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电工基础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电工基础

电工基础范文1

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无论是规模还是教学质量均得到了长足的提升和发展。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习惯,就中等职业教育而言,则相应提供了全新的创新渠道。翻转课堂是一种基于现代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索,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入手,就翻转教学有效教学模式,发表几点看法。

关键词:

翻转课堂;中职;电工基础;有效教学;思路分析

中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承载着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教育职责。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中职教育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应提高了对于中职教育的实际要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开创的一种教学模式,由学生课前借助相应的教学软件进行自主学习,以及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和学习交流构成。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模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1翻转课堂基本概念及特点分析

1.1翻转课堂基本内涵概述

翻转课堂由英语“FlippedClassModel”直译得来,是一种颠覆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是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辅助相应的课后练习完成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的作用和意义发生了的根本的变化,由授课学习场所转变为师生互动交流的主要场所,具体包括问题讨论、解答以及知识运用等,课程基础学习则由学生借助相应的教学视频自主完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变得现实且可行。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学生的学习行为不再局限于课堂内的有限内容,而是扩展至近乎无限的互联网资源学习,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认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有效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特点分析

1.2.1教学视频简短明确

与传统的45分钟课堂教学相比,翻转课堂教学视频的时间更短,同时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通常每一个教学视频仅围绕某一特定教学问题展开,更便于学生学习和查找复习使用。短至几分钟、长至十几分钟的教学视频,可以保障学生在注意力相对集中的状态下完成学习,更加贴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一般规律。此外,网络视频支持暂停、回退、重播等功能,学生可以自行控制,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2.2教学信息明确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视频教学中的环境干扰因素更少,教学讲解内容更加突出,以萨尔曼•汗的教学视频为例,视频中唯一可见的因素就是他的手,随着课程的进行不断书写相应的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模式,有效拉近了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不再是师生面对面授课,而是由学生主导的一同学习,进一步突出了教学内容,教学信息更加清晰明确。

1.2.3学习过程重建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分为两个过程,其一是信息传递过程,即在教师课堂授课过程中,由教师向学生输送学习知识的过程,其二是内化吸收过程,即学生接受学习知识后,自主消化吸收形成自身学习能力的过程。由于第二过程缺少教师的辅导,多数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挫折,进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翻转课堂对这一过程进行了调整,将学生的信息获取提前,并将其吸收消化过程放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更加科学的指导,同时在师生、生生交流过程,促进学生知识的进一步消化吸收。

1.2.4复习简便

传统的课堂教学具有不可回退性,学生复习主要靠课本和笔记完成,课堂还原度较低、复习效果较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可根据自身问题查询相应的教学视频进行复习,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同学及教师的帮助,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2中职“电工基础”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承担着培养初、中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教育职责,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就中等职业教育而言,侧重于书本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能力的转换,只有学生掌握相应的技术技能,才能实现中职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电工基础”是一门电工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职业性,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普遍缺少学习兴趣,相应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翻转课堂模式的信息获取形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拉近学生与课堂教学的距离,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进而逐渐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2.2凸显学生教学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理解教学知识,师生间缺少有效、良好的学习交流,教学效率低、效果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和尊重,教师可通过良好的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给予学生更有效的学习帮助,解决学生实际困难,提高学生能力。

2.3扩展学生学习视野

随着现代电力事业不断发展,新技术、新设备更新频率不断加快,对于电力专业中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资源基础上,可有效拓宽学生视野,使其明确电力专业的发展趋势,进而提高“电工基础”教学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3“电工基础”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措施分析

3.1创新教学观念

教学理念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翻转课堂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应提高了对于教师的教学要求。首先,教师应积极创新自身教学理念,摆脱应试教育对于自身理念的影响,充分认可并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科学看待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加科学且有针对性的帮助,进而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升;其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积极探索符合职业教学要求的互联网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制作教学视频,通过引导式、启发式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3.2创新课题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是师生互动和学习交流的主要场所,教师应通过相应的教学方法创新,充分发挥出新型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用,帮助学生消化理解课程教学知识,完成由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化。首先,教师应通过探讨式的互动教学,引导学生间的学习讨论,以加深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并相应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学生在视频学习过程中,会对教学内容产生相应的问题和思考,在互动式学习讨论中,学生的思考和问题得到充分的表达,部分简单的问题可以在学生的讨论中得到解决,而相对困难的问题逐渐被汇集,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解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直观地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科学调整教学进度,以达到突出学习重点,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其次,教师应加强课堂实践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加速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化过程。“电工基础”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具有较强的职业性和应用性,实验性教学内容较多,适合开展实践性课堂教学。如某中职教师在完成学生问题解答后,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创建了四组不同的电工工作问题情境,并将学生分为四组对应四组问题情境开展实验和讨论,要求学生通过问题表象特征,结合课堂教学知识,逆向推理问题成因并修复电路。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断对照已掌握的知识,分析电路问题并通过实验验证自身猜想,不论是对于知识的理解还是实践动手能力,均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分组问题解决之后,教师又组织学生交换题目进行实验,通过类似问题的不同表现形式,扩展学生思维,锻炼、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处理能力。

3.3优化学生教学评价

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由于缺乏学习自信,学生学习兴趣偏低、自主能动性较差,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应全面优化教学评价方式,积极发展学生的学习闪光点,通过肯定、鼓励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学习自信,并在不断的问题解决过程中,锻炼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能动性,以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有效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缺陷,突出学生教学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积极创新自身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法,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性,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桂芳.翻转课堂在“3+4”分段培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电工技术”课程为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

[2]阎群,李擎,崔家瑞,王常策.基于翻转课堂的电工技术实验教学模式探析[J].实验室科学,2016(4).

[3]丁海霞.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电工技术教学实践新探索[J].江苏科技信息,2016(11).

[4]梁桥锋.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中职“电工基础”有效教学探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5).

电工基础范文2

关键词:电子技术;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改革

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工科课程特别是电工类课程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中,电工类课程就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在对电工类课程改革深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电工类基础课的结构,才能够为我国的新时代经济建设带来充足的人才储备,对于我国的现代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职业教育中电子技术及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

在机电类专业和信息工程类专业的学习中,电子技术和电工技术是重要的专业课程,并且其学习对于学生之后的核心课程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更是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工程技术类职业就业和工作状况。在电子技术及电工技术基础课程中,其特点主要有:(1)该课程主要是基础课程,在当前的科技快速发展中,机电设备也都不断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利用电是设备能源,并且微电路成为重要的控制核心。在以后学生进行相关职业岗位就业时,不但要能够充分掌握数学和机械的基本知识,同时也需要学习电类知识,这也是他们职业的需要和需要。(2)在该课程中,课程主要包含两门,分别是《电工技术基础》和《电子技术》,前者课程中主要对基础电路知识的学习,后者主要是一些经典模拟电路,并且包含经典数字电路的有效设计,其中,《电工技术基础》是前修课程,之后进行《电子技术》的学习。在这两个基础课程中,包含了大量的知识点学习,并且学时比较紧张,因此需要针对两门课程做出适当的优化和统筹安排,并且保证在内容教学上是由浅入深的过程,不断突出重点。(3)在实际中,电的学习是十分抽象的,其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苦难,因此,需要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效仿企业项目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二、教学做一体化的内涵

教学做一体化指的是在一件事情中,需要自己动手去完成,这个过程是做的过程,在做这件事件事前,我们需要掌握事情的方法和原理,并且在“做”过程中,能够感悟到新的方法和体会,在“做”之后,需要对所学的新知识进行总结,这就是“学”的过程,在进行“学”和“做”时,我们需要从别人的地方得到知识,然后将自己做的体会再告知别人,这个过程是“教”,这三个过程构成事情中的三个方面。该理论最早是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来的。“做”是“教”和“学”基础和前提,并且“教”为“学”、“做”进行了充分的引导,“学”是“做”和“教”过程产生的结果以及收获,之后,“学”给“做”和“教”提供反馈,将整个过程进行升华,并且构成良性循环的过程,将“教”“学”“做”视为一体,并且实现连接和结合,并非三个独立体存在的。在传统授课方式中,“教”“学”“做”之间是独立存在的,学生所学的知识多数都是书本中的,并不是从实际问题中得出来的,并且学生常常不知为何而学,并且在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和实际的实践脱节严重,学生难以理解,教师难以表达,形成了教学的尴尬局面。在利用知识进行问题处理过程中,学生又常常是不知道如何解决,从而陷入实践的困境。也就是在教学改革中,需要转变“教”“学”“做”三个相互独立的现象,有效结合在一起。让“学”从“做”来,“教”从“学”来,“做”中有“教”,三者相互联系,紧密结合,从而让学生能够不断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这也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三、电子技术及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改革方案

不管是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还是电工技术课程教学,都需要将教学做充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清楚岗位的需求,明白自己要学的内容,知道学什么,然后以“做”为“教”,将学时的知识点进行实践化内容的转化,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例如,在电路制作过程中,可以将制作经典电路作为项目,并且在项目教学中,将各个知识点充分结合起来,这样能够防止学生学习的知识和实践产生脱节,并且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也能够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学生在“学”之后能够接着利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在课堂上进行经典电路的制作,并且巩固所学的理论基础。在“做”中“教”,在电路制作中,针对遇到的理论问题,教师可以给予解答,并且在动手操作中,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做”中“学”模式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并且能够巩固已有的理论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做好资料的搜集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等等,这样能够将学生的学习能力代入到下一个过程的学习中去,实现良性循环。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点,这就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担负着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职能,并且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输出了大量的复合型职业人才,在这个教学背景下,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改革的作用更加凸显出来。在当前,我国更是十分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职业院校需要充分把握机会,不断更新和改革课程,转变教学方式,加强学校的基础实践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质量,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更加专业化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厚军.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7):252.

[2]汤莉莉,黄启俊.面向应用技术能力培养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46):124-125+193.

电工基础范文3

关键词:新工科;专业特色;电工与电子技术

一、引言

“中国制造2025”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等诸多领域,这一切都与电力技术、电子技术密切相关。为适应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工程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相互支撑”的理念,旨在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数字化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工科”人才,从而为我国高水平科技创新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本科专业开设了《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或称为《电工学》、《电工电子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电力、电子技术能力,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理论基础。然而,随着《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开设的专业面越来越宽广,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单一、专业特色不明确等)开始显露,尤其是近年来“新工科”建设下该类问题更加突出。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相关学者开展了较多研究。文献[1]针对高校非电类专业电工学课程,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内容以及考核方法等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文献[2]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然而,现有研究大多局限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缺乏突出不同专业特色的教学尝试及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思想,尤其对于“新工科”背景下教学改革途径、方法研究存在不足。另一方面,有关《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新技术、新手段层出不穷。文献[3]提出在《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应逐步革新传统通识教育理念,把计算机仿真技术引入课程教学,对于教学内容中的模型、重要案例开展形象化解释。文献[4]介绍了“翻转课堂”在《电工学》课程中的应用,为拓展教学方法提供了有益参考。然而,对于不同教学新技术的差异化分析仍较为缺乏,新技术、新方法的不同专业适用性研究仍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深入开展体现各专业特色的《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对于高校各专业适应国家新经济与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也是各高校开展“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程与新工科关系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面向非电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技术基础课程,也是高等院校理工类非电专业学生由纯理论学习向工程实践过渡的重要“桥梁”,其关键核心价值不容忽视。然而,对于该课程的教学,高校教师传统理念是以通识教育为主,对于不同专业教学、课程理论、实验内容设置基本相同,仅有的差别只是学时、深浅的划分。因此,在传统教学理念下,该课程教学容易忽略专业差异性和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造成学生对于课程学习认知不够,误将其作为“选修课”,忽视了“公共专业基础”课程的价值。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需要构建分层次、立体化的教育体系,这对工科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大健康等新经济领域人才的培养密切相关。因此,该课程教学改革必须紧密结合产业需求、技术发展、学生志趣和国际前沿,为不同学科交叉提供延伸接口。

三、教学要求

结合“新工科”理念与专业特色,在《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进行一系列改革与创新,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电工、电子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强化专业特色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1.明确教学目标。开展“新工科”背景下《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明确以下目标:(1)新工科背景下凸显《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差异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轻化工程等专业具有明显的特色,社会对该类专业人才培养显著不同,高校管理者、教师应当探索学科发展规律,使教学活动有效服务专业人才培养。(2)改进传统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既重视《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的基础性,又突出其专业性和先进性,这对于任课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课程教学对于教师传统教学行为提出了新要求,教学应当突破固化思维,寻求改革,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3)强化不同专业学生创新应用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具有专业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及多种教学方法优势互补,实现整体优化需要。“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教学要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学习,努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将课程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服务专业教学、人才培养。2.教学方法改进。(1)调研并分析《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不同专业的教学现状。根据专业需求不同进行特色化教学,这对于教师、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更要了解授课学生专业的背景,掌握该课程在专业中的应用实例,恰当列举适合课堂教学的实例。因此,高校应当对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同时鼓励本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讨论研讨中,寻找共性点,让“知识”活起来。(2)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内容的调整方案。我国《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体系是从60年代逐步建立的,是电类专业“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机学”四门课程的简化和浓缩,近年来部分教材编写过程中也加入了“电力电子技术”等内容。然而,考虑不同非电专业特点,突出以不同专业下《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重点,开展差异化授课,能够更好地服务专业特色化建设。(3)《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应服务校园科技创新实践。目前,大学校园有各类科技创新项目,其中大量项目与电力技术、电子技术密切相关,学生对于相关知识学习具有迫切性。因此,只要将该课程教学适当与科技活动相结合,便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人才的高效培养。

四、结论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属于公共基础课程之一,在工科、理科专业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新工科”背景下,鼓励任课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课程教学迫切需要实现传统教育理念向“新工科”教育理念的转变,在课程教学现状、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革新,更好地服务学生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活动,最终实现“教学指导实践、实践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邓红雷,李春茂,张廷锋.“电工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4):108-109.

[2]赵胜会,粟世玮,郭攀锋.新形势下“电工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34-35.

[3]吴鹏,尹力,冷欣.“电工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9):49-50.

电工基础范文4

关键词: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研究;探索

我国大多数中等专科院校,长期以来在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两门课程的教学中重要教学部分都是验证试验,对于探究性实验并不是很重视,每年每一届的实验内容也都一样。这对于教学的创新与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不到良好的作用。

1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的实践的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在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这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相较课堂理论教学而言,都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都是在进行辅助教学。大多数进行这两门课程教学的教师都是本科学历,专科学历或者是中专学历。相对来说,专业性不是很强,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同样薪资水平也低于其他科目的教师。大部分中等专科院校在近些年来,都开始在实验室的建设方面不断地完善。在不断地发展中仍然会出现教学理论与教学设备不能保持同步的这一现象。在新时代的新教育模式下,必须要培养极具有创新能力,又具有实践能力的适应新时期期待发展的综合性电子电工人才。同时,培养综合性人才也是仅仅通过在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所不能实现的。当前,在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的教学中会出现如下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说:在实践性上还很薄弱。近几年,我国的大部分中等专科院校已经在实践教学上的投入不断加大,不断地引进更为先进的教学设备,使得学生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误差变得更小,也使得实验的时间不断缩短。但是包含在试验箱内的大部分试验箱元器件都已经在箱内就操作好了,学生在实验中无法实际观察这部分的涉及的各部分各个实验元件,也无法动手实际操作。也与实验教学的目的严重不符。缺乏创新性和探究性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大多数的教师都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既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使得实验的结果与理论完全相符,这种实验过程不利于学生进行思考与深入了解实验,不利于对实验结论进行深入的了解,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得实验任务而敷衍了事,与实践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全相悖。

2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实践教学过程的实施

2.1高水平的师资力量

在现代化的中等专科院校的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两门课程的教育中,具有硕士以上的职位,讲师以上的职称的并且授课能力极高,操作技能特别熟练的教师才能够在学生实验实践环节进行指导。教师进行教学中既需要包括科研、理论课教学和实践环节教学这三部分。同时,要在理论课程的授课结束后,重点进行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互相融合。

2.2采用优秀的实践教材

截止到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中等专科院校实验室还使用完全不能满足新教育形式的改革进步的老旧的教材或者是“内部的讲义”进行授课。必须要将新的教学要求、教学大纲与新型的实验仪器设备相结合,编写出适应现代化教学和社会发展的较高的实践教材。在中等专科院校的管理层人员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编写出符合当前的教育发展需要的时间教材及理论知识,并且尽快投入使用。

2.3利用先进的实验设备

现今的实验设备会增强学生实践时的准确性,并且使得实验效果事半功倍。宽敞明亮且场地足够大,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高级实验装置是给学生们提供更加接近真实的生产与实践科研的操作机会。不能仅仅将各种先进的实验设备当成示教板和试验箱,虽然看起来降低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却将学生与实践隔开。在建设现代化的试验装置的同时,必须理性的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我国的中等专科院校要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和政策,联系部分厂家共同研发实验的装置,创建实验室,使得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和教师的水平进一步的提高。

2.4分层次进行实践教学

中等专科院校要按照一定的比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化教学。在社会需求不断变化,教育形式不断变化的新背景下,学校要更加重视“综合性创新型”和“设计性指导型实验”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对基本实验方法的掌握、常用的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对仪器的操作技能。真正的把理论画的知识与科技的发明和生产实践互相结合,将培养现代化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一目的得以实现。

2.5可考核与评价科学性

实现教学规范化和整体化的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就是科学的评价手段与考核方式。将计分方式改成现场操作、教学实验和原理考核并重。

3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实验室的合理建设及科学管理

搞好实践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就是对实验室的高质量管理和合理的建设。要依据招生计划和教学的要求,在充分的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的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高标准实验室的建设。对资源进行专人的维修保管,合理制定奖罚制度,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有效扼制资产的流失。

4结语

中等院校只有紧跟时代步伐的教学实践,才能够培养出适应当前综合性技术的人才。学校需要不断的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才能够不断地向社会上输出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唐芸.实践教学,引燃学生技能的火花——浅谈《电工电子技术》集中实习周的探索与发现[J].好家长,2018(05):79.

[2]姚福安,徐向华,高宁.“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0):170-172+183.

[3]胡晓华,何建新.高职《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6(04):601-602.

电工基础范文5

分析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结合高职教育的目标以及个人从教以来的教学经验,进行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在教学设置、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上不断的改革创新,提出模块化教学、演示化教学、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相关基础知识,在践行教学改革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改革

0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高职电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所授课程中学生最难掌握的课程之一[1]。加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工电子技术显得尤为关键。因此,如何进行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改革,培养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相关基础知识,为学生从事相关工作奠定行业基础,是高职院校和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根据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的特点,结合高职教育的目标,同时总结个人从教以来的教学经验,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就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做出思考与探索。

1高职院校中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存在的困难

1.1课程内容多,讲完和讲透难以兼顾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包含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其中电子技术基础又包含数电和模电部分。在职业院校机械类等工科非电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因各专业的侧重性以及必要性,往往将电工技术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合并为一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一般为72课时。但因电工电子知识在各行各业的渗透较深,72课时内要将整个课程的内容讲完的同时又能够讲得透彻,较难达到。

1.2学生基础较差,学生学习兴趣欠缺

由于我国现阶段高等院校的录取形式仍以应试教育选拔为主,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学习成绩相对较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素质,包括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等[2]。在教学中发现,课程开始时,大多数学生听课非常认真投入,但随着内容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渐开始听不懂,学习兴趣渐渐丧失,最后索性放弃。

1.3理论与实训分开教学,教学效果不明显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实训教学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应用,从而掌握相关专业的操作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因为师资配备、教学设计、课程安排等多方面原因,同一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训往往分开教学,甚至会出现实训超前理论课程的情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理论与实训未能相得益彰,教学效果不明显。

2高职院校中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探索

2.1模块化教学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繁多,面对课时有限、学生自学能力稍欠缺的情况,采取模块化教学,在将此课程划分为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大部分的基础上,再分别进行细分至不同的模块,针对不同的专业对各模块的内容分配不同的学时,这样可以将本专业相关的电工电子知识讲解透彻,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对于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在制定该课程教学进度计划时,考虑到机械专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训对象或者工作对象就是机床,而机床是由电动机拖动的,因此,电工技术部分关于异步电动机的控制这个章节就应该作为一个重点模块予以讲解。

2.2演示化教学

面对学生听课兴趣欠缺的现状,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方法更加不能吸引学生。观察发现,电工电子技术很多知识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在课程中引入生活中的应用时学生相对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借用实物,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达到了灌输理论的效果。例如,讲授二极管的特性时,可借用数字万用表欧姆档,现场测量,分别根据阻值大小的区别来说明二极管的偏置情况,由此进一步讲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2.3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

基于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教学设计中实训课所占比例比普通高校要大很多。通常重要课程都有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课时丰富利于巩固,但存在的理论与实训脱节的问题也较明显。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将理论课程安排在实训课程之前,且尽量安排在同一个学期。当然,如能做到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即在教授某部分理论后有相应的实训模块,用实践验证理论,对于加深理解、巩固提高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结论

如何提高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是任课教师需要共同思考与探索的问题。现如今在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改革的形式下,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与探索,在教学设置、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上不断的改革创新,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覃银红 单位: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屈文斌.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4,06:17-19.

[2]吴运水.职业院校电工电子实训教学问题初探[J].电子世界,2016,03:29-31.

[3]韦胜东.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6:270-271.

电工基础范文6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创新能力;培养

为培养适应新时期的创新型人才,职业教育不仅要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更需要落实到具体课程教学上。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简称“电工电子”)课程是机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平台课程,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而且有一定的能力和素养要求,其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课程培养重要目标之一。

一、课程载体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1.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惰性加上“电工电子”课程内容庞杂以及受限学校条件,多数老师习惯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传统教学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已经不适应培养对象特质要求,不适应培养新时代人才规格要求,创新型人才培养也就只能停留于空洞的口号上。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一是是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满堂灌”是最突出的表现,这虽然能确保老师按时完成教学计划,但学生的能动性没有被发挥出来,也就更谈不上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了;二是过分强调对学生的结果性考核,忽视对学生过程考核与评价,不注重学生平时的启发性教育,学生疲于应付死记硬背考试,其直接后果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不到提高,间接后果就是其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不足;三是“照本宣科”与“拿来主义”不能在原有教材基础上“求活”“求新”或“求变”,课外或生产中新知识、新技术得不到及时补充,加上理论知识过多,实践训练过少,学生创新潜能得不到挖掘。

2.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教学模式不能一成不变,当教学内容、场所、对象发生改变后,老师课堂组织方式也应该作适当地调整。“电工电子”课程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从弱电到强电、从基本原理到具体实践应用、从基本元器件到各种控制电路等,采取统一教学模式,既不利于知识与技能的传递,也难以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学生知识结构和知识基础的差异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落实到实处。

3.学生学习过于惰性

职业学校的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后经过普通高中、五年制高职录取后剩下的一批学生,成绩低,行为习惯存在缺陷,家庭教育缺失是其共性特征。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缺乏能学好的信心,错误认为没有学习的潜能,甚至认为自己已经是一块无法雕刻的“朽木”;二是怕学与惰学,错误认为学习是枯燥的,甚至会误认为老师的表扬也是假的,找不到学习的乐趣,加之自卑心理,形成怕写作业、怕回答问题,乃至怕劳动实践,久而久之就放松了自我。

二、课程教学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1.创新教学情境

(1)创设新异情境。考虑到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的现状和学习要求,老师总是采用一种讲课方式,学生易形成学习疲劳。应打破常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开放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一是通过变换教学场地,不断拓展教学空间,如依据教学内容不同可以把教室搬进实验实习室,可以搬进企业车间、社区甚是家庭,帮助学生拉近课本与生产生活的距离;二是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观点,激发更多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三是突破以教材为中心,适时地向学生传递与电工电子技术相关联的人类社会科技进步及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如插入“智能制造专题”“工业4.0专题”等,不断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2)创设惊诧情境。惊诧是激情涌动的开始,以创设悬念唤醒学生好奇心理,快速将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到创设的情境中来,聚焦教师预设的知识点,这对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单相串联并联交流电路实验”的教学项目中,教师可以提出“如何用两个开关控制一盏电灯?”并举例生活中楼道照明灯的控制。这时,学生往往惊诧于楼道照明控制就是串联或并联电路,也就留下如何解决这样问题的悬念。老师适时抓住学生对问题的惊诧,以此推进串并联电路中单联开关控制一盏灯、两个双联开关在两个地方控制一盏灯实验教学。这种利用创设惊诧的悬念情境,可以以问题为导向推进课程教学进程,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展开思维,在学生相互间思维碰撞中激活创新的潜能。(3)创设议论情境。学生不只是受教育者,更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一言堂”既不利于对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更不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追求新技术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课堂的主动权完全交还给学生,创设议论情境,引导学生去议论分析、推理比较和归纳总结,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争辩中汲取知识、领会方法、展现技能。如“感生电流的方向”项目教学,老师进行示范性实验后,结合项目知识要求,按问题逻辑关系可以依次提出“磁铁第一次插入和拔出时指针的偏转方向,有什么规律”等三个不同层次问题,供学生讨论思考。以小组为单位,先组内讨论,形成组内意见,再由组内代表发表见解,从而揭示感生电流方向的规律。(4)创设联想情境。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电工电子”课程也是如此。借此,在课程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创设联想情境,由此及彼,触类旁通,达成对知识等快速且高效率理解与掌握。联想情境创设方式有多种,其中类比联想法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实用的一种方法,而以生活原型是主要联想对象。如“电流与水流、人流、车流”等从生活到书本问题,以及“电机卡死烧毁”等从书本到生活等解决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在书本与生活之间转换,以推进学生学会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最为关键的是给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钥匙,创新能力培养也得以提升。

2.创新课堂实践方式

(1)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由老师整班带领学生去实验实训室开展实践教学是一种传统的、封闭式实践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便于实践教学管理,缺点是实践教学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实训设备利用率提高有限,关键还有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时间不能满足他们追求知识的欲望,学生创新空间被认为限制了。实践方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是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趋势。初期阶段,可以由老师布置题目,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实践场所完成,后期阶段,通过成立学生“创客空间”“发明协会”等合作团队,根据团队活动内容开展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实训室提高学生工程和创新能力。(2)由辅助式向自助式转变。传统实践活动一般都是在老师悉心辅导下完成的,但这种方式极容易导致学生过分依赖老师的思想,学生的创新潜在意识很容易被扼杀掉。在“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中,可以借助通用网络平台(如QQ、微信、邮件等),或专门开发的网络平台(如泛雅等),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教学内容,又以小组合作方式自主完成相关实训项目。这种由辅助式向自助式转变,老师角色转变为提供实训设备资料和参考资料,学生则充分运用学校提供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由知识导向向载体导向转变。在“电工电子”实训教学过程中,传统做法按照知识体系向前推进的,这种方式逻辑性很强,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以鲜活的载体为导向能增强学生对问题的亲近度,更利于激发学生原动力。这类载体包括常规训练项目、教学竞赛、校企合作任务等。其中常规训练项目是主线,这些项目又以生产任务或以生产任务为原型的二次开发为主体。教学竞赛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学校、地市、省和国家四级赛制,以赛促教,以赛推进创新能力培养将会常态化。校企合作任务是补充,这种训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更能帮助学生体验企业的生存需要不断地创新。

3.创新评价模式

(1)创新评价标准,考核知识与技能不是终极目标。知识、技能和素养是课程目标三个维度,而素养维度的达成直接影响知识与技能维度达成,创新素养又是素养维度的关键。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细化能力要素并分解到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各项任务,形成融合知识汲取、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一体考核评价体制,在学生潜移默化中得以质的提升。(2)创新考核方式,传统期中和期末笔试方式难以客观评价学生。客观地看,满分不代表学生能力最强,低分也不代表学生一无是处,这就是传统评价的缺陷。如果能够把学生平时在项目训练等活动中完成的小制作、项目展示、交流互动,以及创新实践活动等也作为学生评价分项,无疑能能增加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从另一个方面也能激发学生未来的创造力。(3)创新考核题型,避免死记硬背。具有创新的学生往往不善于死记硬背,如果遇到这样的题型往往都会“挂科”。因此,在笔试题型中适当增加综合分析、是非判断,避免填空、问答,在操作题型中增加故障诊断、电路优化等更利用学生创新能力发挥。最后,增加评价反馈,让学生在总结中提升。评价不是终点,只是个起点,把每次考核结果反馈给学生,可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归正确方向,保证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可持续。

参考文献:

[1]金泽龙.高职院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的创新动因与路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6).

电工基础范文7

本文在进行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对电工基础以及情景教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情景教学在电工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

情景教学法 中职电工 基础 应用

在中职院校中,电工基础是学生在学习电子电工的时候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性专业学科,它的涉及面非常的广泛,但是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内容十分的复杂,并且概念很多、原理性很强,课程比较抽象,而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基础知识非常地薄弱,所以在进行电工基础学习的时候非常地吃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电工基础教学的时候积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主动性,而情景教学法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出现的,在进行电工基础教学的时候,通过积极运用情景教学法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充分的进行思考,这样就能够更有效的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

一、电工基础的特点

电工基础的教学任务是实现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电磁现象的产生原理以及基本的规律,电工基础是一门学习电学专业以及非电学专业的一门非常基础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比较紧密的学科,由于电工基础的知识点大量的运用在电力工程以及通讯和控制类的系统中,所以说从事工程类的学生也需要学习这门学科。由于相关的知识比较复杂,所以在学习这门学科的时候,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数学和物理学科的基础。

二、情境教学法的概念

情景教学的产生最初是来自于一份论文,作者在论文中指出知识的最大意义是在知识产生和应用当中实现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情景教学的定义又产生了新的变化,也就是说在特定的虚拟环境中实现对具体教学任务的学习,这样通过设定的场景就可以有效的把握学生的情感活动以及认知活动,在情景教学中,教育工作者主要是通过语言描绘以及特定的小游戏和角色活动把知识和生活中的具体场景联系在一起,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能够有效的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三、情境教学法在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在具体使用情景教学法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进行问题情景的创设,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情景问题中充分的形成对未知事物的探究欲望,积极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进行“戴维宁定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画一个电路图,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在实事的抛出该定理,这样通过问题创设引入新课程的教学活动,就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创设讨论式情景。

电工基础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主要是以实验为主的,所以教师在进行实验的时候也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行培养,要让学生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前先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详细充分的讨论,鼓励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积极的发现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在进行电工实验的时候,可以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改成探讨性的实验,这样在实验之初就抛出问题,先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进而发现问题,这样学生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就能够抱着极大的热情进行,然后在实验的过程中找到答案。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有效的指引下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渐的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讨论和推导,在实验结果的帮助下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在学习具体的原理的时候不仅能够牢固掌握实验的原理,更能够清楚的了解实验的具体过程和产生的原因。

3.创设实践操作情景。

在情景教学法中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实物演示的方法在教学用具的帮助下引导学生对相关的内容进行直观的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非常好的理解效果。教师在对电路组成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通过对教室内部的电路进行详细的介绍,通过观摩性教学来让学生对电路的组成产生非常直观的认识,同样的教师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实用性非常强的教学用具,让学生在亲手搭建电路的过程中加深对电路的理解。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实物演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水平。实践操作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实际动手中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相关的教学活动中,进而提高实际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我们在进行具体的实验的时候,让学生进行协作实验,不仅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更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团队的合作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工基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引用情景教学法,在积极的创设问题和讨论问题以及实践操作中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货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电工基础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作者:张建富 单位: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张蕊.浅析《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0,27:166.

电工基础范文8

一、使用灵活的课程导入方式,创建精彩、有趣、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设置悬念。在导入新课程内容的时候巧妙地设置悬念,让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进行思索,激发学生获得知识的欲望。很多学生能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提升了学生的成就感,激发起学生学习这一课程的兴趣与热情。如果遇到学生经过长时间思索也未能解决问题,那么教师在对这个问题进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提升学生的听讲成效,继而实现电工基础课程的有效教学。比如在为学生讲授《电流的磁效应》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做一个实验:把一根电线平行地放在静止磁针的上方位置,当电线连接电源产生电流的时候,观察小磁针是否出现偏转。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继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2.联系现实生活。电工基础课程的内容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多个层面,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电属于无法看见的一种能量资源,给现代人们的饮食、生活、交通出行、住宿等都提供了便利。因此中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尽量多同现实生活进行练习,尽可能多地导入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比如在为学生讲解电的物理量“度”相关知识的时候,导入某个知名品牌空调的经典广告宣传语:一晚只用一度电。用这一广告语作为导入新课程的方式,更贴近现实生活,更被学生所熟悉,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动机,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与原动力。

3.故事导入。为学生创建具有吸引力的故事情境,将抽象的电工基础课程概念渗透到与之息息相关的故事情境中,推动学生去参与思索与探究,让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向往。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电工基础课程的相关知识产生兴趣,学生才能将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成为主动积极的学习。比如在为学生讲解过载相关知识内容的时候,经过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课件:在某个工厂中,因为其所使用的用电设备一直都是超负荷的,导致绝缘来华,引起火灾,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这种形式是学生比较喜欢和愿意接受的,架起了学生参与相关知识学习的桥梁。

二、使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感知学习的喜悦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能一直让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占据主导位置,学生一直都是在被动地接受。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设出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所以,灵活而多样的教学方式,就变得极为关键。

1.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进行渗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使用问答的形式将其展示出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使用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的问答形式,启发学生逐渐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内容。

2.实验式教学。在电工基础课程当中,实验法就是一定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使用一定的设备与材料,经过具体的实际操控,实现某个功能。经过实践实验,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同现实生活关联起来,提高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知与理解。在电工基础课程当中,有很多实验课程,将抽象的概念知识集体化,会收获极为良好的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