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教学思路实践

法学教学思路实践

 

教学工作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不是对教案简单重复的讲解,更不是像搬运工一样简单机械地将知识从教材上原封不动地传递给学生。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在教学中思考,在思考中教学,通过教学不断反思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思路,推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加强知识学习,丰富知识结构   《礼记》语:“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学然后知不足”);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教然后知困”)。   加强知识学习,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理论和实践水平,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使教师突破某种局限,站在一定的高度,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激发教师的思维活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思考。   1、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学习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及刘延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等有关文件和讲话,我们真切感受到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的亲切关怀、殷切期待,深感肩负责任重大,使命神圣。为此,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既要明确自己的教学主导作用,也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乐于并甘于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既教书又育人,做善于育人的“人师”。通过加强知识特别是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功底和教学底气,丰富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综合素质。   2、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完善教学内容2008级学生使用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2008年修订版),是最新版本,将中共十七大的最新理论成果编入其中,提升了教材的内涵建设,反映了理论的与时俱进和时代特色,体现了本课程的时代性特点。教师不仅要认真研究教材的章节体系结构,还要注意收集最新的理论发展动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教学内容既要依照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既要反映教学大纲基本要求,又要凸显时代特色,融入新的时代内容,反映现实生活元素。   二.改革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1、钻研教材及学生特点,摸索教学规律   教师不是搬运工,更不能成为教学机器,终日为繁重的教学任务而奔走于各个教室,缺乏冷静思考、梳理总结自己的教学行为。如果教师缺乏对课程的及时总结,势必会失去对课程教学正确理性的分析及思考,从而无法适应课程的教学要求,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此,我们必须围绕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引导热点,增强教学的感染力;研究教学对象的个性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思路,摸索出既反映教学需要又易被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方法,增强课程的教学效果。   2、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过于单一而固定不变,要适应教学发展的变化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对象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方法既要体现教材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又要反映学院和学生的特点,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吸引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比如案例式、启发式、参与式和网络式等教学方法。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讲解得更深更透,增强教学的视觉效果,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延伸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比如,讲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时,给学生播放马云和俞敏洪的创业经历   和感想视频资料,鼓励学生要有创业的思想准备及创业的勇气,抓好平时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学生既感兴趣又学到了知识,教学效果较好。   三.设计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思路   1、充实教学环节,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教学不能只注重理论教学,同时也要兼顾实践教学,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改变学生单纯听课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讨论、辩论、案例分析、演讲、模拟再现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此,不必拘泥于课堂理论教学,可以围绕反映教学内容的特定教学情境,设计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既可以是课堂辩论、热点问题解析、团体游戏等活动,也可以是晚会、社团等文艺活动,又可以是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活动,抑或各种公益活动比如无偿义务献血、志愿者服务、盲校捐助与交流、养老院关爱老人等活动。   通过实践教学促使学生从多方面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2、课前精心备课,坚持备“教材”与备“学生”的有机统一   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开展,实现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课前不仅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所谓备“教材”,就是要钻研教学,认真撰写教案,制作教学课件。所谓“备”学生,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自然情况,是否学过选修课程,有无与本课相关联的知识储备,即将采取的教学设计能否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能否调到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可能会遇见的种种问题及如何处理等等,设计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环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这都需要对教学对象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既可以事先与辅导员取得联系,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比如网络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只有做到备“教材”与备“学生”的有机统一,才能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p#分页标题#e#   3、创新教学思路,坚持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有机统一   教学思路,是对如何展开教学内容的“想法”,是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所规划的、所要实施的教学流程。教学思路是否清晰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的实现是否高效有序?教学效果能否得到保证?教师在授课之前一定要理清教学思路,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切不可迷失方向,必须杜绝放任自流,否则将很难实现教学任务,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明确教学要求,坚持“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更为有效地领会教学内容。要坚持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有机统一,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观察、乐于倾听、勤于交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表现;既进行认知的交流,又进行情感的交流,既通过语言交流,也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切不可不注重教学效果,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教学内容,忽视了学生的真实感受,课后带走一身粉笔灰,留下许多疑惑给学生,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   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反思,明确教学思路,使得自己在“反思”中增长见识,提高水平不断获得新的更大的进步,从而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建设成为我院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一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