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论文范例

博士毕业论文

博士毕业论文范文1

关键词:本科论文;指导教师;指导策略

总体来说,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但作为本科生,对研究方法的应用缺乏规范性,对论文结构的把握缺乏逻辑性,少数学生文字功底差,也有部分学生论文写作态度不够积极。教师对毕业论文进行专业指导,可以保证论文写作过程的可控性,培养学生文献整理、数据分析、论证结论的综合能力,并确保论文写作各个环节稳步推进[1]。因此,指导教师对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帮助学生确定选题或明确选题方向

选题对于毕业论文来说至关重要,选题是否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由教研室把关,但学生对选题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往往难以判断,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沟通,帮助学生确定。

(一)协助教研室帮助学生确定选题。毕业论文选题一般由学生申报,教研室组织开题答辩确定选题是否合格。专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为学生提供选题或大致的选题方向,并在开题答辩时对学生的选题进行把关,在答辩之后进行选题辅导。

(二)帮助学生明确具体的选题方向。学生报来的选题最大的问题就是“选题太大”,如《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生产的发展研究》《论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现状与发展》《后真相时代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研究》等。有的不是“研究问题”,而是“研究主题”,需要具体到一个小的研究问题;有的需要依托于一个具体的案例进行研究;有的需要调整到一个更为具体的研究方向。如学生报来的选题《新闻人物专访对话技巧分析——以新闻频道<面对面>2018-2019年报道为例》,指导教师经过与学生沟通,最终将选题确定为《娱乐类明星人物专访策略分析——以央视<面对面·春晚面孔>系列专访为例》;再如将《新闻采访中采访技巧的运用》改为《电视调查性报道中采访技巧的运用——以央视<新闻调查>为例》,这样从研究问题到研究对象都更为具体,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选题《电视成就报道的故事化策略研究——基于解说词写作中数字处理的视角》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的具体研究方向,如果写解说词写作,还是太宽泛,具体到解说词写作中的数字处理,而且放到成就报道的故事化策略框架下,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二、帮助学生确定、调整论文结构

论文结构考查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这也是学生最欠缺的。根据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论文写作中最难的就是确定论文框架,而指导教师对学生最大的帮助也是助其确定论文框架结构。

(一)提纲写作阶段。在提纲写作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参考文献,明确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知道每一级标题下面的“论据”如何获得,这是教师给予学生最重要的面对面指导,要求学生带着参考文献、拟好的提纲以及遇到的具体问题来与教师沟通,这一次指导需要的时间相对最长,每个学生至少需要2个小时,有的甚至需要4个小时,但这次指导之后,学生就可以按既定的方案收集资料、写论文初稿。

(二)初稿完成之后。学生写完论文初稿之后,之前确定的提纲和框架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修改,这时教师需要再次对学生进行面对面指导。学生的论文初稿在逻辑性方面的问题一般是同级标题之间不是并列关系、有的同级标题可以合并、论据不能论证观点等。这就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调整论文的逻辑关系,调整作为论据的案例,或者重新收集、寻找案例,其实最主要的就是要调整论文结构。这一阶段的指导,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提交详细的论文目录,或者提交论文的同时提交一份可以修改的目录文档,即详细提纲,因为学生论文中虽然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但无法修改或不好修改。这一次指导其实分两个阶段或两次进行。第一阶段先修改提纲,指导学生将已写好的初稿按逻辑关系调整好结构,并修改三级标题的语言表述,之后让学生按调整过的结构修改论文;第二阶段主要是看调整之后的论文中论据和观点的关系,对于论证不充分的增加论证部分,针对前面所提及的“论据不能论证观点”的问题重点检查,没有逻辑性的论证需要修改,与各级论点不符的论据需要更换。这一次修改之后,论文结构基本就没有问题了。

三、指导学生查找、阅读、分析文献资料

明确选题方向,确定、调整论文结构是指导教师对学生指导最有帮助的方面,但教师也需要在查找、分析文献资料方面进行学生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论文。

(一)指导学生查找、阅读参考文献。论文写作参考的文献对于论文的完成程度是至关重要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文献查找能力,但有时缺乏相应的技巧,查阅文献存在一定的困难,大部分学生在选择文献上没有清晰的要求和思路。并且,大部分学生对于文献的选择没有明确的目标,对于其专业性和权威性也缺乏经验。有的找不到可以参考的文献,有的找到太多文献而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指导教师提供少许参考文献和与论文相关的资料、数据和渠道,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有的可以扩大查找的关键词范围,有的可以从看来似乎完全不相关的论文中寻找可以参考的思路。如参考文献《“教师专业素养”视角下国家政策变迁述评——基于NVivo11的政策文本分析》与学生的论文选题《融媒体记者核心素养研究》似乎没有关系,但其研究方法却可以提供借鉴。要指导学生不仅会查阅直接相关的文献,而且能从看似不相关的文献中找到可参考的内容。

(二)指导学生收集、分析研究资料。选题和研究思路确定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如论文《电视成就报道的故事化策略研究——基于解说词写作中数字处理的视角》,教师要和学生充分沟通,指导学生从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查找两年内所有与我国“发展成就”有关的系列报道,如《新闻联播·数说改革开放40年》《焦点访谈·新中国奇迹》等,并且观摩分析大型主题报道《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记录其中与数字有关的解说词。再如论文《主流媒体文博会报道中的山西形象呈现》,指导学生从《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日报》等主流媒体中收集所需的研究资料,并从报道题材、报道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合理运用指导技巧和策略

教师在指导论文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一些技巧和策略,有效地与学生沟通,增强指导效果,进而提升学生论文写作质量。

(一)线上指导和线下指导相结合。每一届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一般都会建一个微信群或QQ群,在群内发一些通知或直接在线上指导学生。2020届学生因受肺炎疫情影响,返校时所有学生已完成论文初稿,部分学生已定稿,因此论文指导基本全程在线上进行,复杂的沟通利用微信语音或QQ语音进行,教师和学生边看论文稿边进行语言交流,效果相当于线下指导。线上指导适合于可以用文字进行沟通的内容,如给学生一些可以参考的资料、对文章结构的微调、个别段落的修改等;线下面对面指导适合于需要语言交流的内容,如选题方向的确定、论文结构大的调整等。线下指导沟通更直接,线上指导时间上更为便利,线下指导结合线上指导,既能提高沟通效率又可以节省时间。

(二)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指导过程中可以采用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具体情况都需要单独指导,但一些共性问题,可以用文字进行集体线上指导。如摘要的规范写作、参考文献的规范格式、“论据要有权威出处”等,针对学生论文写作中的共性问题或者答辩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微信群或QQ群里用文字的形式统一指导,或者给学生发一些可以参考的案例,如规范的摘要的例子、规范的参考文献的例子等。

(三)教师指导和学生互相指导相结合。论文指导以教师指导为主,但也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指导。学生互相指导这种方法运用得好,不仅可以提高论文质量,对学生写论文也可以起到督促作用。采用相同研究方法的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共同探讨资料收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解决问题的经验。如《农村妇女快手“使用与满足”研究》和《微信对农村中老年群体生活的影响》都属于社会调查报告,需要用实地调查中的定性访谈来完成,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就访谈对象的选择、如何做访谈记录、如何整理访谈记录等进行沟通。完成定稿的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写作经验、教训和尚未写完论文的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以便让后完成论文的学生少走弯路。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挑错,每个学生的论文,学生自己看了很多遍,有些问题可能“熟视无睹”,论文定稿之后,让学生结成小组,互相检查对方的论文,从格式、排版到错别字、标点符号等,认真检查修改,从而减少错误[2]。

五、结语

对于本科毕业论文来说,指导教师参与了从选题、初稿写作、修改到定稿的全过程,因此指导教师的科研水平、指导能力和责任心对学生论文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教师的责任心、业务能力可以直接决定学生的论文水平。作为指导教师,要从“教书育人”的高度去完成指导工作,要把指导毕业论文作为和上课一样重要的工作,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指导水平,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本科阶段最后一门也是最重要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1]高扬.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教师的任务探讨[J].科技视界,2020(06):70-72.

博士毕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毕业论文;应用型本科;论文质量

一、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表现形式

(一)论文造假现象严重

社会上学术腐败问题一直存在,例如最近被媒体曝光的某位明星博士论文造假,被认定为学术不端,取消其博士学位的新闻,相信这只是学术腐败的冰山一角。受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学生自己的不重视,导致目前的毕业论文中许多同学抄袭成风,论文内容大多选择复制粘贴,最终的率远远超过30%。

(二)选题不合理

本科毕业论文一般建议学生“小题大作”,通过某一个角度来展开进行论证分析。而在教师把关不严的情况下,学生的论文标题动辄出现“中国”、“全球”、“世界”等字眼,这种“大题目”本科生在10000字内很难能够把握好,写出来的文章质量也就不言而喻了。另外以电子商务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选题要求80%为设计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选题要求至少有55%以上能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地区行业发展实际和科研实践。在选题过程中,要求学生起码参阅十篇以上文献。而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很少能达到以上写作要求。

(三)资料搜集和运用不当

有些学生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搜集的文献资料大多来源于网上,在引用了别人的观点或是语句时并未标注其来源,不知不觉就剽窃了其他人的劳动成果。另外再看学生本人的参考文献,会发现有些学生的参考文献来自百度、知乎、豆瓣等网站的文章,来自中国知网的文献很少,其他国外文献参考网站就更是少之又少,这种不严谨的搜集文献的方式也会影响其文章质量。(四)格式不规范每一所院校都有其自己论文格式标准,甚至每一个学院下面又有自己不同的论文格式标准。但在学生交的最终定稿中可以发现,不少的学生并未按照统一的格式标准进行排版,页边距、字体字号、行间距等都不能做到统一,有的学生甚至连学校名称都能写错。

二、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不够重视

一般本科毕业生到了大四时会外出实习,其他应修学分也大多修满,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就是走过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大部分院校从选题到论文答辩安排了几乎大半年的时间,但部分学生还是以工作为借口,很少甚至一次都不联系导师,到了快答辩时才仓促赶出一份论文交差。这样没有经过实际调研、充分收集整理材料、大量文献阅读“赶制”出来的论文,其质量可想而知。

(二)指导教师人力不足

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民办院校,长期存在生师比不达标的问题。正常情况下按照评估标准应该是9:1,而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师资不足,在毕业指导人数分配时有的教师甚至要指导15-20名学生,在教师精力不足的情况下,无法做到对每名学生都细致的指导,这也是导致了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三、建议及对策

(一)开设相关课程,提高重视程度

很多学生到了大四时还并不了解论文写作,针对这种现象,各学院可在大四上半学期开设相关论文写作与答辩课程,让学生掌握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在课程讲解中注意引导学生选题。另外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开展毕业论文动员大会,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及对“学术不端”情况的零容忍态度,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二)引进企业师资,缓解教师压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教育部评估要求,大力引进高质量师资,特别是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校外导师,这有助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上,来自企业的校外导师也能给学生提供许多实际经验,达到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提高毕业论文的实用性。另外,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能够共同指导学生论文,可以缓解校内导师的指导压力,论文质量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提高。

(三)层层严格把关,落实监控过程

学院可将毕业论文工作详细拆分,每一个环节都以周为单位制定出明确的、可量化的小目标,责任落实到人,保证每一个环节目标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指导教师、辅导员、教务人员等通力合作,督促学生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共同落实监控的过程,保证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楚珊,林文庞.论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0(24):66+72.

[2]上官敬芝,郝景亚.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29(09):1-5.

博士毕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材料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现状;对策

引言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生毕业并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的前提和重要培养环节。材料类本科生毕业设计一般以毕业论文为主题,开展相关实验研究。一般来说,毕业论文过程包括选题、文献综述、设计实验方案、开篇论文论证、实验研究、数据分析与讨论、撰写毕业论文(或设计规范)、毕业论文的修改与答辩等工作。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重新复习整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继续从事科研或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但目前总体而言,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良莠不齐。学生毕业设计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第一,要从选题、实践、论文写作和答辩等多个环节入手;第二,学生、指导老师、学院和学校等多个主体要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第三,从学生自身、实验仪器设备、实验环境等多方面考虑,总结经验,要对学生毕业设计进行全过程、多环节、多主体、多方面的实时监控和改进。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方可因地制宜,形成适宜的改进方案,切实提高学生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

一、毕业设计的现状分析

毕业设计虽然受到高校的重视,但是由于受就业、考研和师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由于本科毕业设计时间相对较短、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大、找工作时间与毕业设计的时间往往相冲突、部分学生以后从事的工作与毕业设计方向相差较大等一系列原因,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日渐下降。部分学生以单纯追求通过答辩为目的,对毕业设计的质量缺乏重视。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与毕业率,往往不得以放宽对部分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要求。为此,本研究针对近年来毕业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提高材料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参考措施。

1. 毕业设计题目陈旧,创新性不足

由于本科毕业生人数较多,每个老师指导的学生也相应增加,而且每个指导老师都有相对固定的研究方向,加之,本科生刚接触科研,能力有限,本科毕业设计课题的选定经常存在重复该指导老师及所带研究生课题的现象。这往往会造成本科生过度依赖课题组前期的研究成果,甚至部分内容存在抄袭现象,没有达到毕业设计应有的效果。

2. 学生缺乏基本技能,毕业设计不规范

许多院校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学生缺乏详细的毕业设计指导与培训,以材料专业为例,实验试剂的使用、检测设备的操作、论文的写作要求等都有规范。缺乏毕业设计前的培训环节,往往会使学生无从下手,实验过程寸步难行,这必然会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3. 学生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少,精力投入不足

大多数院校的本科毕业设计在学生进入大四以后进行,然而学生此时往往面临着就业、考研、科研等多重压力,部分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找工作、备考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务员考试等方面,导致难以专心开展毕业设计,这也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

4. 存在抄袭等现象,影响学术风气

少数学生存在沉迷于网络与游戏,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毕业设计上。临近毕业时,在指导老师的催促和学校毕业要求的压力下,抄袭网络上已有的论文或数据,有的学生甚至花钱找网络中介机构,这不仅显著降低了毕业设计的质量,还严重影响了学术风气。

二、材料类毕业论文实践中面临的现实困境

1. 形式主义严重

一篇完整的毕业设计需要提出问题、查阅文献资料、拟定设计方案、开展设计实验、论证实验结果、获得实验结论等过程。然而,目前许多学生的毕业设计存在形式主义现象,即只注意形式,忽视了内容。绝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形式基本上可以达到毕业论文的要求,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实验、结果与讨论、结论及参考文献一应俱全。但是,从内容上看,只有少数学生的论文可达到要求,大多数本科生的论文或多或少存在问题,例如行文逻辑混乱、语句不通顺、中英文标点符号乱用、公式表格和图片格式错误、字体字号应用不当、实验数据不充分、分析不合理、结论不明确等等。

2. 时间与考研或就业冲突

由于毕业设计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大四,很多学生忙于找工作、考研或考公务员等,没有足够的精力专心开展毕业设计工作,这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材料类专业进行毕业设计需要经过查询大量的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和开展相关实验,整理实验数据并撰写毕业论文。每个过程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与部分毕业生没时间没精力的现实情况相冲突。一些学生在提交毕业论文前一段时间才正式地开始进行毕业设计,由于时间有限,有的学生随意编纂数据,有的学生直接拿课题组研究生的数据撰写论文,还有的学生抄袭网上的论文或资料,极少数学生甚至找网络机构。在这样的情况下,毕业设计质量势必下降。

3. 课题缺乏实用性,学生缺乏兴趣

许多老师为了省事,应付性地给学生一些原理性的课题,让学生在网络上模拟已有原理,这些课题不能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单纯的原理性内容往往过于枯燥,导致学生对研究失去兴趣,并且部分课题仅仅只是重复文献模拟工作,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4. 数据分析不充分

毕业论文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不深入。前言占据论文大半部分,且往往是大量简单复制参考文献的内容,缺乏分析和归纳总结。重要的实验部分则只是简单罗列实验数据,对现象进行简单描述,缺乏对现象的深入分析以及如何造成该现象的思考,更遑论深入的机理性分析,使课题的研究空心化。

5. 教师对学生指导不够

当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整体不容乐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够。由于教师往往承担着大量课题、课程教学任务与研究生的指导任务,时间并不宽裕,常常是教师和本科生协调,确定好毕业设计题目与任务书后,就由硕士、博士带着毕业设计的本科生开展具体的实验工作。这种模式的成效与研究生的责任心、本科生的主动性密切相关,部分责任心不强的研究生或部分主动性稍差的本科生做出的毕业设计质量堪忧,因此强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与过程性督查尤为关键。

三、材料类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策略

1. 增设实验仪器操作与安全培训课程

对于材料类专业而言,完成毕业论文往往需要使用大量实验设备,且主要以金相显微镜、硬度仪、拉伸设备、X 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为主体,实际中很多本科生对这些常用仪器的使用非常陌生,学生常常不按操作规程使用这些设备,一方面易导致毕业设计期间许多公用设备经常需要维修造成设备紧缺,另一方面易导致学生养成不良科研实验习惯,造成安全隐患。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可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增设必要的实验仪器操作与安全培训课程,让本科生提前学会必要的实验仪器操作,为后期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工作服务。

2. 探索团队型毕业设计模式

如果部分院校的仪器设备难以满足本科毕业设计阶段所有学生需求,可以探索团队型毕业设计模式。传统的材料类本科毕业设计课题往往比较分散,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课题,但一般每个课题都需要对材料的基本性能表征,这不仅会造成仪器资源严重不足的现象,还易造成资源的重复浪费。因此,可以探索团队型毕业设计模式,即把有意义的大课题拆分成几个小课题,每个小课题由一个学生负责但需保证研究深度,这样可有效缓解设备资源不足的情况,也可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所使用设备的操作规范,同时还可以避免毕业设计内容大而空。

3. 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监管

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监管,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力求在毕业设计期间,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进行全过程的有效监管。针对学生,重点关注实验进度、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措施。针对指导教师,重点关注其是否对学生进行了有效指导,可通过学生座谈会、匿名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监管过程中,有效的配套制度是关键。学院应制定完善的学生请假、考勤制度以及教师指导次数、学时数,详细保存并提交学生实验记录和教师指导记录,形成对应的奖惩机制。对于校企合作课题,还需明确校企双方导师责任,企业导师定期听取汇报,学生定期向校内导师汇报,三方至少进行两次以上合商。

4. 引入多级督查制度

为强化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可以探索引入“系所 -学院 - 学校”多级督查制度。在系所层面,由于专业方向相对接近,可以探索组织青年教师或优秀博士生组成评审团,对本系所相关本科毕业设计学生进行任务书答辩,通过答辩督查形式确保所有学生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掌握了任务书相关内容;在学院层面,在毕业设计中期阶段,组织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推进会议,一方面强化对教师的定期指导规定与要求,另一方面对所有学生毕业设计情况进行本期检查,对进度进展缓慢的学生进行约谈,掌握情况并制定下一阶段帮扶策略;在毕业设计后期,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会,成立毕业设计论文评审工作组,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在学校层面,邀请退休导师组建督导专家组,跨学院进行毕业设计工作专项督导,实现对毕业设计前期、中期与后期以及论文质量的全流程督导提高。

5. 强化学术道德教育

本科毕业设计的结果是以书面的毕业论文呈现的,部分本科生在做毕业设计前没有做实验和写科技论文的经验,导致毕业设计过程易出现畏难、逃避与抄袭等问题,指导老师除了安排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带着本科生做实验以外,还需重点关注学生实验情况、论文写作情况以及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尤其是当前处在信息时代,青年学子易受到网络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随意编纂数据、抄袭师兄师姐的数据或文献资料,导致不良学风的形成。因此,在毕业设计前,学院应组织开展学术道德诚信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学术造假、抄袭等带来的严重后果,帮助其端正学生思想、约束科研行为、肃清学术氛围,形成良好的学风。

四、结语

博士毕业论文范文4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笔者不赞成废除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因为法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其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法律实践能力的法律专业人才,而不仅仅是培养具有法律意识的守法公民。这就要求法学本科生在毕业之后能够熟练运用法律通过制作各种法律文书的方式来解决现实争议问题。不掌握基本的法律适用方法和文书制作技能就不可能成为合格的法科毕业生和法律人才。毕业论文恰恰能够达到检验学生法律适用方法和文书制作技能的目的。在不废除毕业论文的大前提下,笔者认为,很多高校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导思路和评价机制偏离国家对本科生或学士学位申请者的要求,需要改革。根据我国《学位条例》和《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规定,本科生获得学士学位的条件是:“(一)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①不要求本科生达到硕士或博士的学术水平,即“对所研究地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②或“做出创造性的成果”③。换言之,本科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学术科研能力。因此,我们不能用见解独到或创新性来衡量一篇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也不能要求学生去解决一个学术或理论问题。对此,可能有人要问,不具有独到的见解或创新性,不解决学术问题,还能称之为论文吗?当然能,论文包括学术论文和非学术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就是非学术论文,硕士论文或博士论文就应该是学术论文。就法学论文而言,有法律适用方面的论文,也有立法完善方面的论文。前者主要研究现行法律规范的理解和适用,属于解释论范畴;后者主要研究现行法律规范的弊端和修正,属于立法论范畴。在毕业论文选题时,大多数学生喜欢选择后者,老师也乐见其成。这在以前很正常,因为以前我国的立法空白和漏洞太多,已有立法也往往存在诸多弊端,著文献策实属学者分内之事。但目前,我国各项法律已基本建立,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在此前提下,如果还一味指导学生选择立法论方面的题目,就难免失之于法律规则的理解和适用。更为严重的是,此类选题侧重于学术研究,偏离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还是更多地选择解释论方面的题目为宜,这才是法律学习的基础。在笔者参与的答辩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某论文提出的立法建议早已成为生效法律或者对刚刚出台的法律提出修改建议。这都是非常滑稽可笑的事情。在评价机制方面,从毕业论文的写作到答辩,一共有三个环节:指导教师意见、评阅教师意见以及答辩委员会意见。无论任何环节,一般高校都要求对论文的学术性或创新性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标准实际上是学术论文的评价标准。用此标准评价本科毕业论文是不适当的,因为本科毕业论文不是学术论文,我国《学位条例》也不要求本科毕业论文具有学术性。笔者在参加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评阅和答辩时,尽量回避对其进行学术性评价,但大多数老师仍然习惯与此,而没有认识到国家本科毕业论文的根本要求在于解决现实问题而非学术问题。总之,只要准确理解国家对本科毕业生或学士学位获得者的要求,我们就可以得出本科毕业论文不必具有学术性而应侧重实践性或应用性的结论。因此,必须改变我国目前针对本科毕业论文的错误做法,恢复其应然功能。

二、将法律诊所课程作业作为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要形式

为了矫正本科毕业论文对学术性的盲目追求以恢复应然功能,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势在必行。就法学专业而言,笔者主张实行本科毕业论文形式的多样化,将选修法律诊所课程作为法学本科毕业实践的重要环节,将法律诊所课程的结课作业作为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要形式之一。凡是选修法律诊所课程并顺利通过考察的本科学生,即视为通过了本科毕业论文答辩。之所以如此主张,其原因在于法律诊所课程完全具备本科毕业论文的功能和形式。法律诊所,又称诊所式法律教育或临床法律教育,是对医学院学生在医疗诊所临床实习之做法的借鉴,于二十世纪中叶发端于美国法学院,后风靡两大法系,而成为其法学院的主要课程之一。2000年之后,被引入中国法律教育体系,并被全国各大主要法学院所接受,面向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开设。法律诊所课程包括课堂讲授和案件处理两大部分,④其突出特色在于无论是课堂讲授还是案件处理都立足于真实的案例,并且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处理或的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案例。因此,法律诊所课程与传统法律课程有着根本的区别,它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一改传统课程的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灌输式授课模式。法律诊所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该课程的功能不是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法律基础知识,而是运用其已经掌握的法律基础知识去解决真实世界中的真实案例。在对真实案件的处理中,不仅能够反映出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锻炼和考察其运用法律基础知识解决现实争议的实践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顺利通过法律诊所课程学习的学生,就达到了本科毕业生或学士学位获得者的水平,满足我国《学位条例》规定的相关要求,依法可以获得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因此,该课程在功能上和本科毕业论文是一致的。选修法律诊所课程以后,不再另行完成本科毕业论文,是可以的。从课程指导和考察的角度看,法律诊所课程与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评阅和答辩也存在相同之处。在法律诊所课程的讲授和指导过程中,我国的法学院一般都配备多名具有律师执业资格和执业经验的专职教师以及从法院、检察院或律师事务所等实务部门选聘的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充任兼职指导教师。我所在的内蒙古大学法学院的法律诊所课程即是如此,我们有专职教师三名,都有律师执业资格和经验,在很多课程的讲授中也经常邀请法官、检察官或律师现身说法,随堂指导。在结课环节,我们要求每一位同学提交一份办案报告,然后三位老师集中会诊,结合日常案件处理或情况,给每一位同学一个合适的分数。这与本科毕业论文的答辩委员会模式是类似的。最后,除法律诊所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契合国家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之外,法律诊所的另一个鲜明特点是公益性。这种公益性主要体现在法律诊所主要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所以,每一个法律诊所都是一个法律援助中心。在开设法律诊所课程之前的2008年,内蒙古大学法学院就与内蒙古自治区法律援助中心联合建立了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对外开放。开设法律诊所课程之后,法律诊所与援助中心合二为一。因此,法律诊所课程既是一门法学课程,又是一项公益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和检验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更能培养和考察其法律职业道德。

三、完善法律诊所课程以适应法学本科毕业论文改革

法律诊所课程的实践性特征和评价机制决定了其与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同质性,也就决定了选修法律诊所课程可以作为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要形式。因此,建议教育部和开设法律诊所课程的高等院校允许选修法律诊所课程的本科生以法律诊所结课作业作为本科毕业论文。为了适应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这一改革,法律诊所课程本身也要进行相应的完善。首先,提高认识,重视法律诊所课程。法律诊所课程自开设以来,一直都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在这里,他们可以接触到真实的案例,可以认识鲜活的人物,可以了解复杂的社会,可以体会到法律的价值,可以感知胜诉的成就。就内蒙古大学法学院而言,每年要求选修法律诊所课程的学生都远远大于该课程的容量(30人)。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很多老师还没有认识到法律诊所课程的重要性,不愿意参与诊所课程,从而限制了该课程的容量。因此,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也为了适应法学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广大法学教师应当首先提高认识,积极参与法律诊所课程。其次,推动法律诊所课程的规范化建设。每一个法律诊所就是一个法律援助中心。因此,实现法律诊所的规范化,就应当以法律援助中心的标准建设法律诊所。比如,实行案件登记制度,记录每一个来电、来访的当事人和案件基本情况;完善案件处理机制,为每一个案件配备一个主办学生和指导教师;建立档案管理制度,为每一个结案的案件及时建立档案,载明处理结果;等等。同时,作为一个课程,还应要求主办学生在结案之后及时完成结案报告,梳理案件事实,整理争议焦点,明确法律适用,阐述裁决结果。最后,落实办案经费,为法律诊所的良性运作提供物质保障。法律诊所为当事人提供的是免费的法律服务。但任何法律服务都是需要经费支持的,比如打印复印费、差旅费、办公经费,等等。这就需要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多方支持。据笔者了解,有些高校的法律诊所课程都有福特基金会的专项资金支持,比如中国人民大学。但更多的院校是从本院的办公经费中挤出来的,大多不足以支持法律诊所的正常运行。因此,建议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教育部、司法部和财政部)联合制定相关政策,为法律诊所课程提供专项教育经费。

四、结语

博士毕业论文范文5

(一)是语文教师的素质基础

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从高考改革中可以清楚看到,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大量的文学知识(包括古代文学知识)及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而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侧重培养的就是写作中的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及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有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无疑是对本科生知识与技能的检阅与训练,并将惠及今后的教学。

(二)有益于语文教师的晋职论文写作

作为未来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他们最实际的问题是,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职称评聘,教学科研论文是其晋职必不可少的条件。可以说,完成一篇有质量的学士学位论文,将会为他们日后的职称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

(三)与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关系密切

从专业知识的角度看,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分量增加了;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分量增加了;今后的高考中,语文总分将大幅提高;随着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出台,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也尤显重要。这些都要求语文教师具备充分的古代文学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古代文学毕业论文的写作恰恰给毕业生提供了一次专业知识梳理与综合运用的机会,这对毕业生今后教学知识的积累、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二、选题———高师古代文学毕业论文写作的关键

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与教师职业关系如此密切,论文的写作自然不能偏废。那么如何才能完成一篇有质量的古代文学毕业论文呢?笔者以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很关键,好的选题等于论文成功了一半。选题要早,选题早就可以早动手,从而缓解与求职、升学在时间上的矛盾。选题也要巧,好的选题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尽量避免学生到网上粘贴、复制,应付了事。选题应该是师生共同的任务,需要在教学中精心摸索,老师的指导以及学生的兴趣是选题的关键。笔者以为选题最好能做到“三个结合”。

(一)与古代文学的学科教育相结合,从学生的兴趣中寻找好的选题

将教学与毕业论文选题挂钩,不失为培养能力的良好途径。因为要选题就必须发现问题,要发现问题就必须多读、多看、多思考。这样的选题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教师对选题的指导要切合学生的兴趣。其方式主要有二:

1.通过课程小论文,找到学生的兴趣

课程小论文篇幅短小,不限题目,要求不高,学生可以随意书写。很多时候,他们只是简单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但这简单的看法,往往就是学生的兴趣所在,是好的选题所在。笔者曾经给大三布置《红楼梦》作业,一学生对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发表了一点看法。之后笔者以《论贾宝玉的玉》作为他的毕业论文选题,近一年的时间,指导他反复阅读《红楼梦》,并查找相关资料,思考“玉”与宝玉形象、“玉”与作品主题的关系,进而完成了毕业论文。学生写得轻松,教师指导得也轻松,教学与选题的结合使师生都受益不浅。

2.通过课堂讨论寻找学生的兴趣

大学高段,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一步增强,对不少问题会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课堂讨论越热烈越能显示学生的兴趣点,而且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一次对《三国演义》战争的讨论中,有学生对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性格十分感兴趣。后来笔者以《蜀魏战争与将帅性格》作为他的论文选题。该论文认为诸葛亮的“慎”与司马懿的“疑”是战争胜败关键,观点不一定成立,但能思考,有见解,与《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等选题相比,该文选题新,可操作性强。一次讨论,一个选题,一篇论文,一种能力,这就是教学与毕业论文选题结合的收获。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如果能用心细一点,努力发现学生课程论文及课堂讨论中有价值的思考;用力勤一点,尽早确立论文选题并给予尽可能多的指导,那么学生就可以有充分的时间保证,及早进行毕业论文的准备和写作,避免与求职、升学在时间上的冲突。与此同时,由于论文选题源于兴趣,言之有物,毕业论文的完成就能轻松裕如,同时还能避免写作中的抄袭、应付等不良现象,提高论文总体质量。

(二)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从老师的兴趣中寻找好的选题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中的古代文学教师,基本上都是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他们在教学的同时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因此教学过程中适当、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科研动态、自己的科研情况,甚至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一些自己的研究,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拉近学习与学术的距离;另一方面还可以增进师生关系,增加自己的亲和力。

1.选择一些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的学术热点作为论文选题

比如,近年来,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就是地域文化研究。在向学生介绍地域文化研究成果时,可以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让学生以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名人作为选题,研究名人自身、家族或作品等相关内容。这样的选题范围广、自由度大,又便于搜集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历史名人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增强写作欲望,甚至增强家乡自豪感。

2.选择与学生所学相关、与自己的研究相关的内容作为选题

与学生上课内容有关联,不会使他们觉得生疏、有距离感,从而望而却步;与教师的研究内容相关,往往容易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师生彼此互相沟通。再者,教师的研究本身强调创新,因此将学生带入自己的研究领域,对学生必然会有所启发,教师指导也相对轻松。此外,教学相长,学生的思考也可能会触发教师的灵感,解决研究的瓶颈,促进教师的研究。这样的选题,或许会有一定的难度,但因为是老师自己在研究或曾经研究过的,对学生会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也是切实可行的。

(三)与时代结合,在现实中寻找选题

古代文学研究的对象是古代的文化、文学作品,它们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精神的东西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将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与时代结合,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发掘古代文学作品的思想价值与意义。古代文学中有不少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作品的研读和比较阅读,可以很好地提炼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如可将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红楼梦》《聊斋志异》《三言二拍》等的影视改编本作为选题,探讨原作与今天改编本的不同,探讨改编的得与失,从而发掘出内在的人文精神与时代精神。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一是学会比较,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二是在比较中对传统文化有新的认识。三是由今及古,易于产生兴趣。

三、结语

博士毕业论文范文6

(一)旅游管理专业论文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高以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为例,2001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时,共有专业指导教师11人,指导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而到2013年,共有专业指导教师14人,指导教师中教授有2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4人。此外,还从学院地理系、教师教育系等聘请相关教师参与毕业论文的指导。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扩大,职称、学历不断提升。

(二)旅游管理专业论文选题逐渐向细致化、具体化转变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广,理论知识基础宽且实践性强,所以,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时范围相对较宽,增加了选题的难度,导致学生选题出现空泛的问题。如“我国旅行社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对策”、“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等。从2002年开始至今,从各届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来看,已逐步向细致化、具体化转变,多以中国、云南的某一县市、某一区域的区域旅游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抑或某一酒店某一类型服务项目的开发,抑或某一旅行社产品营销策略、人力资源现状等进行探讨研究。

(三)旅游管理专业论文指导工作已实现了从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论文指导工作从第七学期学生教育实习回来后的11月初开始直至第八学期的5月中下旬,历时6个月的时间中,对学生毕业论文召开专门的动员大会,交代毕业论文撰写工作中的整个流程、具体要求、注意事项并分旅行社管理、区域规划与开发、酒店管理三个方向要求学生报名,按照学生报名情况进行分组并安排指导教师,各指导教师按计划进行各组开题,要求学生提交开题报告、论文研究综述,之后再进行论文撰写及一、二、三稿的修改工作,同时学生还要对指导教师论文每一稿的修改意见进行整理记录,提交论文指导记录表。论文指导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按程序环环相扣,如果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后面的工作将无法顺利进行,这种论文指导工作重心的转变,也说明了论文指导工作正逐步迈向规范化。

二、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面临的困境

(一)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与就业、考研、出国的冲突统计数据表明,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加,2006~2009年,高校毕业生分别为413万人、495万人、559万人、611万人,而就业率分别为77%、70%、68%、68%;2010年高校毕业生增至630万人。扩招与就业的双重压力使大部分学生奔忙于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等,无法专心致志地完成或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完成时间仓促毕业论文的撰写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从学生参加各种专业实习、教育实习(师范类学生)等返校后仅6个月或8个月时间,在仅有的这几个月时间里,学生既要确定选题又要参与一系列的实证调研、收集文献、撰写等工作,时间非常紧迫,加之找工作、考研等,论文质量往往不尽人意。有的学生为节省时间,干脆省略了实地调研的环节,使论文空泛、缺乏论证数据。有的学生甚至从网络或其他途径大篇幅抄袭他人论文,学校对此虽三令五申并采取将学生毕业论文上网、学术不端检测等手段,但抄袭现象仍屡禁不止。

(三)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资金不足资金不足是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毕业论文的指导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教师除了论文指导费用外,没有其他经费的支持。学生为撰写论文的实地调研、实习等经费也十分有限。

(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水平层次参差不齐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入学门槛的降低,大学已由以往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截至2009年底,我国高校在校生为2900余万人,居世界第一。旅游管理专业由于是面向全国招生,招收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生间本身在学习水平方面就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之学习态度和对自身要求的不同,使得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把握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一、二稿就可通过,有的却需要五、六稿甚至更多。此外,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也存在一定偏差,排除时间的仓促外,有的学生虽已找到了工作,但考虑到毕业论文并未对今后的工作产生直接影响,依然不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完成论文撰写。

(五)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在高校论文指导教师学历、职称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增强的同时,仍有部分教师由于主客观原因不能高度重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出现学生找不到教师或教师不能及时修改学生提交的论文;论文选题不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论文缺乏新意、条理不清、论证不充分等论文质量问题。

(六)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在整个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学校虽让指导教师通过网络完成论文选题、开题、答辩等的审核工作,但这些做法流于形式,除了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外并未产生真正监督的作用。另外,在奖惩机制方面,除对为数较少的优秀论文进行奖励外,对出现质量问题的论文却没有明确的惩罚措施。这在某种意义上也严重挫伤了那些责任心强,认真指导论文教师的积极性。

三、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改革的措施

(一)调整毕业论文工作时间将毕业论文撰写时间调整至大四上学期,在大三时就确定论文研究方向,明确指导教师,布置科研任务、阅读材料,大四下学期学生便可专心进行实证调研、收集资料数据,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论文的撰写,也能与指导教师进行充分沟通、交流,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同时也能减少大四下学期中论文撰写与就业、考研的冲突。

(二)设置“本科毕业论文专项基金”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师指导论文的学生人数也有增无减,一个教师指导8~10个学生已是家常便饭。通过学校和学院共同承担的方式,可设置一个“本科毕业论文专项基金”,根据教师指导工作量给予相应的报酬。同时也可增加学生论文调研、实习中的经费。

(三)加强学生监管、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除毕业论文动员大会教育学生重视毕业论文、了解毕业论文外,还应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增加“论文指导”之类的课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论文写作的能力。与此同时,指导教师也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所指导的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为学生提供科研训练的机会。

(四)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监督检查学校以及学院各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方面的教育,为教师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提供条件。对论文指导工作的监督必须实现具体化、量化管理,如修改次数、与学生见面次数等都必须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

博士毕业论文范文7

关键词:双导师制;毕业论文设计;人才培养;实践能力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升入,双导师制在全国各大高校已经有广泛的应用,许多教育改革的专家也争相在这些方面做相关的研究。其中,文献[1]主要构建了一种三位一体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文献[2]主要分析了双导师制对于本科生创新创业实习模式的研究,文献[3]分析了教育类课程采用双导师制的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本文在参考了部分双导师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导师制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新型培养模式,其在毕业论文设计方面的指导价值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其存在必要性

双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由两位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培养方案而联合培养的一种模式[4],两位指导教师包括来自于工作在高校的教学型教师和来自于企业的实践型教师。从双导师制本身的含义来看,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可以享有两位导师不同的教学特点而带来的创新性效果,这是联合培养的较大的意义所在[5]。同时,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看,高校的培养模式对于适应社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离校毕业之前能够提前接触到企业文化及其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生来讲是具有发展意义的,对于高校而言,双导师制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形式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这是双导师制形式存在的一个必要性原因。

二、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存在的问题

1.论文的内容与实际应用脱离。本科毕业论文不同于硕士或博士论文的书写要求[6],理工科本科生毕业论文应该在毕业设计的基础上,将整个设计过程及其重要的方法理论书写下来,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目前高校理工科学生的毕业设计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并且形式单一,不能够综合体现学生在求学阶段所学知识,因此,传统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不能够达到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

2.学生思维面狭窄,无法全面深入了解文章的实际意义。目前高等院校的课堂式教学[7],只能够通过教材或者参考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其思维方式也仅仅只是在教室里看待实际问题,没有深入到可以脱离学校环境,独立自主地分析和探讨问题的阶段,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定式中,学生的思维面其实是达不到真正的书写论文的要求的,即使勉强能够应付出论文所需字数,也无法达到毕业论文真正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文章存在的本身意义也会大打折扣。

3.缺乏实践基础,导致论文泛泛而谈。优秀论文的书写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对理论的重视程度大于实践能力培养,这就出现了优秀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生活的怪状。同样在毕业论文的书写过程中,只是对于理论知识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而没有实践作为支撑,无法达到一篇好的毕业论文的要求,就会出现泛泛而谈的现象。

三、双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指导的实现方案

1.双导师制的管理制度。在传统的培养模式下,毕业论文的书写主要是在高校进行[8]。但随着双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以后,毕业论文必须分为两部分进行,前一部分主要是在企业完成,时间为第八个学期的1-8周,有条件的学校或者专业可以将毕业论文书写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实习结合起来,这样时间可以从第七个学期就开始,前期准备工作阶段的实践期需由企业导师负责。后期论文的书写具体时间应该从第9周开始,一直延续到毕业论文的完成,一般是15周,这一时间段学生的管理主要由高校导师负责。

2.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传统教学模式的培养过程中,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主要是学校的导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选取的题目,但这种情况下题目的选取存在空洞、无实际意义的局限性。在实行双导师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在企业所参与的项目来确定自己毕业论文的题目,这种方式使学生在论文书写的过程中有内容可写,不但可以减少论文书写的时间,同时可以提高论文的质量

3.毕业论文的考核机制。毕业论文的考核也应该分为两部分,其中包括毕业设计成果得分以及毕业论文得分,参考比值为1∶1。通过对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考核机制的改变来提高学生对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同时,也通过这种考核机制的改观促进企业型导师和高校导师的良好合作,为培养优秀学生而不断追求更好的培养方式。

4.建立个性化生活化的双导师制。双导师制应该是一种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并且让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有成就感的教学过程,导师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方面有本质的区别,导师不仅仅是知识上的传授者,更应该在生活中扮演良师益友的角色,学生才能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达到更高的学习效率。

5.资源利用最大化。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充分利用两位导师的不同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联合培养优秀学生。学校导师享有的是教学资源,将教学资源以理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企业导师的资源主要为实践资源,可以提供部分学校提供不了的锻炼学生能力的平台和资源,这些资源是企业导师所持有的优势资源,可以用各种方式给学生享有。说到底,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资源利用最大化其实就是理论资源与实践资源利用最大化的过程,只有充分利用好双导师的资源,才能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得更好。

四、结束语

双导师制是校企合作模式下教学改革的一个延伸,无论是从教师的角度还是从学校和学生的角度来说,双导师制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学校就业率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文章在分析了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双导师制的毕业论文的实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为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建议。

参考文献:

[1]邓明阳.基于校企合作的“三位一体”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20):57-59.

[2]刘浩.“双导师制”本科生创新创业实习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5,(11):81-83.

[3]厉有国.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6(2):65-68.

[4]杨莘,邵文利,俞洁,等.“双导师制”指导护理本科生科研实习模式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2):35-37.

[5]刘兰,林博.实验研究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双导师制”研究[J].山东化工,2016,45(20):163-164.

[6]刘国清,曾坚贤,申少华,等.基于校企合作化工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新模式的探索[J].广东化工,2015,42(14):236-237.

[7]伏玉琛,朱艳琴,龚声蓉.双导师制应用型IT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21):33-36.

博士毕业论文范文8

1.师资力量不足

自1999年大规模扩招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部分地区的高考录取率超过了80%,一些地区的本科录取率超过了40%,甚至更高。但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高校扩招的步伐,存在生师比过高、缺乏大师、教师来源单一且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这在一些省属本科院校的新办专业上表现的尤为突出。比如南华大学的安全工程专业,2004年开始正式招生,到目前为止全职专业教师才有10人,而安全工程系每年有毕业生120人左右,因此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任务繁重。此外,大部分教师都承担了一定的科研任务或者在职攻读学位,造成指导教师相对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指导深度不够,这在客观上也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2.学生认识不足

当前大学校园学生的学习风气普遍下滑,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加之受社会上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和片面追求利益、不尊重人才和知识的不良风气的影响,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学习热情下降,这在毕业班的学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如有的学生已经签了就业协议,认为所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与将来从事的职业关系不大;有的学生忙于升学的事情(如硕士研究生复试)或者准备各级公务员考试或者利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考取驾照等等,心思根本没有放在毕业设计(论文)上;也有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很简单,答辩前几周通过东拼西凑就能完成,对于指导教师的要求和进度安排不以为然。

3.教学资源不足

从严格意义上讲,指导教师也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要教学资源,但是在本文中把师资单独列出来进行讨论。除此之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还需要专用教室、良好的图书资源和网络数据库、本校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数据库、实验室条件(包括学生计算机机房)等教学资源。目前,除了艺术设计类等少数几个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基本上没有专用教室,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主要是在宿舍中利用电脑完成。学校的中文文献和数字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是数字资源的下载有IP地址的限制,而外文文献资源相对比较缺乏。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经过几年时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大多数只能做一些验证性实验或者简单的测试,具有培养创新人才功能的综合性实验开展得很少。

4.过程监控不严

虽然学校和学院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制定了很多规定,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中期检查,按照比例抽出学生参加校级公开答辩,对上一届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抽查等。但是学校毕业生众多,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主要由指导教师负责,而指导教师的水平良莠不齐,对学生的要求严格程度也相差甚远,使得在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开题、答辩等诸多环节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5.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佳

以上四方面的原因,再加上部分学生综合素质较差、自学能力较低,对学校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创新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写作能力均较薄弱,导致很难做出好的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少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格式不符合南华大学的要求,排版问题比较突出。

(2)选题不合理,抄袭现象比较普遍。毕业设计(论文)从形式上做到了一人一题,但是内容上很多是雷同的,比如安全评价方面的;而根据历年的资料进行统计,设计占的比重偏低(30%左右),而论文占的比重偏高(70%左右);结合工程实际和教师课题的较少,自选课题占的比例过大。

(3)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情况不理想。大部分毕业生的答辩PPT制作质量比较低劣,答辩过程叙述不清楚,回答问题情况不理想。

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对策及措施

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结合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近年来的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方式,提出了以下改革措施。

1.扩大指导教师队伍

要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指导教师是关键。针对安全工程系师资力量不足的现实情况,采取了以下措施:

(1)积极调动学校、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的力量。比如每年将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安排给其他学院和本学院其他系的教师,一方面体现了安全工程的学科交叉属性,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安全工程系教师的压力和工作量,效果较好。

(2)积极引进教师。安全工程系自2011年开始积极从其他院校和本校的研究生中招聘引进青年教师。2011年引进2名硕士,2012年引进1名硕士,2013年引进2名博士,计划2014年继续引进2名博士。

(3)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积极培养年轻教师。按照学校的规定,只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才能独立指导毕业设计(论文),而新进的硕士要2~3年才能获得讲师职称。安全工程系通过指定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者博士学位的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青年教师每年协助其指导教师负责一定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指导,这一做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2.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1)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动员。在每一届的毕业设计(论文)开始之前,召集毕业生进行动员,系主任强调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并宣布相关的纪律和要求。

(2)召集指导教师开会,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指导教师在日常的指导工作中要反复和学生强调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

(3)对极少数不认真的学生给予延期答辩,延期答辩不通过的,和下一届毕业生一起答辩。

(4)对毕业生请假进行严格审批和控制。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阶段请假的,必须经指导教师、学工室辅导员教师和主管院领导的审批,而且对请假的时间跨度进行严格控制。总之,采取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惩戒为辅的手段,引导毕业班学生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3.努力改善和补充教学资源

(1)不断改善专业实验室的条件。利用财政部的专项资金,积极购买了部分先进的大型仪器,比如从美国原装进口的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等。

(2)积极建设本科生的计算机房。通过学院的努力,新建了可以同时容纳30人上机的计算机房,本科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时可以申请使用。

(3)学生在做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如果需要下载外文电子文献,可以先收集好所需文献的名称,然后通过指导教师收集和下载全文,再返回给学生。

(4)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一方面鼓励保研到外校的学生在将来的硕士阶段指导教师处开展毕业论文工作,学校先后有保研的学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完成毕业论文,效果很好;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4.加强过程监控

(1)建立指导教师QQ群,系主任事先将学校、学院的通知、毕业设计(论文)的标准格式等相关要求在共享中,其他教师可以自由下载和学习。

(2)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开题工作的指导。下达任务书之后的四周之内,要求学生在查阅相关文献和调研的基础上,完成开题报告和英文文献的翻译,并且要制作开题报告PPT,然后参加安全工程系组织的答辩,只有答辩通过后才能开始下一步的工作,否则要求重新选题或者重写开题报告。

(3)要求每一位指导教师建立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QQ群,并且开通飞信,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掌握学生的动态。

(4)认真组织中期检查。每年的4月安全工程系在学校和学院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中期检查,包括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记录本、指导教师的工作记录本、学生已完成部分的电子稿、毕业设计(论文)原始资料(含电子稿)等。

(5)答辩前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复制比检测,要求所有参加答辩的学生都要进行检测,对复制比过高的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学生进行认真修改,修改后进行二次检测,直到合格才能参加答辩。

(6)严格答辩过程管理。在正式答辩前组织学生参加预答辩,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学生最后的成绩由指导教师的评价、评阅教师的评价和答辩表现综合确定。

(7)对相关材料及时进行归档。包括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纸质稿、电子稿、复制比检测证明、毕业设计(论文)记录本和原始资料,指导教师的工作记录本,评阅和答辩相关材料等。

三、改革取得的初步效果

第一,建立了适合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整套管理制度,格式更加规范。从2011届和2012届的毕业设计(论文)来看,格式不合格的非常少见。

第二,选题更加多样化。根据学科特点,提出了“大安全”的选题思想,这就使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形式更加多样化,放宽选题范围,题目只要是结合本专业知识和具体的工程实践均可进行,对不同学生采取了不同的题目。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其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

第三,由于在答辩前,要求学生进行复制比检测,抄袭的现象有所遏制。

第四,青年教师参与指导毕业设计(论文),他们工作有激情,有一些新的想法,认真负责,对提高设计和论文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第五,在正式答辩前进行预答辩,预答辩中指导教师提出了较多的修改意见,因此正式答辩的PPT的质量、毕业设计(论文)纸质稿质量、学生的介绍和回答问题情况都有较大提高。

第六,指导教师的责任心有所加强,指导方式更加多样化。师生之间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如手机、飞信、E-mail、QQ群等联系方式进行随时沟通。根据大部分毕业生是利用电脑在宿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这一实际情况,有的指导教师直接到学生宿舍进行集中辅导,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七,随着安全工程系承担的科研课题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跟随指导教师参与部分科研工作并完成毕业论文,客观上实现了科研实践支持教学的目的;部分学生在毕业前参与了省级或者校级的学生创新课题,在毕业论文阶段时适当进行加深,这些学生的论文质量往往比较好,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质量。

第八,随着安全工程系实验仪器设备的增加和实验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借助于实验设备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或者是采用商业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实验研究,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第九,毕业设计(论文)的归档资料越来越规范。安全工程系设立了教学秘书,由青年教师担任,专门负责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归档,并收集毕业设计(论文)及其原始资料等的电子版刻录成光盘永久保存。

四、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