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技术范例

创新创业技术

创新创业技术范文1

(一)对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概念认识模糊。

对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解过于片面、狭窄。把实践教学停留在实验、实习、实训等环节上,虽然也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但这种实践能力是被当作技能并以知识的形式加以传授。学生参加了实践教学活动,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创新性技术应用能力、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对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不尽合理。

高职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学组织过程中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割交替安排不合理,实践教学模块太少、太小、太零碎,教学过程中缺少侧重学生思维的训练、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综合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活动等现象。

(三)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第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双师型”教师不足,兼职教师比例偏低,作用发挥不足分。第二,由于学校的特殊性,很难或少有请到企业的专家、技术能手来学校授课。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不太健全,培养培训基地条件也相对比较薄弱。总体而言,大部分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实践课程缺少一定的创新性,缺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而创新创业教育正好解决相关的问题。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相对模糊交叉性较强的概念。高晓杰等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人格的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在国内学术界大致有三种理解:第一种理解就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新教育;第二种理解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业教育;第三种理解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认为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以理解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为基础。由此可以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一种兼顾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并以创业教育为重点,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为受教育者奠定良好基础的新型教育思想、观念、模式。

三、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课程构建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构建的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该课程共分为四个层次,美学基础类课程、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创意设计类课程、综合实训类课程。

(一)美学基础类课程:强调基础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美学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设计素描与速写、三大构成、美学基础、动画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和摄影摄像技术。这些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锻炼学生的具体动手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学习基础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强调实用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技术类课程主要包括:平面设计辅助软件(PS、AI)、平面动画设计软件(Flash)、网页设计、三维动画设计(Maya)、视音频编辑(Pr)、影视后期合成(AE)等。这些课程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教、学、做”三位一体,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完成学习内容,合理认识各课程间的联系与区别,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

(三)创意设计类课程:强化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意识。

创意设计类课程包括:平面广告设计、多媒体制作工具使用(director)、网页设计等。这些课程包含很多设计技巧,如设计文化内涵、美学欣赏、色彩搭配等。采用项目化教学,把企业的实际项目拿出来,让学生充当企业员工的角色使其有效地快速掌握各种计算机技术技巧。通过企业实际项目的训练使其得到全方位训练,强化实践,初步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四)综合实训类课程:体现职业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

综合实训类课程包括影视短片制作、动画短片制作、CI设计、多媒体作品制作、招贴设计等,这类课程更能体现职业性和综合实践性,让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和设计制作的方方面面,以便其能够准确、快速地熟悉相关的工作。

四、结语

创新创业技术范文2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机制

0前言

当前是互联网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各行各业提供发展新路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行业现代化发展、建设的必然趋势,在实际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存在较多困难,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能提高教育效率和水平,通过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信息化发展环境,使得高校学生能掌握信息技术、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内容,从而强化创新创业能力,有利于高校学生的综合发展。

1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现代化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多种先进技术手段应用到各行业工作开展中,教育事业在发展期间也引进了多种先进技术,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相关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实践提供了技术支撑。在融合过程中充分运用多种媒体技术丰富高校教学资源,形成大量的数字化教材,为教学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方向,高校教学设计理念、内容形态和教学法等都发生较大的改变,其中,智能终端的应用让移动学习成为可能,而且互联网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能更好为教育工作提供服务,可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多方需求,保证软件技术的完善性,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效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2现代信息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思想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是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行各专业学科知识教学,具有系统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先进教学理念的有效融入,实现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信息技术的高效运用,让大学生们能借助各种工具和软件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切实展现出各类工具、软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实现多种教学资源和要素的全面整合从而进行系统化教学,为现代信息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奠定基础,建立一套专门的、具有针对性的、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

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3.1知识体系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许多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技能教育的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知识体系和方式方法,无法迎合时展需要,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相关教育内容没有进行及时更新与完善,教学手段单一落后,未能做到与时俱进,从而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

3.2高校师资力量薄弱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开展期间涉及的内容较多,具有综合性强和多元化特点,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养都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但在许多院校中、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综合能力不高,教师队伍结构不完善,高素质教学人才缺乏,部分教师的专业性较差,创新创业能力较低,这对相关教育工作的开展质量和效果产生了较大影响。

3.3缺乏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要提高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效果,高校必须能结合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帮助学生理解并加强重视,便于对他们这方面能力的有效培养。但许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善、相关制度内容不健全,无法实现对学生们的正确引导,从而影响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不能深入带动学生进一步发展。

4现代信息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机制

现代信息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如下图1所示:

4.1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

要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各地区政府部门也要发挥自身的组织与引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为高校新型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撑。首先,要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交流,让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和教育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完善相关制度内容和政策体系,确保能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其次,要重视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创新创业的教育中,在实际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实现多方面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便于人才培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开展,通过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指导、帮助,还可用网络技术和云平台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学生创业中的困境从而进行针对性指导。只有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才能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有序开展。

4.2搭建网络资源和教学平台,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能促进相关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进行网络资源平台和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搭建,完善相关教育体系。首先,对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将其纳入教学计划中,确定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与流程,实现责任的有效划分,让各专业教师在教学中都能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中,充分展示每个学科的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次,高校还要结合人才培养要求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制订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并结合高校发展特点设置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课程内容,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得到实践锻炼,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再次,高校还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们的计算机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创业;最后,要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脚步,构建专门的网络化教学平台,将“互联网+”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充分结合,创新教育方法,优化课程体系,使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更加完善,有利于技术与教育的充分融合。

4.3重视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资源的开发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人们的沟通、交流方式,网络直播是目前较常见的一种信息传递方式,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需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知识传递,这种教学方式可增加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机会,能随时随地进行有效互动,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优势,有助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还可通过多种在线网站设置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丰富课堂知识内容和知识的表现形式,通过视频巩固学生所学内容,便于他们对创新创业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产生兴趣。要想保证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实效,还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成果检验,便于后续创新创业教育的改进与完善。通过对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4.4搭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构建校企合作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能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的充分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相关平台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有利于建立相对完善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实际进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大投入力度,以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创建大规模的创新创业园区,实现多方面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以此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的顺利进行。还需为大学生们的创新创业提供沟通、交流和经验分享的机会,为他们提供跟踪服务,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完善相关政策内容,汇聚人力资源,确保能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支撑,形成良好氛围。

5结语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在完善教育体系、创新发展路径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对大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创业就业也有积极的影响。针对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要顺应时展建立现代信息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机制,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营造良好教育环境,建设网络资源和教育平台,注重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资源开发,搭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做好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以此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伟媚.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创新创业的融合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22):198-199.

[2]张红,王欣.信息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7,(10):273.

[3]左海春.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类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8,(27):6-7.

创新创业技术范文3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探究式教学

1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培养方式现状

创新教育是以建立学生学习兴趣方向,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结合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协作攻关,发现问题并自主有效解决问题的新型教育方式。目前,在本科教育阶段,各高校已经普遍开设了创新教育的相关课程。在黑龙江大学,创业创新课程已经被列为必修课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创业知识,促进创新创业观念的形成,学校也相应调整了本科生培养方案,在本科阶段设立了创业实践学分,以激励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积极投入社会服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了解专业实践应用课程的具体内容,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还设有学生创业协会和创业园地,从学生的参与程度可以看出其创业热情,很大一部分学生有意愿投入精力进行创业活动,在创业园区内进行经营,积累创业经验。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了高校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有效模式。生物技术专业作为生物学的分支学科,能够在本科教育阶段培养出研究型和技术型双面人才,所涉及的知识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环境、食品等诸多领域,加强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为以后融入社会生产工作奠定基础。目前,高校开设的生物技术专业普遍重视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缺少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引导。要培养大学生利用专业技能自主从事生物技术产业研发工作的能力。

2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问题

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我国大学生在结束本科学习之后真正投入到创业队伍的人数占比不足1%,对比国外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有待发展。目前,大学生毕业要想从事创业工作,除了需要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以及生产孵化器的支持外,大学生还要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利用专业优势来完成产品的研发、生产、质量监控等工作。该方面的意识能力提升还需要高校教师的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缺乏创业所需的实践经历,不能将所学理论很好的在创业过程中进行应用,同时也缺少对创业活动的体会,对创业活动不够了解。二是单一的授课方式仅仅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并没有起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主动探究的作用,没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利用探究式教学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主动进行探索,掌握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并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建立起自己的认知模型和学习方法架构。将这种教学思想引入本科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改变课堂中教师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现状,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问题。针对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所制订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按照实施的先后顺序分为项目导入、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展示与评价四个阶段。

3.1项目导入。国家为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决定大力开展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为代表的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和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中的项目任务,并向学生展示以往项目的任务和最终成果,帮助学生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形成一个整体和全面的认识,提升学生参与该计划的信心和意愿。根据探究式教学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在制订创业计划阶段,指导教师给出必要的引导和适当的帮助即可,计划的主要制订者依旧是学生。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进行该项目所需的知识水平,了解项目成果的评价标准,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帮助其确定创业计划实施所需的成员配置。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分工共同解决问题,也可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项目导入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个人能力去准确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增强学生参与比赛的信心,提升项目成功的概率。在充分进行项目导入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具体的创业计划制订。

3.2制订计划。①分析项目所要达到的任务目标及达到任务目标所需要素,并按要素间的重要性进行区分。②汇总成员间的知识含量,划分出已知要素和未知要素。③针对未知要素分析所需的实践步骤,明确达成任务目标所需的必要步骤,明确在每一实践阶段所要达成的分目标以及成果检验标准。④根据所学知识列出每一步骤在实施过程中所需的准备和实践过程。⑤根据组员的个人能力和学科基础分配任务。制订计划的过程就是明确最终的总目标以及每一步的分目标,并根据目标做好相应准备。周密的计划制订能够最大程度发挥组员的价值,提高计划实施的效率。

3.3实施计划。在实施计划阶段,学生要按照所制订的计划充分利用自身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完成计划中规定的任务,并按照制订好的检验标准去检验每一阶段的实践成果。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自身所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索实践中所需的是哪些知识。教师在学生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要给予适当引导,为学生指出正确的科研方向,帮助学生把握整体计划的实施。3.4展示与评价在达到项目的最终目标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展示实践成果,可以先在小范围内向其他同学展示并进行充分交流,然后再向其他评价者进行展示。展示的过程分为如下步骤:①介绍项目的意义和价值,概述项目进行的各主要阶段。②介绍整个项目的最终产物,并请评价者进行评价。③整理评价者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这一次的实践总结经验,实现经验的有效积累。在项目达到一定成熟度后,还可以参与一系列的创新创业竞赛,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TRIZ”杯全国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等各级各类针对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而组织的比赛,在收获认可和增加阅历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4探究式教学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中的应用

创新创业教育旨在激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行业内需求相结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推进高等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供需和谐。黑龙江大学作为省属高校,聚焦东北地区农业生态现状,积极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活动。以生物技术专业为例,教师鼓励学生观察东北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挖掘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一个个创新创业项目逐步解决问题,使课堂中的理论知识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农业一直是东北地区的核心产业之一,由于得天独厚的土壤条件,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对于全国的粮食生产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力,其中玉米种植面积一直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是东北地区生产的主要作物。在玉米生长和收获的过程中面临着秸秆处理和虫害防治两大问题。在确定主要问题后,教师分别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确定了“原动力高效玉米秸秆降解菌剂和菌肥的研发”和“基于植物激素的玉米害虫生物防治策略”两组研究题目。可通过微生物腐熟剂完成秸秆腐熟还田,力求有效利用玉米秸秆,变废为宝。可通过植物内源激素诱导玉米抗虫通路启动,达到环保防治虫害的目的。项目第一阶段收获了第十五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和十六届“挑战杯”黑龙江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通过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对第一阶段的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进而分析总结出在项目第二阶段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通过第一阶段的展示、收集评价得出结论:①玉米秸秆可以制成菌剂和菌肥用于土壤修复,但要想将降解菌剂投入市场更好的为人们生产生活服务,还需进一步提升玉米秸秆降解菌剂的使用价值。在项目的后续阶段,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运用自身所学发掘玉米秸秆降解菌剂更加广阔的应用范围。②运用植物激素防治玉米害虫需要大量昆虫供应,但目前实验室在昆虫规模饲养方面缺少便捷方法。讨论出具体问题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分组展开研究,相继完成了“大豆土壤修复微生物菌剂的研制与应用”“绿环高效活性炭复合微生物菌剂”“农作物秸秆微生物转化生产有机肥工艺”“‘宝鑫’土壤修复菌肥”等一系列后续项目的研发,充分扩展了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渠道和应用范围。针对昆虫室内自动化饲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研究跟进了“无螟生物科技”以及“亚洲玉米螟室内规模化自动饲养系统研发”两个项目。以上项目陆续获得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奖项。纵观整个项目的开展过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协作的方式将所学理论知识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积累了实践经验,在实时了解行业情况的同时也收获了认可以及教材以外的新鲜知识。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着指引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实践,认真分析行业情况,挖掘不同受众群体需求,确定项目不同阶段的进展方向,为学生寻找自主探究的领域和方向创设研究条件。

5结语

创新创业技术范文4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应用;人才培养

一、研究综述

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与我国向创新型国家转型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各高校纷纷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以期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1]。笔者在知网搜索“创新创业、高校”等,获得相关搜索结果20387篇,多成文与2016-2018年,着眼点在校企合作、创业导师等某个方面或领域,研究育人的效果和双创教育的可行性,双创教育体系的研究资料较少。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是有差别的,笼统的以某一个学校的双创教育模式推而广之的做法不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实际。

二、研究背景

双创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体制机制构建尚不完善

双创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起步较晚,基本于高等教育阶段才开始涉及,涉及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2]。双创教育在高校处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阶段,没有统一的导向和国家标准。专业建设、课程开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高校将双创课程作为必修课来开设,有的是选修课,重视不够。相较于公共基础课程,没有权威的教材可以选用;从国家和政府层面来讲,双创教育体制机制构建尚不完善。

(二)师资匮乏

据了解,目前在高校中从事双创教育的教师,多为兼职教师,或者纯学术型的教师,缺乏实践经历,也没有受过系统的双创教育培训。河南省在2018年的职称改革中,已经将就业指导作为职称评定的一个方向,以此加强双创师资的培养。师资力量是双创教育的关键,虽已有高校开始有意识的进行双师型教师培养、推荐专业课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等,但此类培训是间断性,不是全脱岗的培训,不够系统和深入,实践效果并不理想[3]。因此,师资水平成为民办应用型高校双创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

(三)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缺乏合理性

双创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在课程开设、学分考取等方面给予很大的支持。研究发现,应用型高校的双创教育多采取理论课授课为主,或者邀请业界专家、行业精英等进行主题讲座。教授内容和方法过于理论和僵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基本上以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创业实训等为主。与实际脱钩严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

(四)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不稳定

为了匹配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双创精神和素质的培养,各高校极大的拓展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广度和深度,纷纷建立了创业园、创业孵化园等,在大学生双创领域给予极大支持。但目前各学校引企入校的规模较小,合作企业知名度不高,它们很难将核心的业务放在高校来做,这就带来了体验不真实的尴尬;大学由于自身的限制,参与学生也收到学业、家庭等各方面的限制,短期内校企合作难以产生收益等都阻碍了产教融合走向深入[4]。很多高校孵化园平台不稳定,双创项目持续性不强,实际体验较差。

三、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双创教育路径实践

(一)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下简称升达学院)双创路径

升达学院始建于1993年,凭借独特的教育理念,在省内同类高校中具有较强竞争力,被河南省教育厅誉为“民办教育的一座丰碑”。升达学院于2017年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统筹全校双创教育工作。笔者基于升达学院的双创教育开展应用型大学双创教育途径的探索,将升达学院双创教育的经验教训加以提炼总结,有助于帮助应用型高校双创人才的培养。

(二)升达学院双创教育路径实践

1.统筹双创教育,构建人才培养优良生态

该校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河南省“三区一群”国家战略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需求为驱动,定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将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对接,课程体系设置与职业发展对接,实践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对接,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双创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为契机,加强教学秩序管理,拓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自2010年设立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以来,已经连续5年收到河南省大学生创业体系建设引导资金扶持,2018年获批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实践示范基地,2018年获批新郑市众创空间。该校自成立双创学院以来,积极建章立制。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完成了《升达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实施细则》《升达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入驻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的制定,进一步推动了该校双创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务实育人理念,突出理论和实践的全方位融合,制度化的双创教育管理等构建起双创人才培养的优良生态。

2.推进“三三三”式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双创人才培养

据了解,该校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将双创教育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努力打造通识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三课合一”的课程体系。在双创能力培养中融入了新的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标准,积极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促进校内学科专业间的交叉融合、协同培养等。增设双创教育综合改革项目,鼓励多种形式的双创教育实验班,探索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等。全力打造“三师合一”的教师队伍,组建了一支由专职教师、院部专业教室和创业导师(企业高管、优秀校友等)构成的双创师资团队。促使双创教育课程体系由理论走向实践,更有利于双创教育的深入推进。该校还构建起了“创新意识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创业实践教育”三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引企入校、产教融合、校地合作等方式,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完善“创业教学、创业培训、创业实践、创业孵化四位一体”的双创教育立体培养过程,初步实现了理论和实践、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等的融合。

3.打造双创教育“金课”,淘汰“水课”

按照2018年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该校双创学院积极加强课程建设,打造双创教育“金课”,淘汰“水课”。完成《TRIZ创新方法》MOOC开设及初步管理,此课程是严格按照该校《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开设的,涉及学生6700余名,130余个班级;进行《大学生创业基础》精品课程的录制,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开发及现场讲授录制,同时也丰富了线上课程资源;积极参与学校“精彩一课”的评选活动中,完善课程设计,提升课堂展现效果,最终取得一等奖。教学和科研的融合共同推进双创人才的培养和双创教育质量的提升,该校双创学院动员全员教职人员投身校地双创项目的申报和科研论文的创作,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双创大赛、“互联网+”“挑战杯”等活动,取得不错的成绩;充分利用硬件条件较好的综合实训中心开展双创教学工作,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做好学校双创工作的情况统计等。

4.构建双创实践平台,拓宽创业孵化渠道

该校2017年建成3000余平方米的双创实训中心,中心设计合理,内容丰富,包括双创体验区、双创教育区、双创能力拓展区、创客空间、创业工坊等多重功能于一体。2018年又创建了超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功能定位为大学生初创企业孵化、培育高新尖企业和创新点子、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等。这两处成为该校大学生创业实践的重要舞台,两年来孵化项目21个。学校先后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郑州管交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UFO众创空间、星火众创空间等进行合作,在创业培训指导、创业资源共享、项目共同孵化等方面进行合作,为大学生双创教育的实践提供了新的场地,开辟了新的道路。除此之外该校还开展了独具特色的精英计划和大师兄计划,充分借助校友资源进行榜样示范,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助力双创教育。

四、总结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作为民办应用技术大学中的一员,其双创教育在学校董事会的支持下,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的长远布局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深刻总结同类高校在双创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和短板,扬长避短规划学校双创教育工作,在双创人才培养中拔得头筹。

【参考文献】

[1]刘婉.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7.

[2]刘建霞.河北省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建设路径探究——以河北美术学院为例[J].科教论坛,2019(3):31+33.

[3]朱影影.新时代河南省民办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23):68-69.

创新创业技术范文5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通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实训环境、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互联网+电力电子技术资源库”平台建设以及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等方面,对电力电子技术专业学生能力及素质提升起到显著效果。

关键词:

创新创业:电力电子;学生能力

近年来,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着眼于学生成长成才,不断加大办学体制,进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力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大力建设教学团队及实验实训室,对电力电子技术专业学生能力及素质提升起到显著效果。

一、电力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面向哈尔滨地区电力电子行业的人才需求,电力电子技术专业利用基础课程平台和专业课程平台,将专业技术、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创业能力融为一体,构建了“两平台,四融合”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借助于“互联网+电力电子技术资源库”平台旨在对教育理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环节和管理机制、教学组织形式、教育评价体系等多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在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的基础上,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有利于培养面向电力电子行业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教育体系。

二、电力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作用

(一)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提高学生就业率

电力电子技术专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之路,对电力电子技术实施“两平台,四融合”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传授电力电子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实施通识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同时将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融入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当中。经调查,电力电子技术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5%,25.3%学生在电力电子行业企业从事设计类岗位,学生创新能力得到企业认可。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7.6%,比例明显提高。

(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通过对电力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在电力电子技术专业进行课程实施,通过基础课程平台创新创业特色模块中“新企业创立”,“创业企业融资”,“创业型企业营销”,“经营和财务”传授学生自主创业基础知识,通过专业课程平台中创新创业类课程“创新制作”,“创业实战”等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大赛。课程体系实施效果显著,培养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黑龙江赛区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黑龙江赛区TI杯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黑龙江赛区TI杯二等奖、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二十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叁等奖等多项奖项。

(三)教学实训环境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通过三年的建设,形成“一体化实训室+车间+公司+行业协会+创新创业基地”的教学实训环境,其中包括电气工程学院34个专业实训室一体化实训室,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及均衡科技有限公司的真实生产车间,哈尔滨威瀚电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富奥电力设备开发有限公司、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等实际企业以及电力电子行业协会,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学生在这些综合实训环境中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技能的培养、职业素养及职业规范的训练、创新实践及创业体验,实现零距离上岗及创业。近三年,获取双证率(职业资格证书及毕业证)达到99%,比例大幅度地提高。

(四)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

学院建设一支由人力资源专业教师、学生工作教师、社会各界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组成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组织教师每年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并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学院与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发项目,与青岛金博士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进行风力发电实训装置的发明创造,教师创新技能得到提升。专业教师到新加坡、北京、天津、深圳等地职业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先进的CDIO项目式教育教学理念,MOOC、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五)“互联网+电力电子技术资源库”平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电力电子技术专业教师团队结合“互联网+”,建立国家新能源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并建设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互联网+电力电子技术资源库”平台,形成了“互联网+课程”、“互联网+教学”、“互联网+学习”等模式,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视频等,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性能动性,经过统计,72%的学生通过网络的方式在互联网世界中寻找到学习的需求与价值,寻找到高效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质量,综合能力也将达到提升。

(六)形成创业孵化平台,扶持学生创业

学校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创业孵化机制”,形成了创业孵化平台,其中电力电子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走向社会搭建了平台,提供创业孵化场所,开辟了一条学生走进市场的通道,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业能力。三年期间,共有12支创业团队在创业园区进行孵化,其中“双维电气技术公司”等6个项目成功实现项目实施,创业孵化平台效果显著。

三、结束语

创新创业技术范文6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机制

0前言

当前是互联网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各行各业提供发展新路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行业现代化发展、建设的必然趋势,在实际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存在较多困难,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能提高教育效率和水平,通过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信息化发展环境,使得高校学生能掌握信息技术、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内容,从而强化创新创业能力,有利于高校学生的综合发展。

1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现代化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多种先进技术手段应用到各行业工作开展中,教育事业在发展期间也引进了多种先进技术,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相关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实践提供了技术支撑。在融合过程中充分运用多种媒体技术丰富高校教学资源,形成大量的数字化教材,为教学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方向,高校教学设计理念、内容形态和教学法等都发生较大的改变,其中,智能终端的应用让移动学习成为可能,而且互联网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能更好为教育工作提供服务,可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多方需求,保证软件技术的完善性,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效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2现代信息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思想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是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行各专业学科知识教学,具有系统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先进教学理念的有效融入,实现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信息技术的高效运用,让大学生们能借助各种工具和软件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切实展现出各类工具、软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实现多种教学资源和要素的全面整合从而进行系统化教学,为现代信息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奠定基础,建立一套专门的、具有针对性的、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

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3.1知识体系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许多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技能教育的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知识体系和方式方法,无法迎合时展需要,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相关教育内容没有进行及时更新与完善,教学手段单一落后,未能做到与时俱进,从而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

3.2高校师资力量薄弱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开展期间涉及的内容较多,具有综合性强和多元化特点,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养都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但在许多院校中、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综合能力不高,教师队伍结构不完善,高素质教学人才缺乏,部分教师的专业性较差,创新创业能力较低,这对相关教育工作的开展质量和效果产生了较大影响。

3.3缺乏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要提高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效果,高校必须能结合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帮助学生理解并加强重视,便于对他们这方面能力的有效培养。但许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善、相关制度内容不健全,无法实现对学生们的正确引导,从而影响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不能深入带动学生进一步发展。

4现代信息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机制

现代信息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如下图1所示:图1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体系

4.1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

要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各地区政府部门也要发挥自身的组织与引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为高校新型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撑。首先,要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交流,让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和教育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完善相关制度内容和政策体系,确保能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其次,要重视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创新创业的教育中,在实际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实现多方面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便于人才培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开展,通过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指导、帮助,还可用网络技术和云平台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学生创业中的困境从而进行针对性指导。只有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才能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有序开展。

4.2搭建网络资源和教学平台,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能促进相关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进行网络资源平台和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搭建,完善相关教育体系。首先,对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将其纳入教学计划中,确定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与流程,实现责任的有效划分,让各专业教师在教学中都能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中,充分展示每个学科的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次,高校还要结合人才培养要求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制订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并结合高校发展特点设置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课程内容,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得到实践锻炼,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再次,高校还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们的计算机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创业;最后,要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脚步,构建专门的网络化教学平台,将“互联网+”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充分结合,创新教育方法,优化课程体系,使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更加完善,有利于技术与教育的充分融合。

4.3重视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资源的开发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人们的沟通、交流方式,网络直播是目前较常见的一种信息传递方式,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需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知识传递,这种教学方式可增加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机会,能随时随地进行有效互动,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优势,有助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还可通过多种在线网站设置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丰富课堂知识内容和知识的表现形式,通过视频巩固学生所学内容,便于他们对创新创业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产生兴趣。要想保证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实效,还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成果检验,便于后续创新创业教育的改进与完善。通过对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4.4搭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构建校企合作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能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的充分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相关平台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有利于建立相对完善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实际进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大投入力度,以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创建大规模的创新创业园区,实现多方面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以此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的顺利进行。还需为大学生们的创新创业提供沟通、交流和经验分享的机会,为他们提供跟踪服务,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完善相关政策内容,汇聚人力资源,确保能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支撑,形成良好氛围。

5结语

创新创业技术范文7

关键词:生物技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地方本科高校

近年来,国家、各省市不断出台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然而目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很低[1].创新创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政府、高校和社会三方加强协作、共同努力才能有所作为.高校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培养方案、学籍管理、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社会实践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按照总体目标,我国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到2020年建立健全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使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与传统本科高校有着较大区别,一般都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因此,需要对如何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来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进行探讨.本文以龙岩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为例,研究地方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1办学定位与生物技术专业特色

龙岩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立足龙岩、服务海西、面向基层、紧贴行业,发展目标定位于建设特色鲜明及水平较高的教学型、应用型、开放式地方本科高校.龙岩学院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为地方服务2个重点,培养应用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注重地方性、行业性和应用性.有学者把应用型人才分为工程开发型、技术运用型和技能操作型3类.工程开发是指把科学原理向社会应用;技术运用是把设计方案转化为具体产品;技能操作是指具体生产某一产品的生产操作[3].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时应该准确定位,有所侧重,从而培养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地方本科院校,龙岩学院侧重于培养技术运用型人才,平衡地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动手能力.21世纪以来,生物技术科学在社会中的地位已经日益凸显.这门学科不仅被应用于基因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现代工业,还逐渐扩展应用到食品加工这个传统工业,食品生物技术的研究在快速发展[4].农产品加工业是龙岩市的支柱产业,当前及未来数10年,用高新技术尤其是现代生物技术对农产品生产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将成为龙岩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克服产品成本逐年增加、增强核心竞争力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本着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为地方服务的需要,龙岩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形成了将生物技术与农产品精深加工相结合的专业特色.

2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不应只是强调知识面的“宽”与“全”,而是应该强调知识的创新、应用、转化以及生产实践能力等[5].目前,各高校虽然纷纷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仍存在众多问题[6-8].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在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虽然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但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前仍存在一些共性和个性问题:(1)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没有纳入到专业培养体系中,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未能与专业教育结合;(2)创新与创业脱节,创业实践没有以创新训练为基础,导致创业层次及成功率较低;(3)创新创业教育未能面向全部学生全面深入开展,只是针对部分积极主动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或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开展;(4)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知识灌输”式为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足,同时由于未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未得到充分培养,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足;(5)创新创业训练基地不足,层次较低,导致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演练的质量较差.

3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策略

生物技术是一门离不开实验的学科,实践性较强.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加深了对生物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提升了设计和发明创造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所以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质量的高低.借鉴“广谱式”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和模式[9],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实践教学.

3.1以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为抓手,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在培养体系改革基础上,注重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嵌合,着重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贯穿于生物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过程.按一体化设计、分层递进及打通课内课外界限为原则,建立一套以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实践为创新创业启蒙,以生物技术实验技能为创新创业基础,以农产品加工和功能保健食品加工工程实训和创新创业拓展实践为创新创业演练,以创建企业孵化科技产品为创新创业实战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在这个体系中,第一阶次配合学校对大一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意识的启蒙教育,引领学生参观一些与食品生物技术相关创新创业型企业,请企业家现场介绍创新创业经验.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食品生物技术相关企业的创新创业情况进行调研总结.由此激发学生对在食品生物技术方面开展创新创业的兴趣,引导学生制定他们的创新创业规划,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第二阶次主要开展生物技术基础实验技能和专业实验技能的训练.通过改革实验课程体系,做到基础训练模块化,专业训练集约化,同时将技能训练结合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实验课程建设的目标,通过实验课程着重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开展创新创业演练奠定基础.第三阶次开展创新创业演练,主要进行功能保健食品加工工程实训和创新创业拓展训练.学生将进入联合办学的校内外创新创业实习基地进行创新创业实习,同时从4个方面开展创新创业拓展训练:(1)鼓励学生开展国家、省和校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在大二时期即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制”,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前接触和参与教师的科研和创业活动;(3)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或科技竞赛;(4)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实验项目,研发产品并申请专利.将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与课题研究、、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该阶次的训练将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发明创造能力、管理能力及团队建设能力等.第四阶次为前一阶次表现优秀的学生创造条件,将有意实施创业项目的大学生组织起来参加创新创业实战,鼓励他们利用研发出的产品进行创业.学生的创业是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避免创业与创新相脱节,使创业不再盲目,提高质量,提升成功率.该阶次的实践将培养学生应变能力、构建团队能力、管理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通过4个阶次的实践教学,做到了“全覆盖、分层次、差异化”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3.2以实践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为依托,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改革前,生物技术工科教育虽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受多种因素限制,培养模式还未实现真正的转变,仍要求学生知识面要“宽”与“全”,理论与生产实践相脱节的情况较严重;实验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多数学生不能从实验及相关实践中获得设计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为此,本研究以行业导向性为原则,将技能训练结合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实验课程建设的目标,优化实验课程设置,整合和更新实验项目,有效地将课程与产业实际相结合.应增设生物技术综合技能大实验,实验通过项目形式开展,内容跟龙岩市农产品加工和功能食品生产紧密联系,突出学生设计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如红心地瓜干的加工工艺优化,香酥紫薯的加工工艺优化,仙草多糖的研制,仙草露的研制等.更新现有一些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将教师与企业合作研究的成果转变为实验项目引进课堂,使实验课程做到理论联系生产,同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增设工程训练,采取生产型实践的方式,利用校内中试平台,开展与龙岩地瓜干行业、仙草或金线莲等功能食品行业相关的生产实践,实现与创新创业型企业生产的零距离对接.这些课程改革使实验课程做到理论联系生产,不仅培养了学生知识的应用、转化和生产实践能力,同时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作为院系管理者应鼓励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在实践教学上多采取案例教学、问题探究及项目驱动的教学形式,同时应用仿真实验教学和互联网新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9].同时鼓励教师对实践教学考核内容和方式也进行改革,不再依据试卷和实验、实习报告考核实践教学,而是依据学生的操作技能、实验设计和项目成果进行考核,突出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

3.3以平台建设为载体,大力保障创新创业实训质量

实验室和实训平台的建设关系到创新创业训练的质量[10].我院大力建设了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和高水平实验室.在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方面,建设了体现生物技术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该基地具备农产品开发和功能保健食品开发中试平台功能,是涵盖现代生物技术、功能食品加工技术和分析检验技术的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可为培养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食品生物技术类人才提供物质保障.另外,加强了高水平实验室的建设,通过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和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为核心的若干个省级高水平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大力保障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健全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是这些平台发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保障.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运行模式,高效地将这些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全面向本科生开放,促进了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有机结合,为高质量全面地开展创新创业实训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同时密切这些平台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加强校企合作,组织引领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外创业项目和交流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深入开展.

4结语

地方本科院校侧重培养技术运用类的应用型人才,其创新创业教育应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来开展.龙岩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行业导向性为原则,将技能训练结合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实验课程建设的目标,优化实验课程设置,整合和更新实验项目.同时大力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有力地推动了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杨玉国.调查称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5%[EB/OL].(2015-08-14)[2017-09-20].

[2]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N].国务院公报,2015-05-13

[3]季诚钧.应用型人才及其分类培养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6(6):57-58

[4]陈楚锐,郑雪君,李龄佳,等.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生物技术世界,2015,12(8):55-56

[5]罗新宇,王亚迪.应用型本科发展之路的探索样本[N].中国教育报,2014-07-03(2)

[6]曹瑞明,冉清文.关于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35(1):104-108

[7]刘鹏,李川,陈建.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研究[J].教育评论,2016(1):78-81

[8]雷园园.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及其实践体系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2):113-115

[9]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2015(5):56-63

创新创业技术范文8

关键词:校企合作;创新创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

我国高等院校正积极扩大自主招生规模,这一举措为高校吸取了大量人才,但是由此也引发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增大。为有效缓解就业压力,转变就业市场困境,学校应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创新创业的机会。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发展自身创新创业能力十分必要。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面临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1)毕业生创业前景不乐观。市场需求量大,专业人才供过于求,但是专业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并不能很好地契合社会需求。(2)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缺乏一定的纪律性和责任感,无法理解市场行业发展规则。此外,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际操作能力,造成他们的能力和实践相脱节[1]。

(二)问题的原因

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1)高校计算机专业缺乏人才培养的精准定位,专业导师和院校领导都没有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业课程在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注重理论教学,但是忽视了与市场环境的良好衔接。(2)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仅注重本专业知识的学习,没有关注到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导致其最终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下降。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发展途径

(一)明确人才定位

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明确人才发展定位。据调查,2018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了31.6万亿元,交易额的快速增长,为电子商务行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就业与创业机会。2019年1月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联合的中国就业市场报告显示,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招聘需求提升了35%,但是申请人数仅增加了1.5%。这一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开始朝向创新创业领域发展,行业发展排名回升至第三位。通过分析了市场需求后,可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地区市场经济环境,为社会培养出电子商务、互联网领域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为地方服务,促经济发展。这一发展理念也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新时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管理特征,同时也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要[2]。

(二)完善行业框架

在大数据和云计算信息技术逐步发展壮大的背景下,校企合作模式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需要注重行业架构与新模式的构建。例如,某高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在互联网与架构基础上,对微应用平台进行了升级,提出了商业功能虚拟化的BFV概念,创新发展了微服务理念,同时提出了云、移动和大数据三种类型的平台产品。其中BFV承载着微服务,积极探索了“互联网+”的发展战略,确认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企业和高校联合,可将IT架构从原本的SOA模式逐步推动到BFV方向发展。BFV模式是先进架构模式的探索者,企业和高校联合提出了中国互联网企业所处空间小是因为大部分的互联网企业并没有真正明确自身定位,行业框架还不完善。面对此种情形,在高校办学管理中,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从客户角度出发,构建小型电子商务O2O,快速响应市场整体需求,并由此逐步发展壮大,与消费者直接接触,获取行业最新发展动向,调整整体产业结构。

(三)加强项目训练

大创项目是高校和企业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的展示自我的平台,以项目为引导,加强项目训练,可以为学生的成长与专业技能的训练提供良好的契机。比如,某地区高校从2011年开始至今,每年都会联合举办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目的就是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实践平台,全面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每个阶段设定不同的目标,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完成项目的规划和执行:第一阶段是学生们分别进行数据结构、算法和编译原理的设计。这些环节可以作为大创项目的驱动,将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市场需求相融合,了解算法的本质思想,并为项目优化奠定基础。第二阶段是提高软件开发能力,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作为驱动,借助软件工程完成设计,使用编写软件与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算法的深度剖析与各项结果的最优计算,以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项目开发。通过这种方式,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水平都能得到提升,为学生今后发展指明方向。

(四)推动深度融合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至2019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部分团队开始将跨境电商作为人才创新创业的切入点。这种发展模式的市场方向正确,并且符合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推动学校和企业深度融合,高校需要先为创新创业提供技术基础。例如,某地区高校在对计算机产品与流通专业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中,与当地知名电商团队达成合作。最初上架手工商品,单人单日可出售商品达到了40余件。进入到成熟阶段,学校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大数据产品分析,使用火车头代码编写网络数据集,并且在校企合作框架下,完成了产品数据加工、转换、标签、关键词定位,实现了产品批量导入,理论上实现了以“万”为单位的商品上架和销售管理。这种创新创业模式获得了社会高度认可,学生掌握的技术也能与其他企业构建深度合作关系。

三、总结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思路调整的重大探索,对于人才培养和国家社会发展都有关键作用。高校办学中积极推进与优质企业合作,为社会发展、改善就业环境、创造生产价值等方面提供了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叶文全,吴碧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融合研究——以闽北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群为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