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素质教育范例

青年素质教育

青年素质教育范文1

关键词:素质教育;青年指导教师;实践技能培养

0引言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1],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及综合素质等教育。由于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一个促进素质人才全面发展的时代,传统呆板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与当今时代相适应。应用型大学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相关的知识、能力、综合素质,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所以比较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养成。因而,学生走上社会后在实际动手能力、具体的技能上虽略胜一筹。素质教育离不开教师指导,指导教师不仅拥有本领域的理论知识,更应该拥有很强的实践技能。

1素质教育中指导教师的作用

以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为例,该项赛事是以“无碳小车”为题目,其命题是由质量为1kg的重块铅垂下降来获得动能,小车以此能量完成S型绕桩行走和完成8字型绕桩行走。“无碳小车”的结构、材料、工艺、能量转化形式、方向控制、调试手段等完全由参赛学生进行自主创新设计,充分展示个性,在共性要求基础上极力体现个性创意,为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赛事分为校赛、省赛和国赛三个阶段,在校赛阶段,本年度参加工程训练的机械、材料类专业学生全员参加,三人一组配二名指导教师,二名指导教师同时指导多组学生,指导教师全程参与指导。由于参加工程训练的学生是大二学生,其机械基础理论较差,又仅进行了为期四周的机械工程训练,结构设计、零件加工、装配调试能力也较差。这样高素质指导教师队伍是关键,这就要求指导教师不光具备扎实的机械设计理论知识,更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方面的专业素质。所以该项赛事的成败,指导教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对指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指导教师的实践技能素质和整体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2]

2黑龙江科技大学实训中心指导教师现状

黑龙江科技大学实训中心教师人数为47人,职称结构见表1;学历结构见表2;年龄结构见表3;人员来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见表4。从表1至表3看出,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还是合理的,但从表4看,47%是从生产一线来的工程师和技师,这部分人实践能力强,但对前沿科学技术掌握的少且年龄偏大,理论水平不能很好地适应创新综合训练;53%是走出校门就进入校门的青年指导教师,占50%以上属中坚力量,且大多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制造理念,这从一方面来说提高了教师的层次水平,但高学历的教师大多接受的也是传统的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他们是走出校门就进入校门,缺乏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缺乏实践技能训练[3],尤其缺乏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3青年指导教师实践技能培养的几点探讨

3.1基于素质教育对青年教师实践技能培养

通过素质教育培养比派到公司、工厂等挂职锻炼、跟班实习[3]要实际的多,因为参加素质教育活动是在不离开本岗位的前提下进行,既不影响正常的实践教学任务,又在有实践经验的老教师的带领下锻炼了实践技能,一举两得。

3.2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高青年指导教师实践能力

工程类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实践”,但也离不开理论支撑。青年教师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制造理念,所以在素质教育的实践能力培养环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使学生得到更多和实际工程相关的知识和指导,能够更好地实现和社会接轨,在结构设计、零件加工及整体组装调试环节,青年指导教师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多增加青年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学校应鼓励青年教师一段时间内到企业工作或进修,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师型”教师培养[2]。同时还要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制,加强培养质量。教师的培养一般主要有两个倾向,一是注重知识的更新,二是要求学习新的技能[2]。我们往往更加突出的是前者,即知识的更新程度。而对于实训实践教师而言,教师的实践技能培养实际上是更加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做的不仅是讲解、传授知识,更要拥有实践技能方面的专业素质。同时,“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并没有得以完善[3],我校实训中心的“双师型”教师仅仅定位在几个来自于生产一线的工程师上,且停留在口头认定的“双师型”教师资格。其他青年教师连这一口头认定都没有。这样一来,由于繁重的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压力,教师普遍表现出对于成为“双师型”教师的热情不高,从而难以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真正发挥出“双师型”教师引导教学这一优势作用[5]。本文认为应像教师资格评定一样来评定“双师型”教师资格,尤其针对青年指导教师的评定。更要加强激励政策,加强青年指导教师个人工程素质、实践技能提升积极性。为促使教师积极提升实践技能方面的专业素质,应适当加强激励政策,如健全考核管理体制、增加“双师型”教师的岗位津贴等。学校可制订相应的“双师型”考核管理体制,每年考核一次,考核合格以后,可以从津贴上向“双师型”教师倾斜。也可以制订评奖评优鼓励政策,“双师型”教师在职称评定和晋升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以提高教师的自我提升动力。

3.3更多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学中做,做中学

实训中心依托人员及设备优势,每年都积极开展多项工程类素质教育活动,为了更多开展素质教育活动,使青年指导教师的实践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学校应更要加大对素质教育的经费投入。因为在我们所开展的工程素质教育中,主要是工程实践能力方面的素质教育,通过这类活动,可以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增加实践经验、拓宽实践渠道。以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作品无碳小车为例,每届参与的机械、材料类学生达500多人,所有青年指导教师都有机会参与指导。教师不但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创新设计,更多的是指导学生加工零件,使用“精大稀”设备和关键零件还要亲自加工。我们分配指导教师时采取一老带一新的“双赢”方式,因为我们的老指导教师都是从生产一线来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和技师,但由于多年从事传统加工,缺乏现代加工知识,这样老教师在向青年技师传授工艺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了解的现代制造技术,青年指导教师在操作现代加工设备时就如虎添翼了。

4结语

通过参加了四届无碳小车竞赛和其他工程类素质教育活动,实训中心的青年指导教师的实践技能得到了很大提高,在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的提高更为明显。同时已成为实训中心对外科技服务中的主力军。基于素质教育对青年教师实践技能培养,一定能够建设成一支结构合理、综合能力强的能适应现代工程训练的师资队伍,实现工程训练示范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应用性本科试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所以本文得出了基于素质教育对青年教师实践技能培养的理论框架,为应用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裴强.两种教育理念下的物理教育比较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4,4,1.

[2]杨丽梅,杨蕾.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探索[J].河北企业,2016,10.

[3]都维刚.工程训练青年教师培养途径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

[4]沈国杰,郑雪娜.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培养模式的探讨[J].求知导刊,2015,6.

青年素质教育范文2

青年学生都面临着重要的生涯规划,面临着发展途径和人生道路的选择,因此,青年学生同时面临多方面的压力,而他们又属于一类心理尚不成熟的群体,非常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例如,职校的教育大多数只是以提高就业率,加强学生对职业的认知为目的,而不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后无法正确与人沟通,也不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与同事、与家人间的关系,而青年学生也无法从自身寻找原因解决问题,久而久之,会引发更严重的心理疾病。所以,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容易出现问题。职校生更需要关爱和指引,心理素质教育对改变职校生的人生态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青年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方式分析

(一)心理素质教育要注重交流方式的选择

1.要尊重学生,用宽容的心态与学生交流沟通

作为职校班主任教师,应该用坦诚的心态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这样能够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打开学生的防备之心。班主任老师要对学生的整个心理变化时刻关注,理解、相信、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独立性。针对不同的学生,要能够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心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育学生的一点一滴之中。对于中职青年学生,尚处于不成熟的状态,老师要能够理解和关爱这一类学生,考虑和解决问题都要以学生为前提,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变化。班主任老师要宽容、真诚的对待学生,构建师生间的友谊之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身边人的关怀和爱护,从而逐渐养成感恩的精神。

2.提升教师的自我修养,以身作责感召学生

职校班主任教师除了要教育学生,还要在自身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自我提升,要经常性的和同学关注时事,结合主动沟通和间接沟通的方式,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这样对学生的心理引导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起到净化学生心灵,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作用。

3.积极学习新兴科技,加强学生的快乐交流

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枯燥乏味,不容易引起青年学生的认同,甚至造成青年学生对心理教育产生厌恶情绪,因此,要丰富与学生的沟通渠道。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手机短信、网络聊天等方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也受到青年学生的喜爱,因此,使用新兴的科技与学生进行交流,能够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

(二)青年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方式

(1)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先进思想,加强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让青年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从而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重任。(2)以政治大背景为前提,指引学生确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加强学生主流价值观方向的引导。(3)教育青年学生要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社会以及家庭的命运结合起来,将个人的奋斗目标与人民的命运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理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结合起来。在服务祖国、社会和人民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理想和目标。(4)职校班主任要借助科技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教育,营造出积极阳光的校园文化氛围。(5)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自身需要具备优秀的政治素养、文化素养和心理素养,这样才能够好的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提供帮助。班主任要定期组织考查、培训,提高职校教师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能力。(6)社会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就是校园文化,校园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需要经常性的开展专家讲座、公益活动和文艺汇演等节目,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舒缓紧张的学习压力,还能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情趣,提高心理素质。(7)中职院校的青年学生大多数集体感比较淡薄,缺乏团队合作的意识。因此,要加强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只有融入团队中,学生才能具有存在感,才能实现心理上的成熟。(8)学校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应性,能够决定青年学生和社会的适应程度,才能决定青年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心理承受能力。职校班主任要努力引导学生意识到知识学习的重要性。(9)努力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校外实践,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实践,职校生能够明确人生的目的,为将来社会中的打拼作好心理准备,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并纠正学生时代的错判意识。只有让学生在挫折中成长,才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更好的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三、结论

青年素质教育范文3

美国4H俱乐部是一种非正规教育模式,在提高美国青少年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百年发展,俱乐部开展范围从农村地区转向城乡全面开展,其功能定位从培养青少年农业生产技能转向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活动主题从农业生产相关活动转向多元化主题,也被世界许多国家引进采用。美国有专门机构负责4H组织管理,通过招录和培训志愿者来组织活动,鼓励农村青少年都参加俱乐部,着力培养农村青少年多方面素质能力。美国的4H俱乐部模式对我国开展农村青少年素质教育很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

美国;4H俱乐部;农村青少年;素质教育

4H俱乐部在美国家喻户晓,美联邦、州、县农业推广机构都有4H培训推广员负责4H俱乐部工作,农村家庭子女一般都参加4H俱乐部活动,4H青年发展项目成为美国农村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

1美国4H俱乐部发展概况

4H是4个英文单词(head,heart,handsandhealth)的首字母,代表人4方面领域的发展,即脑、心、手、身。早期4H俱乐部是一个集中在农业方面的活动,现代4H已经发展成为聚焦青少年的公民义务、健康生活、科学技术、领导素质、责任意识、生活技能等的俱乐部。4H的座右铭是“精益求精”,口号是“实践中学习”。4H俱乐部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应农业教育培训的需要而产生的。美国俄亥俄州克拉克县是4H重要发源地,1902年初该县斯普林菲尔德镇教育局长格拉汉姆(A.B.Graham)组织了一次由30名男女学生参加的会议,试图帮助他们学习收获玉米、种植花园、测试土壤、学打绳结、认识杂草昆虫等,取得很好效果。这个小组后来称为男孩女孩农业俱乐部,这种活动继续开展下去。基于这种校外教育项目的成功,俄亥俄州立大学制定计划,借助于农业试验站和农学院帮助农业俱乐部开展活动。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帮助下全州还建立其他青年农业俱乐部,到1905年有16个县建立了2000多个早期的农业俱乐部。由于这种俱乐部的成功,格拉汉姆被任命为俄亥俄州推广办公室主任。14年后的1916年,俄亥俄州正式成立4H组织———男孩女孩俱乐部工作部。随后,4H俱乐部迅速发展到美国各个州,推广到世界几十个国家。4H青年发展项目在美国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为美国青少年成长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长期实践中其功能定位、活动主题、开展范围等都得到发展。

1)功能定位从培养青少年农业生产技能转向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早期的4H俱乐部主要是培养农村青少年生产技能和业余爱好,随着4H活动内容的丰富,其功能作用不断拓展。目前已发展为帮助青少年培养终身技能,帮助青少年选择适当的生活和职业,培养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公共场合演说、进行科学试验、选择健康生活方式、服务当地社区、获得社会技能和独立生活技能、培育职业兴趣、解决实际问题和评论思维等能力。

2)4H项目开展范围从农村转向城乡一体化。4H最早是针对农村青少年培训发展起来的,由于其突出趣味性和对青少年素质能力培养作用,加之俱乐部活动主题和功能定位拓展,4H已从针对农村青少年发展到农村、城市、郊区青少年都参与的俱乐部,目前,超过三分之二成员是城市青少年,成为一个全国性青少年素质教育模式。在美国约有9万个4H俱乐部,5~19岁青少年成员700万人。

3)4H活动主题从农业生产相关活动转向多元化主题。早期的4H俱乐部主要是有关农业生产技能如作物生产、畜牧养殖、食品加工等,目前已发展为农业生产、农村生活、资源环境、健康营养等多方面。从农业相关项目发展到现代科技项目,如汽车保养、计算机应用、无人机等。从培养兴趣爱好项目发展到青少年能力素质全面提升相关项目,如领导能力、演讲能力、职业技能等项目。

4)4H俱乐部模式从美国走向世界。4H青年发展模式在美国发展的同时,也迅速向其他国家推广。美洲的加拿大、海地、委内瑞拉、牙买加,欧洲的英国、瑞士、芬兰,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亚洲的日本、韩国,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加纳等相继引进4H青年发展模式。目前除了美国之外,全世界还有几十个国家开展4H青少年发展教育模式。

2美国4H青年发展特点

1)农业推广机构负责组织管理。美国4H青年发展是农业推广机构的重要职能,美国4H机构十分健全,总部设在联邦农业部国家食品与农业研究所(联邦农业推广机构)的青年、家庭与社区部,从农业部到县所有的推广机构都有4H培训专家,一般每个县有一名4H培训推广员。青少年关系到国家未来,4H推广员直接服务于青少年,4H项目关系到家庭下一代健康成长,因此,美国各级政府和家庭都十分重视4H青年发展项目。在农业推广机构内,4H培训推广员是必须配备的人员,其主要职责是招录志愿者、培训志愿者,组织选定俱乐部活动参考主题,给予4H娱乐部工作指导和项目引导。

2)通过招录和培训志愿者来组织活动。美国4H俱乐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志愿者,俱乐部的吸引力取决于志愿者和主题,俱乐部活动涉及领域很宽,靠基础教育学校老师难以组织开展适宜不同兴趣爱好青少年的丰富多彩的俱乐部活动。美国4H项目是通过农业推广机构招录和培训志愿者,利用志愿者组织开展俱乐部活动,培训和指导青少年。志愿者要经过严格筛选,可以是学生家长、政府职员、老师、技术人员、公司职员等,要求背景可靠、为人正派、诚信好、有奉献精神,能正确引导青少年发展,有专长能够教青少年。志愿者要经过4H推广人员培训后才能组织俱乐部活动。全美国有志愿者超过54万名,俄亥俄州是4H青年发展的起源地,每县有1名4H培训推广员,有2万名志愿者。

3)鼓励农村青少年都参加俱乐部。美国4H俱乐部把5~19岁的青少年作为会员,鼓励所有农村青少年都参加俱乐部。为了增强俱乐部吸引力,俱乐部主题活动就针对不同年龄段来设置,有的还针对不同性别设置主题,以保证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爱好的青少年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俱乐部。作为青少年的父母都鼓励子女参加俱乐部,他们很多青少年时期都是4H俱乐部的成员,是4H青年项目的受益者,非常支持俱乐部开展工作。在活动场所上较为灵活,俱乐部可以在校内、社区、外出野营等开展活动。时间上也不固定,一般每个月活动1~2次,由志愿者安排。所有的4H项目都突出在动手中学习,强调积极参与。

4)着力培养农村青少年多方面素质能力。4H俱乐部是一种课外活动,着力培养农村青少年多方面兴趣爱好和能力。俱乐部活动主题涉及动物科学、青少年成长发展、缝纫科学、摄影等艺术、食品营养、健康家居、领导能力与为人处世、资金管理、花园管理、认识自然等方方面面。在俱乐部活动主题的设置上就注重围绕兴趣爱好和能力培养进行,有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俱乐部,有培养兴趣爱好的俱乐部,有培养技能的俱乐部,有培养领导能力的俱乐部,等等。青少年可以同时参加一个到多个俱乐部,通过长期参加这些俱乐部对青少年进行多方面培养锻炼,农村青少年素质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3美国4H青年发展项目启示

美国4H青年发展项目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能在百年中经久不衰而且不断发展,彰显了其在美国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性。美国青少年教育分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所谓美国青少年综合素质高,主要也是其非正规教育作用发挥好,4H项目就是很受欢迎的非正规教育。近年来,我国也在强调青少年素质教育,但主要是在清理各种培训班和改进正规教育上做文章,对发挥非正规教育在提高青少年素质中的作用研究不够,农村青少年素质教育关心不够。从美国4H青年发展项目可以有如下启示。

1)高度重视农村青少年成长。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农村青少年中相当部分还是未来新农村建设者。长期以来农村青少年是跟随父母学习生活技能和塑造人格,由于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存在大量留守儿童,他们只接受基础文化课教育,其他技能和素质缺少引导和培养,需要政府帮助解决农村青少年素质培养和留守儿童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2)发挥非正规教育对提高青少年素质的作用。农村青少年成长除了文化课教育外,还需要兴趣爱好、公民意识、生活技能、协作精神等多方面素质培养,这些仅靠学校正规基础教育显然难以完成。可以借鉴美国4H模式,发挥非正规教育作用,组织社会技能人员对农村青少年进行非正规教育方式培养综合技能和素质。

3)成立青少年素质培养管理机构。青少年成长是一个长期过程,仅靠一阵风式的一两次有益活动是不够的,需要长期持续地开展活动,让有益活动伴随青少年成长。因此,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青少年素质培养,加强与学校正规教育的衔接,在组织管理、活动主题研究、培训方法、有关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

青年素质教育范文4

关键词:研学旅行;青少年;素质教育

1开展研学旅行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红色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之基,新时代中国先进文化是我们实现伟大梦想的力量之源。树立文化自信要从小抓起。把握市场热点,将研学与旅游有机结合,不但有利于增强中小学生的文化自信,也有利于旅游市场的拓展。2016年教育部首次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国家旅游局也将“学”作为了旅游新十二要素之一,为研学旅行提供了政策支撑。通过研学旅行,让中小学生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在既有旅又有学中让青少年切身感受到“厉害了!我的国”!

2我国青少年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人们越来越注重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性。我国青少年教育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要认识到当前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青少年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仍存在对立性

素质教育追求的是全面发展,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审美、人文素养、社会能力等综合的实践能力,但仍有许多学校和家长认为素质教育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学校的升学率、老师的教学质量,因此有些学校对素质教育仍停留在“表面”,其真正实施的仍是老的教学套路——应试教育,高分低能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2.2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实行仍不够完善

在当今的青少年教育过程中,学校和老师虽已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却过于看重学生能力的提升,而忽略了能力背后的素质培养。虽然现在很多学校在学业考核中增加了“核心素养”方面的考试,但仍是局限于某一个学期,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所占学时也较少,形式仍为笔试,缺少动手操作方面的考核,学生对于常识等知识的认识仍主要来源于书本,这就难免有死记硬背的成分在其中。

2.3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实施仍较为保守

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其方式方法较难掌握,加之社会上升学率、高分率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致使大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过于保守,在能力培养、个性培养、道德培养、心理健康培养等方面的没能进行方式方法的创新,未能与当今飞速进步的社会状态完整有效的融合,与社会发展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进而没能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

3研学旅行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影响

研学旅行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书本知识解决旅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进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研学旅行活动对于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3.1研学旅行革新了传统学习方式,有机结合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研学旅行通过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而突破学校和教材对学生学习的局限性。让学生在现实的场景中,通过与历史背景、自然风物等现实环境的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相对应的书本知识。同时,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在一次次集体生活的锻炼中,给学生提供一个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们在研学中,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融合,实现学生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有机结合。

3.2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整体素质

研学旅行,既有学又有行。在充满趣味与新奇的旅行中,让学生们走进历史、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既走出教室、冲破书本的束缚,又可以在博大精深的文化里、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里、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中去探究知识的奥妙。面对多姿多彩的知识世界,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在与大自然的亲切接触中,也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培养健康的人格。

3.3研学旅行促进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参与研学旅行过程中,必然要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文明规范,进而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并促进正确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同时,研学旅行通过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也拓展了学生们的文化视野、增进了学生们的学识、锤炼了学生们坚强的意识,让学生们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方式,去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来提升学生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激情。同时,也通过研学旅行,让学生们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应对各种挑战,在问题解决中不断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露,廖华平.小学研学旅行实施现状分析与课程设计建议——以四川L市为例[J].才智,2018(32).

[2]郝杰.基于建构主义视角的研学旅行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20).

青年素质教育范文5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师;职业素质;高等体育教育

1研究对象及方法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本文在重庆市高等院校中随机抽查了200名青年体育教师,从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3个方面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进行探析。通过访谈法在与很多大学体育教师的交流中发现,有些体育教师觉得把课上好任务就完成了,评不评职称并不关心,并满足于现状。其实上好课是大学体育教师最基本的职责,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体育教师,在传授体育技能之外,还应注重体育文化的的传承。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体育教师职业素质释义

体育教师自身的职业素质是其进行体育教学时必须具有的,可充分体现出其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但其往往会受到职业目标和社会责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2.1.1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释义

体育教师自身所散发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学生的社会认知、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种素养包括对学生的关爱、对事业的热爱、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与同事或他人的团结协作能力等,是评价高校体育教师社会性的基本标准之一。

2.1.2体育教师的文化素质释义

体育教师的文化素质是其内在的基本品质,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是胜任本职业的基本保障,体现了体育教师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

2.1.3体育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释义

体育教师的心理素质包括体育教师的情感、信心、意志力以及对情绪的调节能力、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抗压的能力等,是体育教师的执教认知、事业情感、工作态度、职业意志力等诸多要素的综合体现。

2.2青年体育教师对教师职业素质的态度

体育教师是高等院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核心,在新形势下大学体育教师对其职业素质的认识非常关键。只有实行“教书育人”之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措施,并不断提升职业素质才能使大学体育教师真正体现“教书育人”之功能。

2.2.1青年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本文在重庆市高等院校中随机抽查了200名(25~35岁)青年体育教师,他们的基本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法得出结论: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及文化素质是非常高的,高等院校在引进人才方面力度很大,在教书育人上注重师资力量。

2.2.2青年体育教师对待职业的基本态度

高等院校注重师资力量的引进,那么我们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素质如何呢,通过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教师认为在职业素质中道德素质占主要地位;而爱护学生是放在首位的。由此可以看出体育教育发展的核心在于老师,而教育的成败在于体育教师是否具备热爱学生、热爱事业的情感和能力。无德无以为师,师德是体育教师的灵魂和行为规范。(1)体育教师道德素质在职业素质中的重要作用。①热爱学生:作为体育教师,热爱体育事业首先要体现在热爱学生上。在体育教学中,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关爱,对学生要有耐心和爱心,适当的时候给予一些奖励和鼓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②热爱事业:体育教师拥有健康匀称的体魄,娴熟的示范动作、得体的语言以及端庄的姿态是其热爱事业道德情操的直接体现。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和道德水平,学会运用先进的教学知识和技术来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共同进步。③教育思想:在教育改革的新时期,体育教师要及时把握教育思想的动向,充分了解教育发展的趋势,积极改进自身专业领域的不足,建立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努力培养适应未来需求的人才,单纯地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健康体质远远不够,还要注重对学生责任感、团结合作、创新等各方面的培养。④团结协作:具备团结合作的工作作风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要善于团结同事,尊重个体的差异性,求同存异。具备良好团结协作能力的体育教师,不仅有利于准确树立发展目标,还能有效推动团队的和谐发展。(2)体育教师文化素质在职业素质中的重要作用。文化素质是高校体育教师最基本的品质。作为体育教师要有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意识并紧跟时展潮流,善于将有效信息整合到体育课程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和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教师拥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和文化素质。(3)体育教师心理素质在职业素质中的重要作用。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学,体育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工作准备态度和良好的自我情绪控制力,才能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提高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的策略

2.3.1提高教师道德水平

道德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做好一名教师,道德能力是放在第一位的,既要做好学生知识的引路人,更要当好学生思想品质的造就者和领导者,加强自我反思,矫正性格缺陷。

2.3.2加强体育科学研究

加强自身文化素养,不仅学习专业内的知识,还可拓展其他领域的文化知识。多接受相关的培训,不仅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相关教学的新方法、手段、理念和最前沿的知识,以完善自己的知识构成。

2.3.3重视教学团队建设,提升体育教师群体专业素质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具有广博的基础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为此,应从3个方面着手:一是高度重视以课程建设为平台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二是高度重视以专业理论建设为平台的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三是高度重视体育教师改善学历层次结构,提高整体教师队伍学术水平。

3结论

(1)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及文化素质是非常高的,高等院校在引进人才方面力度很大,在教书育人上注重师资力量。(2)体育教师是否具备热爱学生、热爱事业的情感和能力,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无德无以为师,师德是体育教师的灵魂和行为规范。(3)学校、领导及部门应加强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和继续教育的力度。(4)青年教师应严于律己,培养自身专业知识、道德师德修养、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肖宁.高校体育教师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与综合素质的培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8):97-100.

[2]吴晓涓.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现状与培训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4):126-128.

[3]葛朝启.论职业院校青年体育教师业务能力培养[J].体育世界,2013(5):25-26.

[4]席莉,杨志民.高等学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2013(20):15-16.

青年素质教育范文6

关键词:传统美术文化;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

素质教育关系国运兴衰,影响亿万家庭的幸福。通过素质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十分重要,要进一步加强对人文学科的教学,其中要加强对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教学,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技能知识、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精神层次等得到提高,同时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的竞争力。

一中国传统美术文化概述

中国传统美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奠定了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国传统美术文化凝聚着中国几千年的审美情趣,极富民族特色,美术中所包含的“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等价值观对后世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尤其对青少年通过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学习,不仅大大提高审美情趣,还有助于青少年优秀品质的培养,促进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中国传统美术文化底蕴深厚,包含种类众多,比如,建筑、雕刻、书法以及工艺造型等都属于中国美术,成就了别具一格的美术体系,与西方美术相比特色鲜明,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特色。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独特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心象与物象的契合。心象与物象的契合是中国传统美术文化最为独特之处,它是从本体出发,不单单局限于物象在视网膜上的成像,而是在心象的基础之上,将个体的本心、个体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天人合一融合为一体,是创作主体创造力与想象力的重要体现,是创作主体的一种直观感受。它不仅仅依赖于视网膜的成像,重在表现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生命画面。其线条是非临摹的,空间是没有透视的,展现出事物的生命意识,生动而富于灵气,而不是西方单单追求的写实。比如,北宋极负盛名的写实性山水画,其中最写实的范宽,在其作品中很多场景也是非再现的。心象与物象的契合体现着对自然宇宙的崇敬,意境纯净,形象生动。通过中国美术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在绘画、雕刻、书法等艺术上的能力,还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二是追求真善美。中国传统美术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显示出中国美术中的艺术本真。比如,中国剪纸中凶神恶煞的门神,体现着人们对于和平安定的追求;霍去病墓石刻中“马踏匈奴”表现出领土不容侵犯与维护安定的决心。

二中国传统美术教育的缺失及其原因

高职院校重在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教学,美术教育缺失,学生的美术能力较低,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美术教育缺失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中国传统美术教育的缺失

1.中国传统美术教育力度不够

高职院校对于美术教育的力度不够,包括在美术教材选择、美术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新时期,党和国家极其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了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社会各类文化组织积极开展各类国学活动,有效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尤其是对中国传统美术的传播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人们对书法、绘画以及雕塑的喜爱。相比社会各类文化组织,高职院校在中国传统美术教育中显得不足,对中国传统美术教育的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侧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教学,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分开,美术教育仅仅以选修课为主,这很不利于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

2.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国传统美术文化了解甚微

高职院校学生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认识不深刻,以自身专业知识学习为主。通过对学校学生的调查研究,大部分学生认为中国传统美术文化学习是没有必要的,缺乏对美术教育的正确认识,因此对学生加强美术教育更为迫切。学生缺乏对中国美术文化的喜爱,没有对传统美术文化学习的热情,更偏爱于西方国家的动漫等商业性强的快餐文化。学生对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消极学习态度,不仅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还降低了学生的民族情感与民族自信心。

3.学生美学观念淡薄

高职院校很多学生很少有经过专业美术教育的,学生美学观念淡薄,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尤其是需要一定美术能力的。比如,服装设计、烹饪等专业的学生,审美能力较低会极大影响其职业的发展。另外,学生美学观念的淡薄会使学生不善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与体验外界的能力较低,不利于学生智商与情商的提高,对学生的人际关系、学习生活都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中国传统美术教育缺失的原因

1.高职教育的功利性

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技能水平息息相关,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就业,提高学校的知名度,高职院校一般会将学生的专业教学作为重点,因此忽视对学生的美术教育。这种教育思想使得美术课程的合理安排被打乱,美术课程设置不合理,存在一定的学科歧视,美术教育改革举步维艰,长期处于这样的教育环境,势必会导致美术教学的退步,美术学科被边缘化。

2.师资力量不足,教材选择不合理

首先,由于对美术教育的不重视,学校提供给专业美术教师待遇较低,相对的进行美术教学的教师也很少,因此高职院校美术教学中师资力量不足,降低了美术教学的高效性;其次,高职院校中对美术教育的教材选择是不合理的,美术知识零碎,缺乏系统性。对美术专有名词的解释过于简单,缺乏实质性的美术知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术教学,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3.学生自身原因

高职院校学生在文化基础知识的积累上还有较大的学习进步空间,很多学生在人文知识与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不稳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基础。在进行美术学习时,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良好的学习思考习惯,对美术文化学习缺乏正确认识,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三美术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关系着国运兴衰,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强化对学生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必然,是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美术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是由于在高职院校中中国传统美术教育的缺失;另一面美术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主要来自美术在促进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中国传统美术文化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在中国传统美术中延续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热爱自然、追求真善美的优秀品格,使其代代相传,在中国儿女的思想、行为、品格等方面打下了深深的文化烙印,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中国美术作品包含着很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通过这些美术作品的欣赏与学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都会大大提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中国优秀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比如,画家郑思肖尤爱画墨兰,主要表现自身高雅情操,更有其名言“纯是君子,绝无小人”。郑思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墨兰图》,其画作非常简单,寥寥数笔就勾勒出墨兰耐寒的自然属性以及墨兰所表现出的高洁品行。郑思肖的《墨兰图》,简叶疏花而无土无根,体现出作者思念故国,无土可依的抑郁之情,表现出郑思肖顽强不屈,忠贞爱国的品质,也体现出作者坚毅刚强、不同流合污的高雅情操。通过对《墨兰图》的学习,学生通过中国美术作品能够提升民族认同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能力

中国美术作品数不胜数,有很多优秀的作品。通过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美术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对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侧重对学生审美观、艺术专业知识、艺术特长、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以及优雅情趣等培养。中国美术涵盖多种门类,包括建筑、书法、绘画、剪纸等,教师可以通过美术课,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掌握基础的美术技能,培养学生在绘画、雕塑等方面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涉及美术鉴赏与美术实践等课程,使学生的思想境界与实践技能都能得到提高。比如,开设美术鉴赏课,可以使学生掌握鉴赏的技巧,主要从作者本体、创作背景、绘画技艺、以及色彩、肌理、构图、线条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中国传统美术文化博大精深,加强学生中国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对古代先进优秀文化的学习与吸收,促进学生眼界的开阔,为学生进行创新打下基础,提供创新素材,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中国传统美术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可以学习古人优秀的美术技艺,包括雕刻方法、形式,充分利用中国文化元素,实现创新。例如,烹饪雕刻中“龙”的雕刻,通过美术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龙的雕刻技巧,尤其是根据历代“龙”的样式变化,学习古人雕刻的技艺,如何做到雕刻传神,掌握“龙”的雕刻技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四)提高学生思维境界

素质教育要重视对学生理论思维的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水平,促进学生智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自我修养的提高。学生通过中国传统美术教育学习美术中所包含的哲学思想,比如天人合一、中庸等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例如,苏州园林的设计就注重“天人合一”,苏州园林不仅是游览胜地,更是文人骚客寄情于思、托物言志的圣地,古人利用竹帘所创造出的意境,在竹帘垂卷之间,将天、地、日、月、花、鸟等融为一体,创设出平和、清幽的意境,珠帘之外与竹帘之内各有风趣,实现自然与人的融合。正是中国传统美术这一独特之处,能够促进学生思想境界的提高,使学生面对多变的环境保持从容不迫的心态,锤炼学生意志,从而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四美术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法

高职美术教学的改革要紧紧围绕学生素质教育进行,创新美术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充分发挥美术在促进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高职美术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转变美术教学模式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一切为了学生,充分尊重学生,既要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也要加强学生在艺术上的学习,实现美术学习辅助专业学习,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掌握较宽知识层面,具有良好审美与创造能力,较高技能水平的优秀人才,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改善学生精神面貌;其次,注重对学生创新力的培养。美术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创新素材,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更多灵感。高职院校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青少年,强化学生素质教育,实现对学生全面而客观的评价。

(二)加强课堂创新

1.提高美术教学的系统性与计划性,准确制定教学内容

首先,促进教学知识的系统性。美术教师要准确定制每一节美术课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学习,最大程度吸收本节知识。美术是重视视觉的学科,教师要定期为学生开展绘画课程,可以先从最简单的素描开始,提高学生对线条的运用能力,掌握绘画布局,精确比例,锻炼学生观察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这基础上逐步进行色彩教学,提高学生的视觉敏锐度,利用丰富多变的色彩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其次,准确制定教学内容。教师要实现美术教育更具针对性与个性化,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定制出不同的符合其专业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专业优势,促进美术学习与专业学习的统一,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比如,开设雕刻、图形设计、油画等,满足各专业学生的美术学习需求。

2.提高教师素质,注重作品解读

第一,提高美术教师素质。学校要加强对美术教师的培训,促进教师美术专业能力的提高,积极组织美术教师进行进修学习,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更好地为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要通过自身专业的美术能力与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美术学习,提高学生美术学习意识与素质教育的意识,开创高职美术教育的新局面;第二,注重美术作品解读。教师要积极带领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解读,充分挖掘作品中的营养,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精神世界,更加乐观向上的进行学习与工作,不断在学习中提高自我的综合能力,将学生培养成材。

五结语

青年素质教育范文7

[关键词]科技馆;素质教育;展览设计

较高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科学技术的普及情况对全社会的科学素质起到了基础性作用。科技馆是进行科普教育的基础设施,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已成为持续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基础性工程。在此,笔者就科技馆科普展览和青少年素质教育谈谈自己的认识。

1科普展览是进行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

人的素质是多种多样的,从宏观上分类,主要有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心理素质、技能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八大要素。[1]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比起以往的应试教育,必须要有更广阔的覆盖面和更加人性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它以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为目标,而综合素质并不是简单的将各种素质的加和,仅仅依靠增加课程种类并不能在根本上改善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灌输式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体系,在不断的变化和创新之中[2]。科技馆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育的不足,很好地顺应了教育发展的趋势。与传统的学校教育相比,科技馆强调启发式的教育,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可采取展版展示、科技培训、科技夏令营、科普展览演示、放映科技电影、观众参与学术交流等形式进行科普教育,满足了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需求。科技馆教育除了进一步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外,更加注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结合,让科普渗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其教育过程中参与者可以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进行学习,观众可以培养通过反复观察,思索与研讨,逐步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实践与认知相结合。对广大青少年来说,科普展览与学校教育,两者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核心素养服务,并且养成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是素质教育改革的良好突破点。例如,马德堡半球真空实验,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听听老师讲解,要做演示实验就比较困难,在科技馆学生就可以亲手操作,由真空泵将两个金属半球之间的空间抽真空,不论几个同学也拉不开合上的半球。这样学生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了验证。

2科普展览目前存在的问题

2.1经费来源有限

根据《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科技馆每年的经营费用一般为总建筑费用的8%至10%。在这一方面,科技馆业界的总体情况是有大量的场馆年度运营费用不能达到建设费用8%这一最低标准。资金的短缺导致许多科技馆展品的更新换代无法实现,甚至连基本的运营都存在困难,对其服务质量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2.2科技馆的科普专业人员与科普展览不适应

专业、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是科技馆顺利开展各项科普工作的必要条件,然而,当前科技馆的科普专业从业队伍存在着严重问题。[3]一是相当一部分科技馆科普专业人员很少甚至全无,二是现有科普专业人员素质偏低。在科技馆现有科普专业人员中,理工科专业的不到30%,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不到四分之一,高、中级职称的仅占三分之一;三是目前科技馆科普专业人员队伍存在着待遇偏低,队伍不稳定,工作成果难以得到社会承认的问题。至今还没有任何一份权威文件对科技馆的专业人员作出过明确的规定,也没有一所大学设置科技馆相关专业。

2.3科技馆的展示方式与现代科技发展不适应

科技馆经过二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使用机械、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制作参与型、演示型展品的成熟体系,这对于培养观众对科技的兴趣和动手能力、探索思维有良好效果,是陈列式的工业成果展览的一大进步。但对于生物学、环境、能源、材料、信息等学科,其表现形式还存在很大的局限。对于科技界最新动态,以及科学成果的发现、发明过程和在此过程中所采用的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等,难以做到生动形象的表达,展示教育技术手段仍普遍采用实物、模型、图片、文字等传统陈列方式,停留在灌输式教育,于传授知识尚可,而对于激发观众的自主意识,启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培养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显然不足。

3不断创新是科技馆发展的根本

3.1科普展示技术不断创新

一是科技馆的展示教育活动应紧密跟踪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适应现代信息传播大环境,展示内容上加大前沿科学比重,并尝试与当下热点话题相结合,引起公众参与兴趣,激发起青少年学生对于科研事业的热情。将有较高关注度的科研进展,迅速向青少年学生推广,最好在事件发生后的两、三个月内即向社会推出,使青少年学生迅速了解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二是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主动探索新颖的展教技术和活动形式。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馆应开发现代展示技术,如计算机导游、“虚拟博物馆”等现代展示技术的尝试。三是积极开展非展览性的科普活动,如科普讲座,知识竞赛,科学家与青少年见面,夏令营活动。淄博科技地馆在这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开展了电子制作、奇迹创意等一系列科技竞赛,举办了以研学、科技探索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

3.2创新使科普展览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广泛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既可扩大科技馆的知名度和形象,提高青少年素质,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全社会对科普事业重要性的认识,唤起政府对科普教育的重视。这样改进展品、研制高科技新展品,推陈出新就有了足够的条件。也能够结合社会实际举办各种专题展览,使之服务于社会。随着科技馆新馆的建成,必将对全淄博的科普事业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财政投入的不断增加,国家给予科普工作长期、持续、稳定的支持。各级政府也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科普工作的经费投入,对科普设施建设予以优先考虑,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可能,将其纳入各地的市政建设规划,科技馆将作为建设文明城市的标志。

3.3重视科普展览评估工作

素质教育可作为评估科普展览效果的一个标准。作为科普工作者,必须重视科普展览效果的评估工作。科普展览只有经过评估,才能了解其展出效果到底怎么样,有无继续开展下去的必要,才能使我们在制作展览中少走弯路,了解青少年所想、所需,最后确定展览内容。另外,经过评估,可以掌握已开展的科普展览的经验教训,将其引解到其他展览中,以利更好的开展科普活动。评估科普展览的标准很多,但素质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标准。我们举办展览的目的是为了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展览效果如何,重要取决于它对青少年的长效作用,青少年有的可能会从此走上了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道路。

3.4深化改革提高科普人员素质

要积极引导现有的科普专业人员加强学习,强化训练,注意在平时的科普展览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磨练自己。我们要引进竞争激励机制,使员工们有一种“不学不行”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还要鼓励科技人员结合本职工作,积极自学。我们要保证科普专业人员的生活待遇,建立科普专业人员职称和工作成果考评与奖励制度,留住人才。同时我们也必须广泛引进人才,努力培养新人,逐步建设一支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事业心和工作热情、熟悉科技馆理论、有场馆展教和科普展览设计制作能力的专业技术干部队伍,这是建设与发展科技馆事业的根本。

【参考文献】

[1]涛宇.创造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J].现代特殊教育,1997(02):1.

[2]柳斌.柳斌谈素质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1999.

青年素质教育范文8

关键词:青少年活动;教育;素质

青少年活动是团体或自发组织青少年参加到社会文化中的一种实践活动。这样更利于青少年体验到校园外的生活,利于加强他们与社会间的联系。通过青少年活动中心还能学到校园内学不到的知识。因此,现在的中小学越来越多地组织青少年参加这样的活动,目的是为了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家长也要积极支持并参与青少年活动中来,为让青少年成长为对国家有用之人贡献一份力量。

1研发校本课程,紧扣本地区的区域文化

随着青少年校外生活的日益丰富,以青少年校外实践活动教育为代表的校外教育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因此,为保证本市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的有序、科学、全面的开展,青少年活动中心要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与之相关的课程设置理论、并且深入分析本市区域独有资源,陆续开发一些与学科相衔接的课程,比如科技制作课程、信息技术课程、“非遗”教育传承课程。亦或者以《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论语》等经典古籍作为内容的国学文化课程等,这些都是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绝好途径。此外,青少年活动中心也要定期举办“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美德”等方面的讲座,邀请专家解读,彰显文化本色。向学生们展示出中华民族蓬勃昂扬、健康向上、不断奋进的精神风貌,这样的教育也必将能够推动素质教育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2加强对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的锻炼,让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成为社会体育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

常言道:“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是让每个青少年秉承的信念和目标。中央文件中也提出“亿万阳光体育活动”的概念,要求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主动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达到全民皆运动。而中国体育的发展离不开青少年这一群体,青少年可以说是中国未来体育发展的基石。但是,体育教育仅靠校园体育是远远不够的,加强校外青少年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发挥重要作用。校外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体育活动要始终坚持与学校体育有机相结合,要发动全校师生都来关心和参加体育括动。尤其是学校的运动会、篮球赛、拔河赛、排球赛等重要的体育活动,一定要作为重点进行宣传。一定要突出活动开展的多样性,趣味性、科学性与合理性。多途径多渠道地创新校外体育活动培训和活动组织,进而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3注重活动中心的文化建设

青少年活动中心对青少年进行的素质教育可以说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与拓展,因此,活动中心一定要在自身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再实施素质教育。活动中心的文化建设首先体现在环境方面。比如,可利用活动中心的围墙进行墙面文化建设宣传,通过丰富多彩的墙面文化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需要指出的是,条件允许,可单独开辟出特定的平面,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图画,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要遴选出学生中的一些优秀书法和绘画作品,真正体现我的世界我作主,我的学习我作主的办学风格。当有了强烈的文化氛围后,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激发下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4加强家庭素质教育和社会素质教育工作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最完备的教育就是家庭————家庭教育。”针对家庭与社会在青少年教育上相对弱化的情况,加强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工作力度是关键。一方面,家庭作为一个社会细胞,具有特定的社会功能,在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上的引导与监管职能需要进一步得以强化,尤其是素质教育意识相对薄弱的家庭,需要加强家校间的合作力度。比如,在平时多对孩子的素质态度和素质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自动化、信息化程度的逐渐加强,全社会有责任还青少年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素质文化氛围,通过一系列的素质教育理念的宣传和教育措施,以及通过素质教育环境的改善,吸引更多的 青少年参与到其中,为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养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总而言之,“育人为本,素质为先。”作为校外教育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校外教育属于我国素质教育工作开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应该积极倡导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响应国家素质教育,促使素质教育的开展发挥积极作用。如何开展有效的校外活动,提高青少年的素质涵养,引导其健康地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采取多种途径、多个层面提高科技、艺术领域中的素质教育,让青少年都拥有亲历知识建构的机会,去真正体会获得知识的愉快之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逐渐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养。为实现青少年个人素质全面提高,进一步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稳定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探索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J].新课程学习:中,2013(9):155.s

[2]王轲,吴湘玲.家长视阈下的青少年社会教育问题探讨———基于对509位青少年家长的调查[J].广西社会科学,2016,(3):211-2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