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监管范例

食药监管

食药监管范文1

1.基层食药监部门人事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少经验不足

由于药监部门存在成立时间短,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现状。基层单位普遍没有配备专门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或专职档案员,基本上都是由人教部门的人兼职管理,由于专业不对口专业培训时间又短,因此缺乏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再加上档案管理手段的滞后,大多数采取的是原始手工操作方法,信息化技术应用程度不高,容易造成档案材料归档不及时、资料收集不完整等问题。从而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的实质效果和应有水平。

2.人事档案的内容分类材料归类管理问题有待提升

首先,由于人事档案本身的特殊性具有材料来源广泛、名目繁多、内容各异、形式多样等的特点,从而容易出现档案材料分散、无序等问题,给人事档案的内容分类及材料归类管理造成一定影响。其次,目前基层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主要还是掌握干部的履历、学历、考核鉴定、党团材料等,但对工作绩效、奖励、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汇报及总结、个人检查材料以及图片、声像资料等电子档案缺乏有效收集整理,或者是分散收集缺乏整合归纳。

3.人事档案管理电子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基层食药监部门的档案电子化管理形式单一内容简单。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大部分仍习惯于手工操作,面对手头上现有的一些管理资源系统软件也只是将个人基本情况、档案目录等材料进行简单录入。对干部在工作生活中形成的原件如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的论文、报告、科研成果、著作等内容都不予以收录。使得在人事档案的跨单位利用中实用性不强,仍然必须提供纸质档案材料,无纸化阅读档案基本没有实施。这样就大大影响了实际工作效率。再加上基层部门在档案管理上的经费支出不足也导致人事档案管理电子信息化程度较低等问题。

4.人事档案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基层食药监部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重管理、轻利用的现象。干部人事档案是组织上知人善任、选贤举能的依据之一,为基层食药监部门选拔和使用人才提供真实可靠的材料。低效利用致使人事档案不能在为各级组织人事部门了解人选拔人和使用人的工作中充分的发挥作用。基层档案管理人员大部分将时间精力用于档案的接收、收集、审核、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和装订成卷等整理以及防火、防蛀、防霉变等仓库保管工作上,却忽略了档案的开发利用。因为缺乏对人事档案材料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研究,没有很好的建立完善的人事记录及人才技能库,无法充分掌握区域范围内的人才信息,因此难以为人事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供专业支持。同时一直以来人事档案具有规范性强保密性高的特点,使得此项管理工作长期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外界很少并很难了解,也是影响人事档案低效利用的因素之一。

二、加强基层食药监人事档案管理创新的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基层食药监人事档案系统化制度化管理

部门领导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档案工作,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是单位内部管理水平高低、运转是否正常的重要标志之一。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涵盖人事部门及其他非人事部门。要求单位各部门都要重视和参与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来,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与食药监部门的行政执法、日常监管等各项工作保持同步。一是可以通过召开专题会议、举办人事档案法规知识测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宣传《档案法》、《档案管理条例》等相关档案知识,使每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都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人事档案是一种特殊的、宝贵的信息资源。二是加大对基层食药监人事档案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充分给予人员、制度以及经费的保证,不断改善人事档案管理条件和设施。三是建立健全人事档案制度化管理。制定并完善基层食药监局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比如人事档案计算机管理制度、收集归档及人事档案转进转出等一系列工作细则,做到明确职责规范操作,使档案工作朝着程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确保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长效运行。

2.实行继续教育培训,提高基层食药监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为保证人事档案工作能适用新形势下食药监的改革发展要求,提高现有档案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与服务水平就成了当务之急。实行继续教育培训是逐步提高基层食药监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首先加强与当地档案局的沟通联系,定期组织业务培训。邀请专业学者开展专题讲座,聘请技术能力强的档案管理工作者对基层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手把手操作培训。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与开设了档案管理专业相关的教育机构,尤其是那些在档案管理专业领域比较突出的大学建立合作关系,灵活运用整体培训、个人培训和轮岗培训将结合的形式,定期安排基层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参观学习,接受系统、正规的档案管理继续教育培训。在系统内部,定期举行业务知识比拼形成一种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荣的竞争氛围,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其次还要鼓励基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去考取档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带动档案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3.改善基层食药监人事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

在人事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中,基础硬件设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因此基层部门领导要提高认识加强重视,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改善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安排人事档案管理办公场所时,需要仔细考虑档案用房的各项要求,做到库房、阅档室、办公室“三分开”。建立稳固的防火、防潮专用档案库房。购置铁质的档案柜或新型的专用档案密集架,以便节约和合理利用空间。库房内应设置必要的空调、去湿机、温湿度器等设备。除此之外,为了适应档案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配备档案专用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数码相机等设备也是十分必要的。库房内的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等设施和安全措施应定期检查。

4.进一步规范基层食药监人事档案业务工作,构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

从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和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出发,制定科学的人事档案分类方案和归档范围,要求基层档案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人事档案分类的规定准确掌握归类的方法,坚持性质判断、内容判断及同一标准的原则进行管理。逐步规范基层食药监人事档案业务工作。首先要规范基层食药监部门的文件材料收集工作。一是要抓好人事档案文件材料的形成工作,进一步推行人事档案材料标准化要求。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制度印发通知要求各科室严格执行人事档案形成程序及质量要求,做到事实准确、材料完整、手续完备。如个人制作材料时选用质量好的纸张书写印刷,禁止使用不耐光、不耐热、不耐久的书写文具,并保证材料格式尺寸大小及书写规范。二是抓好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严格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明确各科室兼职档案员负责本科室材料的收集工作,并及时移交到档案室保管。三是抓好声像档案材料的规范整理工作。除了对已归档的各种人事档案的加强整理外还应逐步增加对相关声像、实物等门类的档案材料的整理。四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基层食药监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从实际出发,深入开发基层食药监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尽快建立基层食药监人事档案数据库系统。将人事档案信息利用扫描仪等现代化设备和技术,将文字、图片等档案材料转换成数据资料,实施基层食药监人事档案的动态管理和维护,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减少因手工调阅造成档案材料的磨损,延长档案使用寿命。通过现代化手段全面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的收集、优化、反馈和监控系统。

5.提高基层药监人事档案利用价值和利用率

提高人事档案利用率对食药监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有重要意义。一是调整丰富更新人事档案内容,提高利用价值。根据基层药监部门干部职工岗位设置的多元化以及新的机构改革后人员岗位的变化,不断丰富人事档案信息内容,注意收集反映人员综合能力、专业特长、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科研成果等方面的记载材料和数据。对各类人才实行针对性的档案内容收集和管理,形成科学的药监人事档案管理体系,把人才配置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和岗位,提高基层药监人事档案的全面性和实用性。二是转变观念,树立主动服务意识。改变基层档案管理人员“保管员”的身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档案开发利用的直接参与者,让管理人员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对人事档案材料进行解读,为干部人事决策工作当好参谋,进一步做好干部人事档案方面的咨询工作。三是增强沟通信息渠道,实现人事档案信息资源有效共享。

三、总结

食药监管范文2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四个最严”和总理“全覆盖、零容忍”等特设、食药监管总要求以及县委、县政府、省市局的决策部署,强化市场监管,服务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安全有保障、竞争有秩序、市场有活力、发展有质量、队伍有生机、市县有位置的目标,奋力提升市场监管工作的大好局面,为建设富裕和谐贡献力量。

二、工作原则和具体要求

1.坚持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自觉服从党组工作安排,把打好打赢三大战役(特设食药安全风险防御战、散煤管控阻击战、扶贫脱贫攻坚战)摆在首要位置。

2.坚持精准监管。认真开展“精准落实年”活动,食品药品特设实行全覆盖监管,其他产品与服务事项实行导向性重点监管,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扑下身子,自降一级深入一线抓落实。

3.坚持问题导向。树立风险点就是监管重点理念,紧盯易出问题的商品质量(含食品药械)与服务事项、问题多发的环节与场所,切实抓好专项整治,突出各项抽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善于发现问题,确保不出现“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

4.坚持“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是总书记对食品药品安全最经典、最权威的指示,也是牢牢守好食品、药品、特设、重要工业品与消费品安全底线的根本路径。正确处理严管与安全、教育与惩戒的关系,突出执法办案、聚焦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严查严办,坚决筑牢生命安全底线。

5.坚持统筹兼顾。市场监管本身点多、面广、线长。市场监管之外还要做好疫情防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要站位全局,摒弃狭隘观念,统筹分管的人和事,协作办案,首先从查处直观违法违规行为入手,做到以点带面、一证多管、一店多查,服务在前,融合共治。

6.坚持正向激励。制发任务清单和目标考核办法,突出业绩标尺,激发干部认真履职、担当尽责的内生动力,鼓励干部勇挑重担、攻坚克难,树立有为有位的鲜明导向。

三、工作重点

(一)持续强化监管主业,确保人身健康安全无事故

1.坚守特设安全底线。以企业、景区特种设备,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电梯、气瓶、流动性游乐设施监管为重点,落实好“双控”机制,全覆盖、不间断排查隐患,督促整改,在县站未投入使用前组织气瓶分批到县外检测,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特设不发生有影响事故。

2.坚守食品安全底线。认真执行“一规定一法一条例”,重点聚焦“二老”(养老院与中老年保健食品)“三大”(县城大市场、农村大集、米面油盐酒等大宗食品)“七小”(婴幼儿奶粉、中小学生幼儿园食堂、小作坊、小摊点、小餐饮、小餐桌、农村小卖部)开展集中整治。强化对婚宴聚餐与坝上景区、校园周边、农村假冒伪劣过期食品监管,紧盯“问题食品”进行抽检,积极推行食安保险。全覆盖监管,多办案办大案,补短板求上位,确保不发生有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

3.坚守药品安全底线。深入宣贯药、械、妆、疫“两法两条例”,强化隐患排查和全程追溯,加强不良反应监测。规范各类药店、医疗机构、美容减肥店经营行为,重点开展中药饮片、非法渠道购药(械)、影像类防疫类药械、疫苗、化妆品专项整治,严查严打违法违规行为,多办案办大案,确保人民群众使用安全和市考核成效大幅度提升。

4.坚守产品质量安全底线。综合运用日常监管、专项抽查、认证检测等手段,重点强化电线电缆、家电建材、童车电动、棉花服装等工业产品、日用消费品监管,多抽查严处罚,抓大案要案,确保人身健康安全。

(二)持续坚持营商兴业,确保市场秩序井然有活力

5.强化收费价格监管。进一步加大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涉企乱收费的查处力度,组织开展水电、气暖、物业、教育、医疗等重点民生领域收费检查,强化疫情、“两节”等重点时段、房地产、旅游景区等重点部位价格监管,全员抓明码标价,严厉打击哄抬物价、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6.强化商业竞争监管。突出车站周边等批发门市、专卖店等监管,聚焦名标、名牌产品,全方位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山寨食品、假冒伪劣侵权产品等违法行为。强化网络营销与医疗保健、金融投资、房地产开发等领域广告监管。加大对无证无照经营、传销、违规促销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查处力度。强化合同监管,认真查处房地产、金融通信、医药汽车销售等行业利用合同欺诈行为。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深挖案源,争办一批大案要案。

7.强化消费环境监管。开展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进线下企业无理由退货承诺制。发挥12315平台举报作用,及时发现违法案件线索,及时办结并查处各领域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印发明白纸,大力开展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常识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农村、进企业活动,提高经营者守法意识和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严厉打击预付卡跑路、非法集资、传销等形式非法敛财、欺诈侵权违法行为。

8.强化监管机制创新。认真做好部门内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试行分局间、邻县之间交叉执法、股室间联合执法。加强信用监管,做好年报工作,建立黑名单制度,强化失信联合惩戒。

9.强化优质服务职能。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与行政审批局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落实“办事一次成”要求,更好地服务主体,完成市下达的市场主体培育任务。

(三)持续做大环保基业,坚决打赢散煤管控阻击战

10.拒绝理由、义无反顾做好散煤运销管控工作,保持省市领先,为全覆盖推广洁净煤创造条件。

11.做好成品油、洁净煤批批质量抽检工作,抓好非节能环保车辆交易监管,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四)持续做强扶贫伟业,巩固提升扶贫脱贫质量

12.全力做好驻村帮扶工作、“一包五”结对帮扶工作。

13.多措并举,积极为帮扶村、帮扶户办实事、解难题,为打好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五)持续抓实党建大业,为事业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14.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加强“四个意识”教育和纪律教育,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成果。

15.继续抓好班子、带好队伍,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一支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业绩,讲奉献,讲协作,讲效率的市场监管铁军。

(六)持续助力培育产业,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16.实施“质量提升、品牌培育”工程,加强有机产品认证监管,助推有机园区、有机产业发展。

17.使有机蔬菜、黄旗小米、丰鑫肉等产品更多的入驻“承德山水”农产品区域品牌,继续推进烤羊、大扁等地方特色品牌创建工作。

18.抓好两个在建检测中心项目建设,为特设、有机产品监管执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9.开展计量惠民专项行动,强化计量监管。深化突出抓好加油机、民用“四表”(电表、气表、水表、热表)等专项整治。

食药监管范文3

一、总体打算

年,全市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总体工作打算为: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围绕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两条主线,进一步夯实建筑施工安全基层基础,继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强化工程参建单位安全行为监督,狠抓重点、突出亮点,实现全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杜绝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控制和减少一般事故,轻重伤事故明显减少;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落实工程建设主体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全面提高施工现场一线作业人员安全素质;深化安全文明工地创建活动,推进建筑安全标准化工作进程;进一步健全技术标准体系,推进建筑工地数字化远程监控系统的建立完善。

三、工作措施

(一)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层基础

1、继续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模式化、规范化管理,明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安全监督机构、工程参建单位在工程施工中应负有的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强化工程开工前安全生产条件审查、施工过程监控,严格执行专职安全员配备制度和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带班制度,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促进提高全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2、坚持巡查巡检和大检查相结合方式,实现工程全方位全过程监控。认真组织好春季、秋季和冬季安全生产大检查,促进施工现场安全措施的落实;强化“五一”、“十一”、元旦、春节和“两会”、国庆等重要节假日期间的安全生产监管,完善高温酷暑、大风、强降雨、严寒等灾害性天气预警机制,强化施工现场应对措施。

(二)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强化重点环节和部位安全监管

3、继续深入开展以高大模板支撑、深基坑施工和建筑起重机械“三大顽疾”为重点的专项整治。高大模板支撑工程严格执行方案编制和专家论证审查制度;深基坑工程抓好设计方案评审、施工方案论证和过程监控三个环节,严格落实深基坑工程边坡检测制度;建筑起重机械方面继续加强产权备案、拆装告知、安全检验和使用登记等环节监管,加强对建筑起重机械产权单位管理,全面禁止非液压顶升塔吊的使用,根本上提高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水平。

4、突出强化对各类开发园区、旧村改造、城乡结合部、招商引资及私营民营企业工程项目的治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审批、谁管理、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

5、高度重视建筑工程周边环境安全。严格执行开工前现场勘验和周边环境评估制度,重点防控在学校、幼儿园、集市和住宅区附近施工的建筑工程,对严重影响周边人员安全的,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整改消除。

6、加强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监督管理。认真落实《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标准》,抓好施工现场的消防水源、消防通道和消防设施配备。全面禁止使用达不到A级不燃材质要求的活动板房,根治施工现场消防安全隐患。

7、加强安全防护用品管理,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流入施工现场。凡是不具备《省建设工业产品登记备案证明》的产品,一律不得进入施工现场。严格安全防护用品市场交易制度,切实维护施工企业合法权益。

(三)深入开展安全文明工地创建,推进建筑安全标准化建设

8、继续深入开展安全文明工地创建活动。提高创建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实行定向创优和目标管理制度,鼓励引导施工单位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努力打造“临时设施标准化、安全防护定型化、安全管理人性化、安全技术科学化、施工作业规范化”的现代性施工工地。

9、深入开展施工现场综合治理,根治施工现场“脏乱差”现象。督促企业按照《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和《绿色施工导则》要求,做好施工现场的围挡、临设布置、材料堆放、道路硬化、车辆冲洗、渣土运输、污水排放和垃圾清运工作,全面提高建筑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水平。

10、积极推进建筑安全标准化工作进程,按照《市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提升施工企业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化、制度化和标准化,从根本上提高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水平。

(四)提高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落实工程参建单位安全主体责任

11、加强施工企业安全行为监督,对安全生产许可证实行动态监管,将施工企业日常安全行为与安全生产许可证挂钩,对等靠管理、制度不落实、安全保证体系不运行或发生安全事故的施工单位,依法暂扣或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强化三类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监督管理。落实好企业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考试和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工作;认真组织好证书的延期复审工作,进一步强化持证人员动态管理。

12、强化工程建设、监理和施工单位对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的主体责任意识。对不足额提取安全文明施工费用、未履行全面业主责任的建设单位,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肃追究责任;进一步落实监理单位安全责任,提高监理人员安全监理水平;加强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安全人员配备、重大危险源监控和带班检查生产等行为监督,全面落实施工企业各项安全生产责任。

(五)推广数字化远程监控系统,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各项活动

食药监管范文4

结合心血管内科专科特点,在心血管内科疗区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既是挑战,同时也是实现药师自身价值的一个平台和机遇,笔者认为临床药师切入临床可以开展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参与药物治疗和药学监护。

1、从患者用药教育入手

因药学专业人员的专业特性和历史背景,脱离临床时间较长,因此切入药师首选应从患者入手,指导患者用药,做到个体化用药,合理用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依从性,因为心血管内科患者慢性疾病较多,服药时间长,合并症多,联合用药多且每种药物用药目的不同,其剂型、剂量的选择随之不同。如ACEI类药物用于血压正常的患者主要是具有预防心肌重塑的作用;他汀类药物用于血脂正常的冠心病为主要有稳定斑块、控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作用;β受体阻滞剂用于血压正常的冠心病、心率失常患者主要为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预防猝死为目的。因此,给予患者用药教育时要结合患者病情,详细说明用药目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2、非本专科疾病治疗药物入手

心血管内科临床医生虽对本专科疾病药物使用掌握较娴熟,但对于本、专科以外的药物知识尚未深入研究。因此,作为心血管内科临床药师除了掌握心内科常用药物的药用机理、注意事项等之外还要学习掌握其它专科疾病的治疗药物选用,如抗肿瘤、抗凝、内分泌治疗药物、肠内肠外营养、特殊人群用药等,给予医生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出合理的建议,可更好发挥专业特长发挥临床药师的参谋作用。

3、药物的不良反应、禁忌症、相互作用入手

心血管内科患者多种疾病并存,且特殊人群较多需要联合应用多种药物,导致联合用药常规化和普遍化。由于专业特点和工作性质,医生更加侧重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药物的选择,虽然医生熟知药物的适应证和使用方法,但对药物的结构特点、药效学、药动学等知识疏于了解,从而易忽略临床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而这些恰好是临床药师的专长,如严重贫血患者禁用硝酸酯类药物,临床医生对其具体机制不了解,因此咨询药师,临床药师利用其专业特长从药物化学角度讲解硝酸酯类药物特别是硝酸甘油使亚铁离子转化为高铁离子从而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加重心绞痛。因此临床药师应发挥药学专业特长、药学专业知识与临床有效结合为减少不良反应,增加疗效,达到合理化用药目的。

4、中药注射剂的配伍

随着日趋激烈的医药市场竞争,心血管内科使用的中药注射剂品种也越来越多,由于其稳定性差,成分比较复杂,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趋增多,如过敏反应、热原样反应等。临床药师建议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时,应谨慎考虑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应遵循主治功效互补及增效减毒原则,符合中医传统配伍理论的要求,无配伍禁忌。需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中药注射剂,严禁混合配伍,应分开使用。除有特殊说明,中药注射剂不宜两个或以上品种同时共用一条通道。

二、结语

食药监管范文5

【关键词】信息化条件;建筑施工;现场管理

1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业得到了广阔的长期发展。现场施工管理问题得到了更多关注与重视,现场施工管理质量关乎到整体工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应该运用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为施工企业节省经济资本,使施工企业获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所以,总结现阶段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优点,创新信息化管理意识与相关落实措施,为以后我国的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的提高奠定有力的基础保障。

2建筑施工现场应用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2.1有利于数据的采集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重点基础性保障支柱产业之一,有其鲜明的重要性与现实性。其中,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对工程建筑的质量与进度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现阶段由于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与成本投入的逐渐增加,相伴而来的是诸多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包括施工材料、人力资源、施工机械、施工成本等。数据的庞大性与复杂性,对建筑施工现场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相关现场施工管理人员通过优化现场施工管理,成功引进信息化技术势在必行。建筑施工现场信息化技术的实质是将现代化的信息科技运用到施工现场管理中去,通过对先进信息化机器与仪器的投入,使施工现场管理效率大幅度提高。其次,在实际施工现场中相关数据会随着工程进度与特殊情况发生变化,通过信息化技术设备可以对该变化数据进行有力采集与整理,并对数据起到实时监控的效果,大大提升了现场施工管理的质量与效率[1]。

2.2实现动态文档管理

在建筑施工现场中存在大量的动态文档,这些文档是建筑工程的重要资料信息与关键数据。其中包括设计方案、管理报告、质量相关信息等。以往建筑施工现场传统文档管理通常采用纸质方法进行管理,该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弊端,由于纸质结构的特殊性质,在管理中极易出现损坏与丢失,一旦损坏丢失且无法进行修复。因此,在建筑施工现场中对文档管理引进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尤为重要,通过计算网络与相关服务器的运用,可以实现动态文档的数字化管理,对文档信息的调取、整理、查阅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并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动态文档的统一共享。信息化技术文档管理模式优点体现于数据库集中管理,数据库的庞大性可以容纳大量的文档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分类,使建筑现场施工文档的查找、审阅更为方便快捷[2]。

2.3服务质量监控决策

由于建筑施工现场在实际施工作业中存在相对的变化性与改动性,其有关施工数据在工程质量与进度中都起到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可以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服务质量进行有效监控。通过监督与管理的相互结合,保证现场施工的质量,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整体工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施工现场建立信息监控系统,可以对施工现场实施全方位的实时监控。例如在施工现场安装大量监控摄像头,通过远程网络技术将信息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可以对施工现场的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项目管理等多方面进行考量,并制定相对的施工优化方案,为工程的施工质量与进度奠定坚实的保障基础[3]。

2.4提高现场管理效率

首先,信息化技术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平台,对施工现场相关数据实现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同城管理。并通过信息数字化技术,使施工现场数据变得更加立体与形象。将这些立体形象数据通过图片、音像等形式传输到相关质量监督管理平台,进而使施工现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实施。相关上级管理部门可以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施工成本的过度浪费。

3信息化条件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要点

3.1建立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及平台

首先,应该搭建科学化的信息技术管理系统与平台。针对现场施工管理的特殊性与变化性,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必须具备合理性、科学性。相关上级主管领导应该加大对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的重视程度。通过对新技术的认知与认同,切合实际地将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应用到现场施工管理中去。其次,应该完善相应的信息化管理设备,如计算机、网络服务器、扫描仪等。最后,应该协调好施工现场各单位机构,对相关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监管,必须将信息化管理平台工作细化,并对施工现场每个角度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大大提高施工现场的工作效率。

3.2完善现场信息化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现场信息化管理制度是建筑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基础保障。制度的确立可以保证信息化管理的有效实施与落实。首先,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在网络信息化大背景下,只有与先进管理技术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势与长处。其次,制度的完善与建立必须在一定的基础保障框架内进行,对制度的相关规定的执行与落实必须严格要求。另外,信息化管理制度的落实必须结合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根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完善对应的信息化管理制度,进而保证下一步工作的进度实施。

3.3提高管理人员信息化素质

首先,应该通过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的方式对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素质与水平提高。内部培养可以通过举办相关主题的信息化管理培训与活动,促进施工现场负责人信息化意识的提高,通过了解掌握使现场施工负责人能够发觉信息化管理技术的优点与长处。另外,通过外部引进的方式。加大对相关信息化技术管理人才的引入,在进行人事招聘时注重对信息化技术管理人的吸引度,使其可以献身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事业,为日后的工程安全与稳定打下坚实基础。以上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主要是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较严重的现象提出的,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远不止这些,要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建筑管理人员队伍在中国仍然任重而道远。

4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建筑业成长日益成熟,作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建筑业,有其鲜明的实际重要性与时代意义性。其中工程现场施工质量尤为重要,因此,将工程现场施工中管理方式进行信息化创新,有力保障工程的进度与质量,并结合我国建筑现场施工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改良策略,运用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制定“信息化管理”的现场施工制度体系条例,充分落实好信息化管理工作,为我国建筑业蓬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施工现场是建筑企业的重要地点,是企业经济目标向物质成果转化的场所。由此,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不断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越来越受到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的重视。只有保证现场的各项施工生产活动能高效、有秩序地进行,才能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菲菲,张华,郭安仁.浅谈信息化技术在建筑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工业,2016,12(8):00167-00167.

【2】陈延安.浅谈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J].江西建材,2017,15(18):298-298.

食药监管范文6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施工管理;关键要素

近年来,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农村农业经济越来越重视,农业生产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而农田水利建设又是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因此,想要搞好农业生产,提高农村经济,就必须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质量,使其能够发挥最大作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一、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施工管理现存问题

(一)重建设轻管理

在实际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施工过程中,对工程建设过于重视,而忽略了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建设行为、建设过程不能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与规范执行,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建设给予指导与支持,使得建设施工管理停留在表面,工程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最终出现“豆腐渣工程”。

(二)管理体系不健全

完善、健全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是建设施工的基础与前提,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虽然制定了部分相关建设施工管理制度,但是,相关制度尚不是非常健全完善,且严重缺乏可行性,造成施工责任不清晰,工作内容重叠状况,一旦遇到问题,不能及时明确相关责任人,提出改进办法,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现象,进而为建设施工管理带来更大难度。

(三)监督落实不到位

监督管理在建设施工安全、有序施工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大部分农田水利建设施工监督管理工作都落实不到位,施工材料、施工设施存放不合理,另外,缺乏专业的监督管理人员,这也使得监督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导致监督管理工作无实际效果。

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施工管理关键要素

(一)技术管理

在实际建设施工过程中要加大对施工操作、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制度的管理,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都符合相关标准与要求,制定相关施工技术标准与管理制度,其中,图纸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图纸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并到现场勘查后进行设计,确保图纸设计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2]。另外,施工开始之前对施工人员、施工技术进行考核、检验,定期组织相关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学习,确保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都能够看懂施工设计图纸知晓施工技术,另外做好施工材料、施工设施等的采购、检验等管理工作,确保施工过程能够正常顺利完成。

(二)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施工管理的核心,在实际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重视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不定时进行检查,及时找出质量问题,采取处理措施,并明确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处罚。施工材料作为工程建设的基础条件,应该加大对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从采购、存放、使用等多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对于需要进行二次检验的材料一定要再次检验,及时将不合格材料舍弃,避免将其使用到建设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另外,施工人员作为建设施工的执行者,一定要确保每一位施工人员具备相关技术资格证,施工结束后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工程检测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方可投入使用[3]。

(三)安全管理

安全施工不仅关乎施工质量,使工程能够正常保质保量交工,更加关乎每一位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安全管理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首先,为更好进行安全管理,在施工之前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施工教育培训,培养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理念,重视安全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安全风险较高的施工操作人员不仅需要进行教育培训,还应在上岗之前进行岗位培训与实际考核,使得施工操作更加规范科学,进而有效控制与降低安全隐患,确保工程能够安全顺利完成。

(四)维护管理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施工不仅需要做好技术、质量、以及安全方面的管理工作,同时也需要加强后期维护管理,水利部门做好产权、管理权的分配,制定相关维护管理办法与制度,通过宣传栏、广播、网络等方式使每一位农民群众意识到农田水利建设属于集体所有,关乎每一个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使其自觉养成维护意识。另外,相关管理部门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农田水利建设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给予相应维护处理措施,确保农田水利建设能够正常发挥作用。除此之外,人为破坏农田水利建设行为时有存在,可以通过增强人们法律意识,使其明白破坏公共农田水利建设属于违法行为,杜绝人为破坏情况发生[4]。

三、结语

农业产业作为国家经济支柱产业,水利建设是制约与决定农业产业发展的命脉,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其不仅能够解决农业生产灌溉问题,也对生态环境改善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农业生产与发展的基础就是要做好水利建设的管理工作,确保水力建设工程能够发挥其最大作用,就目前情况来看,水利建设施工管理还具有一定的完善空间,在实际施工管理中需要及时找出存在问题,正确掌握施工管理关键要素,做好基础施工管理,优化各种资源配置,强化监督管理、维护管理力度,提高工程质量,充分发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从而更好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曾贵荣.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成本管理与控制[J].农业工程,2018,8,56(06):103-105.

[2]王志海.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点研究[J].内蒙古水利,2018,39(9):70-71.

[3]丁小华.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点[J].低碳世界,2017,7(24):105-106.

食药监管范文7

关键词:建筑安装;安装工程;施工技术;关键要点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复杂程度不断的提高。建筑安装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施工水平的高低,将对建筑工程交付使用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前,有必要熟练掌握相关技术规范,并对涉及关键环节和重要节点的施工技术要求进行深入的探讨,以确保安装工程施工顺利开展。

1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重要性

目前,建筑安装工程涉及许多专业和工种,并对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表现为有大量的安装项目,许多类型的安装系统,不同的户用体验,强大的专业和复杂的技术。总而言之,有建筑电力,建筑给排水,空调系统,排烟系统,可视对讲和门禁系统,监视系统,电梯工程等。通过科学应用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规范,优化升级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做到合理、有效、精准施工,就能够在确保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质量和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为企业赢得效益,促进建筑安装工程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2暖通空调系统设备安装施工技术

2.1安装空调等设备

通常在安装空调机组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设备安装的实际需求,最好采用相应的减震措施。但是在风扇和空气管线连接时,可以选择一种软的连接方式。通常在新风机组和水管之间的连接,也应该采用软连接方式。空调风机盘管的连接最好选用弹簧钩的连接方式,和水管的连接也要采用软管连接。通常在实际安装空调阶段,需要采取有效的隔音措施。例如,可以使用凹凸的隔音板来安装有设计要求的墙板和天花板,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噪声的传播。

2.2安装水管

用于HVAC设备的水管的安装,必须根据项目的需要进行。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法规和标准。出于安全考虑,应将吊架连接到横梁上,以确保机器水管的平稳安全运行。

2.3安装风系统

空调装置的安装以及水管的安装必须结合实际的工程需求,同时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要去,实时操作。避免出现噪音污染问题,首先需要在风扇的入口和出口安装一种阻抗消声器,通过降低噪音,减少对空气的入库和出口的噪声。在管道的相应位置安装某种形式的消声器或消声器弯头。

3对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

3.1安装给排水

建筑物需要安排高档的排水系统,保证系统顺利实施,但是在供水中断或者排水堵塞故事的情况下,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供水部分通常设有消防用泳池,提高人们的生活用水量。室内给水管道不得穿过配电室,通信室,大中型计算机室,计算机网络中心等,并且必须避免通过。建筑物内的生活给水管与排水管之间的净距离平行不少于0.5m。交叉口不得小于0.15m,供水管必须位于排水管上方。隐藏供水软管时,不应将其直接放在结构层中。管道及外部水管必须避免阳光直射,以免造成光污染。高层建筑中的设施很多,管道的压力很大,而且不同类型的专业工作之间也存在许多冲突。每种专业工作必须彼此密切合作。特别是应检查结构梁下的高度(可用)是否满足风道,新空调单元,给排水管,桥梁等管道和设备的安装高度要求,以免安装后高度低于装饰物,影响美观和使用效果。此时须仔细核查,并告知所有专业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要求进行总体安排。对于厨房和洗手间的防水密封过程要重点管控,对于灌水试验,排水立管必须100%经受灌水试验和通球试验的作用,并且都必须成功。

3.2建筑电气

建筑工程电气主要包括配电箱系统,照明系统和自动火灾等报警系统,主要通过这些系统保证建筑电气施工顺利进行,建筑的电气设备具有一下几个特点:①用电设备多,例如弱点设备,空调制冷设备等;②电气系统复杂;③电气线路比较多,有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线路,结合多种敷设方式,促进建筑电气工程顺利进行,供电安全性,可靠性高,通常采取双电源进线供电,保证负荷的用电,第五点,用电量大,负荷密度高,加快自动化程度。要实现对电气安装施工质量既定的目标,就必须要熟练了解和扎实做好各系统质量控制要点和技术要求,充分利用施工条件,发挥各个施工要素的作用,合理的组织好施工工序,对土建施工和电气施工进行良好的协调。同时,还应对电气安装材料进行有效的管理,对材料的预算、采购、以及库存,到材料的领取、使用等方面都足够的重视,保证材料合格,按时到位。

3.3放排烟管道及相关阀门的安装施工技术

在安装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防烟管,风道和阀门等,必须使用不燃材料,以有效降低将来使用的风险。在建筑施工的喷嘴部分使用金属时,必须根据高压系统GB50243的设置严格控制金属的厚度。通常将风扇安装在技术屋顶上时,必须采取保护措施以确保安全使用。喷嘴防火阀的工作温度应调整为70℃,备用防火阀的温度应调整为约280℃。两个装置之间的高度差必须大于3m,并且两个装置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10m。调整空气软管旁通管的方向和直径时,应减少使用罐装管件。将静压箱用于空气分配时,必须确保将自定义气流控制在1.5m/s以下,同时,每个导管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直径的十倍。安装管道时,必须确保金属安装长度不超过2m。同时,要注意安装工程的质量,切实保证安装工程的质量。在安装风管的接头时,请注意以下内容:必须在风管角处提供20m的稳定支撑,以确保安装工程的稳定性。为了调整项目地下室的排烟装置,还必须合理配置减振和防晃支架。为了安装用于工程安装的消防管道和阀门,必须检查墙壁大约20cm。消防管道必须由2~3mm的钢板制成。如果防火软管的直径超过63cm,则必须提供一些支撑以确保防火软管的有效性。

4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以上建筑安装工程技术关键要点的探讨,有利于有效控制建筑工程安装施工质量,最大限度的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提升建筑工程整体施工品质和使用感受。同时,作为建筑企业及技术管理人员要做到紧跟时代步伐,在思想和技术上与时俱进,在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勇于创新,尝试采用新能源、新技术,推动建筑安装工程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海.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防雷接地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4):31-32.

[2]杨智杰.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技术及应注意的问题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2):225-226.

食药监管范文8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单侧或双下肢麻木、放射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2],我国LDH的发病率高达7.62%,约有80%的成年人有腰背痛的经历,其中约20%的腰背痛由LDH引起,成为第3位经济负担的疾病,予社会及家庭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将疾病预防控制重心前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主旨,符合人们对健康的需要,同时也是对医生和患者的一次理念上的改变[3,4]。中医“治未病”思想,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层次指导实际临床工作,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发病率、多诱因、易反复发作等特点,积极创新与构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是临床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值得深入探讨。

1中医“治未病”思想与现代健康管理技术的结合

现代健康管理提倡从生物-心理-社会三维组合去认识健康,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将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同时进行,以开放、联系、动态的新思维看待复杂生命。而中医传承千年,立足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将自然、人体和疾病三者有机的综合评估、辨证论治,尤其强调“治未病”的预防观,这正是现代健康管理所提倡的。“治未病”思想作为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中医辨证施治的最高要求,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灵枢•逆顺》亦云:“上工,刺其未病者„„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指出对疾病预防的重要性,更是将“治未病”作为中医师的最高标准。“治未病”思想贯穿于中医的整个诊疗过程,其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1)未病先防:这一阶段强调在强健自身的基础上,积极规避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即合乎自然之道,顺应自然规律,增强体魄,适时调理精神情志,避免六淫邪气的侵袭,是可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2)既病防变:中医认为,疾病的发展都有其顺逆传变的规律,这一阶段需在正确诊治疾病的基础上,以内外表里、五行制化、六经传变等规律预测疾病的发展,并及时阻断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其根据五行生克制化,即肝(木)脾(土)相乘、相侮的传变关系,提出肝脏之疾患,可传于脾胃的预防理念。(3)瘥后防复:中医认为疾病虽除,但正气已伤和(或)余邪未尽,此时尤重调护人体正气,预防疾病复发。如《伤寒论•辩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法》记载:“大病差后,劳复者”,提示病后人体气血亏虚,应避免劳作,防止复发。“四级预防”观点作为现代医学的健康管理指导原则,即病因预防、“三早”预防、康复治疗、病源预防,以现代科学信息技术为桥梁,通过健康信息采集、个体化管理方案、健康评估、健康检测、健康干预等手段来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与发展,针对个体及群体进行健康管理,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和水平,减少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5]。毫无疑问,健康管理的中心思想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是相一致的,是中医“治未病”在现代医学的具体体现与实施。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将二者优势结合,将包含有中医特色的健康信息,如中医四诊、体质评估、精神情志,与运气学相关的时间、气候、地理环境等参数与现代医学的健康评估有机结合,发挥中医“治未病”和整体观等核心理论,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支持下,将数据采集与分析、个体化健康管理计划制定、应用情况及效果评估等信息进行跟踪与反馈,实现闭环式管理,实现长期、循环的动态监测,使健康管理工作具有连贯性和针对性。基于大数据的分析优化,增强管理疾病的针对性,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减少并发症及疾病的复发,加速疾病的预后和转归。

2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

2.1未病先防,构建健康档案,人群分级管理

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肌肉到筋骨,其动静态力学平衡的逐步缺失,使椎间隙逐渐变窄,进而造成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最终导致一系列症状的发生[6]。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认识,“筋出槽”和“骨错缝”是病机关键,在病理上,经筋在外,骨在内,经筋必然代腰骨受邪,而先成病[7]。由此可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提示在预防阶段,尤其需要注重病因的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危险因素繁多,包括伴随年龄增长的椎间盘退变、职业因素加剧腰椎退化如办公室人群和体力劳动者等、急性或慢性的腰部损伤累积、肥胖、妊娠等状态下腰椎承受的较大压力、家族和人种的遗传因素以及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食、睡软床等。中医认为,体质与疾病密切相关,并决定发病的倾向性,是孕育诸多疾病的“共同土壤”,研究发现阳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是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体质[8]。由此可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具有性别、年龄、职业、环境及体质等特异性,所以健康档案的建立是首要任务,将健康档案完善,整合个人信息,通过其性别、年龄、职业、体质等信息的分析,评估发病的风险,在加强回访及管理的同时,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性的进一步强化理化检测(DR、CT、MRI等),提高评估的准确性。总体要做好第一步的预防管理,也为下一步制定更合理、更科学的诊疗方案做参考。在健康人群中,建立健康档案,具有广泛的筛查意义,做到“未病先防”,达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治的目的。在现化检测的基础上,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依托红外热成像技术、结合证素、舌脉象检测等中医信息化检测,根据王琦教授“九种体质”及黄帝内经“五行十态”体质解析人群不同体质[9],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依体质及个人机体状态进行分级管理,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宣教及健康干预。如办公室人群,久坐伤腰,再加上空调等寒湿侵袭,其体质多为阳虚、气虚、血瘀,健康宣教方面首要明确其体质,指导其饮食生活习惯,以中药内服或中医外治改善体质偏颇状态。再者分析其工作性质,对受累肌群、椎体进行讲解,指导正确的坐姿及体态,并针对性地提出腰背部肌肉的锻炼方案。

2.2既病防变,科学评估与诊断,开展个体化管理

科学评估是进行精准治疗的前提和基础,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疼痛量表、腰部功能量表等均可作为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认为腰痛的病因多因外感寒湿、闪挫损伤、肾精亏虚所致,临床常见为寒湿型腰痛、湿热型腰痛、瘀血型腰痛和肝肾亏虚型腰痛四型[10],对于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确诊的“已病”人群,依据体质辨证中医证型,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体质检测,观察病变区域已损伤组织及神经支配部位的温度图形变化,结合体征、影像学精确定位定性,进行个人体质为基础的个体化干预。如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健康查体可予“风湿”“类风湿”“血沉”“尿酸”“DR”“CT”“MRI”等相关检测,穿着注意防寒保暖,饮食避免寒凉性味食物如鸭肉、西瓜、雪梨等,宜食用温热类食物,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居住环境宜干燥温暖,避免阴暗潮湿,宜居住东方及南方阳光照射充足的房间,运动上宜适当运动,如传统功法八段锦等,以促进血液循环[11]。治疗则宜在推拿针灸等基础治疗上加予温热类的疗法,如腰背部隔姜灸、腰背部中药烫疗等。湿热型腰痛穿着注意清爽舒适,饮食避免大辛大热及肥甘厚腻食物如辣椒、白酒、肥肉等,宜食用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如冬瓜、薏米、鲫鱼等;居住环境宜清润通风,避免燥热,宜居住西北及北面阳光照射适宜的房间;运动上宜适当运动,保证微微汗出,以助排湿,可行传统功法八段锦等,基础治疗上可加予背部拔罐、刮痧以除湿。瘀血型腰痛要关注血液循环,更应该注意防寒保暖,以促进血液循环,饮食避免寒凉性味食物如山竹、西瓜、雪梨等,宜食用温热类活血化瘀类食物,如桃仁红花粥;居住环境宜干燥温暖,避免阴暗潮湿,宜居住东方及南方阳光照射充足的房间;运动上宜适当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如慢跑、太极拳等,治疗上可加予局部刺络放血疗法。以科学的评估指导诊疗,针对性地指导用药及干预,对保守治疗疗效不佳且符合手术标准的严重患者,及时予手术干预,以最快最经济的方式治愈疾病,防止进一步加重恶化,早日恢复患者的健康。

2.3瘥后防复,科学管理与个人参与

瘥后的防复,需要医生与患者的相互配合,患者的主动参与,对疾病的预后及防复,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后,普遍存在腰背肌无力,腰椎稳定性不足等现象,易导致症状反复。腰背肌群的功能锻炼,促使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使局部软组织粘连松解,腰背肌力增强,脊柱内外压力平衡,脊柱的稳定性及灵活性、持久性增加,可达到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目的[12]。鉴于此,该病的防复治疗,强调患者主动参与,针对性选择飞燕式锻炼、平板支撑、三点、五点支撑锻炼、麦肯基疗法、直腿抬高锻炼等强化腰背肌[13]。在此基础上,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积极推广中医传统导引功法的练习,促进机体强健。中医传统导引功法有锻筋练骨、通气活血、调节精神、濡养脏腑的功效,研究表明[14],通过导引功法可使腰背部肌肉得到充分锻炼,腰背部肌肉在舒展、伸缩的过程中,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消除疲劳,进一步增加肌肉力量而稳定脊柱,改善脊柱活动功能。传统功法中,易筋经是一种以脊柱运动为主的功法,八段锦也强调“以腰为轴”,如“双手攀足固肾腰”一式,可以很好地锻炼腰背部的肌群,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后量力而为进行此式的锻炼,可以大大改善症状和预防复发。习练太极拳时脊柱始终处于屈伸、旋转等运动中,有“腰为第一主宰”的说法[15],对腰部具有很好的锻炼效果。中医传统导引功法的练习,显著降低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复发,在瘥后防复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2.4构建信息管理平台,实现长期、循环的健康管理

当今是信息化、大数据的时代,“互联网+”深入人心,以信息技术支持,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管理,可以依托予自主研发的“众康云”信息管理平台、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等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平台,对不同阶段的患者进行健康管理。“众康云”可根据患者的体质及具体情况,进行人群体质分类管理,定期发送饮食、运动、起居、音乐等指导信息,并可由医师针对具体情况发送运动计划,由患者执行后反馈或电话回访等形式,实现线上的健康监督。如将预防人群中体质类似的患者建立微信群,采用图文并用的方式进行微信文章推送,或语音与视频对话,达到诊疗咨询及健康宣教的目的,给患者实时解决亟需问题,如饮食、运动、治疗、用药等方面的咨询及指导。线上平台的运用,加强了医患互动,实现了远程诊疗,体现了个体化指导,进行了实时救助,及时缓解及解决患者病痛,减少了就医次数,减轻了患者负担。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