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审计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会计审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会计审计

会计审计范文1

 

宁波市自来水总公司经济管理办公室潘海波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是注姆会计师审计业务中常用的两个概念,在注册会于.师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进一步分清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合理界定各自的责任范围,对于发挥审计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十五大提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规范的公司制改革,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进一步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这为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也给注册会计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几年,曾发生深圳特区会计师事务所因出具虚假验资报告而被撤销,1993年北京中诚会计师事务所因涉足长城机电公司欺诈案而受到严厉惩处,不仅引起了注册会计师业界的震惊,而且损害了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形象。为保障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沿着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发展,为维护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自身素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进一步明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和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   一、审计责任的涵义   审计责任是针对注册会计师而言的。注册会计师在西方被誉为“不拿国家工资的经济警察”。虽然审计费用应由审计单位支付,但是,它却不能仅仅只为被审计单位负责,而是依照独立审计准则,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会计制定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是否公允地表达了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进行审查,将其审查结论表达于审计报告。并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可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具有既对被审计单位负责,又要对政府负责的双重性。   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包括如实反映、可验证性、公正性、合法性四个方面。如实反映是指审计报告应如实反映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审计依据、已实施的审计程序和发表的审计意见;可验证性是指审计结论可以通过事实进行复核验证,计算分析正确,如果进行复核,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公正性是指审计立场公正,不偏不倚,审计意见的表达不受任何偏见或成见的影响,对影响财务报表公允性的重要信息均应客观披露。审计报告的合法性是指审计的编制和出具,    注册会计师对其审计结论要负三个方面的责任,一是要负行政责任。即注册会计师如果违反了法律、执业标准或其他行政法规,必须承担行政上的法律后果,包括对会计师事务所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暂停营业和撤销、对注册会计师警告、暂停执业和吊销证书。注册会计师的行政责任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和第三十九条中。二是民事责任。即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对于其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违反合同或民事侵权行为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依法承担的民事责任。主要是指会计师事务所违反规定,给委托人、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法赔偿责任,它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三是刑事贵任。即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由于重大过失、舞弊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违反本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故意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验资报告,万专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会计责任的涵义会计责任是对被审计单位而言的。   被审计单位对进行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所应负的责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包括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二是对各项经济事项作出完整的记录;三是建立矿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财产的安全与完整;四是保证会冷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凭借授权的特殊地位和职权,依据特定主体制定的各种合法制度,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综合、全面、连续、及时地监察和督促,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从而达到提高特定主体工作效益的目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业务为依据,如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资料的完整性是指经济活动、财务收支和会计核算的资料必须全面、系统,既不发生疏漏,又不发生以偏盖全的现象;会计资料的合法性是指经济活动、财务收支和会计核算必须符合《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其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制度。   根据马克思关于薄记是“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的论断,会计的工作内容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因此,会计责任可以确定为会计反映责任和会计监督责任。会计反映责任包括对经济业务进行完整的记录,运用专门方法对会计事项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遵循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及时编制和报送会计报表;会计监督责任包括会计一般监督和会计再监督两个方面的内容。会计一般监督责任是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会计再监督责任是指会计主体有接受审计、财政、税务等机关依照法律及有关规定审查、监督的责任,它是对会计的反映、监督责任的最终评价。因此,只有对被审计单位履行的会计责任进行再监督和评判,才能纠正违法行为并维护《会计法》的严肃性。   三、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的区别和联系综上所述,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为:   1、工作目标的一致性。不论被审计单位,还是审计单位的工作都是经济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工作中,都是以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为依据,向有关利益方面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维护利益各方合法权益。所以,工作目标是一致的。   2、客观基础的同一性。不论被审计单位还是审计单位,都是根据同一个企业已经实现了经济活动履行各自的职能。就是说,两者反映和监督的都是同一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所以,它们的客观基础是一致的。#p#分页标题#e#

会计审计范文2

关键词: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信息化审计

在对2016年全国3000例会计审计违规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1875的案例是因为对会计审计风险认识不足造成的,正是因为对会计审计风险缺乏客观认识,才导致会计审计工作出现不规范、操作违规等多种迹象。

一、会计审计风险因素的有效分析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社会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市场竞争环境具有明显的激烈性和突出性。各个企业为了有效地应对市场竞争形势的变化,纷纷开始重视会计审计工作方式的优化和生机。但是从我国目前的会计审计工作发展现状来看,某些管理者为了实现短期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往往会产生篡改会计审计数据的动机,导致会计审计工作质量受到波及和影响。部分单位和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方式和实际经济业务需要之间相去甚远,在无形之中加大了会计审计风险。此外,由于我国会计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一些会计审计过程中存在的沉珂问题长时间存在,难以通过妥当的法律得到处理,在客观上导致会计审计工作风险的存在。上述内容是我国会计审计法律法规不健全和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因素导致的,直接影响了我国会计审计工作的质量。在对审计工作人员开展的调查问卷中,53%的审计工作人员认为审计工作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其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和情况时无据可依,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二)会计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使得会计审计工作面临着多元化工作需求,同时也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会计审计人员能够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对会计审计工作相关问题提出针对性将解决意见,才能引领会计审计工作走上现代化和科学化道路。但是我国会计审计工作人员整体上存在专业能力低下、责任意识不足的问题,间接地降低了会计审计工作效率。首先,部分会计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适应会计审计工作实际发展需要,使得相关业务承担着较高的风险;其次,一些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对于会计审计工作所需信息掌握不充分,不能充分掌握信息化审计工作模式的基本要求,导致会计审计工作效益难以达到生产经营活动预期达到的效益;再次,很多审计工作人员对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风险缺乏基本意识,不能充分把握会计审计工作的战略意义,最终导致单位和企业承担较大经济损失。

(三)审计工作数量增加、会计审计工作模式亟待更新

在在经济一体化和多边贸易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活动贸易总量正以几何式增长方式增长。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国家制定科学的部署和发展方向,引领我国经济社会朝着国际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前进。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审计对象数量、会计审计工作内容显著增加。而我国会计审计工作模式受到传统会计审计工作模式的制约,难以适应现代化会计审计工作需要,致使实际工作开展中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和风险。因此,政府和各个企业都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来应对时代条件变化带来的审计风险,为重新构建会计审计工作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会计信息化审计建设的有效对策

(一)健全会计审计法律法规,制定科学的会计审计原则

要将会计审计工作从传统会计审计模式转变为信息会计审计模式,首先要从建立健全的会计审计法规着手,让单位和企业有明确的会计审计原则作为指导。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政府部门需要结合市场竞争形势和会计审计工作实际需要进行引领,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原则,在结合审计机构和审计部门实际工作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会计审计法律法规,使得会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得到持续前进;第二,要重视会计审计工作流程的优化和会计监督体系的建立,将会计审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同时,社会各界要提升对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为优化会计审计工作方式奠定良好的基础。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伴随着内部控制规范、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与会计准则的适时调整,我国国内瑞华、立信、致同、天职国际等重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不规范数量降低了78.3%;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工作被揭露工作流程不规范、工作方法不科学的的案例减少了40%。

(二)加大会计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的培训力度,强化其风险意识

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地实现信息化会计审计工作目标,需要不断地提升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其能够灵活有机地运用会计审计专业知识来应对会计审计工作现实情况,加深对会计审计风险的把握程度和认识能力。具体来讲,各个单位和企业需要根据自身业务性质和会计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来对会计审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使其在审计实践之中充分地利用会计审计理论知识,循序渐渐地提升会计审计工作能力和素养;此外,各单位和企业要重视会计审计专业人才的引进工作,积极争取和高校会计审计专业的合作和交流,校企共同进行会计审计专业人才的打造,并通过专业的激励机制来强化会计审计人员风险意识,使得会计审计人员能够有效地应对会计审计流程之中的风险,并逐步地提升其综合素养。笔者在对本人所在地区会计审计人员培训情况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每一年有超过3000名的会计审计人员到高校或者培训机构进行进修,学习最新的会计知识和审计知识掌握了风险审计内涵和本质,为本地区会计审计工作规范性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实现会计审计信息管理系统

面对着会计审计数众多、内容繁杂的工作现状,为了有效地应对会计审计风险,需要充分地利用最新信息技术发展结构,构建强大的会计审计信息系管理提供,为全面的会计审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具体来说,首先,需要在会计审计工作中引用可靠的信息技术对工作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和判断,并及时地对市场经济信息进行采集和整理,从整体上把控会计审计工作流程,将各个业务环节发生风险的概率讲到最低;其次,要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服务功能健全的会计审计信息管理系统,使得该系统能够满足多元化会计审计业务开展需求,实现对审计风险的有效规避。在信息技术使用和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上,我国会计审计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超过90%的会计审计部门已经做到了信息技术覆盖。

三、结语

会计审计工作开展之中,受到市场经济环境、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会计审计手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风险因素将会对审计业务质量和审计工作开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政府部门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细化审计准则,帮助单位和企业明确会计审计工作规范。同时,单位和企业还要重视会计审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使其意识到审计工作开展中的各项问题,借助激励机制的健全和信息化审计方式的建立来提升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瑞华.基于会计审计风险原因与会计信息化审计对策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4,(27).

[2]栾芳蕾.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5,(27).

[3]董燎原.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的防控对策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1).

[4]徐祖华.试论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J].中国乡镇会计,2016,(08).

会计审计范文3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体系;审计关系

现阶段我国正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体系。注册会计师在日常工作中的审计工作对于我国的经济市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开展审计工作可以在维护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同时提高我国的市场控制机制效率,对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深入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对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结果的真实性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逐渐完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制度,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1注册会计师审计概况

在各种审计关系中,注册会计师审计体制是一种用来调节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体系的审计制度,其与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共同构成了我国的三大类型审计,在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内组成了三位一体审计制度。并因其主要处理民间事物,又被称为独立审计或是民间审计。在商品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便形成了注册审计会计师这一行业,企业的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类是产生注册审计会计师的直接原因[1]。公司作为商品经济的重要组织结构之一,为了使所有者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这时就需要经营者提供企业的财务报表,这便需要有一个第三方机构可以独立、客观、公正的对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的公允性与合法性做出判断,因此便产生了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

2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2.1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存在缺陷

在国际上通行着四种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分别是:一是独资;二是普通合伙制;三是有限责任合伙制;四是有限责任公司制。而在我国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只有有限责任公司制和合伙制这两种组织形式。而在这其中无限合伙制的组织形式是最能体现注册会计师职业特性,并符合社会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要求的组织形式,合伙人通过这种形式设立会计师事务所,将会使自身承担无限的连带债务责任。这样就会增加会计师在工作时的谨慎性,并且为了防止出现道德风险时刻具有足够的压力。但是这种组织形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利于事务所取得更好的发展。采用有限合伙制来管理会计师事务所与无限合伙制不同的是,根据自身对企业的出资额,使出资者来承担事务所的相关债务。由于采用这种组织形式可以减轻事务所的相关责任,因此是对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较为有利的一种组织形式,扩大事务所的规模有显著的作用[2]。但是这种组织形式在具体的应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会使注册会计师减弱了审计工作的风险意识,增加了注册会计师在日常的审计工作中出现失误的概率。现有的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我国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与审计环境,导致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需求无法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体系来满足。

2.2审计关系中委托人无法发挥实际作用

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企业的发起人或是控股股东会掌握公司的决策权、管理权与监督权,便会在公司中出现“一股独大”的问题。而企业的董事会也无法对公司的经营与发展起到监督的作用,反而成为了公司的管理层,使经营者由审计人的身份转换成了审计委托人,对于审计人的聘用与续聘的事项也进行了控制,使审计关系遭到了破坏,使审计工作无法实现客观公正性。

2.3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规定存在漏洞

在我国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相关规定中曾明确的提到:注册会计师在执行日常的审计后其他的签证业务是不可以同时兼营或兼任其他与本质工作不相同的业务与职务。但这一规定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指代的并不明确,并且也没有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因此很难进行具体的实施。使很多的注册会计师在完成日常的审计工作时仍然同时执行其他的非审计服务,例如部分的会计师事务所在为客户提供审计业务的同时,还会向客户提供一些记账等业务,并在为客户提供审计业务的同时还会担任客户的会计顾问。而以上这些行为已经违背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规定。

3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3.1完善会计师事务所体制

会计师事务所与普通的企业在本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在一般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注册时所需的注册资产不多,但在事务所破产时则会给相会的利益人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而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的发生,就需要事务所选择合伙制的组织形式,将事务所的工作业绩与合伙人的个人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合伙人在事务所中承担无限责任,给合伙人在承担风险与责任上制造一定的压力,才能对提升事务所的诚信与质量提供有效的帮助。在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中推行合伙制的组织形式,将有限制改为合伙制,将CPA作为会计师事务所的主体并承担无限责任,增强CPA在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风险意识,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可以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3.2拓展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

拓展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点是发展注册会计师的非审计业务[3]。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现状是事务所的规模较小,但行业的竞争较为激烈且进行审计业务的风险较大。而拓展注册会计师的非审计业务则可以建立事务所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对帮助事务所进一步扩大自身的服务范围有显著的作用。第二点是需要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由于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因此使注册会计师的综合实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很多的会计师事务所都拥有多种执业的自治和各类专业的人才。因此可以让会计师事务所在为客户提供审计工作之外向其提供更多的服务,从而满足企业的各项需求。

3.3保持注册审计师审计独立性

重新对产权制度进行安排便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审计主体受制于经营者的状况。而想要重新安排产权制度就需要寻找新的职能行使主体,使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可以得到改善,具体的操作步骤需要对经营者赋予部分的剩余索取权,通过共同承担风险,享受利益的方式使企业可以实现自我约束。另外,也需要将剩余索取权赋予企业的监视,使其可以通过行使监督技能对经营者的权利进行削弱。企业也可以通过减持国有股的方式来增加流通股的比例,明晰公司的产权,从而加强外部对于资本市场的监督。通过这种形式便可以改变CPA受聘于经营者但又要对经营者进行监管的弱势地位,使企业的发起人或是控股股东控制企业审计工作的现象可以得到解决。

4总结

现阶段,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中仍然存在有部分的问题,例如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存在有一定的缺陷,并且在审计关系中委托人无法发挥相关的作用,对于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也存在着漏洞。但只要逐渐地完善我国的事务所审计体制,并通过拓展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可以得到保证,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体系,并且可以进一步地扩大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范围。

参考文献:

[1]王伟东.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分析[J].中国中小企业,2019(8):88-89.

[2]周华,刘俊海.审计监督体系的完善路径研究———从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局限性谈起[J].社会科学,2019(4):40-52.

会计审计范文4

[关键词]会计审计;审计风险;信息化审计

1引言

传统形式的会计审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社会的需求,为了能够适应现阶段的社会,就需要将传统形式的会计审计逐渐转变成信息化的形式,这对于现阶段很多公司而言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转变期间,需要公司及时将转变过程中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及时解决,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公司在这期间会出现风险的可能性。与此同时,相关部门需要对审计当中的各项制度实施进一步的优化,这样才能够保证信息化审计的进步。

2会计信息系统在审计过程中的风险

2.1系统出现错误的风险。会计信息系统化相比之传统形式而言更加智能,其主要是以计算机当中的自动化处理技术为基础,对所有数据实行自动排列,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同时还能够为公司节省一部分的人力资源,从而有效促进公司的进步。如果相关的工作人员无法对计算机当中的技术足够熟练,很有可能导致在对其实施计算的过程中,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出现错误。虽然人能够对计算机实施有效控制,而计算机是能够有效控制会计软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系统遭到他人修改还没有被发现,这样很有可能会导致一些不法分子,或是一些管理者将信息数据实施修改提供了理由。

2.2检查风险。为了能够有效避免出现一些虚假的信息,就需要对这方面派遣专业的工作人员,而且这类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为检查数据,对公司当中的各项信息数据实施有效的审查。因为在运行计算机实行相应的计算方面的工作比较烦琐,所以就对其实施检查的人员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让这方面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熟悉自身的业务,还要做到能够灵活的操控所有的软件。如果工作人员在这方面的能力较差,很有可能导致在审查过程中出现错误,甚至有可能为公司造成一定的损失。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软件的更新速度逐渐提升,而这也就造成了在对其实施具体操作的难度逐渐降低。虽然能够非常快的将所有数据处理好,但是这也会让很多的工作人员过于依赖信息数据。随着软件的不断更新,也会导致对原数据实施处理更加困难,虽然能够有效降低审计的效率,与此同时还是会增加审计的风险。

3会计审计的风险要素

3.1社会竞争越来越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从商的观念也随之改变,因为商业能够带给人极大的利益,这也就成为很多人选择创业的主要原因,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创业,不断有新的公司建立起来,这也造成了在市场上的竞争逐渐激烈起来。因为公司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大,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这项技术能够将数据做到零误差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会为了能够谋取更大的利益,而将自身的会计审计水平提升,甚至将数据实行更改,这样做不仅为后期的审计工作提升了难度,还为整个审计的失败奠定了基础。

3.2审计对象与内容。在我国对于审计的过程中,其审计的对象主要是审计过程中所需要考察客体,也可以称为相关的经济方面活动。随着全球化的趋势逐渐加快,会计审计也逐渐向着全球化的方向进步,而市场竞争逐渐向着全球化方向迈进,这样还加剧了审计方面的工作。这时就需要根据现阶段的情况来具体分析,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这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就需要各个企业将其克服,这样才能够让公司有一个飞跃式的进步。

3.3审计工作人员的能力与道德。审计工作是一项涉及面极广的工作,这也就造成对相关工作人员在这方面的要求比较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足够丰富,以及专业技能更为扎实,这样在具体实施工作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如果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不足,很有可能会为公司造成一定的损失。这时就需要工作人员能够跟上现阶段的进展需求,这样才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出现损失。

4预防审计过程中的风险措施

4.1制定相关的制度。对于审计工作而言,必须制定相应且有效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在审计过程中所出现的风险。所以就需要灵活运用科学的方式实施管理,这样不仅能够预防审计过程中的风险,还能有效降低风险的出现。尤其是在实行信息化审计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实行,这样不仅能有效满足信息化审计的基础需求,还能有效预防审计过程中风险的发生。

4.2加强对审计的检查工作。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对所有单位实施定期的审计检查工作,所以这个部门需要对公司的实际情况做到有效的掌握,这样才能减少审计过程中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在实施具体审计过程中,需要对公司的各个方面实行细致的检查,这样才能减轻审计风险的出现。与此同时,还要对相关工作人员实行定期的考核,而其考核的具体内容不能只是在操作方面,更应该将工作人员的各个方面考虑周全,尤其是在职业素养方面,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因为人为因素所带来的风险,还能够有效降低公司的损失。与此同时,还要建立一个会计审计方面的信息数据库,因为公司所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巨大,所以为了能够更加方便调取信息,就需要建设相应的信息数据库,这样不仅以极快的速度寻找到想要的信息数据,还能减少其中潜藏的风险。

4.3强化公司内部控制。将公司内部的信息系统实行有效的控制,是完善审计的前提,而这个控制不单单是指简单的控制,而是将系统中的各种情况实行有效的控制。虽然在对公司实施控制过程中,其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但是要想做到有效控制,就需要将制度以及程序在内部进行控制就可以了。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提升相关的工作人员实行具体的操作,而且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是相对较高,尤其是在专业技能方面,需要让工作人员能够对工作做到以一个正确的心态实行,并且加强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状态。

4.4信息化审计特点。伴随着我国在信息方面的不断进步,随之而来的就是我国在审计相关行业也逐渐使用信息化技术,这也是为我国在审计方面的工作逐渐完善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会计信息化速度的加快,并且逐渐涌现出诸多的要求,为了适应现阶段社会对审计的要求,就需要让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升,并且能够及时更新与完善审计能力。会计审计自身具有较高效率的特点,这也是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将信息数据做到高效提取的能力,还能加速传统审计的工作效率。

5会计信息化审计具体实施方案

5.1建立一个完善的审计制度。要想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审计方案,只是依靠公司自身是不可行的,还要依靠政府。先需要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具体情况分析,制定相应的审计制度,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因为制度的原因而出现的损失,而相关的部门需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为失误而造成的损失。与此同时,还要逐渐将审计制度实施优化,这样才能让会计信息化审计得到更快的发展。

5.2加强对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审计的工作人员是能实现信息化审计的核心,为了有效保证我国的法律法规以及审计原则等,一些固定的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运用,就需要审计能力强且专业素质高的审计团队作为基础,将公司中的所有资源调动起来,让其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样能够从根本上将公司内部的风险有效预防,还能防止外界审计风险的出现。与此同时,对审计团队实行岗位责任制度,对所有审计工作人员分配明确的工作职能以及任务,还要让所有审计人员对的工作质量负责,并且对其设置相应的奖罚制度,通过奖罚制度来促进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的积极性,还能有效增强员工的专业素养,从而有效避免因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导致审计出现风险。所以为了让审计过程中质量足够优质,就需要工作人员的能力足够高,为了有效提升公司审计水平,就需要对相关的工作人员实行相应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中需要对其实行相应的培训,这样才能促进工作人员能够向着全方位的方向进步,从而促进这项工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更加专业。

5.3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为了能够保证审计工作以高质量进行,相关企业就需要对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提升,能够在实施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一直保持高度警惕的心态,对企业自身及时检查,如果发现可能出现的风险苗头,就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要想实现风险管理的意识,就需要从主观的角度出发,提升企业审计人员对自身工作富有强烈的责任感,以此来促进审计工作能够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实行,以防失误的发生。并且将风险管理作为整个审计工作的核心,与此同时,还要提升审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方面的培养,这样能够防止部分工作人员随意篡改审计的信息数据。在对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将互联网的环境风险考虑到并且要高度重视。此外,还要对互联网建设一个网络安全防护系统,以此来保证网络上的信息数据不会遭到窃取,防止网络风险出现。

5.4完善企业开展会计审计工作的制度设计。现阶段,在实施审计工作的环境方面,尤其是在审计工作方面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这时就需要在公司中开展会计审计制度的设计,这样才能进一步实现信息化审计工作。对于政府而言,需要结合审核地区的实际开展情况以及需求等要素,来完善审计方面的制度,以相关制度的方式来引导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实现。此外,相关部门需要将自身的监管职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在实行具体的审计工作过程中,需要对审计方面的工作做到充分掌握与了解,将所有不符合相关规定的准则,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其解决。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对自身的工作职能充分了解,在具体实施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将理论充分运用至实践当中,从而将自身的专业水平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关会好.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审计风险与信息化审计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34):14.

会计审计范文5

本文分析了会计电算化应用于审计工作产生的影响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措施。要加强审计人才的培养教育;提高审计工作的安全性和真实性。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审计;影响;改善措施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也逐渐应用于各个行业,其在会计中的运用改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方式。电算化系统的逐步完善和广泛运用,传统的审计手段受到了挑战。由于如今各个企业与国家单位都已经采用了信息化模式,很多会计信息直接可以在网上进行数据传输与交流,促进了信息的快速化与便捷化;为了适应这一现象并且使审计工作能更好的跟随时代步伐满足社会需求与审计需求,电算化运用于审计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二、会计电算化应用于审计产生的影响分析

1、对审计工作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对于审计工作有着诸多的影响,其中包括对审计线索的影响,审计内容的影响,内部控制的影响以及准则标准的影响等。首先表现在对审计线索的影响。审计线索包括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在电算化审计中,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会计记录的存储与处理方式,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编制都是在计算机内按照既有的程序设定模式进行的,既增加了规范性,又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其次,表现在对审计内容的影响上。与传统审计内容不同,会计电算化的审计内容,包括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会计软件的程序、数据文件以及内容控制的审计等等。在这些方面,都需要审计人员参与其中,以期更好的为审计服务。再次,是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现代审计是根据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抽样审计的。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储存基本都是集中在计算机工作中,从而实现手工会计系统中的一些职责的分离,牵制力的下降。最后,是对准则与标准的影响。由于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内容以及审计技术手段等有着诸多的不同和变化,传统审计中制定的审计标准与审计准则与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不相适应,因此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了会计电算化审计与传统审计的诸多不同点,也可以了解到会计电算化审计模式下较传统模式下优越的一些特征,并且也能看出当前我国在会计电算化审计模式下所欠缺的一些地方,从而能够发现问题并很好的解决问题。

2、对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

由于会计电算化审计的出现,对审计工作的内部控制、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和审计技术有所改变,不懂得计算机的审计人员就会因为审计线索的改变而无法参与审计;不懂得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和风险的审计人员就会因为无法识别和审计内部控制系统而无法参与审计;不懂得计算机的审计人员会因为不懂计算机而不能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无法实现审计工作,或者会因为对计算机不熟悉而使审计出现错误。因此,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会计、审计理论和实务知识,而且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知识。在现代化审计的要求下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化,单单只会审计知识是不能满足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的;因此加强对审计人员电算化方面知识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会计电算化用于审计后面临的问题

1、面临的人才问题

因为会计电算化的运用,使审计工作中所需的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有了诸多变化,审计人员不仅仅要懂得审计工作所必须的知识,还需要懂得计算机、会计电算化在审计工作如何运用,对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再者,由于内部控制、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和审计技术的改变等等,使得知识的更新成为必要。

2、面临的安全性及真实性问题

审计面临安全性和真实性问题的原因在于,当今的信息共享与资源共享等特性,会导致审计工作中的部分所需的资源与数据被窃取;其次,当今是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由于计算机与网络所存在的一些弊端,会导致审计工作中出现的数据真实性出现问题。比如,计算机处理下,许多的会计记录都可以进行修改,而且进行修改后是不留任何痕迹的。电脑高手或者黑客等还是有能力在网上进行一些非法操作的,在我们审计工作人员无法察觉的情况下篡改我们所需要审计的内容误导审计人员做出错误的审计结论。这就是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中会出现的安全性与真实性的问题。由上可以看出,在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工作也有着诸多问题。但这并不能否定会计电算化对于审计工作的帮助,为了让会计电算化更好的为审计工作服务,就要注意这些问题并且对其加以更正或完善;并且从审计人员自身出发,学会防范这些问题的发生。

四、在审计中应用会计电算化的改善措施

1、人才问题的改善措施

首先,加强对审计人员思想观念的教育。在加强审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不但要把侧重点放在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在审计运用的接受上,还要针对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思想教育,从被审计方来解决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存在的安全性与真实性问题。其次,加强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教育。对审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知识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应该让审计人员以及被审计方注意避免和重视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审计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加以模拟训练,掌握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再次,加强制度化建设。在人才的发展和使用上,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激励机制,促进人才的成长。最后,加强道德和法制建设。我国应该加强对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审计的法制化建设,建立健全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对审计方与被审计的工作加以规范和调整,并通过职业道德规范提倡,强化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素质。

2、安全性及真实性的改善措施

为了提高审计工作的安全性和真实性,首先,我们还应该从会计电算化的软件开发着手从而实现对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会计电算化的软件要适应不同的会计制度、审计制度,使会计信息系统更加安全并且保密性更强;其次,还要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开发出普及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加广泛的会计软件;最后,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计算机审计系统开发人员。对这些人才的培养也是对审计工作中数据资源安全性与真实性的保障的一种手段。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做到企业内部职责明确,以防出现会计信息与资源流失和其他的安全隐患。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不断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也随之不断的完善,我国审计工作的环境也有着诸多改变。虽然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审计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但电算化审计减轻了审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促进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了审计工作的质量;提高了审计队伍的素质。

作者:赵振坤 杜曼 单位: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良.浅谈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新财经•理论版,2011.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会计审计范文6

随着会计电算化不断地发展,改变了传统手工做账的方式,会计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但是,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为更好地适应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对审计的需求,需要根据这些影响研究相应的对策,使审计工作更加完善。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进行研究,首先对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其次重点分析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最后结合实际论述了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的对策,从而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效率。

一、会计电算化的内涵

(一)会计电算化的定义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会计工作中逐渐使用电子记账手段,即会计电算化。具体来说,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作为存储媒介,利用电子信息系统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代替传统的手工记账、算账及报账的会计工作。利用计算机完成对会计信息处理、分类及决策分析的过程。会计电算化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制度的建立、信息系统的处理与开发、专业人才的培养[1]。总体来说,会计电算化是汇集融合了会计学、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技术、管理学及信息科学为一体的新型应用类学科。

(二)会计电算化特点

1.数据处理一体化

会计电算化改革了原有的手工工作方式,运用计算机将数据统一输入系统,进行记账、对账、汇总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手工计算出现的错误,在一体化处理的过程中,大大减少了出错的风险。

2.信息存放磁盘化

原始的手工会计工作,靠的是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信息媒介。会计电算化在原有基础上,将原始凭证之外的信息都存放在计算机磁性介质中,而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信息打印出来;同时,磁盘也方便拷贝,从而确保数据的安全存放[2]。

3.查询高速自动化

手工会计工作在查询数据或者整合会计信息时,人工计算任务量较大,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后续管理计划制定造成了影响。应用计算机技术后,此类问题得到了解决,借助计算机软件来完成数据整理分析任务,日常工作中随着会计信息产生技术填写到计算机报表中。如果使用需要,也可以打印成纸质资料的形式进行查看使用。查询时节省了大量时间,数据准确性检验也更方便进行。

4.内部控制程序化

企业经营期间需要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工作任务完成质量。会计电算化能够促进内部控制系统形成,能够在基层中得到落实。并且,各项报表、信息也都能妥善保存,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准确。但会计电算化在集中处理数据的基础上,需要运行严密的信息处理控制体系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需要通过程序的运行审核会计数据的准确性。

5.会计人员业务知识的多面化

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过程主要是相关人员进行的计算机操作,是在预先设定的处理程序中进行数据的统计。信息化管理模式下,会计工作人员能够接触到更多种核算方法,熟练操作计算机系统,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更稳定的保障。在此基础上,还应保证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防治徇私舞弊等现象发生。因此,对会计专业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专业的选拔及培训。

6.与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其他子系统密切联系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它与会计工作中的各个流程紧密联系,共同组成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工作平台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大,因此会为审计人员的工作带来更大的风险。

二、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一)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传统的审计审查工作主要方法有顺查、逆差及抽查。会计账目的线索主要包括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原始会计资料。审查企业经济业务开展的合法性。在传统的手工会计记账过程中,企业所有经济活动发生的资金流动与往来,都进行了详细记录。审计人员可通过这些记录对所需的审计线索进行查找与检验。在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计算机对账目的存储与记录,原始会计凭证以文件形式存储至计算机中,输入原始凭证再由系统进行自行填制记账凭证使得追溯原始凭证较为困难。计算机将会计账目等数据资料存储后,处理过程必须在机器内的文件之间开展,给审计人员随时对经济业务进行追踪造成了困难。

(二)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系统摒弃了原有的手动记账及计算的方式,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程序的设定,从而实现了会计事务的自动化处理,存在着会计数据不留痕的修改问题,形成较大的风险。审计工作人员往往要经历更多的训练来熟悉计算机操作,以证实在该系统内处理会计数据的合法、正确与完整,涉及工作的内容除去传统手工时需要审核的会计信息外,还要包括电算化系统的开发与设计、程序、数据文件存储内容真实性等。

(三)对审计环境的影响

传统的手工记账环境下,审计工作审查的主要对象是原始手工凭证、账簿与报表;审计询证的主要对象是企业财会人员。随着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开展,在计算机软硬件与系统的介入条件下,设计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在具体开展审计工作时,不仅要与企业财务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与问询,还要与电算化系统的程序人员、信息操作技术人员等进行交流与问询,审计工作要在财务与计算机系统等两种工作环境下开展相关工作。

(四)对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影响

与传统的审工作环境相比,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审计工作环境中,审计对象、设计内容及审计方法手段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传统审计工作的审计标准与准则已经不再适用。在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化系统背景下,面对新形式与新问题,未来审计标准与准则要进行相应的修改与创建,形成新的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设计依据。

(五)对审计人员的影响

在会计电算化逐渐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线索、审计技术都出现的新的发展变化。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不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审计人员将无法查阅审计线索;不懂得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审计人员将无法识别审计内部的控制系统。因此,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审计相关的理论与实务知识,更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系统的操作技术知识[3]。

三、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的对策

(一)正确评审被审计单位的电算化系统

1.电算化系统的风险分析及对审计方案的影响

审计工作在正式开展前应考虑电算化对被审计企业单位系统中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及电算化系统风险。具体来说要从以下方面对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进行判断:是否隐名处理企业业务往来,规避企业责任;是否存在删除或模糊审计线索的账务处理;是否进行了无授权或说明形式的会计数据任意修改,甚至是不留痕迹的修改系统中数据行为;系统是否有黑客侵袭的风险;以及是否故意隐藏或操作不可见的会计行为。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实际审计咨询与审查后,对被审计单位编制审计方案时,重点关注方面有:该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审计工作开展是否需要聘请外部咨询公司或IT审计专家进行介入进场参与;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等级;确定设计分析的访问与业务分析工具等。审计工作人员要对上述事项予以重点考虑,并写入审计方案之中。

2.对电算化系统进行评审的主要内容

电算化系统进行评审的主要有三部分主要内容: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展背景的信息评审、环境控制评审及应用程序评审。信息评审重点关注企业电算化系统发展的历史与成熟度、系统的开发与管理等;环境控制评审主要对被审计企业中的科技部门、应用的系统软硬件的控制措施进行评审;应用程序评审主要针对企业信息系统的文档存储与管理、程序实际运行及安全状况、数据的输入输出控制及日常分析存储控制等功能[4]。

3.评审结果的总结和利用

在设计评审风险分析及方案确定基础上,在对评审内容进行审计后,审计工作人员要及时对评审结果进行总结。总结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系统的实际发展程度评估总结;企业实施电算化背景下面临的财务风险;应用程序与会计领域的风险等。形成总结性的审计报告,如实反映情况、分析原因并为整改提供依据。

(二)制定合理的会计电算化审计程序

1.准备阶段

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准备阶段,要进行被审计企业基本情况的了解,通过调阅前期审计资料,召开面谈会等渠道,对企业进行情况摸排;同时,要根据被审计企业的基本情况确定参与审计的具体人员与未来所需使用的审计软件工具。

2.内部控制的初步审查及结果评价

计算机审计的初步审查要实现对企业计算机的内部控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般控制与应用控制的初步审查工作。实现对被审计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业务流程与内控的基本结构,包括会计凭证编制录入、会计报表的生成与输出的过程等。在初步审查阶段完成后,审计人员要做出初审结果的论定。具体来说,初审结果论定主要有:退出审计,被审计企业存在太多弄虚作假问题,信息系统不可被信赖,审计人员终止审计工作;对内部控制进行详细审查,被审计企业的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基本可被信任,对实质性测试要进行相应的简化操作;不依赖内部控制进行审查,主要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审计人员决定对企业进行补充性的审查工作。

3.内部控制的深入审查及符合性测试

在初步审查结束后,如果计算机审计人员没有停止对企业的审计工作,则进入到对被审计企业的内控深入审查阶段,实现更加深入了解并开展审计工作。第二阶段与初审一样可停止或深入,最终实现企业内控制度具体哪些是信任,哪些是需进一步测试的。符合性测试的目标是要确定内控制度发挥作用的程度及是否可被信任。主要利用模拟数据测试法、随机抽样法等进行测试。

4.用户补偿控制的审查和测试

此项测试针对某些特殊情况,比如,子系统之间的原始数据存在传递不畅或弱点,对计算机核算的数据与控制总额进行审查与测试的情况。

5.全面评价和编制审计报告

对前述所有分步的审查结果进行汇总综合,对重要证据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筛选与综合评价,在评价基础上根据审计委托人的意愿编制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与管理意见书[5]。

(三)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1.内部控制风险评价技术

内部控制风险评价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找出控制的薄弱环节,强化对风险的控制,分析潜在风险并加以预防,如果风险发生,如何开展补救。

2.内部控制的定量评价技术

判断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和健全,必须建立一套评价要素及评价标准体系,包括内部控制的评价要素、评价准则以及相应的定量评价技术。定量评价技术可以通过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现内控的整体情况,为审计工作及可靠判断提供参考。

四、结语

本文从会计电算化发展背景入手,分析了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定义与特征,阐述了其对审计工作带来的困难与挑战,并给出了应对困难的具体审计工作对策。只有与时俱进,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实现更好地利用会计电算化的优势与便利,不断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作者:苏可心 王淑芹 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薛守梅,宋培普.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3(15).

[2]田苗.试论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3(12).

[3]王瀚.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8).

会计审计范文7

【关键词】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注册会计师;政府审计;审计主体

一、引言

审计署于2020年9月发布了《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办法(试行)》,对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做出框架性安排,迈出了全面推进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的坚实一步。在实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成为刚性需求的情境下,探讨如何高质量地推进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成为摆在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随着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持续深入,会计与审计领域掀起了关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问题的研究热潮,并且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总体而言,已有文献主要围绕国外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建设与实施经验[1-4]、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机制构建[5,6]、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设计与实施[7]、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与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的比较[8]、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主体的界定与选择[9,10]等方面展开探讨,产生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夯实了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研究的基础,对该领域的后续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全面推进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需要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相互协作,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实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过程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国外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实施层面,虽然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由政府审计机关主导,但注册会计师参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是一种普遍现象[11],注册会计师成为实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不可或缺的补充力量。针对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虽然个别文献的研究内容涉及注册会计师参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问题[11-13],并且已经认识到注册会计师审计对于推进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但对这一问题的分析还较为浅显,仅仅停留在初步构思或政策探讨层面,并未形成体系化的研究成果,这也使得相关研究对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实践工作的指导性不强。基于已有研究,本文沿着“理论溯源——现实需求——模式选择”的思路,尝试对注册会计师参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探析。

二、注册会计师参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理论溯源

厘清注册会计师参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理论依据,有助于从理论层面深化对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认知,进而为高质量推进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实践工作提供指导。因此,本文尝试综合运用审计基础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协同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理论,剖析注册会计师参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内在逻辑,以夯实注册会计师参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理论基础。

(一)审计基础理论

审计基础理论的目的在于揭示审计活动的内在规律,反映审计活动共有的特征。作为审计体系的组成部分,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受审计基础理论的指导。结合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特性,下文从审计主体和审计独立性两个维度,梳理注册会计师参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可能线索。1.审计主体。审计主体是审计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审计关系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基本的审计关系涉及审计委托人、审计主体(也称“审计人”)、被审计人。其中,审计主体是指“由谁来审计”,也即执行审计业务的机构和人员。确定审计主体是开展审计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从审计组织体系来看,审计主体分为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三类审计主体各有特点且不可相互替代。限于内部审计的定位与特征,其不便于开展独立性较强的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否则就会产生“自我审计”的悖论。与内部审计相比,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均处于外部审计的位置[14]。相对于作为被审计人的政府财务报告编制者而言,政府审计机关和注册会计师在形式上是独立的第三方,均可以对政府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就审计关系来看,政府审计机关和注册会计师均可以作为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审计主体。现有文献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政府审计机关或注册会计师作为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主体的可行性[9],虽然在学术观点上存在着政府审计机关与注册会计师由谁来主导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的争论,甚至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但其本质在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审计主导权”之争,两种观点均未否定政府审计机关或注册会计师实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的可行性。实际上,注册会计师无论是作为辅助力量实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还是作为实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的主导者,都显示出其可以作为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的实施者。2.审计独立性。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监督活动。独立性是审计行为的约束条件,它是形成客观公正审计意见或审计结论的保证。审计主体以第三方的中立身份存在,独立于审计委托人和被审计人,不受外来力量的控制或支配,这是保障审计质量的基础。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所在,甚至可以说,审计主体保持独立性比遵循审计准则或审计规范更为重要[15]。独立性可以分为形式独立和实质独立,其中形式独立是达到实质独立的前提。从形式上讲,政府审计机关和注册会计师作为不同的外部审计类型,两者均能够独立于本级政府及其部门(被审计人)。然而,按照我国现行的审计管理体制,政府审计机关是行政管理体系中的一个职能部门,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在性质上是本级政府的“内审”部门,并且政府审计机关与本级政府的其他部门具有同一隶属关系和共同的利益[16]。虽然政府审计机关在形式上独立于被审计人,但容易受到利益冲突方面的压力和影响(如部门经费、人员编制等),从而会削弱政府审计机关所做出审计判断或提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因此很难在实质上实现完全独立。相对而言,注册会计师受独立性威胁的影响要小于政府审计机关,使得其在形式上和实质上均能够独立于被审计人。由于注册会计师相对于政府财务报告编制主体具有天然的独立性,这就使得其在实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过程中更容易保持中立和做出客观判断,进而提升政府财务报告潜在错弊被揭示的概率,促进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二)竞争优势理论

竞争优势泛指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有利条件和战略优势[17]。竞争优势源自于企业、组织或个人所拥有的稀缺、独特的资源或能力,这种资源的多少或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组织或个人竞争优势的大小。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有利于为主体创造更多的价值,这其实也是企业、组织或个人相对于其他竞争者更容易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竞争优势理论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它能够为分析注册会计师参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问题提供理论支撑。从审计业务类型上看,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属于典型的财务报表审计,对政府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并发表意见是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基本任务,这与一般意义上的财务报表审计具有内在一致性[4]。注册会计师的传统核心业务是财务报表审计,相对于政府审计机关而言,注册会计师实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虽然企业财务报表与政府财务报告在内容、格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但两者在本质上都是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运行结果的综合性信息载体,因此在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中已经被证明的成熟审计程序、技术和方法,同样可以运用到政府财务报告审计领域[8]。从竞争优势理论的角度看,如果注册会计师能够以更好的技术完成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那么就具有了相对于政府审计机关的竞争优势。在这一意义上,注册会计师参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将有利于发挥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方面的优势,进而提升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效率。

(三)协同理论

协同学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协同具有“协作、合作”的含义,其基本逻辑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系统,通过协同将可能产生大于单个系统功能之和的整体效应。虽然协同理论最初发端于自然科学领域,但在社会科学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协同理论的普适性特征使其能够为探讨注册会计师参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问题提供有益的线索。从逻辑上讲,政府审计机关和注册会计师都可以作为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实施者,其中:政府审计机关是本行政区、本级政府的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责任主体,是实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主导者;注册会计师则能够为全面实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提供必要补充。由于职责分工不同,在审计实践中政府审计机关和注册会计师形成了各自的审计专长,其中: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政府审计机关较为擅长的业务领域,而财务报表审计则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要业务范畴。作为财政资金运行情况和结果的综合反映,政府财务报告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对象;此外,由于财务报表是政府财务报告的主要组成内容,因此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是典型的财务报表审计。不难看出,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兼具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双重”特征,这也为政府审计机关和注册会计师协同实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创造了基础条件。概言之,政府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点和功能各有不同,由政府审计机关和注册会计师协同实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将有助于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形成审计合力,产生“1+1>2”的整体效应。

(四)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的概念及理论由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出,之后经过阿罗、威廉姆森等人的传承和发展,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重要分析工具。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交易成本最小化是其核心[18],组织向外部购买商品或服务是降低交易成本的主要方式[19]。交易成本理论的强大解释力使其成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重要理论依据,其基本逻辑在于:当政府自行提供某项服务的成本超过由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成本时,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让社会组织来承接该项服务,从而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按照这一逻辑,如果政府审计机关自行提供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服务的成本,大于向会计师事务所购买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服务的成本,那么政府审计机关将会做出向会计师事务所购买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服务的决策;反之,则政府审计机关应当自行提供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服务。一般来说,会计师事务所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和专业化经营优势,在市场竞争机制的驱动下,会计师事务所能够以相对较低的价格提供同等质量甚至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实际上,交易成本是政府审计机关做出是否向会计师事务所购买审计服务决策的一个参考因素,政府审计机关购买审计服务的动力之一就是对降低审计实施成本的需求。会计师事务所是注册会计师依法承办各项业务的组织,政府审计机关向会计师事务所购买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服务,是注册会计师参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表现形式。因此,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看,降低审计实施成本是促进注册会计师参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驱动因素之一。

三、注册会计师参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现实需求

由上文的理论分析可知,由于不同的审计主体有着各自的职责分工,其对注册会计师参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需求有所差异。因此,可以从审计主体的角度梳理注册会计师参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现实需求。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政府审计机关和注册会计师的视角,分别剖析不同审计主体对注册会计师参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现实需求,以便为注册会计师参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模式选择提供可能的思路。

(一)基于政府审计机关的视角

审计署发布的《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办法(试行)》规定了政府审计机关对于推进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的责任。不可否认,编制政府财务报告是本级政府及其下属部门的责任,那么对政府财务报告的审计就应该由政府审计机关主导[20]。所谓审计主导,其本质是统领审计制度各个方面的审计决定权。然而,在政府审计需求持续增加而政府审计供给面临不足的情境下,政府审计机关具有引入注册会计师参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内在动机。其主要原因在于:

1.受审计资源和审计力量的制约。政府审计机关难以实现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的全覆盖。从职责角度来看,凡是与国家资金使用相关的事项都属于政府审计机关监督的范围。然而,随着公共资金总量的持续增加以及审计全覆盖要求的提出,政府审计机关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和职能范畴不断拓展,再加上政府审计人员的编制无法大幅增加,政府审计供给不足与政府审计期望持续提高的矛盾逐步显现出来,导致审计资源紧张成为各级政府审计机关普遍面临的问题[21],这一现象在县级层面的政府审计机关中更为严重。尤其是在政府财务报告审计这一“刚性”任务提出之后,政府审计机关的工作压力明显增加,必然会导致政府审计机关本已“相对短缺”的审计资源更为紧张,在有限的审计时间内很难覆盖所有的政府财务报告。不难看出,仅仅依靠现有的政府审计力量,政府审计机关难以承担针对所有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的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3]。为了缓解审计供给不足的压力、弥补审计力量不足,政府审计机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吸纳注册会计师参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成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2.政府审计机关缺乏实施财务报表审计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需要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技术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从审计实践的角度来看,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政府审计机关的传统业务类型,其审计程序、技术和方法与财务报表审计之间存在诸多差异。相对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是一个全新的审计业务领域,其审计复杂程度明显高于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再加上政府审计机关缺乏实施财务报表审计所需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可能会对政府财务报告审计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考虑到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方面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政府审计机关可以在适当情况下引入注册会计师参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以便充分利用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方面的技术优势和实践经验,弥补其在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方面的劣势,进而保障政府财务报告审计质量、提升审计工作效率。

(二)基于注册会计师的视角

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制度于1980年恢复重建,四十多年来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整体规模持续增长、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在专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政府审计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作为实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补充力量,具有参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内在动机。其主要原因在于:

1.注册会计师参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有助于拓展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业务领域,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面对数量大、类型多、分布广的审计对象,仅仅依靠政府审计机关的力量可能难以实现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全覆盖,这其实也为注册会计师参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创造了条件。注册会计师参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不仅有助于发挥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方面的专业特长,还有助于拓展注册会计师的业务领域,提升注册会计师的收益空间,打造会计师事务所的品牌声誉,进而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良性竞争与稳步发展。

2.注册会计师参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有助于发挥注册会计师在国家治理中的价值,提升注册会计师的影响力。从制度建构的逻辑来看,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推进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是契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综合考量,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是国家治理引导下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它预期能够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监督与制约公共权力的治理作用[5]。注册会计师行业是智力型服务行业,如果注册会计师行业在开展传统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的同时,能够将业务范围拓展到政府财务报告审计领域,并持续提供高质量的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服务,将有助于实现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对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从这一意义上而言,注册会计师行业能够以实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为重要着力点,提升其服务国家治理的能力,从而使注册会计师行业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四、注册会计师参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模式选择

从审计服务提供方的角度来看,注册会计师参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在本质上属于注册会计师为政府提供审计服务;从审计服务购买方的角度来看,注册会计师参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是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重要实践方式,其购买主体就是政府审计机关或政府部门。结合前文的理论梳理和需求分析,本部分以政府购买审计服务为分析线索,提出注册会计师参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两种可能方式,即:政府审计机关购买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服务和政府部门购买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服务。

(一)政府审计机关购买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服务

按照注册会计师参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的具体方式,政府审计机关购买审计服务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政府审计机关选聘注册会计师参与审计项目组。这一模式可以表述为:在组建政府财务报告审计项目组时,政府审计机关结合审计资源配置情况,从审计专家库中选聘符合条件的注册会计师作为审计项目组成员,以充实审计项目组的力量,弥补政府审计机关在人员配置、技术、经验等方面的不足。政府财务报告审计项目以政府审计机关的名义实施,审计项目组成员由政府审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构成,其中:政府审计人员是实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的主要力量,负责统筹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的开展;注册会计师是实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补充力量,其按照审计项目组确定的分工实施审计工作。在审计责任方面,政府审计机关对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负责,注册会计师只对自身所实施的审计工作承担责任。该模式的优点在于:第一,政府审计机关直接负责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实施工作,其权威性较高,便于被审计单位的配合;第二,政府审计机关能够准确掌握审计动态,有效控制政府财务报告审计质量。当然,该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主要体现为:第一,受审计资源和审计力量的制约,政府审计机关在较短时间内可能难以组建大量的审计项目组,从而会影响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的全面开展;第二,由于注册会计师只是参与一部分审计工作,且不独立发表审计意见,这就可能导致其责任意识和参与意愿不够强烈,同时还可能会增加政府审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协调成本,使得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综合考虑该模式的优缺点,本文建议:在实践层面,该模式不易于在所有的政府财务报告审计项目中应用,但可以将其运用于各级政府的综合财务报告审计以及针对特殊政府部门(如国防部门、公安部门)的部门财务报告审计,从而使政府审计机关可以集中审计资源有选择性地开展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

2.政府审计机关选聘会计师事务所实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会计师事务所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市场主体,注册会计师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依托提供审计服务和承担相关责任。这一模式可以表述为:政府审计机关选聘符合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来开展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政府审计机关是审计委托方,会计师事务所则是审计受托方,会计师事务所向政府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政府审计机关在对审计报告进行复核之后,最终签署并发布审计报告。该模式的优点在于:第一,政府审计机关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全覆盖;第二,有利于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在财务报表审计方面的特长,提升审计效率。该模式的缺点在于:第一,虽然政府审计机关可以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但由于政府审计机关并未直接参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其难以及时掌握审计情况,也不易于对潜在的审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第二,如果由会计师事务所对一些特殊政府部门(如国防部门、公安部门)进行审计,则可能存在涉密信息泄露的风险。结合这一模式的优缺点,本文建议:在实践层面,该模式可以应用于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非特殊政府部门),以促进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的全覆盖。需要强调的是:该模式在本质上属于政府审计业务外包,虽然政府审计机关购买了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但政府审计机关的审计责任并没有发生转移,注册会计师只是对其实施的审计工作和发表的审计意见负责,审计报告最终由政府审计机关签署并发布,因此政府审计机关仍然需要对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承担最终责任。这就要求政府审计机关在选聘会计师事务所时进行严格把关,同时要对会计师事务所实施的审计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督。

(二)政府部门购买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服务

会计审计范文8

本文分析了会计电算化应用于审计工作产生的影响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措施。要加强审计人才的培养教育;提高审计工作的安全性和真实性。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审计;影响;改善措施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也逐渐应用于各个行业,其在会计中的运用改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方式。电算化系统的逐步完善和广泛运用,传统的审计手段受到了挑战。由于如今各个企业与国家单位都已经采用了信息化模式,很多会计信息直接可以在网上进行数据传输与交流,促进了信息的快速化与便捷化;为了适应这一现象并且使审计工作能更好的跟随时代步伐满足社会需求与审计需求,电算化运用于审计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二、会计电算化应用于审计产生的影响分析

1、对审计工作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对于审计工作有着诸多的影响,其中包括对审计线索的影响,审计内容的影响,内部控制的影响以及准则标准的影响等。首先表现在对审计线索的影响。审计线索包括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在电算化审计中,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会计记录的存储与处理方式,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编制都是在计算机内按照既有的程序设定模式进行的,既增加了规范性,又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其次,表现在对审计内容的影响上。与传统审计内容不同,会计电算化的审计内容,包括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会计软件的程序、数据文件以及内容控制的审计等等。在这些方面,都需要审计人员参与其中,以期更好的为审计服务。再次,是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现代审计是根据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抽样审计的。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储存基本都是集中在计算机工作中,从而实现手工会计系统中的一些职责的分离,牵制力的下降。最后,是对准则与标准的影响。由于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内容以及审计技术手段等有着诸多的不同和变化,传统审计中制定的审计标准与审计准则与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不相适应,因此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了会计电算化审计与传统审计的诸多不同点,也可以了解到会计电算化审计模式下较传统模式下优越的一些特征,并且也能看出当前我国在会计电算化审计模式下所欠缺的一些地方,从而能够发现问题并很好的解决问题。

2、对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

由于会计电算化审计的出现,对审计工作的内部控制、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和审计技术有所改变,不懂得计算机的审计人员就会因为审计线索的改变而无法参与审计;不懂得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和风险的审计人员就会因为无法识别和审计内部控制系统而无法参与审计;不懂得计算机的审计人员会因为不懂计算机而不能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无法实现审计工作,或者会因为对计算机不熟悉而使审计出现错误。因此,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会计、审计理论和实务知识,而且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知识。在现代化审计的要求下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化,单单只会审计知识是不能满足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的;因此加强对审计人员电算化方面知识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会计电算化用于审计后面临的问题

1、面临的人才问题

因为会计电算化的运用,使审计工作中所需的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有了诸多变化,审计人员不仅仅要懂得审计工作所必须的知识,还需要懂得计算机、会计电算化在审计工作如何运用,对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再者,由于内部控制、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和审计技术的改变等等,使得知识的更新成为必要。

2、面临的安全性及真实性问题

审计面临安全性和真实性问题的原因在于,当今的信息共享与资源共享等特性,会导致审计工作中的部分所需的资源与数据被窃取;其次,当今是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由于计算机与网络所存在的一些弊端,会导致审计工作中出现的数据真实性出现问题。比如,计算机处理下,许多的会计记录都可以进行修改,而且进行修改后是不留任何痕迹的。电脑高手或者黑客等还是有能力在网上进行一些非法操作的,在我们审计工作人员无法察觉的情况下篡改我们所需要审计的内容误导审计人员做出错误的审计结论。这就是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中会出现的安全性与真实性的问题。由上可以看出,在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工作也有着诸多问题。但这并不能否定会计电算化对于审计工作的帮助,为了让会计电算化更好的为审计工作服务,就要注意这些问题并且对其加以更正或完善;并且从审计人员自身出发,学会防范这些问题的发生。

四、在审计中应用会计电算化的改善措施

1、人才问题的改善措施

首先,加强对审计人员思想观念的教育。在加强审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不但要把侧重点放在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在审计运用的接受上,还要针对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思想教育,从被审计方来解决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存在的安全性与真实性问题。其次,加强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教育。对审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知识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应该让审计人员以及被审计方注意避免和重视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审计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加以模拟训练,掌握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再次,加强制度化建设。在人才的发展和使用上,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激励机制,促进人才的成长。最后,加强道德和法制建设。我国应该加强对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审计的法制化建设,建立健全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对审计方与被审计的工作加以规范和调整,并通过职业道德规范提倡,强化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素质。

2、安全性及真实性的改善措施

为了提高审计工作的安全性和真实性,首先,我们还应该从会计电算化的软件开发着手从而实现对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会计电算化的软件要适应不同的会计制度、审计制度,使会计信息系统更加安全并且保密性更强;其次,还要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开发出普及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加广泛的会计软件;最后,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计算机审计系统开发人员。对这些人才的培养也是对审计工作中数据资源安全性与真实性的保障的一种手段。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做到企业内部职责明确,以防出现会计信息与资源流失和其他的安全隐患。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不断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也随之不断的完善,我国审计工作的环境也有着诸多改变。虽然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审计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但电算化审计减轻了审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促进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了审计工作的质量;提高了审计队伍的素质。

作者:赵振坤 杜曼 单位: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良.浅谈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新财经•理论版,2011.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