,受到限制投标、禁用等行政手段惩处;但房地产开发企业胁迫施工单位签订阴阳合同、项目公司资产转移、拖延结算、长期大额拖欠工程款现象却从未受到行政层面的处理,房地产开发企业合同违约成本极低。这种监管体系的不对称,也间接导致了业主方履约意愿不强烈。大量民间不良资本涌入房地产市场试图凭借监管漏洞大打“擦边球”。合同履约质量不高,是产生工程造价大额偏差的重要原因,切实加强履约双方的合同履约意识,才能使工程造价回归真实水平。

5结束语

本文从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合同履约三个方面对影响工程造价的各类行为质量管理做了简要探讨。在建设工程实践过程中,影响造价控制的因素更加复杂,对造价所产生的影响也各有不同。工程各方参与者都要树立经济意识、质量意识,立足造价控制与工程建设效益深入思考,使建筑工程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建筑行业发展能够最大程度满足我国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为我国现代经济水平的有效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李敬升 单位: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