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避孕和节育教学的思考

课程思政融入避孕和节育教学的思考

摘要:避孕与节育的教学目标是帮助青年学生掌握避孕节育相关的科学知识,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促进其身心健康。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避孕与节育教学具有可行性。根据教学实践,提出课程思政融入避孕与节育教学的内容点,并指出教师要深度挖掘思政教育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避孕与节育;生殖健康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韩愈就在《师说》中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给教师这个职业进行了功能定位,千余年来颇受认可。这句话指出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所谓“道”,其实质就是为人处事的原则,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所谓“业”,即专攻之术业,相当于今天的专业课程。“传道”是教师的首要职责,所以,教师不仅要授业,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解惑”解的不仅是专业技能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人生问题亦包含在内。由此看来,中国的专业技能教育从来就不是孤立的,而是与道德品质的培养紧密联系。这与当前党中央的教育精神中,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是一致的。

1课程思政融入避孕与节育教学的意义

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指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即将思政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1]。从本质上而言,就是在专业课教学的同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引领,最终实现立德树人,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2]。课程思政是对总书记提出的“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具体落实。近两年来,全国高校相继对课程思政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实践探索[2-5]。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门选修课,避孕与节育系统介绍了避孕与节育相关的科学知识,从生殖生理知识到避孕原理,从常用避孕方法到避孕方法的选择,注重知识性与实用性,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与肯定,表明青年学生对避孕与节育科学知识有强烈的需求[6-7]。从目的上看,本课程的学习要求青年学生能掌握避孕与节育相关的科学知识,正确选择高效的避孕节育方法,走出认识误区,从而促进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从内容上看,该课程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属于通识教育的范畴,是关注人生活、道德、情感和理智和谐发展的教育,也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科目。生殖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健康和家庭和谐,而且关系到子孙后代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近年进一步优化了生育政策,这一举措对生殖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避孕与节育措施的有效利用是生殖健康的重要保证,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避孕与节育教学对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课程思政融入避孕与节育教学的内容

在避孕与节育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深入挖掘思政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将价值观的引领教育与科学知识有机融合,以实现教育目标。避孕与节育课程思政的融入点及培养目标具体见表1。

2.1家国情怀

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任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避孕与节育绪论中,从我国人民生殖健康状况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对比,以及和世界各国衡量生殖健康的主要指标的比较,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生殖健康取得的巨大成绩,明确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领导的正确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自豪感,培养对党和国家以及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信任;同时介绍我国在人口与生殖方面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教育学生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激发他们为“健康中国”战略目标添砖加瓦的豪情壮志。

2.2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的渗透主要在避孕节育方法涉及的人物介绍中,例如,在绪论的避孕方法发展史中,介绍先辈取得的成绩和做出的巨大贡献,例如我国计划生育学科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原同济医科大学生殖健康研究所吴熙瑞教授,对我国甾体避孕药、抗早孕新药米非司酮的国产化、抗生育中草药的开拓等做出了卓越贡献。由此增进学生对我国避孕措施研发过程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鼓励他们以先辈为榜样奋发前行,为“健康中国”的建设做贡献。此外,在甾体避孕药章节中,给学生观看性激素的发现及口服避孕药的发明视频,结合张明觉和炔诺酮的发明人卡尔•杰拉西的故事,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为人民的健康事业而努力学习。

2.3珍爱生命

避孕与节育相关知识的掌握、避孕节育措施的应用与意外妊娠发生率及人工流产率密切相关,因而是生殖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教育青年学生珍爱生命、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本课程的重要目标。本课程绪论从避孕与节育的应用现况分析当前年轻人在避孕与节育方面存在两大问题[8-10]:一是人工流产率高、重复流产率高以及流产呈低龄化趋势;二是对紧急避孕药有错误认识,紧急避孕药使用过度且风险认知不足。人工流产对女性身心影响巨大,其严重并发症包括人工流产综合征、出血、子宫穿孔及盆腔感染、宫腔粘连等。紧急避孕药与口服短效避孕药作用机理不同,其使用不当易导致女性内分泌紊乱,对生殖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将来的生育能力和家庭幸福。因此在绪论及紧急避孕药、人工流产等各章节一方面教育青年学生珍惜生命、守护生命、远离危害、洁身自好,引领青年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培养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救死扶伤的意识和维护人民身心健康的职业道德感。

2.4辩证法和创新思维

辩证唯物论为人们认识和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避孕方法本身的发展,从哲学的高度给予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启示。比较各种避孕方法的优缺点,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则认识更全面、更彻底,从而为避孕方法的发展提供方向。在新型避孕节育方法展望这一章节中,引导学生查阅文献,分享查阅结果,了解新型避孕节育方法的发展现况及发展瓶颈,践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发展观。而近几十年来避孕节育措施未见显著发展,可能需要在基础研究领域出现大的突破,以此强调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探索未知领域和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5人文精神

通过甾体避孕药、屏障避孕法和宫内节育器的发展史,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避孕措施发展过程中体现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甾体避孕药发明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这一历史时期,不仅是20世纪以来生殖生理认识的突破,同时也是女性意识觉醒和女权运动这一社会需要发展的结果。甾体避孕药的发明与投放市场,使女性掌握了生育的主动权和控制权,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之一[11]。

3课程思政融入避孕与节育教学的方法

任何教学内容的落实,教师都起决定作用。课程思政的良好融入对教师的政治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成为真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好教师,才能更加自觉、更加有效地把知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在教学中自觉进行对学生政治方向和价值观的引领,真正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以下两个方面需要注意。(1)深度挖掘思政教育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明晰善与恶、美与丑、对与错、是与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紧急避孕章节中,用漫画的形式展示紧急避孕药与口服短效避孕药的区别、紧急避孕药的危害以及在两性关系中对紧急避孕药应有的态度,从而教育学生爱惜身体,识别和抵制不良诱惑。(2)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讲授。课程思政的融入并不是要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而是要通过这种教育形式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在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需要经验、智慧和技巧,既不能蜻蜓点水,起不到作用,也不能把专业课变成思政课。有学者提出思政内容量和所占课堂时间一般不超过10%[4]。例如,在避孕与节育绪论一章中,思政融入点相对较多,因此教师需要认真备课,从总体上进行把控,明确拟融入哪些素材,哪些一笔带过,哪些略有扩展。思政教育内容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社会热点及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并进行适时和适当调整。

作者:张玲 苏萍 李红钢 相文佩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健康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