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教学发展策略

商务英语教学发展策略

 

一、实习基地是高职面向社会快速过渡的绿色通道   1、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几十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人才,需要采用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模式,而顶岗实习就是实现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重要途径。   2、实习基地提供高职在校生践行场所。高职在校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能有效地检验学生在院校理论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把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升华的最佳途径;校外顶岗实习能够帮助高职在校生感性理解专业涉及的商务事物和业务流程,同时检测专业知识体系的缺漏,帮助他们疏导知识疑惑,并在工休时间及时弥补不足;顶岗实习还能通过真实的业务环境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掌握一定的社交技能、了解国际商务发展的趋势等,对个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也有较大的益处。   3、实习基地是培养和储备“双师”教师的摇篮。高职院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专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从教师来源方面看,新进教师大部分是直接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或研究生,虽然较好地提高了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但在教学和工作实践经验方面存在一定欠缺,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教师挂职锻炼或假期顶岗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在职教师赴企业轮训的力度,进一步畅通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也可以通过引进实际基地的实习导师到学院作为稳定的“兼职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吸纳企业的能工巧匠和技能大师,直接参与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   二、商务英语专业实习基地开发建设的困境   1、匹配全面实习内容的目标企业较少。商务英语专业面向就业岗位十分宽泛,目标岗位群集中在文秘、客服、翻译、进出口贸易、国际物流、国际会展、国际市场营销、涉外旅游、涉外酒店管理等等,针对这些就业岗位设置的课程如果能进行校外实习,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课堂知识,并通过亲身实践来掌握运用。为了让高职毕业生在踏入社会时就具备这些专业知识,高职院校往往在课程设置上都花费了很多心力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目前国内能够同时兼纳涵盖以上职业岗位的企业集团凤毛麟角,在一个实习基地全面检阅商务英语专业所有专业课程知识内容难度十分大,在实习期内完成所有的专业实习项目及实习目标,时间和匹配企业上可能性都很小。   2、行业局限导致校外实际基地分散。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是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大众型专业,因专业就业面广,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把国际商务或商务英语专业当做重点专业开设,一个专业少则50-60人,多则成百上千。校外实习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学校与社会无缝衔接,也是企业择优录取人才的多赢模式,它不是少数学生的福利,但是大批量的实习需求就构成了学校寻找校外合作实际基地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商务英语专业面向的就业市场主要是商业部门,商业秘密直接关乎企业的经济效益,因而这个行业不能大面积的将自己工作信息外泄,实习生的参与往往会造成企业运作的不便,通常一个单位或核心部门只愿意接纳少量的商务英语实习生,行业特征的局限性迫使校外实习基地不得不分散化。   3、校外实习增大高职和实习基地的工作难度和费用。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造成了高职院校和实习基地双方的工作难度和费用增加。一方面,学生在校外实习,为了保证实习效果,高职院校通常会选派实习指导老师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或辅导员进驻实习基地对学生进行现场管理,无形中增加了通信费用和其他生活、管理开支;另一方面,在基地实习,企业的实习导师除了正常的工作,对实习生要进行辅导、考核,会降低企业员工的功效,增加工作量,这也会产生相应的费用。以上这些费用是非正常教学情况下产生的额外部分。   三、商务英语专业实习基地开发建设的对策   1、扩宽思路,寻找接近行业。商务英语专业宽广的就业渠道是高职院校重点发展的主要原因,市场需求决定专业的生命力。入世后,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进一步深化,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英语人才,尤其是既懂商业贸易、市场营销、经济管理,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商务英语人才已经成为各行业、各领域的骨干人才、通用人才。要想让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更加贴近市场,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就必须加强学生的理论素养,更需要加大校外实训的力度,提供学生将书本知识转换为技能的平台。作为培养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摇篮,高职院校需要扩宽思路,不能被单一、专一的专业范围所局限,如此宽泛的就业领域,让学生每一个行业全面顶岗实习在时间、精力、费用等方面会受到限制,毕竟商科与工科的顶岗实习有较大的区别,商科专业更注重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应对困境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寻找校外合作单位时应开放思维,寻找接近行业,完成实习内容的各项任务指标,给学生们一个适应社会的过渡。   2、双师推进,全程跟踪指导。在实习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高职办学思想,学校在教师准入、教师考核和激励方面应及时增加产学因素,鼓励教师向“双师”发展。一方面让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教授理论课程,在课程内实训中,带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案例和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注重专业集中实训,特别是国际商务谈判(双语)实训,国际贸易全流程集中实训等,模拟国际商务环境,为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打好基础;   同时在教学安排中,注重课程衔接,特别是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师要全程跟踪指导学生实习,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扫清专业知识盲点,点拨业务过程中注意事项。实际基地的实习导师也可以在高职院校理论教学阶段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在实习前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对专业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可以通过实习导师与学生的互动,增加双方的了解,便于院校指导老师和基地实习导师的信息交换,共同制定符合职业规范和要求的顶岗实习计划、学生实习考评检测方式等。#p#分页标题#e#   3、职业规划,学生自主选择。学生从入校的专业导论开始,到毕业前夕的就业指导,应逐步渗透专业意识,培养他们职业规划思维,尤其在第4学期后,大部分的专业课程已经结束,通过对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明确将来的从业方向。在进行商务英语专业课学习时,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学习,例如侧重国际贸易方向、国际商务管理及秘书方向、会展英语方向、商务口译、涉外旅游方向、国际市场营销方向等。   选择具体实际基地时,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做出自己的职业规划,并提出校外实习申请,由校内指导老师和校外实习导师共同确定实习基地实习名单。这种有针对性的实习学生感悟和体会会更加深刻,对于部分没有明确实习方向的学生,可根据学生各科成绩、擅长领域、辅导员及任课教师推荐,由系部统一安排。   4、完善制度,有效管理实习。在校外实习管理上,从指导教师的选拔和统筹、实训企业的跟踪和可持续合作保障等方面,高职院校以及具体操作的系部应该制度化管理。学生校外实习牵涉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后勤支持、学生考核、学生安全和企业利益等多方面因素,在实训全过程中,把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的全过程管理原则贯穿到学生实习的整个环节。   在基地实习前,由系部与实习基地制定详细的实习内容、负责导师、实习考核方法;实习过程中,安排专业教师与基地企业沟通,解决学生碰到的困难,协助学生完成公司分派的任务,保证学校与合作的互动性,确保与企业的可持续合作;实习结束后,学生完善实习报告,实习基地导师完成鉴定,校内指导老师根据以上内容完成实习考评。对实习全过程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不仅会提高实习效能,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节省开支。   中国开创高职教育以来,国家的高职办学方针逐渐明晰,高职学院逐渐从原来办“压缩式”本科的旧观念中摆脱出来,努力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瞄准企业人才需求,从办学理念、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校内外实训、教学方法、教师培养等入手,办出特色,培养适应企业环境的应用型技能人才。高职校外实习基地是衔接校内理论、技能教育与企业实际应用的桥梁,“产学结合,校企结合”的重要方式是体现高职就业导向和产学结合理念,保证高职教育持续、强劲生命力的必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