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课程培训范例

电工课程培训

电工课程培训范文1

【关键词】火电工程;焊接;质量控制

1火电工程焊接工作思路

从整体结构来分析,火电工程焊接工作思路主要由3部分组成,分别是:焊前、焊中与焊后。焊前工作主要是构建火电工程焊接质量保障体系与技术管理体系,建立焊接工作制度,制定工作计划与焊接质量控制目标,细化焊接标准。焊中工作主要是对焊接过程的全面控制,包括工艺技术、所有焊接材料和人员管理。焊后工作则是在初步完成火电工程焊接工作后必须进行严格质检与验收,及时修补工艺缺陷,仔细检查焊缝,并做好档案资料整理与归档工作。

2如何加强火电工程焊接质量控制力度

2.1加强境外火电工程分包商焊接技术管理

1)要做好工艺评定管理工作,细化评定指标,为火电工程焊接工作编制科学完善的指导书,使焊接作业有据可依。目前,火电工程焊接工艺评定指标是以电力行业指标为基准,主流机组是临界与超临界机组。因此,在焊接过程中必须对所有机组质量进行全方位监控。2)要秉承以人为本理念,做好现场资料与技术管理工作。在当代火电工程焊接工作中,因为条件限制,还需在必要时刻采用手工焊接作业,而人为技术水平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因此,确保火电工程焊接工作质量,必须着重加强技术人员职业素质与操作技术水平。3)在火电工程焊接工作中,必须做好施工技术交底作业。火电企业应引导施工技术人员全面了解施工质量标准与专业技术操作方法,认知施工难点,采取多种安全措施予做好焊接工作。与此同时,要引导施工技术人员按照施工方案依次完成焊接工作。4)要拟定火电工程焊接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在执行该项工作过程中,火电企业应结合火电工程焊接安全法律条文和相关指导文献,编制可行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引导监督管理人员依法履行安全监管责任,避免因某一环节出现差错而滋生安全隐患问题。5)火电厂需要针对焊接工作现场制定可行的安全监督管理组织体系,配备专业安全人员,制定安全焊接责任管理机制,充分借助智能化技术构建焊接监督安全管理网络,落实安全制度,细化不同工种的安全操作流程[1]。

2.2加强焊接技术人员在职培训工作

加强对整个焊接工作队伍的管理力度。纵观整体,焊接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参差不齐,部分资质存在欠缺,必须通过考试来检验焊工资质,根据考试结果进行针对性在职培训。企业人才培训目标主要分为以下3类:1)指导性目标。该目标体现在3个方面:(1)在培训计划中要学习的原理、事实和概念;(2)需要培训的员工名单;(3)培训的时间。2)组织和部门目标。该目标是指培训对组织和部门的运行,如缺勤、离职、成本降低和生产率提高将产生的影响。3)个人绩效和成长目标。该目标体现在2个方面:(1)指培训对受训员工个人的行为和态度将会产生的影响;(2)指培训对受训员工的个人成长将产生的影响。当缺少这些清晰界定目标时,就不可能有效评估一项培训计划,选择适当的教材、内容或者指导方法,准确定位培训目标尤为重要。此外,培训讲师应避免将培训与开发工作割裂,引导焊接技术人员提高个人工作能力,使自身职业技能与绩效标准相匹配,实现对文化知识、职业常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有效开发,不断提高个人创新能力。培训讲师应结合新时代焊接技术的发展特征,制定科学的人才培训与开发管理方案,明确人才培训目标,根据焊接职业选用最佳培训课程,努力促进培训与开发一体化。与此同时,培训讲师须综合运用多种高效培训方法,以提升培训效果,目前,经常使用的4种培训方法包括:在职培训、轮换培训、课堂培训、远程培训等。其中,在职培训对象通常是由一位高端技术人员或者企业管理者提供,受训员工在他们的指导下进行操作。轮换培训是在职培训的一种形式,也称为交叉式培训,在工作轮换中,员工在一个工作单位或部门学习几种不同的焊接技术,并且在一段特定时间内将每项技术都要做一遍。工作轮换的最大优点是使部门内的工作灵活性更高。课堂培训是脱岗进行的,是员工最为熟悉的培训方法,课堂指导更频繁地用于技术、专业和管理人员。远程培训特指远程虚拟课堂培训,所谓的虚拟课堂是一个在线讲授和学习的环境,它把聊天室、台式电脑视频会议、网站和电子邮件分发整合为一个典型的以授课为基础的系统。这种培训方法更为灵活、有效,互动性极高。培训讲师应重视提高人才培训与开发管理战略,发挥该项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通过有效培训结合开发活动全面提高焊接技术人员的职业技能与文化素养,培养全体焊接技术人员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培训讲师应结合培训对象的差异性,制定不同的培训课程与培训方案,例如,针对技术人员培训,基层、中层和高层培训的工作内容与要求,设计相应培训课程,制定最适宜的培训方案。应根据受训人员的资历和人才培训与开发目标分别做好入职、在职、脱岗和轮岗等培训工作,这样有助于为本企业培养更多专一多能的人才。

2.3加强火电工程焊接工作流程管理

全面加强火电工程焊接工作流程管理,必须区别对待硬钎焊和软钎焊,前者是兼用加热和加入一种填充金属而使2块金属结合的技术,这种熔点低于被焊接金属的填充金属能够预先加入,或者等完成焊接加热后再将其加入到接口中。在焊接接口比较小或者非常小的焊件时,应采用毛细现象处理,使填充金属流入到接口中。硬钎焊所填充金属的熔点大多高于430℃,焊缝强度通常高于软钎焊。在火电工程焊接工作中,大多数金属可选用硬钎焊技术进行。后者属于一种不熔化被焊接使用低熔点金属合金来进行焊接2金属表面的方法。在具体焊接过程中,通常需要借助熔剂来除掉氧化膜,提高浸润性,避免金属加热时表面被氧化。应注重加强对焊接机具的有效管理。一般情况,焊接作业中所使用的机具主要包括热处理设备和电焊机等,在焊接过程中,应确保这些机具的正常运行,避免机具出现安全故障,这样方能为保证焊接质量提供基础保障。目前,在火电工程焊接工作中,均由焊接管理部门对所有焊接机具进行统一管理,此外,要做好焊接机具的日常维护工作,确保机具启动安全性,使所有焊接机具能得以有效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在焊接机具维护工作中,理应将工作重点放在防腐、防潮、防水和避免接线松动等领域。通常,当电焊机和热处理设备处于高温环境时,就很容易出现接线松动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必然会损坏设备,因此,必须控制好机具外在工作环境,采取必要降温措施,如果发现接线松动问题,须及时予以处理。要控制好焊口质量,不断提高焊工技术水平,做好焊接材料质检工作,加强对焊接材料的发放与领用管控力度,在正式焊接前,需要严格检查接口清理情况,同时,需要对接口间隙的清理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只有这样,方能从基础上有效控制焊口质量。另外,完成焊接作业之后,必须严格做好质检工作,避免接口松动[2]。

2.4做好焊缝外观的检查与合金钢焊缝光谱检验工作

焊缝外观对NDT试验的结果对一次合格率的影响极为显著,因此,必须加强焊缝外观检查和合金钢焊缝光谱检验力度,细化焊缝检查流程。需要注意的是:焊接缝隙颇受焊接QC工程师水平能力制约和责任意识不到位等因素影响,部分工作人员并未及时发现外观缺陷,在对合金钢材质母材和焊缝的PMI试验常规工作中,对合金钢和焊缝的PMI试验意识普遍较低,对此,必须进行PMI概念教育,引导全体工作人员加强焊缝外观检查工作,细化合金钢材质的PMI试验流程。

3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全面加强火电工程焊接质量控制力度,确保焊接质量,火电厂必须做好工艺评定管理工作,细化评定指标,为火电工程焊接工作编制科学完善的指导书,使焊接作业有据可依。一方面,必须做好现场资料管理与技术管理工作,针对焊接工作现场制定可行的安全监督管理组织体系,配备专业安全人员,拟定安全焊接责任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必须着重量化焊接工作流程,做好焊缝外观的检查与合金钢焊缝光谱检验工作。

【参考文献】

【1】徐芳.火电建设焊接施工成本管理浅议[J].建材与装饰,2015(47):102-103.

电工课程培训范文2

高职院校主要为我国培养技术型人才,“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院校中的重要课程,这一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理论性,而且需要学生具有较多的实践经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整体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学习较为不易,因此需要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改革,改变这一课程当前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

关键词: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课程改革;翻转教育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电气工程随处可见,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它的重要性由此凸显出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我国高职院校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后续课程的学习都需要运用到这一方面的知识,但是这一课程的学习较为困难,高职院校教学方法的落后也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我国各个高职院校学生电工在电子技术这一课程上所取得的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高职院校与相关教师需要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让每个高职电气专业学生都乐于去学习这门课程,让高职学生能够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学习到知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

1“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

1.1理论性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以数学、物理等知识作为基础的,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是与电工电子技术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因此这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其中包含的理论知识种类较多而且内容庞杂,全部记忆需要时间而且较为困难,想要进行相关的实践课程必须熟练掌握这些理论知识。

1.2实践性

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实践,为了解决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关的问题,而高职院校是我国技术型人才的培训基地,这些人才都需要拥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够投入工作之中,“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关于电气工程的维修、维护都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因此电气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也应该注重增长自身的实践经验。

1.3变更性

科技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电工电子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内都有所应用,例如军工、科研、生产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等,电工电子技术的内容因此也处于更新状态,不断有旧的内容被淘汰,又有新的内容加入进来,因此“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变更性,这就对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的内容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更新,让课程自身能够跟上时代的潮流。

2“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具有的问题

2.1“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落后

很多高职教师在教授电工电子技术这一方面的课程时教学方法落后,自身的教学观念也没有与时俱进,对高职学生仍旧使用“填鸭式教学”,教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学习到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相关的知识,在考试中可以取得较高的分数,这就造成了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作为主导,但是学生很少有机会可以进行实践,自身的实践能力存在问题,而且很多高职院校对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考核方式并不是要求学生能够解决某一电器存在的问题,而是和普通高校一样采取考试的方式,这样只会让学生认为理论知识更重要,只知道去熟悉考试可能会涉及的知识,自身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提高,所掌握的知识也十分有限。

2.2“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存在问题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包含的内容较多,整个知识体系较为庞大,其中包含了物理、高数等方面的知识,如果想要学习好“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就必须掌握好物理、高数等方面的知识,但是高职学生自身基础知识较差,物理、高数这些知识是他们自身不具备的,他们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前提是高职院校对他们进行物理、高数等相关课程的培训,但是当前高职院校无法满足学生这些要求,学生物理、高数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就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不了解这一课程中所讲述的内容,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学生自身也会逐渐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失去兴趣,对课程产生抵触情绪,造成学习成绩的降低,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2.3“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单一

很多高职院校在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时教学模式暴露出了较大的问题,相关教师在课程中过于注重课程中的细节,对于课程的整体进程没有予以重视,对于某方面知识特征、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会进行仔细的分析,但是却没有说明这部分知识在电工电子技术的整个课程系统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对于学生的学习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学生受到这一教学模式的影响,会在学习中注重单一方面的学习而忽略了整个课程,对于其他方面的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与运用,而且高职院校与教师在这一课程上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学生的相关能力无法得到锻炼与提升,“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偏低。

3“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策略

3.1改革当前教学方法

我国的新课改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高职院校应该遵循新课改的要求,对当前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注重学生的自我思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很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应该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师生之间需要进行互动,教师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发挥出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关于电路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先提出一种电路的排列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之后告诉学生还有哪些方法的存在,让学生自己对其他的排列方法进行探究,让学生专注于问题,提出电路排列的其他方法,并且进行计算,得出相关数值;其次,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存在着很多较为抽象的内容,只是依靠教师的语言难以叙述清楚,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在这一方面发挥出它的优势,它能够将很多抽象的内容具体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对这些内容可以更加直观地去理解,降低教学的难度,而且多媒体技术中所包含的视频、图像等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更为接近,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学生容易接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再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部分电子元件带入课堂之中,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这些电子元件对知识进行讲解,并且让学生对这些元件进行观察,了解不同元件所具有的不同特性,并且将这些电子元件与家用电器的使用进行结合,让学生感觉到自身所学习的知识就存在于自己的生活中,通过实践加强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的理解。

3.2更新原有教学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电器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而且自身具有较多的内容,为了保证学生可以从这一课程中学习到足够的东西,改变当前学生学习的现状,需要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首先应该强化相关学生的基础知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包含了物理、高数等方面的知识,但是很多高职学生自身基础较差,对这些知识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因此在实际学习时无法获得较好的效果,高职院校应该针对这些学生添加物理课程与高数课程,保证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其次要注重加入新内容,科技在不断发展与进步,而电工电子技术处于时代前沿技术,会不断出现技术的更新,高职院校需要对电工电子技术保持高度的关注,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学习到关于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新技术,不断为“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加入新鲜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以及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3.3注重实践教学高职院校教育与培养的人才以技术型人才为主,因此实践教学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目前高职院校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仍旧以理论教学为主,这是极为不合理的,电工电子技术是为了解决生活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存在的,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满足这一点,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首先应该让学生熟悉一些电子元件的性能与使用方法,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其次要改变以往实践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的能力以及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教师给出实验目的,要求学生自行挑选实验所需的器材、元件,之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果,教师在学生完成实验后再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的印象;再次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等进行虚拟实验,强化学生对每一个实验的记忆与了解,让他们知道看起来较为相似的实验实际上存在着哪些方面的不同。

4结语

高职院校自身需要重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开发“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验室,让学生可以针对自身知识的薄弱点进行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环境,学生在实验室可以与教师对某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高职院校还应该与相关工厂、企业进行联系,安排学生进入其中参观、实习,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自身的能力进行锻炼,巩固自身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对自己学习过的知识可以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晓慧.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8(8):26-27.

[2]叶光胜,李光亮.翻转课堂模式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实践探究[J].职业,2016(14):57-58.

电工课程培训范文3

关键词:技工院校;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创新

随着电子化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和设备的不断更新,企业对电工电子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对人才的技能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高质量的熟练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人才,对新旧动能转换和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以基本电工知识为基础,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内容涉及较多专业术语和抽象原理,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抽象、枯燥,提不起学习兴趣。在常规教学模式外,专业教师应该探究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施的新途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薄弱

从生源来看,技工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尤其是数学、物理方面的知识较欠缺,没有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而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需以数学、物理知识为基础,因此学生入门较为困难。从课程设计来看,电工电子技术的知识点与学生之前所学习的内容衔接性不强,学生之前学习的内容涉及电的知识相对较少,学生的实践操作更是存在短板,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在初学时兴趣点不能得到有效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

2.学习工具不完备

学习工具是进行教学活动的条件和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需要大量的学习工具予以辅助。例如,在学习过程中会用到各种测试仪器、接触器、断路器、继电器、稳压器、电路板、二极管、三极管等元器件和设备,这些器材体积较小,价格相对便宜,技工院校一般都会配备,但有些知识点,如输电、配电章节,涉及整个电力系统,包含发电站、高低压变电所、电力网等,一般院校没有配备相应的教学模型等,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法直观接触,更无法进行现场教学。又如电气控制线路知识点,如果没有配备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速度继电器等实习设备,只凭教师抽象地教授和学生凭空理解,肯定无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3.部分教师教学观念更新不及时

随着电工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智能仪表、新型控制器、超级电容器等新型技术产品也在不断更新,而大部分教师的教学以课本内容为基础,教师继续教育的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没有与新技术、新设备有效结合,教学活动与社会和企业需求脱节,造成学生毕业后相关技能素质达不到企业的需求。此外,在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往往采用期末统一考试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只是总结性评价,不能有效反映和区分学生对各个模块的学习情况。同时,期末考试是在课程结束后进行的,学期结束后,大部分学生不会再根据考试结果重新学习课程。

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创新方法

为更加高效地完成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任务,技工院校要加大软硬件的投入,以保证所需的教学资源;教师要不断提高职业素养以满足教学需要,强化继续教育,掌握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在课堂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的有效实施。

1.院校层面

(1)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力度。如果教学必需的硬件没有配备,或是没有及时更新,学生的技能掌握肯定会大打折扣,就业后不能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甚至需要接受企业的进一步培训,导致学校教学质量大大降低。技工院校应广泛征求各教研室及任课教师的意见建议,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更新。例如,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需要电阻、二极管、三极管、导线、开关、线路板、接触器、断路器、继电器、稳压器等电路器材和万用表、摇表、示波器等测量仪器,还需要电动机、变频器、PLC等设备。(2)加快软件教育资源建设。技工院校要注重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鼓励教师和学生制作优秀的教学课件,丰富资源库的内容。有了充足的信息化教育资源,教师和学生就可以更便捷地学习。特别是电工电子类原理多、较抽象的课程,利用信息化资源能进行更有效的学习。同时,技工院校要结合办学特点,积极与企业的培训资源库对接,共同开发教育资源,体现校企融合的特色。

2.教师能力提升层面

(1)积极开展各类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的活动,教研活动是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切实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题的良好平台,更是激发教师的内在兴趣,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研活动这个平台,多开展听课、评课等活动,让教师互评互学,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2)积极开展教学竞赛。电工电子技术教师通过参加比赛,见识到其他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后,能意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形成一种危机感。另外,通过竞赛这个平台,参赛教师有机会与其他选手进行经验交流,取长补短,了解自己真实的教学能力水平,从而激发自身的内在需求,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教师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通过与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相互交流,通过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认识不断深化,从而使自身的教学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3.教学层面

(1)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事物的兴趣越高,思维认知活动就会越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越强,学习效果就会越好。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直观地了解,教师要针对课程的这一特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可以生动、形象、清晰地展示所要讲授的内容,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知识环境和虚拟实验环境,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教师可将电容器充放电过程、正弦振荡电路等利用Flash工具做成动画,演示其工作过程,这样就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相对于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会更强。又如在数字逻辑电路教学模块中,授课内容主要为数字电路和逻辑门电路,其中包含编码、逻辑代数和逻辑函数等较为复杂、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教师在讲授此类知识点时,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前提前学习和讨论,找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正式授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和学习反馈进行区分,设定相应模块,采取有重点的针对性的教学。(2)将教学与技能大赛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我国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取得了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的最好成绩,我国成功申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并将于2021年在上海举行等一系列好消息掀起了全国重视技能人才、崇尚工匠精神的热潮,技能大赛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技能大赛各赛项的规程、标准及技术指标代表着行业的标准和最先进的技术水平。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也要引入大赛的标准,不断完善课程体系,让学生掌握最先进的知识。技工院校要鼓励学生参加大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竞争机制和平台。同时,教师可在授课的各个环节设置比赛,例如,在讲授点动正转控制线路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安装点动正转控制线路的比赛,通过比赛,提高学生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和水平。(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技术,成为合格的技能人才。校内的学习实践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是有差距的,所以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第一个途径是在教学的各个模块鼓励学生利用实训中心资源进行综合性的创新设计实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进行实验研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个途径是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小家电维修志愿服务活动,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兴趣与热情,弥补实训教学的不足,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第三个途径是学校积极与企业对接,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入企业人才评价机制,通过带学生到企业实地观摩、师傅带徒弟、定岗实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的技能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4)引入过程化考核评价模式,提高人才评价质量。2016年,山东省人社厅安排青岛、潍坊、烟台三市部分技工院校开展职业资格过程化考核鉴定试点。这种考核模式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根据职业分类建立模块化的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内容,以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教学手段,通过模块化考核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可按照此办法,按章节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例如,学生在学完电子电路模块后,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合格的进入下一模块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课和补考。这种考核模式遵循了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克服了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弊端,能够提高电工电子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明骏.《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教学之我见[J].中国培训,2017(2).

[2]郑丽辉,方晓汾.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时代农机,2017(4).

[3]崔雪梅,燕居怀,张蒙蒙.基于项目化教学的《电工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7).

电工课程培训范文4

提出了电工电子技术实践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即把实验、实习、课程设计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避免实验室、硬件设备的重复设置造成资源浪费,提出自制实验设备.教学实践表明,该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同时验证了自主研发的实验装置完全可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

关键词:

自制实验设备;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

电工电子技术是电类及部分非电专业的必修课程[1-2],该课程实践性及实用性强,其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内实验(有的专业独立设课)、实习及课外的开放、创新实验,课程结束常有1~2周的课程设计,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参加各类电子大赛培训等.这些课程既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如何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决定了课程教学的成功与否.为了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分析设计电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课教师同时承担授课班级的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教师对授课班级的情况熟悉,可以做到更好地因材施教.在此基础上,研制了电工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台.该实验台可以完成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内基础实验、课外开放实验、创新实验、电子实习以及课程设计等教学任务,满足了各实践教学环节的需求.各理论、实践教学环节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1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

1.1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改革,对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作为地方工科学院,本着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分层次、多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把本课程新技术和器件及时引入实践教学中,使学生在学校就能接触到电子技术的最新知识,学生的实践课内容与教师的科研、工程项目及企业技术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技术方法,从多方面、多渠道加强基础实验、开放实验、创新实验、课程设计和电子实习等实践课程,以各类竞赛及学校推出的多种学生科技项目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建立新型的适应学生能力培养,鼓励探索和创新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及考核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提高[4-5].

1.2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在校大学生存在人生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对此,从学生入学开始给各班级配备了班主任辅导员.由于专任学生辅导员编制少,通常是一个辅导员负责十几个班级的日常工作,所以学生有问题不能及时和辅导员沟通,有了班主任后学生的思想动态能在第一时间反馈给班主任,当然大学班主任不同于中学,他们研究如何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步入大学前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变到大学生活中的自主创新学习模式.班主任由专业教师兼任,他们都有自己的实验室,学生自发加入到教师的实验室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1.3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为保障实践教学质量,除常规制度外,还出台各种竞赛章程及科技项目鼓励政策等,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创业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到学生的能力培养中.教师参与学生实践项目指导的,在评职、评聘和评优中给予政策倾斜,同时在工作量上也给予适当补贴,激发了教师的指导积极性.学校专门设置了创业实践基金,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从激励机制和经费保障方面促进创新创业教育.

2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以部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建设创新实践基地,教师自发投入到指导学生中,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自主实验、自主创新的兴趣,为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具体措施有:

2.1开设与实践相关的选修和必修课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主要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类必修课和选修课,举办创新创业类讲座,专业教育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等途径,给学生传授创新创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组建学生科技与创业社团,并鼓励其开展虚拟创业活动.定期举办或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开展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举办各类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现在的本科教育是大众化教育,学校的大量扩招,使教师很难兼顾到所有学生.因此,通过组建电子协会等形式,培训少数对实践能力感兴趣并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学生,实验室由高年级学生定期组织培训和讨论并向这部分学生开放,培养精英学苗.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在实验、课程设计和电子实习等教学过程中又会带动其他学生,辅助教师进行指导,将积累的实践知识传授给其他学生.教师指导各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组队申请并完成校级、省级开放实验、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及参加各类竞赛等.能力强的学生直接吸收进入教师的研究室,融入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撰写论文,申请专利,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及创新能力.通过这种反应堆式的互帮互助,将知识传授给每个学生.

2.2教学环节紧密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基础实验、课程设计和电工电子实习,课外有学生自发申请参加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开放实验和各种电子设计类竞赛.该课程实践性实用性强,因此在理论教学中结合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完成对理论的应用.为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同时承担理论课授课班级的所有实践课程,做到知己知彼,效果更好.教师把课程设计及电子实习的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布置的任务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后续实践课程.学生在学习中目的明确,更加清楚学到的实验电路用到哪里,如何设计各模块电路,同时把设计好的单元模块电路利用手中的电脑或教师提供的EDA实验室进行仿真,验证设计电路的技术指标及可行性.理论教学与和基础实验为课程设计做前导,课程设计为电子实习做铺垫,电子实习又为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及电子竞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一系列教学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巩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样环环相扣,使各教学环节自成体系,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6].

2.3鼓励学生参加电子竞赛、申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学校、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电子类竞赛项目,参赛学生在省级、部级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以及互联网+大赛中取得好成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申请进入实验室、电子协会学习,学生自己知道该学什么,如何学会,如何把学到的知识应用的实践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极大提高[7].在课程设计和电子实习中引入电子竞赛题目,将课程设计和电子实习作为一个整体环节,允许学生自由组队采用项目申报的形式完成某个竞赛题目作为课程设计和实习成绩.经过实验室培训的优秀学生在班级里起到了很好的辐射作用,激发广大学生对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电工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台的研制

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改革及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施需要有一个功能先进的实验平台做支撑,因此研制了电工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平台,目前实验台基本完成,在调试运行阶段.经验证本实验台性能、功能完全满足电工电子技术相关实践课程的要求,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实验装置,有推广价值.

3.1综合实验台的整体结构设计

综合实验台整体采用对称式正反背靠背四工位结构设计.实验台把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所需的常规仪器设备、仪表和电脑等统一盘装到封闭实验台内,外部只露出操作面板.实验电路采取标准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的外形尺寸采取统一封装,多个模块可以组合到实验底板上,实验底板采取翻板式结构.模块内只给出实验必须的器件,所有需要搭接的电路均由学生连线完成.学生根据实验的复杂程度自行组合模块,此种结构既可以保证基础实验的开出,又可以完成复杂性、综合性强的开放实验与课程设计.

3.2综合实验台的功能及特点

综合实验台的电路模块分为模拟电路模块、数字电路模块、电路基础模块和EDA模块,可以同时开出多门课程.综合实验台既可以完成硬件实验,又可以完成仿真实验;既可以承担基础实验,又可以完成课程设计、创新实验及开放实验.实验台采取的翻板式结构,实验时放下翻板,实验结束合上翻板,在宽敞的台面上可以完成电子实习等焊接安装的任务.因此,本实验台的综合性强,所有实验室配备此种实验台可以同时开出多门实践课程.避免了不同学科的实验使用的实验设备种类繁多,导致实验室的重复建设,有效的节省了实验空间,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实验台上配备有计算机,既可以完成仿真实验,还可以实现实验室的网络化管理.学生可以提前在网上预约实验,实验前熟知实验内容,做好预习报告,实验中记录数据波形结果,进行实验分析总结.实验教学中指导教师可以实时监控学生上课情况,观察学生实验表现并给出过程性学习成绩.本实验台的设计注重综合性、先进性、开放性、实用性和便利性.通过科学地设置实验项目及实践环节,课程达到了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实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

作者:倪奇 张凯利 胡高杰 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通信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孙秋野.电工类实验教学平台的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3,16(2):26-28

[2]何召兰,张凯利,邸斌,等.电子技术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159-160

[3]周素茵,曾松伟,章云,等.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36(1):103-104

[4]李林.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验平台的研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3):76-77

[5]侯素芳,任艳频.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内容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108-110

电工课程培训范文5

[摘要]随着当前信息化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许多教学课程都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型,比如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课程中运用情景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课堂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情景中加深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印象,学生的电工电子技术也会在情景化教学中得到提高。

[关键词]电工电子;情景化;教学研究

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是当前职业学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时,主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但是在传统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一直运用单一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的电工电子技术操作能力不强,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当前信息化的教学技术来对学生进行情景化的教学,促进学生电工电子技术的提高。

一、情景化教学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实施的原因

(一)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问题

当前社会人们对中职院校教学内容了解不充分,导致当前职业院校生源不足,因此,许多中职院校开始降低录取分数线来保证生源的稳定,致使职业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和学习能力偏低,教师在教授学生电工电子技术相关内容时,遇到了许多阻碍。而且由于大部分教师教学手段的单一,使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另外,学生由于在以往的受教育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导致进入职业院校之后无法适应职校的学习生活,很多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的学习兴趣不高,总是抱着混文凭的学习态度学习。因此,为了使学生真正地在职业院校中学习到技术,就要创新自身的教学手段,才有利于解决当前学生的学习问题。

(二)课堂教学问题

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电工电子技术时在课堂上较为被动,大部分教学内容都由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材内容来安排,导致教学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另外,由于在教授电工电子技术课时,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讲述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还由于一些家长不重视电工电子技术,家长的心态也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热情。综上所述,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时,如果没有理论知识,在具体实践中就会处于迷茫的状态;如果实践少了,就会是纸上谈兵,因此,实践和理论知识同样重要。为了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实行电工电子技术情景化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

二、情景化教学方法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运用的原则

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课堂中,教师运用情景化的教学方法,是学生较为认可的教学方法,并且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运用情景化教学方法,也可以达到教师所预期的教学状态,情景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相关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因此,教师为了使情景化教学可以对学生的电工电子技术学习效率产生预期的教学价值,就要遵守情景化教学在电工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原则,从而有利于电工电子技术情景化教学的有序开展。

(一)趣味性原则

教师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中运用情景化的教学方法时,一定要注意所创设的情景内容,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遵守趣味性的情景化教学原则来合理地开展相关教学内容,使学生可以在教师所实施的情景化教学中调动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教师在讲述串联和并联电路应用时,在向学生讲述完相关的理论知识后,要让学生根据课堂所讲述的内容亲自操作改装电路图,学生可以拿自己改装的电路图来作为实验测试内容。在这个情景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进行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和兴趣[1]。相比于以往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这种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未知数据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以保持较高的积极性。

(二)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电工电子技术情景化教学的过程中,所安排的课程内容一定要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和技术能力来合理安排,在情景化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意识,有利于学生在电工电子技术情景化教学中,重新树立对知识内容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激发自身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实用性原则

在中职院校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课堂中,由于该课程内容本身的特性,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记忆较为繁杂的课程理论内容,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得不到显著增强。还由于教师教学手段的单一,导致学生很难将课堂学习到的理论内容运用到实际操作中,甚至有些学生在教师讲述电工电子技术理论知识时产生了抵触的心理,因此,教师为了解决学生当前的学习困难,需要在电工电子技术情景化教学中突出实用性原则,要多运用和借鉴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可以从真正意义上透彻地了解课堂所讲述的理论内容[2]。教师在进行电工电子技术情景化教学中,要向学生讲述有关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的实际用途,理解操作要求和学习目标,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操作和理论的学习。

(四)系统性原则

由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学生需要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深刻的记忆,由于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导致学生很难将电工电子技术进行系统化的知识归纳。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效率,需要在情景化教学的过程中将每一章的内容整合成一个课题来向学生进行讲述,符合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规律[3]。

三、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运用情景化教学分析

(一)创设问题情景

情景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景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因此,教师为了使学生可以在所创设的情景中最大限度地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应当在所创设的情景中,根据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者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提出有关电工电子技术的问题。比如教师在教授功率放大器组装和调试教学内容时,可以在情景化的教学中向学生提问:学校在开设新年晚会时,由于舞台录音监听的声音不够大,每个学生不能清晰地听到主持人所讲述的内容,那么如何将音源器材中的输入信号进行放大?教师在情景化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带有趣味性并且贴合生活实际的问题,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进行导入功率放大器的组装与调试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4]。

(二)明确教学目标

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课堂中,功率放大器的组装和调试内容占据了大部分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因此,教师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功率放大器的组装与调试内容讲述上,学生在学习该部分内容之前,已经了解了示波器和毫安表的使用方法,并且还对示波器内的原件以及故障维修原理进行了初步了解,因此,教师在讲述功率放大器组装与调试内容时,应将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三极管的电流特征内容上,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景中了解工作电路的特征和设计,从而可以进一步掌握功率放大器的调试工作。

(三)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由于电工电子技术理论知识较为烦琐,学生假如靠自己一个人来学习的话,学习效率得不到显著的提高,所以教师可以在电工电子技术情景化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让学生共同探究未知的知识,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全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基础知识掌握水平来划分相应的合作小组,并且要求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来领取相应的探索任务,比如在小组成员内,可以由两个人负责万用表或者是示波器的直流稳压电源检测,小组中的另外两个人则负责三极管放大电路的数据分析,使得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外,教师在学生完成了对课题内容小组合作探究之后,一定要向学生讲述有关三极管放大器电路故障分析方法等探究内容,使学生可以充分地掌握正确和全面的三极管放大器的内容。

四、结语

由于在传统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教师运用单一的教学手段来向学生讲述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内容,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提高,所以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电工电子技术的操作能力,需要在当前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景化的教学方法,来使学生可以全面地理解电工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并且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情景化的教学方法来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锻炼机会,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绍平.电子电工技术[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2]何伟.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6(28):158-159.

[3]沙印.电子电工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时代农机,2015(35).

[4]江丽.电工电子技术情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27).

作者:詹前来 单位:广西荔浦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第二篇:情景教学在妇科住院医师培训中应用

[摘要]目的:深入妇科急腹症住院医师培训中,进一步探清情景模拟教学在妇科急腹症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加深对情景模拟教学的认知与了解。方法:随机选取郑州人民医院妇科学习的低年资(工作年限<3年)住院医师40名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医师均有20人。分析与比较两组学员的考核得分,并将数据录入SPSS20.0软件中进行系统分析,避免主观因素对比较结果产生影响与干扰。结果:在两组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差异无统计意义基础上,就两组学员学习完毕后的技能考核成绩而言,观察组学员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妇科;急腹症;住院医师;培训;应用

急腹症是妇科的一类常见疾病,指的是腹腔内、盆腔和腹膜后组织和脏器发生了急性的病例变化,常见的有异位妊娠、卵巢肿瘤蒂扭转、黄体破裂等,病情变化较快,鉴别也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如不能及时就诊,则会给患者造成或大或小的身体影响,严重的话,还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患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及时救治,这是挽救生命的最合理做法。而负责救治妇科急腹症患者的医师大多为临床一线人员,负责的是非工作时间的患者救治,往往是妇科急诊患者求助的主要对象,而面对急诊性质的疾病,就需要妇科住院医师具备较为扎实的应对能力,还需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方可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诊断并救治急腹症患者,而想要让医院妇科住院医师具备这样的能力和素质,有必要开展相关培训,而想要让培训有效与合理,就需要采用创新与高效的教学方法,这是情景模拟教学在妇科急腹症住院医师培训中出现及应用的宏观背景,以下为情景模拟教学在妇科急腹症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妇科学习的低年资(工作年限<3年)住院医师40名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均有20名医师。对照组住院医师均采用传统教授法进行教学,观察组住院医师均采用传统教授法+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其中,年龄在23~30岁,平均年龄为(26.6±3.1)岁,职称均为住院医师。住院医师就年龄、性别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纳入标准:(1)在我院妇科学习的低年资住院医师;(2)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书、同意书。

(二)方法

采用传统授课法的对照组:教师先进行理论教学,突出重点与难点,组织学生进行预习、学习和记笔记,对妇科急腹症救治进行详细讲解并亲身进行示范,让理解吃力的学生能够知晓教师的意图和目的,并加深对急腹症病症及治疗手段的了解与认知。待教师教学完毕后,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小组学习,然后根据学生学习现状进行针对性辅导,即为全部教学流程和内容。采用传统授课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观察组:改组教学,需在传统授课法基础上加入情景模拟教学法,观察组的传统授课法与对照组基本无异,主要针对后续的情景教学法进行操作,具体内容如下:1.病例设计妇科急腹症是一种急性疾病,此病变幻莫测,标准化的流程仅仅只能作为参考,只因现实生活中的急腹症往往出乎意料、无法预测,这就需要临床医师根据经验、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做评判、进行治疗。而本次培训的重点也可放在急腹症的变幻莫测上,以此来设计多样的病例情况,每次指定特定人数的住院医师来进行演练和实训,在情景模拟中完成实践演练、加强对学员的磨砺,进而加深学员的知识印象,积累诊断、救治经验。2.过程演练演练前,要明确演练人数、演练人员,并实行轮流制,让每位学员都有机会参与情景模拟演练,进而将培训中的学员主体性体现出来,为每位学员提供实践机会及上升空间。建议将20名住院医师划分为2组,每组10人,分别扮演患者、家属、护士、住院医师等角色,其他小组人员则进行观看和点评。为了让情景更具真实性,患者要竭力按照妇科急腹症症状进行表演,而住院医师则需要根据自身经验、知识储备和能力做出及时反应,如做好接诊、病史采集、借助辅助工具进行检查等,来进一步诊断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严重性,期间还要囊括住院医师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需要囊括患者与护士的交流和沟通,不管怎么说,需要突出每个人物存在的价值和个人特点。在演练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赋予学员自由发挥的权利,鼓励学生不全按照剧本和计划进行表演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更磨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洞察能力,也只有如此,才可让情景更具真实性,利于学员从中获取意想不到的收获。3.评价和总结这里的评价,即是对课堂上的情景模拟进行评价,包括学员的表演好与坏、住院医师操作行为规范与否、患者对病症的理解到位与否,等等。除了让表演小组进行自我点评外,其他小组及成员也需积极参与到点评与讨论中,除了阐述情景演练中的优点,也需将缺点提出来,确保可以从中看到学习过程中的缺陷和误解,进而将错误观念、错误理论看法进行修正和调整,以此来提高住院医师们的知识储备、见识见闻、应对能力。到评价的尾声,相关教学教师也需对本次课堂中的情景演练进行点评并做出详尽的总结,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制订纠正问题的方案和计划,以此来提升培训效率,并落实对住院医师学习及进步的实际帮助,相信可以取得不错的成效。

(三)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有两个,分别为技能考核成绩对比和学院对教学法的满意度调查。其中,技能考核需在研究结束后进行,满分为100分,对比两组学员的技能考试成绩,以此来明确情景模拟教学在妇科急腹症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价值;学员满意度调查则需要让学员对教学中的一切因素进行点评,涉及教学氛围、学习成效、师生互动等内容,满分为10分,7~9分为非常满意,4~6分为基本满意,3分及以下为不满意,以此清晰情景模拟教学在妇科急腹症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整体效果,也是进一步探清情景模拟教学价值的合理手段。

(四)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产生的所有数据均需录入SPSS20.0软件中进行系统分析,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学计量资料[n,%],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观察组与对照组学员培训后技能成绩对比

待培训结束后,分别对观察组学员及对照组学员进行技能方面的考核,满分为100分。其中,对照组考试最高成绩为89分,最低成绩为58分,平均成绩为(76.58±3.2)分;观察组考试最高成绩为96分,最低成绩为65分,平均成绩为(82.47±4.5)分。通过技能成绩对比,可明显看出采用传统课堂教授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观察组学员成绩更高,远超只采用传统课堂教授法进行教学的对照组学员成绩,可间接体现情景模拟教学在妇科急腹症住院医师培训中的价值和作用。详见表1。

(二)观察组与对照组学员教学方法满意度调研

为了清晰培训中住院医师的感受,也为了进一步探究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实际应用成效,我们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获取学员的真实感受,并以结果来探查情景模拟教学在妇科急腹症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价值。问卷为10分制,7~9分为非常满意,4~6分为基本满意,3分及以下为不满意。具体来说,对照组20名学员中,有10人对教学方法非常满意,有4人对教学方法基本满意,有6人对教学方法不满意,满意度为70%;观察组20名学员中,有15人对教学方法非常满意,有3人对教学方法基本满意,有2人对教学方法不满意,满意度为90%。从满意度上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学员对教学方法更为满意,远超对照组学员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以此证明情景模拟教学在妇科急腹症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成效更好,也进一步体现了情景模拟教学在妇科急腹症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价值,详见表2。

三、讨论

妇科急腹症是一种急性疾病,是威胁女性群体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给患者带去不少痛苦与忧愁,且该病变幻莫测,严重的时候,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及时诊断与救治,方可挽救宝贵的生命。临床中,妇科急腹症多表现为腹部疼痛,有轻度(隐痛)、中度、重度(剧痛)之分,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且该病存在诊断上的诸多难点,可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也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不管怎么说,这都需要住院医师具备较强的技能、较为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这些素质和能力缺一不可,也由此奠定了妇科住院医师培训的必要性,而教学方法在培训中的价值与意义在这个时候充分凸显出来,较好的教学方法无疑可以使得培训事半功倍,也由此引申出了本次的研究主题。本次研究我们为了更清晰地认知情景模拟教学在妇科急腹症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价值,随机选取我院妇科学习的低年资(工作年限<3年)住院医师40名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均有20名医师。对照组住院医师均采用传统教授法进行教学,观察组住院医师均采用传统教授法+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待培训结束后,对技能考核成绩、学员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由此印证和清晰情景模拟教学在妇科急腹症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采用传统课堂教授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观察组学员成绩更高,远超只采用传统课堂教授法进行教学的对照组学员成绩。对照组平均成绩为(76.58±3.2)分,观察组平均成绩为(82.47±4.5)分;观察组学员对教学方法更为满意,远超对照组学员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对照组学员满意度为70%,观察组学员满意度为90%。综上所述,情景模拟教学在妇科急腹症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具有特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萧鸿,张会君,解杰梅.网络化OSCE在临床护理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1(24).

[2]赵玉祥,武荣,韩良荣,等.新型综合培养模式在新生儿科进修医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5(18).

[3]章振林,汪纯.带教代谢性骨病专业进修医师短期培训之我见[J].卫生职业教育,2015(4).

[4]刘伟.李晓庆.儿童普外科进修医生培养的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2(3).

作者:李枫 单位:郑州人民医院

第三篇:情景剧教学模式跨学科应用

摘要:微情景剧教学模式是从微生物学专业课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创新教学模式,该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由学生在限定较短时间内将指定的原理或概念以情景剧的方式演绎出来。前期教学实践和研究表明,微情景剧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应变和表达能力、锻炼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转换的能力。本文将探讨微情景剧教学模式的跨学科应用,重点介绍在6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由此归纳该教学模式的一般实施流程和操作要点,旨在为不同专业领域的一线教师应用微情景剧教学模式提供指南。

关键词:微情景剧;创新教学;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跨学科

教学模式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媒介。近些年来,教学模式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其一,对已有教学模式的进一步研究;其二,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发;其三,多种教学模式的融合。从新型教学模式开发这一角度,本文作者在微生物学专业课教学实践中摸索出“微情景剧”教学模式[1],近七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能有效调动课堂气氛,并对学生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有显著效果。目前,该教学模式已在多种学科中尝试推广,如《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中医诊断学》《中国传统造型语言》等。尽管这些学科领域相距甚远,微情景剧教学模式都得以成功“植入”,实施方式也不拘一格、各有特点,教学效果十分理想。本文作者在推广该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反馈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实施微情景剧教学模式”,因此,本文即以上述6门学科的微情景剧应用为例,阐述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进一步归纳该教学模式的一般实施流程及操作要点,以供不同专业领域的一线教师参考。

一、微情景剧教学模式概述

情景剧是一种起源于美国的轻喜剧,由一个人或几个人为现场观众表演,后来也演化为室内取景的电视剧,其主要特征是轻松幽默、贴近生活、制作低廉。本文作者将情景剧融入课堂教学,由学生将指定的原理或概念以情景剧的方式演绎出来,又因表演时间严格限制(通常为5分钟),因此取名为“微情景剧教学模式”。以下简要介绍该教学模式的特征及教学功能。微情景剧教学模式具有如下几点特征:(1)即时性。教师讲授某个知识点完毕,当即指导学生登台演绎该知识点,表演时间通常限制为5分钟,因此具有即时性特征。(2)形象性。微情景剧一般选取学科中抽象的概念和原理作为演绎对象,其表演是形象性地解读。形象性也衍生出生动性,即轻松幽默的喜剧面貌。(3)互动性。微情景剧的表演者和观众均为同班学生,彼此间的熟知为互动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互动性体现在表演学生与教师之间、表演学生之间、表演学生与其余学生之间。微情景剧教学模式的教学功能可梳理成以下5点:(1)调动课堂气氛。微情景剧的演绎因其形象生动、轻松幽默,而且演出者和观众皆为同班同学,亲切自然,因此极容易调动课堂气氛。(2)锻炼应变能力。微情景剧设定的准备时间较短(通常限为1分钟),一方面是出于教学秩序的考虑,一方面也是着意锻炼学生的快速应变能力。(3)激发学习兴趣。微情景剧的任务设置实为创设问题情境,由学生以肢体语言为主进行阐释,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解决方式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培养表达能力。微情景剧主要使用肢体语言、口头语言进行表达,这对于传统教学片面重视文字表达的倾向是一种补充和平衡,即有效提升和完善学生的表达能力。(5)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转换。学科重难点知识通常为原理、概念一类,其表述形式为抽象语言。相比于用抽象思维来理解原理、概念,形象直观的方法,诸如实物、模型、图片,则更容易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微情景剧教学模式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间进行转换,用直观、比拟、感受、体验等形象思维方式来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学科知识。

二、微情景剧教学模式的跨学科应用案例

微情景剧教学模式自提出以来,已逐步推广至多种学科课堂教学之中,以下选取有代表性的6门课程,各介绍一个教学案例,概述其实施过程,以便读者通过案例比较体会共通之处以及多样化的应用形式。

(一)在《微生物学》[2]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病毒的复制周期病毒的复制周期是“病毒”一章重要的知识点,其内容包括病毒复制周期的定义、复制过程阶段的划分、各阶段发生的事件及特点。具体来说,病毒复制周期是指从病毒吸附于细胞开始,到子代病毒从受染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可划分为5个阶段:(1)吸附;(2)侵入;(3)脱壳;(4)病毒基因组复制,病毒蛋白合成;(5)装配与释放。一次有代表性的微情景剧的实况记录如下:学生A、B、C牵手合围作为“细胞”,其中一人兼作细胞表面的“受体”;学生D饰演“病毒”与细胞表面“受体”相遇并拥抱(表现第1阶段“吸附”);进而“病毒”转移至细胞内(表现第2阶段“侵入”);“病毒”脱下衣服外套(表现第3阶段“脱壳”);学生E、F饰演“子代病毒”进入细胞(表现第4阶段“病毒基因组复制,病毒蛋白合成”);细胞打开缺口,D、E、F三人作为“子代病毒”从细胞内释放至细胞外(表现第5阶段“装配与释放”)。

(二)在《食品微生物学》[3]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1:黄原胶的性质和用途黄原胶是经发酵生产的一种微生物胞外多糖,是由D-葡萄糖、D-甘露糖、D-葡萄糖醛酸、乙酸、丙酮酸组成的五糖重复单元聚合体。黄原胶性能优越,可作为乳化剂、稳定剂、增稠剂、浸润剂、膜成型剂等,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某学生小组以“黄原胶的性质和用途”作为选题表演微情景剧,采取连环叙事的方式依次展现黄原胶的几种性能及其用途,此处节选“乳化剂”一节的表演简述如下:学生A扮演“油”,学生B扮演“水”,学生C扮演“黄原胶”。“油”与“水”在其他同学的牵拉下伸手相连而不得,此时“黄原胶”出场,扫清阻力,“油”与“水”得以相连,且以相拥的方式象征二者融合,此时,充当旁白的学生D解说道:“黄原胶可以用作蛋白质饮料的乳化剂,防治油水分层”。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将“油”和“水”的名片牌分别写作“油君”“水妹”,给情景剧增添了几分诙谐,也更为形象。该微情景剧是由小组自选题,课前有所准备,而且使用了一些道具,诸如名片牌(头戴式)、雨伞,等。案例2:食醋的酿制食醋是以粮食等淀粉质为原料,经微生物制曲、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等阶段酿制而成。食醋的酿制是本课程“微生物与食品制造酿”一章中较重要的知识点,具体可分为酿造原料、酿造微生物、酿造工艺三个部分。一次有代表性的微情景剧表演记录如下:学生A扮演发酵产物,学生B扮演发酵酶,学生C、D、E牵手合围充当发酵容器,学生F担任旁白。学生A置身于学生C、D、E合围的“发酵容器”之中,用举名片牌的方式示意自己担任的角色,先后充当淀粉、葡萄糖、乙醇、醋酸;学生B也用举名片牌的方式示意担任的角色,先后充当曲霉、酵母、醋酸杆菌。扮演发酵酶的学生B进入发酵容器之中并与学生A拥抱,随之旋转一周,用以象征酶促反应的发生,随后扮演发酵产物的学生A改变名片牌,以示意发酵产物的转换。

(三)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蛋白质翻译蛋白质翻译,是指将核酸中由A、U、C、G四种核苷酸组成的遗传信息破读为蛋白质分子中的20种氨基酸排列顺序。mRNA是指导翻译的模板,tRNA是氨基酸的转运载体,核蛋白体是蛋白质合成的装配场所。翻译过程可分为起始、延长、终止三个阶段。关于该知识点的微情景剧演绎,学生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具体如下:6人饰演A、U、C、G核苷酸,手牵手象征mRNA模板(含2个密码子),1人饰演tRNA,2人饰演氨基酸(与2个密码子相对应),其表演以蛋白质翻译过程为主线,以特定故事情节融入,颇具观赏性。

(四)在《实验室生物安全》[4]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实验室安全日”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在我国是一门新兴学科,其教学目的在于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培育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安全实验室简介、实验室主要设备及操作、个人防护装备、危险标识、理化及消防安全、消毒及废弃物处理、突发事故防范与处理,等。在本课程讲授结束之后,可选“实验室安全日”为题,组织学生分组排演微情景剧,将各章知识点贯穿起来,作为全课程复习的一种独特形式。具体来说,每个小组设计基于实验室工作的剧本,其中需要体现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口罩)的使用、实验仪器的操作、危险化学品的使用规范、废弃物的处理、突发事故的处理等一系列知识点,并且有意安排不合规范的操作细节,留给观众“找碴儿”。各个小组轮流上场演绎,一组表演,其余各组找碴儿纠错,课堂实践表明微情景剧互动效果极佳。

(五)在《中医诊断学》[5]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中医问诊问诊,是医生通过对患者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的询问,以了解健康状态、诊察病情,是医患之间直接进行语言交流的临床信息采集方法,在疾病诊察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问诊是本课程独立的一章,待理论知识讲解完毕,即可安排微情景剧环节,作为问诊实践模拟。学生以4人为一组,分别扮演医生、助手、患者、陪诊者,医生围绕患者的痞闷、疼痛、困倦、麻木、沉重等征象进行询问,在掌握患者具体症状之后进行辨证施治。该微情景剧的角色有统一规定,而问诊过程可以自由发挥,各小组轮流上场,教师在各组演绎之后做点评。

(六)在《中国传统造型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书体的演化中国传统造型语言是针对艺术类学生开设的一门集视觉艺术原理、中国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实践于一体的视觉艺术课程。该课程涉及的中国传统造型语言包括书法、白描、建筑、皮影、刺绣等,学生通过临习和制作中国传统造型作品,思考如何将中国传统造型元素进行现代转换。关于书体的演化这一知识点,可以尝试微情景剧演绎:多名学生分别扮演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各类书体,以肢体语言或者舞蹈的形式表现各类书体的关键特征,并设计一定情节连贯起来,以示书体演变的过程。在背景音乐选取方面,考虑到不同书体的形成有其特定时代,音乐风格需与之相应。

三、微情景剧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和要点

纵观上述关于微情景剧在不同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演绎风格虽各有不同,而实施方式是有规律可循,可以概括出一个基本实施流程,分为三个步骤:其一,教师讲解完某一课程知识点即指定数名学生分配微情景剧任务,限定准备时间(1~2分钟)和表演时间(3~5分钟);其二,被指派的学生聚集于讲台一侧讨论情节安排和角色分工,有时还需要准备简易的道具(比如:示意角色的名片牌),接着上台开始表演;其三,学生表演结束,教师对表演的创意等方面进行点评。微情景剧实施流程的三个步骤,起先是由教师主导,然后是由学生主导,最后回到教师主导。此外,考虑到微情景剧设计和表演的难度差异以及道具的准备和制作,有些知识点的微情景剧排演并不适合当场进行,对此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进行课外准备,在下一次课堂上直接表演。在上述几个教学案例中,“黄原胶的性质和用途”“蛋白质翻译”“实验室安全日”即采用了课外准备、课堂表演的实施做法。微情景剧在跨学科的推广过程中,收到了来自不同学科领域一线教师的反馈,问题焦点集中在实施流程和实施效果两个方面,对于后者,本文作者认为任课教师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引导第一次表演。微情景剧并非普遍应用的教学模式,学生对此没有先前经验,所以在第一次实施微情景剧之时,教师需要做较为详细的介绍和引导,否则学生将无所适从。(2)谨慎选择知识点。需要明确一点:并非所有知识点都可以进行微情景剧演绎。对于某个知识点,教师需要考量是否适合演绎以及预期的效果。此外,简易或不重要的知识点,即使适合于微情景剧演绎,也无此必要。微情景剧应该侧重于重难点和较抽象的学科知识点。(3)严格约束时间。应在教学设计中合理分配微情景剧时长并严格执行,教师需要向学生说明准备和表演的时间限定,如有超时应该提示和督促。没有时间约束的微情景剧必然干扰课程进度和破坏教学秩序。(4)选择背景音乐。恰当的背景音乐可以增强情景剧氛围,帮助学生“入戏”,同时也作为演出开始的提示音。背景音乐绝非无足轻重,不仅需要而且应当仔细挑选。(5)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第一次微情景剧之后,学生即已掌握其基本范式,诸如实施流程、角色扮演、拟人与象征的表现手法等,其后的微情景剧应该减少对学生的干预,留给他们更加自由的空间,将会收获更加精彩的创意和演绎。

四、结语

电工课程培训范文6

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比较先进便捷的培训方式,是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不断发展起来的,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不仅在全日制教育当中多有运用,在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当中也多有运用。网络教育在进网作业电工培训中的应用,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出现的,虽然出现的时间比较晚,但很多地方已经看到这种培训方式,相对于传统面对面培训的优势,将网络培训作为一种重要的进网作业培训方式,一些地方为此制定了详细的进网作业网络培训管理规定,对电工网络培训作出了一些规定。但是,目前的网络教育主要针对在职电工,一些地方虽然在电工培训上进行了一些应用尝试,却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有的地方,建立完善的电工网络培训网络,加强电工网络培训监督等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讲,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网络教育可以有效的弥补供电公司在电工培训上的不足,有助于建立和完善电工培训网络,为电工工作能力的保持和提高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机会。

二、简析网络教育在进网作业电工培训中的作用

1.网络培训能够弥补传统培训方式的不足

电工的培训一般都是由供电公司组织的,主要针对供电网络建设、各种电气设备的管理及维护、电气设备安装等,在培训当中一般采用集中培训方式,这种方式中电工与培训讲师面对面的交流、学习,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快,培训的效果比较有保障。但是,电工工作任务繁重,很多电工长期工作在供电所的一线,统一组织起来进行培训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生产、生活,在培训当中经常可以遇到旷课、迟到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工作任务所致,也无法对他们进行通过处罚等强制其参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培训的效果。网络教育则能够有效的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一方面,网络教育是随时随地进行的,只要有电脑和网络,登录网站、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能观看到培训内容,包括教案、视频、音频资料等,随时随地学习,解决了统一培训组织难度比较大的问题,让他们在家里就能接受培训。另一方面,网络教育能够将对电工工作和生活影响降低到最小,多数教育资源都是上传网站的,并不是直播进行的,电工在工作不忙的时候,在单位统一组织,或者在家观看教案、视频资料、图片资料、音频资料等,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当然,也有一些现场直播教育,在直播的过程中可以与讲师进行互动,这样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还能弥补传统培训方式的不足。

2.网络培训能够构建起一个持续性的学习机制

传统培训方式的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不能持续性的进行,因为是兼职,是以培训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而电工的工作性质、任务和内容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以前所学的知识可能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已经不适合当前的进网作业需要;比如说在九十年代,电表基本上都是电子显示,功能和安装比较简单。而现在,智能电表已经普及运用,智能电表的安装及使用与电子电表有很多不同,如果不进行培训教育,电工很难掌握智能电表的安装使用。并且,人所学的知识并不是一直都能掌握的,过一段时间可能就会忘记,这就要求必须强化记忆、巩固所学的知识,对电工来说也是如此,想让其一直保持进网作业的能力,就必须对其进行持续性的培训教育。网络教育恰恰能够满足这一条件,网络教育几乎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一年365天不论是自己学习、还是直播教育,都能够持续性的进行,这有利于拜托传统的培训教育在持续性上的不足,让电工能够主动的、持续的学习,让其能够真正的长时间的具备进网作业能力。

三、网络教育在进网作业电工培训应用建议

针对网络教育在进网作业电工培训中的,结合网络教育的特点和电工工作的要求,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必须将传统培训与网络培训结合起来

诚然,与传统进网作业培训相比,网络教育具有自己的优势,但这并不说明传统培训方式就一点作用没有,实际上单纯从培训的效率、效果角度来讲,传统的培训方式比网络教育要好的多,这就要求各供电公司在电工的培训当中,要将传统培训与网络教育结合起来,以传统培训为主,以网络教育为辅,利用网络教育弥补传统培训方式的不足。一方面,每年应该组织的定期集中培训不变,在定期培训的基础上,对缺席培训,或者培训效果不佳,没有拿到上岗证书的,要求其通过网络培训进行自主学习,直到通过培训考核,拿到上岗作业证书为止。另一方面,应该将网络培训作为学习和提高的重要途径,电工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电工的技术水平差异很大,高水平的电工能够将供电网络及其组成熟记心中,出现故障以后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快速排查出故障地点、故障表现和故障排除方法,这显然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提,并在工作当中不断验证所学知识,积累工作经验才能达到这一要求,网络教育就是其学习提高的重要途径,相对于集中学习或者参加各种培训班,成本低、见效过。

2.必须建立一个电工网络培训中心

电工进网作业培训要想持续的开展下去,必须有一个专门的结构负责这一项工作,定期上传电工进网作业的相关知识,一些电工新技术的运用,新电气设备的安装及使用,供电网络新故障及其排查等,更新各种培训课件,上传培训视频、音频资料等,这些都需要专人负责才能持续进行。建议各供电公司在今后的电工培训当中,建立一个电工网络培训中心,在供电公司网络管理部门抽调3-5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辖区的电工网络培训工作。在培训资源开发上,除了依托公司的培训讲师、高级工程师之外,还要依托本地高校、职业技术院校的优质资源,为电工网络培训教育服务。其中,必须以系统内部培训讲师作为主体,由其担任电工网络培训的讲师,根据电工的工作需要和各地区供电网络建设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电工网络培训的内容,制作教学课件、教学大纲,录制教学视频、音频资料等,视频资料和音频资料可以单独录制,也可以是系统内部进网作业培训相关视频资料。公司内的高级工程师,应该定期与电工进行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工作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写出详细的解决方案,供电工学习和交流,利用他丰富的工作经验,弥补电工在工作经验上的不足。

3.建立电工网络培训平台

电工网络培训教育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平台才能实现,这一点单纯的依靠电力公司自身的实力进行开发建设显然是不现实,只有借助于软件开发企业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当然,现在一些软件开发企业快发了很多网络教育平台系统,供电企业可以要求网络公司在根据电工培训的要求,适当的修改以后使用。其应该包括网络功能、学习平台功能、在线沟通功能、视频直播功能等,针对教师与学生设计两台系统使用方案,根据其身份赋予其不同的权限。比如说讲师可以查看学生听课、知识掌握、作业完成、在线考核等情况,高级工程师可以使用论坛、在线交流等功能,各类资源上传全部由网络培训中心工作人员负责等。其中,监督和考核是必须具备的功能,比如说在系统当中可以导入人脸识别和视频监控系统,在学习培训课程的时候,需要进行人脸识别,并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远程视频监控等,这样才能真正的保证网络教育的效果和作用。

四、结语

电工课程培训范文7

中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摇篮,由于中职院校专业技术性极强,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此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应运而生。本文首先提出一体化教学改革在中职院校开展的重要意义,并以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专业为例,分析目前电类专业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针对本课程的教学特点,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一体化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

中职院校;电类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

引言:

随着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中职院校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中职院校领导开始重视起一体化教学在中职院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对于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而言,其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乏味,传统的刻板教学方法更是无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理论性强、课程内容抽象让电类专业的教学质量止步不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类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然而将理论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中职院校教师通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大大的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电类技术的积极性。

1一体化教学改革在中职院校开展的重要意义

1.1一体化教学适应了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大纲要求

近年来,我国各大中职院校开始开展对《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改革,新的教学改革大纲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和学生能力可持续发展”和“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改变了“学科中心,知识本位”的课程思想,建立了“以能力本位,以应用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改革正是符合了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大纲要求,在中职院校教学改革过程中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1.2一体化教学满足了社会岗位的人才需求

中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摇篮,技术专业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对此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生产一线的实用性人才,提出一体化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一体化教学能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教导学生,能够让学生更快的掌握到岗位工作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熟悉生产工艺流程,为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技能基础。

1.3一体化教学是提高中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随着诸多中职院校电类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教师紧抓课堂教学的质量,缩短理论教学的时间,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制定了一套符合电类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环节重视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检查与评估,及时反馈课堂教学质量的信息,对中职院校教学质量有极大的提升。

2电类专业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抽象乏味,不易理解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是电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具有理论性强、课程内容抽象的特点,导致教师教学难度大,学生学习不易学。同时《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主要涵盖的内容是安全用电、室内照明电路、电动机及其控制电路、低压配电装置、架空线和电缆、直流稳压电源等操作技能和电路基本物理量、简单直流电路、复杂直流电路、电与磁、交流电路、电容器、变压器等基础知识,知识的专业性极强,对于初学者的学生而言,过于抽象,难以理解。

2.2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分离

在大部分中职院校在对电类专业教学时,教学方法较单一,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教学过分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把理论和实践人为分离,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脱节,同时理论知识学习课时要多于实践操作的教学课时,枯燥乏味、冗长的理论知识根本无法调动起学生对电类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3欠缺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教师在一体化教学改革中是主要得执行者,但是目前很多中职院校在对《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时,往往忽略了对教师的一体化教学指导和培训,很多教师只擅长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操作能力并不过硬,大大影响了这类教师对电类专业的学生教学的质量,更是不利于中职院校一体化教学的全面推广。

3电类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举措

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一门专业课程,针对以上对电类专业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形势要求,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这将困扰和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如何摆脱困扰,促进教育健康发展已迫在眉睫,可以看出中职院校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摸索出一条符合中职院校电类专业学生特点的一体化教学,具体如下:

3.1整编符合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教材内容

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通常都是分段式的教学模式,然而中职院校采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对于《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是一门实践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其中许多知识来源于实践,知识的理解、难点的突破都有赖于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充实演示实验、实物展示、技能训练等内容,使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接近1:1。如在教《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电工器材,不能光讲白炽灯原理,而是要增加对节能灯、LED照明等现代化的新光源应用进行深入介绍,使学生在学习中更贴近生活实际。同时《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技能、方式方法都要进行分类和整合,教学计划中可以设置教学项目,每个项目设置若干的任务,然后把所学知识内容综合起来,如在学习电动机,主要以电动机为教学主体,通过知识链接,可以让学生了解磁与电、单相交流电、三相交流电、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过“方法技能”介绍了识读电动机铭牌、安装(折装)小型电动机、电动机的维护和检修等技能方法。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编写适合中职学生教学的教材,教学知识内容要与时俱进。

3.2创新多样性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方式

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必须要坚持以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将电类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合起来,通过多样性的一体化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更高的技术能力,更加适合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如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实训室建设的实践应用中我们体会到,只有让学生能充分接触实物实验、实训,才能达到通过实验、实训帮助学生理解电工理论知识,掌握电工操作的基本技能,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操的成功体验过程中逐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一体化教学的目的;部分实训室的管理宜由统一的上课管理结合对学生开放的课余管理结合,使学生能在其感兴趣的时候及时动手体验。电工基础技能实训室的建设,必须打破一间实训室就能满足所有技能实训的设计思路,必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思考,达到充分满足学生实训需求为目的,当然要结合各校的实际,做出最为实用的方案,才能使《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真正通过一体化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3.3培养一支符合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一体化教学改革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执行力,往往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职业技能要求要更高一些,一体化教学背景下的“双师型”教师不仅仅能够教学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能够将电类专业的理论知识更好的转变为电工技能,知识与实践的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从而成功塑造更加符合电类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对此,对于培养这种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中职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首先,要引进双师型教师,要到各大高校区聘请专业化教师,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壮大学校教师队伍。其次,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电类专业的教师在寒暑假到电类专业相关企业进修参观和学习,大量的专家讲座、各类的在职培训为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再次,要加大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的沟通力度,实现二者的互融式教学。从而加快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进程。

4结语

一体化教学改革是目前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中职院校领导应该坚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根据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培养目标和中职生的特点,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统一结合的教学举措,通过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然后再通过实践操作检验理论知识的学习漏洞,从而让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电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中职生毕业后更快的从学生转变为职工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韦国期 单位:广西经贸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毕银彦;电子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2期*

[2]马俊芳;浅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0年20期

[3]翁雪平;职高电工专业电力拖动“一体化”教学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5期*

[4]刘志伟;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尝试与反思[J];《当代职业教育》;2013年08期

电工课程培训范文8

中职教育是培养学生走进社会、走入岗位的关键。在中职教育中,一体化教学的课堂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促进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培养。本文从理论实践、教学实验及师资培养三个方面介绍了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一些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践策略;阐述了一体化教学及一体化实践对中职教育及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职;电子技术课程;实践;能力

1引言

与高中教育相比,中职教育要求学生的技术水平过硬、实践能力较强,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够有自身的角色定位,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能够达到公司的标准,因此,培养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中职教育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探索并实践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一体化教学便显得尤为重要。

2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

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工程性、实用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课程内容的知识点较多、涉及面较广、实践要求较强。[1]一是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电工技术的相关的理论及操作原理;二是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及实践能力,因此,理论知识稳固、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对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中职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还存在明显不足:第一,理论与实践脱节。在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许多学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行为。第二,教学实验陈旧。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实验大部分属于验证性实验,而在进行这些实验时,很多中职院校的要求仅仅停留在测试数据、验证定理的阶段,其缺乏对学生的设计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缺少积极主动的操作及实践能力。第三,师资培养欠缺。电子技术教学需不断地培养师资队伍的实验实训能力,不断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理解,但在中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许多院校缺乏对师资队伍的实验培训、对师资队伍的再教育培养,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中,缺少一定的实训能力及教学措施,影响了电子技术的教学质量,及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培养。

3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践

一体化教学是指在课程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相结合以提高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桎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整合、环环相扣,在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促进一体化教学实践的主要策略有[2]:

3.1确定一体化教学的工作任务

首先,分析社会岗位对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知识及技术操作能力的要求,调查已工作学生的电工技术能力及职业适用能力,从职业岗位要求及已毕业的学生中分析教学的重点及不足,从而确立下一届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其次,了解学生的基本电工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从学生对安全用电及相关电子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及使用电工仪器及电子仪表等器材的熟练程度中,确立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重点。最后,根据教学目标及重点,结合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构建“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教学体系,进而确定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一体化教学任务。

3.2设计一体化教学的课程内容

第一,根据社会实际需求情况,设定真实教学情景,将社会岗位的电子工作环境及企业部门对电工专业的相关要求引入到课堂的教学当中,使学生在解决课堂任务的同时,认识到社会的职业问题,促进学生的电工技术学习及实践能力培养。第二,在理论讲解后,教师可布置相应的课外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实践、主动思考,提升学生的能动性。第三,教师要根据设定的教学情景及布置的课外任务,设计一体化教学的课程内容,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中建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建立一体化教学的考核体系

科学的考核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3]在中职电工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中,单一地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及考试成绩进行考核是不太严谨的。电子技术的教学包括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两个方面:①考核学生对电工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记录并分析学生的实验成果及考试成绩;②考核学生的实践态度及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评定学生的操作结果及创新、适应能力,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要求,更好地适应社会岗位。

4结束语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一体化教学不仅促进了中职教育素质与技能的双核心体系建设,还加强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全面性培养。在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中,确定一体化教学的工作任务、设计一体化教学的课程内容、建立一体化教学的考核体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课堂的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为学生进入社会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黄韬 单位:南平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子剑,张红涛《.电工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3):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