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工程范例

城乡规划工程

城乡规划工程范文1

一、2019年主要工作

2019年,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分局班子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主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市委十四届六全会和区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引导党员干部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各项部署上来,以解民生难题,促经济发展为目标,立足工作本职,扎扎实实地做好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级赋予的工作任务。

(一)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促进规划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分局按照区委、市局党组统一安排部署,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活动。分局党支部积极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编》、《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书籍。分局班子坚持把主题教育同单位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广泛学习教育、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检视反思、着力整改落实。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方面,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方面找差距,真正把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到日常规划管理、信访及群众接待工作,全体党员干部增强了的“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职能职责,着力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推动新时期区规划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确保“国庆70周年”相关活动期间群众信访稳定,合力推进解决区房地产开发遗留问题

坚持阳光规划,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利用政府网站、政务窗口和规划宣传栏等平台,对规划服务事项流程进行公开宣传,最大限度方便服务对象了解办理规划审批事项的程序规定以及相关规划审批情况,向群众公开咨询电话,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国庆前,分局多方协调,主动作为,较好地化解了干沟子李福银、热河公馆、碧泉花园、宏达山庄周边群众等群体和个人涉访涉诉的问题9个,有效消除了各种不利影响,确保了信访稳定。

推进解决房地产开发遗留规划相关问题。按照省、市相关要求,继续积极配合市、区两级解疑办梳理相关问题并组织研究办法。开展专题会议50余次,向市解决房地产开发遗留问题领导小组提交解疑项目64个,破解卧龙山庄、现代城、碧泉花园等涉及信访稳定项目政策瓶颈。解疑工作开展以来,为20个建设项目办理规划许可手续,补办建筑面积130余万平方米,出具规划认定意见20余次。

(三)开展规划编制,全力促进项目落地

利用我市启动《市国土空间规划(2019-2030年)》编制的契机,为保证未来发展空间,做好谋划项目与规划的衔接,我局加强与市局科室、市直相关部门及各镇街的沟通,及时了解掌握重点项目进展及开发意向,力促项目落地。主管副区长带队,逐镇逐村逐个地块现场勘察核实,通过主动地参与相关规划编制和维护工作,共梳理出76个项目集中函告市局,初步将我区已有构想或雏形的项目用地约15000亩纳入到规划中,为下一步项目落地奠定了重要的规划基础。

(四)全力推进项目办理,力促旅发大会及民生项目建设

一是抓好文化旅游、商业配套等旅发大会项目。主动协助完善了小镇、国际大马戏度假区、红星美凯龙、小商品城等重点项目城市设计或规划方案编制工作。在规划方案编制的前期,主动与投资方和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将我市的规划管理规定、上位规划的要求、规划设计深度、审批程序及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予以明确,促进了项目稳定顺利落位。

二是推进教育、回迁房等涉及公众利益的项目落位。重点办理了双峰寺老西营小学、第十八中学、市特殊教育学校等项目的规划手续,同时正在积极推进现代城小学、石洞子沟小学、第六中学等教育设施项目的编制和报审工作。

截至目前,今年共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16次,上报市规委会主任委员议事会审议项目15个,核发规划条件13个,用地面积约1001亩,组卷上报项目选址意见书3个,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3个,用地规模约23万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6个,建设规模约100万平方米。农宅审批方面:核发乡村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89份;同意新建选址146份,验收合格核发规划要求核实证明120份。老城区既有建筑审批外立面30项,审批老城区既有住宅安装电梯16部。

(五)全力做好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及公路拆迁回迁房项目相关工作

主动与城中村改造办公室逐个地块沟通,深入剖析,对涉及规划的问题进行研究,制定解决办法。积极配合公元欧洲城、水泉沟二道沟、御泉星城等项目建设问题,推进规划方案审批及规划手续办理。

安排专人负责区公路路网建设回迁房项目,全力推动补办路网建设回迁房规划手续,主动与区住建局对接,按照市、区政府要求,一个工作日容缺补办相关规划手续。

(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按职责梳理上报项目

按照省市关于违法违规用地建设采矿采砂和破坏生态环境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有关要求,我局积极学习上级有关政策,认真部署,成立以局长、副局长牵头,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为组员的违建别墅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聚焦项目位置和违建,配合区专项办对全区违法占地项目、违法建设和违法审批项目,以及社会和媒体关注度较高的项目进行了全面查档梳理,共梳理出26个项目上报专项办进行重点整治。

(七)建立健全制度,全面加强分局内部管理

一是修订印发了《规划分局日常管理制度》、《规划分局职责分工及AB岗制度》、《规划分局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农村宅基地建设住宅审批流程,完善了制度,规范了审批流程,增强了内部管理机制。同时,按照上级规定对公建项目城市配套费收取工作做到了应收尽收,截至目前共收取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约3977万元。

二、2020年工作谋划

(一)跟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谋划更大发展空间

一是按照区委区政府发展构想,认真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强化底线约束,及时沟通协调,系统研究解决房地产开发遗留规划相关问题,紧盯已经谋划的项目用地落位,确保高质量项目规划用地先行,大力促进国土空间生态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二是深入研究区空间发展面临的新责任和新机遇,落实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活力之城、幸福”的部署,研究区合作共赢的空间发展思路,高站位宽视野谋划区城市建设。积极协商市局和规划编制单位合理确定规划用地开发强度,确保土地集约节约高效利用;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人的需要塑造高品质国土空间,注重人居环境改善,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特色与空间品质,坚持民生福祉优先,梳理和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村庄规划编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坚持历史文化和特色风貌保护,延续历史文脉,加强风貌管控,突出地域特色,支撑美丽建设。

(二)全程跟进项目,加快各类项目规划手续办理

安排盯办专人各类回迁房、学校、停车场等涉及民生的项目,主动与建设单位沟通,实行法定要件齐全即组卷上报的“容缺审批”制度,推进规划手续尽快办理;区重点项目按照区政府统一要求实行全程代办制度,缩短审批时限,加快办理;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提前介入,前期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充分沟通,确保规划方案质量。

(三)加大沟通力度,配合国土推进各类征而未供的土地出让

在今年梳理出征而未供土地(约5260亩)的基础上,主动与国土部门对接,研究对策,因地制宜谋划项目,力争早日完成土地出让工作,减少闲置国有土地存量。

(四)积极完善规划手续,加大巩固解决房地产遗留问题成果

按照省、市相关要求,深入推进建成区违法建设专项治理行动,抓紧办理区房地产遗留项目中已有处理意见项目的规划手续,逐步消化存量。

(五)着力推进城市“双修”工作,完善城市配套设施,改善城市形象

推进“低效用地”变更使用性质,提高存量土地利用率。配合区政府开展重要节点的城市设计,积极扩展城市开发边界,完善城市配套设施,改变城市面貌。

城乡规划工程范文2

关键词:城市规划;信息技术;资源共享

1引言

城市信息资源是城市规划的财富,只有利用有效的信息资源整合、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服务,才能够促进各类信息资源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合理应用,充分发挥城市规划信息资源的价值。因此,对城市规划信息资源共享方式进行详细探究迫在眉睫。

2城市规划概述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对城市各项工程建设进行综合、合理的布局规划,进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城市管理中,城市规划至关重要,要求在城市发展一定时期内构建城市蓝图,以此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在进行城市规划过程中,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专家集中决策方式,综合考虑城市空间、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等因素,对于城市规范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不同时期,城市的发展和运行状态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城市规划复杂程度比较高。

3城市规划信息资源共享现状

城市规划信息是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应用价值的各种历史记录,主要形式包括文字、图表、图片、图纸等等,其属于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资源,在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保证城市社会秩序、城市安全以及有效应对城市发展中的各类突发事件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部分城市规划信息资源共享还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造成“信息孤岛”的产生,会影响到各建设主管部门工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①资源共享的意识淡薄。近几年来,城市规划信息数字化率逐渐成为衡量规模、信息化建设水平和地位的重要指标,但是如何将这些数字化处理后的数据置于整个城市信息化建设体系中,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目前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②数据异构,阻碍共享。目前各类城市规划信息是由于城市规划建设相关各个部门所产生的,不同业务管理系统均由各个部门分别建设,并且紧密相连,不同管理系统的结构形式、开发语言以及运行环境都有一定的区别,因此,不同系统之间的联通方式比较复杂,信息共享难度较大。

4搭建城建云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4.1构建云平台

以电子政务云平台为依托,将不同部门的硬件资源进行整合,构建智慧城建云基础设施平台,保证不同部门之间业务系统的合理部署,并建立联通关系。通过构建云管理平台,能够将分散的硬件资源进行集中部署和集中利用,有利于避免重复建设问题,同时还能够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基础。另外,通过应用云平台,还能够建立物联网应用支持平台,对于各个部门需要部署的物联网设施,都可以在平台上建立网络传输,实现设备管理以及数据处理功能。

4.2建设政务专网

现如今,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可以构建电子政务网络,将城市规划建设各个开发区、部门和下属单位进行网络连接,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先进的网络服务。

4.3建立各部门专业图

采用GIS技术,构建城市空间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空间信息服务功能,同时还应该制定GIS系统应用规范以及底层技术应用标准,为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共享创造条件,同时还能够为不同部门之间专业图层的开发和共享创造基础。

4.4建立目录体系

城市规划不同部门对于自身业务系统所采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梳理,并根据不同信息数据之间的开放条件、共享条件等标准列明详细清单,另外,还需要列出需要其他部门提供的数据清单,以此为依据构建城市规划建设相关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并对城市规划信息资源进行动态管理。

4.5建设专题数据库

在城市规划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实际应用中,需要对人口信息、空间地理信息、经济信息等进行共享,因此,需要建立专题数据库,为城市规划提供数据支持,具体如下:①创建基础市情数据库,根据上文所述,已经建立了数据地理空间框架,在此基础上对空间框架进行转型升级,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对城市规划信息数据实现高速感知以及快速处理,进而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数据类型包括水文条件、交通条件、建筑工程布局规划、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的结合、城市地质构造特征等等,另外,结合城市规划建设单位的行业数据,即可形成反应城市整体规划现状的综合数据库。②构建项目管理数据库,数据库中集合城市规划成果、城市建设现状、审批结果等等,并将上述信息共享并应用于城市项目建设中,覆盖整个项目建设周期,为项目建设提供辅助管理功能。③构建建设工程管理数据库,将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点变化信息进行动态更新,并形成数据库,重点变化信息包括城市沉降监测结果、重大建筑工程变形监测结果、城市变化遥感动态监测结果等等。

4.6建立城市综合管控决策平台

通过构建城市综合管控决策平台,能够促进城市规划建设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有效融合,这一平台的应用功能如下:①统一呈现功能。通过建立接口,能够实现不同部门业务系统的开放,然后向综合平台进行数据上传和数据下载,以统一的城市空间地理信息作为基础,在同一张图上即可呈现出城市规划信息、土地利用信息、当前房地产信息、地下管线信息、城市人口、宏观经济统计情况等等。②多规融合功能。通过应用多规融合融合功能,能够促进城市规划建设领域联合审批,协调配合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开发,通过对建设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够保证项目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空间数据的一致性,同时,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还可以实现城市空间优化布局,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利用,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水平。③网络管理功能。通过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对城市规划建设服务对象以及管理对象划分在网格中,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对网格中的人、地、物等信息进行监控、采集、管理和信息共享。④决策功能。通过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构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可以促进交通监控系统、安全监督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等之间的来南通,提升城市规划决策水平。另外,还可以对城市规划运行所产生的历史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构建城市运营规划管理决策模型,对城市发展规律、趋势等信息进行充分挖掘和应用。

4.7建立城市生长模型

城市生长仿真模型以计算机三维视景演示为展示手段,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展示城市的整个布局。城市仿真模型能够提供任意角度、速度的漫游方式,可以快速替换不同的建筑。另外,仿真模型形象直观,能够为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之间提供沟通的渠道。除此以外,通过采用数字化的形式,有利于提升维护更新的便捷性,直观展示城市的演变更替,描绘城市的生长状态。

5城建云建设的实施路径

在城建云建设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协调配合,可以被应用于大数据处理中,在城建云建设过程中,可以采用第三方建设维护,同时各部门协调配合的方式。在城建云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前期准备阶段,各个部门需要对城市规划信息资源进行充分调查,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平台建设的初步方案,同时,还应该对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组织专家对平台建设方案进行论证分析,并对平台建设方案进行不断完善。②确定项目建设单位,对此,可采用招投标方式,选择合适的建设单位。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部署软件并测试,同时还应该应用平台联动方式对数据进行集中处理。④在项目试运行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⑤在项目验收过程中,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分析。

6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城市规划信息系统的构建方式进行了详细探究,通过构建和应用程式规划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实现城市规划信息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进行城市规划的回顾、对比、分析、预测以及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马璇,张一凡.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评析及建议———基于省市调研的若干思考[J].规划师,2016,32(3):34~41.

[2]王开泳,董玛力.对我国近年来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反思[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4):34~38.

城乡规划工程范文3

关键词:土木工程;项目管理;规划实践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土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优良的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不仅能够有效的保证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和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1土木项目施工管理现状概述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土木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相关企业逐渐意识到了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对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因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技术、理论都不够成熟,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现代化技术和新型管理模式的应用普及程度不够高。随着项目规模、项目数量的不断扩大,传统施工项目管理的弊端逐渐显现了出来,比如土木工程项目管理未按规范标准执行,导致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频发;相关负责人在招标过程中弄虚作假,招标过程缺乏公平性;施工单位非法转包,为一己私利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等等,这些问题给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2施工项目管理的实践与规划分析

2.1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目前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随着我国土木工程的规模逐渐壮大,对施工合理规划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提高企业在施工市场中的竞争力,合理压缩项目施工成本,确保企业在项目中能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进行施工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进行项目施工管理时,要建立切实完善的控制管理体系。在建立体系的过程中不仅要根据管理体系的相关规定和规范来进行设计,更重要的是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控制体系的设立,确保体系能够落地实施。其次,在使用控制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管理体系做出相应的调整。设计管理体系只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步,对管理体系的调整优化才是管理体系设置的重点,这是一项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的动态化的工作,需要根据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从而保证控制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最后,要做好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控制管理体系的有效落实和展开。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因专业能力以及个人利益等方面的原因,不按照设计好的管理体系规定进行成本管理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因此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管理人员以及管理体系实施情况的监督工作,从而提高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2.2项目管理中的进度管理和质量管理

进度管理和质量管理是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重点所在,更是整个项目管理的基础部分。在开展进度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施工计划中设定的进度规划严格把控时间点,确保相应的工作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尽量避免进度拖延的情况产生;其次,当发生进度拖延情况时,需要相关管理人员迅速找出拖延原因,并做好相应的调度优化工作,改变现有的进度规划,协调好各团队和部门之间的工作时间和情况,确保工程高效率的展开,保证工作进度。在开展质量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施工工艺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从施工材料方面来说,在设计阶段就要进行必要的管理工作,确保设计方案中涉及的材料与工程施工要求相符合;在进行采购的过程中要对材料质量、材料价格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检测,确保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材料;在进行运输的过程中,要根据材料的运输要求以及相关特性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防止运输颠簸对材料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在进行存储的过程中,要根据相关的存储要求对材料进行妥善的保管,保证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在进行施工前,要对材料进行再一次的检查,性能符合要求的材料才可以投入使用。从施工设备方面来说,在设计阶段要选择与工艺相符的设备型号,考虑到设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使用率和性价比;在设备安装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安装说明进行安装,在结束安装后要进行必要的设备试运行和检查,只有通过检查的设备才能够投入到施工使用的过程中去;在施工过程中也要对设备做好日常的维修检查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确保设备的运行状态。从施工工艺方面来说,在进行设计的阶段要根据整体项目需求选择先进的施工工艺,保障项目质量;在项目施工之前,要对相关的施工单位和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施工中涉及到的工艺,再展开施工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在施工现场安排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监督,保障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2.3加强责任义务的分析,保证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确保工程的顺利施工,因此在开展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要建立起完整的目标责任制度,以明确的目标作为引导整体施工的依据,提高项目施工的质量。首先,要进行相应的分析核算,以预算目标成本为依据对各项经济承建指标进行分割,在招标过程中以责任书的形式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其次,在施工进行过程中,要设立明确的责任制度,确保责任到岗、责任到人,防止发生突发事件时找不到责任人。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自动化的施工管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进入了初步发展的阶段,确保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还能够实现实时监管,及时解决任何突发事件,有效的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对未来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做好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确保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需要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改革优化。从建立落实完善的规划体系做起,根据实际需求对管理过程进行优化,并充分融入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林林.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规划与实践[J].中国房地产业,2012(12).

城乡规划工程范文4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化

1水利工程项目监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施工过程是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该项工作的完成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水利工程的最终建设结果。水利工程施工过程需要专业的监理人员来完成项目的指挥和协调工作,并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这就要求监理人员不仅具有监督力度,还应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1984年我国已经开始实施水利工程的监理工作,水利工程项目监理工作能够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社会效益,为以后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2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理要点

2.1地基工作的监理

有些水利工程的地基条件较差,在正式施工之前需要对地基进行治理,将地基内所含的淤泥和膨胀土等杂质清理干净。

2.2渠道护坡施工监理

水利工程渠道的护坡需要满足厚度薄、面积广的特点,大多数的水利工程建设都会使用混凝土来进行渠道护坡的浇筑。渠道护坡还要具有一定的美感,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注意浇筑尽量顺直、美观、平整,当满足以上所有浇筑要求后,再进行后续阶段的施工。

2.3交叉施工监理

水利工程在满足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缩短工期,所以有时为了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往往会出现交叉施工的现象。这就需要监理人员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合理安排各个工种之间的工作,使整个施工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2.4施工导流监理

施工导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常情况下,施工区域会根据枯水期划分为不同的施工阶段,监理人员应该时刻关注施工导流的进度和质量,一旦发现异常现象,要及时进行检修。

2.5其他监理内容

水利工程的建设环境复杂,每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的环境气候特点,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施工过程产生影响。在项目开始施工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地基的沉降变形程度,如果地基变形就要通过清除淤泥、抛石挤淤等处理措施来解决。除此之外,还要设立施工区域水环境监测系统,防止出现渗漏问题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

3如何促进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监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3.1秉持安全至上原则

在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一切工作的进行都要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监理人员更应该将安全问题时刻放在心中,施工前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图纸进行严格审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隐患,同时制定一个严格的施工标准,以保证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拟定的施工标准严格要求施工人员,对待违反规定的施工行为要及时制止,并给予严惩。对施工所用的材料和设备也要做到严格排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施工材料和设备进行抽检,所检查材料的强度和刚度应该满足施工要求,保证施工机械运转状态良好。水利工程的建设周期通常较长,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较多,施工地点周边环境的变化对施工的影响较大,如果不做好充分的应对措施,往往会造成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要想有效地解决安全问题,整个施工过程一定要将安全责任制度落实到底,施工现场需要定期向安全监管部门汇报工程进展状况和环境变化信息。

3.2施工监理严格控制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的规范化离不开规范的施工标准,规范的施工标准可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项施工工艺都能够高质量地完成,细节决定成败,只有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才能在整体上保障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除了对施工质量的严格把控,施工进度也是监理人员应该注意的重点监理内容。因为水利工程的工期较长,需要完成的任务较多,监理人员应对各项施工任务进行合理规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及时处理。如遇到一些气候变化等不可控的因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适当调整施工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加快工期固然重要,但是不能贪图施工速度而忽略了对质量的把控,如果质量出现问题就会造成返工,这样反而会拖慢工期,得不偿失。监理人员还需要严格把控工程造价,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较多,所需的材料价格较高,如果不能做好造价控制工作,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浪费,所以监理人员应该加深对材料和设备价格变化的了解,合理支配建设资金,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结语

水利工程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速,随着我国水利工程项目规模的扩大,影响工程质量的不可控因素也会越来越多,要想能够真正实现对施工质量的严格把控,建造出真正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监理人员一定要以身作则,不断提升监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运用科学合理的工作方式,把控工程的质量与进度。

参考文献

[1]杨光忠.对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监理的探讨[J].信息化建设,2016,(03).

[2]胡宝峰,张永哲,裴学军.谈小型水利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水利,2016,(02).

城乡规划工程范文5

关键词: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环境影响;注意事项

水利工程作为一种发挥自然环境中水资源调配功能、控制功能,以此发挥其除害兴利目的的工程类型,其在修建以及最终的功能发挥过程中必然会对周围自然环境造成相应的影响。结合当前我国范围内水利工程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水利工程修建所造成的环境影响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1]。本文针对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环境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对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总结。

1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环境影响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所造成的环境影响按照当前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实践内容为基础划分为诸多不同类型。设计人员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对当前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综合合理的评价,尽可能地降低水利工程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避免水利工程的实施对周围环境的损害影响不断扩大。

1.1蓄水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的蓄水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涉及对局部气候环境的影响、对所属范围内水质情况的影响、对地面径流以及地下径流的影响、对所属范围内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等。以蓄水工程对局部气候环境的影响为例,蓄水工程本身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其水平面必然不断上升,因此地面压力会不断增加。由此导致局部范围内气候环境的热容量、蒸发量相较以往均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同时,蓄水工程会导致夏季时水面温度与陆地温度相比更低,此时水面温差较为稳定且降水量也会明显降低;冬季时水面温差则相较夏季更高,而降水量也会明显提升[2]。

1.2灌溉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的灌溉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涉及灌溉工程中输水系统对环境的影响、灌区对环境的影响、引水式水电站对环境的影响3种类型。以输水系统对环境的影响为例,灌溉工程中输水系统涉及人工渠道、人工河道、天然河渠等多项内容,输水系统在建设完成后其沿线的水质环境、水流速度等相较以往均会发生明显变化。但需要注意的是,输水系统的建设将使得工程上游泥沙堆积状况逐渐变得严重,对输水系统供水能力造成不利影响的同时对整体范围内的水利环境稳定性和安全性亦造成不利影响。如果灌溉工程在建成使用过程中其淤泥堵塞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清理,大量淤泥堆积的情况下,灌溉工程所属范围内的耕地质量亦会受到不利影响。

2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总体来说,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全面考虑各项影响因素,同时积极注重当前水利工程的设计质量与设计功能,确保水利工程的兴利避害功能得到全面保障和发挥。设计人员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必须要注意以下事项。

2.1水利工程所在范围的气候因素。基于我国范围辽阔且不同区域之间气候环境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设计人员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当前水利工程所在区域范围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环境因素,结合当前区域范围内的气候特点并着重考虑当前区域范围内的常规气温、降水量等因素,科学合理的完成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3]。

2.2水利工程所在范围的实际情况。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不仅要考虑到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还要充分考虑到当前水利工程所在范围内的市级社会发展情况,例如政府经济情况、区域地理因素、农田自然环境、农田耕作需求等,以此明确当前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要求和功能需求,确保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内容具有相应的合理性、可行性与实践性。

2.3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效果。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人员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要从长远角度考虑到当前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水利工程本身使用年限要求较高的情况下,设计人员必须确保当前水利工程的设计与后续的水利工程设计具备一定的连接性和补充性,同时也要确保水利工程在后续使用过程中能够始终充分发挥其兴利避害的各项功能[4]。设计人员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初期阶段应当对当前工程所属范围内的人口数量、自然环境、社会发展、经济总量等进行全面的勘察设计,经过全面细致的研究调查,并充分考虑水利工程的各项影响,保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内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确保水利工程规划建设顺利开展。

3结语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是一项涉及诸多关联因素的工作。设计人员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前区域范围内各项关联因素对水利工程质量和功能的实际需求,也要考虑到当前水利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对周围自然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各种影响,确保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内容全面有效,确保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质量与设计功能得到全面发挥。

参考文献

[1]周相丽.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环境影响评价[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2).

[2]邹书郇,刘思韬.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环境影响评价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8,(9).

[3]许彦.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环境影响评价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7,(3).

城乡规划工程范文6

关键词:城校融合;共享;校园规划设计;功能混合;空间融合

引言

随着我国创新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新城等需求日益增加,高校的资源共享迫在眉睫。与此同时,高校的教育模式也在发生改变,由被动式、接受型教育向主动式、创新型、跨学科教育发展,校园功能逐渐混合[1]。且随着国土资源短缺,城市空间受到限制,互通互融的城校空间,有利于在满足城市需求的同时节约城市土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在此契机下,城校融合成为当代高校与城市共同发展的必然需求[2]。高校与城市共存共荣,城市要构建创新体系和促进产业发展,需要通过高等学校获得高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而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创新,也依赖着城市软环境和融合发展机制的创新。2021年的“十四五”规划,国家更是提出了教育强国的重要方向[3]。在国家促进创新经济发展和优化高教布局的双重背景下,城校融合成为发展的内在需要,建设城校融合的共享型校园成为当代校园规划的重要目标[4]。城校功能融合,校园与城市公共设施互通互用,有利于减少出行,提高效率,且便于公共设施的日常维护,最大化利用率;城校空间融合,城市成为校园的公共客厅,校园成为城市的学习课堂,城市与校园的公共空间、水体绿化相互开放,共建绿色开放的创新共享空间。城校功能与空间融合,促进城校资源互融,有利于校园产教融合平台的搭建,实现学校与城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统筹建设、资源共享,建设学习型城市、创新创业型校园[5,6]。结合我国国情和项目实践,对城校融合的功能融合、空间融合模式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并由此归纳总结了共享校园的一些基本特点,为我国城校融合发展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提供经验积累和有益借鉴。

1城校融合的校园功能与空间共建模式研究

城校融合是结合我国国情的又一关于校园、城市规划的创新理念。校园空间从过去的对城市局部开放走向与城市融合;校园的分区从过去功能分离走向现在功能混合;学校从过去有边界到现在与城市融合无边界,这一系列转变,都值得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

1.1城校融合的校园功能共建模式研究

基于对校园功能的分析及思考,将城市以及学校的主要功能整理归纳,发现除了最核心的教学功能外,城市均可为校园提供相似的功能设施,城校可共享的功能十分可观(图1、表1)。因此,城校功能融合既可以提高共享功能的利用效率,又可以为城市和学校提供双赢。由于城市与校园的尺度不同,其融合的方式以及程度也各不相同。研究以城市的视角定为宏观尺度、以单个校园的尺度定为中观尺度、以校园内部组团的尺度定为微观尺度。三个等级的融合,是从不同尺度入手,探索城校融合在校园功能布局方面的体现。(1)城市级别:城市学校功能混合(城校合一)(2)校园级别:城市学校边界混合(边界活跃、渗透)(3)组团级别:学校内部功能混合(书院式)1.1.1以城市为视角的宏观尺度下的城校融合校园功能布局模式。宏观尺度下的城校融合往往有以下两种模式:(1)校即是城大学与城市完全融合,校园即是城市,典型案例是剑桥大学城。剑桥大学城位于英格兰剑桥郡剑桥市,是现今世界大学城中最具特色的开放式校区,35个学院深度融合于城市。城市内外无明显差异,各个学院自成一体,但与生活区、服务区融合。(2)校园分散布置在城市之中将校园拆分成若干部分,散落布置在城市中,城市的公共设施为校园服务,校园的文化氛围亦在影响城市。例如伦敦艺术大学,它由6个学院组成,均散落布置在伦敦市内,每个学院占据着伦敦市内别具特色的一处,学院与市内的博物馆、图书馆、剧院、商场等公共设施距离十分近,而大学举办的艺术展览等也可吸引许多市民参与[7]。以上两种模式本质是相同的,即在宏观尺度下,校园与城市融合往往形成多中心结构,即城市的主中心和次中心。城市主中心为整个城市的核心功能区,提供城市所有公共服务和城市公园。城市副中心围绕校园,形成功能互补的城校融合体,周边围绕城市公共空间、居住设施、商业服务设施等。校园的集合性被完全消除,校园以学院为单元,完全融入城市。但由于功能混合本身的优点在于减少出行,提供城市多样化,所以宏观尺度的城校整体融合受到各种功能的服务范围限制,与校园以及城市的大小有必然的联系。1.1.2以校园为视角的中观尺度下的城校融合校园功能布局模式。由于学校教学功能的独立性以及校园氛围的营造,校园往往需要有一定辨识度的校园核心[8]。中观尺度的城校功能混合更具灵活性,也能保持各自校园的特性和相对独立性。因此中观尺度的城校功能融合主要体现在城校的边界上,表现形式为城校功能在边界的咬合与互融。(1)相互咬合型校园的部分功能嵌入城市,形成组团咬合状,校园的边界功能与城市功能相互渗透(图2)。校园嵌入城市的功能多为宿舍或体育馆、游泳馆、展览馆等公共设施。城市的商业设施可为宿舍住宿学生提供服务功能,校园的公共设施嵌入城市也可促进城市的文化发展。如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宿舍凸出校园向四周渗透,嵌入城市功能里,便于学生外出,形成消费活力和交流,并设置相应的学生生活配套,既服务学校内部也服务外部。国内复旦大学本部,也将宿舍凸出校园,融入城市居住区[9]。又如雪城大学(SyracuseUniversity)在保留校园原有的教学中心的前提下,规划将原有校园向外延伸,通过打造几个特色景点,活化校园周边空间,使市民参与进校园生活空间,并通过社区公园的打造提升社区环境,形成城校的进一步渗透。规划还提出以下规划建议:活化市民空间;重塑教学核心;创造一个校园与城市共融的社区;打造多样化的学生活动;形成功能混合的社区空间;城市公共建筑设置于校园之内。(2)纽带融合型在校园以及城市边界,设置公用功能作为纽带,通过纽带形成过渡空间连接校园及城市(图3)。如贵阳花溪大学城,校园功能组团与城市功能之间设置公共绿地以及商业共享带。公共绿地同时服务校园以及城市,商业功能线型布置,扩大服务面,提高商业利润,且商业功能作为纽带分隔过渡大学与大学、大学与城市,使大学与城市有机融合[10]。1.1.3以组团为视角的微观尺度下的城校融合校园功能布局模式。微观尺度的城校融合体现在校园功能组团中。由过去传统的功能分区发展为功能混合的校园功能组团,最典型的即是书院(教学、生活为一体的功能组团)。具有混合功能的校园组团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它既可以存在于校园之中,也可以分散在城市中。如一些医学院、科研组团等等。“书院”是我国古代的传统教育组织,现代概念中的书院制宿舍是借鉴西方“住宿学院”制发展而成的一种宿舍模式。香港中文大学是我国首个采用书院制宿舍的高校[11]。近年来新建成的澳门大学横琴校区采用的也是书院制宿舍。校园以岛状格局,形成300米尺度范围的多功能融合书院布局,书院中融合教学及居住、商业、餐饮功能。书院内侧布置教学功能,外侧布置居住功能,并在居住组团的底部布置商业、餐饮及公共活动功能,形成多种功能的融合[12]。由此可见,国内外微观尺度上的城校融合大多以组团为单元,以住宿功能为核心,将公共教学以及生活设施融合在组团中。此种融合模式对于高效、便捷的校园建设有很大的助力,有利于形成开放的校园空间,往城市扩散。

1.2城校融合的校园空间共建模式研究

随着城校一体的发展趋势,城校融合成为校园空间发展的必经路径,校园空间规划也逐步向开放性、组团化、生态化发展,城市与校园的空间关系也逐步多样化[13,14]。城市尺度的城校空间融合,以城市空间与校园空间相互融合渗透为主,学校可以依托城市的水网、绿带进行城市与校园空间的充分融合。城校空间融合在城市视角宏观尺度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圈层式、渗透式及置入式三种。1.2.1圈层式城校空间融合模式。圈层式空间融合模式围绕校园核心教学科研空间,周边集聚各类共享功能,如产业园以及城市功能空间(图4)。当有多个校园空间时,各个基本单元通过公共服务设施,如开放绿地等进行串联,或以城市公共空间为核心进行放射状组团发展,城市级别下每所大学有一定的辐射范围,扩展到城市范围就形成了一种组团生长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保证较为完整独立的校园空间,同时也能充分发挥校园作为城市知识创新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周边产业核心竞争力。圈层式的空间融合模式可通过有机生长的方式形成多中心的城市空间布局,能更好地适应大学城弹性发展需要。1.2.2渗透式城校空间融合模式。校园空间中与城市联系较为紧密的部分逐步突破城校边界,与城市空间渗透融合。例如校园宿舍公寓空间与城市商业娱乐休闲空间的互相穿插,校园科研实验空间与城市产业孵化空间的互相混合。城市与校园空间互相渗透交织,城市与校园界面逐渐形成渗透式的空间形态,例如雪城大学(SyracuseUniversity)总体规划,将部分城市公共空间设置在校内,使校园与城市空间互相渗透,让校园与社会充分接触,促进城校空间融合(图5)。1.2.3置入式城校空间融合模式。通过置入城市与校园共享的公共服务空间、公园、水体、绿地休闲空间以及公共建筑节点,如图书馆、体育馆、活动中心等,打破城校的边界,形成城校间开放的共享路径,在保证校园空间相对完整的同时实现了与城市空间的共享共建(图6)。例如凯斯西储大学(CaseWesternReserveUniversity)总体规划,城市绿带贯穿校园,形成渗透共享的规划格局,从而增强了大学和城市周边社区的连通性(图7)。校园视角下中观尺度的城校空间融合,以学校形成的校园中心为社区或组团公共空间,城市与学校以咬合或者边界渗透进行空间和功能混合。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校园街道开放式空间形态及半围合式空间形态,街道式的校园空间与城市共享共融的程度较高,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互相连通的路径到达,例如弗吉尼亚大学开放街道式的空间形态,通过穿越街道与城市相连接;而半围合式的校园空间与城市融合度较低,优势在于在保证校园空间完整性的同时可通过局部开口与城市相连,形成局部融合,例如剑桥市中心的国王学院半围合式的空间形态,通过一面围墙开口与城市相连接[15]。组团视角下微观尺度的城校空间融合,表现形式可以是校园组团空间与城市商业、居住、办公空间的立体复合,也可通过彼此共享公共文化中心、城市公园及校园绿地等方式实现微观尺度的融合。

2城校融合的共享型校园规划设计探索

城校融合的校园规划演变发展,一方面体现在发展策略上的融合、规划上的融合以及科技创新上的同步融合;另一方面,城校融合的校园设计趋势将会有:多元与复合;城市和校园功能有机混合与互换;校园空间成为城市的学习场所;校园级别设施成为城市共享型功能中心;校园整合型学习空间促进城市交流;城市与校园空间无缝融合等等。规划视角的城校融合,城市与学校共生共长,功能、空间相互融合,各自发挥最大的优势。和以往传统的大学校园相比,其特点还是非常明显的。主要体现在功能布局的转变和空间引导的变化上。例如在南京高淳职教城的设计中,规划对产-学-研-城的功能体系进行了充分研究。在职教园的规划中,规划提出“以水为界,无边界的学院社区”,以区域内丰富的水系形成自然空间分割,创造无界感的校园,保证校园内外视线的开敞通透,形成校园氛围向街道及区域的延伸(图8)。又如在江苏开放大学的校园规划实践中,就在城校融合背景下,将学校所有公共的可以对城市开放的功能沿南面主要道路布置,形成与城市功能的共享。而更偏向于生活配套的功能,则沿东面道路布置,与东面的居住区相邻共享,形成生活共享带(图9、图10)。在江苏开放大学的共享型校园规划实践中,总结出共享型校园规划设计不同于以往独立校园的一些特点。

2.1校园功能的共享与互融

一所校园所包含的主要功能为公共教学、院系办公、实验实训、图书馆、体育教学、学生宿舍、会堂、后勤服务、食堂、科研等。而校园本身也是一个小社区,自身需要满足校园内师生的日常生活所需。因而在城校融合的校园功能布局方面,文体设施、生活设施、科研等公共服务和孵化的功能应尽量沿校园和主要城市道路布置,方便对外共享共融,形成以教学为核心,中层为公共服务,外层为科研孵化的融合圈层功能结构(图11、图12)。整体功能布局由内至外逐级开放,以教学和生态景观为校园核心,公共服务建筑和科研设施沿布置,生活区与城市居住用地毗邻,形成校区、城区、社区的功能互融与共享。根据统计,开放大学浦口新校区除去学生宿舍、公共教学和图书馆等教学建筑的面积,可对外共享的建筑面积约为18万平方米,占校园总建筑面积的43.2%。

2.2“大开放小围合”的空间共融模式

城校融合的校园空间与城市从相对分离走向相互融合,这既是功能共享的内在需要,也是城市空间流动、人才流动、城校空间整体发展的方向。例如浦口职教园周边城市景观资源丰富。整体空间规划将职教园东侧城市的生态景观廊道和西侧城市的生态水系廊道与校园连通,将城市区域主要绿化和水体空间引入职教园区,形成与城市、校园融为一体的城校共融空间。通过对校园整体采用“大开放、小围合”的创新模式,一改传统封闭式校园现状:不设置围墙,建筑组团间的街、院、园向社会开放;核心区教学楼采用底层局部架空,结合校园环境,将校园公共资源最大化地反馈社会;学生居住区以簇群式形成“小围合、小组团”的形态,通过校园智能化管理保证学生居住安全[16]。“大开放小围合”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城校空间共融模式:校园整体对外开放,而每个小组团智能化管理,相对封闭与围合。校园中心区以步行交通为主,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校园环境。校园内的公共设施带动校园周边空间发展,发挥校园的带动作用,提升校园周边社区活力,且保留了校园核心组团的安全性,便于提高校园文化氛围。

2.3资源开放

校园公共设施、实验实训教学资源、校园公共绿化空间等面对城市开放,校园不设围墙。城校融合下的大学校园是开放的校园,文体设施、实验教学等都是可共享的资源与平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17]。例如:开放大学浦口新校区的院系设置把院系办公与院系实验实训室分区设计,这样的优点是,实验实训区可以相对独立,更有利于为产业、企业提供教学平台和对外交流。院系办公区则位于图书馆北侧,靠近学生宿舍区。而实验实训区靠近轮训公寓和面向产业园,为园区、工业区提供培训基地和智力支持,促成产教结合的规划愿景。轮训公寓为是流动技术人员的培训居住场所,相对独立,为工业园、企业提供技术培训支持。此外,学校1200座会堂为整个桥林新城提供多功能的会议和表演场所,填补新城公共设施的不足。

2.4景观互通

将城市主要绿化和水体空间引入校园,形成与城市、校园融为一体的城校共融空间。校园景观规划融合城市景观,校园景观与城市景观互通互用,周边居民可沿着城市景观进入校园,校园公共空间面向景观绿化带打开,形成城市校园共享共融的景观休闲空间。校园内各组团呈簇群式布局,紧凑集约,建筑之间留出尽量多的景观绿化,在学校中形成大小有致、主次有序的园林组团,使园林包围建筑,将园林概念融入规划设计中,形成现代化、园林化、生态化的学校景观环境。

2.5交通无缝

城校融合的大学校园,在整体的城市规划上应使车行交通、步行交通以及公共交通无缝衔接。便利的公交出行方式更有利于促进城校融合的深度合作,使校园与周边园区、社区的整体城市交通融为一体。公交站点和地铁站点的设置也应综合考虑城市、社区和校区的位置,便于科研人员的往来与流动,增强校园与周边空间的联通性,提高以校园为核心的周边科研创新竞争力,使高校在科技创新上起到带动作用。且统一规划的交通可节省城市资源,节约出行,提高效率。

2.6协同作用

城校融合的共享校园为城市提供了优质的教学平台和资源;反过来,城市中产业、企业与大学的合作亦促进高新技术的研发和转化,为大学注入资金和实践平台,两者协同发展。在规划设计时,应统筹考虑校园与城市产业园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成彼此。将校园部分功能与城市共享,弥补城市缺失的科研功能,有利于促进城市产业系统完善与发展,构建充满核心竞争力的产教结合体系。同时依托大学现代教学资源,打造创新平台,促进各类型产业、专业交叉共享及功能复合,依托高校高水平人才,推动城市产业创新发展。

3结语

城乡规划工程范文7

关键词:共享发展理念;城市;规划设计

共享发展需关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四个方面,要求共享发展以人为本、系统深入、循序渐进,其中城市作为资源集散地需通过共享发展提高人口承载力、数据流通率、综合服务力。然而,当前有些城市在发展进程中却轻视共享发展理念,导致城市综合规划质量降低。基于此,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质量,探析共享发展理念下城市规划设计的必要性、难点及措施尤为重要。

1共享发展理念下城市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1.1优化配置城市综合服务资源

传统城市民生服务部门及机制相互分离,群众办事“跑断腿”现象较为常见,在共享发展理念下城市民生服务部门将以网络为依托,借助数字化平台,联手解决民生问题,为群众提供高效服务,使城市综合服务效率得到保障,凸显出城市规划设计中共享发展理念践行的必要性。

1.2推动城市朝着智慧化方向发展

共享发展离不开网络,网络是连通共享主体的重要桥梁,赋予城市共享化、多核化、复合化、生态化,集购物、医疗、教育、养老、城市安全等功能模块于一体,居民可以通过网络享受便捷的生活,如在线教育、在线缴费、查询信息、远程医疗等,使城市规划设计更加先进、高效,在共享发展理念下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1.3提高城市可持续规划设计质量

城市规划设计涉及因素较多,设计方案需兼顾环保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经济等效益,将生态因素、人文因素、政策因素、效益等因素关联在一起,使城市规划设计更为全面、系统、科学,为此城市需践行共享发展理念,解决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关注各个领域共享、共建和谐关系,使城市得以可持续发展[1]。

2共享发展理念下城市规划设计难点

2.1主体功能规划设计存在难点

共享发展理念下城市规划设计需主次分明、循序渐进、因地制宜,主要源于各地建设及长远利益关系各异,解决民生问题需考量综合因素及社会可承受能力,通过筛选城市规划设计重点,找准共享发展理念下城市阶段性规设立足点,使城市建设质量得以提高。

2.2资源共享规划设计存在难点

在传统城市建设进程中存在诸多信息孤岛,数据信息传导阻力重重,不仅城市规设战略缺乏关联性、系统性,还影响城市资源优化配置成效,为此需立足共享发展理念,应用先进技术及互联网体系攻克资源共享阻力,满足新时代以发展智慧化城市为导向的规划设计需求。

2.3政策指导规划设计存在难点

为保障城市规划设计科学高效,全面推行共享发展理念,城市需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颁布配套政策,旨在营建和谐、有序、高效的城市规设及建设发展氛围,将城市规设与共享发展理念融合在一起。然而,有些城市因政策解读不够深入,使共享城市规设阻力重重,从而削减共享发展理念下城市规划设计有效性[2]。

3共享发展理念下城市规划设计措施

3.1提高城市主体功能规划设计质量

以网络为载体用共享中心取代传统城市空间发展机制,用先进技术及资源为城市规划设计赋能,使城市主体功能更为多元,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分析:(1)洲际共享。以跨国服务供应链为依托,提供国际艺术、产业、教育、文化、技术等因素跨时空交流互动功能,将我国城市视为全球供应链数字化节点之一,通过洲际信息调度实现城市共享发展目标;(2)城际共享。以城市为依托,将大型医院、学校、创业园区、交通枢纽等其他对规模设计有一定要求的功能区视为共享发展理念推行基点,用集约设计、一体化管理、实时共享取代传统功能区分散布置设计方案,为通过共享优化配置城市建设资源奠定基础;(3)区级共享。社区是构成城市的最小单位,是居民活跃的主要领域,只有各社区能够共享发展,才能提高城市规划设计质量,为此社区需将养老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家政服务、就业创业等服务置于物联网调度中心,共享公共资源,提供便利服务,打造共同生态圈,设置共享中心,如慢行共享站、闲置物品共享站等,继而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服务。

3.2提高城市规划设计资源共享质量

城市资源需以功能为依托集聚、输出并应用,通过共享公共资源发挥主体功能的积极效用,满足城市规划设计切实需求。(1)物质资源。校园、图书馆、公园、文化娱乐设施等公共设施、建筑及空间通过共享发展相互关联,将分散资源集聚在一起规划设计实现共享;(2)人力资源。将从事教育、医疗、基建等工作的劳动力通过共享发展集中到一起,使处于固定领域的劳动力得以跨区域流动,在城市发展中贡献个人力量,为城市均衡规设给予人力支持,达到人力资源共享目的;(3)经济资源。树立“互联网+”意识,将数字化系统、设施的规划设计纳入智慧城市共享发展宏观战略,有计划、有目的地调配财政资源,指引社会资金在有关城市规划建设领域进行投资,满足城市共享规划设计对财力的需求。

3.3提高城市共享发展规划设计政策解读质量

是城市规划设计主体,通过政策指导改进城市共享规划设计管理及综合决策机制,例如《国家颁布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2019年)指出,贯彻“四个全面”,促进城乡平等交换、自由流通、公共资源科学配置,作为共享型新城镇化战略发展总抓手,均衡调配城镇资源,发挥城市共享规划设计带动乡村建设能效[3]。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使共享发展理念得以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贯彻落实,城市需提高城市主体功能规划设计质量,城市规划设计资源实现共享,深入解读国家政策,根据国家政策践行区域性举措,保障共享发展理念得以与时俱进、深入推行、全面落实,继而优化配置城市综合服务资源,推动城市朝着智慧化方向发展,提高城市可持续规划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方茂青,金阳.基于“共享与品质”理念下的城市景观风貌规划设计研究——以临安滨湖新城景观风貌规划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9(11):111-112.

[2]吕娟.共享理念下特色小城镇发展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9(11):3.

城乡规划工程范文8

1.1矿山开拓现状

1号竖井位于27线东32m处,井口标高1034m,单层单罐笼提升,井深196m,为矿山目前主要人行、材料、通风井;2号竖井位于15线矿体上盘,井口标高982m,开拓了888m、848m两个中段,为主提升井,提升量250t/t左右;3号竖井位于5线,目前只为848中段进风井;6号井(一斜井)为提升斜井,服务于848m中段;7号井(二斜井)为提升斜井,服务于808m中段,斜井提升为串车提升,日提升量1000t/d左右,848m中段与808m中段通过斜坡道(净规格3.4×3.1m2)行人、运送材料。8号竖井(东探井)为矿床东部探矿竖井,井口地表标高+974m,井深174m,井筒净径Φ4.0m;采用双层双罐提升。目前提升量为560t/d左右(单罐提升),8号井的主要服务范围是39~75线间,808m中段以上部分的矿体。现承担着范围内888m中段、848m中段、808m中段的上下人及开拓探矿出渣工作。副井初设位于27线西30m位置,井口地表标高+976m,井深350m,井筒净径Φ4.2m,目前已施工到678m水平。

1.2开拓方案选择及简述

箕斗竖井(主井)布置在35号勘探线矿体的上盘,选厂原矿仓附近。最低服务中段标高568m,井深582m(包括井底装矿),井筒掘进断面24.62m2(φ掘=5.6m),净断面19.64m2(φ净=5.0m),采用砼支护,支护厚度300mm,采用双箕斗提升,箕斗容积为8.0m3,提升设备选用JKMD-3.25×4(1)型多绳摩擦轮提升机,配套电机功率1250kW,该井担负井下采出矿石的提升。与箕斗井配套,井下采用溜井集中出矿,根据回采中段的布置,采用两套溜井出矿系统,东部溜井系统担负27线以东采出矿石的下放,西部溜井系统担负27线以西采出矿石的下放,两条主溜井长度均为240m(808~568m中段),808m水平以上采出矿石的下放,通过三条短溜井下放到808m水平。主溜井断面φ=2.5m。各中段采出的矿石通过主溜井下放到568m主运水平,集中运到箕斗井附近的缓冲矿仓。矿石经过底部的振动放矿机给入皮带输送机,再由皮带输送机将矿石送入计量漏斗后装入箕斗,由箕斗竖井集中提升至地表,通过皮带直接卸入原矿仓。副井利用原有罐笼井,该井位于矿体的中央下盘23~27号勘探线之间,最低服务中段标高568m,井深432m(包括井底水窝部分),井筒掘进断面18.09m2(φ掘=4.8m),净断面13.85m2(φ净=4.2m),采用砼支护,支护厚度300mm,采用4号双层单罐提升,提升设备选用JKMD-2.8×4型多绳摩擦轮提升机,配套电机功率527kW。由于扩建后生产规模增大,废石量增加,该井主要担负井下部分废石、人员、材料的提升和下放。开采39号勘探线以东808m水平以上的矿体,利用矿山已施工完成的探矿井作为副井。目前,矿山已施工了部分斜坡道,斜坡道开口位于39线附近,坡度14%,采用喷砼支护,支护厚度100mm,净断面11.19m2。地表至848m水平,斜坡道全长1141m。该斜坡道主要用于大型无轨设备进入井下,部分人员的进出,并兼做安全出口。

2井巷工程

主井为明竖井,用于提升矿石、废石。设计主井井筒直径5m,净断面19.64m2,掘进断面24.62m2。设计以混凝土支护为主,局部可以用钢筋混凝土加强支护。副井净直径4.2m,井深432m。其中,井颈长度20m,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护。井颈开口(上部)直径6.2m,长度6m,支护厚度1m;井颈下部开凿直径5.2m,长度14m,支护厚度0.5m。壁座采用双楔形,素混凝土支护,长度1.543m;井筒长度326m,掘进直径4.8m,井筒部分含20m井底水窝,断面与井筒正常部位相同,采用素混凝土支护,支护厚度300mm。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