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动漫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当下,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方向更明,动力强劲,这也引发了我们对动漫产业发展亟需的高端人才培养的深层次思考。   一、动漫大国向动漫强国转型期高端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我国正处在由动漫大国向动漫强国转型的历史阶段,动漫产业具有拉动国民经济和长远的文化辐射作用,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产业。我国认识到动漫产业关乎国家发展战略和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在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将其列为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连续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大力扶植。“十一五”期间,动漫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然而,整体水平较低,效益不高,只是从产量上实现了动漫大国的目标,距动漫强国仍有相当距离。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意观念滞后,艺术质量和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原创精品匮乏;企业规模小、散、弱,缺乏竞争力;动漫基地同质化、低水平、恶性竞争等,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源于人才问题。   对于我国动漫产业而言,要实现“十二五”时期跻身动漫产业世界强国之列的目标,市场适用性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严重缺乏成为限制其发展的瓶颈。动漫产业人才结构呈金字塔格局。居于塔底的基础性人才是指从事背景绘制、投射、描线等基础工种的制作人员以及运营、支持的服务人员;居于塔身的是指从事服装设计、场景设计、道具设计等设计型人才;居于塔尖的是指编剧、导演、原画、分镜头设计,以及创意总监、项目经理人等创意、策划、管理、营销型人才。这三类人才在产业中的分布数量依次呈递减关系。高端人才即指居于金字塔格局顶端的高层次创意和产业开发人才。   据统计,我国动漫人才需求缺口大约15万人左右,预计3年-5年缺口将达到60万人,而现有从业人员基本为单一制作型,严重缺乏高端创意与产业开发人才。目前高端人才缺口约为总量的5%,其中高端创意人才和产业开发研究人才缺口约为总量的1%,即6000人左右。由于高端创意人才奇缺,导致我国动漫自主品牌研发能力弱,原创精品匮乏;由于产业开发人才奇缺,不能有效将动漫产品版权价值链贯穿起来,又导致产业结构失衡,国产原创动漫作品在市场运作模式和市场推广过程中失利。这两种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严重后果就是:动漫产业盈利差,至今难以摆脱依靠外包加工的盈利方式,利润空间的狭小,动漫市场80%以上的盈利流向了海外;危及国家文化安全。我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画作品中,日、韩占60%,欧美占29%,有影响力的民族动画品牌和形象严重缺失,致使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深受西方文化影响,民族文化渐趋边缘化。其动画片中的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因素更对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身心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视察动漫企业和相关院校,站在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反复强调发展国产动漫的重要意义。总理视察江通动画时指出:要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要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软实力,让中国的孩子多看自己的历史和自己国家的动画片,我们的动画制作机构、动画播出机构有责任、有使命来做好国产的动画片。动漫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民族文化传承和青少年健康成长,迫切呼唤动画高端人才。   二、我国动漫人才培养现状   在国家利好政策的刺激下,众多高校和培训机构片面追求“热门专业”,11年间我国动画教育迅速膨胀。然而,由于我国对于动漫人才的培养未形成有针对性的规范和引导,伴随着动漫教育的超速发展,问题也逐渐显露:   本科层面,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课程体系不规范;教师学历层次集中在研究生以下,相当部分教师专业背景与动画专业相关度不高;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脱节;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尽管动画行业人才缺口巨大,但是学校教育每年能提供的市场适用型人才仅为1万人左右,且人才培养层次基本为单一技能型。硕士研究生层面,30所院校中有17个院系属于艺术学科,12个属于理工或其他学科,招生专业多归入电影学、动画学、软件工程学、艺术设计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有关动漫产业和编创的只有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3家(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为产业研究和衍生产品开发研究、清华大学为动漫编创),每年招生人数不超过30人。其他专业方向均为动画技术与动画理论。博士研究生层面,目前仅有3所院校招收动画专业方向的博士学位研究生。其人才培养着眼于系统的动画学理论研究,课程设置广泛涉及经济学、社会学、动画学、网络电视艺术学、文化学等领域,强调文化的涵盖性和偏重于学术理论研究,行业亟需的创意、策划、营销、管理、应用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尚未纳入课程体系。高端人才培养瓶颈尚难突破。   总体看来,我国动漫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有:   高校动画教育难与市场人才需求对接。尽管每年毕业生数量巨大,但动漫企业仍“一将难求”,动漫公司动辄上万元月薪的岗位空缺,大量动漫专业毕业生和社会培训生却往往在毕业的时候面临失业。有学者将此现象概括为四个“基本脱节”: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基本脱节,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基本脱节,师资质量与教学要求基本脱节,学术研究与专业教学基本脱节。   人才培养结构过于单一,技能型过剩、复合型和高端人才奇缺。由于我国动漫企业大量依靠代工国外作品生存,市场一段时间造就了国内技术型加工制作人才需求旺盛,众多高校和培训机构功利性地迎合当时动漫人才需求特点———过于注重动画制作技术的培养,致使人才知识能力结构单一,审美、创造能力薄弱,未来无法突破职业发展的瓶颈,只能局限于技术岗位的来料加工。“中国动漫不缺技术,缺的是创意,特别是缺乏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端人才,原创作品不足成为限制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已成为业界共识。动画教育当中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匮乏,已与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三、动漫产业高端人才培养模式探析#p#分页标题#e#   动漫产业高端人才即指位于人才金字塔顶端的创意和产业开发人才。高端创意人才是指具备较深厚的动画理论基础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较强的持续创新能力,熟悉动漫制作方法和盈利模式,具有承担和参与动画项目创意与策划的原创能力的人才;产业开发研究人才是指具有战略眼光和国际视野,熟悉动漫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和动漫产业运营规律,具有市场开发能力,并能够承担动漫产业重大项目的策划型、营销型人才。通过上述高端人才培养,达到优化动漫产业人才结构,着力解决民族原创动画发展迟缓的问题。其作用将表现在:推动民族动画品牌和形象的生成并使之产生持久的影响力;推动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动漫产业盈利模式。由于人才需求的紧迫性,此类高端人才可在有条件的艺术院校进行硕士和博士层次培养;类型为研究—应用型而偏重应用型;就业岗位为动画编剧、导演、创意总监、高级经理人、动漫产业研究人员等。人才培养单位须依照高端人才的特殊需求制定“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吉林艺术学院为了培养动画高端人才,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实践。   1.面向动漫产业对高端人才的特殊需求制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优秀的品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严谨的学风、强烈的科学探索与创新精神,开阔的国际化视野,能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服务的动画创意与产业开发人才。这些人才须达到以下要求:具有坚实的动画学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动画学理论及动漫产业发展前沿,具有当代视野和较强的问题意识与批判能力,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掌握科学严谨和有效的研究方法;熟悉动漫艺术创作规律和产业运营规律,具有承担动漫产业研究与项目开发的能力,并能取得创造性的成果;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阅读相关外文资料和运用外语进行国际学术及产业交流的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动画创意、动漫产业运营管理、动漫产业研究、高等动画教育等工作的动画人才。与已有动画学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比,该培养目标特别强调动漫产业对高端人才的特殊需求,特别强调人才应有艺术原创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具有开阔的国际化视野和当代视野,能够调动和整合国际资源进行产业开发和运营,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承担动漫产业研究与开发相关项目的能力,并能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2.构建以系统理论与专业知识为基础、动画原创研究为支撑、产业及产品开发为指向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动画高端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机制   创新招生模式。从招生模式改革这一源头抓起,突破以往以招收应届毕业生为主的招生模式,强调考生的动画创作和产业实践经历。凡具有动画相关专业本科/硕士研究生学历和学位,动画从业经历2年以上;具有动画相关专业本科/硕士学位,动画从业经历2年以上,在业界取得突出成果;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动画从业经历4年以上,在业界取得突出成果的,均可报名。在复试环节,要求提供学士/硕士论文或其他有代表性的专业学术论文,由导师组对其学术能力进行考查;要求提供动漫作品,由导师组对其专业能力进行考查;面试,由导师组对其创新意识、能力及修习目标、规划进行考查。也可以采取解读自己做过的项目及成果、导师就其提问的形式进行。   创新课程设置。学院与动漫产业、行业主管部门专家依据动画创意与产业开发人才培养需要,共同研究确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设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必修环节3类:学位课程包括2门公共课和6门专业课;非学位课程在17门选修课中任选5门以上;必修环节包括动画实践、学术活动、动画创作研究与产业开发研究。课程设置注重发挥学校多艺术学科的综合优势和产业基地的平台优势,将选修课程整合形成动画原创研究课程模块、动漫产业与开发研究课程模块和专业素养课程模块3大课程群,使动画基础理论研究与动画原创研究、动漫产业开发研究交叉融合、互动发展。便于学生能够按照个人发展意向进行模块式选修。   创新培养模式。学院的本科、硕士研究生两个层次的动画教育已经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多年探索。该人才培养的平台是学院与合作单位的部级教研基地、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省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动漫企业的现场;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相应的工作室;最主要的实施方式是“项目带动教学”。   工作室按照行业技术要求和企业用人特点建立。其主要职能是进行技术攻坚和实际项目实施,即结合产业需求和受众心理进行方案研发和技术研发。每一个工作室既需要在各自领域内独立进行深入研究和制作,又需要共同协作,整合综合艺术学科的优质资源,以集群作业的形式完成大型项目。这种由实际项目带动的内容和技术研发,具有市场前瞻性,对专业教学和产业发展都起到推动或引领的作用。工作室成员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每个工作室有专门的指导教师,同时配备实验员,以配合导师完成项目制作中的基础环节。每年通过考核的方式选择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本科生进入工作室,研究生则全部进入工作室。“项目带动教学”,   即通过选择、执行、完成实际项目,来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对教学的带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已在动漫学院及其密切相关的新媒体学院、设计学院、戏剧影视学院等实行了若干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直接与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有机联系的工作室成为学生进入职场之前的实训场,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紧密对接。本科阶段,进行成熟的技术学习,培养基础专业技能、审美能力、综合协作能力、基本创意能力。参与项目时,多为基础技术性工作。硕士研究生阶段,围绕项目具体环节进行较深入研究,培养其执行项目的能力,如作品原创、局部策划等。博士层面的人才培养,在工作室制的基础上,更强调与高层次动画科研平台和骨干动漫企业的互动。首先,博士生以总项目助理或子项目带头人身份进入工作室,进行动画前沿理论研究、动漫产业规律分析、市场需求分析,能够对产业项目进行宏观设计规划,并有能力进行市场营销和项目推广,能够形成对企业的具前瞻意义的引领,在行业内引领一个独树一帜的方向。其次,博士生以创意总监助理或经理助理身份进入动漫企业,直接参与动画创作及产业项目运营管理,进行为期一年的产业经营管理实践。学院与多个动漫企业建立起稳定的、互促共进的良性发展关系,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校企联动人才培养机制。3个部级动画相关基地、吉林省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园以及禹硕公司都是依托吉林省动画学科和专业力量发展建立起来,同时又反哺动画教育的科研和产业机构。一方面,学院动画教育为企业提供技术和创意的支持,并优先考虑人才的供给;另一方面,禹硕等企业为师生提供见习、实习、实训、实践的机会,成为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动漫产品研发及市场运营的巨大试验场和孵化器。在这样一种多元立体、持续紧密的实践途径中,在“项目带动教学”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中,实现学校教育与动漫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p#分页标题#e#   完善合作机制。组建以国家动漫产业高端人才需求为目标,指导教师、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专家组成的动画高端人才培养“产业联盟”和“咨询指导机构”,对人才培养项目建设予以指导和支持,特别是在动画高端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确定、动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内容安排、政产学研用结合的教学、科研与实践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结合”的高层次教师队伍建设、承担特殊需要的教学任务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指导。确保学校人才培养与与国家发展大势和社会市场需求相吻合,推进我国动漫产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