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文化范例

工程建设文化

工程建设文化范文1

关键词:海外建设;企业文化;融合管理

随着“走出去”的投资项目和工程建设越来越多,不同地域文化,不同企业文化等差异性日趋明显,工程建设期的项目如何做好企业文化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能够对企业项目建设产生积极的作用,使项目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工程项目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决策机制不高效

境外国有企业在开展工程项目建设时,在各项决策上不可避免受到周期长等制约,在海外市场竞争力方面受到削弱,影响项目进度推进。

1.2海外市场竞争带来人才流失

海外项目员工背井离乡,身处异地,在面对海外人才竞争市场时,难免受高收入企业的影响,导致人才流失,对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和粘合力产生不利影响。

1.3不注重品牌形象建设

部分国内企业在国外进行项目投资时较注重经济利益,忽视与当地政府、周围居民进行良性互动,也不注重对本企业进行形象宣传,导致员工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当地政治、社会环境中,无法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推动项目建设。

2项目文化建设的措施建议

2.1不同企业文化的融合

2.1.1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于观念整合

在企业不断重组兼并乃至最近大规模开发的进程中,随着控股、参股、新建企业的不断增加,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新进员工将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一同带入了新的企业。因此,建立完善新型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实现目标的竞争文化,尤其要体现包容性和开放性,起到凝聚士气,团结协作的作用。

2.1.2企业文化建设要与机制建设相结合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一是必须顺势而为,尊重已有的文化格局,倾向于大多数员工的认知,要有包容的精神,但是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的,必须有序调整、改进。二是引导为重,企业文化体现的是管理者的意志,但是管理者的意志和企业员工的意志未必在同一点,因此,对员工一时难以理解和执行的工作,必须积极引导、灌输,让员工了解、接受。三是注重机制转换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国企的改制改革给企业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也同样给企业文化输入了新的活力。改制不仅是机制转变,也是人思想观念的转变,尤其是企业整体改制上市后对企业的影响是长远的,必须站在更高的层次来关注这一影响。

2.2加强工程项目期的人本管理

根据工程项目人力资源变化大的特点,要想形成群体功能,必须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应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工程项目的根本指导思想,发挥项目文化的内部引导作用,从硬性管理转为柔性管理。

2.2.1注重培养

培训是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重要途径。培训方法多种多样,如外出培训,入厂教育,岗前培训,岗位学习等,使员工边工作边学习边成长,实现成长为“员工企业家”的跨越。只有重视人才的积极性,有计划地让其进行系统的学习提高,不断加强其适应项目发展需要的各种能力,才能增强项目建设的后劲。

2.2.2注重激励

采取多种方式对员工进行激励,使之产生工作的责任感、荣誉感和进取精神。激励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有通过满足正当需要调动人积极性的需要激励;有通过设置适当目标调动人积极性的目标激励;有通过对员工的关怀、尊重、理解、信任激发人积极性的情感激励;还有通过开展向先进人物学习活动调动人积极性的榜样激励。采取激励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切忌盲目性和片面化。

2.2.3注重引导

对企业而言应做好引导工作,必须从分析员工的心理因素、行为特点入手,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引导员工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平时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以正确的思想,科学的理论,高尚的精神教育员工。此外,要加强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培育,企业精神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支柱。要使一个企业团结成为一个整体,使员工在精神上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2.2.4注重感化

尊重和维护员工的权利和自尊,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往往能激起心中强烈的上进心和进取心。因此,要充分尊重员工的主人翁地位,让他们对项目建设的各方面知实情,积极为项目建设献计献策。充分尊重员工的劳动,让他们感到为项目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并因此得到合理而必要的回报。还应重视增强员工的民主意识,尊重员工在决策中的民主权利和作用,从组织、制度、法律上落实和保障员工享有的民主权利。

2.3注重全球化企业文化体系建设

2.3.1确立以“包容”为核心的文化

境外项目参与到全球竞争,要实现自我突破和超越,就必须建立以“包容”为核心的文化,以有利于本单位更好地实现本土化和本地化,迅速完成文化融合;同时吸引国际化人才。

2.3.2建立以“友爱”为特色的文化

友爱是中华文化的特色,有人情味、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感情,这是东方文化的内涵之一。企业“走出去”开展项目建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和合天下”的过程,构筑“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命运共同体,首先要构建文化共同体,而企业为不同员工所共同搭建的精神家园正是文化共同体的最好基石。

2.3.3构建以“利他”为主旨的文化

“利他”有三层含义:一是先做好自己,二是自觉将自己的发展与周围环境的有利发展结合起来,三是从一个小的环境不断超越进入更大的环境,并且与每个新的生态系统完成融合,共同促进和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项目工程建设中的文化融合与管理至关重要。只有很好地处理彼此关系,才能建设符合企业竞争力提升和目标实现的新型竞争文化,以及符合开放性与包容性的新型和谐文化,使企业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彦舫,陶自成.大型设计院开展国际EPC项目总承包项目管理研究[J].建筑技术,2016,47(10):905–908.

工程建设文化范文2

企业文化可以推动企业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可以重新理顺人与物、人与人、人与制度之间的关系,使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使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得到增强,最大地发挥企业员工的才能,使企业更有活力。同时企业文化不仅会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还会通过不同的媒介向企业外部辐射,对消费者以及社会产生着不可忽视影响,从而对企业形象进行全方位的展示,促进了企业品牌的营销和推广,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同感。因此,任何优秀企业的竞争力都与其优秀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供水企业要实现让用户满意、让政府放心、让工作快乐、为供水奉献的目的,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2、供水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缺陷

2.1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

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一项传统的工作,有人误以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新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将二者之间划伤等号。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同时企业文化对思想政治工作又具有填补和促进作用,但二者在体系上、工作方法、内容以及表现方式上又有所不同。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的根本目标通过提高企业职工的思想觉悟,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二者之间又存在着联系,但不可相互替代相互归属,而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2.2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缺乏系统性、长期性的规划

多数供水企业没有一个完成企业文化建设战略,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也是由综合管理部门兼职负责,仅仅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停留在表面或局限在表层。而一些企业即便是将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到精神层面,往往也是“一阵风”,缺乏持久性。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建设企业文化,要经过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要伴随着企业的成长经过长期的沉淀才能巩固下来。

2.3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不清晰

由于供水企业早期属于国有企业,存在将企业文化建与企业形象塑造等同的误区。导致企业只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形象工程建设,如提出响亮口号、设计大篇华丽空洞的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精神等,而忽略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2.4企业文化文体化

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看成是唱歌、跳舞、打球,于是纷纷成立演艺队、球队,并规定每月活动的次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客观来说,这些对企业来说是必要的,它能增进友谊、沟通感情,但这些可能是部分文体爱好者的事情,不能靠此去挖掘人才、发现人才和留住人才,因为企业毕竟不是专业文体团体,这是对企业文化的肤浅化。

3、供水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3.1利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能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经验,因此企业可以依靠这支队伍,将它变成企业文化建设的骨干部分,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更好的开展。同时思想政治工作又能为企业文化建设开拓新路径。企业文化源起西方,本身就有着强烈的西方文化烙印,因此我国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时就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模式,必须探索出适合我国的建设路径。而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企业的传统工作之一,并在过去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运用这种优势开拓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路径,加快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

3.2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

企业文化建设得以推动和实现,关键在于全体职工的理解、认同和参与。为此,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因此,人力资源部门要配合企业文化建设部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会议和培训工作,并督促职工参与企业文化宣传活动。通过多维度参与,增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使企业文化建设在员工接受的基础上顺利推进。

3.3建立学习型组织

如果说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那么其中的关键是企业的学习能力。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学习能力的竞争,对企业来讲,人才的学习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据统计,世界企业100强中,已有40家企业建立了学习型组织。通过建立企业学习型组织,提高企业竞争力,倒逼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以适应企业的长远发展。

4、总结

工程建设文化范文3

关键词:竣工规划;条件核实;问题分析;对策

当前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建设工程五花八门,建设工程规划进入一个的新阶段,而对这些建设工程有效规划管理就迫在眉捷,有一策略叫“三分规划、七分管理”,说明规划管理的重要性,特别是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条件核实的管理,本文通过对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条件中存在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与研究,加强审批源头管理,建立第三方中介复核制度,制定规定细则,实施信用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使建筑工程建设符合规划要求,规范了建设工程项目竣工规划条件核实,加强了城乡规划管理。

1建筑工程竣工规划条件核实的作用与影响

根据相关规定未经核实或者经核实不符合规划条件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且建设单位应当在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验收资料”,由此可见,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条件核实的法律地位及作用,并且把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条件核实的意见作为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和办理房屋产权登记的依据,也就是说,没有对建设工程进行竣工规划条件核实,或者核实不通过,也就没有办法进行竣工验收,也无法办理房屋产权证,如房地产商住房项目没有经过竣工规划条件核实的,就无法竣工、居住及交易,小孩入户入学也成问题,安置房项目就不能交房入住,工业厂房项目就不能动工生产,经济不但受到影响,个人生活也受到严重影响。一些建设项目由于没有符合规划技术要求,无法通过核实,无法取得不动产权证,引起群众上访,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加强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条件核实重要性日趋突出。

2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条件核实内容及存在问题

2.1进行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条件核实,应当核查下列技术内容:(1)总平面布局,内容包括用地红线,建、构筑物的满外尺寸、位置、间距、退让距离,场地道路、绿化、出入口等位置;(2)技术指标,内容包括建设规模、建筑层数、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停车泊位等;(3)建筑单体,内容包括各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高度、层高、立面效果等;(4)配套工程,内容包括社区用房、开闭所等设备用房、停车场等配套设施;(5)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其他规划技术要求;(6)核查用地红线内临时建筑和设施是否及时拆除。

2.2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条件核实内容经常出现的问题。2.2.1建筑物建筑面积不符。在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条件核实中,由于建筑经济成本及管理等各方面原因,经常出现建设项目建筑物建筑面积竣工测量与规划要求不符,这个问题出现时,我们要根据审批建筑图纸与现场竣工建筑,测量资料进行核对,找出建筑面积差别在哪,找出原因,根据笔者经验,差别原因主要如下:(1)如果竣工建筑物实际测量建筑面积比审批要求面积减少,核实建设单位是不是没有按照审批图纸实施建设,故意对一些建筑物没有建设,或者部分地方尺寸减少,减少建筑成本,比如一些配套公共厕所、公共老人活动房、社区用房、以及配套幼儿园等没有实施。(2)如果竣工建筑物实际测量建筑面积比审批要求面积增加,核实建设单位有没有增加建筑物,比如商住房建筑项目,商业建筑面积有没有增加,住宅面积有无增加,阳台尺寸有无增大,建筑物有无增加层数导致面积增加,有无增加没有经过审批的附属楼等。(3)是否存在建筑测量误差,在一些项目建设竣工测量,一些测量人员责任心不强或粗心导致,或者测量仪器导致的误差[1]。(4)是否在办理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时,审批图纸本身尺寸出现问题,这是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阶段计算不符导致,及建设单位,审批人员把关不严格引起的。(5)计算标准规则不一致导致,由于一些长度、面积计算规则不一致引起不符[2]。2.2.2绿地率不够。由于一些建设单位由于经济成本问题或者场地另用它途,也有一些审批建筑经济指标计算不实等问题,在实施建筑绿地绿化方面,由于不是涉及安全问题,没有按照审批图纸的绿地实施,导致绿地率不够,特别是一些商品住宅居住小区,绿地率不足不仅影响小区美观,而且影响小区的居住的舒适性。当然也一些原因是历史遗留,比如在办理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时,部分设计单位计算不实造成的,以致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无法实施,导致后面的工程建设绿地率核实无法满足。笔者在核实一个商品房住宅建设项目时就遇到这种情况,该商品房项目总平面建筑施工图中建筑经济指标绿地率是32%,但通过建筑CAD测量该项目的总平面图面积绿地率数值为27%,而测绘单位现场实测绿地率为23%,这是因为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过程中,设计单位设计计算不实造成,同时也是建设单位把关不严的原因,因此后面竣工规划条件核实增添麻烦,无法核实。按照批准的建筑施工图纸施工,最多只能实施绿地率为27%,还差5%现场没有剩余地方可以实施,导致绿地率不够,不能通过核实。2.2.3配套设施不符合要求。在笔者核实的建设项目中,经常遇到实施建设项目的停车位个数不够,社区文化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老人活动室等配套不符或者没有实施,这些给居住的群众生活造成不便。

3针对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条件核实中问题的对策

3.1加强审批源头管理,确保依图核实。通过加强办理建设工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阶段的管理,确保建筑工程竣工规划条件核实做到依图核实。首先挑选一批资质合格,业绩执业良好的优秀设计单位组成设计库,从设计库中挑选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确保设计的内容符合要求。第二,加强审批人员专业素养培训,严格把关审查内容。

3.2建立第三方中介复核制度,精确经济技术指标数据。建立一些符合条件的复核单位组成第三方中介,对审批的面积及其他经济技术指标进行复核确保审批图纸的数据精确无误。

3.3制定标准细则,统一核实内容标准,规范自由裁量权。对一些福建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没有具体的要求,制定本地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实施细则,如误差范围的规定,制定建筑层高规划条件核实标准,实测建筑层高与规划许可要求误差小于等于0.05m的,给予通过规划条件核实,这样便于统一核实内容标准,并进行表格清单化,规范自由裁量权,减少核实点人为遗漏,同时给建筑工程竣工规划条件核实留痕。

3.4实施信用管理,加强建设单位管理。建立规划建筑市场主体信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制定一套信用评分标准,对建筑市场主体信用等级进行信用评分,并把信用评价推送至省市级信用信息平台进行应用,实现共享,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惩处机制,并做到褒扬诚信的建设单位,通过加强建设单位管理,使建设单位按照审批图纸进行建设实施。

4结语

综上从竣工规划条件核实中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分析,使建筑工程竣工建设符合规划审批要求,建筑工程核实符合法规规定要求,规范了建筑工程竣工规划条件核实,加强了城乡规划管理,维护建筑规划严肃性和权威性。

参考文献

[1]张国良,张云,王胜.浅谈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条件核实竣工测量技术经验[J].测绘通报,2013(S1):124-126.

工程建设文化范文4

关键词:组织间信任;信任路径;项目建设

0引言

信任在经济交易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可以有效促成建设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减少建设工程项目的交易成本。此外,由于在实际的建设工程项目中,单纯依靠契约形式的合同滋生出的问题较为突出,而信任则是此类关系治理当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本论文主要从工程建设角度出发,探究了化工工程建设工程项目两大参建主体,即化工企业与施工方组织间信任,分析归纳化工企业与施工方组织间信任的影响因素以及建立信任的方法。

1案例背景及项目概况

1.1案例背景

DZ化工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拥有七家全资子公司,总资产已逾34亿元。主要从事化工及化肥产品的生产、研究、开发、推广及分销。通过十年的发展,现化工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延伸至高端技术领域,并由传统的化肥和化工产品制造业成长为能够研制生产新型科技产品并为生态农业服务的新型企业。DZ化工公司年产40万吨合成氨、45万吨尿素项目正式投产。随着该项目的投产,集团产品链将进一步向下游拓展,为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项目概况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石化基地总体发展规划石化产业区内,工程项目总用地面积为360.89亩。拟建项目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产8万吨/年精细化工品装置、多功能车间、CST车间、苯乙烯加工车间等,以及配套的仓库、储运系统等公辅工程,废气治理、污水治理站等环保工程。建设工期为30个月。该项目的各个参与方如下:①项目的业主方是DZ化工公司;②项目的施工总承包方为A施工单位,分别由供货方aa1、aa2和aa3提供供货,与A施工单位有着以往合作经历;③该项目由业主方DZ化工公司聘请W监理公司。

2招投标阶段的问题及分析

2.1DZ化工公司首次招标

工程项目拟定于2015年3月1日开始施工。业主方DZ化工公司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对该工程项目进行公开招标。由于工程项目开工时间比较紧张,本次招标采用资格后审方式。截止2015年1月10日,DZ化工公司收到A施工单位、B施工单位、C施工单位和D施工单位,共4家施工单位(施工总承包)投标报名信息。2015年1月24日,4家施工单位分别递交了投标文件。A、B、C、D四家施工单位的投标文件均符合招标文件要求。其中,潜在投标人D施工单位,是由D1施工单位和D2施工单位组成的联合体进行投标,由于采用联合体的形式参与投标的D施工单位的资质等级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按照废标处理。DZ化工公司通过综合评标法,DZ化工公司对A、B、C三家施工单位进行综合评分排序,排名第一为B施工单位,其次是A施工单位,最后是C施工单位。2015年1月26日,DZ化工公司将第一中标候选人,即B施工单位在建设工程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截止时间为2015年1月29日。然而,在2015年1月28日,社会媒体采访报道了一则关于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新闻,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施工单位,正是参与DZ化工公司投标,且并被评比为第一中标候选人的B施工单位。

2.2DZ化工公司召开会议

DZ化工公司立即于2015年1月28日,召开公司会议,针对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问题进行探讨。公司会议持续一个下午,问题是集团是否继续选择B施工单位为工程项目的中标人。参会的各个部门负责人,就自己的观点,发表意见。集团公司总经理姜先生,认真听取各部门负责人的建议与意见,决定在2015年1月29日召开公司会议,对是否选择B施工单位做出决定。2015年1月29日,DZ化工公司召开公司会议,总经理姜先生称,首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信用是很重要的,而中标候选人B施工单位有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B施工单位的信用是不可靠的。其次,无论由于出于何种原因,都使得农民工的基本生理需求得不到保障,这件事情也进一步说明,B施工单位与农民工之间毫无诚信可言,DZ化工公司不能与这种没有信用的企业合作,无论B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很高还是管理水平很好,都不能弥补B施工单位企业信用的缺失。与集体公司高层内部协会决定,集团重新对工程项目进行招标,一方面体现集团公司注重企业信用,另一方面,要对潜在的投标人进行更真实、规范以及科学的对比选取。

2.3DZ化工公司第二次招标

2.3.1资格预审阶段

2015年2月2日,DZ化工公司在建设工程网站招标资格预审公告,截止2015年2月9日,DZ化工公司收到E施工单位、F施工单位、G施工单位、H施工单位、P施工单位和Q施工单位的投标报名信息。A施工单位和C施工单位重新参加投标。参加DZ化工公司第二次招标的共有八家施工单位。DZ化工公司就工程项目先对潜在的投标人进行了资格预审,分别对潜在的投标人的能力和信誉进行考察。在考察的过程中,DZ化工公司与施工单位组织间信任是逐渐形成,同时该过程也是DZ化工公司与施工单位组织间信任关系的基础。DZ化工公司与施工单位之间首先形成初始阶段的信任,此过程发生在招投标阶段的资格预审期间。该阶段DZ化工公司与施工单位组织间信任,是DZ化工公司通过理性选择的计算的。DZ化工公司对施工单位进行资格预审考察后,会对潜在的多家施工单位产生“第一感觉”,选出哪些施工单位的能力和声誉是值得信任的,不容许不信任的施工单位进入下一阶段的投标。通过投标和评标之后,DZ化工公司选择其中一家中标的施工单位,并在发出中标通知书后,与中标的施工单位签订合同。这样,DZ化工公司与施工单位之间建立了初始信任。截止到2015年2月12日,所有参加报名的施工单位均提交了资格预审申请文件。DZ化工公司依据资格预审的评分标准,对A、C、E、F、G、H、P、Q八家施工单位的资格预审文件进行评分。按照得分由高到底进行排序,A施工单位(85分)、C施工单位(72分)、E施工单位(70分)、Q施工单位(68分)、G施工单位(63分)、P施工单位(63分)、F施工单位(41分)、H施工单位(36分)。DZ化工公司按照资格预审要求,选择排名前五家施工单位进行实地考察。DZ化工公司按照得分发现G施工单位和P施工单位得到相同分数63分,DZ化工公司需要对两家施工单位进行进一步考核,此外,由于资格预审评分标准中没有对“投标人对近年发生的诉讼及仲裁情况进行说明”这一项选项进行评比,因此作为补充选项对G施工单位或者P施工单位进行选择。随后,两家施工单位分别递交了有无诉讼及仲裁情况证明,P施工单位近年发生多起建设工程项目诉讼案件。由此,DZ化工公司认为P施工单位在以往与其他业主方合作的时候没有顺利完成项目,有可能是因工程项目款的支付问题,也有可能是在项目保修阶段发生问题导致双方最后发生诉讼。最后,DZ化工公司决定选择G施工单位通过资格预审。在资格预审阶段选择入围的施工单位,是以分数的高低进行排序,从评分表中可以看出,企业信誉占比百分之六,其他几项均为企业能力的证明,其比重为百分之九十以上。可以看出,对于初始阶段信任的形成,能力影响因素占主导地位,声誉次之。

2.3.2集团考察阶段

DZ化工公司发函通知A、C、E、Q、G五家施工单位通过资格预审,2015年2月14日开始,DZ化工公司分别对A施工单位、C施工单位、E施工单位、Q施工单位和G施工单位进行了实地的考察。由于发生前一次的招标事件,DZ化工公司特别重视施工单位的信用,因此分别对施工单位的公司情况、项目经理的已完工程业绩及其企业在建类似项目进行实地考察。主要考察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是否属实,即对施工单位的真实性进行考量,并对各个施工单位评比和打分。DZ化工公司将考察结果作为后期投标阶段的部分参考。

2.3.3投标阶段

DZ化工公司在2015年2月26日早上9点前,收到A、C、E、Q、G五家施工单位递交的投标文件。投标文件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分为商务标投标文件与技术标投标文件。五份投标文件均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进行密封、签字与加盖单位公章,DZ化工公司对五家施工单位的投标文件进行公开唱标。随后上午10点开始,按照招标文件规定,施工单位的拟派项目经理需要进行现场答辩,答辩顺序按照递交招标文件的逆序进行。DZ化工公司对施工单位的拟派项目经理现场答辩的情况做记录,得出分数。

2.3.4评标阶段

2015年2月27日,DZ化工公司依据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对A、C、E、Q、G五家施工单位进行综合评分。在评阅技术标投标文件时,DZ化工公司发现C施工单位和E施工单位在各自的投标文件中出现惊人一致错误,技术标部分有雷同现象,因此,DZ化工公司认为C、E两家施工单位存在串标现象,取消了两家单位的投标资格。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分别对商务标投标文件和技术标投标文件,按照加权方式进行评分并排序。最终,A施工单位的总分排名第一。A施工单位中标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资格预审阶段,企业资质等级满足资格预审文件要求,A施工单位在工程业绩、建造师业绩、项目人员能力、设备能力、企业资信以及财务状况等方面占有优势。其次,在投标阶段无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商务标与技术标均响应招标文件要求。此外,在综合评分过程中得分最高。

2.4招标阶段总结

DZ化工公司招投标化工工业园一期工程项目,主要从资格预审-实地考察-投标-评标-确定中标人-签订合同这一过程展开。该过程是工程项目的一个初始阶段信任,主要受能力因素和声誉因素的影响。初始阶段的信任是一种低水平的信任,是基于合理计算而产生的信任。DZ化工公司通过两次招标,选出最优的投标单位,都是通过计算得出的,主要以施工单位各项得为基准。DZ化工公司与A施工单位签订合同后,开始仍然处于计算型信任,通过计算各自的利弊得失,再次签订补充合同条款。计算型信任不仅存在于招投标初始阶段的信任,同样存在于项目实施阶段信任中,这种信任水平比较低。此外,以合同形式保障业主方与施工方之间的利益的同时,最基础的计算型信任也随之产生。

3项目实施阶段的问题及分析

DZ化工公司与A施工单位签订合同后,A施工单位就积极组建项目部,针对工程项目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和施工方案,A施工单位在调查项目的情况时候发现,地下室基坑采用水泥土挤密桩的支护体,在现实情况下,该施工方案是不能施工的,于是A施工单位积极与DZ化工公司和W监理公司就地下室基坑支护方案进行研究,决定改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支护,但是施工进度会因施工方法的改变而与计划的工期有所不同。有效的沟通可以在没有发生问题之前提早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预防。一方面,A施工单位为了不影响项目的工期,更改施工作业班组,并加班加点的进行施工作业,A施工单位不顾自身的利益而考虑DZ化工公司的整体利益,是A施工单位善意品质的体现,另一方面,DZ化工公司在与A施工单位接触过程中发现,A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上至项目的负责人,下至施工人员,都具有很好的素质,A施工单位的企业文化,道德素养得到了DZ化工公司的认可。A施工单位按照工程合同要求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费用和工程安全的标准实施完成,对DZ化工公司与A施工单位之间信任有着重要的影响。由此,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DZ化工公司与A施工单位之间的信任关系主要依靠合同,计算利益,随着项目进度的发展,DZ化工公司与A施工单位双方之间交往逐步频繁,加深对方的了解,理解对方遇到的问题,有可能欣赏对方并认同赞同彼此之间的价值观,使得信任发展成为高水平的信任,有助于业主方与施工方组织间信任的建立。

4对策与建议

信任对于业主方与施工方共同和谐的合作,顺利完成项目有很重要的作用。施工方与业主方组织间信任程度越高,对项目完工的满意度越高。在合作过程中,业主方与施工方应该选择合理的治理手段,提高彼此之间的信任。此外,不是国家强制力要求业主方与施工方维护彼此组织间信任关系,而是出于双方之间的机会和义务。从本案例研究发现,业主方与施工方在合作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可以促进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治理与契约治理相结合有助于项目的顺利完成。所以,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4.1建立有效的沟通

沟通是影响业主方与施工方组织间信任的一个重要因素,沟通行为倘若在合作过程中缺失,将很难维护信任关系的下一步发展,并且初始信任也会遭到破坏。对于本案例来说,A施工单位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项目实施阶段发生的问题。同时,有效沟通能够传递热情,增进业主方与施工方组织间的情感发展,进而有利于信任由低水平信任向高水平信任的发展。首先,为了激发业主方与施工方组织间信任的积极性,双方发表责任声明,当一方最初表现为不信任的态度时,一方应主动做出信任声明,并积极付诸于行动,来激发合作方信任的积极性。其次,为业主方与施工方沟通,可以定期开展研讨会,统一认识和步调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平台,也为各方重要信息和想法的交流提供了渠道,减少了项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增强各方的积极性以及坦诚的合作承诺。同时这种会议还为整个项目建设团队潜移默化地灌输了伙伴合作的精神,有效避免可能发生的不恰当的事件处理以及冲突的产生。最后,由于建设项目本身的复杂,可能存在不可能避免的问题,建立冲突解决系统,可以对于冲突的预防以及及时的解决问题起到防范作用。在业主方与施工方各个层面的组织间信任,依托不同技术与知识,采用不同策略的手段,全面正确协调项目各个参建方,消除冲突发生的隐患,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4.2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在项目实施阶段,业主方与施工方在工程项目陆续的接触合作过程中,企业的文化建设、员工的品德修养都能被对方洞察,高水平的信任有一部分是认同型信任,本案例的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实施,与DZ化工公司认同A公司的价值观有很大关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抬高工程师队伍构建,能促进双方信任关系的建立。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对于企业来说是很关键的,可通过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方针来实施。可以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倡导员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风向。企业开展各种主题为课题的教育活动,鼓励员工积极创新,针对员工技术参差不齐,倡导师傅带班制。

4.3建立声誉信息平台

通过声誉信息平台可以获知工程项目中业主方与施工方之间的一些信誉信息,它是双方在过往的一些工程项目中的宏观体现,同时也是一个企业值得信赖程度的重要反映。对于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可以作为一个衡量的参考,例如本案中,C施工单位和E施工单位存在串标现象,是一种违法欺诈行为的表现。在这次资格预审阶段依靠各自递交的申请文件未能发现,声誉信息平台可以通过业主方举报,记录该次C、E施工单位串标行为,为今后其他业主方招投标提供有力的参考价值。声誉信息平台的建立对于业主方与施工方组织间初始信任是十分重要的,而其建立也是非常困难的,从案例中可以看出能力影响因素占主导地位,其次是声誉。那么对于施工方来说,在能力因素上可以更加注重声誉上影响,从而实现双方初始信任的快速建立。

参考文献:

[1]孟宪海.在项目参与方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关系[J].国际经济合作,2007(9):63-65.

[2]乐云,蒋卫平.建设工程项目中信任产生机制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0,24(3):313-317.

[3]陈一飞.建设项目团队信任机制演化及管理[J].建筑经济,2012,23(2):62-65.

工程建设文化范文5

水利建筑工程局在多年的生产经营管理中,依据水利建设工程施工企业的特点,总结提炼出一些企业文化,并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主要有:1)提炼出以“忠诚、团结、努力、卓越”为主线的企业文化,树立“领导要讲正气,班子要有朝气,职工要有志气”的企业理念,抢抓机遇,深化改革,保持稳定,协调发展,在实践中根据企业发展、管理现状不断丰富和完善企业文化的内容。2)高层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通过一系列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扑克、卡拉OK比赛和文艺汇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了单位内部的凝聚力;通过经常性的党团教育课、职工会议、文化讲座等,统一思想,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通过对优美环境的营造、职工宿舍楼和一项又一项优质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统一工作服装等,塑造了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3)营造了以人为本、重视人才成长的环境,使职工学习意识普遍增强,知识结构得到了优化,一大批中青年骨干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工程建设的中坚力量,有的已走上了领导岗位。4)完善了我局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提出了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绘就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认识到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职工人数多、工作场地分散、认识程度不同等多方面的原因,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在个别单位内部还有将企业文化工作混同于思想工作的现象,认为企业文化工作就是协助所在单位党组织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2)企业文化建设中从上至下的目标分解不够明确,大多数单位没有科学具体的短期目标和中期目标;3)企业文化建设中对流程再造、制度建设、育人和领导力水平的提高等高层次文化重视较少。

2对加强水利工程施工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企业文化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它与传统管理思想的区别在于管理的主导因素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文化吸纳了传统管理方式中合乎现代情况的优秀部分,摒弃了传统管理方式中的弊端和不合时宜的内容。它要求企业管理者将文化特点和规律运用于管理行为之中,使文化、制度、职务、体制形成管理合力。

2.1从理论上准确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精神实质

1)合理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发展的定位和未来远景是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符合企业实际的近期目标和远期发展规划,一致的管理理念和价值追求,可以凝聚员工力量,激发创业热情,让广大职工近期有奔头、远期有盼头。2)提炼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指企业明确的做事原则、企业对待员工的价值导向和行为态度等,得到企业全体员工认同的核心价值观,能在企业中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时刻充满生机和活力。3)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徽标、品牌标志、优质工程、员工着装等外部标识,是企业形象的代表,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先导作用,共同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持续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声誉。

2.2从行动上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和方法

1)领导者应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企业文化作为企业领导管理思想的体现,实施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取决于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文化内涵的认识,取决于企业领导者对建设企业文化的见解和其独具个性及前瞻性的管理意识。2)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管理相互融合。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也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企业文化是一种共同的行为准则,可以弥补规章制度不能覆盖全部经营活动的不足,起到增强企业内聚力、加强职工自我控制、激励职工工作激情、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3)企业文化建设要紧密结合本单位的特点。每个企业都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历史阶段、发展程度以及本身固有的文化积淀都不相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突出本单位的特色,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基本途径,并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及生存环境的变化进行适时的修改。

3结语

工程建设文化范文6

【关键词】安全文化;层级扁平化;管理效率

1安全文化的相关概念

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称,安全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安全文化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项行为的总称,是存在于单位安全制度和个人意识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其主要包括安全观念、行为安全、系统安全、工艺安全等。安全管理七要素包括:安全文化及理念的树立;管理层的承诺、支持与垂范;安全专业组织的支持;具有可实施性的安全管理程序或制度;具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安全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的参与;通过过程控制达到消除和控制事故,实现安全的管理目标。安全文化作为安全管理的七要素之首,可见它对其他六要素的指导作用非同一般。本文就围绕石化工程项目安全文化建设改进方法进行论证。

2石化工程项目中安全文化的重要性

在石化企业工程部门对企业的十一项要求中,前两项提到制度修订,第三项提到安全生产措施费用管理问题,还有三条提到考核、监督、培训职责,其他五项都与应急管理相关,说明上级部门对制度修订、安全生产措施费使用情况、考核和培训情况都十分重视。上级工程部门要求企业要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推进安全文化建设。针对导致工伤和事故的原因分析发现,大部分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引起,所以在修订安全制度时应重点关注安全文化建设。在石化工程项目中,由于工程项目进度相对其他项目周期较短、作业流动性大、任务较重、露天作业多、作业形式多、劳动强度大、人员更换频繁,导致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难度非常高,亟须我们总结一套精细化管理模式,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尽可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据统计,石化企业70%的事故来自承包商,所以石化工程项目的承包商成为安全管理重点关注对象。石化企业应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不断改进安全文化建设,让安全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从不敢担当转变为敢于担当、积极担当,真正实现自主管理。

3改进安全制度,优化安全文化

制定安全制度是为了更有效地落实安全法律法规,对工程项目起到规范、约束、指导和激励作用。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责任制,对安全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的行为规范进行考评、奖惩等,只有建立安全责任制,安全管理工作才能规范有序地开展,并且收到应有效果。不断修订管理制度能更好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建议在安全管理制度中补充一个切实可行、有激励作用的安全奖励体系,对承包商的安全成就和个人安全行为予以表扬和奖励。同时要注重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规范安全管理人员与现场作业人员的交流方式。

4改进安全文化,让安全教育高效、高质量推广

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做到脑勤、腿勤、手勤、嘴勤、笔勤,应成为发现、受理、处置、协调、报告第一人,尤其是及时制止或通过管理挽回损失的行为,建设单位和其上级管理单位应该及时给予奖励。各安全管理部门应该大力开展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创造一个“安全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氛围,把安全提高到一个新高度。通过会议、学习班等形式学习安全法律法规,还可以通过张贴安全宣传画、标语的形式使全体安全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能够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安全教育工作要告诉安全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我们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目的就是要保护每名员工的生命安全。因为事关自身利益,安全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日常作业时提高警惕,不断地进行JSA分析,提高安全知识和自我安全意识的目的。通过安全月、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知识考核等活动,奖励学习中的积极分子,以及接受能力强,安全知识和自我安全意识进步快的人员,树立各等级安全模范、标兵、能手等称号,鼓励引导安全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学习安全知识、安全常识。

5改进安全文化,让作业人员主动接受安全知识

据统计导致工伤和事故发生的原因中,96%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引起,4%是由安全措施不到位或作业环境不安全所引起。在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我们的管理人员总结出一套可快速复制的管理流程,使其更容易向现场作业人员进行推广。对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和自我安全意识的培养需要通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监督检查方面,更需要持之以恒,不能今天看到违规现象管,明天就不管;或者有的人管,而有的人不管。这往往使现场作业人员误认为不管是正常,管就是吹毛求疵,是为了完成罚款指标,这会对现场安全管理和自我安全意识的培养起到阻碍作用。培养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和自我安全意识,不能只靠口头说服教育,也不能只靠罚款来解决。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齐抓共管。既要用强有力的宣贯教育工作来引导,也要辅以相应的处罚手段,做到恩威并施,全体共同努力,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起全体人员的自我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全员安全知识和自我安全意识是安全的根本,是健全安全文化的基础,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6引进科技设备让安全管理高效,层级扁平化

作业视频监控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已被广泛应用。虽然其已成为回放违章检查的辅助手段,但视频监控处于非网络在线状态。在通过现场作业视频回放检查违章时要利用大容量卡或硬盘转储后才能实现视频回放,增加了检查难度。区域人员定位系统也已在很多项目中开始应用,但也没有实现在线查询功能,而且轨迹记录也不方便查询。作业视频监控和作业人员定位不能实现网络在线状态,主要原因还是建设单位担心上线后出现大量违章行为而受到经济处罚及分数考核。与其把这部分器材费用流入安全措施费用里,不如购买一套将实时在线视频监控和人员定位系统融合在一起的作业人员监控定位系统,这样以一个很低的成本对作业现场进行更有效的实时安全监督管理,既精简了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数量,又提升了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效率,同时也减少了企业的用工人数和用工成本。对大型高风险作业项目也实现了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对现场进行实时监督和管控,节省了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精力,解决了多处危大工程项目作业点不能实现全部巡视的难题。各级安全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每个作业现场里每个作业人员的安全状况和安全环境,并进行JSA分析,实现了对现场人员进行实时指导和教育,让更多的安全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中。虽然改进了管控模式,增加了实时监控现场的手段,但是也会增加他们粗暴管理的方式,降低了现场作业人员主动接受学习,增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所以实施该系统的初期,远端管理人员应该对新进厂正在建立安全知识和自我安全意识的作业人员进行耐心指导和提醒,但是绝不能纵容碰触安全制度、故意抵触管理的人员。目前石化企业对承包商安全资质和承包商人员进场审核普遍实行了网络化系统管理,但管理流程仍旧需要改进,尤其是最终的审核把关,无人管和乱管的现象仍时有发生,需要重点关注、疏通言路、加强管理。

7安全文化的理性研究让安全管理方向明晰

根据美国杜邦的安全文化布莱德利曲线,安全文化建立的四个阶段分为:自然本能,严格监督,自主管理,团队管理。结合以上几点分析,笔者认为杜邦的这种过程分析有可改进之处,应该是通过安全文化对制度、对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的渗透,以及安全管理科技化的实现,应是从无管理状态、严格管理状态、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到科学管理的零事故状态的转变,这样安全管理的目标也更加清晰。

8结论

工程建设文化范文7

关键词:公共管理;城市文化;文化建设

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文化在整个城市发展中正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城市建设是在城市文化的驱动下不断推进的,城市文化为整个城市的建设工作赋予了灵魂,每一个市民都需要积极参与到城市文化建设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城市建设变得更加完善化、人性化,使城市发展具备一张更具吸引力的名片,城市居民才能更好的凝聚起来。在城市文化建设中,需要对其相关问题予以深入考虑,充分认识到城市文化在城市建设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明确城市文化建设中相关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制定一个科学的建设策略,这样才能使城市文化建设工作得以有序开展。为此,以下便对城市文化建设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公共管理为视角提出城市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策略。

1城市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共性问题

1.1城市文化建设现状

在现代社会中,城市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而城市文化在其中也发挥出越来越巨大的作用。对于城市建设而言,其内在文化的建设直接关乎城市自身的发展,这已观点是公共管理者与学术界所共同认可的。对于国外许多发达国家而言,其都对城市文化建设非常重视,并在建设中总结出了许多新颖而先进的建设方法。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却并未对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城市发展是由其自身的文化底蕴所决定的,这也导致许多城市因其文化魅力的缺乏而影响到自身发展。所以,我国必须要积极转变城市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意识形态,真正关注城市的文化建设工作,并鼓励更多城市发展其自身文化。对于城市文化来说,其对城市中的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着很大影响,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在开展城市文化建设工作中却有很多不足需要弥补,为了有效弥补这些不足,便需要对更多的文化政策进行熟悉与学习,然后结合城市的文化发展情况及相关优势,以此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从而有效减少我国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所形成的误区。在我国城市文化建设中,其还是具备一定优势的,在对城市文化建设工作中所制定的相关政策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并取得了许多成就,城市文化理念的革新速度也日益加快。不过,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却并未对城市文化建设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这也使我国在城市文化建设中走了许多弯路。为此,对我国而言,必须要对传统落后的发展模式进行摒弃,不断强化城市居民的城市文化建设意识,使其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城市文化建设工作之中,以此确保该项工作的稳步、有序开展。

1.2共性问题分析

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其共性问题主要有四点:首先,城市文化建设工作中,仅仅是单一的城市文化是难以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的,而这就需要发展更加多元化的城市文化,通过制定先进的城市文化管理模式,能够极大程度的推动城市文化建设进程。不过,在开展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在其中更多的是扮演城市文化建设主体的角色,这使其在城市文化建设模式上仍旧是采用以往的单一化文化建设模式。实际上,城市文化的建设是关乎全部城市居民的,仅仅通过政府来进行建设,则势必会给后期文化建设带来很大难度,因此,这需要所有城市居民以及社会组织能够共同开展文化建设,使其对国家政策有一个积极的响应。其次,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尚有许多问题亟须解决,政府并未对城市居民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更没有将其放到城市文化建设工作的首位,从而造成城市文化建设工作难以与城市居民需求进行有效关联起来。所以,对于政府而言,必须要关注城市居民在城市文化建设方面的需求,并给出合适的建议,积极听取民众在城市文化建设上的意见,使城市民众能够积极参与到城市文化建设中,这样才能使城市文化建设得以有序推进。再次,城市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因没有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导致许多资金在工作开展之处便被浪费了,这使得城市文化建设后期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资金短缺问题。最后,城市文化建设还需要充足的人才储备支持,而这就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建设团队,并由该团队来带领大家共同开展城市文化建设,但实际上在建设团队方面却存在人才匮乏问题。

2城市文化建设工作问题的产生原因

2.1城市文化建设人员的服务意识淡薄

针对城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想得到有效的解决,就必须要深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首先,对于政府而言,其在城市文化建设中起到主导作用,但政府人员在对城市文化建设进行规划时却不够系统化,而且负责城市文化发展与建设的相关人员缺乏较强的服务意识,再加上政府在初期开展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这也造成政府在做出与城市文化建设相关的决策时,难以取得较高的社会满意度。此外,政府管理人员并未针对城市文化建设相关主题及内容开展相应的培训,其服务意识也较为淡薄,这也导致其在进行管理和决策过程中可能会对城市文化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增加了城市文化建设的开展难度。

2.2政府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定位不清

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政府虽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过其对自身的角色定位却并不明确,这也导致政府在开展城市文化建设工作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失误,进而给城市文化建设带来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引起市民的质疑,认为政府在管理方面存在能力不足的情况。长此以往,势必会动摇政府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所以,对于政府而言,必须要高度重视城市文化建设工作,对自身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并不断提高政府人员的业务水平与岗位素质,使其能够端正自身态度,以确保在城市文化建设中能够有效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3城市居民及组织的参与意识不强

现阶段,我国现代化城市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在文化建设方面却较为缓慢,之所以在文化建设上存在短板,其主要原因是城市居民及组织并未有效的参与到城市文化建设工作中,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城市中的各个社会组织,其都很少参与其中,这与其参与意识不强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城市居民而言,需要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共同做好城市文化建设工作。但许多城市居民及组织并没有较强的民族观念,而且也未充分认识到城市文化建设对整个城市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其难以将城市利益联系到自身利益身上。正是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造成城市居民及组织难以有较高的积极性来参与城市文化建设,进而影响了城市文化建设速度。

3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城市文化建设工作开展策略

3.1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参与主体需要完善

为了使城市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与建设,使城市文化能够有效渗透到整个城市中,就需要对城市文化建设工作中的各个参与主体进行不断完善,使这些参与主体的潜能得以充分挖掘和发挥,进而使其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作为参与主体,需要对市场中的商机进行不断发现,并且对城市内所潜在的文化资源等进行全方位的收集,对于一些具有重要文化意义和象征的遗址、资源等要进行及时的保护,以确保其能够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资源支持。此外,政府在开展城市文化建设工作时,需要将城市居民作为其工作主体,对其大局观进行正确培养,使其能够在城市文化建设工作中积极的参与进去,并使其认识到城市文化建设和每名市民都有着直接的联系,使其能够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养成较强的“主人翁”意识,进而使城市文化建设进程得以进一步加快。

3.2城市文化建设手段需要创新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我国急需创新更多的城市文化建设手段,首先,需要高效整合城市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城市文化能够更加便捷的实施改革与创新。其次,需要深入挖掘和开发城市内所具有的各类文化资源,在确保这些文化资源得到有效梳理与利用的同时,使这些文化资源能够形成一种旅游效应,从而使人们能够了解城市内的文化资源,并进一步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3.3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治理机制需要创新

在城市文化建设工作中,其相关机制及体制的建立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文化建设经验,例如深圳、大理、成都等城市在其文化建设中便积累了许多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以深圳为例,其前身还仅仅是一个规模不大的渔村,其经济发展和现如今的深圳可谓是天壤之别,但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使深圳逐渐开始了自我蜕变之路,其率先建立了管理体制以此保护当地的文化艺术,以此整合与重建文化艺术组织及各类团体,此外还打造独属于自己城市的影视基地及电视台等,进而加大了对自身文化艺术的高效宣传。随后,深圳还积极改革新闻出版等领域,使自身的城市文化能够通过新闻出版物来扩大宣传,并进一步加强了城市文化的保护工作。深圳在开展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根据企业所属类型对其采取区分性管理,并加强监管城市中的艺术团、影视以及广播传媒等,进而使深圳的文化建设管理水平得以大幅提升。此外,深圳还推行了许多重要体制来提高对城市文化的监管力度,如文化融资体制、文化审核体制等,进而使城市文化能够在全方位的监管过程中得以快速发展。

3.4提高人力资源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利用率

在城市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能否得到充分的利用,将直接关乎城市文化建设工作的成败。因此,城市管理者必须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利用,使人力的利用效率得以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城市文化建设工作得以更好、更快的完成。对政府而言,一方面要充分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并为人才提供可以发展的空间与平台,使其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城市文化的宣传力度,使城市文化相关知识能够渗透进每名城市居民的内心之中,有效调动城市居民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参与积极性。最后,政府各个职能部门除了要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出应有作用以外,还要通过高效的市场监管来确保市场作用的良好发挥。

4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工作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下,城市发展要形成独树一帜的文化特色,就需要对自身所蕴含的城市文化进行不断的深入挖掘与保护,同时加强文化建设人员队伍的培养与打造,使城市文化建设特色得以更好的在全世界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于礼.公共管理视域下城市文化治理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与管理,2019,(05):140-142.

[2]张园园,林少敏.从政治性与本土性双维视角看城市文化发展的驱动模式———基于24个中心城市相关数据的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4):407-412.

工程建设文化范文8

关键词:云南花灯;城市化;公共文化建设

在城市化进程的大背景下,人们的文化消费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而许多传统文化却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比如,花灯戏曲。因此,无论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角度,还是从构建地方和谐文化的立场,花灯在当代的文化学意义,都有待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本文以呈贡花灯为研究对象,思考花灯在昆明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中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列入非遗保护名录的呈贡花灯

(一)呈贡花灯概述

云南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多民族地区,各民族的音乐、舞蹈、戏剧艺术蕴藏极其丰富。其中,云南昆明的呈贡花灯是2013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它以贴近民间生活为艺术形式,短小活泼,载歌载舞,融歌、舞、戏为一体,质朴、纯情地反映了民间生活,乡土气息浓郁,唱腔俏丽、旋律优美,有着极其深厚的群众基础,深得广大群众喜爱。呈贡花灯一般在广场上演出,观众围在四周看,以开朗活泼,亲切感人的“背宫调”及别具一格的唱腔为特色,剧目内容大多以普通民众的家庭、爱情和劳动生活为题材,表演时演员用自己生动而又准确的语言方式形象地表达了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并因此形成了一支独具特色的花灯支系而广泛流传。

(二)呈贡花灯的生境

就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呈贡花灯的生存现状包含以下三种形式:

1.民间自娱自乐

在呈贡花灯艺人的陈述中,我们了解到这样的事实:除了省花灯剧团外,散落在广场和街角的花灯小剧团是由一群中老年人组成,出于对花灯的满腔热爱,他们自觉自发的聚集在一起演唱花灯。一方面,他们在演唱花灯戏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另一方面,他们为广大的中老年花灯爱好者带来了欢乐。例如:官渡古镇和呈贡广场聚集了多个花灯小剧团,并吸引了一大批中老年听戏的观众朋友。

2.官方支持鼓励

作为“草根”文化的花灯戏曲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多年前就引起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并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收集整理工作,并甄别认定花灯传承人,鼓励他们传承花灯戏曲艺术。正因为花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特色,花灯戏曲还吸引了来自外界媒体的争相关注。笔者了解到,多个剧团都曾接受过来自云南电视台,省、市政府相关部门,甚至是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聊起花灯戏曲艺术,他们都如数家珍、兴致高昂,这其实得益于官方的大力支持和鼓舞。

3.市场化的需求

花灯戏曲艺术集歌乐舞为一体的表现方式一直与广大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深刻的影响着民众的思维方式与认知方式,是一方水土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由于花灯草根文化中感人至深的独有魅力深深吸引着广大民众,人们每逢重大活动,首先想到和寄予厚望的就是花灯。因此,散布民间的花灯小剧团不仅仅用花灯戏曲来自娱自乐,他们也常常出现在各类喜宴场中,为这热闹的宴席增添几分生动和趣味性,还能得到一定的酬金。

二、呈贡花灯在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城市建设越来越注重公共文化的建设。公共文化是指基于社会效益,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提供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公共文化产品和资源配置活动,目的是满足公民基本的文化需求。目前,昆明的城市建设正面临着不断加剧的城市危机,因此,要充分发挥诸如呈贡花灯这类特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以此来满足广大民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一)人文价值

花灯是乡民难以割舍的传统文化消费方式,是主流文化无法取代的文化形式。呈贡花灯蕴涵了特定社区的人们在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文化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它具有唤起普通民众的生命诉求和精神回乡的魅力。这种传统文化消费方式所反映的精神信仰和生活情趣,具有超越生存需要的人文价值。一方面,花灯戏曲具有民众共荣共存的特征,这也是一种社会文化价值的体现,弥补了主流文化对现实生活关注的缺失;另一方面,文化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既是生存的需要,也是生活丰富和幸福的保证,更是诗意的栖居的催化剂。因此,花灯戏曲为民众搭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场域,丰富了社区人民的精神生活方式,表达了对民众的人文关怀。

(二)情感价值

城市化、全球化和现代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种以工具理性为宗的时代洪流里,科学的力量不断壮大,艺术精神却在流失。工具理性的前提是排斥感性、情感价值,而要超越工具理性,就需要融感性、情感和理性为一体且和谐发展的审美智慧。事实上,花灯戏曲自始至终都扎根于普通民众的最底层,以独特的方言土语为表达方式,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表演方式,将道德伦理等讲述传递给民众,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促使他们自觉抵制社会假丑恶现象,同时,在这个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广大民众认识社会,升华情感的目的。

(三)审美价值

花灯具有社会功能、道德功能和美育功能,具体体现在它能愉悦身心、传承文化、感化教育、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等方面。花灯是一种非常接地气的艺术活动,它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上的娱乐享受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从而促使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在世界文化大融合的今天,人们渐渐意识到,凝聚着本土民族文化传统的花灯艺术,发挥着“乡音”“乡情”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为广大民众构建了一个审美场域,是珍贵不可替代的精神家园,是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闪光点所在。

三、保护与传承的路径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如何来保护和传承民间特色文化成了最为迫切的问题,呈贡花灯也面临着同样的危机,对于呈贡花灯的保护与传承,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点来切入:

(一)花灯艺术普及化

云南花灯历史悠久,作为“滇粹”,并被列入非遗保护名录,引起了当代社会的多方重视,但总体而言,花灯戏曲仍属于影响力较小的地方剧种,甚至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所谓特定的地域特色文化,就是该艺术赋予了这片土地固有的语言,文化和地域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反之,这片土地也应当给予艺术该有的光和影。官方应该更加重视并加强对花灯艺术的宣扬,结合并利用现代传媒和数字化的手段,将花灯艺术普及化,以便更好地将民间花灯艺术发扬光大。

(二)花灯艺术专业化

据调研观察来看,花灯艺人的年龄主要集中在五十岁以上,老艺人拥有的才艺亟待传承,但传承情况不容乐观,因此,政府等相关部门应该引起重视,并设置专项资金用以奖励花灯传承人,给予花灯团一定的经费保障,以便吸引更多的人学习花灯艺术;另外,吸纳精英和专业人才融入其中,加强民间花灯剧团和专业剧团的建设,有意识地培养花灯艺术专业的传承人及青少年接班人;最后,花灯戏曲需要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三)市场管理规范化

经时代的变迁,在现代化的今天,重新检视由各个地域特定时代传统生活中培育出来的艺术文化和美,极为紧要。花灯戏曲是融入广大民众生活的文化,是人民群众审美情感和精神回乡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城市生命律动的一抹亮光。因此,应当结合市场规律,举办具有示范性的花灯表演,对市场化的导向加以规范管理,争取在艺人和艺术活动的互动中找到新的兴奋点,以便充分发挥花灯艺术对建设城市特色文化的积极示范引领作用。

四、结语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的繁荣兴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之一。城市建设拒绝千篇一律,在极容易偏重于城市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建设规划的走向中,相关部门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思路,注重人的精神追求,以人为本,把城市的文化功能和精神价值作为城市建设理论的核心内涵。

【参考文献】

[1]杨友明.云南花灯的地域性特征[J].民族艺术研究,1993(3):24-28.

[2]黄富.云南花灯的美学教育功能[J].民族艺术研究,2000(6):17-22.

[3]田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三谈[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6(2):5-9.

[4]杨群.轻歌曼舞花灯戏,以美育人细无声[M].重庆:西南大学,2008.

[5]方圆.环滇池流域花灯音乐的文化学研究[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4.

[6]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李少惠.转型期中国政府公共文化治理研究[J].学术论坛,2013(1):34-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