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际中统计与话语权研究分析

文化交际中统计与话语权研究分析

从国家层面来说,则由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综合国情以及由这些条件制定的国家战略决定,也是由文化而定。这就是说,文化决定一个人的能力和理想,进而决定其行为或不行为以及行为、不行为的时间、地点、方式乃至结果。国家也一样,文化决定其政治价值观,而政治价值观又主导其与某国结成或不结成某种关系以及结成关系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状态以至结果。因此,一个人或国家的理想和现实(将理想付诸实施),均是由文化决定的。这一点,可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发展得到验证:这几个国家都既不是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也不是人口最多的国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都取得过最辉煌的成功———正在或曾经长期占据世界第一经济或军事强国的位置。只因很长时间里,这些国家拥有当时最为先进的文化。而中国,则是这方面最好的验证:在世界发展史上,中国是占据世界头号强国位置最长的国家,就是因为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底蕴最深厚的文化之一。

文化,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有关文化的定义,多达数百种。季羡林认为,文化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王富仁认为,文化“实际是人类在自己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并作为一种信息返转来作用于人类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这是广义上的文化概念,它体现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技等各方面的总成果。通常将它与政治、经济并列而言时,则是指狭义的文化,指国民的心理习惯和行为习惯,以及这些习惯的文明程度,符合科学、理性、规律的程度。包括国民受教育水平、思想和行为的文明程度;社会学、艺术领域如人际关系学、文学、音乐和绘画等艺术类作品量及优秀程度。而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指其所在国家或民族文化成果汇总于行为习惯和心理习惯上的反映,体现在心理习惯如价值观、审美观、善恶观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这种文化,可谓特质文化或周一良所说的“深义文化”。它是人类的灵魂,没有了文化,人类和其他动物并无二致。国家间关系,是不同文化的人际交往所结成的国与国的关系,因而总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以中国和美国关系而论,就存在政治价值观、利益观和行为方式的冲突。如美国强调民主、自由、人权,中国强调道义、文明、和谐。美国以其国家利益为第一要务,兼顾盟友利益。中国以国家利益为己任,兼顾社会道义。行为方式上,中国以道义为先,美国更注重实力,即各方面统计数据表现的文化成果;追求直接的结果。

这种文化上的冲突,使得国际交往往往难以顺利进行,国际关系中的话语权,也常常难以决定,于是,统计数据就成了决定国际关系中话语权的重要参数。跨文化交际中,使用的载体是语言,表现形式有声音语言、文字(符号、数据、表格等)语言、肢体语言、行为语言。统计使用的形式主要是数据、表格等,属于文字语言的范畴。统计的目的,本来是通过收集、整理、计算和分析已有事态的相关数据,来精确体现并分配取得的成果;分析、总结人类行为的利弊得失;预测未来趋势;重新制定计划,更正、完善人类行为,以期取得更大、更好的成果。对一个国家而言,它是文化的数据化,是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语言化,因而是一个国家适应力的体现。适应力,指其文化适应各种大小环境的能力。包括文化底蕴的深度、厚度,适应各种文化环境的能力,学习、吸收其他优秀文化的能力,创造财富的能力,渗透其他文化的能力。所创造的财富,即体现在统计数据上。正是这种适应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的话语权。由此可见,文化,是人类社会在进化过程中产生并作为财富再作用于社会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一个国家的文化,体现为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技等各领域取得的成果,通常使用语言表现出来,较为常用的语言,就是统计数据,这些统计数据,不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话语权,还决定其进一步的生存和发展。

跨文化交际中的统计

统计是对既有事实或状态的记录、排列,对未来的事实或状态,只能叫预计或预测,但近年来,未来学或预测学也逐渐引进了统计的方法,根据历史或现实统计数据,以历史或现实中的变化趋势或比率制定模型进行预测,使预测更具科学性、精确性。故称统计预测,它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或潜在话语权。如约翰•奈斯比特的《大趋势》、《中国大趋势》(约翰•奈斯比特:2009)、马丁•雅克的《当中国统治世界》(马丁•雅克:2010)等就运用了这一方法。统计数据是一种语言,是一个国家各方面实力量化(数据化)后的话语表现。因而一个国家话语权的大小,由其统计数据的大小而定,并随着这种统计数据的变化而变化,国际关系中,除单纯的负面统计如恩格尔系数、文盲率等数据外,话语权总是向正面统计数据减去负面统计数据后的环比数据大的一方流转。总的说来,数据越大,话语权也越大,反之,亦相反。为了规范统计标准,各国就得统一统计口径和统计制度。虽然不排除话语权大的国家打压话语权小的国家,强制其改变统计口径和制度的情况,但为了实现顺畅的国际交流,国际上统一统计口径和制度将是必然趋势,而且,随着统计数据的量变至质变,这种地位也会发生逆转。因为,就总体而言,未来的国际社会,各种文化相互学习、吸收和交融将是必然趋势。

跨文化交际中的话语权

国家的话语权,是指一个国家与他国交往时或在国际关系中,有无机会或权利向他国表述其统计数据表现的文化成果,或基于其成果而争取国家利益的权利。在有这种机会或权利时,其语言对他国产生的影响力大小;以及争取到的自身国家利益的大小;或他国对其语言采取敌对、抵制、声讨、沉默、接受、配合、赞成、依靠甚至服从的程度。所以话语权可谓本国文化的展示权或推销权。展示或推销的,既可以是物品,如产品、商品;也可以是对物、对事、对人的思想或观念,如审美观、善恶观、艺术观、道德观、利益观、政治价值观;还可是思想与物品的结合,如各种专利、发明、方法以及服务等。中国的外交话语权,也正是随统计数据而变化、发展。中国的对外关系中,以对美外交为核心。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统计数据远远低于美国,话语权也主要在美国一方,统计数据在受到美方质疑时,只得改变其统计口径与制度来适应美国等西方国家,经过1997、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到2010年,中美关系中话语权的流转已现端倪,最典型的例子是金融领域:以前是中国为适应美国等西方国家而改变,到现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得不重视中国的声音并做出相应改变。#p#分页标题#e#

结束语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止于至善”的文化,更是千百年来中国追求的“大道”,是我们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领域发展的根本。只有拥有了先进的文化,我们才能让自己的国家或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居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们在注重政治、经济、军事等统计数据的同时,更要下大力气发展我们的文化,使我国的文化统计数据处于先进行列。只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现在甚至将来拥有更大的国家话语权。

本文作者:肖辉 付黎旭 单位:武汉大学外语学院日文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