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发展论文范例

会计发展论文

会计发展论文范文1

1.市场化趋势。

所谓市场化,简而言之就是在经济领域通过法律努力形成完整规范的市场机制,改革价格体制达到供需平衡的市场状态。市场化是高职会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推动力。高职会计教育的市场化趋势是指高职会计教育将适应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及国际市场变化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的会计制度还不能适应企业经营多元化的要求,不利于会计信息的行业比较和分析,不便于投资主体对企业实施有效的财务监督。改革会计制度是完善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而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又是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进行的,不仅要考虑当前的市场环境,而且要能体现市场经济的未来趋势,方能指导新业务、新事项的会计处理。在不断探索新时期深化市场改革的新阶段,市场化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将得到强有力的支持,和公有制经济共同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会计教育在弱化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的新情况下,在国际市场格局变化发展的新形势下,不可能袖手旁观,必将为建立适应各行业的统一的会计规范体系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必然会遵循价值规律等市场经济的规律,呈现中国特有的高职会计教育市场化趋势。

2.国际化趋势。

所谓国际化趋势是指高职会计教育为赶超国际会计界的高度将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等方面积极借鉴国际会计惯例,与国际高职会计教育协调一致,更高程度地走向国际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国际互联网使世界经济整体化,各国之间的合作依存日益加深,信息、技术、资金、人力、商品、服务等流动跨过了国界,也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高职会计教育也必然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合作与交流,这将使高职院校会计教师树立国际意识、走出国门,更加了解国际经济社会,从而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计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职会计教育与国际上会计水平更高的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我国经济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会计标准国际化的改革不断加快,高职会计教育水平的提高与实力的壮大,有远见卓识的教育者必然会突破观念和文化差异的障碍,把目光投向中国本土以外的全球。我国高职会计教育必将借助国际教育市场的优势,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把握赶超发达国家的机遇,融合中西文化,创造新理论、新知识,加速高职会计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发挥作用。

3.德育化趋势。

所谓德育化趋势是指高职会计教育为了防微杜渐,保障社会经济秩序,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对潜在的会计人员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逐步加强的趋势。近年来,会计人员职务犯罪有增无减,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账目造假、财务舞弊、操纵利润等层出不穷,究其根由,缺乏应有的会计职业道德是主要原因之一。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均没有单独的“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一般都与财经法规搅和在一起,内容枯燥,课时很少,学分很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还不够重视。加强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先进的会计职业道德理念,训练坚强的会计职业道德意志,培养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习惯,孕育端正的职业道德品质,有利于提高会计的社会公信度,有利于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有利于反腐倡廉形成清正之风,必将得到会计界、教育界、社会各行各业的高度重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会计人员、潜在人员施加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将是必然,且力度也会逐步加强。

4.环境化趋势。

所谓环境化趋势是指高职会计教育的内容将有逐渐增加与环境有关的自然资源的耗存、质量、价值等的信息核算和披露的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剧、改革开放深化、投资规模加大,环境恶化也随之而来,水污染不断、沙尘暴频发、雾霾天增多……投资与环境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人们开始探讨环境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潜在影响、国家环境法规与企业经营之间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如何让会计人员使用环境信息来支持企业内部决策也被有识之士重视了。尽管我国高职院校环境会计的内容现在还是空白,但发达国家已经有了尝试。英美发达国家大多数大学的会计系均讲授环境会计的有关内容,英国有71%的大学会计系在教学大纲中规定环境会计内容,且呈现上升趋势,美国几乎所有学校均在课程中设置与环境会计相关的内容。尽管讲授环境会计内容已成为英美大学会计系的必然选择,但开设独立的环境会计课程的学校比例还很低,在美国仅有3%。美英两国的会计环境化趋势,对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的发展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环境化趋势将日益显现。

5.价值化趋势。

所谓价值化趋势是指高职会计教育不仅仅是会计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有越来越重视会计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社会价值观传导的趋势。网络时代的信息化会计与过去传统实体经济的会计相比,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实体经济的会计造假,影响面较窄,受害人较少;而借助网络利用上市传递虚假会计信息,欺诈面就很广,受害人可能成千上万。美国世通会计欺诈涉案金额高达110亿美元,简直是对他人财富的直接剥夺;我国的“亿安科技”“中科创业”“蓝田股份”等七大违法事件涉及的受害人高达783万~792万。这些案件反映出来的问题,并不是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缺乏,而是会计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的缺失。会计教育者再也不能只看到会计的实用价值、经济价值、眼前价值,而忽略会计的人生价值、精神价值、社会价值。会计工作不仅仅是为自己谋取一份薪金、为企业赢得诸多利润,还应该考虑社会效益、环保因素、百姓福祉、民众利益。即便无力奉献社会,也绝不能危害社会,损害公众利益。一旦会计的价值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高职会计教育的价值化趋势也就越来越明显了。

二、高职会计教育的发展对策

1.密切关注国内外市场动向。

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去年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从2005年至今9年间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超过35%,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我国要进行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职会计教育必然面临许多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比如,过去以出口导向的模式,将来可能逐步演变成以进口导向的模式,现在美元是国际货币,将来人民币有可能成为国际货币。所以,高职会计教育必须紧密关注国内外市场的新变化,及时调整教育目标、培养规模,科学地进行市场定位,发挥排头兵的作用,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稳步市场化的改革,开设更多优质课程,通过市场机制发挥品牌效应。虽然我国的会计教育有博士、硕士、本科、大专、中专多层次的教育,每年大约有50万以上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数量庞大,竞争激烈,似乎给我们造成会计人才市场饱和的印象,但实际上是结构不平衡,普通会计人才供大于求,实用型会计人才和高级会计人才严重不足。如果不关注市场,不进行市场调研,树立前瞻性会计教育观,如何满足市场需求?

2.加快会计教育国际化进程。

一是要树立高职会计教育国际化的理念,认清教育国际化是世界潮流,邓小平早就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世界就是要走国际化的道路,这可以给我国带来巨大的市场和教育资源,对发展我国高职会计教育事业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二是要确定高职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全球金融意识、国际经济观念、广博专业知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并适应经济全球化、国际信息化,通晓国际规则的高素质国际化会计人才。三是要构建高职会计教育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如开设国际贸易、国际文化、国际经济、国际政治等课程,及时采用国外会计学科最先进的知识和成果,选用国际先进的会计教材等。四是要加强高职会计教育的国际交流,如加强高职会计教师的国际交流、加强高职会计学生的国际交流、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和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促进国际资本流动等方面的作用非常突出,加快我国高职会计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也显得日益重要而紧迫。加快我国高职会计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也是我国对外开放、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3.加强会计的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就是遵循与其职业相应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一是要明确会计岗位的重要性。会计核算涉及许多关系人的利益,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牵动社会的经济秩序,而在处理会计事务时,却要靠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做出正确判断,所以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显得尤其重要。二是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克己奉公、诚实守信、不畏强权、坚持原则的精神,当急需用钱等个人私利与会计准则发生矛盾时,就会避免贪污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生,当会计人员与领导发生道德冲突时,就会运用法律法规,维护金融秩序,当下许多会计造假、利润操纵、财务欺诈等问题都是领导指使或强令造成的,能够不畏强权,敢于坚持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三是要掌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应该编制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精品教材,聘请经验丰富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专职教师,采用会计犯罪案例分析法、会计违规情境讨论法、现场感受法等生动新颖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使即将走向社会的潜在会计人员逐步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素养。

4.尽快填补环境会计的空白。

环境会计是指为了帮助投资决策,在会计工作中增加环境资源存储、削减、质量、价值等的信息核算和披露。如何将环境会计的内容融入现有的教学框架,是高职会计教育者应该探讨的问题。目前,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缺乏环境会计的内容,为了适应会计的环境化趋势,应该尽快填补这方面的空白,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教学内容,从而优化生态环境,造福子孙。高职会计教育应该填补的环境会计内容包括:环境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环境会计信息真实地对外披露的重要性以及披露的方式与内容、如何使用环境会计信息支持企业内部决策、审计报告如何反映环境问题引发的减值或负债情况、如何采取严厉的环境管制使污染产业的比重降低、如何使用没有污染的替代品减少产生污染的要素、如何投资环境友好型产业、如何避免不可持续的资源利用、企业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以及评估方法、企业环境发展和监控系统的构建、企业经营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垃圾处理及资产废置的会计问题、环境问题预算与绩效评估、环境投资评估、产品生命周期与环境成本研究、企业并购与环境成本效益分析、与环境有关的支出与承诺的会计处理问题、与环境有关的资产价值评估问题、如何引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的先进技术等等。

5.增加高职会计的价值教育。

会计发展论文范文2

关键词:管理会计;理论发展;问题;对策

作为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管理会计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方式,借助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财务资料或者其他来源的资料来帮助领导阶层进行规划和控制各项经济活动。通过管理会计工作,领导阶层可以显著提高管理效率并且使管理更加科学合理。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已经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理论体系。但是,现阶段经济发展较快,市场变化日新月异,管理会计的发展就显得相对落后,需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进行推动。

一、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探究

(一)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体系尚待完善

自十九世纪早期,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发展就开始起步,然而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却相对短暂。根据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发展的实际情况,管理会计理论在完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两个比较极端的现象:一种现象就是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人员很容易只侧重于探究财务会计,这样就很难形成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独立体系,使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的工作得不到进一步的完善;另一种现象就是研究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部分人员过于侧重研究管理职能,往往忽略了基本的数理统计方法和财务管理,导致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发展缓慢,很难形成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体系。所以,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必要的时候研究人员可以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来促进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完善。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没有明确的界定难以独立发展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属于会计的分支学科,其理论体系的形成都是为了帮助管理阶层对内部各项事务实现科学合理的管理工作。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实际上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就是建立在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财务资料的基础之上的。所以,管理会计的研究人员在探究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时候常常会参考财务会计的研究结论,这从一个方面上可以看出财务会计的发展对于管理会计的探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就很难形成明确的分界线,也就造成了管理会计难以独立发展的局面。有些人认为管理会计只是财务会计的一种简单变形,这只会使得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更加难以快速发展。

(三)管理会计的理论发展与实际应用脱轨

从理论上来说,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发展应该有利于领导阶层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推动各项经济指标的不断提高。然而实际应用过程中,因为部分工作人员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不够全面而且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两者难以区分,就造成了很多工作人员直接将管理会计的应用和财务会计的实践混为一谈,进而使得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实际应用之间不能很好地衔接起来,尽管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不能对领导阶层的各项决策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实际的运行结果也不能对管理会计的理论发展起到一定的验证以及参考作用。所以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的完善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阻碍,尤其在实际应用方面更是存在很大的困难。

二、针对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体系

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体系的重要环节就是创立起一套具有现实意义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要想建立具有现实意义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完善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这项工作主要应从两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就是要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相比,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够成熟。建立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过程中,相关研究人员必须深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经济发展情况,建立起符合我国实际发展情况的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体系。

(二)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会计规范

作为改善市场经济发展现状和提高国民经济水平的关键环节,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会计规范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根据现阶段管理会计的实际发展情况,可以将建立管理会计统一规范的工作分成两步来进行:第一步就是要精简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利用更加精准并且概括性好的言语来进行解释,同时应该减少各种歧义现象的发生,使得管理会计的规范更加通俗易懂,促进其更好地引用到实践过程中;第二步就是要根据管理会计理论的实际应用情况为管理会计理论创建起一套统一标准,通过文本的方式把管理会计具体的应用方式和各项标准确定下来,避免实践过程中随意应用的情况,从而使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更加科学合理化,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

(三)提高管理会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检验作用

提高管理会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检验作用是建立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在实际的会计实务里面应该体现出管理会计的实践价值。一旦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能对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进行检验,那么管理会计理论是否具有应用价值就无从得知。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经历了实践磨砺的理论才能发挥更好地应用价值。通过实践的检验,不仅可以看出管理会计的总体布局是否合理,还可以明确具体细节是否科学。此外,管理会计的缺点也会在实际检验过程中表现出来,有利于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补充完善。

三、总结

建立一套健全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可以帮助领导阶层分析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而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没有明显的分界以及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轨等,造成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发展受阻的现状,这些都需要有关工作人员应积极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推动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雅涵.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问题探讨[J].财务与会计,2015,(12):14-16.

[2]张崇雯.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市场观察,2016,(z2):131-132.

会计发展论文范文3

一、会计电算化与信息化概述

会计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是与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密不可分的,同时会计电算化技术的终极发展目标必然会是会计信息化技术,二者之间不存在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渐进演变的过程。将传统会计电算化中融入现代网络技术之后就成为了会计信息化技术,我们只能说,信息化是电算化的高级阶段,并有效提升了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效果。会计信息化较会计电算化操作而言具有如下的优势。首先,二者的产生背景不同。不同的时展特点造就了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在我国经济发展初期,企业的数量和生产规模还不是很大,所以使用电算化方法就足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加快,企业的数量和规模都与日俱增,加之新型网络技术的诞生,使得信息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其次,二者的作用不同。电算化技术主要是为了用于降低人员的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而使用的;而会计信息化系统则不只满足于此,它还具有提高企业管理效能的,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再次,二者的操作方位不同。电算化操作主要实现企业内部数据的使用,而信息化系统则可以与外部系统互通有无,实现资源的共享。

二、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1.会计信息化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仅实现会计电算化不能够满足信息需求者的要求,电算化只能为财务部门录入凭证、数据所使用,主要为财务部门服务,属于部门内部应用;而会计信息化的数据可以从企业外部获得,除了为财务部门服务,还需要为管理、决策层提供服务。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必须将企业信息化需求与会计信息化有效结合,实现企业信息无缝连接。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经营成果评价的重要指标,应该适应企业信息需求的变化。企业在财务管理、生产经营、信息决策过程中,将各管理信息系统集为一体。

2.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最终发展目标

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进行数据批量处理,使传统会计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随着全球信息化、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电算化已经缺乏信息共享功能,不在适应现代化信息需求,它的发展已经出现瓶颈,这时会计信息系统出现,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在网络环境下,通过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协同工作,将所有数据信息存储在信息系统中,组成信息系统数据库,成为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使企业管理者可以实时访问数据库,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达到实时处理数据的功能。

3.会计信息化能够有效弥补会计电算化的缺点

由于企业引进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使传统会计信息处理方式有所改变,更多地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存储、传递与共享,把会计工作所需要的数据直接保存在计算机网络里,通过划分权限,给企业内部各部门授权,使企业财务信息在各部门之间能够随时随地直接被取用,提高了数据的使用效率。

4.会计信息系统的完善离不开会计电算化模式

会计环境的改变为信息技术发展提供了充分条件,对传统会计核算、电算化技术带来一定的冲击,构建现代化会计模式,使其与传统会计核算模式相结合,目的是实现企业生产经营、会计核算自动化,通过信息化管理使企业内部信息交流顺畅,对企业每个流程进行监控。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提供大部分的信息资源,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如何实现会计电算化向信息化方向的过渡

1.树立企业和员工对于会计信息化的正确认识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在会计领域,被人们的认识领域提出差异,它正在被企业高层所重视,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信息化已经有了正确的理解。随着决策层观念的转变,会计信息化的具体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企业经营者与员工认识到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工具,改变企业原有管理、决策理念,运用会计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的有用数据。

2.加速整合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企业和信息化的协调统一

在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改革进程中,往往存在单一体制的改革现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只限于会计部门内部,而缺乏与其他部门的协调统一;同时,在信息化改造的过程中,管理者还忽视了与原有管理系统的融合,造成了信息化系统运转不良,无法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对此,企业管理者在应用信息化技术时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分步骤的进行,不要急于求成,而要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才能实现信息化系统与企业自身状况有机结合。

3.注重培养专业化人才,以配合信息化发展进程

会计信息化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要求高,企业要从自身经营特点出发,培养现代化技术、会计实践、综合素质都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制定企业总体信息规划,要求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与运行,必须立足于财务报告生成,按照我国统一会计法规进行操作,目的是将会计信息化融入到整个系统中,强调企业财务信息输出的时效性,为企业会计数据的快速搜集提供支持,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信息增值。

四、总结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操作方法的一项里程碑式的变革,它将会计电算化处理手段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了有机结合,是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新方向。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会计信息化的实现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管理条件,这也给企业自身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提高会计工作的数据核算效率,从而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和精确地依据。在有传统的电算化模式向会计信息化转变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企业要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保证会计信息化在企业内部得以有效的推广和实施,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作者:于婧 单位: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性

(一)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求

首先,传统手工会计主要侧重于会计核算,缺乏管理信息支持,会计信息的辅助管理参与度不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为落后;其次,传统手工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尤其是成本核算信息不全,报表信息时效性不强,决策支持信息几乎空白,导致企业经营成本较高,经营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再者,传统手工会计较为繁琐,会计人员无暇参与管理决策,时间基本浪费在日常会计处理工作中,如工资数据的计算汇总、账簿数据的重复抄录和报表编制等,会计人员压力较大,加班加点也是“家常便饭”。鉴于以上问题,我国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客观上必然需要实施会计电算化,不但能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也能解放会计人员的双手,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

(二)接轨国际会计的必然选择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传统手工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愈来愈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信息需求,传统手工会计的弊端也日益凸显。然而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已经到了较高的层次,会计信息和管理信息的迅捷度较高,现代企业的竞争力明显增强,我国企业尚难以企及,加上跨国企业不断地涌入中国,我国企业的竞争危机愈发逼近,和国际会计接轨的意识也在逐步提高,借鉴国外会计电算化为我所用,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电算化也是必然选择。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当今现状

(一)区域发展失衡,电算化层次低

首先,我国会计电算化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受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影响,大多数企业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而西部城市受地域经济和地理条件影响,企业会计电算化水平较低,还存在很多手工会计的身影;其次,我国普遍大中型企业几乎都已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而小企业基本还是原始手工操作,制造业与其他行业相比电算化普及率较高;再者,不同区域、城市和企业的会计电算水平参差不齐,虽然会计电算化得到了基本普及,但大多还处于会计核算层次,除了少数大型上市公司外,管理层次几乎空白,会计电算化层次较低。

(二)软件接口混乱,数据难以共享

首先,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发展速度较快,仅财政部认可的就达40多种,省级评审通过的也有200多种,且已从专业化发展到了商品化,但软件公司受经济利益驱使,片面突出个性化,功能模块不统一,软件间的数据接口较为混乱,同一软件各子系统间和不同软件间的数据资源无法实现共享,直接造成了软件数据的孤立,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也大打折扣,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纵深发展;其次,软件公司出于商业目的,对软件开发技术保密,开发平台和技术各异,编程风格和软件架构也差别较大,数据接口自然难以统一,数据兼容共享的实现也困难重重。

(三)内部控制缺陷,电算审计困难

首先,内部控制实质上是对人的控制。我国会计电算化虽然克服了部分传统手工会计内部控制的人为操作因素,但整体内部控制体系尚未建立,内部控制还存在缺陷:如会计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环节的内部控制还存在漏洞,尤其是对会计数据输入环节缺乏监管,会计操作员职责规范不明,存在赋权随意性等现象;其次,内部控制的缺陷,直接加大了会计舞弊风险,同时传统手工审计线索在会计电算化下几乎难觅踪迹,已经从传统看得见的凭证、账簿和报表,变成了电子存储介质,即使打印输出的证账表,也是电子数据的再现,而且电子数据可以无痕迹修改,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审计困难;再者,在电算化环境下,我国手工审计已无用于之地,尚缺少完善的电算化审计软件,也让审计风险和审计难度进一步放大。

(四)数据安全性差,软件功能不全

首先,我国会计电算化数据安全性较差:一是电子存储介质易损坏,会计数据容易无形消失或毁损;二是会计数据易被无痕篡改,存在信息失真风险,同时存在被会计人员非法泄密风险;三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存在自身系统缺陷、软件非法操作、黑客攻击和计算机病毒控制等风险,直接影响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其次,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功能不全,主要注重核算功能,将传统手工会计的核算流程和核算方法生搬硬套到会计电算化软件中,缺少必要的资源梳理与整合,传统核算弊端依然存在,另外管理预测等功能较少,更缺少决策支持系统,属于非完全ERP(企业资源计划)信息系统,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步伐。

(五)电算人才不足,管理依然缺位

2014年第7期中旬刊(总第558期)时代Times首先,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较多,但主要是取得会计电算化资格的初级人员,缺乏中高级会计电算化人才;其次,虽然会计电算化人才总量较多,其中一部分为非科班出身,还有一部分是老会计的自然过渡,财务素质较高,会电操作水平较低,另外,还有一部分会电操作人员,操作水平较高,财务素质较差,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较为匮乏;再者,会计电算化管理依然存在缺位现象,不但会计人员权责不明,维护人员欠缺,授权管理混乱,账务参数随意变更,而且整体管理水平不到位,缺少必要的监督控制。

(六)规章制度缺失,国际化程度低

首先,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和《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相关规章制度,但并没有出台具体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细则及操作指南,也没有将会计电算化提升到《企业会计准则》的高度,完整系统的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其次,与国外会计电算化相比,我国会计电算化法律法规建设较为滞后,同时,在会计软件的开发、功能模块的设计和数据的共享性等方面也均有差距;再者,国外会计电算化理念也在发生变化,已经发展到企业全信息化层次,由此可见,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整体较为缓慢,国际化程度较低。

三、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化和标准化

首先,随着会计历史车轮的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将会逐渐走向普及化,不但企业会实现会计电算化,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各行各业都会走上会计电算化道路,从“土豪”变成“大众”也是必然趋势,而且区域间的发展失衡状态会逐渐消失,电算化层次也将从“核算”走向“管理”,不过这就需要通过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信息使用者等诸方努力,转变观念,借鉴吸纳,推陈出新,逐步实现;其次,会计电算化的标准化就是要建设我国统一规范的会计电算化体系。一是要制定我国标准化的会计电算化总体规章制度,将内部控制融入会计电算化全流程,解决规章制度的缺失,填补内部控制的漏洞,确保会计数据的安全,提高会计电算化信息质量;二是要打破我国软件间的固有壁垒,制定统一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规范,保证软件基本功能齐全,统一子系统间的数据接口标准,实现模块间的会计数据自然共享,规范不同软件间的数据交换标准,实现软件间数据无缝链接,提高会计数据的可兼容性,以及纵横向会计数据的可比性;三是要制定标准化的会计电算化操作规范及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规范等,让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有章可依,培养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同时,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质量;四是要制定标准化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管理规范,明确权责,细化到位,强化管理,为提升会计电算化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二)会计电算化的审计化和云储化

鉴于我国会计电算化审计的现状,放眼全球会计电算化审计的发展方向,会计电算化的审计化是未来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一大趋势,即是在会计软件中融入审计功能模块、预留相关审计线索或增加审计数据接口,保证审计工作能顺利有效开展,也可以针对标准化的会计软件研发专门的会计电算化审计软件,以起到查错防弊和编制真实可靠的审计报告的作用,进而达到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的目标。针对我国会计电算化会计数据数据安全性问题,未来云储化必将是一大趋势,即将会计数据存放在云端大数据库中。一是云储化不但能为数据存储提供较大空间,也能确保会计数据的连续性;二是云储化以网络为平台,能够进行快速的数据查询、导入和导出等操作,数据存取速度较快;三是云储化通过对云端数据进行多重加密,不但能提高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切实避免会计数据的无端丢失,也能有效防止内部数据外泄,而且通过强化高科技防火墙,可以大大减少黑客攻击和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为会计安全加上双保险。

(三)会计电算化的决策化和国际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核算型”会计电算化将逐步淡出视野,“管理决策型”会计电算化必将走上历史舞台。我国要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决策化:一是要完善会计软件功能模块,在会计软件中加入管理决策模块,从注重核算层次,转向注重管理决策层次,进一步完善会计软件功能;二是要梳理整合会计电算化核算流程,并进行优化创新,完善数据间的勾稽关系,真正实现核算数据为管理决策所用,为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企业全球化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国际化也是一种必然趋势。我国要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国际化:一是要依照国际会计准则,借鉴国外先进会计软件的开发经验,结合中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实际,由财政部牵头,集合多方力量联合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二是要在会计软件数据接口、会计电算化发展理念、会计电算化制度建设和体系建设等方面,积极向国际会计电算化靠拢。

(四)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和智能化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电子商务平台的迅速成长,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步成熟,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和智能化也是未来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我国要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一是要将传统单机会计电算化系统,以网络为媒介,融入E元素,积极探索开发功能较为完善的网络会计电算化系统,即网络会计软件,不但可以实现单个终端独立处理会计业务,也可多个终端协同处理一项会计业务,突破空间限制,共享数据资源,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二是要依据电子商务平台,在会计软件中加入电子商务功能,提高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处理的收集与反馈速度,实时地为管理决策提供具有较强时效性的信息。我国要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智能化:一是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以相关决策模型为基础,结合多种专家数据库,打造出智能化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以将决策信息进行量化,让理性化决策变为数字化决策,另一方面可以为管理决策者提供智能化的相关专家参考意见;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融入新科技,让会计核算更简单,比如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原始凭证,并自动填制记账凭证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同时为决策者智能化提供其所需要的相关会计数据和非会计数据,也让决策变得更加简单和智能。

(五)企业全信息电算化

随着企业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决策信息的纷繁芜杂,企业全信息电算化必然成为更高层次的电算化发展趋势。我国要实现企业全信息电算化:一是要重构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的功能结构,将企业管理决策所需的全部信息要素纳入系统中,打造全供应链管理决策信息系统;二是要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技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多种手段,塑造商业智能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三是将全供应链管理决策信息系统和商业智能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相融合,实现企业全信息化电算化,以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系统、全面的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进而把握时机,做出正确决策,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四、结语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业绩显著,但发展现状仍然让人担忧,尚且存在诸多问题,亟待矫正和解决。通过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结合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探讨解决措施,把握发展趋势,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必能水到渠成,并逐渐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

作者:赵连灯 单位: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第三篇

一、ERP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的关系

(一)ERP的应用促进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现代信息技术、Internet/Intranet技术以及电子商务发展基础下的产物指的是,融入了企业先进管理理念的ERP软件。企业采用ERP系统,等于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帮助员工自身发展的平台,员工借助于ERP平台,不仅可以加强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经济、财税、电子商务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能提升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维护系统使用技能,员工在使用ERP时,也可以更好的提高自身对会计预测、分析等能力。

(二)ERP要求会计人员知识更全面

企业对会计人员在ERP运用中的要求不断地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仅要全面,且必需熟悉财税、会计、金融等问题,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要有坚实的基础,此外,会计人员需系统掌握会计软件的使用技能,以及ERP相关管理工作和操作技能。

二、ERP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趋势

(一)ERP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需要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

从企业财务软件使用方面分析,目前企业对电算化人才需求不再停留在以往的,只要求会计人员具备简单的会计核算能力,而是对电算化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财务软件的应用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会计核算,从根本上转变为企业管理决策可靠的依据,同时要求会计人员具备相应的数据分析能力。其次,要求会计人员培养自身对网络和数据库的知识体系,主要由于目前企业财务软件是在网络环境、数据库环境下运行。

(二)ERP视角下电算化发展需要新的会计电算化岗位

笔者对企业在ERP环境下的信息化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有60%的企业实现了企业信息化,40%的企业正在模拟企业信息化,20%的企业在模拟升级信息化,。由此可知,我国大部分企业信息化已向更高层面的ERP系统发展。但企业在突破传统会计信息应用的同时,企业也存在缺少管理维护人才的情况。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使用的调研结果:我国大部分企业在会计信息管理中广泛的采用信息化系统,ERP系统中的财务核算、供应链等模块被广泛应用在大中型企业,而小型企业一般采用的是主要包括财务、供应链等模块的小型信息系统。由此可见,会计软件的应用对行业企业的重要性,企业为顺应ERP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必然会加大企业软件应用系统维护的综合性人才需求量。对金蝶、用友等系统开发企业的调研结果:随着本行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适应企业对ERP软件的需求,开发了大量适应企业各个层次的ERP软件,因此企业不断提高对会计信息化营销实施维护人才的需求,最终导致会计电算化人才产生新岗位。

(三)在ERP视角下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要求人才需求结构向复合型发展

我国为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指明方向:工作应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不能采用传统的手工做账方式;与企业系统相融合;向管理、决策电算化方向发展。随着企业向现代化不断的发展,目前我国企业电算化在核算方面已达到标准,管理系统中流动着各种数据,企业管理各个环节都使用计算机管理。与此同时,更加突出财务管理模块在财务管理和决策管理方面受着人才能力的限制。从ERP管理理念出发,只拥有单一会计核算能力的会计人才,已不符合企业在ERP环境下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要求。而从目前企业ERP发展趋势角度看,企业的人才需求结构已向复合型发展,因此为了企业良好的发展,应当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三、结束语

会计发展论文范文4

1.1企业文化培育存在问题。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导向,对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前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比如文化构建过程中没有结合时展的特征,使得企业文化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最终导致企业文化的作用不能积极发挥。

1.2企业生产过程中对新型技术的应用不足。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科技的社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应该要加强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应用,当前很多企业虽然对产品的质量以及附加价值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对各种先进技术的研发力度不够,并且也没有积极加强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导致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价值得不到提升。

1.3对员工的管理模式有待改进。

对员工的管理是经济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变成人力资源之间的竞争。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对员工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导致员工的积极性以及潜能没有被完全激发,最终导致企业经济管理效率不高。

1.4企业的组织结构冗余。

企业的组织结构冗余,会导致企业不同层级之间的人员沟通出现障碍,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很多问题都出现在基层,然而组织构架的冗余导致企业基层的问题很难传达到决策者层面,因此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2.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对策建议

2.1加强新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未来的企业产品往往会融入更多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产品是企业的核心,为了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就必要加强各种新型技术的研发以及应用,实现产品绿色化、科技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该要对生产工艺和包装方式的改进,从而将原产品升级成为高科技,使得企业的竞争实力得到提升。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在原材料、产品的设计、生产制作、包装运输等各方面的改革,利用全新的技术以及工艺提升企业产品以及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获得持续的竞争力。

2.2培育新型的企业经济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精髓,企业文化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民众对企业的了解,往往是通过企业产品以及企业形象获得的,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新型企业文化的培育,从而使得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都具有新型的管理和生产理念,在生产以及经营过程中能够积极践行各种先进的管理意识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践行的新型的理念,企业文化的建立就是通过企业内部所有人员共同努力完成的,因此要积极调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竞争力。

2.3加强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实现对员工的综合管理。

员工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对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企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管理手段和模式进行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对员工实现更好的管理,从而促进员工的潜能被激发,为此,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员工的需求的分析,了解员工在工作以及生活中的问题,积极帮助员工解决问题,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疏导,有助于提高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首先应该要对新招聘的员工要根据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以及具体的情况来确定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了解新晋员工在工作中的思想状况,为他们尽量提供较好的环境,并且进行相应的培训。其次要在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定义职位的需求,从而按照职位的需求给员工具体的评价。同时也要在员工的绩效考核中进行需求分析,要以培训者为中心,了解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以便得出最佳的工作评估,帮助员工在工作中树立信心,促进员工的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最终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高。

2.4加强企业组织机构的完善。

企业组织机构的完善是确保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企业组织机构的建立,尽量降低企业的组织结构的冗余性,对企业中的一些并没有实质性作用的职能机构进行压缩,可以减少企业的管理层次,让企业的基层人员与决策层人员之间可以有更近距离的对话,从而促进企业的领导者能够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行有效的了解,并且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之后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应对。

3.结语

会计发展论文范文5

财务报告是一种以对外汇报的形式进行达到工作目的的会计,其内部的因素。如财务会计体系,财务会计工作途径,财务会计最终目的均会受到其所处的外界环境的影响,随着其参数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在这个物质需求快速变化的时代,财务会计的执行过程当中容易出现种种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断深入探讨,才能够归结出适合当前经济市场的合理发展趋向,使财务会计可以更好地进行发展。

关键词:

财务;会计;知识化经济;国家化特征

整体来讲,市场经济越发达,会计的作用就显得越为重要,从我国并没有专业会计行业人员的历史,到现在拥有人数可观,质量上乘的专业会计人员,从极为单一的会计体系,发展到现在较为完善的财务会计理念,这些发展和变革与整个社会的市场经济水平及需求密不可分,因而可以得出,财务会计行业的发展与变化和整个会计市场一样,其发展的趋势由所处的大环境决定。我们要从整个社会的背景下去寻找当前财务会计的不足与问题,找出这些不能够符合当前社会环境的地方作为切入点,以促进整体财务会计发展。

1.什么是财务会计

说到财务会计的问题,必然要先了解财务会计的具体内容。简单讲,财务会计是一种对外报告的会计,它使用自己所存在的特有的方法与较为专业化的技术,将一个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财务状态用较为通用的格式整理并总结出来,因而我们可以通过财务会计来整体了解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整体动向,包括资金的方向,以及相关经济活动对整个企业产生的相应影响,以使得我们可以根据财务会计更好的了解整个企业的发展,并为其制定更加适合企业内部的发展方向。

2.财务会计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作为外部会计信息的直接接触者,确实需要其拥有一些基本的会计概念知识,可对于实际情况来讲,财务会计所提供的内容为不同对象提供的有用信息是不一样的,而不同对象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也是不同的,造成财务会计不能满足各色要求的状态,同时又不能实现能够同时满足不同对象要求的状态,这使得财务会计的通用财务报表失去了其原本要提供信息的意义。

2.1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不足

目前我们处于一个全球经济模式不断变化的时代,我们经常很容易把一些企业的风险与损失都归结到财务会计的头上,认为是企业财务会计的财务报表没有真实的起到对整体企业内部情况如实反映的作用。从这些观点来看,我国财务会计领域依然存在着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力不足的问题。而这个原因所产生的问题并不是客观不可改变的,而是由于主观的影响,如相关经验不足,对其整体的定位偏差,使整个财务会计工作失去了真实有效的特点,加上我们所说的不确定性的经济业务,这些会在最终的结果判定与输出中产生一定的偏差。而该问题的解决方式是在可控的角度上存在的不可完全消除状态。因为造成这种财务会计问题的同时,并不是我们刻意为之,而是因为相关技术从业人员本身的知识水平以及素质水平导致的。当我们按照相关的专业要求对相关的技术从业人员进行培养,使财务会计从业者得以实现内部提升时,虽然可以保证在整体操作过程中更加规范,更加严格,却不能保证不同个体之间会产生不一致的结论与成果。财务会计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存在太多人为的衡量,审视,对比的步骤,这些过程并没有明确化的相关指标与要求,因而才会造成主观意识影响整体结果的现状。因此,为了使整体财务会计职业在进行业务操作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对真实状况的失真反应,企业必须整体加强会计相关从业技术人员的资格水平,提高整体素质素养,为相关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必要培训,最大程度的保证判断内容的公正性以及客观可靠性,这一不可更改的步骤也将成为财务会计行业发展的必要趋势。

2.2企业管理结构不够完善

综合目前整体的财务会计行业来看,很大一部分问题在于企业的管理结构不够完善,其对内部整体的控制及监管工作不能得以有效实施,监事会对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业务不能有效行使监督权,这使得过多的披露信息并不存在客观的可信性,完善整个企业的结构,使得财务会计工作可以及时发现相应弊端,使得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真实性可以不轻易被领导层左右,拥有自主的客观判断权。企业管理结构的不完善会导致一监督为主的工作不能顺利开展,使得整体财务会计工作陷入较为尴尬的局面,在某种程度上无法保证对舞弊,违法等现象的避免。追其根本,根据企业内部结构与相应的发展状态,我们可以从优化股权结构作为一个基本切入点,在此之上对整个企业的管理结构进行相应完善。

2.3财务会计中的不确定因素及影响

通过对现有财务会计状态的整理与反思,我们可以看到不确定性在整个财务会计中起到很大影响,不确定性的经济活动给企业所带来的最终结果影响也是不确定的,我们无法同通不确定的性质来推测最终的情况,是盈利还是亏损。但可以确定的是,整个经济业务的实现与否是建立在单独一个或是多个不确定事件的是否实现上的。目前财会会计所采用的是传统的通用财务报表,在收入与成本关系间的处理来看,如果我们一味坚持传统原则,我们就不能够通过财务会计的财务报表来分析出企业内部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相关影响,也就是说财务会计的财务报表在某种程度来讲已经失去了对风险或利润结果的披露。从更实际的角度讲,准确并如实的对不确定性的经济活动进行披露,是一种有助于对整个企业相关状况进行深入了解的极为根本的途径。正是由于对不确定性的披露有如此大的影响,便出现了许多企业使用小伎俩,在财务会计的财务报表中使用“障眼法”,使真实存在的问题被分成不同部分或者不同步骤进行披露,以此来缓解进行集中披露所产生的相关影响。因而,对不确定性的企业内部经济活动披露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整个不确定性经济业务所涵盖的内容过于广泛,而在披露财务会计不确定性的过程中整体理论的不完善会存在一定的约束,使得太多内容不能够在财务会计的财务报表中显示出其真实的状态。因而不论是规范程度,实施方法方面,还是具体内容范围方面均有待提升。

3.财务会计发展趋势分析

3.1知识型经济发展

就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整个世界都在朝着数字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使得目前的各色产业在向知识型方向转化,只有知识型人才,知识型企业,知识型变革发展才能追赶社会的需求。但我们迎来全新的知识型经济,整个市场社会背景将产生极大的变动,这使得以市场背景环境作为发展基础的财务会计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对于这样的一个将有可能颠覆传统的变化,其实前人早就做过一定量的分析与讨论。之所以说整个发展趋势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是因为我们从最初的对物质的要求已经被满足,当我们满足了外在要求的时候,一定会对更加高层次的经济有所追求,此时知识化经济就会因时代的变化而被融入各行各业,财务会计行业更是不会例外。企业的构架结构和财务会计制度及宗旨也必然会改变传统模式,融入更过内涵化财务会计发展,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拥有更高的操作技术水平及市场适应程度。

3.2国家化特征研究

在对整体财务会计问题的发展趋势分析中,我们必须融入对目前以及将来社会经济背景环境的整合以及预测。在前人对财务会计的发展分析中,我们得以总结出财务会计国家化特征中会计信息质量所制定的标准,这使得财务会计结果的质量与相应指标有标准可循。国家化特征研究是因为我们在财务会计工作中要切实要求一种“相关性”,相关性即为一种联系,其要求我们对整个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一个复合性的界定,来保证财务报表的最终完成质量。之所以将国家化特征的研究放在财务问题的发展趋势分析上,正是因为在研究中,我们是将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财务报表所呈现的相应事实信息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相关要求联系起来的。这对于整个财务会计的发展来讲是一个符合我国当前市场经济背景环境的全新切入点,使得国家化的发展研究想法得以实现对我国社会经济市场背景环境下财务会计工作完善的保障。在对国家化特征发展方向的研究分析上,还有一个部分不可忽略,即财务会计的财务报表的相应质量与其对财务报表要求所设定的方向是有相互制约的关系的。整个财务会计工作内容的完整度与保真程度,可以影响到最初我们发展财务会计的预定方位及具体实现程度,而最终的财务会计报表的目标设定又反馈出整体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特征。因而在,在国家化的财务会计发展过程中,财务会计基本假设与财务会计所反映出来的最终形式应该是一致的。只有在二者相互统一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对财务会计行业的整体发展。综上所述,依照知识型经济的转变与整体财务会计的国际化变革来分析发展趋势,是当今社会经济市场背景下财务会计发展的主流,可以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解决相应的财务会计中存在的问题,也对整体财务会计行业水平与业务质量起到良好刺激作用。这需要在发展过程中做到对财务会计中工作报表保持我们所要求的各种标准,比如对真实性、可衡量性和整体性等各方面的衔接与衡量。同时要求,相关财务报告在合适性、可校对性等方面深下功夫。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财务会计的实质与体系的发展是在不断整体地跟随社会市场大背景的变动而进行改革与变化的,我们的发展方向也应该是为了不断实现背景的变化要求。

参考文献:

[1]黄娴雅.农村土地资本化与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问题研究(硕士论文)[D].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6.

[2]韩英.行政会计行业财务会计系统分析与设计(硕士论文)[D].吉林大学,2015.

[3]周舟.中美部分会计准则扼要比较研究(硕士论文)[D].昆明理工大学,2015.

会计发展论文范文6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会计转型

随着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已被广泛应用于会计领域中,替代了一些高度重复的工作,并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从而使许多财务人员从日常繁杂的会计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具有高附加值的管理会计工作中。再者,在互联网信息全球化的趋势下,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企业的每一个决策的科学性和战略性都关乎企业未来的道路和前途,因此决策者在决策时就需要更多的信息作为参考,这就迫切需要财务人员从会计视角为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由此可见,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是会计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在现实环境中,大部分企业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过程中会面临许多问题,本论文列举了转型过程中会遇到的几个关键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概述

财务会计是指依据企业会计准则,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操作流程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进行系统的核算与控制,为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成果等信息。财务会计通常以财务报表或报告的形式向信息使用者传递企业各种财务信息,便于信息使用者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做出各种投资、借贷等决策。管理会计是指以推动企业实现战略规划为目的,运用管理会计的工具和方法,参与企业规划、控制、评价活动,从财务角度为这些活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管理会计所需的信息大多来源于财务会计,然后通过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而获得对企业规划、决策、控制与评价所需要的信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主要指标体系和内容是一致的,二者只有同步实施,更好地配合,相容发展,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企业才会获得更加长足的发展和无人能超越的潜能。

二、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所面临的问题

(一)人们对管理会计的认识还不到位。目前,大部分企业的高层领导人员对管理会计的认识还存在偏差,对会计转型的重视和支持度不够,这是制约会计转型的重要因素。大部分企业的高层领导人员还没有认识到财务人员对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更别说让财务人员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中了。其次,有很多会计人员自身还没有转变固有的传统思想观念,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也很有限。甚至有很大一部分财务人员只是简单认为会计只要做好账,编好会计报表就可以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己无关,更不会积极参与其中,也就谈不上给领导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了,更意识不到作为一名合格的财务人员是必须要把会计核算的信息准确地运用到实践中的。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技术应用状况不佳。首先,企业内部环境的不适宜。企业要建立管理会计信息技术应用系统,就要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就要对企业多方面进行调整,这些调整可能会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企业组织机构的调整、人员的调整等,但大多数企业并未作调整,再加上大多数企业的权责分配不规范、企业内部环境的不适宜,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化技术实施起来举步维艰。其次,企业风险管理的不规范。大部分企业对管理会计信息化技术应用系统出现的风险预警无法迅速识别,往往采取的防控举措也不太科学,致使发现风险后,在短时间内却无法有效控制风险。第三,企业内部监督体系不完善。目前,大部分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监督体制、操作流程、管理方法和相应的岗位制约机制还不完善,这使得企业内部的监督体系无法正常发挥其监管职能,最终导致管理会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缺少长效的内部监督机制。第四,建立会计信息化平台必须配备高水平的软硬件设施。但目前有部分企业无法做到这点,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需要先进的软硬件配套设施,还要不间断地维护,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第五,管理会计引入我国的时间短,多数企业会计人员还在了解学习阶段,根本胜任不了管理会计的工作要求。

(三)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缺乏。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顺利转型离不开专业化的管理会计人才。在互联网背景下,会计的职能更加趋于信息分析。因此,专业的会计知识、计算机技术和跨学科知识已是会计人员必备的知识体系。但就目前大多数企业来说,大部分会计人员的跨学科知识背景和实际操作能力难以胜任管理会计工作岗位的需要,真正的专业化管理会计人才少之又少。

三、加强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对策

(一)提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会计转型是会计发展的必然,更是需要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会计转型工作是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会计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等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参与,才能顺利实施。首先,要提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转变原有观念,树立管理会计理念。目前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日趋完善,逐步形成了预测、决策、预算、控制、考核和评价的管理体系,它不仅可以通过对市场的预测功能,给企业提供预警信息,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还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其次,更新管理者的意识,让其充分认识到会计转型的必要性。借助多种方法努力提升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认识水平,让他们深刻理解管理会计的优势潜能和会计转型将会给企业带来的利好。最后,会计人员要尽快融入到会计的改革中去,跟上会计转型的脚步。为了管理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可以建立以责任利润为中心的内部考核和激励机制,把员工的任职升迁和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有效挂钩,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各个责任部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还可以有效激励员工为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努力。实现会计转型,并不是否定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企业要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就要非常重视财务会计的基础管理工作。管理会计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大多来源于财务会计的日常基础管理工作,可以说财务数据的准确性、财务报表的客观性和及时性都会对管理会计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加快企业信息技术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目前,许多企业都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管理会计领域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信息技术在管理会计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因此要确保信息高质量、及时、准确、高效的传达是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通过宣传、引导、培训的方式提升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工作的认识。其次,要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健全相关制度,积极构建适合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第三,结合企业实际发展需要,建立一套能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进行风险监督控制的管理会计监督体系。第四,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能。第五,加大管理会计信息化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动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第六、要加大对软件、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还要考虑其维修保养费。

(三)加强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管理会计灵活性大,没有固定程序的约束,因此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相当高。财务会计工作的一系列程序比较固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财务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职业操守方可胜任,财务会计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是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而管理会计则是在最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需要会计人员熟知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体运作情况,既要懂业务又要懂财务,还应具备多学科知识背景,并擅长信息技术和统计软件技术等,方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企业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管理会计知识理念和具体应用操作方面的培训,帮助会计人员尽快掌握管理会计基本技能;另外,会计人员也应从自身做起,不断加强对管理会计理论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通过学习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从而慢慢转换自身固有的思维方式,学会用发展和创新的眼光去看待财务工作;通过学习使自己对管理会计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并对照自身现状,及时做出调整,做一个合格的会计人。管理会计是顺应时展应运而生的一种管理方式,它可以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决策提供有利的保障和参考依据,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是会计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伴随着会计转型工作的全面开展,会计工作的资源配置将会更加趋于合理,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也将会越来越适宜,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将会大大提高,企业应不断加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积极促进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面对会计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应及时进行分析研究,最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解决。会计转型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工程,它的顺利实施是需要在政府、社会各界和企业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制定一系列具体严密的措施来逐步实现的。会计转型工作的顺利实施也就意味着会计工作已在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玉红.浅析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趋势[J].中国商论,2017(22):123-124.

[2]张孟军.新形势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问题浅析[J].中国商论,2018(24):117-118.

[3]黄淑贤.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分析[J].财会学习,2018(10):83-85.

会计发展论文范文7

关键词:环境管理会计;发展现状;建议

一、引言

1.环境管理会计的概念介绍。环境管理会计主要是指在企业经营决策时把环境成本和环境绩效考虑在内,当企业环境管理系统的财务、非财务信息输入企业时,环境管理会计通过环境成本管理与控制、环境投资决策、环境绩效评价与环境预算管理四个体系的分析后,输出对利益相关人有用的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分析。环境管理会计的应用是基于以下三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经济的外部性理论、环境资源价值理论。环境管理会计的发展既有利于环境管理的完善,又有利于管理会计体系的发展。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发展于发达国家,美国环境保护局(EPA)推动了环境管理会计的发展,于1994年公布的《利益相关者行动议程:工作室对环境成本的会计与资本预算的一项报告》成为环境管理会计最早的重要文献,于2002年5月,其与特勒斯协会合作建成了“环境管理会计国际网站”,为国际上研究环境管理会计的机构、学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我国环境管理会计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1994年7月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之后,国内越来越多的会计学学者将研究的方向转移到了环境会计方面,其中开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先河的是葛家澍、李若山发表的《九十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2.环境管理会计发展必然性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欧美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然而经济发展的初期多是以资源的高投入为代价,这种发展模式导致了一系列危及人类生命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如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等世界八大公害事件,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后,部分企业、政府部门及学术界开始关注企业经营活动与环境责任的问题,环境管理会计营运而生。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绿色壁垒”阻碍了我国产品的出口,多方压力促使党在2015年9月政治局会议中审议通过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指出要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政府等监管机构为了有效地避免“公地悲剧”的发生,以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方式激发企业采取环境保护措施。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其必须向利益相关者披露财务信息,同时企业承担必要的环境责任成为社会需求。宏观的绿色经济发展方针指导着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个体行为,如投资者要考虑企业的盈利、发展能力,同时要关注投资的风险,然而企业是否持续经营与企业环境责任的承担联系紧密;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也推动着企业环境责任的承担。面临着来自宏、微观的需求,企业为了合法生存与竞争,为其提供决策依据的管理会计需考虑环境因素,环境管理会计可以在利润与环境中做到平衡。

二、我国环境管理会计发展现状研究

1.外部监管力度小。政府部门多采用财务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社会贡献,没有考虑环境因素;监管范围窄,多集中在重污染行业。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机制仍需完善,法律违法惩罚力度不够,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建立具有选择性,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2.理论研究不充分。于2012-2016年间发表并被知网收录的文献中,以“环境管理会计”为关键词的文献只有113篇,我国对于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集中于对国外相关文献的总结和归纳,其侧重点在于对环境成本、环境管理会计应用现状方面,学术界的理论研究较少基于我国现有会计发展现状。由于环境管理会计是环境会计在企业内部的应用,企业处于自身商业机密的考虑一般不会对外公布企业管理会计信息,理论研究的数据很难获得。3.企业践行能力不足。企业承受较小的环境信息披露压力,披露的信息也较多集中于积极信息,对环保负面影响披露不足,Anbumozhi和LIU在2009年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属于披露初期,披露情况较差,只有60%的企业有披露信息。国有企业施行环境管理会计主要是基于自身利益与发展,并不是从承担社会责任角度出发去主动落实环境管理会计。国内较多企业把建立环境管理会计系统看成是一项额外支出,未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事后成本大于事前防范成本。我国企业的管理层对可持续发展和科学的环境管理方法等方面认识还较薄弱,企业多是被动选择环境管理策略,例如在我国能源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多采用补充报告的形式;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同时受到证券市场监管部门和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的双重控制和管理,国家要求该类公司披露环境行为,但是其他上市企业一般不会披露非财务信息,没有进行环境管理会计核算的强烈愿望和需求;多数企业对于ISO14000指标也只停留在了解的程度。我国企业的财会人员多注重财务信息,对非财务信息尤其是环境成本等物质流信息关注不多,会计信息与环境决策的相关性较弱。即使有管理会计人员,但也多集中于传统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管理方面知之甚少。同样企业环境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清楚各种能源、原材料的实物消耗,但是不一定知道这些资源在会计记录中如何反映。

三、我国环境管理会计发展对策研究

1.完善环境管理会计法律法规。我国环境管理会计法律涉及到环境法、经济法、会计法,是环境资源保护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法律制度促使企业从以经济利益为中心走向关注社会总体利润。我国应借鉴美日环境法律体系的经验,强化以政府职责为本位的观念。同时建立日益规范的环境管理会计准则,使企业在确认、计量、报告环境信息时有“据”可依。2.发挥政府、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作用。政府在环境管理会计发展中应承担引导、监督的责任,张亚连等人的调查研究表明认为政府压力是企业编写环境报告动因占78.7%,由此可见我国环境管理会计发展处于初级不自觉阶段。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如使用税收优惠政策和政府补贴政策来刺激企业采取保护环境措施。政府部门在督促环境管理会计实施中更要加强监督、惩治力度。同时与已经施行环境管理会计的企业合作,构建网络平台,为环境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者提供更多更真实的研究数据源。政府、市场、社会公众会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所以NGO在监督企业环保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提高企业的自觉意识。3.1企业文化的树立。20世纪70年代掀起的保护环境的浪潮促使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变原有的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更加符合社会健康发展要求的企业文化,这有助于环境管理会计的完善、发展。企业特别是重污染企业应该树立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文化,在各环节秉承“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再生化”的“4R”原则。以社会责任为主导的企业文化督促着企业把环境因素考虑到财务信息中,环境管理会计成为企业进行内部监督、战略实施计划的有效手段。3.2管理者的引导。管理者是企业战术层面的制定与监督者,环境管理会计是企业内部会计,没有法律强制性要求,其实施与否与管理者的认识能力有关。不论来自企业文化的压力还是管理者对企业经营环境的判断,这些都促使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对外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以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管理层可借鉴日本等优秀企业的经验,完善环境效率指标体系,建立一整套环境收益与环境符合的评价标准。3.3提高会计人员的水平。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比如说需披露环境信息的上市能源企业应做好会计人才定向培养,在具备基础会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适应性。同时可与高校教育配合,做到人才定向培养与输送。

四、结语

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企业也必将由被动转向主动地承担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在国内外保护环境的政策倡导下,我国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已为必然趋势,我国学术界、政府、企业需要认清环境管理会计发展现状,同时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下合理利用资源,完善我国的环境管理会计体系,推动企业、社会的和谐发展。企业也应该重视环境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主动承担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卢昭.社会责任下的环境管理会计[J].财经界(学术版),2015,12(24).253.

[2]干胜道,钟朝宏.国外环境管理会计发展综述[J].会计研究,2004,10.84-89.

会计发展论文范文8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成本会计,它对企业的发展能够起到关键的作用。传统的会计成本核算基础是历史成本,但它与日益发展的经济社会不相契合。时代的发展进步,要求成本会计也要与时俱进。文章首先分析了成本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展望了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促进成本会计发展的措施,旨在为成本会计的更好发展献计献策。

关键词:

市场经济;成本会计;理论研究;发展趋势

引言

成本会计是企业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有机结合的产物,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现代化进程的深入。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市场的竞争将会表现得更加明显,成本会计将在企业发展中担当更为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多的作用,文章将对成本会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探讨。

1成本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变得更加完善和规范。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将继续推进其发展,但这也使企业所要面对的竞争更为激烈,很多产品均产生了供大于求的情况,新工艺、新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企业的运营周期逐渐缩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核算工作的难度系数,企业纷纷以降低成本的方式来获得竞争优势。企业管理者需要对成本会计有更为深入的研究,也要更加重视。知识经济对市场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大的,成本会计受到多样化、个性化产品的需求、企业ERP集成系统等的冲击很大,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1关于成本会计理论的研究不足

仅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我国企业成本会计理论的研究还不十分充分,不仅表现在对成本会计理论研究不足,独立性和系统性都相对缺乏。同时,很多成本会计的专家和学者还局限在传统成本会计思维中,虽然有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学科融汇到成本会计中的趋势,但是还很不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1.2没有建立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

有关成本会计的论文或是专著,多停留在介绍成本核算方法和分析案例上,而对于成本会计的核算流程提得很少,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没有对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性详解。同时也只是大概介绍成本会计报表与分析的内容,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都是相对比较缺乏的。

1.3成本会计信息真实性不高

传统成本管理还是目前我国成本会计发展与管理的主要阶段,就算在成本核算上已经更加注重成本管控,控制方法和控制制度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就使得企业的成本会计信息经常出现失真的问题,会影响到企业的重大决策。成本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三个阶段,我国的成本管理中事后管理比较多,但是事后管理的作用在于为今后的工作做参考,而难以起到预防的作用。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的缺失,大大削弱了企业成本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的各项经济制度处于不断的完善中,企业的发展也趋于现代化。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促使企业始终保持与时展同步,在保证了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通过成本会计来降低成本,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

2.1成本会计电算化

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开启了成本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模式,计算机成为了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工具,大量实践证明有了计算机的辅助,信息反馈速度明显加快,管理者处理业务的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成本预算、核算与决策。通常情况下,成本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有高、低两种,服务对象的层次越高,则表明其要求的成本会计信息越全面、具体。这就要求进行分类组合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角度,形成不同的成本信息来满足不同层次的要求。

2.2成本会计核算统一化

全世界各地出现了很多跨行业、跨地域的企业,主要由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这也要求产品在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要融入成本会计,降低环节间的摩擦。对企业内部各级单位进行分级辅助核算,分别核算本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使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能够被积极调动。同时,还要进一步拓展成本会计的核算内容,还要保证使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与企业的发展相契合。

2.3成本会计绿色化

受到全球经济发展和贸易壁垒的影响,企业间的竞争是明显增大了,企业必须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高度重视。现如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发展绿色产品、无污染产品以及保护环境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企业的成本会计要实现绿色化发展,也就是近年来被广泛提及的环境会计。将外部环境因素纳入到环境成本计量中,企业会计成本效益中包括环境污染、质量与开发的成本费用和对周边环境的维护费用,将社会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与会计学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社会、环境、经济三个方面协调统一的发展。

3促进成本会计发展的措施

3.1深入研究成本理论

(1)成本会计的专家要进一步加大对成本理论的研究,使成本会计体系更加完善,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到现论体系中,积极吸收现代成本元素,创新管理方法。(2)还要有打破传统思维的模式,寻求新的成本会计理念,使我们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得到缩小。(3)拓展成本会计的理论研究范围,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提升成本会计的水平。

3.2构建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

要以自身的发展情况为根本出发点,通过一系列措施来监管成本会计。(1)进行成本会计核算流程的标准化、统一化,使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体现出成本会计核算。(2)尽量充实会计成本的理论实践内容,加强对财务会计报表和会计成本的分析。(3)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努力将成本会计的理论成果应用于实践中,使理论转换为生产力,从而使成本会计体系更加完善。

3.3积极引进新技术

要加大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力度,使企业能够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这不仅能够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度,还能有效解决很多难度系数高的问题。值得高兴的是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实现了成本会计电算化。海尔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将过去人工的成本会计预算工作成功替换为计算机,将相关信息数据输入到系统中,计算机能够迅速的做出反应,并能够将企业现阶段的成本准确的计算出来。这样看来,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为企业的管理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和作用。

3.4提高会计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和能力

很多企业都是用在职会计人员担当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聘用具有专业资质的成本核算人员的很少。这就存在一个弊端,那就是在职会计人员很多都缺少成本会计管理意识,往往将财务管理与会计信息混为一谈。所以要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的成本意识,并定期组织相关的培训,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保证财务人员能够真正使成本管理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体现。

作者:王桂芬 单位:中移铁通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

参考文献

[1]袁文娟.中小企业现代成本会计现状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33).

[2]彭东霞,殷鸿峰.对成本会计理论的相关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8).

[3]吴丽丽.改善企业成本会计管理的对策[J].网友世界,2014(15).