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角度下的乌有乡

美学角度下的乌有乡

 

1.引言   《乌有乡》(Neverwhere)是移民美国的英国作家尼尔•盖曼(NeilGaiman)创作于1996年的一部奇幻小说。《今日美国》称该书令人兴奋、富于创造性,同时令人毛骨悚然,是白日梦和噩梦的完美结合。《旧金山纪事报》评论该书显示了无比的机智,创造性地运用了神话和传说,对很多细节都极为关注。2008年,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将《乌有乡》的中文译本在中国出版,使得该书在中国也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和好评。   2.作家尼尔•盖曼   尼尔•盖曼于1960年出生在英国的汉普郡,成年后因事业的发展移居美国。盖曼的创作领域横跨奇幻小说、恐怖小说、儿童小说、漫画以及歌词,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当代奇才。他的作品不但部部畅销,更是获得无数奖项,其中包括创神奖、星云奖、雨果奖、布拉姆﹒斯托克奖等等。他的很多作品,诸如《星尘》、《美国众神》、《考罗琳》、《坟场之书》等等不但大获成功,而且被搬上了银幕。   3.小说《乌有乡》   《乌有乡》是盖曼的奇幻小说创作中的早期作品,主人公是一个叫理查德﹒梅休(RichardMayhew)的年轻人,他离开家乡苏格兰的一个小镇到伦敦开创自己的事业。在伦敦生活三年后,他是一家证券公司的普通职员,过着平平常常的生活。理查德有一个名叫洁西卡的未婚妻,洁西卡美丽、高雅、聪明、能干,无论在经济地位、社会地位,还是个人资质上,都远远超过理查德。有一天,理查德在街上遇到一个身负重伤、素不相识的女孩,并把她救回了自己的公寓。从此,一切都变得不同寻常。人们完全意识不到理查德的存在了,他走在人群中,人们瞧不见他,同事们看不见他,洁西卡不再认识他,连他自己的公寓都被租给了别人。在这个世界上,理查德这个人好像消失了,仿佛他从未存在过。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因为他救起的那个名叫门菲(Door)的女孩。她来自于另外一个世界———下伦敦。下伦敦的人将我们人类生活的伦敦称为“上伦敦”。门菲来自于下伦敦的门家族,她能够开启所有的门。理查德跟随门菲到了下伦敦,在那个世界里见到了修士、堕落的天使、巨兽、鼠语族,以及带有狼、狐狸、蟒蛇、鸟、猫、老鼠等特性的各色“人”等,经历了种种考验和磨难,理查德终于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之后,回到了上伦敦,回到了自己原来的生活环境。故事的结尾,理查德还是离开了上伦敦,毅然回到了下伦敦世界。   4.美学理论视角下的《乌有乡》   北京大学的叶朗教授在他的《美学原理》一书中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而“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审美活动也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叶朗,2010)奇幻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创作形式,当然属于美学研究的对象之一。在美学理论的视角下,《乌有乡》正体现了种种的“美”。   首先,《乌有乡》体现了虚幻之美。   我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诗人宗白华先生在他的《艺境》一书中提到,“最高的文艺表现,宁空毋实,宁醉毋醒。艺术的艺境要和吾人具相当距离,迷离惝恍,构成独立自足,刊落凡近的美的意象,才能象征那难以言传的深心里的情和境”。(宗白华,1989)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及翻译家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也指出,“艺术凭借自然,却也超脱自然。它是根据自然而另外建立的一个意象世界。就有所凭借而言,它是写实的,就另有所建立而言,它是理想的,超现实的。它是人生的反映,也是人生的弥补”。(朱光潜,2009)《乌有乡》中为我们呈现了两个世界———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上伦敦”、另一个由作者虚构和想象的世界“下伦敦”,在下伦敦生活着形形色色的“人”,有他们自己的社会运转方式。他们的世界和我们的一样分社会等级:有声名显赫的门家族,有君王伯爵大人,有侯爵,有地位卑微的鼠语族和阴沟民。下伦敦有集市,却没有货币,人们靠以物易物的方式或交换“人情”的方式进行交易。下伦敦有我们这个世界的亲情、友情、爱情,但也有我们这个世界看不到的魔法、咒语等神奇的力量,亦真亦幻的下伦敦反映着我们的世界,同时也让我们的某些愿望在那里得到满足。读者在《乌有乡》中体会到了虚幻之美。   第二,《乌有乡》体现了生态美。   叶朗教授提出,“生态美”就是体现“人与万物一体”的意象世界。他拿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举例来说明“蒲松龄创造的这些意象世界表明了人与万物一体,生死与共、休戚相关,这是极其宝贵的生态意识,蒲松龄的这些意象世界就是‘生态美’”。(叶朗,2010)盖曼的《乌有乡》同样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名叫“麻醉法”的鼠语族女孩为了帮助理查德走过“骑士桥”,不惜牺牲了自己的生命。门菲在同理查德共同经历了种种磨难后,慢慢爱上了理查德,但为了让理查德能够重回自己的世界,门菲断然掩饰了内心的儿女情长,放手让理查德坦然地离开自己。同《聊斋志异》一样,《乌有乡》的美,就是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态美;《乌有乡》的诗意,就是人与万物一体的诗意。   第三,《乌有乡》体现了意境美。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即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叶朗,2010)   由此可见,意境的美感,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这种美感,就是尼采说的“形而上的慰藉”,也就是马斯洛说的“属于存在价值的欢悦”。《乌有乡》中对下伦敦的详细景物描写并不很多,但穿插在故事情节中的那些片段,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三千年前的伦敦,那时的日光更年轻、更纯净,绿草如茵,白露茫茫;我们也仿佛看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风尚和几百年来的工业发展。看到下伦敦,我们能体会到“历史的纵深感”,体会到了世事变迁,也体会到了小说故事开头,那位神秘的老妇人告诫理查德的话,“无论你到了什么地方,只要心存善念,就能保证自己安然无恙。”这些都无不体现着该小说的人生感、历史感,以及哲理性,为我们带来了意境美。#p#分页标题#e#   5.结语   宗白华先生说过,文艺不只是一面镜子,映照着世界,且是一个独立的自足的形象创造。它凭着韵律、节奏、形式的和谐、彩色的配合,成立一个自己的有情有相的小宇宙;这宇宙是圆满的、自足的,而内部一切都是必然的,因此是美的。(宗白华,1989)盖曼的奇幻小说《乌有乡》创造了映照我们的世界的“第二世界”———下伦敦,这里有我们熟悉的,更有我们陌生的;这里有怪异和神奇,也有我们自己的影子;这里有同我们相似的,更有我们所向往的。在《乌有乡》里,读者获得了审美的愉悦,感受到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