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全事故及措施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全事故及措施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煤矿行业的发展与现代化转型的持续推进,煤矿发展的综合效益提升有了显著的进步。然而,由于矿井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矿井环境以及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的缺乏等因素,矿井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电气设备一直是煤矿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实现提高矿井作业效率,整合综合效益以及规避或减少常见安全事故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通过分析开展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并展示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常见安全事故,通过总结分析探讨预防电气设备安全事故的有效途径,以期为矿井电气设备安全事故的有效预防提供一定的借鉴,也更好的契合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所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煤矿;安全事故;电气设备;预防措施

引言

煤矿电气设备安全使用运行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确保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各项性能完好、安全正常运行,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起着重大现实意义[1]。随着煤矿行业的转型发展、自动化技术的突破应用以及国家层面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提高等因素的推进,煤矿企业对安全生产、追求综合效益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尤其加强了对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质量与安全性的要求。电气设备中常见的安全事故如电火灾事故、漏电事故等不仅对于煤矿生产效益是一个潜在的危害,而且对于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形象也是致命的打击,因此,必须通过提高行业整体对电气设备安全性的重视度、建立健全电气设备安全管理与监管制度以及创新电气设备科学技术应用等方式减少煤矿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

1.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系统由《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技术规范、各大设备管理制度、综合电气设备检验仪器等组合而成,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有效提升并强化井下电气设备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也被提高了重视度[2]。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对于煤矿安全生产作业的意义,首先在于有利于防止或减少由于设备故障而引起的人员伤亡。历年来,由于瓦斯爆炸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数据惊人,对于煤矿行业和社会发展都是沉重的代价,加强电气设备安全管理,不断改善矿井作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人员安全,对煤矿企业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实施并不断完善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有利于保证电气设备安全高效运行,降低生产作业成本,从而提高矿井作业效率与综合效益。电气设备的应用贯穿于矿井作业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须将电气设备安全管理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来进行,从作业环境的改善、电气设备的采购与定期维护、电气设备负责人员的安全意识与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煤矿行业的长效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2.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常见安全事故

(1)电火灾事故

煤矿井下电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因为供电线路和电气设备发生相间短路而产生的,亦或是长时间的工作负荷导致的载流导体的温度升高幅度过大。电火花和电弧会使绝缘材料、木支架及瓦斯煤尘等引燃,造成火灾。导体连接部分接触不良,接触电阻增大,通过电流时造成局部温度升高往往是引起火灾的重要原因[3]。与此同时,电气设备本身的构造与质量对于电火灾事故发生的概率较高有很大关系,比如,受制于矿井下潮湿的作业环境,电气设备局部接线盒和电缆头如果由于封固工艺导致的气隙与潮气相互作用下,致使通电后受热气体膨胀而引起爆炸事故,进而导致火灾的情况并不鲜见。再有就是绝缘油导致的爆炸事故,在潮湿的矿井环境中,绝缘油由于吸收水分其绝缘性能不可避免地下降,又有电弧作用的加持,导致分解出含氢的混合气体,在高温环境中也能引起爆炸。

(2)电气设备短路事故

电气短路事故通常与电火灾事故相继发生。矿井作业一般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全天二十小时不间歇作业也是常见的,很多小型矿井企业由于资金不足、规模问题采购低劣质的机械设备,在作业人员的操作不规范和矿井自然环境勘探不合理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很容易由于载流导体温升过大而出现绝缘损坏、供电线路短路的后果,而更糟糕的是,一旦电气设备出现短路火花,恰巧周围也有绝缘材料或者木制的作业工具,那么火灾发生的几率就更大。另外,电气设备连接部分的接触面的安全性值得引起重视,上文提到的潮湿的作业环境与封闭不严的电缆接线盒相互作用也会导致电设备短路线性。

(3)电气设备失爆事故

调查研究发现,在煤矿井下常见的安全事故中,井下电火花与外界环境的不恰当接触更容易造成各类爆炸事故,如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等,而要有效减少甚至杜绝这类爆炸,必须从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入手,从电气设备的购进和安装环节进行精准管理、电气设备负责人员安全意识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增强以及有效的后勤保障机制加以保证,使得电气设备具有良好的防爆性,从而有效避免各类电气电火花引发的失爆事故。

3.矿井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整体策略探讨

(1)提高煤矿企业在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思想意识

矿井电气设备一直以来都是引发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的诱致因素之一,要做好足够的预防准备,必须首先从思想意识上确保各部门工作人员对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煤矿企业可以采用统筹兼顾与因地制宜的部署思维,制定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标准执行手册下发给各作业部门,同时指示各部门根据自身作业特性制定相应的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基础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定期考核与奖惩机制的建立等,从而加强工作人员对电气设备在购买维护、安装调试以及操作管理等各方面的思想认识,有效减少电气设备造成的安全事故保障人员和企业财产安全。

(2)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在人员配置上,确保进入矿井负责电气设备操作的人员掌握了充分的设备结构、作业原理以及突发情况应对措施等理论信息,并可以在设备操作过程中有足够的精力与反应能力,能够及时对突发情况进行应对或通知维修人员帮助。在设备购置环节,通过前期科学周全的决策安排,严格根据标准进行采购电气设备,确保电气设备质量要过关,从而在根源上排除电气设备安全事故。在调试环节,确保现场与电气有关的工具型号和运行参数等符合标准,对电源电压和电气设备的配电电压线管参数进行反复检查,以保证运行过程中能够正常运行。

(3)提高各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

一方面,矿井管理者必须提高对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对井下相关工作人员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并开展考评测试,同时构建相应的奖惩制度,以全面提升井下电气设备检修人员的综合能力[5]。这是因为,定期的技术培训有利于及时更新工作人员学习先进的检修技术和设备操作技术,以便于能够迅速对生产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有效应对;另一方面,通过系统的电气设备安全管理保障制度的实行,能够保证维修环节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运行,及时排除由于设备老化、作业环境潮湿、电缆接线盒接触面不够良好而造成的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隐患,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

(4)健全和完善电气设备安全管理与监督制度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包括对电气设备操作规范、电气设备负责人职责制度和奖惩机制、煤矿井下自然环境的动态监测与备案留存以及第三方监督部门的考评制度等。尤其要加强完善电气设备的监管制度,投入充分的资金去请专业团队设计高素质、专业化的电气设备监管部门,对日常井下设备安全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检查、培训、反馈与优化,最大程度地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电气设备事故。同时,煤矿电气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在井下电气设备布设场所设置安全隔离带,并在供电系统中配设漏电保护装置、接地装置等[6],以防人员触电。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煤矿开采现代化的发展和信息化、自动化等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气设备安全管理逐渐被提上日程,而只有对矿井常见或潜在安全事故进行综合分析与技术比对,从事故发生的原因入手,结合煤矿井下作业的具体环境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包括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健全电气设备安全管理与监督制度与创新电气设备事故预防技术应用等内容,保障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与人员和财产安全,提高其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悦龙.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常见安全事故及其预防措施[J].能源与节能,2019(08):121-122.

[2]夏飞雨.论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事故与预防措施[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39(07):104-105.

[3]李清汝.论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事故与预防措施[J].煤,2018,27(11):64+82.

[4]李太锋.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全事故及有效预防措施[J].能源与节能,2017(07):70-71.

[5]庾彦武,李孝利.试论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事故与预防措施[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02):60.

[6]王李进.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事故与预防措施[J].科技展望,2014(14):27.

[7]胡恩才.试论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事故与预防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2):248.

作者:李政 单位:同煤集团机电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