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道德论文范例

会计道德论文

会计道德论文范文1

一、明确职业道德教育目标

要解决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出现的问题,一定要首先明确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不只是具备较高的会计专业水平,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系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个人认为,对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应包括两个方面:基本职业道德以及专业职业道德。其中,基本职业道德主要是遵守法律法规和一些基本道德规范。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有会计职业信念教育、会计职业义务教育、会计职业荣誉教育。

二、构建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和教育方式创新

1.明确设置课程的原则

首先要明确职业道德教育结合专业教育的原则。在课程设置上要考虑到会计职业的特殊性,把职业道德育深入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去,了解会计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的功能和价值,提高学生遵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其次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锻炼形成。因而在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时,一定要联系实际问题阐释理论,注重对复杂现象的理性分析,对工作中的两难困境做具体分析,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的判断能力。

2.构建合理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拓展教学方法

构建合理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体系。首先提高会计职业道德的初步认识。开设相关课程,使学生形成会计职业道德意识。采用更加多样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体验教学法等;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如多媒体教学,以增强形象性和吸引力。之后进入实践阶段,模拟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认识道德问题,主动做出道德判断,强化上阶段道德教育的成果。最后,强化。在学生已掌握一定的职业道德知识和判断能力后,强化这些知识和能力。课程可以从反面使学生了解违反职业道德所承担的法律后果,要有坚定地意志,抵制诱惑和压力。经过学习,提高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思想道德教育

建立强有力的教育队伍。将思想政治课和职业伦理课教师配齐,使他们集中精力从事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提高专业课、公共课教师开展道德教育的自觉性,更好地承担职业道德教育的任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加强对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让教师更好地起到以身示范作用。其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不仅仅体现在知识贮备上,更是一种育人的责任。职业学校的教师应具备责任心,教书的同时,为学生树立人生的榜样。

三、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对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目前缺乏完善的考评标准。构建完善的考评体系可促使道德教育转化为具体的行为,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目前,职业学校的道德教育对规范约束作用远远大于对从业人员的肯定作用。因此,对学生的考评不仅是考试成绩,也要把对学生的敬业精神、责任感和诚信品质、法纪观念等纳入考评体系。此外,可定期进行自我鉴定、自查自评等,提高学生的自发意识。

四、总结

在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考核时,可将定性评价结合定量评价。定量评价一般用于内部评价,即根据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制定出操作性强的考核指标及评分标准,定性评价相对简便,可从性质上对会计人员做出的一个善恶评价,评价结果的主观性强,一般用于外部评价。定量评价较定性评价更加客观可靠,但并不是所有的道德教育行为都能量化,定量评价结合定性评价才能达到开展评价的目的。

作者:蔺慧如 单位:陕西省城市经济学校

第二篇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考核与评价标准的意义

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手段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离不开考核与评价体系的建立,而考核与评价标准是考评体系建立的重要内容。会计技能教育目前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与实践的考评和测试标准,这个标准已主要成为学校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检验手段,也成为学生专业学业水平测评的依据。但光有技能考评标准,人才培养质量是不完整的,学生专业学业水平的代表性就存在缺陷。因此,学校必须建立起技能教学与素质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双重考核考评标准,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才是完整的,人才培养质量才能真正得到保证。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考核与评价标准设计的原则

(一)操作性原则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考核与评价标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考核评价标准设计是否成功的关键。作为一个成功的考核评价标准,必须具备易操作、可测量,便于教师公正评价学生在职业道德教学方面的成绩、学生在职业道德素质方面的提高。如果标准过于笼统、过于模糊,失去区分度,评价将失去意义。

(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必须承认,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本质上属于素质教育,是人的意识形态方面的转变,较为抽象,不象技能和理论教育易于量化可测,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性质决定其考评标准必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于会计职业道德要求的知识内容可以借用传统理论教育考核的形式采用定量测评(分数形式),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现实表现和思想的转变宜采用定性考评的形式。

(三)多样性原则

由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自身的性质决定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考核和评价的标准不可能是单一的,而必须呈多样化形式。考评样式可以是问卷调查式的,可以是答卷式的,可以是相互打分式的,可以案例判断式的。只有多样化的评价形式才能完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多角度的评价考核任务。

(四)完整性原则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的考核评价标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一样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考核评价标准也必须随着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活动内容变化而变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讲座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因此,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考核评价标准也必须具备理论考核评价标准,同时必须案例评价标准、有实训实习的评价标准;有校内的评价标准,同时也有校外的评价标准。

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考核评价标准设计的内容

综上所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考核评价标准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特点,其形式和内容也可能因校而异,因教学对象而异,本文仅以五年制高职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标准为例,分别介绍以下四种考核评价标准,仅供读者和同仁参考。

(一)理论性考核评价标准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根据其培养模式,也应该有理论教育方面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会计职业道德本身的内容和会计相关法律内容,这一板块内容教学目的在于形成五年制会计专业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的基本素养,属于“应知应会”的内容。尽管主要是识记方面的内容,但这是学生具备会计职业道德能力的重要基础。该内容与普通专业理论教学相类似,可以结合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并可以结合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形式进行评价,评价标准的形式主要采用以上“答卷式”的定量测试,具体内容和形式可以参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形式,故不再在本文中赘述。

(二)实践性考核评价标准

实践性考核评价标准是针对会计职业道德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和实训)而设计的考核评价标准,会计职业道德实践性教育环节是形成学生会计职业道德能力的关键环节,而实践性考核评价标准是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符合程度的测定,因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性考核评价标准是会计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标准的核心内容。针对会计职业道德实践教学内容的特点,会计实践性考核评价标准可设计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进行测评,宜采用定性考核形式,以等级作为测评成绩,其中A设定为“优秀”,B设定为“良好”,C设定为“中”,D设定为“及格”,E为“不及格”,其模式可以参照以下表一。

(三)案例式考核评价标准

案例式考核评价标准是针对会计实务中涉及到会计职业道德的常见案例,要求学生进行专项判断,用于测评学生在一定的模拟情景中,遭遇会计职业道德冲突时的表现,以此评价学生在一定条件下的职业操守。本考核评价标准可以弥补以上(一)、(二)考核标准的不足。具体考核评价标准可采用会计实务中常见案例(样本),让学生进行判断,以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以学生的回答程度作为其相关测评成绩。其模式见表二所示:

(四)校外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标准

校外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标准,主要是针对学生在最后一个阶段在实习单位工作期间的表现所做的职业道德评价。校外实习期间是学生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在社会的初步表现阶段,是校内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水平的一次集中体现。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阶段会计职业道德的考核主要由实习单位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所做的一次专门考察,其随同实习报告作为学生整个实习阶段的一次综合评价。

四、结论

会计道德论文范文2

我国目前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已经暴露出了普遍的职业道德问题。从公司的治理角度来说,对于会计的管理,不仅需要整个社会的道德氛围做外部环境,还需要公司对会计的关爱与约束,加强会计职员的职业道德操守做内部环境,里外相结合,才能行之有效的管理好会计职员。

1.什么是会计职业道德

随着社会分工的日趋细化,各种各样的职业也日趋细化,各种细化的职业需要越来越多的行业才能完成一条产业链条,人们的工作联系便日益紧密,因而就产生了各种职业利益冲突。对于职业利益冲突来说,因为有利益的争端,故职业人和外界的关系便复杂化;因为有利益的争端,故为了有效地来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就必须要调整职业人利益和本职业及其他职业之间的关系,就必须要对职业人在职业活动中所有相关行为,以及对其应该担负的职业责任和职业义务进行有效规范和引导,来求得整体的认同和一致性,职业道德便是职业人所应认同和执行的一种有效规范和引导。

作为会计从业人员来说,职业道德则是指其在会计职业的相关活动中,体现了会计的职业特征的,应该遵循的会计职业关系及其职业规范和行为准则。

2.公司治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关系

人治远比治人重要。由于会计信息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在诸多经济信息中的作用明显,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将会给企业带来难以挽回的伤害,故当经济利益与职业道德规范冲突时,如果企业对会计人员缺乏有效地监督和引导,势必会让部分会计职员出现某种程度的道德失范问题。近年来由会计引发的经济问题层出不穷,国家审计署于2010年6月4日结果显示,截止到2010年5月30日,会计师事务所总共为2085家业已上市的公司出具了审计报告,其中1933份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87份无保留带强调事项段意见审计报告,41份保留意见审计报告,32份保留带强调事项段意见审计报告,22份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非标准审计意见共152份,占7.3%,,可见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其次假账盛行,腐败盛行,以各种名目做的收入、利润、成本、效益的假账,被瞒天过海中饱各关联人员和会计的私囊,以至于企业管理者防不胜防,会计管理疲软无力,导致企业绩效不前。

二.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关系

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是统一的,和谐的关系。

1.什么是伦理道德

《说文解字》中关于“伦理”的解释:“伦,从人,辈也,明道也;理,从玉,治玉也。”。伦的本义为“关系”或“条理”,展开则有类别、顺序和辈分等含义,后世则引申为人和群体之间,群体和自然之间的广泛的利益关系。理的本义为玉石上的纹理,展开则有治玉、治理、道理和条理等含义,后世引申为道理、原则和规则等。伦理具有“人的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社会秩序,合乎一定的条理规则”的意义。顾名思义,伦理道德则是具有“人的行为必须合乎一定的条理规则的,符合一定的社会秩序的道德品性和道德行为规范的”涵义。

2.伦理道德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讲究“慎独”。

即是指在一个人的时候,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况下能依据道德标准行事,也能坚守道德准则。所谓“暗室不欺心”,即便不被人发现,也不做坏事。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拥有“慎独”的伦理观,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坚守会计职业的道德原则,遵守会计职业的行为规范,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素养,更是一种道德修养的境界。儒家讲究“无信则不立”。诚信对于任何职业人都需要,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受到的金钱诱惑更大,若能够诚实守信的对待经济问题,则能体现出自身尊严和职业道德境界的问题。

三、完善新的伦理道德和会计职业道德体系

1、市场经济整体的道德环境建设

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建设的压力来自全社会的各个层面,绝不是一家公司或者单纯的会计业界可以完成的。

1.1重视全社会的道德氛围

净化会计的职业道德环境首先要依赖于各界的支持和协调,要营造出一个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和一个健全的法治治理环境。中小学教学、会计专业的专门法学习、文化宣传、主流媒体和现代媒体的舆论造势,都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有着感染力和渗透力。一个社会对于伦理道德的坚守和对职业操守的肯定,能影响每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对于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广泛宣传,能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使命感、责任心和荣誉感以及耻辱感

1.2完善监督机制评估机制

有约束力的职业规范,才可能规范的约束职业行为。

法律可以对会计人员产生威慑作用,目前我国关于会计违法犯罪的条文,比较全面,但是健全的法律条文之外,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才会让会计人员因为惧怕法律的惩罚而不敢轻易尝试制造假账、贪污公款或者挪用公款等行为。反过来法律又可以保护遵守职业道德会计人员。良好的法律环境无疑是从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前提。有完善的评估机制才能更好的全面的评价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如果说法律的约束作用是“硬”作用,那么道德规范的评估作用则是“软”作用。所谓软硬兼施,评估可以从职业道德评价、敬业精神、责任心、合作性、工作认真态度等多方面,客观的、公正的、科学的来评价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从而鼓励和引导会计人员规范其道德行为,自觉的向职业操守靠拢。

2.企业内部环境的建设

2.1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爱护

要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遵循企业伦理和商业道德统一的原则,建立起企业伦理观。有理性的企业会创造出合乎伦理道德的价值观,其价值观能适用于所有员工和部门,正因为其对于所有员工的适用性,就必然是考虑了员工的正当利益的,明确了企业与员工关系的价值观。对于会计人员,在企业有着举足轻重的职位,受到金钱的诱惑最大,所以企业要从细处关心他们,尊重他们,让他们感觉到个人在公司的福利、前途明朗;公司树立起双赢观点,让会计职员明白大河有水小河满的道理,分惠于他们,让他们不需要依靠违背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而获得可观报酬,从根本上感受到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转贴

2.2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赏罚机制

公司需要赏罚分明。道德规范的施行,必须要有赏罚机制,如果一锅水端平,认真遵守职业操守的会计人员与不遵守职业操守的人员无赏无罚,就意味公司对任何行为都没有肯定和否定之分,势必会前者冷心,后者安心,不利于引导其自觉向往职业道德规范,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赏”是一种鼓励,“罚”则意味着批判,利于会计人员趋善避恶。

会计道德论文范文3

(一)法制环境监管不力,个人利益至上

会计职业道德是非强制性的,而是需要会计人员自觉地执行,没有具体的标准来规范它,只能依靠社会舆论和自己的良心来约束,因此它的执行力较差。会计法律法规就是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是规范会计职业道德的最后一道围栏,而现阶段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范并不健全,客观上存在的一些漏洞给了会计人员的一些活动的空间,仅仅靠职业道德来约束明显不够力度。另一方面,会计人员严格按照会计法律办事,坚决抵制会计违法行为,比如单位领导授意会计人员弄虚作假,而会计人员坚决抵制时,法律缺少相应的保护措施。这就导致了会计人员身不由己的违反会计职业道德。此外,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会计人员甚至将个人利益至上,爱岗敬业、服务社会的意识减弱,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不惜弄虚作假,贪污、挪用公款。

(二)会计人员缺少应有的独立性

目前我国的会计人员工作不具有独立性,会计人员是企业内部的职工,会计人员的工资待遇、绩效考核取决于所属单位的领导。因此,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会受到企业领导人的影响。通俗一点来讲,如果企业领导要为了公司的短期利益,要求会计人员弄虚作假、对会计报表等资料进行“包装”,会计人员一般无法做到会计职业道德中的“坚持原则,实事求是”,这是因为会计工作的不独立性所导致的。

二、加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与缺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着紧密的关系。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不是生来就有,还是靠后天的培养渐渐形成的,而学校的教育则是职业道德形成的重要环节,对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专会计教育中,会计职业教育是会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在会计人员岗位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加强中专会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若干建议

在中专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学校通常只是简单的让学生学习相关的法律条文、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背诵,枯燥无味的知识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背诵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并没有理解职业道德的精髓工作中则早就把职业道德的内容忘于九宵云后,更谈不上时刻用职业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业了,因此,要加强中专会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让职业道德深入人心,则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学内容要丰富

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内容通通是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一些条条框框,学生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也不容易理解。因此,会计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一些例子分析出来,用学生容易理解的、通俗的语言去描述。必要时可以模拟一些案例,让学生充当其中的角色,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二)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做到爱岗敬业

会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人格魅力也很重要,老师对会计教学工作,对会计工作的热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老师应该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爱上会计专业,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时热爱会计岗位,愿意在这个行业和岗位上努力付出。奉献和热爱是紧密相连的。此外,还可以邀请一些行业专家到学校开办讲座,给学生讲一些会计工作中的案例,让学生感触到会计的时代脉搏。增强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走上会计岗位后能够更好的做到爱岗敬业。

(三)案例警示教育

历年以来,会计行业违法犯罪层出不穷,而这些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小到大,一步一步走下去的,通常都是从职业道德缺失开始的,在中专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分析讨论案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其中的问题,案例中的人违反了哪些,从而会受到什么处罚。通过这些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从而达到一种警示目的。

(四)在实践教学环节加入职业道德内容

会计道德论文范文4

1.1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岗位分析

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的就业岗位主要方向就是会计、出纳、审计、电算化操作员等。因此,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电算化课程的工作任务主要为账务处理业务、薪酬管理业务、固定资产管理业务、采购销售业务、编制报表任务等。通过对各项任务所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点和实践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教学和训练,提高学生的会计业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1.2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目标分析

从具体的工作过程出发,明确会计电算课程的目标。即培养学生从事会计职业所必备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灵活的应用所学技能,规范学生的操作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够举一反三的操作各种会计软件,最终成为一名应用型的优秀会计人才。

1.3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定位分析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定位于解决两个问题,第一,通过真实的企业财务资料,按照会计电算化岗位的一般工作流程进行会计核算,掌握必备的能力;第二,使学生了解会计工作的整体框架,培养学生全面的处理电算化问题的能力和适应各个岗位的职业需求的能力。在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时候,对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构架,为学生搭建会计电算化的具体的工作框架,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处理一个相对简单的微型企业的各项会计电算化核算任务。

2会计电算化内容的具体开发

2.1会计电算化内容的选取

第一,从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的选取根据来说。通过对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具体职业行为的分析,确定会计电算化岗位所需的要求,进而确定出该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根据这些具体的教学目标分析出相对应的岗位领域,并将这些岗位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安排学习内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在综合考虑会计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以及完成具体工作所要的知识和技能来安排课程内容的。整个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工作流程,充分体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第二,从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的针对性来说,中职学校培养的会计人才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的会计电算化方面的工作内容集中于账务管理、出纳管理、报表编制、工作管理、往来业务管理等方面。为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需求,也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在构建具体的教学内容时要更加具有针对性。第三,从教学软件和案例的选择来说。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践内容体现主要依靠教学软件的帮助,所以选择代表性和实用性强的软件能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丰富。在选择主流软件的同时,还要引入真实的业务作为案例进行教学,使该课程真正的体现出会计职业的特色。

2.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开发课程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上,要引入项目学习法,密切结合主流软件应用技术,在真实的企业背景资料情况下,按照实际的工作流程,采用真实的财务资料,让学生按照具体的工作任务去完成每一项会计电算化工作,以工作任务为核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工作方法,并理解相应的工作原理。

2.3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载体

第一,从具体的教材和实训资料来说,教材的编写要充分体现工作项目的具体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学内容分化到各个工作模块之中。通过模块学习强化专理论知识,锻炼职业能力,完善职业素养。第二,从网络资源来说,引入多媒体教学,构建互动式的学习网络。采取动态的资源库承载教学内容,通过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方式,在网络平台上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共享网络资源。

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方法

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针对会计核算的模块化特点,采取真实的财务资料,并按照会计工作的具体岗位,运用案例分析和任务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切实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方式和流程的方法。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建议采取情景模拟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学生的技能操作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按照企业真实环境进行分组安排,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工作氛围,并对学生进行角色分配,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业务人员,如业务人员、出纳会计、审计会计、记账会计等,这样能帮助学生掌握各个会计岗位职责的特点,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更好地适应日后的会计工作。

4总结

会计道德论文范文5

一、创建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同时开展诚信教育

每个学校都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的环境。而这就要求学校在办学的理念上要坚持诚信的理念。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仅仅要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做人。而所谓的真人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求着人们要遵守诚信的原则。所以,学校在建设时,要从内到外加强学校的诚信建设,在学校的内部管理中,要坚决的打击各种不诚信的现象,使大学生在一个诚信的环境中积极、健康的成长。学校的诚信教育不能只停在对学生的一般鼓励之中,而是要以学校的诚信和教师的诚信为榜样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拥有诚信的理念。学校是一个教书育人的神圣的地方,既然是教书育人,那就一定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既要做到教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一般技能,又要做到教授给学生一定的道德教育,同时一定要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能重知识轻素养,积极地引导大学生建立一个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大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拥有良好的道德,使他们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的道德的大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最多的是学科教育,在不同的学科教育中,应该渗透诚信教育后者把诚信教育与学科教育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更好地、更多的接受诚信教育。同时学校教育也可以和社会中进行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不同的活动,促进大学生诚信教育,在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去教导、去鼓励大学生进行大学生教育。而且诚信教育还可以与犀利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对一些缺乏诚信的大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教育。

二、建立诚信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学校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德育为先”,同时要对这一内容进行实时的考核,对学生的不守信用的行为要及时的进行一定的惩罚;对学生的守信用的行为要及时的进行一定的奖励,在学生中树立较好地诚信榜样,进行大力的宣传。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许多的高校都对学生个人建立了一个档案,里面有着学生的诚信记录,记录着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各方面的表现,这样的方式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起到一个促进作用。在2006年,我国中央带头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个人信息,而且把这样的档案实际运行到现实生活中,这样可以把助学贷款的信息记录在档案之中,这样就可以对学生的信用进行及时的记录,如果进行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不能及时的归还,这样就会在档案中留下一个污点。这样就能更好地对大学生的诚信进行及时的监督。如果发现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就要进行及时的处理或者处罚,这样就能更好的维护诚信制度的威信,使得整个社会中都洋溢着诚信的氛围,同时能对大学生守诚信起到一个较好地导向。

三、以人为本,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现在的新课程改革的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坚持不懈的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就能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针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问题,我国的众多高校都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一般都停留在惩罚的层面,对考试作弊的行为进行惩罚,从而做到杀鸡儆猴,在对学生的威胁之下来适时地减少考试作弊现象出现的频率。但这样的措施并没有取得多么大的成果,考试作弊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放眼于美国的大学,美国的大学不仅仅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还让学生积极的参与约束的条例之中。这样的方式已经被证实为非常有效,这样学生能自己进行更好地约束,学生能够更好地做到诚信。如果在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上,能够让大学生自己作为一个主人,这样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提高诚信意识,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诚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觉地遵守社会制度的意识。所以,从美国的成功的案例来看,无疑美国的诚信教育模式值得我们学习。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家长必须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使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较好的诚信,同时要在家庭中营造一种良好的诚信氛围,这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诚信教育,从而使得孩子在小的时候就能提高诚信观念。

四、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各个方面进行共同的努力,这样才能培养出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作者:陈小娜 单位:保定学院

第二篇

一、大学生诚信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考试作弊事件频发,近年来,由于一些招聘单位对大学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证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考证热”在大学生中普遍流行,例如计算机等级证、英语四六级证、会计证、普通话证、教师资格证等。这些证件的获得都要通过严格的考试。然而有很多人不想付出努力,在考试中找“”替考,作弊,甚至购买答案;还有人自己做“”去替别人考试,严重影响了考风、考纪。对此,各个高校都采取了多项措施加以制止,而且还推行“诚信考场”的举措,让参加考试的学生签署“考试承诺书”,承诺遵守诚信考试的相关纪律。尽管高校不断采取新措施遏制作弊现象,但总有一些投机取巧的学生想尽办法通过录音笔等电子设备或夹带纸条等手段,违反考试纪律。

(二)恶意拖欠学费现象逐年增多,高校是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它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各种资源,因此,按时交纳学费是在校学生所应履行的义务,然而近年来在大学校园中不按时交纳学费的现象逐年增多。恶意拖欠学费的理由更是五花八门:有的学生自称家庭困难,甚至提供虚假证明,不交学费,却将交学费的钱用于个人的高档消费;有的学生认为“同样在一所学校一个班集体里学习,所谓的贫困生的学费、住宿费等费用都可以减免,而我们也并不富裕,推迟几天交纳也在情理之中吧”,就这样堂而皇之地欠着;每年新生报到时,一些老生公然在学生收费处劝说新生先拿学费炒股做生意,赚了钱再交学费;一些学生拿父母给的学费上网,整天泡在网吧,沉溺于网络游戏;还有人宣称“钱只有这么点,交了学费,怎么和女朋友过日子,只能先欠着学费,然后找工作挣钱,再交学费”。这些荒谬的理由在高校大学生中却真实地存在着。

(三)助学贷款违约现象屡见不鲜,国家助学贷款为家庭贫困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帮助,为他们圆大学梦带来了希望。可是这样利国利民的政策却不一定能够落实好,部分大学生在享受完国家的帮助之后,就把还贷的事情抛于脑后,到了还钱的日子却不见了踪影。原因主要是大学生还贷意识淡薄,有些办理助学贷款的学生在申请时纯属跟风随大流,到还本付息时就不主动了;有些学生认为贷款是国家出的钱不用白不用,能拖尽量拖,国家不会把你怎样;有些毕业生称因毕业后工作没着落或者不稳定,收入不多,没能力还贷。鉴于以上原因,使得原本建立在大学生诚信意识之上的助学贷款,却最终由于其诚信意识的淡薄以及相应法律机制的缺失而状况百出。

(四)毕业求职时履历表、自荐书内容不实,在参加招聘时为了更好地推销自己,有的大学生在自己的履历表中掺入大量水分,甚至涂改成绩单上的成绩,伪造各种奖状、证件、证书。在招聘会上有时会发现同一个毕业班里有几个同学同时担任相同职务,且人人都会有一大堆证书。有很多学生为了给自己多留几条后路,往往会同时签约几家招聘单位,最终失信于人,也给这些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凡此种种,导致很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诚信问题产生怀疑,同时也对其所在高校的社会可信度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五)网络诚信缺失,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网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网络在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缺乏自控能力的大学生很容易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失去自我,导致诚信缺失行为的出现。网络世界也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所有信息都可以在这里自由传播,网络成为了人们的信息交流平台,各种不良信息也乘机而入,腐蚀人们的思想。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诈骗、撒谎等丑恶的现象层出不穷,对于道德观念淡薄的人来说,很容易受到其影响,甚至会走向犯罪的深渊。

(六)恋爱动机不纯,在大学校园里,谈恋爱是一件很普遍很正常的事情,对待感情的态度应该是认真的,但是也有一些人缺乏正确的恋爱观和价值观。他们不是为了寻觅知音,而是在恋爱从众心理的趋使下找对象,当看到别人谈恋爱时,自己也不甘示弱,不论结果怎样,先找一个再说,对感情极不负责任,把感情当作游戏,缺乏最基本的道德修养;有的人谈恋爱只注重美貌、金钱等外在因素,却忽略最为重要的内在美;有的学生崇尚爱情至上,认为没有爱情生活就没意思等。

二、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作为90后大学生,虽然思维比较活跃,思想比较开放,但对社会现象的辨别能力相对较弱。他们涉世不深,自律能力也不是很强,很容易将自己接触到和听说的一些消极现象作为当前社会的本质表现,在面对种种诚信缺失的现象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反而对于一些不良行为抱着尝试的态度,以至于随波逐流,道德滑坡,诚信缺失。这样一来,就会使自己慢慢陷入不讲诚信的泥潭而无法自拔。

(二)家庭方面的原因,90后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一些家长因为担心孩子在外面吃亏,从小教育他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要善于真真假假,而对于孩子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诚信行为却不以为然,以为都是小事,不用太过重视,忽视了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长期下来,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有些父母自身就存在一些诚信缺失的行为,他们的言传身教也会引起大学生诚信认识的偏差。另外,还有一些父母整天忙于工作,把对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给学校,忽略了自身对孩子的诚信道德教育,为孩子的诚信道德缺失留下了空间。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传统道德教育的最大误区表现为道德知识传授多,轻视道德情感和道德主体性培养,造成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时效性低。学校一直以来都以应试教育为主,主要是以考试成绩去评价一个学生,而轻道德评价。虽然全国的高校都把思想政治教育课放在重要的位置,但往往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有一些学校在考试前宣传诚信,只是一种形式,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效果。

(四)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提高国民的诚信道德水平,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气。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追求利益最大化成为许多人行为的内在动因。这样一来,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企业竞争中的不择手段等现象就会层出不穷。近年来,“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学历“造假门”……多个领域都出现了诚信危机,诚信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难免会受到这些不良风气的影响。

(五)相应的惩罚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是在言传身教中靠着自觉性去继承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不同程度地欠缺诚信道德建设所需的制度保障,同时,对不守信者也缺乏健全而有力的惩罚机制,致使不诚信现象越来越多。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路径选择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现实需求。它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多管齐下,协同推进。具体来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开展。

(一)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针对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首先要从培养其诚信意识入手,使其提高认识,加强自身修养,做到自省、自警、自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诚信问题并加以改正。

(二)在大学校园中营造诚信氛围,校园是学生学习知识、学会做人的重要场所,在大学的校园里积极开展一些倡导诚实守信的活动,如提倡诚信学习、诚信考试、诚信贷款、诚信做人、诚信交友、诚信就业等活动,让大学生在校园中处处感受诚信,学习诚信,践行诚信。

(三)家长和教师要为大学生树立诚信的榜样,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其产生极大的影响;学校是孩子学习知识和学会做人的重要场所,教师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父母应该在生活细节上引导大学生诚信交往、诚信办事;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增强诚信意识,提升诚信修养,学会诚信做人。通过在以上两个场所的学习生活,使大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自觉践行诚信。

(四)成立大学生诚信评估组织,首先,要明确评估的要素,可以正直、守信、友善、诚实等优秀道德品质为内容。其次,要明确评估的标准,把最能体现和反应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具体事件作为标准。再次,寻找有助于进行诚信度测评的途径。例如,可以通过自我评估、小组评估、教师评估以及学校评估等途径来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诚信度,从而激励大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培养诚信意识,将诚信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

(五)设立大学生的个人诚信档案,通过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引起大学生对于诚信品质的高度重视,把那些不诚信的行为记录在学生档案里,并进行相应的教育惩戒,使其能够铭记教训。对于那些在各个方面都诚实守信的行为也记录在学生档案之中,为其大学生活留下一份珍贵的资产,激励他们将这种优良的道德品质从学校延伸到工作单位以及社会中。

(六)优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的制度化和法律化管理,网络的不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诚信缺失的现象,国家和政府有必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规范网络行为,采取一定的法律手段制止网络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为大学生营造健康的网络氛围。为了增强大学生之间的互相信任和交流,使网络成为大学生自身发展的有力工具,高校可以建设一些主题教育网页或网站,设立有关诚信教育的论坛,举办有关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活动(如辩论赛,主题班会)等。从实践着手,让大学生了解网络诚信的重要性,从而文明上网,发展自己,提高自己,促进网络诚信教育的发展。

(七)大力宣传诚信,努力营造诚信的社会大环境,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这一环境对个人道德水平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在社会中大力宣传诚信道德的重要性,鼓励社会成员之间诚信交往。政府也要把诚信作为办事原则之一,以诚待人。同时还要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提高社会成员对诚信道德的认同感,使诚信意识深入人心,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大环境。

四、总结

诚信是人类社会永恒而又常新的道德话题,诚信绝不仅是当社会出现诚信缺失时才凸显其重要意义,而是在任何条件下,在为人处世和社会交往等方面都不可缺少的基本原则。总之,人无信不立,国无德不旺。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作者:王慧燕 单位: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三篇

1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危机

1.1拖欠学费、套取贷款

据调查,除了部分学生确因贫困无力缴纳学费外,大部分学生是恶意拖欠学费。有的拿学费谈恋爱;有的拿学费租房子;有的拿学费穿名牌、买手机、买电脑、出入高消费场所;有的把学费拿去炒股或者开店创业;有的干脆把学费存在银行欠一天算一天……总之,将家长给予的学费乱花,也无视缴纳学费的义务。近年来,国家为支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采取了开展国家助学贷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行政府贴息助学贷款政策,无需抵押。但部分大学生弄假资料套取助学贷款,并在毕业后拖欠不还,让银行收贷成为一大难题。

1.3竞选求职,弄虚作假

有的大学生或因利益驱使,或因爱慕虚荣,盲目地去入党、评优、竞选学生干部,甚至不惜采用送礼请客的手段,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大学生走形式主义比官场中有过之而无不及。针对现在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现象,有的大学生为了迎合用人单位的标准,在简历大量“注水”,涂改成绩、夸大事实、虚构经历的案例层出不穷。据媒体报道,一家单位在一所学校进行人才招聘时,该校同一届毕业生中竟同时出现了10多个学生会主席的现象,是否真实可想而知。有的学生甚至伪造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来达到自己的求职目的。

2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成因分析

2.1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在我国的长期积淀的历史文化中,既有孔老夫子“言必诚信,行必忠正”的诚信思想,又有“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的格言古训,历史积淀中的不积极的因素左右摇摆着大学生对诚信的认识。在现代社会中,我国的道德和诚信教育监督体系不健全,诚信缺乏的现象普遍存在,从社会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到社会关系中人际交往感情的淡漠、诚信的缺失、安全感的缺乏等,使得整个社会诚信问题不容乐观。随着入世,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也不分取舍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使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些社会环境消极因素通过各种途径潜移默化着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人生价值观念,也给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

2.2家庭背景的负面影响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子女的成长成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许多家长对子女宠爱有加,尽量满足子女的需求,忽视对孩子的批评教育,不敢让他们去经历磨难与风雨,从而助长了孩子们的不良习气;有的家长片面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子女的的道德养成教育;有些家长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表现出自身诚信的缺陷,甚至帮着孩子撒谎开脱责任。这样,当孩子面临诚信的考研时,往往为图一时之快或眼前小利作出错误的选择。

2.3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实践效果的检验

十八大以来,在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上,大部分高校的教育方法未有大的转变,仍以灌输、说教为主,使诚信教育空洞无物,流于形式,忽视实践教育,难以使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真正体验到诚信的本质!以“完成任务“式的形式主义教育很难结出真正的诚信果实。此外,高校内部管理的不完善和在具体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公正和不诚信,也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某些教师自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诚信的行为,比如高校的某些奖项提前内定、抄袭他人科研成果,甚至雇用学生撰写论文等,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有着不良的示范作用。同时,诚信机制尚未引入高校及大学生群体,也使得大学生诚信意识不强。

3改革开放新时期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2013年3月,在访问俄罗斯时,提出了“鞋子合不合适,穿了才知道”的“鞋子论”“,鞋子论”鼓励人们要诚信,不自欺欺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面对出现的各类大学生诚信危机,高校应该深化教学体制改革,加强诚信思想的传输和培养,在日常教学管理和学生活动开展及诚信制度建设等工作中积极思考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对策。

3.1改进“两课”教学方法

“两课”在高校中一般都充当着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载体,首先,要改进“两课”教学方法,准确把握改革发展新时期大学生诚信状况,增强诚信教育的针对性,有效引导大学生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次,要拓展和充实“两课”教学的时代内容,将“美丽中国”“、深入改革开放”“、中国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内容融入其中,积极推进情景教学,在创设的情景中引导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和养成诚信行为。

3.2营造潜移默化的诚信氛围

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言必行,行必果”,时时事事讲诚信,做好表率和楷模,使学生耳濡目染中树立诚信意识。高校对于已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应做到坚决的执行,对学生违纪要严格按制度公平公正地处理,培育高校诚信管理和诚信教育的良好环境。其次,开展以“诚信”为主题各种活动,如主题班会,主题宣传橱窗、征文、演讲、辩论、职场模拟等,营造全校上下人人讲诚信的教育氛围;开展社会调查。以诚信传播者的高度来转化学生角色,通过对社会诚信观的调查、座谈讨论等,让学生自己关注诚信、解析诚信、传播诚信,随时随地地贯彻诚信教育的思想,引导学生将诚信体现在言语和行动中。

3.3建立新时期现代诚信制度

诚信作为一种规范的社会行为,光靠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以合理的诚信制度来管理。建立现代化的诚信管理制度,必须与国际化接轨,首先,高校可以设立大学生网上信用档案,内容应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健康状况)、家庭成员情况、学习与工作经历,思想品德情况,学习表现情况、经济状况、信用记录、个人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学校意见等,对涉及学生诚信的信息进行全面的记录,与社会的诚信制度相衔接。再次,鼓励学生签署诚信承诺书,以约束学生的非诚信行为,对各种有违诚信的行为及时归纳总结与反馈,把诚信记录与奖惩、贷款、就业、创业挂钩,使学生能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慢慢形成稳定持久的诚信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度;最后,确保诚信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大学毕业后后随学生档案一并交与用人单位,使其诚信记录能有效地延伸到社会。

作者:易红梅 单位:潇湘职业学院

第四篇

一、加强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1.有利于改善大学生普遍低下的诚信现状

会计专业大学生将来的专业工作要求其必须具备较高的诚信素养才能保障所提供经济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资本市场与会计工作是充满机会和诱惑的博弈场所,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来应对挑战。“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目前大学生整体偏低的诚信现状不能满足会计行业诚信标准的需求,加强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提升学生诚信水平的工作任务迫在眉睫。

2.有利于会计人员及会计行业的诚信危机问题的有效解决

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虽然已经离我们日渐远去,但当时虚假的会计信息铺天盖地,证券市场更是虚假现象严重;1993年国内出现了严重的会计造假案件导致了会计行业危机;2002年的财务欺诈导致的经济大幅度下滑等等无不时刻为我们敲响着警钟,以上种种无一不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现实要求我们每个会计工作人员都应坚守自己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从行业规范角度必须将虚假会计信息剔除,而作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摇篮的高校来讲,加强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才能为会计诚信危机的解决提供牢靠的保障。

二、加强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的方法

1.科学地设置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课程

重新引入基础道德教育和基础法律教育,弥补应试教育带来的道德缺失问题,并进一步把专业技能培养与诚信教育有效地结合。作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摇篮的高等院校来说,必须要把加强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从现阶段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课程的设置体系来看,基本都是通过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律法规等基础理论课程完成的,目前还没有一所高校有成形的诚信教育课程体系,也完全不能满足专业对学生诚信的要求。从会计专业学习角度分析,学生会在大学四年完成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高级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的学习,而这些专业门类都有不同的专业侧重。会计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课程的设置需要以基础道德诚信教育、基础法律教育为切入点,增加设立会计伦理课程完善专业基础诚信教育;在专业课学习逐步深入的前提下开展基础职业道德教育;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门类的专业侧重开设高级诚信课程,并藉以将诚信知识更进一步地教授给学生,并使之有效地指导学生会计实务处理过程中的诚信操守问题。

2.提高专业教师的实际业务操作水平和诚信水平

目前,高校专业教师的基本学历水平都在硕士研究生以上,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但这些优点所付出的机会成本就是他们没有时间和机会走入社会去接触真正的会计实务工作,导致其所拥有的知识永远都停留在理论层面,没能通过会计实务的操作得到完善和提升,导致专业教师的实际业务的操作能力较低。也正是这种缺失导致了基础专业教学存在脱离实际的可能,最终会计诚信教育工作就注定了诚信理论脱离诚信实际的结果。作为高校专业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实际业务操作水平,使其理论能够在实践应用中得到更加全面的完善,使得专业教师明确专业知识的实用点和诚信需求点,确保在专业诚信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具备师者资质,更好地完成会计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

3.开展多样性的诚信教育工作

在传统的专业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专业诚信教育工作,基本上都是通过课堂理论传授的方式完成的,而这种传统的诚信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需求。在会计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过程中,应该在基础诚信教育、专业诚信教育的基础之上改革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将诚信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并做到走出课堂走入实践中去。在这样一个走出、走入的过程中,完成课堂与社会实践的有效结合、完成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专业诚信与专业知识的有效结合。

4.建立完善的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档案监管体系

(1)要全面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体系。会计专业由于其专业及行业特点,对从业人员的诚信标准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从事专业教育的高校应该全面开展大学生诚信度档案工作,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体系,加强对学生诚信水平的客观监督,以保障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水平的稳步提升。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诚信档案中的诚信记录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将学生思想中的不诚信意识扼杀在摇篮之中。

(2)要建立专门的会计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档案管理机构进行制度性管理。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可以由学院主导,以专业系别为基础单位在学生中开展有针对性、有区别的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由具体的专业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诚信表现、作业中学术抄袭诚信表现等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另外还需要在学生中建立学生诚信评价小组,配合辅导员老师一起完成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对诚信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保证其客观性和科学性。高校要确保诚信档案进入学生档案管理系统中,成为考评学生是否具备从业条件的主要参考标准,让诚信档案无论是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还是在从业过程中都能够发挥实际作用,让企业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者:范雅红 赵婧一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第五篇

一、守时诚信基本状况

守时便是遵守诺言,准时到达约定地点,没有任何理由或借口,并时时都要做到。即使自己因为某些特殊事由不得不爽约,也应该提前告知对方,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愧疚。守时是一种道德素质,现代生活节奏之快,更需要人们提高自身的时间观念。守时,原本是人们必备的道德品质之一,但是,不守时的现象经常发生在我们的周围。表面上它只是一件小事,但它代表了自身的道德素养和做人准则。守时作为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大学生踏入社会参与工作后展现自我能力的重要素质,是社会对各岗位工作者的职业要求之一。假设你是一个正寻求就业岗位的应聘者,此时有用人单位向你发出邀请,通知本人于规定时间参与面试,不巧你因故迟到了,那么不论你拥有何种理由,都会被看作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即缺乏职业道德规范能力,会给面试人员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守时是纪律要素中最基础的一个方面,无论上下班、应聘、约会,任何人都必须遵守。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在与人交往时能够完全做到守时的有59人,大部分符合守时诚信的有28人,表明93.5%的大学生能够完全做到守时或大部分时候会遵守承诺,部分守时或完全不守时的大学生仅有6人,表明6.5%的同学有时能够做到守时或少部分时候会准时到达约定地点。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守时诚信状况比较好,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认识到守时的重要性,并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日常交往中严格遵守。守时作为诚信的基点,人际交往的首要内容,需要被大学生内化为指导自身行为的标准,更应该成为引导每个大学生日常行动的指南。一个守时的大学生,不断发挥着自己先进青年的积极作用,不仅为社会其他群体树立了一个诚信的标杆,在学习、人际交往中也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更会得到他人尊重的目光,为今后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因此,当代大学生要保持目前守时诚信状态较好的现状,在校学习及日后步入工作岗位后,都应该继续发扬守时品质。

二、借款诚信基本状况

助学贷款、房贷、车贷等名词已经成为各个群体的生存之计,在借钱与还钱这一问题上,人们在行动上的反应却有诚信、自私的不同表现。一些大学生面临经济困难时,需要向同学借钱,当坎坷过后,更应该及时归还所借钱财,因为大部分同学碍于情面,不好意思当面向其追回借款。但如果同学急需这笔欠款周转生活或用于其他事项,别人的善良之举却给自己造成了麻烦,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时更失去了对你的信任。因为借钱还钱之事而伤害同学感情的事情常常发生,我们应该从中得到教训,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坚决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向他人借款时能够完全做到及时归还的有72人,大部分符合借款诚信的有19人,部分符合的大学生仅有2人。77.4%的大学生能够完全做到及时还钱,20.4%的人大部分时候会及时还钱,2.2%的同学有时会及时还钱。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借款诚信状况比较好。没有出现无法做到及时归还借款的同学,而且选择大部分符合和完全符合借款诚信的人数之和占97.8%,这是个很高的数值,这些都表明较多同学都能正确地意识到归还他人钱财的必要性。因此,大学生在完善自身诚信修养的过程中,要保持借款诚信发展的良好趋势,继续发扬诚信优良作风,努力做到无外部监督条件下自觉遵循诚信原则。

三、考试诚信基本状况

考试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业成绩、理论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的一种方式,努力学习,扎实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然而,考试作弊成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一种典型表现,而且当前高校中存在的考试作弊现象日益严重。多数高校对大学生的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作为参考内容,评价结果不但与评奖评优各项内容存在直接联系,甚至关系到大学生能否顺利毕业,这就使得部分大学生在参加考试的时候做出一些不诚信行为。在各类考试现场,一些学生为了取得高分不择手段,置考纲考纪于不顾,肆意作弊,更有胆大的学生冒着被开除学籍的危险找人替考。虽然各高校反复强调考试纪律的严肃性及其违反后果的严重性,但考试作弊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在对考试作弊问题的回答中,大学生中能够做到从来不作弊的有41人,大部分符合考试诚信的有33人,部分符合的大学生有12人,少部分符合考试诚信的有7人。44.1%的大学生考试时能够做到完全诚信,35.5%的同学大部分时候会严格遵守考试纪律,12.9%的大学生有时会出现作弊行为,7.5%的同学少部分时候会遵守考试纪律。从总体上看,大学生考试诚信状况比较差。少部分符合考试诚信的大学生比例很高,而且是所有答案中选择少部分符合的最高值,这说明考试作弊现在比较普遍,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加强和提高的诚信品质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四、论文写作诚信基本状况

学业论文与考试的重要程度不相上下,两者都是一个大学生对自己在校期间学有所长的事实证明。在作业抄袭、论文剽窃等方面,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程度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给同学布置论文作业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其掌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成为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大学校园中的作业抄袭、论文剽窃现象,却与老师的良苦用心相悖。互联网的完善与普及,更为论文的抄袭提供了便利,论文诚信缺失严重影响了高校端正的学术氛围,使得高校的学风弱化,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对作业、论文抄袭问题的回答中,论文完全由自己独立完成的有30人,大部分符合论文写作诚信的有37人,部分符合的大学生有19人,少部分符合论文写作诚信的有7人。32.3%的大学生能够做到独立完成论文写作,39.8%的同学大部分时候会做到论文写作诚信,20.4%的大学生有时会出现论文抄袭的行为,7.5%的同学少部分时候会独立完成论文写作。从总体上看,从大学生论文写作诚信状况比较差。选择少部分符合与部分符合的大学生人数之和为27.9%,是一个很高的数值,并且是所有答案中选择少部分符合的最高值,这说明论文抄袭现象现在比较普遍,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加强和提高的诚信品质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后将继续从事学术科研工作,如果他们在起始阶段没能树立起正确的论文诚信品质,必然会对日后的学术研究工作产生消极影响。大学生论文写作诚信缺失现象的蔓延,不仅亵渎了神圣的学术殿堂,也侵蚀着优秀的学术群体,将严重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不容轻视。

五、求职资料诚信基本状况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生数量有所增加,导致每年需要解决就业问题的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从人才市场服务的对象中可以看出,青年人占有很大的比例,其中一部分就是应届及往届大学毕业生。求职资料中也涉及诚信问题,诚信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前途,更关系到高校的良好信誉。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途径是参加各种类型的招聘会,走访人才市场或在网上填写简历后进行投递。近年来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信行为,尤其是求职资料的弄虚作假。许多用人单位主要通过个人资料来了解大学生的基本能力,以进一步决定是否提供面试机会,一些大学生便做出不正当的行为,如伪造资历证书、涂改成绩等。一旦被用人单位查出个人资料中存在着虚假信息,便会与大学生解除合约关系,取消在高校的招聘名额,这将会对高校的良好形象产生不良影响。从表5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制作个人资料时能够完全做到实事求是的有54人,大部分符合求职资料诚信的有35人,部分符合的大学生有3人,少部分符合求职资料诚信的仅有1人。58.1%的大学生能够完全做到诚实填写个人资料的基本信息,37.6%的同学大部分时候会做出符合求职资料诚信的行为,3.2%的大学生有时会诚实填写求职资料,1.1%的同学少部分时候会如实填写基本信息。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求职资料状况比较好。95.7%的大学生完全符合或大部分符合求职资料诚信的基本要求,这表明较多同学能够诚实地填写个人资料基本信息,不添加虚假成分,这是对自己、学校及用人单位的负责。每一个大学生都无法回避就业问题,一张虚假简历,一本伪造证书,害人终将害己。求职资料失信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学校的名声,更重要的是损害了大学生诚信的良好形象,对大学生日后进入职业生涯的影响极为不利。

六、结论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守时诚信、借款诚信、求职资料诚信方面表现比较好,在考试诚信和论文写作诚信中的表现比较差,学校、家庭、社会各方要协调一致,增强诚信教育实施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品质。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素质有所提高,并使社会各领域明确自身责任与任务,在完善大学生群体诚信道德教育这个过程中切实履行职责。大学生是祖国宝贵的人才资源,作为一个高文化素质的特殊群体,他们的诚信状况事关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国家的繁荣与进步。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所以大学生应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当他们毕业后踏入社会,走向政府、企事业单位、金融投资、服务行业等各个领域的工作岗位时,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诚信素质的高低,将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想要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全社会各领域整合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善于抓住时机,有效转变失信行为存在的肥沃土壤。诚信问题是在社会发展变化中应运而生的,必然会在不断发展中得到消化和解决。虽然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出现了一些负面问题,但大学的整体氛围是比较好的,全社会应站在相对高度统筹规划,实现诚信教育的实用化、社会化。

作者:刘晓黎 邵秋男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六篇

1目前诚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道德行为是由内而外的,但同时也需要他律,即需要他人的监督和利益的制衡。这就要求担负着育人功能的学校应该建立起一套诚信教育机制,以评估学生的诚信状况,衡量学生的诚信行为,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诚信教育的具体方案,最终形成促进学生诚信品德养成的长效机制。目前,我们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这样的长效机制,这就导致诚信日渐失去了其本应在学生言行中所具有的内在约束力。此外,当代大学生不守信的成本较低也是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不守信者往往并未得到相应的处罚,或者还能从自身的不良行为中获得某种利益,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大学生对诚信原则的突破。

2改善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2.1努力加强诚信观教育

首先,要创新教育模式。目前诚信教育的手段与方法还比较单一。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处于客体地位,主要接受单向的道德知识灌输,缺乏情感的体验与意志品质的锻炼。这样的诚信道德教育模式与培养人的自主性之间是相背离的。在教育手段与方法上应重视引导与内省,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加强对诚信的自我认知。其次,须完善诚信理念。人们对诚信道德的信念,对诚信价值的信仰以及形成积极的诚信意识,不可能仅仅由道德自律来实现,需要一定的他律力量。在现代法治社会,诚信不只是基本的道德品质要求,而已成为了一种法律上的义务,这就要求诚信教育在内容上不应只是强调道德诚信,而应转向道德与法律诚信相结合,从而使大学生最终形成道德诚信与法律诚信并重的诚信理念。最后,应提倡以人为本。只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教育,会导致学生个体发展的失衡。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体能动性,努力引导学生思考与体会诚信的重要性,使诚信内化为学生的主体认知与自觉情感,最终实现知行统一。

2.2积极营造校园诚信环境

首先,以诚立校,以诚立教,为校园诚信环境奠定基础。学校应具有诚信之誉,教师应具备诚信之德。高校须严格规范自身的办学行为,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教师要做以诚立身的表率,努力加强自身修养,以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以人格魅力感染和激励学生。其次,优化诚信文化的载体,实现环境育人。应从建设诚信文化的要求出发,积极打造人性化的校园环境,例如设计诚信教育主题宣传栏,在校园内公共场所设置名言警句,利用新媒体等手段进行诚信教育宣传,以形成浓厚的校园诚信文化氛围。最后,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实现活动育人。

2.3逐步完善诚信教育长效机制

第一,建立诚信评价制度。大学生诚信素质的提高,应辅之相应的评价制度。诚信评价可以使学生将抽象的道德概念具体化,增强诚信情感和诚信体验,以有效调控自身行为。对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记载与评价,并据评价情况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能够使诚信教育的实施更具针对性,避免流于形式,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第二,建立诚信档案。以诚信档案的形式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形成约束,促使学生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诚信素质。诚信档案可将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记录延伸至社会,使诚信成为学生树立自身未来形象的重要标准。第三,健全诚信奖惩机制。将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与推优入党、奖助贷评定、优秀奖项评选、综合素质测评等事项挂钩,把诚信状况作为评选的重要参考标准。并针对学生的失信行为进行相应惩罚,加大失信成本,以起到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的作用,引导学生能够养成以诚信规则约束自身行为的习惯。

3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对其个人自身发展与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应改善诚信教育的方式与内容,通过建立诚信教育长效机制,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个人品德。

作者:陈璐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第七篇

1交通职业学校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分析

1.1理论研究上,力度不够

从现有的诚信教育的理论研究的文献来看,虽然已有不少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从整体来看,无论是对诚信教育的内容、形式、手段、方法,还是对诚信教育的重要性、推广模式等的研究都还不足,不够深入系统。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简单的现状描述上,缺乏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理论阐释。

1.2教育环境上,有待优化

教育环境方面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直接影响了诚信教育的效果。学生在学习、经济生活、求职就业等方面都存在诚信缺失。我们在研究当前交通职业学校诚信教育缺失的现状时,也要考虑到诚信教育开展的实际背景,即其教育对象本身的道德水平和认识水平。

2诚信教育的创新性路径

2.1发挥课程的诚信教育功能

通过设置专门的诚信教育课程,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诚信知识教育。教师通过自身的理解,以形象生动、贴近生活、贴近时事的生活案例向学生讲解何为诚信行为和何为不诚信行为,帮助学生加深对诚信的理解,以利于其人格品质的健康发展。同时,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学校实行差异性的课程开设,具体体现为:对一年级的学生开展诚信知识普及教育,对二年级学生开展诚信知识普及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而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已经掌握了诚信的相关基础知识,同时,又处于毕业找工作的阶段,因此,只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以保障职业学校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后,继续维持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除此之外,其他课程也需要充分发挥其诚信教育功能,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审美教育等等。

2.2发挥校园环境的诚信教育功能

诚信教育的落实不能单纯依靠课程上的内容传播,而是应该将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对于交通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校园文化是他们接触的主要文化环境。学校通过开展各种诚信主题活动,让诚实守信渗入每位学生的内心。校园文化建设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诚信文化的构建,其他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思想理念。例如,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感恩的人”、“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等等的主题活动,或者组织参加志愿服务、公益服务等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对诚信、感恩、助人等概念的理解,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3发挥家庭环境的诚信教育功能

家庭环境是学生成长的另一个主要外部环境。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长的影响,家长良好的诚信示范能够帮助学生自觉形成诚实守信品质,而家长的不诚信行为示范则导致诚信教育的落实更加艰巨。学校需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定期开展主题家长会或举办家长学校,来增强家长的诚信教育意识,全方位配合学校的诚信教育。主题家长会和家长学校的举办,能够帮助家长纠正错误的教育方法和观念,例如,部分家长只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以及技能学习,而对其诚信状况不闻不问,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严重的是这部分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和观念的不对。因此学校应该鼓励家长发扬古代家庭诚信教育的优良传统,为孩子做诚信的好榜样,使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格。

2.4发挥实践主题活动的诚信教育功能

诚信教育的路径最重要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认识,进而形成诚实守信的品质。主要的实践活动包括:定期组织诚信教育讲座、诚信主题班会、制作诚信黑板报、诚信签名活动、诚信主题征文比赛、诚信演讲比赛、诚信短剧比赛、“校园十大诚信现象”和“校园十大不诚信现象”评比活动等等。重要的是诚信实践活动开展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并且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断在体验中增强自我的诚信意识,并不断实践这一意识,最终才可能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3结语

诚信教育对于推进我国交通职业学校健康发展和促进交通职业学校学生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开展诚信教育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和基本要求,近几年来得到了社会、政府以及学界的众多关注,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本文分析了交通职业学校诚信教育和学生诚信现状及问题,并尝试提出了诚信教育创新的主要路径,对于将来的交通职业学校诚信教育研究有一定的参考和启示意义。

作者:陈同 单位: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

第八篇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面临的问题

1、辅导员不会运用新媒体技术。新媒体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其应用更新也越来越快,新媒体技术对于年轻人来说驾轻就熟,可对于一部分年纪较大的辅导员来说新媒体技术他们还不会使用。与年轻人相比有些应用需要学习且学起来比年轻人慢。所以,这就需要辅导员跟上时代的潮流,学会使用新媒体技术,为自己的工作减少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对于学生的诚信没有激励制度。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诚信教育是不够的,还要使学生能时刻记住要讲诚信,什么事情都要做到诚信,做一个讲诚信的人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有的学校对还没有网络学生诚信管理系统,对于违反诚信规定的同学没有相应的档案记录,也没有与学生的考评进行挂钩,对于学生的诚信没有奖惩制度,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讲不讲诚信没有关系,学校不会有相应的处罚措施也不会影响个人的综合考评和评比。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诚信的概念印象模糊,也不会加以注意,等到错误发展严重,取消了个人的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时就会后悔莫及。对于自己的未来也失去了信心。

二、高校辅导员如何运用新媒体加强诚信教育

1、辅导员要转变传统诚信教育观念。高校辅导员如何运用新媒体加强诚信教育呢?首先应转变辅导员传统教育的观念,因为新媒体技术是被广大学生所接受的。每天学生们都会通过电子报纸、网络、数字杂志、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来获取外界的信息,因为这样了解信息的方式是随时随地的,不会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学生们也会乐在其中,而且对于一些有意义的消息大家就会以“转发”的形式相互告知,这样就会使辅导员的宣传工作变得很方便,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所以,辅导员要改变传统的诚信教育方式,学会运用新媒体技术。

2、辅导员要学会通过媒体平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现在新媒体的应用方式有很多,常见的有手机短信、QQ、微信、微博等,辅导员要学会通过这些平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工作。例如发现学生在诚信思想方面有问题,而且自己又不在学校无法立即找学生与其进行心理沟通时,辅导员就可以通过QQ与学生沟通,这样就及时的解决了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辅导员还可以借助这些平台进行通知。辅导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QQ、微信、微博等传达学校诚信教育的思想和活动等。辅导员也可以关注一些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微博、微信。如果有相关政策出台或相关案例发生时,辅导员通过将消息转发,告知学生,学生也会对其进行转发,相互告知。这样不仅扩大了消息的传播面也使消息的意义更加深刻。

3、通过网络让学生学习诚信教育规范。每所大学都会有自己的校园网络,辅导员也可以借助网络开展诚信教育工作。例如学校要开展诚信教育的讲座,因为会议室的座位有限,无法满足在校的每个学生都能进入到会议室听讲、学习,这时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与会议室进行连接,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班级里、寝室里实时的了解讲座的内容,进行自我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辅导员也可以要来讲座的录像将其发到QQ群共享,让学生了解观看。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学习思想教育的全面性。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讲座也可用于课堂。

4、建立学生诚信档案。为督促学生诚信做事、诚信做人。辅导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应用软件建立学生诚信档案。档案中记录每个学生在校的诚信记录。学生的诚信档案与学生评选资格建立联系。如果系内要评选积极分子、党员、班级干部、奖学金获得者等将学生的诚信作为参考指标的一部分。这样学生就会对诚信加大关注,不会做一些违背诚信事情。也起到了约束性的作用。对于违法诚信的同学,辅导员要将违背的时间记录在案,还要对相应的学生进行合情合理合法的措施,给予教育。

三、总结

综上所述,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辅导员利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不仅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会扩大信息的传播面,使诚信教育的意义更加深刻,所以,高校辅导员要改变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接受并学会利用新媒体的平台来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无论通过怎样的新媒体方式进行教育工作或传播,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可以诚信做人,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作者:高春波 王横威 宋建宇 单位: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第九篇

一、广西高校助学贷款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助学贷款诚信教育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当前,广西多数高校的助学贷款诚信教育方式、方法简单,大都以灌输、说教为主,将诚信教育视为政治说教,或把诚信教育当做知识的“传输”,忽视情感教育、品质教育和实践教育,也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形式上来说,多数仅局限于召开座谈会、讲座、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时间比较短,内容比较简单,影响程度不深,覆盖面不广,往往活动搞完之后,学生很快就忘记了诚信教育的内容和意义。而且,这样的助学贷款诚信教育活动往往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没有把诚信教育理论体系系统地贯穿到大学生的德育中,也没有把诚信教育贯穿到助学贷款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因此,这样的助学贷款诚信教育活动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高校助学贷款诚信教育效果不明显。高校作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主要受益者之一,理应做好自己的工作,承担更多的责任,做好贷款学生的诚信教育,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但是调研发现,广西部分高校疏于自身的工作,未能加强助学贷款诚信教育,诚信教育不连贯,只局限于每年新生入学的几天,并且将助学贷款诚信教育作为新生入校教育的一部分。笔者对广西各级各类院校的贷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所读学校助学贷款诚信教育效果的看法,结果发现:认为学校助学贷款诚信教育效果好的学生占59%,认为没有明显效果的学生有近38%,认为效果不好或者很不好的学生有3%。有将近一半的学生不看好助学贷款诚信教育,这说明高校的助学贷款诚信教育的效果是不明显的。

二、新加坡大学诚信教育的经验

新加坡大学诚信教育的成效是显著的,其经验主要可归纳为如下几方面:其一,注重“东西合璧”。在新加坡,诚信是和谐之本,融合则是和谐之道。新加坡大学教育中,最鲜明的特征是“东西合璧”,即将儒家传统学说与西方先进思想和观念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有的教育理念。新加坡大学十分重视儒家学说对诚信教育的影响作用,因此,特别设置了讲述儒家道德规范的课程并将之作为诚信教育的一部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加强诚信意识。但同时,新加坡大学并没有完全摒弃西方的诚信观念和思想,而是倡导以东方的诚信观为主,东、西方诚信价值观相互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驾驭生活,与人相处。其二,新加坡的诚信教育自成一套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每一个部分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学校的诚信教育注重榜样示范作用。比如注重发挥部分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学生;注重规范学校自身和教师的行为,以学校和教师的正确行为引导学生。其次,学校的诚信教育注重在交流中与学生达成共识,而不是单向的灌输或指导。与我国诚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灌输式教育方式不同,新加坡大学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比较注重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看法,与学生真诚沟通并达成共识。这种方式更能为学生所接受,从而增强诚信教育的成效。再次,学校的诚信教育重在劝说,而不是惩罚。

在诚信教育中,对于一些诚信意识不强的学生,新加坡大学更注重以劝说方式而不是用惩罚手段来进行教育,因为惩罚有时候可能适得其反。最后,学校为学生的诚信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许多实践机会。知识指导只是基础,实践活动体验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在诚信教育过程中,新加坡大学更注重以实践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如通过各种学生社团活动、社会活动等促使学生体验诚信的价值。其三,政府、学校、家庭共同构建诚信教育网络结构。新加坡诚信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诚信教育结合成一个立体的诚信教育网络,三者互相补充,形成合力,促进学生诚信教育的快速发展。在家庭教育方面,学校特别重视家长和学校的关系,认为家长之间要经常交流,家长要经常向学校反馈学生的表现,而学校必须及时作出回应,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在社会教育方面,新加坡官员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宣传社会公德,向国民申说天下为公、同心同德、团结爱国、遵纪守法和爱城护家等观念的重要性。同时,新加坡每年还举行各种全国性公德教育宣传活动,如国民意识周、敬老周、忠诚周等。

三、广西高校加强助学贷款诚信教育的途径

借鉴新加坡大学诚信教育的经验,结合广西高校的实际情况,可从如下方面探索广西高校加强助学贷款诚信教育的途径。

(一)注重以儒家传统思想来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自古以来,诚信一直是取得他人信任的基础,是做人的根本。儒家思想中更是体现了对诚信的推崇。《论语•为政》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儒家思想认为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品格,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的道德起点,如同车子缺少?、?这样的枢纽就不能行走一样,人若无诚信寸步难行。可见,儒家传统思想中有着丰富的诚信教育资源。新加坡大学就十分注重儒家传统思想的作用,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来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广西高校助学贷款诚 信教育也可以借鉴新加坡大学这一做法,设立讲授儒家传统思想特别是诚信思想的课程,并将之作为诚信教育的一部分,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慢慢树立诚信意识。

(二)将助学贷款诚信教育与学生工作结合起来。为引起贷款学生的重视,可考虑将助学贷款诚信教育与学生工作结合起来。具体方式上,可以对助学贷款学生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集体活动、诚信教育讲座等,将案例教学和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所有的教育形式要体现诚信在助学贷款学生学习和将来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使助学贷款学生意识到不讲诚信的危害,将诚信摆在自身行为规范的首要位置。通过这些教育活动,不仅要影响贷款的学生,还要使其周围的同学受到感染,产生积极的良性连带效应,只有这样,高校助学贷款诚信教育才能由被动变主动,使诚信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三)多角度、多方位地开展内容多样的助学贷款诚信教育实践活动。诚信教育的关键在于实践,高校助学贷款诚信教育不能仅仅靠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助学贷款学生对诚信教育活动的感知和体验。要通过多角度、多方位地开展内容多样的助学贷款诚信教育实践活动,促使诚信教育由单纯的说教教育转向实践教育。如通过举办讲座、征文和演讲比赛、诚信知识竞赛、广播宣传、诚信主题晚会、板报宣传等活动,加强对助学贷款学生的诚信教育,磨炼助学贷款学生的诚信意志,切实提高助学贷款学生的诚信品质,及时修正失信行为,提高助学贷款诚信教育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四)将助学贷款诚信教育纳入学生整体教育规划,增强其系统性和连贯性。助学贷款诚信教育只有贯穿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才能真正发挥其引导作用。为此,应将助学贷款诚信教育纳入学生整体教育规划,将之渗透到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如有学者指出:“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是对助学贷款学生进行诚信思想教育的两个极其重要的关键时期,助学贷款学生入学后,将诚信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的总体计划中,使助学贷款学生从进入大学的第一课开始就接受诚信教育,明确诚信教育既是为人之本,也是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所必需的主要品格。通过毕业教育,使贷款毕业生在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形势及自身的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的同时,进一步巩固诚信为本的意识,增强诚实守信责任感,坚定就业后按期偿还国家助学贷款的信心与决心”。

(五)注重榜样示范作用。高校是一个主要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团体,团体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是互相影响的,特别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往往是互相效仿的。也就是说,在高校这个团体中,榜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在助学贷款诚信教育过程中,高校应重视榜样的作用。一方面,应重视学生贷后信息管理,并且将按时按要求归还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作为榜样进行宣传,使其他学生受到感染,产生积极的良性连带效应。另一方面,高校自身应注意规范自身及教师行为,并且以学校和教师的诚信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助学贷款学生,引导和帮助助学贷款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会计道德论文范文6

关键词:潘序伦;职业道德;会计诚信

“诚信”一辞,在辞源学上,可分疏为“诚”与“信”。《说文》上“诚”与“信”可以互训。“信,慤实也。”即诚实不欺之义。本源于远古时代祭祀鬼神时的虔诚和敬畏的态度,后来发展成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准则。诚信是中国传统的五种道德规范(“五常”)之一。潘序伦(1893~1985),是中国杰出的会计学家、著名的教育家。他创办了立信会计事务所、立信会计学校、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开创了三位一体的会计事业。潘序伦在开创会计事业过程中,非常重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他将“诚信”这一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引入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他首倡会计诚信,将自己所开创的会计事业,命名为“立信”。他从业60年,始终以“诚信”为思想的追求,实践的指南,行动的准绳。其会计诚信思想的核心内涵,兹揭橥如下。

一、品德:会计诚信的内在要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品德修养为人立身之本。《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而诚信又是修身之本。“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中庸》:“惟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潘序伦自幼就受中国传统道德的熏陶,入职会计行业,非常重视会计人员的道德修养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在《中国之会计师职业》一文,他指出:“然根本上究不若道德之重要性。因社会环境,千变万化,利诱威胁;无数不极。会计师苟无强固人道德观念,则在执行职务之际,存在可以代人舞弊,存在可以为已舞弊。然会计师之为职业,实为工商企业保障信用而设,苟有不道德行为,而自丧其信用,则此项职业,即失去根本存在之理由,违背国家社会期望之愿意,可不慎哉。”而在会计职业道德中,诚信尤其重要。他说:“是以诚信一端,实为各业所倚赖,岂独会计师职业为然哉。虽然,会计师职业之发展,其有赖于诚信之一端,实较其他百业为尤要。盖会计师职业之所以成为一业,其唯一之目的,即为建立社会各界财政上之信用。盖本身不能以绝对诚信自期,更焉能为他人之信用做证明耶?故诚信两字,实为会计师职业成功失败之所系,证以笔者个人经验,益深信不疑。”正因为诚信是会计职业成败的关键,那么,它应该内化于每一个会计人员心里,成为其内在的要求。于是,潘序伦提出,要建立诚实守信的会计人格。他说:“孔子云,民无信不立。可见信为吾人立身之要件,尤为吾会计从业员之要件,此因吾辈会计员受重人托,担任金钱财产之记录、保管及管理工作,设稍于信字有亏,则不仅本人名裂,亦将贻害社会。故凡会计员必先养成其会计的人格,所谓会计的人格,即可以信之一字概括之。”基于此,他为立信会计学校定了校训:“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即立信人从立志、修身到待人、处世都要诚实守信。虽然这是对立信会计学校师生的告诫,也可以说,是给会计人员定立的品德修养的准则。

二、责任:会计诚信的推动力

会计的责任担当是潘序伦会计诚信职业道德思想的重要内容。在《谈谈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一文中,潘序伦阐述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其中之一,就是社会“责任”。会计人员之所以要担当社会责任,在潘序伦看来,是因为会计“责任重大”。在《敬告国内有志于会计职业之青年》一文中,他指出:“夫会计师职业之作用,小而言之,则为各个企业信用之凭藉,大而言之,则为整个社会信用之保障,初非为保全个人私立之计也。”所以会计“从业者必须具有绝对负责之天性。”在他看来,一个有担当社会责任意识的会计做人做事是绝对不会马虎的。潘序伦将会计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概况为“具有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即会计人员要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来干工作。具体要做到三点:“首先是尽职尽责,按政策办事,维护党纪国法;按预算办事,不乱搞关系,按原则办事,敢于与贪污盗窃、挥霍浪费和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其次要如实反映,对会计核算的内容,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不缩小,不隐瞒,不歪曲,老老实实、绝不弄虚作假”;“此外,还要注意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一个有担当社会责任的会计就必须做到这三条,这就是诚实守信,实事求是了。几十年来,潘序伦就是以这种“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来干事业的。所以他工作总是尽职尽责,踏踏实实,一是一,二是二,不隐瞒,不歪曲,绝不弄虚作假。为了坚守会计诚信职业道德,他无数次顶住了利诱威逼。譬如,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东北,东北联军急需物资支援,当时上海许多团体纷纷筹款募捐。这时,某家报刊指责募捐团体营私舞弊,侵吞募捐物资与款项。此刻,潘序伦先生感到责任重大,便挺身而出,主动对13个募捐团体的账目进行审计。他将审计的全部收支账目,分门别类,公之于众。为这13个募捐团体洗清了冤屈,维护了他们支援抗战的激情。再如,潘序伦在担任中国银行准备基金稽查员时候,发现中国银行金银储备不足的问题。他认为,这既不符合银行的规章制度,又存在经济风险,影响金融稳定,不利于抗战大局。而此时,中国银行派要员到上海督办此事。先是利诱,后来以“破坏抗战”相威逼。潘序伦都不为所动,毅然地辞去了中国银行发行准备基金会总会计师的职务,以示抗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80年代,已经90高龄的潘序伦先生专门撰文告诫会计人员坚守会计诚信道德,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了经济体制改革,“要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可靠,不能按照‘长官意志’或讨好群众改变成本利润数字。”可见,责任担当意识一直是潘序伦履行职责,干好事业的动力。

三、技术:会计诚信的业务保障

诚信的本义,潘序伦认为就是“诚实不欺,言行如一”。会计要做到诚实,不自欺、不欺人就必须有过硬业务能力,才能确保会计数据的准确,提供科学的服务。潘序伦将“技术”即会计的业务能力作为会计职业道德之一。他说:“会计人员要为人民服务得好,就得有过硬的本领,像白求恩大夫那样,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可见,“有过硬的本领”,“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就是会计的业务能力。这样的业务能力也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他早年英语水平差,发愤自学,把《英华袖珍字典》背得滚瓜烂熟。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插班读书,底子薄,基础差,他奋起直追,从清晨起床到晚上宿舍熄灯为止,除了吃饭外,都埋头学习,结果毕业时成绩名列前茅。在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期间,他未看过一场电影,整天埋头读书,仅用了三年时间就获得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回国创办会计事务所以后,尽管工作繁忙,但仍然坚持学习,尤其关注国外会计学术前沿的问题。建国后,他紧跟时代的步伐,自学俄语,翻译了苏联有关会计学文献资料,并出版了《苏联会计述要》、《国营企业会计概要》等论著。即使90高龄,躺在病床上,他也仍然坚持学习新知识,关注会计学最新进展。这样的刻苦钻研为其“技术上精益求精”奠定了基础。在学术上,他勇于攀登学术上高峰。他著作等身,据不完全统计,他出版的著作(包括合著)三十余部,译著近二十部,论文近百篇。著名会计学专家杨纪琬评价他:“特别是在治学、讲学和做学间上,有一股顽强的精神,锲而不舍、坚毅不拔,终于攀登了会计学术上的高峰。”自己“有过硬的本领”,他也希望学生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所以在学生的培养上,他高标准,严要求。他认为,今天的立信学校的学生就是明天的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人员,得99分也不算合格,只有100分才算合格。”他严格把好考试关,学生考试及格分数线定在70分,而不是60分;学生如果在考试中作弊,必定开除学籍。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潘序伦非常重视学生的实务训练,努力给学生创造模拟实践的机会,模拟实践合格后,再安排到工商企业实习。他还要求学生平时注意学好珠算、外语等,打好从业的基础。这样,学校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会计专业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使学生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为其“有过硬的本领”,“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夯实基础。综上所述,潘序伦以“诚信”为核心的会计职业道德思想的内涵可以揭橥为:品德修养是会计诚信的内在要求;责任担当是会计诚信的推动力;技术精益求精是会计诚信的业务保障。当下,会计诚信缺失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及影响公民道德建设的重大问题,深刻挖掘潘序伦会计诚信思想的内涵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公民道德建设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中华书局,1983.

[2]潘序伦.潘序伦文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会计道德论文范文7

[ 关键词 ]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路径;会计学专业;立德树人

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程都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就是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具体措施,会计学专业的各门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的教育作用。充分理解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内涵、必要性和实施路径,才能将课程思政的内容与会计学专业课程相结合,优化授课内容、改进授课方法、转变教学理念、形成课程体系,这对于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劳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研究课程思政并没有统一的定义,高德毅和宗爱东(2017)[1]认为“课程思政”并不是新增一门课程,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在高校除了思政课老师以外,其他的通识课教师、专业课教师都应该树立和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同心协力、共同完成教书育人的目标。邱伟光(2017)[2]认为课程思政是高校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德育”教育内化为学生的一种德行,并通过四年的大学课堂教育、社会实践与实习训练等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不断完善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陆道坤(2018)[3]认为“课程思政”需要发挥隐形思政的目的,与发挥显性功用的“思政课程”统一起来构建学生全过程的思想政治育人体系。宫维明(2018)[4]认为传统的“思政课程”作为主渠道,专业课和其他通识课中也要融入思政的精神和内容,构造全新的“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结合起来构建全过程育人的教育目标。会计学专业的“课程思政”就是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的内容和思想,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会计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构建“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的新时代大学生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从而完成我国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全面育人的使命担当 [5]。

二、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会计学专业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为了适应新技术的发展,会计学专业与新技术相结合,产生了财务共享、智能机器人、云会计等新兴事务,使得传统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挑战。会计的信息化、数智化发展使得传统的只重视专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教书和育人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基于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教学改革的双重压力,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促进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成为会计学专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深挖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形成整个课程体系的联动效应。这就要求会计学专业教师在授课时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争将“育人”融入到“教书”中,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起到“全程育人”的作用。例如专业负责人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时,可以通过财务造假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会计人员需要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审计在会计工作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新的技术在审计工作中是如何被利用来甄别财务造假的各种方式和手段的?让刚入学的新生通过案例分析,在刚接触会计学专业时就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价值观,认识到遵守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对会计人员一生的重要性。会计学专业不仅要通过专业介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有的专业课教师还需要在第一节专业课上结合课程内容为学生树立一面正确的人生旗帜,避免学生走错路,走弯路。这样所有专业课都上出“思政味”,所有专业教师都要挑起“思政担”,探索全员参与、全过程、全课程的大思政课程改革教学体系[6]。

(二)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

目前会计学专业培养的学生都是“00 后”的青年学生,他们生活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科技资讯发达、言论发表自由的新时代。这些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得到正确的思想引导。同时,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创新不够。传统的会计学专业课程授课内容中,没有讲授相关的课程思政的内容,导致学生缺乏思想政治课程的系统学习。积极开展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就十分必要了,将思政课内容贯穿于专业课的全课程中,构建会计学专业单独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通识课程思政体系“三位一体”的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全过程、全方位的立德树人育人体系。

(三)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专业教学的内在要求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进行改革,传统的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专业技能培养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为了应对新技术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冲击,我院会计学专业增设了智能会计学方向。同时,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最新的技术手段,还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特别是从事财务会计等相关职业,经常与资金打交道,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尤为重要。因此,新时代会计学专业大学生的培养必须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提到更高的地位[8]。需要深化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将专业课程知识与思政内容无缝衔接,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就能了解实际工作中哪些会计职业道德必须遵守,哪些红线不能触碰,哪些违规犯法的事情决不能做。同时还要告知学生如果遇到类似事件应该怎么做,如何保护自己,保障合法权益。做到建设全课程、全过程的思政教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研究

(一)重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思政内容嵌入课程当中

为了应对新技术、新事物对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和冲击,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在2021 年编制了《会计学专业(智能会计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将新技术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增加了 Python大数据分析、智能会计学、大数据审计、智能财务分析可视化、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等理论课程,以及智能会计信息系统、智能财务决策模拟实验、智能财务共享模拟实验、管理信息系统等实践课程。积极培养具备利用大数据思维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数字化技术和会计核算流程,熟悉软件系统的逻辑及功能,熟练操作相关专业软件,同时拥有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勇于探索的职业精神,坚持独立客观、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优秀的会计学专业人才。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将《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从选修课提升为必修课,并且调整了授课内容,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一入学就了解必须具备哪些会计职业道德,为今后做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打下基础。同时在修订新的课程大纲时,要求将思政目标作为一项新的内容,加入到课程大纲学生培养目标的编写中。专业课老师在准备课程大纲时就要思考该门课程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思政目标,授课内容中讲解什么内容才能达到相应的思政目标,老师开始思考课程思政的建设问题。同时,专业课教师在专业知识的讲授中,要引导学生爱岗敬业,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辱观和自豪感,坚定学生的职业理想信念,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价值基础。

(二)加强以专业核心课为主线的道德品质教育

会计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有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法、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支撑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胜任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要利用学生重视专业核心课的优势,构建内容充实、结构合理的课程思政内容。例如在《基础会计》和《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识别造假手段,养成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在《中级财务会计》的授课中,运用典型案例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了解会计准则中需要如何发挥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熟悉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中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处罚规定,让学生对会计这份职业具有敬畏之心。在《审计》课程的授课中,要加强学生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去规避职业风险和财务风险,养成遵守纪律、秉公办事、公正廉明的职业习惯。在《税法》和《纳税筹划》的授课内容中,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熟知企业纳税筹划的内容和方式,增强学生合法纳税的理念,了解偷税漏税危害,引导学生坚持“重合同、守信用”的理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三)培养以实践教学为依托的团队合作教育

新时代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我院会计学专业设置了企业竞争模拟、财务共享模拟实验、会计信息系统与软件应用、Excel 在会计中运用、会计综合模拟实验、财务决策模拟实验、社会环境下企业综合运营实训等课程;课内实验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统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审计学、Python 大数据分析;学年论文、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军训、劳动、体育、思政课综合实践等课程。不仅有单独的实践课程,还有课内实践课程,并且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还设置了思政课程综合实践。加强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强不息、勇于钻研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我们的实践课程不仅包括校内的岗位实训,还包括为期 8 周的校外定岗实训,安排在大三进行。让学生都走进企业,在真实的会计工作岗位中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分工合作的敬业精神,还要鼓励学生通过对具体工作地深入分析,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加强以学科竞赛为支撑的创新创业教育

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培育实践能力,还要积极参与各种专业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研,在竞赛中检验老师教与学生学的效果。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专业学生参加的竞赛主要有“挑战杯”、“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网中网杯大学生财务决策大赛”、“大学生创新会计人才技能大赛”,研究生还可以参加“MPACC 案例大赛”等。学生要积极参与到大赛的整个过程中,做好宣传、组织、引导、协调等工作。在竞赛的准备阶段,可以培养学生分工合作,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竞赛的进行阶段,可以培育学生积极破解难题、规避风险、锲而不舍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培育学生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学生在参赛阶段还需要平衡好上课和比赛之间的关系。通过参与专业竞赛培养学生坚韧的毅力和永不言败的决心和勇气。

(五)加强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制度保障

山东工商学院多年来一直比较重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组织了多场关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讲座和专题培训,给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大力支持,并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例如制定了《山东工商学院“课程思政”实施办法》《山东工商学院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保障各个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学院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制定了适合本学院特色的相关制度文件,会计学院组织了“课程思政建设”教改课题的立项工作,通过教改课题立项来促进老师们进行课程思政的内容建设,通过深入挖掘拓展各门课程思想政治元素和育人功能,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学科专业教育,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六)加强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师资培训

会计学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否能够顺利进行主要在于教师。要顺利实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首先要老师转变思想,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专家主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学校还组织征集优秀课程思政教育成果,入选案例在“新华思政教学资源服务平台”上共享,供老师们学习交流。通过培训和交流,老师们首先认识到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专业课教师需要重构课程内容,将适合会计学专业的思政内容融入到授课内容中,而且需要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启发式、交流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将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同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课教师必须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情操高尚,这样才会真正关爱学生,使得课程思政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教师具有仁爱之心,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与学生产生思想碰撞、产生思想共鸣,共同推进专业育人、文化育人。

四、结语

会计道德论文范文8

    伴随着大学扩招的逐步深入,社会人才的供求关系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大学生也越来越成为了就业的弱势群体,而作为招聘方的企业也在不断地抱怨新进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如何使更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就业市场上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严峻考验, 也是普通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这一现实,学术界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相关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本文整理了与经管类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相关的文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概念和内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同时调研了唐山市多家招聘单位的招聘要求,从招聘单位的视角分析大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并结合分析经济管理类会计专业毕业生所认为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考察了招聘方要求和学生观点之间的差别,以期对经济管理类会计学本科专业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等制定产生积极影响。

    (一)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 大学生实践能力主要由一般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构成。其中,一般实践能力指所有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及未来工作、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应具备的基本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健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身体健康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吃苦耐劳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在表现能力、内在品行能力、一般经验能力、诚实勤奋精神、敏捷思维能力、勇于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应变能力、逻辑能力等方面;专业实践能力则指专业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及未来工作、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应具备的专业性实践能力。

    (二)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 经济管理类大学生除了具备所有大学生均具备的一些基本特点外,还体现在他们接受了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学习和初步科研训练,同时还表现在他们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将基本限于具有经济管理行业背景的企业或者其他企业的经济管理类岗位。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必须首先满足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一般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即具备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健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身体健康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吃苦耐劳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在表现能力、内在品行能力、一般经验能力、诚实勤奋精神、敏捷思维能力、勇于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应变能力、逻辑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同时,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还必须具备包含专业经验能力、专业态度能力、专业工作能力、专业知识能力、专业道德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等在内的专业实践能力。所谓专业经验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累起来的与未来工作相关的专业经验;所谓专业态度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形成的与未来工作相关的专业态度,主要包括工作责任心、勤恳敬业精神、细心认真精神、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态度及事业心等方面;所谓专业知识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累起来的与未来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从专业知识的来源看,专业知识包括从学校的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和从相关实践经验中获得的知识,则专业知识能力中也涵盖了专业经验能力的一些要求;所谓专业工作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养成的处理业务的相关能力,包括工作作风、工作抗压能力和专业业务能力等;所谓专业道德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起来的与潜在良好职业道德形成相关的品德能力;而专业创新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起来的以及在专业业务中不断创新进取的专业能力。

    目前的文献指出了经济管理类大学生不仅应该具有一般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般实践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专业经验能力、专业态度能力、专业工作能力、专业知识能力、专业道德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等专业实践能力。然而,在具体分析过程中,仅仅指出了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构成,并未对相关的能力要求展开阐述;同时,也未结合会计学专业的特点对会计学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

    近年来,与市场对会计人员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相适应,高校的会计学教育方向特别是会计本科教育逐步向能力导向型转变,在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会计学专业建设中,如何完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整合会计系列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研究会计系列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与技能,提高创造性地应用会计信息进行经济决策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会计学专业的发展潮流要求教育工作者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形成来自于他们亲力亲为的实践感受,来自于模拟现实工作环境场景下手与脑的自如配合以及知识的灵活迁移。这些活动的实现,都要依托于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安排, 而这恰恰是现有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薄弱之所在。具体表现在:

    (一)体系中各环节间的逻辑关系不清晰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由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环节构成。 但这些环节之间并非等量并重的处在同一层面上。就社会实践与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而言,三者之间是有逻辑上的先后顺序的: 没有实践就难以形成论文,特别是会计学本科论文多要求以当前实际存在的会计问题作依托、体现实际应用价值;而实验与实习、 社会实践之间可以并列,属不同的认知途径。由此可见, 将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环节简单罗列在一起,是缺少系统性思想作统驭的, 逻辑关系不够清晰。

    (二)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会计学专业也莫不如此。会计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既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更注重他们对实际业务的操控能力,而这种实际操控能力来自于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感受和感悟,它不能脱离“干前学”,但它更依赖于“干中学”。它是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亲力亲为的切身感受,是学生对专业认知的必然阶段和过程,是不能被代替和剥夺的。在实践教学中,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该怎样做”,他们才是教学的真正主体,这与理论教学中习惯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是不同的。然而,目前学生的主体地位尚不明确,教学观念的改变是迫切的。 #p#分页标题#e#

    (三)校外会计实习效果不佳 现在一般高校组织学生到校外企业实习很容易流于形式,原因主要是缺乏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由于企业的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一般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在本单位进行会计实习,因此各高校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时往往会遇到来自企业的阻力。其次,校外实习点多面广,教学管理难度大。由于企业财务工作比较忙,其办公场地空间有限,每个单位一次只能接纳2~3个学生。这样每位指导教师要负责几个企业的学生实习,困难较大,加上有些企业对实习学生管理不严,放任自流,常常达不到预期效果。第三,实习时间安排与理论教学脱节。从各学校的教学组织来看,校外会计实习主要集中在学生全部专业课学习结束后进行,一般需要实习的内容较多,但学校受实习经费的限制,往往安排的实习时间有限,再加上会计理论教学与实习时间上存在差异,学生很难及时有效地解决书本上没有搞清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及时消化书本所学的知识。最后,学生对校外会计实习的兴趣不大。在企业的会计实践中,会计人员必须遵循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业务处理,并承担相应的会计责任,而指导会计实习的人员由于担心出现账务处理的错误而不愿意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实习单位很难接触到原始凭证等会计资料,因而实习中“只看不干”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学生对校外的会计实习失去兴趣,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实习收效不大。

    (四)忽视会计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2007年起实施的新会计准则,更加强调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对金融及其衍生品的驾驭能力,对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特殊业务事项的掌控能力,对公允价值的灵活运用能力。新准则的出台,是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而生,这势必在客观上导致会计学研究对象更加复杂和多变。不仅如此, 对一名会计从业人员来说,仅仅将这些复杂多变的经济业务作出专业处理远远不够,还要善于与环境沟通:与工商税务保持良好的沟通界面,与会计师事务所等审计监督部门交流顺畅, 与生产销售部门分工协作等。高质量的会计人才不是在书斋中长大的, 也不是通过完善的理论逻辑训练达成的,从学生成长为一名高质量的会计人才,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安排是重要保证。 学生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体会和认知, 才有可能激发出灵感,创新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也正是社会所期望的。

    三、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实践环节间逻辑关系的理顺,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在更宽视角下进行教学资源的配置,用好、用足校外企业资源,以及重新审视和看待会计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与动态性是当前实践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 基于突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实训、实作为主线, 笔者提出构建创新型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基础性实训模块 会计学专业的基础性实训模块是针对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如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单科结束后,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基础性实训。在实训资料的选择上,应首选企业真实业务和数据,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数量。同时,注意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积极推广运用虚拟、仿真等技术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广泛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工具,提高实践教学含金量。为了更好地熟悉会计准则中有关金融业务与产品的规范,应增加适当比例的金融专业实训课。在实训中应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培养沟通能力,使其尽量适应会计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二)综合实训模块这是在专业主干课程的理论教学基本完成之后进行的综合性实验。 此时, 学生已将升入大四, 一方面应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另一方面也应重视学生与企业的交流,并积极搭建两者沟通的平台。在实训阶段,应尽量以企业真实业务为依托,保证实验资料的鲜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地进行试验程序的设计。 针对具体业务,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其“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开放式的答案和个人见解。

    在实训阶段虽然还要依托学校的综合实验室,但在指导教师的配备上,应优先选择有科研项目以及具有双师背景的教师,同时还应邀请相当比例的企业会计实务专家来共同完成,这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内在要求。通过实训教学模块的训练,学生已基本具备独立完成企业一般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能力,为下一步进入企业开展实作做好铺垫。

    (三)实作模块 经过在校内的基础性和综合实训后,学生对一般会计操作流程已较为熟悉了,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水准。为了增强学生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以及体验真实的会计工作界面与场景,就必须将其放在更大的专业背景中。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安排最重要的环节——实作模块训练。实作,即在真实的专业场所进行实际工作的训练。学生对特殊业务的处理,与工商税务界面的沟通,与会计师事务所等审计监督部门的交流,以及与企业内其他部门的协调等工作能力的培养,均是通过实作教学环节来实现的。实作教学模块的目标决定了该环节只能在校外的专业场所进行,这也有利于学生的实战锻炼。

    (四)专题写作与毕业设计环节 无论是专题写作(包括学年论文)还是毕业前的综合论文的设计与形成,均是以基础性实训、综合性实训及实作三大模块为基础形成的,是对前面实践教学环节的总结和认识上的提升,也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环节应注意对学生写作思路与方法的指导,领会前期三大模块环节形成的数据的经济含义,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悟性、创新思维和科研意识,使其尽快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除了上述在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的创新外,为了保证会计实训的系统性、仿真性、趣味性,还应改革现有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基础会计课程实训》可以选择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全部模拟实验的形式,采用这种实验形式,学生可以练习全部岗位的模拟实验内容,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全面地熟悉和掌握整个企业的会计业务。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训》可以选择分组、分岗共同完成实验的形式,将会计模拟实验室布置成一个模拟财会科,分设若干个会计岗位,如:出纳岗、资金岗、存货岗、成本岗、往来结算岗、总账岗、稽核岗等,此外还应设置开户银行结算处、纳税申报处等。在每个岗位上要标出岗位名称、岗位职责、规定每个岗位分管的会计科目及所属的账簿、确定经济业务发生后凭证的传递程序等。采用这种实验形式,学生可以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增强会计实验的仿真性、趣味性。 #p#分页标题#e#

    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

    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能否达到预定目标,关键在于是否建立配套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并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