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论文范例

安全技术论文

安全技术论文范文1

1网络安全

1.1网络安全的含义

所谓网络安全,可以理解为网络信息安全,这里既包含了网络系统硬件、软件的安全,同时也强调系统中各种数据的安全性。信息在网络系统中的传输、存储、处理和使用等过程均涉及到安全性的问题,需要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提供相应的数据保护。现阶段网络安全基本是分为两种:静态安全和动态安全。所谓静态,是指数据在整个网络系统中并未发生传输和处理;相反,动态是指数据在网路系统中存在传输和处理等过程。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可以保证在这些状态下,网络数据不被未授权人篡改,数据不会被遗失或破坏。

1.2网络信息管理安全性

网络信息管理安全性主要是指局域网的安全性,具体包括对局域网内部共享资源的维护及控制,对相关用户名及口令加以管理。网络安全问题的复杂性是由其开放性决定的,在实际管理应用中,不仅需要考虑信息及其公布的安全性,同时还要对各种安全监测及恢复方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此针对信息访问控制和信息安全检测这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1.2.1信息访问控制问题

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信息访问控制,主要是指对网络信息访问进行全面控制,既控制网络信息的使用者,又控制网络信息的拥有者。网络资源访问的最大特点就是远程控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可靠控制,在一定规则的指导下对用户进行鉴别。

1.2.2信息安全监测问题

任何一种信息访问控制措施均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大多数控制方法均是针对以往或现有问题所制定的可行性措施,如果出现新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就需要进行新措施的研究。实行网络信息安全检测,主要是因为网络系统具有一定的潜在攻击性,一旦遭遇某种攻击,就必须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全面保护网络信息数据,尽快恢复被破坏数据,以保障数据安全。

1.3网络信息安全衡量指标

在评价网络信息安全水平时,可以从网络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三个方面加以分析。所谓网络信息的机密性,是指网络信息在系统中静态和动态两种状况下,信息不被未授权第三方所截获,这一点是网络信息安全的关键点,也是决定网络信息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标;所谓网络信息的完整性,是指网络信息发生存储或传输行为时,其信息内容不被第三方所修改和破坏,网络信息完整性一旦被破坏,将会直接影响整个网络系统的信息安全;所谓网络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其可信度是否发生了变化。当前常用的一种立体式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模型可以分为三大块,第一块就是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控制中心,主要由安全管理者所制定的各种安全管理措施组成;第二块是操作控制中心,主要由系统内部安全操作措施和计划组成;第三块是技术控制中心,这一部分主要涉及一些逻辑访问控制方法,在具体认证、授权等方面有着较为明确的规定。

2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

2.1系统漏洞

网络系统通常情况下都使用制定好的协议,目的在于操作设计过程中能够简单方便的使用。任何一些协议的保护防范措施不周全,均会导致系统漏洞的存在,给黑客、病毒带来入侵的机会,进而导致整个网络系统遭遇大规模破坏的威胁。

2.2黑客攻击

当前全球网络已经逐渐实现统一化,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这样一来黑客就可以更方便地利用网络在更大范围内寻找并挖掘系统漏洞,进而对网络系统进行攻击,造成多种破坏。比如,黑客有可能在被攻击系统中制造出大量无价值的网络数据,致使该系统资源被大量占用,导致网络出现拥挤堵塞,目标主机和网络就会在这段时间内丧失回应功能;黑客还有可能在网络系统中搜索一些防卫性能较差的系统进行破坏;此外,黑客还有可能通过邮件发送病毒,进而实现入侵网络的目的。这种攻击威力非常大,而且由于是以邮件作为载体,所以传播速度较为惊人。

3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水平措施分析

3.1加强信息管理技术的控制

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结合实际情况提高信息安全化管理水平。信息管理技术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注意可实施范围,并在该范围内加强各种因素的研发力度,进而在面对各种网络应用风险时,能够提供有效的解决措施,保证整个系统能够在合理范围内高效运行。

3.2做好网络信息安全防御措施

3.2.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当前网络安全防御措施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方式,是处于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一种安全防御措施,能够实现对网络数据的监测、限制等功能。防火墙的主要特点是价格适中,易于安装,能够实现在线升级功能。防火墙的技术水平将直接决定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3.2.2认证技术

网络信息认证的主要目的在于验证信息的发送者是否是真实信息拥有者,检测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是否被篡改或者有延迟情况的出现。目前,在网络信息系统中的认证技术主要包括消息认证、身份认证和数字签名三种,其中消息认证和身份认证的主要作用是在通信双方利害一致的前提下,防止第三者通过一些技术手段破坏信息。

3.2.3信息加密技术

信息加密技术是当前网络通信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技术,通过对信息的加密来实现信息存储和信息传输的保护。现阶段使用的信息加密技术有对称密钥加密和非对称密钥加密两种。其中对称密钥加密技术的加解密速度快,但实现起来较为麻烦;非对称密钥加密的密钥管理技术较为容易实现,但加密时间较长。

4结语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对于网络安全非常重要,很多环节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制定出更全面更科学的信息管理体系,来应对当前复杂严峻的网络安全防范形势。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将继续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以期获得更有价值的成果。

作者:樊宙 单位: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云网络安全技术现状研究

1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1隐私数据保护云安全技术

数据安全和隐私数据是用户考虑是否采用云计算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安全保护框架方面,最常见的数据安全保护体系是DSLC(DataSecurityLifeCycle),通过为数据安全生命周期建立安全保护体制,确保数据在创建、存储、使用、共享、归档和销毁等六个生命周期的安全。Roy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MapReduce平台的隐私保护系统Airavat,该平台通过强化访问控制和区分隐私技术,为处理关键数据提供安全和隐私保护。静态存储数据保护方面,Muntes-Mulero等人对K匿名、图匿名以及数据预处理等现有的隐私处理技术进行了讨论和总结,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动态存储数据保护方面,基于沙箱模型原理,采用Linux自带的chroot命令创建一个独立的软件系统的虚拟拷贝,保护进程不受到其他进程影响。

1.2虚拟化云安全技术

虚拟化技术是构建云计算环境的关键。在云网络中,终端用户包括潜在的攻击者都可以通过开放式的远程访问模式直接访问云服务,虚拟机系统作为云的基础设施平台自然成为这些攻击的主要目标。虚拟机安全管理方面:Garfinkel等人提出在Hypervisor和虚拟系统之间构建虚拟层,用以实现对虚拟机器的安全管理。访问控制方面:刘谦提出了Virt-BLP模型,这一模型实现了虚拟机间的强制访问控制,并满足了此场景下多级安全的需求。Revirt利用虚拟机监控器进行入侵分析,它能收集虚拟机的信息并将其记录在虚拟机监控器中,实时监控方面LKIM利用上下文检查来进行内核完整性检验。

1.3云安全用户认证与信任研究

云网络中存在云服务提供商对个人身份信息的介入管理、服务端无法解决身份认证的误判,以及合法的恶意用户对云的破坏等问题,身份认证机制在云网络下面临着诸多挑战。Bertino提出了基于隐私保护的多因素身份属性认证协议,采用零知识证明协议认证用户且不向认证者泄露用户的身份信息。陈亚睿等人用随机Petri网对用户行为认证进行建模分析,通过建立严格的终端用户的认证机制以及分析不同认证子集对认证效果的影响,降低了系统对不可信行为的漏报率。林闯、田立勤等针对用户行为可信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将用户行为的信任分解成三层,在此基础上进行用户行为信任的评估、利用贝叶斯网络对用户的行为信任进行预测、基于行为信任预测的博弈控制等。

1.4安全态势感知技术

自态势感知研究鼻祖Endsley最早提出将态势感知的信息出路过程划分为察觉、理解、预测三个阶段后,许多的研究学者和机构在此基础上开始进行网络安全台式感知,其中最著名的是TimBass提出的基于数据融合的入侵检测模型,一共分为六层,包括数据预处理、对象提取、状态提取、威胁提取、传感控制、认知和干预,全面的将安全信息的处理的阶段进行了归纳。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框架模型方面:赵文涛等人针对大规模网络环境提出用IDS设备和系统状态监测设备代替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中的传感器,用于收集网络安全信息,并从设备告警和日志信息中还原攻击手段和攻击路径,同时利用图论基础建立的认知模型。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评估方面:陈秀真利用系统分解技术将网络系统分解为网络系统、主机、服务、脆弱点等四个层次,利用层次间的相关安全信息,建立层次化网络系统安全威胁态势评估模型,综合分析网络安全威胁态势。之后该架构做出了改进,量化了攻击所造成的风险,同时考虑了弱点评估和安全服务评估两种因素,加入了网络复杂度的影响因素,该框架更加体现网络安全态势真实情况。

2研究现状中存在的不足

以上这些研究对全面推动云安全技术的迅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研究,对几个领域还存在不足:(1)云网络中虚拟机间因关联而引起的安全威胁较为忽视;(2)云网络中可信计算与虚拟化的结合研究不足;(3)云网络环境下云/端动态博弈状态下安全方案和策略研究较少;(4)云网络下安全态势感知鲜有研究。我们须知云网络最大的安全问题在于不可信用户利用云平台强大的计算能力及其脆弱性发动极具破坏力的组合式或渗透式攻击,而这种攻击要比在局域网上的危害大得多,因此在这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关注,即:立足于某个特定的“云网络”系统,剖析不可信用户和网络自身脆弱性所带来的风险,时刻预测网络上的风险动向。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对云网络中终端用户的访问行为和云网络的服务行为进行实时观测,实时评估。

3未来研究发展趋势

针对上述这种影响机制,无疑博弈分析是十分合适的研究方法,国内知名学者林闯等人已提出采用博弈模型来研究云服务商对用户的信任问题,但现有的研究成果都是从云服务商的角度单向评价用户的信任等级,其实并没有考虑用户对云服务平台的信任情况以及双方信任的相互作用,有待于后人在这一方面重点展开探讨和研究。

作者:王纯子 张斌 李艳 单位: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第三篇: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1通信网络的安全需求

通信网络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载体,对于多数的普通用户而言,其是透明的、也是公开的,这就导致在使用的过程中很难让人放心,因此这种透明公开的使用模式使得用户的使用过程是一个不可控的过程,这就导致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很容易被窃取或者是破坏,其通常会面临着很多的安全威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信息的泄露,这是指信息在传递或者储存的过程一些未经授权的用户通过一些非法的途径对信息进行了窃取。其次,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其完整性被一些恶意的因素所破坏,导致通信使用的双方在信息的传递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的差异。再次,就是抵赖问题,是指信息发送的双方在信息发送完成后对于各自的行为予以否认,从而导致通信网络的协议或者期间的一些应用规则出现失效的情况。这些都会影响通信网络的使用的安全,也产生了通信网络安全的需求,因此,保证通信网络的私密性、数据的完整性等是非常必要的。

2通信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

通信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包含很多的方面,主要有信息加密技术、通信网络内部协议安全、网路管理安全、通信网入侵检测技术以及通信网络安全效果评估技术五个方面,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2.1通信网络信息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作为一种常见的信息保密技术和手段,在信息传送业务中被广泛的运用着,通过这种途径来保障信息传输的安全,可以在信息传递的两个节点之间进行加密,保障两个节点间各种控制协议或者管理信息也可以获得相应的保密性,同时也必然的降低各控制协议和管理信息的被攻击和利用的可能性。因此,对于通信网络信息加密,通常所采用的加密技术就是链路加密和端到端的混合加密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信息密码的分析难度,也可以防止流量的分析。

2.2通信网络内部协议安全

在通信网络运行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有着很多控制协议,这些协议是维持网络互相连接,确保信息资源的分配或者使用的最基本网络运行功能得以进行的基本保证。很多对网络协议的攻击就是通过对协议的截获、破译等手段进行攻击,所以通信网络内部协议的安全性其主要的实现过程就是通过对于数据的认证和鉴别,以此保证信息数据的完整性来实现的,当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密钥的储存开销、密钥管理复杂性等因素。

2.3安全网管系统

在实际应用当中,对于网管协议的破坏或者是重放拒绝是构成网管系统安全性的威胁的最主要因素,如果非授权的用户从网管系统的层面对系统经行非法的登陆访问,则必然会导致网管系统很难正常的工作,网络的效率变得极低,甚至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窃取或者是破坏通信网的数据,因此在设计网管系统的过程中一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策略,其就包括网管系统的安全目标、安全的服务和技术控制的本身。

2.4通信网络的入侵检测技术

如何更好的识别网络的入侵行为,并在识别的基础可以给予一定的报警或者安全防范,做到能够御敌于国门之外这是在通信网络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也是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一个非常有效且常用的手段,基于这种思想,对于设计通信网络信息技术的入侵检测技术系统时,就需要根据计算网络安全系统设计的思路,逐渐向着可以做到实时的检测、互动式分布以及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前进。当然,通信网络本身就具有着不同于计算机网络的特点,也有着一个完全不同的内部管理以及信令协议,这就导致通信网络入侵检测需要根据具体的情进行专门的设计。

2.5通信网络安全效果评价

通信网络安全的效果评价是对整个通信网络规划和安全策划制定和实施的最有力保证和强有力的支持,其包含的内容非常的广泛,有通信网络安全评估理论、安全性能评估工具和测试床环境的建立等多方面内容。而建立这套完整的通信网络安全效果评估工具,其必须要有着如下几个方面的功能,首先是可以有效的模仿真用户对通信网络进行模拟攻击,并且还可以提供多种的仿真测试能力,而对于通信保密系统的终端加密还可以进行效果验证,最后需要提供全面的安全评估结果。

3结束语

随着现代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通信网络安全的要求也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信息加密技术,通信网络内部协议安全,安全网管系统,通信网络的入侵检测技术以及通信网络安全效果评价作为通信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设计者需要根据不同的通信网络和具体的应用要求,合理的运用各项安全技术,以尽可能的保证通信网络系统运行安全可靠。

作者:吴妍岩 单位:北海舰队

第四篇:网络安全技术分析

1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

所谓网络安全,主要是指对网络系统中存有的软、硬件和相关的信息进行保卫,使其不会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进而令整个系统能够顺利、持续的运转。此外,所谓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际上是指基于整个系统的数据安全。当前,网络中可能会遇到的主要安全问题如下。

1.1非授权型访问,是指在没有获取相关批准的情况下就私自运用相关的计算机网络和资源

主要是指用来编制与调试能够将网络的另一边联系起来的计算机程,从而获得非法或缺少授权的访问权限。比如故意跳过系统的访问管控系统,利用不正当方式运用相关的网络设施与资源,或缺少必要授权的访问数据。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攻击,伪造身份,在未经授权的合法用户的非法操作,非法用户的网络接入系统的违法行为等。

1.2数据丢失,是指各类较为敏感的信息遭到泄露或丢失

信息的完整性遭到损坏,也就是运用不合法的手段对相关信息进行访问于操作,对相关信息实施删除、插入、修改等活动,从而令用户不能够顺利工作,进而满足攻击者的非法目的。此外还有黑客攻击,最终导致财务表格和各类重要数据均被修改或损坏,进而给相关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有甚者,令信息失效,系统崩溃,进而使整个网络系统都无法顺利运转,这种情况所引发的后果比账号被盗所遭受的后果还要严重。

1.3后门和木马程序

所谓后门与木马程序,主要是指那些能够运用某种软件实现对其余计算机进行管控的程序,其呈现出隐秘性强与非授权等特征。如果某台计算机安装了后门或木马程序就能够轻而易举窃取用户的信息,包括用户输入的账号密码,并发送这些信息,或者允许远程计算机的用户通过网络窃取计算机中的文件,并通过网络控制控制这台计算机,更加恐怖的是,此计算机能够对整个网络系统实现全面管控,进而为黑客提供各种便利。

2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各类安全预防方法

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其是一项十分庞大且繁杂的系统工程。而不断进步的技术与持续改进的安保方式能够对网络安全进行保障。从技术层面上讲,网络系统安全主要由如下部分构成:安全的应用机制、安全的操作系统、网络监测、防火墙、入侵监察、数据加密、系统还原、安全检测等。其中,无论哪一个单独组件都不能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

2.1防火墙技术

关于防火墙技术,其能够对网络之间的互相访问方面的管控进行强化,并避免其余用户利用不法方式对内部网络进行入侵和获取相关的网络资源,进而实现对内部网络安全的保卫。此外,防火墙技术也有若干类,主要包括:包过滤型、型与监测型。(1)包过滤。包过滤型的防火墙产品属于入门级产品,其中主要运用到网络的分包输送法。在网络中,需要传送的信息通常都是用“包”作为单位,从而实施信息传送活动的,其中,信息会被分成若干个数据包,各个数据包内都存有一定量的数据,比如信息的目的地、信息源地址、目的端口等等。而防火墙则利用产看数据包中的实际数据的方式,对信息的信任度进行判定,如得出相关信息的来源是部分危险的网站,则禁止此部分信息进入。包过滤型防火墙技术的优点是简单实用成本低,缺点是只根据特定的信息来确定数据包是否安全,无法识别恶意侵入。(2)型。关于型防火墙,其也叫服务器,在安全方面比包过滤型表现的更为优秀。此外,服务器处在服务器与客户端中间的地方,在客户端和服务器进行通信活动时,第一步是把相关请求传送给服务器,之后由服务器结合实际需求向服务器进行信息索取活动,最终由服务器负责将获取的信息传送至客户端。所以服务器实际上就是客户端与服务器的媒介。型防火墙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的优势,但也存在设置比较繁琐,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总体性能的劣势。(3)监测型。关于监测型防火墙,其可以实现对各层信息的实时监测与自行解析,最终对是否存有攻击现象进行明确。此外,这种产品通常会自带探测装置,并装配在服务器与网络的部分重要节点内,不但能够监察到外部的攻击活动,还能够实现对内部的蓄意损坏活动的预防。

2.2数据加密技术

和防火墙同时运用的包括信息加密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加密能够对数据的机密性进行保障。从功能的角度出发,可以将信息加密技术分成信息传送、信息保存、信息完整程度的判定、密钥管控四种技术。信息加密技术属于信息流传送的加密方式;信息保存加密技术的主要目标是避免信息在存储阶段出现丢失现象,此技术可继续分成存取管控与密文保存两类,其中,存取管控主要是对用户的各类权限与资格进行审核与限制,从而避免缺少相应授权的不法分子对相关信息进行非法访问或部分合法用户访问或保存超越自身权限的信息,而密文保存通常是利用加密算法转换、加密模块与额外密码等方式进行实施;信息完整程度的判定技术的主要目标是针对相关数据的保存、传输、操作者身份与相关的信息内容实施验证活动,进而实现保密的目的,通常涵盖口令、身份、信息等项判定,系统根据对验证目标输入的特征值和之前设置的参数是否相符,实现对数据的安全保护;密钥管控技术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信息的便捷运用,通常是保密与与盗窃的重要目标,此外,密钥的媒体形式主要有磁卡、磁盘与半导体存储器等,而密钥的管控技术涵盖了密钥的出现、配置保存与替换、销毁等各个步骤的保密活动。

2.3防病毒技术

当前,对信息安全威胁最大的是计算机病毒。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病毒能够实现快速传播,仅仅运用单机防病毒软件难以实现对计算机病毒的彻底消除,所以,结合网络中各类病毒攻击的可能性设计出针对性的防毒与杀毒软件,利用多层次与全方面的防毒系统配置,令网络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对病毒的防御。此外,市场上的主流杀毒应用主要有瑞星杀毒软件、360卫士、卡巴斯基杀毒软件等,此类杀毒应用较为重视对病毒的防护,在检测到有病毒侵入当前网络后,杀毒应用会立即进行处理。

3总结

综上,网络安全这个课题较为复杂,其涵盖了管理、技术与运用等各方面内容,不仅包括信息系统的自身安保问题,还包括物理与逻辑方面的技术方法。在国内,关于数据网络安全技术与产品的探究历程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我们去解析与探究。

作者:王磊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第五篇:高校IPv6网络安全技术研究

1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用户的人数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这使得原有的IPv4网络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首先网络的地址空间数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网络用户的需求;其次,由于用户的增加使得路由的数量不断呈几何量增长。另外,网络的普及使得对网络安全、性能、服务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原有的IPv4协议根本无法解决此类问题。高校作为科研的桥头堡,在高校中应用IPv6作为校园网的主要协议并对网络安全性加以研究,是当前高校科研的一个热点。

2IPv6技术

2.1IPv6协议分析

1997年,针对IPv4协议无法满足网络社会的需求,IETF(互联网工作组)制定了IPv6(InternetProtocolVersion6)协议。与IPv4相比,IPv6具有几个优势。(1)相对无限的地址空间。IPv6的地址长度是128位,意味着IPv6拥有2128个IP地址,这个地址空间可以给当前全球所有的设备无限制地提供IP地址。(2)支持移动设备。针对移动终端数量的不断增长,IPv6在设计之初就针对设备的移动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3)内置安全特性。IPv6的内置安全机制是IPsec安全机制,这是一个协议簇,AH(认证报头)利用内置加密算法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在传输过程中被截获时对方无法获取数据的原始信息内容,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4)服务质量。通过对网络业务的分类对服务进行处理,对Diff-Serv模型进一步发展,解决了可扩展问题,由于该模型不能实现端到端的服务,需要通过PHB、流量工程、网络流量规划等联合实现。IPv6地址是128位,原有的IPv4的十进制表示方法描述难度加大,采用16进制进行表示,每4个16进制数表示一节,中间用冒号隔开,例如:7D83:982A:52DA:ECF1:B2C3:D672:8874:573B。为了简化IPv6的地址描述,可以通过符号::来表示连续的0,例如:A2C3:0000:0000:0000:0000:0001:B3C4:FAD6可以表示为:A2C3:::::1:B3C4。IPv6的地址可以分为单播、组播和任播三大类,单播地址是对应节点(节点可以有多个接口)的某个接口,那么一个节点可以对应多个单播地址;组播是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时,所经过的节点都对传输的数据包进行检测,查看数据包中的目的地址与自身是否一致,由检测的结果来决定接收还是转发;任播是对一组接口进行数据发送,另外任播不能将源地址封装在IPv6数据包中。

2.2IPv6安全机制

IPv6的报头结构和IPv4相比要简单的多,IPv6协议中有2个地址空间及6个域,报头虽然占40个字节,要比IPv4的报头长,但由于长度固定,不需要进行计算,减少了内存资源的消耗。(1)IPv6中的验证。IPv6的认证报头具有重播放的保护机制,只有接收节点对序列号验证,该传输业务才有效。也就意味着,IPv6的报头在加密扩展报头、端到端扩展报头、TCP、UDP、路由及网络控制等报头之前,进而保障无连接的完整性。(2)IPv6中的加密。IPv6协议标准中包含的密码算法是DES-CBC,给IPv6提供安全业务协议制定者设计了封装安全载荷(ESP),为了保障传输IP数据包的完整性,机密性和可靠性,先通过报头来确定数据包的真实性,然后再对其进行解密。

3校园网IPv6构架

3.1高校网络需求分析

在高校,网络已经成为师生工作、学习、交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园网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建设校园网不能只考虑先进性、前沿性,还要充分考虑学校自身的经济情况和师资力量。一般来说,校园网的建设需要把握实用、先进、开放、可扩展、安全等几个原则。当前,虽然高校之间的情况不同,但每个高校的大体组成是相近的,一般都有教职工行政楼、教学楼、图书馆、网络中心和学生宿舍。当前校园网的建设要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对于网络中的硬件要使用IPv6作为主协议,特别是教学楼、行政楼和网络中心,尽可能地选为IPv6,对于学生宿舍,采用IPv6和IPv4混合使用,采用双协议栈技术。

3.2校园网构架方案设计

对于基于IPv6的校园网,需要在原有的IPv4校园网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不能将以前的网络完全推翻重建,那样会花费更多的人力和财力。对于新的IPv6协议需要利用原有的网络,使用隧道技术进行双协议的使用。

4校园网IPv6安全体系

4.1校园网IPv6RA安全威胁和防范

(1)IPv6RA安全威胁。在核心交换机层启用IPv6RA功能,假如IPv6网络通过无状态分配,一般来说,路由器会周期性地公告RA报文,对节点声明IPv6地址前缀,主机收到RA报文后,进而生成链路地址,RA公告主要包括链路前缀和MTU信息。当攻击者模拟路由器发送RA报文,通过默认路由指向攻击者的IPv6主机,那么就可以获取其他用户的信息,从而使网络的安全受到威胁。(2)IPv6RA安全威胁防范。为了防范RA欺骗,在中心交换机上配置安全RA,对于配置交换机的上层端口设置为信任,其他的则为非信任,这样对于下层端口来进入的RA报文,则直接丢弃,这使得即使攻击者冒充RA报文发送给交换机,也会被丢弃,有效地阻绝了RA报文欺骗。4.2IPv6校园网安全评估系统对校园网的安全进行评估,可以有效地保护网络的安全。安全评估系统通过对IPv6网络的渗透弱点进行整理分析,并对每次的渗透进行风险评估,生成对应的攻击图,并在此基础上生成风险评估报告,自动加载到知识库之中。整个IPv6校园网络安全评估系统主要由渗透测试模块、攻击图生成模块、系统管理模块、IPv6态势分析模块和IPv6弱点知识库模块组成。

5结束语

安全技术论文范文2

第一,建立健全采矿中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各项法律法规,并将其深入到采矿工人的思想中,认真贯彻与落实;第二,增设与完善采矿企业安全技术管理部门,严格控制管理人员的准入标准,选用专业性强、高素质的安全技术管理员对采矿工程中的各项安全问题,进行严格检查与审核;第三,建立安全生产及技术管理资料档案,对有关安全技术管理的各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与保存;第四,按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制定的安全生产政策与规章;第五,制定相关措施保障安全技术的落实与实施,提高生产环境的整体水平,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从而更好的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2加强采矿安全技术管理的实施

面对当今采矿工程中频发的各种安全事故,做好安全技术管理是保障采矿安全及采矿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的内容,对于采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具体的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树立采矿安全责任意识。各方面人员应当高度重视安全管理责任意识的培养,上至领导,下到基层工作人员都要认清自己的工作职责,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办事,并在安全责任意识的指引下完成工作。因此,树立树立采矿安全职责意识,健全采矿安全责任制度,对于保障采矿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采矿安全技术管理以责任到人为原则,以完善的采矿安全职责为基础,高度重视采矿安全,提高采矿安全技术管理水平,提升采矿企业经营效益。

其次,做好安全检查相关工作。采矿企业安全检查的主要目的就是及时对采矿工作中的各种安全因素进行检查,尽量消除或较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有效保证采矿安全。安全检查通常都会采取有领导、有组织的检查方式,并如实记录检查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及采矿安全中的各种问题公布于众,同时还要做到“四不推”,班组不推给工区,工区不推给矿部,矿部不推给主管部门,主管部门不推给当地政府,扎实做好采矿安全技术检查与管理工作。关于安全检查工作的具体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五点:一是要认真检查安全技术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法规的执行情况;二是要检查对上级的安全生产政策、方针及决定的执行情况;三是要检查采矿环境的安全情况,如井下巷道的支护状况,空顶情况等;四是检查采矿工具、设备及相关防护装置与安全设施等是否符合安全技术管理的相关标准,检查安全技术措施是否按照原计划有效的落实;五是检查预防自然灾害的各项措施的执行情况,只有在采矿安全检查过程中做好以上五点工作,才能保障采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切实有效。

第三,积极开展安全技术管理的培训工作。从目前多起采矿安全事故的分析研究中我们发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领导及员工都未接受过采矿安全技术上的相关培训,不具备专业性的采矿安全理论与实践基础,从而会导致违章、违法等操作出现,因此,如何在采矿企安全技术管理过程中,做好技术和安全方面的教育培训是实现采矿安全的重要途径。培训的主要内容应紧紧围绕采矿企业安全、技术部门安全意识的提升来开展,经过专业的培训之后,采矿技术人员及安全部门负责人应当树立起较强的安全操作意识,并以榜样的形象激励基层员工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政策,从而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增强全体采矿人员的安全意识。

最后,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操作。具体是指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采掘作业规程。前者主要包括严格按照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操作程序进行使用,同时要注意相关的注意事项,尽量避免由于工具操作的不正确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还要考虑岗位与工种的差别,在操作流程及规定上也要进行相应的区分,并要求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执行;后者主要包括采掘作业范围内的地质概况、安全技术措施及生产工艺等都有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操作,从而有效的指导采矿安全生产,对于保障采矿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若在采掘作业过程中有异常情况出现,需要按照安全措施,结合实际情况,对异常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确保采掘工作的顺利进行。

3结论

安全技术论文范文3

在建立健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各级领导要树立“管理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的生产管理思想,充分执行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落实各种安全措施,始终坚持忧患意识和职责意识,确保电力安全生产万无一失。以GB26860-2011《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等国家技术规范标准为基础,充分应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和手段,将常规的“事后”管理和防范事故的重点提前到“事前”发现、鉴别和判断,充分分析电力生产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危险源,并建立有针对性的控制防范措施上,尽量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结合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建立包含电力现场作业终端信息采集的企业级安全管理网络,明确电力生产全过程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并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案例分析等手段,增强人员的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组织措施、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确保电力生产安全优质地进行。

2认真落实电力生产各级岗位安全责任制

各级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监察机关或部门,应在充分正确理解《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及企业安全作业规范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特性,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按岗位安全责任制要求,将电力安全生产目标真正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确保安全责任真正落实到人,增加员工的安全忧患意思。组织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与企业相匹配的实际的、可行性高的、落实度高的班组经济责任考核奖惩制度,通过奖惩、表彰等经济措施激励,增强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安全生产观念意识转变。“让制度管人、让制度管事”,做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全面管理,从而减少或避免由于“人”的因素引起的不安全事故发生。

3规范安全生产全程管理,加强现场动态管理,杜绝违章行为

要切实履行好电力生产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做到安全生产认识到位、监督职责管理到位、事故应急预防工作全面的基础上,强化电力生产全过程的服务意识、从严意识、协调意识和创新意识。加强电力生产一线班组的动态管理,组织编制简明详尽、操作性强的标准化操作指导书和管理规章制度,有效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责任心、责任感和严谨公正态度。在新市场环境电力全过程安全生产管理中,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速度、安全与稳定持续发展”等3者间的辩证关系,不断强化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操作技术素质水平,使各操控人员和管理人员自觉服从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手段,主动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将“安全第一”方针真正扎入每一位员工较高的思想高度。充分贯彻落实“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记录)和“四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未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未受到处分不放过、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安全管理原则,并实现全方位考核,认真做好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违章行为是电力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具体表现在作业性违章、装置性违章、指挥性违章、管理性违章4个方面。违章是电力安全生产全过程中的杀手,不仅要强化作业人员的违章危害意思,还要建立集“事前、事中、事后”等为一体的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有效防止电力生产设备和人身事故的发生,提高电力生产作业和管理人员的反违章意识和“四不伤害”能力。全体人员应将反违章作为日常安全生产作业和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常抓不懈和改革创新,不断提高电力生产安全技术水平和能力素质,认识到违章现象、违章行为和违章事件的沿袭性、潜伏性和顽固性,认识到反违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牢固树立“违章就是事故”和“反违章是员工基本技能素质”的操控理念,铲除违章作业的思想根源。坚决消除偶然性和习惯性违章,坚持安全作业规范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电力安全生产全过程各环节的“全面、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4加强安全技术装备的管理

严格安全技术装备和工器具的报废管理制度。要做到新上设备要合格、设备检修要精细、安全用具要齐全。要提高员工安全技术装备的安全管理意识,强化安全机具报废制度管理力度,避免存在侥幸心理,为安全事故埋下隐患。要认真检查、检测和强制报废到期的、己损坏的、检查结果不准确、技术落后的安全技术装备,并避免外流,为新市场环境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对安全技术装备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要加强安全技术装备的使用动态管理,对使用的工器具、设备材料、使用记录、修理记录和验收记录等均应做好相应的登记,做到数据资料登记完善,有据可查,责任落实。

5加强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

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应该充分结合企业已辨识的风险管理基准数据库、电能生产历史数据库、电力负荷预测数据库等,切实将其和电力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有机结合,不仅要规范电力生产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同时还要提前预控电力生产中存在的固有风险,通过风险识别、风险预测等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或降低风险。对固有风险和事故案例进行学习和预处理,确保大家熟悉电力生产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逐步在生产全过程让全员积极参与,形成一种常态的风险管理状态,使全员时常有一种风险预控、风险辨识、风险处理的意识,并不断深入研究和改革创新,杜绝不规范的工作,将高危的电力生产工作逐步科学化、常态化、系统化和标准化。杜绝风险分析和实际工作相脱离,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和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处理方案,对风险和安全事故进行综合处置,以实现电力生产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

6结束语

安全技术论文范文4

在配网工程施工的时候,由于人为的原因和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经常有很多的安全隐患存在,倘若不对这些安全隐患展开管理的话,非常容易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不但会导致经济上的损失,还极其容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对配网工程施工的顺利展开是不利的。配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就是指在施工的过程之中,针对潜在的安全风险展开有效的管理,防止安全问题的发生,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2配网工程安全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施工安全管理一直都是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的步骤,配网工程的复杂性给安全管理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之中要针对各个环节的施工特征和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拟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方法,以保证工程施工能够有序地实施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

2.1施工前期准备措施不全面

配网的现场环境非常复杂,点多面广,会有高空物品坠落,危险点分布多样,而且隐蔽性比较强。配电网的施工建设经常要求工期紧,对前期的准备没有给予足够的注重,在现场工作的时候没能对现场的危险源以及用电电源的保护实行必需的安全措施,危险点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在施工现场工作始终有着潜在的风险存在,这些潜在的风险常常是导致事故的原因。所以,施工前期的准备措施和现场勘测不可缺少。施工前的准备应当包括对现场的危险源展开辨识以及工程建设之中可能会出现的物品的不安全状态、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展开有效的评价,与此同时对这些潜在风险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控制,拟定标准的施工工作票,应当对施工前的材料、机械和安全措施检查等工作加以落实,做好提前防范的工作。

2.2技术、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

配网工程施工管理的技术、安全措施以及规定都是工作人员长时间工作实践的积累,是对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的保障。但是,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技术与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并不是很乐观。现场工作人员欠缺必要的防范危险点、安全接电以及另外现场安全措施的掌握和了解,在施工现场工作人员被危险电源击伤、被危险物品击中的事件经常发生。施工的过程中违反或者不执行工作监护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票制度,在工作上没有实施合适的预防措施是施工事故经常发生的重要原因。施工安全管理不但是管理层和领导层的责任,也是每个工作人员的义务,是对个人以及工程安全的负责。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以忽略安全管理措施的执行,对现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是落实技术和安全措施的有效途径。

2.3施工中的质量、安全监督不力

配网工程施工工作流动性比较强、特殊工作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工作任务较为繁杂,很难集中管理,并且工作人员的思想容易松懈,配电工作中工序衔接比较紧密,任何工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甚至可能致使工程的停工。配网施工中提高现场的安全以及质量监督查看,通过对现场的违章展开处罚和制止,对工程质量和施工工艺展开检查验收能够避免出现更大的事故。安全监督管理主要包括现场工作人员的安保设施有没有合乎规范、安保措施有没有执行得当等。

3配网工程现场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3.1做好安全检查的工作

配网工程的管理人员还应当把安全检查的工作做好。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的三个方面:第一,对施工现场的电源展开检查,倘若发现有安全隐患的电源存在,应当及时展开处理,以免导致不必要的人员伤亡;第二,对施工现场的设备展开检查,特别是针对一些具有操作危险性的设备展开检查,了解设备是否可以正常使用,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第三,针对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展开检查,倘若使用一些较差的施工材料,极其容易在施工的时候致使危险事故的发生,所以需要对施工材料展开检查,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这样才可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推动配网工程施工能够顺利地展开。

3.2拟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在配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时候,管理人员还应当拟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而且要求施工人员展开执行。在施工人员的施工方面,因为施工人员在施工操作上太过随意,致使安全隐患的存在,所以,管理人员应当依据施工人员的施工操作展开制度上的管理,严格监督施工人员的操作,倘若发现问题,就应当实行一定的处罚措施,保证施工的安全。此外,在施工设备的使用上,也要展开严格的规范,在操作、使用的时间和使用的场合等,都应当展开规定,严格避免不规范操作设备的状况发生,全面对施工展开有效的安全管理,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降低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3.3提升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配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中,管理人员应当要全面提升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管理人员应当提升安全管理理论的学习,掌握有关的安全管理的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管理结构,而且把有关的管理理论运用到实质的安全管理中,对施工人员和施工现场展开有效科学的安全管理,一方面可以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因为施工安全事故导致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此外,管理人员应当要对施工人员提高教育,让施工人员可以进一步提升安全意识,管理人员应当依据安全事例对施工人员展开教育,让施工人员可以了解在施工中倘若不重视安全问题就非常容易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4配网发展的建议

4.1创建规范化配网规划方法

确定精细化、程序化、规范化的配网规划方法是处理配网问题的有效措施。经过创建配网规划支撑平台,自己开发或者购买先进、统一的规划软件,强化规划的工具支持。与此同时,创建规划评价体系,强化规划方案经济性、可行性评估等研究,为实现规划流程的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注重规划的校核和后评估。此外,还应当要强化对基础数据的加工与收集,并且深入对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

4.2强化网架结构的研究

为建成运行灵活、网架坚强的城市电网,需要制定适合用户接入的标准,并且从综合上评估新用户入网的经济性、安全性。

4.3转变配网自动化建设思路

对于不同的地域考虑满足其最小需求的配网自动化,不一定全部都要实现高度集成的高级配网自动化。

5结语

安全技术论文范文5

电子商务平台连接局域网(企业内部)和因特网。因为因特网是开放性的网络,并且结构非常复杂,不能确保传输信息的安全,所以,企业的局域网会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比如防火墙技术,屏蔽因特网中的不安全因素。企业内部局域网一般包括: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及传统系统、客户端、邮件服务系统,服务器包括数据服务器、协作服务器、Web服务器和账户服务器。

2电子商务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

2.1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主要是因为因特网是一种开放的网络,所以数据在网络通道上进行传输时,一些不法分子会分析网络的使用协议及物理特征,损害传输的信息,其的主要手段是对信息进行插入、篡改、删除、截获等。通常情况下,插入就是在有用信息中插入部分无效信息,从而使得合法用户获得无效信息或者是错误信息;篡改就是更改信息流的传送次序,从而达到损坏或者是改变信息内容的目的;删除就是删除全部或者部分信息,造成信息的缺失,从而使合法用户不能得到完整的信息;截获就是不法分子采用非法手段在传输信道上拦截机密信息,比如银行卡的密码和账号等。

2.2身份冒充问题

身份冒充问题主要是因为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它和传统的交易方式不同,交易双方的身份不能明确,所以攻击者就有较多的机会采用非法手段,对合法用户的信息进行盗取,和其他人进行交易,从而来获取更多的非法利益。目前,身份冒充问题较多的就是冒充他人身份栽赃、冒充合法用户消费、冒充主机欺骗其他合法主机或者合法用户等。

2.3交易双方抵赖问题

交易双方抵赖问题主要是由于为了推卸责任,部分用户恶意否认自己发送的信息而产生的。比如,购买者不接收商品,否认自己的订单;网站者否认自己发送的一些信息进行,如果出了什么问题就可以不对用户负责;卖家为了不承担质量问题,否认卖出的商品等。以上这些问题如果想要得到解决,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仲裁机构和统一的仲裁标准。

2.4拒绝服务问题

拒绝服务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攻击者为了使合法用户无法对需要的网络资源不能进行正常的访问,从而伪造大量信息,占用正常的服务器或者是资源信息通道,从而使一些有严格时间限制的服务,不能获得及时响应。例如,对虚拟网店来说,攻击者通过伪造虚假的用户信息,发送大量无效订单,占用网络及服务器资源,网站就不能对正常用户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2.5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

由于用户是分散的,在世界的各个地方,所以不能保证每一台计算机都安全稳定的运行。计算机硬件受损导致的数据丢失,侵染病毒导致的信息泄露,木马导致的入侵攻击等问题,都将严重的威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问题。

3计算机安全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为了确保电子商务的安全,克服上述的安全问题,目前采用的计算机安全技术主要有身份识别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智能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认证机构CA等。

3.1身份识别

身份识别问题是电子商务面临的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主要是由电子商务的特性决定的。一方面,电子商务和传统的交易方式不同,交易双方没有见过面,不能进行面对面的谈判,也不能对对方的身份进行有效的核实,只能通过网络进行交易,所以,身份识别问题在电子商务中十分关键。另一方面,电子身份识别关系到用户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因为只有合法的用户才有权利获得十分丰富的网络资源,所以进行身份识别也是网络资源管理的要求。

3.2数据加密

当前的数据加密技术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专用密钥加密或者对称加密,另一类是公开密钥加密或者非对称加密,数据加密技术是保证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不管是对称加密技术还是非对称加密技术,它们二者都是通过构建完整签名或者加密体系,有效地解决电子商务中的存在的安全隐患,当前,比较常见的加密体系一般是采取公开密钥技术构建的,此种方式可以确保网络交易的安全性和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

3.3智能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用来保护内部网络内的主机和资源的,它能有效防止外部的网络用户采用非法的手段入侵到内部局域网中,因此,防火墙技术可以加强网络间的访问控制。智能防火墙技术是根据技术特征,采用决策、概率、记忆、统计的智能方法识别数据并达到访问控制的目的。智能防火墙技术没有必要为了匹配检查进行大量的计算,而是直接控制访问,与传统防火墙技术相比,智能防火墙技术更安全,其安全性能大大提高了,尤其是在内核的安全性、系统和特权最小化、网络性能、系统的加固和优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3.4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能,快速发现非法攻击,从而在整体上提高计算机的安全结构的完整性,它是作为防火墙和其他技术的补充。VPN技术采用加解密技术、隧道技术等,通过公共网络将多个内部网络进行远程连接,使用户能够跨采用统一规划的内部网络地址进行彼此之间的访问。

3.5认证机构CA

安全技术论文范文6

采矿工程是一项大工程,其涉及到的环节非常多,每一个环节都有需要注意的事项,其中有三个环节最为重要,一是井巷采矿,二是开拓巷道;三是采掘工作面。这三个环节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采矿工程的进度,但是目前我国在采矿期间这三个环节都存在着不安全技术因素,如果没有预先采取解决对策,很有可能会危及到采矿工作人员的生命,而且也会影响到采矿的效率与质量,从而影响我国采矿行业的发展。在此,首先对采矿井巷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其主要涉及到如下要点:首先,弯道井巷施工期间,施工人员所选择使用的曲率半径存在着不安全因素,一般而言,弯道井巷施工人员会选择使用12m,也有可能会选择使用15m来作为巷道的曲率半径,这两种选择都比较适合应用在自粘式电动车运输中,但是如果运输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两个数值都需要相应的发生改变。通常实践分析,选择使用9m最为适合,但是很多施工人员所选取的数值却没有达到这一标准要求,通常情况下,都选择使用的是6m曲率半径,其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巷道拐弯的地方明显增大,不仅会出现断绳伤人的事故,而且也不方便运输,因此,如果是弯道作业必须保证其曲率半径合乎要求,最小9m,如果有特殊情况,也可以选择12m。其次,中部车场所选择使用的单道起坡存在着不安全因素,采矿区中部的车场是采矿工程中涉及到一个重点环节,在对其进行式设计时,应该多方面进行考虑,尤其是巷道起坡轨有所差异,该差异的不同也会影响设计方案的选择,通常情况下,主要两种起坡方式,一种是单道,另有一种是双道。通常而言,单道与双道相比,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都相对要简单一些,因为双道起坡方式既需要设计固定道岔,也需要设计弹簧道岔,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必要,一般都会选择使用单道起坡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不过,如果打钩人员稍不注意,助推不当,则非常容易造成生命危险,因此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中部车场设计时,应该选择使用双道起坡方式,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空重车以及材料车能够安全通过,同时也不会威胁到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最后,将车场设计到弯道巷道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一般而言,设计人员设计车场,不仅需要掌握采取上山方位,还需要掌握运输大巷的具体位置,很多设计人员通过了解调查通常会在弯道巷道的位置上来设计下部车场,这种设计产生的直接的危害就是司机视线受阻,影响司机与其他工作人员的交流,进而引发安全事故,由此设计人员应该将车场设计到直线的位置上,从而防止事故出现。

2开拓巷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分析

首先,下部车场轨道间的安全间隙过小,在巷道施工的过程中,设计下部车场时,通常把1.3m作为车场双规间的安全间隙,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多矿井的安全间隙通常只有1.2m,这就导致当车场的运输任务比较紧张,尤其是运输车变形或材料车过宽时,车场双规之间极易发生挤碰而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所以,在施工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超宽运输车可能通过的情况,尽量把安全间隙设置在1.4m左右,以此来确保施工工作的正常进行。其次,设计巷道时出现高度过低的情况,进行巷道开拓工作时,半圆拱形断面是首选的掘进方式,一般墙高都被控制在1.2m左右。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为数不少的矿区并没有严格按照这一标准进行巷道的建设,很多大断面积的巷道的墙高仅有1.1m,这就直接导致了在巷道里架线时,达不到架线的安全高度和施工的安全标准,极大的提高了触电事故的发生率。所以,在设计巷道墙高时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最后,设定巷道的腰线时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中线和腰线是井下巷道进行施工时用以完成施工控制的,中线的主要作用是能够对巷道的掘进方向进行指导,一般来说,需要在巷道的顶板位置或是棚梁上设置3到4个中线点,以正中或偏中线的形式展示,采用激光光束等方法检查掘进迎头的尺寸是否合理。所谓腰线其实是一种标示线,用以对巷道的标高和坡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可以用水平尺等施工工具延伸到掘进迎头的位置来探测腰线所在的位置是否合理。

3采掘工作面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解决策略

3.1切眼和分斜坡在开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采掘工作面的实际作业过程中,技术人员在设计切眼时,开口的方向并没有沿煤层的正倾斜方向,还有很多开口即使沿正倾斜方向,但是设计长度明显不合理,这就造成三角带煤柱容易发生跨帮问题。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切眼开口的设计,尽量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3.2急倾斜煤层的主斜坡坡度过小。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设计好急倾斜煤层的主斜坡的坡度,然而即便有明确的倾斜角度作为参考,施工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使得主斜坡的坡度不符合施工标准,即使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煤炭也不能自溜下降,降低了工作效率。

3.3改造眼的反眼坡度。

在设计改造眼时,相当多的矿区会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所以在设计改造眼时并不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条件,有的甚至把改造眼的坡度设置到30度以上,并且有太多拐弯,给施工安全留下隐患。

4结语

安全技术论文范文7

网络管理协议的主要功能有: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和计费管理。这五大功能即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个系统中,故障管理是网络管理的核心;配置管理是实现各个管理功能的前提和信息保障;性能、安全和计费管理相比之下独立性更强。五大功能协同合作,保证网络管理稳定进行。目前网络管理协议中被广泛认可和应用的是基于TCP/IP协议的SNMP协议(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很容易应用到大型的网络系统中。其建立所需时间不长,对网络所加的压力也不大,目前几乎所有的网络互连硬件制造商都支持该协议。简单化的设计,给它带来了强大的扩展能力,方便进行网络扩展。

2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国外的网络管理方面的研究起步早,技术积累深厚,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IEEE通信学会所属的网络运营与管理专业委员会(CNOM),从1988年开始,每隔一年举办一次学界的研讨会。国外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对此展开了相关研究,提出了多种网络管理方案,其中包括SGMP、CMIS/CMIO等。在网络管理方面,国外已经开发出很多较为成熟的产品,其中以HP公司、SunSoft公司和IBM公司最为活跃。总体来说国内方面的网络管理起步较晚,水平还比较低,目前为止也没有开发出一套完整的通用网络管理平台。

3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安全策略分析

1)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安全问题。

作为网络管理联系各个模块实现管理功能的重要基础,网络系统中的信息安全显得非常重要,而网络管理系统的信息流无时无刻不受着安全威胁。首先,计算机通过互联网在每个节点互相连接,网络的这种互联特性决定了计算机病毒从一台计算机通过互联网向另一台计算机传播,在网络管理系统中,一旦某个节点的计算机被病毒侵蚀,整个管理系统的信息流会遭到破坏,导致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其次,Internet底层的TCP/IP协议本身的不完善,程序与协议之间的冲突,会导致来自系统内部的安全威胁,致使系统运行不稳定,信息传递混乱等问题的发生;再次,网络内部的用户一般都有权限级别的划分,当网络用户的安全配置不当导致漏洞,使用户权限发生混乱或者权限乱用,就会发生越权操作,致使网络管理系统的信息丢失或者实现恶意操作;此外,网络管理系统有时也会面对人为的恶意攻击,分为主动和被动攻击,黑客在不影响网络的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对链路上的信息进行选择性截获、攻击、修改,达到窃取重要机密等目的;另外,跟其他计算机软件一样,网络软件同样是通过计算机编程完成编写,所以网络软件也同样存在漏洞,这为黑客提供了攻击的入口。不仅如此,计算机软件一般都会给编程人员留下“后门”,以方便日后对软件的维护和升级等工作,一旦“后门”被打开,也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2)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安全策略。

面对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所面临的诸多安全风险,开发和维护人员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对于来自各种可能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地防范,这样才能保证系统安全运行。目前网络病毒传播是侵蚀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途径,但网络病毒的防范并没有通用性可言,没有任何一套网络杀毒软件和防护工具能够适应任何种类的病毒,所以应该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多层次的设防,采用杀毒和防毒相结合的策略,应该对所有的入口和出口进行安全防护,保证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信息安全。为了保护网络资源不被别有用心的人非法使用和访问,对访问用户进行控制是维护系统信息安全的重要方法。访问控制主要体现在:入网访问的控制、网络权限的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网络监测控制、网络端口和节点的安全控制和防火墙控制。数据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血液,为了防止数据丢失等故障问题,应该让存储设备和网络系统独立开来,增加对对数据的备份和对存储设备的保护。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中,要想使系统信息的交流处于封闭状态,就应该对信息进行较高级别的加密保护,并设置不同密级安全机制,以此来保证系统信息不被截获、修改或破坏。网络加密常在链路、端点和节点三个位置进行加密设置。为了防止人为的攻击或误操作导致的系统破坏,应加入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这样网络系统能够对外来的攻击做出反应并进行抵抗。

4结束语

安全技术论文范文8

(一)网络系统脆弱。

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构成,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均有可能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同时,网络入侵者很容易利用校园网络系统的瑕疵进行攻击,获取用户系统的重要信息,甚至取得用户系统的超级权限来为所欲为。无论是哪种因素,一旦发生都有可能对校园网络系统安全造成严重冲击。在当前计算机技术水平下,网络系统的脆弱性还体现在网络协议方面,即使经过不断完善,网络协议依然会存有漏洞,而这些漏洞往往又会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从而谋取不正当权益。因而,云计算环境下影响大学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的首要因素即在于网络系统的脆弱性。

(二)网络环境复杂。

在云计算的环境下,校园网络用户不断增加,很多因素威胁着网络信息的安全。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两方面:①非法访问。访问者在未经授权条件下,利用网络设备或者系统漏洞侵入到受访者电脑中以获取相关信息。②网络系统、数据信息的肆意更改。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特征,存在着网络系统、数据信息肆意更改现象,甚至将计算机病毒植入其中,病毒入侵到受访者系统中,造成受访者用户信息丢失。

二、云计算环境下大学校园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研究

(一)边界安全技术。

边界安全技术主要是指为了满足网络用户安全需求,降低网络边界模糊带来的安全因素,所采用的防护设备或技术,如:防火墙、恶意访问预警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等。一旦边界安全技术得到普及应用并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在云计算环境下可以将访问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共享,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网络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为保障系统运行安全提供了有效帮助。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面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时,边界安全技术所取得的效果比较令人满意,唯一的不足则在于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对操作者要求较高,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方能够有效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技术推广使用。

(二)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是当前世界范围内保护网络信息安全最常用的技术手段,尤其是在云计算环境下数据加密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数据加密、解密,方便用户安全管理的同时,也为整个网络系统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普及应用,数据加密技术也已经得到长足发展,现今该项技术主要包括非对称性加密技术和对称性加密技术。前者主要是将数据加密过程中所生成的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相分离,如此一来即使加密或者解密密钥丢失,也不会对整个数据信息造成威胁;后者则是用加密的密钥就可以顺利的推算出解密密钥,从而获取相关信息。但是在推算过程中必须要充分了解用户使用习惯以及加密信息排列,否则破解难度将会显著提高。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