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研究理论基点

大学教学研究理论基点

一、大学教育教学实践的理论诉求

一位长期从事大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领导者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经历:刚从事这项工作的时候,看不见“坑”在哪里;逐步地,看得见也看得清“坑”了;再后来,思考最多的是怎样填“坑”,填“坑”不易,需要理论的指导。这一形象的描述,分析起来,颇有意味,它至少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教育教学实践非常复杂,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二是教育教学实践迫切需要理论的指导。长期以来,由于教育体制、机制弊端的束缚,再加上教育教学管理思想和认识的偏颇,大学的教育教学常常以配角的身份,处于整体工作的边缘。反映在高等教育的研究中,就是关于高等教育教学的专门研究凤毛麟角,所进行的集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于一体的研究成果更是鲜为见到。这种状况,不仅仅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不足与缺失,即便是在世界高等教育研究中,也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大学教育教学实践呼唤大学教育教学理论。仅就一般意义去理解教育教学的含义,多数学者是从其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内容或活动予以分析的,认为教育教学是教育、教学范畴里的问题,将教育、教学两者合而用之,其涵义即约定俗成,不会超越教育、教学的“特定内涵”[1]。但同时也指出,为使教育教学服务于学校的整体工作,应该“打通教学与教育的隔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建立两者的伙伴与合作关系”[2]。所以,通常情况下,大学理论与实践习惯于以“教育教学”的概念诠释相关内容,形成特定的教育教学术语。当然,关于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还处于一种“感性”、“浅表”的状态,其实质与内涵还有待于深入挖掘。面对复杂的、难解的教育教学现实,大学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只能说才刚刚起步。实践的理论诉求,要求大学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必须做出相应的回答。构建大学教育教学理论的任务迫在眉睫。

二、《教育规划纲要》关于大学教育教学的新观点

1.教育教学质量决定大学的全面质量水平

《教育规划纲要》在高等教育部分,首先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表达了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大背景下,质量必须成为高等教育生命线的核心思想。由此,从人才培养规格、高等教育机构建设、培养机制改革等几个方面明确提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保障。在人才培养规格方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这种标准既有思想品德的要求,也有专业技能与能力的要求,是教育教学融通一体的人才培养观的明确彰显。《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固有职能,应该“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因为科学研究是人才培养职能的延伸,而社会服务又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职能的延伸。三种职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它们之间密切联系的纽带就是大学的内部逻辑[3]。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规划纲要》再次强调教育教学贯通、协调的人才培养观念,既是对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质量不尽人意的及时修正,更是对未来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一个指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全面提升大学质量。

2.教育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活动

《教育规划纲要》关于人才培养问题的阐述,主要体现在于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要求中。除了关于人才培养的规格之外,在条件、机制及评价等方面都有具体要求。在人才培养的条件建设上,提出“加大教学投入。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把教授为低年级学生授课作为重要制度。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提出“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促进文理交融。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方面,提出“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一般以为,大学人才培养的途径有三种,即教育教学途径、科研途径和实践途径。之所以《教育规划纲要》着重阐述教育教学途径,是因为教育教学是各种层次、类型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工作的最为基本的部分,学校要卓有成效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安排其他工作,建立学校正常的工作秩序[4]。《教育规划纲要》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大篇幅表述,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3.教育教学的发展理念在于深化与改革

在教育教学问题的表述上,《教育规划纲要》的措词也颇为讲究,始终渗透其关于教育教学的发展理念,在第七章第十九条最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点。在该部分,用了“加快”、“加强”、“深化”、“强化”、“创立”、“健全”、“增强”等词汇,使“深化与改革”的发展理念跃然纸上。与此同时,“深化与改革”的教育教学理念贯穿于《教育规划纲要》中高等教育内容的全部。在关于高等教育各方面的阐述中始终反映这种精神的内涵:一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教育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核心。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三是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加强实践环节,推进创新教育。四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教育教学受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影响,也受大学自身发展状况和需要的影响,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相关性及互补性的特征。大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不断剔除陈旧的、不合理的内容,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及观念,改进教育教学体制、内容、方法与手段,科学地分析、设计、规划和论证。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教学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5]。#p#分页标题#e#

三、大学教育教学的研究基点

回答大学教育教学实践的理论诉求、反映大学教育教学的新观点,是对大学教育教学研究基点的根本要求。依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大学教育教学的研究基点应该涵盖以下内容:

1.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立足点

从20世纪60、70年代以来,针对高等学校重科研、轻教学现象所引发的教育质量严重滑坡问题,围绕高校教学这一主题,国外学者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其内容涉及高校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师等诸多问题[6]。这些研究唤起了高等学校对教学工作的重视,增强了有效教学在实践中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等教育的质量。然而,由于所处社会环境、背景的不同,尽管国外的相关研究对我国高校的教学工作有较大的启示意义,但毕竟存在“南橘北枳”的问题。剥离其他教育因素,纯粹以教学为主题的研究,在运用于我国高校实践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与我国偏向“社会本位”的教育方针相冲突的现象。基于我国社会和高等教育的现实情况,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研究者明确置教学于教育的大范畴之中,既不抹杀教学的独特价值,也不使教学偏离教育的目标要求。在对体现我国高等教育特色的“教育教学”的内涵进行分析之后,批判了“以教学代替教育,漠视教学的教育性”的片面性认识,倡导建立“打通教学与教育的隔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建立两者的伙伴与合作关系”。由此提出,良性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教育教学实践的立足点,可以为大学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提供依据。如北京工业大学在总结自己建校60年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与得失时,始终贯穿“提高质量”的线索,在这种教育教学基本认识的框架下,既梳理了北京工业大学多年来教育教学实际工作的经验与教训,又对学校未来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

2.以解决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的问题为着眼点

如果说近些年来的高等教育研究也在关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问题的话,那么这些研究体现出来的特点也是非常鲜明的,即:要么偏重纯理论的研究、要么针对具体的实践问题,而关于实践经验汇编的成果更是占据着整个研究的大量篇章。可以说,这些研究对教育教学实践工作者、管理者的作用相当有限。着眼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的问题,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一方面,可以为教育教学实践工作者提供可资借鉴的适宜的学习方式及内容,避免经验的“水土不服”;另一方面,分析实践问题的过程也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也可以避免理论的苍白和实践的无序,使理论获得实践的养分、实践吸取理论的智慧。丰富和发展教育教学理论必然需要采取这种方式。以《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一书为例,来展现以解决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的问题为着眼点的研究思路。基于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该书分析了影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外部因素,再以科学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观点为基础,阐述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内涵、目标、模式、策略、代价及管理和运行机制。之后,以这些基本理论为基础,对北京工业大学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梳理,归纳出理论认识之下系统的实践经验。这里,彰显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最后,再由实践观照理论,对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做进一步反思,生发出大学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新课题。

3.以多元整合为基本研究方式

教育教学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研究课题,涉及的因素纷繁多样。大学教育教学研究应该巧妙地将多元因素予以整合,呈现出有机融合的研究框架和研究命题。从横向上看,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不乏个别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提炼。虽然对个别专业来讲,这些经验是宝贵的和有意义的,但相对于教育教学理论而言,往往是狭义的和片面的。研究教育教学问题,应该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改革整合,抽象出关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普遍意义的认识,使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不再零散、孤立,使个别化的认识和看法聚焦、升华。从纵向上看,大学教育教学研究是随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变化而变化的,任何一所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都是其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既有历史的烙印,又有现实的风采。从这个角度来看,研究要贯穿发展的大学教育教学观点,应该将教育教学改革的历史与现实整合。这种整合,是对现有研究囿于现实状态的研究方式的最好补充,也是继承与发展、推进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必然选择。

4.以进步与发展为基本理念

《教育规划纲要》渗透深化与改革的教育教学发展理念,在大学的教育教学研究中,也应该反映这一立场、观点。大学的教育教学必须剔除大学教育教学中陈旧的、不合理的内容,使大学教育教学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的教育教学研究应该以“进步与发展”作为研究的底色,在阐明理论观点、分析实践现象的过程中一脉相承。在理论研究中,“进步与发展”指导研究的价值判断。例如,在对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外部环境的分析中,如果从“进步与发展”的基本理念出发,会以为“大学的教育教学在外部环境变化的状态下,会自发产生变革的意愿和动力”,从而坚定大学教育教学需要不断进行改革的认识。又如,对大学教育教学观念的分析中,坚持“进步与发展”,就会提出关于教育教学的若干转变,即:由注重专业对口教育到宽口径综合素质教育、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重共性向重个性发展、由重学科系统性向多学科交叉、融合。具体到实践现象的分析中,基于进步与发展的基本理念,研究者会着力呈现一个不断进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其实,在任何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都不会没有教训,只是进步与发展的理念会将这些教训以一种正向、积极的形象传递出来。进步与发展应该是大学教育教学深化与改革的目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