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融资管理范例

公司融资管理

公司融资管理范文1

关键词:地方金融资产管理;不良资产处置;江西;AMC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2012年1月18日财务部和银监会了《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该办法是资产管理公司设立的政策依据。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我国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将呈现零散化、碎片化的特征,因此,仅依靠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置远远不够。同时,面对零散的不良资产,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处置成本将会上升,处置效率也会相应的下降,由此,地方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在我国不良资本市场上,不良资产市场格局由原来的“四大AMC”寡头市场逐步分化为“4+2+N+银行系”的多元格局,行业集中度降低。“4”是华融、信达、东方、长城四大老牌AMC。“2”是各区域可设两家AMC。“N”是进入不良资产市场的大量非持牌资产管理公司。“银行系AMC”是银监会起草的管理办法,银行系AMC随之而生。查阅文献发现,关于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研究,知网期刊和论文的发表主要集中在2013年之后。杨至荣(2013)发现,AMC处理不良资产的方式比银行依靠自己收集和处置不良贷款更灵活。田烨(2014)主要梳理了自1999年来,我国先后成立了四大国有资产金融管理公司之后,所下发的法律法规和现有法律的局限性、在公司运作中会涉及到的法律问题。朱曾俊(2015)以江西省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具体分析在市场需求和政策双利好的大背景下,地方AMC的发展扩容乃是大势所趋。曾建军(2017)总结了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产生的相关背景、政策环境和经济条件,重点分析了他们的业务运营模式。张燕(2018)研究的地方AMC未来发展趋势,阐述了未来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实现两化(专业化、现代化)、两型(公众型、创新型)、两性(金融性、全国性)的发展思路,可从建设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做好流动性管理工作几个方面着手。

二、不良资产市场现状

根据银监会对外披露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5万亿元和1.83%。为近10年来较高水平。总体而言,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呈现双增长趋势。随着AMC市场主体的增加,市场竞争加剧,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渐渐适应当今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创新型处置方式也逐渐衍生而来。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手段有两种,一是收购处置。二是传统重组模式。创新型不良资产处置手段也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债转股。二是资产证券化。创新型不良资产处置方法是从传统的方法中衍生而来,使得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更加地多变,更有利于不良资产的处置,但对参与的人员有着较高的从业要求,和相关专业技能的要求。

三、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功能与作用

一方面,地方AMC充当经济的净化器,最大限度地保全资产、减少降级损失。从青岛市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定位就能看出一二:发挥“金融稳定器”作用,防范和化解区域金融风险,发挥“资源优化器”作用,全面提升青岛金融业发展水平,促进青岛地方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当前内外部压力和问题的暴露决定了中国大改革的窗口期已经全面出现,2019年中国必定将踏上改革开放的新征程。2019年也必定成为中国摆脱新常态低迷期、走向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关键年。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和“三期叠加”时期,企业因资金回流问题而产生的风险敞口也逐年加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领域大有可为。以江西AMC公司帮助新余赛维公司债务重组为例。新余赛维公司是江西省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多晶硅片生产企业,受欧美“反补贴、反倾销”政策影响及本身战略决策失误,公司资金链断裂、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被地方人民法院裁定进行债务重整。该公司债务重整案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企业重整案之一,因其所涉债权人多、债务数额大、社会影响广,使得债务重组的困难重重。江西金资受地方政府委托介入后,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通过债转股,将一部分债权转为对重组之后新赛维公司的股权,确保新赛维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对剥离的一些实物资产进行公开拍卖,盘活闲置资产,提高处置收益。通过运用多元化金融手段,努力挖掘和提升赛维公司的不良资产价值,助其甩掉包袱,重新焕发生机。最终赛维公司重组成功,较好地维护了地方金融稳定,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既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又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四、江西省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各地方AMC机构的收入分布及经营战略情况,目前可以将地方AMC分为三大类型:一是聚焦不良主业的资产管理公司,二是,在投融资、基金管理等业务板块广泛布局的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商,三是在国有资本支持下的投资运营公司。江西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属于具有国企投资的聚焦不良资产主业的资产管理公司。

(一)成立时间短,经验不足

江西AMC于2016年成立,成立时间较短。由于不良资产业务具有较强的周期性且变现时间长,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短时间内可能无法看到公司利润增长。从公司这几年的报表就能看出,2016年利润率最高,2017年次之,2018年更少。这是因为随着项目的深入,投入的人力、物力越来越多,除了一开始的前置收益,后期的利益还未实现,使得财务报表不好看。大项目周期时间长,使得公司大量流动资金被占用,大环境融资门槛越来越高,公司内部风控严格,可投项目逐渐减少,这都是因为前期经验不足过早开展大型项目,遏制了自身的发展。

(二)市场竞争加剧,公司成本增加

大量资本涌入市场,资产价格逐步攀升,地方AMC公司参与竞价的批量资产包折扣率逐年递增。以江西AMC的2018年数据可知,资产包折扣率从2016年的3-4折上涨到2017年的近5折再到2018年的6折上下。近期全国经济增长稳定,银行业资产质量好转,不良资产供给侧在出售不良资产时变得审慎,预计不良资产供给将有所收缩。后续江西AMC在市场激烈竞争过程中收包成本增加,需强化估值管理。

(三)不良资产处置障碍众多

地方AMC在不良资产的处置实践中,有直接催收、协议处置、借新还旧、实现担保物权、诉讼清收、打折清收、不良资产打包出售、债务战略重组、债转股、不良资产证券化、呆账核销、贷款损失税前扣除等处置方式,但是每一种处置方式在实践中都存在着很多制度性障碍力。江西AMC对于不良资产项目款的催收,一般都是采取法律诉讼,耗时长,耗人力,但是催收效果并不好。债务人依旧不能按照法院的判决书按时还清借款,只能加收罚息,延长还款时间等待债务人资金周转。

五、江西省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展问题对应的措施探析

(一)明晰自身的角色定位

在2018年,江西AMC取得了金融类不良资产包收购金融占全省银行不良资产市场份额近一半的成绩。江西AMC发展时间短,应该继续聚焦不良资产主责主业,坚持差异化发展策略,充分发挥地方AMC的地方优势,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应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综合考虑自身资源禀赋,避免盲目进行多元化发展。

(二)创新发展机构渠道

自银监会发(2019)153号文件出台,市场监管趋严,监管政策收紧。江西AMC应设置“1+3+N”的机构设置,与其他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AMC公司;子:下属子公司;N:其他若干地市子公司。优化子公司布局,从横向布局上增强整体竞争力,深化政企合作,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业务结构,增强自身盈利能力,以达到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稳步提高的目的。

(三)努力降低公司成本

在资金方面,公司应努力通过股权变更和增资,使得资本实力得到较大增强,并且为了公司融资渠道的扩展和成本的降低,努力提升公司的主体信用评级等级。同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的建立良好合作,使公司具备较强的区域市场竞争力。要通过以上种种方式来降低公司的融资、投资、收购、并购等业务的成本。

(四)公司内部优化

江西AMC公司成立时间较短,项目投放效率较低,审批流程较长,需要尽快优化决策流程,如取消立项上业审会流程,进一步取消立项流程,将法务部合规性审查工作前置等。从学历构成上看,硕士及以上学历占50%左右。总体而言,江西AMC公司员工素质较高,更应重视队伍建设,注重培育专业人才。除了充分吸纳社会人才加入团队,还十分重视人才的培育工作,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同步培训,提高团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增强队伍的攻坚克难能力,从而不断创新不良资产处置,实现价值的挖掘和提升。2019年将是地方AMC“政策红利期”“业务机遇期”和“机构转型期”三期共振之年,地方AMC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宏观环境正在好转,央行的货币政策转向宽松,银监会也在不断地完善金融体系,这些均为地方AMC快速发展提供机会。江西AMC需要坚持“小、非、多”策略,以及多渠道、多品种、多方式为主,以整包、分包、分笔转让和资产置换、租赁、委收,运用“互联网+”和金交所等平台进行交易为辅的方式,深入挖掘和提升不良资产内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志荣.处置金融不良资产,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承压[J].中国经济导报,2013(11):1-2.

[2]皇璐.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

[3]曾建军.我国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2016(12):99-101.

[4]陈瑞.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评述[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8(12):25-27.

[5]田烨.论国有资产金融管理公司变革下的法律规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6):40-43.

[6]聂杨涛.广西地方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研究[D]

公司融资管理范文2

关键词:融资模式;盈余质量;融资约束;成本;公司治理

0引言

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运作的基石。会计信息构成了资本市场上连接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的重要纽带,而较高盈余质量的财务信息则能给投资决策提供更多有效帮助,对于准确判断公司价值具有积极作用[1]。近年来,财务操纵、信息批露真实性等与会计信息密切相关的话题被不断提及并引发多方关注,在此背景下探究不同融资模式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及其内部作用机制,不仅有利于公司治理水平提升的对策研究,而且对于推动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对外开放以及注册制的不断完善有着重要意义。融资需求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动机。公司在面临融资约束带来融资需求的压力下存在向上的盈余管理动机,以获取更多的资本支持[2]。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贷款过程中主要通过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来判断企业未来偿债能力,进而判断企业的信贷风险。为了获取银行贷款,企业往往会把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作为重要的盈余管理策略。企业上调盈余管理的程度和企业所获得的信贷资源也有着较强的相关性[3]。因此,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是影响企业向上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公司内部存在的成本是管理者为了自身利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相对于公司所有者而言,公司管理者更具有信息优势。两权分离带来的成本导致管理者追求更大的控制权收益。委托问题形成的成本使得管理层有着较强的盈余管理动机[4]。特别是上市公司面临亏损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更强[5]。债权融资模式正逐步成为我国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自Jensen(1986)提出“债务治理假说”理论以来,大量研究表明,企业的债权治理效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本身通过获取债权资本支持,缓解融资约束;二是债权人通过债务合同条款设计,加强对债务人经营活动和投资决策的影响,减小成本。综上,本文聚焦以下问题:第一,债权治理作用如何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不同种类债权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水平的影响是否一致;第二,不同债权种类的债权治理作用对不同产权性质的上市公司盈余治理管理水平有何影响;第三,不同种类的债权治理作用对不同市场化水平地区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影响如何。此外,债权治理影响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管理的内部作用机制也亟待厘清。

1研究假设

当前对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两方面:一是公司受到融资约束带来融资需求压力而进行盈余管理。融资需求高的公司倾向于通过盈余管理来获得较多的银行贷款[2],且上市公司确实通过盈余管理手段获取了更多的融资支持[3]。二是成本促使公司管理者为个人利益进行盈余管理。公司实际管理者也存在为避免业绩下降被迫离职而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4]。由于委托-问题的存在,公司大股东往往有着很强的动机进行向上的盈余管理而隐瞒其控股权私利行为。在银行贷款融资模式的债权治理效应研究方面,以银行贷款“大贷款人监督”理论为基础,Shleifer和Vishny(1997)[6]研究发现银行在与企业签订贷款合同过程中会加强对企业内部信息审查,通过在合同中嵌入限制性条款来防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Lin等(2013)[7]认为银行可以通过有效的信息获取优势、可信的威胁等渠道来更有效地监督管理者的自利行为。相关文献表明,银行贷款一方面使得企业获取资本支持,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企业经营活管理决策动和投资决策行为的监督,降低了企业内部的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盈余质量管理。债券债权目前在上市公司中主要表现为公司债券,其发行过程中有着严格的信息披露管理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盈余质量操纵起到了监督作用。通过强制披露内部信息,减小信息不对称,从而发挥有效的公司治理作用,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在信用债权的治理效应研究方面,Wu等(2014)[8]认为在有效的市场机制下,市场参与者之间长久合作可以促使参与双方有效减轻信息不对称,防止盈余操纵。信用债权作为对银行贷款、债券融资行为的一种有效补充,在金融发展欠发达地区有着显著的投融资作用。信用债权更能有效发挥债权人的监督治理作用,弱化管理者对公司盈余的操控。基于上文讨论,本文提出:假设1:银行贷款、债券债权、信用债权对上市公司盈余操纵行为具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目前国有银行依然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国有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且主要贷款人——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的会计稳健性关注度并不高,因此本文预期银行贷款抑制民营企业盈余操纵的作用更强。信用债权能够减小信息不对称,较好地发挥对企业的监督作用。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商业信用的债权治理效应对民营企业盈余管理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更能降低民营企业的盈余管理。债券融资是企业获取直接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鉴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债券融资总体规模不大,因此债券债权治理效应对抑制上市公司盈余操纵仍存在一定局限性。而公司债券面向市场公开发行而存在较多债权人的情况下,部分债券投资者容易“搭便车”,削弱债券债权对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治理效应。据此,本文提出:假设2:相对于国有企业,银行贷款的债权治理作用对抑制民营企业盈余管理来说更为显著,更能有效地抑制民营企业盈余操纵水平;相对于国有企业,商业信用的债权治理作用对抑制民营企业盈余管理来说更为显著,更能有效抑制民营企业盈余操纵行为;相对于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的债权治理效应,债券融资的债权治理效应在抑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操纵上作用不明显。市场化程度差异对公司治理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对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影响更大。市场化程度越高,金融市场环境越完善,市场运行机制越健全,越有利于企业以较低成本获取外部融资支持。程新生等(2011)[9]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公司盈余质量较低。而就债券债权而言,发行管理过程中的强制信息披露要求使其公司治理作用受市场化程度高低的影响较小。据此,本文提出:假设3:银行贷款的债权治理效应更能有效抑制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行为;信用债权治理效应更能抑制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上市公司盈余操纵行为;债券债权的治理效应受市场化程度高低的影响不显著。

2研究设计

2.1数据来源。为识别债权治理效应与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考虑到2007年我国会计准则发生变化,选取2007—2018年我国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对样本数据进行如下筛选:(1)删除样本期间被ST、PT的企业;(2)剔除财务信息严重缺失的样本;(3)剔除属性缺失的公司。为了保持结果的稳健,本文将所有样本数据在公司层面进行了聚类分析。

2.2变量定义。(1)被解释变量:盈余管理(ABS)。借鉴黄琼宇等(2014)[10]的研究方法,构造修正的DD模型来测度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作为衡量公司盈余管理的指标。同时,也有研究认为,在中国资本市场中修正的Jones模型可以更好地估计上市公司操纵性应计盈余管理。因此还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估计每家公司的操纵性盈余管理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2)解释变量:公司债权治理水平(Level),主要以银行贷款(Level_bank)、债券债权(Level_bond)和信用债权(Level_credit)来表示。其中,银行贷款以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之和与总资产的比值来衡量;债券债权用公司应付债券与总资产的比值表示;信用债权以公司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的和与总资产的比值表示。上述指标均做标准化处理。(3)控制变量:①企业内部成本(Cost);本文以企业非正常管理费用衡量企业内部的成本,表示企业内部实际管理者对所有者利益侵占程度和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程度。具体以企业当年管理费用总额扣除企业正常管理费用额的余额来衡量企业非正常管理费用指标。②企业融资约束(Investcorp);本文借鉴Fazzari等(1988)的研究,构建了投资-现金流敏感度模型,用以检验债权治理是否能够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为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本文还选取了可能影响盈余管理的其他控制变量,如公司资产负债率(Debtratio)、机构持股比例(Instgov)、公司规模(size)、管理费用(Man-age)、公司股东权益收益率(Roe)等控制变量。

2.3估计方法。(1)基本回归模型设计为估计债权治理效应对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构造如下模型:ABSit=α0+β0*Levelit+σ0*Controlit+δi+γt+εit(1)其中,i、t分别代表第i个企业和第t个年度。ABSit表示盈余管理,由修正的DD模型和修正的Jones模型估算盈余管理水平。Levelit为公司债权治理水平的变量,Controlit表示一系列公司层面的控制变量,εit表示随机误差项。δi、Yt是控制了企业和年度固定效应,并且使用在公司层面进行了聚类稳健标准误。(2)机理检验设计为检验债权治理效应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内在影响机理,设计模型下:Costit=α1+β1*Levelit+σ1*Controlit+δi+γt+εit(2)Investcorpit=α2+β2Levelit+θ2Levelit*Cashit+σ2Controlit+δi+γt+εit(3)式(2)和式(3)分别用以检验债权治理效应对企业内部成本、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式(2)中的因变量是企业内部成本(Cost),以企业非正常管理费用表示。式(3)中的因变量是企业融资约束(Investcorp),Cash为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用以检验债权治理是否能够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

3结果分析

3.1基准回归结果。表1呈现了债权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基本回归结果:银行贷款、债券债权和信用债券与公司可操纵性盈余质量管理的系数都为负,且至少在5%水平上保持显著。验证了前文研究假设1,说明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债权的公司治理效果较为明显,能够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提升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质量。

3.2稳健性检验。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重新估计盈余管理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其回归结果与基准回归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系数的符号和显著性基本保持一致,这说明本文的结论是稳健的。

3.3异质性分析。(1)国企与民企为了进一步考察债权治理效应的异质性,将上市公司样本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类。表2回归结果表明:相对于国有企业,银行贷款的债权治理作用在抑制民营企业盈余管理方面更为显著;相对于国有企业,商业信用的债权治理作用在抑制民营企业盈余管理方面更为显著;相对于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的债权治理效应,债券融资抑制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作用不够明显。因此,不同种类的债权治理作用对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盈余质量有着不同的影响,不同种类的债权治理效果具有明显的异质性。验证了前文假设2。(2)市场化程度依据市场化进程差异将所有样本分为两组:公司所在地区市场化发展程度指数小于样本市场化指数中位数的为市场化程度较低组,否则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组。下页表3回归结果表明:对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而言,银行贷款和盈余质量指标的回归系数为负,且较为显著,说明银行贷款的债权治理效应更能有效抑制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对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而言,信用债权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管理的回归系数为负,且较为显著,说明信用债权治理效应更能抑制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债券债权的治理效应受市场化程度高低的影响较小。验证了前文的研究假设3。

4结论与启示

公司融资管理范文3

关键词:大数据;金融资产管理;内部审计;预警机制;信息预测能力

传统审计工作一般采用检查法、分析法,如今现代化公司对内部审计工作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传统审计模式很难适应现代需求。大数据的到来给企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如果审计人员还保留在原来的工作状态中,那么,大数据技术就很难发挥其优势。为了减少资源和物力的浪费,审计人员应积极转变。公司审计的数据是在公司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而且根据数据的动态变化,能够更直观地表现公司的经营状况,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更加一目了然,并且这些大数据具有较高的开发应用价值。可以根据大数据了解公司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根据这些数据提出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案,有效提升公司综合管理水平,确保公司健康长久发展。

1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内部审计的特点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内部审计是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建立的具有公平性和客观性的监督体系。主要工作是优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内部控制,对公司经营活动进行内部审核,做好内部评价。对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而言,内部审计可以有效维护公司的正常运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内部审计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延伸性等特点。金融涉及范围很广,通过审计工作可发现运行中存在的热点与难点。通过系统性的管理,全面掌握资产状况,反映出盈亏的真实性。研究发现,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内部审计以资产处置审计为中心,金融管理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资产收购、资产管理、不良资产处置等。其实不良资产的收购与管理都是为处置而服务的,并且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不良资产处置作为核心任务。第二,内部审计主要以制度合规性为审计标准,不管公司在资产收购方面还是管理方面、处置方面都有较强的政策性。而且对于公司的业务活动、财务相关的事项都应该先进行报批,然后再落实。经营行为的政策性无疑要求公司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除此之外,还要符合公司的业务规章制度,开展审计工作。

2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内部审计的进程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于不良资产处置业务的掌握熟练度不断增加,资产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体系逐步完善,在促使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合规经营及内部强化上得到了良好的管理成效。同时金融资产管理企业的组织结构得以优化审计,公司的审计理念得以创新,同时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水平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但现阶段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仍旧处于建设发展阶段,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性仍需要进一步提升。

3大数据技术对内部审计的影响

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减少人力和物力,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不仅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还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公司运营情况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完善内部审计安全预警机制。内部审计工作可看成一项系统性的管理系统,内部审计系统主要是由人事审计子系统、财务审计子系统及法律审计子系统等多个子系统构成,而这些审计子系统在大数据技术的影响下,已经出现了流程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再加上企业的内部审计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导致企业风险的诱发因素发生极大的变化。现阶段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对大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和应用,在充分结合企业风险产生因素的前提下,搭建完善的安全预警系统,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3.2优化现有的内部审计流程。从企业内部机构设置情况来看,内部审计子系统部门相对独立,因此企业系统上出现了“信息孤岛”问题,内部审计人员无法顺利快速抓取重要信息。大数据背景下应对内部审计系统进行完善,将相互独立的子系统无缝衔接成为流程的整体,对审计需求的数据信息进行汇集、分析和整理,让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获得更为全面的信息资源。

3.3全面提升审计的软硬件实力。在大数据背景下,审计工作的开展得到网络环境、计算机操作平台及新型应用软件的支持,内部审计工作所应用的管理操作系统实现软硬件多方面的全部升级,实现内部审计操作系统兼容性的优化、全面提升运行系统的稳定性,打造支持内部审计工作的大数据信息平台。在实际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公司应提高审计工作人员运用大数据技术的能力,确保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利用大数据技术可提高工作效率,可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云计算技术,使审计工作更高效化。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公司的具体状况,同时为公司顺利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3.4转变单一审计方法。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过于单一,目前经济快速发展,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多、资料多、量大,因此,这种单一的审计方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审计过程。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方法应该得到转变,才能确保审计工作高效完成。现在主要采用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审计模式,从而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审计人员可根据具体数据情况利用各种各样的先进数据处理方式,如云计算技术,在这种计算技术的支撑下,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错误率,同时也可以减少中间环节。云计算能做到快速精准计算,从而大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3.5完善评价依据和标准。传统大中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开展评价工作时,往往不利用数据分析,多数情况下,以专家意见与风险评估作为参考,往往缺乏准确性和依据。在大数据背景下利用大数据技术展开内部审计工作,应该探索新的评价依据与标准,并对传统的评价原则进行调整改善,同时对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找出切合实际的处理方法,并且借助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在未来审计工作中,将会以数据为中心,制定审计评价标准,从而提高审计效率,推进公司内部审计工作高质量完成。

4大数据背景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内部审计现状

受大数据影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重视内部审计模式的变革,内部审计部门要不断探索先进的技术并合理运用,从而提高工作效能,但是一些工作人员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对内部审计模式进行转变,所以很难发挥效能。这就要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人员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但是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参差不齐,在组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会出现一些问题。

4.1忽视数据信息,精确度低。大数据具有复杂性、多样性、时效性等特点。金融管理公司应该把高科技信息技术运用到内部审计中,有利于公司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但是在实际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会存在数据不全、数据不合理、数据不真实、数据资源利用率偏低等问题。这跟公司内部审计管理重视程度不足有关系,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不重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有效数据信息不进行深挖,从而造成内部审计资料精确度低,因此大数据技术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4.2审计人员意识不到位,人员素质偏低。在大数据发展的今天,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已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对于公司发展的重要性,也想更清楚明白地将技术运用到内部审计当中,但是仍旧有工作人员存在数据运用意识低、知识浅薄的情况。其实审计人员的能力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只有内部审计人员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工作,才能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准确性、高效性。但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审计人员在数据信息处理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之处,不能有效利用庞大的数据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审计效率低,无法利用大数据分析审计风险,不能有效使用数据信息展开预测工作,因此难以帮助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规避风险。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稳定发展,而且内部审计工作无法达到高效化。

4.3管理模式滞后,数据资源利用率差。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工作做到科学化、综合化,才能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在审计过程中要全面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问题,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从而增加内部审计的价值,所以资产金融管理公司要在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不断探索新方法,并且积极借鉴其他公司不良资产处置经验,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内部审计的发展要做到资料搜集全面,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并且要把相关的数据做好统计,对数据进行分析,高效地找出缺点。虽然公司已经尝试利用大数据技术,但是仍未实现数据信息共享,而且公司管理模式滞后,因此会影响到数据资源的利用率。在大数据背景下,如果公司仍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对内部审计数据信息高效化会产生制约作用,不利于金融管理公司在大数据背景下的稳定发展。

4.4制度建设缺位,内部审计效率偏低。以往内部审计要求工作人员有完善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但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单纯拥有专业知识和经验是很难完成内部审计工作的。大数据的知识与技术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团队应加强学习,才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并且不断地探索新技术,掌握新软件的利用方法,利用最新的软件技术进行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面对多而复杂的大数据时有效地去除无用信息。但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存在着管理不足、制度不完善的情况,无法引起审计工作人员的重视,导致工作职能和服务方向不能精准定位。如果没有规章制度,很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技术的应用能力,所以会降低内部审计效率,不利于公司稳定高效发展。

5大数据背景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内部审计发展路径

5.1加强对数据信息的重视。5.1.1做好数据的收集、存储及分析工作。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高度重视数据信息,在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需要在项目实施运作期间,注重对项目数据信息的收集存储工作,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从而适应数据思维的运转分析。5.1.2重视数据信息的细节问题。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数据分析期间,需要尽量实现数据信息收集的全面覆盖,对细节性的数据信息需谨慎对待。通常情况下,重要的数据信息来源于并不起眼的细节性数据环节。如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看到交易对方的吸烟行为,审计人员可对其香烟、打火机的品牌进行查询,继而对交易对手的生活品质进行分析,同时也可对交易对手的抽烟习惯进行观察,对于常用手为左手的交易对手需要在合同签字时进行警醒,避免交易对手出现签字痕迹不一致的问题。5.1.3重视数据信息的相关性。探究式的思维模式促使人类对社会问题及自然现象进行探究,对于以往无法解释的迷惑性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但是部分现象及社会问题仍旧无法弄清楚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些现象及社会问题现阶段无法进行考证,大数据技术的影响给问题解决提供了新型路径,可以找出问题与现象之间的相关性。

5.2提升审计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提供产品及产品服务时,产生了大量的结构型、非结构型及关系型等多种类型的数据信息,在对此类数据信息进行深入发掘分析的前提下,可形成正向的反馈循环工作,对于金融管理公司内部审计效率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大数据技术应用核心不在于数据量的庞大,而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信息的高度融合,让内部审计工作不再依赖于书面信息,为此需要有效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现代数据信息统计分析能力。

5.3提升审计人员的信息预测能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需要收集大量的不良资产数据信息,但是大多数数据信息都封存在档案室内,无法对其进行开发利用。通常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并未对所有项目数据进行记录,尤其是对风险项目化解后的审计数据信息并未进行深入分析,寻找风险出现的可能。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利用现代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对于存在的风险项目需要细致化分析,为日后项目风险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为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审计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预测能力,预测性分析企业的未来发展及风险的规避路径。

5.4搭建信息共享平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商业化转型发展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处置经验,再加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范围已经遍布全国市场,经验多样性是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审计人员无法比拟的。现阶段市场上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数据信息并未实现数据共享,不仅受到商业机密的影响,同时还存在管理模式无法实现共享的因素。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时展需求,因此必须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实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员工处理不良资产经验等信息的共享,为公司内部风险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地参考。

5.5实现内部审计制度创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在我国《审计法》等政策法律的要求下,结合公司的业务特征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逐步强化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的服务职能,拓展审计服务的视角领域。此外,大数据背景下需要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非现场审计技术应用能力,实现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与公司业务相结合,确保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充分利用IT技术对现有的财务系统进行完善,从而大大提升内部审计效率,有效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6结语

大数据技术是新兴信息技术的集中性反映,同时是一种应用驱动型极强的服务载体,是具备无穷潜力的新兴产业。目前其标准和产业格局尚未形成,为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需要结合现阶段的发展优势,灵活应用收购、处置不良资产中获得数据信息。实现既能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风险的有效识别、高效预警,又可以引领数据研发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利军,肖婧.试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目标的转型及保障措施与实现途径[J].中国总会计师,2020(01).

[2]李萍.国企内部审计作用的局限性及其突破途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内部审计先进经验借鉴[J].经营与管理,2019(02).

[3]李丽新.大数据在公司内部审计的应用探讨——以海澜集团裤服口袋布采购审计为例[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05).

公司融资管理范文4

一、提升投融资管理质量的意义

一方面,企业投资人员创办企业的目的在于发挥其实际价值,获取更多的经济及社会效益,而若想达到此项目标,投融资是必不可少的。具体而言,其一,公司若想扩大自身的运营规模,离不开投资,部分有限公司的规模相对偏小,为此需拓展多条投融资途径。其二,公司若想在相关市场上立足,便需充分运用财务杠杆,吸收外部资金,如果仅按部就班地管好现有的资源,难以有较好的发展空间。其三,公司在开发项目及其他公路工程项目运行上,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从某种侧面上而言,有限公司的投融资可包含引进先进设施、扩大厂房、购进股票以及其他金融产品方面的投资等。公司在运营期间,能通过无形资产、现有设施等换得出资,但一般情况下,资金流出属于最为直接,且能快速解决需求的最优方式。因而,有限公司应当正确开展投资活动,以维护组织整体的稳定运行。另一方面,为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条件。市场经济环境下,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公司若想在愈加复杂的环境下得以生存,必须尽全力推动自身的发展。具体而言,其一,公司可将在公路工程项目获取的利润用于投资,根据企业本身的运营状况及区域性的市场形势,适当扩大运营规模,同时也能通过其他正当途径扩大实际规模,但无论采用何种途径,都需拥有数额较大的资金。其二,有限公司若要占领部分市场,并获取较好的经营资源,也应以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一旦资金链断裂,轻则产生大量的工程亏损,重则彻底停业破产。因而,公路工程有限公司若想在此种市场环境下得以生存,便应合理扩大公司规模,对此则要保证筹资的高效性。其三,提高技术水平,强化生产效率,以为公司发展提供源动力,使得公司可以更好地掌握自身的生存及发展权利,保证公司的正常健康发展。

二、有限公司投融资管理存在的风险因素

1.投资的盲目性。近年来,各领域的有限公司发挥整体发展形势较好,为整体的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但在运营过程中,经营理念存在偏差,过于追求实际的经济效益,并未能对自身运营状况有清晰的认识,导致对未来经营态势盲目乐观,缺少准确风险认知。而在此种状态下进行投资,极易造成投资失败。有限公司原本开展投资项目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以为公司整体的战略发展提供支持,其出发点是正确的。但由于市场环境愈加复杂化,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若依旧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会适得其反。一旦投资失败,会干扰公司原本较为稳定的资金链,甚至产生额外的资金流出,严重情况下,会产生运营风险危机。

2.过于依赖融资。部分有限公司运营期间,为抓住机遇或需维持某工程项目的基本运行,需要在短时间获取足够的资金,以保持公司的基本发展,但部分公司可能会出现过于依赖融资的问题,内部可流动资金过少,一旦无法及时获取融资资金,便需要面对某工程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另外,有限公司通过和其他企业及金融机构合作,开展短期融资项目,此种处理方式可以在短期内为公司提供所需的资金,但难以在短期内回笼资金,此时,公司便需负担约定的利息。而利息支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会对企业的财务造成不良影响。此外,该种短贷长用的模式,极易引发公司的运营风险。

3.发展周期不匹配。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单就公司内部运行层面而言,基本都具备独特的发展规律,特别是在其发展周期内,需要其发展周期和市场大环境相适应,由此才能“借势”,使公司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种状态下,公司发展处于上升趋势时,相应的市场经济也处于上行期,两者完全重叠或有大部分重叠,对于有限公司来说,起到如虎添翼的效果。但当前的市场情况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难以获取准确的发展规律。由此导致公司和市场的发展规律不一致,既限制其财务管理效果,又可能成为其长足稳定发展的“绊脚石”。

三、有限公司投融资管理的风险应对途径

1.运用闲置资金投资。有限公司运营期间开展投融资管理,需对公司自身有清晰的认识,整合承接的公路工程项目及预计开展的业务内容展开全面分析,利用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对以往的经营年度运营情况加以整合梳理,以找出公司的发展周期,合理划分运营的高峰期、低谷期及平峰阶段,由此制定出更为合理的投资规划。为保证公司整体的发展稳定性,在投资方面应采取适当保守的处理方案,选择在运营的平峰阶段进行投资,以保证投资的基本收益。此阶段投资无法投入较大的数额,应当将公司当前的闲置资金用于投资。该种方式可以避免投资风险对公司整体运行的影响,既避免在高峰期投资可能会形成大量资金流失且无法控制的问题,又避免在低谷期无足够的闲置资金用于融资的情况,影响最终的投资效益。使用闲置资金进行项目投资的处理方式,对维护公司整体稳定性有较佳的效果。反之,若投资应用的是常规财务账面上的流动资产,便会大幅提高因投资造成的财务风险,一旦投资决策出现失误,对有限公司的财务会产生较大的冲击。但若使用闲置资金投资,便不会出现此类风险问题。此种投资处理方式,可切实规避投资失败产生的风险。近年来,国内市场经济整体水平已然呈稳步前进的趋势,但金融危机带来的不良干扰依旧有一定作用。总体而言,有限公司若想构建较好的发展态势,应当保持稳妥谨慎的管理理念,正确认识自身,保存实力,待时机成熟厚积薄发。例如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在竞标期间,需结合施工设备及材料的市场形势,给出合理的竞标价格,切忌不可为中标而盲目降低工程造价。

2.营发展必然会有特定的发展。周期,为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一般会在确保业务开展质量的基础上,减少成本投入量,并通过提高生产力及工作开展效率,促使有限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此种管理模式属于较为常见的竞争方式。部分有限公司会因为自身当前较好的运营形势,及预期发展态势较好,此种情况下,其他组织企业为获取更多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寻求更好的发展,便会主动与公司联系,商谈融资合作项目,同时部分金融机构也会借此与公司建立融资合作项目。但此类融资项目大多为短期,在此种短期融资的支持下,若产生大型设施或其他属于固定资产类的项目,并投入应用,极易提高公司对外部信贷资金的依赖性。如果公司此时处于发展周期中的高峰期或上行阶段,能借助短期融资维持公路工程的基本运行,不会产生较大的风险问题。但如果处于公司发展的下行阶段,难以从金融机构及时获取运营资金,而为保证项目正常运行,便需从常规财务账面上支出,导致原本的资金存量发生缩减。从另一角度而言,公司还需负担融资的利息,此种情况对于公司无疑是雪上加霜。因而,公司在制定融资方案期间,需对相关联的风险因素加以分析,进一步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此外,合理运用短期融资,根据公司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行科学制定。

3.强化发展周期匹配度。公司运营发展具备较为明显的周期性,若想实现较好的发展态势,需充分利用发展周期。因而,有关工作者需准确评估公司的发展周期,以提高投融资管理工作开展的精确度,加强自身和相关市场运营周期的匹配度。仅有在该种形势下,才可能规避相关市场带来的投融资风险,若未能有效利用发展周期,极易受到市场经济的运行下行阶段干扰。简单而言,公司的投融资需在自身及市场发展上行阶段开展,若能充分把握时机,对公司整体的经济发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公路工程有限公司而言,由于其发展周期及市场的上行阶段不会持续较长的时间,因而应尽量开展短期投融资模式。有限公司在获取投融资资金后,需在短时间内将此次投融资结束,避免遇到不确定因素,导致风险系数提高。高层管理者和财务管理者,需结合有限公司整体的经营战略科学资金流动方案,以强化投融资管理的合理性,健全决策管理机制,使实际的投融资操作有依据可循。

四、结束语

公司融资管理范文5

关键词:大数据;投融资平台公司;管理会计;信息化

一、投融资平台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困境

(一)管理会计独立操作性较差

投融资平台公司出资方是投资人,管理模式基本上体现的是投资方的意志,所以管理会计操作性差。要实现管理会计信息化,应有自主独立的操作能力。但平台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市场化公司制度不健全,以及公司自主操作性差,这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无疑是巨大的考验。

(二)缺乏系统管理会计信息机制信息管理机制不完善,各部门信息就无法同步,进而公司内的财务数据很难进行共享整合。有效的信息机制的缺乏对公司转型有着巨大的隐患。

(三)缺乏对大数据应用

当今社会运用大数据技术在各领域内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平台公司对大数据的作用缺少足够的认知,拒绝让大数据融入公司管理会计信息的处理中,影响公司根据大数据分析制定更科学的战略发展方案。所以,应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重视,充分应用大数据促进平台公司的健康发展。

(四)缺乏对大数据的全面了解

受到公司自身因素的影响,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缺乏全面性,无法合理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各项工作的开展之中。应对创新充满积极性,将大数据技术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利用大数据的技术优势进行信息的归纳、整合工作的分析。

二、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

(一)创新平台管理机制

实现管理会计信息化,首要任务是打破平台公司的传统管理,创新管理机制。管理会计信息化涉及多个学科,涵盖了会计学、运筹学、信息科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所以,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确立战略目标,创新平台公司管理机制,实现管理会计信息化,提高会计的工作效率,将杂乱的会计信息进行整合,为一线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才能够促进公司稳定高效发展。

(二)发挥大数据优势,努力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

发挥大数据优势,努力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第一,需构建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数据处理平台,科学合理的构建数据处理指标体系。第二,应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实现对需求数据的快速收集与整理,从而为管理会计提供数据支撑。第三,加大资金的投入量,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建全大数据管理会计系统。

(三)构建信息安全防护机制

财务信息反映着公司的发展态势、经营状况与投资决策,同时,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手段得到公司数据资源,造成公司不可估计的损失,所以信息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在构建安全防护机制时,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出发。首先,秉持会计信息系统工作原则,建设网络信息安全防御系统和安全规章制度。其次,不应过分追求服务商的数据处理速度和规模,应高度重视服务商数据的正确性和安全性。最后,加强对系统的日常维护、管理技术、资金投入,数据及时备份,核心数据加密处理,降低信息安全风险。

(四)加强各软件模块之间的耦合

企业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由财务决策、财务管理、财务分析、预算管理、考核评价以及成本管理系统共同组成的。国内大部分平台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各管理会计系统处于相对独立状态,各行其是,无法实现信息互换与共享,对管理层决策的科学合理性造成了严重影响。所以,加强各软件模块之间的交流,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联动决策机制,强化各系统数据之间的共享互通,共建单位系统一体化与资源配置合理化的信息共享平台,共同推进平台公司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赵文庆,梁运吉.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7).

[2]马鸿燕.大数据时代会计信息化对管理会计变革的影响[J].财会学习,2017(20):127.

[3]刘阿千.大数据背景下的管理会计信息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1):53-54.

[4]贾希玲.大数据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其风险防范[J].经济研究导刊,2016(8):138-139.

公司融资管理范文6

新一轮央企改革迫切需要减轻部分历史银行债务,商业银行受财税监管核销政策限制及盈利压力,难以对存续经营央企减债。债务处置矛盾博弈激烈,势必影响央企改革和金融风险化解进度。坏账银行即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是缓解银企债务、加快重组盘活、控制金融风险的有效制度设计,银行亦可按政策核销贷款转让时的打折部分。新一轮央企改革需突破现有四家商业化AMC追求利润、财务性处置、财务性债转股等局限性,仿照省市政府AMC政策,在央企自身配套搭建AMC平台,直接打折收购部分处理难度大、关键性的银行不良贷款,按照央企自身改革战略目标与进度安排,进行战略性债务重组、战略性债转股。具体可选择一家有不良资产处置,并具有丰富产业整合经验和实力的央企进行试点,赋予其现有金融机构以AMC职能,实行分账核算、分类监管,并给予其一定的收购资金支持、税费优惠或返还政策。

关键词:

央企改革;银行不良贷款;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平台

国家正在深化央企改革,新一轮的国资划转整合、孵化盘活将迎来改革高潮。央企做好资产、股权、债务的接续,尤其是处理好银企债务中的历史问题,对改革成败至关重要。央企受历史原因、社会责任等因素制约,要达成改革目标,需核减部分原有的银行债务,轻装上阵,激发活力;银行虽因经济下行、不良率上升增强了压降不良的意愿,但财税监管核销的政策限制、公平信用环境建设、利润压力等因素,制约了银行对存续经营央企减债的能力,导致银企债务处置矛盾多、难度大。如果银企双方为此展开激烈的博弈,势必影响央企改革和金融风险化解的进度。实践证明,坏账银行,即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是缓解银企债务、加快重组盘活、控制金融风险的有效制度设计,银行亦可按政策核销贷款转让时的打折部分。对此,新一轮央企改革整合、孵化盘活、关闭清算可加以借鉴,并发扬光大。新的央企改革配套AMC政策,需转换现有四家商业化AMC追求利润的经营思维模式,突破其作为金融机构财务性处置债务、财务性债转股的局限性,仿照地方政府AMC的政策,尝试在央企自身配套搭建AMC平台,直接打折收购部分处理难度大、关键性的银行不良贷款,按照央企改革战略目标与进度安排,用战略性债务重组、战略性债转股方式,快速缓解、稳步处置央企银行债务,推动央企改革深化,促进实体经济增长。具体可选择一家有不良资产需处置,并拥有产业整合丰富经验和实力的央企试点,赋予其现有的金融机构以AMC职能,将AMC业务分账核算、分类监管,允许AMC业务不良率、对企业投资、房屋土地及固定资产比例超标,允许AMC业务亏损,并给予一定的收购资金支持、税费优惠或返还政策。

一、央企改革重组中减轻银行债务历史包袱的迫切性

(一)央企历史债务包袱问题凸显

国家明确了新一轮深化央企改革的方向。财政部、国资委将通过对现有企事业的国有股权划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整等方式,进行整个央企的产业、行业结构调整;成立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接受优良资产、主业资产、辅业资产,也包括不良资产、破产资产。这不可避免地会在接受资产的同时承担巨大的负债,包括部分历史包袱。较大规模央企的划转整合、孵化盘活、破产清算已成确定趋势,改革中不良贷款处置和金融风险化解的矛盾局面,必然会表现出来。

(二)央企减债及债务重组的需求

国务院国资委和央企系统,在资产孵化盘活、破产处置领域有丰富的实践,成功经验、失败教训也较多,其中大多数与银行债务处置成败有关。经济结构调整中,国家鼓励央企产业升级、引技、引资、引智等,会产生部分债务包袱,而在整合后成为被划入企业的控股股东的央企,如果以其股本为限承担责任,则无法、更无财力全部承担被划入企业的银行贷款。巨大的偿债难题阻滞了企业改革推进。央企急需银行对存续经营企业也能停息挂账、减债减本,也希望银行采取债转股成为战略投资者等方式,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和经营成本。

二、银行对存续经营央企减债的两难困境

(一)商业银行减债的财力有限

当前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滑,导致国有、非国有商业银行不良率均大幅升高,不良资产面临集中爆发的风险。2015年第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1.2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59%;关注贷款2.8万亿元,关注贷款率近3.77%,总量庞大,比例较高。商业银行是按照商业化和股东回报最大化原则进行经营的,在目前利差逐步缩小、利息回收率低、利润下降的情况下,如果以税后利润核销央企的不良贷款,财力有限,因而为央企减债减本的动力不足。

(二)不良贷款核销政策条件较严

即使银行有压降不良贷款、动用拨备来核销的意愿,实际执行中也会面临财政税收、行业监管等对不良贷款核销的严格政策限制、复杂审批程序且耗时较长的情况。银行核销的先决条件是穷尽一切追偿手段,基本要求是必须严格履行司法追索程序,提供企业无法还钱的证明;同时须追究有关贷款人员的责任,并处理有关贷款人员后,才能核销贷款。而在债务重组谈判中,如果要求银行以债转股方式长期直接投资企业,持有厂房、土地等,因不属于商业银行经营范围,主债权银行也无法实施。这些政策限制和银企各自角色的利益冲突,势必形成银行面对正常存续央企减债的两难困境。银企博弈激烈,必然产生央企改革受阻、孵化盘活艰难的局面。

三、央企改革中自身配套搭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平台的必要性

(一)坏账银行的作用

坏账银行即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是缓解银企利益冲突、控制金融风险的一种有效的制度设计。1999年,中国成立了四家AMC,政策性收购、处置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有效发挥了“金融稳定器”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延缓偿债,避免了企业大批停产、破产;另一方面,以时间换空间,剥离了国有银行四成的贷款量(不到两万亿元的不良贷款),优化了其整个贷款质量。十年后,国有银行用增长的贷款量(约二十万亿元)及收益及股改上市收益等来消化这不足总贷款量一成的贷款剥离旧账,控制了金融风险,有效解决了银企债务的困境。

(二)2007年四家AMC商业化后的现实局限性

自2007年始,四家AMC开始商业化,进行股份制转型,大都成为金融控股公司,有的已上市。商业化运作使四家AMC在收购、处置不良贷款方面面临诸多局限:一是作为追求效益利润和股东回报的股份公司、上市公司,其财力有限,商业化打折收购不良贷款后,没有动力将打折利益让渡给企业;二是四家AMC仅有金融背景,没有实业支撑,无法从企业产业战略整合的角度思维、处置收购的资产;三是四家AMC较多采取的财务性现金清收、变卖淘汰、财务性债转股“打包、打折、打官司、转卖资产赚差价”的商业化处置方式,对银行和AMC自身较为有利,但对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作用较小,对企业实现重组意图和发展实体经济的作用也很小,很难承担化解金融风险的重任,且因此还出现了一些新的银企债务难题。

(三)地方政府AMC的模式及央企缺陷

对此,财政、银监部门2012年、2013年先后出台文件,明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原则上可设立或授权一家地方AMC,作为具有特殊政策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事当地范围内不良贷款的批量收购和处置业务。2015年9月已公布的18家地方AMC,分别制定了逐户逐项、多方利益平衡的“重组盘活为主、处置清收为辅”的方案,旨在通过给因结构调整不力暂时陷入困境的企业打强心针的方式激活一批,通过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一批,借助资本市场重组并购、债转股、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孵化盘活一批。目前,在缓解地方债务困境、帮助企业脱困、维护地方金融安全、促进地方结构调整以及发展实体经济等方面,效果初显。从目前的情况看,上述地方AMC因为受地域和实力的限制,无法更多地支持此轮的央企改革;而已商业化的原四家AMC,也难以适应央企孵化盘活、结构调整的战略需求,对此次央企改革的配合力度和效果亦有限。国务院国资委、央企系统则缺乏AMC这种改革的配套政策。

四、央企自身配套搭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平台的优势

央企深化改革迫切需要解决银企债务难题。对此,国资委和央企系统可顺应国家鼓励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导向,配套搭建自身的AMC平台,打出产融协同的组合拳,处置部分银行不良贷款。这一举措在推进央企改革和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一,央企及自身配套AMC平台,能清除不良贷款产生的根源,落实“谁的孩子谁抱”的规则,预防不良资产再次滋生蔓延。处置不良贷款,不能像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央企自身对不良资产的前因后果了解深入、透彻,央企配套AMC平台也非常熟悉成员企业的情况,因而可以通过专业、高效的“抽丝剥茧”,探寻业务往来各个节点的问题,有效把控不良资产产生的症结,由此进行流程改良,预防再次滋生不良资产。第二,央企及自身配套AMC依托产业背景支撑,优于纯金融背景的四家AMC,能实现不良资产“物尽其用”。不良资产无非是资产摆放位置和定价错位,如正确重置,就能变为好资产。央企及配套AMC打折收购银行不良贷款后,不是一味追求本息回收和处置效益,而是从国有经济、央企健康发展的战略意图出发,对接产业,充当“资源优化器”,灵活、专业、有效地处置不良资产:或按需要将贷款打折利益让渡企业,并进行部分清收;或重新安排债务、孵化盘活企业,避免企业停工、停产出售经营资产偿债;或债转股作为战略性长期投资,引进外部资本,降低被重组央企的资产负债率;或主导破产清算、优胜劣汰,将资产注入优质龙头企业,确保对生产经营起关键作用的抵债资产牢牢把握在国家手中,防止出现商业化AMC的一卖了事的方式,避免成员企业重要资产信息外漏,影响集团整体信息安全。第三,央企AMC利用央企人资分离、安置优势,能比较顺利地处置不良资产。这次央企改革、国资整合,涉及亏损、非持续经营、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企业的户数较多,人员规模较大。人员分流、安置是敏感问题,企业稳定是第一要务。企业重组、不良资产处置往往受制于人员问题,需要在资产处置前,筹措大量资金,妥善进行人资分离、人员剥离安置。央企配套的AMC,可协同央企战略,必要时还可先垫付部分资金,用于具体安置、分流人员,以保证职工应有的基本权益,并保持企业稳定,然后再处置资产,或申领国有资本预算资金,偿还债务及垫付的安置资金。有的央企还拥有人力资源平台,专门承担改革重组中的人员安置,更能有效支持央企AMC处置资产。这点,是央企AMC具备而其他AMC无法比拟的特殊优势。

五、对央企改革中自身搭建AMC平台的几点具体建议

一是在银监会、国资委、财政部的指导下,试点以央企现有金融机构为基础,配套搭建AMC平台,收购、处置部分相关企业不良贷款。这是最快捷、有效的方式,具有成本低,风险可控的优势。该金融机构在被赋予AMC特殊职能后,首先应按照央企产业整合战略目标和进度安排,打出组合拳,形成合力,推动央企并购重组、孵化盘活并化解偿债危机;后续则可根据资产多元化状况,逐步扩大业务范围。二是试点的央企金融机构应实行分账核算、分类监管。试点的央企金融机构在行使AMC职能时,对打折收购的与央企划转整合紧密相关的部分银行不良贷款,需要分账核算,分类监管,独立运营。在经营上,要允许金融资产管理业务不良比例超标,允许持有厂房、土地等比例超标,允许债转股直接对企业投资,允许亏损。三是给予试点央企AMC平台以资金、政策支持。应争取央行提供部分再贷款作为收购资金,如央企AMC同步承担央行对不良贷款转让银行的再贷款,抵付折让后的收购款;同时,争取给予金融资产管理业务税费优惠、减免或返还政策,以提高处置收益,充实央企AMC的运营资金。

作者:何仕彬 林玲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中国银监会官网统计信息,2015-11-12

公司融资管理范文7

关键词:汽车金融;融资渠道;资产支持证券;流动性

一、信贷ABS概念

所谓ABS,是英文"AssetBackedSecuritization"的缩写,资产证券化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的、稳定的未来现金流收入的资产组建资产池,出售给特殊目的载体,特殊目的载体以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发行证券的过程。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呈现出快速扩容、稳健运行、创新迭出的良好发展态势,信贷ABS市场参与主体日趋丰富,汽车金融公司以其合法拥有的汽车贷款及其抵押权和附属担保权益作为基础资产,发行的车贷ABS已成为消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主流品种之一。

二、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管理现状浅析

目前,中国银保监会已批准设立25家汽车金融公司,其主营业务以汽车经销商库存融资和零售消费贷款为主。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和《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落实国务院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释放多元化消费潜力,提升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供给,并对汽车贷款的相关政策做出调整,使得汽车金融机构的客户类型和来源得到了扩展,进一步促进汽车金融的良性发展。汽车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逐渐形成汽车金融公司、银行、融资租赁公司以及互联网汽车电商平台等竞相逐鹿的参与者体系。其中汽车金融公司依托整车厂渠道支持,以高效的审批业务模式和灵活的金融产品占据汽车金融市场过半份额。汽车金融作为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多渠道获取资金十分关键,是决定汽车金融公司稳健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管理现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融资成本高,融资期限错配程度大。汽车金融公司在发展初期,除资本金以外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同业借款获得资金,往往具有融资额度低、期限短、融资成本高、批复时间长等局限性,而汽车金融公司发放的个人贷款平均贷款期限在27个月左右,造成融资周期与零售金融资产周转周期错配程度大。二是融资渠道受限,积极争取股东支持。根据管理办法的规定,汽车金融公司不能吸收单位及个人活期存款,而仅能吸收股东单位3个月以上定期存款。故基于业务发展和资本充足率考核的要求,汽车金融公司积极争取股东以定期存款和增加资本金方式获取资金,据工商信息显示,2018年有8家汽车金融公司合计增资近110亿元,增幅超55%。三是稳定传统融资,拓展新兴融资途径。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扩大放开,汽车金融公司近年来依靠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金融债、资产支持证券等方式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6至2018年,共有9家汽车金融公司发行26单共575亿元金融债,16家汽车金融公司发行68单共2500亿元车贷ABS,有效降低了对传统融资方式的依赖。

三、信贷ABS在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管理的运用

(一)宏观环境及政策利好ABS发行

自2005年ABS业务试点开展以来,国家有关部委相继出台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备案登记工作流程的通知》等一系列相关文件,有效解决了资产证券化试点的市场准入、金融监管、发行和交易、会计核算、投资人保护等法律空白问题,为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规范机制,为市场进一步扩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在计算风险暴露时应对资产证券化产品基础资产进行穿透管理,严厉禁止银行理财产品通过资金池投资非标准化产品,汽车抵押贷款资产因其天然的规范性及透明性将吸引更多投资资金。随着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份额及投资者数量的不断扩大,ABS二级市场的流动性逐步提高,流动性补偿成本不断降低,与一般信用债收益率的利差呈缩窄态势,将促进ABS业务更好的发展。

(二)信贷ABS已成为汽车金融公司重要融资途径

汽车金融公司的贷款资产一般具有小额分散、期限较短的同质性。据《2017年度中国汽车金融公司行业发展报告》,截至2017年末,汽车金融公司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为0.25%,远低于同时期银行不良贷款率,且汽车金融公司平均拨备覆盖率为448.24%。因此,底层资产良好的信用水平、高分散性和标准化使得此类资产支持证券在投资者中更受欢迎。自2014年注册制推行以来,汽车金融公司的资产支持证券在发行量和发行规模增幅明显,从2014年的7单上升到2018年的23单,总发行规模也从2014年约78亿元增长到2018年突破1000亿元。较同业融资而言,汽车金融公司零售贷款期限较长(通常加权平均期限27个月),造成资产与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流动性风险较高。对于汽车金融公司来说,通过发行ABS在满足相关条件下可实现会计出表,将未来的现金流提前变现,降低表内贷款余额,有效解决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的问题,并为汽车金融公司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低成本长期资金来源,缓解了流动性压力,有助于防范流动性风险。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汽车金融公司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结构逐渐丰富,开放的投资渠道(如债券通)将吸引更多元的投资者。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未来汽车金融以及汽车金融ABS业务发展提供了推动力,在资产筛选、大数据风控及资质增信方面有望提供更多的支持方案。可以预见,未来资产支持证券的常态化是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管理的重要手段,突破单一融资来源瓶颈障碍,构建多元化、稳固化的融资渠道,对汽车金融公司增强资金保障能力、助推高质量发展有着长远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S].2005.

[2]银监会.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备案登记工作流程的通知[S].2014.

[3]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汽车贷款管理办法[S].2017.

公司融资管理范文8

融资性担保公司通过承担风险、控制风险,大面积地收取少量担保费,来覆盖可能发生的小面积的代偿风险,以获取利润。它的出现最开始是源于大多数需要借款的中小企业或是不满足商业银行的授信标准,或是商业银行的授信流程对其而言过于复杂和拖沓,其借款或急需借款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融资性担保公司以其有别于银行较为死板的授信标准,对满足其要求的企业进行信用补充,作为担保并承诺被担保人不能按期还款的情况下对债权人履行还款义务,以帮助中小企业从银行取得贷款。因此,融资性担保公司所参与的信用业务主要是商业银行不愿涉及的风险较大的部分,它代替商业银行承担了风险,为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建立起信用的桥梁,从而引导银行资金顺利流向中小企业。但是,风险本身并不能因此消除,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只是由银行转嫁到了融资性担保公司,而融资性担保公司需要靠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尤其是有别于银行或者说优于银行的风险识别能力才能减小自身的风险,才能够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融资性担保公司所面临的担保风险是指在执行担保业务的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担保业务发生亏损的可能性。根据新巴塞尔协议对风险的划分,可分为如下几种:

(一)信用风险

当被担保企业由于营运能力有限、资本结构不合理或现金流断裂等问题难以履行合约责任,或因企业实际控制人道德素养问题不愿履行责任时,担保公司就将履行代偿义务,代替被担保企业还款,从而造成公司自身损失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

伴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融资担保业务面临的市场利率、货币供应、国际热钱流动等都会影响到银行给予的授信额度,影响担保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同时,经济周期变化所导致经济基本面走坏时很可能导致多数企业处于经营困境,从而极大地增加违约的数量和可能性。而融资担保集中于某一行业时尤其受到行业不景气的冲击。譬如煤炭行业由于经济冬天的来临,全行业亏损,其本身资产体量又非常大,涉及的担保资金相当大,一旦危机爆发,将使整个地区的金融稳定受到冲击。

(三)操作风险

融资性担保公司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都会有做大做强的冲动。为了拓展客户规模,为了做够合作银行的授信额度以期拿到更高的授信额度,业务部都会不遗余力的去开拓新的业务。而优质客户的数量是有限的,同时由于逆向选择,在积极开展业务的过程中更可能接到劣等客户的担保项目,使得风险增大。在担保业务运作中,若是没有专业的评估体系和风险判断,没有合理的公司治理和具有较高金融素养和职业素养的从业人员,没有按照指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三查”不实,判断不准,决策失误,担保项目便可能面临失败。

(四)其他风险

融资性担保公司还会面临来自政策、法律等其他方面的风险。如多部委2010年3月联合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成立应当经监管部门审查批准,由监管部门颁发经营许可证,并凭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以获取经营资格。新规定使得过去没有拿到特有牌照,而实际进行融资担保业务的担保企业面临政策上的压力。事实上,担保行业可分为融资担保和非融资担保。《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中也明确区别了融资担保与非融资担保。按照现有的法规条文划分,融资性担保公司成立需要去省级政府确定的监管部门申请经营许可证并由金融办进行年审,其经营范围包含多项担保业务。而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只须依据《公司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设立登记即可成立,其经营范围不包括贷款担保。在此之前发生的大量担保公司跑路的大多数是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它们多是由民间资本组成,很多行为不符合现在的法律规范法规,比如涉足房地产等禁入行业,违规开展贷款担保业务,甚至涉嫌非法集资,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状况。《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同时规定,监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但不得低于人民币500万元。目前许多地方已经将最低注册资本金提高到了1亿人民币。这就使得原有的部分中小担保机构由于难以募集到足够的资本金以满足最低资本要求而面临洗牌。又如,当被担保人逾期债权被转移给担保公司后,由担保公司去向被担保人追偿,如果企业实际控制人逃避债务,转移公司财产,致使破产后没有足够财产加以执行,而向法院申请执行个人财产时可能会产生法律争议。担保人将抵押品重复反担保后,担保公司在与同业者同时追偿时又会出现顺位认定纠纷。而且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这些问题既会产生时间成本和诉讼成本,也会受到我国对于融资担保行业并不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掣肘,公司的业务成本都会显著上升。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存在的风险管理问题

在存在各种风险因素的情况下,融资性担保公司自身存在的风险管理缺陷将使公司面临的潜在风险极大地暴露出来,从而使公司遭遇亏损。

(一)对公司战略目标及经济趋势认识不清

众多融资性担保公司在公司战略目标上都有共同的特点:急于扩大规模,用较短的时候获取最大的收益。这样的特点就使得公司担保的项目多却不优,形成代偿率过高、入不敷出的窘况。产生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公司决策者急于求成,另一方面也是公司的风险管理措施跟不上规模的扩大。同时,公司决策者缺乏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趋势的前瞻性判断,对信贷规模与经济形势之间的相关性也缺乏足够的了解。

(二)超额担保由《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

可知,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资产的10倍。同时银监会也要求与担保机构合作的商业银行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融资性担保公司具体授信额度的担保放大倍数。但由于第三方监管不足,公司自身风险意识薄弱,银行在流动性充沛时放款冲动强烈,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实际担保责任余额超过公司自身资本十倍甚至数十倍。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就很可能导致公司净资产不足支付代偿款,致使公司破产。

(三)保前审查不严,保后监管缺失

被担保人向融资性担保公司申请贷款担保,说明其自身不能满足银行的贷款要求,所以融资性担保公司在签约担保前,必须在仔细确认被担保人已有的信用资料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入企业内部全面核查。然而,现实中,很多融资性担保公司往往轻视了资格审查和担保可行性研究,实际操作人员或是对企业运营不甚了解,抑或碍于朋友情面,或收受回扣,不恰当的担保了该项目,给公司带来潜在风险。而一些公司在担保业务实现后,疏于对被担保公司发展状况的关注和跟踪。一旦被担保对象经营等方面出现问题,还款风险初现矛头时,不能第一时间排除或降低风险。

(四)缺乏健全的反担保措施

对于部分授信额度较大,或者被担保对象资信较低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应要求被担保对象提供反担保措施。但在现实中,担保公司对反担保措施管理不到位、要求不严格,在反担保抵押物出现问题时,表现十分无力。如担保前对抵押品的估值过高或是被担保对象违约发生代偿后要求抵押品时才发现抵押品已被法院查封、冻结、扣押。

(五)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

部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意识薄弱,业务流程不规范,决策机制不健全,风险计量不科学,财务管理混乱,风险识别评估失效,内部控制和奖惩机制失效,企业文化培育缺失等等。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必然导致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失去主方向,也就难免出现风险和问题。

三、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对策

针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管理的问题,应积极研究风险和问题的特点,建立适合公司自身发展的风险管理策略,提高业务效率和规模,降低风险损失和代偿率。

(一)制定与自身匹配的风险管理战略

要制定与自身匹配的风险管理战略,就要求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外对内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外,公司决策层要能较为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宏观经济周期,国家政策法律的变动,讲究顺大势而为,且要有较强的应对力。对内,公司决策层应充分评析自身,如对注册资本,流动性,担保责任余额,代偿损失率,各类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比例等情况清晰掌握实时分析,对公司的组织结构,人员构成,不断调整和优化,使公司战略清晰,战术得当。

(二)落实风险准备金

商业银行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融资性担保公司具体授信额度的担保放大倍数。但或由于银行间沟通不足,或由于实际操作问题,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担保责任余额与净资产的比例可能会超过《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限定。实际操作中,除了民生银行及少数银行要求2%到5%的风险准备金外,大部分商业银行没有此项要求,只是根据担保机构历来信用状况进行授信额度的确定,如信用良好则追加授信额度。但历史不会重复,过去的良好信用不能代表将来的零风险。对于融资性担保公司自身而言,如果某笔担保业务发生违约,公司需承担代偿责任,就可以动用风险准备金来承担相应的责任,以防止公司资金周转和财务出现困难。因此,风险准备金的落实将大大增强国家对于担保放大倍数以及信用债权的总量确定,增强全行业的风险控制力,有助于金融系统的长期稳定。

(三)充分利用征信系统

融资性担保机构在拿到牌照的情况下,能够向中央人民银行建立的征信系统提供征信信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包括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如今,针对部分企业办理多个营业执照或破产前资产被转移,破产后无可执行的情况,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单单将违约信息上传企业征信系统,更是上传到个人征信系统。当企业实际控制人在融资性担保业务违约,逾期无故不缴纳欠款时,融资性担保机构会将企业实际控制人的违约信息录入个人征信系统。而个人征信系统的不良信用记录,将会给“老赖”们以后的贷款,授信,出行甚至子女升学带来麻烦。2015年1月5日,芝麻信用等8家机构成为首批试点,获准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新的个人征信市场主体的引入,全面的征信系统的建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充分利用征信系统上传下载信用信息,将有效的防范道德风险,极大降低代偿率。

(四)重视保后监管

保前科学准确地进行风险识别和判断固然能减少风险,但却不能将所有的风险消除。保后监管同样十分重要,如果放任不管,任由风险滋生,同样会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而在保后对企业经营状况、财务变化、反担保状况跟踪检查,一旦发现不良现象可以及时提示风险,做好应对准备,也可以协助企业发现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减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五)追偿手段有效得当

当损失已经发生时,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并尽可能挽回损失。首先可以与被担保人联系,判断其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同时对其企业可执行的动产不动产进行详细调查,如果还款能力不是短暂缺失或者还款意愿不强,可立即向法院申请财产保护。如果遇到公司资产已被转移,应向法院申请对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个人财产予以冻结和执行。整个追偿流程需要融资性担保公司具有法律方面的专业的人才,以在追偿过程中最大可能获得第一顺位的赔偿或是避免手段不当而使自身承担法律责任。

(六)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