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标题设计范例

动画标题设计

动画标题设计范文1

【关键词】数字化;动态字体;方言文化;故事性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进步,字体的设计方式也由单一的静态字体设计向动态化设计方向转变。动态字体设计拓宽了字体设计的维度,使文字的呈现更加立体化,多元化。“通过视觉表达方法和现有的技术手段相结合,在表现形式和空间维度上使文字本身更具备生动丰富的视觉传达性和展现性,为传统的字体设计带来生机。”

一、动态字体设计概述

动态字体最早的展现来源于索尔•巴斯为电影《惊魂记》设计的片头。起初的电影片头基本上是以静止的大字报的形式呈现,展现方式比较枯燥,使得观众不能立刻进入到电影的氛围中。索尔•巴斯在平面的基础上,为文字加入了动态设计,增强视觉效果,增加气氛,为影片定下了基调。电影《惊魂记》片头采用分裂的字体,将字体进行线条的分割动画,寓意电影中人物的分裂人格。相较于静态字体的设计,动态字体的设计扩展了时间的维度,可以更加有利于展现文字的寓意,信息传达的功能性较强,文字的呈现更加形象生动,视觉效果的冲击力更强,容易引起观者的注意力,给观者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在设计的方式上,静态字体相较于动态字体,更加重视识别性和阅读性,因此多是在字体的属性上进行改变。而动态字体在静态字体设计的基础上,加入运动变化,展示丰富的文字内涵。

二、动态字体设计的表现类型

(一)可变字体设计。数字化时代的影响下,公众的阅读媒介也由纸质向手机、电脑等新媒体转变,阅读方式的转变使得观者对于文字的阅读习惯也发生了变化,可变字体设计的应用适应这种转变,更具有人文关怀。相较于普通的大、中、小字体的选择,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样的选择权。可变字体设计基于静态字体设计,对文字进行字重、字宽和倾斜度等属性的多特征变化,再将这些变化形式组织起来,上传到数据库中。用户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字体的调整,通过应用设置进入字体模块,利用可用轴来改变字体文本的字重、字宽、中宫等属性,实现字形平滑连续的细微调整。定制属于自己最舒服的个性化字体,可以使公众更好地参与到数字化媒体的阅读之中,提高阅读体验感。同时可以设置程序自动变换字体的字重,使用户有更好的视觉体验。手机的白天模式和夜间模式下字重是有变化的,如果一样的情况下,用户由白底黑字调整到黑底白字的情况下,字体的字重会变大,同时伴随着眩晕模糊的感觉。因此设置一个字重调小的可变字体程序会优化用户的阅读体验。可变字体不仅具有功能性,还可以赋有趣味互动性的特点,为观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感受。国外的设计师尝试将动态字体设计与声音元素结合,以声音可视化为基础,观者的拍手声音或者制造的声音音量越大,屏幕前的字体随之发生变化,体现在字体的字重越大,笔画越粗。可变字体动态实验将观者的声音可视化,以字体的变化呈现。另一种动态字体实验是以手机为媒介,字体随着屏幕的倾斜运动来进行变形和滑动,这些可变字体增强了人与字之间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二)动力学排版。动力学排版基于文字编排设计,将文字本身视为一个整体的图形,通过物理式的运动变化、大小位置的改变、挤压拉长的效果变化等富有韵律和节奏的变化,带来多元化的视觉呈现。“运动既可以形成视觉节奏,又可以引导观者的视觉流程,同时不同的运动方式可以表达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性格和情绪。”物理式的运动方式包括:惯性运动,弹力运动和曲线运动,快速的直线运动给观者一种严肃强烈的氛围,而缓慢的曲线运动给观者一种柔和安逸的氛围。利用动力学排版的动态海报设计不仅运动起来具有较强的视觉感受,每一帧静止下来的画面也是一幅具有设计美感的平面作品。动力学排版的动态字体设计更多的是一种探索性的字体实验,审美价值突出,多应用于文字海报的动态编排设计中,对于展览活动信息的传递方面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呈现丰富的视觉效果。

(三)字体动画设计。动态字体设计中应用较高的类型便是字体动画。在静态字体拟物化的基础上,将文字的直观阐释加入其动态化设计中,充满一种趣味性的效果。这种动态化字体的设计方式可延长时间线,通过文字图形设计和动态设计引起的故事性发展让观者能够快速抓住字体想要传达的含义,达到信息传达的功能,令观者产生一种共鸣。日本设计师井口皓太在字体动画设计方面较为擅长,他注重文字的意象表达,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融合,设计动态图形文字加之与空间的拓展,给观者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视觉盛宴。其中系列动态字体《竹》《伞》《布》尤为突出。作品《竹》(图1)直接将竹的图形与文字本身进行结合,“竹”字撇捺笔画设计成竹叶的造型。动画设计上,竹叶随风飘扬掉落,红日升起,画面具有纵深空间的效果,集聚东方特色。作品《伞》,以文字的字形为基础,将人打伞的故事性通过文字图形设计展现,再加入动画的设计,伞由顶面伞骨的造型旋转成文字“伞”的两笔笔画,最后定格成字体形象,画面中一把把伞被人撑起,增强了其故事性,更加凸显文字“伞”的直观阐释。除了上述以字体图形设计为基础的字体动画设计,还有另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将文字在肌理和表现材质的要素上进行改变,增强文字的视觉效果。如文字“玻璃”在进行动态字体时,可以先以静态字设计为基础,在字形的基础上附加玻璃材质的效果,同时在字体动画设计时,进行玻璃的反光动画来加强文字的趣味识别性和传播性。

三、动态字体设计与方言文化融合

针对以上对动态字体设计类型进行分析总结,目前的动态字体设计审美价值偏高,多数是以字体动画的方式呈现,从字体本身的含义进行文字图形设计和动态设计,反而功能性方面的应用较少,仅仅只是表现为视觉感官上的刺激,成为设计师的炫技工具。考虑到动态字体设计功能性的应用以及民俗文化的普及与传承,思考将方言文化与动态字体设计进行融合的创新思路。汉字本身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是语言的一种呈现方式。在普通话普及的当今社会,方言正逐渐边缘化,越来越多的人听不懂方言,同时从生理到心理上拒绝使用方言。更多年轻人认为随着社会发展,方言文化的消散是必然趋势,但殊不知普通话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生活环境的变化因素,更重要在于心理方面的原因,年轻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方言是一种“俗”文化,在普通话普及的社会背景下方言文化没有传承的必要性。因此,在数字化时代的影响下,将方言文化与趣味性的动态字体设计进行创意组合的新思路,缓解方言文化的尴尬处境,展现方言文化的活力一面,使年轻人不再惧怕方言,改变对方言文化的偏见。方言文化的动态字体设计主要从方言文字本身、方言文化与人的关系、方言文化与环境的关系三个方面去进行创新设计。

(一)动态字体图形设计,增强故事性与趣味性。南北方的语言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北方方言的差异之处主要表现在调的转折方面,但基本上可以听懂其中的大概意思。而南方方言大多由于词的转变,导致不容易听懂其中的含义。普通话的普及应用,使得方言这种特殊的民俗文化逐渐落寞。将方言这种语言以可视化设计的设计方式呈现,方言文字通过动态字体设计进行叙事性的表达,用图形语言达到传达信息的功能作用。在设计思路上,主要是对方言文字的字体笔画进行解构重组,将其中的辅助笔画置换成图形与其他主要笔画来进行重新组合,进而产生视觉意象,阐释方言文字所表达的基本解释与意义。当然,在方言的静态字体设计方面,要保证其文字一定的完整性和识别性,不要使文字被过度装饰。以静态的字体图形设计为基础,加入动态化设计的处理,使文字具备故事吸引力,生动形象的诠释方言所要表达的意思。在动态化设计上以字体动画的形式呈现,衬托出方言文字的本意之外,动态的展现形式赋予了方言文字背后的意境烘托。以字体动画展现方言文字所表达的含义,让静态的方言文字仿佛拥有了生命力,只能说的方言也可以拥有丰富的视觉效果。通过对方言文字进行动态化字体动画设计的方式,延长了方言字体表现的时间线,扩大了时间和空间的维度,达到基本的认知和信息传递的作用以外,增强了方言文化在故事性和趣味性方面的表现,更加具有吸引力,给受众群体带来更丰富多元的方言文化体验感受。在数字化背景下利用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方法,使处在边缘化的方言文化以一种新的艺术特征,在新的形势下被重新解构重组,将他人不易听懂的听觉信息转化为较易理解富有活力的动态视觉形象,符合了现代的审美情趣。同时提升了方言文化的生命力,使其更加具有亲和力和新鲜感,拉近了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因此,受众群体对于这种新形式的方言文化没有那么大的抵触心理,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趣,主动识别方言的字体动画,进而增强了对这种特殊民俗文化的接受度和认同感。

(二)多感官设计,增强互动性与参与感。目前针对方言的文化保护更多采用的是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加上官方媒体的积极宣传,但这种传播的方式的展现却不是最有效的,呈现一种单向静态的传播路径。“方言的传承大都是口口相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二者在机制上就存在一定的不匹配,而这种不匹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方言的传承”当前方言文化更有意义的传播方式不应该仅仅只是面向受众的单向传递信息,而应该让群体参与到其中,利用多感官的设计手段,在方言动态字体的传播中增加听觉感知,让受众群体在其中有更多的交互机制,增强趣味性和互动性。动态方言字体设计不仅可以含有丰富的视觉体验和刺激,同时还可以加入听觉设计,多感官设计让动态字体设计的呈现更加丰富多元化。方言文字的动态字体设计加入声音这一元素,声音来源于想要了解动态方言的用户。受众群体在充分认识理解方言的意思后,可以进行方言口语的表述,当他对与这个方言的发音较为准确后,方言文字所呈现的字体动画便开始进行播放,同时伴随着方言的普通话语音解释。以一种充满挑战性的游戏化设计形式将方言文化与观者之间发生趣味性的互动联系,有利于增强方言文化与用户之间的共鸣性,受众群体主动参与到“说方言”这一动作中,由被动接收信息的一方转变为主动参与进行信息传播的一方,同时传播过程也不再是单一的单向传递,转换为更加具有感染力和成就感的双向传播。这种加入听觉感知的多感官设计方法,可以使受众群体在参与方言发音游戏的过程中深度感知方言文化的魅力,从一种畏惧的心理到主动输出的轻松,找到方言文化的乐趣所在,易于接受方言这种特殊的民俗文化。同时,相较于静态的输出方式,这种参与性的动态互动对方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媒介安排,增强地域性与归属感。方言所赋予的语言情感远胜于普通话,在异乡听到他人口中说着自己熟悉的方言,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此,媒介的安排策略在动态方言字体设计中也至关重要,麦克卢汉曾指出,“媒介即信息”,媒介本身就是有意义的讯息,新的媒介可以带来新的变化和更多可能性。数字化时代下,信息传播的媒介的可选择性也逐渐增多,合适的媒介安排策略能够给受众群体带来多元化的感受。当动态方言字体设计好后,可以考虑选择哪种类型的媒介更适合进行方言字体动画的播放,进而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普及和宣传效果。从增强地域性和群体归属感的角度方面考虑,动态方言字体动画的播放可安排在火车站内的广告电子屏投放或者高铁上的小电视进行视频投放。当在异乡的乘客看到属于自己家乡的方言字体动画时,一种熟悉亲切的感觉涌上心头;当这类群体回到家乡过年,高铁站每到一个地点,电视屏幕上都会播放本地方言的字体动画,再配上熟悉的乡音。听到家乡的口音,乘客们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此外,可以将单一的传播方式转变为双向的互动传播形式,设置一块可以互动的电子屏装置,屏幕上显示着方言的普通话版本,受众群体在到达自己的家乡后,对着电子屏上的普通话说出它的方言版解释,当方言的发音正确后,方言字体动画便开始进行播放展示,以一种趣味性的奖励机制形式来增强受众群体的对于家乡地域的归属感。此外,媒介的选择地点还可以设置在学校,将方言文化融入校园生活中。在新生开学的第一天,设置电子屏播放方言字体动画,使从异地来到校园的学生们感到一种亲切感。方言字体动画在媒介的安排策略下,方言不再仅仅只是父母和老一辈人的交流工具,方言字体动画的展现和互动的形式也成了一种排解乡愁的解压妙物。在普通话普及的社会文化下,传播方言文化的目的并不一定是要让它复兴起来,更多的方面在于转变年轻人们对方言文化的一种态度,将枯燥的方言文化进行视觉化和动态化的处理,对方言文化进行“信”“达”“雅”的设计处理,弱化了大众对于这种特殊民俗文化的反感心理,故事性的展现和趣味性的互动使他们对于方言更加接受和认同。方言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其中的乡土情结不会消失,如果大家都只会讲普通话,没有了一种亲切感,那就真的太普通化了。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到方言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任务中去,大力传承和保护方言这种特殊的民俗文化。

四、结语

动画标题设计范文2

关键词:动态化标志;品牌标志;新媒体

随着互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科技的不断普及和发展推动了新媒体时代的进程,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有效的接收效率不断加快[1],给企业品牌标志设计带来了改变。同时5G时代的发展,媒体传播的功能更加强大,视觉信息有着更加丰富的变化,单位时间用户获取的信息量也大幅增加,在这样的环境下,动态化的发展有着更多的优势[2]。现代标志设计多采用极简化风格,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应用广泛,通过简洁的线条给予用户直观的感受。但随着品牌的不断增多,简单的图形无法在众多品牌中突出出来,并且会给人留下相似的印象,造成品牌的模糊。而动态化的标志以更加多元化、多维化的优势成为标志设计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3]。

1动态标志的概念

动态化标志并不仅仅指运动的标志,它表示标志不再是单一固定的,而是发生着变化的[4]。它是对标志内涵的多角度诠释,使其可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新媒体,并得以快速传播。

1.1品牌标志动态化的意义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消费者对其的认知,不仅包括了对企业产品质量、服务态度的评价,还包含着对企业精神的认同和企业理念的理解。人类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大部分来自视觉、听觉[5],而随着大量的户外显示屏代替了原有的巨型广告牌,电子书刊代替了部分传统的报刊杂志,手机成为了人们常用的信息终端,这些媒体终端的不断发展,使原本静态化的标志变得容易被忽略,品牌标志向动态化演变使品牌变得更加有吸引力。

1.1.1视觉的多元化

动态意味着变化与不确定,企业品牌标志在不同的空间时间下,不在固定单一而是通过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途径进行灵活的变动。动态化标志跳出了原有的设计的二维平面的局限,曾经图形扁平化设计以简洁的图形、清晰的信息层级、色彩的对比抓住了大众的视线,并受到设计师们的青睐[6]。而现在随着信息的爆炸和企业数量的迅速增长,相对于传统静态化的标志动态化标志融合了多种媒介的传播方式,风格从简约走向繁复,手绘、电脑3D、照片视频等手法使用户的视觉焦点有选择的去接受信息,使企业形象更加鲜明突出[7]。

1.1.2品牌互动化

动态化的标志是传统平面标志的延伸,它通过新媒体的媒介在更广泛的平台传达着品牌的内涵,传统的品牌设计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单向传播,是一种用户被动的接受方式[8]。而动态化标志不仅从视觉进行传达,而且集合了视频、音频、互动等方面可以根据用户的手指移动、手机倾斜、摇晃等动作进行互动,给予反馈,增强用户的注意力与兴趣。另一方面,品牌标志也可以随着时间空间的改变而改变与用户进行互动。奥地利设计师施德明为波尔图音乐厅设计的标志,充分利用了建筑的外观独特性,以不同角度的音乐厅为参考简化成不同的平面块,使这个系列的标志拥有了不断变化的展现形式。同时,不同的演出与音乐家都可以通过颜色提取成为海报的一部分,使这个品牌标识更加富有变化性,令人印象深刻,见图1。

1.1.3信息传播快速化

随着信息爆炸式的增长和人们愈加增快的生活节奏的信息时代,品牌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抓住用户的注意力,并第一时间传达品牌形象。以往那些以不变应万变的品牌标志在现今的时代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只有那些不断变化的、富有动态的才能以其独特性和丰富性对用户形成视觉冲击,吸引用户的眼球[9,10]。芬兰外交部于2018年推出的全形象标志,整体为圆形左侧是芬兰国徽的形象,标志整体灵活多变通过改变不同的材质与颜色,适应不同的外交需求。其项目公司的负责人表示:设计为标志建立了一个基于实时接收数据信号的特定界面,从而将不同角度的世界事件形象化,见图2。

2动态化标志对品牌形象的影响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挑战,一个品牌的优势不仅仅是提高自身品质和管理,还要彰显品牌的独特性,在众多竞争中脱颖而出,使品牌更易识别和区分。动态化的品牌标志是传统标志与品牌形象、文化的有效结合,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应运而生,更适应快速发展的网络环境。极大促进了品牌与外界的交流,使品牌在竞争中更具优势。

2.1网络媒体为平台的传播

网络有着比其他传统媒体更大的优势,它随时随地出现在我们身边,它集合了其他传统媒体的优势,具有互动性、迅速性、娱乐性、重复性。当我们打开某一个网站动态化的标志会首先吸引我们的主意,从而进一步展开品牌介绍、产品展示等一系列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动态化的图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另一方面,人在不断的视觉、听觉的刺激下会不自觉地记住一些信息。流畅的动画结合适宜的音乐一闪而过,在生活中的某一个角落、在打开某一个软件时一遍遍重复,给用户留下深刻的视觉听觉的残留印象,使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2.2更好地呈现品牌故事

动态标志和传统标志可以同时存在,当品牌标志动起来,设计师就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来展现品牌理念、品牌故事,而不仅仅局限于平面,让用户可以多维度的感知品牌。如今,很多如阿里、小米等企业都进行了品牌标志的再设计。市场竞争的激烈、信息传播的不断加速、大量新兴产品、企业进入市场,企业逐渐理解到标志动态化的必要性。随着老牌企业著名商标的竞争力逐渐减小,标志动态化的意义逐渐提升。标志的动态化应该随着企业的发展、技术的革新、市场的竞争而不断变化,并以此为基础从而进行再设计。标志作为企业视觉识别的核心,它与企业的名称、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品牌个性、品牌定位、品牌核心价值等密切相关。而动态化的标志设计给予了标志更多的内容,可以更好的呈现品牌故事,增加了情节性,使品牌标志的内容得以升华、主题得以深化[11]。

3品牌标志动态化的设计要求

品牌标志能够引发人们对品牌的联想,尤其能使消费者产生有关产品属性的联想。它应该要简介易记并且有代表性。而动态化的标志在满足这些的同时也放大了品牌标志的这些特点。

3.1注重变化与动感

有规律的轨迹律动和颜色变化会使标志具有运动感,这种流畅的动感使标志更具有趣味性,并赋予了品牌以生命力。动态化的图标更容易使用户对品牌产生愉悦的第一印象,使品牌形象更容易被记住。但同时也应注意标志的动态形式与标志传达内容的统一。仅仅考虑外部效果的酷炫是低级的,大量的动态效果的堆砌如果与图形内容不符合就会显得多余,引起用户的烦躁。标志的动态设计旨在借助符号和动态语言来加深用户的感受,进一步阐述标志的内涵和品牌文化,做到动态表现与内涵的统一[11]。

3.2固定元素与新元素的结合

品牌标志在注重变化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不变。如果一个品牌的基础形态总在不停的改变,那么就会导致它功能性降低,缺乏稳定性,并且使用户的潜在印象降低。在对品牌动态化设计时,应该注意对固有形态的保留,并且使其与新元素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动态化标志将固有形态与新元素中的点线面结合,组合、排列,形成富有韵律感、节奏感的动态化视觉形象。根据视觉原理赋予品牌标志流动性、叙事性,展现出更为丰富的视觉表现。保留固有形态,积累用户对品牌的认知与信赖,使用户在识别固有品牌形象的同时,对新元素有着眼前一亮的新感受,为品牌注入新活力[12]。

4结语

动画标题设计范文3

关键词:动态化标志;品牌标志;新媒体

随着互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科技的不断普及和发展推动了新媒体时代的进程,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有效的接收效率不断加快[1],给企业品牌标志设计带来了改变。同时5G时代的发展,媒体传播的功能更加强大,视觉信息有着更加丰富的变化,单位时间用户获取的信息量也大幅增加,在这样的环境下,动态化的发展有着更多的优势[2]。现代标志设计多采用极简化风格,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应用广泛,通过简洁的线条给予用户直观的感受。但随着品牌的不断增多,简单的图形无法在众多品牌中突出出来,并且会给人留下相似的印象,造成品牌的模糊。而动态化的标志以更加多元化、多维化的优势成为标志设计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3]。

1动态标志的概念

动态化标志并不仅仅指运动的标志,它表示标志不再是单一固定的,而是发生着变化的[4]。它是对标志内涵的多角度诠释,使其可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新媒体,并得以快速传播。

1.1品牌标志动态化的意义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消费者对其的认知,不仅包括了对企业产品质量、服务态度的评价,还包含着对企业精神的认同和企业理念的理解。人类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大部分来自视觉、听觉[5],而随着大量的户外显示屏代替了原有的巨型广告牌,电子书刊代替了部分传统的报刊杂志,手机成为了人们常用的信息终端,这些媒体终端的不断发展,使原本静态化的标志变得容易被忽略,品牌标志向动态化演变使品牌变得更加有吸引力。

1.1.1视觉的多元化

动态意味着变化与不确定,企业品牌标志在不同的空间时间下,不在固定单一而是通过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途径进行灵活的变动。动态化标志跳出了原有的设计的二维平面的局限,曾经图形扁平化设计以简洁的图形、清晰的信息层级、色彩的对比抓住了大众的视线,并受到设计师们的青睐[6]。而现在随着信息的爆炸和企业数量的迅速增长,相对于传统静态化的标志动态化标志融合了多种媒介的传播方式,风格从简约走向繁复,手绘、电脑3D、照片视频等手法使用户的视觉焦点有选择的去接受信息,使企业形象更加鲜明突出[7]。

1.1.2品牌互动化

动态化的标志是传统平面标志的延伸,它通过新媒体的媒介在更广泛的平台传达着品牌的内涵,传统的品牌设计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单向传播,是一种用户被动的接受方式[8]。而动态化标志不仅从视觉进行传达,而且集合了视频、音频、互动等方面可以根据用户的手指移动、手机倾斜、摇晃等动作进行互动,给予反馈,增强用户的注意力与兴趣。另一方面,品牌标志也可以随着时间空间的改变而改变与用户进行互动。奥地利设计师施德明为波尔图音乐厅设计的标志,充分利用了建筑的外观独特性,以不同角度的音乐厅为参考简化成不同的平面块,使这个系列的标志拥有了不断变化的展现形式。同时,不同的演出与音乐家都可以通过颜色提取成为海报的一部分,使这个品牌标识更加富有变化性,令人印象深刻,见图1。

1.1.3信息传播快速化

随着信息爆炸式的增长和人们愈加增快的生活节奏的信息时代,品牌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抓住用户的注意力,并第一时间传达品牌形象。以往那些以不变应万变的品牌标志在现今的时代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只有那些不断变化的、富有动态的才能以其独特性和丰富性对用户形成视觉冲击,吸引用户的眼球[9,10]。芬兰外交部于2018年推出的全形象标志,整体为圆形左侧是芬兰国徽的形象,标志整体灵活多变通过改变不同的材质与颜色,适应不同的外交需求。其项目公司的负责人表示:设计为标志建立了一个基于实时接收数据信号的特定界面,从而将不同角度的世界事件形象化,见图2。

2动态化标志对品牌形象的影响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挑战,一个品牌的优势不仅仅是提高自身品质和管理,还要彰显品牌的独特性,在众多竞争中脱颖而出,使品牌更易识别和区分。动态化的品牌标志是传统标志与品牌形象、文化的有效结合,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应运而生,更适应快速发展的网络环境。极大促进了品牌与外界的交流,使品牌在竞争中更具优势。

2.1网络媒体为平台的传播

网络有着比其他传统媒体更大的优势,它随时随地出现在我们身边,它集合了其他传统媒体的优势,具有互动性、迅速性、娱乐性、重复性。当我们打开某一个网站动态化的标志会首先吸引我们的主意,从而进一步展开品牌介绍、产品展示等一系列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动态化的图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另一方面,人在不断的视觉、听觉的刺激下会不自觉地记住一些信息。流畅的动画结合适宜的音乐一闪而过,在生活中的某一个角落、在打开某一个软件时一遍遍重复,给用户留下深刻的视觉听觉的残留印象,使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2.2更好地呈现品牌故事

动态标志和传统标志可以同时存在,当品牌标志动起来,设计师就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来展现品牌理念、品牌故事,而不仅仅局限于平面,让用户可以多维度的感知品牌。如今,很多如阿里、小米等企业都进行了品牌标志的再设计。市场竞争的激烈、信息传播的不断加速、大量新兴产品、企业进入市场,企业逐渐理解到标志动态化的必要性。随着老牌企业著名商标的竞争力逐渐减小,标志动态化的意义逐渐提升。标志的动态化应该随着企业的发展、技术的革新、市场的竞争而不断变化,并以此为基础从而进行再设计。标志作为企业视觉识别的核心,它与企业的名称、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品牌个性、品牌定位、品牌核心价值等密切相关。而动态化的标志设计给予了标志更多的内容,可以更好的呈现品牌故事,增加了情节性,使品牌标志的内容得以升华、主题得以深化[11]。

3品牌标志动态化的设计要求

品牌标志能够引发人们对品牌的联想,尤其能使消费者产生有关产品属性的联想。它应该要简介易记并且有代表性。而动态化的标志在满足这些的同时也放大了品牌标志的这些特点。

3.1注重变化与动感

有规律的轨迹律动和颜色变化会使标志具有运动感,这种流畅的动感使标志更具有趣味性,并赋予了品牌以生命力。动态化的图标更容易使用户对品牌产生愉悦的第一印象,使品牌形象更容易被记住。但同时也应注意标志的动态形式与标志传达内容的统一。仅仅考虑外部效果的酷炫是低级的,大量的动态效果的堆砌如果与图形内容不符合就会显得多余,引起用户的烦躁。标志的动态设计旨在借助符号和动态语言来加深用户的感受,进一步阐述标志的内涵和品牌文化,做到动态表现与内涵的统一[11]。

3.2固定元素与新元素的结合

品牌标志在注重变化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不变。如果一个品牌的基础形态总在不停的改变,那么就会导致它功能性降低,缺乏稳定性,并且使用户的潜在印象降低。在对品牌动态化设计时,应该注意对固有形态的保留,并且使其与新元素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动态化标志将固有形态与新元素中的点线面结合,组合、排列,形成富有韵律感、节奏感的动态化视觉形象。根据视觉原理赋予品牌标志流动性、叙事性,展现出更为丰富的视觉表现。保留固有形态,积累用户对品牌的认知与信赖,使用户在识别固有品牌形象的同时,对新元素有着眼前一亮的新感受,为品牌注入新活力[12]。

4结语

动画标题设计范文4

(一)设计原则

1.以问题为中心

在进行软件开发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注重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明白学习了之后能解决什么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达成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在交流模块中增加相应的教学活动。只有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把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2.以微视频、微动画的方式呈现

视频资源较文本资源更加直观、生动,能够形象地对知识进行表述,但根据移动设备屏幕小的特点,更应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视频资源。视频教程部分进行分知识点、技能点的讲座,从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学习的持续性、可接受的信息量、学习环境和移动设备的特点等方面考虑,视频教程采用微视频或者微动画,每个视频或者动画片段一般在5分钟左右。视频镜头一般是制作过程的特写镜头,少用全景。微动画是具体操作的动画演示。

(二)组成模块

1.问题解决模块

问题解决模块中列出各个章节中经常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学习完图文教程和视频教程后,就浏览问题解决模块。如果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模块中的常见问题,就说明这一章节的学习目标已经达到。数据库中的常见问题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更新,并将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置顶。

2.图文教程模块

图文教程模块以文字和图片的方式展示新知识。在图文教程中,将《多媒体技术》课程共10章的题目作为一级目录,每章中的知识点、技能点作为二级目录,当点击一级目录时,二级目录会显示出来,再次点击就会隐藏;点击二级目录时,系统会打开该知识点、技能点所对应的教程内容,开启一个新的页面。

3.视频教程模块

视频教程部分和图文教程部分的显示方式相同,也是按照目录的形式显示的。按照《多媒体技术》课程章节内容的安排,进入相应的章节应对应相应的视频片段,视频采用MP4格式或者微动画SWF格式,使用了listview组件,用来展示视频文件的标题等。当点击打开新页面播放该视频时,服务器端数据库中的视频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更新。

4.课程交流模块

教师通过课程交流模块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学生可以在课程交流模块中对教学活动或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并融汇贯通。基于手机交流的方便性,每次交流模块中信息的更新会在手机软件安装的图标上进行提示,表示有新的信息。

5.系统设置模块

系统设置模块可以对软件的显示效果进行设置,如注销登录、修改登录设置、对本软件提出改进建议等。

二、首要教学原理下《多媒体技术》课程APP资源的开发

(一)开发平台

Android平台是基于Linux开放性内核的操作系统,编程语言为JAVA语言。Android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开源性,许多软件功能均可以在Android系统实现。本课程采用Android系统下的eclipse+AndroidSDK开发平台,使用“中国移动统一开发环境”,该环境为集成环境。本课程系统分为服务器端软件和客户端软件,服务器端软件放在php服务器的根目录下,客户端软件放在《多媒体技术》课程网站上供学生下载。

(二)开发语言

本课程系统使用java语言开发,采用b/s架构,使用安卓客户端+php+mysql技术。安卓客户端发送post请求到php服务器端,php收到post请求后进行识别和处理,将请求的内容分析后发送给mysql数据库,查询到所要的数据信息后返回到php服务器,此时客户端再将php服务端的数据接收过来,然后将数据显示到手机客户端上,这样就完成了一个交互,达到网络数据库与客户端通信的效果。

(三)显示方式

图文教程和常见问题是采用列表的方式排列的,利用简单的listView组件作为显示。将10章的标题放到一个list中,按照章节排列,当点击其中一个时,系统打开另一个java文件,此文件再次使用ExpandableListView组件,实现对每个章节的展示。一级标题为目录,二级标题存放目录中的具体内容,这样的显示可以克服手机屏幕、分辨率差异带来的不同显示效果。

(四)运行环境

动画标题设计范文5

关键词:文本解读;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小学英语作为学生接触英语知识的初级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性起点,英语作为人类语言体系主语言,学生在掌握汉语基础上学习英语对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可提升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及掌握能力,立足文本解读视角下,让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见解,利于降低阅读教学难度,提升学生文本分析及理解能力,使学生学习过程进一步优化。如何借助文本提升小学英语学习质量,已经成为目前英语教师关注的问题。对此,本文探究立足本文视角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1.文本解读视角下的小学英语教学问题

(1)教师文本教学能力问题。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在文本解读教学过程中,受到个人能力影响,无法准确及有效对文本进行解读,关注教材本身的同时,自教学目标设计上未关注文本教学深度,侧重语言知识的同时,忽视学生语言知识目标及语言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教师无法对文本有深刻理解,无法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教学质量无法提升的同时,也会制约学生英语素养发展。

(2)文本解读模式单一。文本解读过程中,需关注其中的情感及思想,文本具有完整的逻辑性,隐含着深层教学意义,教师对此还需引起重视。小学英语教师在常规处理文本过程中,并未关注文本设计内涵,在解读文本时存在浅层解读层面,解读方式千篇一律,导致学生难以对文本内容有深刻体会,无法掌握作者表达的情感,也无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小学英语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关注其中涉及的语法知识及词汇内容,更深层次的教学内容渗透不多,缺乏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准确对文本情感及思想进行解读。

(3)阅读教学模式程序化。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灌输英语教学知识,比如,教师在讲解英语文章时,先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找到其中的关键单词及短句,对文本进行整体性分析,这种程序化教学模式学生感到乏味,不会对文本内容探索引起足够的兴趣,在探索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无法掌握语法及词汇知识,也无法掌握作者表达的含义。现阶段,教师受到网络技术及教学课件影响,被动实施程序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解读,学生依旧处于被动学习地位,无法感受到文本传递的正确价值观念。

2.文本解读视角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文本解读视角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关注学生文本学习兴趣,在创设情景后,利用图片、视频等内容,让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积极互动,激发学生语言意识的同时,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理解。理清文本脉络的同时,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对文本中的文化知识及情感内涵有深刻掌握,让学生树立跨文化分析意识,在文本阅读后提升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1)创设阅读情景,激发学生文本解读兴趣。阅读作为读者与作者沟通的过程,阅读者具有阅读兴趣才能顺利阅读文章,感受其中的深刻内涵。在小学英语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情景,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感受作者描绘的场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感官。比如,学习“Holidayfun”过程中,教师结合本篇文章内容,利用信息化工具播放假期旅行照片,让学生对此类照片进行赏析,感受Fun的内涵,并提出问题:“Didyoutakepartinanytravelactivitiesduringtheholidays?”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回忆自己去过的旅游景点,也顺利进入文本语境,在课堂上积极与教师交流及互动。教师在创设情景过程中,需贴合学生生活实际,避免学生无法联想到教师描绘的画面,以文本解读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内容的探究欲望,从而让学生顺利把握文本内涵。

(2)利用标题配图,激发学生知识探索兴趣。小学英语教材中阅读教材较为丰富,均施以话题为语境,涵盖着丰富的英语知识。为帮助学生提升文本阅读效果,教师在文本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搭建语言框架,让学生对背景知识有充分认识,提升文本阅读的有效性。阅读材料中标题与插图作为提升文本解读效果的关键点,教师利用材料插图作为引导,让学生大胆对英语内容进行分析,学生结合想象力及知识储备在猜测后对文本进行解读,解读兴趣会提升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力。在学习“Whataday”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讨论其中涉及的句式,并感受标题与“Whatbecutifulflowers”的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察到标题中缺少形容性内容,此时教师让学生对自己最糟糕的一天进行回忆,并思考英语表达方式,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随后,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文本插图,让学生思考“Whatcanyousee?”,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使用“Whataday?”标题,学生对标题及插图分析后,对文本内涵有深刻解读,表述作者写作文章的心情,为后续知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理清文本脉络,关注学生阅读能力。英语文本与中文文本一致,均是由字词句构成,但字词句往往不只有表面意思,还包括作者情感及价值观。对此,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帮助学生对文本深刻解读,让学生善于理清文章脉络,从而归纳文本要点,挖掘文本蕴含的内涵。比如,学习“protecttheearth”过程中,为帮助学生掌握文本内涵,让学生理解保护地球的意义,可设计问题:“Willtheenvironmentinwhichwelivebedestroyed?Willthehumanraceceasetoexist?”这种问题最容易激发学生想象,教师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学生可能联想到一些动画中的内容,比如,外星人入侵、地球被病毒感染、地球解体等,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自文本中找到答案,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地区是每个人的责任,但深层含义是让学生学会珍惜朋友、亲人等,以此培养学生文本深刻解读能力。

(4)关注文本内容,提升学生体验。小学英语教学,教师多依据教材为学生讲解,但单纯的课内文章讲解,学生学习兴趣无法提升,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小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微课及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放映一段影片或者播放一段动画,通过动画及影片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深刻认识,比如,《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是学生愿意观看的内容,不只愿意阅读文章,也愿意观看动画,教师以一段动画为引导,让学生对文本内容引起兴趣,教师可选择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相处情景,也可选择白雪公主被王后追杀的情景,也可选择王子到来的情景,这些情景配合文本均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将目光集中在课堂,也要放眼课外,使学生对课外名著有深刻认识。英文文本故事不只承载着故事本身,也涵盖一些文化底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提升自身的跨文化学习知识,立足英语视角对文本进行深度学习。学习的故事学生可回到家庭为家人讲解,也可为朋友讲解,进一步拓展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现阶段,培养学生英语解读能力及应用能力已经成为核心素养中的一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认识到科学的阅读教学路径,在文本阅读基础上对学生英语能力进行培养,可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3.英语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要做到三个避免

(1)避免将教学目标放在只提高学生语言知识上。由于不少英语老师缺乏对文本的充分理解,才会将教学目标设置成为对英语字词句的学习。然而文本解读并不是字词句的简单堆积,也不是任何题材和题材的文本都是语言的重点和语法知识的集合。文本解读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语言运用能力,这是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的基础上实现的英语阅读素养。

(2)英语阅读教学中避免仅侧重文本信息。在现在的阅读教学课堂中,老师通常采用填写表格的方法来提取文本主要信息,但是这却破坏了文本的整体性。因此在教学中,重点应该将文本信息放到整体的文篇框架结构中,从而还原文章的全貌。解析文本不仅是解析文本,同时也要注意语言运用的背景、文本所处的位置、语言背后的情感,不要将一篇文章割裂成几句话来进行逐一分析,这破坏了文本的整体性。

(3)阅读活动要避免脱离学生认知。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信息,让活动成为语言运用的脚手架。因此老师要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出发,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从而站在学生角度上来建构文本信息,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增加对文本感悟。选择学生喜爱的文本素材吸引学生阅读兴趣。设计精彩的课堂,从而让学生能够融入到文本中,再进行接下来的分析与交流。

4.结束语

动画标题设计范文6

 

目前,我国动漫产业急需应用型人才,包括故事原创人才、动画软件开发人才、二维三维动画制作人才、动画产品设计人才、网络和手机游戏开发人才以及动画游戏营销人才。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模式之一,在提高应用型动漫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动漫企业参与办学,密切人才供需渠道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动漫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处于人才需求的旺盛期,而一些高校动漫专业办学时间不长,且大多沿袭传统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未能建构起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模式,使得动漫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受到严重的影响,一时难以适应动漫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导致动漫产业人才市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动漫产业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却是高校动漫专业毕业生从业率的持续走低。因此,确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高校与动漫企业之间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对动漫产业的发展和动漫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拟通过对多种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梳理和分析,探讨高校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构建独具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以有效培养应用型动漫产业人才。   一、分段式动漫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指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分段共同承担教学,实现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知识的良好结合的模式。   由于目前多数高校动画专业是新办的专业,高水平专业师资特别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的教师十分缺乏,只能到动漫企业外聘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但是由于兼职教师任教时间的不确定性,以及高校动画专业实训技术平台的缺乏,使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上很难做到协调、有序,理论教学与实训易脱节,教学上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如果采用分段式培养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师资问题,还能充分利用现有实训技术平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让学生得到应有的专业实习和实训,对培养应用型动漫人才十分有益。该类模式目前国内已经有院校在探索实施,效果比较显著。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是“2+2”模式。具体实施办法是,招收全国统一艺术加试及艺术类高考的考生,入校后前两年进行动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后两年时间进行企业社会实践教学。例如湖北美术学院动画学院与部级动漫产业基地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办学,他们所探索的动画专业分段式教学模式,就是独立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本科四年中,前两年主要利用学校良好教学资源与环境,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文化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后两年或一年则主要利用动画公司的专业资源优势,在动画公司开办的动画教学区,开展动画专业课的实训。实训内容力求全面、系统地让学生掌握最新动漫技术,实现与企业生产零距离接触。实训内容包括:编导、基础训练、设计制作、原画设计、动画制作及后期合成等,改变传统的手绘动画为现代无纸动画,学习并掌握先进的无纸动画技术及相关软件的应用,提高动画创作效率和动画设计制作手段,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保障。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小组式辅导方式,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学习效果,确保实训质量。学生在动画公司实习和在专家与学校教师联合指导下进行毕业创业,让学生参加动画生产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学到的专业知识。这样,一方面可确保学生在前两年的时间里,打好专业和文化课基础,练好基本功,又可让学生在后两年的时间里,学习和施展动画才华,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与研究,真正掌握过硬的、切合实际的动画专业本领。   二是“2+1+1”模式。即“绘画艺术基础+动漫编程+项目引导培训”的“2+1+1”模式。例如培养网游专业的人才,可在本科4年中,前2年学绘画、漫画等艺术人文及软件编程、游戏软件等基础课程,第三年到有关公司进行产学结合的网游编程学习,第四年由网游公司进行“项目引导培训”,经过4年系统学习,学生毕业后就是能进行网游设计开发的主体人才。   三是“3+1+1”模式。   该种模式是将学生的毕业分配和工作实践结合在一起,是指本科学生前三年在学校基本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取预分配的方式,让学生原则上到对口的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一年(实际上是将大学毕业生的一年见习期纳入全学程提前使用),学生项岗实习结束返回学校进行为期一年有针对性的理论教学,并做毕业设计。学校和用人单位按照预分配联合培养的模式,共同参与、共同商定、统计表安排、合作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后的学生分配到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不再对学生设一年的见习期。例如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的学生们大四阶段就可以开始实训,实训基地提供充足的实践岗位、生产动漫画等文化创意产品,创业带就业,学生们可以采用半工半读的方式,在动画学院教师的指导下参与部分的工作,实现了“半就业”或“初就业”,为真正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这种方式既有效地解决书本知识和创作实践之间差距的问题,也提高了学生应对市场需求的能力,还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缓冲空间。   二、校企共建式动漫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共建模式是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人才的具体形式之一,是高校利用企业的教学资源(如动漫设计师等专业指导人员)和教学环境(即企业的生产设施、产品以及企业文化等真实的工程背景),以培养企业需要的、并达到岗位能力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共建,不仅解决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不足、办学经费困难等问题,也促进了高校“双师”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从而保证了应用型动漫人才培养的质量。校企共建模式可分为校企共建教学实训基地、校企合办动漫专业或动漫学院两种模式。   一是校企共建动漫专业教学实训基地。鉴于高校毕业生不能立即上岗工作,企业还需对高校毕业生进行短期岗前培训以及高校学生缺少到企业实践这一现状,高校和企业可共同建设动漫专业培训实践基地。通过该培训实践基地把高校与企业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在毕业之前参与公司的真实项目,既应用课堂所学又弥补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把企业作为第二课堂,为企业提供一个现有人才培训和新人才招聘的平台。如广州动漫企业、行业协会联手中国传媒大学建立的动漫产业教学(科研)创作基地与优质生源培育基地;中国传媒大学聘请漫友文化旗下的优秀创作者为兼职教师,定期赴大学授课和进行学术讲座,定期派遣师生在漫友文化进行联合动漫创作,而漫友文化每年大批量选择接收优秀毕业生进行实习和就业;四川美术学院与重庆广电集团共同组建的动画教学实作基地———重庆视美动画艺术有限责任公司,为四川美术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进行的探索卓有成效,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在基地直接参与动画研发生产,学生的大量作品被采用播出,如三维系列篇《叽里咕噜巴巴猫》、二维系列动画片《麻辣小冤家》等。#p#分页标题#e#   由于系统地让学生掌握了最新动漫技术并实现与企业生产零距离接触,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基础。   二是校企合办动漫专业或动漫学院模式。为使高校动漫人才培养与动漫企业需求互相适应,条件成熟的高校可与动漫企业共办动漫专业或动漫学院。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软电子学院与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及加拿大美亚教育中心合作,开设数字艺术设计系,聘请国际业界著名专家担任系主任;开设艺术设计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和实习环境,致力于培养能适应于专业数字技术公司、电视台、电影厂、新闻出版、网络媒体、广告制作、电脑游戏、软件开饭、环境艺术、房地产、院校及科研单位等行业创业、设计需求的高层次具有艺术知识、技术知识交叉复合型数字艺术设计人才,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字科技技术和传媒技术,还具有将理性思维和艺术融合为一体的能力。   三、工学结合式动漫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符合动漫行业需要的应用型动漫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整个培养期间安排学生多次工作实践,在校学习与工作实践交替进行,使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这种模式的不同学校,安排学生参加工作实践的次数以及安排学生参加工作实践的时段有所不同,又有多种形式。例如,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的游戏设计专业,课程为四年,第一、二年主要是学习游戏设计开发软件基本知识,进行基础游戏设计的专业训练,学习面向对象编程及二维、三维的图形动画处理等;从第三年起不定期让学生在学校的合作伙伴,如索尼等公司进行带薪实习,学习产品开发和商业课程。总的来说,课程安排不仅关注游戏软件的开发设计,而且与艺术设计紧密联系。又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采取工学交替模式,组织动漫专业学生到国家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基地宁波水木动画设计有限公司实习,学校派出专业指导教师、公司安排具有丰富经验的培训师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和管理,学生具有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相关管理规定和企业管理制度,努力提高专业技能。这种准员工式的培训,项目制的教研体系,丰富的动画片开发管理经验,使学生们熟悉动漫制作的规范流程,掌握背景、场景设计和动画制作等技能。学校和企业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胜任动漫企业的管理模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竞争力,为动漫产业提供可造之材。   四、项目驱动式动漫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推行的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这种以项目为主体的职业行业为引导的教学方式,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项目设计(包括模拟项目)、履行和管理,完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作全面培养的一种模式。该模式的特点就是以项目为依托,通过组织教师带动学生完成横向项目,“以任务为导向,以项目作驱动”,所有学生分成小组,自己进行调研、设计方案,动手制作。四川美术学院组织2004、2006级学生成立的教学实验班,在教师带领下参与重庆市科技项目“重庆动漫产业人才培训基地”项目,以及参与部级动画产业基地———重庆视美动画基地、电脑报集团漫天下杂志、成都新华文轩集团、少年先锋报、龙门阵杂志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实作项目,围绕实作项目进行能力提高培训教程和实作演习,各组均有二维动画片成品、三维动画片成品、动漫读物作品发表成品,以及实作作品成品获奖。学生的实作能力得到了提高、责任心得到了加强、知识结构得到了完善。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动漫产研基地在2009年3月正式进驻宁波市大学科技园区,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动漫产研基地先后与动漫企业承接横向项目20项,其中本地项目14项、长三角地区项目4项、国内其他地区2项,创意项目涉及动漫连续剧、动漫影片、政府宣传片、电视台栏目包装、企业产品与文化宣传等多个领域。动漫专业教师把承接的项目放到课堂教学中,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以班级工作室为单位,由教师带着学生共同完成这些横向项目。这种完全与市场接轨的人才培养模式被该院称为“项目驱动式教学”,是该院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项大胆创新。   五、订单式动漫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就是院校与企业共同协商,以企业方的人才需求为前提,以企业的岗位任职标准为基础,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使学生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熏陶,一毕业就可直接到企业的“订单”岗位就业。从而缩短企业员工的岗前培训,减少企业用人成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培养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人才储备,可以最低的人才成本有针对性地培养出适合自己需要的典型岗位的高技能型人才。对校方而言,可以目标明确、定位准确地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合格“产品”。对学生而言,可以提早接受企业指导,学到适合实际工作岗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最重要的是解决了就业问题。所以,“订单式”培养是一种企业、学校、学生三主体之间形成“三赢”的培养模式。   哈尔滨市盛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与学校寻求合作的过程中,选择了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前两年由学校老师和企业提供的“双师型”老师共同为学生上课,第三年则将学生直接派往企业结合项目进行实训。目前,盛源公司的职工人数已由十几人扩大到200多人,他们不但不为人才紧缺而担忧,而且还开始向行业内的其他企业输送人才。广东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动漫游戏专业与中山金龙游戏游艺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了“金龙游戏班”。主要针对的职业岗位是三维游戏建模师和三维游戏动画师。与中山市网龙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了“三维数字城市建模班”。主要针对的职业岗位是三维城市建模师。“订单”项目主要包括合作内容、培养对象、合作方式以及合作协议等。合作协议是合作项目的文件形式,是合作的法律依据,必须充分考虑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面的利益和要求,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职业教育的规律。在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该院建立了以企业领导、专家、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论证专业建设,开发教学计划。确定培养目标.共同培养人才。通过与企业的紧密结合,动漫游戏专业基于职业岗位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不仅促进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更满足了企业需求,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认可。#p#分页标题#e#   综上所述,由于动漫产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同,各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师资队伍、硬件建设水平不同,选择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动漫人才的模式也应不同。只有根据本校动漫专业的具体情况,加强与动漫企业产学研合作教育,选择适应区域动漫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为动漫产业培养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动画标题设计范文7

一、人才是动画教育的关键

选才是培养人才最前端的问题,如何选才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动画行业的产业性是非常强的,它不同于美术,它也不同于其他文理科。首先,它要求你具有综合素质,比如说兴趣要广泛、要有丰富的综合知识,如何在高中生里选出一些爱好广泛、兴趣广泛的学生就是一个难点。我们在选才的时候,就是从爱好者当中挖掘他们具有创造力或者叫创新能力的方面。入学考试我们首先要考动画知识、绘画知识,但是更重要的环节是面试,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来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在动画专业课程的制定中,我们根据学院的特色、行业的发展以及现有的师资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二、行业的人才定义为三种:第一种叫作应用型人才;第二种叫作创作型人才;第三种叫作理论研究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也可以叫作实际操作型人才,适合于大专院校,有很强的技术操作能力。创作型人才要有强大的理论支撑,本科短短四年时间,需要抓好基础课程。而创作型更多地是以艺术短片赏析评论为讲课方式,作为本科学生来讲,需要他们的合作精神、技术综合掌握的能力。理论研究型人才,这个主要是针对研究生层面。方向就是导演和设计专业。研究生毕业以后将是动画片主要创作人才,或是动画创作团体的领导人才。中国动画片之所以不能很好发展,除了体制、经济等原因以外,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与时俱进的理论研究和指导,将来这个学科是很有前途的,现在是相对比较稀缺的。在动画方面这样的师资很难找。只有大量的理论研究型人才,才能推动中国动画健康、迅速地发展。针对工科院校的要求,我制定出了另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叫作制作型人才,强调的是需要有扎实的动手能力与创意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教学大纲也是随着行业的变化而相应进行改变的。

三、动画教育课程的设计

第一,美术、设计基础及理论课程。各个院校不一样,现在说的是总体的设计,美术和设计基础指的是美术类基础课程、设计类的基础课程,以及相关的理论课程。第二,动画理论课程,一定是动画专业相关的理论课程。第三,计算机技术课程。第四,动画技法和设计。第五,动画创作。第六,影视基础,就是要把一个动画片做成真正的成品,它不简单是要画和制作出来,还有其他的方式,比如剪接、编剧、录音、声音制作,甚至作曲、文学等等很多相关的知识,影视里包括剧作、声音制作,还有一个是后期特效和编辑,另外还有理论的。第七,其他课程。下面介绍一下这些课程的主要内容。

1.第一大类美术和设计基础及理论课程。美术基础就是传统的素描、速写、色彩,设计就是传统的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空间构成、色彩构成,另外还有一些理论课程,就是美术史、电影史、艺术史包括艺术概论等等。具体设计每个院校不一样,大家都在逐渐改革传统的做法,像素描,以前就是把美术学院的方法直接搬到动画院系,现在发现这个方法不够完善,所以要做调整,我们正在逐步改变素描的方式,把素描和速写结合起来。

2.第二大类课程是动画理论课程。这个比较重要,而且是很多院校忽略的一点,直接用艺术概论代替动画的理论课,或者是美术理论、绘画概论、绘画史,用这种方式代替动画我觉得是不够准确的,学生在学校只有短短的四年,这些课程把时间都占用了,其他课程就少了,我认为动画理论课必须上,而不能用其他艺术理论课代替。所以我们需要这样几门课程:动画概论与动作规律,动画影片分析,动画师研究等。动画概论应该包括历史、起源发展、艺术特征,怎么去创作动画片,怎么去欣赏,技术与文艺批评,各个国家不同的情况,以及动画创作人员所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要如何培养。第二个课程是动作规律,这个并不是单纯的理论课,还是为了创作和制作。为了便于学生学习必需的经验,所以需要开设动画片分析的课程,着重给大家介绍国内外优秀动画片里的创作特点,和我们值得学习的一些重点与要点。动画大师研究是影片分析基础上的后续课程,特指中国的动画大师,万氏兄弟、三个和尚的导演阿达等等,从他们的创作经历、创作思想、创作风格等等给学生进行一个比较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到自己的创作里面去。

3.第三大类是动画技法和设计课程。动画技法就是每一秒画多少张,每一张原画之间怎么加动画,包括怎么定设计表,怎么进行加线等等。动画片的设计,包括造型设计、场景设计、动作设计等等。造型设计教授学生们根据什么样的规律掌握人物造型的变化,日本、美国有什么特点,中国有什么特点,另外这里比较偏重于动手操作,做的各种泥偶,这些都是造型的作业,其实将来并不一定都是泥偶片,要求学生们掌握的是造型的立体关系、空间关系,也就是说画到纸上你不知道他后脑勺怎么样,泥偶做一个,就会心里有数。场景设计就是画背景,但是这个背景首先是设计出来的,《大闹天宫》孙悟空在什么地方活动有背景,是花果山、还是南天门,这就是场景设计,这也是动画片主要的设计。动画片的创作也要有人物、角色,这些人物和角色既来源于我们对于角色的了解,还要加上一些表演,另外还得把表演动作画出来,这就叫动作设计,日本把这个叫“原画”。

动画标题设计范文8

 

随着三维技术在计算机中的应用,三维动画影视也迅速崛起,影视动画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CG动画时代。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原有的动画设计无论是设计还是创意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设计师开始使用计算机三维技术来进行动画设计,动画形式也由原本的二维手绘形式转变为三维动画。计算机便成为动画设计师的新型工具,从此摆脱了传统动画复杂而烦琐的工作,使设计师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动画本身创造性的工作上,这对动画的发展非常有利。从另一方面看,CG动画产业的发展对计算机设计工程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也促进了三维动画软件的发展。   虽然三维动画现在已经发展得比较不错,然而在动画设计的各个环节制作上依然不是那么简单。在影视三维动画后期中,动画技术的一大难题便是如何将三维动画技术和影视特效紧密的结合,因为这种技术需要强大的软件和运算能力极强的硬件平台来支持,并且动画师和合成师都需要极具艺术性的思维。对如何恰当地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特效艺术,又如何使计算机技术、特效艺术、设计思维三者有机地结合,目前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影视动画特效艺术   影视动画特效,这个从前十分陌生的字眼现在已经真正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从世界第—部完全由三维动画制作的电影《玩具总动员》的上映(如图1)到现在的合成三维影视《变形金刚》和《阿凡达》(如图2)的闪亮登场,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已经由以前简单的动画题材转向影视三维动画题材,一个全新的三维电影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是新世纪电影艺术的一次历史性革命。随着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及特效艺术在影视中的应用,影视动画的视觉效果在某些程度上已经超过了电影故事的本身。简单地说,影视特效艺术就是利用人的视觉特性给予人的一种假象。随着计算机在影视领域的延伸和各种制作软件的增加,数字三维特效影像技术逐渐打破了以往影视动画设计的局限性,在视觉效果上弥补了动画原画的不足,增加了影视三维动画的艺术效果。三维动画特效需要与实际中的三维动画原画完美的结合,在制作特效时要严格地对应原画和道具,确保电脑模拟效果和拍摄画面的真实感。   (二)影视三维动画和特效艺术的结合   影视三维动画是建立在以计算机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来模拟现实。制作三维动画基本角色技术的流程是建模、运动、材质、灯光、渲染。而完成整个影视动画需分为前期角色原画制作、中期动画绑定和后期特效动画合成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而每一部分都是构成最后的绚丽视觉效果所必须认真完成的工作。例如,在三维影视动画《冰河世纪》的制作中,制作人员先依据原画,以点、线、面逐步完善的方式,创建出各种生物生活的几何信息,完成其“建模”;之后是“运动”,通过运动捕捉、骨骼绑定、力场模拟等电脑技术方法来让各种动物按照设计运动起来(如图3);在接下来的“渲染”中,添加虚拟的灯光,通过摄像机来模拟影像。此时生物的肤色和纹理都显得十分清晰和逼真,再经过三维灯光计算,并按照虚拟摄影机的关键帧设置成像之后,《冰河世纪》中的各式各样、表情丰富的动物才能真正地活跃起来。   三维动画是表现的艺术,它通过视听语言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以表现角色的情感来感染观者。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数字特效也越来越多地应用这种艺术表现,设计师通过3D的粒子特效、流体特效等后期的合成特效建立了全新的三维动画语言范式和风格。同时,特效艺术也为创作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三维动画创作者的思想也从单纯的技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通过数字特效技术,动画设计师能够创造出原本没有的景物,能够创作出绚丽的场景,能够更好地感染观众的心灵,还能根据风格和动画剧情的需要调整各种超现实的运动轨迹实现特技镜头。可以说,三维软件的制作过程是动画设计的技术实现手段。但是,在一部三维影视动画作品之中,仅有这单纯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它只能实现三维动画最基础的“型”和“动”,却不能实现动画的“神”。要实现动画给人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动画设计师还必须充分设计好三维动画的特效艺术效果。   三、特效艺术在三维影视动画中的几种艺术表现力   (一)特效光影艺术的表现   三维影视动画中,最具冲击力的特效技术便是光影特效技术,动画合成师通过光影的变幻来实现对场景气氛的掌控,特效光影可以将角色人物的内心情感与场景充分地烘托出来。在传统的影视动画当中,动画师在光影的处理上只是按照动画原画中的明暗关系做出简单的光变化处理,光影缺乏生动性表现,即使专门拿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刻画光影变化,并通过专业的二维动画软件的关键帧技术进行光影处理,也很难达到理想的光影效果,更不用说实现场景与角色的互动光影的粒子变换。而利用3D光影特效技术直接调节虚拟灯光的各项参数来实现光与影的互动,再通过各个光影时间帧图层的叠加和明暗度的调节形成场景的强烈艺术表现力,进而实现三维动画的光影特效(如图4)。   (二)镜头转换特效的表现   动画的整体是由若干个分镜头组成的,每个分镜头之间的衔接需要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而特效艺术高度地结合了电影艺术的渲染手法,将电影语言进行了扩展,利用虚拟空间的特效纵深和虚拟摄影机的制作方法,实现了摄像机不易实现的场景拍摄效果。三维技术中的镜头可以实现高难度的镜头效果,从而大大节约了拍摄成本,并以从未有过的视觉体验,在镜头的表现力上取得了极大的突破,实现了三维影视动画镜头的完美衔接。   (三)空间动感特效表现力   特效艺术可以很好地烘托角色,而三维空间动感特效又能够使角色设计和动画场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在传统的动画设计中,绘制角色与场景是分开的,它是通过元件形式而单独存在。角色与背景的结合也是通过叠放而实现的,这就使得角色与背景缺乏互动。三维空间特效可以使角色以任意角度和任何方式来运动,也可以结合其它动作捕捉和绑定系统来实现更逼真的模拟配合虚拟摄像机运动的特效手段,从而形成十分真实的立体动画的画面。#p#分页标题#e#   (四)交互特效的表现力   在三维动画制作中常常通过对特效的交互行为来实现对角色的描写。三维动画技术的特效制作是通过对设计元素的定义和建立三维模型的方式,来完成设计元素的各种运动路径,从而创造出模拟现实的真实环境,并且通过对角色的定义与环境实现整个画面的互动,使周围环境随角色的动作而发生变化,产生出动态的真实效果,而角色的动态效果往往能够和观看者产生互动行为。这种模拟特效成为动画中不可或缺的视觉特效,也是三维影视动画的一种发展趋势。步入了人们的生活,并且它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未来的数年将是三维影视动画的时代。影视这个被誉为梦想的代名词的领域,对三维动画技术中的特效艺术早已不再是浅淡的尝试。相信三维动画技术在加入特效艺术制作中会更加如鱼得水,发挥出它最神奇的魔力,将一个个梦一般的世界搬上大银幕。对于三维动画技术在电影里还会有哪些更加让人不可思议的尝试,我们不用去做无谓的猜想,更多的是一种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