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管工作思路范例

库管工作思路

库管工作思路范文1

关键词:煤炭企业;物资库存管理;工作思路

煤炭企业经营生产的过程当中,其需要大量的材料,并且材料的种类复杂,这对于供应链与库存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对生产和经营提供服务,在物资库存管理上,应该确保管理的科学性和有序性。引入科学化的管理策略,实现精细化和标准化的管理,能够让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升,继而满足新时期企业降本增效的各方面目标。

一、提升煤炭企业物资库存管理水平的思路

第一,做好物资需求计划的制定。在煤炭企业物资库存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对于物资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这样才能实现对于采购方面成本的降低。相关生产单位和物资供销单位应该积极的进行协调和沟通,对于大安全物资生产的各方面需求和计划进行告知。物资库存管理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科学化的管理和控制。另外,煤炭企业也应该对于物资库存的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适当的保证一定量的物资库存,对于煤炭企业的正常经营生产进行保障,做好硬件方面的支持。可以说,如果物资库存管理的计划不能得到有效的制定,那么整体物资库存的管理结构就难以保证其合理性,不利于煤炭企业运营成本的控制,并且对于有企业计划、决策等制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二,对物资库存管理工作的机制进行合理的构建。在现阶段煤炭企业物资库存方面工作执行上,应该引入精细化、科学化、全面化的管理模式和机制,实现多方映射的管理。具体管理制度的制定上,应该对以往工作制度当中的缺失和不足进行充分的改进,积极、有效的做好都放的沟通与合作。如果出现库存物资的积压、缺货等方面的问题,则应该进行问责,提升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对使用部门来说,其物资使用计划的报备也需要确保定时、及时、准确,从而构建一个多方协作的科学化物资库存管理机制和模式。另外,对于物资供应部门来说,其需要和生产部门进行深入、全面的沟通。对于实际生产过程当中物料需求情况、现有库存情况、生产供应维持情况等信息进行充分的共享。只有细致入微的进行全方位合作,打造一个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这样才能够提升物资库存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第三,做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在实际物资库存管理的过程当中,技术的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煤炭企业物资库存管理工作开展当中,应善于对于各类新技术进行借助和利用,进而构建一个现代化、先进的物资管理模式和机制。例如,射频识别技术就能够应用于煤炭企业物资库存管理当中,对于实际入库管理、盘点、查询、出库等方面的工作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实现对于库存管理行为的全面跟踪,降低了管理成本,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库存管理的精度和效率,减少了人为失误,这是构建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手段。物资库存管理部门应该善于对新技术进行借助和利用,进而发挥技术的价值和作用,实现对物资管理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第四,构建高水平管理队伍。物资库存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强,这对管理队伍的素质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日常工作当中,应定期组织相关培训与学习活动,让库存管理人员掌握相关管理技能,并对于一些新的管理理念和物资管理技术进行掌握,进而达到提升库存管理队伍业务素质能力的目标。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应该确保所选择内容具有足够的先进性,能够贴近实际煤炭企业物资库存管理的生产环境,进而避免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切实提升岗位人员的工作能力。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应考虑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范围,合理制定科学的培训方式,提升参与效果和效率,力争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尽可能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另外,在人员管理的过程当中,也应配合绩效考核策略,提升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对于工作当中敢于创新,负责严谨,做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嘉奖,鼓励他们更好的投入到库存管理工作当中来。第五,供应商管理。物资库存管理当中,供应商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者,做好供应商的管理也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在对于供应商进行选择上,应该对于供应商的信誉、服务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筛查,确保其供应物资产品质量符合需求,具备良好的环境,生产稳定,价格合理,能够良好的履行合同,按时进行供货。库存管理部门也应与其进行充分的沟通合作,就供货的计划、时间、渠道、方式等进行细节化的确定,进而构建良好的合作供应关系,实现双方的共赢。

二、结语

综上所述,煤炭企业物资库存管理工作的开展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在相关管理工作开展当中,我们应做好全方位的优化,引入科学化的管理路径和手段,打造一个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物资库存管理体系和机制,更好的提升煤炭企业物资管理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孙志伟,张兆响.煤炭企业物资库存合理化问题[J].中国煤炭,2001(1).

[2]伯彩云.浅谈如何加强煤矿物资的库存管理[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1(11).

[3]赵晓莉.企业物资库存管理优化策略[J].中国经贸,2010(2).

库管工作思路范文2

(一)坚定不移地抗疫情

1.激发支部活力建设。积极采取防护措施防控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扩散,县局将以党建为抓手,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发扬无私无畏精神,带头做好职工群众思想工作,带头落实防控措施,当好疫情防控“排头兵”,当好职工群众信赖的“主心骨”,以敢为人先、自告奋勇的精神立榜样,激发县局全体干部职工的活力。

2.注重日常疫情防控。在县局办公区域严格按照复工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员工戴口罩上岗工作制度,提高防范意识,自带口罩、纸巾、免洗消毒液、防疫手套办公,进出办公区域的所有人员必须配合进行体温检测、登记;保持办公区域环境清洁,每天早晚各一次进行全面消杀,并做好消毒记录;

个人办公区域,员工对每天对门把手、办公桌椅、键盘鼠标、电话听筒、日常文具、桌面用酒精消毒一次以上,保持整洁干净。

(二)坚定不移地强专卖

1.严格市场监管和规范管理,充分利用好APCD工作法和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突出重点监管,对辖区重点户、特殊业态、多次违规经营户增加监控和检查力度,同时对交通要道、仓库、快递物流站、名烟名酒店、无证户等重点监管对象进行交错检查。

2.注重联合打击。认真落实联合打击工作机制,加强与公安、工商等行政执法进行进行沟通联系,获取多渠道的卷烟违反犯罪线索,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严防制假活动出现,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3.加强零售许可证管理工作,切实提高许可证管理服务水平把强化许可证后续监管作为深化治理违法违规大户的重要举措;全面摸清家底,开展许可证普查工作,对人证不符、证照不符、证址不符、学校周边零售户等异常经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充分掌握零售户信息动态,修改完善合理化布局方案;规范证件业务。加强部门协作。发挥“三员”协作机制作用,加强与工商等市管部门的协作,共同破解许可证后续监管难题。

4.建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抓教育培训,动员全体专卖人员主动加强对三统一系统、内管信息系统、V6系统数据查询、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全体专卖人员对创新监管、创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水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市场监管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不断开创专卖工作新局面;提工作效率,严格按照岗位流程、工作制度扎实做好日常工作,转变思想松弛状态,加强纪律监督,确保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在“上水平”下功夫,敢于突破定势思维、传统方法、固有模式,在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上自我革命、自我提升,统筹推进各级各类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三)坚定不移地育品牌

1.全面落实基础工作年要求,夯实网建基础。围绕诚信自律小组建设工作:每个乡镇打造1个核心诚信自律小组,带动整体的诚信自律小组建设;做好云POS终端建设工作,首先打造部分精品云POS终端客户,以点带面,使零售户养成自觉扫码销售卷烟的习惯。

2.早谋划、早安排、突出使命担当,尽早赶上在疫情影响下销售滞后的进度,保证良好的市场状态,继续坚持规范经营常抓不懈。

3.要进一步提升队伍素质,全方位开展培训,提升持证率,提升技能等级。

(四)坚定不移地稳产业

1.以烟叶质量为中心。优化生产布局,按照“三年轮作、规模种植”的技术要求,坚持“耕作条件好、土壤质地适宜、百亩连片集中”的原则合理优化种植田块,抓住良好节气时机,强化关键技术操作落实。

2.以烟农收益为重点。狠抓烟叶适熟采收、鲜烟分类、专业化烘烤、清选提纯及烤后保管,提升烟农烤烟等级纯度,提高烟农收购均价;依托烟农合作社平台,积极探索闲置项目的综合利用,推广烟后作物种植,多元经营创收,提高烟农收益。

3.以严格管理为入口。狠抓大田管理、采收烘烤及分级保管,以成熟度为中心,突出质量均衡度、等级纯度和烟叶水份,通过狠抓专业化分级、烟叶收购、包装和仓储,提高烟叶等级平均合格率、包内纯度、水分合格率等,以高要求的技术管理落实实现烟叶质量提升。

4.以统筹协调为促进。建立与工业企业技术中心的合作机制,邀请工业企业人员到产区实地指导,充分征求工业企业对烟叶质量管理的意见,尽量满足工业企业原料配方需求。加大进卷烟配方攻关研究,重点瞄准中小规格、中低结构卷烟品牌配方和新品开发。

(五)坚定不移地抓规范

库管工作思路范文3

 

一、国家局对内管工作的要求和先进单位的做法   (一)国家局对内管工作的要求   国家烟草专卖局对内管工作十分重视,国家局局长姜成康多次强调内管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务院[2005]57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行业内部加强自律这一重要课题的重要举措,对此国家局有很多具体的要求:   1、对内管专项检查的要求:自查阶段,要求做到一把手亲自动员、亲自部署传达今年2月10日国家局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成立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切合实际的自查方案,完善自查表格;省级局要派督导组进入企业,与企业一起开展自查工作,提交督导报告;建立定期汇报制度,或编发简报;一把手亲自主持召开内管检查汇报会,并对自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对每个企业提交的转段申请都进行审核。复查阶段,要求及时传达7月3日国家局转段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时上报复查方案,组织复查培训、复查试点;复查面达到100%,对每个企业的复查都有复查报告,复查底稿完整,并体现对企业2005年生产经营业务检查的逐笔性、完整性。省级局(公司)对本级的问题要及时梳理,分析原因,针对问题召集有关部门研究整改措施,并且要注重取得实效。对所属企业是否梳理了问题,分析了原因进行检查。找出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从省局(公司)角度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力求取得成效。   2、内管制度和机制建立方面的要求:一是机构上,要设立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并且分工明确。二是制度上,建立并修改、完善内管实施细则;建立定期检查、工作报告、案件查处、案件移交、教育培训、同级监管、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和考核等制度。三是建立完善日常监管和同级监管机制,对工业、商业、复烤企业实施专卖管理监督,对烟叶、卷烟销售部门进行同级监管,对下级局(公司)落实监管,并形成工作流程。   3、对规范经营方面的要求:按照国家局制定的《对商业企业、工业企业业务检查的工作规范》对照检查,使内部专卖监督检查工作规范化、日常化。   4、对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的内容方面的要求:商业企业的监督内容是通过对实际货款回笼、帐面销售额的查阅,寻找大额现金订单,实地予以核对;查阅统计报表销量、金额、出库数量,寻找与本地市场需求不相称但销量较大的品牌,进行系统核实和实地查证。烟叶方面,对生产环节检查超计划种植、按合同收购、合同管理情况;收购环节检查交售异常、收购入库、资金支付情况;调拨环节检查无合同调拨、调拨手续、结算方式、违法销售的问题;报废环节检查烟叶处理和其他手续,看是否符合国家局有关规定。工业企业的监督内容是对卷烟工业公司,围绕内管检查的组织实施、查出问题的整改、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和规范经营四方面开展检查。对复烤企业,突出检查烟叶调进、加工、对片烟及烟梗和烟末调拨、对废弃烟叶及有关生产废料处理等情况。   (二)先进单位的做法   山西省是国家烟草专卖局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的联系点,其内管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国家烟草专卖局的具体指导,其内管工作体系和内管日常制度十分完善,可操作性也很强,有很多独到之处,在内管工作方面走在行业的前列。他们主要的做法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内管工作,干部员工积极参与,开展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坚持领导为主、教育为主、预防为主的原则,强调工作流程化、痕迹化、精细化。一是强化领导,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内管办公室,配备4名专职人员,负责全省内管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二是严格按照国家局内管检查工作要求组织自查和复查阶段工作,按照不同的管理对象,分工业、商业两部分,对“两烟”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检查和监管。三是着眼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了定期检查、同级监管和对工业企业的监管等一系列基础工作制度。四是注重创新方式,开展了“一封公开信”和“一号通告”为代表的双向监督活动,烟草专卖部门加强对卷烟零售户管理监督的同时,自觉接受零售户和社会的监督,建立了内部专卖管理监督述职汇报制度,山西全省市、县专卖局长每年要在一定范围对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进行一次专项述职报告,接受上级部门、本单位职工代表和社会有关部门的监督。   三、当前我区内管工作与先进单位的差距   2005年以来,我区贯彻落实国家局《关于开展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检查的通知》等有关文件及三次内管专项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抓紧内管自查和复查工作,认真落实对“两烟”生产经营活动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监督,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但与山西省等先进单位的内管工作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表现在:   (一)内管工作机构、人员数量、素质与加强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山西省烟草行业各级单位均有常设内管机构,配置强有力的专职人员。目前,我区一些市局(公司)仍存在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机构松散的问题;同时,因人员编制、费用预算、工作能力等制约,各市局内管人员明显偏少,县级局就更少,加上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制约了内管工作的深入开展,同级监管未能打开局面。   (二)内管工作制度没有落实到位。按照区局《内部专卖管理监督考核暂行办法》和区局“自查、复查问题整改和完善制度月”的工作要求,区、市两级局(公司)召开了各种会议部署、传达和落实,先后出台了各项内管工作制度,但是从实际情况看,这些制度大多还没有得到落实。   (三)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的日常工作浮于表面。尽管从国家局到区局都把加强内管工作当作重要任务来抓,明确了内管工作要由“专项检查”向“模式化”运作过渡的要求,但由于各种原因,执行力度自上而下呈现出递减的现象。据了解,有的单位虽然成立内管机构、配有兼职人员,但领导小组很少召开会议,很少过问内管工作,内管办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开展同级监督等日常工作;许多单位开展内管工作没有做到流程化、管理监督痕迹化;很多本该由专卖内管部门行使的审核权、监督权还没有得到落实。#p#分页标题#e#   (四)按照国家局对山西省开展内管检查的工作要求,我区内管仍有一些工作没有达标;如:自查阶段督导组未提交督导报告;日常监管和同级监管尚未形成全面、固定的工作流程;复查工作底稿尚未制作成册,不够统一全面等,急需补充完善。   四、对加强我区内部监督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紧跟国家局的内管工作思路,及时调整工作重心。2006年2月,国家局要求开展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以来,区局一直围绕2005年全区行业“两烟”生产经营行为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工作。然而,从本次赴山西学习考察的情况看,国家局在突出检查2005年内管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对问题的整改落实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以取得实效作为检验工作成败的主要标准。将2006年内管工作情况作为新的检点,以检验检查工作的效果。为此我区内管工作应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扩大工作面,强化日常监管工作措施,开展好日常内管监督工作,扎实巩固专项检查所取得的成果,把监管措施落实到日常业务工作流程中去。   (二)转变工作方式,内管要从“专项检查”式向“模式化运作”过渡。通过健全制度、明确流程,一方面继续完善各项内管监督制度,明确各层面、各单位、各岗位的监管职能职责、权利义务,在实践中探求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和较强操作性的内管监督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努力将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融入企业日常工作之中,使之得到“两烟”生产经营企业的自觉接受与积极配合。   (三)借鉴先进单位的做法,提高内管工作质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山西“三化”内管思维:利用“流程化”管理突破日常监管和同级监管这个难点,制定并实施全区统一的专卖内管工作流程,统一监管模式,统一考核标准,将专卖内管工作流程制度化、规范化。内管过程突出“痕迹化”,对发现和提交处理的问题,注意留下监管记录备查备案;加强对卷烟零售户购货小票、发票的管理;对“两烟”生产经营行为,实施网上无障碍监管;凡是涉及“两烟”生产经营的活动,专卖内管负责人应该参与讨论、审核。管理落实“精细化”,内管工作必须全面、全方位地做到事前介入、事中监管、事后处理。   (四)全面加强考核,确保工作落实到位。考核制度的关键作用体现在通过具体考核行为确保其他制度的有效执行和落实。为此,建议区局突出抓好考核监督、责任追究以及连带责任的落实,对工作不力的单位,要上追一级,对出现重大问题的单位,上追两级,直至追究领导班子成员以及主要领导的连带责任,确保专卖内管各项制度措施发挥应有的作用。

库管工作思路范文4

一、2019年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主要工作成效

(一)加强党的建设,为气象事业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按照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部署,对照省气象局“政治业务深度融合,软硬实力同步提升”的工作思路,严格要求全体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不放松,在学懂弄通做实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气象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加大扶贫力度,为精准扶贫扎实开展注入动力

为贯彻落实《2019年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实施意见》,我局年初就组织扶贫工作队全体成员同村委班子和镇驻村干部一起召开扶贫专题会议,确定今年的扶贫工作任务,并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帮扶工作队成员,积极筹集拨付5万元帮扶资金,协助村委做好党建宣传、村庄整治等工作;并由单位出资组织帮扶村村干部和产业带头人赴江苏调研富民产业建设,撰写调研报告,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三)准确监测预警,为领导决策服务提供精准数据

今年6-7月我县遭遇历史罕见的多轮强降雨袭击,在强降雨过程中,我局采取每隔三小时一次雨情专报,指导各乡镇人员抓住有利时机开展抢险救灾;并首次针对天河毛田村、官田梅花村制作逐时定点、定量的精细化预报,在救灾救援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气象部门“发令枪”、“消息树”、“千里眼”的作用。仅6-7月的降雨过程就制作气象呈阅件5份,决策服务短信62条,预警短信24条,受众达170940人次。

(四)持续安全监管,为社会管理提供专业技术保障

年内,我局联合县应急管理局、住建局和工信委等单位联合开展了防雷安全专项检查;通过安全执法检查,进一步强化了全县防雷安全责任落实。并积极梳理完成“一次不跑”、“只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和证明清理事项;动态更新政务服务权责清单;完成了行政许可标准化编制工作,规范化梳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21项。修订《气象局行政审批服务指南》,进一步优化许可事项,简化办事流程;完成了互联网+监管两单录入工作。

(五)加大科普宣传,为气象灾害防御筑牢坚实基础

针对今年6-7月雷电灾害频发情况,我局联合县应急管理局,印制各类气象科普资料上万份,深入乡镇、社区开展防雷科普宣传;并联合多部门开展送法下乡宣传活动;利用“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重要节点,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增强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六)升级观测设备,全县区域自动站升级改造完成

全县14个区域自动站全部落地升级改造完成,其中六个乡镇在原有风向、风速、降水和温度的基础上增加了气压、湿度两个要素,升级后的自动站更具科研价值,同时保证了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和上传率,极大的提升了全县气象灾害监测防御能力。

(七)抗旱灭火降尘,生态修复型人影作业常态化开展

据资料统计,今年7月16日至11月17日,我县降雨量仅有136.8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少6.3成,持续的降水偏少,造成全县大面积旱情、火险等级居高不下和空气质量面临压力,为减轻以上灾情,县人工影响办公室共组织17次蹲守,抓住过程成功作业8次,共发射增雨火箭弹40枚,有效缓解了各类灾情,保障了生态修复型人影作业在我县常态化开展。

二、2020年工作安排和打算

2020年我局将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扎实推进政治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打造过硬的干部队伍,基本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气象保障。具体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一是强化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努力提高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认真做好雷电、短时强降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以及山洪地质灾害等衍生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工作;

二是强化决策服务和部门联动,加强与各涉灾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会商研判,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报送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影响评估和相关防御建议,发挥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在防灾减灾中的“发令枪”、“消息树”、“千里眼”的作用;

三是继续做好降温减碳、农业抗旱和水库增蓄人工增雨工作,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人工增雨作业成效;

四要加强预警,充分运用电视、短信、微博、微信等多种途径,及时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科普知识和防范措施,增强社会公众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二)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进度

根据《省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0年)》部署,加快我县气象现代化建设进度,在2020年,我局将全面推进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实现常规观测项目的数据获取、传输、质量控制等业务环节全自动、无人守。推动我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预警信息系统与县政府及相关部门预警信息工作对接,打造全县预警一张网。

继续加大“151”人才、“县级业务骨干”、“综合气象业务带头人”的培养投入;加强创新团队的建设;强化气象科技人才交流。

(三)推进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

认真落实“”、党员活动日、谈心谈话、党性分析、民主评议党员、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生活基本制度。切实落实政治建设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督查、同考核”要求,围绕中心工作和目标任务,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掌握和解决干部职工思想认识问题和工作困难,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气象改革发展任务落地见效。

(四)加强生态文明气象保障服务能力。

开展常态化人影作业。人影作业从季节性向全年常态化、作业服务从单一抗旱防雹减灾向趋利避害的综合功能方面转变。积极对接需求,加强能力建设,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气象保障服务能力。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题研讨,建立联动联防机制,积极参与蓝天保卫战。

(五)进一步加强行政许可工作

按照“简化事前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行政许可工作。

做好辖区内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行政许可及其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部门协调机制,不断创新监管手段,落实我县雷电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做好本县域内的防雷装置检测资质单位的监管工作。

(六)积极争取经费保障

为切实贯彻落实省政府要求,积极争取上级和县财政落实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项目建设经费,加快推进气象灾害防御工程、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工程和现代农业发展气象保障工程等“十三五”气象工程建设项目如期推进。

三、存在问题:

由于“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中心”建设和气象“十三五”项目建设配套经费未落实,导致我县气象现代化进程落后于全市平均水平,大大降低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影响了全县气象预警监测服务的水平和效果。

四、气象“十四五”规划工作思路

一、气象“十四五”规划思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县政府和上级气象部门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气象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农村农业振兴等重大战略部署,以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建设更高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为目标,以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举措为抓手,全面谋划、推进气象“十四五”期间气象事业发展,为全面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提供气象保障。

库管工作思路范文5

质量管理工作属于基层研究所基础管理工作,文章围绕PDCA分析思路,结合橡胶与密封研究所质量主管开展工作时面临的困境,构建了质量制度建设(P)、质量过程控制(D)、质量监督考核(C)、质量持续改进(A)的质量主管质量管理工作模式。

关键词:

质量主管;PDCA;质量管理工作模式

一、引言

自管理学之父泰勒提出科学管理,质量管理概念开始广泛流传,至今已100多年,其发展主要分为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三个阶段。随着国际质量管理的不断发展,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生产运营中的作用也越发明显,更代表着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产品质量对于航空材料而言,不仅代表了企业价值、代表了核心竞争力,更代表了航空人的生命。那么,如何做好航空产品质量管理工作?本文从橡胶与密封研究所质量主管的视角,围绕质量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困境,运用PDCA分析方法,浅析了质量主管质量管理工作模式,希望对目前质量管理工作有指导意义。

二、质量管理相关定义

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本文所指的质量管理工作主要是指橡胶与密封研究所质量主管在航空产品科研生产过程中进行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

三、基层研究所质量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困境

(一)质量主管不能深入现场、不熟悉技术

橡胶与密封研究所产品种类繁多,质量主管一般不直接参与项目或产品的开发生产工作,更不能实现多产品全流程跟产,对各产品技术和生产过程不熟悉,因此对于产品生产过程中产品生产各工序控制情况不熟悉、对关键质量控制点不是小,对于哪个环节容易出现什么质量隐患或问题不熟悉,这样不利于质量工作的开展,甚至往往觉得没有工作思路。

(二)科研生产人员质量意识薄弱现象依旧存在

研究所人员构成复杂,不同人员之间质量意识不一样,依旧有部分人员没有正真树立现代质量管理概念,认为只要把产品生产出来即可,对产品生产过程没有控制,对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理解不到位,认为质量管理工作是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流程繁琐化,甚至抵触质量管理相关的工作,形式大于实际。

(三)质量信息不对称

质量主管不在生产科研一线,对产品交付后顾客使用情况不了解,假设发生产品质量问题,顾客一般直接反馈给项目负责人员,若项目负责人员质量意识不强或者自认为不是质量问题而未能及时传递信息,往往容易导致信息滞后或上报不及时,不利于质量主管后续质量归零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质量主管质量管理工作模式

“PDCA”分析法,即过程方法,是指为了产生期望的结果,由过程组成的系统在组织内的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对这些方法的管理,可称之为“过程方法”,本文针对目前橡胶与密封研究所质量主管工作面临的困境,利用PDCA分析方法,构建了质量主管质量管理工作的PDCA模式。

(一)质量管理制度建设(P—策划)

质量管理工作模式的P指做好质量管理制度的建设,每个研究所的产品特点和生产过程均不相同。质量主管,作为一座承上启下的桥梁,既要协助主管质量领导做好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又要监督科研生产人员执行生产过程中满足质量体系管理要求,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1.质量管理制度精细化管理。质量主管在熟悉全员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情况下,根据研究所实际情况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精细化、简单化,主要形式包括:工作流程表格化。根据院科研、生产质量管理程序文件总体要求整理形成表格,将文字表格化,使整个科研生产过程通过填写表格内容的形式进行,更好地让科研生产人员理解整个工作流程中所需要的资源。产品或项目技术指标表格化。对于重点型号产品或成品件建立技术指标控制表格,技术指标一般包括原材料性能和制品出厂或顾客要求的技术指标,表格依据每一项任务的指标要求设立相应栏,内容包括指标范围、控制方法、质量控制环节、所需设备及计量器具、检验方法及抽检频次等等,即涵盖了所涉及的全流程相关的信息要求。表格可以由项目组质量负责人填写也可让质量主管填写,并在质量主管处备份,这样不仅使项目要求一目了然,而且即使在人员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快速了解顾客要求,同时也有利于质量主管对项目的跟踪检查。2.质量管理知识培训体系建设。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要想生产过程在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内有效运行,人是关键,人的质量意识的高低保证了整个生产流程能否顺利按要求进行,因此要加强质量管理知识培训体系的建立,推进质量文化宣传力度,主要包括:第一,加强岗前培训。研究所人员构成复杂,对于新入职在编和技能合同员工,在开展工作前要对其进行总体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培训,让其熟悉科研生产等环节的质量管理要求。第二,定期开展质量管理知识专题培训。每个月开展一次质量专题培训,开展形式采取多样化,可以是案例交流、现场参观沟通、主题培训题、各流程质量管理要求,也可以是平时工作中遇到的质量管理问题,逐级分层提高各级人员质量意识。第三,建立质量案例数据库。在开展培训的同时,对研究所历次检查、审核发现问题的案例的收集和整理,形成数据库,为进一步完善质量培训内容打好基层。

(二)产品质量过程控制方法(D—实施)———统计工具的应用

质量管理工作模式的D指质量主管可运用统计工具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产品质量不能靠检验来“事后把关”,产品质量合格与产品质量稳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产品质量形成的关键是产品生产过程,不管操作者、设备、原材料、生产条件、试验方法如何一致,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总是或多或少存在着点差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产品质量波动,而这种波动属于正常还是异常,可以利用统计分析工具进行分析,作为基层研究所质量主管,在不可能对每个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全过程跟踪生产的基础上,可利用SPC控制图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具体步骤包括:制定SPC控制计划;按计划收集数据,整理后输入Mintab,如某橡胶制品截面直径的SPC控制图;对SPC控制图进行分析,若控制图中出现异常点进行分析进而及时召开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讨论,采取有效的措施排除隐患,保证生产过程稳定可控。运用SPC图控制,可以给质量管理人员相关的管理信号,发现异常点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同时也能作为产品质量稳定可控的数据来源(证据),让顾客更放心。

(三)质量监督考核(C—监督检查)

质量管理工作模式的C主要指质量主管在开展工作时,还要对产品全流程进行监督检查,通过监督检查及时反馈各流程运行时存在问题,有效预防,为质量管理工作持续开展垫下良好的基础,质量主管质量监督考核形式主要包括:1.定期现场检查机制。针对全流程,质量主管针对研究所产品特点建立工艺纪律检查表,表格内容涵盖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不定期去每个工作环节抽查其具体运行情况,比如原材料库房管理、模具管理、生产现场运行情况、不合格品管理,每次针对具体某一环节进行,发现问题及时告知,并可以作为质量培训的议题,举一反三;也可以组织专项检查,针对具体项目进行检查。2.内部审核机制。在定期进行现场检查的同时,每次迎接内外审核之前开展研究所内部审核,形成研究所内部审核流程,主要包括:(1)内部审核知识培训,质量主管负责院内外审之前的审核知识培训,内容可包括历次审核发现问题回顾、审核条款和审核重点,让各相关负责人更加了解审核过程,同时也能进一步增强质量管理意识;(2)成立研究所内部审核小组,审核成员可以由各组质量兼职人员组成,也可以由研究所内审人员组成;(3)开展现场审核和文件审核;(4)形成审核报告并及时发给相关人员;(5)质量主管组织审核发现问题整改和跟踪验证。

(四)质量持续改进管理(A—处置)

质量主管质量管理工作持续改进模式的A是指质量主管对质量问题归零的管理和质量持续改进模式的管理。

1.质量问题归零的管理。

质量问题归零是指产品质量发生问题后,从技术上、管理上分析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进行机理分析、过程追溯,并采取纠正措施和举一反三,避免类似的问题重新发生的管理活动。质量主管要组织做好质量归零工作,对于顾客发现的问题,彻底搞清问题的根源,不仅从技术上还要从管理上进行深层次的分析,预防类似问题重复发生。对于内部审核发现的问题,分析根本原因,制定相应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并举一反三,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2.质量持续改进模式的管理。

过程控制是为了更好地持续改进,使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善,质量主管要积极推动质量持续改进活动的进行,主要包括:第一,总结分析历次内外部审核发现的问题或各类评审提出的意见,看能否从管理上进行完善,进一步细化研究所制度,从管理源头降低风险出现的可能性;第二,现场质量问题快速响应机制,只要现场人员提出技术质量问题,积极召集相关人员响应,现地现物,并鼓励员工提出自己的想法;第三,积极推广QC小组活动、六西格玛项目、精益工程师项目、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开展,并按阶段督促项目的进展情况,对各项目报告进行汇总评价。

综上,本文以“PDCA”过程方法的视角,从质量主管质量制度建设、过程控制方法运用、质量监督考核及质量持续改进管理等四个方面分析了研究所质量主管工作模式,希望对今后质量主管工作有进一步的指导意义。

作者:史海燕 单位: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参考文献:

库管工作思路范文6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

1引言

工商企业管理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也是以工商企业经济管理为主的学科,在管理中,主要有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与内部行为的管理。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诚信是信用积极的主要特点,企业作为参与市场的主体之一,因而提升对其的信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工商企业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中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但是就当前来看,工商部门虽然已经意识到企业信用管理是加强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但是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以下笔者就此展开探究性的分析。

2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2.1法律规章不明确,法律的约束力难以发挥出来

工商部门在企业管理中,企业信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而这就需要加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才能更好地掌握企业的实际信用情况。由于企业信用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庞大而又复杂,所以在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应对其法律法规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并确保这些措施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尤其是应做到有法可依,才能鞥更好地确保各项工作高效的开展。而由于我国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发展的时间较短,所以整个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是较多的,尤其是缺乏明确的法律规章,导致法律的约束力难以有效的发挥,在实践中难免存在不足和漏洞,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矛盾。

2.2不同部门与环节的沟通和协作问题

因为企业信用管理涉及的部门和环节较多,所以要想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就必须对不同部门和不同环节的沟通与协作,才能更好地避免因为协作不当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最终影响企业信用管理水平的提升。由于在信用管理体系构建中,不同的部门与环节在沟通协作上的问题较多,使得管理信息缺失和信息失真的情况较为突出,最终影响管理和决策的失误。

2.3信用管理体系的统一性和有效性较为缺乏

在对企业进行信用管理时,因为在评价机制和评估机制的有效性较为缺乏,最终导致企业信用评价与管理受到诸多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尚无统一和能够参考的相关标准,导致企业信用管理的实践性和科学性被弱化,加上缺乏翔实的数据与信息的支持,导致信息在收集与利用中难以高效的进行,最终在综合管理中给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带来影响,最终对企业信用管理带来影响。

3工商企业管理中强化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的对策

3.1明确基本思路,掌握发展方向

为了更好地促进问题的优化,强化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才能促进企业信用管理成效的提升。这就需要对工作思路进行明确,才能为未来的发展明确方向。这就需要对企业的工商信用发展历史与经验进行总结,树立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相符的宏观发展理念,并在微观层面上加强对其的完善。

3.2落实细节,强化构建成效的提升

一是工商部门应尽可能地得到政府的关注与支持力度,尽可能地将自身的专业与系统优势发挥出来,并对信用管理办法进行不断的完善,切实注重信用的征集、评价、反馈、提示、培植、披露等制度的完善,促进信用管理体系得到有序高效的建设。二是对数据交换标准进行统一制定,尤其是征询环节应牢牢把握主导权,始终坚持统一化、系统化和效能化的基本原则,尽可能地将经济户口给企业信用监管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就能在整个信用建设中占据有利的地位。三是对工商主导和部门共赢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处理,切实注重行政关系主导权的把握。这是因为很多部门对自身的信息资源往往十分钟珍惜,若将其与信用管理体系相结合,势必会导致这些信息资源的价格快速的降低,所以不仅要在政府的推动下,作为工商部门,应从传统的本位主义和本位思想上脱离,切实注重工商主导和部门共赢关系的处理,并在信息资源交换和权益分配的制度上进行不断的完善,做好企业信息数据交换工作,成立企业的信息数据交换平台,这样不同的部门在信用信息共享的前提下,促进监管效能的提升和信息价值的提升,最终促进部门信用监管合力的形成。四是切实强化信用监管工作的开展,并切实把握好主导权在实际中的应用。在企业信用信息收集过程中,其目的就在于更好地加强对其的应用,所以必须将促进企业信用意识的提升、行政监管效能的优化和社会信用需求的服务作为信用监管的导向,切实做好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协调和完善,加大力度强化企业信用评价,对企业信用等级进行明确,切实注重社会监督功能的发挥,注重信用公示和信用优良企业的表彰。而对信用不良的企业,则需要加强对其的打击,才能更好地将行政监管的威力发挥出来。最后,还应注重信用数据库查询功能的开拓,这样企业的信用参数就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引导社会共同参与到企业的诚信经营监督之中。五是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企业信用信息,在企业信用监管力度上不断地优化和完善,并尽可能地将工商部门在信用管理中职责的发挥。必须从传统的老旧的观念中走出来,注重多方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才能更好地确保信用管理的水平得到提升和优化。此外,还应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信用信息数据库中,及时做好企业信用信息的更新,加强信用信息数据库的维护,才能更好地发挥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商企业管理中,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但是当前工商企业在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现状的分析,并针对性地加强对其改进和优化,才能促进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王俊林.工商企业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6(21).

[2]易珊珊.如何构建工商企业管理和企业信用管理体系[J].东方企业文化,2014(17).

库管工作思路范文7

【关键词】农业科技;科技档案;规范管理

农业科技档案主要包括农业科学研究中从立项、申报、进程、总结、结题再到成果鉴定这一系列过程中的各种档案材料,还包括林业、副业、渔业、牧业等档案。由于在管理农业科技档案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资源浪费。因此,有效地管理农业科技档案是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要工作。

一、开发利用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必要性

农业科技档案是指在农、林、牧、渔各业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技术资料,是农业科技人员在科研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是对农业科研活动最直接的原始记录。包含种子档案、作物栽培档案、植物保护档案、林业档案、畜牧档案、水产档案、农业生态环境档案和农业区划档案等。将这些资源按照档案管理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科技档案,再将这些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可以进一步实现农业科技档案的新价值。首先,农业科技档案的实质是科技成果,作为智力成果、知识智慧的结晶,是属于知识产权的一部分,必须加以保护和利用。其次,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可以使各级决策部门更好地了解国内外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为科学决策提供服务。再次,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研创新的基础,这些信息资源可为深入科研提供大量宝贵的信息来源。最后,农业科技档案是一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载体,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优良品种、新技术等方面的服务,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农业科技档案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库管工作思路范文8

【关键词】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预算执行率;问题分析;教育治理

一、引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并将“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放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首要位置,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方案中明确将“改进预算管理制度”作为首要改革任务。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对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出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完善支出定额标准体系”等具体要求。这一系列改革举措以及制度性安排,更加凸显预算管理制度是现代国家财政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的有关预算收支管理方面的准则和规范,是保证国家预算正确编制和顺利执行以及监督检查预算执行情况的法律依据。党的报告中也再次重申,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根据实行审计全覆盖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将推动加强预算管理、服务教育治理作为首要任务,聚焦部门预算资金,对所属预算单位开展了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尝试增加预算编制审计等环节,以其为起点,检查预算编制依据是否科学,是否需要进一步细化,有关标准、定额是否合理,专项经费的立项是否有政策依据,重大项目支出是否经过科学论证,是否建立项目库并按照轻重缓急合理安排等。追根溯源查原因、查实质,将问题与预算管理体制进行对照,得出的初步结论是,预算执行率低仅是外在表象,实质是在单位预算管理体制各环节中,预算管理相关工作机制缺失或不健全等先天不足。本文通过典型样本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二、预算管理时代新命题

(一)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是首要改革任务

党的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十分重视,在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近年来教育部门主要来源的财政投入稳步增长。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的2017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2017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比上年增长9.45%。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上年增长8.95%,占GDP的4.14%。这是自2012年首次超过4%以来连续六年保持在4%以上,4%成果进一步巩固。因此,在这样的投入大背景下,教育系统加强预算管理,是新时代不断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的新命题。进入新时代,随着各项预算管理改革的推进,加强预算管理日益成为财政部门和预算主管部门的工作重点,各级预算单位包括财政资金使用终端的个人主动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思路,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逐渐成为习惯。根据上述一系列政策要求,对教育各级预算主管部门以及预算单位而言,编制和执行预算的过程,不仅是完成本单位规划、工作任务的过程,其实质是讲政治纪律的过程,是体现、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过程。

(二)顺应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有益探索

指出,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各领域各环节改革的关联性和互动性明显增强,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朝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焦发力。教育部门在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坚持改革协同,顺应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改进预算管理制度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教育转移支付更加注重规范及时、教育支出结构更加注重优化合理,相关投入标准更加注重科学细化。如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在“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过程中,出台基于统一的设施设备、教师配置等办学资源的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充分发挥经费标准在预算编制和管理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在政府简政放权、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过程中,通过高校财政拨款投入机制改革,改变以往“小、散”的专项投入为主的做法,强化大学事权与支出责任相一致的原则,给高校以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项目支出,在时间上提前谋划,在项目安排上聚焦重点,讲求绩效,基本改变了以往落后的模式,形成了项目预算管理新模式。综上所述,加强教育经费预算管理,成为新时代不断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的新命题。

(三)预算审计成为审计全覆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部署,要求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2018年审计署修订出台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进一步明确了内部审计的职责;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内部审计工作的任务和重点,第一项是要求加强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指出各部门、各单位要围绕规范预算编制和执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提升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水平的目标要求,积极开展对本部门、本单位及下属单位预算执行情况,以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教育部早在2008年也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工作的意见》,提出应重点对高校预算管理、收入预算执行情况、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审查。

(四)提高预算执行率是审计提出的普遍要求

常规的预算审计直接将年度预算执行结果与批准的部门预算指标、追加指标相比较,较多的是对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及合法性作评价。审计发现,由于教育单位的预算执行以学年为基础等客观原因,其多年沿袭传统做法和惯性思维等,导致在推进预算改革的过程中,部分教育单位的预算执行尚存在不适应、不平衡的问题,预算执行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常规的审计提出的建议,一般为“建议预算单位进一步提高预算执行率,加快执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个别预算单位对预算执行有不同的理解或认识,存在“不执行比乱执行好,执行率低不是问题,以后年度加快执行就可以”等认识;也有个别认为预算执行率低是厉行节约的结果。

三、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一)预算立项政策性导向工作机制不健全

审计发现,某单位某项目预算内容不符合事业发展实际需要,造成预算无法执行。上述项目预算无法执行,一方面说明该单位在预算执行环节有控制举措,规避了资金浪费的风险,但另一方面说明该单位在立项环节的政策性导向工作机制不健全。编制和执行预算的过程,实质是体现、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过程,即经费执行实质是“要做的事是否是对的事”。因此,对于这一问题的整改,项目无法从继续执行着手,应解决源头问题,即预算单位应强化预算编制环节的政策性导向工作机制,在立项时必须强调政策性导向,必须以本单位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重点等为政策依据,结合本单位职能和事业发展需要,科学规范设置、合理安排项目;预算部门在项目预算编制时,必须首要编写政策依据,使项目预算执行不会出现偏差,具备可执行性。

(二)预算项目库进库评审工作机制未发挥作用

审计发现,某单位生均电脑占有率等已超规定,却仍然编制了采购电脑预算,实际购买时才发现超标而未执行。经深入分析与调查了解,发现上述预算单位虽然“二上二下”预算制度齐全,单位也集体决策,但未将项目评审工作机制有效嵌入预算管理流程,预算决策及上报审批的前置条件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如果开展有效预算评审进行充分论证和严格审核,基本可以避免上述情况。因此,对于上述问题的整改,项目也无法从继续经费执行着手,应解决源头问题:预算单位要建立健全财政项目支出预算评审的工作机制,通过预算评审机制将加强项目库建设落到实处,入库项目必须有充分的立项依据、明确的实施期限、合理的预算需求和绩效目标等,并将项目评审嵌入预算管理流程,严格预算审核,使项目预算执行不会出现偏差,具备可执行性。

(三)预算批复内部工作机制存在缺陷

审计发现,某单位预算按法定程序获得批复后,未有效执行“二下”在本单位内部的细化及下达程序,即未能在单位内部进行指标分解和审批下达,其内部业务部门工作疏忽导致项目零执行。好的制度体系要有好的治理能力支撑,因此,对于这一问题的整改,一方面是要从继续项目执行着手,另一方面是解决源头问题,即预算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沟通协调机制,确保预算编制部门及时取得和有效运用与预算编制相关的信息,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同时完善预算内部下达分解流程,确保预算执行部门准确掌握预算批复情况,使项目预算执行不会出现偏差,有效执行。

(四)预算执行跟踪监管工作机制缺失

审计发现,某单位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事中跟踪监管机制缺失。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单位的预算管理部门能定期分析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并进行通报,部分执行率为零的项目将有效得到推进。对于上述问题的整改,应是解决源头问题,即预算单位要加强本单位的预算执行过程管理,建立预算执行分析、动态跟踪机制,切实严格预算刚性约束并提高执行的有效性。可以实行预算执行按月按季通报以及其他形式的通报制度,对执行不力的预算主体适时开展约谈,强化预算执行进度。

(五)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有待加强

审计发现,某单位项目预算仅完成硬件投入部分,未能实现预先制定的课程建设等软实力提升目标,造成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指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政府治理和预算管理的深刻变革,要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延伸至基层单位和资金使用终端。因此,对于上述问题的整改,应解决源头问题,即预算单位应坚持追踪问效的原则,将绩效管理的理念和要求融入预算管理各个环节,把教育经费用到关键处,切实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四、预算管理强化思考

(一)强化预算管理制度

通过剖析上述典型案例,梳理预算管理的全流程可知,提高预算执行率并不是通过下年年度加快执行,也绝非厉行节约。其实质是吃透有关改进预算管理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以及文件精神,并将其转化为工作机制,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即强化预算管理理念,强化预算约束,规范政府行为,实现有效监督,建立全面规范、公平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

(二)加强预算执行控制

教育工作要为上海市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在推进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教育改革要主动顺应财税体制改革,顺应预算管理制度的推进,进一步推进预算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精准发力,切实推进预算管理和教育治理。一是无规划(政策依据)不立项。即更加凸显政策导向原则,必须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下,优先保障重点任务的落实。二是无想法(具体方案)不入库。即更加凸显重点原则,必须是在明确的立项之后,想清楚如何实施,才能纳入项目库管理,不能再随意作出预算。三是无评审(科学论证)不过关。即更加凸显科学合理、财力约束原则,必须是在明确的立项、实施安排之后,讲清楚如何合理、规范地使用,才能作出预算额度安排。四是无统筹(配置资源)不出库。即更加讲求综合统筹、追踪问效原则,必须以资源合理统筹配置和高效利用为目的,明确绩效目标,项目间必须系统考虑,统筹安排,才能执行预算。

(三)增强预算实施管理

预算单位也不应只是承诺性整改,或是简单浅表的整改,而是要从治理制度体系、治理能力维度综合分析,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严格预算执行、提高预算执行效果,切实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真正推动提升预算管理及财政财务收支管理水平,推动建立以宏观政策目标为导向,以规范的项目库管理为基础,以预算评审和绩效管理为支撑,以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为目的,以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为保障的预算管理新模式,促进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

参考文献

[1].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