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机构范例

安全管理机构

安全管理机构范文1

关键词: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

由工程实践可以得知,加固工程本身就是在结构已经破坏或满足不了承载力要求的情况下进行的,其过程中还必不可少地要对原有结构进行凿打、开洞等操作,因此施工存在一定的风险。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的施工局限于原有建筑或在建工程之下,其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受建筑现场内外环境的重重约束。因此,若要提高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在结合建筑工程自身结构和施工特点的基础上,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案,确保施工各环节的顺利开展。

1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

建筑结构加固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增大截面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外加预应力加固法,外粘型钢加固法,粘贴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值筋技术,锚栓技术,裂缝修补技术。加固施工就是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作业,以达到设计要求的目的。加固作业要满足设计要求,就必须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是在已有建筑构件基础上进行施工作业。根据加固工程的特点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质量控制要点:1)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2)建立项目质量体系;3)原材料检验和工具配备;4)加强技术交底;5)加固施工过程检查;6)设置质量控制点;7)严格验收;8)过程中问题的处理。

1.1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是实现设计目的的基本保障,在制定施工方案时,首先应掌握设计意图和内容,认真研读结构检测报告;其次要对现场进行勘察,充分了解原设计结构受力情况,再结合建筑结构加固工程自身的特点,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且可行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制定必须围绕国家规范、加固方案和加固对象展开。

1.2项目质量体系的建立

围绕加固作业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把质量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个参与施工的人员。

1.3原材料检验和工具配备

加固所用原材料包括钢材、螺栓、焊条、水泥、砂、石、灌缝材料、粘合材料、碳纤维等材料,施工前必须进行检验并合格才能进场。加固设备、工具要进行检测检修,确保设备完好。

1.4加强技术交底

根据检测报告,加固方案,加固设计,施工方案向参加加固的所有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说明加固的内容,方法,注意事项,质量安全标准等等,让作业人员心中有数,确保操作规范有序。

1.5过程检查

过程监督检查必不可少,每一道工序必须有书面验收,确保每一工序合格才能最终保证加固过程的质量。检查时做好隐蔽验收工作并保留相应影像资料,便于评估验收。

1.6设置质量控制点

对加固工程各工序进行划分,并明确控制的内容,使质量目标明晰,便于质量控制。下面就常用的增大截面加固施工方法中设置质量控制点进行说明:增大截面法是建筑结构加固工程中常见的加固方法。增大截面法适用于柱、梁、墙、基础等构件,简单易行。增大截面法是通过在原构件截面新浇筑混凝土,并加配受力钢筋或构造钢筋或型钢,以达到提高原构件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和抗裂性的目的。增大截面法关键要保证新增部分与原有部分能够共同工作,使新旧部分剪力有效传递。钢筋混凝土增大截面主要工序有:表面凿毛→冲洗→绑扎钢筋→安装模板→表面润湿→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养护。每道工序完成后必须经检查,达到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1.7严格竣工验收和评估

竣工验收时在施工单位自评的基础上,最后对质量的总体把关,参建各方均应严格控制,审核加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过程资料是否真实完整,明确质量是否合格,对需要处理的地方提出明确意见,施工单位必须认真整改,整改后还需重新验收。

1.8过程中问题的处理

加固工程与新建工程最大的不同在于加固时是在原有建筑构件上进行,原有建筑构件受损情况在加固设计时不可能完全了解清楚,导致往往在加固作业工程中会出现新的情况。而一旦发现实际与评估报告不符的情况应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不可自行处理。设计人员和检测人员也应该参与到加固过程中,随时掌握情况和发现问题,便于及时处理,保证工程质量,节约工程费用。

2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的安全管理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分为以下3个环节:1)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环节;2)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环节;3)施工中的安全检查环节。

2.1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为严格确保加固工程的安全施工和管理有效落实,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应以制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为参考依据和指标;需要建立安全生产组织管理机构,完善安全保证体系,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制;建立完备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风险源识别评估

2.2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安全交底工作是指对施工现场现有的隐患和风险以及潜在的危害隐患进行说明,并制定完备的安全防范措施,展开安全施工作业的防范和规避工作。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确保做好安全管理的最基本保证,同时也是进行安全事故分析和界定责任主体的重要原始依据。

2.3施工中的安全检查工作

施工中的安全检查工作的工作内容如下:1)需要严格审查特种施工人员是否持证就岗;2)需要对施工场地一些具有安全隐患的部位进行检查,确保设置了安全标识和警示标志;3)需要对脚手架的立杆基础、组传闻距和防护栏杆等进行安全检查,确保符合施工安全的基本要求;4)需要在室外或高空作业时设置警戒线,并安排安全监管人员进行监护作业;5)需要按加固施工的基本要求来选购安全网、安全带和安全帽等专用安全防护用具;6)需要在施工现场的楼板、阳台等部位设置防护设施;7)需要确保施工机具的保护装置的灵敏度;8)整体堆放加固施工的材料,导电型材料要注意远离电源和火源。

3结语

目前,已经有很多新技术和各种新措施被应用到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的施工当中,但要保障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安全,需要在加固工程中开展科学合理的制度化管理工作,确保加固工程的施工质量和生产作业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廖华智.建筑结构加固工程质量管理特点[J].建筑知识,2016,36(1):128.

[2]刘硕.建筑工程结构加固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15):83-84.

[3]孙金顺.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探析[J].中华民居,2012(7):566-567.

安全管理机构范文2

校园安全是学校履行立德树人根本职责的立足点和支撑点。为了确保“平安校园”长治久安,海宁卫生学校注重“强意识、建制度、实保障”三位一体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并在实践与探索中不断优化完善,连续十多年荣获市“平安校园”称号,夯实了学校品牌化发展之路。本文对海宁卫生学校校园安全管理机制构建的改革实践与经验作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

校园安全;制度保障;机制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话题,校园安全更是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基础,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立足点。笔者学校连续十余年获得“平安校园”荣誉称号,得益于坚持将安全教育放在学校德育一个有机而突出的位置,坚持将安全管理融合在学校管理的每个环节,坚持抓实日常安全、强化重点时段安全相结合的策略,使安全保障贯穿在学校各项工作始终,并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构建校园安全的长效机制。

一、强化全员全方位安全意识

1.普及全员全方位安全法规常识

通过始业教育、每月专题讲座、每周国旗下讲话、图文资料展览、校园宣传网络等多种途径,以校级、班级及寝室三层次,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安全法规纪律(包括交通消防安全、校纪校规、反邪教及国防安全教育)、教育教学安全(包括校内活动课及实验课安全、室内防火、绿色上网、食品安全)等,全面普及师生的安全法规常识。

2.针对性主题活动,提升自我防护意识

校学工处、团委针对社会热点、重要节日,将安全教育与时政结合,展开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按照教育时间顺序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3月份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4月份的安全生产与健康教育,邀请卫生行业专家给大家分享临床案例,用专业知识来守护生命;5月份的防震救灾演练和心理健康教育月,引导大家关注心理健康,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还针对青春期男女生开展性健康教育;6月份的安全月活动及禁毒防爱宣传教育,借助省禁毒示范基地学校平台,与禁毒大队、禁毒义工及社区禁毒人员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禁毒防爱教育。同时结合社会热点,开展针对性主题活动,如《拒绝校园暴力与冲突》《让女生远离性侵害》《提高警惕,谨防诈骗》等,让学生在真实事件案例教育活动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融合“心育”特色,提升学生心理调适意识

因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事件正逐年上升,学生心理安全问题已成为学校安全管理中最难防范、最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隐患。为此,笔者学校建设并成功申报为省一级心理辅导站,规范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学期一次的心理测评,筛选出心理异常的同学,由学工处、班主任和心理辅导站老师联动家长共同对上述同学进行重点关注、深度交流,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心理疏导;同时对于一些共性问题,开展团体辅导,如对人际关系不良的新生进行《打开心门交朋友》团体辅导,情绪自控差的学生进行《Hold住你的怒火》团体辅导,考前焦虑的同学开展《放松心情,快乐面对》的团体辅导,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及宽容,用自律、自爱、自尊、自强来激励自己。综合《心理健康》的课堂教学,在体验中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心理技巧,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建立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和完善全员管理制度

成立学校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制订《海宁卫生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将领导值周、教职工值班、学生信息与巡逻队伍的力量有序整合,以制度为约束,用考核做手段,人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要求,将全员管理落到实处。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对全校教职工实行分层次安全培训制度。如管理处室和班主任层面强化公共安全的法律法规和具体措施培训;专业课教师结合专业,进行医、药、护职业中的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培训;体育专业教师进行运动性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培训;实验实训老师进行化学品危害及使用方法培训等。

2.实施分时段管理制度,把握管理重点

(1)以“三早”管理为基点,延伸教学时段管理。“三早”指的是“早读、早操和早集会”,其管理重点之一即班主任检查学生到位情况、观察学生身体状况、察觉学生心理异常表现及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并根据情况及时作出处理和信息反馈。这种管理模式延伸至每一节课和每一位任课教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做到课前点名,课堂中观察学生身心状态,有突发事件及时处理并记录,确保学生在教学时间段时时有人管。(2)以“三晚”管理为重点,带动生活时段管理。“三晚”即“晚餐、晚自修及晚就寝”,在值周、值班老师的组织指导下,组建“学生巡逻队”,实施“学生巡逻”的自主管理模式,实行分区域管理,在学生密集的区域加大巡逻力度,有效预防了学生违纪及安全事件的发生。以“三晚”管理制度和模式带动其他生活时段管理,如学生离校返校时间段,保卫处、学工处对寝室、教室、活动场地不定期进行安全巡查,把握动态,跟踪整改;宿舍区的管理以生活老师为主导,辅以楼层长、寝室长和学生安全信息员,经常性地进行安全巡查,及时消除生活区的安全隐患,将学生中较严重的纠纷、矛盾及时反馈给相关老师;学生就寝时除了常规查房外还需要生活老师、寝室长两人签名确认,明确职责,杜绝冒名顶替现象发生。

3.健全各类应急预案,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提高事件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将安全防治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维护和确保学校安全与稳定。近年来,笔者学校共制定和完善了10余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含自然灾害类、消防安全类、考试安全类、网络信息类、公共卫生类等方面。并组织全体教职工、班主任和学生认真学习,同时将校园常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通过制版上墙、黑板报宣传等形式,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4.联合多方力量,确保学生安全

保障学生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共同参与,特别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1)家校联动机制。笔者学校通过多种途径让家长参与学生的安全管理。如通过进出校门刷卡家校系统建立和运行,家长可以及时掌握学生进出校时间;通过校讯通短信平台,家长可以了解学生放假、返校时间;实习上岗前,家校会面对面交流,让家长有的放矢配合学生实习期的安全管理;通过班级家委会建立的QQ群、微信群等,使家长们了解学生安全教育的重点,全力配合学校教育教学活动。(2)警校共建机制。笔者学校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发挥公安局、派出所、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的共建功能,与学校的安全管理有机结合,建立了校园安全警校共建管理机制。笔者学校常年聘请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担任笔者学校法制副校长,定期到校做《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系列讲座,组织学生法院旁听,让学生在真实的案例中感悟法制与安全;邀请交警大队教导员到校讲座,组织参观全市监控系统;在学生离校高峰段,邀请交警、派出所民警到校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等。

三、以“三防”为重点落实安全保障

1.标准化配置物防

(1)安全设施设备配置严守标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安全管理条例》标准,设置了围墙和防护设施;在校门、校内主要通道楼梯和走廊均安装上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教学楼、寝室楼等学生集中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安装上符合国家标准的照明装置,并按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设置消防设施,为学生安全做好物防保障。学校实施封闭式管理,主要出入口均设置传达室,并按标准配备保安和基本防卫器械。校内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规范的安全警示牌、交通标志标牌、停车设施和人车分离设施。学校周边治安、交通实行警校共建联运。(2)落实“7S”规范管理。首先,保安的基本防卫器械每天按照“7S”标准规范放置,定期清理;其次,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定期清理排查,并记录备案;其三,校内电子监控系统专人管理、定期维护,以减少毁坏,节约资源。

2.全员化人防

成立学校安全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负责具体抓,保卫处为主管处室,班主任为班级直接责任人,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学校安全工作师生全员参与,覆盖校园的每个角落。(1)专职安保队伍。按照标准聘用专职保安6名,定期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值勤时严格按规定着保安服装,携带标准的安全防卫器械和应急处置装备,24小时值守和巡查,严格查验、登记外来人员、车辆等,严防可疑人员、车辆及管制刀具、危险品进入学校,把好门,巡好逻。(2)教职工队伍。实行值周值班制度,由1名值周领导和3名值班教师负责每天的校园安全值勤,管理教育违纪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序正常运转。班主任负责班级学生的各类安全检查和教育,组织主题活动等;任课老师则落实课堂上安全检查及渗透式教育,确保学生在活动和课堂中的安全。心理咨询辅导站配有3名专职心理健康咨询老师,47名持有国家二、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兼职心理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每幢寝室楼配备1名生活指导老师和2名宿舍管理员,24小时全天候管理,主要负责学生在宿舍的安全纪律和生活管理。他们定期接受各类培训,尤其是灭火器的使用、紧急疏散和心理疏导等培训,遇到紧急情况能及时处置并报告。(3)学生队伍。组建由校学生会、团委干部为核心,引领各班团委干部及学生参与学生纪律督查队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校管理,变被动管理为自主管理,从而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管控能力。在“晚餐、晚自修及晚就寝”时间段,组织学生“三晚”巡逻队,由值班老师指导巡逻,有效加强了学生自主管理力量,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由学工处、团委共同组建学生安全信息小组,构建学生管理信息网,把握学生动态,及时将学生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涉及安全问题及时反馈到学工处、团委,将矛盾和问题扼杀在消除状态,有效避免了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校领导、老师、保安、宿舍管理员、学生等人人参与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全员化人防体系的构建和有效运行是学校安全的核心保障。

3.现代化技防

安全管理机构范文3

(一) 对外来人员登记、晚归登记等执行力不够;体育运动安全常识、应急处理方法教育不够到位;饮水、饮食安全问题需要改善。

(二)针对学院公寓管理现状,公寓科管理人员提出存在的问题:1.宿舍安全方面:宿舍内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宿舍内排插质量差;宿舍区内学生电动车不规范充电;宿舍内固定插座安装不合理;学生安全意识淡薄。2.财物安全方面:学生宿舍丢失较多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3.饮用水安全。桶装水存在安全隐患,如微生物超标、存在有害物质等,饮水机清洁与消毒,工作人员是否具备从业健康证等。

(三)针对学院校园安全现状,保卫科管理人员总结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1.手机、电脑、电动车、山地车等偷盗现象;2.购买赃车及使用劣质车锁;3.宿舍内外来人员推销伪劣商品;4.校道行人交通意识淡薄。

二、构建学生日常安全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一)构建学生日常安全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内涵

融合安全管理理念,形成固有安全文化。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特别是特殊、重点时期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控网络。提升安全知识、技能水平,增强事故预控和应急救援能力。

(二)具体做法:

针对我院存在的实际情况及管理方式,我们应做好无课时间安全、晚归管理、第二课堂安全管理、校外住宿管理、节假日安全管理等五个方面特殊时期的安全管理教育,形成长效的管理制度。

1.无课时间的安全教育管理。学生通过课堂形式在校开展学习活动,而无课时间多数处在管理游离区。针对此种现象,提出安全教育务必落到实处、细处;实施离校告知手续;加强纪律教育;强调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系统化,可通过签订协议方式开展;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渠道,宣传防火、防盗、防电等安全知识,杜绝安全意识隐患;完善学生信息系统,做到有据可查。

2.学生晚归管理。通过板报、温馨提示宣传单、横幅、谈话教育等手段加强对学生晚归的教育与引导,使学生认识到晚归存在不安全因素;班级设两名安全员定期对本班宿舍进行晚归检查和登记;组织系学生干部对所在系宿舍进行晚归检查并统计上报系部按规定及时处理;实行定时进入宿舍区刷校园卡门禁制,加大物业管理的监督力度,及时网上公布晚归名单,学院对晚归学生及时教育和处理;定期收集学生晚归证据。

3.第二课堂安全管理。活动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宣导;组织者制定的活动策划案必须包含安全预警方案(尤其是涉及竞技类、体育类等活动),组织者针对活动方案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系数,判断是否开展相关活动;活动中负责人及组织方工作人员时刻保持警惕,同时提醒学生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如遇突发事件,必须冷静沉着处理,启用应急预案并上报领导;活动后及时总结,积累经验,日后推广运用。另外,日常工作中可通过学校官方微博、讲座、主题班会、宣传片等形式宣传普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安全意识。针对《学院每月安全教育工作要点》中各月的安全工作要点:六月根据学院大二学生外出社会实践的情况,加强暑期社会实践安全教育引导内容;九月着重地震、消防等突发事件的演练教育;十一月针对大三学生需顶岗实习,加强就业安全教育方面的意识宣导。

4.校外住宿管理。主要措施有:1.把好学生外宿申请审批关。按照学院学生手册办理审批手续,学生提供家长身份证复印件并在其上签署承诺;审批表格的家长签名和联系电话务必属实;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并做好沟通记录。2.开展外宿学生安全培训会。召开外宿学生安全工作会议,组织外宿学生学习《外宿学生安全事项告知书》并签订安全协议书。3.加强外宿学生后期追踪管理工作。做好纪律表现登记,及时处分违纪外宿学生。如旷课达20节(含20节)以上的,取消外宿资格。4.及时与班级信息员了解外宿生情况。建立外宿生联系花名册,详细记录外宿生信息。5.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管理未经审批办理而私自外宿的学生。

5.节假日的安全教育管理。明确节假日范畴,同时节假日内也应做到安全教育工作。第一、假前做好教育工作。教育乃重中之重,通过班会、宣传板报等方式宣传“防自然灾害、防交通事故、防火、防盗”等安全教育工作,强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安全的重要性,通过讲座、主题活动、图片展示、案例解读、拉横幅、做海报等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安全知识与应急救援办法。第二、假中及假后做好管理工作。1、做好留校学生的统计工作及离校学生的登记工作,填写《假期去向登记表》。2、加强节假日的值守制度,加强检查,杜绝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相关的规章制度,不私自留宿他人,不使用大功率电器等。3、收假时召开班会,统计学生返校情况,并联系未按时回校学生的家长。

三、总结

安全管理机构范文4

近年来,一些幼儿园意外事故频繁发生,暴露了我国幼儿园安全管理问题的严重性,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同时也为幼儿园的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通过对幼儿园近段时间发生的事故分析可以看出学前教育的众多漏洞,而这些漏洞与幼儿园的管理体制和教育理念密切相关。一方面,一些私立幼儿园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得到更好的重视和应有的关注。另一方面,我国的民办幼儿园数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县布局调整的影响不断增加,一些并不具备教育资质的幼儿园,通过工商注册的形式达到办园的目的,其办园条件、师资力量、管理水平明显不足,安全管理力度极大欠缺。此外,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对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和幼儿的人身安全也构成了很大的威胁。由此可见,幼儿园的安全管理任务十分艰巨,加强安全管理十分必要也十分紧迫。

二、幼儿园安管理问题现状分析

当前,幼儿园安全管理问题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第一,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欠缺,安全管理工作杂乱无章,管理缺位的状况时常发生,通常在事故发生后才会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第二,活动场地设备存在安全隐患,一些玩具质量不符合要求,甚至年久失修,安全隐患相对较大,如若教师或幼儿园管理人员疏于管理,事故的发生率将会极大增加;第三,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不但需要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的保护,还需要家长的共同维护,但是有些家长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防范意识薄弱。

三、幼儿园安全管理防范体系的构建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强化责任

首先,成立一支由园长亲自牵头担任组长,后勤副园长任副组长。其他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园长作为园里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从思想上鼓励教职工不断提高安全工作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副园长要根据幼儿园的总体部署抓好各项安全工作的落实。各个成员从各自的工作层面,以检查发现、督促为重点开展工作。在安全管理上逐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形成了层层有人管、级级有落实、事事有人负责的良好局面。其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有效规范幼儿教师、安全负责人的工作,加大监督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做到防范于未然。坚持落实"安全工作制度,,对教师、家长和幼儿进行定期的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对于幼儿园大型集体活动,要严格执行安全预案报告审批制度,相关负责人应对活动做具体安排,明确安全责任分工,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确保活动可以平安顺利进行。再次,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幼师队伍,对幼儿教师的调入要制度化、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制定以专业为向导的幼儿师资制度标准,这也有利于师资专业化成长的不断学习。另外,幼儿教师不但应具备基本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还有学习生理卫生学和幼儿保育与健康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二)加强设施管理,为幼儿创造安全的环境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的乐园,在这里他们不但能够得到知识的熏陶,还可以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安全的幼儿环境是幼儿在幼儿园的基本保障,因而幼儿园要从幼儿的安全出发构建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在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安全警示牌、交通标识、消防设施和灾害报警系统等;运用安全防范技术,做好防线的周界防范和校园出、入口的技术防御,对于内围要做好防入侵、防盗措施。除此之外,对校园建筑、设施设备、大型玩具器械要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检查,确保达到最高的安全指标。

(三)加强日常预防危机训练

当下,幼儿园加强日常预防危机训练是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行之有效方法。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对于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因此,幼儿园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危机处理的方法和程序纳入教育的内容,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基础的应急技巧,是十分有必要的。幼儿园要定期组织开展幼儿丰富多样的体育锻炼、安全主题活动,安全预防训练、实践活动,如定期开展消防逃生演练、地震逃生演练、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等。教师在演习前将正确应对危险情况的方法和手段教给幼儿,组织他们进行快速有效的疏散和撤离。有计划地设计一些情景:轻信坏人被绑架,在家给陌生人开门被绑架等类似的教育活动,对幼儿起到警示作用,活动后还要给幼儿做适当的心理抚慰工作,减少他们的恐惧心理。此外,开展一系列的安全知识竞赛,对于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让幼儿在感知操作、领悟、培养幼儿的生命意识、安全意识,让幼儿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自护,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体验生命的尊严和生活的幸福。

(四)增强家长危机应对策略

俗话说家长是最好的老师,家长以身言教对幼儿形成安全保护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可定期组织家长进行安全教育,成立家长安全教育安全小组,共同探讨了存在于家庭中的不安全因素等,让家长提高危机应对能力,学会正确地保护孩子,从而使安全教育能够全方面地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

四、结束语

安全管理机构范文5

1.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全力以赴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办法来加强依法管理体制,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机户遵守法律法规,进行守法经营、诚信服务、安全生产,但仍然存在不可轻视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困难。

1.1群众的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农民进城务工已是新时代的主流,留在农村务农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一代,文化水平低,安全生产意识差,法律政策意识淡薄。为了减轻农民群众的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切实增加收入,势必要让这部分中老年农民群众经营使用农业机械,搞好农业生产。

1.2农机安全性能差

近几年来,农机产品监督抽查的平均抽样合格率在70%左右。偏低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农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甚至危及人身安全。有些农民对农业机械的构造、原理知之甚少,不能对农机进行科学有效地维修保养,对老化农机具仍然投入作业生产,这类农机的技术性能不可靠,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农机到了报废期,却依然投入作业生产运行,给出现“黑车非驾”现象带来隐患。

1.3农机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

农业机械活跃在乡村,农机具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连,行政村对农业机械作业生产的动态活动情况了解掌握的比县乡2级更全面、更清楚,可是在村里没有全面成立农机安全管理机构,也没有全面配备农机安全管理员,导致村社对农机安全管理基本无人过问,县、乡、村农机安全监管严重脱节,无法有效行使行政执法的职权。作为农机安全监管重要环节的村级监管机构,在实际管理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瘫痪状态,这是使农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法载人、未经年检投入作业等严重违法违章行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见农机生产作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解决对策

2.1建立强制报废农业机械的政策措施

为了杜绝使用年久的农业机械继续投入作业生产,鼓励社会上成立合法守信的废旧农机收购站,国家与农业机械生产企业联合扶持和监督废旧农机收购站,以保证废旧农机收购站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并能长期生存和发展。国家也要对交回废旧农机的农机户给予一定金额的补贴,在政策措施上引导广大群众对农业机械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报废,进一步改变群众的思想认识观念,教育群众遵守国家的安全管理法规,提高农业机械安全投入使用的认识水平,从而建立强制报废农业机械的政策措施来保证农业机械安全良好的运转。

2.2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管理服务组织网络

从国家到县级都专门设立了农机监理机构,配齐工作人员,深入到乡村开展农机安全检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乡村农机安全管理机构,进一步明确乡村组织对农业机械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配齐人员和设备,在工作经费上给予保障,加强农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农机管理人员素质。真正全面地掌握和监控农业机械的安全作业生产情况,从而以健全的农机安全管理服务组织网络来保障农机安全作业生产。

2.3完善统一农机安全管理机构

安全管理机构范文6

为了满足现阶段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进行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分析是必要的。信息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通过对信息的有效利用,可以取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信息的流通性、共享性、自由性是社会经济得以健康运行的基础。文章就食品安全管理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旨在解决食品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确保食品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信息不对称;信息完全性;信息安全性

1关于食品安全管理信息不对称性的分析

(1)为了提升食品的安全性,必须进行信息完全性的保证。在实际食品管理过程中,信息具备不完全性的特点,这种特点不利于进行经济市场食品的规范化管理,从而出现市场管理机制失灵的状况,导致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在信息不对称性的影响之下,消费者难以掌握食品安全管理的相关信息,这就难以进行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食品安全管理活动的有效性评价。这种信息不对称性广泛存在于消费者与食品管理机构之间,这就难以实现政府部门食品安全信息的有效性传递,从而不利于消费者食品安全选择意识的提升。受到食品自身性质的影响,消费者难以进行不安全食品及安全食品的判断,判断标准是什么?如何衡量一种食品是安全的还是非安全性的,消费者自身不具备良好的判断能力,因此也就难以进行食品风险的规避。食品的市场需求是由消费者决定的,当消费者无法进行安全性食品的区分时,就需要政府的相关部门进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2)在这个过程中,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需要与消费者进行积极的联系,提升消费者食品安全消费意识,主动参与到食品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从而强化食品的整体性安全化管理。在这个环节中,消费者可以进行食品安全问题的及时性反映,并且将食品管理意见直接反馈给相关政府部门,从而间接参与到政府食品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从而使食品安全监管法规更具实用性。监管部门间的信息不对称性是食品安全监管急需解决的问题。这种信息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同级部门之间、上下级部门之间,如食品安全各个职能部门间的信息不对称性,监督管理部门内部的信息不对称性,直接信息成本较高,导致食品基层管理部门难以进行信息成本的承担,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信息堵塞问题。在食品安全管理的市场监控环节中,工商管理部门如果不能进行食品安全问题的及时性反馈,也就难以落实食品质检机构的食品生产监控工作,从而出现一系列的食品安全管理问题。

2信息不对称问题对食品安全管理的负面影响

(1)食品安全管理信息不对称性问题会导致一系列的信任危机状况,这表现为消费者对于政府食品管理机构的不信任性,消费者是食品安全信息的接收者,政府食品管理机构是食品安全信息的输出方,由于食品安全信息输出的不透明性,会导致消费者对政府食品管理部门信任度的降低。消费者对于政府管理部门的不信任性会导致一系列食品安全管理问题的出现,比如英国疯牛病期间,英国消费者表现出对政府明显的不信任感,从而使消费者拒绝接收与牛肉制品相关的食品。

(2)在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非正式渠道途径广泛,如果缺乏对正式性渠道信息的管理,将很难提升消费者对政府食品管理机构的信任程度。随着我国居民食品安全意识的日益提升,人们对于涉及自身安全性的食品健康问题日益关注,当涉及到食品安全的突发性事件时,如果政府缺乏透明性的食品安全传播渠道,消费者将难以信任政府食品监督机构,容易受到信息非正式传播途径的影响,容易出现群体性食品安全恐慌问题。为了解决这种食品安全羊群效应问题,政府需要进行食品安全管理真相的公布,实现食品安全信息的透明性,引导社会大众做出理性的判断。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政府的相关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需要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人民群众有权知道食品安全管理的真相。目前来看,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并不健全,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管理效果,但是依旧存在较多的食品安全管理问题。食品安全监督体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其涉及到的政府参与机构较多,比如卫生部门、工商部门、农业卫生部门等,这些政府职能部门之间职责交叉,都具备一定的管理及执法责任,并没有明确的监督及管理界限,这就容易出现食品安全管理过程中的责任推诿状况,从而让某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缺乏统一性的监督机制,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比较分散,不能实现相关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的有效性落实。

3食品安全优化管理策略

(1)食品安全模块的多参与者管理模式,容易导致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的推诿状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的相关部门要实现食品安全统一性管理机制的建立,确保不同参与部门食品安全监督的规范性、统一性、科学性。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垄断性食品管理机构的建立,由单独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进行统一性的食品管理。国家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监管机制,确保食品管理体系的健全,确保其内部各个工作缓解的协调。齐抓齐管式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具有明显的管理缺陷,这种方法难以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参与者的自身责任,容易导致参与者相互推诿的状况。垄断性食品安全管理是一种理想化的管理状态,也是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未来发展之路。目前来说,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尚不健全,依旧存在较多的管理问题,我国现阶段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属于齐抓齐管式,食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环保局、交通部、工商行政管理局等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参与者,为了适应我国现阶段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国家必须进行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健全,切实履行好食品安全管理的责任。

(2)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饮食要求,国家需要落实好食品安全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食品安全管理的统一性、规范性,在这个过程中,国家要优化食品安全管理的监控成本,进行信息成本的有效控制,实现食品质量安全信息成本及管理成本的有效节约。为了达到上述工作目的,国家需要建立健全事前检查激励机制,提升食品市场准入门槛,落实好食品产前审查工作,实现对质量安全信息的有效性审核及测试。针对符合食品安全条件的生产者,进行生产许可证的发放,允许其产品进入市场,从而提升经营者、生产者等的食品安全意识。

(3)通过对食品安全管理过程的监控,可以实现食品生产链条威胁性因素的有效控制,能够有效提升食品生产链的安全质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国家相关食品安全部门需要做好质量安全指标信息的抽样检测工作,进行食品安全关键质量环节的控制,落实好食品加工企业的食品生产安全规范。政府需要建立健全食品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生产企业的食品质量监控检查,以预防食品安全问题为主要管理原则。政府的相关部门要落实好事后追溯奖罚制度,做好食品信息的标记工作,比如进行绿色食品、转基因食品等的标志,从而方便消费者进行食品的选择,政府的管理部门要督促食品生产者进行食品质量安全成本的投入,切实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的整体质量水平。

4结束语

为了有效解决现阶段的食品安全管理问题,政府的相关食品管理部门需要降低食品质量安全信息揭示成本,建立健全统一性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为消费者提供准确性、实时性、透明性的食品安全信息,从而解决食品安全管理信息的不对称问题,提升政府食品安全性管理的公信度。

作者:孙雪露 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参考文献

[1]程言清,黄祖辉.美国食品召回制度及其对我国食品安全的启示[J].科学•经济•社会,2002(04).

安全管理机构范文7

1德国科技计划体系

长期以来,德国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制定和实施重点科技领域的科技计划实现对科技的引领、指导与宏观管理;德国科学基金会(DFG)通过资助科学家自由探索研究、特殊领域研究、重大研究计划以及青年人才和团队建设来促进基础研究和前沿科学研究的发展。为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经济社会形势,2006年,德国联邦政府出台了第一个全国性、跨部门和跨领域的科技发展战略———“高技术战略”,以此为抓手,聚焦尖端技术未来重点发展领域,以提升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确保在未来重要市场的领先地位。随着气候变化、人口结构转变、疾病传播、原材料紧缺等全球性挑战的日益严峻,联邦政府强调技术变革应为人类利益服务,在2010年将“高技术战略”的重点从原先的17个技术领域的开发调整为面向气候/能源、健康/营养、交通、安全和通信5大需求领域的创新。2014年,联邦政府再次调整“高技术战略”,使其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与社会需求的结合,并将创新范围扩展到社会创新。目前,“高技术战略”确定了6个重点领域的科技计划,促进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保护、扶持中小企业研发等政策引导类科技计划以及10个针对重大需求、需提出系统解决方案的专项计划。目前,德国形成了由领域科技计划、政策引导类科技计划、专项科技计划和国家科学基金计划四类计划为主体的、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的科技计划体系。德国联邦科技计划由联邦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进行组织实施与管理,其中,联邦教研部(BMBF)是联邦政府最主要的科技主管部门,掌管近60%的联邦政府研发经费,主要负责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生命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科技计划。目前由联邦教研部负责的科技计划主要有“可持续发展能源研究框架计划”、“健康研究框架计划”、“原材料经济战略计划”和“安全研究计划”等。联邦经济与能源部(BMWi,原联邦经济与技术部)是联邦政府第二大科技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创新政策和产业相关研究,管理能源和航空领域的科学研究以及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计划。目前由联邦经济与能源部负责的科技计划包括“第6能源研究计划”、“电动汽车信息通讯技术资助计划”、“联邦政府航空战略”、“中小企业创新促进计划”以及“风险资本补助计划”等。联邦其它有关部委,如联邦农业部、交通部、环境部等管理与本部门职能相关的科技计划。目前由农业部负责的科技计划主要有“生物经济政治战略”、“可再生资源替代石油”、交通部负责“可持续交通计划”、环境部负责“气候保护2020行动计划”等科技计划。除部门各自负责的科技计划外,联邦政府跨部委科技计划采用联合管理、联合资助的组织实施方式,参与部门按领域分工管理计划中某一部分,主管该计划的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德国联邦16个州政府在科技事业方面均享有自主管理权,可组织实施针对本州的科技创新计划,也可在协议基础上与联邦政府共同承担对科技计划的资助,例如“精英大学计划”、“高等教育公约”等。各州的科技计划由各州科技主管部门负责;对于联邦和州共同资助的科技计划,德国科学联席会(GWK)负责协商、确定双方资助比例和组织实施方式。

2德国科技计划预算与管理机制

2.1德国科技计划的预算机制

德国科技计划预算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经费经议会批准通过,议会批准的预算经费由财政部拨付给各部门。具体而言,德国联邦科技预算的流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体现了自下而上、上下协调及独立监管的特点:(1)联邦部门预算草案编制阶段。由财政部下达预算编制指导与要求各部门在3月1日前将本部门科技支出需求上报财政部财政部第一次汇总各部门支出需求形成联邦科技预算草案。(2)审计与修改阶段。财政部将联邦预算草案提交联邦审计局审计局对预算草案的合规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财政部与各部门协商对审计后的预算草案进行修改财政部第二次形成联邦预算草案,待提交联邦政府。(3)联邦预算案的审议与决议。财政部向联邦政府提交预案算草案联邦内阁通过后,议会对预算草案进行审议(包括“三读”审议和两院通过)议会批准预算案财政部向各联邦部门拨付预算款。

2.2德国科技计划的委托管理机制

为减轻政府的管理负担,联邦和州将科技计划的执行与管理工作委托给具有科技专业知识和科研创新管理能力的专业化项目管理机构(Projekttr?ger)代管。专业化项目管理机构在科研项目的申报咨询、组织实施、过程管理、监督评估、成果转化以及科技发展战略咨询、科普宣传、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科技计划委托方(联邦和州政府)与科技计划承担方(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之间的重要中介机构。项目管理机构主要负责组织实施政府科技资助计划,管理科技项目,具体工作包括:①针对不同的需求者提供有关科技计划的专业咨询;②负责预备项目的遴选,完成遴选清单并提交委托部门(部分项目管理机构有权就一些资助计划自主决定遴选结果);③监督项目实施进展;④评审项目成果及转移转化效果。联邦部门通过建立统一、集中的科技项目资助信息管理系统来掌握科技计划的进展、经费的流动、科技项目现状等信息,以及监督项目管理机构的工作。项目管理机构同时也定期向委托部门汇报任务完成情况。除组织实施科技计划外,项目管理机构还承担政府部门委托的其他业务,例如提供科技政策咨询、协助制定科技资助计划、组织交流研讨会、推进国际合作、传播知识等任务。联邦政府起初将专业化项目管理机构设立在部级科研中心内,像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德国宇航研究中心(DLR)、于利希研究中心(FZJ)、卡尔斯鲁厄研究所(KIT)均有专业化项目管理机构落户。2010年后,德国科技计划管理面向全社会公开,一些协会、公司甚至个人都可以参加联邦教研部等部委组织的项目管理招标,中标者可以代管政府部门科技计划。目前,德国已形成了由10多个专业化项目管理机构组成、拥有3000多名管理人员的科研项目管理体系。德国项目管理机构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依托大型科研机构建立的项目管理中心、咨询公司性质的项目管理机构和依托产业协会建立的项目管理机构。其中有代表性的12家项目管理机构的名称、成立时间、业务领域和联邦政府委托部门。

2.3项目管理机构运作机制案例分析

以依托在德国宇航研究中心(DLR)建立的项目管理机构(以下简称PT-DLR)为例,分析项目管理机构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委托管理与项目评审机制。PT-DLR主要承担联邦教研部、经济与能源部和健康部以及一些联邦州在健康、创新、环境、文化、教育、关键技术等领域的科技计划代管工作,同时承担一些科技政策咨询工作,其80%-90%的科技计划代管工作来自联邦教研部。PT-DLR是租用DLR办公场地的一个独立的机构,在行政和经费上均无交叉,但PT-DLR是否接受联邦教研部、经济部的计划委托等战略决策则需要通过DLR董事会批准。PT-DLR的运行经费和人员经费由竞标所承担的科技计划来支付,即每承担一项科技计划的管理由相应的委托方支付一定的经费作为项目管理机构的运行费用。PT-DLR根据委托部门的计划招标指南进行项目招标,小型项目评审由机构内部评审专家负责,评审后确定遴选清单提交联邦部委审批;大型项目的评审,先由机构内部评审专家进行初步筛选,通过初步筛选的申请交由外部专家进行书面和会面两种评审方式,再由PT-DLR将评审后的最终遴选清单提交联邦部委审批,最后以联邦部门的名义遴选结果。 PT-DLR外部专家来自包括两部分,一是其他专业化项目管理机构的评审专家;二是专家库,专家库主要由相关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组成,每半年更新一次,由于项目申请评审需要面试环节,因此目前专家库中多数专家来自欧洲。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PT-DLR引入质量管理系统,并得到ISO9001认证,致力于实现科研项目的依法管理和可靠、公平、透明、独立的项目管理。

3德国科技计划的组织实施模式

德国联邦政府对不同的科技计划采取不同的组织实施模式。根据委托管理流程和决策的集中分散程度,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四类:①联邦政府部门直接委托项目管理机构负责管理的一级委托管理模式;②集中委托和分散委托相结合的二级委托管理模式;③专项计划的集中协调管理模式;④专项计划的分散管理模式。

3.1一级委托管理模式

一级委托管理模式主要适用于单个部门负责的、资助方向明确的科技计划,其管理模式较为简单,科技计划主管部门直接委托一个项目管理机构,并在申请指南中明确该项目管理机构。申请者针对申请过程中的问题向委托的项目管理机构咨询,将项目申请书提交项目管理机构。项目管理机构组织对申请进行评估,并将遴选结果交联邦部门审批。之后,项目管理机构负责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督与评估。目前联邦教研部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研究框架计划”、“健康研究框架计划”、联邦经济与能源部的“国家电动汽车开发计划”等科技计划都均采用此管理模式。

3.2二级委托管理模式

多部委联合参与、资助方向不明确的科技计划管理,参与部门一般会先联合委托一个项目管理机构征集项目方案,并对项目方案进行评估,之后根据项目方案内容进行课题领域归类,并分配到相应主管部门。各部门再分别委托各自的项目管理机构负责接收正式资助申请并组织项目实施。在此过程中,发生两次政府部门与项目管理机构之间的委托行为,因此称之为“二级委托管理模式”。与“一级委托管理模式”不同,“二级委托管理模式”的一个特点是项目管理机构对科技计划具有咨询功能。此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避免了不同部门之间因为单独开展资助可能造成的双重资助的风险,同时可实现科研项目在创新价值链多个环节的持续支持。“第六能源研究计划”下的“储能”和“未来电网”联合资助计划采用此管理模式。

3.3集中协调管理模式

德国专项计划涉及的主体包括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以及联邦政府、州政府、专项计划总体工作组等管理主体,其管理体系比单部门和跨部门的科技计划更为复杂,一般采用“集中协调管理模式”,即设立一个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代表组成的工作组,自上而下的对科技计划任务进行分解,对计划目标、研究问题和行动领域进行顶层设计;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建立协同研究平台,确保计划有效实施。德国“工业4.0”以及“能源供给智能改造”2个专项计划采用该管理模式。对于分工明确、研究领域交叉不强、不太需要协同机制的专项计划多采取分散管理的模式,即各部门分别负责各自领域的科技计划管理工作,并不需要建立协调工作组。“个性化医疗”、“网络服务”等专项计划采用分散管理模式。

4主要研究结论和启示

4.1结论

德国科技计划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最高的科技计划———“高技术战略”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即使面临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局势和科技新形势,也仅对原有最高科技计划进行调整和完善,而非完全地废旧立新,这种政策上的稳定性有利于国家科技计划的合适实施。德国科技计划体系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高技术战略”涵盖了德国很大一部分科技计划,自2006年实施以来,在重点领域部署了多种类型的科技计划,并根据需要及时对其进行评估和调整。截止2014年,德国“高技术战略”已接受3次评估,评估显示其实施效果良好,所涵盖的各类型科技计划得以延续与完善。此外,德国的科技计划横向分类和分工比较明晰,纵向层次感较强,突出了重点研究领域。德国科技预算在制定上体现了自下而上、上下协调及独立监管的特点。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都有完善的监督体系,科技资助计划信息化管理使科研项目资助经费的执行高度公开与透明。德国科技计划的管理多采用委托管理的方式。专业化的项目管理机构受委托承担科技计划的全过程管理,减轻了政府的管理负担,弱化了政府部门的权利。专业化项目管理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化保证了项目评审的客观性。针对不同类型的跨部门科技计划主要采用二级委托和集中协调两种管理模式,解决了跨部门科技计划中的项目重复部署、多头管理等问题,提高了跨部门科技计划管理的效率,实现了研究项目在创新价值链多个环节的持续支持。政府部门通过多种手段监督与评价项目管理机构的工作。

4.2启示

科技资源配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科技计划上,我国对科技的投入逐步加大,制定了多种科技计划,但这些计划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考虑,每种科技计划都兼顾领域较宽,涵盖方方面面;整个科技计划体系层次不清晰,重点不突出,呈现“碎片化”,导致了我国现行科技计划体系庞杂、相互交叉,不断扩张。科技计划的实施效果决定着科技成果的产出。目前我国科技计划主要采取“谁负责、谁管理”的方式,管理部门众多,各管一块,各管一段,管理模式较为单一,政府部门直接管项目。尝试建立委托管理制度和项目管理机构是我国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由专业化项目管理机构接收项目申请、组织项目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等,使政府从日常管理和资金的具体分配中解放出来,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并鼓励具备条件的社会化科技服务参与政府科技计划代管竞争,推进专业机构的市场化和社会化。完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对科技计划的全过程进行信息管理,实现项目流程管理的信息化,并向社会公开非涉密信息,接受公众监督。

作者:葛春雷 裴瑞敏 单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第二篇:航空科研计划管理方案

1安全管理模块

1.1安全配置。

安全配置是系统权限控制体系中的记录级控制手段,是用来控制用户对其存取范围的数据操作权限,类似于控制具体的操作按钮,如增加、删除、查看等操作。分为全局安全配置和项目安全配置。全局安全配置是用来控制模块级的操作按钮,项目安全配置是用来数据记录的操作按钮。全局安全配置:该配置决定用户对公共(非项目级)范围内数据的存取权限。如EPS结构、联系单位、新闻管理、各类模板等基础数据。每个用户只允许分配唯一全局安全配置。项目安全配置:该配置决定用户对项目相关信息的存取权限。如合同、文档、招标计划等项目级数据。每个用户可以参与多个项目,在不同的项目中又担任着不同的角色或岗位,由此可为用户在不同的项目里分配唯一项目安全配置。

1.2三员管理。

三员管理是指对系统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安全审计员的管理。本系统安全管理的用户登记权、用户权限配置权、用户权限审批权是分别属于系统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安全审计员的,三员管理是本系统的安全基础。除了可为用户直接授权外,还可以通过角色为用户间接授权。根据组织机构内的不同存取需求,规划多个管理角色并将所有用户以合理的角色进行分组,然后将功能级、范围级权限授予角色,从而让角色组内的用户自动继承角色的权限。可为用户分配多个角色,用户即可继承所有角色的权限。角色授权机制可简化管理员的授权过程,它只适用于功能级、范围级两级权限许可控制,操作级权限中的安全配置只能直接授予用户。系统管理采用系统管理员、安全审计员和安全管理员“三员”分立的方式,具体应满足以下要求:系统管理员、安全审计员和安全管理员应为内置账号,不可更改权限、不可删除、但可以改名;负责生成用户账号;安全审计员:负责审计系统管理员和安全管理员(预生成,不可更改权限、不可删除、可以改名);安全管理员:负责为用户赋权,并进行其他管理操作。

1.3安全策略。

安全策略是对用户登录系统执行强制性安全控制的模块。该模块由安全管理员控制。安全策略分为“密码策略”和“用户登录策略”。密码策略:强制用户的安全设置符合企业信息安全标准。在密码长度文本框中输入要求用户设置的最短密码长度,如果用户设置的密码长度不足,系统将提示用户并拒绝接受新密码;在新旧密码差异文本框中输入最小字符差异值,如果用户新设的密码与旧密码字符差异不足,系统将提示用户并拒绝接受新密码;设定密码有效期,首先选择密码有效期的时间单位(周、月、季、年),然后填入时间数量值,比如时间单位为周,事件数量值为4,那么用户使用一个密码4周后系统将不再允许再使用该密码登录;在“密码更新提前提醒(天)”文本框中输入数值(比如10),那么系统在用户密码使用时间达到有效期之前10天便开始在用户登录系统时提醒用户更改密码。用户登录策略:拒绝错误登录尝试、拒绝陌生用户。在“连续登录锁定账户次数”后的文本框中输入允许用户以错误的密码尝试登录的最大次数,当用户试登陆失败超过这个次数后,系统将锁定该用户。被锁定的用户账户必须由安全管理员、安全审计员经过授权流程才能解锁。在“在用户没有使用系统达到设定值后,系统将自动锁定账号”后的文本框输入设定天数,比如30,则当用户没有使用系统的时间累计达到设定天数后,系统便认为该用户为陌生用户并自动锁定该账户,锁定账户必须由安全管理员、安全审计员经过授权流程才能解锁。

1.4安全审计机制。

对用户具有审计机制,包括对以下信息的审计:用户密码修改、用户对信息的访问、用户对信息的操作(建立、删除、修改、分发、接收、输出等)。审计的内容需包括: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结果(成功/失败)等。审计信息不可修改、不可手动删除。安全审计员对安全管理员提交的授权任务审查并批准的功能模块,所以必须以安全审计员身份登录才能操作。安全审计员对安全管理员的操作行为进行审计,主要指系统安全相关的工作,包括用户角色授权、组件模块授权、责任范围分配、安全配置分配、安全策略实施等的审计。

2结语

航空科研计划管理系统是涉及到国家秘密及商业秘密的计划进度控制管理系统,因此安全权限管理尤为重要。安全权限管理是航空科研计划管理系统安全性的基本保证,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模块。本文提出的安全权限管理方案应用于我单位科研计划管理系统,保障了科研计划管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作者:金捷 单位: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第三篇:科技计划管理研究

1.科技项目信息的公开化情况

通过对15个副省级城市的科技项目申报程序和条件公开等情况的调查发现,15个副省级城市的科技项目申报程序和条件公开基本全部公开。但项目的专家公示,结果公示情况方面不是很乐观。如下表所示,在这方面广州市走在前列。

2.数据库的建设情况

首先从专家库的建设情况看:调研发现,除个别城市网络专家库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外,大部分城市都具有网上专家库,并已经积累一定数量的专家,但普遍存在专家库动态更新机制不完善、本土专家为主,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专家库动态更新机制。其中广州市科技信息专家常年受理。专家申请后由所在单位加盖公章以书面形式递交材料,专家推荐机制比较完善。深圳市科技信息专家面向社会公开征选,专家的权利和义务一目了然,便于接受公众监督。杭州的专家库建设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目前在库的省内外专家已经达5000多人(这个数字还在变化,不断地有新的专家进入到专家库系统),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1)专家库专家信息不够完善,专家的地域性比较明显;(2)专家库的动态更新机制不够完善;(3)专家库领域划分不够合理;(4)专家抽取算法需要不断优化。其次,从项目库的建设看,项目库的建立对防止项目的重复建设,合理地分配科技资源,更好地决策科技政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调研发现,各城市的科技项目申报平台基本上都有项目库,但由于不同地方科技项目库建设的时间不同,项目库的规模各不相同,各城市之间各自为政,尚未建立共享的项目库平台。即使是同一城市不同部门之间的项目库也不能实现共享,所以对于项目的停留在书面意见上,离具体落地还有一段距离。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杜绝一个项目多头申报的现状,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杭州市科委。杭州市财政会同市监察局、杭州市科委等18家杭州市级行政部门建立了杭州市财政资金网络管理系统。对所有纳入杭州市财政的各类项目进行网上统一管理、监督,这样企业凡是申请杭州财政项目支持的不管在哪个部门申请都可以进行项目,比较好地杜绝多头重复申报的情况。

3.项目财务审计支持的信息化情况

调研发现,目前各个城市的科技主管单位都制定了科技项目验收管理办法,在验收管理办法中基本都提到了要对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但验收是项目完成后的行为,如何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现在由于项目越来越多,支持的经费数越来越大,对于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如果完全依靠手工的方式进行,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任务。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在这方面的优势就显得非常重要。而目前情况看,远远没有发挥出信息技术在这方面的优势。杭州市科技计划管理在科技项目的申报、立项、合同的管理、绩效的管理及验收管理都提供支持,在不同阶段都有财务信息的审核环节,这方面已经走在同级别省份城市的前列,但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通过设计一定的方法,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将人工的审核改为由计算机完成。

4.科技项目立项过程管理的信息化情况

项目的实施阶段是人、财、物投入最大,历时最长的阶段。而目前我国的管理恰恰忽略这一阶段的管理工作,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放在科技项目管理,把科技项目管理狭义地理解为评审、立项,一旦项目列入计划,即大功告成,忽略对项目的全周期、系统性管理,立项后的管理投入大大减少,形成“重立项、轻管理”、“虎头蛇尾”的弊病。调研发现很多城市的科技项目申报系统还都不支持对合同、绩效、成果的全程跟踪,大多停留在项目结题验收时集中上传材料阶段。或者有些稍微落后的地方对过程的管理还局限于通过层层上报纸质材料阶段,造成对项目的实施情况很难实时进行监管,没有发挥项目管理部门对项目监管的职责。杭州市科技计划管理对于科技项目的申报、立项、合同的管理、绩效的管理及验收管理都提供支持。但这些阶段都是有时间节点的,应该建立一种动态的长效机制,让企业形成过程管理的习惯。随时将项目进展情况反映到平台中,项目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在科技项目管理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中,具体体现如下:

(1)重计划立项,轻过程监管,轻产出评估现象仍然存在。虽然已建立了较严谨的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程序,对项目的实施管理有规定,但落实到位尚存在困难。如目前我国从国家到地方基本还未采用委托第三方进行项目评估、监理等做法,虽对项目的执行情况经常性地进行了检查,但缺少科学合理的定量分析,科技投入产出的评估机制尚未建立。

(2)部分项目立项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一是由于项目专家库的不完善,有时未能客观公正地评审,影响评审的效果;二是评审专家选取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不能做到对项目的相对公平、公正的评审;三是由于对项目监管的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安全管理机构范文8

火电厂运行标准化管理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正逐步的进入章程,根据调度机构一些标准化管理的火电厂的经验总结,火电厂的一些基本的日常管理多是以辨认危险管理源为基本步骤,对于火电厂的设备进行基本维护,内蒙古华伊卓资热电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大型的公司,本着为进行标准化流程管理为原则。本文旨在通分析火电厂管理过程的问题所在,并且为此提出标准挂管理过程中的基本管理策略。

关键词:

火电厂;运行;标准化管理;问题;策略

火电厂在进行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进行了综合评价,对于基本的评价指标也是基于一些基本管理规定或者是运行原则而言的,火电厂的管理也就是需要采取固定的操作流程,不断的将现代的火电厂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梳理与改进。在完善中不断的达到更加具体的管理水平的提升,其次对于管理系统而言,科学高效的管理手段会在不断的发展中实现所诶的标准化管理,当然这一切都需要需要构建属于自己的一套成体系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火电厂运行标准化管理中存在问题

1.1火电厂管理机构的漏洞

现行的管理体制下,专业管理机构明显存在很大的稀缺,实行现代系统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火电厂管理机构存在很多漏洞,如果对于这些漏洞不管不问那么便会继续激化问题,反之如果较强管理那么一定会为社会和企业注入更加新鲜的血液,与此同时带来很客观的经济效益。将火电厂的各种管理漏洞进行维护,加强相关管理工作的进行力度是火电厂发电安全管理强行的基本动力。但是因为管理机构的设立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工作人员等等方面的疏漏都使得管理工作的进行力不从心。

1.2火电厂工作人员对于标准化管理的认知

内蒙古华伊卓资热电有限公司一直以来都极其的看重动设备状监管相应的工作,但是近年以来一直存在很多问题,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没有相应的管理认知能力,更没有相应的认知水平,很多所谓的专业管理人员也多是托关系走后门。一些高校大专学校刚刚毕业的年轻的大学生进行相关管理工作,很多都是在没有进行过任何与管理有关的培训,或者只是表面培训实则压根没有合格的情况下仓促上岗。

1.3火电厂管理团队不够专业

火电厂的标准化管理其实本质上就是加强安全管理,再就是在专业性的管理团队上进行考究。首先对于管理工作中的相关管理骨干的管理水平的培训。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实就是对相关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具体性的、科学性的、以及合理适度的管理培训。对相关的火电厂安全管理人员包括所有与安全管理相关的所属全部内容。工作人员在韧劲专业性及相关能力培训时也在进行专业性知识的相关培训。具备一定的安全管理意识以及完美的专业团队素质才能够使得全部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度正常的运转起来。

2火电厂运行标准化管理手段

2.1完善火电管理机构

安全管理体系是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的,火电厂安全规章制度需要更加完善,火电厂组织结构需要更加牢固。为了保障火电厂整体的管理运营的评价体系的科学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极力提倡,使得现今社会的火电发电厂的一切设备都在向着更加精致、高科技而且环保的精良路线进发。对于标准化进程中的技术管理等方面,需要相应人员就火电厂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保障一切管理环节与安全生产环节的相关工作紧密联系,在现行的电力企业相关管理规范与办法的多方面的规定中,对于火电厂的相关安全制度要不断进行精确正式的证实。也就是说火电厂不仅需要开设相应的安全部门,如果要想将火电管理更加标准,那么还需要加入专职电厂标准化管理人员。

2.2强化电厂工作人员管理认知教育

火电厂安全管理人员标准化的管理的认知决定很多方面的问题,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火电厂标准化管理的水平提高,与此同时还会影响整个电厂正常工作中的所有管理工作,使得火电厂的工作不能正常运行。如果火电厂的管理人员没有正确的认知这些管理工作,又或者是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全面的对待和学习这个问题,那么电厂的相关部门就很难开展工作。只有构建标准化的制度才能影响工作人员的标准化的认知,那么才会减少隐患发生,同时降低基本的安全问题发生。为了使得全部的标准化制度能够正常实施,不仅要在日程中不断进行工人常规的管理方面的培训,对于一些管理边界模糊不清或者是没有量化的要充分采取一切合理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认知。

2.3构建专业性管理团队

火电厂标准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一个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对火电厂的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一线安全的岗位的人员的培训的至关重要。火电厂工作人员的专业度即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厂前进的动力,在电厂生产的效率以及运行工作中不可小觑。然而在运行管理或者是标准化管理的技术等专业性的问题,只有不断避免所谓的管理隐患,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施相应的标准化管理工作。就现今社会的电力行业管理水平来说,火电厂在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除了对于电厂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其他的各个方面都仍旧需要不断强化,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标准化化管理水平。

3结语

综上所述,火电厂在进行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标准化可操作性的管理模式,在摸索中不断优化标准化管理的方案,进行专业度管理等相应的技术性管理人员的培养,培养专业度管理人才的认知水平,最后运用科学的思维,采取与时俱进的新潮观点以及方法来分析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及时解决,使得我国火电厂快速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希光.故障树理论在火电厂锅炉故障诊断中的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