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态教育建构

大学生生态教育建构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生态意识的普遍提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共同参与。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生态意识强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目前生态教育在高校课程体系中较为欠缺,在此情况下,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教育是一个重要途径。   一、生态教育及其对大学生的意义   1.生态学与生态教育。   进入20世纪后,人类生存的环境恶化使得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学兴起。生态学这个名称,“是1866年由厄恩斯特•赫克尔为了他所研究的有机体与其环境间的关系模式而发明出来的。……贯穿于这门科学的历史中的主题和构成其思想的是生物的内在依赖性。对这一特质更富有哲学性而非纯科学性的领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生态学观点’。”[1]545“生态学所描绘的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以及有着错综复杂联系的世界。它提出了一种新的道德观:人类是其周围世界的一部分,既不优越于其他物种,也不能不受大自然的制约。”[1]10这也是生态学与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保护主义的最大不同。生态学的核心是生态系统观、整体观和联系观,在此基础上生态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学所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及其实践,需要在全社会进行广泛的生态教育。所谓生态教育,“是建立在生态哲学基础之上,为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并认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对我们的世界观进行根本变革的教育。它不仅要求对全社会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更加要求从根本上革新人们的思想观念,树立生态整体观、和谐观,承担起个性与社会发展的责任,积极融入社会、政治改革之中。”[2]11-13   2.大学生生态教育的重要意义。   虽然目前大学教育在中国已经大众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还是社会的精英和国家建设的栋梁。在中国快速发展而生态问题不断凸显的情况下,在国家大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是知识、道德、身体等全面发展的。但长期以来,注重智育、忽视德育特别是忽视对大学生的生态教育是目前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问题。而现代社会,生态意识席卷全球,一个没有生态意识或生态意识薄弱的民族最终也是没有希望的。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教育,使大学生增强生态意识,能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其次,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对国际环境政治压力的需要。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大发展战略,自这一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迟缓,我国的很多环境污染指标的总量呈上升的态势,如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二并在近期内可能超过美国而居世界第一。这也使得我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际环境政治压力。所有这些,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在此情况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还需进一步加强,“两型社会”建设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而今天的大学生———明天的企业家、政府管理人员、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工人、新型农民等等———他们的一言一行决定着未来国家生态发展的走向。因此,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来看,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生态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生态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在地包含着生态教育。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①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学内容。马克思、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正是生态学核心的系统观、整体观和联系观的基础。除此之外,他们的著作中有着及其丰富的生态学观点,对于这一点,西方学者是极为认同的,“维兰科特(J.G.Vaillan-court)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系列著作:《早期著作》、《政治经济学手稿》、《资本论》、《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从这些著作中,他总结说,马克思恩格斯是人类的、政治的和社会生态学的先驱。”[3]93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它是与时俱进的。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是在前人实践与理论的基础上,蕴含有极其丰富的生态学内容。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并将其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要建设的四大文明。而科学发展观更是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不是以人为中心,那种将自然视为资源库、排污池的人类中心论是与将人类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作为出发点的以人为本思想是完全不一样的。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其目的是要使人们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中包括统筹兼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蕴含有丰富的生态学内容,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如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学内容,在目前大学教育课程体系缺少专门的生态教育的课程情况下,以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己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并突出生态教育的内容。   2.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新任务需要进行生态教育。#p#分页标题#e#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今天,新的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把握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②中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的基本国情,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如何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的趋势,等等,都是上述的一些重大而紧迫课题中的内容。要解决好这些重大课题,完成新形势赋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任务,加强生态教育,使生态意识深深烙入学生脑海进而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成为必须的了。   3.加强生态教育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发展的需要。   自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2005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设置、师资质量、教学水平等多方面都得到了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地方,例如,学生到课率较低、说教比较严重、教学效果欠佳等等。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解决以上存在的一些不足。而要解决以上问题,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是一个重要方面。生态保护是与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相符的,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中的很多内容能够进行生态教育,如马克思主义的普遍联系的观点、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国情教育等等。在上述内容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生动的事例,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融入生态教育,就可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生态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还可以扩充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受到学生的更大欢迎。除此之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生态教育,可以倒逼思政课教师更多地涉入生态保护领域,学习更多的生态知识并在此方面有更多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做生态保护的自觉践行者,从而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形象。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行生态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教育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努力探索多种教育途径。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行生态教育的内容。   如前所述,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课程中有着丰富的生态学的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以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为根本的前提下,结合各课程的特点,可以在以下一些方面进行生态教育。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关于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关于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关于社会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关于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等内容都是教学的重点,而作为生态学核心的系统观、整体观和联系观与以上的教学内容是一致的。   第二,科学发展观。使科学发展观深入学生头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大任务,而生态学与科学发展观有着内在一致性。从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讲,新世纪新阶段发展承受着来自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压力是其重要方面,而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要借鉴,特别是一些国家忽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而致使发展面临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并为解决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问题付出了高昂的代价。通过对此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到生态保护已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国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已经凸显,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顺应国内外的发展实际提出来的。从践行科学发展观来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两型社会”等内容都包含着生态教育的内容。   第三,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相关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中,处处可以进行生态教育。如在生态教育意义方面,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成才目标、崭新的大学生形象等内容能够融入。在生态教育的内容方面,关于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反对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恪守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新国家安全观中的生态安全、实体法律制度等内容无不包含着生态教育丰富材料。在如何践行生态思想方面,关于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中的重视道德践履、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等内容能够进行贯穿。第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在这一阶段中,为了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发展才是硬道理。但在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保的重视不够,生态环保的资金不足,生态环保技术储备不够,国民的生态环保意识还有一个逐渐增强过程,导致生态问题凸显,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对我国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大,这也成为我国国情的一个表现方面。因此,面对这一国情,必须加强生态教育。第五,“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的相关内容。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选修课,它在介绍二战后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演变与趋势的基础上,对于大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环境、增强大学生的全球意识有着重要意义。在这门课程中,关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的污染转移,关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困境而加大对自然的索取力度,关于全球环境政治、绿色(环保)思潮与环保产业,关于非传统安全威胁,等等内容,都与生态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除此之外,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可以专题讲述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影响、对策等相关内容。#p#分页标题#e#   2.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生态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式主要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行生态教育,也必须通过以上途径、采取多种方法进行。   第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进行生态教育的重要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专题讲授的办法,如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可以专题讲授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中国发展的制约;可以采用案例教学,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可以利用1934年席卷美国东部的“黑风暴”这个案例,来讲述“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这一内容;可以采用课下查阅资料,然后进行课堂讨论的办法,如在“科学发展观”的教学中,可以利用此方式引导学生对目前中国面临的环境、资源压力进行讨论。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掌握生态保护的相关理论,对生态保护形成全面的基本理念。   第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须方式,也是进行生态教育的好形式。在实践教学中,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对周边的生活生产环境的状况、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等进行社会调查;可以参观一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工厂或一些环境污染严重的场所;可以进行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活动;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以实际行动清洁周边的环境;可以在学生科研立项、大学生暑期社会调查中融入生态保护的内容;等等。通过以上实践教学活动,使大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生态问题的状况,并通过自身的参与培养、树立生态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