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概论课程范例

动画概论课程

动画概论课程范文1

关键词:动画概论;教学内容;创新;实践

动画是一个包容性很强又相对独立的专业,是最典型的艺术与科学的统一,《动画概论》是动画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从一个动画爱好者,到准动画人转变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生从最初对动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和知识通道,即对动画从一般认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论知识,为达到科学认知的境界铺垫基础,与此同时,培养并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今后的深入学习创造条件。

一、课程现状分析

1.课程内容

《动画概论》能让学生能够从专业的角度认识动画的魅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扩大眼界,感受动画的无所不能,感受能像上帝一样去创造世界的神奇,对动画有一个全方位的认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通过对动画概念、动画的艺术和技术本质、特性的阐释,为学生建立全面的动画概念。通过对动画发展历史的追本溯源,翔实的史学让学生了解产业化团队制作动画的流程,也是借由通过对动画制作的详细讲解,使学生深入动画制作技术核心,为日后加入到动画行业有一个清晰的先行了解。将形式多样的动画作品进行不同角度的类型划分,让学生知道商业动画和艺术家动画的不同之处,用经典作品拓宽动画视野、巩固强化对动画的认识。通过对各国动画风格流派的介绍,让学生看到动画呈现形式的多样化,也以此全面理解动画的内涵和意义。

2.课程存在的问题

《动画概论》属于动画理论课程,因其理论性强,大多数是以老师讲授为主,而这种方式很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对于喜爱影视动画的学生来说,按部就班的讲授会让他们的注意持久度降低,轻视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动画是一个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具备一定的动画认识的基础上能够完成实际的制作。所以在理论讲授的课堂上,学生很容易因为内容的引导而产生实践动手的意愿,但在课程上很难满足,这也容易导致学生的体验感丧失。在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学习并了解要从泛动画的概念去看整个动画产业的发展,过多的理论分析会让学生觉得是纸上谈兵,没有切身感受无法正确了解动画行业的发展。课程中暴露的这些问题也是动画理论课中经常存在的一些通病,理论课教学手段的单一,互动性缺失,让学生无法得到足够充分的养料,丧失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容易对动画形成片面的认识。

二、课程教学方式改革措施

针对在课程中暴露的问题,试图从教学的内容、学生参与的互动性上做一些改变,改变以往《动画概论》只是一门简单的理论课的定义。

1.理论与动手实践结合,边学边感受动画的魅力

动画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我们常说艺术先行,而技术后置,当我们提出了一种艺术的畅想,势必会想到该如何去实现它。《动画概论》课在讲解动画的艺术和技术本质时,让学生看到动画先驱们做的一些探索尝试,从手翻书到走马灯,再到诡盘幻盘、光学影戏机的时候,都十分的好奇和兴奋。其实此时的他们和彼时的那些动画先驱们一样,都处在摸索动画如何实现想要探寻动画制作方式的阶段,所以在这个时候让他们亲自动手尝试制作一个视觉玩具,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他们会感受到动画制作的快乐。通过这个简单的制作视觉玩具的课题,学生会改变对原有动画的一些认识,发现制作动画原来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这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与此同时,看到其他人做的不同类型的视觉玩具,他们也能更形象地了解视觉暂留原理对动画的重要性。讲到动画师们要打破静态画纸对动态瞬间的束缚,想要通过画笔一张又一张地让自己的画动起来的时候,学生观看很多有趣的动画作品,动画先驱的动画制作方式远没有现在对于设备的要求那么高。学生经过相对系统的美术技能训练,基础好的同学有的已了解了一些视听语言,导演基础的片段知识,掌握了部分动画的制作技术。结合看到的通过逐张绘制方式制作的动画,可以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在这个时候再需要加以引导,让他们关注到动画的趣味性,他们会迫不及待十分投入地去做自己的第一部动画作品。在制作的过程中他们体会到动画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在这期间会有很多难题需要去解决,如何化解这些问题而最终让动画动起来,是对学生的考验。这也是很好的参与体验过程,当他们看到自己的第一部动画作品时的兴奋和成就感,会成为他们日后投入到动画制作中克服艰辛、支撑他们的一股无形的力量,相较于一味地照本宣科,自己亲手实践主动思考的效果,其实更能燃起他们的热情和兴趣,提高专业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有温度易接受。

2.角色转换,学生发挥主动性参与课题的讲授

传统的理论课程都是由老师主讲,学生只负责接受知识,这种模式虽然可以让老师把重要的知识点讲授清楚,便于学生理解,但对于学生来说却只是被动接受。作为大学课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负责抛砖引玉,在关键的地方把握方向,更重要的是锻炼和激发学生个人独立思考的思辨能力,能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尝试翻转师生之间的角色,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导入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带着对动画的好奇心及各种疑问开始自主学习。在准备的过程中,组员们之间分工合作,相互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组的内容。学生互相讨论并进行总结的过程,其实是他们自主学习的过程,他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表达和展现自我的过程中,老师只是一个简单的指导者,对他们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强调,更多的是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性。“00后”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群体,他们从小看着动画长大的,有主见和想法,善于表现自己,通过角色互换这种方式授课,让老师看到了他们的思想,更加了解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对于动画的认识。毫不夸张地说,很多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国家和动画师,了解的内容十分全面,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逻辑思维清晰,内容丰富,对待新事物的看法和角度独特,远不是肤浅的喜欢。发表对中国动画的看法时,能够从自身角度出发,谈出自己的见解,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在课下做了翔实的调研,他们的认真程度也让同学刮目相看。这种方式真正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加强了老师和学生之间互动学习。

3.走进市场,切身感受动画公司的真实环境

传统《动画概论》教学方法单一,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缺少体验感。学生思维的想象,只是在于单纯地说与想的过程,学生只能运用听觉和想象,这对于本来就具有抽象性的知识内容,学生很难真正感受它的存在。如果学生不能切身体验当时的情景,很难真正领悟到动画师创作动画时的氛围和心境。动画的制作流程从前期到中期到后期,每一部分都有大量的工作,更是需要团队之间相互合作,在讲解动画制作流程时,如果能带领学生去动画公司考察,让他们真实了解业界的常规态势和行业标准,可以为日后的专业学习有一个更加直观清晰的认知。课堂上理论的讲解,和课余的实地参观考察,两者结合,会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动画的制作流程和整个行业的发展,也是《动画概论》这门课的教学目标。

三、课程教学方式改革设想

1.考核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理论课考核方式多注重应知应会知识的考核,形式多为试卷考试或观后感论文的撰写,学生如果拿出时间来多记忆,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动画是一门动手实践能力要求极强的专业,学习的知识一定要和实践结合,才能将所学融会贯通。作为学动画的学生来说,他们思维的活跃和实际的应用能力也是考核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考核的方式应该贯穿于课程的每个阶段。《动画概论》考核的方式可以多与实践结合,通过亲自制作动画原理的视觉玩具检验他们对于动画的本质的认识和了解,在动画流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完成整个流程的实例展示;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完成对动画产业现状的分析并做课堂汇报,分组收集风格流派迥异的作品展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考核方式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分析和学习的能动性,增强团队意识。

2.以游戏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敏感度

动画是包罗万象的,是像上帝一样创造了一个世界,所有利用逐格摄影技术拍摄的影片都可以称之为动画,这是《动画概论》课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认知。动画不仅是学生常接触到的商业动画、番剧,还有展现艺术家个人魅力的艺术家动画,但是学生在这之前接触的十分有限,多看片子,成了这门课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多去看不同风格的影片?如果按照传统方式当作业布置给学生,学习效果可能甚微,但是转化一种方式,逆向思维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可以在课程中设置分组竞猜环节,每组学生准备一个主题的相关动画资料,来让其他学生竞猜,并在课前设置好淘汰规则,可以激发学生自主看片,提高阅片量的积极性。我们所处的信息爆炸的时代,有关动画影片的信息超越了内容和形式本身,大到创作团队、产业内幕、专业点评,小到个人情怀、幕后花絮等丰富的内容,这些内容是构成动画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元素。通过竞猜的方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现自己在专业上的不足,对这些信息的关注也是构成动画专业学生敏感、灵活、变通,善于观察、表达、分析的素质的重要手段。

四、结束语

《动画概论》是动画专业的先导课程,对学生日后进行专业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动画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前沿知识的敏锐洞察力,还要能将艺术素养和技术能力有机结合,所以在教学中要时刻联系本专业的发展,考虑学生的互动性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是不断修正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也是作为老师严谨治学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贾否.动画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动画概论课程范文2

一、日本动画教育课程内容和中国动画教育课程内容比较

1.中国动画学校的课程

中国的动画专业主要设置在各类大学,包括公立大学,民办大学,学校教育制度分为4年制和2年制。日本的动画专业,主要设置在大学和专门学校。其中大学多为4年制,专门学校多为2年制。大学的动画专业和中国一样,除专业课程外,还包含基础教育课程(公共课)如美学论,外国语等。2年制的大学,如专门学校,主要以专业课程为主,注重学生的实际制作能力,没有基础课程教育。目前,在中国的动画教育在教学实践中,部分学校还没有完整的教育体系,没有使用统一的教材,也有部分学校没有教材。下面就对中国各大学的动画教育的大致教育课程做简单介绍:(1)专业教育课程第1学年素描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线描电影论动画概论第2学年素描色彩透视人物设定运动规律插画场景设计第3学年雕刻定格动画漫画技法3D技术(3DMAXMAYA)网页设计FLASH动画第4学年毕业作品毕业论文(2)基础教育课程第1学年英语古典文学法律基础体育形势与政策马克思主义哲学道德思想修养政治经济学现代文学中国美术史第2学年外国文学外国美术史形势与政策体育思想概论艺术概论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第3学年形势与政策美术学概论邓小平理论音乐简史戏曲鉴赏

2.日本动画教育课程

(1)四年制大学

东京工艺大学动画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专业,东京工艺大学的教育体系有着与动画有关的广泛领域的综合教学理念,在动画学科实行综合的动画教育和研究。主要通过从对传统动画的制作技法的学习和实践制作到数字化电脑技术的运用及表现方法的学习,通过对动画与之相关的广泛领域的详细了解,充实动画知识面,注重综合素质培养。1)专业教育课程第1学年动画特别讲座A(选修)动画概论A(选修必修)动画史AB(选修必修)动画技术论ⅠⅡ(选修)基础演示ⅠⅡ(选修)基础造型实习(选修)动画表现基础(选修必修)电脑基础ⅠⅡ(选修必修)动画Ⅰ(选修必修)剧本基础(选修)动画背景Ⅰ(选修)素描A(选修)基础技法AB(选修)第2学年动画特别讲座BC(选修)发达心理学(选修)电影史AB(选修)动画史CD(选修)漫画论AB(选修)动画心理学(选修)动画构成技法(选修)新媒体AB(选修)素描Ⅲ(选修)3D技术设计Ⅱ(选修)第3学年领域研究(选修)动画特别讲座D(选修)电影构成论(选修)广告媒体论(选修)设计论(选修)著作权制作论(选修)电视节目制作论(选修)电视剧论(选修)动画演示课(必修)新媒体C(选修)动画制作(必修)第4学年毕业创作研究(必修)2)基础教育课程工艺制作艺术学A照片学概论B影像学概论B设计学概论B媒体表现概论B漫画学概论B艺术学B美学美学心理学艺术学色彩学视觉传达论西洋美术史A日本东洋美术史A西洋美术史B日本东洋美术史B造型心理学认知科学艺术学特别讲座美术史特别讲座现代艺术欧美话剧论文艺理论音乐学法学概论社会学概论日本文化史造型基础学图像和数字物理学概论光和视觉俄语英语法语德语外国文学社会和思想等

(2)专门学校

大阪动画学院动画专业大阪动画学院是日本动画学校中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向日本的各大动画公司输送了大量的动画人才,其中较多的为动画师。大阪专门学院动画学科的课程是从通过对初级动画技术到高级动画技术的理论学习,再加以实践的自作理论学习,包括基础绘画,色彩,场景画,后期的上色,合成编辑等动画制作过程知识的全方位学习。①对制作现场的现场状况的了解和基本动画知识的学习。一边通过对动画的历史和发展,动画的制作流程等的学习,在这同时,同步开展动画的实践制作学习,如对物体的观察能力的培养,拷贝绘画学习,物体质感的表现学习。

制作现场状况和基本动画的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内容:基本绘画Ⅰ:原画的拷贝学习,中间动画的理解基本绘画Ⅱ:人体各角度的形态,静物素描,动物画基本绘画Ⅲ:对比表现,错觉效果的理解基础教养Ⅰ:动画专业用语的理解,制作现场的现状基础教养Ⅱ:分镜表和动画时间表的理解角色创作Ⅰ:动漫人物素描和人体基本动作角色创作Ⅱ:角色感情表现及演技表现角色创作Ⅲ:动物的动作研究和绘画练习人物表现Ⅰ:人体的结构和人体素描,风景人物表现Ⅱ:动作姿态,人体服饰质感表现:石膏素描,静物素描,风景绘画分层的构成:帧数的对比,构图法,视觉效果角色设计:角色设计及设定a动画制作现场的流程在学习立体感的表现,透视,背景美术的基础上,开始把动作的表现加入到动画的实践制作中。教学课程要遵循动画制作现场的流程来进行。动画实践Ⅰ:分层动画动画实践Ⅱ:摄像机镜头动画动画实践Ⅲ:后期合成,特效动画b把握制作流程,专家现场指导通过策划,剧本,分镜,原画,动画的制作,中间帧,色彩,背景,CG,合成编辑的作业练习,完成一个完整的动画作品。制作演示:动画电影,电视剧版动画的制作过程了解策划,制作:工作进程安排,故事版设计和分镜制作实习Ⅰ:动画制作设备和工具,CG软件的理解制作实习Ⅱ:自创剧本的策划和制作制作实习Ⅲ:数字化电脑应用动画制作c动画制作的CG技术的学习在现场的实践制作中,按照日本动画业界的动画制作流程,开展对CG技术的学习。影像表现Ⅰ:自然物体的动画和质感的表现影像表现Ⅱ:摄像机的指定及特效表现取消基础教育课程。

二、中国动画教育体系的改善和发展

1.教学课程

从课程的内容上来看,中国的动画课程虽然已经有针对专业性的课程,但是与日本的动画课程相比较还相对较弱,就动画的表现技法和技术而言直接对动画有利的专业课程还不够完善。因此,为培养优秀的动画人才,首先,改善我国的动画教育课程的设置是很必要的。我们应该参考世界先进水平的日本的教育体系,开发更有效的动画人才培养教育体系。

首先,我们的教师要不断的提高对动画的认识和理解,加大力度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动画教育的培养可以分为剧作方向的培养和动画制作人员的培养。这就如同日本的动画学校分动画专门学校和动画研究所。动画研究所就是以动画的历史,发展,动画内容等的相关内容为中心,进行理论研究。而动画专门学校是以动画制作为重点,培养动画公司所需要的动画绘制人员,而这个环节的动画绘制人员也是需求量最大的。所以笔者认为,我们的动画教育方向的定位,应该定位于动画制作的人员方向的培养,以培养一个优秀的动画人才应该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为基础,如1素描能力2对物体特点的表现能力3角色演技(外形特征,心理特征,感情变化,剧情发展)的理解力4趣味性的创造力和表现力5故事内容的理解力,把握力和敏锐力6对动作的观察力7对整个工作流程的把握能力,和团结性。应该本着以上条件,开发开设有效的,更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教育课程。#p#分页标题#e#

其次,在课程设置上,我国的动画课程与日本相比较,我国的动画课程虽然以涉及到了动画运动规律及原理的课程,但仍然是偏重于理论上的研究,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实践时间远远不足。从之前提到的日本动画学校的课程来看日本的动画实践课是占有很大的比例的,无论是日本的综合类大学还是动画专门学校通常在课程安排上先是专业课的演示课程,也就是我们的理论基础讲解课程,然后紧接着就是专业课程的实践课程。而我们的课程设置里几乎是没有动画实践课程的,大部分的动画学校都是在学生4年级快毕业时才接触到动画制作,然而动画是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揣摩才能掌握到其中的规律和技巧的学科。通过短短的4年级半学期的动画实践是完全不能到达训练的作用的。所以我国的动画教育课程也应该大量投入实践创作中,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能力。认真研究动画绘制方法,帧数的时间把握,把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动画教育目的。

再次,树立正确的动画教育理念,在动画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3D技术,电脑CG技术已经成为了制作动画比不可少的技术。但与此同时一定不能忽略传统的绘画基础教育。据调查统计,日本的动画公司和游戏公司(光荣,任天堂等)在招聘动画制作人员时,仍然以制作人员的绘画能力为首要基础。所以传统绘画能力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要有效的把传统绘画技术的培养和CG技术的有效结合起来。

最后,与日本的动画学校课程相比较,我国动画教育课程接触动画专业的相关课程的时间上相对较晚。从日本的课程设置来看,日本的动画学校无论是综合类大学还是专门学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让就直接入正题,直接进行动画概论,制作流程,动画专业用语,动作制作基础的课程,及场景的制作,角色设计等课程。而我们的课程基本在一年级几乎没有涉及到动画专业相关知识,还是停留在传统绘画基础上,传统绘画基础虽然是不容忽视的学科,但也置后了学生接触专业的时间。我们在引入动画专业的学生时,在他们考入大学之前就应该提高对他们的绘画基础要求,也就是说绘画基础要求是他们在高中就应该解决好的问题。在跨入大学校门后就应该尽快让学生接触相关动画专业知识。

动画概论课程范文3

一、人才是动画教育的关键

选才是培养人才最前端的问题,如何选才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动画行业的产业性是非常强的,它不同于美术,它也不同于其他文理科。首先,它要求你具有综合素质,比如说兴趣要广泛、要有丰富的综合知识,如何在高中生里选出一些爱好广泛、兴趣广泛的学生就是一个难点。我们在选才的时候,就是从爱好者当中挖掘他们具有创造力或者叫创新能力的方面。入学考试我们首先要考动画知识、绘画知识,但是更重要的环节是面试,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来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在动画专业课程的制定中,我们根据学院的特色、行业的发展以及现有的师资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二、行业的人才定义为三种:第一种叫作应用型人才;第二种叫作创作型人才;第三种叫作理论研究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也可以叫作实际操作型人才,适合于大专院校,有很强的技术操作能力。创作型人才要有强大的理论支撑,本科短短四年时间,需要抓好基础课程。而创作型更多地是以艺术短片赏析评论为讲课方式,作为本科学生来讲,需要他们的合作精神、技术综合掌握的能力。理论研究型人才,这个主要是针对研究生层面。方向就是导演和设计专业。研究生毕业以后将是动画片主要创作人才,或是动画创作团体的领导人才。中国动画片之所以不能很好发展,除了体制、经济等原因以外,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与时俱进的理论研究和指导,将来这个学科是很有前途的,现在是相对比较稀缺的。在动画方面这样的师资很难找。只有大量的理论研究型人才,才能推动中国动画健康、迅速地发展。针对工科院校的要求,我制定出了另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叫作制作型人才,强调的是需要有扎实的动手能力与创意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教学大纲也是随着行业的变化而相应进行改变的。

三、动画教育课程的设计

第一,美术、设计基础及理论课程。各个院校不一样,现在说的是总体的设计,美术和设计基础指的是美术类基础课程、设计类的基础课程,以及相关的理论课程。第二,动画理论课程,一定是动画专业相关的理论课程。第三,计算机技术课程。第四,动画技法和设计。第五,动画创作。第六,影视基础,就是要把一个动画片做成真正的成品,它不简单是要画和制作出来,还有其他的方式,比如剪接、编剧、录音、声音制作,甚至作曲、文学等等很多相关的知识,影视里包括剧作、声音制作,还有一个是后期特效和编辑,另外还有理论的。第七,其他课程。下面介绍一下这些课程的主要内容。

1.第一大类美术和设计基础及理论课程。美术基础就是传统的素描、速写、色彩,设计就是传统的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空间构成、色彩构成,另外还有一些理论课程,就是美术史、电影史、艺术史包括艺术概论等等。具体设计每个院校不一样,大家都在逐渐改革传统的做法,像素描,以前就是把美术学院的方法直接搬到动画院系,现在发现这个方法不够完善,所以要做调整,我们正在逐步改变素描的方式,把素描和速写结合起来。

2.第二大类课程是动画理论课程。这个比较重要,而且是很多院校忽略的一点,直接用艺术概论代替动画的理论课,或者是美术理论、绘画概论、绘画史,用这种方式代替动画我觉得是不够准确的,学生在学校只有短短的四年,这些课程把时间都占用了,其他课程就少了,我认为动画理论课必须上,而不能用其他艺术理论课代替。所以我们需要这样几门课程:动画概论与动作规律,动画影片分析,动画师研究等。动画概论应该包括历史、起源发展、艺术特征,怎么去创作动画片,怎么去欣赏,技术与文艺批评,各个国家不同的情况,以及动画创作人员所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要如何培养。第二个课程是动作规律,这个并不是单纯的理论课,还是为了创作和制作。为了便于学生学习必需的经验,所以需要开设动画片分析的课程,着重给大家介绍国内外优秀动画片里的创作特点,和我们值得学习的一些重点与要点。动画大师研究是影片分析基础上的后续课程,特指中国的动画大师,万氏兄弟、三个和尚的导演阿达等等,从他们的创作经历、创作思想、创作风格等等给学生进行一个比较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到自己的创作里面去。

3.第三大类是动画技法和设计课程。动画技法就是每一秒画多少张,每一张原画之间怎么加动画,包括怎么定设计表,怎么进行加线等等。动画片的设计,包括造型设计、场景设计、动作设计等等。造型设计教授学生们根据什么样的规律掌握人物造型的变化,日本、美国有什么特点,中国有什么特点,另外这里比较偏重于动手操作,做的各种泥偶,这些都是造型的作业,其实将来并不一定都是泥偶片,要求学生们掌握的是造型的立体关系、空间关系,也就是说画到纸上你不知道他后脑勺怎么样,泥偶做一个,就会心里有数。场景设计就是画背景,但是这个背景首先是设计出来的,《大闹天宫》孙悟空在什么地方活动有背景,是花果山、还是南天门,这就是场景设计,这也是动画片主要的设计。动画片的创作也要有人物、角色,这些人物和角色既来源于我们对于角色的了解,还要加上一些表演,另外还得把表演动作画出来,这就叫动作设计,日本把这个叫“原画”。

动画概论课程范文4

《钢铁冶金概论》选修课存在学生专业差别大,授课方法单一,教学偏重理论,学生不重视该课程,学习态度不端正,考核方法简单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网络模拟钢铁冶炼平台教学、体验或研讨式教学、精讲趣味式启发教学、题库式教学与考核方式改革。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可以极大的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改善了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

关键词:

教学改革;选修课;钢铁冶金概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钢铁冶金概论》是一门既具有理论性又兼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基础课。本课程以钢铁冶金工艺流程及与钢铁冶炼相关的专业知识为主线,系统介绍采矿、选矿、钢铁生产用耐火材料、铁矿粉造块、焦化、高炉炼铁、铁水预处理、炼钢、炉外精炼、连铸、轧钢等基本专业知识,给非冶金工程专业学生进行钢铁冶金及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使从事与冶金工作有关的非冶金专业学生对钢铁联合企业的生产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拓宽其知识面,使学生掌握将来从事与冶金相关的工作必须具备的冶金专业知识。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

(一)非冶金类专业学生学习《钢铁冶金概论》的重要性

由于高校之间竞争激烈,加上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我国高校也不断朝着规模型与综合型的方向发展[1,2]。同时,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也向“多面手”型人才转变。高校毕业生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较好的知识宽度与深度,则更受社会企业单位的青睐。高校选修课恰好在拓展学生知识面、挖掘学生潜在能力、优化知识结构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内高校也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开展跨学科教育。例如,传统以冶金为特色的综合性院校,面对非冶金专业学生,开展《钢铁冶金概论》课程。我校面对全校非冶金专业学生开设《钢铁冶金概论》,一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拓展知识面并开阔视野,使他们对冶金生产过程、国内外钢铁形势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二是我校传统冶金类院校,每年有大量钢铁企业来招聘,许多非冶金专业学生会去钢铁企业工作,学习冶金概论可以使学生对冶金工业生产的特点和基本概貌、冶金工业部门之间及冶金工业与其他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了解自己本专业和冶金行业的联系;三是学习这门课,更好地培养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与综合思维能力,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提高学生在社会的竞争力。因此,冶金概论课程教学对我校为冶金行业培养开放式人才、对学生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传统《钢铁冶金概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我校属于理工科为主的高校,但办学模式趋于综合性大学学科体系。在教育改革中,高校加强跨学科教育,本科生的教育课程也是各个学院相互交叉,我校作为冶金类的传统高校,全校非冶金专业学生均设有20课时的《钢铁冶金概论》课程。然而,在《钢铁冶金概论》公选课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1)学生不重视该课程,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对冶金概论不感兴趣,选课具有盲目性与功利性[3],多数学生为了学分而选课,课堂上出现上课率低、参与率低、抬头率低等“三低”现象。(2)上课学生专业差别大,由于非冶金专业学生对该课程认识不足,专业基础又薄弱,授课内容及深度难以把握。(3)授课方法趋于单一的灌输式教育。PPT上多以原理介绍、工艺流程、化学反应等,填鸭式教育不被学生接受。(4)教师采用统一式概论,偏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兴趣。(5)考核方式简单化。考核均是一纸化开卷定成绩,学生无压力。

二、《钢铁冶金概论》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趣味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教学方式可以激发人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4]。《钢铁冶金概论》这门公选课需要在形式与内容上做到新颖别致,才能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兴趣。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以人为本,在了解学生的想法上,尽量使用形象化的教学语言,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二)精简性

概论课程课时较短,而且学生专业差别大,概论课内容不必详细俱到,要“点到为止”,内容要关注重点及热点,结合学生专业,有所选择,有所侧重。

(三)新颖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5]。因此,在《钢铁冶金概论》教学上,也不可仅关注课本的死信息,要时刻更新课件,把新鲜的资料与信息及时补到课件中。

(四)多样性

《钢铁冶金概论》课程学时短,学生对专业知识深度认识不够,教学上也是主要让学生达到初步认识为主。因此,考核上不适合一卷式及严考专业难题。可适当增加平时作业与开展讨论等,增加平时成绩比例;卷面题目以考核学生基础知识为主,难度不宜太大。

三、《钢铁冶金概论》课程教学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对于非冶金专业的学生,可分为二类:第一类是与冶金专业联系紧密的相关工科专业,第二类是其他工科类与文科类。前者在《钢铁冶金概论》学习上,对专业知识讲解深度要求要更高一些。学生学习这门课的主要目的还是熟悉冶金工业的概貌与总体发展形势,认知冶金生产的流程,了解冶金的节能、降成本与环保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思维能力。对第二类学生,不要局限在传统工艺与理论的详细讲解上,而是重在介绍生产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上,可以让学生对生产工艺有一定的了解,紧密联系学生专业,时事政治、日常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第一类学生,除此以外,可适当增加基本理论和工艺原理的介绍。

(二)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

1.多媒体与网络教学

传统的板书式教育,可以集中重点,控制教学速度,有它的优势,但也存在诸多问题。现代的多媒体教学的介入,让更多的知识可通过工程结构图、彩图、三位图及动画、视频等方式展现出来,更加的丰富多彩。因此,通过多媒体网络与板书相结合来展现更多的教学信息量与趣味性,丰富教学内容,尤其是冶金知识的工艺流程较多,许多反应均难以直接看到,通过流程图、动画与视频,可以直观了解冶炼过程,加深学生印象。其次,发起网络教学方式。近年在各冶金高校与企业之间流行计算机网络炼钢挑战赛。此平台是由国际钢铁协会发起成立的,内容涵盖钢铁生产等各个方面。网络炼钢平台利用生动的动画,展现了各种冶炼设备,介绍了冶金原理,核心为多个灵活的、涉及钢铁生产流程的游戏般的模拟。根据每一章内容,可向学生一步步展示相关章节的冶炼模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设备与工艺,而且生动有趣,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课后学生可自由在自己电脑上模拟操作,可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2.体验式与研讨式教学

针对学生的“三低”现象,有针对性地采取体验式教学与研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参观教育基地,或是布置专题题目,让学生查阅资料后制作PPT、开展主题活动等[6]。而研讨式教学是教师通过设计一定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观看视频或图片,然后根据所观内容来进行交流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让学生获得更深认识[6]。这二种教学方式的最大好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让他们参与到其中,做到体验式与启发式教学[7]。在进行冶金概论的教学时,预先给定几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主题。比如,钢铁发展史、转炉炼钢的发展过程、钢铁寒冬与企业重组,等等。提前告诉学生,让大家去查阅并做好准备,到时可以让每个小班派出代表上台讲解自己的PPT,而其他同学抽取几名来点评补充,教师在中间扮演组织者与总结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大量搜集钢铁冶金资料与新闻,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这部分也可以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考勤。还有就是对现场炼铁与炼钢视频播放后,让学生来谈他们的观后感与看法,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分辨能力,促使形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有较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与创新潜力,提高教学效果。

3.精讲启发式趣味教学

《钢铁冶金概论》课程面对的学生专业差别大,统一的课件方法是不行的,我校是要求所有非冶金专业学生必修此课程,建议修改此课程为选修,让有兴趣的学生,或是有意去钢铁企业相关行业就业的学生选修,显得更加合理与人性化。而且,针对第一类与冶金专业联系紧密的工科学生,可仍保持20学时课程;而对第二类与冶金专业联系不太紧密工科或其他文科学生,可压缩至10学时左右,只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冶金知识,降低学习难度,而且内容也只要采用讲座式的教育,不必详细展开具体工艺进行讲解,即做到所谓的精讲。结合学生专业,讲解学生专业相关性的内容。比如说,针对金属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学生,要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针对文法专业学生,可讲解矿石进口谈判等类似事件,增加学生的专业敏感度与兴趣;而针对医学院学生,可联系我校医学院早期是以职业病为出发点的发展历程,讲解钢铁相关的职业病,让学生结合自己专业来学习概论课程;同时,采取各种讨论模式与模拟冶炼计算机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增强趣味性。

4.题库式教学与考核方式改革

在考核方式上,传统的一纸化开卷考试,学生成绩均较好,但实际上掌握的并不牢靠,容易遗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不高。建立一套多元化的题库,试题类型可包括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绘图、填表、问答与分析等题型库,把题库向学生开放,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做题,考试试题从中挑选,适当做些改变,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印象,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这样可适当降低考试难度,而考核上则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同时,由单一的考试,改变为平时考勤、课堂讨论与发言、话题论文、作业及闭卷考试的综合考核方法,这样可避免学生的抄袭现象。通过这种严格考核方式,既可以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性,也可减少学生对该课程不重视的现象。

四、结束语

在遵循《钢铁冶金概论》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上,针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相关的改革与实践,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可以极大地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查阅资料,上台演讲,或者是分组讨论,丰富了教学方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大大改善“三低”现象。同时,学生对该教学改革持肯定态度,尤其是对计算机模拟炼钢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与较高的评价,做到了寓教于乐,有学生课后还自加练习,不懂课后还来提问,甚至还主动参加学校的年度全球炼钢挑战大赛比赛。这一切极大地鼓舞了我们教学改革的信心。《钢铁冶金概论》公选课教学方法及内容的改进,对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可以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并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立性与主动性。同时,考核方式的改变,也能让学生更加重视选修课,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对于我校这门公选课,只有将该课程的教学与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紧密结合,保证教学内容的合适度与趣味性,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也与我校开设《钢铁冶金概论》公选课的背景相吻合,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作者:成日金 张华 周建安 何环宇 詹玮婷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冶金工程系

参考文献

[1]李庆祥.非化工类专业化工概论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5):126-127.

[2]廖桂英,安黛宗.大学化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1):102-103+24.

[3]陈麦玲,陈嫒琳,车艳.关于加强高校公选课质量管理的几点思考[J].双语学习,2007,11:113-114.

[4]刘胜地.掌握学员心理特点用好行为导向型教学方法[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8(2):35-36.

[5]本书编写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7-58.

动画概论课程范文5

动画产业与其他的产业一样,是知识、能力、高科技密集型的文化产业,这要求培养出的学生必须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和一定的综合能力水平。所以动画教育不仅仅是对技术的要求,而且还有艺术素质、文化知识等综合素质的要求,而目前各应用型本科院校未能根据市场需求去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框架,在课程设置上还存在着不完善或偏激现象,不能从学科的实用性上与市场接轨。

明确人才定位,调整课程设置方向。应用型动画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修养,有一定的人文精神、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课程的设置不能一味地侧重单纯的技术,也不能单纯地追求理论教育,而是要尽可能地把技术与理论相结合,形成完整统一的动画专业课程链,因此,人才的培养定位决定了课程体系的建立,动画专业课程在设置方向上可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和外来条件的综合因素中,权衡利弊,选择自己的侧重点,重点发展,才能有的放矢。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动画教师是动画专业建设的主力军,是培养学生将来成才与否的保障者,更是高校动画专业生存和繁荣的根本,所以动画教师的素养及实际创作能力直接决定一个专业的成败。

虽说目前动画教育的师资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但我们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来改善,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解决。所谓“走出去”,就是鼓励一些有敬业精神、肯钻研的教师攻读硕士、博士或出国留学、研修,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提供深造和提高的机会,还可通过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的动画院校、权威的动画论坛和有影响的动画节等活动进行信息交流,提高教师对专业信息及新技术的把控能力;而“引进来”则是聘请社会上经验丰富的设计师进行不定期的讲学和指导,甚至可以把企业的实际项目带入课堂,指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制作,缩短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距离。

加强动画专业课程建设与动画产业相结合。动画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培养创造型的应用性人才,所以课程的建设应紧跟市场,应根据动画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去科学地构架。比如学生在接受了两年的基本理论和基础专业知识教育后,对动画的制作流程、造型上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然后在第三年中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职业定位,并选用有实际创作经验的、有责任感的教师作各类学生的辅导者,在此过程中,把动画公司重要的生产环节和工序以模块的形式嵌入到课程设置中,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目标,使他们有侧重地进行专业学习,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重动画专业课程建设构架的科学性。动画是集合绘画、数字媒体、电影、音乐、文学于一身的综合艺术门类。应用型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结构可分为通识平台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及专业拓展课五大块。课程的框架应紧紧围绕“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形成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通识平台课。通识平台课强调培养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拥有健康的体魄。开设的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体育等。专业基础课。动画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动画专业技能的基本条件,是通向动画后期技能学习的桥梁。重在培养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与动画专业基础,在基础课训练中要求同时穿插融入动画设计的表现元素,在课程设置中强调要提高学生对造型的把握能力和对美的认识能力,在今后的动画创作中能够更好地进行视觉语言的表达。

动画概论课程范文6

当今,环境教育受到高等教育的普遍重视,本文针对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生的特点及问题,提出环境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及教学方法的调整建议。

一、我院环境检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特点

近几年,通过对环境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发现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学生有以下几点特殊的专业认知特点。

(一)对本专业就业前景的思考对本专业就业前景的思考是新生选择专业的最重要参考因素,高职院校近些年来,就业前景好的专业,例如:建筑工程技术、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成为高考毕业生竞相追逐的“热门”报考专业,反之,就业前景不乐观的专业则成为被学生敬而远之的“冷门”专业,有研究表明“90”后能够清醒、客观地认识现实且理解社会,这就要求就业指导应该与课程教学有机地结合。

(二)对本专业缺乏兴趣对在校生的调查发现,不少学生报考环境类专业是因为对专业发展的前景抱有较高的期望,因此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但随着就业的临近,发现就业形势不如预期时,学习兴趣就不再高涨。“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专业课程教学应当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

(三)对本专业缺乏认识针对本专业,专业课程主要集中在高年级的教学活动中开展,低年级则以基础课程作为主要学习内容,这种常规的教学模式固然符合教学规律,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不少新生对于高等数学、基础化学等一些难度较大的课程一时难以接受,很快打消了他们的学习热情,甚至出现逆反情绪认为“学习这些课程有什么用?”这种情绪一但出现,便会导致学生对大二、大三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础课的衔接无法完成。因此,对本专业认识的缺乏在三个年级的学生中都普遍存在,也会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

环境学概论这门课程是学生深入学习各门专业课之前所开设的基础课程。其他的专业知识是在本门课程的认知体系上构建和发展起来的。它所承担的教学使命绝不仅仅是介绍环境基础知识本身,更是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养成的基础。如何在教学活动中针对以上提出的三个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是问题的关键。

(一)课堂讲授过程注重建立与基础课程的联系

针对学生对基础课程缺乏兴趣以至于产生厌学的现状,可以采用在环境学概论课堂上讲一点物理、化学基础课程的知识。通过对一些环境问题及污染事件的介绍,让学生掌握其中涉及的物理及化学基础知识,从而利用这样的机会培养学生对基础课程的兴趣。很多学生对基础课程缺乏兴趣,是因为不清楚这些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有什么衔接。通过对环境问题及污染事件的解释作为途径,引导学生对基础课程逐渐产生兴趣。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1.采用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探究式、岗位角色扮演为途径,实现教学方法上的转变。这种方式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双向联系与相互影响,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截然不同,是一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并逐步养成独立思考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大气污染防治的章节中,提前1—2周给学生设定具体工作任务,A组以汽车尾气的危害与防治为任务,B组以冬季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治理为任务,进行“采风”(也就是收集资料),在课上将采风到的资料呈现给大家,让学生就如何解决这些污染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从“采风”到“讨论”,一直都参与其中,因此有较高的积极性进行学习与思考,这样既巩固了基本知识,又学到了课堂学不到的东西。经过以上的改革,实现了三个转变:教育内容上,从单纯的环境问题转变为综合考虑环境与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关系;教学形式上,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师生互动;教育行为上,从单纯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加激发了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2.重视案例的讲授和就业指导的渗透。环境学概论案例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与运用专业知识理论,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选择案例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来选择,并适当考虑案例的典型性、代表性、针对性。我们选择的案例,大部分属于人类目前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如生物多样性、酸雨、臭氧层空洞、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水体富营养化等(见表1),这些内容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起到了非常好的环保教育效果。另外将案例与就业形势紧密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了解专业就业前景、增强学习信心。对于规划自身专业主攻发展方向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3.利用仿真模拟动画进行教学。有时受实验设备及实验可行性方面的阻碍,在授课过程中,我经常采用仿真模拟实验教学法代替一般的传统板书教学。仿真模拟动画与传统呆板的板书相比,增强了生动性、直观性。例如在介绍旋风式除尘器结构与工作原理的知识点时,利用动画效果,就可以把整个的工作过程的动画场景予以生动展示,在吸引同学注意力的同时,使学生对其工作过程及原理达到真正的掌握。再有,在讲解急流式采水器和简易式采水器的区别时,一般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看着教材上的图,再配上老师的讲解,而我通常采用播放仿真模拟动画,使学生看完仿真模拟操作过程,甚至不用老师讲解就能轻松直观地掌握二者的区别了。利用仿真模拟动画来进行知识的讲授使得理论知识不再枯燥乏味。

4.播放环境热点问题录像。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环境热点问题,增强其对环境污染事件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增强学习兴趣。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1.组织环境专业学术报告会或讲座。定期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环保专家来我院进行环境保护学术报告或讲座,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通过这些专家的介绍,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对环保工作动态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动画概论课程范文7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

1思想政治理论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背景

1.1制定管理制度

2015年4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有组织地建设一批高校思政课等在线开放课程”[2]。济宁医学院紧跟教育部步伐,积极设立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2015年12月,学校制定了《济宁医学院数字课程实施方案》,利用“清华在线教育平台”实施在线开放式课程建设计划,由此济宁医学院在线开放式课程建设拉开序幕。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的领导下,将在线开放课程引入思政课教学中,并创设了“思想政治理论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制度中明确规定了课程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完善了课程验收审查制度,规范了在线开放课程应用程序,并针对课程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教学视频录制场地和技术方面的支持。

1.2信息化环境的建设

在线开放式课程是基于互联网和平台客户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种服务于学生和社会学习者的新型教学模式,以知识点为单位的微视频是课程传播的主要形式。这种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共用,同时,对学校的网络和平台的配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结合思政课的特点,重视网络信息资源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学校建成了万兆3层汇聚校园网络,实现了万兆双核心交换,楼宇万兆汇聚,百兆/千兆桌面互联,并全面铺设无线宽带网络,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保证学生在校园每个角落网上学习无死角,为思想政治理论在线开放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基于在线开放课程运行的需要,学校还加强了教学信息化设备和平台的引入,更换了适合手机APP端的网络教学平台,改造多媒体教室为交互式智慧教室,逐步将适合混合式教学的智能产品引入课堂。这些教学设施集音视频、动画于一体,形成了立体交互的教学情境,增强了思政课课堂的吸引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3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思政课课时少、教学内容多、学生参与率低一直是思政课课堂教学的特点;教师照本宣科,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思政课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尝试用时事政治和最新的科学理论知识去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

2思想政治理论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

自2016年起,学校启动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两门课程的建设上线工作,并陆续开始使用。

2.1根据课程性质制定教学目标

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制定旨在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方面提升其政治素养,另一方面注重其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表现为各门学科中的事实、观点、概念、原理和问题[4]。在线开放课程包括线上和线下授课方式,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征合理地安排授课内容。由于教师之前主要是以线下教学为主,因此,对线下教学内容熟悉,所以主要针对线上内容进行设计。

2.2.1分解教学内容

根据原有的教学内容划分教学单元,将教学单元划分为知识点,教师需要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判断哪些知识点需要进行课堂面授,哪些知识点需要线上呈现,这些知识点既要有独立性,又要相互关联。需要注意的是,线上内容不是传统课程的搬家,线上内容的设计应注重学习者自主学习。

2.2.2确定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

教师根据教学需求,确定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例如文字、幻灯片、视音频、动画等,从而更好地传递教学内容。

2.2.3设计知识点的教学组织形式知识点的教学

组织形式多样(即可以是专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使用了专题式教学法,“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用了讨论式教学法。

2.3根据教学形式设置教学功能区

思想政治理论在线开放课程集合了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的优势,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结合思政课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形式,划分了4个教学功能区:教师在线教学区、教师课堂教学区、学生在线学习区、学生课堂学习区。教师在线教学区主要包括线上知识点的视频讲解、答疑讨论、批改线上作业等,教师课堂教学区主要是指课堂教学知识点的讲解、组织讨论,针对线上讨论区的问题进行讲解等;学生线上学习区主要是利用线上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参与课程讨论等,学生课堂学习区主要是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4个区的功能是相辅相成的。

3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

3.1思政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3.1.1“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采用了专题式教学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

首先,从课堂教学开始,教师将该门课程的基本信息及重难点内容、学生学习方法、必须参加的教学活动、课程考核方式在课堂上进行深入讲解,使学生对这门课程形成基本的认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专题特点给出情境和案例,巧妙地调动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出教师需要讲授的知识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会布置观看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教学视频,每节视频保持5~8min,视频中嵌入一些小测试,作为学生自我检查的环节,并在论坛区将存在的问题反馈出来。下一次的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线上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讲授。每周的专题都会在线上安排一定量的作业,作业一般是根据所学专题知识点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发表学生自己的见解。2018年春季学期,2016级临床医学754人学习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线开放课程。

3.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采用了线上和线下相交替的混合式教学

教师提前课程通知,要求学生课前在线预习,在平台上观看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相关的阅读材料,在课堂中针对重点、难点内容和学生有疑惑的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对于个别学生的疑问进行单独辅导,课后学生完成在线作业和测试。该课程教师一学期组织了8次专题讨论、5次综合的辅导讲座和2次线下的考核。2018年秋季学期,2017级临床医学731人利用混合式教学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2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效果

3.2.1教师反馈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任课教师指出,在线开放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的现实需求,教师在备课、讲课、组织教学活动等环节利用线上教学资源使原本抽象的思想道德观点变成通俗易懂的视频和音频,完善了课堂知识,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从而使专题内容的传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师认为,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意识形态的引领和教化[5]。目前,思政课教师面对的是一群特立独行的“90后”“00后”,身处在网络大环境的他们更在意课程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师交流沟通的平等性。思想政治理论在线开放课程既发挥了线上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增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真正解决了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

3.2.2学生反馈

在一项针对在线开放思政课的有效问卷调查中,学生反响极为强烈。56%的学生认为完全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并且反馈在线学习的优点:摆脱了课堂教学“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自主地掌握学习时间,并且教学视频短小精炼,内容生动形象、通俗易懂。28%的学生认为,习惯了传统课堂教师的讲授,刚开始难以接受线上学习的方式,不会自主学习,通过和教师沟通指导后,能熟练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并且慢慢接受了这种教学模式。只有16%的学生只愿意接受传统的教学方式。

3.2.3形成性评价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成绩来看,其中使用在线开放课程的2017级731人为(79.07±10.42)分,而2016级745人期末成绩为(73.79±10.03)分,将考试成绩导入SPSS统计软件,经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t=2.874,P=0.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17级平均分高于2016级,2017级优秀率高于2016级,从教学效果看,思想政治理论在线开放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值得推广。

4思想政治理论在线开放课程应用的几点思考

4.1思想政治理论在线开放课程的运行中,教师是关键

思想政治理论在线开放课程开发、运行和应用中,教师承担着知识传递和价值构建的任务,课程能否实现最初的教学目标关键在教师,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还需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并且有兴趣尝试教学模式的改革。在课程建设阶段,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结合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在线课程运行阶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课程教学过程需要通过师生互动完成教学活动;教师教学改革的意识、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决定了课程运行的效果,因此,思政课和在线开放课程的融合不能脱离任课教师[6]。

4.2思政课和在线课程的融合要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思政课的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实现实时的沟通,避免教与学脱节。这种教学模式做到了因材施教,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和检测,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解答,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混合式教学不仅整合了课程的教材资源、网络资源、实践资源,全面丰富了教学内容,弥补了因线下课时不足而产生知识传授受限的问题,并且通过师生在线上的交互反馈营造了宽松的教学氛围,让教师乐于教,让学生愿意学。在形成性评价方面,它更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将学生线上互动过程和卷面成绩相结合,形成最终的评价结果。这种尊重个体、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更符合思政课教学的本质需求[7]。

参考文献

[1]杨俊峰,刘山山,雷杰如.让青少年学生爱上思政课:网友热议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EB/OL].

[2]封莎,王平.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向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1):59-62

[3]陈柄运.在线开放课程现状及发展的研究[J].才智,2019(13):203

[4]高建华,朱健.基于MOOC平台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1):32-35,50

[5]李晓丹.思政课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17,27(8):107-111

[6]金小方.高校思政课网络课程建设理念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3,15(4):115-118

动画概论课程范文8

随着海上油气开发的不断发展,海洋石油工程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全世界已有2300多套水下生产设施、204座深水平台运行在全世界各大海域。目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正在启动深水钻井、铺管装备等方面的前期研究;我国的FPSO建造速度和建造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深水油气田开发方面已实现了零的突破。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深水油气田开发公用技术平台正在建设中。

2.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海洋深水区域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我国海洋石油工程自主开发能力和实践经验仅限于200m水深之内,与国外深水海洋石油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尚有很大距离。我校石油工程、机械工程、安全工程、海洋工程等专业均开设有“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对海洋石油开发工程进行系统的介绍,能够全面地讲述海洋石油从勘探到开发的整个过程。但如今海洋石油开发技术日新月异,目前使用的教材缺乏最前沿的技术介绍,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有更前沿的科普知识。在实验教学方面,教学设备比较陈旧,实验学时较少。对于最常用的海洋石油钻采工具,学生也缺乏直观的认识。受限于各种因素,我校对于海洋石油工业所需人才的培养还相对缓慢,因此对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进行教学体系改革迫在眉睫。

3.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3.1以前沿知识介绍为主,优化课堂内容

减少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增加科普性知识介绍,优化课堂教授内容,构建课程新体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对海洋石油工业的热情,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渗透海洋石油开发相关技术的发展动态。制作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技术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2以工程培养为本,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验课时量,动画演示海洋石油钻采工艺流程,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中引入科研项目,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资源,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3.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教学平台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直观的描述实际海洋环境与海洋石油开发的特点,开发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实验平台,充实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的兴趣,加深理解。建立海洋石油装备模型展厅,以模型展示、多媒体演示及展板介绍等方式对多种主要的海洋石油钻采、生产、运输装备进行展示与介绍。目前已有的海洋石油工程实验模型与装备,其中深水防喷器模拟样机由我校机电工程学院老师自主研制开发。海洋石油开发工程技术是当代石油开发工程技术方面的前沿性技术之一,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且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海洋油气开发工程是一门跨学科、跨部门、多领域的技术创新工程,我国海洋石油开发工程领域当务之急就是尽快缩短与国外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使我们的海洋石油开发技术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技术水平,也是海洋石油工业与相关工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