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科研总结范例

德育科研总结

德育科研总结范文1

现阶段,影响小学德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界因素,主要是学校因素的影响,部分学校对提升德育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不够重视,重点在于语文和数学学科,认为德育是副科,无需重视,对德育教师的要求也不高,开展好教学工作就可以,对其教育科研能力不关注,平常也极少组织德育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寻找课题进行科研。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因素,现阶段,在小学教育活动中,不少学校并没有专门的德育教师,而是其他学科教师在负责,对教育科研能力重视程度一般,并且还需要负责其他学科的教学,能够用于教育科研的时间有限,很多教师都不愿意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教育科研中,没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比较重视的是如何开展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但是没有意识到教育科研课题也是来源于教学或生活,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来说意义重大。

二、提升小学德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策略

1.转变小学德育教师的德育观念。提升小学德育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首先小学德育教师需要转变德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与坚定的德育教育理念。小学德育教师在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之后,在具体的德育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德育素养与自我道德修养,真正的实现“教书育人”,实现德育教学的目标与价值。小学德育教师在提升教育科研素养时,需要注意自身的的教学过程,在传统的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依赖教材,在德育课堂上照本宣科,只是纯粹的讲解教材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习状态,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这样的德育教学模式无法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也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下,强调小学德育教师应该树立现代化的德育观念,由于道德源于生活,并且在生活中能够体现,因此,小学德育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结合生活教学,在生活中发现科研课题,然后开展科研活动,提升自身是教育德育能力。

2.提升小学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小学德育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其德育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德育素质决定了教育科研能力的高低,并且关系到德育教学质量。虽然在教学大纲中要求学校重视德育教育,但是专业的德育教师并不是很充分,小学德育课程往往作为一门副科,其地位与语文、数学学科相比较低,并且有的德育课时还被其他学科所占用,教学效果一般。作为一名小学德育教师,在提升教育科研能力的同时,需要拥有良好的德育专业素养,学校需要给德育教师设定一定的资格门槛,加强职前、之后培训,提高小学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让小学德育教师拥有一定的教育科研意识,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善于发现教育科研课题,然后对课题进行研究分析,从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课题的不断科研,逐渐培养和提升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3.提高小学德育教师的反思能力。小学德育教师在培养和提升自身教育科研能力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反思,因为很多科研课题都来源于具体的教学实践。因此,小学德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反思意识,提高反思能力,并且贯穿于整个德育教学活动中。小学德育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反思,发现细节,总结教学不足和教学经验,发现教学问题,然后可以和其他德育教师一起针对这些不足或问题组织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以提升自身的教育科研素质为目的,重点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不足与问题。小学德育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宝贵的教育科研资源,通过课后的自我反思,不仅能够发现自身的问题,还能够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三、总结

德育科研总结范文2

关键词:准军事化管理;中职德育

一、引言

准军事化管理这一管理模式以标准化、精细化著称,符合中职学校安全稳定、以德立校、从严管理的需求。一个中等职业学校倘若把军队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及管理经验作为借鉴,并与本学校管理理念相结合,往往会产生比一般的管理要求更严格、内容更规范、标准更高的良好效果。学校德育管理各部门联动,形成紧密的相互制约的管理模式后,使得管理更规范、更有效,得到的直接效果就是寄宿生的纪律性更强,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常规教学管理中,准军事化管理对学校、对学生本身有着极大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学校的安全和稳定、学生行为规范养成、学生健全人格养成、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弘扬鲁班精神,培养大国工匠展开,在中职学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适应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的合格的现代职业人的过程中,准军事化管理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研究,将寄宿生准军事化管理和学校管理、育人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提炼总结一套适应中职学校实际的寄宿生准军事化管理模式、运行办法及学生行为规范标准,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品牌。

二、准军事化管理运行策略

(一)管理制度。本课题拟通过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实施准军事化管理以来推行的一套管理模式,对管理制度进行整理研究,如:《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寄宿生管理条例》《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准军事化内务卫生管理制度》《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准军事化物业管理制度》《南宁三职校宿管员、教官值班制度》等。通过总结归纳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相关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弥补管理漏洞和制度空白,将管理制度进行整理汇编。

(二)寄宿生准军事化管理实施办法。本课题拟研究中职学校在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当中,如何执行多层管理模式:即物业教官管理、学生自主管理、班主任管理、学工处和专业部管理、家长管理等管理模式。在运行模式中开展。1.新生入学教育新生报到后,根据职业化要求进行新生教育:准军事化管理培训、寄宿生管理培训、内务卫生培训、军事训练等。2.每日规范按照职业素养要求进行早出操、内务评比、晚点名等;3.每周一清每周五进行宿舍大扫除,清理卫生死角;4.半月一检每半个月定期进行安全和公物检查;5.每月一会按照企业要求,按量化评分标准,每个月进行星级宿舍评比,评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三个等次奖项,不限宿舍数,达到要求即可参评,并设有奖品,全面激励寄宿生的积极性和荣誉感,从而达到综合素养的培养目标;6.每学期评优每个学期评出优秀舍长、十佳寄宿生。

(三)寄宿生行为规范养成。培养寄宿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提高寄宿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参与学校的纪律管理、食堂用餐管理、各种集会活动管理等,从而规范寄宿生的行为:内务卫生管理。按照军事化要求进行规范管理和培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参与寄宿生早出操、晚点名等纪律管理,严格按照学校要求进行作息。

(四)总结了准军事化管理框架内的学校“三范管理”德育品牌。1.开展专门的德育教育系列活动(1)“寄宿生一日行为规范”训练化教育活动。根据学校作息时间表,对学生特别是寄宿生的一日行为进行规范性训练。要求学生严格按作息时间表安排生活和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做规定的事,并按质按量完成相应的任务。(2)“三范管理”常规化教育活动。以准军事化管理为基本手段,在南宁三职校“犇”文化核心引领下,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学校致力于打造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德育文化,营造富于人文精神的管理氛围,打造“三范管理”德育名片。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总体目标:落实全体师生“学规范、做示范、立模范”的“三范”管理要求。其内涵有两个方面:其一,对教师的“三范”管理。主要是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及自我研修的提升力度。对全体任课教师提出明确要求:青年教师学规范,要求上好规范课;中年教师做示范,以敬业奉献勇于挑重担精神感召青年教师;老年教师立模范,为青年中年教师树立辛勤耕耘的模范作用。其二,对学生分年级进行“三范”管理教育。一年级“学规范”。学习规范、习惯养成教育关系学生将来的生存和发展,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学校把学习规范、习惯养成教育作为一年级行为文化教育重点,引导学生从点滴做起,规范行为,正身行义,端正做人的态度和原则,以“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为勉,塑造品格,引领学生迈好人生的脚步,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达到“养正心以成大德,具匠心以炼才识”目的。二年级“做示范”。经过一年级“学规范”立规教育,引导二年级的学生把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具体落实到学习和一言一行中,在德、智、体、美、劳、技方面为低年级学生作榜样,形成“一年级学规范、二年级做示范”常态固定化的学习教育模式。三年级“立模范”。三年级学生走上实习工作岗位,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弘扬工匠精益求精、精心雕琢的精神,成为“能工巧匠”,成为“行业精英”,为一二年级学生树榜样、立模范,以榜样模范典型力量感召一二年级的学生,加深在校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与理解。2.将准军事化管理模式融合渗透于学校日常活动中(1)将寄宿生一日行为规范的内容延伸为在校生一日常规,并形成相应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通过对在校生仪容仪表、出勤、行为礼貌、劳动卫生、上课纪律、操作课规范等进行制度规范和每日检查,由寄宿生管理成效影响到全校学生的行为规范管理。(2)开展富有职教特色的德育课堂活动。①早训课系列。班主任根据专业设计不同的早训课内容。如站姿训练,酒店服务类学生练习礼仪站姿和引导手势;烹饪专业学生练习刀工站姿;汽修专业学生进行蹲姿训练。早训课内容结合专业内容和专业特点,训练效果明显。②主题班会系列。每年学校根据教育阶段和德育工作安排,对各年级学生进行相应主题班会教育。如新生入学心理团辅、学雷锋教育、洒扫应对教育、我们的节日教育、感恩教育等。3.构建了寄宿生管理三级直管、五方联动的管理模式。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寄宿生管理实行三级直管、五方联动的模式,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保障了学校常规管理的正常运行。准军事化寄宿生管理机构图如下:如图所示,学工处是学校负责德育管理的部门,寄宿生管理归口学工处统一组织。形成了学工处——物业公司——教官的三级直管和学工处——专业系部——班主任的三级直管模式。最终的决策和评价部门在学工处,统筹全校德育管理工作。无论是学工处、物业公司、教官哪一个层级发现问题,都会直接反馈到专业系部和班主任处,接着再形成专业系部、班主任、学生干部、家长、教官五方联动的模式,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反馈,最后形成良性循环。(1)形成了寄宿生准军事化管理的内容体系。包括作息时间、早出操晚点名、用餐及午休、宿舍内务卫生标准、仪容仪表规范、寄宿生请假制度、寄宿生违纪处罚条例等一系列内容体系。(2)形成了寄宿生管理的目标体系。针对准军事化管理内容,形成了目标管理体系,如内务卫生管理细则及标准、仪容仪表标准等,以学规范、做示范、立模范为目标体系,达到守时、守纪、守规、守法、懂礼、润德的最终管理目标。(3)形成了学校德育管理运行模式。以“三级直管、五方联动”为基础,在准军事化实施过程中,推行“多层级管理”模式,使学生管理形成一张层级交互、家校一体的联动网,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开展有效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也与企业层级化管理模式相似,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层级化管理,遇到问题逐级上报,逐层解决。(4)构建了学校德育管理评价模式。物业公司和教官考核方面,有加薪升职的评价体系;在班主任评价方面,有校级、市级、区级优秀班主任评比;在班级管理方面,也有校级至区级的优秀班集体评比;宿舍方面,有五星级宿舍、十佳寄宿生评比等一系列完善的评价体系,鼓励和带动学校德育队伍向前发展。(5)打造了学校德育管理“三范”品牌。以“学规范、做示范、立模范”为标准的贯穿学生中职生涯三年的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响当当的管理品牌。多次获得《南宁日报》、广西电视台等媒体的报道。4.准军事管理项目实施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社会效益(1)思想影响上,深刻影响了师生的德育观。通过准军事化管理在学校近十年的探索、实施,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实施方案和运行机制,为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2)操作实践中,教官、班主任、德育干事等作为第一线的教育者,形成了寄宿生管理的一系列管理方法、活动教案集。带动了班主任队伍的成长和壮大,涌现出一批骨干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为学校德育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3)科研方面,形成了准军事化管理的系列制度、视频、论文集、教案集等,促进了项目组成员及一批青年班主任的成长,推动了学校科研氛围、培育了学校科研力量,项目组成员成长为优秀班主任、学校中层管理干部、提升了科研水平、提升了个人职称、获得了多项教育教学荣誉。(4)社会关注度上,对职业教育的管理和宣传有正面意义,学校德育管理品牌成为学校宣传的亮点、职业学校被社会更多的了解和接受,让职业学校的学生们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能得心应手、自信自强,获得企业、社会的良好评价。

参考文献

[1]李慧蕾.浅谈半军事化管理模式下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新校园(上旬),2015(9):165.

[2]曹艳艳,曹俊.基于准军事化管理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J].理论导报,2013(8):65.

德育科研总结范文3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财富,也是德育的重要资源。为提升学生读书品质,湖父实验学校针对学校的现实条件,努力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将阅读教育教学写入培养目标。为建立书香校园,打造有深厚校园文化内涵的学校,湖父实验学校确立了读书培养计划——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健康的人、充满书卷气的人。校长亲自撰写计划目标:诗书相伴,知行相随。为营造读书氛围,学校首先建立师生阅读机制,规定学生每日要做到三读:课前读、午间读、晚间读;语文教师每周要上好两课:阅读课、悦读课,同时要做到每月一研,创新开展教科研活动,每月都要确立一个阅读教学科研主题,并在校内展开现场观摩,促进读书交流活动顺利展开。其次,在师生阅读的基础上确立每年两评:一是评书香班集体,二是评阅读星级学生,学校坚持查方案、查课堂、查进度、查效果,对班级读书活动和学生个性阅读活动展开考评,让校园时刻充满书香。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实际,构建全新阅读模式:1~3年级进行情境朗读,4~6年级进行主题式朗读,7~9年级进行导悟式阅读。结合各类重大节日,学校开展多种读书教学活动,通过多视角创设读书活动,为学生阅读学习创造良好环境,也为学生实现自我读书教育创造了条件。

二、创建“养正课堂”,发挥德育榜样作用

培根说:“用名人的事例激励孩子,胜过一切教育。”在学校德育中,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不仅能使学生有学习奋斗的目标,也能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农村学校,学生接触社会名人获取信息的机会较少,如果学校能为学生创设更多便利条件,与社会精英近距离接触,就能给学生带来诸多启迪。从2014年5月开始,湖父实验学校坚持每月举办一期社会名人讲座——“养正课堂”,为学生接受更具榜样效应、更接地气的德育创造契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徐安碧是从湖父实验学校走出的学子,他回到母校为学生举办讲座,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宜兴市作协主席徐风,也是我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他用两支笔书写社会与人生,获得了巨大成功。他的先进事迹鼓励学生学会吃苦、学会坚持、学会豁达。清华大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祁庆中,也为学生带来了奋斗励志故事,给学生以无限激励和感慨。“养正课堂”的开展,得到了湖父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深受家长社会欢迎,为全面促进学校德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创生德育力量,推演创新德育实践

教育是百年大计,德育是教育的基石和根本,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学活动,能够形成教育合力,促使学生实现思想意识的转变。学校德育工作的内涵广泛,在制订教育计划时,需要对学校教育教学实际进行综合评估,对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深入调研,只有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紧跟时展方向,才能形成教育教学正能量。为提升学校德育维度,我校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将学校德育横向纵向延伸,促进德育向学生生活全面渗透。首先,要开展班级德育生活管理活动,让学生进行生活自我管理,要从衣食住行等多个角度展开实践活动。其次,与家长实现联合,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也能获得德育,如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回报,以家庭为教育环境,让家长做教员,对学生展开个性化教育。再就是与社区街道、村组建立德育网络体系,组织学生体验生活,促使思想健康成长。学校开展德育工作,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多方参与,也需要学生学习、体验、思考,实现健康成长。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创设多元德育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机会,已经成为现代学校的德育共识。

四、总结

德育科研总结范文4

教师的道德能力是指在进行德育工作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有关道德方面的问题的感知以及掌控的能力。教师的德育能力具有丰富而广阔的内涵,包括诸多方面的能力,例如感知能力、监控的能力、协调的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等。教师的德育能力对于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德育目标的实现依托教师的德育能力。

德育目标就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为学生提供德育学习的环境,教师就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传授者。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德育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才能对德育有充分的领悟,根据社会发展的方向培养所需的优秀人才。如果教师的德育能力停滞不前,缺乏把良好的美德外施于人的能力,德育目标将很难在实际中实现。所以,教师的德育能力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础。

2.教师德育能力对学生的道德水平具有直接影响。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人格魅力、言行举止、处世态度等方面,都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讲,学生的道德素质是教师的德育能力的反衬。另外,学生不仅在不同阶段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受教师德育能力的影响,对其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总的说来,教师的德育能力关系到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发展,也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

二、教师德育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德育能力也是经过后天的不断学习与积累而形成的。虽然经常阅读一些理论的书籍是必要的学习方式,能够促进自身的思想道德发展,但是有了理论要用它指导实践,因为通过实践能够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

1.教师要适当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应该加强育人的观念,不能只注重教书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要把育人的观念时刻深入到教学的工作环节中,实施以人为本的正确教育观,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另外,教师应该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的思想素养,在育人之前要先对自己进行教育。所以,在校教师应该充分汲取多方面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根据教育经验,紧跟时代的步伐对思想政治的观念进行不断的革新,并且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在每次工作中总结经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德育能力。长此以往,就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掌握住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的规律性特点,结合学生发展的规律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在此过程中发挥教师自身的自主性,减少目的不明确或者盲目的进行教育工作的程序,提高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效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同样的地位上,跟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对学生做到一视同仁,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拥护与尊敬,并且值得学生的信赖。学生在身心发展阶段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加强人人平等和包容的意识,能够提高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同时加强他们的自觉行为。教师还要有较强的哲学思辨意识,对于犯错误的学生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尊重学生,批评要有度,同时,还要站在学生的位置上分析问题,探究学生的真实内心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有些学生的冒犯、顶撞等行为,教师要有宽容的心态,原谅处于青春期心智尚未成熟带来的行为表现。用诚恳的态度和温暖的话语感化学生,让学生感悟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式,进行大胆的创新。有些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普遍认为现在的学生没有以前的好教育,存在着一种思维定式。虽然现在的学生确实有这样的特征,就是他们缺少自律自立的意识,自我意识较强,个人主义想法强烈,不太注重集体感。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讲,现代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思维活跃,有勇气创新,还具有浓厚的社会正义感。对于教育对象的改变,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进行大胆的创新,努力开拓新的德育发展理念。

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能力。

道德发展能力水平是教师提高德育能力的基础。教师只有加强自己道德能力的培养,才有资格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德育能力的培养上,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从道德认知角度讲,道德的发展会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教师要有根据道德的发展不断改进知识、更新内容的能力和对道德教育培养起较强的敏感度。德育工作能否有较强的实践效果,往往由充分的知识作为依托。在现代具有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社会中,青少年往往会在对道德的判断和行为的选择上出现困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选择。如果教师不具备足够的知识以及较好的人文素养,也不能够对社会发展的局势有足够的认知,就会很难对道德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教师应该培养自己预测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能力,增强自己对社会变迁的敏感度,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社会中发生的各种问题,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拒绝社会不良诱惑。从道德行为角度讲,在新的道德价值观念发展及引导下,教师要积极投入到现代道德风尚的建设中去。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中,往往只有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怀的教师,能够引得学生的尊敬与喜爱。教师的一言一行,性格品质,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被积极地效仿。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用自己规范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学生。

3.教师要擅长对德育方法等工作进行总结。

教师能否对德育方法和技能进行合理有效的运用,决定着教师德育能力的实现程度和水平。所以,在这一工作中教师要有在实践德育教育工作中总结经验的能力和进行不断的思考与追问,提高教师德育的能力。①德育工作也要因材施教。教师要掌握住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日常生活习惯等,只有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方式的德育教育工作,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发挥出德育教育应有的效力。德育的方法有很多,例如谈话法、调查法、榜样示范法以及陶冶教育法等。这些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灵活的运用于各类不同的性格学生中去。②给学生确立道德发展的目标。学生只有确立好道德发展的目标,才能够以此为契机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教师应该善于抓住时机,根据学生接受水平并结合学生原有的品德基础上提要求,让学生确立发展目标。如果学生有了错误的行为,教师首先要指出错误的根源,然后要引导学生改正错误。③善于利用资源进行道德渗透。教师要多方面地采集教育资源,善于发现学生生活学习中的行为习惯,以发现的现象作为指导和教育的分析点。首先可以利用课堂教育中挖掘出来的有效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渗透。把学生作为道德实践的主体和道德认知的主导者,传授给学生正确认识问题的方法方式,在运用讨论的方法或者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等实际的模拟中加强学生对道德的认知水平。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运用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亲身经历与感悟,提高自我道德价值评估的能力。

三、发展教师德育专业化

教师德育的专业化不仅是教师德育工作的重点要求,同时也是为了提高教育的水平,满足当今对高质量的教育追求。德育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教师的德育专业化是由学生的发展要求所决定的,如果没有高素养的教师是培养不出全方位发展的人才的。教师德育专业化的途径有:

1.对师德进行培训。

师德是教育的灵魂所在,师德是指导教师教育工作的道德手段,也能够在道德方面指导和教育学生。师德的培训可以推动教师遵守职业道德,以身作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进行德育科研工作。

德育科研工作就是教师要把德育教育的重点置于具体的德育教学活动的现实经验研究问题上,同时进行积极的交流,对德育教育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3.进行自我教育。

除了一些培训外,教师还要具有自我学习意识,并且对德育工作的实践经常进行反思。敢于自我批判,自省不足之处,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

四、结语

德育科研总结范文5

基础教育模式要适应社会和教育改革的需要,要完成新课程改革的任务,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具体要求,必须改变原来的德育模式、教学模式、师生管理模式,必须构建新的教育模式。为此,我校从本校的实际出发,从2001年9月起,积极实践“三自教育”模式,分别从德育模式、教学模式、师生管理模式构建和实践新的教育模式,初步形成自己的“三自教育德育模式”。本文重点对“三自教育德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以人本的思想确立“三自教育德育模式”的基本理念

从教育史来看,人们接受教育的三种形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不过在外因上大做文章。事实上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是对受教育者实施带强制性的教育,受教育者始终处在被动的地位,这种被动的地位不利于调动受教育者的内驱力。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人的成长、发展根本上又取决于人的内驱力。为此,我校提出了突出“人”这一中心要素的“三自教育”设想。“三自教育”含盖了德、智、体、美、劳、心等全面素质教育的内容,重点包括了“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能发展”。具体说,“自我教育”指的是师生自觉地根据国家、社会、学校所提出的法律、规范、纪律等,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媒介、文化氛围,加强学习,逐步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逐步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自身的修养水平,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使自己不断完善的过程。“自主学习”指的是把具体的教学活动,看成人的自然认识活动,师生通过经历体验认识各学科知识及其教和学的自然发展过程,逐步掌握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程序,自觉地运用已知规律去分析新的知识现象,从中发现新的知识和有关规律,逐步系统地掌握知识,提高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自能发展”指的是通过开展系列综合活动,引导学生注重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学习基本知识与技能技巧,掌握过程与方法,学会热爱生活,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

因此,“三自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发掘和发挥师生身心发展的潜能,弘扬主体性和主动精神,逐步形成能持久发挥作用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品质和各种能力,促进师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三自教育”尊重了人的主体精神,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发展的动力和实质的原理。“三自教育”中的“三自”,突出的都是一个“自主”,强调的是人在教育中的主动地位,强调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理解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通过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去实现育人目的。“三自教育”理念的确立,有利于师生在不断变革的社会中进行积极的自我设计和完善,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适应了新时代的要求。实际上,“三自教育德育模式”就是建立在“三自教育模式”框架中的一个部分。它是一种以人为本构建的基本理念,从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的本质出发构建和谐的德育整体,通过这个模式,使学生的德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自我、自主、自能地发展。

二、以整合的方法构建“三自教育德育模式”

1.整合学校的环境、教学、教师、德育等管理要素,构建学校“三自教育模式”,提升德育功能。人没有与生俱来的什么道德、知识与智力,而存在着形成道德、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自然前提或可能性。可能性还不就是现实性,必须创造条件使前者转化为后者。人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需从小养成,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重视。学校必须构建有利于人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培养的基础教育模式。为此,我校运用整合的方法,把“三自教育”理念模式化,构建了“三自教育模式”。所谓整合,就是以系统科学的方法为指导,把事物的现象、过程、属性、关系、信息、能量、权重等通过联系、渗透、互补、综合、重组等手段融会成新的、结构合理的整体,从而实现整体优化、协调发展,发挥最大效益和功能。根据整合原理,我们把“三自教育德育模式”放在“三自教育模式”当中。因为,学校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媒体、场所、教育教学理念等要素组成的有机体,遵循科学的系统论原理。为此,我们整合学校诸要素,把学校管理分为“教师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环境管理”四大版块,分别从构建“三自教育德育模式”、“三自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三自教育环境创设模式”、“三自教育教师管理模式”四个方面去研究学校结构的优化,构建“三自教育模式”。从而实现了学校“三自教育模式”的整体改革,使学校“三自教育德育模式”处于学校整体改革之中,四大版块相互联系,整体作用,提升了“三自教育德育模式”的教育功能。

2.整合学校的德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过程、组织机制、环境等要素,构建“三自教育德育模式”。所谓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的方法”。所谓教育模式,“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对教育过程组织方式作的简要表述”。一种教育模式必然反映了一种教育思想观念,反映了在这种教育思想观念指导下的教育过程和结果。“三自教育德育模式”是在“三自教育”理念指导下,运用整合的方法构建的德育模式。它包括了人才培养的人员、目标和过程、标准和评价等内容。首先,整合学校管理人员,构建德育层级领导机制。学校管理人员包括校长、书记、主任、少先大队辅导员等,整合学校管理人员,能使管理形成合力,增强德育领导力量。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书记、主任、少先大队辅导员、宣传报道员、小记者导师、德育科研组长、环境科研组长、美术科组长、中队辅导员等人参加的德育领导小组。学校实施德育校长负责制,由校长当组长,负责指导开展全校德育工作;党支部书记负责检查监督;教导处主任、副主任及少先大队辅导员主抓两校区日常德育工作;学校环境科研组长、美术科组长及学校通讯员、小记者导师负责校内外宣传报道工作;由学校科研组长负责德育科研及德育科研成果推广工作;全校班主任、课任教师负责具体实施。#p#分页标题#e#

学校按校长室———德育领导小组———教导处———少先大队———级组长———班主任———科任老师,实行德育层级负责制。其次,整合人的成长要素,构建我校全面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人的成长发展好坏、快慢,取决于人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知识结构等要素的优劣及各要素间的结构形式。我们将人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知识结构等要素整合成“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能发展”三大版块内容,形成我校全面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结果。同时我们把学校中的“人”看成一个子系统,一个自组织系统。从人的心理系统的“自组织性”去把握人的行为。通过“培养人的自我意识———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象———确立远大的自我意向”去达到培养个体“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能发展”的意识、习惯、和意志,使“三自教育”既成为我校全面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同时成为我校全面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自我教育”侧重于自我调控,是核心;“自主学习”侧重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是基础。“自我教育、自主学习”两者整合后,有机地构成了个体发展的双翼,能动地促进着个体的发展。“自能发展”是前二者的目的和结果,反过来又促进前二者能力的提高。“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能发展”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自成体系,有效地实现个体全面素质的整体提高。通过“三自教育”使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一种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无序到有序,由进程有序到远程有序的心理自组织系统,从而完成“三自教育”实施过程。第三,整合小学德育规程的基本任务、内容和各年级德育要求,构建学校“三自教育”的月德育目标系列,月德育活动系列,文明班评比标准。第四,整合德育常规工作,形成德育规程。如开展一月一主题,一日一检查,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评比,争“文明”创“三好”的班级创优活动;努力培养良好的班风、校风,重点抓好班纪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加强红领巾小喇叭广播、各级宣传板报、班级内务管理等工作,努力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实现环境育人;中队辅导员要指导学生一周至少投一篇稿,宣传班级,宣传学校。学校通讯员,每月至少要上送《教育简报》一篇稿件;第一学期开学第三周前做好级组、班、队学年工作计划,期末做好级组、班、队工作总结;平时学校将不定期组织进行级组、班、队工作的检查和经验交流;坚持每学期开一至两次家长会,一至两次法制教育大会或进行法制教育活动等。由此已经整合形成规范,使学校德育工作逐步规范化。第五,整合管理形式,构建管理机制。我们整合学校校长室、教导处、级组、班级,构建校内德育层级管理网络;整合学生、班级、少先大队等组织形式,构建学生自我管理组织机构;构建学生个人、班级、学校三级评价体系:《市九小学生“三自教育”成长册》、《市九小班级“三自教育”表册》、《市九小“三自教育”质量一览表》;整合学校、社区、家庭教育等形式,聘请法制副校长、组建家长委员会,构建三结合的社区大德育网络。第六,整合环境诸要素,创设“三自教育”校园文化。

学校整合环境诸要素,确立了“文明勤奋、严谨求实、合作创新”的校风和“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能发展”的校训,围绕重大事件做好宣传报道,利用教师节、国庆节、少先队建队纪念日、元旦等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创设活动。从校园“三自教育”文化创设,深入到班级“三自教育”环境创设;从环境创设的结果体现“三自教育”发展到环境创设的过程体现“三自教育”,从培养“三自教育”能力由老师的指导逐步放手到学生的自创。同时,对教室的环境作了一次大的“改头换面”:桌椅摆放整齐,抽屉内不能留有任何杂物;清洁工具摆放整齐,要求把扫把挂起,垃圾每天倒两次,并清洗干净垃圾桶;清理多余桌椅杂物,教室中的所有物品做到无尘埃;特设我校“三自教育”特色的人文环境布置,每个课室都开辟“荣誉角”、“学习园地”、“争当先进”及“你追我赶”等教育阵地,并且在课室后墙上方贴上“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能发展”,“充实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大标语。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清洁舒适的学习环境和一个浓厚的“三自教育”氛围。

三、以整合活动的形式实施“三自教育德育模式”

丰富多彩的活动相对中小学生而言,是了解、认识社会和自然的一条主要途径,是获取知识、扩展视野、发展思维、增强能力的通道。在实施“三自教育德育模式”的过程中,我校坚持点面结合、平时渗透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同时更重视德育活动化,活动多元化,寓教于实践,寓教于活动,寓教于乐。

1.以整合活动的形式,开好班队主题会,提高班队课效能,克服以往开班队会都是老师说学生听的单一的被动形式。通过整合诗歌朗诵、书法、美术、唱歌、舞蹈、采访、竞赛等一系列学生喜欢的活动,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教育,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得到多元化智能的发展。如四(4)班李玲老师的《献爱心》班队课,二(2)班程玉兰老师的《教师节》班队课,五(1)班黄凤金老师的《学习雷锋好榜样》课,他们集说教、明理、研究、体会、实践、演、说、唱、舞为一体,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受到了教育,提高了德育主题活动课效能。

2.以整合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先后开展过:小主持、红领巾广播;"普通话诗歌朗诵;全员象棋学习;奥数组;书法、美术组;篮球、乒乓球组;’舞蹈组;(手风琴乐器演奏组;文学社、小记者站等一系列兴趣活动。组织开展全校文艺汇演、我爱我师演讲比赛、假日小分队、劳作、军训等比赛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对生活感受和体验,学习基本技能技巧,学会热爱生活。发掘和发挥师生身心发展的潜能,弘扬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逐步形成能持久发挥作用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品质和各种能力。我校还抓住小学生时期———这一人的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开展小发明小制作等科技活动,让丰富多彩的益智活动占据学生的生活空间,使小学生得到健康的成长,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从而促进全面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我校还根据各年级不同特点,结合不同的德育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系列,创设多元化的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发现自我、展示自我、实现自我。#p#分页标题#e#

德育科研总结范文6

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科学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建设一支严谨入微、工作负责的学生干部队伍,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很好地实行自我疏导,使学生达到学有所教、有教无类,使科任老师更好地投入到科研立项的教学研究中去。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是确定人选,有意识地使一些优秀学生在班中树立模范,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与理解能力,使其能够胜任班委管理工作。其次是竞职演讲,使其有步骤地充分准备竞选演讲,到自如地发表就职演说,取得大家的认同。再次,拓展聚合两种方法相结合,使其权威与认可度日渐形成。最后,逐步松绑学生压力,使其有效管理,完成角色的完美替换。

二、确定班级宏观与微观建设目标

“倡导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应该树立严格的学生日常行为标准,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理性的德育方法。”这是师生默许的理念与追求。而努力培育的班级成员则应是:具有宏大的理想与坚毅的信念,更具有吃苦耐劳、关心他人等难得的道德情操。这应是高中学校教育的总体目标。在高一学年,完成学生的修养培育与素质提高;在高二学年则完成学生的学业教育与德育提高;在高三学年结合学生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开展德育工作疏导,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与不健康思想情绪。这是高中三年教育的德育工作交替展开,科学规划的微观目标。

三、实现班级宏观及微观建设目标的方法与途径

1.自我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

通过三年的过程管理,即:领着学生走第一年,指导学生走第二年,伴着学生走第三年,毕业时让学生达到自律自理的较高境界,使目标管理发挥最大作用,使得德育工作的中心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自律生活能力能够得以实现。班级各项活动的初衷必须与德育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才是缓解当前班级建设与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体制机制障碍的必要措施。

2.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

最大限度发挥每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并发展其个性特点,使得学生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在多方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实现有效减压。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学生自主遵守德育规范的前提与基础,各级学校教师应该密切与学生日常活动开展的紧密性。教育学生应该秉持正确的价值观,摒弃不劳而获的腐朽思想,在新时期应该锻造踏实肯干的学习态度与精神风貌。

3.以有益身心的户外拓展带动个人及班级的发展

德育科研总结范文7

一、建立教师德育工作培训机制,唤醒教师德育责任意识

现在很多教师认为德育培训没有多大意义,正所谓“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回去不动”,培训是培训,工作是工作。其实,这和学校的要求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学校针对这种情况,加大了考核力度,如检查培训笔记,上交培训体会,交流培训感受,向培训要效果,老师逐渐把培训中得到的信息吸收、内化到自己的工作之中。

二、加强教师德育常规工作管理,增强教师德育常规意识

在教师德育专业化的过程中,教师具有德育常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1.做好德育常规工作计划。德育常规工作比较琐碎,要想做到有的放矢,防患于未然,不忙乱,有效果,就必须对每天的工作有一个计划。比如,从时间段上看,早到校、课堂上、大课间、放学后每个时间段做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从内容上看,每天重点解决哪些德育问题要有目标。

2.有效利用身边的德育资源。师生身边鲜活的教育资源有很多,无论是精心设计和布置的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文化阵地,还是每周评选出的“魅力班级”和“我身边的小明星”,还是德育的主渠道———课堂,对学生而言近在咫尺,生动而有说服力。学校要求教师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有效利用的智慧,把它作为教育学生的很好的教科书。

3.学会德育反思。波斯纳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揭示了德育反思对于教师德育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意义。我校要求教师每天写德育反思日记,每周三以科研小组进行一小时德育反思交流,每项德育活动开展后,从领导到教师都要对活动的设计、组织、临场反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全员性反思,在反思中找出问题的根源,在反思中探索出更有实效的德育工作理念和方法。

三、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提高教师的德育专业能力

教师的德育观念与技能的获得,一方面要靠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研修去解决,另一方面要通过开展各种德育活动的实际训练去提高。

1.参加丰富多彩的主题德育活动。德育活动的内容很多,校内的、校外的、社区、家长参与的、网上进行的等。学校要求教师不要错过任何一个对学生教育的机会。比如,每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环境教育日”,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爱我社区、爱我家乡”活动;六一儿童节组织学生进行“快乐的童年”庆六一文艺演出;十一国庆节开展《歌唱祖国》庆十一歌咏比赛等活动,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每一项活动要求教师全员参加、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进行教育和自我教育,学习德育经验、方法,提高德育专业化能力。

2.参与校本德育研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那你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科研能让教师在研究中学习、思考、成长。在一线教育科研工作中,我们更多的是从事行动研究的校本科研。比如,我们参与的“十一五”市级重点课题《小学生自我管理主体性策略研究》,探索出符合我校特点的学生“自我教育”8种策略32个操作点。“十二五”自立省级重点课题子课题之一《教师有效利用德育课程资源问题的研究》总结出4个策略,4个操作点。校本课题的研究,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思考,教师的德育专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四、建立德育工作监督机制,提高教师的德育素养

德育工作我们不能仅仅思考,最主要的是行动。行动的实施效果如何,德育监督机制的建立很重要。

1.完善德育规章制度。学校制订《教师德育工作一日常规》《德育工作周评价制度》《德育工作日反思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把德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使教师的德育专业发展处于一个有序的、有组织的状态,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2.强化德育专业委员会责任。对学生的教育是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合力教育,需要的是团队的力量。为此,我们学校强化了德育专业委员会的责任,成员是全方位的,包括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多个层面。责任具体明确,一方面负责对教师的德育工作进行监督、指导、评价。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定期反馈意见和建议,督促教师德育专业化能力的尽快提高;另一方面,科任教师作为副班主任或中队辅导员协助管理,他们不再是德育的旁观者,而是身在其中的管理者。

五、建立德育工作评价机制,提高教师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1.制订德育专业化标准。教师的德育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需要一定的专业化标准去衡量、去评价、去激励。这个标准应该根据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教师的德育专业化标准和德育教师的专业化标准应该是有所不同,前者是一个起码的标准,后者应当大大高于前者的要求,而且这个标准也应该是动态的。

2.适时的评价和激励。教师德育专业化的关键是发挥教师的主体能动性,建立德育评价机制,根据专业标准进行适时的评价和激励,对教师而言是一个鞭策,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认可,它可以让老师们工作更有方向、目标。我校在德育工作中坚持布置、总结和评价、激励相结合,在每学期末的全校教师工作会议上,通过各种表彰增强教师的德育责任感,感受德育工作所带来的幸福感。教师德育专业化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呼吁,是唤醒,更需要行动,它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工作在一线的所有教师立足于校本,自主探索出提高教师德育专业化素养的有效方法,以提高德育实效性,做好檀传宝教授所言的浪漫的事业,为学生走向社会,肩负起更重要的社会责任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崔艳平 赵智勇 孟凡伟 单位:黑龙江佳木斯大学附属小学

第二篇

一、改进教师德育培训方式

强化式培训属于任务型培训,这种培训形式主要是针对被动接受型教师这个群体进行的,这也是大多数教师具有的心理特点。烦琐的事务性工作,让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是什么,应该怎么做,他们凭借仅有的工作经验,被动地重复着一天天的工作。在强化式培训过程中,给这些教师下任务,要求教师必须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达到一定的工作目标。比如,请教育专家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进行解读或学校组织进行各种教育理论学习,包括理论层面观点的渗透,教育实践层面方法的指导,使教师明确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标准。其实,就是一种要求,一种德育责任意识的强化,最终让教师对教师德育专业化产生认同感,增加使命感。

二、增强利用德育资源的意识

教师身边活化的德育资源很多,无论是精心设计的课程,还是身边鲜活的学习榜样,对学生而言近在咫尺,生动而有说服力。有效利用身边的德育资源,是提高教师德育专业化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径。

1.善于发现,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善于捕捉、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自身的德育专业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比如,学校新开辟了“红领巾蔬菜园”,对此,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反应,有的驻足观望,有的熟视无睹,有的用心呵护,有淘气的学生可能还会搞些小破坏。此时,有的教师从关心爱护、积极实践、互帮互助等方面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如何对待这一来之不易的教育实践基地。适当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亲自到蔬菜园去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乐趣。为了增强教师有效利用德育资源的意识,我们学校还开展了“魅力班级”和“我身边的小明星”的评选活动,评选出的优秀班级和学生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进行表扬、颁发喜报。当熟悉的同学名字,真实的感人事迹通过广播传播到每一个学生耳中的时候,教育的实效性是可想而知的。而“魅力班级”和“我身边的小明星”的产生主要源于教师的推荐。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学生一个小小的友好的动作,一句随口说出的关心的话语,随手捡起的垃圾,虽然是举手之劳,但又有多少师生去做,坚持去做呢?这些都可以作为其他同学甚至是老师学习的榜样。

2.敢于实践,做德育的行动者传统的德育方式多以说教为主,简单、直接、见效快,但可持续性效果甚微的现实也是教师公认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也是德育的有效形式。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教师之间的合作能力,即教师的德育专业能力。德育活动的内容很多,校内的,校外的,社区、家长参与的,网上进行的等等。学校要求教师不要错过任何一个对学生教育的机会。比如,每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环境教育日”,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爱我社区、爱我家乡”活动;六一儿童节组织学生进行“快乐的童年”庆六一文艺演出;十一国庆节开展《歌唱祖国》庆十一歌咏比赛等活动,这些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每一项活动要求教师全员参加、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进行教育和自我教育,学习德育经验、方法,提高德育专业化能力。

三、提高德育反思能力

教师德育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把自我和德育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专业自我及德育活动进行积极主动的观察、分析、设计、评价、反馈与调节的一种行动研究能力。波斯纳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揭示了反思对于教师成长、促进德育专业化水平发展的重要意义。

1.加强自我反思,促进自身德育专业发展

自我反思是反思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自我反思的关键在于发现问题,转换视角则是一种发现问题的好方法。现仅举通过学生的视觉进行自我反思一例。一位中年教师在参加社区活动后写了这样一篇反思日记:今天晚上,我在社区参加了关于选拔“优秀人才”参加市里跳舞比赛的活动。我自我感觉良好,第一圈,我走在外圈,抬头挺胸,舞姿婀娜,尽显自信和优美。但是,当教练毫无表情地从我面前走过的时候,心里有点小失落。在走第二圈的时候,我走到里圈,离教练的距离更近,但是,结果仍然是一样的,我的自尊心受到极大打击。第三圈,我不再表现,情绪低落,动作懈怠,我知道一切都不可能了。当我强迫自己坚持走在队伍里时,从未有过的自卑感油然而生。这让我突然想起学校或班级搞活动挑选学生时的场景,教师站在教室前面或穿行于学生之间,一边审视一边指指点点,叫着学生的名字,现在想来,老师每一次的点名,对那些用期待的眼神看着老师的学生来说,都是对心灵和自信心的鞭挞。这次,仅这一次,我懂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尽量找到一种方法,建立一种让学生参加活动的公正程序,同时,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激发自己正能量的自信点,真正营造让学生普遍参与的宽松环境与氛围。

2.开展同伴交流,促进德育专业化能力共同提高

同伴交流就是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反思者从别人身上折射或反射出自身的问题,从而得到顿悟、启发的反思方法。从教师德育专业发展的角度看,加强与同事的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也是教师进行德育反思,提升自己德育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问题上,我校曾经进行过这样的反思交流会议,现仅举其中一个片段。

教师1反思: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达到老师的要求,稍有差池,便会怒火中烧,就会受到严厉批评。其实,这是无视孩子的天性,不尊重教育规律的做法。各有特色、万紫千红,是我们对自然风景美好向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人们对艺术风格的最高追求。对于孩子个性的彰显,我们希望在发言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解题思路有所不同,为什么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我们的学生非得都要走路踢正步,说话字正腔圆呢?其实,小学阶段的孩子,心智还未健全,天真活泼,走路蹦蹦跳跳在所难免,做事“无厘头”的状况时有发生,是自然规律,我们得允许它的存在。

教师2反思:反思我的德育工作,我觉得既不能过严,也不能放纵,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也要让他懂得做事都要遵守规则,要有个“度”,无论在什么场所,当别人不限制你做事的自由的时候,你也一定不能影响到他人的安全、他人的利益,否则,小则受到老师的批评,大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我认为,德育工作不能仅仅就事论事,更多地应该告诉学生做人的普遍道理。在这次交流反思会后,有一位青年教师在反思日记中写到:今天的德育反思交流会后,我不再因为工作中出现的德育问题而焦虑,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这里我要说,要想让自己的德育专业化能力有所提高,让德育变成檀传宝教授所说的“浪漫的事业”,那么,每一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到德育专业化途径探索的道路上来,呼吁、唤醒所有教师都要肩负起普遍的德育责任,自主探索出提高教师德育专业素养的有效方法,以提高德育实效性。

作者:赵智勇 崔艳平 单位:佳木斯大学附属小学

第三篇

一、要增强德育科学化内涵

德育是一门科学,是触动人心的一种教育活动。德育外延已经扩展,提升德育效果不能离开时代的需要,也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所以,有人主张把德育心理学化是有一定道理的。即了解学生的身心、情感、个性和心理、动机、志向等,适时矫治、引导。在施教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思想、观念、学识、行为去感染、打动、影响受教育者,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来完成德育过程。为适应这种要求,需要学校坚持通过“灌输”的手段来促使学生具备基本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这是道德能力培养不可缺少的部分。但这还不够,学生真正的成长是对现实问题的处理解决,是现实社会与心灵的碰撞。如果没有这重要的一步,就不会有对事物的深刻认识,就不会有成长。北宋王安石认为:善教者使人心里明白透彻,而不是整天盯着和苦口婆心的说教。学生面对着这个世界,心理压力是有的,特别是对现实和人生问题的处理,需要有人指导教育和疏解压抑情绪,调节心态平衡,以增强耐挫性及合作精神。这是学生的内在要求,我们应该客观地对待这个问题,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要注意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

学生应该是社会人,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学生的首要能力。学校教育要主动接近这一问题,通过认识社会,促使学生确立学习目标,积累知识,不管是今后升学或就业都能达到有备而学的目的。这就是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所起到的动力作用。所以,学校阶段除了积累专业文化知识外,培养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也很重要。学校要创造认识社会的机会,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去调查了解认识体验。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对社会实践活动重视不够,活动单一,只重讲授和理性理解,出于经济、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忽视实践体验、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劳动、考察等。当然,社会实践活动还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讲究真实性、针对性和学生可接受性,避免形式主义。

三、把德育的各个环节都运用起来

德育科研总结范文8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学生喜欢的学校”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促进学生“健康幸福阳光”地学习成长为重点,把“学生喜不喜欢”作为评价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从教行为的重要标准,深入研究学情、教情,强化常规管理,以“素质教育质量效益双高”工程为总抓手,出特色、出成果。主要做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加强班子建设,带好干部队伍

以“三力”建设为核心,领导班子要加强先进理念和当前政策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决策力;干部队伍要深入教育教学实践,扎实做好管理工作,增强执行力,作风要踏实,工作要细心。

二增强师德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树立良好师表形象

要定期开展师德师风调研会议,从教师、学生和家长三个方面了解教师师德表现,筛选影响教师形象的共向问题、研究方法,指导教师规范从教行为。师德建设既要坚持落实一票否决制度,更要加大宣传和奖励力度,对于坚持在一线、兢兢业业、师德高尚的教师进行大力表扬和奖励。抓师德要与促教师成长相结合,要以读书成长工程为契机,加大理论培训和教育方法指导力度,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打造一支师风正、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三坚持教师第一,强化教师专业成长

继续坚持教师第一理念,不断提高教师教育能力,“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学更高效”。坚持以提高教师全员育人能力为核心,着力提高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推进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教师自我反思的能力。通过正面引导和严格管理,真正使广大教师自觉主动地精心备课上课,高效作业教学和批改,通过教师的高效劳动带给学生低负荷高质量的学习效果。要以学科研究为载体,创新改进教学评价机制,加大弱学科领军教师培养带动,突出强学科特色。

四加大教学管理和改革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效益

首先要抓好教学常规,突出“严”和“细”,加大中层以上干部听评课力度,常规管理真抓实干,提高平时的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备课、上课、作业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其次要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用新理念、新方法激发教师创新的动力,干部和教师沉下心来研究,真正形成特色,让课堂活起来;再次要建立健全反馈矫正的管理机制,形成落实、检查、反馈矫正的管理系统;最后要改革教师考核机制,形成既简洁有可行、既明确又具有正确导向性的评价制度,激发工作的积极性。

另外要继续利用好齐鲁名校长交流平台,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建设,开发开设学生喜欢的课程和特色课程。一是强化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形成经验,进行实施水平的测量和评价,科室及时做好总结提升工作;二是立足学校学段和学科实际深化校本课程,以教师为本,开发建设一大批为学生喜欢,对学生终身有益的校本课程;三是在家长课程、社会教育资源开发上加大遴选整合的力度,要以班级为单位注意搜集有效的家长课程,各学段加以整合形成完备的课程,形成教育的长效;四是进一步深化社会教育资源的教育作用,要切合学校实际,不搞形象工程,在实施效果上要以点带面,讲求教育实效;五是结合法制教育、环保教育、爱国教育等主题,科学制定计划,做好统筹安排,真正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六是加强科学、社会实践等课程的管理和研究,成为强势学科;七是以提高保教质量为中心,提升幼儿园管理水平,做好西校区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

五切实提升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发挥德育的作用

从干部到教师,真正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带领广大教师落实全员育人的责任,让德育成为每个教职工的常规工作和自觉行动。首先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细化管理要求,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的引领和习惯养成。其次加强德育活动建构,实现活动育人。进一步丰富科技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与学生社团和青少年俱乐部相结合,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活动面向每个学生,活动常态化,使科技创新活动成为学校特色。再者深入挖掘课堂的育人功效。第四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导师制和双班主任制度;第五正确处理德育和教学的关系,德育活动提前规划,做好德育与教学的结合,相互促进,育人质量和教学水平双提高。

六教育科研先行,强化为教学服务功能

教科研要先于教学、根植于课堂,着力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和困难,与促进教师成长紧密联系,帮助优秀教师总结提升经验,为教师发展服务。

七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内涵发展

教师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者,用积极向上的文化影响人、塑造人。既要做好显性文化建设,更要重视隐性文化建设,要把工作做到教职工心里,以“健康阳光、向善向上”的文化引导人,内化为行动,用正确的方法影响人。

八进一步改善设施和办学条件,促进学校建设上水平

南教学楼拆建在即,大约在3月中旬开始,初中一年级和四年级在东校,初中二、三年级去西校,假期中学校安排了教室、安装了新的多媒体设备,做好相应准备工作。暑假期间还要安排小学教学楼和综合楼粉刷,另外东西校区塑胶操场建设要设计安排,其他课桌凳更新等办学条件改善逐步安排。

九继续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做好安全防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