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信用管理范例

合同信用管理

合同信用管理范文1

无论是大型国有企业还是中小民营企业,都必须牢固的坚持“合同管理与信用建设并行”的方针,借此提振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的“士气”,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稳步推进。例如,企业在加强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实施“全过程监控”,开展分权管理,着力提升合同的有效性,强化企业的信用和诚信。从资格审查到招投标任务的开展,到合同协议的拟定,再到合同的评审、签字盖章,最后到合同的生效……这整个的过程都是企业合同管理的内容,也是企业信用的直接体现。无疑,坚持合同管理,注重细节的监督与控制,一方面是企业内控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根本需求。在市场化融合程度越来越深的今天,企业的发展必须坚持“诚信与信用”并立的方针,而合同管理就是其中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健全合同管理机构,还是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其最终目的都是不断强化企业的信用与品牌美誉度,最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加强合同管理的组织机构与制度建设,丰富企业信用建设内涵

前面已经提到,企业的信用建设的重要路径就是合同管理,二者都是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工作中,企业的信用建设与合同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后者为前者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在合同管理方面,企业首先要坚持组织机构、相关部门的建设,构建完整、有效的组织体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其次,企业要建立健全合同管理规章制度,形成周密的制度化机制,为日常合同管理及应急工作提供基础保证。在合同管理组织机构建设与制度建设的基础上,企业的信用建设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例如,众所周知,组织机构的建设是创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的组织保证。在此基础上,企业必须进一步强化了对信用、合同工作的组织管理,要创建以企业领导为核心的多层次的合同管理组织体系,由企业核心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形成层次分明的组织管理体系。另外,要根据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组建一支兼职合同管理员队伍,并对其开展专业的培训,形成企业合同管理由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和管理人员经办负责的有效运行机制。只有这样,企业的合同信用管理机构才能不断健全,合同管理人员才能逐步到位,企业的整个信用合同管理架构也可以基本确立,从而为企业信用建设提供强大的基础保障。

三、坚持“流程化”与“标准化”合同管理,夯实企业信用基础

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份合同,都是企业信用记录的展示,都会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规范与参照。也就是说,企业的合同管理其实就是企业信用建设的外延,合同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信用体系建设的成败。首先,企业要开展“流程化”合同管理,即将合同的执行、落实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切实提升合同管理的效能与效率,彰显企业的执行能力,为信用积累提供依据;其次,合同管理要坚持“标准化”原则,即合同的管理、操作应该严格依照标准化规章完成,这样才能体现合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例如,企业要在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坚持信用建设,将合同的执行与财务部门的工作对接起来,形成上下联动的管理机制,切实保障合同管理的有效、有序。此外,要努力做好合同监管工作,要突出重点,加强监管,摒弃过去那种对合同的订立、履行和纠纷处理的全面监管模式。企业要把有限的监管力量集中到对合同的重点监管和查处上来,形成以合同监管、管理带动企业信用建设的有效机制,不断改善企业的信用状况。总之,企业将“流程化”、“标准化”的合同管理纳入到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中,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需要,也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四、总结

合同信用管理范文2

1.实现信息共享。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人类疾病也开始增加,越来越多的疾病变得更急,更难以诊断。一旦针对某一种疾病的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那么其他的医疗人员都可以运用相同的方式对这类疾病进行治疗。通过建立疾病资料档案,就可以将其治疗方法、药物使用情况记录下来,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来管理档案,能够保证管理的标准化与程序化,确保医院医疗资料信息的有效传递,医务人员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精确地查询所需要的医疗档案。但是,在信息化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医院的全面配合,这样才能够保证档案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利用。

2.提高管理质量。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档案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对医院医疗水平、效果以及管理水平地不断提高,所以档案信息的功能要不断丰富,这样就可以在提高档案使用效率等方面使更多的医务人员快速查询所需要的档案内容,并且,医疗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在医院的日常诊断、科研等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确保更加科学地管理档案,这就要求必须提高管理部门的档案管理质量与服务水平。

3.提供决策依据。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不但能够起到最基本的储存效果,同时还能够快速归档各类资料,合理保存档案,并提供快速的检索方式,确保档案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统计。真实有效的档案信息能够帮助医院管理层作出正确的决策,为医院科研项目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

1.明确系统标准。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制度来执行,这是信息化时代实现数据有效传递的基础所在。因为医院档案的内容非常复杂,所以一定要全面合理地设定不同的档案信息字段,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运用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针对各种档案资料进行合理的保存,方便日后的检索与使用。

2.完善系统功能。在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档案要进行合理的分区设定,对整体功能进行统一化管理。针对文件管理的子系统而言,要按照类别登记、修改、查询、注销、借还完成的文件。对文件列表与卡片进行打印,对借阅以及收发文的情况进行统计,这样就能够实现有效的数据交换。对于档案管理的子系统而言,确保档案能够根据不同的内容实现有效的建档、修改,以及查询功能,根据条件对档案进行检索,代码库资源要丰富,文字内容通过代码实现转换。对于数据维护子系统而言,要能够对数据进行及时的备份与恢复,对用户的权限进行合理管理,设定不同权限的查询、修改以及下载等功能,对系统参数进行维护,合理管理代码程序等。

3.展现系统特点。在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数据应该采用分布存放,设计的程序要简单便捷,对结构进行合理优化,数据处理速度要更加快速,并且能够缩短系统反应时间。系统要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初始化系统的过程中,要对各个部门的情况加以考虑,设计的数据结构要具有极强的兼容性与通用性,系统的适应性要强化。很多程序都需要方便移植与使用,保证录入数据的准确性与快速。系统的关键在于数据安全性问题,所设计的系统要能够实现自动备份的功能,没有权限级别的人不能够对数据进行查询、修改和删除。在构建模块化程序的过程中,一定要方便扩展与维护。

三、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利用

1.保证数据真实。确保信息系统具有极强的准确性、真实性与完整性。医院档案是对医院各方面的运营情况进行准确反映的载体,是档案发挥自我价值与功能的重要保障。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是以医学档案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所以要确保信息档案与原始档案一致。这就要求在原始数据的录入过程中,按照原始资料准确录入数据,同时在系统内部各种字段实现完整性保存,这样才能够在信息系统中存储真正有用的信息,确保档案管理的真实有效,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进行。

2.维护系统安全。在构建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完善而又严格的管理制度,对该系统平台进行合理管理和深入使用,并确保信息系统的绝对安全。一方面是保存的所有数据必须要安全,不能够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另外一方面,是对外部入侵的安全,要保证不会被外部人员通过非法渠道的访问对数据造成影响。要建立权限控制机制,实现系统的分级操作和安全管理。

3.培养优质人才。建立信息系统不仅要有足够的现代化设备,同时还需要专业性人才加以保障。只有拥有一大批不仅专业素质强、同时还能够拥有极高的计算机软件使用水平和办公软件运用能力的人才,才能够保证数据库的有效运作。首先,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各种规章制度比较熟悉,同时要能够合理掌握计算机知识以及软件的操作方法。其次,工作人员要保证足够的责任心与工作热情,同时要重视自身的能力提升,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与进步,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时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智能分析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档案信息的智能分析系统和数据挖掘功能,将会极大地节省人力物力,而且能够为决策层提供及时有效的分析结果。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需要跟随技术发展趋势,加快建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系统智能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姜美晶.医院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8(16):71.

[2]邝鹏.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6):202.

合同信用管理范文3

本文讲述了东滩煤矿基于三维GIS技术和云计算的可视化矿井综合信息网络三维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系统以东滩综合信息化建设成果为基础,利用现有相关系统提供的数据接口进行集成,将二维数据转换为三维信息进行可视化集成展示,对于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提高应急情况下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GIS;云计算;物联网;矿井;三维;管理系统

东滩煤矿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网络三维管理系统以当前东滩煤矿矿井综合信息化建设情况为基础,结合今后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矿山的发展方向,结合最近几年发展成熟起来的物联网、云计算和三维可视化技术而进行建设。系统的实施建设有利于打破专业壁垒,使复杂且专业的二维图形和符号转换为简单直观、清晰易懂、三维形象的立体模型,为煤矿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救援、设备维护管理和人员技术培训等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快捷的手段,对于提高矿井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提高应急情况下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提高生产效率、加快建设数字化、信息化矿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系统建设目标

东滩煤矿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网络三维管理系统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三维仿真、RFID、嵌入式、数据库、网络及多媒体等技术,建立三维立体数据平台,为东滩煤矿的生产过程和设备运行提供智能的监控及管理服务。系统建设目标如下。(1)矿区基本三维模型建设:包括地面厂房建筑、地下煤层、岩层、断层、井下巷道、硐室、工作面、钻孔、管道以及生产安全相关的重点设备设施内外部结构等地下要素的动态建模。(2)实现从现有数据库中读取数据自动转换为三维模型:制定针对生成三维模型的地测数据采集标准、制作规范,能够利用软件使数据库中的地测数据自动生成三维地下煤层、岩层、断层、井下巷道模型,实现对井下三维地质结构的任意剖切,一方面以强有力的三维仿真技术辅助井下巷道规划及设计,另一方面使二、三维数据能够同步动态更新。(3)建设地上—井下一体化三维仿真展示系统:实现动态交互的东滩煤矿地上、井下的三维浏览,实现对重点设备内部结构、运行状态、温度、震动和润滑数据等的查询和实时监测。同时实现人员安全培训三维仿真展示,能够逼真的模拟井下工作环境,使人员在地面最大限度熟悉井下的巷道、硐室、工作面及相关设备位置情况;实现工艺流程三维仿真模拟,能够模拟采掘--运输--洗选煤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并且可以在三维场景中动态直观地表现物料途经的所有装置。(4)建设三维井下人员、三条生命线(压风管路、供水管路、通讯联络线路)安全管理及应急指挥系统:在三维场景中直观地显示人员分布、数量、下井时间、行进路线、停留位置等情况,使地面人员全方位掌握井下人员的实时情况。并实时对压风管路、供水管路、通讯联络线路这三条生命线的路由、节点、阀、终端等的位置及管路口径变化情况、通信线路容量变化情况进行直观查询,当险情发生时,可以提供救灾物资以及避灾线路的查询与浏览等功能,为各类应急事件提供辅助决策支撑。(5)运维支撑平台:实现各个业务应用系统的用户权限分配管理、登录访问、日志查询、共享服务配置、监控和报警,保证整个平台能够稳定运行。

2系统建设思路

2.1对现有数据进行整合

对东滩矿区地面、井下的多种数据要素的属性及空间信息进行整合,为地形元素、交通设施、植被、建筑、煤层、钻孔、巷道、管道以及生产、安全相关设备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提供基础。利用三维仿真技术实现现实世界数字化,将矿区所有的空间信息和业务相关信息都装入计算机,为快速、科学决策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信息。2.2建立数据标准,自动生成三维数据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地测图制作规范,实现矿区地测图自动生成三维巷道模型,从而保证二、三维数据同步更新,进一步减少煤矿在数据维护方面的投入。

2.3煤矿三维数据建模,为三维可视化提供基础

建设东滩矿区现状的地形、地质、工程模型,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这是煤矿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利用三维仿真技术将地面建筑、设备、煤层、岩层、断层、钻孔、巷道、管道这些对象表达出来,可以为采矿、测量、检测、分析等工作提供基础。

2.4地面—井下一体化管理

利用三维仿真技术,实现地面--井下一体化三维管理,所见即所得,打破专业与非专业的限制。可使相关领导、不同专业专家和业务人员更加高效、准确的了解现场情况,提高决策速度和质量。

2.5三维显示管理系统

在三维数据中直观地显示人员分布、数量、下井时间、行进路线、停留位置等情况,在地面全方位掌握井下人员实时情况。能够对井下三条生命线(压风管路、供水管路、通讯联络线路)路由、节点、阀、终端的位置进行查询、管路口径变化情况及通信线路容量变化情况进行直观查询。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及应急处理预案,为领导处理矿井突发事件时提供快速、直观的辅助决策。

2.6建立重点设备库,并集成监测数据

将三维设备模型与设备台账进行关联,实现重点设备的内部结构查看,运行、停止状态的监测。并将最新的监测、监控数据实时加入三维系统中,动态而且直观的反映现场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如:皮带机和地面通风机主要部件的温度、振动、润滑信息进行监测,从而为安全应急事件与设备日常维护及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撑。

3总体框架设计

系统总体设计坚持数据、管理、服务、应用相分离的架构思想,在保持灵活性和扩展性的前提下,整个系统采用了以VRMap为基础的三维仿真网络应用解决方案为总体框架,综合应用物联网、云计算、三维仿真、RFID、嵌入式、数据库、网络及多媒体等技术,以计算机网络和硬件平台为依托,以国家政策、法规和相关行业标准为保障,建设三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进行业务系统的建设。数据层利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存储、管理三维空间数据,作为上层应用的数据基础。服务层采用云计算技术通过三维数据共享服务接口提供三维空间数据服务,实现各类三维数据的网络。应用层整合服务层提供的三维数据服务,在网络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具体业务需要,划分阶段逐步实现各个方面的业务需求,实现井下数据自动建模系统、三维仿真展示系统、三维井下人员、三条生命线安全管理及应急指挥系统、重点设备管理系统等。

4系统建设内容

项目研究建设的内容主要是基于东滩综合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利用现有地测、人员定位、矿井综合信息化相关等系统提供的数据、接口进行集成,并将二维数据转换为三维信息进行可视化集成展示。

4.1业务应用系统

(1)灵图三维地图平台软件。(2)巷道三维数据建模。制定针对生成三维模型的地测数据采集标准、制作规范,将井下相关二维数据自动生成三维井下巷道、钻孔、管道等模型、建立拓扑关系,使二、三维数据同步更新。(3)三维地测自动建模系统。将龙软地测数据库中井下巷道、硐室、工作面二维数据自动生成三维数据,建立井下巷道、硐室、工作面三维模型。对井下重要场所(井底车场、副井下口等)、工作岗点(运搬调车室、变电所、皮带控制硐室、给煤机岗点、主井装载硐室等)、巷道等有内部虚拟展示。(4)三维虚拟展示及模拟培训系统。系统能展示矿井生产实时工况,对主副井、煤流系统皮带、采煤工作面三机及综掘迎头掘进机等运行情况应和井下生产实际工况一致,并能接入现有工作点实时视频。(5)三维井下人员定位、安全监测、三条生命线安全管理及调度应急指挥系统。(6)三维井下人员定位。集成现有KJ251人员定位系统数据,在三维系统中直观地显示人员分布、数量、上下井时间、行进路线、停留位置等情况。系统调用现有人员定位系统中的人员信息数据,并与人员定位数据保持一致,自动更新,避免了重复性维护。(7)三维安全信息综合监测。系统应能与安全生产实时监测系统实现无缝连接,实时读取该系统的监测数据,系统不得影响安全生产实时监测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准确性。在本系统中应实现对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温度、风速、风压、风门、主要设备开停状态实时监测,使显示结果更加直观和便捷,并能对监测点及监测项目进行模糊查询及快速定位。(8)三维三条生命线。建立压风管路、供水管路、通讯联络线路的三维模型,对井下三条生命线进行直观查询,主要包括:能够对相关管路、线缆路由、节点、阀门、终端设备进行定位及相关属性进行信息查询;能够结合通讯联络系统的数据信息,对通信线路容量情况进行查询。

4.2运维支撑系统

实现各个业务应用系统的用户权限分配管理、登录访问、日志查询、共享服务配置、监控和报警,保证整个平台能够稳定运行。

4.3数据维护管理系统

基于平台数据库的管理系统,对东滩煤矿三维空间基础信息数据进行更新、维护及日常管理,为空间信息应用接口提供数据支持与保障,其数据维护管理权限由运维管理系统统一分配。

4.4地面三维数据建模

采场地上60km2建模,包括厂房建筑、地面建筑、地面管线、道路等的全角度拍照、电子纹理的处理加工及三维模型制作。

5创新点

系统的技术研发是以真实的矿井为原型,结合具有精确坐标和空间信息的交互式人机环境,对矿井生产设计及安全监测监控,进行数字化再现、统一表达分析与辅助决策的综合平台系统。该系统有利于在处理矿井复杂系统问题时帮助人们更好地建立直观感和全局观念,形成群策群力的协同调度机制。同时搭建了设计与生产,安全与决策,安全与人之间的桥梁;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矿井数据的潜能和作用,并贯穿于煤矿规划、安全管理与生产模拟的全过程,对保障东滩煤矿的科学发展与现代管理具有积极意义。系统成果在东滩煤矿得到了应用,并实现了以下创新。(1)该项目的设计和研发创造性地利用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的优点,采用空间融合技术,结合煤矿安全生产特殊性的专业化要求,成功解决了矿井安全生产管理仅停留在二维信息的层面,以及决策与信息不对称,数据信息共享性差等难题。做到了对复杂系统关键数据的“精确”表达。(2)在平台开发的基础上,深化了设计与分析的功能应用,如:二、三维地质数据自动更新、巷道延伸与采空区积水区关联报警、场景定位、任意空间点测距等分析工具,为矿井安全生产的管理及灾害预警与防控提供更科学的手段和有力的辅助决策支持。与传统的二维方式相比,对灾变救援和应急指挥的信息支持更强大。(3)在技术方面,通过可视化图形技术、数据融合技术的研究,创造了直观表达、灵活互动、有效沟通的信息呈现方式。在矿井生产及安全管理信息共享与高效协同层面,提供了在设计论证、整合调度与分析决策上的支持。

6同类技术对比情况

与传统的二维制图软件CAD等软件相比,三维虚拟展示系统有其独特的优势。三维虚拟展示系统因更接近于人的视觉习惯而更加真实,同时三维能提供更多信息,能表现更多的空间关系。目前的三维GIS基础软件功能还不够完善,因此本系统采用二维GIS平台(龙软地测空间管理系统)和三维可视化软件(灵图VRMap)相结合的方式开发应用系统,推进三维GIS技术在东滩煤矿的应用深度。通过整合龙软二维地测系统的数据实现在数据模型、数据结构上的一致,实现二、三维地测数据的动态实时更新,即同样的数据在两套软件中均可管理更新,但只需更新一次,不仅减少了数据冗余,而且减少了二、三维数据更新维护的代价。通过集成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生产工况实时监测系统、安全生产实时监测系统等生产系统,实现对井上下视频、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温度、风速、风压、风门、主要设备开停状态实时监测,使显示结果更加直观和便捷,并能对监测点及监测项目进行模糊查询及快速定位。方便快速定位。

7结束语

与传统的二维制图软件CAD等软件相比,三维虚拟展示系统有其独特的优势。三维虚拟展示系统因更接近于人的视觉习惯而更加真实,同时三维能提供更多信息,能表现更多的空间关系,更加便于相关工作人员了解掌握矿井生产和经营情况。同时提高了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真正实现安全生产信息化化管理与现代化管理,极大的减少了东滩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费用。

作者:刘增宝 边红星 孟德茂 潘泽栋 单位: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东滩煤矿

参考文献:

[1]王保德.煤矿井下三维人员定位及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J】.工矿自动化,2011,37(12).

合同信用管理范文4

关键词:轨道交通;新线;运营演练;防疫管控

0引言

随着轨道交通行业蓬勃发展,每年轨道交通新线开通数量逐年增加。交通运输部于2019年2月下发《城市轨道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技术规范第1部分:地铁和轻轨》,明确了地铁和轻轨工程项目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工作需对标相关规范及要求。地铁作为大型旅客运输工具,其应急功能对其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急演练管理工作是地铁运营工作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更是建设应急体系应该重点考虑的部分[1]。因此,在新线初期运营前必须开展符合规定的“实战演练”,对系统综合联调的效果进行验证,使新配置的设备、系统、人员之间得以充分磨合,使整个运营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控性达到规范要求[2]。本文基于某市轨道交通2号线试运营演练进行了管理与实施的探索。新线运营演练前置条件:①系统设备及车站、轨行区、车辆段、停车场、变电所、控制中心完成“三权”(属地管理权、调度指挥权、设备操作维护权)临时接管工作。②供电、信号、通信、综合监控、AFC、BAS、FAS、屏蔽门、门禁等各系统设备完成联调,具备工程验收条件,达到演练操作使用要求。③运营分公司各岗位经培训后获得运营分公司颁发的上岗证;涉及特殊作业的取得相应的社会通用资格证书(如涉及到高压电操作人员应取得高压证、涉及低压类电工作业应取得低压证),能按正常工作要求轮值排班;能正确操作相关设备或运营指挥、管理,保证演练需求。④各系统设备维护器材、备品备件到位,保证演练需求。⑤运营分公司所有演练应具备对应各演练科目完善的应急处置预案,并已,相关岗位已经学习掌握。⑥与外界联合演练的科目已与相关部门沟通明确相关协作程序及内容。

1新线运营演练管理与实施

1.1演练组织框架

为更好地组织新线运营演练工作,充分发挥组织职能作用,明确组织成员职责范围,特设立新线运营演练工作组。组织机构由演练领导组、演练推进组、演练执行组、后勤保障组和演练评估组组成,新线运营演练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1.2演练科目设置和周期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技术规范第1部分:地铁和轻轨》应急演练相关要求,结合运营场景进行分类实施。严格对标《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技术规范第1部分:地铁和轻轨》,并结合近期经历过交运部17号文初期运营前安全评审线路单位的演练执行经验,设置演练科目。运营演练项目分为正常场景演练、故障场景演练、应急场景演练三大类,一共50项,其中市级演练项目1项,暂定为火灾应急演练,其它演练项目49项,涵盖运营分公司所有专项应急预案。在既有线运营的同时,如何才能保证轨道交通延长线或者换乘线能高标准开通,实现与既有线的无缝对接或换乘,因此,既有线与新线进行运营演练就显得意义重大[3]。结合1号线既有线路与2号线新线开通线路特点,对新线和既有线人员、设备系统进行验证磨合,明确指挥机构、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及措施等内容。严格对标《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技术规范第1部分:地铁和轻轨》,并结合近期经历过交运部17号文初期运营前安全评审线路单位的演练执行经验,设置演练科目,具体如下:①对标交运部17号文第一百二十条(一)临时扣车和加车、越站行车、各种交路列车折返等行车组织应急演练。开展以下演练:列车脱轨、撞击、冲突、挤岔;加车、扣车、越站等运营调度演练;小交路及反向运行演练;运营时刻表演练;电话闭塞法演练。②对标交运部17号文第一百二十条(二)列车故障救援应急演练;开展以下演练:列车故障救援应急演练。③对标交运部17号文第一百二十条(三)供电、通信、信号(含道岔故障处理,手动操作道岔办理进路)、轨道、站台门等设备故障应急演练;开展以下演练:框架保护动作演练;通信传输中断应急演练;运营信号UPS故障应急演练;线路胀轨应急演练;线路下沉应急演练;车站站台门故障应急演练;车门故障应急演练;信号联锁系统故障应急演练;ATS故障演练;车载信号故障;计轴故障(岔区,非岔区);信号降级模式运营演练;道岔故障;手动操作道岔办理进路应急演练。④对标交运部17号文第一百二十条(四)突发停电(含区间应急照明和列车应急照明)应急演练;开展以下演练:正线大面积停电应急演练;车站大面积停电应急演练。⑤对标交运部17号文第一百二十条(五)车站站台火灾、站厅火灾、区间火灾、主要设备房火灾、控制中心火灾等应急演练;开展以下演练:车站站台火灾应急演练;车站站厅火灾应急演练;车站环控电控室火灾应急演练;列车区间火灾应急演练。⑥对标交运部17号文第一百二十条(六)突发大客流应急演练;开展以下演练:车站突发大客流应急演练。⑦对标交运部17号文第一百二十条(七)道床拱起、隧道拱顶漏水、隧道结构意外打穿等工务系统应急演练;开展以下演练:道床拱起应急演练;隧道拱顶漏水应急演练;隧道顶部凿穿应急演练。⑧对标交运部17号文第一百二十条(八)乘客滞留、乘客意外伤害应急演练;开展以下演练:车站突发大客流应急演练;人车冲突应急演练。⑨对标交运部17号文第一百二十条(九)列车相撞和脱轨应急演练;开展以下演练:列车冲突应急演练;列车脱轨应急演练。各岗位应根据不同运营突发事件类针对具体的场所、设施设备等明确现场作业人员的应急处置流程、处置措施、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关键岗位涵盖以下重点内容开展演练:①行车调度员:列车事故/故障、列车降级运行、列车区间阻塞、设施设备故障清客、火灾、临时调整行车交路、线路运营调整及放障抢修、道岔失表等。②电力调度员、环控调度员:大面积停电、供电区段失电、电力监控系统离线、区间火灾、区间积水等。③列车驾驶员:列车事故/故障、列车降级运行、区间乘客疏散、列车连挂救援、非正常交路行车等。④行车值班员: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进路办理、列车接发作业、道岔失表、车站乘客疏散、抢修作业办理、火灾、客伤等。⑤车站服务人员:大客流组织、乘客应急疏散、火灾、客伤、站台门故障等。⑥设施设备维护人员:土建结构、轨道线路、车辆、供电、通信、信号等关键设施设备故障抢修。本次新线运营演练根据演练内容与目的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专项科目演练,维期56天;第二阶段为运行图演练,维期40天。

1.3演练实施

1.3.1演练进场防疫管理

运营演练处于新冠疫情期间,所有参演单位人员均应出示绿码健康码及行程码,健康码为黄码及红码人员不得进入演练场地。同时,对进入演练场地人员实施“两个必须”防疫管控要求,即必须佩戴口罩及必须进行体温测量并记录,对体温异常人员进行复测同时引导至相应隔离区域,对未佩戴口罩人员不得允许进入演练场地参与演练。

1.3.2演练过程管控

演练开始前30分钟,牵头部门确认参演人员、设备设施、物资准备等全部到达现场,达到演练条件后向演练总指挥报告,由演练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演练开始后,根据演练方案,演练总体流程分为:

1.3.3信息报告

据演练场景设置,由司机、站务员、设备操作员等现场人员依据运营分公司处置流程分别向调度、值班站长等报告。报告内容主要为:地点、情况(严重程度、前景预判等)、报告人,新线运营演练信息报告流程如图2所示。①应急响应。应急预案启动后,各专业应急抢险队伍根据OCC指令携带装备物资迅速到达现场。②应急处置。各专业应急抢险队伍到达现场后,依据专业现场处置方案对险情进行处置,并及时向演练总指挥报告处理进程,直至险情排除。③预案终止。险情排除后,各专业应急抢险队伍确认险情排除、设备良好,可以保证运营安全,向演练总指挥汇报。演练总指挥确认达到终止预案的条件后宣布终止预案,由调度负责终止信息。④演练过程记录。演练过程记录包括纸质记录和影音记录。纸质记录以填写演练过程记录表为主,影音记录形式包括照片、摄影、录音。由演练部门组织各部门进行专人记录,尽可能全方位反映演练实施过程。确保演练过程明晰,演练内容真实,为演练评估和问题总结提供依据。

1.3.4演练小结要求

在每项演练项目结束后,演练组织部门当天要及时召开演练总结现场会,对整个演练工作进行全方位分析、评估,对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演练前3天演练组织部门统计形成演练评估小组成员名单及对应评估岗位,发至各参演部门。演练前组织演练前会议为各评估人员发放演练评估表,明确评估要求。各参演部门做好配合,明确专人负责本部门演练项目管理工作,演练前负责联系、确认本部门各岗位评估人员。演练过程中评估人员对被评估岗位进行全过程评估。评估结束后由各参演部门组织各岗位评估人员填写演练总体评估表。各演练项目均需成立评估小组,负责对演练项目进行评估。评估人员要求为3-4人。演练评估人员包括参与现场演练的相关部门、安全技术部、咨询单位相关人员。演练评估对象为各岗位参演人员,评估内容包括先期处置情况、信息汇报情况、响应时间、设备操作能力等。①演练评价为采用量化指标,总分100分。其中90分及以上为优秀,80分至89分为良好,70分至79分为合格,70分以下为不合格,取各评估人员平均分为最后成绩。对于出现较大问题如人员伤亡、操作失误导致设备瘫痪等情况时,实行一票否决,判定为不合格。②演练结束后,演练评估人员组织现场评估短会,根据演练记录、演练评价表等,讨论分析、填写演练评估报告表。③评估内容包括但不局限于演练组织情况,各岗位演练项目执行情况,演练项目相关设备设施运行情况,相关预案、演练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④演练评分采取“扣减分”方式,对照演练评估表对各岗位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一一评估,未执行的项目扣全分,未有效执行的项目酌情扣分。双人评估的岗位,同一个问题不叠加扣分。⑤演练评估发现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不完整的情况应及时进行规章更新,并且与3个月内完成。

2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在运营演练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收集问题,跟踪问题、分析问题、整改问题,是该项工作的核心。只有对综合联调与运营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确定该问题属性、问题整改期限以及计划,做好问题跟踪,把控问题整改情况,才能使问题在合理的时间内,得到快速的解决。发现、整改存在问题以确保新线高水平、高质量开通[4]。存在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如下:

2.1业务能力及处置流程不熟练

问题举例:框架保护动作应急演练,在开展直流开关柜二次设备故障排查时,未断开二次空开电源,存在触电安全隐患;车站站台门故障应急演练,LCB打至手动关后站台门未关闭时,列车出站后,未尝试手动关闭站台门;通信传输中断应急演练,故障处理时,缺少工器具使用验证过程。整改措施:组织培训,加强学习,尽快熟悉2号线设备,提升应急能力;培训相关故障处置流程;组织开展设备操作和技能和业务水平。

2.2各部门、工种之间的协作配合能力不足

问题举例:路胀轨应急演练,抢修过程中行车值班员与现场人员缺少互控;车站站台火灾应急演练,行车值班员与车站各岗位互控不够,车站设备未恢复正常,未与抢修人员确认,直接确认设备恢复;列车故障救援应急演练,两名行调之间配合不够默契;站厅火灾应急演练,值班站长通知客值穿戴消防战斗服不及时。整改措施:加强行车值班员的联控训练;车站召开问题分析会,对行车值班员关键作业点进行宣贯、强调;加强培训,两名行调之间要做到信息互通,做好配合,减少重复作业;开展学习,要求调度员根据规定做好信息通报;车站召开演练总结分析会,对信息传递的步骤,和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进行宣贯强调。

2.3应急处理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问题举例:隧道拱顶漏水应急演练,堵漏作业时,未佩带防护目镜;框架保护动作应急演练,在开展直流开关柜二次设备故障排查时,未断开二次空开电源,存在触电安全隐患;路胀轨应急演练,抢修结束后防护装置(红闪灯)拆除过早。整改措施:就个人常用防护用品种类及使用方式组织抢修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增强人员安全意识;组织开展设备安全操作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一线员工安全操作技能水平;组织工班人员进行培训,强调进入轨行区作业前后做好个人和施工防护。

2.4新线运营组织、运作模式需优化、标准化

问题举例:道床拱起应急演练,巡道人员报故障地点时仅精确到车站,不够具体;列车区间火灾应急演练,行调在调整交路时,较为滞后,需进一步优化;小交路和反向运行演练,环调信息滞后,内容编辑组织不熟练;正线大面积停电应急演练,环调信息时用词不准确,同时稍滞后。整改措施:组织对处置方案进行优化故障信息报送要求及流程;组织研讨会,加强学习,尽快熟悉2号线设备,提升应急能力;加强信息模板化,提升信息编辑能力;学习信息规范模板,熟练编辑信息。

3结束语

轨道交通新线运营演练是新建线路初期运营前运营准备的必备项目,也是对各系统能力与初期运营条件符合性的综合能力验证。通过演练实践得到的经验,可作为后期运营与后续新线运营筹备的重要参考依据,也可为同行单位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指导[2]。

参考文献:

[1]王添祥.地铁运营应急演练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J].名城绘,2019(7).

[2]樊磊.浅析如何做好地铁新线运营演练工作[J].商情,2020(22).

[3]陈盎.地铁既有线与新线运营演练探讨[J].科技风,2013(6).

合同信用管理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信息管理;整合策略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水平逐渐成为影响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在计算机技术的日益革新之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种类,信息均取得空前的丰富,这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均创造了极大的便捷[1]。本文就计算机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整合应用进行分析。

1计算机技术在信息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

信息化时代,海量的信息与数据成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背景下,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高效、快速、便捷的信息管理在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产业快速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计算机便是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持。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来源以及信息内容也呈现多样化特点,这就对信息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信息管理工作人员高效地展开信息管理工作,确保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和精确性[2]。首先,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信息管理工作中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有助于减轻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信息管理工作中能够便捷化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而且整合计算机技术还有助于简化信息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促使信息管理朝着系统化、精准化的方向发展;最后,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信息管理工作中有助于提升企业信息管理的机械化水平,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2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策略分析

2.1强化工作人员的信息管理认识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想要在市场中拥有立足之地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企业竞争力,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管理的应用正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将计算机应用技术整合到信息管理中,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大环境所要求的[3]。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企业信息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提高对信息管理工作的认知,强化对信息管理工作的认识,应用高效的信息管理工作来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为企业各个部门的运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由此可见,强化工作人员的信息管理认识是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信息管理的重要基础。强化工作人员的信息管理认识需要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强调信息管理的重要性,明确信息管理在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功能,加大企业管理投入力度,进而提高企业信息管理工作效率。

2.2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首先,企业在开展信息管理工作之前,需要安排相关的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计算机技术,并对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这样能够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与了解,保证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信息管理工作的时候,能够充分挖掘其功能与价值,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其次,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方面的培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术能力,让他们能够熟练操作,提高信息管理服务质量;最后,定期对信息管理的数据库资源以及内部数据进行检查,这样有助于及时发现数据漏洞与不足,及时完善补充,提高数据的可信赖程度,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完善信息管理服务体系。

2.3保证信息质量

信息质量是信息管理的基础因素,也是影响信息管理工作的核心要素。应用计算机技术于信息管理工作的时候,首先要保证信息质量。在传统的信息管理中,信息质量一直是影响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长期存在信息缺失、重复数据、资料收集不及时等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了信息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保证信息质量是提高信息管理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同样,信息质量也对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信息管理工作产生影响。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中还需要企业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建立专门的数据库,兼具收集信息、信息生产以及信息整合等多个功能。数据库是信息管理的基础环节,能够为企业的信息管理提供良好的信息基础。

2.4优化信息数据库

想要实现信息的高效利用,还需要信息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并完善信息数据库,及时更新信息数据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信息数据的连续输出,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信息资源。从信息收集的角度看,收集信息应该从客户以及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入手,收集相应的信息资源,并不断扩宽信息渠道来收集资源满足客户以及企业发展的需求,保证信息数据库内资源的充沛;另外,信息资源存储环节中,信息管理人员要对收集的信息数据进行分类整理,通过分类归档整理的形式来合理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单纯从信息数据库的角度看,信息数据内的资源必须包括全面的数据资源,兼具不同类型的信息数据,包括但不局限于音频、文字、视频、图像;最后,要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信息整合与分析的能力,提高信息数据的利用效率,要能够根据实际的工作需求剔除不需要的信息,挖掘有效信息并对其进行整合分析,形成报告,全面提高信息管理服务水平。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逐渐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条件。本文分析了计算机技术在信息管理上的应用作用,并从强化信息管理意识、完善信息管理系统、保证信息质量以及优化信息数据库四个方面论述了计算机技术在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整合策略。

参考文献

[1]陈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系统的整合优势[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1):160.

[2]王建辉.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10):4+7.

合同信用管理范文6

在通信电源正常交流供电的可靠性无法满足以及蓄电池容量长时间放电受到影响的两种情况下制定电力通信应急方案。在任何情况下必须保证核心设备供电得到充分保障。应急预案适用于沅陵运维监控中心及远方集控中心市电停电,本方案针对停电导致机房温度变化划分故障等级,对机房负荷重要性进行分类,制定相应应急操作流程,确保机房核心通信设备供电得到充分保障。

2故障等级划分

2.1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确认为Ⅲ级故障

(1)夏天市电计划停电1小时以内(含1小时),机房温度不高于30℃;(2)冬天市电计划停电2个小时以内(含2小时),机房温度不高于30℃。

2.2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确认为Ⅱ级故障

(1)夏天市电计划停电2小时以内(含2小时),且无法通过柴油发电机等其他方式恢复供电;(2)冬天市电计划停电3个小时以内(含3小时),且无法通过柴油发电机等其他方式恢复供电;(3)非计划停电1小时以内(含1小时),且无法通过柴油发电机等其他方式恢复供电;(4)机房温度高于30℃不高于35℃。

2.3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确认为Ⅰ级故障

(1)夏天市电计划停电2小时以上,且无法通过柴油发电机等其他方式恢复供电;(2)冬天市电计划停电3个小时以上,且无法通过柴油发电机等其他方式恢复供电;(3)非计划停电1小时以上,且无法通过柴油发电机等其他方式恢复供电;(4)机房温度高于35℃。

3Ⅰ级故障的应急处理

(1)运维值班人员通知信息中心负责人;(2)运维值班人员通知系统管理员关闭机房二、三级用电负荷设备,通知相关人员关闭远方集控值班室、调度值班室、监控机房、调度机房内非必要的工作站、显示器等用电设备;(3)运维值班人员外网中断及相关业务中断通知;(4)运维值班人员每15分钟巡视一次动环系统,注意机房温度、蓄电池容量等信息并做好记录;(5)如机房温度大于35℃,采用风扇加快机房散热,并使用冰块进行降温;(6)当蓄电池容量低于80%,运维人员电池每15分钟测量一次蓄电池电压,当蓄电池单体电压下降至11.5V时运维人员通知生技部,建议切断调度权。调度权切换后通知电修部关闭相关设备。

4沅陵监控制中心及远方集控中心负载级别定义

用电负荷级别定义:一级为最重要用电负荷,一般情况不允许关停,即不允许间断的电源;二级一般重要用电负荷,在确认暂停不会影响考核指标的情况下可关停的设备,即允许短时间中断用电设备供电的电源;三级为一般用电负荷,在应急情况下可以立即关停的用电设备。其中监控系统、二次防护网的用电设备在正常情况下定为一级最重要用电负荷,在调度权转移至凤滩后,降为二级;水库调度设备正常情况下定为一级用电负荷,在沅陵无人值班的情况下降为二级。

5加强通信机房设备巡视与管理

电力通信机房承载着电力系统通信设备运行的重任,因此需要加强对机房设备的日常巡视,从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机房设备的日常巡视工作主要包括设备巡视周期、巡视前准备、巡视路线以及巡视记录等,同时,设备日常巡视的完善程度也是电力企业通信机房管理自动化水平的表现。

5.1通信机房设备的巡视

5.1.1机房设备巡视的周期。

机房设备的巡视应根据有关规定增加巡视周期,在早上7时、中午11时、晚上6时和晚上10时进入机房进行设备巡视,并记录巡视情况。这样缩短机房设备巡视时间间隔,有利于及时准确地了解机房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防或者解决。

5.1.2机房设备巡视前的准备工作。

进行机房设备的巡视之前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准备,其中最重要的是巡视人员的安全。首先,巡视人员需要通过《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考试,身体健康,具备工作所需要的电气知识与专业知识,对系统和设备熟悉,具有较多的工作经验,着装规范,才能够进行机房巡视。其次,要针对巡视过程中通常存在的一定危险点,制定相应预防措施,避免设备巡视危险点的发生。

5.1.3机房设备巡视的路线。

对机房设备的巡视路线对于设备的巡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地巡视路线,既能够提高设备巡视的效率,同时也能够保证设备巡视的质量。因此,需要根据机房的实际布局情况,制定最科学合理的机房巡视路线。进入机房时首先检查空调的运行情况,然后查看机房的温度和湿度,最后对机房设备逐个巡视,从而避免漏巡和巡视不到位的情况,提高巡视的效率和质量。

5.1.4机房设备巡视中应遵守事项。

设备巡视前,应对使用的工具进行检查,避免不合格工具的使用。设备巡视的主要工具包括有静电接地工具、数字万用表、应急灯、组合工具箱和清扫工具等。对巡视过程中发现设备异常、缺陷、故障等隐患及机房“六防”环境异常情况进行缺陷登记并具备一定应急处理技能。

5.1.5做好设备的巡视记录。

为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应通过详细的巡视记录来提高记录本身的适用性与准确性,同时还需要对机房运行环境实施更有效的监控,其中对机房运行环境的监控主要包括机房温度、湿度、内置空调的显示温度以及告警提示等。通过对上述指标的监控以及巡视记录,为以后故障的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指导。

5.2加强机房设备的管理

5.2.1加强机房设备温度和湿度的监控。

通常对机房设备的巡视主要是实现对整个机房内的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而各个设备的散热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即使机房的温度和湿度达到标准,也存在部分设备散热不佳的情况,这将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对整个机房和电网系统运行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各个设备的温度和湿度的监控,如对设备和机房安装温度和湿度监控单元等,将机房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异常情况等参数接入手机系统,从而对设备运行时的温度和湿度及机房异常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有助于第一时间及时发现异常和缺陷告警和排除故障,对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设备安全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5.2.2完善并落实设备巡视、管理制度。

完善的设备巡视制度、考核制度与相关的管理制度才能够促进设备巡视质量的提高,保证设备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从而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督促设备巡视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度完善后需要切实落到实处,应严格按照制度的规定执行,建立设备巡视考核积分管理制度,保证设备巡视的质量以及效果。

6结语

合同信用管理范文7

关键词:中小贸易企业;信用管理;应收账款政策

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信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信用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信用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现今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主要构成主体的中小企业,其信用管理现状却不容乐观。尤其是中小贸易企业,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信用管理尤其重要。企业信用管理的目的是在保持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降低企业的信用风险。但信用管理一直是困扰企业经营的难题之一,企业一方面期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扩大市场份额或者取得优质的货源而采用激进的信用政策,另一方面在交易对象出现信用违约的时候,中小贸易企业的自身抗风险能力又相对较弱,一旦遇到违约问题就可能给中小贸易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中小贸易企业的信用管理需要兼顾发展和风险两个方面的因素,找寻符合企业经营现状的平衡点,这需要中小贸易企业分析自身信用管理体系的不足,采取措施防范潜在风险,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系,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政策,这样才能合理规避和有效违约控制风险,促进中小贸易企业持久健康的发展。

一、中小贸易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信用管理风险意识较为淡薄

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往往存在重速度、轻质量的特点。中小贸易企业对于信用管理的风险认识不足,对风险的防范意识较为薄弱,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普遍缺乏风险意识,缺乏高技能的信用管理人才对信用管理风险进行全面分析,这使企业无法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对交易对象的资信评级困难重重

中小贸易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的限制,在与大中型企业的交易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议价能力,因此交易对象往往局限在中小规模的交易对象,其信用状况堪忧。我国中小企业的资信评级体系尚不健全,信用信息公开程度低,贸易企业在进行资信调查时主要依靠交易对象提供的信息,获取信用信息渠道非常有限。由于信息不对称,交易对象处于信息优势地位,且在目前市场监管的大环境背景下,企业信用违约的成本较低,有些企业甚至为了获得更好的信用政策,不惜粉饰财务数据,刻意隐瞒经营的不良信息,提供虚假资料,给资信评级开展造成较大的困难。特别是潜在风险更大的国际贸易业务中,交易对象均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外商深入地开展资信调查难度更大。

(三)忽视合同集中履行形成的信用管理叠加风险

中小贸易企业在签订业务合同时,一般会考虑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对单笔交易或单一客户形成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但是贸易企业不像工业企业,购销关系受到企业的生产能力的限制,往往在签订合同时,不会进行全盘统筹考虑。尤其是随着业务的发展,业务规模的增加,企业的分工细化,部门增加,企业合同的签订权,以及已签订合同的情况通常是由不同的业务部门分别掌控的。财务部门辅助业务部门执行合同签订后的控制活动。实际上,合同一旦签订,风险就相伴而生。随着经营情况的变化,不断累计的合同会产生出新的风险。当短期内订立、执行大量合同,或者集中履行时,其叠加后的风险企业可能无法承受。

(四)国际法律关系错综复杂,信用维权难度大

中小型贸易企业由于自身条件限制,法律知识欠缺、维权困难重重。对于从事国际贸易企业来说,需要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贸易法律条例、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政策,熟悉并掌握一些国际惯例,这对中小贸易企业来说,都显得力不从心。国际贸易的交易过程复杂,风险更高,一旦交易对手出现违约或欺诈行为,中小贸易企业维权难度大,维权成本高的现状,给企业信用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

(五)信用管理仍处于事后监督阶段,缺乏事前、事中管控

目前,中小贸易企业对信用管理仍然处于事后监督的阶段,往往在交易对手存在违约或欺诈行为后,才采取措施进行追讨,或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但这些事后监督的措施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一旦发现问题,企业的损失可能就已经形成,风险难以得到控制。企业缺乏对信用风险的识别、预防和应对措施,缺乏事前分析、识别、预防,事中控制、反馈的管控机制。

二、贸易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风险问题对策

(一)增强企业信用管理风险意识

企业应该加强信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一套由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员工构建的信用管理组织体系,加强培训和高技能的信用管理人才的引进,通过对企业信用风险的全面分析,促使企业建立健全信用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资信调查管理

交易对象既是企业的资源和财富,同时也是企业风险的来源,企业对潜在的交易对象,应全方位、多渠道地了解信息,及时建立信用档案,对交易对象的信誉状况、财务状况都做好详细分析,在合作中争取更多的利益。可借助第三方资信调查机构收集交易对手信息,跟踪交易对手信用状况。对交易对象进行信用分级管理,建立跟踪调查系统,及时了解资金往来动态,及时跟踪合同执行偏差,形成预警和防范机制,对合同违约行为进行跟踪,及时发现风险苗头,防微杜渐,避免二次损失。建立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机制,时时掌控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一旦出现无法偿还的苗头,就应采取积极的催账措施,有效降低坏账比率。并对有过不良记录的交易对象建立数据库,进行重点监控。

(三)加强信用管理的事前控制,前移信用风险管控节点

采用合同视角下的信用风险管理,将信用风险的管控节点前移到合同订立的时点,进行合同签订的事前控制。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很多是表外结算的,即很多结算方式是收付义务已经发生,但在当期的财务数据中不体现,需要等到以后期间才体现。最典型的是远期信用证结算的交易,其与客户和供应商的付款义务发生时间,在信用证开立的时点,若等到资金实际收付活动开始时才进行信用管控,为时已晚。贸易企业以执行中的合同为管控对象,评估整体风险应树立从签订合同即开始管控的理念,而不是等到资金实际收付活动时才开始。

(四)提高法律和维权意识

企业应当聘请法律顾问或者专家为企业人员进行国际法律知识培训和国际惯例科普,以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拓展维权渠道,可以多家企业联合抵制信用不良的客户,及时传递交流客户信息,共同降低违约风险,减少企业损失。

(五)利用信息系统实现信用管控闭环

要实现信用管理的实时管控,必须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加以实现,贸易企业需建立信用管理信息系统。从合同管控的角度出发,自合同签订开始在系统中形成记录合同信息,并跟踪每一笔合同执行情况。通过系统预设的分析规则及标准,自动识别单个资产项目或负债项目的风险点,以及分析整个企业的合同风险状况。利用信息系统可实现对合同风险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实时化、可视化管控,充分发挥风险预警作用。

三、结语

建立健全企业的信用管理管控体系,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增强企业信用管理风险意识,加强资信调查管理,能够加强企业对信用风险的事前控制,为企业信用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合同签订时点作为信用风险管控节点,提高法律和维权意识,能够加强企业对信用风险的事中控制,使企业在业务进行中及时将潜在的信用管理风险防范于未然;利用信息系统实施信用管控闭环,是对企业信用风险全方位的控制,通过信息系统的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及时、高效地发现企业信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使企业能够采取风险应付策略,妥善处置企业信用管理风险。几项措施共同构成企业全过程、全覆盖、实时化的信用管理体系,为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张令辉.国际贸易中客户信用管理及收汇管理探究[J].会计师,2017(14).

[2]魏文彬.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的A企业信用管理研究[J].当代经济,2017(5).

[3]张竞.浅谈企业存在的信用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案[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12).

[4]平焱.运用"合同资产负债表法"开展贸易业务风险管控[J].国际商务财会,2017(11).

合同信用管理范文8

合同是一切经济行为的法定依据,只有认真对待合同、周密签署合同、自觉遵守合同,企业的信用管理才能获得法律上的保证。企业在签署合同前,必须认真进行前期谈判,在研究好重要条款的同时,不放松每一个细节,确保合同内容的严谨性。严格履行合同评审程序,按照评审内容、标准和要求,将合同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部位逐一审查,防止不完善或不合法的条款出现。在双方达成一致协议时,注意寻求债权保障,将最坏的结果考虑到位。对部分下浮比例高、垫资量多、材料价格固定风险大、付款进度慢的项目,更必须充分调研,谨慎行事,决不能盲目拍板。按照“宁缺毋滥”的原则,对少数信用度差、履行约定能力弱、不具备合作条件的客户坚决地予以放弃或淘汰。

2紧抓信用管理枢纽性环节,力争将施工中的每一项精细化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信用管理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要针对突出矛盾和问题,强化跟踪,严密监督,科学控制,努力打造诚实守信的市场形象。

一是强化资金保障。资金是任何一项工程又好又快实施的重要前提,直接决定着信用管理工作的开展成效。企业应按照合同的约定及时拨付材料款,保证材料商的资金回笼和周转,避免对方因资金不畅而影响诚信合作的主动性。应充分认识到农民工在企业信用管理中的重要角色,坚持以人为本,以诚待人,在认真考勤、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大力开辟农民工工资发放“绿色通道”,按时、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切实增强农民工的企业归属感和对企业忠诚度的认同感。

二是严格印章管理。印章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凭证,是信用管理的法律“闸门”,印章的使用是行使信用管理权力的法律体现。施工企业的特点之一是项目部使用章印频繁,而项目部章印的法律责任等用于公司的行政章印和合同章印。因此,应遵循“确保安全、程序规范、责任明确、有据可查”的原则,严格审批章印制作及公证程序,并实行专人统一保存、统一管理、统一备案。任何分公司、项目部签定劳务合同、设备租赁合同、材料供应合同,章印使用均不得自行其是,必须统一由企业指定部门把关扎口,并履行批准、核实手续。建立健全印章使用登记制度,确保将印章使用的内容、范围和审批人、经办人、使用时间等信息一一记录,以备查询。

三是致力质量安全。质量是产品的根本,安全是最大的效益。质量、安全是信用管理在施工现场的两根主线。围绕质量信用管理,必须大力倡导争优夺杯创品牌活动。严把材料选择关、严抓关键工序关、严格细部到位关是创建品牌的硬件之要。依靠技术、崇尚科学、优化方案是创建品牌的软件之举。只有通过创建省市乃至部级工程质量奖项,才能不断锤炼管理队伍,提升管理水平,弘扬企业信誉。围绕安全信用管理,必须突出开展文明施工、标化管理塑形象活动。文明施工与安全管理是相辅相成、相得盖彰的关系,企业对场地道路的硬化、临时设备的规范、现场扬尘的净化要高标准投入,对标识标志、机械电气及一切安全防护要科学投入。要通过开展创建标准化工地、创建省市文明工地活动,塑造企业外在形象,赢得业主在社会上的口碑好评。

四是确保合同工期。能否按时完成工期直接影响到业主能否按时投产运行或准点交付客户使用,是衡量施工企业信用水平的直观表现。为此,首要是合理确定工期。无论何种原因,工期确定必须综合参考定额工期、季节性影响、施工环境等因素,切不可受业主无理要求或地方政府的政治要求盲目缩短工期。其次是加强任务考核。科学分解阶段性工期,强化阶段性任务督查与考核。根据实际进展不断进行动态调整,保证每一个阶段工期完成的可行性,积小变为大成。再次是确保计划工期。要打足人力,保障物力,科学穿插,合理调度,加强协调。尤其是突出施工队伍的满员操作,材料组织的及时到位,多工种的流水作业,减少不必要的返工返修,千方百计为客户分忧,全力以赴甚至牺牲效益确保合同工期。

3紧贴信用管理长远化发展,力争将信用管理的可持续效应发挥到极致

建筑业经济正不断加强信用功能,彰显时代特征。夯实信用管理基础并使之真正发挥作用,应注意以下三个内容。

一是丰富并稳定信用管理信息库源。制定并执行经理层、市场拓展部、材料供应部、劳务用工部、分公司及项目部等层级信息采集制度、集体分析评审制度、实时跟踪优化制度、定期归档考核制度,力求信息的全面性、动态性、准确性。

二是发挥客户信用档案的实践作用。按照“分类对待”的原则,对所有合作客户进行“常态式”、“扫描式”评判和筛选,为企业打造一个信用业绩突出、信用效益优异的优质客户群。对信用好的开发商或投资商,紧密跟踪其市场,主动与其对接沟通,争取二次或多次合作;对信用好的材料商,应与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稳定供货渠道;对信用好的施工班组与其固定合作关系,优先安排进场施工。对一般性的客户,不断与其磨合,努力改善合作关系。对淘汰性的客户,毅然决然地与其断绝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