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运行管理范例

安全运行管理

安全运行管理范文1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经验

近年来,临洮县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饮水安全有保障主要是让农村人口喝上放心水”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巩固提升工程建设,持续巩固安全饮水成果,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全县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规范有序,农村供水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1基本情况

自2014年以来,临洮县实施了南部水厂改扩建、引洮一期东峪沟农村供水、东部农村引洮供水和东部农村供水巩固提升等17个农村供水项目,投入项目资金45659.77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0427.89万元、省级配套资金20799.18万元、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323万元、一般债券资金2524.13万元、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632.57万元、县级整合资金1953万元。目前,全县农村自来水用户有11.54万户,集中供水人口比例达到了98%,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95%,安全饮水率达到了100%。2020年,临洮县高质量完成了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目标,被甘肃省扶贫办、甘肃省水利厅授予“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主要做法

临洮县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中之重,协调推进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和后续运行管理,形成了“政府负总责,行业部门主抓,受益乡镇及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局面。

2.1多点发力,保障措施逐步完善

明确了县级政府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管责任、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三个责任”,进一步理顺了农村供水管理职责;制定了“临洮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基金管理办法”等,通过中央和省级下达水利发展资金、县财政拨款、水费提留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养护资金,保证了工程正常运行;设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费收入专户,实行县财政统一管理制度,由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所按照程序统一进行报账;全面实行计量水费和阶梯水价收费方式,并落实了供水工程优惠电价,有效降低了工程运行成本。

2.2落实责任,工程运行长效安全

成立临洮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站、临洮县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和5个工程管理所,落实323个行政村供水保障员378名;将县政府、县水务局、各乡镇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站、各供水工程管理单位、各行政村相关责任人和村级水管员姓名及电话在政府网站进行了公示,进一步落实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责任。目前,全县农村日供水规模40744m3,农村供水范围覆盖全县18个乡镇323个行政村,农村供水管网长度14891km,调蓄容积75680m3。

2.3规范管理,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印制了“临洮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维护及供用水合同”“临洮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户手册”,健全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一图一表一册”技术档案,制定了各集中供水工程巡查、抢修和村级管网管护等制度,做到主管道维修24h内完成,支管以下管道维修12h内完成。全面推进农村供水计量智能化“远传计量+微信收费平台”的收费方式,安装智能水表3.4万块,通过开展到村充值、微信缴费等方式,方便了广大农村群众缴纳水费,农村供水信息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2.4创新模式,运行机制不断健全

为了做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产明确、权责一致,临洮县将村级供水管网资产全部移交18个乡镇政府管理,形成了县、乡镇、村社、村级水管员和专管机构共同参与管理的“群管+专管”模式;建立了“临洮县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钉钉群,由县委、县政府及县水务局督促各相关单位及时做好数据修改、供水抢修和管沟开挖等工作,打通了农村供水“最后一米”;制作“用水户明白卡”,由各乡镇发放到每户农户,向广大群众公开省、市、县水利部门监督电话和供水服务电话,推行“甘肃农村饮水”微信公众号,使农村供水问题反映渠道进一步畅通。

2.5强化措施,水质管理稳步推进

按照定西市政府批复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临洮县划定南部、东部农村水源地保护区和南屏人饮等5个小型人饮工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立了保护警示保护标志,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并安排专人加强巡查管理;成立了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定期开展6处农村供水工程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的23项水质自检工作,并对323个行政村各类水样进行抽样检测;各集中供水工程每日开展常规9项指标检测,确保了农村供水水质从“源头”到“龙头”的安全可靠。

3工作成效

临洮县通过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加强督查指导,在完善全县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体系的同时,探索创新运行管理机制,全县农村供水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3.1农村供水网络更加完善

临水县按照“统一规划、一次设计、分期分批逐年实施”的原则,全力推进规模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形成了以洮阳水厂和东部引洮、东峪沟、东部、南部、中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处跨乡镇集中农村供水工程为骨干,小型分散供水工程为补充的农村供水网络,全县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3.2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近年来临洮县通过争取资金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农村供水巩固提升、苦咸水改水等项目建设,共建成集中供水工程15处,分散供水工程2564处,覆盖人口46万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95%,安全饮水率达到了100%,全县农村因水致贫、因水致病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广大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3.3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后,临洮县广大农村用水群众水质、水量、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得到了保障,减轻了农村群众劳动强度,解放了农村地区生产力,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全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实的饮水安全支撑。

4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工程管理难度大

洮阳水厂和东部引洮、东峪沟、东部、南部、中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处跨乡镇集中农村供水工程有提水加压泵站13处,水处理厂房6座,主支供水管道698km,有村级供水管网5860多千米,供水户数11.54万户。同时由于饮水工程地处黄土高原高寒山区,地形复杂,村庄农户相当分散,管道落差达1000m,水压不稳,管理人员少,工程运行管理难度大。

4.2水价太低,运行经费缺口大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同于城市供水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解决农村群众吃水的民生工程,也是公益性的基础设施。由于供水管网长而且分散,管道跑冒滴漏现象相当突出,维修费用大,运行成本高,按现行水价收取的水费难以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转。

4.3漏水造成的财产纠纷逐年增多,供水管理单位负担重

临洮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有的5860多千米村级供水管网,主要穿行于村庄巷道及群众房前屋后,由于农村群众的房屋大多建设年代久远,房屋基础差,受气候变化、道路整修以及群众疏于管理户内工程等原因,供水管道渗水经常造成农村群众房屋受损等水纠纷,处理难度极大。虽然省、县政府出台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明确了供水管理单位、受益乡镇、村和受益农户各司职责,但是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均由供水管理单位承担主要赔偿责任,给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严重影响了农村供水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4.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职工工作条件艰苦,待遇偏低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解决农村群众饮水问题的民生工程,水厂都处于远离城镇、比较偏僻的地带,工作辛苦,生活条件差,工资偏低,职工思想不稳。尤其是东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地处高寒地带,职工全年有一半时间在冰天雪地中进行维修工作,工作、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没有一定的毅力是不能长年坚守工作岗位的,需要各级政府关爱支持农村饮水安全事业。

4.5村民自管组织落实不到位

省市县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办法都明确村级供水管网和入户工程由各受益村社及农户负责管理维护,而且管理组织也建立了,但是,在具体管理工作中乡镇、村社、农户均推托不管,主要原因是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维修养护资金不落实、村级管理人员报酬不到位。

5意见建议

5.1改革管理体制,适当提高水价

根据2002年国家出台的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甘肃省及临洮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规定,参照全省大多数县市的具体做法,建议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单位确定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由县财政每年补贴一定数额的维修养护专项资金,确保职工工资发放和主体工程养护维修,降低工程运行成本。同时,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成本进行核算,按照“在现有基础上翻番、略低于引洮一期供水价格”的要求,适当提高供水水价,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正常运转。

5.2完善村级管理体制

建议出台政策明确用水者协会及村民自管组织组建办法、工作职责、管理经费筹集、人员工资标准等核心问题,保障用水者协会及村民自管组织建设落到实处,促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持续健康运行。

5.3加大宣传力度

建议县上加大农村饮水安全相关知识宣传,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通过采取发放宣传材料、举办培训班等措施,每年开展大规模的集中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饮水安全意识,提高群众集资投劳的积极性和建设管理的参与度。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群众饮用水安全意识,改变旧的用水观念,让群众更多地掌握农村饮水安全的相关政策和知识,充分发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更符合实际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效益。

5.4落实国家优惠政策,促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循环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运营税收、建设用地和用电三个方面。但在调研中了解到,部分扶持政策还没有落到实处,建议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用地应作为公益性项目建设用地,给予优先安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电应该按照农业用电的价格给予优惠;在认真进行成本测算的基础上,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行税收减免,免收水资源费、水质检测费、污水处理费等,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能够实现良性运营。

5.5进一步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地保护力度

临洮县已划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各有关乡镇要严格落实水源地保护和封山禁牧各项措施,严禁牛羊上山和采矿等破坏植被影响水源的现象发生。

6结语

安全运行管理范文2

为了能够进一步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后,其综合效益能够得到长期且有效的发挥,就需要将运行管理工作的开展作为重点关注对象,明确产权,落实责任。为此,缠溪集镇出台了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落实了运行管理资金的保障措施以及工作开展的责任主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现阶段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当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机构及其职责的划分不够明确:在饮水工程建设运行过程当中,均设置了集中水利部门、发改部门、财政部门等多个部门机构的专业性单位。这种形式在建设时期是可行的,虽然明确农村供水工程的管理由水利部门负责,但现实是,就水利部门而言,在乡镇基本上没有专门的管理工作室和人员。2)运行管理支持资金还存在比较大的缺口:饮水安全工程大量以分散形式存在,运行管理工作的开展也相对体现出了分散性方面的特点,受到经营收入与运行成本失衡的因素影响,导致仅仅依赖于对水费的收取,远远无法为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提供可靠的资金支持及保障。

2完善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措施

针对本文提出的,在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为了进一步提高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整体质量与水平,要求以对组织机构的完善为前提,以科学的规划与统筹为基础,以技术推广为根本,以产权明确为重点。具体而言,上述各项完善措施的实施要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完善组织机构

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角度上来说,需要进一步明确在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方面的职责与权限,构建更加清晰,结构明确的管理组织机构。一方面,需要加强水务站对集水供镇的管理力度,另一方面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加强对于基层部门的业务指导与培训工作:①需要明确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能与权限:即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村镇供水工程的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研究、制定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对实施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等;②需要以乡镇为单位设立乡镇水务工作站。其行政关系隶属于区(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模式;③在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实际工作过程当中,需要将对所管辖辖区内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行业指导、监督和检查工作作为重点的关注对象,同时还需要特别注意持续加强对供水站和人员的资质管理,组织业务和技术培训,逐步建立从业资格注册制度,实行行业准入控制。(本文来自于《水利科技与经济》杂志。《水利科技与经济》杂志简介详见。)

2.2科学规划与统筹

在现阶段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发展过程当中,针对乡镇级分散式供水工程管理中所表现出的突出问题与不足之处,一方面需要将其作为管理的重点,采取针对性的处置措施,另一方面需要在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当中,正确处理近期、远期的发展关系。在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需要落实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充分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对饮水工程管理进行集中的规划与统筹安排。在建设规划当中,需要特别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①需要将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作为主要发展目标,在确保乡镇居民用水环境,乃至整个水环境安全性得到保障的前提条件下,以点带面,将水务统一管理模式落实至实处;②需要建立在分类指导的基础之上,加大对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力度,使其在促进乡镇经济发展方面的价值与功效充分发挥出来。

2.3重视技术推广

在促进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以区域性单元为载体,通过设置水利站的方式,将所配置的专职水利运行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同时,还需要重视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建立在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之上,依托于专业性的技术工作部门,发挥农民自办的服务体系支持力量,将各种新型技术、工艺、设备、材料推广至具体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当中。同时,还需要积极展开包括水资源利用、保水、蓄水、输水、配水、用水、节水等多个环节在内的技术研究工作。同时,需要立足于饮水安全工程所处的环境特征,加大对于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等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力度,使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技术价值能够得到持续的发展与提升。

2.4明确工程产权

为了能够立足于实际发展情况,使饮水安全工程能够得以持续、高效的运行,同时确保其管理工作水平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与提升,就需要将对饮水安全工程产权的明确以及相关运行管理工作职责的界定作为重点工作内容来抓。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证实,只有确保了产权的明细,才能够使整个工程项目的运行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权责利三者之间的平衡度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但对于偏远性乡镇而言,由于饮水安全工程的产权归属于集体,现阶段是通过镇政府相关机构对其进行直接的管理,社会效益表现比较突出。为了能够使其运行管理的工作质量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需要在组建管理实体的同时,通过引入企业化运作模式的方式,在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之下,按照其一般性规律展开运作,在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中形成现代化的企业工作制度。

3结语

安全运行管理范文3

关键词:城镇;燃气企业;安全运行管理

燃气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关乎着我国的民生大计,城镇燃气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由于燃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燃气企业的安全管理也受到广泛重视。本文对城镇燃气企业安全运行管理进行探究,明确其对国家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意义。使用燃气过程中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1城镇燃气企业安全运行管理重要性分析

分析城镇燃气企业安全运行管理重要性,明确燃气是一种气体燃料,由于其覆盖面广,具有易燃易爆炸易中毒的特点,危险性较高,安全运行管理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强化重视。做好燃气安全运行管理工作,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也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基础。由调查结果可知,燃气的不合理使用,燃气企业监管不到位,将导致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燃气企业进行安全管理,需要掌握相关技术标准,在法律法规的支持下,采用最科学的手段,对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管,运用最高度的重视,避免燃气运行安全事故的发生。燃气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强化自身意识,正确操作燃气是十分必要的。基于完善的安全事故预防机制,提高城镇企业安全运行管理效率,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因此,城镇燃气企业进行安全运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城镇燃气企业安全运行管理现状分析

2.1安全体系不健全,主体责任不明确。城镇燃气企业安全运行管理目前存在:安全体系不健全,主体责任不明确的问题。安全管理体系是城镇燃气企业有序运行的基本依据,实践调查可知,我国部分城镇燃气企业,目前安全管理体系还不健全,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由于城镇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覆盖不完整,并未深入且落实到位,在燃气企业运作的过程中,出现了施工不遵守规定的现象。燃气管道装置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后续用户的使用,产生了消极影响。由于燃气设备监测数据不完善,后期养护技术不达标,导致燃气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幅下降,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由于部分城镇燃气企业内主体责任不明确,业务量较小的企业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配置不达标,进而无法尽到其责任。

2.2从业人员素质低,安全风险意识弱。目前我国多数城镇燃气企业内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安全风险意识较弱,这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培训不到位,多数城镇燃气企业内部培训,次数较少,没有吸取先进的知识经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主要由老员工带新员工,这将无法满足现实的培训要求。由于从业人员培训不规范,导致其工作素质较低,为后续安全管理带来不利影响。安全意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城镇燃气企业内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没有接受良好的安全管理理念,在日常工作中,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后无法有效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风险管理包括识别、排除和规避三方面内容。出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才能推动城镇燃气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3应急处理能力差,安全措施不到位。当前城镇燃气企业还存在应急处理能力差,安全措施不到位的现象。由于多数燃气企业将占领市场作为企业核心目标,重视经济利益的获得,忽视了安全管理。面对突发出现的安全事故,没有做好应急预案处理工作,安全措施不到位,导致后续造成经济损失。在市场化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燃气企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城镇人口激增,对燃气的需求量也加大,只有做好企业安全运行管理,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概率。城镇燃气企业安全措施不到位,安全运行管理不规范,没有完善的应急预案,都将导致事故的发生。传统的安全运行管理模式仍在使用,工作人员仅凭经验进行问题处理。信息化利用率不高,多数城镇燃气企业仍使用人工采集信息,导致安全运行速度下降,各类问题的发生,都值得城镇燃气企业引发思考。

3城镇燃气企业安全运行管理应对策略

3.1完善管理制度,明确企业主体责任。针对目前燃气企业面临的安全体系不健全,主体责任不明确问题,因此,提出完善管理制度,明确企业主体责任的应对策略。在实际过程中,需要抓好各个环节,建立健全的城镇燃气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设置安全管理委员会,掌握国家规定的方针政策,并且落实到企业各个工作岗位中。利用好管理制度,使其全面指导燃气企业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委员会有权监督指导安全生产全过程,并对其进行评估工作,确保安全运行的有序展开。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后,企业需要严格执行,有序的配合,以此为城镇居民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基于我国相关规定和燃气行业安全管理要求。城镇燃气企业需要强化落实政策措施,革新传统的管理方案,做好主动控制,全面改善现行的燃气企业生产状况。针对明确企业主体责任问题,建立安全管理网络,落实责任到个人。在城镇燃气企业中设置部门考核制度,要求每位工作人员达到标准,不达标的人予以惩罚。明确预防在先的理念,提高城镇燃气企业综合能力,确保安全可靠系统的全面运用。强化企业内各工作人员的主体责任意识,基于领导的正确引导,本着主人翁精神,积极的投身于企业安全运行管理工作中来。

3.2加大专业培训,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对城镇燃气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加大专业培训,强化其安全管理意识,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城镇燃气企业需要知道做好安全运行管理的前提是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提升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强化其安全意识,才能确保后续工作的合理展开。对燃气企业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聘请专业的人才进行经验分享,确保城镇燃气企业安全运行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大规模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城镇燃气企业安全管理质量。燃气企业内党员带头,积极的参与职业道德培训工作,提高自身的工作积极性,明确责任心,投身于安全运行管理工作中来。意识决定事物发展,城镇燃气企业工作人员,要努力强化自身对安全事故的认知,了解燃气行业的特殊性,才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基于对安全管理理念的正确认知,做好风险识别和规避工作,排除工作时的侥幸心理,才能全面杜绝安全隐患,推动城镇燃气企业发挥出最大的综合价值。

3.3加强事故预警,做好事故处理措施。加强事故预警,针对发生的安全事故,城镇燃气企业需要做好事故处理措施。企业从业人员需要学习相关燃气安全运行管理知识,强化自身事故防范意识,了解燃气事故的安全隐患,在详细的事故处理机制,从容的面对问题。不断提高燃气企业从业人员预判安全隐患能力,做好安全预警方法的落实工作,确保燃气企业全员掌握措施处理方法,将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扼杀在摇篮里。完善城镇燃气企业安全运行管理制度,是做好事故的重要处理措施之一。制度明确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燃气服务,在科学有效的生产管理要求中,贯彻落实国家相关规定,明确安全生产的具体目标,达到企业发展的核心要求。制定考核制度,针对不同岗位内容,做好相对应的奖惩标准,严格的进行审核,全面的防范不同种类的安全事故发生。城镇燃气企业需要派专人进行监督指导,在铺设燃气管道的过程中,提高安全施工质量,避免安全隐患。城镇燃气企业需要定期举行安全事故演练工作,完善事故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及时发现和尽早解决,健全突发事件出现的报告及后续解决流程。在进行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过程中,企业从业人员通力合作,准确有效的处理,防范事态扩大。通过城镇燃气企业的统一指挥,科学抢险,最大化处理安全事故,降低事故造成的不良损失。

4结束语

随着全民安全意识的提高,对城镇燃气企业安全运行管理也更加重视。燃气企业进行安全管理过程中,需要总结经验,面对目前出现的安全体系不健全,主体责任不明确;从业人员素质低,安全风险意识弱;应急处理能力差,安全措施不到位的问题,本文提出完善管理制度,明确企业主体责任;加大专业培训,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加强事故预警,做好事故处理措施的应对策略,旨在理论结合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继武.重庆城镇燃气企业安全运行管理探讨[J].城市燃气,2013(7):25-30.

安全运行管理范文4

关键词:电力调度;运行管理;安全控制;措施

0引言

电力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延伸,带动了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电力不仅为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更是加快了社会经济发展脚步。所以对电力企业而言,电力调度运行管理安全控制极为重要,如果在运行阶段出现问题则会限制企业与社会的经济发展,严重影响广大群众生产生活质量。为了更好地保障电力调度运行质量,企业首要任务是制定和优化安全控制措施,相关部门应积极响应、协同合作来处理存在的安全问题。

1电力调度运行安全风险及控制意义

电力系统内部结构较为繁琐,当系统处于运行状态时,极易受不同因素的制约,易引发安全事故,严重影响了电力调度运行过程。一方面,企业在生产操作阶段,所用电量非常大,电力负荷上下起伏明显,严重增加了运行管理难度,使安全事故发生率升高。另一方面,设备风险。基于新环境下,电力技术发展水平较快,大量先进设备和技术被应用于电力系统内部,这些设备较大程度体现了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现代化特征,但由于受到运行环境及条件的制约,加之电力调度运行操作与管理人员对这些设备的操作和运行路线熟练程度上还需强化。另外,若设备未能按时进行检测与检修,都将增加设备安全问题,最终给电力系统运行埋下安全隐患[1]。自动化机械设备在不同领域应用频繁,特别是电力行业,此种新型工作技巧不但要求电力调度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拥有高强度技能水平,从而提高操纵标准性。电力调度运行模式的蜕变在很大程度上证实了电力调度工作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深远意义和价值。

2影响电力调度运行管理的几点因素

目前我国经济建设较以往有了很大改善,在电力调度运行中加入了众多新型技术,如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促使电力调度模式从过去的人为管理向半自动化模式靠拢,充分体现了电力调度运行平稳与安全性,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安全问题,需要引以关注。1)主观因素。在管理阶段中相关的运行条例和章程仍缺乏一定的完整性,现场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还需提升,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仍需强化,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因操作过失或不规范行为等人为失误而埋下调度运行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对于电力调度运行管理来说,还应注意调度人员在处理事故时不按规定执行,亦或是没有详细了解电网事故的源头,最终对电力系统运行造成影响。2)客观因素。并不是人为失误而造成的电力调度运行事故,电力系统自身带有安全隐患,一些线路及设备出现问题,比如线路质量问题、设备故障问题、防线部署问题等,也会影响到电力调度运行安全性。此外,恶劣天气、周边环境气候等也会对电力系统结构造成损坏,而这类外界因素的干扰同样会降低电力调度运行安全性[2]。

3电力调度运行管理中安全控制措施的应用

3.1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

为了保证电力调度运行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必须详细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对员工自身行为准则予以规范与评价。在日常工作中,应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体系,促使员工在工作期间有参考依据。另外,还要创建奖惩制度,熟悉和了解不同职位的工作内容,对行为规范,工作认真,态度端正的员工予以奖励与表扬;对态度懒散,投机取巧的员工进行处罚,由此激励员工努力工作。除此之外,落实监督机制,监督和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将其融入到日常实际工作中。

3.2引入新技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在电力系统内部也加强了自动化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来提升电力系统运行平稳性,提高调度运行效率。在平时工作中,依据安全管理体系要求,调整与优化安全管理系统。电力调度运行管理部门还需结合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引入新技术。现阶段,较为成熟的电力调度管理系统、技术分别为能量管理系统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4]。前者是在广域监测系统前提下管控电力调度运行过程,发现问题后及时运行技术进行处理,随时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率。后者可通过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内部数据共享,为运行管理数据提供精准性和可靠性。

3.3增强员工安全责任意识

电力调度运行期间,会存在多种不安全因素,这里较为严重的便是人为因素,员工缺乏安全意识,现场操作不符合标准,便直接影响电力系统和设备的运行,使安全事故发生率增高。对此在日常工作中,需重点培养员工安全责任意识。一方面,利用相关案例让员工对安全有深刻认识,并进一步分析诱发事故的原因,吸取教训,避免该类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加强员工安全学习意识。在提高相关安全意识的同时,应增强员工自主学习动力,丰富自身安全知识与对运行安全问题的解决能力。传授更多安全生产经验,详细讲解调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深入强化员工对安全责任的熟悉和了解。除此之外,明确每一位员工的工作内容,同时把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其中,确保员工忠于职守,将安全生产条例铭记于心,为电力调度运行管理工作规范性、严谨性提供保障。

3.4提高电力调度人员综合业务水平

现如今电力行业较以往发展有了明显的改善,然而电力调度相关部门的理论、技术基础不够扎实,这对电力调度日常工作的影响很大。倘若电力调度故障问题突出,电力调度人员由于专业知识和综合业务水平匮乏而难以进行合理推断,同样降低了电力运行平稳性与实效性。对此,如何增强电力调度人员综合业务水平是极其关键的问题,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定期组织电力调度人员参加培训学习,目的是从根本上丰富其专业知识,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巧,加强电力调度人员综合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在开展综合型技能培训时,还要对员工实施现代化设备与技术方面的培训,让他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了解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运用技能,充分提升电力调度工作能力。另外,企业应不断拓宽安全调度培训渠道和市场,突破现有思维方式,积极开拓安全调度培训新的途径,开展跨地区、跨区域的合作交流,邀请高层次教授、专家到培训班交流、授课、开讲座。企业领导、安全监管人员、其他安全管理人员积极参与,积极培养和造就一批安全调度战线上高层次安全专业的管理人才;并积极选送业务骨干参加参与上级培训,不断更新其知识储备,借鉴、学习他人的安全调度培训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理念,不断充实自我;要建立安全调度培训责任管理目标,健全安全培训合作、协调、互补、有效的工作机制,构建更加强有力的安全调度培训支撑体系,使安全调度培训工作规范、协作、科学、有序地开展。

3.5全面提升电力负荷预测水平

对于电力调度工作而言,工作人员必须根据真实状况对电力运行展开全面预测,在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国内电力调度的真实情况和国情后,最终做出较为理性、严谨的推断。这对电力企业调度资源的有效使用和扩大电力市场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4结语

现如今电力系统以渐渐朝着复杂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在电力调度运行管理方面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要想有效控制电力调度运行管理存在的风险,必须依据实际状况,选择最佳的安全控制手段,比如完善规章制度、引入新技术、增强员工安全责任意识、提高电力调度人员综合业务水平、全面提升电力负荷预测水平等,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入手,以此为电力资源平稳、安全输送提供保障,最大程度彰显安全控制措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邹高域,郭晨.电网调度运行安全信用体系建设[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27):380-381.

[2]赵普,瞿静文,马建华.江苏电网调度运行与生产管理系统的集成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9(6):109-111.

[3]宁剑.电力调度自动化运行管理规程修订解读[J].中国电力,2018(50):58-60.

安全运行管理范文5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为了解决人畜的饮水安全问题,各地方政府都加强了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但是在实际运营中仍存在很多管理问题,严重限制了工程的建设质量。因此,研究分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特点

1.1建设面积广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过程中,结合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分布特点导致了工程具有建设面积广、建设地点分散等特点,不仅增加了饮水安全工程的整体建设成本,而且不利于建设期间和运营期间的管理工作开展。

1.2公益性特点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党和国家为了解决农村应用水问题,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工程本身的盈利性较低,难以吸引外来资金的投入,大多依靠国家的政策补贴以及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入户工程质量不合格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施工企业不重视入户工程,导致存在饮水管道埋深不合理,线路设计不标准等问题,给后续农村居民的日常饮水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2运行制度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完毕后,大多由当地村庄的村委会、供水公司等部门共同管理运行。但是在实际的运行管理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不够明确,很多饮水安全工程在建设期间以及后期的维护保养过程中,缺少资金来源,导致无法有效的确保饮水安全工程的正常运行。

2.3水质检测工作不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各种因素影响,饮用水的质量可能存在持续下降的问题,严重时可能达不到安全饮水的标准。然而,很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都没有建立完善的水质检测流程,难以及时发现

饮水安全问题。

2.4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不仅缺少专业的管理人才,而且还缺少运行维护相关的技术人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质量。

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措施

3.1加强政府部门的管理

结合当前区域内相关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从管理组织上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水平。同时还需要强化对运行管理资金的专款专用,并自觉接受财政部门等的监督,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3.2重视水源保护及水质检测

对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源地,必须明确的划分出具体的保护区域,对区域内的各类工业生产活动进行严格控制,严禁排放污水到水源区域,严禁焚烧、掩埋各种垃圾或者化学物质,严禁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肥或者农药。避免任何人工行为对饮水水源造成污染。同时,严格执行《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相关要求,定期的对饮用水水质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切实保障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

3.3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重视相关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提高其管理能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稳定运行。同时还要重视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培训工作,定期的邀请一些技术专家到现场指导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各项业务管理技能,培养出专业的管线保养维修人员,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稳定运行。

3.4加强水价管理及水费计收

在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价管理和水费计收工作时,应综合考虑工程的建设成本、运行成本以及后期的维护费用等,合理的进行水价的制定,为后期的运行管理提供资金支持。此外,在制定水价的过程中,除了考虑建设成本之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支付意愿和能力,结合饮用水的需求变化,实现水价的灵活调整。并召开听证会,积极吸取来自不同区域的各方代表的意见。在进行水费征收过程中,还要按量计收,并积极引入IC卡等水表,来提高水费收缴的便捷性和准确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解决了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从制度上保障工程的顺利建设,加强专业管理人才的培训,合理的制定水价,多渠道筹集运行管理资金,确保农村饮水工程的良好运行,推动我国新农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安全运行管理范文6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机制;责任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国家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全国广大农村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努力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供水规模化、工程建管专业化”,全面解决“十三五”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各级政府要完成的重大课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供水先后历经了自然发展、饮水起步、饮水解困、饮水安全四个阶段,自2016年起进入农村饮水巩固提升的新阶段。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在解决广大农民饮水安全、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做好已建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提高供水服务质量,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长期、持续、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显得十分必要。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

1)安全建设问题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标准开展工作,但是由于工程建设量大,建设线路长,建设面积广,农村地理环境异常复杂,相关规划设计与工程实际存在一定偏差,容易导致安全建设中出现很多问题,如:项目设计不合实际,岩石坚硬无法深埋,局部变更地方过多,蓄水池容易出现渗水、漏水现象等[1]。2)供水成本高,保障运营难度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普遍存在实际供水量远小于设计供水规模的现象,造成设施闲置、物资浪费;供水集约化程度低,规模效益小;管护力度不严,管网漏损水量偏大等,加大了农村供水成本。另一方面,农民对水价敏感,受传统喝水不缴费意识的影响,不愿交水费,沿用原有的自备水源,导致入户率不高,水费收入少。而管护人员工资、消毒药品费及办公经费等支出却逐年增加,支出大于收入,很多水厂处于亏损状态,保障运营困难大。3)抗击自然能力差,管网维护困难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多选在高山,供水管网点多、线长、面广,抗击自然灾害能力差,每遇冰冻和山洪灾害,沿途供水管线损坏程度大。加上农村条件简陋,水厂设施设备使用年限较长,维护保养频率逐年升高,管网维护非常困难。4)单村供水工程力量薄弱。单村供水工程规模小,管网铺设大多只到行政村中心位置,入户水管及配件需要村民自费解决,存在自来水上户不积极现象,入户率低,水费定价也低,难以维持工程管理。单村供水工程基本上使用粗放式的消毒方式,即人工撒入漂白粉,投入次数和用药浓度只能依靠个人经验,难以持续保障水质安全。5)运行管理机制欠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政府主导公益性很强的民生事业,很多运行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未转变,责任心不足,管理松懈,管护制度未落实,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2]。大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缺乏人才意识和科技意识,忽视管理与技术人才的培养,缺乏专业管理和运营能力[3]。

2加快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责任体系

根据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农村饮水安全实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地方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等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供水单位的运行管理责任势在必行。1)主体责任。地方人民政府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责任主体,应该加强建后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逐级落实主体责任,区县级政府应建立长效稳定的农村供水运行管理经费投入机制,统筹负责所辖范围内农村饮水安全的组织领导、制度保障、管理机构、人员和工程建设工作。2)监管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作为行业监管责任部门,应组织研究、制定乡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抓好农村饮水工程规划、项目实施方案等前期工作,对工程运行管理进行行业指导和监督,同时做好抽检、巡检、培训等工作。3)运行管理责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单位负责向用水户提供符合水质、水量要求的供水服务,必须持续做好工程运行管理、水质检测、水费计收和维修养护工作,提高单位经营透明度,加大管理力度,通过先进的工艺和技术降低供水成本,提高农民缴纳水费的积极性,同时公布供水服务电话和标志牌,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3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体制

各级政府要明确管理职责,落实管理人员和制度,因地制宜,采取多形式管理机制。县级人民政府可成立农村供水总站、管理中心或农村供水总公司等适宜形式,负责县域范围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和供水服务,管理乡镇集中供水公司、供水管理站等;乡镇人民政府成立供水管理站,协调监督乡镇供水公司,直管所辖单村供水协会,受本级政府直管和县级水利部门行业监管的双重领导;行政村按照互助合作、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宗旨,组建供水协会,负责本村供水工程的正常运营。促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形成行政村(供水协会)—乡镇政府(供水管理站)—县级政府(水利部门)三级管理模式,做到齐抓共管,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4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经费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必须要有经费保障,明确合理的水价制度和水费收缴方式,建立财政或其他经费补贴并规范使用管理的制度,对供水成本高、水费收入难以保障正常运行的工程予以适当补贴。1)水费和上户费。大力推广IC卡智能水表,先交费后用水,实现节约用水,也避免了水费拖欠等问题。利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政策,加快异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农村管网铺设进程,扩大宣传力度,增加自来水上户费和水费收入。有条件的地区,对贫困户居民用水进行合理的财政补贴,缓解老百姓经济压力,也保障了供水工程水费收入。2)加大财政补贴。目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正处于巩固提升的发展阶段,上户率不高,水费收入微薄,更多体现的是社会公益属性,供水管理部门可根据各地供水工程的地理环境、工程规模、用水户数量、自然环境等实际情况,对农村自来水水质处理、检测药品和管网维护等报财政统筹补贴资金,并形成常态模式,确保农村饮水工程良性运行。另外,对突发性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亦可根据“一事一议”申请财政支持,缓解资金压力。

5规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制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要包括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和单村分散供水工程。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要明晰农村饮水工程产权,落实工程运行管理主体、管理责任和运行管理经费,明确水源保护、水质检测监测、水价制定等工作的职责要求[4]。针对供水工程普遍存在实际供水量远小于设计供水规模问题,建议推行管网延伸扩户,扩大供水范围,实现规模效益,提高经营收入,降低供水成本[5]。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必须按规定制定用水户上户台账,有独立的财务会计和出纳、有管护机制、有水质管护措施和相关记录、有牌子和章子、有办公场地、有卫生许可证、取水许可证、员工健康上岗证,财务账目做到日清月结,没有白条抵库现象,上户相关费用计入成本,按规定支出等,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另外,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营造有利市场投融资的环境,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和民营资本参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6],聘请职业经理人,实行专业化公司管理。

6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业务培训

当前农村供水工程技术力量薄弱,缺乏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结合各地方实际,组织编写浅显易懂的农村供水工程技术手册和相关培训教材,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工作,推行持证上岗制度。以省级水利部门牵头,组织专业机构举办水质检测、财会改革、工程建管等相关业务培训班,促进人才交流,增长管理技能和专业知识,增强服务意识和安全意识,做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人才基础,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期、持续、良好运行。

7规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评价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必须按规定加药消毒,水质达标后才能供给。千吨万人以上供水工程,应依据工程运行期出厂水或末梢水水质检测报告进行水质评价,水质检测结果符合GB5749-2006规定为达标。千吨万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水质检测结果符合GB5749-2006中的农村供水水质宽限规定为达标。单村分散供水工程,可采用“望、闻、问、尝”等简便适宜方法进行水质现场评价,饮用水中无肉眼可见物、无异味、用水户长期饮用无不良反应可评价为基本达标。

8结语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障农民群众饮水安全,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千家万户农民的饮水安全和用水质量的重大民生工程。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提高服务意识,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引进新理念、新技术,逐步发挥饮水安全工程的惠民作用,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真正实现“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参考文献:

[1]娄露.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工程存在的问题和管理措施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18(10):58-59.

[2]倪文进.关于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值得关注的三个观点[J].中国水利,2009(1):34-35.

[3]裴永刚,田海涛.北京市村镇供水工程管理机制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5):39-42.

[4]席跟战.以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为重点全面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又好又快进展[J].陕西水利,2015(3):19-20.

[5]林国忠,林国华.浅论农村人畜饮水供水安全与饮水工程管理[J].科技信息,2017(02):186-208.

安全运行管理范文7

近年来,六安市共建成各类农村供水工程480处,累计解决345万农村居民和21.74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共建设7个区域水质检测中心;全市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受益比例由2007年底的6%,提高到2016年底的6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2%;从2012年起,六安市农村供水执行水价为2.0元/m3,全成本水价1.50元/m3,运行成本水价1.38元/m3,目前全市6个县区实行了“两部制”水价政策,明确了“两部制”水价、入户部分费用及农饮工程用电价格等;全面完成了列入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的408.6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建设管理及运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虽然目前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阶段性任务完成,但受水源条件、工程状况、人口变化和标准提升等多因素影响,农村供水仍存在供水规模偏小、供水保证率不高、净水设施不齐备等问题。

二、六安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1.现有农村供水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目前六安市农村饮水覆盖率为81%,与到2020年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自来水“村村通”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一是早期建设的部分管网延伸工程入户支管网老化严重,加之近几年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的实施,造成供水管网损坏增多,管网漏损率较高。二是平原区部分水厂存在建设标准低,建设内容不完整,取水保证率不达标,未配备自动加药设备等现象;有的规模水厂使用一体化净水设备,构筑物未分组分格等。三是山丘区由于建设规模水厂难度大、投资高,大多为在日供水50吨以下的单村项目,就近采取高位引水,水源点多选在河沟或山涧泉水,每遇干旱天气,水源水量减少,净水设施、消毒设备配套安装率低等情况,造成枯水时期水质、供水保证率无法得到保障。

2.工程运行困难,尚未建立良性运行机制

一是部分水厂经营管理权属不清,管理责任不明确,产权界定模糊。在管理上有乡镇、村集体、个人承包、租赁等多种方式,造成管理上各自为政、良莠不齐;虽出台了用地、用电、税收等优惠政策予以扶持,仍有小部分水厂由于自身建设规模不大、水费收缴难、农户用水习惯、管网漏损率大、人均供水管线长等客观原因,工程运行维护成本居高不下,只能微利保本甚至亏损运行,长效管护机制难以建立。二是行业管理专管机构部分未完全落实人员和经费。全市大多县区虽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专管机构,但仍有少数县区没有成立专管机构;有的专管机构虽纳入了编制,更多的是在现有机构上加挂新牌子,没有增加人员和经费,难以切实承担起相应的专管职责。

3.农村水源量大、面广,污染源多,水源保护工作难度大,部分水质达标率不高

一是基层技术力量薄弱,对农村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非常滞后。针对农村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和治理措施少,县级水利部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列支资金设立了水源保护界标和警示标志,但日常管护资金却要由供水运行单位自行筹集,未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二是供水水质监测能力不足,缺乏专业技术力量。农村供水水质应实行水厂自检、行业巡检和卫生抽检的三级检测体系,但千吨万人以上集中式供水工程配备水质化验室的工程不能满足现状需求,且化验设备配置不齐,受检测专业人数少、基层难以留住技术人员的条件等限制,部分水厂自检工作实际难以开展,行业巡检力度不足等问题难以有效解决。

三、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对策及建议

结合六安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型城镇化、振兴乡村建设等需求,按照“轻重缓急、近远结合、量力而行”的原则,采取配套改造、升级联网等措施,以县为单元整体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提高农村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集中供水率及自来水普及率,从而真正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安全饮水保障体系。

1.因地制宜加强供水工程建设与改造

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以水量充足、水质优良的可靠水源为基础,以县级为单位,科学划定供水分区,确定分区工程布局与供水规模,重点发展区域集中连片规模化供水工程;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通过城镇管网覆盖行政村、集中供水工程覆盖分散供水等措施,进行改造、配套、联网,同步开展水厂净化工艺、配套消毒设备标准化建设,提升水源工程、水厂建设、管网等三大工程,统筹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不达标、易反复等突出问题,优先解决贫困村和贫困人口饮水问题。

2.完善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护机制

建议县(区)水利、财政等部门应根据当前区域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渠道、工程规模等现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进一步明晰产权归属;建立健全管护制度,落实管护经费,市、县(区)两级财政部门要制定维修养护定额标准,落实工程运行管护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工程维修养护基金,尤其是对供水1000吨或受益人口1万人规模以上供水工程,应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以县(区)级为单位,依托区域内规模化供水企业,建立县(区)级供水技术服务体系,落实专业维修养护人员;对一些小型分散供水工程,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委托有专业能力的供水单位,统一开展日常运行管护;建议县(区)发改委、财政、水利等部门进一步完善地方财政水费补偿机制,合理确定供水价格及收费机制,采取“财政补贴、水费计提”等方式,尤其是对单个行政村或自然村的供水工程的供水水价,不足部分应通过财政资金给予补偿;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要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供水价格,以确保农村饮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3.建立健全农村水源保护安全保障机制

安全运行管理范文8

[关键词]长效机制;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

在社会稳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水资源使用的情况。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会将水资源进行净化,能够有效满足城市人们的用水需求。然而,农村发展远远不及城市,不仅会存在用水困难的现象,同时还会出现用水质量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用水存在的问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建设相应的长效管理机制,保障农民饮水安全。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招标市场混乱

在农村实际开展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前,需要以投标的方式选择施工团队,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并且能够有效的控制施工的成本。然而,由于招标市场混乱,进而导致在实际开展招标的过程中出现围标以及邀标的现象,甚至部分企业为了提高中标的几率,选择与相关竞标企业合作,进而导致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无法选择施工效率高的施工团队,严重影响工程的整体成本与质量。

1.2工程管理不够健全

部分施工团队在实际开展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制度,进而为安全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与此同时,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会导致管理责任无法明确,无法建设相对安全的管理系统,严重影响管理的效率。除此之外,还会有部分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足,同时不够重视自身的责任与义务,过于重视形式化管理。

1.3工程设计不合理

据实际调查,相关农村地区的水利单位的技术人才不足,同时管理资金不够充足,严重影响农村饮食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与此同时,部分工程的设计规划不够合理,并没有实际分析农民的用水需求,进而出现资源浪费或不充足的现象。除此之外,相关施工企业为了赢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并没有对农村安全用水工程安装消毒净化的设施,存在严重的饮水安全隐患问题。

1.4工程管理过程中问题百出

由于部分管理人员的能力不足,在加上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不仅会影响管理的效率,甚至会出现对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不重视的现象。与此同时,由于没有实施精细化管理,进而导致施工的各个环节都会出现质量不达标的现象,促使农村饮水工程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无法高效解决农民的饮水问题。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开展对策

2.1完善工程管理机制

在农村实际开展安全用水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应该根据实际建设情况完善相关施工管理机制,并建设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加强各个环节施工的管理,发挥规范化管理工程建设。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供水设施的保护工作,明确各项设施保护的主体,分配到各管理单位任务与职责。不仅如此,还需要建设监督机制,定期的对农村饮水进行检查与监督,保障人们用水质量达标,确保用水价格符合国家的规定,发挥长效机制的效果与意义。

2.2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

由于部分饮水安全工程开展过程中存在管理工作人员能力不足的现象,严重影响管理的效率。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需要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能力,规范其行为,促使其能够高效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相关企业要定期开展培训,加强知识教育,明确管理人员自身的责任,确保管理人员的能力得到提升。其次,还应该加强制度考核,分析管理人员考核成绩,明确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能够开展针对性培训。最后,还需要进行法律科普,确保其在管理过程中能够遵守规则,降低违章操作出现的概率。

2.3施工各部门紧密联系

在实际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时,农民的饮水质量会严重受周围环境与公共卫生的影响。因此,为了保障农村的饮水质量,相关建设部门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建立联系,并全方面分析各个影响因素,与环境部门做好协商,避免垃圾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造成影响。与此同时,应该合理检测水中的微生物与矿物质成本,确保其能够满足人们饮用的标准。除此之外,还应该制定相应的环保方案,定期对水源周边进行清理,检测是否有污染源与水源相连,促使人们能饮用安全质量达标的水资源。

2.4加强饮水安全意识的宣传工作

据实际调查,部分农村人们在用水的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同时没有建设饮水安全工程。因此,为了能够保障广大农民的用水安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饮水安全饮水意识宣传工作,讲述水资源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让农民了解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重要性,确保该工程能够正常运行。与此同时,还需要派相关技术人员开展指导工作,确保人们能够重视饮水安全,促使农村饮水问题得到高效的解决。

2.5重视长效机制管理模式

在对农村安全饮水管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眼前的管理,还需要制定长久的管理措施,确保安全饮水工程能够持续发展,为农民长期提供优质的水资源,促进农村资源的稳定发展,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所以说,农村安全工程管理应该得到重视,并根据发展现状制定相应的对策,全方面提升用水的质量,降低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出现的概率。

3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有效地缩短城市与农村的差距,需要首先将水资源使用的问题加以重视并解决,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因此,在实际对农村饮水安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崇尚长效管理机制,不能只注重眼前,而是需要进行长久打算。只有这样才能够高效保障农村的用水安全,避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参考文献:

[1]东美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09):225.

[2]梁晓芬.南宁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后运行管理长效机制研究[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8,20(4):57-60.

[3]于敬新.浅谈如何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水平[J].四川水泥,2018,(0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