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民间歌曲类别及其艺术特点

劳动民间歌曲类别及其艺术特点

 

泰州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古城,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之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既有如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施耐庵、明代哲学家的“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清代“棋圣”黄龙士、文学艺术家郑板桥以及现代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等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以及思想史上写下辉煌篇章的名贤,也有创生出人民群众艺术形式如劳动号子的普通劳动人民。泰州由于地处江淮地区的里下河平原地带又作为南北文化交融异常活跃的地带,因此劳动号子不仅种类多,而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1泰州地区劳动号子的种类   泰州地区多稻田湖荡,因此具有水乡特色的里下河劳动号子一直是民间歌曲的主体,并且具有数量大、题材丰、形式多的特点。既有工程号子,又有农事号子;既有作坊号子,又有窑工号子;既有船渔号子,又有盐工号子和码头号子;既有赶鸭赶牛号子,也有怡情号子等。内容上,有唱忠孝节义古代人物的,有唱农家四季悠然自得生活的,还有表达男女之间纯真爱情的。这些各具特色的劳动号子,以不同的音调、旋律、风格、韵味纷呈,各臻奇妙。代表性和影响力大的主要有:   (1)茅山号子。   茅山号子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从外延上讲,包括现在隶属江苏省兴化市的茅山、林湖、周庄、边城、周奋、昭阳、戴窑等乡镇地界的各类号子,因茅氏三兄弟“打号子”最出色而得名,是整个里下河地区原生态劳动号子中影响比较大的一种。1956年8月,茅山民歌手朱香琳随江苏省歌舞团赴京参加全国第一届音乐周,并到中南海演唱了“先生不来我就来,山伯私访祝英台。山伯家住河桥口,祝家庄上访英台”这首茅山号子,受到的接见。五、六十年代,茅山号子都曾是江苏省歌舞团和地方文工团的保留曲目。茅山号子分为热烈欢快的调情号子、清朗婉转的抛秧号子、高亢悠扬的车水号子、铿锵激昂的打夯号子、深沉悠远的划船号子、粗犷短促的挑担号子,以及薅草号子、碾场号子、掼把号子、窑工号子、搬运号子、牛号子等。代表曲目是《啊里隔上栽》和《小妹妹》。上世纪50年代末,著名女中音歌唱家罗天婵下放到兴化林湖公社劳动,深为当地劳动号子绝美的旋律折服。1991年,罗天婵重返当年“下放”的地方慰问演出时,引吭一曲《啊哩隔上栽》,令多少人心潮澎湃,激情难抑:“一片片水田白茫茫,大姐姐小妹妹栽秧忙,啊哩隔上栽,啊哩隔上栽,啊哩隔上栽呀,栽呀栽得好啊栽得快,呀子喂,哎呀喂。为的是呀,为的是来多打粮啊呀子喂。”艺术家们品说《啊哩隔上栽》:前段平缓舒徐,若清风拂面;中段快捷昂扬,若大江东去;后段安详稳逸,若雁落平沙。《啊哩隔上栽》流传十多个国家,并被录入中央音乐学院的视听教材。   (2)打豆号子。   打豆号子实际上是打场号子的一种,是农民秋收喜悦心情的真实写照。由于打场的劳动强度不大,打豆号子也就显得比较抒情,近似于小调。打豆号子在靖江一带有多种,其中又以孤山的打豆号子流传最广。对靖江的打豆号子,有专家评价甚高,认为它作为民间演唱作品,融“三情”于一体,呈现出独有的艺术特色。一是打豆号子表现了农时收豆的乡间风情。旧时乡间,并不是每户人家都有一块晒场,一般是几家合用一块较大的场地,这就自然形成旧时收豆人们会聚的风情。打豆场上,“一记高来一记低,连枷打得蓬蓬飞”,一幅收豆打豆的劳动风情画面表现得既真实又形象。二是打豆号子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纯朴爱情。谷场打豆,为乡间男女提供了会聚的场地,因而也为他们谈情说爱提供了机会。三是打豆号子表现了收豆的劳动热情。靖江乡间流行的打豆号子,是在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唱出的。庄稼人自有他们的苦乐观,面对铺满田间的金黄的豆角,他们心中自然有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收获甜蜜,自然会迸发出挥汗如雨、肩挑重担的劳动热情。丰收的欢乐溢满心头,打豆的号子尽情呼出:“豆子蹦到人脸上,笑声飞到云天里”、“我们的家乡赛天堂,庄稼拔节也带响”、“连枷伴着歌声唱,唱得太阳更辉煌”,把打豆场上人们劳动的热情渲染得更高昂,也把打豆号子推向了演唱高潮。   (3)锣鼓车水号子。   车水号子和栽秧号子本是一对龙凤胎。作为里下河水乡标志性民歌之一,较之栽秧号子,车水号子一般鲜为人知。车水中的“车”是人踩的意思,又叫踩水。踩水是艰苦繁重的体力劳动,又是单一无味、沉闷的机械动作,不用置疑是枯燥单调的。生活在水乡的先民们便用锣鼓车水号子来舒缓疲劳。车水号子最初是从劳动计数产生,农民踏水车为禾苗灌溉时一般每200转要休息一次。由于次数难数,大家就用唱“哈头”来计数,把每12转定为一哈(一轮),每唱17哈就是204转,表示可以休息了。最初的唱词也很简单,后来为了好听就开始用每月盛开的梅花、杏花、桃花、蔷薇花、石榴花、荷花、鸡冠花、桂花、菊花和芙蓉花代表分别唱完第一哈至第十哈,第十一哈是唱“芙蓉梅花开”,直到第十七哈“芙蓉鸡冠花开”结束。”水车有6人轴和4人轴之分。大多数的车都有锣鼓,伴着鼓点,边踩边打号子。打鼓的人领唱,其余的人跟着吆声。如两架水车相距不远,还会暗中斗一斗,比谁的腹中货多。若有大姑娘、小媳妇在车前经过,他们会唱起《二八佳人》来:“二八佳人多娇女,天生美貌鲜如花。玉骨冰肌真柔软,扭扭捏捏实堪夸。轻言细语来问路,西施昭君不如她”。这一段还算比较文的,下两段就胆更大、更热烈了:“二八佳人女多娇,芙蓉脸儿杨柳腰。眉清目秀生得好,把我真魂引动了。丢个眼神哈哈笑,叫我心中好懊恼。几时同这佳人配,出双入对把魂销;二八佳人女裙衩,叫人一见动心怀……”车水号子的格式和京韵大鼓比较相似。象“号子吆声哪得听?闲来偶忆尚分明。铿锵野韵蛟龙口,满拂带花锣鼓鸣。脚下飞轮旋碧水,胸中俚语逗红英。日行八百还原地,笑望秧田绿色新”。欢快的锣鼓声,高吭激越的号子声能传几里路远。车水号子的曲调不算复杂,但内容非常丰富,历史题材有如《列朝英雄传》,爱情题材有如《四季相思》、《二八佳人女裙衩》等,生活题材有如《风花雪月》、《酒色财气》等。#p#分页标题#e#   (4)挑担号子。   《挑担不怕扁担弯》是人们挑担行进时唱的号子。挑担号子音乐简单,情绪愉悦,形像纯朴,与脚步的节奏紧相吻合,短促均匀,生动活泼。从词曲的结构来看,它的演唱带有较多的即兴性。由于泰州地区农村以稻米生产为主,从播种、插秧,经田间管理(耕耘、莳秧、薅草……)直至收割,每道工序都要“抢季节”、“抢天气”,因此历史上农村就以换工、帮工或雇工等形式,集中较多人力突击完成任务。每天清晨下田、晚上收工,在长时间单调劳动中,人们就用号子来提神解闷,鼓舞劳动情绪。   (5)码头号子。   历史上的泰州,还是个水运发达的盐商业城市。搬运工们由于装卸货物、搬运路线、搬运方法的不同,产生了搭肩号子、肩运号子、堆装号子、杠棒号子、单抬号子、挑担号子、起重号子、摇车号子、拖车号子等码头号子。搭档是固定的,什么时候喊号子、怎么喊,都很默契。号子让搬运工们步履一致,提高了效率。直到现在,尽管运输机械多了起来,也因陆路运输取代水运,但出于实际劳动需要的“码头号子”也时有耳闻。   2泰州地区劳动号子的艺术特点   泰州地区劳动号子之所以能传唱千年、历久不衰,这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音乐个性特征密不可分。就与中国其它地区劳动号子的共性而言,作为一种原生态的艺术,具备其他地区所具有的一切典型特征、风格体例。如表现方法的徒歌性和简洁性、音乐节奏的律动性、号子头的主导性、曲式结构的短小简朴性、词曲的即兴性、自娱性和口传心授性等[1]。但就个性而言,泰州地区劳动号子呈现出自身的特点:   一是门类比较齐全。从大的类型看,有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工号子、码头号子、盐工号子、作坊号子、窑工号子等。而在每一大类号子中,又包含了若干子号子。农事号子中,有栽秧号子、打麦号子、打豆号子、车水号子等;工程号子中,有挑担号子、搬运号子、打硪打夯号子等。而每一大类号子中,又视劳动的具体环节分为若干细号子。再如窑工号子,又分抬顷号子、做砖号子、装窑号子、窨水号子、出窑号子等,生动反映了窑工们从挖泥制作土坯,再把土坯制作成砖头的全过程。船工号子中,又有起锚号子、拉纤号子、撑船号子、摇撸号子、抖篷号子等。渔民号子中,有织网号子、下网号子、起鱼号子、返航号子等。   二是地域文化特征明显。由于泰州在地理上承南接北,文化上又是吴歌和楚风交融的地带,作为土生土长的群众歌曲,在风格上主要受江淮方言“行字吐腔”的制约,同时还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南“吴韵”、北“楚风”两个不同方言区的影响。因此,泰州劳动号子既有苏南吴歌和苏北楚歌的痕迹或烙印,又有所区别。在语调上,不像淮安向北地区的民歌那么“侉”,也不同于苏南地区民歌那么“嗲”。就语言事实而言,泰州的里下河方言中没有儿化韵,有入声,不分平舌音和翘舌音,“二、而、儿”都读成“耳”,“六、禄”与“山、三、陷”同音,“吾、五、无”、“我、讹”、“轨、跪”仅是声调上的差异[2]。   三是音乐旋律优美清新。总体上看,泰州一带的劳动号子既有江南丝竹的流畅、婉转、恬美、清新,又有淮海民歌的粗犷、奔放、刚直、爽朗,恬美而不懦粘,爽朗却无冲劲,五声鲜明,行腔别致,铿锵委婉。音乐的旋律、音调,可以说是独树一帜。表现在以窄声韵为主,辅以单四度框架的宽声韵旋律。较吴方言区简洁,又较北方方言区丰满。   四是结构小巧玲珑、形态多样。曲式结构多为“上下句”或“起、承、转、合”式的单乐段。从歌词形态看,分一句头、两句头、三句头、四句头、五句半、多句半等。从曲调形态看,则有单句式、双句式、四句方整式,以及上下分片的两段体、多段体和自由体等。而唱词的句试与曲调的句式则不完全对应。像兴化车水号子《太阳下山黑呼呼》,其唱词只有“太阳下山黑呼呼,摸不到行子乱插棵”两句,但其曲调却由多句构成,实词以外都是用“哎嗨呀”之类的虚词衬句来填充曲调。又如姜堰溱潼的《拉田号子》,虽然只有一句“东方(哎)发白晓星(的)上(呕)”的唱词,余下的就是“嗨唷号杭,嗨唷号吼,嗨唷号杭”之类的虚词衬句,用强劲劳动节奏的曲调,呼应高亢自由的领唱。   五是调式、调性丰富多彩。在调式上,劳动号子可谓宫、商、角、徵、羽五调俱全。当中,以五声音阶的宫、徵两调为主。宫调式的代表有《啊里隔上栽》、《黄黄子》;徵调式的代表有《茉莉花》、《鲜花调》、《孟姜女》、《梳妆台》、《虞美人》、《一根丝线牵过河》等。这些号子大多调式鲜明,旋律进行中一般不作调性转换。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号子在曲调展衍过程中,作调式调性的变化,只不过这种转换安排巧妙,不留痕迹。   3结语   泰州原生态的劳动号子的音乐特征与地方地理、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广大百姓的语言、性格、风俗习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勤劳善良、乐观进取、奋发有为的泰州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的“天簌之音”———劳动号子,是泰州平民文化的又一杰作,也是泰州民俗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它有待于我们广大民族音乐工作者作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