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情况总结范例

德育情况总结

德育情况总结范文1

关键词:教学方法;开展活动;成果展示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脱离了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根将失去滋润它的沃土。小学德育工作实践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如何高效地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工作实践相结合呢?首先,教师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教师还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项实际活动,以实践促真知;最后,教师还应该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通过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达到巩固的目的。

一、变换教学方法

相对于形形色色的现代化元素,传统文化十分枯燥无味。同时,值得教师注意的是,教学方法是整个课堂教育的灵魂。好的教学方法决定了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为了更高效率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工作实践,教师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将优秀传统文化以多元化的方式融入德育教育,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这里提到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多媒体展示、以点带面、课堂展示等方法。[1]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例如,讲“仁义礼孝”中“礼”的部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现代社会中使用礼貌用语的案例视频,同时在礼貌用语和一般用语之间进行对比,如麻烦别人做什么事时,是否向对方说“请”和“劳驾”这类语言,别人帮忙后是否向别人道谢。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感受到采用礼貌用语给别人带来的愉悦感受,反之则会让人感觉不舒服。通过代入情境式地向学生进行展示后,学生就能直观意识到礼貌用语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实际上,相对于枯燥无味的传统教学法,像这样的实例教学对一个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

二、积极开展活动

积极开展活动对巩固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积极开展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在德育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感,巩固学生在德育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同时,正确的开展活动对学生在实践中的操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对学生未来的影响也是十分重大的。在考虑开展何种活动时,教师需要考虑这些活动对德育教育的影响,争取做到在活动中获得更丰富的实践经验。活动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进行趣味知识竞赛、特定场景模拟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保障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安排学生进行各种德育教育的相关活动。例如,在讲到诚信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经典案例“曾子杀猪”来指导学生进行情景再现,即安排各个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准备台词、道具来进行趣味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诚信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采用趣味知识竞赛的形式,通过让学生分组列举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诚信的案例,让学生明白诚信的重要性。同样的,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些有关诚信做人的名人宣传视频,通过名人效应影响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在形形色色的活动中成长。

三、进行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是教师在活动安排方面的收尾工作,也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该方面所受德育教育效果的重要工具。成果展示可以是多方面、多形式的,如组织图片展、故事会等等。只要是可以对活动进行总结的,就可以达到成果展示需要达到的效果。子曰:温故而知新。教师通过及时总结和回顾,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另外,成果展示还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活动,掌握更多的知识。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总结会与成果展示。具体来说,在组织学生去养老院对老人进行慰问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会,每个人都要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表达一下自己对于“孝”的看法。在每个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后,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总结。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随意贬低任何一位同学的观点。如果有学生的观点出现了偏差,德育教师务必要对其进行耐心的引导。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才不会受到影响。通过转变教师传统的观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并进行总结,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可以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完美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影响是十分重要且深远的。小学德育教师需要积极对其进行引导,将德育工作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合。总之,教师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观念注入小学生的灵魂之中,如此便能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伍广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衔接性研究[J].成才之路,2017(34).

德育情况总结范文2

在对德育内容进行选择时,既要源于实际,又要适当超越。首先,班主任应根据需要选择正确的德育内容,这样做有利于保证德育取得实效。其次,在依据纲要选择内容时,既要切合时代内容,还要顾及学生的发展实际,总之,要正确处理好几者的关系。然而,现实却是,在关于指导学生生存发展的德育内容上,教育系统却没有给予多大的重视。在班主任德育上,应多关注学生的日常消费是否合理、人际交往是否正常、校园安全是否受益,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使之理解生活真谛,学会独立生活。

在学校德育内容上,要以社会教育、社会德育为目标,不仅要以学生年龄性格特征、品德发展方向为依据进行基础的、系统的教育,同时,又必须思考做法的效应性,是否适应学生个体发展,是否对其有促进作用。这样,既保证了实施内容的较为完整、具体,同时又兼具了学生的实际的接受情况。

二、不断探索总结,实现德育价值

采取怎样的方法决定了德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也决定了德育工作的成果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应对教育理念、德育目标、班主任与采取方法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者,德育目标是由教育理念与班主任所确立的,而不同的德育目标对所要采取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再者,班主任只有采取了适当的德育方法才能使得德育目标更好地实现。所以,根据以上情况,德育工作应注意到:

2.1将德育工作从封闭转化为开放,结合学校的有限的课堂和社会的这个大讲堂。把户外实践、社会调研、多校合作等活动由班主任组织并带领学生参加,通过给学生切身的实地感受体验和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理论和实践,使学生的政治理念、道德水准、思想价值与社会行为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培养学生能够做到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达到让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目的。

2.2强调班主任的以身作则,避免一味的说教。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教育者,具有很好的示范,领导作用。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方式。这就意味着,班主任需要做到通过自身榜样作用的,即借助语言、行动、形象等体现自身的道德素养。同时,也要注重对班级文化的培养,即利用相关的书籍、材料实现课下教育,发扬积极向上的和谐班级相处氛围等。最终实习班主任对道德素养提高的榜样作用。

2.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自身道德素养提高的积极性。在德育工作中,最为关键的即是如何让学生接受道德素养教育,其根本的解决方式是在于提高学生对其的认同度。这就要求了班主任需要将传统的教导与实际活动结合起来,即将学生这个主体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使得学生乐于接受对其道德素养的要求,并能够实现长效性,让其成为学生的内在特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方法采取的有效性与学生的实时情况,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过程。想要更好地推动这个过程的发展,就需要班主任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明白了解学生的想法、需求以及独特的见解。改变以往的将自己作为教育的中心,真正的走进学生,给予学生最需要的帮助,完成德育的目的。

三、总结

德育情况总结范文3

摘要:现代小学德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质量检控、总结创新等四个基本环节。其中每个环节的构成又是多元性、多层次性的。要重视德育工作的科学化和艺术性。加强小学德育管理,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是促进小学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前提,也是小学德育工作实现规范化、系列化、具体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实施;检控;创新

一、制定德育工作计划

(1)制定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小学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缺少它就象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船只一样,一切德育活动将无处着手。

(2)制定德育工作的内容及实施步骤。德育工作内容应根据小学的德育目标来确定,使内容符合于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当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等放在重要位置。

(3)确定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影响小学德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针对德育的固有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以及发掘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力,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德育效果。此外,计划阶段还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好动、争强好胜、经验不足和体力不强等特点,注意德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意外事故,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二、组织实施

(1)建立健全小学德育管理网络和统一的指挥系统。学校应建立在校长领导下的,由校长、党支部(总支)书记、部分师生、家长代表等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是组织校内外各方面的力量,协调校内各组织、各职能机构以及学校与家庭、社会间的关系,宏观指挥并指导德育工作的进行,监督检查各方面的工作,做好德育质量的评定以及总结等工作,这是进行德育工作的组织保证。

(2)开辟多种教育途径,使德育在学校教育中无所不在。在新的形势下,以往的仅通过思想品德课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单一途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要求,因此,开辟德育工作的多种渠道和多种途径已是大势所趋。学校除了上好思想品德课外,还应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和全体教职工的作用,把德育寓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寓于课外和校外活动之中,寓于社会实践和劳动中,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

三、质量检控

(1)制定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衡量工作及成果的尺度,没有它,就失去了参照度,也就无法做出科学的评价。制定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应根据小学德育的目标及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

(2)加强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德育质量的检查是通过调查统计、测量等方式对学校或班主任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的质量进行分析、检查的过程。检查可分为平时检查与阶段检查,全面检查与专题检查等,并把通过检查所获得的实际资料和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从教师、学生、德育资源、德育手段、德育管理及德育环境等方面寻找影响德育质量的各种因素。然后制定相应措施,进行有效地控制。德育的质量控制是通过对影响学校德育质量多种偶然因素与系统因素施加干预,而使德育质量向理想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德育的质量检查是德育控制的基本依据。

(3)德育质量的评定。它是对小学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作出评价,并以德育质量为依据来衡量德育目标达成度的一项工作。科学的评定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与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学生的发展。’要防止片面地以开展教育活动的次数多少和活动的热闹程度等表面现象来评定德育质量的倾向。评比是激励人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好方法。评比只是手段,导向才是目的。而且评比的过程也是德育渗透的过程。对学生的评比要抓“三头”带全校,期末,学校对三类学生代表表彰:进步大的学生,兴趣特长获奖学生,三好学生好干部,针对不同情况正面引导,鼓励他们全面发展,更上一层楼。同时,分别让他们代表在校会上发言,带动各类学生前进。激励其他学生争做品学兼优,全面发展,有个性特长的好学生。

四、总结创新

一个月的德育计划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总结要以德育工作计划为依据,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发扬工作中的成绩,寻找差距。因此,总结可以积累德育工作经验,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它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和总结前一段工作的实施情况,最为重要的是依据以往的经验,结合下一阶段的实际,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更加完美的德育工作计划。

因此,总结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又是促进德育管理科学化的一条基本途径。小学德育管理除必须重视以上四个环节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不断提高小学德育工作队伍的素质,使他们明确德育目标和任务、增强责任感,通晓思想品德教育的艺术。其次,要切实处理好小学德育工作中各方面的关系。由于德育工作细致复杂,牵涉面广,因此,一定要协调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等,以形成教育的合力。再次,德育管理工作一定要贯彻方向性、统一性、示范性、连续性、吸引性等原则。

总之,加强小学德育管理,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是促进小学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前提,也是小学德育工作实现规范化、系列化、具体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同时,也只有切实地抓好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才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使小学教育真正高质量地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孟涛.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董祥智,萧斌衡.学校管理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3

[3]孙莉莉.网络对学校德育上作的挑战及应对[J].教学与管理,2010.

[4]刘敏.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和应对[J].教学与管理,2008.5

[5]彭玉丹,朱爱虹.学生自我管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践[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第二篇:浅谈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德育

摘要:为了顺应教育改革的发展,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校的德育工作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结合学校的具体管理工作,做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小学;教学管理;德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进行,学校教育的重点也由应试教育转向了素质教育,由考查学生的答题能力转向考查动手操作及实践能力。在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及管理中结合品德教育,使整个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实现教书和育人两个目标。

一、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内容不够科学

德育内容的设定要科学合理,符合青少年的发展规律,并且在不同阶段内容要有所变化,要符合时展的主流。可是如今学校的德育工作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内容不够新颖,与时代的发展脱节。

(二)德育方法脱离生活实际

当前,小学德育的内容有些过大、空洞,超出小学生能够理解的范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缺乏足够的兴趣,而使德育的效果不理想。另外在有些农村学校中,留守儿童居多,隔代看管现象普遍,祖辈一方面溺爱孩子,另一方面又缺乏足够的教育,这就使得德育工作在学校与家庭的结合中显得力量薄弱,德育工作很难做到位。

二、教学管理与德育的关系

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与德育工作,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教书育人,并且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主要表现在:只有实现了德育工作目标的管理才是有效的教学管理;同时教学管理也不排斥德育工作,相反,道德教育是教学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其他的学校管理不同,教学管理是一种教授知识、提高学生能力水平的一种复杂的管理形式。

三、在教育管理中加入德育

育人要从娃娃抓起,他们就如同祖国的花朵,需要在园丁的浇灌下,来日成长为栋梁之材。小学阶段是人的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使其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在教学管理中进行德育工作,就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借助科学的途径。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途径可供参考:

(一)教学活动中的道德教育

通过教学管理实现德育目标。课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主要场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各种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小学生而言,其知识面窄、理解能力不强,德育内容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避免“成人化”倾向。教师设定的德育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在课堂中可模拟假定的情景,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生动有趣的德育教育,让小朋友在玩中接受道德教育。

(二)教学方法管理中德育因素的作用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只关注运用教学方法来教授知识和技能,但没有意识到教学方法对德育的重要作用。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表明,实际教学管理活动中,教师加入德育教育内容,采取各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学生喜欢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多的课程。而这种往往是因为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多样、恰当,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掌握知识,并且印象深刻。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设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总结出在学科教学中加入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2.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于课堂中。教师要有真挚而充沛的感情,利用合适的教学手段会使学生与之产生共鸣,进而达到德育的目的。同时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取得最佳的教学目的。

(三)教师教育能力关乎德育的效果,在教学中提高德育的效果,教师就要善于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提高教师“教”的能力。

1.用知识的魅力感染学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是为了学,教要促进学,教是为了不教。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广博、全面的知识面,平时要多读书、看报涉猎各学科的知识。不断总结教学方法和技巧,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2.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的工作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3.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师生间的教学过程最初是从情感交流开始的,很多学生是爱屋及乌,因为喜欢这个教师进而喜欢这个学科的。所以教师要在平时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总结: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庞杂的任务。身为教育工作者,要正视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不断提高德育水平,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戴金付.把全部心血倾注在人民的教育上——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9)

[2]韩涛,刘德环,曹红云.浅谈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10)

第三篇:农村小学德育现状及管理初探

【摘要】:针对农村小学以分为本的观念严重,德育工作没有得到高度重视等现状,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提出一些新的德育教育新尝试,以此引起共鸣。

【关键词】:小学;德育现状;管理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求,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等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当前,在农村小学,大部分学校都扎实开展了德育工作,但实效性不大,致使多数学生良好道德素质难以形成。下面,本人就多年来进行德育工作管理,针对农村小学德育现状,谈几点具体的做法,与同行们探究。

一、农村小学的德育现状

1.以分为本的观念严重,德育工作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就当前的教育考核机制来说,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学生、一个班级或一个老师的现象普遍存在,且许多的教育奖罚、评优晋级都以成绩来说话。因而,在许多教师的眼中,他们认为只要把学生的成绩提高就是完成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于个别教师认为只有学生的成绩下降或犯了错的时候才去教育,平时都不需要去做思想工作。

2.教育力量薄弱,教育方法单一。在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往往是班主任老师搞一言堂,只限于单纯的灌输和口头的说教,往往只满足于对道德准则的死记,而没有让学生形成对道德的情感体悟,有的甚至搞形式主义,走过场。

3.教育内容单一,没有形成系列化。学校德育工作天天围绕着纪律、学习、劳动等常规工作开展,而对于一些品质修养、法律常识却涉入甚少,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给人一种捉襟见肘的感觉。

4.德育资源短缺,学做不能有机结合。农村小学地处偏僻,没有好的教育基地和场所,与城市的学校相比,没有青少年活动中心,没有革命纪念馆或名人故居等德育教育基地,所以只注重在了理论学习上,学做没有得到有机的结合。

5.家庭教育欠缺,对学生的道德形成影响至深。由于父母与子女有着特殊的亲情关系,子女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初期往往把父母作为主要的模仿和学习的对象,他们年龄小,是非观念淡薄,很容易感染和接受父母错误的观念、粗暴无礼的性格、偷偷摸摸等不健康的思想与言行。有的家庭父母文化程度低,丧失对子女的教育能力,造成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出现空白,使孩子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中;有的家庭品行不端,其言传身教差,有的家长沉溺于搓麻将玩纸牌,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与学习,更有甚者,拉子女上麻将桌帮自己"扳本";有的家庭过于溺爱子女,家长一味满足孩子的金钱欲望与物质需求,使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忽视了道德品质教育,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全推给了学校,当子女犯错误时不但不批评,反而包庇、袒护,以至于形成一些不良的恶习。

二、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管理尝试

1.创新学校德育模式,提高德育管理工作的质量。

(1)落实常规与制度,提高管理实效

常规和制度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准绳,利用常规与制度育人,是培养现代文明公民的基本渠道。

开展常规与制度育人首先是落实好全员德育行动,学校在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基础上,重点要落实好《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日常规要求》,并将德育纳入教师工作考核,充分调动每位教师参与德育管理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还应注重小干部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学生会、执勤组,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升的作用。

其次是要实施好德育流程管理,推进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切实提高德育实效。流程管理的具体内容为:一是界定少先队、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德育责任和运行方式,由少先队主抓;二是一丝不苟地落实计划、实施、总结、评价四环节的德育工作流程;三是规范学校一日德育和班主任一日工作;四是优化升旗、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礼仪操及每周中队会、每月大队会等工作流程。

(2)"三声"回归校园,打造精神家园,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养形成

开展"歌声""操声""读书声"回归校园活动,目的是把校园打造成最具生机活力的地方,让校园成为师生生活的乐园和精神家园。

农村学校应加强每周的音乐课教学,把音乐课开齐开好,创作校歌,让师生们传唱。与此同时,唱好午间及自习前的歌,让校园歌声嘹亮,调动起全体学生在课间唱歌的积极性,唱好歌,把歌唱好,用歌声来开启学生的智慧、陶冶情操、培养性情。

农村学校应每天坚持做好"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礼仪操",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理念,以此达到壮筋骨、强意志、增知识的目的。

读书可以陶冶性情、愉悦身心,增加生命的厚度与高度,读书明理,读书益智,读书冶情。学校教师应引领全体学生走进经典书籍,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可以主要围绕"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的理念来开展,通过好书推荐,读法指导,读书氛围营造,读书考评等方式培养起学生的读书习惯,建设起积极向上的读书风,从而促进良好学风、班风、校风的形成。学校应十分重视读书场所的建设和读书氛围的营造,条件不具备的农村小学可以推行班级图书角的运行方式,在每天早上、中午、下午安排专门的阅读时间,有序组织开展读书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调动起读书的积极性,从而促进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

(3)注重学做结合,实施行动化德育

德育工作要富有实效,必须扭转学做分离的倾向,也就是要行动化。基于这样,我们应该着眼于德育目标、内容、方法的变革,以开展系列德育活动为基本思路,提升德育活动的能量,增强德育工作的效果。

德育行动化就是有意识地通过一系列的德育活动,使学生融入生动的道德教育环境,促成道德品质优化及道德行为规范,从而有效地促进学校德育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在农村,虽然没有那些诸如名胜古迹、爱国主义等教育阵地,但我们还是可以充分挖掘各种潜在德育教育资源,如:在"种玉米"劳动中,可以让几个同学一起来松土整地,共同来整理好一块地,兵种好这块玉米,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又如:在每月的少先队大会活动中,可以组织开展为学校周边孤寡老人或残疾人捡柴、打扫卫生等活动,从而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坚定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的信念。

(4)实施活动化德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情感体验,并内化为自身的品质

活动化德育是把德育融入学生活动之中,以各种主题活动内容为德育教材,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把自身品格塑造变成自觉行为。可以重点开展好"六项活动",即:开展"规范文化"建设活动,抓实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开展"微笑文化"设活动,倡导"自信、阳光、亲和"的生活态度;开展"情感文化"建设活动,倡导"尊重、赏识、宽容"的处事态度;开展"励志文化"建设活动,倡导"我能行、我自爱、我自主"活动;开展"价值观文化"建设活动,倡导"辩证看社会、观察社会、分析社会"的思想;开展"希望文化"建设活动,倡导"爱生命、爱生活、爱学习、爱学校"的态度。此六项活动重点结合每月的大队活动和每周的中队活动来开展。

在实际活动开展中,可以根据年龄特点,确定不同的活动主题,如:一、二年级可以让他们诵读《弟子规》,开展"我是文明小少年"等实践活动;三、四年级可以让他们诵读《三字经》,开展"我为红领巾添光彩"等实践活动;五、六年级可以让他们诵读《论语》《孟子》,开展"无处不在的亲情""我为恩人做件事"等实践活动。通过开展这样的教育活动,学生道德情操得到了陶冶,思维得到了锻炼,优秀的道德品质得以形成。

(5)扎实开好班会,加强德育教育力度

班会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形式。班会是一个班的全体会议,它侧重解决班级学生思想实际、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每班必须落实好每周1次班会、每月1~2次主题班会活动。每次班会要选定一个主题。第一,主题要新颖、别致、贴近学生生活。教育实践证明:一个良好的班会可以使学生受到很大的教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和集体的成长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二,选择的主题要小,以小见大。比如:班上的卫生不好,就针对这种情况以"美在我们身边"为主题,通过侧面进行教育,达到深受教育的目的。第三,组织班会的形式要有创意。我们可以采用儿歌、做游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增强学生的兴趣,这样效果更佳。

2.坚持家校联系,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先锋"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6岁以前的家庭生活影响人的一生。"马克思也说过:"家长的行业就是教育子女。"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最初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是家庭,因此家长的素质、家庭文化环境等因素,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传统教育思想历来是推崇家庭教育的功能,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社会学家一再告诫人们,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早期的教育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对于农村学校来说,搞好家校联系,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先锋",除了要搞好家访之外,还可以鼓励家长进行校访,最关键的就是要开好家长会。召开家长会的形式有多种,可以学校统一召开,也可以学校召开后班主任组织召开以及班主任召开;可以召开全体学生参加的家长会,也可以召开问题学生家长会。通过开家长会,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提高家长的素质,营造家庭教育的大环境,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先锋"教育力量,以此达到家校共同教育的目的。

实施德育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是由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的规律以及学生思想的复杂性所决定的。不能时抓时松,更不能急于求成,要把德育和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把德育同学校严格规范的常规管理结合起来,要在学校里形成"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处处是德育阵地,事事是德育内容",积极营造起良好的育人氛围,在长期的教育管理中落实德育教育,真正把德育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素质。

第四篇:浅析小学德育管理

【摘要】现代小学德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质量检控、总结创新等四个基本环节。其中每个环节的构成又是多元性、多层次性的。要重视德育工作的科学化和艺术性。加强小学德育管理,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是促进小学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前提,也是小学德育工作实现规范化、系列化、具体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系统工程;计划;实施;检控;总结;创新

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基础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的方向,客观上要求小学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德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端正办学思想,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基于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必须加强德育管理。现代小学德育管理的任务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加强和改善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德育工作体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实现德育目标。

德育管理是现代小学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德育管理的科学化、最优化是建立系统化、层次化、网络化的教育工作体制,促进德育工作更加顺利、有效地实施的重要保证。小学德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四个基本环节。

1计划的制定

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是在国家关于德育工作的方针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德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划步骤。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科学的管理和实施过程,因此,一个详尽、周密而具体的工作计划,可以使德育工作有序地进行。制定德育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1制定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小学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缺少它就象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船只一样,一切德育活动将无处着手。小学德育工作目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总的要求,也反映了一定时期人才培养的总的向和总的趋势。德育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同时,为了便于实际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把总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出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

1.2制定德育工作的内容及实施步骤。德育工作内容应根据小学的德育目标来确定,使内容符合于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当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等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还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接受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原则确定实施步骤,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1.3确定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影响小学德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针对德育的固有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以及发掘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力,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德育效果。此外,计划阶段还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好动、争强好胜、经验不足和体力不强等特点,注意德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意外事故,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2组织实施

小学德育工作的组织实施,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际过程,是德育工作的核心步骤。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2.1建立健全小学德育管理网络和统一的指挥系统。学校应建立在校长领导下的,由校长、党支部(总支)书记、部分师生员工、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是组织校内外各方面的力量,协调校内各组织、各职能机构以及学校与家庭、社会间的关系,宏观指挥并指导德育工作的进行,监督检查各方面的工作,做好德育质量的评定以及总结等工作,这是进行德育工作的组织保证。

2.2开辟多种教育途径,使德育在学校教育中无所不在。在新的形势下,以往的仅通过思想品德课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单一途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要求,因此,开辟德育工作的多种渠道和多种途径已是大势所趋。学校除了上好思想品德课外,还应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和全体教职工的作用,把德育寓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寓于课外和校外活动之中,寓于社会实践和劳动中,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学生不应仅仅从教师那里获得德育知识,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家庭、社会(包括各种媒体)、集体等也是对他们进行德育的重要力量和媒介。同时,更不可忽视小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由此,建立全方位的、立体的德育体系,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成为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系统,时刻都在影响着、教育着学生们,使他们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由懂得小道理到懂得大道理,由不知道怎么做、不应怎么做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由认识自己到认识别人、认识社会和整个世界,为逐步形成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打下基础。

3质量检控

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是德育管理的中继过程,也是对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验收的必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制定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衡量工作及成果的尺度,没有它,就失去了参照度,也就无法做出科学的评价。制定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应根据小学德育的目标及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如《小学德育纲要》中的德育目标、《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好学生标准》及学校制订的《文明礼貌常规》等。另外,小学教育的总任务、小学生年龄特征也是制定标准的依据。德育的质量标准可采用阶段性指标和综合指标来衡量。其中前者指的是德育教育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德育工作与成果的考核标准。德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标准化工作,因此,一定要符合小学的实际。此外,为了便于检查评定,标准本身一定要明确化、系列化、层次化、具体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2加强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德育质量的检查是通过调查统计、测量等方式对学校或班主任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的质量进行分析、检查的过程。检查可分为平时检查与阶段检查,全面检查与专题检查等,并把通过检查所获得的实际资料和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从教师、学生、德育资源、德育手段、德育管理及德育环境等方面寻找影响德育质量的各种因素。然后制定相应措施,进行有效地控制。德育的质量控制是通过对影响学校德育质量多种偶然因素与系统因素施加干预,而使德育质量向理想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德育的质量检查是德育控制的基本依据。

3.3德育质量的评定。它是对小学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作出评价,并以德育质量为依据来衡量德育目标达成度的一项工作。科学的评定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与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学生的发展。要防止片面地以开展教育活动的次数多少和活动的热闹程度等表面现象来评定德育质量的倾向。

4总结创新

一个周期的德育计划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总结要以德育工作计划为依据,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发扬工作中的成绩,寻找差距。因此,总结可以积累德育工作经验,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它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和总结前一段工作的实施情况,最为重要的是依据以往的经验,结合下一阶段的实际,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更加完美的德育工作计划。

因此,总结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又是促进德育管理科学化的一条基本途径。小学德育管理除必须重视以上四个环节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不断提高小学德育工作队伍的素质,使他们明确德育目标和任务、增强责任感,通晓思想品德教育的艺术。其次,要切实处理好小学德育工作中各方面的关系。由于德育工作细致复杂,牵涉面广,因此,一定要协调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等,以形成教育的合力。再次,德育管理工作一定要贯彻方向性、统一性、示范性、连续性、吸引性等原则。

总之,加强小学德育管理,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是促进小学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前提,也是小学德育工作实现规范化、系列化、具体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同时,也只有切实地抓好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才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使小学教育真正高质量地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第五篇:试论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的方向性,要求小学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德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端正办学思想,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坚持走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基于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必须加强德育管理。

一、当前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评价机制不全,教育观念转变困难重重

学校教育唯分数论,育人观念淡漠。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一切教育评价的着眼点都聚焦在学生考试分数上,部分教师将“教书”和“育人”分割开来,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德育机构健全,但工作后劲不足。德育内容滞后,重大节轻小德。在当前的中小学德育内容中,极多地注重政治立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等大的思想理念的培养,而较少地重视行为习惯、理解尊重、交流合作等细节品行的养成。

2.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参与体验不足

由于一些教师以学科考试分数作为教育得失的衡量标准,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方法的习得,以及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等。为了保证教材知识点的传授,有的老师简化或干脆省略掉课堂探究学习活动。

3.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脱离,德育资源缺乏必要整和

小学品德教育只是整个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中的一个方面,从来不可能孤立地只存在于学校课堂教学之中。而目前的小学品德教育却存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严重脱节的现象,没有建立一定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交流的长效机制,影响了德育资源合力的形成和发挥。

二、学校德育工作改进思路

1.改革评价机制,促进德育观念的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从学科或生活的问题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历经探索过程,获得理智的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学习方法。如发挥少先队、政教处等德育专门机构的职能,开展各种形式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活动,让学生受到德育熏陶。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德育实践

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找到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引导学生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德育教学。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争论中学习德育知识,发展品德情操。

3.整合各种资源,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可以通过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培训班、聘请法治副校长、德育辅导员定期到校上课等方式,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丰富性和感染力。同时,学校和当地政府执法部门还应当优化中小学生成长的育人环境,用开放性的德育观念和优良的德育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三、学校德育工作具体改进办法

(一)加强计划制定

一个详尽、周密而具体的工作计划,可以使德育工作有序地进行。制定德育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制定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小学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2.制定德育工作的内容及实施步骤。德育工作内容应根据小学的德育目标来确定,使内容符合于培养目标的要求。

3.确定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影响小学德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组织实施

小学德育工作的组织实施,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际过程,是德育工作的核心。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建立健全小学德育管理网络和统一的指挥系统。学校应建立在校长领导下的,由校长、党支部(总支)书记、部分师生员工、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是组织校内外各方面的力量,协调校内各组织、各职能机构以及学校与家庭、社会间的关系,宏观指挥并指导德育工作的进行,监督检查各方面的工作,做好德育质量的评定以及总结等工作,这是进行德育工作的组织保证。

2.开辟多种教育途径,使德育在学校教育中无所不在。在新的形势下,以往仅通过思想品德课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单一途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要求,因此,开辟德育工作的多种渠道和多种途径已是大势所趋。

学生不应仅仅从教师那里获得德育知识,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家庭、社会(包括各种媒体)、集体等也是对他们进行德育的重要力量和媒介。同时,更不可忽视小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由此,应建立全方位的德育体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为逐步形成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打下基础。

(三)质量检控

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是德育管理的中继过程,也是对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验收的必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德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标准化工作,因此,一定要符合小学的实际。此外,为了便于检查评定,标准本身一定要明确化、系列化、层次化、具体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加强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检查可分为平时检查与阶段检查、全面检查与专题检查等,并把通过检查所获得的实际资料和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从教师、学生、德育资源、德育手段、德育管理及德育环境等方面寻找影响德育质量的各种因素。然后制定相应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德育的质量控制是通过对影响学校德育质量多种偶然因素与系统因素施加干预,而使德育质量向理想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德育的质量检查是德育控制的基本依据。

3.德育质量的评定。它是对小学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作出评价,并以德育质量为依据来衡量德育目标达成度的一项工作,科学的评定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第六篇:浅谈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摘要: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当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做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小学德育;问题;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思想道德建设,构建校内外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努力完成思想道德教育任务,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德育目标过于抽象

很多学校的领导和班主任及其德育教师对改革开放条件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在教学工作中,重智育轻思想道德教育的现象依然存现,有个别老师认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又虚又空,是搞形式的,没有实际意义;面对现实社会,一些消极东西对学生的影响,认为思想道德教育作用有限,或者无能为力,缺乏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深入探讨,对思想道德教育规律的认识欠缺,还有追求表面化、任务化的倾向,出现问题大多实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急于应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德育内容缺乏科学性

所谓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科学性,是指内容要符合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易于被其内化和实践,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是不同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要符合主流社会的精神。而今的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大多还是照搬传统的内容,把养成教育视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全部内容,没有创新的时代精神,主要表现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师生关系的单向性,这种缺乏平等基础上的沟通和对话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必然是低效的。

3.小学德育的方法“成人化”倾向严重

小学德育内容有些“假、大、空”,没有从小学生实际年龄的特点着手,“成人化”倾向严重,口头教育多,校方对小学生的要求过于抽象,脱离小学生实际年龄能够接受的实际情况,小学德育实际效果造成不好的影响;加上其内容空洞,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使得小学生的实际学习基本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德育自然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家校结合工作显得十分薄弱

目前,在农村小学,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单亲、隔代看管、儿童留守、儿童寄养等情况较为普遍,家校联系、家庭教育这环节相当薄弱。

5.网络文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信息网络的迅速扩大虽然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手段、新技术、新条件,但是也增加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网络对学校德育、对学生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正日趋明显。

二、加强小学德育管理,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1.建全考核制度,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入手,充分认识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

意大利教育家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入的今天,德育教育将面临新的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学校管理者、教育部门,我们要勇于接受挑战。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没有彻底解决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问题,在相当一部分学校领导观念中,认为智育是硬的指标,德育是软的指标,出现了重“智力”轻“品德”、以“智”代“德”现象。智育与德育虽然都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达到培养人的目的,但是从完成任务看还是有所侧重的,德育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们思想觉悟,识别是非善恶美丑,形成良好道德行为,是解决学生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以及如何做人的问题。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以及各项活动之中

我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说过:“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后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人。”教育家杜威也曾经说过:“没有离开智育的德育,也没有离开德育的智育。”这些名言都要求我们每一位从事教育的工作者要处理好各门学科知识与德育学科的关系,知识教育与德育渗透的相互关系,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期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新课程标中准明确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观点,新课改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要求学科教学时要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有机有效结合。因此,我们更要强调学科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的观点:开发各学科的德育教育资源,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发挥各学科课程各自的优势。各学科教师要根据各自教材的特点,在备课和上课环节上,充分挖掘各科教材的德育内涵,切实把握好教材中学科知识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注重学科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真正能够体现“教材是对生活的总结、生活是对课本的延伸”这一宗旨。让每一个教师都认真参与,真正实现每一个教育者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设想。

3.校方与家庭要配合协调,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应与家长建立联系,正确引导家庭教育的走向,成为协助家长教育孩子的好参谋。相比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具有很大优势:学校针对不同年龄段已经形成了不同德育教育内容和德育目标,教师具备相对专业的教育能力,拥有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同时也有不足,受形式、内容和时间、空间的限制,学校更多的是强调教育的整体性和统一性,缺乏个别性的教育。而家庭教育的特点刚好弥补了这些不足。因此,家庭和学校更是要协调配合,形成具有真正意义的教育合力。

4.要处理好网络信息技术对学校德育影响的问题

21世纪的学生被很多人称为“网络一代”。因为网络文化具有及时性、虚拟性、开放性等特征,再加上中小学生心理还不是很成熟,他们不愿承担责任,又有追求自由时髦的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文化进入学生的生活之中便是一种必然。网络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给学校的德育教育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带来生机;而另一方面,也给小学生的思维方式、道德行为带来不良效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如何引导中小学生正确并且合理地利用互联网络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学校,必须要首当其冲,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陶宏开教授说:“网络不是洪水猛兽。”网络文化对学校德育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它对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所造成的冲击是空前的,它对学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客观存在、不容忽视的。但只要我们学校教育工作者思想重视,引导方法得当,管理措施到位,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互联网技术,精彩的互联网络世界就会给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门艺术性科学。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勇于面对挑战,努力探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适应时展的、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秦世荣,秦凤莲.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3).

德育情况总结范文4

一、德育与就业的交流教学

在教学章程当中任何知识的存在都具有独特的必要性,在教学过程当中对于学生德育意识的培养同样是如此,教师需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看待德育相关知识的学习。中职阶段是一个敏感期,也是一个转折期,大部分学生的身心都还在发育,对于事物的本质都不具备一定的了解,而且学生即将面对的就是就业为题,很多学生根本不会意识到,很快自己将会独自面对社会当中的一切,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就需要抓住班会课的机会,积极的对于学生展开德育教育。例如:就现阶段对于学生的德育知识的教育,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教师可以在班会的时候组织一场小型的交流会,交流会的主要话题就是德育对于未来就业的影响,在交流会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首带动全场的音乐,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需要参加交流会的发言,学生可以大胆的发言,将自己的所想完全表达出来,但是学生所讲述的观念必须是自己真实的情感或者看法。在交流会结束后,教师需要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发言,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改进,通过学生学习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影响学生,促使其产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并且将之代入未来的工作当中。

二、深入反思交流

对于学生良好德育意识的培养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制定适用于学生学习的长远教学计划,逐步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培养。由于现阶段的学生还处于发育期,对于德育相关知识的认知性还是很片面的,在相关的学习当中难免会有学生产生不良的学习情绪,从而逃避相关知识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就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促使学生参与到相关知识的学习当中。例如:每天早上学生需要进行二十分钟的的与知识背诵,在背诵的过程当中学生需要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并且将自己掌握不熟练的知识点记录下来,然后在课余时间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结,最后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笔记当中,用于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当中进行复习。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不定时的检查学生对于德育知识的掌握情况,毕竟没有压力的任务就如同无稽之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促使学生深入反思德育相关之巅的真正内涵,帮助学生构建健康良好的德育观念。

三、实践拓展交流

实践是理论的验证载体,理论是实践的指导思想,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德育带入到实践当中,通过实践来促使学生参与到深入了体会德育的重要性,以此来提升学生对于德育知识学习的重视性,促使学生自发性的参与到德育知识的学习当中。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逐步的对于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教学,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做一些兼职,兼职的不需要是体力活,最好是与自己专业有联系的兼职,学生需要将自己在学习当中学习到的德育知识,运用到工作当中,然学生亲身感受一下自己独自一人在与社会上人员交流的过程当中,体会德育知识的真正真正内涵。并且在学生还需要在兼职结束后,写一篇感受总结,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当然总结的最基础要求就是枪杆真实。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在不知不觉当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意识。

四、结语

学习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行走在学习的旅途,相伴而行的必然是诸多的枯燥乏味,只有在不断的行进过程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执着与快乐,才能够促使自身在学习的旅途走的更远。就中职的教学而言,最主要的是引导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参与到相关知识的学习当中,促使学生自发性的参与到相关知识的深入研究当,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踏上教育这条漫漫长途时,就意味着自己的一生都将要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全部精力。

参考文献:

[1]周凤林,中职德育教学的策略性教学探究[J].学习德育顶层设计实践案例,2017.

德育情况总结范文5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和省、市、县《关于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实施意见》精神,严格执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继续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行为规范教育,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宾,增强德育合力,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明确正副班主任工作职责。

开学初,召开新学期正副班主任会议,系统学习学校制定的《班主任岗位职责》《副班主任岗位职责》《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优方案》等,让每一位班主任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从而将各项工作责任到人,促进工作的有序开展。

2、认真组织校本培训

以《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为指导,根据市教育局统一部署,对现任班主任进行培训与考核,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认真组织全体班主任进行校本培训,邀请专家来校讲学,组织班主任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的引领导示范作用;通过班主任每月例会,及时反馈班级管理情况,及时解决相关问题。指导义庄协作区一等奖获得者费宝芬教师参加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争取好成绩。

3、关心新上岗班主任。

本学期,学校新进了四名新班主任,由于刚踏上工作岗位,没有教育经验,我们将组织互帮组帮助新班主任及时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加强对新班主任的培养,推荐她们参加岗位培训,听取他们的工作情况,并及时加以点拨指导,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二)落实学生的基础文明习惯培养。

1、为配合市“市文明文明礼仪教育先进学校”开评,本学期,我们将组织班主任认真学习相关细则,各班主任对照要求,逐条抓好学生的常规训练,努力落实到位。

2、加强学生一日常规评比活动。坚持原有的每日一查的“三项常规管理”,下发评比细则,组织大队委员、服务队员每天坚持上午、下午两检查,确保常态下的校园面貌成为学校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坚持各项常规抽查,晨会每月至少抽查二次;班队每月至少抽查一次;卫生每月安排一次大扫除,每月抽查1至2次,(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强化午餐管理要求,重申午餐管理细则,每周抽查一次,每班要通过餐桌小组之间的评比来切实提高就餐纪律与就餐情况。

重视安全教育,规定学生活动区域,重申“行走”规则,杜绝教学楼区的追逐、打闹、狂奔现象。

根据每月的检查、抽查情况评比每月的文明班集体,并及时反馈每月的评比情况,督促文明行动落到实处,

3、结合“文明城市”创建,认真做好相关工作,办好“聚沙少年宫”,迎接苏州市现场检查。

(三)深化“孝爱”特色教育,开展总结表彰活动。

继续深化“孝爱”教育,结合相关的节日“教师节”“重阳节”“元旦”“春节”等节日践行“孝爱”,培养学生的“孝爱”意识,根据学生的表现,每班评比班级的“孝爱之星”和“孝爱家庭”,在此基础上,择优评比校“十佳孝爱之星”和“孝爱家庭”,结合庆元旦活动开展先进事迹宣讲及表彰活动,邀请相关领导、学生家长代表等前来观摩活动,从而扩大活动影响力,让每个家庭参与到活动中来。

(四)丰富少先队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本学期,我们结合上级有关精神和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将进一步深化体验教育,强化传统节日的教育。结合“建队日”,在一年级发展一批新的少先队员并作好相关队知识的讲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班级为单位,认真组织图书漂流活动和经典诗文诵读赛”。

2、发挥德育阵地作用,健全和完善德育课程,增强德育的科学性,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每两周制作一期电视节目,及时反映学校德育活动的动态;以五、六年级同学为主力军,结合学校德育主题,每周以班为单位播出一期广播节目,期末进行评比。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要富有教育意义。

3、各班更换“雏鹰争章”板面,各班主任要创造性地进行争章活动,要根据各班实际情况,让争章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4、加强学生干部的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倡导小班长值周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班主任要对值周班长的值日进行指导和总结。校大队部每月举行一次小干部交流活动,跟踪跟班小干部的工作情况,交流各班的工作经验,取长补短,使班级管理不断健全。

(五)、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1、结合校省级子课题《以班级为本的心理健康辅导的研究》的研究成果,继续深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进一步推动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

2、结合“德育导师制”,充分利用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师生沟通交流,把思想疏导工作及时做到学生的心理,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超越自我的能力,尤其要注重做好离异家庭、特困家庭学生的教育,并认真做好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

3、在家长、学校或家长会上,积极向家长宣讲心理健康知识,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六)密切联系社会、家庭,开辟“大德育”的广阔天地。

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密切和家庭、社会的联系,积极推进"三结合"教育,广开渠道,努力营造“大德育”的氛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重视家校的密切联系。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做到目标明确、计划落实、上课内容有针对性、实用性强。针对各年级的不同情况,召开一、四、五年级家长会,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家长进行深入交流。邀请专家到校为家长作专题讲座。继续出好校刊《家教通讯》,鼓励广大辅导员老师用好网上家教平台(家校路路通),做好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工作,形成教育合力,提高育人效果。

2、发挥社会的积极作用。本学期,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组建新一届家教委员会。邀请法制副校长来校宣讲相关法制知识,加强与校外辅导员、家长委员会成员、校外德育基地的沟通联系,充分发挥他们在我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具体工作安排:

八月:

1、制定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2、召开德育条线、正副班主任会议。

3、召开一年级新生家长会。

九月:主题:新的学期新的目标

1、正常教育秩序,各班认真组织学习《梅小学生一日常规》

强化就餐、课间纪律教育,做到“静”。

2、全校大扫除检查评比、班级布置评比、黑板报评比。

3、召开班主任例会,布置德育导师制相关工作。

4、正常各项检查、抽查,评九月份先进班集体。

5、“百名教师走千家”集体家访活动

十月:主题:童心向党争当四好

1、召开班主任例会。

2、孝爱活动:慰问敬老院,给爷爷奶奶送份礼物

3、参加市班主任基本功决赛

4、全校大扫除检查评比、黑板报评比。

5、正常各项检查、抽查,评比十月份先进班集体。

十一月:主题:积极寻访努力学习

1、召开班主任例会。

2、召开三、五年级家长会。

3、邀请交警叔叔来校作交通安全讲座。

4、全校大扫除检查评比、黑板报评比。

5、正常各项检查、抽查,评比十一月份先进班集体。

6、各班推荐“孝爱之星”“孝爱家庭”

十二月:主题:我爱运动我会锻炼

1、召开班主任例会。

2、庆元旦“孝爱”表彰活动。

3、全校大扫除检查评比、黑板报评比。

4、正常各项检查、抽查,评比十二月份先进班集体。

一月:主题:回顾总结迎接寒假

1、组织学生复习备考,上交(传)各种材料;

2、召开家教委员会。

德育情况总结范文6

一、感父爱隽永,体质朴真情

与母爱相同,教材中很多篇幅也展现了父亲的智慧与隽永,可以让学生去探究、感悟。

1.感受父子亲情

父亲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是一个“伟岸”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所体会到的父爱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关切。在《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中,在作者休养的小岛上,来探望父亲的儿子亲手为父亲种下驱赶寂寞的花,儿子的脸上充满了喜悦。儿子走后,当作者看到这些鲜花时,内心的爱意不言而喻,而后作者写信激励儿子要继续保持一颗爱心。文章没有过多的气氛渲染,语言干净简洁,却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默默关心,对学生的心灵成长起到了正向引导作用。

2.体验父爱的隽永

从儿童的天性来看,父子之间的情感更为内敛。在上面的案例中,尽管父子之间的情感是通过“栽花”这件寻常事来体现的,但要小学生理解文中儿子对父亲的爱还需要一定的情感体验。比如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与父亲共同栽种一盆鲜花,一起浇水、一起剪枝,培养父子亲情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被忽略的父爱,学会珍惜父亲的鼓励。从文本解读的角度来看,有利于学生揣摩文中“儿子”对作者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从中体悟到父爱的隽永。

二、感亲情温馨,体博爱深情

1.感悟温馨亲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充满童趣的篇章不少,既展现了亲情的温馨一面,也使学生领悟到亲情的可贵。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作者用质朴的笔法描绘了温馨慈爱的感人情境,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浓浓的亲情。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介绍萧红的生平,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了文章作者对祖父的依恋。文中的“园子”是作者儿时的情感世界,祖父为作者创建了一个自由的精神世界,影响了作者的一生。作者对祖父的怀念,影响着学生对亲情的感悟。

2.播洒爱的种子

“爱”是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初期必不可少的德育熏陶,语文教材中洋溢的“爱”在学生内心播洒了“爱”的种子。为配合教学活动,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帮助祖父母做一件小事,或组织学生帮助孤寡老人,播洒爱心,并写下内心的感触;也可布置一篇习作,以课文作为仿写目标,挖掘、回忆自己与祖父母间的情感趣事等等。通过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三、总结

情感是蕴藏在文字中的线索,牵动着读者的心。学生在阅读教材时,从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上学会感悟真情所在,体验“被爱”与“爱人”的幸福,促进了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更重要的是,语文教材中渗透的德育形象教会了学生在平凡的生活瞬间、在丰富的文字中去感悟“爱”,体验“情”。

作者:丁海珍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骑岸小学

第二篇

一、挖掘小学语文文本德育力量的方法

对于那些德育内容不是直接或明显的课文,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把其潜在的德育内容挖掘出来。实践中的关联性有两种:知识关联性。即教师根据课文的知识内容进行德育内容的挖掘。如在教学《我选我》时,教师要挖掘选举知识资源,挖掘权利与权益的教育资源,任何积极成果的获得,都需要通过努力才能得到实现。因而,让学生了解,“我”当选,除了有自己的一票外,还要有自己日常努力获得的同学与老师的信任。背景关联性。在文本表面无法展现相关德育内容的情况下,教师要善于从文章的背景与时代背景挖掘其中的德育力量。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结合当前的环境与资源背景,教育学生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关爱地球。

二、运用小学语文文本德育力量的德育教学操作

随着小学语文教改的深入,德育教学操作的办法较多,除了根据文本直接开展外,更多的是挖掘其中的内容,结合知识教学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教学。

1.传统美德教学渗透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实际,把相关传统美德的内容在教学的进程中渗透。可以参考的方式有两种:随知识渗透。教师随着知识教学的展开,讲解知识的性质、种类与作用的同时,把其德育意义讲解出来,或是顺便提及,或是稍加强调。如在教学《将相和》时,在古文知识的教学中,把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展开,把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友爱团结的重要性讲解出来,教育学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科学地处理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总结性渗透。这种渗透既可以是教学中不同环节的小结,也可以是课堂结束时的总结,在实现知识回顾与复习的同时,达成德育升华。如在教学《卢沟桥的狮子》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总结时,对卢沟桥的意义加以升华,从卢沟桥的历史意义、狮子的象征意义等入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实现爱国教育的目标。

2.责任感教学渗透

由于现代小学生大多家庭优越,且得到整个家庭的关爱甚至溺爱,因而,责任感对小学生而言,是相对抽象且非常亟待培养的内容之一。根据当前小学生的日常表现,需要加强两个层面的责任感教育渗透:对物的珍惜责任感。主要指三类:自己的物质生活珍惜、自己的物品爱惜与公共财物的爱护。让他们从劳动成果的层面加以理解,无论是什么财物,不浪费不破坏都是对自己、对父母与对他人的充分尊重,践行了一个小学生力所能及的责任感。如在教学《拉萨古城》时,教师要结合当前各地“到此一游”的刻画现象,加强学生对各种财物的爱护。

如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学习,让小学生在与自己的对比中,了解自己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进而通过各种节约性活动与努力学习,实现对现实生活的珍惜。对人的责任感。即对自己、对父母、对老师、对国家、对社会上其他人,既要有感恩之心,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开展各种帮助性活动,践行一个人社会公德。通过《为人民服务》的学习,强调对人民的责任感;通过《可贵的沉默》的学习,教育小学生的对父母的责任感。

三、总结

德育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不断地探索高效的创新教法,不断追求知识与德育的统一。

作者:吉永忠 单位:江西省石城县横江中心小学

第三篇

一、注意德育教育的阶段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小学阶段变化非常大,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生理上,更加体现在心理上,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和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的想法差别非常大,所以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种变化,努力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来进行德育教学。例如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国旗和国歌,国徽上的每个部分所代表的内容又是什么,从而让学生对国家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主要通过对课文中八路军艰苦卓绝的战斗来了解当前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并通过一些课外活动和资料来激发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使他们了解到国家的真正作用,并从小建立起对国家的正确认识,使他们在接触到一些不利于国家的信息的时候,能够正确分辨。

二、把握小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育

小学生与中学生、大学生不同,他们对世界还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知,理解能力也比较弱,对很多事情只有一个较为模糊的认识却不能了解具体是什么,例如,很多小学生都知道过马路闯红灯是非常危险的,和陌生人说话也是危险的,但是到底为什么危险,如果真的做了这些事情到底会有什么后果,他们却不太清楚,只能有一些模糊的认知却不能在感情上有所触动。所以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在对学生们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有充分的耐心,当学生表现出不能理解的时候,要细心向他们说明和引导。另外,小学生也比较爱玩爱动,很难长时间把注意力放在一件事情上,所以老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些辅助的道具或材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老师在讲解《徐悲鸿励志学画》这一课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绘画资料来向学生展示徐悲鸿的作品,并通过这些栩栩如生的画向学生讲解徐悲鸿学画的故事,并向学生讲解徐悲鸿的爱国情怀和努力奋斗的精神,最终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思想道德观念。

三、注重德育教育的生活化

基于语文的德育教学还不够成熟,所以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考虑到如何将课文内容向日常生活进行引导,使学生感受到德育就在身边,德育是生活的一部分。例如在学习《庐山的云雾》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寻找自己生活中所看到的美丽景色,或者是路边的一朵小花,或者社区中的一角,或者是校园中的一处,通过课文的延展使之能够具化到日常生活中来,帮助学生认识在生活中培养品德的重要性。

四、总结

德育情况总结范文7

关键词:西部边远县区;初中语文;德育实施

西部边远县区在经济上相对不发达,在地理位置上较为偏远,这样的客观条件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当前突出的问题是难以利用语文学科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和育人价值,在教学活动中结合西部边远县区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情况制订德育策略,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西部边远县区初中语文教学实施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当前,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社会飞速发展的环境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面临真善美与假恶丑的选择,尤其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大众传媒时时刻刻向学生传递着各类的信息,如果学生不具备良好的辨别能力,则在思想上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和诱惑,进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当前的西部边远县区,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西部偏远县区的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学生,由于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导致这部分学生缺乏相应的家庭管理和约束,加之亲情的缺失导致学生在思想上受到了较大影响,各种不良现象时常发生。但由于西部边远县区教育资源的缺失,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只停留在理论阶段,如何在实践中通过语文课程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师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语文学科所具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具有可行性的,初中语文教材中选材内容丰富,很多文章有着鲜明的情感,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深入感悟文本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进而影响自身的思想,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利用语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熏陶自身的品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文课程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不仅能让学生有效掌握语文知识,还能在实践的过程中使所学的精神品格内化,更好地指导自身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例如,语文课程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些丰富的素材都能成为学生的德育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和载体。

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实施现状

(一)语文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没有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对于学生来说由于语文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没有结合当前的时代变化,影响了德育教学的实效性,由于教学内容和要求与时展特征不符,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语文学科产生了枯燥无味的印象,认为语文学科的学习没有实际用处,这些学生的学习动机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对教师来说,由于语文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没有随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原原本本地将教材内容教给学生,没有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试技巧的学习,而没有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深入的引导。

(二)语文教学方法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现较大偏差。这种偏差导致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时,德育的感染力被进一步削弱。当前部分西部边远县区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和语文应试技巧的掌握,希望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够升入更高级的学校学习,但这种观念下的语文教学活动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并不适应,导致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缺失,无法从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汲取更多的营养,教师也就更难以利用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语文教学实施德育的目标和要求不符。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实施德育教育,需要教师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有效的教学策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对于西部边远山区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缘相对偏远的客观条件下,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优势,挖掘当地的教育资源特色,与语文学科整合在一起,丰富语文学科优势学习资源,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这样才能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资源融合的过程中依据相应理论生搬硬套,没有充分挖掘出课外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也削弱了语文教学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三、西部边远县区初中语文教学实施德育策略

(一)增强德育教学的针对性。语文学科的教学意义不仅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语文学科中的文章都包含了作者的思想和激情,代表了人类在文字方面创造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感情和情操,影响人的自身感受,影响人的世界观,最终形成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数理化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专心为科学教学,但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在这种客观条件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根据这些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德育策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不强,因此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难以深入挖掘语文学科的思想和情感,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通过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拥有情感体验,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德育体验,进一步落实德育教育。比如,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斑羚飞渡》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归纳文章中的中心主题,然后让学生针对自己归纳的中心主题进行相互交流和补充,从而让学生在文章主题上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思考,从人的方面考虑人在这篇文章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学生通过探究讨论认识到善待动物,善待生命,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教师再对课文的分析,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认识到我们人类应该善待万物,关爱生命。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针对本节课程的主题进行发散,让学生思考:“在你生活中有见到过哪些动物像斑羚这样,拥有团队协作和自我牺牲奉献精神的吗?”边远山区的学生大多数都有与农村生活相关的经验,他们能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受到良好的启发,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德育品质的熏陶。

(三)教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相应的专业能力,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增强情感体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好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结合西部边远县区的优势资源,为学生整合语文教育内容和素材,将这些教育内容和素材融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落实德育教学。在促进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深刻践行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理念,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理念,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并且深入实践将教育理论和方法进行优化,使之更加符合当前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落实德育教育。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热爱生命》这一课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落实德育教育,应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让学生想象自己如果是主角,应该如何走出这样的道路,如何处理主人公所遭遇的种种灾难。在让学生分享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处理这些问题,边远县区的学生大多有农村生活的经历,能够对课文中的内容引起共鸣,通过和同学分享,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小说主人公对于生命的极度热爱,进而指导自己学会热爱来之不易的生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生活。

(四)将德育渗透于字里行间。最好的德育教育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留痕迹地,不刻意地进行德育渗透,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丰富自身的情感,进而拥有良好的德育品质。因此,教师在实施德育教学时,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计划性地利用教材中的感人事迹和高尚情操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教师应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自己总结,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广阔的自然天地中,让学生在实践中落实德育,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自己总结的知识点与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从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提升道德品质。

四、结语

西部边远县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实施德育教育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时,能够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优势,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课程学习中,结合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高效教学,通过语文课程中的素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陈奇春.关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文化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9(17).

[2]陈岩.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7(8).

[3]陈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问题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9(3).

德育情况总结范文8

关键词:西部边远县区;初中语文;德育实施

西部边远县区在经济上相对不发达,在地理位置上较为偏远,这样的客观条件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当前突出的问题是难以利用语文学科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和育人价值,在教学活动中结合西部边远县区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情况制订德育策略,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西部边远县区初中语文教学实施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当前,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社会飞速发展的环境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面临真善美与假恶丑的选择,尤其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大众传媒时时刻刻向学生传递着各类的信息,如果学生不具备良好的辨别能力,则在思想上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和诱惑,进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当前的西部边远县区,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西部偏远县区的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学生,由于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导致这部分学生缺乏相应的家庭管理和约束,加之亲情的缺失导致学生在思想上受到了较大影响,各种不良现象时常发生。但由于西部边远县区教育资源的缺失,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只停留在理论阶段,如何在实践中通过语文课程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师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语文学科所具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具有可行性的,初中语文教材中选材内容丰富,很多文章有着鲜明的情感,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深入感悟文本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进而影响自身的思想,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利用语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熏陶自身的品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文课程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不仅能让学生有效掌握语文知识,还能在实践的过程中使所学的精神品格内化,更好地指导自身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例如,语文课程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些丰富的素材都能成为学生的德育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和载体。

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实施现状

(一)语文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没有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对于学生来说由于语文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没有结合当前的时代变化,影响了德育教学的实效性,由于教学内容和要求与时展特征不符,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语文学科产生了枯燥无味的印象,认为语文学科的学习没有实际用处,这些学生的学习动机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对教师来说,由于语文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没有随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原原本本地将教材内容教给学生,没有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试技巧的学习,而没有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深入的引导。

(二)语文教学方法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现较大偏差。这种偏差导致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时,德育的感染力被进一步削弱。当前部分西部边远县区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和语文应试技巧的掌握,希望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够升入更高级的学校学习,但这种观念下的语文教学活动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并不适应,导致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缺失,无法从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汲取更多的营养,教师也就更难以利用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语文教学实施德育的目标和要求不符。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实施德育教育,需要教师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有效的教学策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对于西部边远山区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缘相对偏远的客观条件下,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优势,挖掘当地的教育资源特色,与语文学科整合在一起,丰富语文学科优势学习资源,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这样才能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资源融合的过程中依据相应理论生搬硬套,没有充分挖掘出课外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也削弱了语文教学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三、西部边远县区初中语文教学实施德育策略

(一)增强德育教学的针对性。语文学科的教学意义不仅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语文学科中的文章都包含了作者的思想和激情,代表了人类在文字方面创造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感情和情操,影响人的自身感受,影响人的世界观,最终形成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数理化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专心为科学教学,但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在这种客观条件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根据这些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德育策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不强,因此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难以深入挖掘语文学科的思想和情感,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通过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拥有情感体验,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德育体验,进一步落实德育教育。比如,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斑羚飞渡》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归纳文章中的中心主题,然后让学生针对自己归纳的中心主题进行相互交流和补充,从而让学生在文章主题上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思考,从人的方面考虑人在这篇文章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学生通过探究讨论认识到善待动物,善待生命,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教师再对课文的分析,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认识到我们人类应该善待万物,关爱生命。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针对本节课程的主题进行发散,让学生思考:“在你生活中有见到过哪些动物像斑羚这样,拥有团队协作和自我牺牲奉献精神的吗?”边远山区的学生大多数都有与农村生活相关的经验,他们能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受到良好的启发,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德育品质的熏陶。

(三)教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相应的专业能力,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增强情感体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好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结合西部边远县区的优势资源,为学生整合语文教育内容和素材,将这些教育内容和素材融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落实德育教学。在促进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深刻践行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理念,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理念,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并且深入实践将教育理论和方法进行优化,使之更加符合当前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落实德育教育。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热爱生命》这一课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落实德育教育,应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让学生想象自己如果是主角,应该如何走出这样的道路,如何处理主人公所遭遇的种种灾难。在让学生分享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处理这些问题,边远县区的学生大多有农村生活的经历,能够对课文中的内容引起共鸣,通过和同学分享,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小说主人公对于生命的极度热爱,进而指导自己学会热爱来之不易的生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生活。

(四)将德育渗透于字里行间。最好的德育教育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留痕迹地,不刻意地进行德育渗透,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丰富自身的情感,进而拥有良好的德育品质。因此,教师在实施德育教学时,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计划性地利用教材中的感人事迹和高尚情操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教师应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自己总结,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广阔的自然天地中,让学生在实践中落实德育,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自己总结的知识点与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从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提升道德品质。

四、结语

西部边远县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实施德育教育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时,能够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优势,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课程学习中,结合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高效教学,通过语文课程中的素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陈奇春.关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文化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9(17).

[2]陈岩.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7(8).

[3]陈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问题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