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专业中的泥塑课教育

动漫专业中的泥塑课教育

 

泥塑课是动漫游戏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相对素描、速写等造型基础训练课而言,泥塑课以雕塑泥为载体,通过实体三维造型的训练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概括的表现力,为今后动漫游戏角色三维造型设计及场景设计奠定坚实的造型基础。同时,泥塑课程的培养目标并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造型基本功,教授一种造型的技术、技能、制作方法。更为重要的是探索一种夯实基本艺术素养,提升专业审美意识与文化品位的教学模式,形成一套艺术思考方法和观察世界、认知世界的方法。然而许多动漫游戏专业泥塑课程的任课老师延续了传统雕塑专业泥塑课程的部分教学模式,并未从高职高专强调培养技能型创新实用人才的目标出发,采用一种适合动漫游戏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式。   一、动漫游戏专业与传统雕塑专业泥塑课程的差异性分析   (一)教学内容不同   传统雕塑专业泥塑课以真人头像、人体泥塑的写生训练为主。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动态变化规律。同时学习写实的雕塑技巧和工作方法以及了解材料的自然属性,体会材料在塑造中蕴含的审美价值,发展出独立与人体语言之外的雕塑语言。而动漫游戏专业的泥塑课程则可以根据日后学生就业工作岗位的需求分为角色人物泥塑造型和场景雕塑泥塑造型两大类。使学生基本掌握动漫人物角色造型设计语言的形式规律、比例动态等;场景雕塑教学主要是在三维空间里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用造型营造场景氛围,对场景中景物的比例关系有空间上的认识与体验。   (二)教学目标不同   传统雕塑专业的泥塑,提倡表现形式的多样化。而动漫游戏专业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更倡导学生抓住泥塑最朴实的造型本质,掌握概括的体块塑造角色的表现方式。通常所见的欧美、日本动画片的卡通雕塑造型,其简洁概括的形体,明朗清晰的色彩都非常受观众所接受。所以动漫游戏专业的学生在泥塑课程上应该掌握的最基本技能是能以几何体块概括塑造所表现的对象。学生们通过学习要了解动漫角色形体的比例规律、理解雕塑的重心理论、掌握通过主要的动态造型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学习场景雕塑的制作,掌握如何运用景物造型烘托故事情景、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分组让学生制作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场景,使他们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最大程度的接触更多形式的场景雕塑。此外,在场景雕塑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参考一定的素材资料,因此通过这项课程的训练还能促进学生养成平时观察景物、人物的习惯,为创作积累更多的素材和生活体验。   二、动漫游戏专业泥塑课程教学培养方式实践   针对专业特点,在泥塑课程的教学中始终把握教学目标:加深学生对造型形体比例的理解,加深对空间的认识。同时把激发学生潜在创造力的理念贯穿于课程设计中,通过模块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一)模块一:动漫人物雕塑教学   1.动漫人物角色造型分析   在学习动漫游戏角色的泥塑制作前,首先要了解其独特的造型规律。比如:角色的形体比例,形象的典型化特征。动漫角色的形体经过变形处理后,颇有特色。比如《僵尸新娘》主角的人物造型就很有特色,眼睛像台球,四肢像牙签。热情而充满活力。她的胸部被设计得很丰满,这样更具有生命力。虽然是僵尸,却华丽而优雅,不时会断手断脚并且眼珠掉出来,但丝毫没有恐惧感,感受到的是她的性感与美丽。帮助学生一起对角色的造型进行分析,准确把握人物造型在动画片中的性格特点,那么雕塑就不只是形体本身,而是对角色的真正塑造。   2.掌握雕塑化的立体语言切合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动画片《狮子王》为例,代表正义、宽容、伟岸的木法拉和辛巴,鼻子和下巴处理得宽厚而端正,雕塑时候就可以用刀硬朗些,方些,转折明确些。而刀疤的造型,脸形瘦小狭长,鼻子和下巴相当尖细,形象猥琐。雕塑造型时准确把握角色的个性特点是成功塑造角色造型的前提。   3.把握动漫雕塑的比例、动态关系,知悉基本人体结构通过动漫人物雕塑模块的学习,学生对动漫人物的比例、重心、动态、体量都会有全新的感受,在课堂教学中要反复强调学生注意头、颈、胸、臀几大体块的空间关系。   学习之初安排适量的临摹课时。学生学习做“雕塑”而不是做“角色”,体会动漫雕塑特有的形体语言。当学生对雕塑的基本技能以及材料的特性有一定掌握之后,要提醒学生不要简单局部地去模仿卡通造型的表象,而忽略本身对角色形象的感受。引导学生去体会形体在自然空间中最自然的存在形态,通过感受角色,学习塑造进而理解动漫雕塑的语言。   此外引导学生加强对生活的观察,对人生和社会的思索,形成独特的个人视角。而在以往的雕塑泥塑教学中可能更多关注的是对象的形体结构是否准确。   (二)模块二:动漫游戏场景雕塑教学   1.确立动漫游戏场景雕塑的文化风格和形式特征   动漫游戏场景雕塑设计首先要体现故事发生的时代特征、地域特征、民族文化特点及角色生存状态的环境氛围。明确类型风格,使场景造型风格和人物性格特点和谐统一。设计的一般规律是先有整体的造型意识,再进行局部的设想,最后整体归纳。所谓形式特征就是场景的造型形式,造型要考虑到布局的空间构成关系,营造虚实相生的形式美感,疏密聚散有型,高低错落有致,注意各角度的构成布局。根据造型需要主动地编排、取舍。   2.合理嫁接烘托场景雕塑的氛围   游戏场景泥塑创作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可谓是一种全新的挑战,首先他们要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图片,从中找到创作的灵感。再绘制出创意草图,发散思维,大胆想象。通过整合最后设计一套场景泥塑设计图。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去学习借鉴,参考资料可以来自平面形象,也可以是新媒体的视频影像、音乐等等各方面。将有用信息移花接木整合于场景雕塑中,通过合理的嫁接更好地烘托场景的气氛,衬托主题,表达意境。当学生把一种被动的物象的堆积转变成主观的选择并且适当的根据空间造型对其适当加工创作时候,学生的创作能力已经得到了明显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的是:在不同的阶段启发学生,通过交流使他们的思维活跃,适当时候再进行梳理,使其思路明晰。当学生想表达却不知道如何表现的时候,老师也可以适当的给予建议般地引导。以《乡村酒家》为例,同学在深入塑造后,场景雕塑呈现如此景象:两间酒家小院垂直坐落,门前挂了串辣椒,院前的灶台旁有一堆干柴,屋前有颗果树,两个食客悠闲的在聊家常。场景勾勒的不轻不重的。虽已有几分生活的趣味,但总觉得缺少点味道。于是引导他们不如把两个人放到一起,形成迎面相遇之势。#p#分页标题#e#   果树下再安排一只可爱的小狗,趴在树干上与树上的小鸟嬉戏。果树上长着红通通的柿子,这样秋天果实丰收的背景便交代出来了。原本立在地上的酒家招牌我也建议不如悬挂在树上,随风飘动,醒目而质朴,与环境融合为一体。而场景的屋前方,丙烯上色玻璃钢丙烯上色玻璃钢学生设计了一个形似博古架的石头桌子。可是就这么一张桌子孤零零地放在那里显得十分不入调,于是建议安排一个小孩趴着逗蟋蟀。这样动静结合,老少皆有,人物动物植物,互动的,亲和的,争斗的,形式丰富饱含生命力。引导之后,学生思维的大门被开启,更加大胆的加入主观处理。屋后方的小篱笆设计了一群正在食虫的老母鸡;两只壁虎在墙上争食。学生们慢慢体会如何运用造型语言,对情景进行深入刻画,淳朴清新之风迎面扑来。美术和文学具有相通之处。当我们在空白的衬底上看到任伯年的飞燕,留白被人联想为晴空。看到齐白石画的游虾,这个留白被认为是清水。借助人的联想能力,在刻画场景时,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意境。   3.挖掘材料语言的独特魅力,创作个性场景雕塑   泥塑有其材料本身独特的语言。如何充分运用泥的料性?是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的问题。从形式上看,雕塑油泥在预热后会软化,随着温度的升高产生一丝丝柔软的、流动的粘稠状物质。当温度突降,材料的流质状态被保存下来,原来的运动轨迹被再现,这就是雕塑油泥所具有的一种记忆属性。   《保卫钓鱼岛》这件作品,造型完整的航空母舰和轻盈柔和的浪花形成强烈的对比。然而这件场景雕塑作品最值得肯定的地方是在于海浪的表现方式。海浪的激烈与舒缓被处理得生动自然、富有节奏。时而因撞击而紧张,时而又抒情般的放松。康定斯基在艺术的精神里提到过,绘画与音乐具有鲜明的类似性,作曲家牵着听者的手,进入他的音乐作品中,一步步引导听者。在造型艺术中,通过恰当的形式语言给予欣赏者以知觉体验,外在的节奏韵律发出种种暗示,诱发情感中的直觉去占有事物的空间。   结语   教学的过程无疑是一个探索和再学习的过程。一直在思考如何给高职动漫游戏专业的泥塑课进行定位、设计,以及如何安排教学内容。上文提到的:动漫角色雕塑制作和动漫游戏场景雕塑制作,是目前我校泥塑课程正实践的教学内容。采用这种模块化教学的目的十分明确,1.提高动漫游戏专业所需的三维造型能力和场景空间感知能力。2.掌握设计创作的基本方法,从原画资料的收集,到草图构思,变形、夸张、重组的再创作,定稿。其实这也是艺术设计的基本创作方法,触类而旁通,希望在艺术实践过程中,我们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制作技能、技巧,还是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