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设施维护范例

道路设施维护

道路设施维护范文1

关键词:城市建设;市政道路维护;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交通事业也在逐渐发展,道路建设规模逐渐扩大,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而作为城市的象征形象之一,道路也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发展。为维护城市形象,推动城市发展,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市政道路维护工作,引进新的技术、材料积极对市政道路进行维护,调整道路整体质量,确保道路运行正常。通过对道路进行定期的检查维护,有利于使道路实现持续发展,进而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1道路维护的作用

随着城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城市交通建设也越发迅速,交通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当前我国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道路维护不及时、缺乏定期检修,导致道路出现问题影响正常的交通运输,甚至会影响居民的生命安全[1]。市政道路建设的目的在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其对城市交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其使用率十分高,一旦出现问题极易出现严重的社会影响,同时也会对城市发展产生危害,导致经济损失。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进行市政道路维护工作,做好道路检查、维修、保养等工作,进而推动道路交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城市整体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市政道路维护现状分析

2.1路面结构

市政道路的路面结构分为水泥混凝土和沥青路面两种。沥青路面表面完整平齐,且无接缝现象,具有良好的弹性,振幅十分小,通行稳定且舒适,且其在建设时施工周期短、成型迅速,后期检修养护方便,能够循环利用,可以迅速交付应用。这些优势使得沥青路面成为我国道路建设的主要路面结构。但是,沥青路面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受到土基影响,沥青路面本身的稳定性和强度会发生变化,且由于长期处于外界环境中,沥青材料极易发生老化变形现象,导致路面开裂、松散[2]。此外,市政道路本身在结构施工时间和方法上有所限制,导致整个道路承重层无法满足质量标准,使得后期运行时出现了病害现象。

2.2维修养护工作

城市化的发展使得交通运输量迅速增加,城市道路压力越来越大。市政道路由于本身地理环境复杂,路面存在自有缺陷,管理不到位等现象使得其在运行时无法更好的满足服务要求。这一现象说明了城市道路在规划、建设管理时有很多不合理之处。对此,市政道路必须要完善道路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建立与时展相符的监管体系,并对城市道路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提高道路交通网络的应用质量[3]。

3市政道路维护相关对策

3.1完善道路管理机制

市政道路管理机制与其维护有关,在进行改革时需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并充分落实到位。对于市政道路的管理,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管理,分别为事权下放、管养分离、企事分离,循序渐进,逐渐完善管理机制,使其能够与市场发展要求相符,并落实好制度运行工作,使市政道路的管理更加科学、高效。对此,可以将其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维护费用根据实际任务来结算,例如路面出现结果性破坏,对其需要彻底翻修,北方道路维修中需要加入冷补材料,构成冷沥青,费用相较于南方地区药膏,可以根据翻修的实际任务来计算经费[4]。此外,地方政府需要积极发挥道路维护引导作用,鼓励政府参与道路维护工作中,在政府的指导下开始进行道路检修、养护工作。

3.2增加道路维护资金

在进行道路维修时,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道路养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投入,政府利用财政收入提高道路养护资金投入比例,同时在资金允许基础上加强养护资金管理工作,对其中的收费问题进行科学管理,推行资金专用机制,定期为道路养护投入一定的资金,确保道路养护工作顺利进行。此外,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专业的养护队伍,而养护队伍的建立为道路养护工作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养护工人素质不一,无法真正实现专业养护,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高素质的专业养护团队[5]。同时,由于市政工程建设数量上升,道路规模不断扩大,所需的养护人员数量也逐渐增多。因此,建立专业的养护团队对于市政道路而言十分重要,且需要做到专人专做,落实好工程师的各项部署,及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道路养护时,其中不仅涉及了日常的保养、清洁工作,同时还涉及了养护评定工作,将道路技术评定结果作为依据,进而确定道路维护内容。公路管养部门需要在道路小修养护中加入日常保养工作,并设置专项的公路养护资金,建立定额道路养护经费制度。

3.3做好路面养护情况

首先,对市政道路进行全面的清理维修。道路养护不仅需要维护道路结构和路面,同时还需要检查道路连接部位,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措施,加固道路。道路维护工作失职确保路面平整清洁,将其中的杂物和积水及时清理干净,利用排水管及时将道路积水排干净,避免道路受到积水威胁。其次,加固道路结构。道路养护还需要注意道路下部结构的维护,利用加固技术提高道路稳定性,及时对承载力薄弱处进行人工地基加固,例如通过注浆、换填土等方面提高承载力,使道路更加稳固[6]。最后,加大力度维护沥青路面。沥青路面经常出现裂缝和松散病害,影响路面的使用。对此,可以采取灌缝、雾封层等方法对沥青路面进行维护,其中,灌缝就是在路面裂缝中灌入密封材料,避免路面积水渗入其中,能够缓解裂缝不断扩大,使道路使用寿命延长。该方法在应用时,先要将裂缝中的杂物清理干净,之后在其中灌入密封材料,但是一旦裂缝超过5mm,需要对其进行开槽。雾封层则是当前最有效的沥青路面预防维护方法。

3.4推行预防养护理论

当前,我国的道路维护技术仍然不够先进和完善,对此,可以通过推行预防养护理论佳翼约束控制路面进一步破损。通过对城市各种道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利用合适的维护技术对道路进行维护。由于施工路段不同,其破坏程度也有所差异,使用的修补技术也存在差异,其中涉及了一些技术选择问题,这就需要根据道路实际的破坏程度来选择维护技术,并以主要问题、次要问题为核心进行短期维护,尤其是主干道的维护,对于主干道可以选择高质量的材料进行修补维护,对辅路可以选择相对低价的材料进行修补维护。

4结束语

对于如今的城市而言,市政道路所起到了的作用十分突出,为保证道路运行顺利、安全、稳定,必须要重视市政道路的维护工作,而针对道路维护中面临的困难,也需要积极寻找新的方法来维护道路,确保道路运行正常。同时,为了使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定期检查维护道路,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对道路进行维修保养,提高道路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强,游涛.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及管理对策研究[J].信息周刊,2018,000(014):1-1.

[2]刘艳伟.市政道路施工中关于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8,000(008):112.

[3]陈火生.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对策[J].江西建材,2018.

[4]曾剑波.市政道路施工中常见技术难点及对策[J].江西建材,2019(10).

[5]王冀.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及管理对策研究[J].居舍,2018(32):21.

道路设施维护范文2

关键词: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

0引言

人性化道路设计就是将人性化体现在道路设计中,让人们真切的感受到道路交通的安全、便捷、舒适,使道路形态符合城市发展需要,是对道路及相关设施的优化设计,也是符合时展要求的重要设计理念。人性化道路设计涉及诸多内容,本文列举一些关键点进行论述。

1道路交通工程设计

(1)人行道设计。人行道设计首重平整度以及安全性。一些地区人行道铺装十分美观,但是在实际交通中,行人对于地砖颜色、图案并没多大关注,人行道是否会出现积水、会不会绊倒等行走体验才是最关系的问题。基于此,人行道铺装应尽可能使用防滑砖。第二,要注意人行道和各个单位上车坡道关系。人行道设计要把位于各个单位门口的上车坡道和位于两侧的人行道以坡道连接在一起,为行人区分方便,宜使用不同材料;第三,注意车行道和人行道高差:可将车行道和人行道设计成两个纵坡,保留高差,上车坡道和车行道以踏步或者坡道顺接。(2)非机动车道设计。在我国,道路交通中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常会混在一起行驶,非机动车很容易被剐蹭导致安全事故,道路交通通畅度也会受到严重影响。非机动车车道通畅度不足,路窄、常被占用是原因之一,为此很多道路采用了绿化隔离设计,如下图所示,这一设计对于分离道路上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有积极意义,也提高了安全性,体现人性化。可以将自行车道用彩色沥青混凝土铺设、人行道用灰白色晶石彩砖铺设,从而使不同功能道路泾渭分明,也有一定美感。非机动车道交叉口可以设通行路障,规范车辆前行、转弯行为,提高安全性。此外,厦门针对自行车出行问题建设了自行车专属的空中自行车道,该道路只允许自行车通行,打造自行车的“高速公路”,与沿线经过的重要交通站点实现互通。一方面提高了居民交通出行速度,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绿色出行速度慢、不安全的问题。(3)机动车道设计。机动车道在设计上必须确保行车通畅度、安全性与舒适性,车道宽度可以通过波良可夫模型计算。车道宽度要考虑车身宽度与实际行驶中的横向安全距离,横向安全距离又和行车速度相关,机动车驾驶中,方向盘偏离会导致摆动误差,车辆行驶会和车道线存在误差角。利用波良可夫模型来确定道路横向安全距离可以有效提高交通安全性、舒适性。(4)无障碍设计。道路设计中,无障碍设计最体现人文关怀。其设计包括盲道布置、坡道缘石设计等。这类设施随处可见,不止方便残疾人出行,也体现出社会进步。不过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无障碍设计并不合理,衔接、交叉处常出现问题,也存在施工质量不足、维护不到位、路边摊贩占用盲道等现象,因此,要实现其功能性,就必须加强设计的严谨性、注重施工质量、做好维护、加强无障碍设施间协调。

2道路设施设计

(1)道路休闲广场设计。城市不断发展,用地越来越紧张,居民生活空间日益拥挤,在中心城区,很少有大片绿地、景观存在,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居民对休闲空间有很大渴望。因此,城区要多设计休闲广场,即使是小型道路休闲广场也可以给居民难得的休闲、生活空间享受。这也是人性化道路设计的重要体现。在城市街道、休闲广场上通常会设置休息用长凳,但是因为处于露天环境,雨雪天气就会暂时无法使用,基于这一问题,一些设计师设计出了可旋转长凳,在雨雪天气后,转动长凳侧边把手可以翻转到干燥面继续使用。(2)过街天桥设计。天桥为城市居民步行穿越马路提供了安全环境,一些天桥也是欣赏城市景观的观赏点。为体现人性化,可以在天桥上方加设顶棚,起到遮阳、挡雨的效果,而且人们打伞会增加行人间距,降低通行能力,加设顶棚在提高出行舒适度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天桥通行能力。

3结语

人性化是城市发展成熟的标志之一,也是居民对城市生活的普遍向往。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人性化设计才能保持良性发展状态,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提高居民幸福度,体现出经济与社会价值。本文从道路交通工程设计、道路设施设计两个方面对城市道路设计中如何体现人性化进行了综述,希望对城市良性发展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洪永强.对于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思考[J].低碳地产,2016,2(15).

[2]邓英武.公路与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中的问题分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04):00224.

道路设施维护范文3

信息化管理是基于现代信息化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高效管理模式,利用计算机设备、软件系统、电子监控管理设备以及通讯网络能够有效实现管理效率的成倍提升,同时管理的精度也将得到极大的提高。在当前市政设施管理中,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已成为提高市政设施管理效率与质量的有效措施,基于此,文章将针对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应用

1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原则

1.1先进性。

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能够长期服务于市政设施的管理工作,并且要满足市政设施未来发展变化的管理需求,因此,需加强国内外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与设备的应用,这也决定了该系统建设要遵循先进性原则。

1.2实用性。

这一系统设计与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因此,不能盲目追求系统功能的超前性,要遵循实用性原则,在满足实际的市政设施管理工作需求同时,还要避免资源的浪费。

1.3可靠性。

市政设施管理工作要求管理系统能够适应24小时连续工作,并能够保障一般突发状况下的正常运行,这也是保障管理效率的关键,因此,该系统的建设必须符合可靠性的要求。

1.4可扩展性。

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政设施也将不断增加和完善,对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要求也将随之提高,同时,信息化管理技术的不断升级,以及市政设施管理部门在工作中与其他部门交流合作的增加,也要求管理系统能够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以提高管理和联合执法行动的效率,这就要求该系统要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满足未来功能扩展与系统升级的需求。

1.5规范性。

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建设还应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与标准,设备选择与接口设计必须符合标准化的要求,以便于系统的使用与维护。

1.6简便性。

主要是指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建设应满足操作简便、易于维护的要求,以减少对专业操作及维护人员与专业检修工具的依赖性,同时也能够避免系统出现故障时,造成管理工作无法开展。

2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主要构成

2.1GIS系统。

GIS是一种较为先进性的空间地理信息系统,这也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GIS系统将市政设施中的各部分如给排水设施、供气设施、路桥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进行整合,并作为管理的主线,将市政通讯、电力、消防、防灾等各项内容及相关设施沿主线加入到管理系统中,对整个城市的市政设施及相关管理工作转换为地理信息模型,并在GIS系统管理平台上进行统一的数据分析与集成管理。尤其对于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的管理,可根据地理分布进行资料的分类统计,更加便于管理工作的设施。以GIS系统为基础,同时根据市政设施的类别、功能等建立分类数据库,并与GIS系统相关联,能够更好实现基于地理分布的市政设施管理。

2.2城市视频可视化监控系统。

城市视频可视化监控系统主要是基于视频可视化监控技术的有效运用而实现,系统不仅关联了城市现有的交通、公安等视频监控系统,还针对市政设施管理的重点位置及薄弱区域增加了市政设施管理专用的视频可视化监控设备,能够实现各种动态、静态的视频监控,同时,也可通过对视频监控设备的远程遥控,对设备的角度、焦距等进行调整,满足管理工作中不同的需求。监控系统该包括一个功能强大的视频数据库,对来自各个监控设备的视频信息进行分类存储与综合管理,在管理人员需要时可通过相应的筛选,快速获取所需要的视频数据。监控中心是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在监控中心可以完成对实时视频信息的监看,对相关监控设备的控制,以及各类信息数据的转码、压缩、存储、调取与传输。

2.3井盖报警控制系统。

井盖丢失一直是困扰市政设施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的一大难题,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井盖报警控制系统成为了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井盖报警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井盖的实时监测与报警,当井盖发生丢失时,第一时间向监控中心及公安部门发出报警,并及时调动视频监控系统,对作案人员进行跟踪监视,及时抓获作案人员并找到其销赃地点,提高市政井盖盗窃案件的侦破效率,并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这一系统还可通过简单的改造用于路灯保护监控,以提高市政设施维护的有效性。

2.4中心调度监控系统。

中心调度监控系统也是整个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网络的核心部分,基于GIS系统的地理信息三维性,将地上、地下的市政设施集中于三维地理模型中,并通过中心调度监控系统进行管理,中心调度监控系统负责对来自各个管理点位及各监控设备的信息数据统一进行整合分析与处理,并根据分析结果向各个执行部门发出指令,及时与相关合作管理部门进行沟通,使管理工作能够从宏观角度全面的进行,并有效避免管理工作的混乱,保障了管理工作及相关决策的科学性。

2.5市政企业资源管理数据库。

市政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保障市政设施管理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而市政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必须要以对市政企业各项资源及企业实际运作情况的准确把握作为基础。市政企业资源管理数据库的建设能够有效的将市政企业的财务、人事、物流、设备管理、图档管理、收费等信息纳入一个统一的平台进行管理,准确掌握市政公用企业运作的实际状况,从而保障市政企业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3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功能

3.1道路桥梁设施监控管理。

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满足道路桥梁设施的全天候不间断监控的需求,对于桥梁设施的监控能够及时发现桥梁路面及设施的损坏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保障桥梁的安全性与通畅性,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道路监控管理可利用原有公安交通部门布设的视频监控设备及系统,加强对市政道路设施的监控管理,及时掌握市政设施工程开展的情况,并可以通过在道路设施施工前结合GIS系统的相关数据材料,对开挖线路及施工方案进行合理设计,减少对原有市政道路设施的影响与损坏,并保证市政道路开挖施工的科学开展。

3.2市政管网事故监控管理。

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通过对市政地下管线内气体或液体的流速与管道压力的监控,实现对管网事故的实时检测,并通过与GIS系统的数据库及地理信息模型相关联,对各类管线进行分类标号整合与数据库中,在监控系统发现管线内流速或压力出现异常时,及时通过中心调度系统调派区域内的维修工作人员,对管网异常点或段进行实地检查,以确保管线事故的及早发现,并将事故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内。事故处理完成后,将处理信息反馈到调度监控中心,并在系统中对完成维修的管网点位进行标注,做好维修记录,储存于数据库中,以便为日后工作提供依据。

3.3为市政抢险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在突发如道路塌陷、管道爆裂等市政设施险情,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在数秒之内为抢修人员确定事发地点、影响范围多大,缩短抢险时间,减少造成的损失。另外在自来水、通信、煤气、电力等管线铺设与抢险方面,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也将可以提供强大的支持和协助。同时,系统中的丰富数据信息也能够为新的市政设施设计规划提供有力的指导,确保市政设施规划决策的科学性。

4结束语

市政设施管理设计多方面的内容,市政设施主要是服务与城市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从市政设施的种类或是功能角度来看都十分繁杂,并且各类设施的布置十分分散,管理起来也具有一定的难度,采取信息化管理技术能够有效的解决市政设施管理工作中的诸多难题,提高管理的效率,并且可以实现24小时全方位不间断的监控与管理,大大提升了管理的力度,同时也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与压力,是未来市政设施管理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兰世祥 王德乾 单位:昆明滇池置业有限责任公司 昆明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道路设施维护范文4

信息化管理是基于现代信息化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高效管理模式,利用计算机设备、软件系统、电子监控管理设备以及通讯网络能够有效实现管理效率的成倍提升,同时管理的精度也将得到极大的提高。在当前市政设施管理中,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已成为提高市政设施管理效率与质量的有效措施,基于此,文章将针对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应用

1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原则

1.1先进性。

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能够长期服务于市政设施的管理工作,并且要满足市政设施未来发展变化的管理需求,因此,需加强国内外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与设备的应用,这也决定了该系统建设要遵循先进性原则。

1.2实用性。

这一系统设计与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因此,不能盲目追求系统功能的超前性,要遵循实用性原则,在满足实际的市政设施管理工作需求同时,还要避免资源的浪费。

1.3可靠性。

市政设施管理工作要求管理系统能够适应24小时连续工作,并能够保障一般突发状况下的正常运行,这也是保障管理效率的关键,因此,该系统的建设必须符合可靠性的要求。

1.4可扩展性。

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政设施也将不断增加和完善,对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要求也将随之提高,同时,信息化管理技术的不断升级,以及市政设施管理部门在工作中与其他部门交流合作的增加,也要求管理系统能够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以提高管理和联合执法行动的效率,这就要求该系统要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满足未来功能扩展与系统升级的需求。

1.5规范性。

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建设还应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与标准,设备选择与接口设计必须符合标准化的要求,以便于系统的使用与维护。

1.6简便性。

主要是指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建设应满足操作简便、易于维护的要求,以减少对专业操作及维护人员与专业检修工具的依赖性,同时也能够避免系统出现故障时,造成管理工作无法开展。

2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主要构成

2.1GIS系统。

GIS是一种较为先进性的空间地理信息系统,这也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GIS系统将市政设施中的各部分如给排水设施、供气设施、路桥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进行整合,并作为管理的主线,将市政通讯、电力、消防、防灾等各项内容及相关设施沿主线加入到管理系统中,对整个城市的市政设施及相关管理工作转换为地理信息模型,并在GIS系统管理平台上进行统一的数据分析与集成管理。尤其对于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的管理,可根据地理分布进行资料的分类统计,更加便于管理工作的设施。以GIS系统为基础,同时根据市政设施的类别、功能等建立分类数据库,并与GIS系统相关联,能够更好实现基于地理分布的市政设施管理。

2.2城市视频可视化监控系统。

城市视频可视化监控系统主要是基于视频可视化监控技术的有效运用而实现,系统不仅关联了城市现有的交通、公安等视频监控系统,还针对市政设施管理的重点位置及薄弱区域增加了市政设施管理专用的视频可视化监控设备,能够实现各种动态、静态的视频监控,同时,也可通过对视频监控设备的远程遥控,对设备的角度、焦距等进行调整,满足管理工作中不同的需求。监控系统该包括一个功能强大的视频数据库,对来自各个监控设备的视频信息进行分类存储与综合管理,在管理人员需要时可通过相应的筛选,快速获取所需要的视频数据。监控中心是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在监控中心可以完成对实时视频信息的监看,对相关监控设备的控制,以及各类信息数据的转码、压缩、存储、调取与传输。

2.3井盖报警控制系统。

井盖丢失一直是困扰市政设施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的一大难题,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井盖报警控制系统成为了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井盖报警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井盖的实时监测与报警,当井盖发生丢失时,第一时间向监控中心及公安部门发出报警,并及时调动视频监控系统,对作案人员进行跟踪监视,及时抓获作案人员并找到其销赃地点,提高市政井盖盗窃案件的侦破效率,并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这一系统还可通过简单的改造用于路灯保护监控,以提高市政设施维护的有效性。

2.4中心调度监控系统。

中心调度监控系统也是整个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网络的核心部分,基于GIS系统的地理信息三维性,将地上、地下的市政设施集中于三维地理模型中,并通过中心调度监控系统进行管理,中心调度监控系统负责对来自各个管理点位及各监控设备的信息数据统一进行整合分析与处理,并根据分析结果向各个执行部门发出指令,及时与相关合作管理部门进行沟通,使管理工作能够从宏观角度全面的进行,并有效避免管理工作的混乱,保障了管理工作及相关决策的科学性。

2.5市政企业资源管理数据库。

市政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保障市政设施管理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而市政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必须要以对市政企业各项资源及企业实际运作情况的准确把握作为基础。市政企业资源管理数据库的建设能够有效的将市政企业的财务、人事、物流、设备管理、图档管理、收费等信息纳入一个统一的平台进行管理,准确掌握市政公用企业运作的实际状况,从而保障市政企业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3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功能

3.1道路桥梁设施监控管理。

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满足道路桥梁设施的全天候不间断监控的需求,对于桥梁设施的监控能够及时发现桥梁路面及设施的损坏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保障桥梁的安全性与通畅性,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道路监控管理可利用原有公安交通部门布设的视频监控设备及系统,加强对市政道路设施的监控管理,及时掌握市政设施工程开展的情况,并可以通过在道路设施施工前结合GIS系统的相关数据材料,对开挖线路及施工方案进行合理设计,减少对原有市政道路设施的影响与损坏,并保证市政道路开挖施工的科学开展。

3.2市政管网事故监控管理。

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通过对市政地下管线内气体或液体的流速与管道压力的监控,实现对管网事故的实时检测,并通过与GIS系统的数据库及地理信息模型相关联,对各类管线进行分类标号整合与数据库中,在监控系统发现管线内流速或压力出现异常时,及时通过中心调度系统调派区域内的维修工作人员,对管网异常点或段进行实地检查,以确保管线事故的及早发现,并将事故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内。事故处理完成后,将处理信息反馈到调度监控中心,并在系统中对完成维修的管网点位进行标注,做好维修记录,储存于数据库中,以便为日后工作提供依据。

3.3为市政抢险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在突发如道路塌陷、管道爆裂等市政设施险情,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在数秒之内为抢修人员确定事发地点、影响范围多大,缩短抢险时间,减少造成的损失。另外在自来水、通信、煤气、电力等管线铺设与抢险方面,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也将可以提供强大的支持和协助。同时,系统中的丰富数据信息也能够为新的市政设施设计规划提供有力的指导,确保市政设施规划决策的科学性。

4结束语

市政设施管理设计多方面的内容,市政设施主要是服务与城市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从市政设施的种类或是功能角度来看都十分繁杂,并且各类设施的布置十分分散,管理起来也具有一定的难度,采取信息化管理技术能够有效的解决市政设施管理工作中的诸多难题,提高管理的效率,并且可以实现24小时全方位不间断的监控与管理,大大提升了管理的力度,同时也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与压力,是未来市政设施管理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兰世祥 王德乾 单位:昆明滇池置业有限责任公司 昆明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道路设施维护范文5

关键词:城镇化;道路改建;交通需求

新型城镇化以民生、可持续发展和质量为内涵,是城市、城镇、新农村共同发展,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实现区域统筹与协调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1]。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上海市域空间逐步显现出地域分化的特征。G320国道是上海市与浙江省连接的干线公路,也是上海市中心城区联系松江、金山两区的重要通道。目前G320(省界—北松公路)道路交通需求日益增长,道路服务水平不断降低、局部路段拥堵常态化,已不能满足区域发展的需要;另外,G320国道穿越金山区朱泾镇镇区段,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叠加及相互干扰严重,除交通拥堵外尚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因此,G320国道金山段改建工程迫在眉睫,对支撑上海市郊新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现状分析

根据金山区总体规划,金山区区域总体布局将形成“城镇联动、双轴发展、绿心聚核、多点均衡”的总体功能布局结构。其中G320亭枫公路段为“双轴”之一,亭林镇、朱泾镇、枫泾镇均为重点建设城镇。松江区规划构筑“一城(组团式松江新城)、二翼(东翼工业园片区、西翼科技园片区)、三片(东北部经济密集片区、西北部旅游度假片区和南部现代农业片区)”的区域空间结构框架。叶榭镇位于“三片”中的南部现代农业片区。G320车亭、亭枫公路段为沿线各镇重要的对外联系通道,各镇的地块建设也沿车亭公路及亭枫公路展开。同时G320又是连接江浙的重要干线公路,过境交通大。因此,G320国道兼具对外交通联络、城市综合性主干道的功能,是松江区及金山区的重要通道。而现状G320道路通行能力已逐渐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道路服务水平低,在城镇段经常出现交通拥堵,目前车亭公路为南北向一块板断面的公路,双向2条~3条机动车道和2条非机动车道。主要相交道路为:北松公路、泖亭路、大叶公路、叶政路和亭枫公路,这些相交道路目前均为双向四车道,现状车亭公路上交叉口均没有渠化拓宽。车亭公路可以通过2个高速公路出入口连接沈海高速,它们分别位于泖亭路上和大叶公路上。其余东西向连接的道路贯通性不好,且道路等级较低。亭枫公路目前为东西向四块板断面的公路,双向4条机动车道和2条非机动车道,主要相交道路为:车亭公路、松金公路南、松卫南路(双向四车道)、松金公路北、金石公路、金廊公路、朱平公路和朱枫公路,其中仅松卫南路、金廊公路、朱平公路和朱枫公路为双向四车道,其余为双向两车道。亭枫公路在交叉口进口道处也未渠化拓宽。亭枫公路通过亭林出入口与上海绕城高速(G1501)接通,通过朱泾出入口和兴塔出入口与亭枫高速(S36)接通,通过枫泾立交与沪杭高速(G60)接通。可见,G320车亭、亭枫公路周边路网条件总体较差,路网尚不完善,连通性较差。贯通南北的地面道路只有朱枫公路、松卫公路和车亭公路,东西贯通的道路只有亭枫公路和大叶公路。松江区又受到黄浦江分隔,越江设施欠缺,且间距较大。

2交通需求

1)通行需求。随着上海多中心的城市格局逐步发展形成,未来松江区及金山区将有更多的出行需求,目前上海市居民每天人均出行次数为2.23次,预测2020年全市人均出行次数达2.5次/(人•d),其中,松江、金山区全区居民人均出行次数约为2.45次/(人•d),居民出行总量分别达到245万人次/d,208万人次/d。G320车亭、亭枫公路作为松江、金山两区重要的交通要道,届时将承担更大的通行需求,若不对该段进行拓宽及交叉口渠化等改建措施,到时将严重影响G320沿线各镇的进一步发展,且不利于杭州湾北部板块和西部板块的有效沟通,间接减缓了市郊发展的速度。因此,G320车亭公路及亭枫公路段的改建工程,不仅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通行需求,更能带动道路沿线各城镇的进一步发展,改变周边地区发展滞后的现状,而且有利于加强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与G312,G318、沪渝高速等共同构成西部地区东西向通道网络,增强上海东西向交通联系,给予市郊新城建设强大的支撑。2)道路需求。G320国道在上海境内现状断面形式一般为4快2慢,而车亭公路段在北松公路—泖亭路段为3快2慢,泖亭路—亭枫公路段为2快2慢,存在瓶颈;另外沿线松浦大桥、金山大桥改扩建项目已先行启动,均按机动车双向六车道规模建设,因此急需合理衔接已启动项目、打通瓶颈路段,系统提升国道G320功能。G320国道在上海境内除了车亭公路段,其余路段现状断面形式均为4快2慢,其中,车亭公路在亭枫公路—泖亭路段为2快2慢,泖亭路—北松公路段为3快2慢,全线道路较窄。且交通缺乏精细化设计:G320为穿越镇区的公路,路段上公交车站均为直线式公交停靠站,部分公交停靠站距离交叉口过近,影响行车秩序,降低路段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大部分交叉口采用信号等控制,然而G320国道上的交叉口进口道基本没有经过渠化拓宽,使得交叉口通行能力远远低于路段的通行能力,成为路网的瓶颈点。而车亭公路交通流量较大,全天双向交通量约为1.42万辆/d,折合标准车1.55万pcu/d,白天12h双向交通量约为1.12万辆/12h,折合标准车1.24pcu/12h,高峰小时双向交通量1216辆/h、折合标准车1353pcu/h,总体交通量较大,道路通行能力不足,基本趋于饱和状态。而根据交通预测结果,到了远景年(2033年),若仍维持现状,车亭公路各路段的饱和度将达到1.2左右,服务水平六级,已不能满足车辆的正常通行需求。尤其在松浦大桥段,周边地区开发量较大,并且由于松江区越江设施分布不均衡,车亭公路与往中心城区方向最近的越江桥梁相距11.5km,与往省界方向最近的普通公路越江桥梁相距4.7km。过大的越江设施间距导致车亭公路越江交通集聚,过江交通量达到3.4万pcu/d,成为该区域的交通瓶颈。因此,G320国道车亭公路段交通需求大而路幅窄,使得道路时常拥堵,已成为G320国道在上海市境内的瓶颈段,亟需拓宽改建,完善G320国道,满足逐渐增加的交通需求。

3功能定位

综合规划情况与道路交通分析,G320国道金山段的道路性质和功能可归纳为:1)上海市西南地区骨干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西南地区通往浙江方向的最便捷出省通道;市域郊区新城与中心主城对接及加强郊区新城内部各镇区间联系的通道。2)串联亭林、朱泾、枫泾三镇的主要通道,“城镇联动,双轴发展”空间布局结构中的发展主轴;金山北部各镇重要的对外联系通道扩容改造,提升路段通行能力。本次对G320金山段进行改扩建,除对现有道路设施维护利用,还包含对道路规模扩建和对公路市政化改造的建设内容。本工程建成后使得建成的道路质量、规模与道路功能相匹配,使道路设施可以更好地为交通服务。

4总体方案

道路设施维护范文6

1.1道路及交通设施特征

中小城市道路建设相对于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发展要滞后许多,道路设施陈旧,街巷狭窄,断头路多,路网系统不完善。此外,多注重宽大的高等级道路建设,忽视支路微循环系统的建设,造成城市路网等级结构不合理,城市主要交通压力集中在仅有的几条城市干道上。中小城市还存在国、省道承担城市道路职能的现象,使得过境交通频繁地穿越城市内部,市内出行与过境交通相互交织,降低了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进一步加剧了城市交通的拥挤程度。在交通设施资源方面,中小城市缺少专用停车设施,加上缺乏管理,车辆随意停靠,占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广场等城市公共空间,侵蚀交通弱势群体的出行环境。另外,由于中小城市交通建设投入资金不足,存在城市道路路灯、绿化、交通标志、信号灯等交通设施建设落后和设置不合理问题,易引发交通运行混乱、交通事故多发。

1.2出行特征

中小城市受城市用地范围的限制,居民出行规律同大城市相比较就有以下几点不同:1)出行距离较短,一般在2~5km范围内,且以步行、自行车(包含电动车)和摩托车为主。这几类出行方式的出行量占总出行量的70%以上,公交出行所占比重约10%,具体比例如表1所示。于工作距居住地近,午间易出现回程高峰,因此,一般会出现早、中午下班、中午上班、晚4个高峰时段(午间高峰有两个时段),并且中小城市人均出行次数要高于大城市。3)周边村镇出行比例突出,然而农村客运需求增长与城乡公交建设之间、城乡公交一体化与交通管理之间的矛盾突出。在经济水平得以提高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后,消费、看病、出游等生活性出行大大增加,城乡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农村公交开始得到发展;但受客运与公交分属不同管理部门监督管理的影响,当彼此进入对方所属经营“领地”,既得利益受到侵蚀后,农村客运与城市公交之间出现无序竞争,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使得企业效益低下。

1.3交通规划特征

中小城市受经济发展限制,城市规划、交通管理部门理念落后,城市及交通规划工作滞后,且拆(搬)迁工作难度大,各方利益难以协调,场站及停车设施用地难以保障,规划公交线路难以投入运营,规划成果的实施力度大打折扣,交通规划的实施效果欠佳。

1.4交通管理特征

中小城市的管理机构众多,各自为政,缺乏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城市交通执法力量分散,城市交通管理合力不足;交通管理部门缺乏前瞻性、整体性和连续性,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2中小城市公交规划

2.1线网规划

中小城市公交线网规划分为城市公交线网规划和城乡公交线网规划两部分。在线网规划前应统一经营管理权,针对不同类别的公交线网制定出符合各自运行情况的规范章程;在线路经营上可采取拍卖模式,建立“冷”、“热”公交线路差别补贴制度,必要时可针对“热”线收取一定的“热”线使用费以补贴“冷”线经营,培育出有序发展的公交市场,为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打好客流基础。线路布设时要兼顾客流走向和服务功能,避免过大的非直线系数;同时充分利用各等级道路,避免线路过于集中主干道,使得公交线路的重复系数偏高;在受地形及历史资源限制的中小城市,可不必苛求较低的公交线路重复系数,但应尽量降低线路的非直线系数,避免线路迂回曲折增加运行时间。城乡公交与城市公交线路应当明确各自的服务对象,避免各自功能相互交织,对于特殊线路,如园区、景区线路可有适当交织。

2.2场站规划

由于我国早期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欠缺考虑以及中小城市对于城市建设用地控制不力,导致公共交通设施用地规划不足以及原本属于的用地部分被分割侵占,给现实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带来诸多麻烦。因此,针对新建城区或开发区应加强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的规划、审批及监管力度。在设施规划层面应具有足够的前瞻性,确保未来城市发展所需的公共交通设施用地面积,合理划分区域内公共交通设施用地区位;在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的审批层面应给予最大的方便,确保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用地能够及时快捷的划拨到位;在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的监管层面应做到关键领域重点监督,及时发现并制止用地属性变更情况的发生。公交首末站是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检修清洗、夜间停车、乘客主要聚集分散和司乘人员休息换班的服务站,应设置在紧靠客流集散点的居住区、商业中心区附近等道路用地面积宽裕的空地上,在用地没有保障、不能单独设置公交首末站的情况下也可在城市中心区的或者城市建成区的路内设置。此外,在对新建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及审批等各环节应重点考虑公共交通首末站用地的用地预留及建设空间问题。公交停车场及保养厂是公共交通车辆的主要停车和维修场地,其选址应以最大化的减少公交车辆停放及维修过程中的空驶里程,降低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营及维护费用,兼顾城市未来空间的发展方向为主旨。公交中途站是车辆停靠及乘客上下车的主要交通设施,中小城市公交中途站应加强公交站牌、车站候车棚及候车座椅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同时联合交管部门加强对公交站点机动车停车占道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公交车辆顺利进出车站及方便乘客上下车。公共交通场(厂)站的设计具体参照《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等规范的要求灵活设置。

2.3相关规划和管理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作为城市系统及城市交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受到城市、城市交通和道路网规划等的制约,故在进行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及道路网规划时应充分考虑交通规划人员、公共交通运营及管理者的意见,并在公共交通规划以外的上位规划、设计中优先满足公共交通发展所需的交通设施与相关设计,形成由公共交通向道路网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及城市规划的反馈机制,从规划层面做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3结束语

道路设施维护范文7

关键词:安防工程;施工管理;作用

0引言

道路安全保护项目是公路建设的基础工程,包括公路工程和路旁交通设施。通常来讲,公路安防工程主要是视觉引导设施,以及各种信号的规划和设置。本文主要以广西乡村公路为例。由于该地区山高路窄坡陡,所有的乡村道路都需要与乡村客运相连接。由于私家车的增加,交通量迅速增加。因此,探讨公路安防工程施工管理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安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沿线交通工程设施严重短缺

公路绝大多数没有交通标线,或损坏的交通线没有及时修复;公路绝大部分两侧没有标线或高反光路标。在大多数陡坡和滑坡路段,没有设置无管制车辆缓冲区和危险逃逸通道,发生紧急情况时,无法控制车辆的强制刹车。许多危险的道路和桥梁没有反光警示桩,靠近水崖或急弯路段的道路没有设置防护墙或没有夜视反光效果,有的在路边移动石柱代替木棍,根本不能起到安全警示的作用。多数视线差或急转弯区间无相应的交通标志和视线引导设施,道路危险警告能力较弱,部分交通量集中的省道,县道和山区大部分道路没有预告、警告、旁路减速、停车等标志。

1.2沿线交通工程设施不合理

由于规划存在不合理的情况,现有的交通工程设施沿途存在盲目的随意性。道路大多没有夜视反射相关设置,夜间感应能力较差。另外,有些交通标志和提醒没有设置在显眼的地方,部分甚至被树木和其他障碍物挡住,因此这些设置几乎看不见,作用几乎为零。在一些山区的道路上,铁皮、水泥板或棍子被贴在柱子上或直接放置在地面上,以取代一些交通标志,安装简单,效果也很不理想。

1.3运输工程与沿线设施不相容

当下,道路交通工程与沿线道路设施相互隔离,存在不相容的问题。比如,一些道路虽然设有防护壁,但不在夜间进行反射。某些道路防护间隔过大,不在中间设置杆,安全防护容易出现问题。虽然有急转弯的警告标识,但如果没有凸面镜,则无法增加视野角。设定了警告灯的露出量,但没有设定警告的相关内容。

2安防工程工作重点

2.1公路防护要合理、分散、实施,统筹兼顾

统一土地利用,建设新,建设小城镇,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加强公路建设,促进山区交通快速发展,是道路规划过程的一部分:①在实际规划中,要按一定的顺序完成,主要是指村、乡、村,促进各节点的协调统一。此外,要保证公路布局合理,并利用纵向和横向的结合来规划公路的短期和长期目标。②在安防工程建设中,必须将经济建设与资源利用相结合,综合各种要素,才能更好地进行公路建设。③公路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先主路后支线。首先,要使大部分高速公路畅通无阻,然后进一步细化,连接到那些小区域,最终实现整个高速公路系统的畅通,防止高速公路中间干线的建设,影响支线的质量。公路安防工程如图1所示。

2.2公路防护应因地制宜

在公路建设中,应因地制宜,使公路经济效益最大化。目前,我国许多公路在建设中都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因此,必须考虑经济因素,杜绝盲目提高建设标准,防止施工返工,这些都是实际建设中的难点。任意折减的结构标准。此外,在道路建设方面,必须将道路建设标准与当地经济条件和基本建设总计划结合起来,以便根据交通和使用功能确定道路的技术水平。同时,在设计公路线路时,必须合理利用现有公路,减少公路工程量。公路路面结构设计应始终坚持地方材料原则,根据交通特点、经济实力和资源,开展特色公路建设。此外,路旁有学校的,应当考虑道路对儿童活动的影响,在道路两侧设置人行横道和儿童标志,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相应的限速标志和交叉口信号。

3安防工程施工出现的问题

如今,在安防工程施工管理依旧有较多的问题,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安防工程的质量。

3.1管理存在形式主义

安防工程的建设很少受到建设主管的重视,从而在管理过程中大部分是形式主义。尚未对安防工程的建设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以及维护,许多施工人员因此在建设过程会出现不负责任的状况。这是改善中国安防工程建设和监控的重要问题,说明了道路施工企业在安防工程中提高施工质量的重要性。

3.2管理人员能力欠缺

安防工程中质量控制人员能力欠缺。随着中国交通业的飞速发展,许多道路施工企业只看到了眼前的经济效益,往往忽视了对安防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缺少足够专业的工作人员负责。

3.3智能化水平欠缺

道路施工质量的管理多数还是凭借人工检查,该领域的智能化实施速度慢,相关检查类设备在技术参数方面不符合国际标准。技术方面的问题阻碍了对安防工程施工建设质量的管理,这会为以后的维护和修理造成很大的困难。

3.4工作制度欠缺

道路的施工质量管理方面没有完善的工作体系,无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没有清晰的责任制,安防工程问题一般无法确定相关的责任人,进行定责。

4安防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4.1重视安防工程施工的准备工作

安防工程施工的准备工作对于工程的整体质量具有基础性的作用[8],如果施工准备不当,会使得后续工序存在不同程度的披露,阻碍施工质量的提升。在施工准备阶段,要重点把握如下环节,开展系统化的准备工作:(1)保证施工预案编制的科学性,综合项目管理方同施工代表方的意见,并参考同类安防工程的相关经验,为施工的有效推进提供科学化的引导,有效应对安防工程中各类复杂因素的影响,其中要对施工材料、工序衔接、难点工艺等内容进行重点标注;(2)要发挥信息技术对于工程质量控制的引导作用,引入BIM技术,发挥其较强的模拟性、协调性、可视性优势,对于各类复杂工序加以有效控制,让施工人员更加准确地了解工程施工的全貌。

4.2完善相关工作制度

避免因工程错误问题给企业造成财务损失。安防工程主管应该在日常的工作中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法规制度。在对安防工程施工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遵守相关的国家的工作规则,并对安防工程施工质量的标准和操作程序有透彻的了解。道路施工企业必须制定相关施工的质量标准,建立并有效管理项目施工的验收工作。

4.3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为了提高安防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质量,相关工程施工的质量主管工作人员还需要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储备。此外,基于最大程度地区分问题质量的能力,该项目完全满足了各方面的施工要求。在管理安防工程的施工质量的过程里,主管工作人员必须清楚其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对施工质量的重要性。还需要了解项目建设的经济型、安全性和实用性等。在进行质量检查工作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质量标准进行工程质量检查。安防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需要对管理施工过程有充分的认识和专业储备,能够有效的区分项目建设的外观和质量问题,以提高管理质量。在对安防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如果工程管理主管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不能够准确地区分项目建设质量方面的问题,则公司将无法使用有效的方法来解决由建设引起的问题。在如今的社会条件下,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施工主管人员应该加强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使道路施工在服务信息建设方面做得更好。

4.4加强施工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施工过程的安全不能只依靠企业来约束,最主要的还是施工人员自己注意。即便企业管理的再严格,但是施工人员不注意或者对安全生产知识毫无了解的话,也是没有多大作用的。只有施工人员自己注意和企业严格监督相结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成效。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其实是需要通过企业来进行培养的。企业可以通过开展讲座、培训等宣传活动培养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

5结束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实现了空前的繁荣,为居民的迁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与此同时,由于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公路安防工程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公路建设的薄弱环节。近年来,随着施工技术和公路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公路安防工程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安防工程的施工经理应采取合理的施工对策和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道路安防工程的服务性能,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管理局.安防工程为公路撑起一片晴天[J].中国公路,2019(21):68-69.

[2]桂零.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管理对策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41(12):186-188.

道路设施维护范文8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排水;环保;生态

1海绵城市的理念与产生背景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结合“海绵”吸水、透水的原理,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充分发挥市政道路、房屋建筑、绿色植物及环境水系等系统对雨水的吸收、蓄存、渗透和缓释作用,能够较好的对雨水径流进行调控,从而实现自然的积存、渗透和净化的环保处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城镇面积和城镇人口成倍增长,城市的过快扩张产生了相应的环保问题,如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水环境的污染,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构成影响;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别和城市建设水平的差异,我国部分城市经常面临雨季雨水频繁造成内涝,而部分城市长期水资源匮乏。国家对上述情况高度重视,中央和各地政府相继提出了建设生态环保城市的要求,海绵城市理念在这一背景下得以应用推广,也正是对当前城市建设发展问题的科学回应。

2市政道路中海绵城市要素

当前,国内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植物缓冲带、植草沟和生态树池等。

2.1透水路面铺装

透水路面铺装是利用高孔隙率的路面结构层,结合相应的排水系统,使天然雨水能较快的渗入路面铺装结构,并通过铺装结构层对雨水进行过滤、净化和储存。透水路面铺装可在雨季对雨水进行暂时的保存,降低区域范围在雨季的水涝灾害,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透水路面铺装可广泛应用到城市道路、公园、绿地、居民小区、室外的停车场等。透水路面铺装在市政道路工程主要用于道路铺装、人行道、停车场、广场和荷载较小的非机动车道等。其中,道路透水铺装是在机动车道路上使用透水沥青、透水水泥等材料来进行铺装,人行道主要以透水砖铺装。透水路面铺装具有透水、透气和质量轻的特点。透水混凝土作为环保型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容重小、水毛细现象不显著、透水性大等特点;胶结材料用量少、施工简单、绿色环保的特点;透水效果良好,雨水收集充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2.2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包括狭义的下沉式绿地和广义的下沉式绿地,狭义的下沉式绿地指设计绿地的标高低于周边地面标高200mm以内;广义的下沉式绿地指设计的绿地具有一定的蓄积雨水的容量,对于地表径流进行调蓄和净化,包括生物滞留设施、雨水湿地、渗透塘和湿塘等。下沉式绿地低于周边汇水地面或道路,可用于渗透、存储和净化雨水径流。在北方一些比较干旱与水源较为缺乏的城市,可以将下沉式绿地蓄积的雨水用于绿地自身的灌溉,充分发挥其节约用水的作用。对于地表雨水进行系统的汇集,将城市地表污水集中后,进行合理排放和环保处理,可有效降低城市污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另外,下沉式绿地在城市发生暴雨洪涝后可以蓄存大量的降水,减少城市受水涝灾害的影响。

2.3植物缓冲带

植被缓冲带是将植被区的地形设计成坡度较缓的型式,利用其上的植被拦截以及区域内土壤的下渗,对地表径流流速进行减缓,并分离掉径流中的部分污染物。植被缓冲带适用于居民区、公园、商业区或厂区、湖滨带,也可用于城市道路的周围,还可以作为生物滞留设施的预处理设施。植物缓冲带的建设成本与维护成本不高,它可以有效拦截和减少悬浮固体颗粒和有机污染物;植物缓冲带的植被还能降低土壤被雨水径流冲走的情况,有效降低或避免水土流失;另外,植物缓冲带还可以使海滨地区的水文特征少受影响,降低了地表径流汇集时对河道的侵蚀;植物缓冲带可以广泛应用在各种不同区域,其始终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

2.4植草沟

植草沟是通过种植在排水沟渠中的绿色植物,对雨水进行收纳和排放,并进行自然的净化等,植草沟可用于衔接其他各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等。相对其他海绵城市设施,植草沟具有建设及维护费用低,易与景观结合的优点。植草沟主要用于雨水的处理或雨水的转运,可以替代传统的沟渠排水系统,适合城市道路及广场、停车场等区域。植草沟通常可分为三类:标准传输植草沟、干草植草沟和湿植草沟。植草沟设计目的就是排水,并以植草的方法降解源污染。具体设计要通过植草沟的平面和高程、设计流量、水力计算等确定植草沟的大小尺寸和型式。

2.5生态树池

生态树池是在铺装地面区域栽种树木,利用透水材料或格栅类材料覆盖植物周围保留的区域表面,并对栽种区域内土壤进行改造,使其标高略低于铺装地面的标高,可以有效地参与地面雨水收集,延缓地表径流的作用。生态树池适宜于城市道路与小区内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等不透水面区域,可以有效的收集地表的径流雨水,除去径流雨水的污染物。

3提升项目规划设计水平,引领海绵城市功能定位

3.1项目建设前期要做好统筹规划

由于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在常规工程基础上增加了部分工程内容,一般会引起设计工作量的增加,引起工程量、工程造价的增加以及施工界面的衔接更为复杂等,甚至会造成项目工期的延长等,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的压力下,建设单位未必都有很高的积极性去实施。因此,要保证海绵城市建设能够与项目建设同步完成,政府管理部门要从项目建设前期就做好海绵城市的规划。如在城市规划中要求实施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制定海绵城市规划技术标准规范、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施工图审查和竣工验收等审批管理、制定完善有关海绵城市设计技术标准规范,在项目建设期间做好工程设计、施工等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从海绵城市相关工程的全寿命周期考虑,进一步制定海绵城市设施建设及运营维护的相关技术标准。

3.2设计要密切结合工程实际

在做好建设规划与相关管理措施后,如何让海绵城市的要素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得以合理科学的应用,设计单位对项目的了解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理解非常重要。设计单位必须认真研究项目的实际特点,密切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等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在当地成功应用的经验,合理的在市政道路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建设要素。对能够采用统一标准的按照标准模式处理,对标准中不适合项目的要予以灵活调整,并切实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不可生搬硬套将海绵城市的同一设计标准,甚至相同的设计图纸用在不同的项目上,造成海绵城市工程未能发挥作用,直接造成建设资金的浪费。

4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管理,确保海绵城市设施工程质量

4.1做好施工全过程管理

海绵城市项目的施工组织、监督管理、工程验收等是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海绵城市设施应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要求,合理统筹施工,分项工程施工应符合设计文件及规范要求,施工单位要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对施工质量全面负责。要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尤其是对于重要设施,如排水管道、溢流井等隐蔽型设施的施工管理,对于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施工质量存在问题的坚决要求予以整改。项目验收时,可在工程竣工验收报告中明确海绵城市相关工程措施的落实情况,并提交竣工验收机关备案。对于未按审查通过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落实海绵城市措施的,建设主管部门不予受理验收备案申请。

4.2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

当前,海绵城市理念在许多城市得以推广,国内外不断涌现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在海绵城市功能提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将海绵城市的发展水平不断推到新的高度。因此,在海绵城市系统施工中,要积极鼓励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设备及材料的推广应用,努力提升工程品质和科技含量。

5完善运营管理体系及加强日常养护,促进海绵城市系统功能高效发挥

5.1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

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施建成后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在做好前期规划和设计施工后,在项目进入运营期后必须加强养护管理,才能保证海绵城市设施始终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充分发挥其作用。针对重建设、轻养护的情况,要在运营期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城市的建设、市政、交通、水务(利)部门可分别牵头,针对各自负责海绵城市的相关管理职责,制定相应领域海绵城市设施的运营维护管理规定。项目业主或产权单位负责落实海绵城市设施的维护管理,负责海绵城市设施维护管理的单位应按相关规定,建立完善海绵城市设施维护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配备专人管理,利用先进技术、监测手段定期对设施进行监测评估,确保运营期设施功能正常发挥、安全运行。

5.2高度重视运营管养

首先要从思想上对海绵城市设施的运营给予重视,摒弃长期以来的“重建轻养”观念,将海绵城市设施管养看做海绵城市系统全寿命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不同海绵设计系统要对症下药的制订相应的管养办法和具体措施:针对透水路面,要做好对车辆的限制,道路管理部门应限制渣土车、施工车等容易产生细小颗粒物的车辆进入透水车行道路面,导致透水铺装堵塞;要定期清理透水铺装表面确保设施的空隙,如采用风机吹扫、高压冲洗或真空清扫等方法;道路监管部门应禁止透水路面区域存放任何有害物质,防止造成地下水污染;要及时的对出现破损的面层或发生凹陷的透水区域表面进行修补或更换,避免雨水下渗影响路基;要在每年春季对路面进行年度检测,确保其渗透性能正常。针对植草沟、下沉式绿地、植物缓冲带等,必须做好植物的养护,及时清除植草沟内死亡腐败的植物并进行补种。定期修建植物,适时适量适用生态肥料,保证植物的生长;要做好种植土层的保护,及时更换被径流雨水冲蚀的种植土覆盖层,定期检查并修复缓冲消能设置;对土壤pH检测每年进行1次以上,确保土壤适宜于植物生长;对于渗透型植草沟,需检测土壤的渗透能力、级配碎石的过滤能力和土工布等的防渗、透水性能,如测试不达标应进行更换。针对生态树池,除了采用以上植草沟等养护的措施外,还要及时对汇水面进行清理,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清理汇水面的垃圾或颗粒物防止堵塞;定期检查生态树池的溢流口和地下排水管,以免被径流雨水携带的污染物堵塞。

6结语

海绵城市是在传统城市建设理念上发展的新概念,通过对雨水的综合处理和利用,融合协调城市的发展和对城市所处环境的保护。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合理的选用海绵城市设计要素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发挥好海绵城市的作用,必须从城市规划建设的前期做好统筹部署,做好顶层设计;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海绵城市要素;运营阶段要持续予以投入,加强养护,保证海绵城市相关设施的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洪涛.“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9(1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