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效课堂范例

地理高效课堂

地理高效课堂范文1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方法

高效课堂使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要以最少的时间、精力、物力的投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高效课堂是我们教学所追求的目标,结合多年的有效教育实践经验,我认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建立,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一、转变教师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方法

1转变教学方式

初中地理课程是与我们生活常识息息相关的常识课,我们要根据具体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是一味的划重点,进行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比如在地图运用的教学上,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在识图方面感到有一定难度。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是通过地图来传授基础知识,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地图,而是要以学生学会读懂地图为目标,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拿到一张地图,首先我们要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鼓励大家踊跃发言。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去主动的观察地图,还能通过其他同学发现内容引导自己去发现,进而分析为什么其他同学发现的信息,我就没有发现,久而久之,学生通过相互学习,主动、认真的观察地图的习惯就会养成,对地图也不会再抵触,同时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会得到有效提升。再遇到地图分析相关题目,我们教师只需进行补充概括即可,极大的节约了课堂时间,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

2.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是照本宣科,简单的依靠地图册、地球仪等简单教具进行讲解,使本身就比较抽象的地理知识,更加显得枯燥无味,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学习欲望及学习积极性。新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运用,使地理课堂教学也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开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图像、声音、动画等为学生从多角度去展示抽象的地理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在教授《地球的运动》这一课时,我们很难用静止的方式为学生演示地球的公转、自转这一抽象内容,但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运用动画的形式为学生轻松的演示这一过程,使这一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不仅有效的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也增加了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兴趣,提升了课堂效率。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节成功的高效课堂,肯定是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一个活跃的状态,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我们必须要改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

1.明确学习目标

目标是灯塔,指引着人前进的方向。学习也一样,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一个课程开始前,我们要引导学生确立该课程的学习目标。比如在学习《中东》这一节时,同学们首先要确定学习目标:中东这一地区的位置、方位,中东地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性,了解中东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及目前形势可能对国际市场造成的影响等等。确定了这一学习目标,学生就能在课堂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提升学习效率。

2.鼓励小组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能为学生创作更多的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积极的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去,集思广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如在学习《澳大利亚》这一课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然后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分析出的原因最多。因此,各小组立刻进入了对该问题的探究过程,认真查阅资料,为了小组荣誉,积极的寻找答案。如此,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加强了小组之间相互协作学习的能力,提升了课堂效率。综上,要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课堂,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作为教师,我们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转变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此外,我们还要设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明确其学习目标,鼓励学生参与到小组探究的学习中去。总之,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创新,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结合新课程理念,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海娟.如何构建素质教育下初中地理的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1年55期.

[2]扈小龙.高效课堂在地理课堂的运用[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03期.

地理高效课堂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策略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认真备课,积极专研教材,大胆创新教法,运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的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在教学中,教师要形式多样地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丰富多彩,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变得高效,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现状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让教学的模式变得多样化、充满趣味性,激发出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新颖、直观的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能力。在目前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高效课堂构建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有效的高效的教学模式。

(一)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策略进行创新,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组织好课堂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效地接受地理知识。但是,现今的地理教学当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仍然很单一,依旧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学互动活动少,只强调学生记住各种地理知识。这样的教学,没有顺应“互联网+”的发展,是与时代、科技的进步相脱节的。有的教师虽然在课堂上运用到了信息技术,但也只是单纯地把书本上的文字放到课件当中,再投影到屏幕上面。这样的教学,没有注重师生互动,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就不好。

(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不高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也逐渐融入了信息技术,许多教师都在课堂上应用了信息技术。但是,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还是有很多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各种功能作用了解不够,也缺少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没有把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很好的结合起来,同时有的教师也不愿意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这些问题导致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缺乏效率。

二、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

(一)丰富课堂内容策略

要实现高中地理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就必须首先加强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重视。只有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才能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从而让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在教学当中,教师要积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结合信息技术,形成创新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收集各种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二)培养学生兴趣策略

要构建一个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出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有兴趣、有动力学习地理知识,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将各种地理知识由文字信息转换成为立体的画面,以便学生能够直观地学习和观察。通过把复杂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形象直观,让学生更有兴趣参与进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更加积极主动地来学习地理知识,同时形象直观的画面也能让学生对于地理知识有一个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

(三)营造良好氛围策略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高中地理课程中有许多关于自然、人文和世界的地理知识,学生很难建立起一个系统全面的认知,如果教师只是纯粹地教学地理知识,单纯用文字进行教授,学生们不仅不容易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受到不小的影响。因此,通过在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教师不但可以更加动态化和系统化地展示教材中的知识,还可以在课堂上营造出一个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也会更加高效。例如,在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动态地展示出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改变过去的书本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通过师生间的积极沟通与互动,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实现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结论

总之,要构建出高中地理的高效课堂,就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思维,让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积极广泛的应用,通过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得到拓展与丰富。同时,还要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情境,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有兴趣、有热情地学习地理知识。这样,才能成功构建高中地理教学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月娇,孙静.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

[2]樊敏.新媒体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辅助作用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

地理高效课堂范文3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情境教学;实践教学

2014年以来,核心素养开始成为教育行业的热词,教育部全面启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各学科的教学改革。就地理学科而言,课程改革方向主要包括: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开展丰富的地理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改革课堂教学方式,重视新教学方式的应用,如问题式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必备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人地关系方面树立正确价值观,以引起学生对生态等问题的重视。这一课程改革特别强调了知识的应用和个人核心素养的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依赖于地理实践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方式的使用,同时,这些教学方式能最大程度地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应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创设地理情境以构建高效课堂

地理情境教学,即将地理教学与现实生活中丰富、生动的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切实体会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在真实的情境中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情境教学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知识的迁移,使“死”读书变为“活”读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情境教学法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地理教师对这一教学理论认识不够充分,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方式不够重视,很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其次,一些教师片面地认为情境教学法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有限,只是把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作为创设的唯一目标,而没有设定其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目标。再次,一些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对创设的细节把握不到位,使得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比如,对创设原则把握不到位。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问题的层次性,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而不能将步子迈得太大,也不能只将问题浮于表面。还要注意把握真实性和开放性原则,使学生真正将课堂知识应用于生活,同时在生活中联想到课堂知识。最后,部分教师也面临着多重困难。一是高中地理的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紧,教师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情境教学,也没有时间去收集高质量的教学素材。二是教师自身经验和能力有限,难以创设高质量的情境。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首先要加强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而提高问题情境创设的质量。地理理论知识包括地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其他相关知识。教师要对课程知识体系有一个良好的掌握,除了熟悉教材知识外,还要主动去了解和学习学科最新的动态和最前沿的学科知识。要主动从生活中获取高质量的问题情境素材,如本地新闻、期刊杂志、地理网页等。此外,教师还要深入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主动学习别人在情境教学方面的经验,掌握切实可行的情境创设流程和原则,注意情境教学的效果。教师之间要形成良好的相互学习的氛围,经常互相交流经验,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情境创设中,比如虚拟技术可以还原相关地理情境,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这也对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二、开展地理实践教学以构建高效课堂

丰富的实践教学将使高中地理课堂生机勃勃,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同时能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强化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实践还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信息加工能力如空间定位能力、地理因果关系分析能力、地理特征分析能力等,这些能力不仅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用,也能让学生放眼全球甚至是宇宙,扩展学生的视野和心胸,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实践操作要求学生手脑并用,极大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因而实践教学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调查发现,尽管大多数教师都承认实践教学的益处,但地理实践教学的开展实际上面临很多的问题。一是从学校到教师对地理实践都不够重视,很多学校都不曾开展过地理实践教学活动如本地地理考察、地理模型制作、地理知识竞赛等,地理教学基本上还停留在应对考试的层面上。二是教师的实践能力薄弱,地理实践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地理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还要求教师有一定的活动组织能力,能很好地把控实践教学活动的进程,并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和技能。然而有的地理教师这方面的能力较为欠缺,而且也缺乏培训渠道。三是即使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教师也多选择那些简单的、能在课堂上进行演示的小实验。对于那些教材上涉及的较复杂的实践活动,教师大多只是对其进行讲解,而野外考察的课外实践活动则基本不开展,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其开展难度太大,要求太高,学校的地理实践条件难以支撑实践教学。对于这些问题,学校首先要转变态度,重视地理学科实践,适度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教师组织实践教学活动,使教师能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方式。其次,学校应尽量完善地理课程资源,给教师配备完善的地理教具,如地球仪、矿物、岩石、等高线模型等,配备地理教学器材如天文仪、天文望远镜等,并对学生开放。要加强学校的地理实验室建设,为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教师要提高地理实践能力,多学习实践教学经验,养成阅读地理期刊、文献的习惯,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教学上注意与实际相结合,能够根据学生的地理基础、学校的具体情况等做出相应调整。学校也要注意培养教师的实践活动组织能力,积极提供机会,定期组织教师培训。

三、结束语

核心素养下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既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这就对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和学科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问题情境教学和地理实践教学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有积极作用,教师应积极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中收获真知,在地理实践中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杜淑丹.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以“乳畜业”课堂教学为例[J].地理教育,2019(08).

[2]李梦晗.基于中美高中地理教材比较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3]黄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地理高效课堂范文4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良性互动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求索、认知,汲取知识,学习的主体仍旧是学生本人。”其意思是说,教师应当转变自身的课堂地位认知,将课堂主动地“还”给学生。传统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为学生传授知识、答疑解惑、布置作业,给学生设置了学习的条条框框,但是这种“填鸭式”教学法不利于学生个人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是知识承载者的角色,为此,教师既要注意将课堂“还”给学生,也应注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及时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例如,在讲解“区域经济”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讨论组,根据自己的了解阐述一下东北地区的经济状况、环境状况、发展状况等;然后,引导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对东北地区的发展进行详细的剖析,思考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发展方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当引导者的角色,积极参与各个小组的讨论过程,及时引导学生的讨论节奏和思路,并做好总结工作。

二、激发学习兴趣,盘活学生思路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是根据教学节奏和课程安排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解和课时的推进,并不会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等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学习具有较强的被动性和枯燥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带着兴趣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主动求索,积极思考,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打造中,教师应当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讲解“现代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时,由于这部分内容较为枯燥,单纯的“填鸭式”教学难免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找寻旅游业发达的城市,通过视频等的动态展示,让学生欣赏各地美景,深入认识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自己到过哪些城市?当地的美景和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是怎样的?旅游业对城市发展的推动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三、融入生活,让课本知识更“接地气”

地理高效课堂范文5

一、潜心钻研、精心备课是前提

备课是上课的前期准备。备课充分,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备课内容主要包括备教材、备学生。一方面是备教材,即熟读教材,钻研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只有明确新课标的要求,准确掌握三维目标,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是备学生,即备“学情”。教师必须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为提高课堂效率提供前提。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第一单元学习“地球运动”,在讲授这个知识之前,笔者会给学生复习经纬度和经纬线的知识。与其说是复习,不如说是新课讲授。因为这个知识学生是在七年级学习过的,但因当时学生理解不透以及时隔一年,这个知识绝大多数学生已经遗忘。所以在讲授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之前,必须复习经纬度和经纬线知识。有了这部分知识作基础,对于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就容易理解和掌握。所以,潜心钻研、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二、合理利用课堂时间是关键

合理利用课堂时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要从宏观上合理分配一节课中各教学环节的时间,这样能让课堂紧凑有节奏,不至于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浪费课堂时间,同时也可以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知识收获。通常笔者在备课时会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大约花费的时间。例如,讲授新课,一般课前提问约三分钟,新课授课约二十五分钟,小结约两分钟,作业十分钟。第二,从微观上把握好课堂前二十分钟。众多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得出结论,通常学生在一节课中最佳的思维时间是课堂的前二十分钟。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的思维灵活,注意力高度集中。因而,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充分地运用好这前二十分钟,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安排在这段时间里讲授和解决。第三,要珍惜课堂时间。在课前备课时,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问题、提问方式以及练习和讨论等,尽量把握好课堂节奏,做到课堂上无废话,避免海阔天空、无边无际的“神侃”。课堂时间有限,在每次提问之后都要“等一等”,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学习《大气运动》一节时,先讲授大气运动的原理,然后举例说明如海陆风的形成、山谷风的形成。从原理讲授到举例说明之间要留出时间让学生们思考,并自己画图。通过思考和自己动手,学生就容易掌握这个难点知识,教师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保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教育家们一直都高度重视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很多种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个人魅力影响学生,通过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及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个人魅力在于教师的学识渊博度、亲和力、幽默感等方面。例如,在讲授“光年”这一概念时,笔者提出问题:“有同学问:你今天早晨跑了多少光年?你怎么回答?”学生都会笑起来,学习兴致盎然。此外,多媒体的运用也很重要。在讲授《传统工业区——鲁尔区》一课时,鲁尔区的整治措施这部分知识是比较枯燥的,笔者选用了一段整治后的鲁尔区的视频,让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课后认真反思是升华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曾提出优秀教师成长的公式:优秀教师=教学过程+课后反思。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在很大程度上是具有“优秀”的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果突出,也就是课堂教学效率很高。而课后反思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策略之一。一节课后,教师要认真反思在教学中的亮点,包括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的精彩结果,教学中的感悟以及提炼出的教学规律等,总结课堂中的不足,以便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笔者曾经上过一节《中国的主要工业区》,经过精心准备,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课堂上通过提问,学生说出了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可是本人没有把这些主要因素写在黑板上。如果在黑板上写上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便可让学生加深印象,学生可一一按照这些因素去分析我国四大工业区的主要区位因素,而不必一一死记硬背。这就是整节课的不足之处——没有板书。这节课的亮点之一是课件中把四个主要工业区的地图放在同一张幻灯片上,有利于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由此得出,传统板书与现代手段要有机结合,才能使教学效果更好。课后反思可以为下一节课或后面教学备课提供重要的素材,有利于提高之后课堂的教学效率。

地理高效课堂范文6

我们经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的学识渊博。可见,具备一定的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素质极其重要的表现。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部分地理教师对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过分依赖使课堂重形式轻内容,背离了教学的宗旨,导致了一批低效课堂的产生。因此,进行有效教学是当前地理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地理教学,高效课堂,朴实教学

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开放灵活,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样。然而金无足赤,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各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相互推行,与此同时对传统的优秀教学经验继承不够,对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过分依赖,对学科基本知识讲解不到位,大有形式冲淡内容,甚至是大于内容的趋势。部分年轻教师在课堂一味地追求热闹,动辄就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课件、漫无目的的小组合作讨论。这就是教学的“华而不实”。所以地理教学急需回归朴实,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地理教学回归朴实的必要性

(一)学生的学习需要朴实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进步,所以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以学生为原点,只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起到促进的作用,否则盲目地把学生当作教学机器中的一个被加工品,只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现代学生的一大特征就是学习能力普遍增强,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都对学生的期望值比较高,这也滋长了部分学生骄傲自满的学习态度,对教材的研读浅尝辄止,对课后练习的解答与反思也不甚了了。从而产生了“一看就会,一听就懂,一做就错”这样一种畸形的现象,这也就是很多家长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孩子很聪明,反应也很快,为什么成绩总是上不去的原因。

(二)教师的教学需要朴实

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凸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常言道:“良师育英才,名师出高徒”。所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应该先于学生,只有教师的知识、技能、理论都得到了充分的提高,才能引导、启发学生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然而部分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时候存在一些问题。一味地追求标新立异,课堂形式花哨,地理内容被淡化。教者一会儿让学生欣赏动画,一会儿做游戏……让人应接不暇。一节课下来,表面看来光鲜亮丽,精彩动人,实则是流于形式的低效表演。

(三)地理学科的特殊性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结合地理学的特征,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是: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近年来,对部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错误理解,弱化了地理的味道。在这种形势下,地理课堂十分热闹,情境、讨论、游戏,甚至是话剧,什么都有了,就是没有地理,或者地理成为了活动的背景,好像活动才是最重要的。在学科综合教学的道路上,我们的地理课也走了很多弯路。一些教师没有把握好学科综合教学的内涵,从而把地理课上成了“四不像”。

二、地理教学如何回归朴实

人类一切有目的的活动都可以分为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四个阶段,规划对教师来说就是一个所谓的备课过程,无论要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教学亦然。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只有既吃透课本又吃透学生,并且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进行地理教学活动。执行是具体落实,也是教学的灵魂,无论是教学手段的利用还是教学程序的设计,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活动不是纸上谈兵,只有通过真实的课堂才能将起到传递知识的作用;反思是对一次教学活动的总结,教师通过反思,及时的发现问题,从而在今后做出更有效、更理想的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水平和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回归朴实教学,既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提高的需要。我们既要发扬优良教学传统,又要融合各种教学创新手段,将规范的课堂要求与发挥教学个性有效地整合,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作者:胡润润 单位:安徽省淮南市舜耕西路淮南一中

参考文献

[1]南阳.教至朴实品自高[J].教育文汇,2010(3).

[2]白絮飞.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徐辉.现代西方教育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4]丁来瑞.不可不防的“时尚”课堂[J].天津教育,2009(3).

地理高效课堂范文7

关键词: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方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发展和学习需要展开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主线开展教学,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知识接受能力,一味追求成绩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寻求新颖独特的教学视角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水平。

一、有趣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万事开头难,学习任何知识,想要学得好,首先就是要有兴趣。教师在课堂开始时没有任何前兆直接进入主题学习容易让学生一头雾水,会显得很突兀。而依赖有效的教学导入,可以将学生从课间浮躁的状态拉进课堂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可以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形式的导入环节。比如,在讲解《自然灾害与人类》时,我在课前给学生们播放了汶川地震和洪水泛滥的短片,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到自然灾害带来的后果:“地震、洪水、海啸等能轻易夺走我们的家园,让我们无家可归。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正是各种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危害……”再如,在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这一章内容时,我问学生:“有谁看过《狼图腾》这本书?这本书写了知青在内蒙古草原的一些故事,书中多次提到由于人类不恰当的放牧方式导致草原荒漠化严重,牧民们不得不一次次迁徙寻找新的草场。土地荒漠化从2009年开始有所缓解,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草原没有照书中所写持续恶化下去……”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想深入了解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及究竟采取了何种措施使其面积减小,同时也将环保意识成功传递给学生。

二、不断设疑质疑,引导学生动脑思考

“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是朱熹对学习知识的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采取一味传授让学生记笔记课下背诵的方式进行教学,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学习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根据教材设置一些带有悬疑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然融入问题解决中,调动学生学习思维,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丰富地理知识认知。比如在高一地理教学中,我当时给学生讲授地轴和黄道面夹角的知识时,在两者夹角多少的基础问题上,进一步向学生提问:如果两者的夹角变大或变小,会对太阳直射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对这一知识点有了深入的理解。再如,在学习《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时,我让学生针对“当前我国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方法”“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等内容进行思考。环境问题是我国社会当前较为关注的热点,每个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教学效果甚是理想。

三、提倡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地理是文科类中的理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具备一定的理科思维,通过对问题有效识别、分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我在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探究,突出其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比如,在讲关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通过让学生分组在课下去寻找城市污染源,收集本地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事实依据,小组总结原因危害及如何改善这类的环境污染,小组制作报告书,大家一起交流探讨。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之间建立了互动机制,学生在收集材料和调查探究中有了深层次的感悟。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

四、融入情感教育,树立环保意识

地理教育与环境保护密不可分,学科内提供的大量环境知识值得教师贯彻落实到实际教学中,通过地理课堂环保意识的情感融入,让学生了解到我国乃至世界不同地区的环境问题,不断向学生阐述关于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案例让学生意识到人类与环境密不可分,我们要意识到全球变暖对地球的影响,毁林开荒对环境的危害,燃料燃烧对雾霾的加深影响等,不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自内心地形成环保意识,并付诸日常生活中。综上所述,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实施地理教学新课改的必由之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导入课程,在课堂上以问题为线索不断引导学生动脑思考问题,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教授学生地理知识,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提升学生修养。让高中地理教学沿着科学的方向发展,最终使地理课堂教学实现高效、优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景春华.浅议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化[J].新课程(教师),2010(10).

地理高效课堂范文8

一、分层次备课,有的放矢教学

构建高效地理课堂,向课堂四45分钟要质量!因而,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我们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制定出科学、适乎的教学目标。定位须难易适中、重难点突出。为充分激发学习兴趣,要广泛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如地理文献、地理事件、图片和时事热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的眼、耳、脑、口、手并用,切实调动学生的多维感官,这样才能让学生渐入佳境,取得最优的学习效果。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新知认知能力的差异,教师不能一刀切,须有的放矢、做好分层次教学。那么,分层次备课就成为必须!因而,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精创情境、精心设疑、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下功夫,同时要备学生,细心了解每个学生的最近认知发展区和能力拓展区,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备好料”,为有的放矢教学奠定基础。

二、精创情景,激兴导思入境

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新课导入要快速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并要针对学情,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或展示图片、或演示实验,或视频介入等,充分创设让学生趣味横生、与学生认知情感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之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如学习必修一新课开篇“走进地理学”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的风物人情,接着声情并茂诵读郭沫若诗《地球,我的母亲!》——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我要怎么样才能报答你的深恩?激情导入,让学生深受感染、自然而然感悟到地球母亲哺育了我们人类,人类应感恩地球母亲,并保护地球——这一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又如:在学习地球上的大气时,如此创设情境——地球上的天气变幻莫测,高天流云、激荡长风,电闪雷鸣,造就了异彩纷呈的天空。正如一句诗云——“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地球的大气,了解大气的成分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目前面临的全球气候问题。诗一样的语言,散文的行板,把学生带到彩虹高架、异彩纷呈的天空,遐思悠长。

三、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自主是培养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悟。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感悟地理,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利用各个学习小组明确合理分工、经历体验、感知、分析、探索、综合、抽象、概括等合作探究活动,启发和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并吸收和内化新知。如学习滑坡与泥石流时,首先呈现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泥石流和2015年6月3日贵州松桃连降暴雨、泥石流袭击村庄的材料,通过问题设计分六个小组探究:(1)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2)泥石流的危害?(3)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条件?泥石流的形成与地震带的关系?(4)泥石流形成的气候条件?(5)泥石流形成的植被状况;(6)泥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绘制我国泥石流分布图,发现泥石流与地震带的关系,探究了泥石流的成因的四个条件——物质条件:地震烈度较高、岩石破碎,碎屑物质多;基本条件: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诱发条件: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人为条件: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人类活动,使地表植被减少,加剧了泥石流发生的强度和频率。并拓展应用——分析台湾泥石流多发原因,使学生的理论实践认识再升华。既而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泥石流突发地区的逃生方法以及防止泥石流的主要对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适应生活的能力。这种“情境创设→激发动机→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归纳总结→拓展与迁移”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切身体验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四、精讲细拨,提升综合思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自主学习探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课堂点拨、答疑解难则是体现教师教学智慧的有效之举,更是教师主导作用的最直接体现。因此教师精讲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学生疑难问题能否快速解决,教学目标能否有效和高效达成,是高效课堂的关键。精讲就是讲学生认知的关键点;细拨要拨在疑难之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地理综合思维,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学习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时,针对我国跨经度最广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中部、西部植被特点的分布特点及成因,一般学生能探究认知是由于内蒙古自治区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形成的。学生只强调了降水,但对于植物群落而言,不仅仅是降水;还有纬度带而导致的热量问题。所以,在此问题的探究上,教师还须引导学生认知——内蒙古在我国五个温度带上,大部属于中温带,所以,降水就成为差异的主导因素。既而引导学生探究——纬度带(纬度因素)——热量(气温);海陆位置(海陆因素)——降水多少;不同的气温和降水条件形成不同的气候,决定着不同的植被带。地形地势影响气温和降水,导致气候植被的垂直变化。通过解读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和长白山区的植被带分布,引领学生探究导致植物群落形成的地形地势因素。由此,引领学生分析气候、植被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让学生在梳理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中掌握植物群落学习的方法论。

五、精准练习,查漏补缺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