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实验课程的现状与改进路径

动物实验课程的现状与改进路径

摘要:伴随科技的飞速发展,动物实验作为生命科学基础和科研的重要支撑,实验动物的使用数量和频率加大,动物的伦理问题和福利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根据调研发现,医学生对动物实验等相关伦理知识的认知较为模糊。因此,文章对实验动物伦理的基本含义、实验动物的现状及福利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探讨了教学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伦理学;动物实验;课程思政

0引言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生物医疗、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基因工程、食品医药[1]等领域都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科研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实验动物的“功劳”。动物实验在药品研发、疾病的病理、生理及机理研究等方面发挥巨大的推进作用,但是在现实的动物实验中,存在动物实验的必要性、合理性及动物的伦理问题,成为学界争议的热点。一门医学课程,只是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人文精神的培育,则很难培养出德高望重、技艺超群的高素质医药人才[2-3]。医学课程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在当今医学和生命科学发展中都离不开实验动物,不可避免遇到各种动物伦理学问题[4]。有文献报道,每年欧盟用于实验的动物有1200万只,而我国在此方面的数字达2000万只,美国达到2200万只。[5]巨大的实验动物使用量引发了我们对实验动物伦理问题的关注,生命伦理学原则在这种大环境下诞生。因此,在动物实验中,如何优化实验,利用“3R”原则,是每个生命科学工作者必须探索的问题。

1动物实验与实验动物是支撑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桥梁与枢纽

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条件包括:动物(Animals)、设备(Equipment)、信息(Information)、试剂(Reagents),简称为AEIR[6]。动物排在首位,证明其地位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中具有不同寻常的位置。实验动物在教学、科研中有着无可代替的作用。由于人类疾病发生的机制十分复杂,为进一步探索机理的秘密,我们不可能在人体上进行相关的实验,因而实验动物成为人类的受难者。人类通过利用动物实验,可以深入探索疾病发生的自然法则,从而进行预防与治疗措施。比如,肿瘤、易传播的传染病等在临床上发病率较低,存在潜伏期长等特征,人类可以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深入观察探讨,并对临床用药的剂量及安全性开展试验,最终提高人类存活率,保障生活质量。

2动物伦理学与“3R”原则

19世纪,英国学者Hughs提出“动物福利”的新思想,即在农场饲养的动物应该与它所处的环境协调一致,精神与生理处于完全健康的状态[7]。实验动物也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它们具有情感,同时也有感知高兴、伤心、恐惧和死亡的能力,它们也应享有基本的生存、心理需求的权利[8]。1992年英国农场动物福利委员会提出动物的“五项自由”的基本福利:动物在饮食方面的自由、生活环境舒适度的自由、免受身体残害的自由、表达天性的自由、心理健康的自由[9]。动物伦理学阐述的是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伦理信念、道德态度、行为规范等理论体系的一门学说;并且是一门传授价值与权利,展现人与动物和谐、人性尊严及生命真谛的新理论[10]。动物伦理包涵两个方面:动物福利与动物权利。动物福利,即动物在作为人类食物、工具或者用于医学研究时需要受到不必要的痛苦,在这种环境状态下,动物的心理或者生理获得满足,且伤害值达到最小,简单而言,即安乐死。动物权利也称动物解放,是一种保护动物的思想解放运动,其目的是法律与精神层面获得受仁慈对待权及与人类享有相同的权利,而不是仅仅充当财产与工具[11],应全面贯彻落实“3R”原则,即代替(Replacement)原则、减少(Reduction)原则、优化(Refinement)原则。Replacement(代替):制定实验方案,用无知的材料代替活体的方法。包括:低级动物代替高级动物、小动物代替大动物;用组织学实验代替整体动物实验;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代替动物实验;人工合成材料代替动物实验;利用计算机构建程序和模拟动物各种生理反应代替动物实验。例如:在进行模拟人体心血管实验中,可以用家兔代替。Reduction(减少):指通过科学的实验设计,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通过选择优质动物、改进实验方法、规范操作程序等,尽可能使动物使用数量最少化。例如:在药理学实验中检测药物IC50值,可以减少组别,实验中通过合并实验组,减少动物实验的数量。Refinement(优化):以减少动物所受到的痛苦和伤害为目的,使用其他手段取代动物实验。例如:在微生物实验中需要使用鸡血做实验,可以使用仿真虚拟软件进行验证性模拟动物实验。由此可见,“3R”原则并不是要求不用动物,而是希望实验人员最优化设计好实验,改进实验设计和规范实验操作。动物和人一样,有大脑思维、有喜怒哀乐、有疼痛感、有恐惧感,大自然给予它们同等的生存权利。在实验动物的使用和研究中坚持“3R”原则,要善待活体动物,减少痛苦和死亡率。例如:动物的居住环境、饲料、水源应该达到舒适、营养、清洁的程度;在动物受到伤害前期,应给予必要的镇静剂、麻醉剂;保证动物的情绪温和稳定、死亡前减少应激、实施安乐死等人道主义措施。

3我国关于实验动物福利的现状及立法

当前,西方医学与生命科学研究在实验动物福利领域的法规较完善,我国在对动物福利的法规进程化方面要落后于欧美国家。1988年我国最早出台第一部野生动物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之后陆续出台的法规有:《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这些文件中都倡导关注动物福利与动物伦理问题,并指出要逐步增强对实验动物管理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配套[12]等内容的制定。2000年我国才开始引用动物福利的新概念并将它纳入法律条文的范围,2002年举行了有关“生命科学中涉及伦理内容”的国际会议,2006年国家科委在深入研究和听取广泛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2014年国家药监局出台了与动物实验相关的修订版法规,文件中提出要改善实验动物的生存条件,并将“3R”概念引入并作为原则性指导方针[13]。

4实验教学中实验动物的调查问卷及分析

4.1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以我校医学技术学院2019级、2020级学生为主体,首先通过调研、查阅资料、听取教研室相关教师的建议,并利用微信APP和问卷星APP小程序收集资料。总共发放调查问卷223份,回收调查问卷223份,合计有效信息223条。

4.2调查的内容

调查主要涉及实验动物伦理教学、动物伦理知识和如何对待实验动物的做法等客观题,主要从这三方面汇总,进行相关调查和分析。

4.3调查结果

(1)如何评价动物实验(2)动物伦理学相关知识(3)实验中动物的处理方式

4.4动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对措施

在如何评价动物实验的调查中,根据图1,有90.58%的学生选择“为人类的科学进步,可以理解”;有2.69%的学生选择“动物有生命,不认同”;选择“动物实验收获不多,可以取消”或“其他”的学生分别占3.59%、3.14%,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认同科技的进步,认同科技发展是为人类造福。在学生对动物理论学相关知识了解的调查中,根据图2可知,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动物伦理学观念方面存在认知滞后、缺失等问题,其中包括对实验动物的福利、“3R”原则和相关法律的认识严重缺乏,比例分别为75.34%、82.51%、67.71%。鉴于上述调查结果,学校应该将动物伦理学设置为必考项目学科,课程设置2~6学时为宜,在进行实验动物教学前适当增加1~2学时的实验动物伦理学教育,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实验动物的相关法律法规,倡导学生建立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课后,教师可以开展一些相关的讲座和论坛让学生熟知“3R”原则,使学生随时知晓国内外伦理学的最新研究与应用现状,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遵循“3R”原则,促进医德医风的建设,这在推进医学研究发展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医疗事业发展迅猛,医学实验动物成为实验的主要组成部分,动物实验也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和环节,常规机能实验包括气管插管、颈部解剖动脉结扎、灌胃、注射及各种病理模型的建立均会使用实验动物,实验会使动物遭受巨大的痛苦甚至为此失去生命[14]。在实验中,有学生出现了极端行为,在实验过程中不顾实验动物的痛苦,滥用实验动物及虐待实验动物,非正规手段处置动物等。例如:在家兔药物试药实验中,待家兔实验结束后,在实验动物仍然存活的情况下,有的学生以注射空气的方式处死实验动物,家兔在死亡前会发出惨叫声,全身抽搐最终死亡;在实验动物RNA提取实验中,需进行昆明小鼠颈椎脱臼操作,有的学生第一次没成功,就将动物直接摔死,导致小鼠内脏破裂,七窍流血[15]或是尾巴被拉扯断。要解决部分学生出现的对待实验动物的粗暴行为问题,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教师在课前,强化让学生认真预习实验的相关内容,可上网去查阅、浏览相关动物实验的动物捉拿技能,增加仿真教学课程的频率,避免实验动物处理悲剧的发生。二是在各实验室显眼的位置,可添加实验动物的宣传栏,制定相关使用实验动物的行为准则,详细列出被禁止的操作及相关处罚条例,促使实验动物的“3R”原则和相关福利及法律制度落到实处。三是学校动物伦理委员对实验动物实行严格审批制度,减少动物使用量,避免实验动物的不必要牺牲,唤起学生对动物生命的尊重[16]。四是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该言传身教,重视动物伦理学教育。

5“动物伦理学”课程中植入思政元素

根据图3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在实验动物处理方式上表现出:“关爱,仁爱”的精神。但是,还有少量学生存在伤害或虐待动物的行为(占0.9%)。在实验教学中融入动物伦理学教育,有利于学生建立动物伦理学观念,提高对动物权利的认知,增强对实验动物的保护意识。现阶段,“动物伦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策略的研究偏薄弱。“课程思政”是2014年之后出现的概念,源于上海市部分高校的相关探索,其目的是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困境,尤其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之间实际存在的“两张皮”现象,其方式是开发利用相关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充分发挥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目前的文献而言,“动物伦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研究总体水平不高,对于“动物伦理学”兼具医学专业课、人文素质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独特性和跨学科性理解得不够透彻,往往只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泛泛而论,而从动物伦理学课程中具体问题出发进行深度探索的文章则较为少见。近年来,医学教育体系中具体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开始出现。如尹素改等[17]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运用》指出“设计适合医学免疫学教学的思政案例,把‘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指引’齐头并进,收到了良好效果”;谭斯品[18]等的《病理生理学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指出“通过线上慕课的案例讲解,线下教学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问题的讨论,建立起一种思政教学的新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卢盛娟[19]等的《思政元素融入内科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结论》得出“融入思政元素的内科学课程教学不仅是内科学课程的教学之魂,也体现了当代医学类高校‘德医交融’育人模式的改革”的结论;还有刘晓霞的《生理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初探》,杨志刚等的《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等。由此可见,医学类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发展迅速、成果丰富,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泛泛而谈的多,结合学科或专业实践的少,讨论不够深入;二是研究大都围绕高等教育领域如高职、大学的课程展开,研究范围有些局限;三是课程思政研究取得成果的机构偏少,这与我国巨大的高等院校数量有落差。文献显示,医学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和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不仅不成规模,而且低水平重复较多。“动物伦理学”课程应是通过对伦理学理论体系和案例分析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提炼医学实践和生活实践中伦理道德问题的能力,并能对这些问题进行辩证分析。课程将对动物实验实践和价值领域中大量似是而非和错误的观念进行分析和批判,让学生初步理解批判性思维和正确思考问题的方法,具有独立思考的意识,能对社会生活和医学实践进行反思,能初步做到明辨是非,追求良善生活,增进实践智慧,承担社会责任和具备美好品德。

6结语

实验是生物学科形成和发展的“港湾”,同时是探索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手段[20]。动物也是生命体,动物实验中应该有伦理的要求,实验动物为医学研究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医学生应在实验动物前及过程中充分尊重实验动物,正确认识和对待实验动物的生命,尊重生命而不是亵渎生命。因此,在动物实验中融入伦理学教育非常重要。虽然,我国在动物伦理学方面的实践要落后于西方国家,但是近些年来科学研究领域普遍开始关注动物伦理问题,呼吁推动发展动物伦理的号召越发高涨,总体发展的趋势在不断改进中。医学类高校应在教学、科研中合理设置伦理学教育,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促进教育、科研效率,促使实验动物更好地为人类做贡献。医学生和医务人员职业的独特性需要他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强化自身的职业道德。高校医学生是一个庞大的青年群体,医务人员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承担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伦理学的教育体系中,把思想政治课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中国梦的具体实践”涵养为培育医学生追求职业道德理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医学生和未来医务人员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助力他们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意义尤为深远。生命值得敬畏。从文明地理解动物实验,最终指向以伦理学视角理解动物实验,建立起真正的“动物实验师人格性”。未来,我们需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物伦理学体系,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动物伦理学研究的是人类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良善生活和行为原则的相关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有着强烈现实关怀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指南。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动物伦理学的研究和学科建设中,将强有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物伦理学体系建设,从而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洁,喻婷,刘武,等.对我国科学研究中实验动物伦理问题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4,33(06):22-24.

[2]郝希山.融人文精神于医学教育之中[J].医学与哲学,2003(03):7-8.

[3]黄先菊.医学伦理学教育与药理学专业的结合[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01):38-39.

[4]李振良,李肖峰,史宝林.身心合一:试述当代医学人道主义原则的构建[J].医学与哲学(A),2012,33(07):20-22+76.

[5]张茜,肖新华.实验动物伦理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的探讨[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22,32(03):87-90.

[6]邢华,张汤杰.试论动物实验与动物伦理[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07):88-90.

[7]梅志强,王琼,邓莉.动物福利在研究生实验动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2,22(03):76-78.

[8]马雪,张慧楠,贾敏,等.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实验动物伦理学教育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04):539-542.

[9]顾为望,于娟.国内外动物福利的比较与伦理学思考[C].亚洲实验动物学会联合会(AFLAS)第三次会议暨中国实验动物学会(CALAS)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2008.

[10]金玫蕾.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带来的动物伦理及福利问题[J].生命科学,2012,24(11):1325-1329.

[11]张雯雯.儒家动物伦理思想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12]荣瑞章.我国实验动物的法制管理是动物福利的保障[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3(S1):45-51.

[13]王向云.国内实验动物伦理研究综述[J].西部皮革,2016,38(06):286-287.

[14]王强芬,陈列萍,胡君燕,等.一封写给实验动物的信[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02):80-81.

[15]周艳星,李江滨,张华,等.实验动物伦理教育应用于医学基础实验课的思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0):78-79.

[16]李贤玉,孙敏,吴胜英,等.医学实验及实验教学中的实验动物伦理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02):231-235.

[17]尹素改,张小莉,梅雪,等.思想政治教育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3):33-35.

[18]谭斯品,肖子辉,王慷慨,等.病理生理学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31):112-114.

[19]卢盛娟,彭鹏,黄杰安,等.思政元素融入《内科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1):44-47.

[20]范晓旭,姜文博.高校学生对动物实验的心理困境与解决对策[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7,15(05):139-141.

作者:周艳星 李荔 贾栗 李江滨 周艳芳 单位:广东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学院 广东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广东医科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