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

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

摘要:大学生职业教育工作中,校企合作模式作为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得到了学校和学生的重视,也获得了政府与社会的鼓励。基于此,本文先分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发展现状,并探究了校企合作模式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创新创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

我国高等院校正积极扩大自主招生规模,这一举措为高校吸取了大量人才,但是由此也引发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增大。为有效缓解就业压力,转变就业市场困境,学校应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创新创业的机会。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发展自身创新创业能力十分必要。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面临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1)毕业生创业前景不乐观。市场需求量大,专业人才供过于求,但是专业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并不能很好地契合社会需求。(2)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缺乏一定的纪律性和责任感,无法理解市场行业发展规则。此外,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际操作能力,造成他们的能力和实践相脱节[1]。

(二)问题的原因

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1)高校计算机专业缺乏人才培养的精准定位,专业导师和院校领导都没有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业课程在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注重理论教学,但是忽视了与市场环境的良好衔接。(2)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仅注重本专业知识的学习,没有关注到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导致其最终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下降。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发展途径

(一)明确人才定位

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明确人才发展定位。据调查,2018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了31.6万亿元,交易额的快速增长,为电子商务行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就业与创业机会。2019年1月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联合的中国就业市场报告显示,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招聘需求提升了35%,但是申请人数仅增加了1.5%。这一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开始朝向创新创业领域发展,行业发展排名回升至第三位。通过分析了市场需求后,可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地区市场经济环境,为社会培养出电子商务、互联网领域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为地方服务,促经济发展。这一发展理念也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新时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管理特征,同时也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要[2]。

(二)完善行业框架

在大数据和云计算信息技术逐步发展壮大的背景下,校企合作模式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需要注重行业架构与新模式的构建。例如,某高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在互联网与架构基础上,对微应用平台进行了升级,提出了商业功能虚拟化的BFV概念,创新发展了微服务理念,同时提出了云、移动和大数据三种类型的平台产品。其中BFV承载着微服务,积极探索了“互联网+”的发展战略,确认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企业和高校联合,可将IT架构从原本的SOA模式逐步推动到BFV方向发展。BFV模式是先进架构模式的探索者,企业和高校联合提出了中国互联网企业所处空间小是因为大部分的互联网企业并没有真正明确自身定位,行业框架还不完善。面对此种情形,在高校办学管理中,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从客户角度出发,构建小型电子商务O2O,快速响应市场整体需求,并由此逐步发展壮大,与消费者直接接触,获取行业最新发展动向,调整整体产业结构。

(三)加强项目训练

大创项目是高校和企业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的展示自我的平台,以项目为引导,加强项目训练,可以为学生的成长与专业技能的训练提供良好的契机。比如,某地区高校从2011年开始至今,每年都会联合举办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目的就是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实践平台,全面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每个阶段设定不同的目标,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完成项目的规划和执行:第一阶段是学生们分别进行数据结构、算法和编译原理的设计。这些环节可以作为大创项目的驱动,将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市场需求相融合,了解算法的本质思想,并为项目优化奠定基础。第二阶段是提高软件开发能力,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作为驱动,借助软件工程完成设计,使用编写软件与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算法的深度剖析与各项结果的最优计算,以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项目开发。通过这种方式,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水平都能得到提升,为学生今后发展指明方向。

(四)推动深度融合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至2019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部分团队开始将跨境电商作为人才创新创业的切入点。这种发展模式的市场方向正确,并且符合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推动学校和企业深度融合,高校需要先为创新创业提供技术基础。例如,某地区高校在对计算机产品与流通专业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中,与当地知名电商团队达成合作。最初上架手工商品,单人单日可出售商品达到了40余件。进入到成熟阶段,学校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大数据产品分析,使用火车头代码编写网络数据集,并且在校企合作框架下,完成了产品数据加工、转换、标签、关键词定位,实现了产品批量导入,理论上实现了以“万”为单位的商品上架和销售管理。这种创新创业模式获得了社会高度认可,学生掌握的技术也能与其他企业构建深度合作关系。

三、总结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思路调整的重大探索,对于人才培养和国家社会发展都有关键作用。高校办学中积极推进与优质企业合作,为社会发展、改善就业环境、创造生产价值等方面提供了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叶文全,吴碧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融合研究——以闽北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群为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6):26.

[2]张樊,姚远.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以武昌工学院为例[J].现代信息科技,2019(20):184.

作者:司朝弘 单位:甘肃财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