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上的诗意文学

美术课堂上的诗意文学

 

“诗”从理念来说,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体裁,更是一种境界,一种风貌,一种品格和一种精神。如果说生活是一首诗,那么就看你如何去欣赏它了。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传授绘画的技能,还要培养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定的审美能力。我尝试将教学的内容和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联系起来,使美术教学更富有诗意。   一、大自然与生活是营造有诗意美术教学的课堂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月有阴晴圆缺,秀丽山水,风土人情……都蕴藏着无数的美等待我们去发现。画家郑板桥在画竹方面有段诗情画意的描述:“展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协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他于翠竹“疏枝密叶之间”的细微之处发现“烟光、日影露气”浮动的自然美,产生强烈的画竹欲望,可见大自然是一个美丽的课堂。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去观察,如:观察春天,发现草木发芽,小河冻开,燕子飞来……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写生课不妨带学生去热闹的街心公园、农贸市场去观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特征;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链、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欣赏课可组织学生参观画展,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美术课上所学的美术知识指导欣赏活动。在不断的观察中引发学生绘画的动机,积累绘画素材,为今后的创作做好准备。   在观察事物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物象进行夸张、变形,如观察不同形状的树木,花鸟鱼虫,可让他们根据不同的特征联想,并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变形、修饰。在大自然中,孩子们眼睛看到的、鼻子闻的、耳朵听的、手里触摸的都是生动而具体的事物,这些无不为孩子的想象插上翅膀。在他们的作业里,画面形象生动,色彩绚丽,比起在教室里对着课本或教师的范画苦思冥想要生动、有效得多。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们要让孩子们走进人群,注意观察汽车、房屋、楼房的造型,欣赏服饰美、家居美、行为的美,形成对美的理解。鼓励孩子多看多问,把现实生活和想象联系起来,用绘画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从中培养出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绘画语言是营造有诗意美术教学活动的桥梁   美术创作,要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概括出完整而富有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对于教师的绘画语言提出很高的要求,围绕“想象”二字,必须有趣味性、启发性、描绘性和音乐性,这样才能营造出有诗情画意的美术教学活动。   1.趣味性语言   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欲。例如在教学《动物朋友》一课时,一进课堂我就将编好的儿歌朗诵给学生听:“妈妈带我上公园,各种动物真好看,大象喷水玩,小猴子荡秋千,熊猫戴上黑眼镜,孔雀展开大花扇……”听着听着,学生们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在动物园里看到的那些动物。他们都抢着说:“我去过动物园,有很多动物,我最喜欢猴子,我给猴子吃香蕉了。”“我最喜欢孔雀!”“我最喜欢熊猫!”这样,学生们自觉地随着记忆进入了想象的世界。   2.启发性语言   启发性的语言能够引人深思,使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并且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我的梦想》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梦想吗?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同学们议论纷纷,说出自己的梦想。接着我以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最终实现了理想的真实故事来教育孩子: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我将思品教学融于美术教学之中,使学生在作画的同时,接受了思想教育。又如画树,可先用语言表述:“有的树干粗实有利,稳扎大地,有的伸展婀娜的树枝和柔软细的树叶,显得生机勃勃,有的如伞顶天立地……”再如,线条画教学,给线起名字,敞开学生的想象力:轻轻松松画出来的线,像散步,随意流动;急促动的线,像跑步、滑冰;慢吞吞的线,像老头走路;一点一点的线是两点;一起一伏的像波浪;旋转的线像蜗牛的壳。教师运用丰富的启发性语言,使学生在教师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感化中,激发了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或由想象产生的创造思维,形成了创造的动机。   3.描绘性语言   教师运用生动的描绘性语言,结合电教手段,以引起学生想象。如在教学苏教版美术教材《走进秋季》这一课时,我选用了一段描绘性语言,配以录像:“秋天到了,满山的树叶黄了,并不断往下落,果实成熟了,压弯了枝头,远处金波翻滚的是稻田,天空中一群大雁排着‘人’字形向南飞,天那么蓝,一群小朋友排着队去游玩。”让学生描绘这段美景:一群小朋友,上看蓝天飞雁,下看果树、稻田,蓝蓝的、金黄的,色彩艳丽。空中大雁南飞,稻田金波翻滚,秋天的山野充满生机。学生在描绘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了绘画的主题。另外,我还补充讲解了唐朝诗人杜牧《山行》中描绘秋景的两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以讲解画意结合诗情,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境界,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诗情画意。   4.音乐性语言   音乐对于活跃人的思维,培养人的想象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音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曾经作过这样精彩的描述:“音乐是思维强有力的源泉。   没有音乐教育,就没有儿童完全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音乐形象以新的方式在儿童面前揭示出现实中各种各样事物和现象的独特之点。音乐—想象—幻想—童话—创造,这便是儿童所走过的发展自己精神力量的道路。音乐的旋律在儿童心上唤起鲜明的想象,这种旋律是培养创造力的一种不可比拟的手段。”因此我常把音乐融入美术教学之中,我选择与教学有关的乐曲或旋律,让学生在音乐形象的感受中,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音乐和美术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受到了不同的艺术美,激发了创作灵感。#p#分页标题#e#   如在教学《愉快的春游》一课时,我选择了一段歌曲《春天在哪里》和旋律《春之圆舞曲》,帮助学生以耳代目,感受春的气息,学生创作思维更加活跃。再如在《动物朋友》一课上,我配上音乐声效,以故事导入:“大森林里有着许多的动物,这一天,森林里传来狮子的吼叫声(播放狮子吼叫声)。突然,小猴子从树上滑了下来(从高音到低音在钢琴上进行刮奏)。这时熊大摇大摆地走了出来(有节奏的按动低音区),狡猾的狐狸带领小动物们跳起了舞(这时响起了轻快的旋律,学生们也开始随着音乐情不自禁地摆动起来)。”这些音乐声效把故事衬托得有声有色,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如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当我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喜欢的动物时,由于受到前面的启发,他们在电子琴上弹奏有节奏的轻快的声音来模仿小兔子蹦跳的声音,有的模仿动物的叫声,有的还用身体来模仿动物的体态……学生们笑声不断,个个兴趣盎然,课堂参与热情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在快乐中了解了各种动物的特征,思维也由此解开束缚,不时迸发创新火花。   实践证明,以大自然与生活为美术教学的课堂,从指导绘画的语言入手,营造有诗意的美术教学活动,必然会使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佳作涌现,我将向着预定的目标继续不断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