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实训总结范例

万能实训总结

万能实训总结范文1

高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的意义

作为高职院校电类专业的学生,电子产品设计与检测岗位是就业的主要岗位之一,企业要求学生具有正确识别、检测数字逻辑器件及正确使用与维护数字逻辑测试仪表的能力;具有分析、测试、改进、制作常用数字逻辑电路的能力;具有整机电路设计、分析、焊接、装配、调试与测试的能力;能协助研发工程师完成其他相关任务的能力;并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项目式教学是将教学内容融入一个个典型具体的项目中去,用实际项目进行新知识的引入,通常每一个项目所包含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各不相同,项目实施时都有详细的计划和起止时间安排,原则上项目完成后有一件可以看得见的产品。项目式教学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项目式教学以学生能力为本,通过典型项目设置和任务设计与分析,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理论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重在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学生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能够理解和把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既突出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了学生对本专业理论学习望而生畏,变被动为主动,使课堂教学在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高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项目教学内容的设计

通过对电子企业进行广泛的专业调研,根据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在选取教学内容时,紧密结合电子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对电子技能所做的要求,确定了9个实践项目,其项目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9个实践项目都来自于实用的电子产品或与电子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与维护的工作过程密切相关。通过9个项目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以下5个方面的能力:(1)电子元器件的识别、选购与检测能力;(2)相关电子仪器仪表的操作能力;(3)常用数字逻辑电路的组装、调试与检测能力;(4)常用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改良与扩展能力;(5)团队协作、创新和职业能力。项目实施全部集中在实训室进行,过程开放,每个项目下又分为若干子任务,每个子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包含有不同的新知识点。数字电子时钟的设计与制作项目设计方案,该项目包含6个子任务,主要培养5项操作技能。通过真实项目作为载体,以任务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现“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想。

项目教学的具体实施

结合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作法,项目实施采用三人一小组。开始的项目主要在面包板上进行,后期的项目主要在万能板上完成。面包板是一种在电路中常用的具有多孔插座的插件板,它的优点是无须焊接,不怕漏电;不会烫手;不会烫坏元件;用过的电子器件和面包板可以重复使用,节省成本,可以在学生中全面推广。学生可按照电路图自由地插放电子元件,错了拨下来重新安装,元件丝毫不会损伤。如果电路组装失败可重新组装,电路组装成功后一般可将电子元器件拆下再进行下一个新的项目,面包板给了学生一个宽松的电路实训环境,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万能板是一种按照标准IC间距(2.54mm)布满焊盘、可按自已的意愿插装元器件及连线的印制电路板。与专业的PCB板相比,其使用门槛低,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扩展灵活。与面包板相比,万能板可进行焊接技能的训练,其整体效果较好,但元器件焊上去后拆下相对较难,一般不适合重复使用,成本相对要高些。下面以电动机运行故障检测器的设计与制作项目为例,具体介绍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第一步“任务”:教师下达任务书,分析项目要求,提出项目实施的具体时间,要求学生按照任务书上的项目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电动机运行故障检测器的设计与制作。第二步“资讯”:学生根据项目要求,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学习和讨论,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问老师。第三步“决策”:学生在对相关知识点学习以后,根据查阅的相关资料,各组先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确定电动机运行故障检测器的初步设计方案,然后教师参与引导讨论,确定最佳方案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第四步“实施”:学生根据最佳方案和工作计划开始电动机运行故障检测器的制作,教师适当指导。第五步“检查”:学生在项目制作完成后,进行测试检查,出现故障时查找原因并加以排除,在这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和答疑。第六步“评估”:项目成功后,分组进行答辩,根据答辩情况和实训作品,结合项目评分标准,采取教师评分、小组自已评分和小组相互评分的方式,并分别按照40%、30%和30%的比例加权求和,从而得出该小组在该项目上的最后成绩。在这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对每小组的主要成绩、存在的问题和今天努力的方向进行点评,另一方面对电动机运行故障检测器的设计与制作项目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及在该项目中的运用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共性的问题加以强调。

万能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电工电路;故障检修;警示牌;直接观察

0引言

在新的时代环境下,伴随社会的飞速发展,工业用电和居民用电量逐渐增多,用电量与用电程度呈显著增加的态势,导致电力系统在使用方面出现较多故障。为了给人们的生活提供稳定充足的电能资源,必须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转。因此,对于电工电路需要安排专业人员负责检修,要求检修人员熟练掌握电工电路故障维修技能,灵活使用故障排除技术,使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更加稳定与高效。鉴于此,本文重点探讨电工电路故障维修的有效方法,为电力系统稳定运转创造条件。

1电工电路故障检查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电子设备的覆盖面也在不断拓宽,随之而来会导致不同的电工电路故障。一旦电工电路发生故障,既会缩短电子设备使用期限,还会威胁整体运行安全,若无法及时处理电工电路的故障,还会酿成更为严重的安全事故。为了能够降低电工电路故障发生概率,需要专门安排技术人员负责故障检修与检查,以免电工电路因故障导致严重的事故,也为电工电路可靠运行创造条件。

2常见维修电工电路故障检修

2.1电源故障。电源类故障更多的是在电源连接环节出现,而且概率相比其他类型的故障较高,带来一定程度的威胁性。分析电源故障的成因,一般是因电源形成电压、电流异常,检查发现过高或是过低,致使电压、电流输送环节形成大量耗损,从而导致电源故障。此外,由于电压差的存在,也会引发电源故障。电路运行、外界环境均是电源的直观影响因素,因此电路一旦产生故障,检修人员需要马上检查电源,确定是否有故障存在,发现故障应及时维修、处理,以免造成更严重的事故.

2.2模拟电工电路常见故障的内因分析。电子设备经过长期循环使用,内部的零件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继而降低零件的耐久度,诱发线路、元件老化,这是导致模拟电工电路故障的根本原因之一。如果检查中发现电阻值异常,极有可能会因电阻值问题导致漏电,从而形成模拟电工电路故障。另外,检查模拟电工电路时,经常发现存在以下现象:内置晶体管遭到击穿与破损、元件电容器有漏电问题、内置元件质量与规范不符、电子设备内部电工电路接触不良且断线检查松动。上述问题的存在,均会形成模拟电工电路故障。组织维修期间,检修人员应该重点加强线路连接、保养和关注,保证模拟电工电路正常运行。

2.3忽视警示牌的设立。电工电路在维修与检修人员、技术人员排查线路故障时,会忽略警示牌的设立,而且该现象在电工电路故障检修期间经常发生。如果组织检修时没有及时设立警示牌,可能会阻碍正常维修工作,并且导致维修过程面临一些风险,威胁到路过行人的人身安全。此外,这种不规范行为,也会影响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

3电工电路故障检修技术整合

3.1直观检查法。检修电工电路故障时采用直接观察法,一般是直接通过检修人员的感官,判断电工电路故障的所在位置。电力设备存在故障,位于现场的检修人员直接观察找出所在故障,并判断故障所属类型,提出电工电力故障的解决措施。应用这种直观检查法,需要检修人员积累丰富的检修经验,除了需要用到视觉外,还需以嗅觉、听觉作为辅助。例如已经烧毁的电子设备,检修人员便可以嗅其味道,初步判断故障位置,再安排电子设备修理。检修人员视觉不能直观地看到零件内部情况,此时便可采用听觉展开零件质量与状态的判断。当检修人员身处故障现场,应先与故障目击者交谈,了解电工电路发生故障的基本情况,这样可以帮助提高故障检修的效率与故障位置判断的准确性。除此之外,利用直接检查法检修电工电路故障,检修人员将以上几种方法组合应用,面对故障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可以更加全方位地检修电工电路故障,提高故障检修效率。电工电路故障检修期间,观察法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往往检修人员观察时,无需使用其他辅助工具,直接使用肉眼观察或通过感官作为辅助检查的工具。电子设备投入使用之前,检修人员必须要全面检查线路、元件,特别是线路接口的位置,重点检查线路连接的准确性。当电子设备开始使用后,检修人员利用味道判断线路故障,若发现有灼烧气味或火花、烟雾等,必须马上切断电源,随之使用肉眼观察线路,确定故障区域,展开相应的故障处理。检修人员获取故障信息后综合分析,按照电路运行、故障信息,总结故障成因,确定维修方法,可以在确定电工电路故障之后快速解决。这种检查方法是电工电路故障检查常用的方法,无需外在设备帮助,所以检查本身也具备准确性。

3.2依据电阻状态进行故障检修。电工电路故障的检修过程中,按照电阻状态将所有故障加以整合,其本质是电工电路内部电阻状况的判断。由于电阻、电压、电流的联系非常密切,如果电阻存在异常,必然会使电压、电流等发生变化。例如在检修时发现电工电路有异常存在,技术人员组织检修时,针对电工电路故障检修工作总结如下几个要点。1)区域范围内的电工电路做出分解后一一判断,结合已经分解的电工电路测量结果,分析内部存在故障。建议使用万能表测量、分析电阻与电源等,技术人员也可以手动检修、判断电工电路传输电力是否稳定,万能表测量电阻原理如图1所示。2)待测定区域可以分段处理,分段标准一般是万能表测定点的基本要求。万能表部分建议重点分析测量阶段点的实际情况,如果发现短路现象可以快速确定段落定位。3)调节电源,直至整体处于闭合状态,此时依然可以利用万能表,选择线路的适合位置确定更换点,待勘测电工电路也需及时安排系统维修。当已经全部完成待故障区的故障检查工作,随后便可以将电工电路都衔接,集中性勘察所有线路操作的稳定性。结合电工电路故障的形成原因,以电阻状态为依据判断故障,需要综合考虑区域范围内电力供应结构,整体把握电工电路故障检修要点,既可以了解故障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局部重复故障,又能够最大程度发挥线路处理的价值,探索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电力资源。

3.3元件替换法。元件替换法比较适合在小型模拟电工电路故障检修中使用,比如模拟电工电路由于电容损坏导致漏电,或是电工电路存在内部故障导致形成电阻热变化。此时可以利用元件替换法,判断故障位置。检修人员反复多次地使用正常元件替换可能存在故障的元件,并对故障地点展开判断。若元件替换之后模拟电工电路仍然可以正常使用,便需继续检测,直至发现功能损坏元件。应用这种元件替换法进行判断,一般是检修人员已经大概确定故障范围,否则盲目使用此方法可能会浪费时间,降低检修效率。

3.4电压、电流测试法。电压、电流测试法利用设备内部电压、电流的测量,观察电压与电流发生的变化,作为故障区域判断依据。如果电工电路的电压已经超出标准范围,此时检修人员便要测量主干路线电压,随之对比测量数值、标准值,初步判断潜在故障。检修人员针对电工电路内部电流进行测量,明确可能发生故障的区域。检查电流与电压时,检修人员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可以保证检查结果精准。一般开展电压检测,主要有分阶测量、分段测量两种,常用的测量设备为万用表。电压分阶测量过程中,使用万能表,将其电压档位调整为500V,切断主电路,连接控制单路电源。最后检修人员开启万能表,如果接触器不吸合,便表示有故障存在。检测过程中一般由两名人员负责,其中1人利用万用表测量0到1两点中间的电压,若将电压设置为380V,那么控制电路电源电压则趋于正常。另外1名检修人员反复按下启动按钮,再由第1名检修人员通过黑表棒连接至0点,按照顺序连接红表棒和4、3、2、1点,并依次测量4-0、3-0、2-0、1-0点电压,根据最终得到的测量结果判断具体的故障点。开展电压分段测量时,万用表调整至500V交流电压档,最后再使用万用表对0-1点的电压进行测量。若测量电压是380V,代表此时为正常运行状态。两名检修人员合作,其中一人按住启动按钮,同时观察万用表,如果接触器不吸合,表示有故障存在。另外一名检修人员使用红、黑万用表棒,对1-2、2-3、3-4、4-0点之间电压进行测量,根据最终得到的测量结果确定故障点。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能资源作为当代社会发展必不可少能源,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运转的安全与稳定,电工电路故障检修必须要实现常态化,定期安排检修人员分析、判断故障,以免故障没有及时发现,造成更加严重的电力安全事故。通过电工电路故障的合理检修,提高故障检修水平,能够消除电工电路潜在故障隐患,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这对当前电力行业的发展有极大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任志民,魏永武,宁轩.基于Proteus的汽车电工电子电路设计与应用[J].电气传动自动化,2021,43(6):55-59,36.

[2]陈成武.维修电工电路故障检修的方法与技术分析[J].新型工业化,2021,11(6):5-6.

[3]田国杰.维修电工电路维修技巧探讨[J].中国金属通报,2021(5):186-187.

[4]陈安,胡兆勇,梁远博,等.电工电子智能实训平台的设计和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7):77-79,83.

[5]宋暖,焦阳,王兆欣,等.基于声光报警电路的电工电子非标考核探索[J].电子测试,2020(11):133-134.

万能实训总结范文3

(1)贴近生活选取项目。

本校自实施“项目教学法”来,共逐步实施了无需编程的数字钟、手机万能充电器、电话机、调光台灯、数字万用表。这五个项目无一不体现学生的需要。较以前以课本单无电路为题材所设计的实训项目既能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2)周密计划按步实施。要求老师在组织“项目教学”过程中,首先对学生分组(当然也可以自由组合),笔者在实施项目法教学过程中,从任务前分组,到任务的确定,再到资料收集,然后到项目实施,到问题总结,到最后的产品展示与销售各环节都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

(3)突出进步激发能量。

表扬的力量是无穷的,“项目教学”更需要积极的学生去发挥。以弥补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所考虑不周全的地方。通过进步的力量,可以让学生将知识纵向深化,将知识向全面结合。通过实施“项目教学”,学生在专业英语,产品销售,环保重视都有了全新的认识。

(4)后续延伸培养能力。

学生在项目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生产设计,培养学生从市场调查、元件采购、周边企业、性价比、产品销售都各环节尽量多的去考虑。当然,做为中职学生有别于大学生,不要求学生面面具到,只是要求学生去完善项目产品的性能,有利于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5)发现并培养学生的差距。

每一个集体都不乏优秀的代表,那么项目法教学中虽然能发现更多,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通过实施会发现,会有一批开始有着强烈渴望的学生开始失落,这需要导师去引导,不要求本项目达到好效果(并不是学生达不到),此时应该着手于安排新的任务,而不是对学生有放弃的思想或行动,在别人取得成绩的时候学生接受任务,学生的动力会更大,只要老师相信他,关注他,一样会取得成果。通过一个项目,发现一批进步的存在,而不是去利用这进步去减化教学过程。

二、不足与对策

(1)教学组织不易。

学生只对装配感兴趣,归根结蒂学生只对产品感兴趣。而老师要借助这一主线,将职业能力更好的完成,对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作用,引导学生将认识、知识、实践融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乐学、乐思,促使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2)关注学生困难。

学生在“项目教学”中最明显的是成功的激发,那么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其实是动力的源泉,而目前职教师生比例低,专业教师尤显不足,这一矛盾有碍于学生成绩的取得。分组教学有利于老师去发现学生的差距产生,但重视差距与解决这一问题则显得苍白无力。分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对部分学生的放弃,这是后续教研中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3)生产能力不高。

万能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智能制造;专业综合能力;信息化技术;实践教学

目前在我国制造业自动化水平还不高,尤其是体现在人才的匮乏。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西部地区制造业都是一些中小企业,从事的是低端制造,技术落后,工人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不多。各职业院校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一直在努力培养技能出众的人才,但多年的教育理念形成的惯性思维,造成人才的综合技能不强,所学知识不贴近岗位,需要企业再次培训或降级使用,究其原因在于我们职业院校课程设置脱离了企业实际需要,知识陈旧,不能领先于制造业的发展,我们通过对电气自动化综合实践课程的设置开发对这一现状进行解剖,破解,开发出一套适应智能制造发展的专门课程,融合多学科、多技能、集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于一体的综合课程,尝试一条改善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

1智能制造综合实训课程的实施要素

(1)“智造”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智造”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建设和开发的模式有新建和改建整合两大模式。项目立项后在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在原有的实训室基础上新建了机器人应用技术实训室,配置了五套模块化机器人及二套六轴机器人本体,能够完成整班学生进行拆装实训;成立了液压与气动实训室,容纳45人进行机电设备连接和装配;改建了电气装调车间,配置了电气安装实训台(此实训台已申请新型实用专利)48台,可以进行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及按调;整修了机床电器柜,更新了电气元器件和内部电路,更贴近新的实践教学内容;自动生产线做了整合和维修改造,用于专业技能大赛参赛选手训练和考核;改造了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实训室,采用仿真加模拟技术完成现代电气控制的设计和安装调试。在此硬件条件逐步完善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智造”类大综合实训课程。

(2)“智造”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通过研究学生完成的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各主要技能专项实训后,综合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智造岗位)的主要知识和技能,确定了智造岗前训练的三大模块,其目的是通过“智造”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链,将项目各个主要阶段有机串联起来,让学生能实际感受企业的项目操作流程和规范,熟悉企业团队协作开发环境及方法,逐步积累制造岗位的项目经验,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实现基本能力的整合、迁移,使学生能够胜任电气自动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生产岗位的各项工作。目前围绕“智造”主题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中选取《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安装》、《自动线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应用》等课程的核心实训项目,分三个模块对课程信息化资源进行整合,以实操来巩固理论知识。《三菱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程序设计》是基于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岗位群的需要而设置,是数字制造的核心,也是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推广的第一步,此模块采用了仿真技术来完成设计和安装调试,通过此模块的实践训练学生可以对数控设备进行熟练的使用;模块二《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是基于工厂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和技术管理等岗位群的要求而确定,通过对工厂常用机械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进行安装调试训练,熟悉了各个设备环节,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得到满足,学生可以对常用机电设备的电气控制部分进行检查维修,胜任相关工作;模块三《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故障排查》是针对工厂设备维修和技术管理岗位而设置,通过常用机械加工设备如:万能铣床、万能镗床、磨床等机械加工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排故训练,掌握实战技能和技巧,积累工作经验,快速提高技能。

(3)“智造”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方法设计以“智造”职业岗位工作为载体创设学习情境,设计教学方法,重组教学内容。一是设计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育,实行实训室的全面开放管理,从而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二是服务技能竞赛的原则设计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精英教育,技能大赛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检验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智造”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开发要在吃透大赛赛程和技术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实践教学标准。夯实理论基础,强化整体训练,以点带面,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以项目任务为目标,培养合作精神,锻炼领导能力;三是引入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微课等多种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信息化技术水平,将“智”融入知识和技能的构成体系。

(4)“智造”综合实训课程“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围绕“智造”综合实训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采用了”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法,一用实践工作锻炼教师,通过组织实训平台教师外出挂职、培训研讨、联合开发、讨论综合实训课程标准、顶岗实践等多方式全方位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二是联合组队参加技能大赛,老带新,新教师通过老教师的帮带积累大赛经验,完成实践课程教学方法的积累。三是外聘企业兼职教师进行部分实践课程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指导,尤其是在关键技术和岗位职能等内容。

2“智造”综合实训基地的运行和升级

为了“智造”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有个健康的发展方向,保证正常教学的开展,必须: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意识。实行实训基地建设责任制,形成学校主导、院系主抓、负责人主建、教研室主管的“四主”运行体制。和企业间更是多点开花,重点落实,与企业多渠道的联系沟通,与企业的合作上了一个新台阶,确保综合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不断推进。

(2)不断总结,加强过程控制。负责人根据建设规划,加强与企业合作,不断改善外部条件,定期开展建设工作总结,进行自我评价和学院考核,确保综合实训课程的总体建设水平和实施顺利进行。同时,学院和系部积极协调实训基地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宣传、展示基地建设成果,推广基地建设成果的应用。

3“智造”综合实训课程的试点和推行

本课题2018年5月开题,经过企业调查、岗位职能分析、问卷了解、学生知识结构调查等一系列的前期研究探讨,通过选取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实训项目、融入职业技能竞赛标准和规范进行资源整合,设计出“智造”综合实训课程,确定了具体的实训内容和环节,完成制订了课程标准、编制了实训指导书和考试题库。2018年下半学年在16-城轨机电01、02、05班进行试点,为时六周。这种模糊了学科界限,以实作为主的,强化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新型课程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的提升了学生的技能,学生以可见的速度迅速掌握了一定的职业能力,初步能够胜任一些相关工作岗位。一些学生得以参加部级区级技能大赛,获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大赛国赛二等奖。经过应用试点实施,仔细分析全部观察效果继续推进项目完成。一是继续利用综合实训课程项目进行分层次教学,其中现代电气控制系统按调参赛训练和机器人应用技术参赛训练延续了综合实训项目的进程;通过全面实行实训室开放式管理,为培养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创造条件;二是调整综合实训内容,修订课程标准和实训指导书,增加题库数量,根据实训内容的调整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对实训室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三是通过项目推进促进完成师资队伍的双师建设,多名教师完成了三个月到半年不等的挂职和企业实践,多次到苏州、上海、深圳等地高科技企业进行参观培训,不断进行继续教育和自我提高,2018年本项目负责人和参与人共四名教师完成了高级技师培训取得高级技师证书。四是项目对1+X证书的推进有了落实,,2019年下半年,“智造”综合实训课程在自动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城轨机电技术专业全面开设,学生通过六周左右的教学时段完成三个模块内容的实训,再参加广西职业资格鉴定中心组织的考试,以获得中级电工证书。

4“智造”综合实训课程体系推广及效果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基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岗位维护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引领的“教、学、做”一体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以行业标准、规划教材及基于行业标准、规划教材开发的多媒体课件为载体,采用典型工作案例等形式呈现给学生。

4.1教学方式的变化。通过共建的综合实训基地进行实际生产任务作为教学载体,教学过程则按照维修电工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进行,使学生规范操作形成良好的职业工作习惯,90%以上的教学环节安排在生产性实训基地。

4.2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情况。

(1)采用与生产性实训课程相匹配的教学手法,强化实践环节。通过把每个工作任务落实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学生学会了知识能融会贯通了,通过训练提高完成了生产任务,产品质量达标,就完成了我们的教学目标。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程教学建设。通过进一步完善课程网站,丰富课程资源,课程既能满足课程教学,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课件,新增和修订实习实训项目和教学录像4个,并对课程标准、情境讲义、情境任务书、教学动画等内容进行修订和改版。

4.3教学效果。

(1)经过多次对学生的调查,95%以上的学生增强了课程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普遍提高,夯实了理论基础。对实训中心指导老师和课程组教师的教学效果给予了肯定和赞扬。

(2)精英教育得到一定程度的执行,部分学生经过实训,参加了国赛和区赛,分别获得国赛一、二等奖,区赛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

(3)校外专家对课程的建设理念和建设成效给予了教高评价,企业及学生就业实习单位对课程的教学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5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受市场及经济面影响,与企业合作力度达不到预期,一些更为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得不到配置。

(2)受经费和场地限制,综合实训基地智能化程度不高,需要更为先进的技术和仿真技术如VR技术。

(3)课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建设主体应该是课程本身,应运用网络技术,采用“高科技”、“网络化”教学手段。在综合实训基地建设和课程开发的同时应完成精品课程建设,同时完成精品课程网站作为课程教学体系在互联网上的延伸。

(4)证书的获得率不够理想,部分学生不主动积极的报名,对证书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1+X证书的推进速度不够理想。

6进一步推进改进项目的有关建议

(1)继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以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作为促进实训教学质量的手段,不断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人才培养质量。

(2)在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加强与同类高校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使资源最大限度的共享,扩大学习者的受益面。

万能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财务会计;教学有效性;策略

在会计专业中,财务会计是该专业核心课程,因此占据着重要地位,更是基础会计进一步延续。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毕业后的就业。从现实来看,虽然财务会计教师付出大量的精力备课及教学,但是并未实现预期效果,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反应并不好。因此,探究财务会计教学有效性具有教育价值。

1.财务会计教学有效性现状分析

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必须要从其有效性现状中分析影响因素,才能够有针对性制定策略。从财务会计的教学有效性现状来看,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教学手段单一

从高职院校实况来看,学生学不好财务会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法单一。因此财务会计属于理论及实践并重的课程,在课程中具有大量的理论知识。从教授现状来看,许多教师采用讲授方法且辅以习题练习的模式,通过习题加深学生的知识,确实有一定效果。但是这种被动教学方法,就会让内容枯燥乏味,自然也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出现了难教难学的尴尬局面。

(2)学生兴趣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不能够机械的灌输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掌握内容,透彻的理解教师教的内容。但是从实际教学来看,并未能够达到这种教学效果。在现实中,教师常常在讲台上激情飞扬、情绪高涨的讲授知识,而台下学生且姿态万千,有恹恹欲睡,有开小差,有玩手机,有睡觉等。一堂课下来,教师自认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教学质量良好。但是调查学生,该堂课却什么都没有学到,连最基本知识都一片茫然。出现这种现象的主因就是教师没有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观察学生在教学中的反应,偶尔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笑话均能够拉回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精力,自然也会提高学习效率。

2.提高财务会计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从会计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来看,还存在各种不足之处。因此,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必须要完善不足处基础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体会。

(1)采用新的教学手段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型不断转变,高职院校各种教学方法及手段应运而生。其中尤其是案例教学法,得到教师的大量运用。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有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教师教授理论内容时,应该事先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对知识进行分析,比如在学习《存货的核算》相关知识时,因这个项目需要涉及许多的理论和计算,传统教学采用方式就是教师通过讲授法讲授相关内容,主要是理论与计算公式,然后出练习题让学生做题,练习题正确率是体现该堂课的效率。很多学生对照着书本还能做习题,一旦脱离书本就不知道怎么做。因此要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要改变这种教学方法,最好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前精心备课:选择一个典型案例,而案例中应该列举出不同采购情况,以案例为主线展开教学,将各种情况逐一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去判断处理措施,最终对处理方法归纳总结。笔者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从实践来看效果比较显著,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

(2)将实训引入课堂教学

在财务会计教学中,每一个项目都可结合相关岗位进行教学。因财务会计的操作性非常强,许多教师都是先讲解理论知识,当累积到一定程度再安排实训。假如学生平时没有掌握好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训时根本无法单独完成操作,只能抄袭别人来完成。这种实训根本无法达到教学目的,自然失去实训的意义。高职院校学生的特征就是喜欢动手,即便一些不喜欢学习的学生听到实训都非常高兴,而且都会亲自动手操作,但是没有掌握理论知识,就无法单独完成曹组,只能够抄袭其他学生的作业。因此,应该将实训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操作,在学中做做中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3)采用多媒体及教学软件

比如《货币资金与支付结算》知识时,笔者就遇到这样的难题,假如能够得到原始票据,直观给学生展示,就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但是怎样才能够获得这些结算票据呢?在高职院校中,根本无法全面获取这些票据。如果到银行办理,只能得到个人的,而且为一个章节知识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不现实,因此教师就应该采用多媒体。通过多媒体将所有票据展示出来,用动画播放填制方法视频,其效果比学习书本知识要好得多。当然多媒体并非万能的,学生只能看无法实际操作,自然教学效果没有实训效果好。如果高职院校条件允许,可通过一些教学软件,例如网中网开发的会计软件,其中包含了各种票据,学生不但能够学习填制票据的方法,还可动手操作,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掌握填制票据的方法。在新的形势下,教育者就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探索更多的提高财务会计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武坛.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思考[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05).

[2]覃胜红.略论职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9).

[3]耿艳彩.中职财务会计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特色教学[J].现代经济信息,2013(11).

万能实训总结范文6

造型材料与工艺是工业设计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文章分析了《造型材料与工艺》这门课程知识结构特点,对目前教学现状进行探讨及研究,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探讨了造型材料与工艺课程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材料与工艺;教学改革;动手能力

0.引言

《造型材料与工艺》作为工业设计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决定工业设计由设计创意和草图方案转化为实际产品的关键,材料与工艺是工业设计的物质基础,没有对材料与工艺的认识就不可能做出能实际被人们所使用的工业产品。另外造型材料的选择和加工技术的运用是展示设计水平和实现设计创新的两个重要因素。是否掌握材料特性和加工技术已经成为评价设计师水平的条件之一。因此,《造型材料与工艺》课程对于工业设计专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这门课程的设置、课程的内容、教学学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如何教好这门课程显得非常重要。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已的体会。

1.《造型材料与工艺》课程当前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1.1课程学时的减少

造型材料与工艺课程主要由材料和工艺两部分组成。传统教学计划中总教学学时在80学时左右,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造型材料与工艺课程的总教学学时已缩减至40学时。如何在这有限的学时里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是这门课程教改面临的首要问题。

1.2本课程新知识的增加

目前,材料不断推陈出新,许多新兴金属材料应运而生。例如,传统的钢铁材料正在不断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扩大品种规格,在冶炼、浇铸、加工和热处理等工艺上不断革新;在非铁金属及合金方面出现了高纯高韧铝合金、先进的镍基高温合金等。此外,还涌现了其它许多新型高性能金属材料,如快速冷凝金属非晶和微晶材料、纳米金属材料、超导材料和单晶合金等。新型金属功能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超细金属隐身材料及活性生物医用材料等也正在向着高功能化和多功能化发展。选择成熟的传统材料、还是选择新型材料作为教学的主导方向是教改面临的第二个问题。

1.3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

由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原因,高职院校生源知识水平良莠不齐。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培养目标,是造型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的第三个问题。不但教学学时的明显不足和讲授的新知识点不断增加,而面对的是一群知识水平高低不齐,甚至一些还有着很强的厌学情绪的学生,显然,传统的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已不能解决上述问题,造型材料与工艺课程教改势在必行。根据目前各企业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提出“以拓宽基础、注重实践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为主线,以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为内容,以点带面,进行课程建设”的改革思路。

2.优化重组教学与考核方式

2.1以技能型能力为导向,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从最近几年毕业生反馈的信息表明,企业需要的是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因此我们以专业岗位能力为依据,以实用为原则,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即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并能在实际生产中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型技术人才。根据教学目标,笔者对教学内容进了科学整合,大胆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缩减过繁过深的理论推导、分析和计算内容,删除偏离教学目标的内容,突出应用型内容,增加必要的实用知识和实例。理论教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产品造型设计中涉及的各种材料,有金属、塑料、陶瓷、玻璃、木材、涂料,胶粘剂等。在教学中作了以下处理:对教材中过繁过深的理论推导、分析和计算内容进行压缩,省去相关公式的推导,只介绍公式的含义及应用;金属的晶体结构部分只让学生了解与掌握材料的性能、组成和用途;强调选择材料时如何考虑造型设计的要求,可为选材提供参考依据。这部分内容按造型专业要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不过多涉及有关专业理论。第二部分主要介绍金属材料及非金属材料的加工成型工艺,造型材料的表面处理与精饰,学习目的是与实际的产品造型活动紧密结合,达到学用一致。实践教学包括:让学生动手操作万能拉力试验机、布氏硬度仪、维氏硬度仪、洛氏硬度仪、金相显微镜等设备,以便学生参加工作后很快适应生产环境。

2.2理顺主次,找出规律,通过比较分析,提高教学效果

《造型材料与工艺》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工业产品常用材料的性能、特点及相应加工工艺,包括常用金属材料、塑料、木材、玻璃和陶瓷及合成材料等。通过在实验室亲手制作实践,学习体会材料的性能、特点、质感、加工方法及设计使用原则和方法,满足产品模型制作及产品设计的需要,并通过学习、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实践经验。应将整个课程的重点放在常用材料和成型工艺部分。对于基本材料部分突出理论概念和材料的选用,对材料成型部分重点要求掌握成型过程和主要特性,从而能够正确选用各类材料。在学习铁碳合金相图中的共晶转变、共析转变时,发现二者转变过程和特性不同,学生容易混淆。因此讲解时采用共晶转变作为典型转变反应进行重点教学,通过对比、讨论的方法,让其了解和掌握其它转变过程主要特性,最后再列表总结。基本转变过程都是:一个相转变为两个相,共晶反应是一个液相转变为两个固相,而共析反应是一个固相转变为两个固相。通过对比让学生对液态合金转变部分的知识加深理解,既便于记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2.3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熟练掌握材料及其工艺,仅靠课堂讲授是不够的,动手练习非常关键。例如在学习应力应变曲线时,我把授课地点安排在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先让学生对万能拉力试验机的操作有一个初步认识,再用投影仪显示工作原理图,引导学生对照原理图和实物去分析工作原理。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掌握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动手能力强和善于思考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样安排,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加强了实践性教学,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开展互动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造型材料与工艺课程具有相当多的内容,涉及面广,图表多,尤其是金相组织、断口形貌、变形过程的特点、实验现象的变化等很难通过语言来表述,而且此课程学时有限,通常仅有四五十个学时。而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信息量大的特点,所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既丰富了教学过程,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可把课程的多媒体课件、部分习题、实验讲义等内容放到学院主页上。例如在我院主页上开设一个课件下载栏目,教师可自由申请,将与教学相关的内容放到网上并且可以留言,同学随时查看并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从而增加了课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提高了学习效果。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应该说是一种挑战,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这种教学方法提供了可能,多媒体网络的建立为这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大传播教学信息量,更好地体现教学效果的直观性。通过建立虚拟网络实验室,使得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种教学模式由传统的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和教师"静态"教学转变为一种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和教师"动态"的教学。通过这种交流,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

2.5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训锻炼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在生产一线真实地工程技术环境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实践中学习、掌握技术,提高能力。校内实验室供学生加深基础理论的理解、拓宽专业知识,但不能模拟企业生产,在质量、成本、数量、交货期、安全、生产组织、管理等等企业经营各要素中不具备满足人才培养的全部环境,因此只能通过校外实训基地来弥补这一缺陷。校外实训基地是高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校外实训基地是一种直接在生产和实际工作的现场培训,所以有利于学生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了解岗位的社会属性,有利于提高学生今后的就业质量。经过这样的锻炼,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和技能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6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上课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对授课的内容加以精选,重点和难点内容要讲深讲透;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学生通过自学和查阅有关资料就可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应留给学生自学;教师要善于组织学习讨论,在问题的讨论中,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既强化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在课程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持续性学习能力,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路线和方法来学习、掌握工程材料学知识,指导学生有效获取、应用工程材料学知识。

2.7改革考核形式及评价标准

考核形式和评价标准对学生学习起着指导作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造型材料与工艺》课程的考核形式及标准可作以下调整:考试用开卷和闭卷两种形式进行,闭卷式卷重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考查,开卷以综合性试题形式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两者各占40%左右。实验考核侧重能力考核,实验是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应注重对过程的考核,及时记录学生平时实验操作能力、课前准备和课后总结等情况,以充分反映学生做实验的态度和能力。这种考核形式能够准确地比较客观地实现对学生全面质量的考核,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结束语

本文是针对高职院校《造型材料与工艺》课程的特点,以及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的现状,提出了对本课程教学以及考核的一些改革措施。本人已用这种教学方法施教过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作者:张冬梅 单位:焦作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郭彩萍.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2.

[3]崔忠昕.金属学与热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

[4]徐建军.《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改革与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8(6).

万能实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航空电气;课程改革;工作过程

电机与电气控制实训是高职电气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前导有电机与电气控制为实训打下理论基础,后续有PLC应用技术用梯形图编程完成电气原理图的机电一体化控制,最后还有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进行最终的综合检验,电机与电气控制实训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为了适应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培养具有综合工程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电机与电气控制实训教学,设计了具有设计性与实用性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方案。力争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强化设计与创新环节以及工程项目管理、并且兼顾工程实际与生产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要求,着力于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1高职航空电气类专业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的理念和定位越来越明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高等普通教育的类型特征。在“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情况下,以实训性课程为主要载体,重点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对航空电气类专业更是如此。实训课程对学生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现在全国各大高校也陆续的加大了实训性课程的开设比例,尽管如此,仍然存在各种问题。

1.1大多属于验证性实训操作,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目前,高校开设的实验实训项目大多属于配合理论课的教学所进行的基础理论的验证,也就是验证性实验,以航空学院电气类的专业在电机与电气实训过程为例,在接触器控制的正反转控制线路这个实训项目中,在实训的过程中首先给出正反转的线路原理图,然后对照原理图讲解工作原理,学生再按照工艺要求去完成整个线路的接线,最后通电验证,证明线路接线正确,可以完成正转-停止-反转的工作过程,在整个的实训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进行实训操作,除了接线工艺的提升以及对原理有了理论到空间的提升,有了更深的认知之外,剩下的就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高职专业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差,动手能力比较强,但是枯燥的工艺接线过程让学生普遍存在在较严重的厌学情绪,在验证性的实训操作过程中并不能完全达到学生运用知识来发挥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

1.2实训项目相对独立与后续课程没有相应的衔接,并不能完美实现机电一体化

吉林化工学院电气类专业现有的电机与电气控制实训,就只是单纯的安装、验证简单的电气控制线路,这就导致在后续的PLC一体化技术这门理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设计程序跟真正的机械接线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结合,无法在学校内实现真实工作场景的模拟。按照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来进行新型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训练项目的设计,让学生能在工程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项目的设计实践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工程项目的成本、效益观念。

2高职航空电气类专业实训课程问题的对策

为了改变现状,积极通过与企业积极沟通调研,从岗位需求出发确立电机与电气控制实训课程的培养目标,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途径最终确定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机与电气实训教学改革方案。

2.1学习职业教育相关文献,从岗位需求出发研究课程教学目标

与企业建立多方联系,从岗位需求出发确立电机与电气控制实训这门课程的培养目标,研究本课程现有的教学模式在电气类专业职业教育体系和培养目标中存在的问题,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方法。

2.2编制项目任务,逼真模拟真实工作过程

高职要培养适合社会需求、岗位需求的人才,实训课程就应该“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内容,强化与职业岗位群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编制的每个项目任务都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在实训的过程中,借鉴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进行管理,包括考勤制度、奖励制度,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角色,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日后工作环境的适应性,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帮助。

2.3建立新的考核评价方式:项目完成度+学生的设计理念阐述

改革之后的电机与电气控制实训课程的成绩评价由两部分组成:项目完成度评价与学生的设计理念阐述。首先,教师按照企业的操作规程、合格标准,根据的学生每个项目的完成度来做客观评价,做到一项目一评价一记录,考核结果及时记录,反馈学生存在的问题,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考核与督促。学生对每个项目的设计理念的阐述环节其实就是对自我工作方法及工作能力以及设计思路的一个反思过程,通过反思从而不断改进,提高学生学习的创新性和与主动性。

2.4模拟竞标会,竞标文件

首先根据竞标文件的要求来设计控制电路原理图。比如说,要求这个大型机床要有两台电动机,一台是能实现正反转的主轴电动机,另一台是实现长动控制冷却泵电动机,并且为了操作方便可以实现异地启停控制。具体的控制要求如下:冷却泵电动机M1先起动,方可起动主轴电动机M2,停车时,要求主轴电动机M2先停止,冷却液泵电动机M1才可以停止,试设计主电路与控制电路,并且应该具有必要的保护环节。要求使用最少的电器元件来实现控制,不采用时间继电器。在设计原理图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成本、效益等因素[1]。根据原理图,在实训台万能网孔板上按照工程布线原则完成控制电路的布局设计与安装。在安装过程中要符合以下要求:1)元件的布置要合理,安装要准确、紧固,不能损坏元件。2)每个接线端子不能超过两根线,布线要求横平竖直,接线紧固美观。3)电源和电动机配线、按钮接线要接到端子排上,并且标注引出端子标号。4)接线时尽量采用等电位点连接,以节约导线的使用。按照以上设计要求,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电气控制原理图。5)经过教师引导和反复修改设计思路,再综合考虑工程实际应用中的成本核算,最终设计出符合工程实际应用的控制电路[2-4]。

2.5根据设计的电气控制原理图,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完成

控制系统的编程、硬件接线、在线调试与运行监控学生将自行设计的电路图转换为PLC梯形图,强化了学生采用PLC完成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调试等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合理选择PLC的型号,依据控制规模做到经济合理,兼顾效率。

2.6比较接触器和PLC两种控制方式的差别,总结设计经验

通过两种控制方案的分别实施,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工程上电气控制电路设计的方法和原则,而且经过工程实训环节的硬件接线和PLC软件编程,最终总结出工程中常用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3结束语

经过改革以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工作情境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设计并实施方案,最终完成训练任务,教师按照企业的标准作出评价,让学生在学校就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有个基本的了解。在整个实施过程中,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任务是组织整个过程。经过这样的改革,从效果上看,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实训积极性,改善了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更重要的是经过实训,学生不但能更加深刻地掌握实训技能,而且提前熟悉了以后的工作流程,效果非常好。

参考文献:

[1]冯帅,韩勇,杨娟,等.航空电气附件维修课程的信息化建设[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9(8):1-5.

[2]郝晓红,黄复清,官颂.基于卓越计划的航空电气实践课程改革与实施[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6):182-185.

[3]孙兆荣,何永勃.航空电气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与实施[J].教育现代化,2015(17):24-25.

万能实训总结范文8

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不能仅仅是电子技术理论课程的一个辅助,而应以其教学内容改革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过去的实验指导书,叙述详细,内容单一,学生只需按照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却不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甚至不知道操作结果说明了什么,从而限制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挥和求知的热情。自2007年本人担任电子技术实验课主讲教师以来,便会根据具体情况不断更新和完善实验指导书,我们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编制不同类型的实验指导书,对不同专业的的学生安排不同水平的实验、采取不同的实验方式。首先,根据课程需要,我们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整合,删减了部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设计性实验、应用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应用部分和实验部分并重,使学生在掌握电子技术实验的同时能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我们还在实验内容中增加“思考与总结”环节,每做完一个实验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情况,写出相应的实验总结,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做完实验不知道操作结果说明了什么,也为学生提供了反思和思考的空间,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引用Multisim仿真软件,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电路、新器件不断涌现,现有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条件已难以达到设计现代电子系统的要求标准,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对新知识、新事物进一步的探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实验室的产生和发展正好弥补了传统实验室的弊端,给实验教学提供了发展的平台。虚拟仿真实验的一大特点就是不受实验设备、实验时间和空间的条件限制,只要有计算机,用电子电路仿真软件完全能够仿真模拟各种电子技术实验,许多实验接近于理想。而现在,由加拿大InteractiveImageTechnologies公司研发的Multisim仿真软件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功能强大而操作简单的万能平台。仿真实验避免了传统实验中仪器和元器件的损坏与更换周期。在Multisim这个虚拟电子实验的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实验内容,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地进行电路分析和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实验效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的创新性。

三、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