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考试总结范例

高中考试总结

高中考试总结范文1

【关键词】初中数学;总复习

对于初中生来说复习是很重要的,大多情况下教师在初三时就会带领学生进行总复习,数学也不例外,而且对于数学来说总复习对于学生有着重大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中考是学生第一个重要的考试,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于总复习都非常的重视。大部分教师都会对于学生的总复习制定一系列的计划,让学生能够有规律的进行高效复习。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于自己以往的一些心得进行了总结。

一、做好复习的准备工作

(一)把握中考内容。首先教师要对当地近年的一些考题有所了解,掌握考题中经常出现的重点、难点,因为中考是对于初中生三年的学习成果的一个检验。所以试题中会出现学生之前学到的所有知识点例如: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等。教师要熟练地掌握这些内容,并且对此进行系统的梳理。保证在总复习的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促进学生良好的复习,最终得到理想的成绩。

(二)把握好中考命题原则。中考是学生升入高中的一场重要考试,所以教师要把握中考时命题的基本原则,即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之间的联系有哪些。中考命题是以高中时的需要为基准命题的,学生与教师都应该将这一点重视起来,将初中学习的数学知识与高中将会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有目的的进行复习,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对于其数学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把握中考重点考察的内容与数学思想。学生在进行重要的考试之前数学教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注重基础,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都要回归课本,注重基本的知识点。其实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无论中考试卷中出现怎样的题目其根本的数学思想都是从数学课本出发的,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对于数学课本的复习。此外还要注重学生各方面数学能力的提升,比如: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

(四)深入研究学情。总复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学习状态,所以数学教师在进行总复习之前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此为基础制定之后的总复习计划。首先教师在总复习之前对学生进行一个小的测试,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现在的水平,成绩不理想的同学通过这次小测试找到自己存在的不足,成为激发学生复习的原动力。成绩理想的同学也能从这场测试中获得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够通过试卷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可以通过试卷进行总结,制定复习的大致方向。

二、制定复习计划,务实复习过程

一般情况下数学教师在进行总复习的过程中都会进行多轮的复习,但是每一轮的复习侧重点都是不尽相同的。

(一)第一轮系统的进行复习侧重课本基础知识。第一轮的复习是最为详细的也是耗时最长的。由于学生刚学完初三的数学对于初三的知识较为了解,所以教师可以先从初三知识进行复习之后再对初一、初二时的知识进行详细的复习,发现学生薄弱的部分进行着重讲解。想要在复习中得到理想的效果首先教师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备课工作,根据课本内容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首先根据知识的关联性可以将复习内容分为几个部分,例如:代数部分可分为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等不同的部分,几何部分再细分为图形与三角形、试图与投影、四边形、圆、图形的相似与解直角三角形等不同的部分。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学习才能提高总复习所发挥的作用。教师在每复习完一部分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一次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再进行一次重点难点的巩固。如此反复直至每一部分都复习结束。然后为学生留出几天时间进行梳理,第一轮的复习方可结束。

(二)第二轮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第二轮的复多是随着模拟考试展开的,在第二轮的复习中主要开始锻炼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第一次的模拟考试教师对于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会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根据这些信息数学教师可以开始进行第二轮的考试计划的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编写一些复习专题,例如:代数专题、几何专题一类的综合类专题还可以编写一些重点题型的专题如规律探索型专题、图表信息型专题、实际应用型专题等。确定专题后教师可以围绕专题逐个开始进行复习,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专题复习时要注重所选的例题。只有选择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例题才能够将专题复习的作用发挥出来。从而巩固学生的知识,把复习的作用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三)第三轮注重应试水平的提高。第三轮复习是最为紧张的一个阶段,因为复习的过程中充满着不确定性,所以大多数情况下第三轮的复习时间是非常短暂的。由于每位学生在进入第三轮复习时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都是参差不齐的,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足进行自主复习,对于不懂的部分多与同学、教师交流。

三、总结

每一次的复习都有着相同的目标,就是通过最后的这段时间让学生成绩的提升程度变得最大化,让学生在中考中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进入自己理想的高中。所以教师要了解自己的使命,将数学总复习重视起来。

参考文献:

[1]曾明辉.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复习有效性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0.

高中考试总结范文2

关键词:命题规划;命题队伍;命题质量;命题策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通称“中考”,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的统称。“考试命题对学校教育教学具有重要引导作用,是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教育评价导向的关键环节,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发展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1]从2014年起,四川坚持每年对全省各市(州)中考命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各地对中考命题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命题保障与命题质量总体提升,考试的导向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得到保障。但是。仍然存在命题方案不科学、试题立意与命题质量不高、命题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提升。

一、中考命题常见问题

试题是“历代各种类型的考试要求应试者解答的问题”[2],试题质量事关考试的导向性与科学性。从近年中考命题质量评价结果看,中考命题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部分考试命题方案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从宏观层面看,部分考试命题方案的科学性有待提高。一是部分学科考试定位不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是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兼顾学生毕业和升学需要,具有“两考合一”的特征。总体上看,各地中考命题定位符合“两考合一”的要求,但仍有部分地区部分学科定位单一。以2021年为例,明确定位为“两考合一”的试题只占47.3%;另有36.1%的试题定位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16.6%的试题定位为高中教育阶段学校招生考试。二是未全面体现五育并举全科开考的要求。《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根据课程设置方案“全科开考”,“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促进学生认真学好每门课程,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业”,“具体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和地方课程等”[3]。但是,实践中还没有一个地方完全实现“全科开考”,突出表现在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地方课程开考率低。比如,21个市(州)中,音乐、美术只有绵阳市等个别市(州)开考并计入中考总分,地方课程只有巴中市等极个别地方开考。三是学科计分权重与课时比例匹配度偏低。对照《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中各学科的课时比,只有数学在中考总分中的计分权重与课时比大体相当(19%)。英语、物理、化学三科分别高于方案中相应学科课时占比4.3、4.6、5.0个百分点,而其他学科均低于课时占比。根据《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的课时占比分别为22.1%、11.0%、8.8%、5.9%、6.6%,但在中考总分中的计分权重普遍偏低,分别低于方案中的课时占比3.1、3.7、1.9、2.0、2.7个百分点。计分权重与课时比的比较只是一个参照,但能反映各地对各学科的重视程度,是课程实施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考核要素细目表编制不完整、不规范

从中观层面看,部分学科考核要素细目表设计不完整、不规范。“考核要素细目表”是指依据课程标准,围绕课程目标、内容及参考教材等,运用测量学原理,对课程的考核要素进行逐级细分,确定具体“考核”及数量比重,形成具有相关特征的结构化表格[4]。考核要素细目表实际上是整套试题的规划表和行动路线图,直接影响着命题者的思路和整套试卷的质量。评价结果显示,考核要素细目表不完整、不规范现象较为突出。仅从形式看,18.3%的试卷没有细目表或明确的维度;47.9%的试卷只有单向细目表;双向或多维细目表只有33.7%。

(三)试题立意和命题质量有待提高

从微观层面看,部分试题立意不高,相关测量学指标表现不好。1.部分试卷对学科核心素养关注不全面评价结果显示,三分之一左右的试卷未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全覆盖。比如,36.8%的历史试卷没有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68.4%的地理试卷没有考查学生的人地观念,15.8%的物理试卷没有考查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考查实验操作能力时,大部分地区只考查了物理和化学,没有考查生物。2.难度分布不合理“命题不是利用各种限制命制‘繁难偏怪’的试题,利用‘挖坑’来为难学生,而是让不同特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考试中都有发挥的空间,都能获得与其能力相适应的成功体验”[5]。《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考试和作业管理的通知》提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难度系数不低于0.70。但从历年中考试题的实测难度来看,难度普遍偏大。以2021年为例,在有实测数据的171套试题中,只有7套试题难度系数不低于0.7,难度最大的一套题,其难度系数为0.32。3.部分试题区分度较差2021年,在提供了有效区分度数据的141套试卷中,有60套试卷区分度处于“低”或“较低”水平的题数占比在40%及以上。各学科试卷区分度处于“低”或“较低”水平的平均题数占比在26.7%~66.2%之间。

二、原因分析

(一)政策把握不全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6]。此后,国家和省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教育评价改革的文件,具体有三类:一是教育综合类文件,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强调要“健全质量评价监测体系”;二是教育评价类文件,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7];三是命题管理类文件,如《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等。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命题单位和人员对这些政策把握不全、了解不深、站位不高,就学科论学科,就命题论命题,而忽视了考试评价改革尤其是整个教育改革方向性的把握,导致在命题规划和设计时缺乏政治性和方向感。

(二)命题队伍不优

命题是一项专业技术工作,对命题人员的数量、结构和素质的要求都很高。实践中,各地命题队伍整体不优。一是命题人员数量配备不足。《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通知》提出,“每个学科命题人员原则上不少于5人(含至少2名试题审核人员)”[8]。调查发现,2021年,只有4.1%的命题组达到此要求;95.9%的命题组人数在5人以下,平均每组只有2.6人。二是命题组人员结构不合理。《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通知》规定,“命题人员应以学科教研员和初、高中教师为主,可以吸收符合条件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及其他相关机构的学科教学论、教育评价、教育测量等相关专业人员……并至少有1名熟悉教育评价或教育测量相关知识与技术的人员,鼓励配备教育评价或教育测量专业人员”[9]。调查发现,所有命题组中都没有学科教学论、教育评价、教育测量等相关专业人员。此外,30.8%的命题组中没有初中教师,54.4%的命题组中没有高中教师,30.2%的命题组中没有教研员。实现初中教师、高中教师、教研员三结合的命题组只占17.2%。

(三)命题管理制度待完善

一是部分命题单位缺乏完整系统的命题方案,命题质量保障机制不健全,尤其是“命审不分”现象还比较突出,40.8%的命题单位存在命题人员与审题人员互相重合,未遵循命审分离的原则。二是所有命题单位都没有组织规范预试,对命题质量风险尤其是对试题难度没有准确评估。命题组主要根据经验和自己的学生进行预估,而命题教师大部分来自生源较好的学校,导致实测难度偏大。三是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命题单位普遍反映,命题保障尤其是经费保障不充分,不得不压缩命题人员数量、缩短命题时间。此外,17%左右的命题单位未“将教师参与命题工作的经历和实绩纳入考核评价”,命题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不足。

三、提高命题质量的策略

(一)提高认识,加强顶层设计

中考试题对教育教学与管理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命题是一项针对性很强的工作,起始于目的。目的是命题的灵魂,命题目的的引导作用贯穿于命题的整个过程。”[10]优秀的中考试题必须首先保障导向正确,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体现育人导向、素养导向和改革导向。一要体现全面育人导向。命题方案要体现全科开考,引导学校开齐开足开好所有规定课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决克服过分偏重智育而忽略其他四育的倾向,同时不能把智育各科分成三六九等,要树立全科育人的观念。二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在各学科命题中,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团结、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和宗教观。一方面,考查目标与内容要聚焦正确的政治方向。比如,2020年,某市道德与法治学科用了72.1%的分值来考查学生的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历史学科用了70.4%的分值来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二是通过试题情境与选材反映正确的政治方向。比如,N市道德与法治试题,情境创设时注重选择总书记的论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文件以及新时代的发展成就等材料,其中,采用党十八大以后的材料的试题分值占比88.3%,具有较好的育人价值。三是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命题。命题规划要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设计,着重考查学生的价值观念、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对各学科的“关键少数”,做到重点考查、重点赋分。比如,从全省的总体情况看,数学考查推理能力的分值占47.9%,道德与法治考查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的分值占61.8%,历史考查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的分值占66.5%,物理考查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的分值占69.6%,化学考查模型推理和科学探究的分值占48.6%,生物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的分值占63.1%。

(二)加强命题队伍建设

一是探索建立命题人员资格制度。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中提出,要“建立考试命题人员资格制度”,并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教基二〔2014〕10号)中强调要“建立命题人员资格标准和命题专家库”。目前,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对命题人员提出了一些要求,但还没形成广泛认可的命题人员专业标准。可借鉴标准化建设经验,按照国家《标准化工作指南》,研制出台命题人员专业标准,逐步建立命题人员资格制度。二是建立省、市两级命题人员遴选制度,出台遴选办法,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践行素质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掌握命题技术、熟悉教育评价及测量理论的高素质专业化命题队伍。全省可分学科按学段建立省级命题专家库,各地可建立本地或跨区域的命题专家库,从而提高专业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区或学科的命题质量。三是加大命题能力专题培训。可探索将命题人员培训纳入国培、省培等教师培训计划。命题能力是教师评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应不断得到强化。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强调,要实施全员轮训,不断提高教师“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等能力。2021年,四川省教育评估院将中小学教师命题能力培训作为专项申报国培计划,并成功立项,计划通过三年的时间,对9个学科骨干教师的命题能力进行轮训。

(三)加强命题研究和学术交流

高中考试总结范文3

初中历史学习和高中历史学习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在高一上半学期,有很多学生对历史非常不重视,作业不交,老师留的任务也不能按时完成。找其谈话时,还满不在乎地说“:历史还用学吗,考试前背一背不就得了,我中考时背了一个月,就考了满分。”但期中考完试就傻眼了,成绩差得一塌糊涂。很多学生都在疑惑,我背得特别认真,也特别好,但为啥考试得不了高分呢?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初中和高中的历史考试是完全不同的两套体系。初中阶段,历史的学习目标是“: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因此,考试考查的是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设问方式也非常简单直接。因此,出现了考前背一背就能得高分甚至满分的情况。但在高中阶段,历史的学习目标是“: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考考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历史材料中提取要点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运用学到的历史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想学好历史,必须在刚入学时就认识到高中历史学习方法的不同,迅速适应高中阶段的教学和学习。

二、课堂上的学习方式

高中三年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该在学习中注重积累,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首先应该重视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形成行之有效的听课方式。

1.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不要总等着老师讲,要在课前进行自学,明确自己需要重点听讲的部分。特别要重视每一章前面导言的作用。导言是对本章整体知识背景和知识线索的说明,而这也是高考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能力。

2.在学习中要注重整体知识体系的构建

高考考的不是对某一个具体历史史实的掌握,而是一个史实在跨度较大的历史时空内的作用、地位等知识的掌握。比如,历史高考中有许多是非常抽象和跨度时间长的,例如,对“革命”“改良”等现象的理解。对“中国古代政治的看法”等大跨度史实的分析。如果不能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难免会在理解时出现偏差。

3.要学会理清知识主线

当然,知识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学生也经常会问我:“老师,咱们的考试题和书本没有一点联系,考试的内容、材料从来不从书本上出。我们还学课本干吗?”的确,现在的高考从表面看和教材脱节比较大。但只有掌握了教材给出的基本知识背景,才能去分析课本外的知识。但高中教材,粗看下去,支离破碎,就是按时间进行了编排,掌握起来难度太大。其实,教材内部是包含着清晰主线的,掌握了主线,把知识串起来,就很容易记忆了。例如,岳麓版教材必修一第三单元。它内部的主线就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类型。类型又包含了以英国和德国为代表的君主立宪,以美国、法国为代表的共和。又如第四单元就包含了西方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各阶层的救亡图存。因此,在学教材时,一定要注重对历史主线的掌握。

三、课后的学习方式

1.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高中阶段历史考得很活,需要的知识储备也远远超过课本。因此,作为文科生,要养成读书读报的好习惯,多了解国家大事,多阅读一些文科类书籍,丰富自己的见识。

2.要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和做题技巧

现在高考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考查学生分析提炼材料的能力。一个很重要的题型就是“根据材料归纳“”材料说明了什么”。但很多学生做题时根本不看材料,就根据自己的想法来作答。结果明明有很好的知识基础,就是得不了高分。这方面需要平时多练、多思考,多和老师交流,最终会做题,能得分。

3.要形成考试后总结反思的习惯

很多学生考试后对分数非常重视,但看到分数后,马上把卷子扔到一边。要知道高考前所有的考试都只有一个目的:查漏补缺。最好准备一个错题本,避免出现习惯性错误。

4.要学好历史,特别要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高中考试总结范文4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中考物理;初中物理

一、素质教育改革历史背景和现状

从1997年国家首次提出素质教育改革至今,国家一直致力于在全社深化教育改革,范围从中小学教育到高等教育实现了全面覆盖。素质教育的提出有力的转变和改善了我国的教育环境,提高了我国学生的综合素质。现阶段我们正在实施第二次课程改革即新课改,新课程改革是改变课堂陈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新课改要求学生树立新的学习方式,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

二、中考物理命题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中考的全程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顾名思义考察的是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情况,并选拔部分学生继续接受高中教育。虽说国家出台新课程标准用于指导初中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迫于中考和升学的压力之下,教授的内容与其说更服从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如说很大程度上是以中考命题为准绳的。因此,中考物理命题对初中物理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虽说新课改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教育部门和学校均把改革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积极转变教学模式反而忽略了中考试卷内容的更新和改善,相对滞后的中考命题容易出现与素质教育改革不相适应的情况,从而会导致诸多矛盾和问题,最终导致教学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牢笼,使素质教育改革如同隔靴搔痒,难以深入教学的根本。因此,中考物理的命题对于素质教育改革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关于中考物理命题的建议

1.降低难度,结合实际生活,突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考察。新课改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因此,中考物理试卷应注重与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相联系,甚至是与现阶段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相关联,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中学阶段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规律,如二力平衡、阿基米德原理等。例如,2017年成都市中考题以冰箱内的霜的物态变化以及无霜冰箱的工作原理为背景考察物态变化。该题目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能够使学生们真正的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有利于学生积极的将生活现象与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17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中考物理命题就以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可燃冰以及大飞机为背景考察相关的物理知识,并且作为开放性题目可以使学生有选择的进行描述和回答,不但考察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分析能力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增强其对于该领域的兴趣。2.重视考察实验能力,注重实验过程的理解。中考物理命题的实验考察其目的在于促进初中物理教学,切实重视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现阶段的实验题目考察方式过于机械,偏重于考察实验目的和结论,不利于学生对于实验过程的理解。因此,对于实验题目的考察应侧重于考查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仪器的选择、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的处理。考查内容应涉及实验操作中易出错的部分,力求从实测的角度考查学生实际的实验能力,将亲手做过实验对实验有深刻理解的学生同没有动手做过实验的学生区分开来。此外,教师还可以考察一些课本中没有规定的科学探究题目,考察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但切记该类题目占比不应过大。3.考察学生的初步分析能力,但切忌题目过难以及占比过大。中考作为考察性和筛选性并存的考试,基础知识应作为考察的重点,一份试卷中只需几道新颖的综合题来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或创新能力以增加区分度即可,而并非需要将试卷出得过于新颖或困难。综合问题的设计应考虑到初中生所处年龄阶段和思维模式,切忌将题目编制的过于灵活、计算过于复杂或需要利用高中的物理知识来解答。例如,2017江苏南京中考第14题,以空易拉罐为基础涉及了几个小实验,即贴近生活,又同时考察了光,热力,电等的基础知识。这类题目既考察了初中物理教学标准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不属于超纲范畴,又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概括、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缜密的物理思维,既能体现中考物理的区分度又不至于加重初中物理教学的压力。4.可适当编制开放性的题目。开放性的题目是指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重视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在中考物理中命制该类题型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例如,盛夏的晚上,小明在房间感到很热,他打开电风扇,风吹到身上感到凉快。请你就上述过程提出两个物理问题,并解答。本题可以回答电风扇转动时能量的转换、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身上感觉凉快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等多个知识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考查学生将物理知识同日常生活相结合的能力,且由于答案不是唯一的,学生可以获得更多创造性思考的空间。

四、总结

高中考试总结范文5

关键词:新中考政策;毕业班;班级管理

2018 年秋季开始,先后推行了新中考政策,从本质上分析,新中考政策的落实不仅是考试科目等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要求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中考改革的推行首先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需求,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其次,新中考改革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的不足,维护教育公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最后,新中考改革与“双减”政策等新教育政策相呼应,在减少学生学习负担的基础上,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订教育管理措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基于新中考政策的毕业班管理要点探究

新中考改革优化了考试内容,充分发挥了中考命题的育人导向作用,调整了卷面分设置,将语言学课的口语测试,以及理化生的实验操作等内容纳入到考试范围内;改革了普通高中的录取办法,将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设置为前提条件等,从这些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中不难发现教育方向的变革。毕业班是面临中考最近的班级,是中考的攻坚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学生都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在贯彻落实新政策的过程中,如何有效进行毕业班的班级管理,如何确保毕业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成为当前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新中考政策的引导,在毕业班班级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将德育与班级管理有机融合起来,比如针对学生当前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还可以借助主题班会活动等,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用“愿望”“梦想”引领自己当下的学习。其次,在毕业班管理活动组织与实施的过程中,要坚持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双减”政策下班级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新中考政策倾向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一方面需要学校、教师给予良好的教育引导,另一方面需要家庭教育的巩固和保障,毕业冲刺阶段更需要家校双方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与生活平台,保障毕业班学生能够身心健康发展,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中考的到来。基于此,新中考政策下的毕业班班级管理要从多维度入手,发挥学校、教师在毕业班管理中的引导作用,同时发挥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对毕业班学生管理的巩固和保障作用,从而更进一步推进班级管理综合质量的提升,确保毕业班学生健康成长。

二、基于新中考政策的毕业班管理措施分析

(一)融入德育,管育并重

目标是基础。切斯特非尔德说过,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关键,没有合理的学习目标、生活目标,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很容易产生“迷茫”的感受,因此基于新中考政策的毕业班班级管理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意识是重要的内容之一。首先,学习目标的制订中考是毕业班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因此终结性目标的设定是非常必要的。以新中考政策为依据,制订整个学期的学习目标,以目标为基础在教师、家长的帮助下制订毕业班学习计划。再者,是阶段性目标的制订,阶段性目标可以以一个学习的自然时间段为节点,比如期中期末考试或月考。每次阶段性行考核之后,教师还要对照最初设计的阶段性目标,对照自己完成了哪些目标,哪些目标是没有达到的,然后结合目标的达成率制订接下来的学习计划。其次,毕业班学生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学习、生活中其他方面素养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目标的设定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思想品行,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生活习惯、劳动习惯等的培养都可以作为毕业班学生生活目标的一部分。

(二)方法是关键

毕业班是面临中考最近的阶段,虽然时间是比较紧迫的,但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推进也要逐步进行,不能操之过急,要从毕业班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以及具体的学情入手,选择多元化的班级管理方法,解决毕业班学生面临的学习问题、心理问题以及生活中的问题。

1. 依托班级环境,融入德育

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是基础,毕业班是整个初中学习的冲刺阶段,老师、学生双方的心理压力都是较大的,那么此时班级氛围的营造就是能够缓解冲刺阶段学生身心压力的重要措施。班级氛围的营造可以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的创设等几方面。首先,从硬环境方面分析,班级标语,文化墙等让学生了解当前新中考改革的目标等,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只看重成绩,忽略自身其他方面发展的认知。其次,软环境的创设是最为关键的,此项活动也是能够影响学生心理动向的关键,比如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可以开展创造性教育活动。主题班会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是新中考政策下班级管理的又一个重要措施。新中考政策下,毕业班班级管理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多的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中考。比如“因为有梦想,所以有力量”“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等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活动之初,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讨论决定本次班会活动的主题,然后为几个小组学生分配相应的任务。第一小组负责班会计划的制订,明确主题班会的流程等;第二小组负责主题班会板报的设计;第三小组负责主题班会素材的搜集整理,并设计幻灯片等。各小组结合班会主题,高质量完成自己的份内任务。比如,“因为有梦想,所以有力量”一主题班会活动中,学生搜集整理了视障女孩朱苓君的资料,讲述了朱苓君先天失明,但是从小到大却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特殊”的,在盲校刻苦读书,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被华东师范大学录取……通过我们身边小故事的讲解与学习,让学生们意识到与这些“特殊”朋友相比,我们作为健康人,遇到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也要像他们一样有面对问题的勇气、有克服困难的勇气。通过将德育小故事融入到主题班会中,逐渐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学习中遇到问题是正常的,只要我们心中有梦想、有希望,就能够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一步步实现我们的梦想。于毕业班学生而言,将德育融入班级主题活动中,以小见大,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 借助心理活动,优化管理效果

毕业班学生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最为关键的一项内容,那么如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则成为了新中考背景下毕业班班级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以往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专家讲学生听,虽然讲解的内容比较多,给出的建议也不少,但是在解决问题方面却没有发挥出比较明显的效果,也并没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基于以往心理健康讲座中出现的问题,在对毕业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不同的心理健康活动方式,来解决学生面临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第一,倾诉活动,从以往的教育经历入手分析,倾诉是学生心理压力过大时的主要缓解措施,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与父母之间往往存在“代沟”,沟通交流过程并不顺畅,还可能会产生冲突。面对教师倾诉,部分学生也是充满胆怯,不敢吐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倾诉活动就成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比如,针对当前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的现状,开展“真心话大冒险”活动,准备几间心理咨询室,然后几名学生分别进入“心理屋”,当身边没有其他人时,多数学生会吐露自己内心的不良情绪,在学生说出自己问题的同时,专家或者坐在心理屋对面的教师可以记录一些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方便在后续活动中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第二,以倾诉活动中搜集整理到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基础,开展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部分学生倾诉自己进入初三年级之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之前在年级、班级的排名都很靠前,但是进入初三之后的第一次月考自己的分数下降比较明显,在跟父母交流过程中,父母也并没有一起分析问题;部分学生表示自己升入毕业班之后,感觉时间非常紧张,每天马不停蹄却依然安排不好自己的学习时间,感觉力不从心……针对搜集整理的问题,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将问题制作成小纸条,然后分别抽取一到两个问题,小组讨论制订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寻求在场心理教育专家或者心理健康教师的帮助,制订各个小组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最后的总结环节分享方案。如此,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懂得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大家可以一起努力共同解决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由此可见,针对毕业班学生的心理辅导讲座的方式也是比较灵活的,主要目标就是在心理辅导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帮助毕业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高效学习奠定基础。

(三)家校合作,携手共育

家校合作,携手共育是毕业班班级管理的又一个重要措施。传统教育理念下,家长对于毕业班学生的关注点往往只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正如上述心理健康讲座活动中学生阐述的问题,家长发现学生成绩波动却并没有与学生一起共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究其根源,还是由于家长对于新中考政策的领悟不到位。因此,为了进一步推进毕业班高质量管理,首先要帮助家长熟悉新中考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建立起家校合作的意识。比如,首先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家校联谊会,在会上有班主任老师向家长阐述新中考的政策内容等,同时将毕业班级的管理目标等与家长进行共享,促进家校合作活动的落实。其次,家校合作活动的组织除了邀请家长入课堂之外,更重要的是延伸到家庭生活中,鼓励家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学习氛围。比如,在当前“双减”政策的推行下,毕业班学生家长要避免为学生安排过多的学科类培训课程,在课余生活中,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机会。为了进一步保证学生的课余活动质量,家长还可以主动联系班主任老师以及各学科教师,结合学生在校学习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设计课余活动计划,满足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比如,针对日常学习压力较大,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可以布置轻松的学习计划,让学生有足够的放松机会。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将课堂中学习的内容应用于生活问题中。针对一些在日常学习中自主性较差的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可以与学生共同学习,比如亲子共读等活动,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适当召开毕业班家长座谈会或者线上会议,从多方面加强家校沟通,了解毕业班学生的动向,从而及时设计修正学生日常生活问题的教育计划,保证学生能够以积极的状态迎接中考。

三、结语

高中考试总结范文6

摘要:高中生物学课程中会涉及很多基本概念,生物概念是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只有学生掌握了生物概念,才能学好生物基础知识,促使生物学科成绩提升。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高中生物概念讲解,采用恰当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生物概念学习的掌握程度。因此,本文将主要阐述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具体对策,为提升生物概念教学有效性提供合理化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初探

一、引言

概念教学是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概念学习是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基础条件。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概念教学。所以,对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生难以形成生物概念的原因

在高中生物概念学习过程中,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生物概念,其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潜意识里具有固有的生物概念。学生在没有学习生物之前,在实际生活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概念。这些概念与生物概念是相违背的,这显然会影响学生学习概念。再者,在学习生物之前,学生没有形成层次分明以及明确的概念。例如:在学习生物之前,学生仅知道“糖类”是有甜味的,不会考虑到其他概念,这直接会影响学生后续的生物概念学习。(2)生物学概念比较难懂。生物概念比较抽象,其主要是对物质的本质做出解释。而高中生抽象思维仍然不够强,所以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概念,也难以在头脑中形成比较清晰的生物概念。如果教师不对概念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仅仅在浅层面进行讲解,这也会影响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

三、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具体对策

1.掌握生物概念的内涵以及外延

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对生物概念的内涵以及外延进行全面性的分析,掌握概念的基本特征。生物概念的内涵主要是指反映生命现象以及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特征。而生物概念的外延主要是指内涵所适用的范围以及相关条件,它是生物概念反应的总和。在高中生物概念学习过程中,对生物概念的内涵以及外延进行理解,这是掌握生物学相关概念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促使学生明确掌握生物概念内涵及外延。例如:在理解“酶”的相关概念时,酶的概念为:酶主要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其具有催化功能。其中大多数酶都属于蛋白质,只有少数的酶是RNA。而活细胞产生、催化作用、有机物都属于酶概念的内涵部分,其主要反映了酶的本质属性。只有活细胞能产生与无机化学催化剂功能相同的有机物。

2.以概念的基本情况为基础,选择教学方式

生物学课程中会涉及很多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物学概念,选择恰当的讲解生物学概念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讲述概念的方式。(1)直接讲述概念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直接讲述法讲解这个概念,如:染色体,学生可以从字面意思了解染色体的概念,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反应进行深入的讲解。(2)解剖概念方式。在生物概念教学过程中,有时候,教师需要采用解剖概念的方式将完整的一个概念分成几个要素,并引导学生找出概念的相关要素,最终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概念。如:在讲解“环境容纳量”这个概念时,教师可以将其分成环境条件不受到破坏、需要有一定的空间、种群的最大数量这三个要素,将“环境容纳量”扩展,促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这个概念。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生物概念讲解

生物课程中的概念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物,学生在理解过程中会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概念,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列举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将抽象的生物学概念与具体的生活实例相结合,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地引入新的概念。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了相关理念以后,学生便能产生感性的认识,并在教师的深入讲解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概念。例如:在讲解“反馈调节”的概念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课本上所描述的概念。教师可以以学生考试为例,如:甲同学考试成绩比较好,其会认为自身的努力是值得的。因此,学生会更加努力学习,这便属于一种正反馈调节。而乙学生认为自己考得好是因为自己聪明,并骄傲了且不努力了,下次考试时成绩落后,这属于一种负反馈调节。通过这种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例子,有利于帮助学生将生物学概念与实际生活例子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时,需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进行课程讲解。通过促进学生掌握生物概念的内涵以及外延,以概念的基本情况为基础,选择教学方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生物概念讲解,最终促使学生掌握生物相关概念。

参考文献:

[1]李中华.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初探[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24(28):24-25.

[2]郭静.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初探[J].都市家教月刊,2014,58(4):24-25.

[3]殷康俊.高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的方法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56(8):32-33.

作者:占波 单位:江西省广丰中学

第二篇: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及改进对策

【摘要】物理中考复习时实施的策略及方法,采用“回归教材,夯实基础”、“专题复习,提升能力”、“查漏补缺,心理疏导”的三轮复习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较好的提高。

【关键词】中考;复习;策略;方法

在每年的中考中,都有部分学生对一些题“一看就懂,一做就错”,其原因是基础知识不牢固,概念混淆、缺乏练习,正所谓“懂不等于会,会不等于对。在备考四个月的时间内,如何做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做好个别拔尖工作,本人浅谈几点做法。

一、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1.要让学生清楚“考什么”及“怎样考”。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研究《考纲》,分析近五年来本市的中考试题,把握好各知识点考查的深浅度,做到心中有数,扎扎实实,“万丈高楼从地起”。其次要重视教材。有的学生在复习中,拼命的做各种习题,把课本搁之不理,结果是被习题牵着鼻子走,最后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要求学生要重视课本,如课本插图、“想想做做”等部分,这些内容大多是中考题的素材。教学时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上,明确中考对各章、各知识块知识点的能级要求、考试新动向。学生的薄弱点在哪里?设置典型性例题和针对性练习,做到心中有数。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弄清原来是“考什么”、“怎样考”。2.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及“还想知道什么”。每一章复习完后可以通过测试以及提问等方式,了解通过复习,学生学到了什么,是否达标,以调整下一节课的复习内容,还应了解学生“还想知道什么”,以便及时解疑释惑。3.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轮复习,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备考意识,当然也没有进入备考状态,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从复习课的引入入手,灵活运用实验法、故事引入法、多媒体播放情景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用多媒体播放2009年央视春晚中刘谦的精彩表演《银币穿越玻璃杯》,魔术是在不动大杯的情况下,让在桌面上的银币进入小杯中,让学生破解,引出力学的相关知识。复习课时也要适宜地做些演示实验,加上多媒体课件演示,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这轮复习时间大概为八个星期,一般都要求学生完成一本配套复习资料。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基本能掌握考点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分层复习提高复习质量,专题复习提升能力

1.实施分层复习,提高复习质量。为了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在综合分析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能力、潜能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界限是模糊的,允许学生根据复习情况,可以变动,以消除学生的心里障碍。同时,把分层的目的、方法、设想向学生公开,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使升学复习按着预定的目标进行。二要分层次复习教学方法。首先是分层备课,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确保“物理课标”的基本要求,做到“保底”不“封顶”,同时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作业等。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同步教学和分层教学的关系,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各层次学生。在作业设置上,加强基本功训练,对普通生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基础题,中等生完成一定量的巩固提高题,优秀生加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并鼓励低层次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尝试向高层次作业冲刺。在检测中,要以不同的标准客观评价每个学生,让优秀生有“英雄用武之地”,中等生经受“跳一跳捡桃子”的体验,让普通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2.专题复习是按中考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计算题进行复习。由本科组的教师分工做好组题工作,这要求教师首先要跳进“题海”,研究本省各市历年试题后精选出一部分合适的题目。专题复习要着重做好解题指导、各种题型的解题格式和要求,要反复强调规范。教师要舍得把课堂上的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进行作图,计算实验操作,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训练。

三、查漏补缺,心理疏导

第三轮是在考前的最后一个月。学生主要是进行模拟试题训练,不论是练习或是考试,一定要求学生限时完成。因为一部分学生平时不限时完成,精神放松,一旦进入考场,受时间限制,则紧张慌忙,要么忘记公式,忘记单位,要么时间不够,考试时间结束还有很多题目未完成,所以一般要限时完成。中考考试时间为90分钟,那么平时就要用70分钟完成一套模拟卷,到真正考试时才有检查时间。模拟考要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着重针对每份卷出现的几道生题,教给学生方法,如何审题、如何利用题中提供的信息,结合物理知识做出正确快速的答案。临近中考,有部分学生心理压力大,担心考题很难不会做,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考题的难易,要懂得“横比”的含义,反正是同样的考题,同样的难易,不需担心。还有个别考生某次模拟卷考得不好,就患得患失,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其谈心,帮助其树立信心,以最佳的心态面对中考。“教无定法,教亦有法”,本人所在学校物理学科组在中考备考中采用的策略及方法”,群策群力、分工协作、资源共享,考虑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合的复习方式,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在此我也倡导不同的学校、不同生源就应采用不同方法,只要行之有效便是最好的方法。教学工作任重道远,丞待共同探究,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2]骆淑超,中学教学参考,2009/01.

作者:唐明 张习敏 唐婧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第三篇: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

摘要:我国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以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的高度赞扬,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课程改革中强调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基本思路,可以提高所有学科的教学质量。高中生物教学也要遵从合作教学的理念,探究合作教学方式。本文综合了合作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的应用水平,结合实例,分析了合作教学的方式在课堂运用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合作学习策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应用

一、合作学习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往往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心教学思想。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本位的理念,就是要把学生团体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合作教学的模式通过学生之间合作的形式,强化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习过程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克服学生对学习的厌烦心理和消极懈怠的心理。

(二)提高学生的生物综合能力

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通过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结组,对所学的知识系统和教材内容进行共同讨论和发散性的联想。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通过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通过合作学习,既提升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统一学习小组的角色能够互相帮助,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既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对学生以后学习和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开展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可行性方案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老师必须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清晰的认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清楚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在分组的过程中要把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平均分到各个组里,确保每一组中能有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带动学习情况较差的学生,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往往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课堂探讨环节中,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每个小组中的成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同时每位学生都要清楚自己的职责。高中的生物知识重点、难点较多,合作学习中老师要参与进去,对于难以掌握的知识点,老师要发挥积极引导的作用,循循善诱,让学生彻底掌握教材知识。同时对每个小组的学习进度进行记录,跟踪了解小组的学习情况。

(二)设计合理的评价机制

学生学习热情的另一大来源,就是熟练掌握知识以后得到的赞扬和满足,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学习动力。合作学习的模式要紧紧抓住学生这一学习心理特点。在分组学习之后,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对于学习成果比较丰富的小组,要给予表扬的提倡,让这个小组发挥出模范带头作用,既能激发其他小组的学习热情,也让优秀小组更有学习的动力。比如,在学习《DNA的分子结构》一节时,可以让学生们分组并且亲自动手,使用教学模具制作DNA分子结构的模型。最后在课堂上让每个小组的模型得到展示,并且由所有学生进行打分,对分数较高的小组提出表扬。

(三)选择合适的课本内容开展合作

并不是所有的课本知识都能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因此要求老师在备课时就要熟悉教材内容,熟练掌握教材中各个知识点,并且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教材中能用来进行合作教学的章节。同时,合作学习的开展还应具有现实意义,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是一味地为了考出更高的分数,而是通过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并且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比如课本中有关于细胞的章节,老师就可以将这一部分开创性地引入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学习细胞的相关的知识时,老师可以给每个学习小组配备一台显微镜,以供学生观察了解细胞的形态。通过对多种细胞的观察,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这些不同的看法最终会统计到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心得之中。最后全班开展心得交流,又能让每个小组将自己观察到的信息都放到课堂上。通过这一方法,就能将全班同学观察细胞的心得得到交流,最后老师再进行补充和拓展性的知识延伸,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并且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教材内容。

三、结束语

总之,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而且它是根据新课程改革制定的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生动教学、兴趣教学的方针策略。但是合作学习在我国高中生物课堂上的研究和应用才刚刚开始,虽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应用过程中涌现出来的问题也不在少数。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广大高中生物老师应该充分总结教学工程中的经验,并且灵活应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手段,进一步完善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岑如婕.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应用及效果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

[2]王尚达.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运用和效果[J].赤子(中旬),2014,4.

作者:周春香 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七中学

第四篇:高中生物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普遍存在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及教学质量不大等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合理运用一些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实例,从导入、突破重难点及课堂总结等方面,对高中生物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策略;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在一节课的开始,用几分钟的时间创设与本节课有关的教学情境,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情景剧

如在讲授“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节课时,采用学生创造的情景剧“菜农老李的烦恼”导入新课。贴近生活的情境、诙谐幽默的语言及学生创造性的“自我介绍”,不仅拉近了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站”在“学以致用”的高度学习新知识。“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学习就在这样目的明确,但不乏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了。

2.视频导入

如在讲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时,播放“我国杂交谷子获得大丰收”的一段新闻视频。通过杂交的方法,把抗旱与穗大这两个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体上,从而培育出让人震惊的“大穗、抗旱谷子”。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谷子的这些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的实质。视频中已涉及谷子的两对相对性状:抗旱与不抗旱,穗大与穗小。以此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及浓厚的兴趣参与本节课的学习。又比如,在讲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时,播放“我国生命科学领域取得的世界级成果———首次揭示葡萄糖转运蛋白结构”的一段新闻视频,视频结束后,请一位学生起来描述一下他看到了什么,并提出问题:葡萄糖通过葡萄糖转运蛋白跨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什么?那么像H2O、O2等其他物质又是怎样跨膜运输的?引入本节课的学习。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既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生命科学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能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多种策略,突破重难点

1.模型建构

模型方法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建模能力被认为是将来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必备能力。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将模型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既可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如在讲授“细胞的基本结构”这一单元时,学校举行了真核细胞结构模型设计大赛,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一周的课外时间精心准备。此次活动的举办,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都在动手中活用知识,在设计中创新思维,在体验中学会动脑,加深了对细胞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角色扮演

在学习“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时,学生可以角色扮演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学习“免疫调节”时,学生角色扮演体液免疫的过程等。角色扮演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增强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微课学习

微课、微课程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目的明确及资源容量小等特点,利用微课进行知识讲解,可以使繁琐的知识点滴化,抽象的内容直观化,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参与积极性的目的,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4.合理运用探究实验教学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是教师的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参与课堂实验,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5.打造诗意化的高中生物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上的内容,我们有意识地收集与知识点有关的诗歌,同时也将知识点改编成诗歌,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另外,我们在教学中有时也启发学生创作一些诗句去理解记忆所学的知识,学生兴趣很浓厚,教学效果很不错。如在学习“细胞膜的功能”时,将细胞膜的功能编成《细胞的独白》一诗:是谁,隔开了外界的动荡,是谁,为我日夜守边防,是谁,为我传信报安康,……啊,伟大的细胞膜呀!没有你,我会是何等模样!

三、课堂总结,归纳提升

俗语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由此可见,课堂总结的重要性。成功设计生物课堂总结,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把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既教书又育人。构建概念图,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脉络,是生物课堂总结常用的方法。总之,目前我国许多高中学校的生物课堂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教学质量低下,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应摒弃传统教学中的缺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合理运用一些教学策略,改变教学现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炼.谈生物课堂总结的艺术[J].新视角,2011(1):159.

[2]孙雁萍.浅析高中生物教学策略[J].教师教育,2017(2):35.

作者:王学祥 李雪姣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博中学

第五篇:提高高中生物复习有效性的策略

摘要:面对一年一度的高三备考工作,如何能提高备考工作的有效性,让老师和同学能轻松一些,让高三生活有趣一些,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长期探索的问题。下面是我在备考过程中和学生们尝试并践行的方法,并且已在教学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提高;高中生物;复习;有效策略

一、用好四种资源

(一)用好教材

1.要用好教材的原因:到了高三复习时,有不少教师完全丢开教材,脱离教材,依赖复习资料;学生脱离教材,有的甚至连教科书都不带了,结果是备考辛苦,高考结束又遗憾多多。我们知道,高考信息“源于教材,不拘泥于教材”,同时,在课标有对高中生的基本要求:在阅读生物方面的资料时,能读懂模式图、示意图和图解。所以,在第一轮复习时,一定要用好教材,用足教材提供的信息,包括插图、表格、概念图、问题探讨、旁栏思考、技能训练、课后习题等。纵观近几年我省生物学科高考试题,还真有这样的考题。举例1.2014年高考选择题1中关于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在必修1,P42页图3-2,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就有说明(见下图1)。举例2.2014年高考选择题3中关于组织液生成与回流,在必修3,P3页插图1-1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中表示得明明白白。举例3.2015年高考选择题3中,A选项“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C选项“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如何选择呢?原来在必修1,P122页,小字内容“细胞衰老原因中的端粒学说:每条染色体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举例4.2015年高考选择题5.选项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在必修三P37页:“病毒会侵入机体细胞,有一些致病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选项C“ROUS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体的癌变无关”,在必修1,P126页,就有“病毒致癌因子,如ROUS肉瘤病毒”。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这里不再列举。其实,在教材编写时,每一个板块都有编写的目的,所以,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用好教材。2.使用教材的建议:(1)教师要督促同学们带上教材,课堂上引导学生熟悉教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到某个知识点时,和同学一起在教材中找依据;该勾画的内容要勾画。经常这样做,同学和老师对教材内容就熟悉了。(2)老师要和同学用同一个版本的教科书,避免讲课过程中出现令人尴尬的场面。因为每年的教材可能有或多或少地变化,例如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曾经是产生淋巴因子和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而我们现在的教材则是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淋巴因子,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又如浆细胞曾经叫效应B细胞,糖原曾经叫糖元。(3)教师自成一体的资料要及时根据教材变化修改和删减,以免增加学生负担或干扰学生思维。

(二)用好教辅资料

我们在高三复习备考试时都少不了教辅资料,如何充分发挥教辅资料的作用呢?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第一、先学后教。一定要每位同学自己先完成,我再点评讲解;第二、多学少教。同学自己独立完成,存在问题的题目独立查阅参考答案,再不能解决的有小组讨论解决,小组合作都有困难的老师再解决。第三、监督检查。“先学后教,多学少教”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监督检查”是帮助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

(三)用好高考原题

用好近3~5年高考题,老师要反复做高考原题,熟悉高考出题原则和高频考点,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高三复习时尽量早让学生接触高考原题,师生共同分析高考考点,汇总高频考点,做到各个击破。我在复习时,第一步,分年度做每年的高考原题,以高考原题为蓝本突破每个知识点;第二步,在五月份,我和同学一起统计、比较、归纳连续3~5年高考考点(见下表),再次各个突破;通过比较,我们再次查缺补漏,做到万无一失。用高考原题的主要目的在于以此为载体和同学一起分析列年考点,并各个突破,提高复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同时树立同学们对老师备考安排的信心。

(四)用好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信息

1.用好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相信每一位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课堂上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课前没有预料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暴露出学生思维出现的问题,也可能是对授课的延伸和补充。不论是哪种情况,作为教师都要善于捕捉,适时点评、及时肯定、及时鼓励。2.用好每次考试生成的信息,上好试卷讲评课。每次考试教师一定要做质量分析,就是要抽样调查,找准疑点,建立知识点档案。真正做到基于学生问题进行教学,做到答其所疑、释其所学。

二、培养三种能力

高三复习备考,时间紧、学生任务重,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规划时间,做到兼顾各科学习,具体做法是:培养学生规划学习时间的能力,培养学生坚持落实计划的能力,培养学生及时反思总结的能力。重点介绍如何培养学生及时反思总结的能力。进入高三复习,我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典型题集本,用于记录每次练习或考试中学生自己出错的题目、有代表性的典型题目。根据学生自己的情况,收集的典型题目,就是学生自己的常考常错题,是学生查缺补漏的最好资料;准备一个知识点归纳本,用于记录在每次模拟考试中出现的知识点。要全班对所记录的知识点进行统一编号,我定期检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详细规范的记录。同时,我也同样准备两个本子,一个本子记录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和常考常出的错误,作为我高考前查缺补漏的依据;一个本子记录进入高三复习后处理过的知识点,用于考试大纲发行后我查缺补漏的依据。有了这两个本子,我们师生都能及时反思,提高了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处理两种关系

借用教育专家的话:教育无非就是师生关系,教育无非就是欣赏;教育无非就是关注、教育无非就是唤醒;有时说服我们的并不是那个人讲的道理,而是讲道理的那个人。这些至理名言告诉我们,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1.师生关系:课堂上师生平等交流、师生间眼神交流,教师有激情、师生相互充满信心,相互关注、相互关心。2.生生关系:同学间保持友善、平和、包容的心态,耐心倾听,特别是要有容得下别人优秀、能真诚地为同学进步鼓掌的心胸。

四、建立一种机构

高中考试总结范文7

关键词: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

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制度的实施,对端正教育思想,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效地促进学校、社会和家长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心和重视,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也得到了改善。自1993年起,廊坊市作为河北省六个试点地市之一开始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二十五年来从未间断。2001年,全省体育考试改革现场会在廊坊召开,进一步推动我市体育考试工作逐步走向成熟。2010年,作为河北省唯一试点,我市在总结历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调研论证,制订了新的《廊坊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实施方案》,将体育考试总分提高到40分。本人多年来一直参与廊坊市初中体育考试工作的组织与实施,通过摸索实践,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严密的实施办法。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市在实施体育考试过程中的体会:

一、加强组织领导是做好体育考试工作的根本保证

(一)建立健全体育考试组织机构。市教育局成立了体育考试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局长任组长,纪检、招生、财务、基教等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负责体育考试的具体组织工作。各县(市、区)、学校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二)坚持把体育考试成绩计入中考总分。按照上级文件要求,体育考试成绩必须计入中考总分,部分地区在高中录取时,没有将体育考试成绩计入中考总成绩。于是,体育考试分值是否计入中考总分一直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意见甚至压力,但是我们一直认为这是能否保证考试质量,真正体现考试价值的关键,除2003年因非典而受影响外,均将体育考试成绩计入中考总分。(三)确保体育考试实施所需经费。由于中考一费制的实施,加上体育考试需在室外的特殊性,操作过程复杂、监考人员多,一度使体育考试经费出现问题。为保证体育考试工作顺利进行,教育局主要领导协调招生、财务等部门,确保了体育考试的顺利进行。

二、精心组织是做好体育考试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广泛宣传、发动,做好考试的准备工作。利用媒体等宣传工具,宣传体育考试的目的、意义、规则要求等内容;下发《体育考试考生家长通知书》等资料,使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都了解关心支持体育考试工作。(二)制定下发文件,明确体育考试工作的具体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与《实施细则》,完善《体育考试要求与工作程序》等多种资料,为我市考试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三)使用专门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我们聘请专业人员编制了《学生体育考试信息管理系统》,考试报名、编场、打印、成绩登统、统计等项工作均使用计算机操作,保证体育考试工作既能科学规范地管理,又能准确快捷的完成。(四)考点设置科学合理。本着方便考生、就近考试的原则设置考点。在具备体育考试应有的场地、器材、设施和组织条件的前提下,考点设置向乡镇倾斜,减少了考生路上所用的时间。(五)加强对考试环境的管理。考场实行全封闭管理,考场内外设置保安、保卫人员;监考人员挂牌上岗;考生凭准考证出入;严禁闲杂人员进入考场。(六)安全教育不放松。教育局主管领导专门负责体育考试全过程的安全工作。各学校在体育考试前对学生进行体检,对不宜参加考试的学生劝其免试。考前,各学校进行交通、医务监督、考试过程安全教育。各考试项目组安排安全检查员,随时检查器材的安全。

三、保证公正公平是做好体育考试工作的关键

高中考试总结范文8

[关键词]衔接教学;心理引导;教学策略;学习策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探讨外语尤其是英语教学的规律,已成为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顺畅程度直接影响着高中英语教学的质量。高中英语教材起点高,学生对教材、教法的改变不适应,加上课堂参与方式和学习策略还停留在初中阶段,因而有些学生感到高中英语学习乏味、深奥、内容多、无从下手,成绩也一落千丈。如何处理好初高中英语知识的衔接问题,指导好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一年级英语教学最为重要的一件事。

一、高一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和教材都是全新的。初中英语和高中英语的学习属于两个不同的学段,两者之间有知识的断层,但并非不可逾越,其中还是有衔接的规律可循。现行初高中英语教材的教学要求有明显的梯度,初中侧重于基础知识,强调听说领先;高中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运用及读写能力。初中课文句型较简单,基础知识占一定比例,学生容易接受;高中课文句型较为复杂,词汇量明显增多,出现一些难句、长句,且语法繁杂。教学要求的梯度和侧重点的转移使高一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而高一起步又关系到整个高中阶段的成败,因此衔接工作特别重要。学生在高中入学前后的这段时间内,只有复习好初中知识并预学部分高中知识,提前熟悉和掌握高中的学习方法,才能扎实地迈好从初中到高中的第一步。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要有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由于初中时英语基础不十分牢固,对高中英语学习有畏惧心理,都导致英语学习中散漫现象的发生。

2.教材跨度大

初中阶段的英语要求学生把握1500-1600个单词、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语法知识。升入高中后,教材内容丰富,知识容量大,在初中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语法点和知识点,使句子结构更为复杂;侧重提高阅读能力且加大词汇量、阅读材料的份量,更贴近现代生活,时代信息较浓;内容涉及文学、教育、天文、科技、金融和电脑网络等诸方面,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加之初中教材以口语为基础,听说领先读写滞后,反映在考题上则是听力占20分,口语用于补全对话占10分,共占30多分,而高中教材虽然强调听说读写,听说只在课堂上有所体现,试卷中体现不出来,基本上偏重于读写多,高考听力不计入总分只做参考分。另外,初中考查的是学生对英语的基本听说读写能力,而高中考查的是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语法和阅读理解等综合能力。

3.初高中英语教学方法存在差异

初中英语教材内容形象直观,知识单一,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堂容量小,进度慢,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用大量的时间练习一个词汇、句型或一个语法点,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高中英语教材内容多,知识综合性强,课时却减少,因此课堂容量大,进度加快,教师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教师侧重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精讲精练,讲究系统知识的学习、归纳,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这使高一新生很不适应。初中英语课堂比较有趣,师生互动较多,生动活泼;高中教学基本上属于知识灌输型,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地听做笔记为主。初中教学教师调控得比较紧,学生精神集中,学习效率高;高中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投入的注意力小,更加侧重于教学的知识传输。再加上初中阶段教师十分注重学生的课后反馈,以此检验教学策略的运用是否成功以及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而高中教师更加强调学习方法、应试技巧的传授,注重教学重难点与教学目标能否顺利转化成为适合高考的能力与技巧。

4.初高中学生英语学习方法不同

初中英语学习学生的依赖性较强,学习进程多表现为被动和吸收,以机械性记忆和练习为主;高中英语教材由于内容多,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要自主学习、主动质疑。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在课堂笔记方面,初高中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初中英语知识大量存在于课文中,教师授课时随堂带领学生在课本上做标记即可;高中英语知识学习有明显不同,课文只是英语知识的承载物,大量的英语知识存在于教材之外的习题中,所以教师的目标是通过教材解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顺利实现教材知识到高考应试技巧的转化。

5.初高中英语试题范围和形式不同

初中试题立足于课本和有限的教学资料,题型简单,只要熟悉课本并通过一定的练习都能取得比较理想的考试成绩;高中试题范围广泛,课本只是基础,学生必须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上借助大量的课外知识,同时通过自身的分析、判定和归纳能力才能完成,要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很难,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受到影响。

二、搞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对策

1.正确引导初高中学生的心理转变,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

高一新生入学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端正他们的思想,消除他们的各种消极情绪。要让他们知道高一虽然是起始年级,却是整个高中阶段打基础的要害阶段,不能存在一点麻痹思想,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对于那些想要“歇一歇”的学生来说,要让他们熟悉学习的规律,只有发奋努力,继续发扬拼搏精神才不至于落后于他人;对于那些学习上有畏难情绪的学生,首先要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让他们熟悉高中和初中英语都是阶段性的,初中英语基础对高中英语学习的影响不是太大。同时,要鼓励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只要认真,完全可以学好高中英语。要结合实例,采取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英语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让学生熟悉初高中英语教学内容、方法及难度的差别;讲明初高中英语在教学与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学法,指出注重事项,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英语学习。

2.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实现角色的转变,突出主导作用。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除了一定的知识讲解外,更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把握获取知识的工具,学会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教师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而非鱼,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在学生方面,教师要摸清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可通过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选择一定的教学策略,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水平、学生的需求和爱好、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教学指导及教学辅助手段等。在教材方面,教师要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英语教材,全面了解初高中英语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针对学生的水平对高一教材内容进行删减,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从高一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分层次、多练习”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注重由已知引入未知,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缓解教学坡度,分解知识难度。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是高中英语学习的一大难题。初高中英语在学习方法、教材范围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相比初中要有较大的提高,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高中英语教学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苗芸.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现状研究[D].鲁东大学,2016.

[2]张莉.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调查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