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电信和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高职院校电信和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内容摘要】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是高职院校通信类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在通信管理类课程教学中探索课程思政建设,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培养新时代接班人、传承工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界定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分析了高职教育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改革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信服务;高职教育;课程思政

2020年6月,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确定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明确提出针对管理类专业课程,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1]。由此可见,国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在新时代的高职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已成为高职院校各类专业、各类课程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是高职院校通信类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该专业主要为通信行业培养一线工作岗位的电信技术、电信服务技能型人才,在通信管理类课程教学中探索课程思政建设,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培养新时代接班人、传承工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界定

总书记指出“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是党中央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提出的指导方针和要求,在政策的指引下,部分高职院校大力推进了课程思政改革,从不同的角度对课程思政的内涵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有学者从课程观角度对课程思政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建议教学中寻求各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联性[2]。有学者从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取向方面进行了论述,强调课程思政的载体作用及思政教育贯穿整个教育始终[3]。综合学者们的研究,笔者对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趋向于目标性、方法论及功能性方面,即高职教育的课程思政是基于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以塑造学生高尚品德,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着力点,在充分考虑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应用专业课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接受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二、高职教育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立德树人及三全教育的顶层设计,在政策指引下,部分高职院校结合信息化社会及国内外相关环境给高校学生带来的影响,以及大学生在思想意识方面呈现出的新的特点,开展了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成效体现在部分高职院校打造的品牌课程,如上海健康医学院临床医学课程入选“2019年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部分高职院校提升了育人时效,如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课堂育人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授课效果;部分高职院校强化了资源配置,如北京部分高职院校增加人财物资源投入,攻克了课程思政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这些研究成果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推进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尽管多角度多层面的课程思政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学者们也指出了在课程思政建设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高职院校和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认知把握不够准确,存在认为课程思政就是开设思想政治课的误解;少数专业课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的认同不够清晰;少数院校对“专业课如何践行课程思政”的方法不够有效;部分院校对课程思政的效果评估不够科学;在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中,部分院校相关主题责任落实不够明确,学院部门之间各自为政[3]。

三、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思路

(一)区别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推动高职课程改革。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在于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通信行业第一线技术及服务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根据培养目标要求,课程设置了相应的政治理论课及专业必修选修课。政治理论课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这些课程属于高职教育中的公共必修课程,不区分专业,所有专业都必修的课程,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特点,属于高职教育中的显性教育课程。专业必修课主要有《电信市场营销》《呼叫中心实务》《电子商务》《电信运营管理》等课程,专业课程思政要求将社会主义价值观植入课程,在知识传播中体现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实现立德树人,于润物无声中体现隐性教育。

(二)建立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课程思政并不是在现有专业课基础上增加新的课程,而是基于现有的专业课程的课内体系,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对已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延伸和拓展,但同时这种延伸和拓展又需要思政课程的引领和指导。如在《呼叫中心实务》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呼入呼出业务训练中,真实接听或拨打客户电话,教学中除了知识点的讲授,技能的训练外,还需向学生强调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用心服务的工作理念及客户个人信息的保护等要素,这些授课内容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目标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要求一致,形成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由于不同的专业课有不同的课程目标,因此,各专业课程在课程思政中应形成相对较为明确的分工,挖掘出具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思政元素,加强各门专业课程的思政联动协作。

(三)构建课程思政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及实训教学,同时还需开展第二课堂的拓展教学,如学生技能大赛指导教学。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共有15门公共必修课程,14门专业必修课程,8门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中又包含理论型课程、理实型课程及实践型课程三类,同时针对省级及部级的技能大赛,学院开设了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如电子商务及市场营销技能大赛指导教学。对于每一类专业课程的教学都需适时渗透思政元素。

四、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路径

(一)加强课程思政工作的组织管理。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学院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学院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进行统筹规划、组织管理。针对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在师资、教学资源、实训基地等方面对课程思政工作予以积极支持,教务管理部门负责监督评价管理,教研室负责推进课程思政具体实施工作,二级学院群策群力建立了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良好机制。

(二)明确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课程思政教育不受各科专业知识的限制,各门课程都能参与到学校育人的过程当中。每一门专业课程都有明确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素质目标,教师的每一次授课都需考虑知识、技能、素质三类教学目标的达成,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更多对应于教学目标中的素质目标,因此,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应结合专业和课程的特色,从新生入学第一周的专业认知教学开始,对学院进行介绍,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解读,带领新生到电信企业参观,聘请企业专家到学院讲座,使学生对学院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深刻的认识,从中培养学生爱校爱专业的情怀;从对电信行业及企业的认知中,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在后续理论知识及实训操作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三)优化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科学推进课程思政工作,需要构建协同效应课程体系,同时也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课程思政教学管理体系,具体体现在课程思政的教材编写、教学设计、评价反馈三个方面。高职教材是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教材的编写应体现育人的本质问题,无论是工作导向的教材,或者是现阶段推广的活页式教材,在内容上要尽量避免脱离实际的空话套话,例如针对“电信营业厅运营管理”校本教材的编写,加入了营业厅优质服务案例,融入了时事政治中鲜活的育人元素,使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相互交融。在教学设计方面,首先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每一门专业课,编制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课程标准,对每一章节的教学,细化课程思政的具体目标,制定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规范。在评价反馈方面,参与评价的主体包括学生、班干部、专业课教师、教学管理员、思政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等。各类人员评价的依据是相关标准及评价维度,评价标准围绕在专业课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渗透程度确定,评价维度从多个层面设定,如专业课教师评价维度主要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辅导员侧重学生行为习惯的改进等,按照评价权重指标,最后形成总体评价结论。

(四)推进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思政不是单打独干的教学工作,根据三全育人原则,课程思政强调全体教师的参与,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整合了各教学管理人员、专任教师、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组建相互支撑的教学团队,通过开展校本培训、教研室互助学习等方式,让教职工提升了对课程思政的价值认同,更加重视育人职责;专任教师需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通过到其他高校取经培训或线上学习,大部分教师具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素养;教务部管理人员负责教学督导工作,采用随堂听课评课、教学技能竞赛等方式,引导教师将德育教育贯彻到教学的各环节,担负起立德树人的育人责任。

五、结语

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是通信类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承担着培养通信行业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德才兼备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教育,离不开各学科中的课程思政教育。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教育决定了育人的方向,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在于高职教育中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高职院校教师应在理论及实践教学中有效把握德育教育方法,将显性及隐性教育有机融合,把高职课程思政教育内化为教学常态。

作者:李文燕 单位: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