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实训范例

创新创业实训

创新创业实训范文1

关键词: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关系研究;职业院校

从国外情况看,美国是创新教育的始祖。在美国发展的过程中,创新和创业是美国经济的重要驱动,市场经济逼迫政府政策发生变革,只要是能为美国创造新财富,就值得推荐。总结起来有两个特点:一是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国家创业教学基金,二是成立专门的大学组建市场需要的专业学科,迎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需要。截止2010年,全美有1800所大学和学院开设了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课程。英国创新创业教育高度普及。英国政府认为,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1987年英国就提出了“高等教育创业计划”(EnterpriseinHigherEducationInitiative,EHE),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相关学习,逐步培养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4]具体表现在,一是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普及到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无论是像剑桥大学那样的国际顶尖学府,还是地方性的职业大学都结合各自及区域经济的特点开展适合地方的的创新创业教育。德国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其“双元制”模式就是一种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进行职业培养模式。从小学、中学、大学,都在传递着灌输着创新的理念。德国政府和金融研究机构在学校投入大量的财力开设创业课程,极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及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变化来说,探讨我国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改进对策是有现实意义的。

一、实习实训中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十七大就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政府主动多次出台创业教育政策,地方多方积极响应,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1]。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中重要的一个层级,已成为培养面向基层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重在实践,重在创新。实习、实训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环节,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职业技术院校必须不断更新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另辟蹊径走自身技术特色的新路,让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发展,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但是,我国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实习实训中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实习实训课程不完善

目前国内创业创新教育教学基本还是处在重理论、轻实训的水平。创业创新教育没有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具体的课程中去,大多只是喊喊口号而已,没有整体的培训框架和专门课程与之对应,基本游离在学校整体教学体系之外。虽说部分职业院校对于专业设置在适应市场需求方面做了些调整,但实质上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而企业需要的是即来插即用的人才,这给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训过程提出了新要求。目前不少职业技术院校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课堂上还是以课本理论为主,实验课就是做实验,笔试及格就能通过。职业院校由于投入财力不够,导致实训场地缺失,不能满足实习、实训要求,更别说满足创新的要求了,最终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实习不深入,缺少创造性。有的专业实习、实训课就在一般教室进行,基本形同虚设,学生毕业后理论水平不足,实践操作不熟练。

(二)实习实训中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条件

目前职业院校正处在过渡时期,很多职业院校都喜欢开设文科类的专业,这样不需要投入大的精力去建设实训室,更不需要买大型实训设备,后期的维护管理费更低。但一些工科类专业必须要投入大的精力建设实训室,但目前的情况是,每个高校或多或少存在实习、实训基地相对缺少和不稳定的情况。有些职院,实习、实训教学装备更加不完善,实训室条件简陋,学生能上手的实训设备很有限,实训室管理缺失,实训辅导人员不足。更有甚者,相关专业根本没有稳定的训练基地,一旦开设实习实训课就匆忙与外界联系,临时借相邻高校的实习实训场所,学生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创业创新意思单薄。实习、实训基地的教学基础设施、工作状况和组织管理将直接反映一所专业院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三)实习实训师资不足

职业院校师资不足与师资闲置并存现象突出,缺少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实习(实训)教师队伍。近年来,国家对职业院校财力上有了新的投入,无论是省、行业还是企业都在逐级地组织些技能大赛,逐步提高师生的技能水平,但由于部分职业院校缺少高素质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导致为了比赛而买设备,平时教学是一套体系,比赛又是是另外的一套,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人才市场需求也是时刻变化的,受招生生源的影响,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作了大幅度的调整,专业生源减少,该专业的教师减少。专业生源旺盛的,该专业教师奇缺,尤其是“双师型”教师,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二、职业院校实习实训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之对策

职业院校应该注重创业创新教育,尤其是在实习实训中应该加大体现。实习、实训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熟悉了解社会,为毕业生步入社会工作岗位做好必要的准备。不断创新和开拓是技术技能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和生存能力,职业技术院校在育人目标上要更新观念。在实际的实习实训教育中,以市场为导向,将教育理论与核心技能培养有机融合,突出实习实训环节,充分体现理论与应用技术的完美结合,抓好实习、实训教学。

(一)为创业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撑,进一步明确实习实训教学思路

更新教学观念,由被动变主动,由就业导向向就业创业并重转变。在这个大前提下,职业院校要成立专班,组建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引导教师们教学思想,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习实训等教育教学环节,全面实现创业导向教育。使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学习就业观念,教导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要勇于创新,毕业要有创业的信心,把自主创业当做一条新的就业途径。

(二)构建实习实训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提供可靠性指导

1.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把培养创新、创业的人才作为职业院校实习实训的基本目标。2.制定对口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的理念融入实习实训之中,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学校主动去培养、引进有创新创业教育素质的老师或选派有创新意识的中青年教师到企业参与锻炼,使他们掌握一定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后,回校编写具有创新教育实践意义的教材,根据头脑风暴法去开发课堂案例,加入先进创业典型和先进经验,引领学生创新创业。3.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习实训学分置换制度,鼓励学生自主选课,只要选修创新创业实习实训课,成绩合格可以抵扣专业课学分;还可以鼓励有创新创业天赋的学生休学创业,保留学籍,待回归学校后修满学分,可以予以毕业。

(三)在实习实训校园环境中融入创业创新文化,与企业联合组建创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

职业院校没有过硬的实习实训设备,很难保证教学质量,更别说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人才了。具有创新创业内涵的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单凭学校自身的实力很难到达要求,要考虑借助企业的力量建设实习实训基地[5]。在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前提下,与企业、科研单位联合组建实习实训基地,既可引导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的意识,将专业实习实训与创业创新结合在一起,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偿服务,还能获得部分收入。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Z].2015-6-16.

[2]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Z].2015-5-4.

[3]李葳.校企合作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现状研究与对策[D].山西财经大学,2013.

[4]杨红旗;李桂芹;刘春田.职业院校实习、实训教学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8).

创新创业实训范文2

关键词:创新创业;金融管理;实训体系

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我国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的迫切需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着重提出“切实深化创新创业改革,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创新创业实训教育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体制,实行灵活的学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实用、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加强创新创业实训,加快专业化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培训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其中,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实训,要求每位学生参与其中。2021年12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坚守实习育人初心。为此,职业院校亟待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完善实训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发展现状

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金融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应用技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根据职业教育的具体教学功能,金融专业实训课程建设应该紧紧围绕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立体化实训体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主要由实训和实习两部分组成。其中,实训是指将专业知识、技能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在实践中深化和拓展专业知识,使专业技能进一步提升。根据这一理念,金融管理专业的实训是培养学生基本实训技能和金融业务处理能力的教学环节,如:商业银行的操作技巧,包括点钞技术、人民币真伪鉴定、计算技术、中文输入技术、传票数据输入技术、数字书写标准培训、综合金融技能和国际结算实践等(理论+实践)课程。实习则包括专业社会实践、访问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熟悉常见金融管理业务环境中相应的专业岗位,掌握工作流程,通过处理金融管理业务,使学生既能增强真实的工作能力,又能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大多数高职院校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则建立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一是以职业培训目标为导向,以专业能力为依托的原则。对于金融管理专业,职业培训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首先满足地方上对专业技能或群体能力的要求,并注意专业的培训目标和相应规范。二是坚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任务的原则。高职院校的金融管理专业培养的是能够掌握金融理论和金融管理技术的学生;各种金融产品的操作和加工被转化为具有一定功能的金融管理服务,以满足客户的一定需求,这是非常独特的技术应用特征。因此,金融管理实训课程必须将技术技能和专业技能有机结合,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三是实用性和动态性原则。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的系统化发展,应贴近金融实践,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需求,发展科技,创新金融,了解金融企业在金融服务领域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技能类型。然而,现实中各项制度措施的执行存在严重的滞后性。部分高职院校很少强调金融管理专业的实训创新,教学场所仅限于教室和练习室,教学过程中往往还是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较少采用独特的创意平台和激励措施,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需转变实践教学思路,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具有较强创造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课程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

课程定位是课程建设的条件,但部分高职院校的金融管理实训课程定位不明确。例如,单纯从名称字面理解,“商业银行信用业务”课程应该是一门实训课程,旨在让学生进行实际独立操作,培养业务处理能力。然而,从课程系统性角度来看,应该理解为其基础理论知识来源于金融分析、银行柜台、国际结算、银行监管等其他金融课程,需要与其他相关知识相融合,同时其本身又是独立存在的。

(二)教学内容与实际职业能力需求不匹配

部分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有的甚至是脱节的。此外,金融机构普遍对学校等教育机构不开放,且学校在实训中提供的硬件条件不足,造成学生无法进行正规的专业实训,操作能力不能满足岗位需求,操作技能不够专业化,择业能力和发展能力也较差,完全不能适应金融管理专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实训体系构建的层次不清晰

就当今社会来说,大多数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的实训体系以重现金融管理业务基本流程为主,课程内容设置单一,操作形式简略。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课程定位不准确,学生业务处理能力的实际培养与其他能力培养的关系被分裂,没有构建一个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分层立体的结构体系。

(四)实训体系的目标定位不科学

部分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的知识章节设计侧重于理论知识而非技能结构,不能灵活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很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跟不上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的建设,不仅要注重传统的基本商业模式,还应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以创新创业理论为基础,使其内容和结构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动态变化。金融服务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特点,因此,系统的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的目标定位应是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

(五)实践教学基地不稳定

实践基地是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载体,是学生提升实践技能的重要平台。然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并不稳定。一是校内实践基地场所面积不足,设备陈旧,对技术的更新换代重视不够,导致许多实训室的技术含量很低。二是演示性、验证性的平台项目较多,而设计性、技术性、综合性项目偏少,缺乏与实际工作现场相匹配的专业技能训练平台。三是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不乐观,流动性大,管理松散,外加地方政府和学校内部政策支持不足,导致企业与学校配合度低,服务严重落后,极大影响了学校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和安排,不利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三、创新创业视角下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构建路径

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通过实施系统的实训教学改革,包括教学目标、实训内容、实训依据、实训效果评价等一系列改革,以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金融管理专业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金融管理专业实训技能,以满足未来金融管理工作发展的要求。

(一)树立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

一是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贯穿金融管理专业的实训体系,研发具有创新创业特色的金融管理专业实训室、沙箱模拟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重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有关实训活动,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采取“专业+辅修”的教学模式,开设创新创业型金融管理专业实训课,并增设相关的专业选修课。通过课程整合,帮助学生对创新创业型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形成更加直观的感受,培养学生金融管理实训技能之外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激励学生主动挖掘自己的创新和创业潜能。二是根据地方金融企业工作范畴确定专业实训体系范围,并以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的探讨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要充分结合创新创业知识和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运行实例,培养学生分析和探索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训中勇于提出不同的想法,并根据所学内容对提出的想法进行进一步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训的积极性,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能力。三是更新教学手段,尝试运用最新的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加强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在金融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型实训中的应用,通过软、硬件结合,使学生接受更全面的金融管理业务模拟操作知识。线上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制作创新创业型实训微课程,鼓励学生通过手机和电脑拓展学习领域;线下可以开展各种金融管理专业实训讲座和技能大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后资源开展跨学院、跨专业的互动交流,培养创新创业型金融实训团队。

(二)建立科学的实训考核评价体系

实训考核机制考查的是学生掌握实训知识的情况以及能否学以致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实训教学体系、实训项目、实训条件、实训教学效果等进行全方位考核评价,对提高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金融管理专业创新能力培养实训体系的考核应区别于传统的基于学生课程成绩的评价方式,要根据多维立体考评,突出创新性以及解决问题和困境的能力。一方面,为使考核成绩真实反映学生当前的实训能力,学校应建立各个阶段的考核试题库,同时根据不同的实践环节安排不同阶段的考核工作,这样的实训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下的实训考核评价必须注重学生技能获取过程的考核评价,改变以往的结果性评价,构建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学生实训要以工作项目为载体,以任务驱动为方法,通过模拟真实的业务环境,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熟练掌握业务处理实操能力,做到知行合一。

(三)构建创新型、多层次的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面临着“教”与“学”模式的双重转变,需要一支多层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首先,加强政策引导和政策支持。拟定提高教师职业能力的规划,实行双岗双职双薪制,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同时确保教学质量,强化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增强教师建构专业知识的能力,督促教师加强自身实践技能的培训和提升,加强优秀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实行教师全员发展,闭环管理。其次,积极招聘实践技能强的优秀教师,引进具有前瞻性发展战略和行业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学生的实践培训和教学引导者,并以资源社会化原则优化教师结构。最后,招聘行业或企业的技术能手担任校外兼职教师,系统指导学生的实践实训,同时依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对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的实训体系进行必要的查缺补漏。

(四)以产教融合推进实训基地建设

创新创业实训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教育实施;融入式

本研究主要就两大方面展开,一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融入课程教学,二是教学实施过程中“互联网+”的使用方式。通过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论述“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实训教育的可行性、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在如今的中国,作为一种全新教育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影响,得到了许多高校的重视,引起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新规划并将其融入到已有的专业课程体系中。这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高校教育的革新和对人才的培养、社会经济崛起骑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具体实施方面在国内某高校有以下表现:

(一)利用资源,为创新创业教育搭建平台

1.搭建文化平台

文化内涵是高效长期发展的基础,由此高职院校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将搭建文化平台这一主题开展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利用各方面的资源来实施文化平台的搭建。可以通过宣传鼓励开展各种活动,营造创业气氛使其逐渐发展为一种潮流,同时也可以在高校教学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完成文化平台的搭建。

2.以实训开辟创新创业实践空间

高校制定实训项目完成对教育资源的整和,并且在实训过程中不断的对项目进行完善和调整,使其更加完满。

3.从高职学生对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各个流程环节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从学生对创新项目的选择,到创新教育实训项目的审批、实训经费的发放,以及最终的创新教育项目教学效果的评定等等进行一系列的规范,形成一个标准化的流程,最终实现创新创业实践空间。

(二)完善机制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得以持续发展

1.建立运行机制

每个事情都有其独特的运行机制,创新创业教育也正是如此,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具有一定的管理制度来实现如今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这是一项举步维艰的任务,所以要拥有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来维持其能够稳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一个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协调参与学生的利害关系,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流程进行评估,若有较大偏差,即使采取纠正措施,最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保障机制

所谓保障机制就是保障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得到满足。具体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专业实训课程所需要的师资、教学场地、教学设备等。高职不同与其他院校,具有更大的优势,所以更应该做好资源保障工作,建立保障机制。

3.建立奖励机制

从古代起就有将军打了胜仗回来皇帝赏金万两,如今对于学生和老师而言同样需要奖励,这种奖励可以不是物质上的,可以是精神上的,如为学生建立更良好的学习环境等等。适当的荣誉和物质奖励可以激发教职员工更大的主动性,更大的兴趣,学生扮演的是主要角色,我们应该对积极上进的学生一定的激励,使得其更好的创业,更快的进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第八专题教育改革与制度创新研究就教育体制改革研究、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研究、教育对外开放研究等展开了深度研究。通过仔细研究探讨可得出开展创新新创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督促学生成长为人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如今,如何使学生以创业实现就业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大部分高校和学生思考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学校会开展准职业人生的课程,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自己的职业,自己人生的发展走向,以后能做什么,自己需要学什么,该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这个课程的开起代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行动之一。想要更加落实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各大高校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更离不开互联网对教育事业的支持。专业实训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之一,本研究以《企业电子商务综合实训》这门课程为重点研究对象,但一个老师应该如何科学的拟定实训方案,对学生进行高效的教育使学生能力得到提升呢?这就涉及到了专业实训指导教师教学工作的内容与特点了。就此我们可以展开一个小分题:

(三)课前准备工作

1.编制专业实训授课进度计划

学期实训计划必须根须学校的实训教学大纲和学校的教学计划的要求制定。具体到每一个实训班和每一个实训任务并且做到及时批报。授课进度需要成为一个完整的单元体系并且制定计划的老师需要严格按照此计划授课。

2.编写实训课题教案

教案要求:手写并且字体工整、内容详细完整。需要包括教案主要内容、教学目的、安全注意事项、验收标准等。

3.实训教学准备

实训前后各项工作做准备需要及时到位,主要包括:设备设施准备、技术准备、实训场地准备等。

(四)实训教学基本环节

1.组织实训教学

要考察实训学生出勤情况和学习态度并进行职业道德安全文明实训和遵守实训纪律教育。要检查学生着装和劳动保护品配备情况等。

2.讲授与专业实训课题相关的专业知识

讲清教学目的,实训课的重点难点及专业理论知识。必要时要求在讲授时教师有必要的演示。

(五)分配实训任务

需要要求老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实训内容,体会操作要领并熟悉实训环境和注意事项。总结:以上是实训教师需要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融入课程教学所做的工作,这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之一。本研究以【企业电子商务综合实训】这门实训课程中跨境电商为重点实验,其教师的注意事项在上面已经提及了,但在本次调查中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意向,能力、差异;从调查结果来看,差异是肯定存在的,但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融入课程教学能够很大方面的解决这一问题,前面提及的各种体系的建立都很有效的针对各种问题的解决,对学生的创新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得到重视的最大原因之一。调查学生参与实训课程的情况,教师的指导情况、师生互动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同时与教师们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及对策并结合学生座谈相结合的方法,老师和学生就是一个大的团队,所以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专业实训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创意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使学生更快的学习知识,从实践中让所学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从而得到升华。从教师的视角,通过案例实训让学生熟悉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电商ERP、跨境电商物流等系统,掌握跨境电商平台注册、平台规则、跨境选品、产品刊登、订单处理、采购与供应供应链管理、客户管理、仓库管理、物流管理、数据分析以及跨境电商企业经营过程中涉及到到财务和岗位角色任务分配等相关知识。或是登录注册阿里巴巴国际站和亚马逊进行实践操作,并结合课堂教学互动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跨境电商的交易流程,明确资本性的项目;先出口,后进口;先货物交易,后虚拟交易。确保跨境电子商务的各项交易活动能够正常、有序以及高效地开展,实践产生一定层面的认知。老师的体验也很重要,我们要让老师能够显而易见的看到学生们的进步,更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更热衷与解决学生们的问题,这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好处之一。

二、教学实施过程中“互联网+”的使用方式

现阶段信息化技术多种多样,通过分析不同技术的用途和适用环境,找到“互联网”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技术应用;不同的技术适合不同的实施过程,在教学实施的不同阶段应用多种信息化技术,切实简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从一定层面上讲,“互联网+”使实践活动的程序更加灵活化,降低了活动成本。

(一)信息化的特点

(1)智能化:知识生产已成为生产的主要形式,知识已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资源。可以共享此资源。可以使得财富倍增;可以“无限制”创建。在这一过程中,知识取代资本,人力资源比货币资源显得更重要。(2)全球化:信息技术正在废除时间和距离的概念。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全球化的进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全球通信卫星网络的建立,国家的观念即将受到冲击。不管地理位置如何,网络都可以将其重新分组。(3)非群体化:在信息时代,信息和信息的交流遍布世界各地,人们的活动更加个性化。除了社会和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之外,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也日益增多,并将成为信息交流的主流。(4)电子化:在工业时代,光电和互联网已经取代了机械化生产。人类创造财富的方式不再是以工厂为基础的机器操作。(5)综合性:信息化是指技术水平上各种技术的产物。它集成了半导体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数据压缩技术。在更高层次上,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融合的体现。(6)竞争性:信息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的区别的突出特点是信息化是由市场和竞争推动的。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和市场竞争是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路径。(7)渗透性:信息化使社会各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同时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8)开放性: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的灵魂,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创新,在创新中取胜。开放不仅指社会的开放,也指思想的开放。开放是创新思维的开放,更是是创新的源泉。

(二)教学过程中“互联网+”的使用方式

(1)创建智能学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因此,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下,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极大地束缚和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他们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和能力。教育工作者对这一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创造智能高效的课堂教学。(2)传统与创新结合: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以互联网资源的教学方式为基础,实现传统教育资源与网络教育资源的融合。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实训教学方法与网络教学方法的转换和反映出来的问题,吸收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更好地进行教学。不仅如此,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这不仅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感知、探索、互动、知识归纳、原则和规律等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师。毫无疑问,网络的互动优化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三、总结

教学实施过程中“互联网+”的使用是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重要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应该合理利用其优点,更好的让学生发展、进步、成长,最终成为国之栋梁。

参考文献

[1]罗桂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4(2):52-54.

[2]邵作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19(5):12-14.

[3]强伟纲.拓展高职院校的培训功能,提升社会服务能力[J].幸福生活指南:高等职业教育,2011(12):91-93.

[4]杨静.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金田,2013(6):176.

[5]马林.试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112-115.

[6]缪宁陵.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47-48.

[7]谢振宇,宋军.试论高校创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以隐性知识转移为视角[J].高校教育管理,2007,1(6):53-57.

创新创业实训范文4

关键词:创新创业;金融管理;实训体系

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我国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的迫切需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着重提出“切实深化创新创业改革,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创新创业实训教育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体制,实行灵活的学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实用、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加强创新创业实训,加快专业化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培训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其中,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实训,要求每位学生参与其中。2021年12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坚守实习育人初心。为此,职业院校亟待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完善实训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发展现状

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金融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应用技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根据职业教育的具体教学功能,金融专业实训课程建设应该紧紧围绕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立体化实训体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主要由实训和实习两部分组成。其中,实训是指将专业知识、技能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在实践中深化和拓展专业知识,使专业技能进一步提升。根据这一理念,金融管理专业的实训是培养学生基本实训技能和金融业务处理能力的教学环节,如:商业银行的操作技巧,包括点钞技术、人民币真伪鉴定、计算技术、中文输入技术、传票数据输入技术、数字书写标准培训、综合金融技能和国际结算实践等(理论+实践)课程。实习则包括专业社会实践、访问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熟悉常见金融管理业务环境中相应的专业岗位,掌握工作流程,通过处理金融管理业务,使学生既能增强真实的工作能力,又能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大多数高职院校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则建立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一是以职业培训目标为导向,以专业能力为依托的原则。对于金融管理专业,职业培训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首先满足地方上对专业技能或群体能力的要求,并注意专业的培训目标和相应规范。二是坚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任务的原则。高职院校的金融管理专业培养的是能够掌握金融理论和金融管理技术的学生;各种金融产品的操作和加工被转化为具有一定功能的金融管理服务,以满足客户的一定需求,这是非常独特的技术应用特征。因此,金融管理实训课程必须将技术技能和专业技能有机结合,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三是实用性和动态性原则。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的系统化发展,应贴近金融实践,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需求,发展科技,创新金融,了解金融企业在金融服务领域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技能类型。然而,现实中各项制度措施的执行存在严重的滞后性。部分高职院校很少强调金融管理专业的实训创新,教学场所仅限于教室和练习室,教学过程中往往还是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较少采用独特的创意平台和激励措施,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需转变实践教学思路,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具有较强创造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课程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

课程定位是课程建设的条件,但部分高职院校的金融管理实训课程定位不明确。例如,单纯从名称字面理解,“商业银行信用业务”课程应该是一门实训课程,旨在让学生进行实际独立操作,培养业务处理能力。然而,从课程系统性角度来看,应该理解为其基础理论知识来源于金融分析、银行柜台、国际结算、银行监管等其他金融课程,需要与其他相关知识相融合,同时其本身又是独立存在的。

(二)教学内容与实际职业能力需求不匹配

部分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有的甚至是脱节的。此外,金融机构普遍对学校等教育机构不开放,且学校在实训中提供的硬件条件不足,造成学生无法进行正规的专业实训,操作能力不能满足岗位需求,操作技能不够专业化,择业能力和发展能力也较差,完全不能适应金融管理专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实训体系构建的层次不清晰

就当今社会来说,大多数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的实训体系以重现金融管理业务基本流程为主,课程内容设置单一,操作形式简略。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课程定位不准确,学生业务处理能力的实际培养与其他能力培养的关系被分裂,没有构建一个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分层立体的结构体系。

(四)实训体系的目标定位不科学

部分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的知识章节设计侧重于理论知识而非技能结构,不能灵活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很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跟不上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的建设,不仅要注重传统的基本商业模式,还应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以创新创业理论为基础,使其内容和结构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动态变化。金融服务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特点,因此,系统的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的目标定位应是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

(五)实践教学基地不稳定

实践基地是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载体,是学生提升实践技能的重要平台。然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并不稳定。一是校内实践基地场所面积不足,设备陈旧,对技术的更新换代重视不够,导致许多实训室的技术含量很低。二是演示性、验证性的平台项目较多,而设计性、技术性、综合性项目偏少,缺乏与实际工作现场相匹配的专业技能训练平台。三是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不乐观,流动性大,管理松散,外加地方政府和学校内部政策支持不足,导致企业与学校配合度低,服务严重落后,极大影响了学校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和安排,不利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三、创新创业视角下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构建路径

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通过实施系统的实训教学改革,包括教学目标、实训内容、实训依据、实训效果评价等一系列改革,以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金融管理专业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金融管理专业实训技能,以满足未来金融管理工作发展的要求。

(一)树立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

一是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贯穿金融管理专业的实训体系,研发具有创新创业特色的金融管理专业实训室、沙箱模拟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重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有关实训活动,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采取“专业+辅修”的教学模式,开设创新创业型金融管理专业实训课,并增设相关的专业选修课。通过课程整合,帮助学生对创新创业型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形成更加直观的感受,培养学生金融管理实训技能之外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激励学生主动挖掘自己的创新和创业潜能。二是根据地方金融企业工作范畴确定专业实训体系范围,并以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的探讨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要充分结合创新创业知识和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运行实例,培养学生分析和探索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训中勇于提出不同的想法,并根据所学内容对提出的想法进行进一步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训的积极性,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能力。三是更新教学手段,尝试运用最新的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加强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在金融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型实训中的应用,通过软、硬件结合,使学生接受更全面的金融管理业务模拟操作知识。线上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制作创新创业型实训微课程,鼓励学生通过手机和电脑拓展学习领域;线下可以开展各种金融管理专业实训讲座和技能大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后资源开展跨学院、跨专业的互动交流,培养创新创业型金融实训团队。

(二)建立科学的实训考核评价体系

实训考核机制考查的是学生掌握实训知识的情况以及能否学以致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实训教学体系、实训项目、实训条件、实训教学效果等进行全方位考核评价,对提高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金融管理专业创新能力培养实训体系的考核应区别于传统的基于学生课程成绩的评价方式,要根据多维立体考评,突出创新性以及解决问题和困境的能力。一方面,为使考核成绩真实反映学生当前的实训能力,学校应建立各个阶段的考核试题库,同时根据不同的实践环节安排不同阶段的考核工作,这样的实训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下的实训考核评价必须注重学生技能获取过程的考核评价,改变以往的结果性评价,构建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学生实训要以工作项目为载体,以任务驱动为方法,通过模拟真实的业务环境,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熟练掌握业务处理实操能力,做到知行合一。

(三)构建创新型、多层次的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面临着“教”与“学”模式的双重转变,需要一支多层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首先,加强政策引导和政策支持。拟定提高教师职业能力的规划,实行双岗双职双薪制,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同时确保教学质量,强化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增强教师建构专业知识的能力,督促教师加强自身实践技能的培训和提升,加强优秀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实行教师全员发展,闭环管理。其次,积极招聘实践技能强的优秀教师,引进具有前瞻性发展战略和行业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学生的实践培训和教学引导者,并以资源社会化原则优化教师结构。最后,招聘行业或企业的技术能手担任校外兼职教师,系统指导学生的实践实训,同时依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对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的实训体系进行必要的查缺补漏。

(四)以产教融合推进实训基地建设

创新创业实训范文5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建设;双精准;课程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简称“双创教育”),是指通过新型的教育模式,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双创教育既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实用教育。2010年教育部提出双创教育概念,要求高职必须开展和实施双创教育,而对中职只是提倡并不作硬性要求,因此双创教育在中职仍然一片空白。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6年国务院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发展,其重要组成部分的中职教育也应紧跟国家的发展步伐,探索中职双创教育的实施,在创新创业创造中建功新时代。

一、中职创新创业教育分三步走

双创教育因高起点、高定位,更适合在高职实施。然而同属职业教育体系,双创教育的一些内涵和做法很值得在中职进行尝试和推广。一方面,进入工业4.0时代,以就业为导向的初中级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已不适宜,而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能满足企业不断优化升级的新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中高职教育衔接逐渐深化,中职生的升学需求明显增强,双创教育更注重培养中职生为技术技能综合型人才,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创新2.0众创时代的中职双创教育可以分三步走。

(一)分析中职双创现状

随着党和政府不断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双创教育不断实施。在高职实施双创教育过程中,较早实施的一部分院校已经取得一定进展和成效。这给我们中职学校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价值和实施范本。同时,完善体制机制、加大人才引入、国家保障经费、鼓励政策出台等,促使双创教育逐渐融入成为中职教育重要构成一部分。2015年,教育部发文大力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2016年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自上而下的教学诊断工作,诊断的重点之一是焦聚优势、凝练方向、提高发展能力。通过自我诊断,整体评价,找到差距,对照标准,落实要求。对照双创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在两年的教学诊断中我们发现:双创教育已有一定雏形,但环境氛围尚未形成;实训基地的基数很大,但是利用率很低;关键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但系统性、协同性与课程融合明显存在问题。因此,今后的改进措施应结合双创教育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双创课程体系,改善双创实践条件,深化校企协同育人。

(二)明晰中职双创愿景

在中职推广双创教育可以选部分专业进行试点,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分层推进,把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深度融合。目标是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明其理、增其能、扶其业”,让全体中职生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能,让少数积极主动的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让个别有潜力的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实践。双创教育是教育发展的社会需求,核心是创新思维训练,基础是实践实训,最终回归“人才培养、服务社会”这两大使命。

(三)搭建中职双创体系

中职定位不必跟高职一样高。要明晰路径、突出重点,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双创师资队伍,搭建双创实践平台,科研反哺教学。以改革专业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加强实训建设、丰富实践活动为副线,以壮大专业社团、打造校园文化、提升人文修养为隐线,实现双创教育目标,最终协同推进,落实双创教育并初见成效。

二、中职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建设

根据2016年国办的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中职双创实训改革的发展方向是:①理念向育人、全面发展转变;②目标优化为技能训练与素养提升结合;③内容拓展为技能、方法与思维方式共同提高;④丰富路径实训加社会实践和创业实践三合一。医药行业是朝阳产业之一。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进一步刺激和带动医药职业教育的投入和发展。医药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较强。实训建设对职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医药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基础,因此实训建设要满足双创教育的需要。

(一)实训建设思路

以医药职业学校为例,实训建设必须要做好“顶层设计”。我们可以遵循这样的原则:①专业调研。结合地方医药经济的发展,调研医药专业人才需求。②分析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开展中职毕业生职业能力分析,如获得卫健委和药监局不同职业、专业技术和执业资格等,并从事相关岗位工作。③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根据地区人才需求,明确各专业和人才培养规格,即所需要的实训场地和设备,并根据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和课程标准。④合理设置实训项目是重点,确定设备及配置是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合理设置实训项目,按照实训课程要求,确定设备型号及数量等。⑤综合考虑校内外实训基地。最终确定实训建设方案前,要综合考虑校内实训基地的整体情况,以及与校外基地广药集团的合作情况。⑥实训建设落实是关键,实训建设评估是考核。实行实训项目负责制,由专门成立的项目队伍全程跟进,实训建设验收后进行使用评估,进行绩效考核。

(二)实训建设模式

实验实训室是进行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场所,是实验人员使用各种设备、器材进行活动的特殊建筑物。其外延还可以拓展到教学、科研、生产、技术开发、创新创业、科普等场所。实训建设面临的时代背景是科技发展和教育改革,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一是知识创新,二是技术创新。实训建设面临的新挑战,突出问题主要有生均仪器设备值未达标,贵重仪器设备使用率不理想,开放共享程度不高,实验室成果转化和应用不足等。实训建设不应只侧重“硬件”和校内建设,还应与“软件”和校外结合。各种实训建设模式见表1。

(三)实训内涵建设

完成实训建设,我们应进行理念提升。有更深刻的思考和总结,还要注重实训室的内涵建设与内涵发展。①制定政策,激励专业和实训教师不断创造新的成果。如设置科技奖励、教学奖励、实验室6S现场管理奖、大型仪器使用效益奖、指导学生技能竞赛奖励等。②凝练建设理念,指导实训建设。实训“建、管、用、修、养”是系统工程,也是集教育理念、教学改革、运行机制、管理模式、规章制度、师资队伍、教材建设等要素于一体的重大课题。实训建设必须与专业建设相结合,与教学改革相结合,与开放机制、校内外协同相结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③确立内涵建设与内涵式发展的理念。改变只注重实训硬件建设的状况,要明确教育质量、效应提高等提升软实力。④内涵建设包括教育理念、实践教学体系、实训教学队伍、管理制度、实训教材、信息化建设和实训文化等内容。文化建设是核心,队伍建设是关键,机制建设是保障,教学体系和质量标准是抓手,实训教学方法是重点,实训项目开发是难点。整合全部教学资源,构建教学实体,使实训真正共享、开放,使教学与实训真正融合,完成创新性工程。

三、中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合

职业教育要做到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简称“双精准”)。过去的职业教育只解决人才“够不够”的问题,而现在的职业教育应满足人才“好不好”的问题。双创教育跟双精准的人才培养出路不谋而合。我校制药技术专业为2018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双精准”示范专业建设项目。本文以此作为研究范本。

(一)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开发过程

社会人才有20%是学术型人才,80%是应用型人才。中职着重培养操作性技能人才,而技术应用能力相对高职要求有所降低。制药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完成中级工基本训练,具有高级工的潜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型制药人才。课程体系开发过程:①供需调研。根据调研报告确定职业生涯路径,未来毕业3-5年主要从事岗位及工作,如生产操作工、生产技术员、生产调度员等。②职业能力分析。根据职业能力标准和典型工作任务要求,明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能力要求,如知识、能力、素质等。③课程结构分析。确定专业教学标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如技术、技能、素质要求。④课程标准编制,制定课程教学标准。⑤课程内容开发,编制教材,组织数字化资源。⑥课程实施与评价,完成教学课例,获得成果、证书等,评价人才培养规格和能力。

(二)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课程体系

按照制药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打破原有的分段式教学模式,实现课程计划内在的融通,增加交叉融合课程学时比例,体现文理、医药、工科、社会实践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整合[4]。表2是制药技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培养学生基本素质,通识课为双创课程打下基础,专业群基础课可以供不同专业但同课程学生自由选择,专业基础课为同类型专业学生均可选择,专业核心课是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专业选修课给学生提供更多专业选择,集中实践课可以快速有效提高专项技能,第二课堂辅助专业课程,企业实践课根据不同岗位工作培养不同岗位能力。前两年完成基础、专业和拓展学习,第三年去企业实习。灵活多变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三)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存在问题

近些年国家大力发展双创教育。尽管较多高职院校在实施双创教育过程中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局面,缺乏政府支持和行业合作、开放交流。而中职双创教育从零开始,更是将面临举步维艰的困境。问题主要表现为:①双创教育资源整合不均衡。中职双创教育改革推开从模仿高职开始。然而众创空间的形成,必须有政府的政策支持、优惠倾斜、企业的合作机制和技术指导等相关资源确保双创教育的实施。②双创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双创教育的试行也是师资队伍筹建、调整和成长的过程。学校正确导向的同时营造宽松环境、增加学术自由和自身提升,让教师也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并全心全意指导教育学生。③双创教育落地执行缺乏保障。我们有较好的实训条件,但是没有融入到双创教育中。政府需要深化对中职双创教育的宣传和引导,真正激发中职学校开展双创教育的活力,并提供实力保障[5]。

四、结束语

中职创新创业教育问题是一项宏伟的改革工程,不能照搬经验、一蹴而就。我们党和政府已从顶层设计上给职业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做了全面部署,为双创教育实施提供了得力的环境。然而现阶段务必细化顶层设计,立足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中职实际,打破成规,制定出结合中职教育的双创教育体系,分阶段走、分层次完成双创教育目标。双创教育实训建设与课程融合,是从双创教育的角度推进教学和实践的创新,为学生搭建良好双创教育平台,实训建设从校内向校外延伸,从普通课堂到智慧课堂,从听课到创客,让学生体验新型的教育模式,培养社会满意的创新创业人才。这终将打开职业教育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郭嘉亮,孙平华,罗芮,等.基于双创教育的药学专业教育模式改革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11):819-823.

[2]葛高丰.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高职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4):127-128.

[3]陈文婷,鲁晓晨.大学生创新创业整合性实训平台建设与发展机制研究[J].科教导刊,2017,(6):181-192.

[4]刘艳,闫国栋,孟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35-37.

创新创业实训范文6

关键词:创新创业;训练营;教学模式

行业和学科的发展要求中医药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具备深厚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而且还要具备丰富内涵的综合素质。但在开展传统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远离真实市场环境,缺乏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中医药学科注重继承性的原因,上述现象在中医药院校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北京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学校)在借鉴大学生创业教育已有方式的基础上集成创新,以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自主习得知识的学习方式,构建新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主张发现学习,以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为目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掌握原理和规律。依托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学校自2016年起,以创新创业训练营为切入点,整合优化教学资源,更新迭代教学内容,构建了通过理论讲授、团队合作、实战演练“三个阶段”,进行“为期两天”封闭式训练,每个团队形成“一个成果”的“321”创新创业训练营教学模式,有效推进了“专创融合、本研贯通、师生共创”创新创业教育格局的形成。  

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培训体系不完善。创新创业培训数量不足,水平不高,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对创新创业缺乏完整认知,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提升较慢。第二,学生参与意愿不强烈。传统的课堂教学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促进作用不明显,难以学生为中心,导致学生创新创业兴趣、意识、能力不高。第三,教师“双创”实践能力不突出。校内师资队伍大部分缺少创新创业方面系统的培训和实际创业历练。即便有很多教师投入到各类相关培训中,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际应用性往往不尽如人意。  

创新创业训练营教学新模式构建

第一,针对不同群体,细化教学内容,注重专业与创业紧密结合。训练营面向本科生,以“专创融合、场景化训练、项目落地”为主题,着重开展学以致用的创新创业集训。面向研究生,实行“导师+项目负责人+跨专业搭配团队”的培训模式,更多使用互动式交叉学科实践教学方法,提升研究生创新创业素养,激发学术转换潜能。2016年起,每年举办近20场次,训练内容不断更新迭代,累计受益学生近2万人次,产生创新创业项目2,000个。第二,情景互动,重在实践,搭建“发现问题—激发灵感—提升能力—实现创意”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载体。训练营通过理论讲授、团队合作、实战演练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学生能够在模拟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经历创新创业项目从构思到实施的全流程训练。这一过程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商业模拟,情景体验,翻转课堂,在提升创新创业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第三,面向教师开营,师生共创训练,提升教育指导能力。师生共创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师生共创训练营更多侧重于创业过程、企业管理等实际内容,这种“迷你商学院”的学习,让教师充分体验创业的全流程,提升教学效果。近年来累计举办三十余场,参训教师近2,000人次。第四,革新传统培训模式。学分认定与传统长周期教学过程不同,训练营采用两天短期封闭集训,“短、平、快”的教学模式可保证师生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和练习,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创新创业知识并提升自我综合能力。2018年,“创新创业训练营”被纳入学术学位型研究生必修课程,且认定学分;2019年,“创新创业训练营”作为“创新创业第一课”被纳入研究生新生引航工程。  

创新创业训练营教学模式的创新

第一,专创融合、本研贯通、师生共创,构建分层立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新体系。面向师生搭建了高质量创新创业训练载体,触发了创新灵感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中医药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有效融合,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保障。第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情景互动式教学模式主导全过程,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全覆盖。利用两天的短期集中训练,互动体验式教学贯穿全程,打通了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渠道。通过大量体验分享、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互动模拟环节,翻转课堂、寓教于乐,促进了教学模式创新,形成大面积、高强度、高水准的教学局面,将实践育人教学模式落到了实处。第三,建立必修课程认定以及训练成果有效落地的运行机制修订培养方案,紧密围绕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目标和中医药学科特色,首次将训练营作为研究生创新创业必修课。通过训练营产生的项目成果依托专业、贴近实际,将项目成果作为学生申报大创课题、参与“双创”大赛的重要参考,从而能够使项目落地生根。  

结语

创新创业实训范文7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训练方式

在高校本科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的趋势下,大学生群体就业难的问题亟待解决。在诸多应对方案中,自主创业不但能够缓解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压力,同时也不失为一种实现大学生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了自主创业的大军中,并在各自的领域中不断地摸索前进。与此同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不断推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已经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高等教育只有适应新常态,及时组织大学生开展各类创业创新教育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进程,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一、新媒体技术发展对大学生群体的积极影响及

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优势1新媒体技术发展对大学生群体的积极影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7年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统计,截至2017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7.24亿。庞大的用户群体为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数字网络和移动通讯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正日趋成熟,并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1]。在校大学生群体因有较多空闲时间以及具有求新好奇等心理特点,于是成为了广大新媒体用户中较为活跃的一部分。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新的变革,这同时为他们获取创新思维、开拓创业途径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2新媒体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优势当代大学生对于新事物有着极强的学习与适应能力,在新媒体环境下,QQ、微博、微信等软件现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可以尝试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训练之中,这是一种新的途径。相较于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新媒体技术拥有以下几种优点:(1)形式多样。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受篇幅和媒介的制约,可以将文字、音频与图片融为一体,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充实具象,更有吸引力。(2)互动及时。新媒体克服了传统媒体线性、单向滞后的缺点,将受众群体在信息传播中由曾经的被动接收地位彻底转变成平等的交流方,实现了双方乃至多方的即时互动,这使信息传播更加便利及时,也便于商家及时得到顾客的反馈。(3)信息共享。新媒体拓展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许多先进前沿的科学技术与理论将不再是高等教育者的专享,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资源。信息共享对各部门、各行业间无论是工作方面的合作,还是科研方面的数据需求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4)平等交流。新媒体打破了传统自上而下获取信息的方式,侧重以“个人”为中心实现平等交流。受众群体将不再只是信息的接收方,他们可以不被时空限制,通过各类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从而达到多方的信息互换。新媒体不受身份的约束便可获取海量的新资讯,适应了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独立探索,强调标新立异的特点。这些便利条件有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理念与创新思维方式的培养与完善,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搭建了一个便捷有效的新平台[2]。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1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念易受到误导

新媒体时代下,海量的信息真伪并存,而较多的大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无法正确分析辨别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他们的许多能力还有待提升。一旦接受错误的信息,便可能会使年轻的大学生在创业观念上受到不利影响。一些大学生由于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在创业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盲目投机、跟风创业甚至被诈骗的情况。如果创业失败,将会极大地打击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2大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一定程度受到限制

新媒体时代下,学生更倾向于在虚拟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大学生的某些创业想法与创新思想也在此列。新媒体环境虽然有效地提供了学生交流的平台,但许多大学生因过于沉迷虚拟世界而不愿或不敢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的现实表达欲望。再加上创业条件的限制以及对创业风险的畏惧等因素的影响,较多的大学生不会积极去实现自我的创意,将美好的创新思维停留在脑海之中,他们来之不易的创业火花也随之被湮灭。在没有外界的支持与指导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想法将很难转化为创业成果。

3高校教育理念未做到与时俱进

虽然国内高校正在逐渐加大力度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但由于历史观念、固有机制、资金扶持等因素的制约,诸多高校尚未形成支持创新创业、尊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这也导致学生的创新创意不能及时与现实对接,致使创新创意转化为创业项目的比例较低[3]。目前,一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只是停留在开展创新创业相关讲座的阶段,并未有效结合学校学科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培训。因为教育理念落后,教育资源匮乏,许多高校未能对学生做好积极有效的实践指导教育。

4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不彻底

因为高校培养方案的缺陷,加之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仍不够丰富,很多高校未能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到本校人才培养计划中去,这使得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同传统教育体系的融合度不够高。且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还不够完善,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机会真正接触到创新创业的实质内容,无法接受到优良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深入改革,改变传统教育方式,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并依托互联网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促进人才培养,是当前我国高校面临的首要任务。

三、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析

1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放眼全球,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现均已形成完备的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机制,其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参与程度令人欣喜。国外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做法可以为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宝贵的经验,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以美国为例,美国为了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法律保障,制定完善了法律法规体系。同时,建立起了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经过近70年的发展,涵盖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至研究生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链已在美国形成。同时,美国大学还设有创业学专业。大学教授、资深专家、风险投资家、企业家、创业者、政府官员等优秀社会或教育工作者均参与该课程的教育与指导工作中。据统计,美国大学总计开设2200多门创新创业课程。另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也为美国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立体式的教学机制。以理论课程为基础,案例分析增加创业经验,仿真模拟检验理论内容的三角形式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为美国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创新创业人才[4]。

2构建高水平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

新媒体环境下,无数的就业创业交流渠道被搭建起来,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等问题制定了新形势下的全新解决方案。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便捷性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营造出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新时代的大环境。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可以将“互联网+”的经济模式融入到自身的项目中,以谋求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以互联网阵地为中心,充分运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与“互联网+”时代的便捷,结合自身教育情况,构建高水平互联网平台,以培养大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化水平。

3教育从业人员要树立新媒体时代下的创新创业观念

新媒体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参与媒介迅速被淘汰,互联网等新媒体已成为新环境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媒介。将新媒体创新创业的精神融入传统教育模式中,高校需要从学生出发,立足新时代环境,把握好思想转变优良期,改变观念,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入手,促进与大学生群体建立良性互动关系,加深了解,深入交流。把握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思维动向,才能更高效地进行交流。建立与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关系,才能更好地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方式,才能构建出更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网络教育平台。

4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立足新媒体环境现状,妥善利用新媒体环境优势,开展并宣传高校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通过运营校园媒体、改善校园网络环境,营造“人人参与创新、多多实践创业”的良好氛围;评选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者,并借助新媒体进行宣传,促进大学生开拓创新思维;创建本校学生创新创业论坛、贴吧、微信群等,促进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思考的互相交流,倡导创新创业相关校园文化,立体式地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进步。

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开展方式

(1)高校可邀请优秀创业团队或组织成功创业的杰出校友在校园内举办经验分享交流会。新媒体时代同样也是思维大爆发的时代,前人的经验,能启发后来者的思维,此类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大学生群体对创新创业的多样化想法,在校园中营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2)高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课程及相关各类教育培训。通过创新创业课程,教授给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引导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想法的探索,指导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参与和组织,使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过程和目标有一个全新系统的认识与理解,为在“互联网+”时代下打造新媒体创业精英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3)高校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新媒体创新大赛。如PPT制作大赛,APP设计竞赛等比赛活动,这可以增强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技能,使新兴的互联网成为大学生学习乃至日后进一步研究的好帮手;并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在学校各部门的支持下成立软件学习小组、创新俱乐部、创业社区等学生社团组织,增强学生群体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为未来的各项创业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4)高校可以开展并宣传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以高校的工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网上新媒体传播平台为依托,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宣传。大力倡导科技创新型校园文化,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通过高校合理的统筹策划安排,将新媒体平台模拟过程转入线下实际操作,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并鼓励学生群体对各项活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以此为依据改良活动内容,从而实现线上互动性与线下可操作性的交互融合,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5)学校和社会要共同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与专业化的学术氛围。在新媒体环境下,教育工作者可充分利用网络的虚拟性,使大学生在交流沟通过程中大胆发言,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深入、全面地了解大学生们的创新创业想法与相关看法,培养大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挖掘其潜在的创业能力,及时实际地为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想法产生和实际创业活动中的各种需求做好后勤工作。积极构建高水平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策划并举办相关赛事,促进大学生创业活动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高校可通过“大数据”分析当前大学生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就业具有的诸多特点,不断进行归纳与总结,同时针对遇到的不同问题提出更多样化的培养方案,引导学生群体自主选择合适的创业活动,充分融合各类新媒体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借助网络发散学生群体的新思维,并运用于创新创业活动中。采用将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的培养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群体积极将创新创业活动融入到当前“互联网+”的大环境中去。高校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技术对生产力的深刻影响,适应就业形式的巨大变革,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为创新创业活动带来的便利条件,使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在高校落地生根,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一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6):94—96.

[2]徐松美,文雅,齐文.新常态下融入“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5):61—64.

[3]刘镜,郑旭,赵锦.自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初探[J].中国培训,2016(6):142.

创新创业实训范文8

关键词:工程管理咨询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策略

1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所面对的形势越来越复杂,竞争日益激烈,仅仅依靠产品质量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新的时代,对企业而言,商业模式的创新与企业的产品质量处于同等地位,甚至更加重要。很多时候,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上升到商业模式的竞争,谁的商业模式具有创意,更加好,谁就能够在社会的竞争中赢得最终的胜利。对于在社会上求得生存的企业而言,创新是企业必不可少的一种竞争力,而商业模式已经成为企业进行创新的一个突破点。这对于工程管理企业也是如此。对于工商管理企业而言,商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的一种战略性手段。笔者基于多年的从业经验,以工商管理咨询公司商业模式为视角,对提出何种的商业模式、该怎么来进行模式创新,进而来促进企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拟对工程咨询企业商业创新模式进行研究,从基于网络的工程管理咨询企业,虚拟化组织的可行性研究,知识服务创新的全面整合,工程管理咨询企业发展的新理念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述。提出了我国工程管理咨询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在新形势下工程管理咨询企业该如何抉择,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而为行业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2基于网络的工程管理咨询企业

2.1在日益发达的网络背景下所经历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计算机使用的数量以及网络普及的面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网络开始普及的时间相比较国外落后很多。所以这也使得基于网络发展的一些行业的起步也比较晚,落后于国外。这些行业就包括基于网络的网络工程咨询模式。我国网络咨询模式起步的时间约在1999年,且最初几年也发展缓慢,之后才出现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这个飞速发展的原因是由于我国使用网络的人数激增,而不是由于咨询行业本身有着质的突变才使得行业发生飞速发展。由于我国网络咨询行业发展的时间起点远落后于国外,所以就使得我国的发展模式和理论都是借鉴于国外,以国外先发展的经验来促进本国此行业的发展,这种发展方法确实没有错,也使得我国的网络咨询管理行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的极快。但是也不可以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网络咨询行业在发展的时候完全是借鉴国外的经验,而完全没有自己的一些想法,这就使得本国的网络咨询行业完全没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和理论,那就更加不用说有什么创新点了。国内企业没有自己的创新商业模式,那么如何能够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与国外的企业进行竞争呢?所以,对于国内工程咨询管理企业而言,需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进行不断的创新,进而形成自己的商业发展模式,这样才能提高自己企业的竞争力。

2.2发展措施

2.2.1树立良好的信誉

互联网咨询企业,是基于网络而进行的交流活动,咨询者和被咨询者仅仅是通过网络来进行交流,两者之间甚者不需要见面。所以工程管理咨询企业想要发展,信誉是最为重要的。要让别人相信你,相信你这个企业的品牌,就像很多人到外面出差一样,住的方面会选择一些大型的星级酒店或者连锁酒店,而不会住一些没有名气的小酒店,这是因为这些酒店已经在长期经营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人们对它们有一种信奈,而不是所有人都真的喜欢它们。相比较一些陌生的东西而言,这些连锁的酒店给予人更好的感觉。为什么国外的一些工程管理咨询企业能够得到发展,很多人也更加愿意选择它们,是因为国外的工程咨询管理企业基于网络形成了很健全的数据库,也有很多的工程案例,这些公司所独有的数据库都是靠日积月累而形成的。在这种良好信誉的形成过程中,公司也不断的扩大和优化自己的数据库。

2.2.2国家对工程咨询企业的管理和扶持

国家对工程管理咨询企业的管理和扶持也是工程管理咨询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之一。在市场化的发展过程中,永远不能否认政府的作用,政府对于某个行业的支持,会使得社会上的资金找到了一个方向,不断地往这个方向流动,也会不断地有人才流入这个行业。这对于工程咨询发展企业也是如此。在资金和人才的不断流入下,才会形成不断的商业模式创新,进而使得整个行业蓬勃发展。在行业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对行业进行规范和管理,这样才可以使得整个行业更加规范,走向良性的发展之路。

2.2.3强化客户咨询的观念

工程的建设长期以来是由国企来支持,而且很多大型的项目,特别是公共设施的项目都是直接由国家来进行主导建设的,所以使得建筑行业的市场化程度相对来说比较低。这就使得工程咨询行业的发展也比较缓慢,外界对于工程咨询行业的认识不足,甚至还不知道存在着这么一个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也开始简政放权,对于很多工程的建设也开始使用市场化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形成了工程咨询发展条件。在这个时候,企业也要不断的宣传自身的本事,进而不断的增加新的客户,让客户不断加大对于工程咨询行业的认识,进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企业在商业模式上面,也要贴近客户,以客户为导向,满足客户的需求,能够及时的为客户解决问题,让客户顺利的拿到工程和解决工程中的一些问题,这样后面才会有持续的合作。同时对于行业协会而言,也要经常组织一些活动,不断的提高公众对于行业的认识,提高行业的地位。

3虚拟化组织的可行性研究

在社会生活当中,虚拟化组织已经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处于社会当中,在经营管理以及标准化管理模式上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提升。例如:在进行企业竞争实力的提升中,有大量的承包商都会组成联合体;在进行纠纷的处理和解决时,避免有高成本的产生,一般的建设检测单位以及业主等都会自主形成一种伙伴协作的关系;在大型的工程公司里面,所具有的矩阵式结构可以被当作为其内部的虚拟构造。因此,可以认为,成立虚拟化的组织需要有核心的组织机构,其所具备的职责主要是引导企业进行运行的方向规则以及其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理念,是其中的各个成员形成一种协调的关系。对整个虚拟组织可以起到主导作用的是核心组织机构的存在,这些机构具备所需要的经验、规模以及实力,从而来促进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4工程咨询企业发展的新理念

对于工程咨询管理企业而言,在进行发展模式创新的同时,还需要理清几个概念。首先,工程咨询企业股本的民营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私有化,而是一种形成由咨询工程师们尤其是核心的咨询工程师团队共同持有公司主要股份的体制,以实现知识资产的快速积累及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的企业发展模式。集约化的发展理念是我国目前的发展与资源消耗平衡的理念,不再像以往以高消耗来换取快速发展。集约化发展是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对现代管理技术和科技更优良的综合,对人力资源更合理的安排、应用,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效益的理念。在经济趋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要实现我国的出口产品数量的增多,国际化战略的工程咨询企业输出是国家产品面向全球化的先头兵。

5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程管理咨询公司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对于工程咨询管理公司的管理者而言,需要从长期的商业模式出发,创新自己企业的商业模式,才能够提高企业本身的竞争力,才能够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中持续的生存下去。对于国家而言,也可以对工程咨询管理行业给予大力的支持,对于一些能够创新商业模式的工程管理企业给予物质或者政策上的鼓励。而对于一些创新能力不足的企业,则给予一定的引导,这样,才会使得整个行业蓬勃发展,进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陆宁,赵敏,朴越,等.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建筑经济,2011(8).

[2]蒋贱.国网直属电工装备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6.

[3]储雪俭.变革与创新———郑明公司的转型发展及其供应链管理的商业模式思考[J].中国储运,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