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记叙文范例

初中生记叙文

初中生记叙文范文1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

引言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黄金期[1]。在初中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听力、语用是一个整体,教师只有认清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一体化教学,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所以,语文教师要认清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了解如何借助读写一体化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阅读是一项集信息收集、翻译、转化于一体的学习活动,也是一项语言信息输入和接收的活动。关于阅读的意义,罗曼•罗兰如是说:多读书,多学习,多求经验,就是前途的保障。从学科教学的视角来讲,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的资料收集、信息提取能力,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写作是一项综合性的语言输出活动,比阅读更复杂。其复杂性在于,阅读有现成的资料可供参考,且阅读考查的重点是读者的理解和信息转化能力,而写作不但对素材积累、语言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对思考、表达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只有通过阅读积累素材、提高认识、开阔视野,才能更好地进行写作[1]。

(二)写作是阅读的升华

许多人说,写作能力是在阅读的基础上拓展、形成的,这是因为写作时学生不仅要收集和提炼素材,还要基于自己的阅读经验、生活经历的感悟、抽象思维等,创造性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个过程虽然以写作质量为关注的重点,但其本身也是对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成果的检验。学生如果缺少阅读量,就无法通过阅读积累素材、汲取营养。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无一不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改变将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的做法,树立读写一体化教学观念,找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实施科学的教学方案,以阅读教学为基础,为学生的写作打好基础。

二、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

(一)有目的性地阅读,分析文本精彩之处

初中生具有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按理说,这个阶段,初中生在写作方面应该是如鱼得水、得心应手的。但是,结合实际来看,写作是许多学生的短板。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当前初中生在写作中存在素材短缺、词不达意、想象力不足、主题模糊等问题。导致初中生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非常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阅读量不足,缺少积累素材、学习写作技巧的途径。鉴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以阅读为基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本身,通过阅读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悟,为学生高质量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例如,在学习《大雁归来》这篇文章时,结合本单元写作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师可以设置阅读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品味科普小品文的语言特点,掌握常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写作的技巧,领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然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借助问题、多媒体等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大雁归来的视频和大雁高空飞行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及大雁归来的意义。接着,教师结合课文提问:根据题目你认为课文可能会写哪些内容?作者对大雁做了哪些描述?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使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大雁归来时的心情?概述大雁归来时的心境?以问题为引导,学生会有意识地进行阅读分析,与文本进行深层互动,进而掌握此类文章的写作要点和特征,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二)以读写为基础,讲授写作技巧

读写结合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初中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在写作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和经验。但是,由于缺少写作技巧,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始终无法做到“我手写我心”。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但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部分教师在阅读或写作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割裂出来,并未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导致上述情况发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选文本,基于阅读,系统讲解写作技巧,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手法。例如,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教师可以以“记叙文审题立意、人物塑造”为重点,给出时间,让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让学生学习记叙文写作该如何下手,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突出重点。《孔乙己》这篇小说在写作手法方面具有视点精巧、结构严谨、描写生动的特点。进一步来说,这篇文章关注的是“小”人物、“小”事件,虽然笔墨极简,但是由于抓住典型生活细节进行入微传神的描写,所以起到了“以小博大”的作用。针对这一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视点、行为和手段等方面去概述和总结,然后结合这一点,总结和讲解记叙文写作的要点,即从某个视角出发,聚焦于某一点,巧妙构思,同时精练语言,在典型环境中,通过巧妙裁取逐步完成对人物的塑造。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文本内涵,对记叙文写作有独到的见解。

(三)开展写作训练,以训练促使能力提升

在网络时代,受网络、电子产品影响,许多学生的课外时间都被电子游戏、电子阅读占据,没有养成系统阅读和写作的习惯。调查发现,与二十年前相比,现在初中生的纸质书阅读量减少了一半。但是,阅读与写作又是事关学生终身发展的大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阅读与写作教学,更要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有意识地开展阅读和写作训练,促使学生的能力逐步提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既要兼顾阅读的基础性,也要兼顾写作的拓展性,要用最基础的写作训练让学生有提升的可能和空间。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规律,从仿写训练开始,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3]。例如,在学习《社戏》时,结合单元写作教学主题“学习仿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经典文段,分析这些片段的主题、特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通过分析课文,学生可以找出的经典文段主要是“月下出航”和“深夜归航”。其中,“月下出航”一段,作者运用了白描手法,勾画出了江南水乡的美丽图景;“深夜归航”一段,作者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孩子们在如诗如画的夜晚快乐行船的情景。这两部分在遣词造句、语境营造方面都很有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美丽的自然风光”“悠闲自由的生活”“热情的人们”为重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仿写训练,写抒情性记叙文,并要求学生在写作中就情节发展、叙述方式、语言特点、上下文衔接等进行全面思考,促使学生通过仿写发现和掌握记叙文写作技巧,实现写作能力提升。

(四)进行拓展阅读,丰富和积累写作素材

初中生在写作时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素材,无话可说,写出来的作文平淡无奇、没有新意。缺少素材与无话可说,都与学生缺乏阅读量、素材积累不足有关。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需要发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阅读广度,进而促使学生的素材库更加丰富。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结合本单元的写作主题“学习缩写”,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阅读和写作教学:让学生阅读《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把握文章主旨,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思路,找出文章的关键词和中心句;然后,简单讲述一下缩写的要点,把握原文主旨,理清写作思路,对文章结构了然于心,找出原文中的主要事件和相关人物;接下来,保留原文的主要事件,让学生进行缩写练习,促使学生将复杂的文章简单化。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从莫泊桑或者其他名家的短篇小说中选取几篇经典作品,让学生先阅读小说,再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认为比较好的作品,基于拓展阅读进行缩写练习。在缩写练习中,学生要明确写作要点。第一,明确主旨,抓住要点,知道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哪些是可删减的部分,哪些是可以压缩的部分。第二,对照原文,保留原文原貌适当改写。所谓保留原文原貌,指缩写时要紧贴原文内容和中心思想,保留原文情节和层次结构的完整性,促使表现手法保留原样。所谓适当改写,指在改写时,以叙述为主,不要将自己的主观情绪和评价加入其中,同时确保前后文自然衔接、结构完整。第三,积累素材。在阅读经典作品时,联系现实生活,想象文章所描述的情景,就选材视角、写作技巧进行概括和总结,为写作积累经验和素材,让学生找到写作的活水源头,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五)激发读写兴趣,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身心尚未成熟。一般情况下,他们的行为、活动都是依据自身的兴趣去选择、进行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远比知识教学更重要。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样需要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合作学习,不失为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好手段。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为他们进行合作学习搭建学习平台,并借助合作学习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如在“学写读后感”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讲解读后感写作技巧和要点,如读懂材料,选择自己感受最深、感觉最值得写的方面,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想写下来,并且在写作中亮明基本观点,打开思路,积极联想和引申[4]。然后,教师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如让学生阅读名著《红楼梦》《海底两万里》《史记》,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合理安排阅读时间、阅读量,并找出自己喜爱的章节,熟悉文章内容,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刻的点,联系实际写读后感。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质量,教师还要利用班级学习群和信息化学习平台,跟踪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或者将学生组织起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写训练,并鼓励学生定期开展阅读分享、比赛活动,促使学生能在小组带动下积极主动地学习。

结语

初中生记叙文范文2

一、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中作文中的意义

通常我们把正确、合理的思考能力,称之为逻辑思维能力,简单地讲就是人们能够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准确、有条理地进行表达,这种思维能力在数学中表现得最直接,但其实写作能力的体现也是以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基础的。

(一)逻辑思维能力影响学生审题、立意、选材

初中阶段的写作,如何正确审题尤为关键。若学生不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无法正确理解题意并从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导致写作无法进行,或者所写文章“跑题”。而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阅读题干后可迅速获取有关信息,为立意和选材打好基础。立意是指所写文章的文意,也可认为是作文的大体框架,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尽快确定文意,包括作文的思想内容、构思方法以及写作目的,再利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进行恰当的素材选择,从而进行写作。

(二)逻辑思维能力决定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

写作对初中生来说,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程,通过合适的审题、立意和选材之后,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将心中所想的内容表达出来。如何让文章内容更准确、生动,需要学生运用恰当的逻辑思维能力整合自身知识资源。首先,学生写作时,所选择的词语要具有逻辑性,例如:“看到田地里干枯的禾苗,农民们都(    )着雨水的到来。”题目中有三个词语可供选择,分别为“希望”“盼望”“愿望”。根据题意,农民们急切地等待雨水来临,符合意思的词语只有“盼望”,其他两项虽意思有相近之处,但并不符合题目的逻辑性。此外,一些语句表达方式不同,其意思却是一样的,如“他今天去上班了”和“他今天没有不去上班”,后者双重否定表示的是肯定,与前者意思相同。不同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语言的表达强弱是大不相同的。

二、初中作文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现状

现阶段,初中语文课文的难度相对较低,这是因为在编订教材时,为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对一些具有逻辑知识的文章进行了删减,这就造成学生无法接触到足够的逻辑思维知识,对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造成一定影响。此外,部分初中语文教师易忽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究其原因仍是课文中缺乏逻辑知识。教师无法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逻辑知识的传授。多数初中学校主要将精力放在学习成绩上,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重视。久而久之,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足,无法运用该能力写出出色的作文。而教师在评价学生所写的作文时,也不注重逻辑思维,最终只会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越来越弱。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缺乏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认识,而且初中阶段的作文类型大多相似,多数教师为提高升学率,要求学生日常学习中以积累华丽的语言为主,忽视逻辑思维的构建,甚至部分教师认为逻辑思维能力对写作帮助不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开始重视逻辑思维能力,但是想要初中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应从教师入手,重视逻辑思维能力,制定相对应的考试内容。逻辑思维本就是一个相对抽象的词语,再加上我国传统语文教学对逻辑知识的缺乏,导致众多初中语文教师缺乏逻辑知识。即使部分教师对此有过接触,或受过逻辑知识学习,但他们对逻辑思维能力的理解过于浅显,如此,也就对教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带来一定的阻碍。倘若教师能够积极地去适应新教育模式,接受逻辑知识,并注重将其传授给学生,如采取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相关的文章,学习这类文章中的写作手法,解析其中所蕴含的逻辑思维等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助力。

三、初中作文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师提高自身逻辑思维能力

想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教师需要具备逻辑思维能力。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师的逻辑知识储备可能相对较少,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之处,积极学习这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认识到培养自身以及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学校方面应摒除以提高升学率为主的语文教学方法,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知识,如组织教师以及学生定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和竞赛等,提高教师和学生学习逻辑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其个人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逻辑思维能力下的写作教学策略

最为常见的初中作文文体就是记叙文,而要写好记叙文,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记叙文塑造人物形象主要是从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方面入手。学生在看完作文题目后,筛选信息,再在脑海中对比素材,选出合适的材料来表现人物特点。这种选材过程就能够很好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其次,叙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般情况下,记叙文离不开六要素,分别是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具备这六个要素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把记叙文写好。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将这六要素进行合理安排,可采用正叙、倒叙、插叙以及追叙等叙述方式,调整写作顺序。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父亲为“我 ”买橘子的过程就是正叙,按照原因—事情的经过—结果的顺序进行叙述。议论文也是初中作文中常见的类型。这类作文要求学生确立观点,并对观点进行论证,并且要有理有据。这种作文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逻辑能力,其中收集论据十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常议论文中所说的论据,包括历史事件、热点新闻等,以这种论据来论证观点,离不开逻辑思维的运用。如九年级上册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列举了王阳明和作者自己的事例来论证观点,首先以王阳明作为反例,再通过自己来得出在学习自然科学方面应具备格物致知精神的结论,这一对比论证的过程便是对逻辑思维的运用。

(三)对学生作文作深入剖析

初中生记叙文范文3

1利用阅读提高写作的教学质量

1.1通过阅读丰富写作的素材

很多初中生的习作有着高度的雷同,其中的内容、结构乃至具体的遣词造句都大同小异,这在本质上是学生们写作素材匮乏的表现。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当通过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写作素材。

1.1.1注重对生活化材料的阅读引入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根据阅读材料中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入一些学生们所熟悉的日常场景,实现材料和生活的有机贯通,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文学表达和身边生活之间密切的联系,并在写作方面教给学生更多整理身边素材的经验和技法。例如在带领学生阅读《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完成课内讲解后,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所经历的和“秋天”有关的往事,如去年学校组织的秋游、某一年和父亲一起到公园商红枫或者第一次在乡下见到秋收的苹果,等等。让学生将这些往事收集到自己日后的写作素材当中,使习作更具真实感。

1.1.2注重对课外关联材料的阅读引入

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确实非常多样,但在数量和范围上却仍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重视课内教学的同时,积极带领学生开展一些针对课外关联材料的阅读活动,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文学作品,从中获取更多的、与课本高度相关的写作素材和灵感。比如在完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篇文章的教学后,教师可以选择诸如《城南旧事》《童年》《少年维特的烦恼》等同样体现着“童年生活”内容的文学作品或其选段安排学生去阅读,让学生感受不同的作者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来记录童年的效果,并阅读更多体现童年之酸甜苦辣的具体事件,以备日后写作之用。

1.1.3注重对多元形式材料的阅读引入

“阅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并非一定是针对文字材料的解读。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继续做好传统形式阅读指导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开展一些针对影视和音乐等其他表达形式的艺术作品的鉴赏,通过这种特殊的阅读来让学生在获取广泛写作素材的同时产生更强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诉求。例如在结束《回忆我的母亲》这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观看《妈妈,再爱我一次》《告别过去》等以“母爱”为题材的优秀电影,或者听一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鲁冰花》《烛光里的妈妈》等同样主题的歌曲,在进一步感受母爱之伟大的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取一些描写母爱的事例和好词佳句。

1.2通过阅读丰富写作的形式

除了内容和行文结构上的“千篇一律”,初中生们的撰文方向和思路也几乎完全一致,对记叙文这种问题存在着不正常的“偏爱”。针对这个问题,初中语文教师还要在教学中通过阅读引导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种写作的形式。

1.2.1拓展阅读材料的文学体裁

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初中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适当降低记叙类文章所占的比重,在继续保证记叙文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同步引入更多的涉及其他文学体裁的优秀作品,让学生能够对更多种文学表达形式及其独有技法形成清晰而正确的认识,从而达到拓展学生“文路”的目标。比如对于《傅雷家书二则》这一课的课后阅读练习,教师可以选择朱自清的《背影》、泰戈尔的《金色花》、陈淑琪的《灯下的你》等以刻画父爱、母爱为主题的散文、现代诗和散文诗为阅读材料,还可将《我的老父亲》《父亲》等歌颂父爱的歌曲的歌词也选入材料范畴,让学生从不同体裁中寻找描绘父母之爱的对应策略。

1.2.2拓展阅读材料的表达风格

即便是同一种文体、同一个主题,不同的表达风格也能使文章具有迥异的效果。初中语文教师在涉及不同“文风”的材料上也要有共同的体现,让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掌握撰写各种风格文章的技艺,并从中选择几种最适合自己的作为日后写作训练的主要方向。例如同样是关于“春天”的散文,《春》的文笔非常清新,给人以明快、优美的感受;《温暖的你》则更具文采,使读者读后回味无穷;《江南的四月》就显得非常朴实,好像人与人之间的自然闲谈。教师可以让学生就这三篇材料进行对比阅读,并对具体的词句选择和修辞应用做深入讲解,以使学生形成更清晰的风格认知。

1.2.3拓展阅读材料的表现主题

由于考试改革的步伐相对稳健,初中生在考试中所能接触到的写作主题并不十分丰富,这会对学生的写作素养内涵造成负面影响。故而,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阅读中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多读一些主题新颖的文章,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和选题空间,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多方位的强化。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想象力丰富的优势条件,选择一些现在颇为流行的“穿越”主题作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感受这种非常考验“脑洞”的文章在情节设置、故事安排和矛盾构设方面的独特要求,既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让学生对想象题材的习作撰写具备了更扎实的功底。

1.3通过阅读完善写作的平台

不少初中生除了在作文课和考试中能够动动笔外,很少会获得有效的写作机会,时间一长难免会技艺生疏。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广泛结合阅读的契机,为学生们创造更多开展写作训练的平台,让他们得到充分的练习。

1.3.1重视对阅读笔记的执行引导

阅读笔记是“微写作”的一种,也是阅读和写作契合度最高的一种写作形式。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培养起学生边阅读、边批注的习惯,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放缓阅读的步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级,同时用材料中的情节、人物和情感对学生的写作表述进行细致渗透,以起到优化学生写作素养的作用。例如对于《壶口瀑布》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读到文中描写壶口瀑布之雄浑景象的部分时,写一写自己在阅读这些文字时的感受,或者从中选择一两种描写的手法谈谈自己所能感受到的好处,还可以试着用自己的方式换一种描写的方法并将相应的句子记录在原文旁边。

1.3.2重视对材料续写的执行引导

续写是建立在对原作充分理解和体会之上的写作,需要借助原文的情节、人物和故事事件进行。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选择一些学生们比较感兴趣、与作者具有较强共鸣的作品,在作品的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合理想象和既有学习成果进行补充,以此来做到对原作表达技法的仿效应用。比如对于《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我’和家人逃离之后,于勒叔叔又会遇到什么样的事?他和‘我’们一家之间还会有什么样的故事?”而后便可让学生结合作者在文中刻画出的各个角色的形象进行合理撰写,看谁能够将这些角色的特点保存得最原汁原味,而情节又最跌宕离奇。

1.3.3重视对材料仿写的执行引导

相对于续写来说,仿写的要求更加宽泛一些,但对学生写作技能和对原作的阅读理解的要求也更高,需要学生紧紧把握住原文的主要写作技巧和构文方法。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从表达手法、故事内容这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仿照原文的情节和刻画方式来尝试写作,力争做到对原文表达模式的高度还原。例如在讲解完《藤野先生》这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也从自己的记忆中选择一位老师,写一写他或她的外貌、性格,以及与自己之间所发生的难以忘怀的故事,并表达出自己对这位老师的独特感情。这篇习作中应当突出对人物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将这些作为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渠道,以期实现对原作表现方式的最大应用。

2利用写作优化阅读的教学效率

2.1通过写作优化学生的阅读体会

不少初中生对阅读训练感到颇为头疼,这其实是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结果。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写作训练,带领学生深入体会阅读材料的撰写模式,从而获得丰富的经验来指导后续的阅读练习。

2.1.1深化学生对表达技法的效果认知

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用词造句方面多花一些心思,将自己构思出的具有同一含义的不同语句分别写在草稿纸上,借助自己的品读来判断哪个最能为文章增色,并在旁边注上相应的理由。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锻炼学生品析语句表达技法效果的能力,这对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将很有帮助。比如在进行关于自然环境描写的练习时,很多学生会在景物的量词选择上体现出不同的水准:有的说“一棵树”,有的则说“一伞树”,后者显然更具比喻化的色彩,且更能够形象地写出树的外在样貌,使文章的语言更为生动。这便是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一番赏析。

2.1.2深化学生对场景气氛的效果感受

氛围渲染在记叙类的文章中比较常见,但很多学生却对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缺乏深刻的感受。这时,初中语文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写一些具有更强自我情感表现要求的文章,并鼓励学生试着在里面加入一定的环境描写;之后,教师可再要求学生写一篇与前文表达的情感相反的文章,同时在文中添加同一环境的描写内容,让学生揣摩对同一景物的不同描写所能在氛围上产生的不同渲染效果。例如同样是对于“云”这个常见景物的描写,当学生在文中所记叙的是一件悲情之事时,“云”的颜色会是暗淡的,在天上运动的过程会用“压”、“碾”或“挣扎”等动词;而当内容风格变得轻松、愉快时,“云”也会变得轻盈、洁白,“飘”、“流”、“飞”等动词也会相继出现。这就是气氛渲染所需要的基本技法。

2.2通过写作优化学生的结构梳理

文章的结构犹如人体的骨骼,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结构,阅读练习才能够更有质量和效率。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写作指导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会文章的几种常见构造,从而在日后的阅读当中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形成解题思路。

2.2.1引导学生明确不同文体的常规结构

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不同体裁的文章写作时,首先要对每种体裁的常规行文结构做出宏观梳理,让学生大体掌握在什么位置该进行什么样的表达,从而让学生的作品在结构上表现得更加严谨。同样的,这一教学成果也可反用在学生的阅读中,让学生在阅读一篇材料时能够站在结构的层面上理清文章的脉络,进而保持更为清楚的答题思路。比如对于议论文的写作,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开头简洁提观点,中间详细摆证据,结尾拔高发呼吁”的常规模式,一方面让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更有条理和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在解析议论文时知道各个部位的主要内容和大体的表达方式。

2.2.2引导学生明确事件叙述的常规流程

虽然笔者认为初中语文的习作和阅读教学应对各种文体做到“雨露均沾”,但出于对目前考试形式和学生普遍思维习惯的尊重,初中语文教师仍要以记叙文作为有关训练的主要对象。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撰写记叙文时,务必要牢牢结合事件的叙述这一条主线来进行,就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三大要素的着墨篇幅、行文方式做出细致的讲解,并启发学生将这一训练成果代入到记叙文阅读当中,实现学生情节梳理能力的强化。例如,教师可在整体上要求学生将记叙文的撰写重点放在对“经过”的交代上,并在其中体现出对人物描写、环境刻画和修辞使用这三方面技能的运用;而后可安排同桌之间互相交换习作,就对方在上述三种技能的运用位置和表现效果上做一番点评,以此作为学生理清阅读材料脉络和品析材料表达技法优势的经验基础。

2.2.3引导学生明确情感表达的常规方式

任何一篇文章都会表露一定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则是不同的。初中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写作时树立“情贵含蓄”的思想,主张以环境烘托、语言或动作表现以及名言、诗句的引用作为间接表现主旨思想的路径,同时引导学生阅读几篇典型的材料,感受这种表情方式在阅读篇目中的广泛存在性。比如对关于“友谊”的习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文末升华友谊的部分加入环境描写,借用“金色的夕阳”、“明媚的春光”等景色来体现朋友之间情谊的温暖和珍贵;而对于像《两颗心》等运用了同样手法的散文,教师则可将之作为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写作后读一读,将自己撰文的思路化用为解析这篇文章末尾表达方式之理解的灵感。

3结束语

初中生记叙文范文4

关键词:初中生;作文;循序渐进;尊重;阅读;范文;提升

很多老师对于写作教学十分头疼,而学生提到作文更是害怕,苦于没有东西可写,即使有东西写,却不知怎么表达,或表达不清。更多情况是,学生作文题目到手后,先是冥思,皱眉,但并未真正构思,而是抵触,源于学生对作文与生俱来的恐惧。作文本是学生倾诉情感的通道,是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平台,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思想渗透教育的途径,但许多同学不愿倾诉,不会倾诉,把作文当作一件苦差事,久而久之,作文就成了语文学习的天敌,那究竟如何才能让孩子们不怕作文、爱上作文呢?

一、教师调整节奏,让学生跟上步伐

学生从小学到中学更换的不同的语文老师,他们对作文要求是不同的,许多同学不能够系统地整理出作文思路,不能够规范地写好一篇作文,更不能出彩出新,但如果刚接触一批新生,老师就给予耐心引导,功效还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规范书写。书写是作文的门面,没有规范工整地书写,质量水平再高的作文也会失去动人的颜色,尤其是刚入初一的学生,老师要对其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其认真书写的好习惯,这是为后期作文和语文学习打下好的基础。同时,认真写字,也是对学生性情的陶冶。如何做到规范书写呢?1.教师要起示范作用,教师的黑板板书、批改作业时的字面书写,对学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比任何说教都有说服力。2.给予学生练字时间和练字指导。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给予学生书写规范指导,不仅能提升学生书写水平,同时对学生性格的塑造也有帮助。3.贵在持之以恒。书写非一日之功,只有长期坚持,学生才能够把规范书写作为成长阶段的必修课。其次,作文训练从细处处理,循序渐进。作文教学首先让学生有物可言,有情可诉,在作文引导过成中,要让学生选择接近生活的事例、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孩子有话可说。同时熟悉的生活如何书面化、深刻化是关键。以小见大是关键。比如一个学生在写“温暖的记忆”这一作文时,记叙自己写完作业,开始搞卫生,搞好卫生刚在客厅躺下休息,爸爸回来拿东西。一进门就埋怨她就知道躺着玩,不知道干家务活,然后也没有换鞋,急匆匆地进来,又急匆匆地走了。因此她很生气,几天不想理爸爸。而一个暴风雨天,爸爸请假,专门冒雨来接她,她内心受到感动,并且反省自己应该学会宽容。这样的事情生活中比比皆是。小作者选取这个材料很好,可见作文不必选取轰轰烈烈的大事,小事中见真情,显真情。那么小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注意深化文章的主题———宽容,更为文章画龙点睛。

二、教会孩子正确写记叙文的方法

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一、初二的学生,写文章多以记叙文为主。首先交代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其中事情的起因和经过、结果要交代的详实。尤其是事情的高潮部分,要通过细节描写刻画让人物形象鲜明,人物性格突出,那么这只是写成了一篇符合要求的记叙文。如何将一篇记叙文写得生动可感富有文采呢?首先,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叙述方式,如倒叙和插叙。倒叙可以让读者产生悬念,吸引阅读兴趣。插叙能起到对文章内容补充说明的作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加的具体,也使文章有波澜,可读性强。其次,在记叙的过程当中,通过细节描写烘托刻画人物形象。1.人物的描写,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人物正面描写,就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具体描写。而侧面描写则是通过描述别人的评价和别人对这个人物的态度等方式,突显人物的性格特点。2.通过景物细致的刻画,渲染人物所处的环境,凸显人物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少而精的环境描写可以烘托人物心境。通过环境的渲染不仅能够体现人物复杂的心情,同时也使文章富有文采,可读性强。

三、教师改变传统的批阅方式

大多老师在改作文的时候,把批改作文当作一种负担,疲于应付,大多笼统地写上“中心较明确,语句较通顺,较能够按老师要求去写”,说他有问题吧,又没有问题,说他没有问题吧,但是显然是不用心。这种不用心,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孩子是敏感的,会感觉自己无论如何努力写一篇作文,老师都不会认真批阅。长此以往,就打击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更不要说在作文中求新、创新了。那么教师究竟该如何批改作文呢?首先,教师批改要及时,学生写出作文时间长了,容易遗忘,所以出炉的作文,教师尽量在一两天之内就批改出来,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需要面批的就面批。老师的积极性就会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的勤劳会换来学生的勤奋。其次,批改要付出真心和真情。学生辛辛苦苦写出的文章,不管它是几类文,都是孩子的汗水结晶,不同层次的文章,就依照不同层次进行修改。老师只有用心,只要用情,每一篇文章经过老师修改之后,都会栩栩如生起来。好的修改比课堂的作文引领更加重要,学生如同进入迷雾中行走的人,会有豁然开朗的感激,这比空洞的说教更加实用。再次,用欣赏、鼓励、尊重的心态进行作文批改。蹲下身体,与学生一齐,目的在于尊重学生,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欣赏的态度鼓励学生。教师认真批阅学生的习作,何尝不是尊重与鼓励呢?因此,教师细心批阅,及时反馈势在必行。旁批的空白之处,为教师精细批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指出学生习作开篇的不足,指出修正的方法,指出学生描写的败笔,提出修改的建议,可以为学生的好词好句喝彩,指出运用的精妙之处,点评习作的情境与事件联系是否紧密,指导学生做好过渡,指出学生的叙事是否合理,给出修改的方法,点评学生提炼的道理是否恰当,给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当然,错别字病句也在精细批阅阅读之中显露无疑。所以旁批可以说是教师展示自己的舞台,展示对学生的尊重,表现对学生成长的帮扶。有这样一种看法存在教师的潜意识中:好文章是学生写出来的,而不是教师改出来的,教师只需要布置写作任务,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及时浏览批阅就可以,何必劳心费神费力呢?其实,认真对待每一篇习作,仔细阅读,可以发现很多的乐趣:学生的精美的遣词造句可以是乐趣,学生水到渠成的衔接可以是乐趣,学生委婉动人的叙事可以是乐趣,学生阐述的深刻哲理可以是乐趣,甚至学生的不足之处,也可以是乐趣,为他们不应该的小失误而轻笑,乐在其中矣。批阅作文,精神愉悦,身心轻松,笑口常开,自然没有身心疲惫之感。学生呢,看见老师的多处旁批,惊讶于老师对自己的尊重,欢喜自己的作文获得老师的欣赏重视,仔细阅读旁批的内容,用心领悟旁边的修改建议或喝彩之处。进行再次修改,创作写作水平自然芝麻开花。教师尊重学生的劳动,会给学生带来写作动力,会促进学生的创作激情,提升学生创造的自信心;学生尊重老师的劳动会更努力写作,让老师欣喜于他们的点滴努力与进步,批改作文亦变成一种乐趣。

四、让写作插上阅读的翅膀

阅读是写作的支撑,学生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必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状,作文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不会得到提高,反而会不进则退,提高作文水平,从自身出发,必由之路只有海量阅读,多积累,才能有源头活水,才能下笔如有神助。教师带领学生从初一开始就努力营造“书香班级”,“晨”诵经典唐诗宋词,培养孩子经典文化的沉淀与积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编排相应季节的诗词,每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再次进行诵读复习体验,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诗词歌赋,朗朗上口,作文中信手拈来,运用时灵活自如。“午”读是最宝贵的阅读时间,利用这段时间,读必读书、读推荐书、读自选书。一册一本的必读书,远远不够学生吸收,于是又人手准备了一本《世说新语》:走进古文,走出古文,谈天说地,小故事,明白大道理。孩子们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既有深度又有温度。每周有一节珍贵的阅读指导课,在这节阅读指导课上,老师与学生积极互动谈本周阅读收获。学生讲,学生评;老师谈,学生评;学生谈,老视评等多种方式,评析一周的阅读成果。晚上回家,鼓励学生利用碎片时间仍然不辍阅读。让学生在读中快乐成长。仅仅阅读还是不够的,采用老师和学生一起共写随笔的形式;采用读书笔记的形式;采用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形式;采用短片作文的形式;还有长篇作文的形式……把自己阅读中最精彩的部分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在分享比拼中学生阅读积极性越来越高,在阅读比拼中,学生们的作文水平也不知不觉提高了。光学生阅读还不行,老师还采用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和家长之间进行亲子阅读。亲子阅读不仅是一种督促,更是一种温情陪伴中的成长。这个活动,不仅提升了家长的阅读水平,同时提升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温度,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阅读阅读质量、阅读数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共同阅读,共写随笔,互相交流阅读心得体会,搭建阅读竞赛平台,开展“阅读1+3”活动,“故事会竞讲”“作文片段评比”等,在时光中积累,在积累中沉淀,在流畅的表达中成就自己,在成就感中得到更高的提升与锻炼。让写作插上阅读的翅膀,亲近书本,亲近文字,写作才会成为一件美好的事情。再回首,写作已远离了恐惧与生疏,远离了煎熬与乏味,远离了应付与敷衍,剩下的只有小作者潜心凝神诉诸笔端的真挚情感流露,面对作文纸时的千言万语在心头,以表达为快乐的动人景象。飘飞的落叶,树梢的水珠,吹过的微风,路过的花香,都会在孩子的笔下灵动起来,芳香起来……唯有让写作插上阅读的翅膀,孩子们才会越飞越远,写作的天空才会精彩绝伦。

五、巧借优秀范文的力量

在教学作文时,同学们很排斥空洞的说理,例如:中心要明确选材要新颖,立意要深刻之类的话早已耳熟能详,已经不奏效了,因此,作文的指导中范文的引领作用显得至关重要。选择的范文分为存在典型问题的作文、稍有瑕疵的作文、优秀出色的作文。存在典型问题的范文,引领学生在甄别中知悉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应如何修改,下次作文如何注意,引以为鉴;对于稍有瑕疵的范文,学生读后谈优缺点,训练学生在寻找作文优缺点时变得敏锐,能在文章结构上、选材上、语言运用等诸方面细致捕捉出,对于学生作文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最优秀的范文,它的作用主要是榜样引领作用,让学生认真读完,然后从不同角度加以赏析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例如:在一次记叙文习作训练中,一篇命题作文———《记忆深处的温暖》选取了三类范文:一类是有典型缺点:详略处理上有明显的问题,能突出文章中心的地方,写的少而粗,匆匆带过。不应该详写处,反而浓墨重彩,中心偏离,点题不够确切,材料的选择也需要商榷。看完范文以后,要求学生指出其缺点,并给出相应的修改意见,然后进行书面修改,要求修改时要仔细,需要动“大手术”的地方要大刀阔斧。修改后进行小组推荐展示,经各小组的成果展示,再进行综合研讨,师生确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这样一来,一篇合格的作文就出炉了。这节作文课的质量远远胜过理论教学。第二类范文是有小毛病的,点题不是很明确,铺垫不够及时,语言表现力不够强等等诸如此类的小问题,同样要求学生找出并进行修改。这些小问题,优生善于发现,指出缺点并给予修改,对于优生作文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在给文章进行“精装修”的过程中,印象更加深刻,作文水平在修改渗透中得以提升。最后一类是优秀的范文,它是经过老师精心的斟酌选择,希望它能把引领作用、榜样示范作用发挥到极致,宏观上从构思、选材、组材、详略的处理、扣题和点题上进行把握;细节上从遣词造句、重点的形容词和动词的巧妙运用、修辞手法的使用、表现手法的斟酌运用等等,然后小组再讨论交流,进行推荐展示。在展示过程中,用竞赛的方式,看各小组谁发现的优点多,也就意味着哪个小组同学学得好。范文的示范作用用得好,让每篇作文的写作指导,不仅停留在一节作文课上,而是延伸到学生一生的作文创作中,让每个学生在每节作文课上都有收获,都能够轻松面对作文,轻松看懂文题,看透作文创造意图,不惧怕作文,会写作文,让写作成为一种分享的途径和展示自我才华及抒发己愿的必由之路。

初中生记叙文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教学创新

知之者不如好学者,好学者不如乐学者,作文学习是唤醒学生认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过程,如果能够为学生营造乐学爱学的氛围,那么在写作教学中就会发现很多学生的闪光点。其实给予这些写作技能和写作领域给予鼓励和积极的肯定,教师就能够与学生之间达成良好的互动。初中生的自尊心比较强,而且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教师只要通过教学方法给予其正常的指导,就能鼓励学生运用词汇和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使得学生逐渐进入到乐学和爱学的氛围之中,对于写作本身的期盼化作源源不断的写作动力。

一、创新写作体裁,提升写作效果

中国拥有着丰富灿烂的传统文明,而且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大力提倡对于各方面的创新,对于学生的写作题材拓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也可以通过积极鼓励创新,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把写作的内容作为个人魅力的展示。创新写作题材使写作的内容更加具有新颖的效果,使得学生日常积累的生活经验能够被串联在写作过程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通过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积极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其回忆在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在写作中加强对于写作题材的创新能够写出具有思想性的作文,也可以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快速地提升。创新写作题材,提升写作效果使得学生的创新热情不断高涨,初中生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很多初中生跟随父母出外旅游。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写作过程中,如果能将这些写作内容加入写作的环节之内,就能创设出具有思想性的新作文,能够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如虎添翼。比如,在学习《不忘初心,红心向党》写作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三思而后行、立意深透的写作过程,要求学生能够努力发掘事物内在的思想内容,使得学习党史和借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作文如虎添翼。整个文章的脉络应用心设计,提炼文章的中心,并展现出较高的思想境界,利用特殊的构词技巧表达深邃的情感,反映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怀。创新写作题材,在向党学习的文章核心中加入平时学生生活实践中的具体内容,从而能够使文章颇具新意,并能够更贴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创新思维的要求。

二、提升学生的作文审题能力,使作文更切题

由于以往的初中生在写作时思维时间较少,只要一看到题目就想到怎么写,学生在写作时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不能立即解决,而写作又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写作在考试中占很大比例。因此,提高学生的作文审题能力,使其能够不犯错误,围绕正确的中心思想写出更具立体性的文章。在审题过程中,教师指导初中生实际操作,先不要出错,不要跑题,了解审题的基本方法。教师在教授写作技巧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初中生的实际水平,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既能审题,同时也能在审题时有一定的技巧。在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教师在指导时应该戒骄戒躁,让学生明白审题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真正明白作文写作环节需要考查的具体内容,才能够注重对于文体的审查,加深对于作文题目的思考,围绕正确的中心思想进行写作,在审题的过程中也不会出现错误深化对于作文题目的理解,并且能够明确题目规定的范畴。初中生阶段的作文题目并不是很难,只要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就能让学生学会审题时的基本技巧和要求,避免审题过程中的错误,使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行动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也能够明白在写作时具体环节的重要意义。作文写作切题,领会题目的要求和思想,避免出现审题过程中的致命错误,避免跑题,使学生的写作能够更加具有优势。比如,在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一写作内容时,专门按照提炼主旨的要求,将其作为具体的文章内容,教师要求学生对于文章进行深度思考,学会一点一滴地学习,主动积极地思考,将这一思考和立意的要义直接作为作文题目,提出要求学生们能够在平实之中出奇制胜,提炼作文的新意。因此学生在平时要注重审题,三思而下笔,切记不能随意偏题或不遵循文章本意。

三、借鉴和模仿优秀的同类作文

借鉴和模仿同类作文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的写作目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模仿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不太尽如人意的地方,就是应该本着细致和耐心的教育理念给学生以足够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自主创新,不再有拘束感,对于优秀的作文进行模仿和借鉴时能够思考更多的内容。很多学生特别喜欢借鉴名家和大师的写作技巧及写作脉络,观察名家的写作风格和特点,从而能够从中学会一些基本的技巧,应用到个人的写作过程之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借鉴和模仿并不是抄袭和直接复制,让学生利用同类作品的方式写出好词、好句,然后进一步完善写作过程,才能够体现对于范文借鉴和模仿的意义,也能体现出教师对于写作教学的重视。借鉴和模仿优秀的同类文章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看到一些不一样的写作可能性,学生利用模仿的方法写出作文,教师可以品评不同方法之间的对比关系,针对学生写作方面的不足予以指导和改进。教师在教导学生模仿优秀作文时,一定要树立一个典型的成功方向,这样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有章可循,有努力的方向,发现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改进这些问题。倡导在模仿时还要注重个性化,不应单纯地模仿和仿写,而是应该在模仿的过程中加入一些个性化的印记,使其不但能够模仿,而且还能够在模仿的基础之上勇于创新,把自己的观点融入写作之中,使得写作内容更加具有活力和时代性的特点,更加符合初中生的喜好,也能够使得其模仿的文章更容易被理解。比如,在学习《记录一次印象深刻的出游》作文写作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详细记录记叙文的各个要素,抓住记叙的线索,对于景观、景物、人文、世界、思想、情感等的论述,都应该符合文章的主题材料和文章中心之间的联系,应该更紧密,从而能够以多种方式揭示文章主旨,使整篇文章如画龙点睛般鲜活活脱。将主旨蕴含在文章之中,以话题式的作文为主要的依据,把人们的思维引到更深入的角度,这才是作文写作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因此教师在平时应有意教会学生能够进行深度思考,对于一些小的现象也能“以小见大”,并利用记叙文的具体方法,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作文学习效果。

四、加强对于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拓展学生的博弈思维

议论文是初中阶段比较重视的一种写作问题,议论文的语言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严密的语言使得事物和事物之间关系变得更加清晰,教师明确地表达教育教学的意愿,使得学生学会这种逻辑性较强的文学语言,并且使用议论文这种特殊的写作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层次地理出思维的脉络。每个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够学会用议论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主张,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并且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议论文能很好地扩展学生的思维范围,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而且还可以有助于其智慧水平的进步。教师和学生在写作前可能会有所交流,而对于议论文的写作训练应该长期坚持,初中语文教师积极与学生展开互动之后,鼓励学生积累丰富的课内外知识,把控对于议论文的写作,以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了解学生基本学习情况之后,教师给予其小范围、小段落的议论文训练任务,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发现写作议论文得心应手。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严谨的语言习惯,要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掌握语文课堂写作的训练过程,了解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帮助他们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议论文的写作,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要有必要的生活常识。只有初中生能够重视作文写作,激发自身的写作热情,才能够让教师看到学生对于学习的重视,并且愿意帮助学生改变目前的写作困境,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够教学相长,应对作文教学这一庞大而繁杂的任务。比如,在学习《环境保护之初衷》议论文过程中考虑到中考作文在中心点方面的具体要求,应该引导学生着重在阅文中分析作文中心点失分的原因,把握其中心点,明确新颖深刻的方法和技巧,并且引导学生格外注重这种强调文章中心点的方法。议论文,针砭时弊,需要精准审题和切合题意,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并且平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和作文水平,才能够使得议论文本身立意深远、题目新颖,议论的过程和落脚点富有新意。在文章的书写过程中,对于环境保护的固定用法应有一定的了解,明确题意,并且依据题意凸显中心。因此,教师在引导作文学习过程中,应给学生传授相关的写作技巧,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何理性思辨达到题目和论述之间相互连接、彼此呼应。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作文教育确实是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作文教学来说,教师应突破学生学习的瓶颈,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普通语言表达能力升华到写作表达能力的过程,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所突破并有所成效,教师也可以通过不断地交流和探索提高整个教育水平,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教育指导。对于初中语文的写作教育和交流而言,教育教学和写作契机之间有密切的关联,教师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领域,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指导意见,而学生也会在教师的帮助之下,逐渐提升作文的写作技巧,并且能够创新写作体裁,获得新的写作体验。

[参考文献]

[1]方小鸿.浅议合作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辞赋,2018(12):152.

[2]蒋娇菊.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研究[J].学周刊,2018(33):127-128.

[3]王丽霞.浅议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J].文理导航(上旬),2018(07):19-20.

初中生记叙文范文6

关键词:作文仿写;理论指导;教学模式建构

作文教学一直都是语文界最关注的问题,作文教学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百花齐放,本文就其中一个教学方法———作文仿写进行理论梳理和策略探讨。

一.核心概念界定

1.仿写。对于仿写的概念可能有不同的定义,我们更同意张文静在在其硕士论文中的说法:“仿写是读完某篇范文后,对该文的语言、写作手法、修辞、结构层次等要素予以分析,并根据自身掌握的素材进行模仿写作。也可是读到某篇文章,其主旨或立意、布局等对自身有所启迪,根据个人想法及经验为写作搭建框架,这一过程既有写作者对范文的借鉴,又有作者独立的思考和创作。”①2.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形成比较稳定且简明的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二.作文仿写教学的适用对象、文体

1.作文仿写教学的适用对象。不同的学段仿写的内容不同。从我们的语文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小学阶段老师基本上都是按照字、词、句、段、篇的步骤进行教学,当然每个阶段有交叉重合。这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的,而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先是写话,然后是习作最后是写作。我们的作文仿写教学也是按照先词语、句子、段落、篇章进行。适合文章篇章结构仿写的教学对象是初中阶段。同一个学段里不同学生水平也不同,根据上述朱晓斌的实验结果:仿写对于低水平写作者的促进作用比高水平写作者促进作用要大。②因此我们进一步缩小我们的适用对象,初中阶段中低水平的写作者。低水平阶段不仅仅指作文学习的起步阶段,低水平阶段包括起步阶段和非起步阶段写作能力比较薄弱遇到写作困难的阶段。我们认为满分40分的作文学生得分低于30分为低水平写作者。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要进行分层教学。2.作文仿写教学的适用文体。按照统编版教科书,我们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学文体和新闻、传记、读后感、演讲稿等实用文体的写作练习。考虑到篇幅,实用文体的篇章结构我们本次不作讨论。而说明文、议论文的篇章结构相对简单,学生比较好掌握。学生遇到的困难也相对较小,因此我们也不作讨论。记叙文指的是以记叙这种表达方式为主的文体,来区别于散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记叙文的结构比较复杂,需要老师重点指导学生仿写。除此之外,记叙文也是初中生写作实践中遇到的一种较多的文体,记叙文结构的仿写对学生的写作实践帮助有比较大的意义。因此,我们认为作文仿写教学的适用文体是记叙文。

三.仿写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仿写教学的理论依据。1.认知负荷理论。认知负荷理论是JohnSweller等人在1988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学生用认知系统进行认知加工时所产生的负荷叫认知负荷。但是不是所有的认知负荷都是阻碍认知加工的。认知负荷有三种类型,外在认知负荷,指的是学习活动和学习材料呈现设计不当,而耗费了学生的认知资源。内在认知负荷,指的是学生在对学习材料进行认知加工时,如果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没有关联,则会导致学生使用过多的认知资源。相关认知负荷,指的是学生为了促进学习而使用的学习策略,使用学习策略会占用认知资源,产生认知负荷,但是这种认知负荷有利于学生学习,是有益的认知负荷,称之为相关认知负荷。认知负荷理论给我们在写作上的启示如下。一般认为,写作的科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弗劳尔(&Flower,L.S.)和海斯(Hayes,J.R.)的研究。他们根据研究结果,得出了写作过程模型。写作的认知加工主要发生在工作记忆中,包括相互作用的三个阶段(计划、述写和复查)。计划是指设置目标、生成恰当的观念和内容、组织有关的内容。述写,是把产生的观点用文字表达出来。复查包括再思考已写出的文本内容(包括文章和计划)并进行修改,使文章更完善。长时记忆为写作过程提供了内部资源,它主要贮存主题知识、话语知识、写作图式和规则等方面的内容。我们用认知负荷理论来解释上述模式,如下图1所示:图1.认识负荷理论解释下的弗劳尔和海斯的写作③我们可以看出,外显知识就是任务环境部分属于相关认知负荷,对于写作任务和外部储存的认识有利于促进写作。述写属于内在认知负荷,这是我们要减少负荷。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每个部分如何做才能提高学生写作效率。1.任务环境部分:写作任务对个体任务表征和写作目标的明确有重要影响,模糊不清的写作任务会给个体造成较差的或不完整的的目标表征。恰当的表征既可以减少外在认知负荷,也是一种写作策略,即对相关认知负荷的优化。外部储存是个体写作的外部资源,包括写作提纲、参考范文、素材例举等。外部储存能够减轻个体写作过程中工作记忆的负担,有利于顺利完成写作。也是一种写作策略,可以优化相关认知负荷。2.长时记忆部分:这部分为写作过程提供了内部资源。长时记忆中储存的写作图式越多,写作的效率越高。因为写作图式可以对个体所面临的写作情境进行快速、正确归类,这是一种自动化的认知加工过程,不需要消耗认知资源。从而节省一部分工作记忆容量。这是利用长时记忆来弥补工作记忆的不足。3.工作记忆部分:这部分包括三个阶段,计划、述写、复查。容易遇到障碍的是述写(也叫转译)即把观念转化为文本的过程。述写不顺畅会占用大量认知资源,但是通过多次练习,述写会逐步自动化,工作记忆的负担也会随之减轻。上述表述的是学生的心理过程,那么老师需要怎么做可以减少学生认知负荷?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1.教师提供明确的写作任务并且给学生提供有用的外部资源。2.教师帮助学生去获得、扩充、完善写作图式。增加学生长时记忆中的内部资源。3.教学设计———样例学习。样例学习是认知负荷理论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原则。样例它给学习者提供了专家的问题解决方式方式以供其模仿研习。样例一般包括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评论三部分。样例学习可以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因为省去了亲自实践的过程,而是采取观察分析专家的问题解决方式来习得其解决方法。

初中生记叙文范文7

关键词:练习课;教学;知识;方法

初中语文课型丰富多样,但受重视的程度却迥乎不同。若阅读课是主角,作文课是配角,练习课就是跑龙套的了。练习课不像阅读课有起伏跌宕的情节,不像作文课有鲜活生动的素材,学生本就兴趣不大,又因为它是建构与巩固知识的主阵地,教师对于练习课容易受“知识本位教育观”的影响,将知识传授等同于教育本身而“满堂灌”,所以练习课“效率低、气氛冷”成了教师头疼的问题,“难度高、真乏味”成了学生走神的借口。笔者就提高初中语文练习课效率作了一些探讨,认为做到以下几个统一大有裨益。

一、统筹规划与重点突破的统一

语文练习课跟其他课型一样,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素养是一个十分宽泛的范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7至9年级的课程目标涵盖“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5个板块的内容,每一板块下面又分设有很多小目标。中考作为重要的教学评价方式,也囊括了“积累与运用”“不同文体阅读”“写作”等考查内容。课程标准在前,评价考查在后,语文练习课的内容瞻前顾后,体系纷繁复杂,“‘少则得,多则惑’,如果不进行知识要点的统筹规划,势必造成教学的琐碎与杂乱。”[1]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的编排顺序统筹规划一年度、一学期、一个单元甚至一节课的目标。例如根据部编版教材编写体例,初一应侧重记叙文阅读训练,根据不同单元课文内容设置单元训练目标。例如大量运用各种修辞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等写景散文的共性,教师可用课文或者课外写景散文出题,引导学生突破赏析修辞手法的难点;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散步》等课文虽有景物描写却是为记事服务,可用于引导学生赏析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等写人散文则可帮助学生把握记叙文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二、课前演练与课堂强化的统一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教学应着眼并超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至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具体做法是,在学生高效率完成课前检测题的基础上,教师及时回收纸质练习资料进行批改,熟悉学生的知识漏洞或误区。若时间不够,则可让学生课前思考,教师课堂抽检,学生口述答案,教师瞬时分析、及时反馈、点拨思路、提供方法。但这只是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的第一步,教师要在课堂上及时检验学生的知识习得、能力掌握情况。“针对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老师需组织反馈练习,加强课堂巡视,及时搜集信息,进行宏观调控。”[2]教师可以通过转变题型再现问题,异中求同,检测学生是否从根本上掌握了规律和方法,再进行新一轮的激疑、点拨、总结,从而帮助学生完善知识建构、促进方法吸收、提升解题应变能力。例如,议论文阅读简答题训练课上,我们可先选择一道考查“全文论证思路”的题作为预习任务,清楚学生问题后及时点拨解答此类题型的方法:首先要清楚议论文的一般结构:立论(提出中心论点)、本论(设置分论点进行论证)、结论(重申中心论点),据此给全文分段,找到各段中心句即中心论点句、分论点句、重申观点句,用顺序词连接后依次陈述即可。之后在课堂上可再呈现一道类似的题让学生练习,避免学生眼高手低。教师巡视课堂,若学生答题效果良好,则应趁热打铁训练学生解答“段落论证思路”题,告诉学生议论文的段落内部一般也采用“立论(提出分论点)、本论(使用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结论(重申分论点)”的结构,据此给本段分层,找到分论点句、辨析论证方法的使用、提炼段末总结句,同样用顺序词连接后依次陈述即可。

三、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统一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言,儿童是“主动参加过程获得知识的人”,教师是“主要辅导者”。语文教师在练习课上不能一味讲授,而应把课堂交给学生,协助其自我教育与发展。首先,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学生自主活动即学习活动的展开。课堂练习作业比课余作业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所以教师该应用一定量的课堂练习作业考察学生独立进行智力操作与行动的能力。教师应加强课堂巡视,鼓励学生分享答题思路与困惑。同时,学生要有更多的自评自改、互评互改活动。“我们之所以称课堂评价为一门艺术,就是因为它具有灵活、生动、多样、丰富的手段。”[3]教师可先不对每个学生的答题结果作质的评价,只适当地点拨思路、讲授标准,让学生先自评自改,再通过合作探究,集中小组智慧互评互改,甚至可以跨小组评分,提出修改建议,教师据此查漏补缺、完善答案。其次,尊重学生主体性还应做到全面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把握学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学生都是具体的”,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不尽一致。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最后,完善教学反馈机制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调动。莎士比亚说过:“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面向学生的反馈要及时、正面、多样,教师不仅要分析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而且要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习目的、态度、情感、意志、方法等多方面的内容,随时关注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发掘闪光点并及时鼓励。

四、知识内容与趣味形式的统一

练习课是以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技能为主要任务的课型,系统的知识、复杂的技能容易造成感官疲倦与认知困难,学生往往会失掉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无形的动力,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能否成功。所以教师要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让知识呈现的形式多样化,师生互动的形式多元化,“注意营造活动化的课堂,让课堂教学动起来,让学生的情绪动起来”。[1]首先,教师可合理利用朗读法。语言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时候不是靠掌握语言规则,而是靠语感。语感在理解语言,判断语言正误、优劣上比理性思维来得敏捷,而诵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默读、朗读、齐读、精读、重点读等各种形式的读,理清材料结构,把握文本主旨,悟得解题灵感,同时让学生陶醉于朗朗书声中,更投入、更热情地学习。例如,讲解诗歌鉴赏题时让学生自由朗读,有助于学生把握作者情感;讲解文言文阅读题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有助于学生分析人物性格;讲解记叙文阅读题时让学生集体朗读美文片段,琢磨名家的措辞造句,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品位。其次,教师可巧妙运用记忆术。记忆术是通过给识记材料安排一定的联系以帮助记忆的方法,它不但能够提高记忆效果,而且能增强记忆的趣味性。例如,可使用歌谣、口诀勾连记忆:二十四节气歌可帮助学生理清传统节气的顺序;节日习俗可编歌谣来记:“正月正,万象新,贴春联,穿新衣。吃饺子,放鞭炮,去拜年,懂礼貌。尊老爱幼有人夸,压岁钱可别乱花。”再如,可运用思维导图增强记忆。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例如,病句和成语的错误类型众多,可用横向思维图串联;议论文阅读包含不同层次的知识点,可用树状思维图串联等。最后,善于设置情境。学生是充满情感的鲜活生命,以情感凝聚人心是教师的智慧选择。例如,讲解文言文阅读题时,教师可说一些与主人公有关的奇闻逸事,并树立为人处世典范;讲解诗歌鉴赏题时,教师可播放一些古典音乐、改编古诗的现代歌曲渲染气氛;讲解综合性学习题时,可让学生扮演主持人来段开场白;讲解字音字形题时,可组织小组竞赛让学生上台听写易错字等。

五、方法习得与习惯养成的统一

课内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课外学习的空间是广阔的,教师应当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让课内的知识和方法在课外得以迁移,让课堂上的优良习惯在生活中得以延伸。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讲究方法才能实现做笔记的最大价值。教师应当让学生准备专门的练习课笔记本,做好目录,在边缘贴好页码签,以便随时翻检。练习课笔记应当合理划分页面,既要涵盖答题技巧的总结,又要辅以例题的呈现,另外还应注意形式的多样,颜色不一,图文并茂。课后,教师应督促学生经常浏览笔记,巩固记忆,并及时补充笔记,完善框架,如补充有价值的例题、自己探索的解题方法等。其次,要引导学生养成有序积累的习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重视积累,增厚底蕴,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解答语文练习题时增强信心、扩展思维、提高正确率,久而久之,也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例如,分析古诗意象时教师可让学生随堂积累常见意象的含义,各种含义均以诗歌例句佐证,让学生一并积累背诵,课后加以补充;讲解文言文阅读题时积累实词、虚词含义以提高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讲解议论文阅读题时则积累名言、典故等材料,以便学生在做选择或补充论据题时能对号入座。最后,要引导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把自我反思作为学习的方法之一,认为“当学习者自己可以决定评价的准则、学习的目的及达到目的的程度时,他才是真正地学习,并且对自己学习的所有方面负责”。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标准答案后要鼓励其自我评改与总结,写出做题心得。语文练习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对学生来说,练习课关乎知识系统的建构、关乎综合能力的提高、关乎应试成绩的高低、关乎对语文学科的感受与评价;对教师来说,练习课更需要更新理念、更考验教学机智、更挑战师生关系、更锤炼教学基本功。语文练习课堂目前呈现的种种问题恰恰给教师提供了开展教学研究的契机,笔者粗浅的体会与看法皆为抛砖引玉。“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语文人都做直面困难、潜心钻研的勇士,深入探讨练习课有效教学的方法与途径,给语文练习课插上高效的翅膀,为语文教学的跨越式发展铺就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李薇薇.追求单元练习课的有用、有效、有趣[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2).

[2]徐小玲.有境、有序、贯通、变通———谈如何上好语文练习课的第一版块[J].语文知识,2016(16).

[3]张宏文.有滋有味练出别样精彩———浅谈如何有效开展语文练习课教学[J].读与写杂志,2015(5).

[4]李伟平.语文练习课语用价值的挖掘与转化[J].当代教育科学,2015(16).

[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王牧天.语文教学艺术[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7]严永金.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初中生记叙文范文8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实用性;创造性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应正确把握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与创造性,采用多种新颖高效的教学方法,从多方面入手,解决传统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学生语文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长远发展作为目标,推动学生的进一步成长。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模式传统

尽管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推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但目前还有不少初中语文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固化,习惯将自己置于课堂的主导位置,运用知识灌输型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展开语文教学。实际上,写作是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活动、生活经验都具有高度要求的活动,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下,学生的写作思维难免被固化,写作能力长期得不到发展。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要求,不利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也无法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单一

当前不少初中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内容设计过于侧重满足中考的要求,在教学议论文、记叙文等文体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也对学生写作能力的长远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以教学议论文为例,此种文体的结构性很强,要求学生所写的文章具有明显的结构层次,行文逻辑分明,虽然对强化学生的观点陈述能力、论据能力而言大有裨益,但教师过多重视议论文教学,容易导致学生谋篇布局的思维被固化,实际上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持续发展。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实用性与创造性分析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实用性分析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发展的意义不能只局限于满足考试的要求,而是应当从更加广阔、更加长远的角度谈起。首先,写作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作用不可忽视,是学生应用语文知识、语言技能的重要渠道,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成长大有裨益。其次,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实际上涉及的文体类型十分丰富,除上文所提的记叙文、议论文外,还有多种类型,例如故事、演讲稿、诗歌等。在学习大量文体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对汉语语言的书面应用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对多种文体类型产生一定的了解,这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更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最后,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作文教学也深刻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例如在阅读名家范文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而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自己内心所想、所感深刻地表达出来,这对排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而言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学生终身的成长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创造性分析

在中国新常态经济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也一直是我国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的不懈追求。写作本身就是一个学生将思维活动创造性地付诸书面表达的过程,因此,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而言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但目前,不少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单一,往往会限制学生创造力的育成。例如部分教师过于重视要求学生模仿优秀作文,就会导致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受到一定的束缚,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独立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创新,提升语文作文教学的创造性与创新性,推动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三、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实用性与创造性的方法

(一)丰富写作教学内容

为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与创造性,强化对学生多种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应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理念,拓宽教学视野,将教学目标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紧扣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对多种文体的写作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培养学生对议论文、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导致课堂单调乏味、学生学习被动、写作能力得不到提高。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学写故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从故事的素材选择、谋篇布局、人物塑造、情节递进、联想想象等多个角度,为学生详细讲授故事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写出的故事更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唤起读者的深刻共鸣。教师可将短篇小说的写作方法作为本节课的拓展内容向学生传授,丰富学生的写作技能。例如可以将“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的欧•亨利的经典作品展现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引导学生对名家的短篇小说写作技巧展开鉴赏、学习和讨论,以此提升学生的故事写作水平。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在设计作文教学活动时,不应再将思路局限于满足中考的要求,而应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为目标,强化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与创造性,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读写结合,丰富写作素材

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的阅读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为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与创造性,教师更应当鼓励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助力自己的写作,通过素材积累,让自己的写作更加言之有物,强化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实现这一点,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应当加强开展读写结合教学。初中语文教材中适合被教师用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课文非常多,例如培养学生写景状物的能力,以及文藻的优美、生动,可以借鉴《春》《紫藤萝瀑布》这类课文;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强化学生安排、梳理行文逻辑的能力,可以运用《大自然的语言》这类课文。在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时,教师应当重视将仿写、续写、改写、扩写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在课堂中不失时机地开展“微写作”,让学生在借鉴名家的基础上,提升自身写作的创造性。其次,教师应当重视鼓励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并在课外阅读中加强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可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素材记录本,并定时检查学生素材收集的情况,督促学生完成素材积累。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读书会、在教室黑板报中开辟“素材园地”的方式,让学生定期完成对优秀写作素材的分享与交流,进一步提升学生写作素材的丰富性。在长期的实践下,学生能够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同时也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显然有着良好的助益。最后,教师还应当重视将“读写结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是因为写作本身就是将自己的生活写出来,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跃然纸上的一种活动,贴近生活而高于生活。因此,教师应当重视推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加强观察、留心细节,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将阅读、写作、生活深入结合起来,达到语文知识、语文技能、个人情感、生活体验的融会贯通,最终提升学生写作的实用性与创造性。

(三)加强传授写作技巧和方法

若写作素材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构成要素,那么写作技巧就是学生作文的点睛之笔,而科学的写作方法,更是能够让学生的写作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写作技巧和方法的传授。除上文所述在写作教学、读写结合中传授学生写作技巧外,教师还可每隔一段时间,就一些具有共性的写作技巧,在课堂中为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例如,谋篇布局、提炼关键字词句等,教师可引用范文,让学生通过范例学习,在写作中准确提炼关键字词句,展开合理的谋篇布局,抓稳写作立意方向,避免学生出现偏题的情况;对科学写作方法的传授,教师可在日常教学中,加强训练学生对提纲、思维导图这些写作辅助方法的应用,让学生能够更为流畅、合理地展开写作。同时也可以推动学生将这些实用性工具,深化应用到阅读学习中,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实用性与创造性,还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更有助于学生终身的成长发展。

(四)培育学生创新性写作思维

为改善目前初中生写作套路化、形式化的问题,培育学生的写作创造力,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创新性写作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不落窠臼、令人耳目一新。例如,可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巴尔扎克曾经说过:“艺术家的使命在于找出两种最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于利用两种人们所常见的事物,创造出令人惊奇的艺术效果。”这显然是对逆向写作思维的肯定。在组织学生开展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在不背离题目要求的前提下,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审视作文主题,探索更打破常规、更能令人眼前一亮的写作思路,写出构思更为巧妙、观点更为独到、内容更为新颖的作文。再如,教师也可加强对学生侧向思维的培养,这种侧向思维一般指的是在特定条件下,另辟蹊径拓宽思考空间的一种思维,通俗来讲就是不受思维定式的影响。教师可从作文立意的角度,训练学生的这种思维,让学生挖掘作文材料中难以被大多数人所发掘的内容,在不偏题的基础上,写出更具新意的作文。当然,对学生如上两种创新思维的培养,都是建立在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底的基础上的,因此,教师可在作文教学的后期阶段,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的写作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出更具魅力的文章。

(五)善用鼓励性评价

写作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常令学生望而生畏,因此,在提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与创造性的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作文评价方式的改进,将作文教学的效果最大化发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可遵循情感性原则,对学生给予充满师爱的作文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写作中的闪光点或创新点,是为教师所珍视的,是值得肯定的,继而更愿意带着独特的个性,投入作文创作中;也可遵循激励性原则,对取得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与赞赏,为学生提供更加强烈的学习语文写作的精神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继而推动其推陈出新,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对学生自己的思考与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与创造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当不断革新作文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语文核心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助力学生进一步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焦兵.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提高策略探索[J].文理导航(上旬),2021(6):99.

[2]张天梅.漫谈初中写作教学技巧[J].作文成功之路,2021(1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