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声乐艺术发展反思

国内声乐艺术发展反思

作者:刘海龙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

我国当代的专业声乐艺术教育教学体系大致是在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初步确立的,在这将近一百年的发展历程当中,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代声乐艺术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和突破性的进步,但是要想获得本质的提升,就不能驻足于当前的成就,要大胆放眼于未来,不能盲目地自我满足,而要真正的深刻的从内心深处去重新审视我国的声乐艺术,就会发现很多观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一些认识当中产生的误区,究其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我国当代的声乐艺术体系并不具备整体性和完整性,并且有些问题尤为凸显,只有重视和改善这些问题,才能在了解和掌握我国声乐艺术发展进程的基础上,探究今后声乐发展道路上的指导理论和实践标准,便于对声乐艺术的学习和研究。

我国声乐艺术存在的问题

1.声乐艺术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我国声乐艺术教育教学方面的目标并不是十分明确,而且也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专业声乐演唱人才的培养标准,使得两者不但没有很好的结合,而且还存在极度的不协和、不均衡的发展弊病。无论是音乐教师还是通过其它形式任教的音乐工作者,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根本对到底要把学习声乐者培养成为怎样的音乐专业人才这一问题不甚明了,只是运用自身掌握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灌输给学生,缺乏对其中问题的反思和剖析,这也使得我国整体的声乐艺术教育教学水平受到严重影响,声乐艺术教学的发展速度也大为放缓。

2.对民族声乐艺术不够重视。在大学本科期间,除了在学校跟随老师学习声乐以外,在校外也曾拜师学艺,并且多次参加各种合唱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发现在我们的声乐艺术中民族声乐没有受到极大的重视,没有积极地拓宽民族声乐的视野,这也使得许多从事专业民族声乐教学的老师和学习民族声乐演唱的学生倍感压抑,对于自身的实力怀揣疑虑,对于我国民族声乐前景的展望更不乐观,这种不自信的情绪极容易带到歌曲的表达当中,从而对民族声乐演唱技巧的教学和对音乐的诠释产生不利影响,发挥了消极作用。相反,有许多高校在深入地研究和学习了西方音乐之后,大量选派学生去参加各类国际型声乐比赛,以能在赛事中获奖作为衡量专业水平造诣的唯一尺度和提升自信的不二方式,这无形之中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对我国声乐作品演唱的教学与研究,潜移默化地向人们传达了一种不完全正确的心理暗示和价值取向,使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受到阻碍和限制,不能在完全正常的状态下发掘其应有的潜能。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着迷于现代流行音乐,许多传统的精华的东西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而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培养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兴趣,进而发展和弘扬更是难上加难。其实,当代的年轻人中不乏有喜爱并且潜心钻研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人,但并不是绝大部分的人都热爱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例如在许多声乐比赛中,备选的参赛曲目也是屡次引发争议的,因为比赛不仅仅是单纯地检验个人的声乐水平,还要借此来弘扬本民族的优秀声乐成果,特别是在国际比赛中,只是选择一些不同难度的外国歌曲,并没有挑选一些优秀的具有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中的经典曲目以备选手选择。试想一下,如果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在本土都得不到认可和发扬,那又何谈“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呢?!

3.对声乐艺术的价值定位不正确。面对声乐艺术,有不少的学生家长只看到它光鲜的外表,而且对于声乐艺术能带来的所谓“经济效益”分外眼红,这恰恰正迎合了某些声乐教师的心理,他们把声乐艺术当作一种手段和工具,并没有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当中。某些家长把声乐艺术当作孩子进入大学校园的门票,更有些学校和教师甚至把声乐艺术当作提高考试达线率的铺路石,不关心不注重孩子的兴趣所在,重压之下强迫选修声乐,不但扼杀了孩子在其它方面的天赋,同时使得孩子陷入盲目无奈的窘境,由此产生的问题屡见不鲜,不胜枚举,许多对音乐不感兴趣的孩子选择了声乐,之后认为学习西方音乐可能会有更好的前景,于是只能是浮皮潦草的学唱一些浅显的歌曲,甚至陶醉在自己拙劣的演唱技巧和唱功中。

4.对专业唱法的认识不清晰。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相对而言专业性较强,艺术水准较高,同时也是颇受外界争议的两种唱法。从某种程度来说,通俗唱法并不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演唱方法,它是基于良好的声乐专业学习和优秀的专业素养之上的由自身发掘的一种声乐演唱技巧。原生态唱法更加强调选手本原的“天然去雕饰”的声音,大胆挑战人类的极限,扩大了人类所能驾驭的音域范围。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从事专业的声乐演唱和教学的人员还是喜爱声乐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发烧友”,甚至是普通的百姓大众当中,仍然存在着一种异样的声音,那就是当今的声乐界中,最具规范性和科学性的专业声乐演唱方法就是美声唱法,因为只有美声唱法才是真正受到国内乃至国际专业音乐标准认可的,而我国历史流传下来的民族唱法则不被看好,因为它们都过多的反映了自己本民族的东西,不符合国际专业音乐的衡量标准,只能处于本民族这个固定的束缚当中,如果能彻底地挣脱这种固步自封的状态,才能迈出崭新的一步,跨向世界舞台。我认为这种观点过于盲目地崇尚一种在专业声乐演唱技巧方面的表现力,而恰恰淡化了对我国声乐艺术演唱的本质的认识。在无数次的实践当中,由世界上的各类音乐人士总结出了数不尽的演唱方法和理论经验,其中有些理论因其本身的正确性和完备性略有偏差而被后人否定,剩下的应该都是经得起反复推敲的专业声乐演唱方法。那到底什么才是所谓的专业唱法呢?通俗来讲,就是在我们日常练习发声和演唱歌曲的过程当中,会不断揣摩和体验科学的演唱方法,例如要想使唱出的声音旋律优美、流畅舒展、牙关要打开到怎样的程度,需要一直保持怎样的口型、站姿应该是怎样的,还有演唱者应投入怎样的情感和达到怎样的一种状态等等这些方面,都需要经过反复尝试之后才能有所收获,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不会伤害到我们人体歌唱所涉及到的所有器官,而后把这些较为专业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方法总结之后,才能形成人们所遵循和效仿的指导思想和专业技法。

5.专业唱法与内心情感的融合不到位。至于本身就是专修民族声乐的学生,除了教师的专业声乐教育指导之外,大致也只是较为关注民族声乐领域当中受人追捧的顶尖人物,崇拜之余还会刻意模仿,却从来没有意识到只是抓住了外在的形似,从歌曲演唱技法的角度来讲,对作品整体的把握,体会其结构内在联系,还有对细节的把握甚至是对某个字词的拿捏都尤为重要;从歌曲的情感方面来讲,学生并没有体会作品本身所表达的情感,更无法揣测歌者是怎样发自内心来诠释作品的,所以抓不住内在的神似也是自然。在我国举办的许多声乐大赛中,有很多都是从事专业的声乐教学和学习的教师和学生,大多在旋律感和演唱技法方面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但是在表现人物性格和内心感触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所谓的专业演唱方法虽然是音乐当中声乐艺术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一种非常充满技术难度的艺术技法,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认为掌握好专业唱法就等于能够完成好声乐作品,正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产生了许多在听觉上充斥着空洞感的音响效果。从音乐教育学和音乐美学的角度来说,音乐更多的是一种人类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本身具有教化作用,它并不是一种理性刻板的平铺直叙的形式,而是饱含感情,委婉抒发的感性表达方式。特别是在当今社会,音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但是这些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却有着一个共同的追求,那就是崇尚音乐当中的“美”,即专业唱法与内心情感的完美融合。音乐是相通的,音乐是无国界的,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人类的情感体验是一致的。如果歌者在演唱一首声乐作品时,能够在对作品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而游刃有余地运用正确而恰当的专业演唱方法,最后再融入自身的情感体验,带给听众的则不只是听觉盛宴,更是心灵的碰撞。#p#分页标题#e#

6.对不同风格声乐作品的把握不准确。在声乐艺术当中,无论是演唱者还是创作者,都希望自己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风格特点的声乐作品,歌者可以将其重新演绎,创作者可以吸收其中之精华,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在平时的演唱中,往往缺乏对不同风格声乐作品的针对性练习,所完成的声乐作品始终以个体的形式存在,歌者并没有针对不同风格歌曲和不同表达方式进行对比和总结,所以会产生同一位歌者所诠释的不同类型的声乐作品竟然是同一种风格。正如著名歌唱家吴碧霞说过:“声乐演唱中最深的鸿沟莫过于对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的把握,如能透析其最为与众不同之处,那么这条鸿沟是完全可以逾越的!”

针对存在问题的改善建议

通过明确以上几点问题,无论是声乐艺术的教学目标不明确,还是对民族声乐艺术不够重视;无论是对声乐艺术的价值定位不正确,还是对专业唱法的认识不清晰;无论是专业唱法与内心情感的融合不到位,还是对不同风格声乐作品的把握不准确等等这些问题,它们之间都是互通的,彼此关联的,并不能将其看作是逐一的个体,只有从整体上进行改善,才能实现综合的提升,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对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视。在声乐艺术教育教学内容中,应大量加入有针对性的民族声乐方面的课程,可以结合其它所能涉及到的内容,培养和丰富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更好地接受民族声乐艺术的教育和熏陶;在声乐艺术演唱方面,可以多接触民族声乐作品,掌握其极具特点的演唱技巧和方法,体会其蕴含着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真情实感,只有从这两方面入手,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弘扬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性。

2.各种唱法的有机结合。音乐是相通的,各种唱法虽然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和不同的风格,但传达给大众的东西又都是相同相近的。应该把各种唱法都充分融合,在艺术水准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把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渴望都通过声乐艺术这一形式表达出来,我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借鉴每种唱法的技巧,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做有益的新的尝试,最后形成一个良性互补、相互促进的艺术氛围。

3.充分体会声乐艺术的内涵。声乐艺术的内涵远不止视觉的光鲜和听觉的刺激,应该认识到它往往是一种思想的传递或是一种态度的表述,它的教化作用不应低估。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为什么演唱,为谁演唱;其次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的再创作当中去,对作曲、作词人的思想态度有一个深刻理解,透彻诠释作品的内在理念,再融入歌者自身的情感体验,最后通过各种唱法、演唱技巧与各种表现形式传达给大众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

4.用实践来丰富理论知识。不能为了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效果就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那样学生的理论知识一时会有满足的感觉,但一和实践结合,就会有一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教材内容上,应大量选用音乐之外的素材,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与声乐艺术毫不沾边,其实很多经典作品的出现都是源于知识的积累。可以效仿过去的传统,大胆放开脚步,走进大山去采风,深入民间找灵感,把音乐理论知识在第一时间与各种实践形式相结合,让理论知识更加丰满,让实践活动更有内涵。通过分析我国声乐艺术发展的现状,从声乐艺术表演方面和声乐艺术教学方面发掘出几方面的问题,同时提出自己几点不成熟的改善建议,希望从这几方面入手进行调整和完善,逐步根治我国声乐艺术发展中的弊病,最终打造出一片健康向上、繁荣发展的音乐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